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物理声现象(精选7篇)
声学 光学 热学 电学 力学
声现象
声音的传播与条件
1、声音的发生
(引起鼓膜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运用(利用回声可测海深、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声音的特征
1、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2、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
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
听力。
4、噪声减弱的途径
5、超声波:音调高于2×104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波:音调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超
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补充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
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
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
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声的利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利
用声纳测海深,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病情,利用超声波对孕妇作
常规检查等。声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医生利用超声波洁牙,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
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等。
练习
11、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
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A.1025米,175米B.600米,600米
C.1000米,200米D.850米,350米
2、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
到()
A.一声B.2 声C.3声D.4声
3、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mB.大于34mC.小于17mD.小于34m4、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
5、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
A.运动B.振动C.温度升高D.体积膨胀
6、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快B.慢C.一
样快D.无法比较
7、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
1秒B.0.1秒C.0.01秒D.0.001秒
8、(10·绵阳)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9、(10·南允)声音从水中传入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A.不变B.变大C.变小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10、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__发生___.
11、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秒以上.
12、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
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
13、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14、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
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15、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_____m(v=340m/s)
1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______________.
17、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
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1、A2、C3、A.
4、C5、B6、A7、B8、D9、C10、空气,振动. 11、0.1. 12、9.
13、快.
14、填“振动”,“空气”.
15、s=1/2 vt=1/2 x340m/s x1.2s= 204m16、液体(水)也能传声.
17、振
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练习
21.“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盲人仅凭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演奏方式不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小
1.声源发声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的当声源的声音的响度会越__________.
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很高;
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不同.
3.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
“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
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
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有关.
5.音调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决定的,________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
有关系,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
6.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产生的现象是_____,这是
由于_______.
7.张平同学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_____不同;(2)
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8.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________和音色.
9.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__,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响
度越________.
10.男生说话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________不同,其原因是男女
同学的________不同.
(1.振幅,振幅,越小2.响度,音调,音色3.音调,响度 4.高,振动频率5.振动频
率,频率;振幅,振幅,远近.6.解:“听到的声音不同”,“振动快慢不同,产生声音的音
调不同”.7.解:(1)“音调”,(2)橡皮筋被拉得越长即越紧,振动越快.8.答案:响度.9.答
案:高,大.10.答案:音调,声带.)
计算题
11.蝙蝠飞行时,不断从喉部发出一种高频率的声波,当声波遇到前方的昆虫或障碍物
时,则产生不同的回声反射回来,它的双耳听到回声,再经大脑的分析,就能辨别出前方的目标是食物还是障碍物,从而采取行动,或捕食或躲避,反应灵敏而准确.人们为了利用这
种特性,对蝙蝠进行了研究,发现蝙蝠喉部的发声体在4 s的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在400000
次~560000次之间,请你计算出蝙蝠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这样频率范围的声波人们能听
到吗?
12.根据对蝙蝠的研究,人们仿制了盲人用的超声眼镜,在眼镜上装有一个超声波发射器,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信号,经接收并转化成人耳可辨的声音信号,通过耳机传至两耳,从而
可判断出障碍物的方位及具体情况.若发出的超声波频率为11000 Hz,那么该超声波发射器的发声体每分钟振动多少次?
练习
31.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
经过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_________,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2.人失去听觉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发生了障碍.3.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
方式叫骨传导.4.人如果将双眼蒙上,靠听觉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因为_________
5.从生物课上我们知道,耳聋分为____耳聋和____耳聋两种;前者____治愈,后
者____治愈.6.实验表明骨____(填“能”或“不能”)传导声音.二、选择题
7.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
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8.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靠骨传导判断的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 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1.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大脑2.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
3.头骨,颌骨4.人的双耳效应5.神经性、非神经性;不可以、可以6.能7.D
1.(2010泸州)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
A.传热B.传声C.通风D.导电
2.(2010乌鲁木齐)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3.(2010烟台)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4.(2010上海)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5.(202010福州)优雅的《梁祝》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都很美妙,你能听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节奏
6.(2010扬州)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7.(2010镇江)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8.(2010肇庆)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9.(2010龙岩)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10.(2010恩施)恩施民歌“龙船调”享誉世界。当歌唱家宋祖英和本土歌星杨娟在演绎这首歌曲时,我们不用看,只需听,就可以分辨出是哪一位在演唱。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区分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11.(2010宜昌)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A.音色B.响度C.音调D.传播速度
12.(2010莆田)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频率D.响度
13.(2010黄冈)“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14.(2010荆门)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
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 几次敲击声,其中最
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15.(2010湛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6.(2010桂林)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17.(2010苏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18.(10南通)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不能发声
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19.(10南京)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0.(2010芜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21.(2010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
22.(大连)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在噪声大的机器上加一个真空罩B.在城市的立交桥两旁建一些隔声板
C.纺织工人工作时戴一个防噪声耳罩D.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23.(珠海)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B.减少CO2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D.大街小巷旁种草植树
24.(石家庄)下列各项有关超声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超声波是电磁波B.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超声波不能通过真空D.超声波可用来消毒日常的饮用水
25.(上海)声音的三个特征中,与距发声体远近有关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26.(扬州)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植树造林、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减少大气污染B.降低噪声污染C.缓解“热岛效应”D.美化居住环境
27.(哈尔滨)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28.(海安)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B.指南针静止时其中一端始终指南,其含义是这一端始终指向地磁场的南极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D.初春季节,在家里卫生间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29.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
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30.“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辨别某人的声音的A. 响度B.音色C.音调D. 频率
二、填空题
1.(2010安徽)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 “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2.(2010常州)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
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3.(2010肇庆)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生活中常见:①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 ②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 ③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
墙. 上述例子对应减少噪声的措施分别是: ①
②③
4.(2012江苏南京,第13题)噪声是由发声体 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
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或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
近科研人员开发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能转化为
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5.(2012江苏苏州,第16题)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____产生的;鼓面的______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6.(2012山东德州,第13题)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7.(2012山东烟台 第13题)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8.(2012四川广安,卷II第3题)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减弱噪声。
9.(2012四川南允,第9题)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0.(2012甘肃兰州,第18题)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高是指。
11.(2012山东济宁,卷II第2题)如图2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
12.(海安)著名女高音谭晶和男高音廖昌永在国庆六十周年联欢晚会上,合唱了《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_(响度/音调/音色)高。
13.(贵港)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小沈阳”在节目中分别模仿了刘欢、阿宝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从物理角度说,他是模仿乐音三要素中的,特别是把阿宝的高音也能唱上去,其中“高音”是指高。(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14.电锯切割木料时锯齿与木料不断地撞击会发出恼人的噪声,当电锯的转速由快变慢时,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选填“高”或“低”)。
15.(德阳)手机是通过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
三、简答题
《组歌》选自《泪与笑》,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即《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浪之歌》用海浪自述的口吻,写了海浪对海岸的爱情、对身边事物的友爱,表现了作者对纯真爱情和博爱精神的赞美,也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和炎热的衷肠。
《雨之歌》用拟人手法,以雨的自述的形式,描述了雨滴在大自然中的运行、变化过程,颂扬了雨滴带给自然界的种种好处,歌颂了雨滴无私的奉献精神及博大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生活的美,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的炽热感情,蕴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愿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精神。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全文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1.gotothemovies=gotothecinema去看电影
2.lookafter=takecareof照顾
3.surftheinternet上网
4.healthylifestyle健康的生活方式
5.goskateboarding去滑滑板
watchTV看电视
6.keephealthy=stayhealthy=keepingoodhealth保持健康
keep+形容词,“表保持某种状态”
dosomereading阅读
7.exercise=take/do(much)exercise=dosports锻炼
8.eatinghabit饮食习惯
9.takemoreexercise做更多的运动
10.bethesameas与什么相同
11.onceamonth一月一次
12.bedifferentfrom不同
13.twiceaweek一周两次.
枕戈待旦
【释义】:兵器为枕,以待天明。指时刻警惕,准备作战,连睡觉时也不放松戒备,随时准备着杀敌。形容杀敌报国心切。
【物理知识】:士兵枕在兵器上,可以清楚的听见远处的敌军的动向,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且固体的传声效果好于空气传声,速度快于空气。
与此相关联的生活现象:铁路工人趴在铁轨上便可听到远方是否有火车到来,趴在桌子上听敲桌子的声音会更大一点。
掩耳盗铃
【释义】: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物理知识】:声音经过声源的产生,介质的传播才能进入到人耳。
他听见的铃声减弱便是从人耳处削弱声音。在生活中,我们也是利用相同的道理减弱噪声,例如捂住耳朵、带上隔音耳罩等。
减弱噪声还有其他两种办法:其一便是从声源处,例如消音器;其二便是传播途径处,例如隔音墙、马路上的隔音带以及双层的玻璃。
夜深人静
【释义】:形容深夜没有人的声响,非常寂静。
【物理知识】:这里涉及到了声音大小也就是响度的单位,即分贝,符号为dB。
绕梁三日
【释义】: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物理知识】:我们都知道声音由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并不代表声音停止。声音是有传播速度的,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发声体在我们听到声音前的瞬间发出的。所以振动停止,不代表声音停止。所以振动停止便没有了声音这句话是错误的。
10个物理学易错点
要对弹簧中的弹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最大速度的情形。
要对“细绳、轻杆”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子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子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较
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最高点情形。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
要对物理图像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物理图像可以说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可能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可以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图像,认识图像的最好方法就是两步:一是一定要认清坐标轴的意义;二是一定要将图像所描述的情形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关于图像各种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专项训练。)
要对牛顿第二定律—F=ma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著名而简洁的公式“F=ma”,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首先,这是一个矢量式,也就意味着a的方向永远与产生它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F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力)
第二、F与a是关于“m”一一对应的,千万不能张冠李戴,这在解题中经常出错。主要表现在求解连接体加速度情形。
第三、将“F=ma”变形成F=m△v/△t,其中,a=△v/△t得出△v=a•△t这在“力、电、磁”综合题”的“微元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年连续考到)。
第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点实验,特别要注意的:
(1)注意实验方法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注意实验装置和改进后的装置(光电门),平衡摩擦力,沙桶或小盘与小车质量的关系等;
(4)注意数据处理时,对纸带匀加速运动的判断,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用‘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5)会从“a-F”“a-1/m”图像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正确的误差原因分析。
要对“机车启动的两种情形”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与恒定牵引力启动,是动力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这里要注意是两点:
(1)以恒定功率启动,机车总是做的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机车先做的匀加速运动,当达到额定功率时,再做变加速运动。最终最大速度即“收尾速度”就是Vm=P额/f。
(2)要认清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时间图像。曲线的“渐近线”对应的最大速度。
还要说明的,当物体变力作用下做变加运动时,有一个重要情形就是: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平衡时,速度有一个最值。即有一个“收尾速度”,这在电学中经常出现,如:“串”在绝缘杆子上的带电小球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变加速运动,就会出现这一情形,在电磁感应中,这一现象就更为典型了,即导体棒在重力与随速度变化的安培力的作用下,会有一个平衡时刻,这一时刻就是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极值的时刻。凡有“力、电、磁”综合题目都会有这样的情形。
要对物理的“变化量”、“增量”、“改变量”和“减少量”、“损失量”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动能定理的表达(所有外力做的功总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物理量前后时刻相减问题,同学们往往会随意性地将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而出现严重错误。
其实物理学规定,任何一个物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的变化量、增量还是改变量都是将后来的减去前面的。(矢量满足矢量三角形法则,标量可以直接用数值相减)结果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而不是错误地将“增量”理解增加的量。显然,减少量与损失量(如能量)就是后来的减去前面的值。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追遇”问题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追击类问题,在高考中很常见,但考生在这类问题则经常失分。常见的“追遇类”无非分为这样的九种组合:一个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去追击另一个可能也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显然,两个变速运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做减速运动的情形比较复杂。虽然,“追遇”存在临界条件即距离等值的或速度等值关系,但一定要考虑到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除利用数学方法外,往往通过相对运动(即以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和作“V-t”图能就得到快捷、明了地解决,从而既赢得考试时间也拓展了思维。
值得说明的是,最难的传送带问题也可列为“追遇类”。还有在处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追击问题时,用相对运动方法最好。如,两处于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某一时刻相距最近,当问到何时它们第一次相距最远时,最好的方法就将一个高轨道的卫星认为静止,则低轨道卫星就以它们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运动。第一次相距最远时间就等于低轨道卫星以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做半个周运动的时间(即等于π/△ω)。
万有引力中公式的使用最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万有引力部分是高考必考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公式繁杂,主要以比例的形式出现。其实,只要掌握其中的规律与特点,就会迎刃而解的。最主要的是在解决问题时公式的选择。最好的方法是,首先将相关公式一一列来,即:mg=GMm/R2=mv2/R=m•ω2R=m•4π2/T2,再由此对照题目的要求正确的选择公式。其中要注意的是:
(1)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就认为是其重力(不考虑地球自转)。
(2)卫星的轨道高度要考虑到地球的半径。
(3)地球的同步卫星一定有固定轨道平面(与赤道共面且距离地面高度为3.6×107m)、固定周期(24小时)。
(4)要注意卫星变轨问题。要知道,所有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随着轨道高度的增加,只有其运行的周期随之增加,其它的如速度、向心加速度、角速度等都减小。
有关“小船过河”的两种情形
A.花卉(huì)臆断(yì)分泌(mì)玄奘(zàng)
B.泄气(xiè)燔土(fán)禁闭(jìng)宽宥(yu)
C.毋宁(wú)隧道(suì)器皿(mǐn)壬戌(xū)
D.戳穿(chuō)橙色(chéng)阐释(chǎn)靛色(diàn)
2.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臆断:凭主观推测来断定。笃信:忠实地信仰。聊以自娱:用聊天的方式来自寻乐趣。
B.试想:设想一下。泄气:泄劲,失去信心和干劲。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C.戳穿:说破,揭穿。宽宥:宽恕,饶恕。优柔寡断:办事迟疑,不果断。
D.不胜:不能忍受。充沛:充足而旺盛。单枪匹马:比喻单独行动,没有别人帮助。
3.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唇楼。
B.国科学家盖耳曼提出了一个“夸克摹型”,说是所有的强子都是由3种夸克构成的。
C.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辫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
D.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学识丰富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优柔寡断。
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内容。(3分)
2006年4月26日新华网报道 4月25日,日本僧人岩田隆造在武汉会战阵亡将士英烈榜前祈祷忏悔。当日,70岁高龄的日本僧人岩田隆造来到武汉,前往中山舰陈列地、石门峰武汉抗战纪念园等地祈祷忏悔,向中国人民谢罪的同时,向为日本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的中国人民谢恩。据了解,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期间,岩田隆造自费第一次来华,前往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祈祷谢罪,此次是他第二次来华。
答: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核舟记》回答1-4题。(24分)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5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左倚一衡木()
2、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8分)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
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
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
3、按要求填空(3分):
《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4、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三.现代文阅读(说明文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4分)
水荒,危机就在眼前
水是哺育生命的乳汁,万物离开了水就不能生存。水又是人类文明之源,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把水宠为龙王爷,许多地方建有龙王庙,民众对龙王爷顶礼膜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科学昌明的时代,随着人口的骤增,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呈现出来。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据“21世纪城市水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透露,中国列为全球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的1/4,居世界第109位。
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年降水量约为6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蒸发上天,其余有一部分充实江河湖泊,剩下的2.8万立方米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而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81%的水资源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而长江以北地区水荒严重。在600多座城市中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00多座。1100多万人口的北京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值的1/6,世界人均值的1/24。水荒成为一个严酷的现实危机。
反思我们的生活细节、生产活动,不难找出造成水资源枯竭的原因所在。
一是乱砍滥伐,森林面积减少。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是世界人均拥有森林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是绿色的水库,天然的蓄水池,水贮存于树木的根部和土壤中,乱砍滥伐的结果,使得森林、河流、山川和平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水土大量流失,致使许多水资源丧失。
二是过量抽取地下水。全国181个大中城市中有33%的城市以地下水为主,致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随之而来的恶果是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地下水盐碱化,加剧了饮用水的匮乏。
三是水质污染严重。我国年废水排放量为368亿立方米,80%以上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流入江河,目前已有436条河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50%的城市地下水也受到污染。
四是浪费现象极为普遍。我国工业产品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每1千克小麦的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40%。一些用水大户如洗车大手大脚,满不在乎,放开水龙头猛冲。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1~6吨水,埋在地下的水管,施工时不慎爆裂,虽经抢修,至少要白白流掉百吨水。严重缺水的北京城日前除警示大众节约用水外,还提高水价,洗衣店、浴室也相应调价,与此同时,推行节约型用水器,并对公共场所不安装使用单位罚款。
(选自2006年第4期《初中生之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孕育()(2)呈现()
2.文中画横线句子若改为:“中国列为全球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值的很少一部分,位居世界后面。”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
3.文中画曲线句子中的“约”字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答:
4.请在文章处加上结尾的文字。(3分)
答:
5.请你就“节约用水”拟一则公益广告。(3分)
答:
(二)阅读《神奇的光触媒》,完成题目6-10。(共13分)
神奇的光触媒
陶本艿
大雨过后,人们发现大楼成排的玻璃窗分外明亮,显得非常洁净。而另外的一座建筑玻璃窗,还留有大雨洗刷过的许多痕迹。在阳光的照射下,两座建筑的玻璃窗完全不同。是什么原因,让玻璃如此清洁明亮?原来是这座大楼的窗户采用了新科技,使用了光触媒加工的玻璃。
那么什么是光触媒呢?它为什么有这样神奇的功能?先说说触媒。触媒作为一种介质,在化学家眼里就是催化剂。触媒的特点,就是在化学反应中,它可以对难以发生的反应产生催化作用,并加快反应速度,另外它本身不因为参与反应而消耗损失。光触媒就是一种自身不起变化的介质(目前以氧化钛为主要反应材料),在光的照射下,受到光的激发可以促进化学反应。它可使周围的氧气及水分子激发极强氧化力,将周围的有机物分解。光触媒的氧化过程,类似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能转化为氧气和水,被氧化分解物质生成的是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它具有很好的杀菌、除臭、净化空气、亲水防污、防紫外线等功能。
上面所说的经过光触媒加工的玻璃受到阳光照射后,就开始分解污垢,下雨时,雨水会将分解的污垢冲洗干净。它的神奇得益于光触媒的两大特性的组合运用。首先,如果向使用氧化钛进行表面加工的材料照射紫外线,就会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将附着在表面的有机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且,当大量的水附着于表面时,就会出现亲水效果:不会凝聚成水滴,而是薄薄的扩散开。通过这两种现象,玻璃的污垢会被清洗得一干二净。
光触媒的这种“自我保洁效果”非常有效,所以近几年高层建筑物在装修中相继采用了这一技术。东京的“丸之内大楼”就采用了经光触媒加工的外墙瓷砖。除保洁外,这种瓷砖还可以分解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氨氧化物,其效果相当于200棵杨树。
光触媒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一场崭新的“光的清洁革命”,它给我们创造了新的生活环境。光触媒技术在欧美、日本、韩国已经有5年左右,特别是在日本已经是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其成长速度非常惊人。而日本商人有人大胆预计2005年由应用光触媒而衍生之相关产业的产值可望达到1兆亿至5兆亿日元左右。
6.本文作者为什么开头便介绍两座建筑玻璃窗的不同情况?(2分)
7.第三段划线句中“光触媒的两大特性”是什么?(2分)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光触媒就是一种自身不起变化,在光的照射下,受到光的激发可以进行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介质)。
B.光触媒的氧化过程,类似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氧气和水。
C.本文先介绍什么是光触媒及其特点、功能,接着照应开头说明光触媒能使玻璃保洁的原理,最后说光触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D.文章列举东京“丸之内大楼”的例子正说明了光触媒的这种“自我保洁效果”非常有效。
9.末段划线的两句是病句,请修改:(每小题2分,共4分)
(1)光触媒技术在欧美、日本、韩国已经有5年左右。
(2)2005年由应用光触媒而衍生之相关产业的产值可望达到1兆亿至5兆亿日元左右。
10.有人设想应用光触媒技术生产足球场地的人工草皮,这一创意可能带来的效益是什么?你以为要实现这一设想,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一.1.B 2.A 3.D 4.70岁日本僧人岩田隆造再度来华谢罪
二.1、(1)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通屈弯曲(3)通“父”古代男子的美称
(4)通拣 挑选(5)通“横”
2、①木头 树木 ②叫 是 ③奇异 零数 ④动词表示存在 通“又” ⑤雕刻是 有
⑥表示并列 表示修饰 表示转折 ⑦大约 可以 ⑧句尾语气词 说
3.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
4.(1)(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游赤壁的情景。
(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3)(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钩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4)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三.1.(1)yùn(2)chéng
2.不好。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一系列数字精确、鲜明地说明了我国缺水严重的现实;改句只是笼统叙述,缺乏说服力。
3.“约”字表明我国年降水量接近6亿立方米,实际上可能超过或未达到;删去后就把话说绝了,从而影响语言的准确性。
4.示例:水荒这在身边,就在眼前。人人都要百倍珍惜大自然恩赐我们的水,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减少污染排放量,同时还要用《水法》等法律监督机制,使水资源枯竭的现状得到遏制。5.略
6.先举实例,扣“神奇”之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点拨:此题考查我们对文章写作思路的把握。)
7.受到光的激发可以促进氧化分解(点拨:不能只写“氧化分解”),亲水效果(或:当大量的水附着于表面时,会出现亲水效果)
8.B(点拨;此题考查我们对文意的理解与把握。)
9.(1)在“光触媒技术”之后加“的应用”(2)删句末“左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
惩罚( ) 祈祷( ) 诧异( ) 宛转( )
蹊跷( ) 玛瑙( ) 殷切( ) 嫣红( )
2、下列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国破/山河在 B、其实/味/不同
C、辛苦/遭逢/起一经 D、寡人/反/取病也
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热爱祖国可以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最后一课》体现在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B、《枣核》则通过海外游子思乡体现其爱国主题。
C、文天祥宁可牺牲也不降元,其爱国的深情具体体现在《过零丁洋》一诗中。
D、陆游是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有诗作近万首。
4、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力量也越大。
B.去年秋天,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发生了一起危言耸听的恐怖袭击事件。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现在好像只剩下了“食不言”一条口谚。繁文缛节固不可取,而吃相之雅似不可少。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今中国青年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祖国。
B.同学们都应该树立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C.语文老师经常向我们绘声绘色地介绍小说新作。
D.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6、根据提示默写。(4分)
(1)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4)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7、仿照例句,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3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 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 ________。
8、口语交际。(3分)
朋友小刚迷上了电子游戏,这天,他热情邀请你放学后去网吧玩。你既想明确拒绝他,又要教育、帮助他,那么,应该怎样对他说才合适呢?请把你准备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校的水龙头经常有人忘了关,请设计一条标语帖在用水处,改变这种不珍惜水资源的现象。你的标语是:(3分)
二、阅读理解(10分)
1、赏析《春望》这首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五言_______(体裁)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字___________。(2分)
(2)首联中“破”和“深”字有何深刻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时花溅泪”,你认为这儿的“泪”是作者流泪还是以拟人的方法写花儿流泪?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写两句忧伤国事、热爱国家的古诗文名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文阅读(17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何坐( ) 吏二缚一人诣 王( )
齐人固善盗也( ) 所以然者何 ( )
(2)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
A为其来也 B何为者也
C缚者曷为者也 D橘生淮南则为橘
(3)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晏子将使楚 使民善盗耶
B齐之习辞者也 吾欲辱之
C生于淮北则为枳 入楚则盗
D为其来也 其实味不同
(4)翻译句子。(4分)
①其实味不同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理解。(3分)
3、现代文阅读(10分)
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海边遇见一位熟识的老渔民。我们攀谈了起来,从打鱼聊到天气,从大海聊到人生。我忽然地说:“人和海相比,真是太渺小了,太短促了。”老渔民似乎不假思索地笑了笑,随口说:“可海懂得什么?”他的不经意的回答,犹如一道电光在我心灵深处一闪。我似乎获得了一种启示。我望着大海、群山、礁石许久,忽然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我想,是呵,海懂得什么?山懂得什么?它们虽然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今后,也许还将存在更多的亿万年,可是,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感知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哪怕一分钟,一秒钟呢!而人,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岁月,却每时每刻,甚至在梦中也都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身的存在。而且不正是人类自己赋予了自然以人的面貌、思想和感情吗?在无知的自然面前,人,难道不该感到骄傲和神圣吗?我顿时觉得第一次用另一种眼光审视着眼前的大海,并仿佛感到自己渐渐高大起来……
我为这意外的收获而高兴,我急忙跑去找那位老渔民。可是沙滩空空的,老渔民已经出海了。举目望去,只见前方的海面上一叶小舟在风浪中驶去,驶去。而我,那些无名的怅惘也仿佛被它带走了……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明“我” (2分)
(2)“他的不经意的回答”中“不经意的”照应了“ ”、“ ”这两个词语。(2分)
(3)文中波浪线处 “意外的收获”中的“收获”的具体含义是( )(2分)
A、认识到自然是无知的 B、认识到自己是高大的
C、认识到人在自然面前不应该妄自菲薄 D、认识到普通的劳动者也有深造的思想
(4)说这“收获”是“意外的”,是因为:(4分)
① ②
三、写作(30分)
【苏教版初二物理声现象】推荐阅读:
初二物理声现象教案怎么设计09-12
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06-29
苏教版初中化学07-03
苏教版四下习作09-16
苏教版小学科学下册06-07
苏教版七年级教案06-28
苏教版三上音乐教案07-18
苏教版数学三上测试07-25
苏教版诗歌赏析整理07-26
苏教版小学数学公式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