《毛毛虫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毛毛虫内心情感的变化。
2、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要看到自身的长处,努力去做,有耐心,不断地鼓励自己,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感受情感的变化。体会毛毛虫的想法、做法。培养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一个什么故事?(一只毛毛虫最后变成了蝴蝶。板书——毛毛虫 织茧咬茧(蛹)------蝴蝶)
一只不起眼的毛毛虫,经过努力,竟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它有着怎样的经历,它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二,探究课文,理解毛毛虫被嘲笑后的想法和做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找出最能表达毛毛虫心情的词语。
一只不起眼的毛毛虫,经过努力,竟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它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情感变化呢?读第一自然段,找找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毛毛虫此时的心情,用方框标出。找到了告诉我。——羡慕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羡慕”的意思。
读句子——毛毛虫对这一切羡慕极了。羡慕一词是什么意思呢?这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内心情感呢?别急,我们来看,先思考毛毛虫羡慕的是什么呢?
它羡慕的是——小昆虫们又是唱又是跳,飞的飞,跑的跑„„这是多么生机勃勃的景象啊!
能不能把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读出来,让大家都羡慕呢。生读
他为什么要去羡慕别人啊?——他既发不出任何声音,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谁来读,体会他的心情——生读,评价读
他简直对自己太失望了。齐读这句。
那你现在知道羡慕是什么意思了吗?看看别人,会唱会跳,会跑会飞。再看看自己既——发不出任何声音,也——不会跑,更——不会飞。自己什么也不会,只能悄悄地蜷缩在——一片绿叶上,用好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多么渴望能像人家那样啊,那这种感情就是——羡慕,而且是羡慕——极了。假如你是毛毛虫,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3)、有感情朗读,读出毛毛虫的羡慕之情。
刚才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了羡慕这个词的意思,而且还读懂了这段话的内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这次我们还是边读边想小毛毛虫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开始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l)、毛毛虫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伤心)
(2)、毛毛虫为什么伤心?——有只顽皮的小瓢虫发现了他,大惊小怪地叫起来。
大惊小怪地叫是怎么叫呢?你们练一练(生自由练习)。A 什么意思,就看你的了。
B 顽皮的小瓢虫,你从来没见过这么丑的虫子,你看“丑八怪”后面有个什么号?感叹号。怎么读?
C 吃惊,要是能把大家都招呼来就更好了。——生再读。
这只小瓢虫确实够顽皮了。这只毛毛虫蜷缩在叶子上,就是怕别人看到它,嘲笑它,它只想躲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不要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其他的小瓢虫怎么议论?
(它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议论,原来自己又丑又笨,还特别不合群。)
(3)、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会有哪些议论,体会毛毛虫难堪的处境。
静静地想像一下,当时他们把小毛毛虫围在中间,你一句我一句,会怎么说?——和小伙伴一起说一说。
我们来再现那一刻好吗?师生齐演:小瓢虫的一声惊叫,(请一生惊叫)你们都围过来了,并发表了自己的议论,有的说——这只小毛毛虫太难看了,我从来没看过这么丑的毛毛虫。它还有脸活在这世界上?(嗯,这只毛毛虫要是听了你的话肯定钻到地缝里去。)这只小毛毛虫太可恶了,它一定是魔鬼生的,我从来没见过这么丑的虫子。(哎呀,真是伤自尊)有的说——太笨了,谁生了一个这样笨的孩子,既发不出任何声音,还不会跑,更不会飞。有的说——这只毛毛虫太丑了,咱们都不要跟它玩。有的说——我们都是呼朋引伴的,它怎么一个人呆在这儿,一点也不合群。
(4)、齐读瓢虫妈妈的话。
听了小瓢虫大惊小怪地叫,瓢虫妈妈是怎么说的?
从妈妈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不能嘲笑别人,因为人都各有所长)
妈妈说话是严厉的,该怎么读?生试读,现在你们是瓢虫妈妈。齐读。
过渡:那么小毛毛虫真的能像瓢虫妈妈说的那样去做一些事情吗?它的未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学习课文3---5自然段(合作,出示提纲)
1)听了瓢虫妈妈的话,毛毛虫是怎么想,怎么做呢?请你分别用不同的线画出来。
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反馈,引导理解句子。
CAI出示句子:他感到自己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妒忌别的虫子。他要吐丝,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板书 自信)
这时毛毛虫会对自己说什么呢?(引导学生说话)
毛毛虫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于是——(学生接读)他开始埋头苦干起来。用了几天几夜的时间,毛毛虫终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子里。(板书 奋斗)
可是,毛毛虫还是有些担心,它时常叹息——(学生接读)以后又会怎么样?
理解“与世隔绝”(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句子回答)——毛毛虫终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子里。
尽管困难重重,毛毛虫还是不断地为自己打气,它常说——(学生接读)。出示句子:“一切都会变的,一切都会好起来,我必须有耐心。”毛毛虫也常常自我安慰。(板书 耐心 自励)
说说你的理解。
3)师总结:多么了不起的毛毛虫啊,它不怕困难,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样,没过多久,当毛毛虫从梦中醒来时,他咬破茧子爬了出来,惊奇的发现——(学生接读)自
原本笨头笨脑的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它终于成功了!我们再一次感受毛毛虫生命绽放光华的那一刻!
4、学习第三部分,齐读末段。
师总结:毛毛虫渴望美好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即使生活得不如意,他也能耐心等待、埋头苦干,最终迎来了灿烂的一刻。其实每个人遇到困难时也应该这样。
三、回归全文,明辩事理。
思维拓展,课堂延伸。
1.毛毛虫成为了蝶后,它会怎么想?(教师采访刚才起来说故事的同学)引导感悟:自信预示着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一番寒彻骨,哪能梅花掉鼻香。梅花香自苦寒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人必须有自信,这是成功的秘密。——卓别林
2.试想:当小瓢虫看到毛毛虫变成蝴蝶后,它会怎么说?怎么想?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
是啊,学习和做人皆如此。要看到自身的长处,努力去做,有耐心,不断地鼓励自己,深深地体验着痛苦,痛苦便成了甘泉。
六、板书设计:
毛毛虫的故事
羡慕 伤心 高兴
自信――奋斗――耐心――自励――成功
《毛毛虫的故事》教学反思
《毛毛虫的故事》是语文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富于想象、寓意深远的童话故事,故事内容非常简单,又丑又笨的毛毛虫变成了一只五彩缤纷的花蝴蝶。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努力去做,不断鼓励自己,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但作者并没有直述道理,而是通过毛毛虫的心理变化展示出自信是如何产生的,有了自信会具有什么样的力量。在备这堂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上。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受。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毛毛虫内心情感的变化”这条线索,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感悟品味读懂课文,体会寓意。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两点:
一、以读为本,感悟情感
语文教育专家指出,语文课,就该上成读书课,读是语文的生命,“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念永远不会过时,因此,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将有限的时间用于读的训练,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真实地读,充分地读,用话语点拨,用评价激励,让孩子们在读中想象,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能通过说、讲表达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感悟。充分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让课堂散发着浓郁的语文芬芳
既然是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的特色,在这一课中,无论是重点句的品读,还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都是在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凸显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围绕重点词“羡慕”、“伤心”、“自信”、“奋斗”、“高兴”和重点句毛毛虫的所想所做引导学生感悟品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验情感。使抽象的文字被激活,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所有这些,并不是老师的强行拉扯,而是扎根于语言文字的教学,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领悟语言的含义和背后的深意,实现语文教学的主旨。
在教学《历史与社会》 (7年级下册) 的《不同历史资料的利用》时, 笔者发现学生学得很无味。参考了他人的教学设计之后, 笔者决定用故事、核心问题和文献资料为纽带进行教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第一, 通过一个故事性、探索性较强的案例来体现新课程理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第二, 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 让学生初步感受“论从史出”, 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用史料来证明观点的正确;第三,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与习惯的养成, 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基于这样的设计意图与选题思路, 笔者决定通过《解读阿房宫之谜》这一故事来进行教学。阿房宫、秦始皇、项羽, 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熟悉, 但受影视和文艺作品的影响, 他们的认识不完全正确。《阿房宫之谜》在央视教育频道播放过, 具有较浓厚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依据课标, 笔者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到学习历史要学会从不同的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 认识到不同历史资料的不同作用与价值; (2) 学会合作探究, 能认识到合作是现在社会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学会质疑, 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初步养成不唯书、不唯上, 实事求是, 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出主题
师关注社会, 探索历史。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如图1, 编者注, 下同) , 猜一猜他是谁?
【设计意图】讲阿房宫要从学生熟悉的秦始皇入手。但仅仅出示秦始皇的图像让学生去猜, 并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 添加杜牧《阿房宫赋》的文字资料:“六王毕, 四海一。”让学生依据此文字资料来推测。
生1他是秦始皇。
师 (微笑) 这位同学知识面较广, 反应快, 回答正确。请你说说你是如何知道他是秦始皇的?
生2看上面的文字, “六王毕”就是诸侯六国完了, “四海一”就是全国都统一了, 我想这就是秦始皇。
(教师解释“六王毕, 四海一”的含义)
【课后反思】上课前曾担心学生对杜牧的古文不是很清楚, 但试教几次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由此可知, 经过一年的文言文学习,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学生潜能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激活。
师秦王嬴政成为皇帝之后, 史称秦始皇, 做了许多事, 其中一件事就是修建了阿房宫。请看大屏幕 (如图2) , 两千多年过去, 当时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仅剩下这方圆数千米的大土堆。这就是阿房宫遗址, 这里曾经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学生看大屏幕, 发出一片惊叹声)
师各位同学, 面对这方圆数千米的大土堆, 你们有何想法?
(学生们迫不及待地举手, 纷纷发表看法)
生3老师, 这是就阿房宫遗址。我有点不相信, 宫殿呢?
生4我看这就是阿房宫遗址, 经过2000多年的沧桑, 宫殿早就沉在地下了。
生5我也认为这是阿房宫遗址, 像秦始皇陵一样, 也是一个大土堆。
生6我无法判断这个大土堆是否是阿房宫遗址, 因为判断需要证据, 我们手中无证据。
(该生的回答, 得到许多同学的赞同)
生7我到西安旅游过, 看过那里有个村子叫阿房村, 还有一个现代仿造的阿房宫, 据说是根据古书——好像是《史记》重建的。
生8我也去过西安, 听说过阿房宫是被大火烧掉的。
【设计意图】面对阿房宫遗址, 你们有何感想?是一个发散性问题, 旨在激起学生好奇心和兴趣, 为此后探寻阿房宫之谜设下伏笔。
师好, 看来大家对阿房宫很感兴趣, 刚才有位同学说我们需要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里的证据, 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资料, 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解读阿房宫之谜》来学习不同历史资料的作用。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第110~112页进行自主学习, 3分钟后交流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交流成果略)
【课后反思】在这里, 笔者利用生成的资源导入主题:不同历史资料的作用;观点需要史料来佐证。此处如果没有生成性资源, 那么教师也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但是观点需要证据来证明……
(二) 重温历史, 展开想象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 阅读教材, 我们知道历史资料可以分为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刚才我们看到这大土堆经过科学考证就是实物资料, 而同学说的有关阿房宫的传说就是口述资料, 而有关阿房宫历史记载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文献资料。
师现在我们看到这大土堆就是阿房宫遗址。那么, 同学们猜测一下秦始皇为什么要修建阿房宫?
生9为了贪图享乐, 存放金银珠宝。
生10为了显示秦朝的强大和秦始皇的威严。
生11秦始皇是为了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和高贵地位。
师同学们富有推测能力, 我们一起来考证一下文献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经》是如何说明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原因的 (出示课件, 如图3) 。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猜测秦始皇为什么要建阿房宫”为开放性问题, 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但是学生回答的面并不广。所以又回归到史料, 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与《史记》的描述相比较, 看看自己的推测是否准确。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生12《史记》中说秦始皇是因为咸阳城中先王宫殿小, 而咸阳城中人太多了, 才修建的。
生13我认为秦始皇很迷信, 他想在风镐建宫殿, 以取得风水宝地、帝王之都的好兆头。
师同学们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强, 很快就从中提取秦始皇建阿房宫的原因。那么, 大家依据这则文献资料, 展开想象的翅膀, 以同桌合作的形式, 想象一下阿房宫的宏伟景象。
(学生思考, 讨论, 展开想象并描述。有的说秦阿房宫可能有一所中学那么大;有的说应该有半个县城那么大, 里面有亭台楼阁, 富丽堂皇的宫殿;有的说阿房宫中有许多太监和宫女, 有许多守卫的亲兵卫队;有的说阿房宫摆放着许多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等等)
【课后反思】学生思维活跃, 达到了最初设计的目的。同时也为下文设下伏笔, 制造悬念。
师老师赞叹大家的想象力。刚才我们这一群21世纪的少年是这样描述阿房宫的, 那么在一千多年前的文学家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是怎样的呢?请看杜牧《阿房宫赋》片段 (如图4) 。
(学生齐读《阿房宫赋》片段)
师读了杜牧的《阿房宫赋》, 各位同学有何感受?
生14不愧是文学家, 想象丰富, 特别是“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让人无法想象。
生15我真不敢想象, 阿房宫竟然有这么大, 两条河流竟然流入宫中。
生16不会吧, 这是阿房宫?
师在杜牧的笔下阿房宫就是这么气势宏伟, 规模宏大 (出示后人根据杜牧《阿房宫赋》绘制的阿房宫图) 。
(学生欣赏阿房宫想象图, 不由地发出一片惊叹声)
【课后反思】课件出示了杜牧的《阿房宫赋》, 但学生对其中的文字还是一知半解。一字一句地解释不是本课的目的。因此, 最好在此处添加一张幻灯片来标明骊山、阿房宫、咸阳城的位置, 使学生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师可是这宏伟阿房宫在杜牧《阿房宫赋》中却是这样消失的 (出示课件:“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
师请问各位同学, 在杜牧笔下, 阿房宫是如何消失的?
生17被楚人, 就是项羽烧掉的。
师多少年来, 在陕西西安也流传项羽火烧阿房宫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这一观点也渐渐被大多数人们所接受。
(三) 呈现矛盾, 展示谜团
师2002年秋, 中国社科院的专家来到了阿房宫遗址进行了为期2年的考古发掘。考古工作人员进行十分细致缜密的考古, 希望能出现一个类似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世界奇迹。但2年过去了, 人们只能看到了这些情景, 请看大屏幕 (如图5) 。
(学生屏息仔细阅读文字, 发生一片震惊声:奇怪, 太不可思议了?!)
师太让人费解了, 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阿房宫到哪去了, 大火焚烧的迹象到哪去了?下面请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推测, 猜想为什么会这样?
【课后反思】相当一部分学生已对“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深信不疑。但是, 考古却没有发现火烧阿房宫的迹象。这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 学生投入到问题探究之中, 提出许多推测, 其中不乏奇思妙想, 又不时有人反驳。
(四) 考证资料, 解开谜团
师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测, 但是我们知道猜测要以事实为依据的, 可是阿房宫是2000多年前的事, 哪有事实呢?怎么办?
生18可以查文献资料, 如《史记》等, 还可以从民间传说、文物中寻找答案。
师对。我们研究历史要利用好不同的历史资料, 在不同的历史资料中寻找证据。刚才我们了解到三种不同的历史资料:实物资料阿房宫遗址;文献资料, 如《史记》《阿房宫斌》等;口述资料, 有关项羽火烧阿房宫的传说。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大屏幕的材料 (《史记》和《阿房宫斌》中的相关语句) , 认真思考, 并以4人小组为单位, 一起来破解阿房宫之谜。
【课后反思】给学生历史资料, 引导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验证自己的观点。然而提供的文献资料仅为《史记》和《阿房宫赋》, 明显单薄, 应添加《汉书》《水经注》中有关阿房宫的内容。但是, 这又给7年级学生增加了探究的难度。同时, 《水经注》中的文字又过于艰涩难懂。这真是两难的选择。另外, 阿房宫遗址虽仅剩夯土堆和少量秦瓦, 但是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 对此应点明。
(学生阅读、思考, 并结合资料发表看法)
生19我们认为阿房宫并未建成。既然未建成, 项羽就不可能跑到咸阳城外去烧那些夯土堆和屋瓦。
生20我们认为项羽火烧秦宫是咸阳城内的秦王宫。如果真是火烧阿房宫, 司马迁《史记》中肯定会记载的。
生21民间传说和杜牧《阿房宫赋》都认为项羽火烧阿房宫, 这些总不是空穴来风, 总有原因吧。
生22民间传说不可全信, 如孟姜女哭倒了长城, 只是侧面反映了秦朝的残暴和秦朝时修建长城。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文学作品, 可以虚构。他这样写, 可能有他的目的。
师同学们很富有探索精神, 不断地从不同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 进行分析甄别。通过刚才的讨论, 我们基本上明确了阿房宫并未建成, 项羽火烧秦宫而非阿房宫。老师十分欣赏同学不断探索求真的精神, 大家讨论的结论与中国社科院考古学家的推断有许多惊人的相似。
(五) 小结课堂, 升华主题
师通过刚才我们对阿房宫之谜的解读, 知道了不同历史资料的分类与作用 (出示课件:阿房宫遗址和发掘的秦旧宫砖瓦;《史记》与《阿房宫赋》;有关阿房宫的传说) 。
(学生回答三种不同历史资料及作用)
师通过本课学习, 我们有何收获, 把握哪些方法?
生23知道实物资料、文献资料和口述资料的分类和作用。知道文献资料中史学资料与文学资料的不同。
生24学习历史、探索历史奥秘要注意利用历史资料作为依据进行考证, 观点要以证据为基础, 不能妄下结论。
生25学习历史要有质疑的思想, 不能人云亦云, 凡事要多问为什么。
生26今天我们小组作出了正确判断, 我们学会了从历史资料特别是《史记》中发现奥秘, 从中我们体验到了探索历史的乐趣。
生27今天我发现学习《历史与社会》也可以使人明智, 使人聪明。今天我们就好像福尔摩斯进行侦探, 太有趣了。
生28我发现研究一个问题、破解一个谜团, 要从不同角度, 运用不同历史资料来进行考证。
【课后反思】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根据以上学生的回答, 可以看出本课确定的目标已基本达到。
活动目标:
1.在“毛毛虫快乐行动”的体验活动中,进一步掌握滚、爬、跳、绕着走、平衡等动作。
2.运用感官体验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芬芳美丽,知道它与人们的关系。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创设相应的体验场地。
2.毛毛虫胸饰,垫子人手一个。
3.体验音乐数段。
活动过程:
(一)扮演毛毛虫,感受小草的美,练习滚、爬动作。
1.幼儿自由地和小草玩。
2.谈体验后的感受。
3.小结小草的特性,导出行动主题。
(二)运用各感官,复习跳、练习绕着走的动作,感受大自然的美。
1.跳过小沟来到花丛中。
2.体验花的美丽芬芳,练习绕着走的动作。
3.小结大自然的美,教育幼儿爱护大自然。
(三)“帮蚂蚁搬豆”,练习弯腰弓着走,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想办法帮助小蚂蚁。
2.练习弯腰搬豆动作3.搬豆走障碍。
(四)扮大毛毛虫,结蛹变成蝴蝶,感受化蝶的快乐。
1.体验变成大毛毛虫的快乐。
2.感受毛毛虫化蝶的喜悦。
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大自然的美,做大自然的好朋友。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游戏目标:
1、会运用插接的方法将雪花片连成一条,成为可爱的毛毛虫。
2、学会轻拿轻放积木,养成良好的建构常规。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大、小雪花片;成品“毛毛虫”两个。
游戏过程:
一、设置“毛毛虫”玩游戏的情景,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
1、师:今天的天气可真好,毛毛虫妈妈带着孩子到公园里去玩了。
2、(出示毛毛虫)妈妈带着孩子一会去滑滑梯,一会去荡秋千,可开心了。
二、介绍“毛毛虫”的建构方法。
师:宝宝们有没有发现毛毛虫是用什么做的?
幼:积木。
师:谁发现了毛毛虫的身体是怎样连起来的呢?
幼:一个一个连起来的。
师:宝宝们观察的真仔细,毛毛虫呀是用雪花片一个一个插在一起变出来的。小雪花,小雪花,张开小嘴巴,你爱我,我爱你,小嘴用力亲一亲。(边念儿歌边示范)
三、幼儿自由建构,老师介绍建构常规。
1、师:毛毛虫妈妈生了好多的宝宝,请小朋友帮忙把她的孩子请出来好不好?宝宝们在搭积木的时候要轻轻地拿积木,<来.源快思教.案网>轻轻地放积木,不能抢。比一比哪个宝宝搭的毛毛虫最可爱。
2、幼儿进行分组建构,教师巡视,并适时给予指导。
3、适时给予个别幼儿指导与帮助。
四、结束游戏,讲评游戏。
1、师:毛毛虫妈妈来找她的孩子了,请宝宝们把毛毛虫宝宝送给她吧。
2、刚才宝宝在送毛毛虫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毛毛虫的身体断了,这是为什么呀?(再次强调插接的方法,并一起念儿歌)
游戏反思:
本次建构游戏活动《可爱的毛毛虫》。首先我确定了活动的目标:1、会运用插接的方法将雪花片连成一条,成为可爱的毛毛虫。2、学会轻拿轻放积木,养成良好的建构常规。其次,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大、小雪花片若干筐;成品“毛毛虫”两个。通过谈话导入本节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能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及要求,充分自由发挥想象,搭建出各种形态的毛毛虫。对于搭建能力低的孩子,我引导他模仿成品“毛毛虫”的造型进行建构,并引导他们从颜色的搭配来构建出各种形态的毛毛虫。总之,每个孩子搭建的毛毛虫造型都不一样,都别具一格。活动结束,我又组织孩子们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自由讨论谁搭建的毛毛虫最可爱,表扬大胆建构,大胆创造的孩子。
本次活动效果比较满意。孩子们增长了建构的经验,对毛毛虫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一些比较可爱的毛毛虫,让孩子们印象很深刻。孩子们在建构中开始尝试一些特色的搭建方法,搭建的内容也在增加。
小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毛毛虫》这篇文章共3148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动物》》:小班教案《动物》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倾听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何规则,遵守游戏规则,学习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模仿动物的叫声,并协调地做动作,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动物》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粘贴的技能,能连续粘贴圆形,贴出毛毛虫的身体
2、能在合理的位置粘贴,大胆想象,拼贴出毛毛虫的不同造型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⑴印有一个毛毛虫的头,若干大小相同的各色圆形的硬纸卡,毛毛虫的头和圆形可以从硬卡纸上取下。如图:
⑵、印有叶子的硬纸卡,叶子能从卡上取下,如图:
2、胶棒每人一支,活动过程:
1、出示材料,引发幼儿制作兴趣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
⑴、先把材料从硬纸卡上取下
⑵、把毛毛虫的头的背面涂上胶,粘贴在树叶上的合适位置
⑶、挨着毛毛虫的头一个一个粘贴圆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注意每个圆形要挨在一起,中间不能有空隙。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⑴、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指导个别幼儿正确的粘贴方法,⑵、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拼贴出毛毛虫的不同造型
4、幼儿作品展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对画毛毛虫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对色彩比较敏感。通过活动可以看出,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好,做出来的作品很美丽。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小朋友们对粘贴活动有很大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他们的作品非常的美丽。
关键词:思茅松毛虫,危害,综合治理
思茅松毛虫 (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 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福建等地。主要为害思茅松, 思茅松毛虫在思茅主要吃思茅松, 而在昆明喜欢以滇油杉为主要食物, 如果吃完滇油杉, 也会吃其他松科植物。该虫大暴发时, 可把全株针叶吃光, 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引起枯萎死亡, 被害树呈火烧状。近40 年来云南地区经常周期性发生此虫危害。幼树被害后死亡率达22%, 成年树木受害后平均直径生长降低45%, 产脂量降低30%[1]。思茅松毛虫是云南省的重要森林害虫, 对林业的危害极大。
1 思茅松毛虫概述
1.1 形态特征
1.1.1 卵。松毛虫的卵都产在松针或者小枝上, 有的排列整齐, 像一串串小珠。卵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卵的数目从数十粒到数百粒不等, 卵为棕褐色, 卵壳上有3 条黄色环状花纹, 两侧各具1 个棕色小圆点, 点外为白色环。
1.1.2 幼虫。幼虫为棕褐色, 头部为桔黄色。中后胸节背面为黑色, 并有毒毛。中间为黄白色, 老熟幼虫为黑红色 (图1) 。
1.1.3 蛹。 长椭圆形, 初为淡绿色, 后变栗褐色, 壳上有毒毛。雌蛹比雄蛹长且粗, 外被灰白色茧壳。末端有时卷曲成圈状。
1.1.4 成虫。雄蛾全体为暗红褐色, 头、 胸、 前翅黄褐色, 腹和后翅为褐色。触角梗节黄褐色, 前翅有一大而明显的白斑, 外线有明显的锯齿状, 缘毛黑褐色, 后翅有隐约的2条深色纹, 缘毛为灰白色。翅背面为淡黄褐色。
雌蛾棕红色, 前翅外线为锯齿状。外线和中线间有色纹。后翅浅红色, 斑纹不明显。缘毛浅褐色。背面为黄褐色。有2 条深色的弧形带状 (图2) 。
1.2 生活史
在思茅地区, 该松毛虫1 年发生2 代, 而在昆明地区是1 年1 代, 以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5 月中旬开始结茧化蛹, 6 月下旬出现成虫, 7 月中旬出现第1 代幼虫, 9 月中旬开始结茧化蛹, 10 月中旬第1 代成虫羽化, 12 月中旬出现第2 代幼虫 (表1) 。
2 思茅松毛虫发生原因
2.1 气象因素
2.1.1 温度。松毛虫的生长和发育受温度的影响最为直接。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发育期缩短。如果早春幼虫刚活不久, 遇到寒流的侵袭, 气温下降到0 ℃左右, 会使刚活动不久的幼虫大量死亡。如果遇到极度的高温和干燥天气, 地表气温超过40 ℃也会使爬行在地面的幼虫大量死亡。
注:表中上、中、下为旬;·卵;–幼虫;㈠越冬幼虫;○蛹;+成虫
2.1.2 湿度和降雨。松毛虫的卵、幼虫和蛹, 长期处于相对湿度不足75%的状态下, 就不能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长时间的降雨会间接的通过寄生菌、寄生昆虫等对松毛虫起作用。短时间的暴雨可以把幼虫从树上冲刷下来, 长时间的连绵雨也会影响幼虫的结茧、化蛹和羽化。
2.1.3 光照。光对松毛虫的生长和发育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松毛虫在有充分的光照条件下, 生长和发育会加快, 容易提前形成灾害。
2.1.4 风。 在蛾的羽化过程中, 风向会影响蛾子的迁飞方向, 风速会影响迁飞的距离。强台风和暴风可以使松毛虫大量死亡。
2.2 天敌的影响
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们的捕杀以及滥用化学药物, 使鸟类和一些捕食昆虫以及寄生昆虫的生活环境遭受到巨大的污染和破坏。这些益虫的数量大量下降, 也就造成了松毛虫的猖獗和频繁的大暴发。
2.3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
松毛虫发生的地区大多是在纯松林里暴发。在大面积的纯松林里, 由于经营管理不合理, 造成林内灌木植被稀少, 加之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严重破坏正常的森林群落, 使土壤贫瘠, 其他植被稀少, 使松毛虫的天敌大量减少, 促使松毛虫的大暴发。
3 思茅松毛虫的综合治理
3.1 营林措施
3.1.1 合理造林。 大面积的纯松林往往容易引起松毛虫灾害暴发, 所以应营造混交林, 可以与阔叶树成带状、块状、株间混交造林。在常灾区的宜林荒山, 遵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混交林;对常灾区的疏残林, 保护利用原有地被物, 补植阔叶树种。在南方可选用栎类、栗采等壳斗科和豆科植物, 以及木荷、木莲、木楠、樟、桉、檫、枫香、紫穗槐、杨梅、相思树等。适地适树、选育抗虫树种, 采取封山育林、及时抚育等措施, 都有利于增加植物群落及昆虫、其他动物、微生物等群落的多样性, 从而提高林木的生长力和抗虫能力, 达到控制松毛虫种群的目的, 使松林生态系统逐渐趋向良性循环。
3.1.2 改进营林技术。保护林内灌木和低被植物, 增加土壤肥力, 防止滥砍滥伐和过度放牧。合理修枝, 保护天敌, 对于新植幼林要及时修剪, 防止郁闭过度。
3.2 生物防治
3.2.1 寄生蜂的利用。在松毛虫的天敌中, 目前大量繁殖应用的是赤眼蜂。赤眼蜂主要寄生在松毛虫的卵上。在放蜂前要对松毛虫发生的面积, 密度做详细调查以确定放蜂的数量。根据松毛虫卵的出现时期, 确定放蜂时期。在松毛虫卵块出现的开始和旺盛期, 根据当地的气温分2~3 次放完, 在开始期放30%, 旺盛期放70%, 放75 万~150 万头/hm2。
3.2.2 益鸟的利用。开展保护益鸟的宣传, 严禁在林区内捕杀鸟类, 收缴猎枪和捕猎网, 禁止掏鸟窝。不能在林区喷洒农药。营造针阔混交林, 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保护灌木和筑有鸟巢的灌木丛。有条件的可以在林区悬挂引鸟箱。可播放要招引的益鸟的叫声, 引诱其居住。为鸟类设置食物和饮水点。思茅松毛虫危害地区, 有20 余种鸟类兼食思茅松毛虫幼虫和卵, 其中以杜鹃、黄鹂、松鸦、喜鹊、鸦雀、大山雀、啄木鸟等作用最大, 1 只杜鹃1 d可食300 余条思茅松毛虫幼虫。因此, 对这些鸟类的巢、卵应加以保护或人工挂鸟巢招引, 促进鸟类繁衍, 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布巢时间、数量、巢箱类型根据招引的鸟类而定[2,3,4,5]。
3.2.3 白僵菌。白僵菌是松毛虫的一种主要致病真菌。白僵菌分生孢子接触虫体后, 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 穿透虫壁, 以虫体为营养进行繁殖, 其分泌的毒素使幼虫死亡, 死亡的尸体变硬, 死虫体表呈白粉状, 分生的孢子借助空气流动传播给活虫, 在条件适宜时可形成疫病, 使害虫大量死亡。在幼虫危害期间, 可用含孢子数1 亿~5 亿个/m L的白僵菌粉剂进行喷雾, 或者用孢子100 亿个/g的白僵菌粉剂112.5 kg/hm2, 在24 ℃以上, 相对湿度95%以上时喷洒。施用方法:采用飞机或地面喷粉、低量喷雾、超低量喷雾;地面人工放粉炮。预防性措施亦可采用人工敲粉袋、放带菌活虫等方法。
3.2.4 苏云金杆菌。苏云金杆菌是一种致病细菌, 它能够破坏鳞翅目幼虫肠道, 引起幼虫瘫痪而死。同时在细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在菌体外的代谢物也可以使害虫中毒死亡。苏云金杆菌的优点:不受高温干旱所限, 发病快, 常年有效。在天气阴湿时与白僵菌混合使用, 可以提高杀虫效果。有阻止松毛虫幼虫取食针叶的作用, 比毒杀致死所需要的浓度低, 可以保护不取食幼虫的天敌。一般防治3~4 龄幼虫, 施药适宜温度20~32 ℃, 施药量600 万~1 200 万IU/hm2。施药方式有地面喷粉、地面喷雾。
3.2.5 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新型防治方法。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大量繁殖, 破坏其正常生理代谢, 使松毛虫发生病变和死亡。多角体病毒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可以使下一代甚至以后年份的害虫都可能患病。并且用药浓度低, 可以引起疾病的流行和传播。使用时可以加入0.06%硫酸铜作诱发剂提高杀虫效果, 而且不会杀伤其他天敌, 对益鸟和天敌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1994 年推广应用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防治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4 282 hm2, 效果达到92.8%, 持续感染十分明显, 从而控制松毛虫3~5 年不成灾。
生物导弹是利用思茅松毛虫卵的寄生蜂———赤眼蜂搜寻寄主的特殊本领和寄生方式, 由赤眼蜂将病毒引入思茅松毛虫种群, 使幼虫感病致死, 并在思茅松毛虫间形成二次感染。“生物导弹”就是接种了赤眼蜂并带有病毒的卵卡。一个火柴盒大小的卵卡上有60 个卵, 至少可产出3 600 只赤眼蜂。在思茅松林中施放“生物导弹”75 枚/hm2。
3.2.6 昆虫激素的应用。 保幼激素可以阻止正常的变态并导致异常变态, 使其散失生育和繁殖能力。保幼激素具有渗透性强、活性高、无公害、只作用于昆虫的优点, 但是只能在昆虫发育周期的某个关键时期才起作用, 所以要把握好防治的时机。
蜕皮激素主要在幼虫期使用, 通过幼虫取食进入虫体, 可以引起幼虫立即蜕皮, 从而产生畸形或不育, 过量可引起死亡。
性外激素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来引诱雄蛾, 达到诱集消灭的目的。捕获率可以达到80%以上。
3.3 化学防治
在大发生初期防治小面积虫源地, 迅速压低虫口。在北方对下树越冬的松毛虫, 在春季上树和秋季下树前, 可采取在树干上涂、缚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制成的毒笔、毒纸、毒绳等毒杀下树越冬和上树的幼虫。有最新试验表明“绿野旺Ⅰ号” (氯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剂) 在松毛虫上树之前采用喷毒环方式将药剂喷洒在树上, 防治效果好, 见效快, 无污染, 值得推广应用[6,7,8,9,10]。
我国已批量生产灭幼脲1 号、20%水胶悬剂和25%灭幼脲3 号胶悬剂。用25~50 g/hm2可达到81%以上的防治效果, 且有较长的残效期, 由于灭幼脲的药效作用较慢, 尤应在松毛虫造成灾害前应用。
用2.5%溴氰菊酯或20%杀灭菊酯加柴油或水, 溴氰菊醋浓度750 mg/kg, 杀灭菊酯4 000 mg/kg, 于树干胸高处喷3~5 cm宽闭合环 (每株约1 m L药液) , 阻杀效果可稳定在95%左右。
用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为主剂, 1 份加柴油21.3 份拌匀, 浸入2 cm宽牛皮纸条, 沾透药液后捞出, 沥掉余药装人塑料袋备用, 在树干上围成闭合环。虫口密度较高时, 以1∶15 为宜, 密度低可用1∶66 配比即可。
用2.5%溴氰菊酯或其他菊酯类药剂, 与滑石粉、石膏粉以1∶1∶3 配比, 迅速调和成形。自然干燥1 d后包装备用, 在树干上画闭合环, 其间相距3~5 m。上述菊酯类药剂均用量高, 切忌直接接触, 并避免呼吸中毒。
3.4 物理和机械防治
3.4.1 灯光诱蛾。一是高压电网灭虫灯。适用于有电源和虫口密度大的林区。可在蛾羽化初期使用。工作原理是将松毛虫蛾子诱入高压电网内, 线间产生的高压弧使松毛虫死亡或散失飞翔能力。盛期要延长开灯时间, 同时要及时清理未杀死的蛾子。二是黑光灯。黑光灯有比较强的集虫能力。可以有效提高诱虫效果, 可配合性外激素和增加高压电网直接杀虫。
3.4.2 人工防治。 一是采集卵块。 在虫密度不大, 松林不高的地区, 采用此法可以减少施药次数, 有效保护天敌, 维护生态平衡。而且防治费用低, 收益大。二是采茧和幼虫。在结茧化蛹时期和虫体大时, 可以带手套或者用筷子等物进行采摘。工作前要做好保护措施, 防止毒毛触及皮肤而中毒。捕捉到的幼虫可以加石灰去毒, 制成肥料。
3.4.3 阻隔法。 在松毛虫上树前, 可以在松树1 m左右, 刮去15 cm左右的树皮, 绑上4 cm左右的塑料薄膜, 可以阻隔幼虫上树取食[11,12,13,14,15]。
4 结语
活动目标
1.能用单色笔勾勒毛毛虫的身体形象,特别是面部表情地细节描写,并用遮挡的方式表现画面。
2.能细致观察画面,并进行大胆想象。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纸制毛毛虫一个,比毛毛虫体形大的绿色、黄色、红色树叶各一个。
2.幼儿绘画用纸、彩笔、记号笔、油画棒每人一套。
3.生活环节已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③第8页。
活动过程
1.教师边操作“毛毛虫”和“树叶”边讲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故事:秋天来了,地上飘落了许多树叶,红的、绿的、黄的,真是好看。一只毛毛虫出来散步,看到这么多漂亮的树叶,高兴极了。它一会爬到绿色的叶子上走一圈,一会又爬到黄叶上转一转,最后来到红叶子上,这时太阳暖暖地照下来,叶子也晒得暖暖的,就像一张大床。毛毛虫不由得停下脚步,趴在叶片上,美美地睡着了。
2.通过观察学习遮挡法。
(1)教师反复出示整张叶片和毛毛虫在树叶上的两种情景,请幼儿仔细观察,说一说毛毛虫趴在叶片上该怎么画。回忆幼儿学习资源中有关毛毛虫的画面,总结遮挡的画法,即给叶片涂色时,遇到毛毛虫就要抬起笔跳过它的身体再涂。
(2)请幼儿说一说当毛毛虫趴在暖暖的叶片上,它的心情会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与邻近的小朋友学一学毛毛虫的表情,尤其注意眼睛、嘴巴的表现。
3.教师将纸制的毛毛虫和树叶固定在黑板上,供幼儿参考。请幼儿以“树叶上的毛毛虫”为题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遮挡部分的正确涂色。
提示:
(1)先画毛毛虫,再在外围画出树叶,画面要大,尽量占满整张纸。
(2)涂色。先涂毛毛虫,再涂树叶,注意颜色不交叉。
(3)根据想象画出毛毛虫的神情,可以在大叶片外添画各种颜色的小叶片。
4.教师有选择地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览,请幼儿从画面布局、涂色均匀程度、遮挡部分的涂色情况、毛毛虫的表情细节处理、添画情况等方面点评,将全班幼儿作品布置在班里。
教学反思:
秋高气爽的季节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落叶缤纷的季节里,我们一起学习了好多关于秋天的知识。其中,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就是《叶片上的毛毛虫》了。我们在这一天,让幼儿用自己的太空泥制作了五彩毛毛虫,还用折纸做了一片美丽的树叶。看看这些“叶片上的毛毛虫”,是不是都非常的漂亮。看到这些毛毛虫,谁会想到是小朋友做的呢?
这也说明,我们的小朋友现在各方面都在飞速地发展,手部的精细动作也开始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了。但是在这些众多漂亮的毛毛虫之间,你会发现,也会有几个不是很漂亮的毛毛虫,而且毛毛虫的身体做的不是特别地好。即使这样,也抵挡不住小朋友制作的热情。
在进行《叶片上的毛毛虫》这节活动课之前,我曾看过一篇这样的文章《幼儿园绘画比赛“最丑作品”惊醒了谁?》。看完这篇文章,我受到很大的触动。作为一名幼儿老师,不能仅仅只看幼儿最后的作品及成果,还要考虑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文章中的老师,就因为一名小男孩画的兔子不如其他小朋友画的像,而找到他的父母,说小男孩画画不认真。但是家长回复说:这幅画是孩子自己完成的,家长没有给予任何的帮助。而且孩子在家为了画一只兔子,画了半个小时,非常地认真,这就是他心中的兔子。好一个“认真”、“心中的兔子”,这些话一句句地触动着老师的心,所以老师在得到这样的答复的时候才会非常吃惊。这也正是我深受感动的地方。幼儿画画不仅仅是让他们画的像,而是让他们先享受画画的过程,考虑他们在画画过程中的专注力的培养。这些对于幼儿来说才是更重要的。
正因为读了这篇文章,所以在组织《叶片上的毛毛虫》这节活动课的时候,我也比平时更注意幼儿兴趣和专注能力的培养。当我看到小朋友们做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毛毛虫的时候,也是为幼儿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但是幼儿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不仅仅表现在一名幼儿的不同方面,更表现在不同幼儿在同一方面发展的差异性。
也正是因为了解这些,所以当一个小朋友拿着一个绿绿的毛毛虫(左图最右边)问我:“老师,你看,我做的毛毛虫漂亮吗?”的时候,我才会对她说:恩,原来你喜欢绿绿的毛毛虫呀,很不错!你制作毛毛虫的时候也非常地认真,很努力,要继续加油哦!当听到我的回答后,小女孩非常开心的跳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了。
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我在撒谎。但我想说的是,我保护的是幼儿那颗积极向上的心。因为他们不可能每个方面都能达到同一个水平,我们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理念来教育他们。只要他们肯努力,认真学习,再加上老师的适时鼓励与认可,相信他们一定会像文章中的小男孩一样,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富有想象力。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通过撕圆、把圆连续黏贴、添画、制作毛毛虫。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激发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尝试撕圆、把圆连续黏贴的方法来表现毛毛虫。
活动难点:
在黏贴的过程中表现毛毛虫的多种动态。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阅读过绘本版《好饿的毛毛虫》、观看了vcd版《好饿的毛毛虫》
物质准备:教师教具:撕贴好的绘本毛毛虫六条。幼儿操作材料:课前幼儿们人人参与,用墨绿、翠绿、草绿、浅绿、淡绿、中绿、深绿、青绿、橄榄绿等颜色混刷好色纸人手一张。美工区中幼儿通过撕、画、剪好的食物:每组一套:一苹果、两个梨、三个李子、四颗草莓、五个橘子、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蛋卷冰淇淋,一条酸黄瓜,一片瑞士奶酪,一片沙拉米,一个棒棒糖,一块樱桃派,一根香肠,一块小蛋糕和一片西瓜。
活动过程:
一、封面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封面:我们一起看了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观看了vcd版《好饿的毛毛虫》,毛毛虫是什么样的?
2、幼儿讲述,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式小结:毛毛虫头是圆圆的,头顶上有一对触角,脸上有一双眼睛和一张嘴巴。身体是圆滚滚的,有许多个圆或椭圆连续不断黏贴而成,背上有许多刺,身体的下面还有好多小脚……。
(评析:迎着孩子们对毛毛虫的兴趣,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观看动画片《好饿的毛毛虫》,在这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讲述探究,幼儿对毛毛虫的形态特征有了较深的印象,所以幼儿能够这么细致的对毛毛虫的外形加以描述。)
二、观察毛毛虫的多种形态、讲解示范、幼儿动手操作撕贴毛毛虫。
(一)观察毛毛虫的多种形态
1、毛毛虫的身上有哪些颜色?
毛毛虫的头是红颜色的,身体上是带有墨绿、翠绿、草绿、浅绿、淡绿、中绿、深绿、青绿、橄榄绿的小圆组成。
红色和绿色系的小圆组合在一起你们看了有什么感觉?
幼儿讲述,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式的小结:红色和绿色组合在一起的,是一种鲜明的对比,红色和绿色它们是一对对比色,用在这里,让我们小朋友一看就区分开头和身体。
评析:在活动中很自然地渗透了红与绿是一组对比色这一知识点。
2、好饿的毛毛虫吃了哪些东西,有什么变化?
星期一,它啃穿了一苹果。
星期二,它啃穿了两个梨。
星期三,它啃穿了三个李子。
星期四,它啃穿了四颗草莓。
星期五,它啃穿了五个橘子。
星期六它啃穿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蛋卷冰淇淋,一条酸黄瓜,一片瑞士奶酪,一片沙拉米,一个棒棒糖,一块樱桃派,一根香肠,一块小蛋糕和一片西瓜。毛毛虫每天吃完东西都会长大,渐渐地毛毛虫由小变大,越来越长,越来越粗。
3、PPT出示出示六天中毛毛虫的不同形态。提问:毛毛虫,吃了东西,还不忘每天锻炼身体,做了哪些运动呀?(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姿态的毛毛虫的不同之处。(重点观察毛毛虫头部的表情及身体的动作)
(评析:在提供毛毛虫的范例时我注意提供不同姿态的毛毛虫,有向上的、有往下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这样的作品就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能力强者可选择多个侧面表现,能力弱的幼儿选其一种进行撕贴。运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美工创造的各种技能。)
幼儿讲述时,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式的小结:
毛毛虫有时做伸展运动把身体伸得直直的,像一条线。
有时毛毛虫在做体侧运动,调皮得把身体扭来扭去,像座拱桥。
有时在做头部运动,上下左右扭动头部。
4、交流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幼儿模仿毛毛虫的伸展、体侧、头部等运动。
(评析: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模仿毛毛虫的运动,让孩子在玩中感知毛毛虫的特征,有利于加深幼儿对毛毛虫各种身体动作中的印象,这看似简单的玩一玩,却在活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玩得开心,看得仔细,加上老师的不断引导,很快就把毛毛虫的形态特征观察得仔仔细细。为后面幼儿自主黏贴时,表现不同姿态的毛毛虫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讲解示范制作毛毛虫的方法
1、毛毛虫可爱吗?今天我们也来制作毛毛虫,需要哪些材料呢?
幼儿讲述:色纸、双面胶等。
2、先做什么呢?
幼儿讲述:幼儿A撕圆、幼儿B剪圆、幼儿C画好了再剪圆
3、今天我们不借助工具,直接用手撕圆,怎么撕?
(1)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式的示范:
A用红色的纸撕圆,作为毛毛虫的头。
两只手分别做小孔雀(用食指和大拇指分别捏住色纸),一边撕,一边转动色纸。(2)请个别幼儿也来试一试。
B用绿色的彩色撕圆作为毛毛虫的身体。
(3)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撕法?
幼儿:折一折撕成半圆再展开就是一个圆。
(4)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撕9或10个圆,教师直接出示事先撕好的几个圆。
(5)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互动式的黏贴。
提醒幼儿注意黏贴时,注意要将圆片片一张一张连接起来,要紧紧地抱在一起,不能脱节。才能拼成毛毛虫。
黏贴好以后,与幼儿一起在圆片片上为毛毛虫添画眼睛、嘴巴、触角、脚、刺。
(评析:此环节是活动的重点,同时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老师没有机械的示范毛毛虫的撕贴方法,没有乏味枯燥的技能训练,而是在孩子们的说说、动动中,逐步掌握圆形连接的方法。)
(三)幼儿自主撕贴制作毛毛虫
1、请小朋友自己制作毛毛虫,先用红色的纸撕圆做头,在用绿色的纸撕圆做身体,再贴上双面胶连接起来,做好以后再贴到纸上,添画眼睛、嘴巴、触角、脚、刺。
2、幼儿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3、选择毛毛虫一天中喜欢的食物喂给毛毛虫吃也可以自己创编毛毛虫可能会到哪里去,发生了什么事?
(1)可以黏贴一个苹果或两个梨、三个李子、4颗草莓、5个橘子、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蛋卷冰淇淋,一条酸黄瓜,一片瑞士奶酪,一片沙拉米,一个棒棒糖,一块樱桃派,一根香肠,一块小蛋糕和一片西瓜。
(2)幼儿自由发挥想象添画场景。
三、展示作品,进行讲评。
1、将幼儿的作品分组一一进行展示。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毛毛虫。
(1)它找到了什么好吃的?
(2)或它吃了东西后来到了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四、延伸活动制作绘本《可爱的毛毛虫》
在区域活动中,请幼儿分组进行绘本制作。
与幼儿一起把毛毛虫作品进行串联创编起来,变成自己的绘本故事《可爱的毛毛虫》,用回形针连在一起。
教学反思:
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点
从幼儿近阶段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以新《纲要》为指导,注重幼儿“喜欢毛毛虫的情感”。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身上的颜色、形态,激发幼儿用灵巧的双手撕贴表现毛毛虫。<文章.出自星星教案网.>并通过黏贴食物,添画场景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心中毛毛虫可爱、生动的形象特征”。又通过延伸活动制作自己的绘本故事《可爱的毛毛虫》,来激发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感受活动的无比快乐和惊喜。
生动形象,关注细节
在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外形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毛毛虫的的头是红色的,身体是绿色的,让人一看就明白哪里是头哪里是身体。自然的渗透了对比色的知识。同时在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多种形态时,通过形象生动的提问:毛毛虫,吃了东西,还不忘每天锻炼体,做了哪些运动呀?来激发幼儿观察、比较毛毛虫表现出的不同姿态、表情、动作,这样的提问也易于幼儿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幼儿模仿毛毛虫的伸展、体侧、头部等运动。满足了幼儿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对毛毛虫的不同形态有了更深的印象。
快乐的情感体验
整个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环节与环节之间体现了自然的递进性。幼儿是主动的观察者;激情的参与者;成功的体验者;快乐的收获者。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尊重了幼儿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让每一位幼儿都感受到了美工活动的乐趣。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发生概况,发生原因,综合治理措施,江西新建
新建县地处鄱阳湖之滨, 是江西省会南昌市的西北重要门户, 北纬28°20′~29°3′, 东经115°27′~116°25′,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植被广袤, 森林资源丰富, 全县森林资源分布总面积达3.93万hm2。主要树种有油茶、银杏、杨树、木荷、泡桐、湿地松、杉树、楠木、樟树、马尾松等161种, 其中松林面积1.672万hm2, 占全县森林资源面积的42.5%。马尾松毛虫是新建县松林的重要害虫, 大发生时, 不仅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更严重地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功能。
1 近20年来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概况
新建县1992—2011年马尾松毛虫发生情况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 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存在2个明显的阶段:一是1992—2001年马尾松毛虫处于严重发生时期。年均发生面积达1 212 hm2, 并且每2~3年呈现1个发生周期, 如1992年、1995年、1997年、2000年等均为大发生年份, 其中1995年发生情况最为严重, 发生面积达1 866.67 hm2。二是2002—2011年马尾松毛虫发生危害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年均发生面积为141.33 hm2, 占严重发生时期年均发生面积的11.7%。其中, 发生最高年份为2002年, 发生面积466.67 hm2, 首次降至666.67 hm2以下;发生最低年份为2011年, 发生面积仅为5.33 hm2。呈现出一种轻危害、小范围、低虫口的态势。
2 发生原因
2.1 林相单一, 抵抗性差
历史上为消灭荒山与治理沙漠, 大面积营造松树纯林, 导致森林群落脆弱, 自我调控能力不足。且由于经营管护不合理, 如封山育林不到位、林内灌木与植被被肆意砍割、修枝间伐不当等, 造成林地土壤干燥, 林间湿度小[2];郁闭度差, 阳光充足, 林内温度高, 这些均迎合了马尾松毛虫发生危害的生态习性。生存环境与繁衍条件的适宜, 致使其种群容易扩散蔓延, 暴发成灾。
2.2 防治方法简单, 措施不当
为打点保面, 一味粗糙地采用化学农药防治, 饮鸩止渴, 后患无穷。化学农药的防治, 虽然达到了快速降低虫口密度的短暂效果, 但随着防治次数的增加与用药量的加大, 致使马尾松毛虫的抗药性增强[3]。并且在施药防治的同时, 也灭杀了赤眼蜂、红头小茧蜂、黑卵蜂与食虫鸟类等马尾松毛虫的天敌, 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遭到了损害。
2.3 机制不全, 监测工作不到位
由于以前管理机制不健全, 乡、村两级兼职测报员队伍不稳定, 测报工作能力与责任心跟不上, 迟报、瞒报、漏报发生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 贻误了有利防治时机, 导致防治效果欠佳。由此, 造成了年年发生、年年防治、年年再发生的恶性循环。
3 综合治理措施
新建县于2000年开始实施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工程, 通过科学规划、分类施策, 实施精准测报、科学防治、严格封育、统筹营林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综合治理, 成效逐渐显现。2002年发生面积历史性地降至666.67 hm2以下, 且基本逐年递减, 未出现反弹现象。
3.1 健全测报网络体系, 及时准确掌握虫情动态
一是依托项目,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县于2001年开始实施国家级马尾松毛虫中心测报点工程, 配备了望远镜、摄影解剖镜、GPS定位仪、数码相机、防治监测车、车载式喷雾机等设备, 优化了测报防治工作硬件设施建设。二是建立队伍, 加强管理。按常灾区松林面积666.67~1 000.00 hm2、偶灾区松林面积1 333.33~1 666.67 hm2的标准配备1名兼职虫情测报员的要求, 全县共核定兼职测报员33名。对兼职测报员实行合同化管理, 每年定期举办2期以会代训的测报专业知识培训班, 健全了管理机制, 优化了工作绩效。三是科学布局, 合理设点。按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标准, 科学布设固定测报点与临时测报点61个, 做到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的全覆盖监测。通过以上严格的管理, 充分发挥了乡、村两级基层兼职测报员的骨干作用, 全县形成了一张巨大、严密、高效的实时监测网, 确保了测报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并为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3.2 倡导无公害化防治, 提高防治工作成效
为降低防治工作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天敌及提高防治工作的持效性, 做到合理规划, 分类施策, 基本采用仿生制剂与生物农药防治[4]。对虫口密度较大的发生地, 采用森得保、烟碱、松毛虫CPV、灭幼脲等生物药剂进行防治;对低虫口分布地的2~3龄幼虫, 采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制剂进行防治;对虫口密度特别大的发生地, 才适当采用氧化乐果防治, 以达到以点治面的功效。近10年来, 无公害化防治年平均率达98%以上, 有力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为提高防治工作的持效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3.3 加大营林措施, 提高森林的自我调控能力
一是营造针阔混交林, 优化结构, 改善林相。针对纯松林的稀疏残林, 补植补造苦楝、乌桕、泡桐、木荷、樟树、枫香等乡土阔叶树种45.6万株, 其中泡桐9.3万株、苦楝7.8万株、樟树5.7万株、乌桕8.2万株、木荷6.1万株、枫香8.5万株。二是严格封山育林制度, 丰富森林群落。禁止牲畜入林践踏破坏林下植被, 禁止以取柴为目的的劈桠剁枝的砍伐行为, 保持原生态的生长环境, 促进尽早郁蔽, 维护生物多样性生存空间。三是加强幼林抚育, 促进生长。对幼林实施浇水、施肥、中耕、刷白等抚育措施, 促进茁壮成长, 尽早成林, 增强抗性[4]。通过以上措施创建了有利于天敌繁衍生息而不利于马尾松毛虫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 达到了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昌平, 张圣文.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研究[J].科技与生活, 2011 (19) :91.
[2]杨安, 窦会明.浅谈松树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J].陕西林业, 2011 (4) :32.
[3]程伟星.马尾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J].安徽林业, 2008 (2) :52.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中指出:中班幼儿随着身心的发展,他们会积极地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喜欢寻根问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进行探究。一只美丽的小蝴蝶飞来飞去,可是小朋友们知道小蝴蝶的前身是什么样儿吗?本次活动课正好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了解蝴蝶的形态、生长过程,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昆虫的兴趣,保护昆虫的情感。
2、尝试随音乐用肢体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态,激发幼儿探索昆虫世界的奥妙。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活动课难点是:让幼儿复述毛毛虫变蝴蝶的四个主要阶段。
活动准备
1、童话故事情景动画片;
2、毛毛虫变蝴蝶成长动画课件;
3、蝴蝶和毛毛虫头饰等;
4、蝴蝶拼图若干(含蝴蝶拼图底版纸张和胶水)。
活动过程
一、讲童话故事引入课题(大屏幕显示童话故事情景动画片)
故事内容:从前,在一个动物王国里住着一只小毛毛虫,它觉得自己很丑,所以它很自卑。一天,小瓢虫看见小毛毛虫,说:“哼,你这个丑八怪,长着一身绿(lù)毛,你看我,长得多漂亮啊!让我看到你,真是对我的一种侮辱!”小毛毛虫听很悲观。小山羊听了说:“别这样,我们不能从外表来评价。善良,才是最美的!”小毛毛虫听了,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一天,小毛毛虫结茧了,挂在树枝上,几个月后,小毛毛虫破茧而出,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从此,蝴蝶家族(zú)再也不自卑了,成天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过着幸福的生活。
二、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外形基本特征(大屏幕显示一只蝴蝶图片)
蝴蝶的身体主要由头部、胸部、腹(fù)部(就是我们说的肚子、肚皮)三个部分组成,还有翅膀(复眼(眼睛)和触角。
三、蝴蝶拼图游戏(大屏幕显示五彩缤纷的蝴蝶图)
分成小组来让幼儿做拼图游戏,同一组的小朋友相互合作动手拼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四、引导幼儿了解蝴蝶成长过程(播放毛毛虫变成蝴蝶过程的动画片)
请小朋友们仔细地观察蝴蝶蜕变整个变化过程。
五、理清毛毛虫变蝴蝶过程(大屏幕显示毛毛虫变蝴蝶图解多媒体课件)
蝴蝶一生要经过:产卵—孵化出毛毛虫——形成蛹——最后变成蝴蝶四个主要阶段。
六、角色游戏(播放大自然背景音乐)。
随音乐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变蝴蝶过程的姿态动作。
(最后有序将幼儿带出教室,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本堂活动内容是属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活动课。(.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蝴蝶本是日常生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过本堂教学活动,幼儿对听故事、看动画片、拼蝴蝶图以及随音乐用姿体表现毛毛虫变蝴蝶过程,总体还是感兴趣的,也初步对蝴蝶蜕变知识有了感知上的认识,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活动的全部内容,基本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后有如下反思:
1、注重知识性的传授,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还少了些。
2、老师说得多,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多,活动体验不够。
3、多媒体使用频率过高,幼儿看课件的时间多了,幼儿容易产生疲劳感。
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将作如下改进:
(1)将看动画片时间减少,增加幼儿参与体验活动量。
(2)鼓励幼儿大胆发问、提问、答问。
启发:1、多加强现代幼儿教育思想理念的更新。
2、多加强幼儿教师教学基本功,如普通话、教资、教态的学习和借鉴。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体验大家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2.能随音乐及儿歌的变化较准确而有节奏地完成韵律动作。
3.能积极大胆地与同伴分享猜“蝴蝶”的经验。
4.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5.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重难点
感受和理解音乐,能较准确而有节奏地进行韵律表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物质准备:幼儿围坐成一个圆圈,方巾,音乐。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入《毛毛虫变蝴蝶》
指导语:
(1)我是一只毛毛虫,我最爱吃不同的动物饼干。今天我要吃兔饼干,吃呀吃,我吃了很多个,长大后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蝴蝶一边唱歌,一边飞,飞呀飞,飞到了美丽的花园做游戏。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玩毛毛虫变蝴蝶的游戏吗?
(2)我吃的是什么饼干?我吃了几次兔饼干以后变成了蝴蝶?
2.感受音乐,并尝试用动作、声音表现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与动作的变化。
指导语:我吃了几次兔子饼干?然后,我又做了什么?我说了什么?
(2)再次感受音乐,做基本动作。
指导语:除了吃兔子饼干,毛毛虫还会吃什么动物形状的饼干?(小猫饼干、小狗饼干……)(3)尝试用声音、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音乐。
指导语:如果你是小蝴蝶,你能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吗?蝴蝶是怎样飞的?
3.“蝴蝶找花”游戏(1)在舒缓的乐段绕圈做蝴蝶跳舞的动作,在歌词“美丽”词结束时,立刻找椅子停在“花”上。
指导语:每一只蝴蝶在花园里都会停在一朵花上,那朵花就是它的家,看看我这只蝴蝶会在音乐的哪个词上停下来?
(2)再次玩“蝴蝶找花”的游戏,进一步熟悉乐段。
4.“躲猫猫”游戏(1)表述:不一样的蝴蝶指导语:刚才有美丽的蝴蝶,有帅气的蝴蝶。如果你是一只蝴蝶,你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呢?
(2)猜蝴蝶玩法:音乐结束时,教师用纱巾遮住一只“蝴蝶”,这名幼儿要大声说:“我是××的蝴蝶”,大家一起猜出这只“蝴蝶”是谁,猜对了游戏重新开始。
指导语:
(1)哪只蝴蝶不见了?我们把他喊出来。喊对了,蝴蝶就会出来的。
(2)你是用什么方法把他猜出来的?(听声音、看鞋子、看他旁边的同伴等)。
(3)如果你是那只被盖住的蝴蝶你用什么办法不让别人猜不出你?(变声)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我们合作组选取了一年级起点新标准第九册第四模块进行研究和实践。我们在研究了教材的基础上先将三节课的课型定位:预习课、新授表演课以及阅读写作课。我们设计的思路是:预习课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题和大意,学习的新词汇,为学生扫清认知的障碍,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到核心句型,梳理从三年级以来学过的与本课有关的be going to句型,并在最后环节启发学生运用核心句型的结构来造句,使学生在这节课巩固句型运用,为下节课的新授做好铺垫。第二节新授课,教师可以轻松简单地处理课文主要信息,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运用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能表演对话,并且从生日派对的对话表演拓展到周末活动计划的对话组织,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节课,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对核心句型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我们设计的重点在绘本的阅读和学生的写作指导上,这样既丰富学生信息的输入,也锻炼和发展学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
作为第三课时的我,在听了前两课时,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修改成这样:
一、前检激学
1.Enjoy and sing the song.
Talk about the song.
How old is Fangfang going to be?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2.Whose birthday is coming?
3.Talk about Amy’s birthday invitation.
二、定策学习
1.Talk about Amy’s birthday party.
Amy is going to be 11. She is going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2.Let’s predict what else they are going to at the party.
3.Let’s share your good ideas about birthday part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your birthday party?
4.Talk about the pictures.
At the party, we are/I am going to…
5.Sum up the things we can do at the birthday party.
6.Read and order.
How are we going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三、练习巩固
1.Introduce: We have known the activities at the birthday partywe also have known how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Now I’d like torecommend a book about birthday. It’s about to describe the bestbirthday party.
2.Show the cover of the book.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and thename, let them predict something.
Whose birthday?
Who was at the party?
What did they eat?
What did they do?
What did they play?
3.Let them read the book with these questions.
4.Talk about the book.
5.Encourage Ss to write their birthday party after class.
四、后检反馈
1.Let’s show the invitation they wrote before this class.
2.Consolidate how to write an invitation.
3.Let’s try to write your plan about Halloween party.
4.Discuss with your members.
We’re going to have a party on Wednesday,October 31st.
We’re going to invite friends for the party.
…is going to buy___________.
…is going to take__________.
…is going to_____________.
…
I am going to make some cakes.
5. Discuss how to reply an invitation.
通过英语课堂实践和课后评课及反思,我们一直认为三节课在课型设计上是非常衔接的。作为第三课时的我,设计时思路是清晰的,但在“整合”的题头下我设计活动时就有点盲目贪多,在birthday这一个话题下,我在一节课设计了它的两个功能,既用be going to谈论了生日的计划,又用过去时谈论了mybirthday party,这样就有点多和难。现在反思应该只体现话题的一个功能,否则就比较混乱。
【《毛毛虫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毛毛虫的旅行》及教学反思02-19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睡前故事11-29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毛毛虫和蝴蝶》含反思11-17
《好饿的毛毛虫》一年级绘本教学07-03
小班语言教案:小蛋壳的故事教案及教学反思09-12
好饿的毛毛虫英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