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访谈调查表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员工离职访谈调查表(精选8篇)

员工离职访谈调查表 篇1

3楼员工

潘友维:2013年3月11日入职。

离职主要原因:薪资低,周末加班不按劳动法。对管理层管理风格不是很满意。对我公司住宿条件非常满意。至于个人写工资发放不及时已跟其解释清楚。员工愿意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尽可能配合我们招到人。已跟他宣导在公司一天还是要认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主管反映工作表现不是很好,经常私自不来加班。

陈磊:2013年4月2日入职。

离职主要原因:薪资低,周末加班不按劳动法。住宿满意,吃还OK。对管理层管理风格不是很满意。业余欠缺点。其余OK.同潘一样工资发放问题已解释。这边建议我们真有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免得造成误会。已跟他宣导在公司一天还是要认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工作表现不错。但他和潘友维是一个地方的。

廖春英:2012年2月4日入职。

身体不舒服,想回家调养。担心不能请那么多假,就提出辞职。比较认同我公司的文化。像生日礼物,妇女节等有礼物送很人性化。住宿环境好有家的感觉。薪资希望加班多点,平均点。好多赚点钱养家。建议公司能把周末加班按劳动法实行会让其更有归属感。对其说身体调整好可以我们可以考虑重新入职。

汪慧

员工离职访谈调查表 篇2

改革开放后, 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腾飞, 企业的竞争演变为人才的竞争。能否成功的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了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解决员工离职问题首要的是怎样评价和分析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2.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选择及研究过程

2.1 数据来源

成都Q工艺礼品制造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Q公司) 成立于1995年, 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工艺礼品的制造型私营企业。公司现有正式员工326名。笔者选取Q公司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 Q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专业性工艺礼品制造企业, 便于获得足够的样本。2) Q公司自1999年以来员工流失率一直比较高, 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流失问题非常重视, 因此, 笔者的这一研究得到了他们的极大支持。3) Q公司作为一个中型规模的私营企业, 在成都私营制造企业中很具有代表性。

2.2 研究方法选择和研究过程

笔者对Q公司的326名员工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调查研究方法。本研究同时使用了工作要素总和评分法和单一整体评估法。用工作描述量表 (简称JDI) 来测量员工对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用单一整体评估法测量员工整体满意度。所有问题都采用Likert五级尺度来量度, 即: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同意、非常同意, 并从1到5记分。首先对Q公司随机抽取15名员工进行试调查, 以此对所有问卷项目进行主成分分析, 结果发现所有项目会聚为与工作满意度5维度相对应的5个主成分, 累计解释的方差达72.31%。说明问卷信度较高。

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度量采用Farh等 (1998) 量表, Farh等利用该量表在中国香港进行过研究, 认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 (Farh et al., 1998) 。该量表的四个项目为:“我常常想到辞去我目前的工作”;“我在明年可能会离开Q公司, 另谋它就”;“我计划在Q公司做长期工作”;“假如我继续呆在Q公司, 我感觉我的前景不会好”。回答也采用Likert五级尺度度量。其中第三项目采用反向记分, 离职意向的得分为这四项的总和平均值, 得分越高, 表明接受调查者离职意向越强。本量表在调查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81。

抽样研究采用对被试者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样本60份进行问卷调查。而个别访谈记录他们对离职因素的认识和分析, 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 找出对员工离职意向有较大影响的因素, 以更深入地了解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实际状况。为了提高调查的准确性, 笔者将采用匿名调查。问卷在Q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发放到拟抽样员工手中, 员工填完后自行投入专门设置的回收箱中。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员工基本信息、工作满意度各维度测试量表和离职意向测试量表。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 笔者以工作满意度的5个维度即:工作本身、上级管理、同事、晋升和薪酬以及工作总体满意度等6个变量为自变量, 以员工的离职意向为因变量, 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来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 剔除无效问卷8份, 实际有效问卷52份, 实际有效问卷率为86.67%。此次抽样样本全为在职人员。

3. 核心概念界定

3.1 员工满意度

本研究中的工作满意度采用目前三个可以被普遍接受的观点。第一, 工作满意度是对于工作情景的一种情绪反应。第二, 工作满意度通常是由结果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者超出期望来决定的。第三, 工作满意度代表几种相关的态度。

3.2 离职意向

不同类型的雇员离职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离职意向是反映员工离职行为的预测变量。本文采用陈宝杰 (2004) 的表述, 即是指员工想离开本单位的程度。

4. 总体样本分析

4.1 人口基本变量与员工离职意向的交互分析

交互分析又叫列联表分析, 用于检验作用于同一组样本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联系。其中, 每个变量 (因素) 都包括两个以上的水平 (变量值) 。SPSS输出的表格常称为r×c表。分析表明, 从学历上看, 小学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员工离职意向强。从岗位上看, 生产线类的员工离职意向较强;而60%以上的技术类员工对自己的待遇不满意, 离职意向也很强;绝大多数管理类员工离职意向较弱。从服务期上讲, 服务期越长, 离职意向越弱, 服务期的长与短成反相关关系。从婚姻状况上看, 已婚员工的离职意向高于未婚员工。

4.2 员工满意度各维度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分析

在员工满意度各维度中, 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本身满意度在得分均值以下的比重最大, 分别为48%和36%。由此可见, 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本身满意度对员工离职意向影响较大。

4.3 公平认知的卡方检验

薪酬满意度对Q公司员工的稳定性产生巨大的影响。员工对公平性的认知直接影响员工对工作报酬和奖励的满意度。因此, 笔者对薪酬满意度的公平性与员工的基本情况采用统计学的卡方检验做进一步的研究。

注:*P<0.05**P<0.01

年龄和婚姻状况对公平认知没有显著性差异。性别对公平认知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员工对个人公平和外部公平的要求要强于女性员工;而女性员工比男性员工更期望内部公平。这也反映了一定的客观状况, 男性员工接触的外部信息较多, 对外部的薪酬有更多的工作职责, 期望能够实现个人公平和外部公平。而女性员工希望男女平等, 同岗同酬, 对内部公平更看重。学历对公平认知有显著性差异。高学历的员工对个人公平和外部公平的要求要强于低学历的员工, 低学历的员工更看重内部公平。工作岗位对公平认知有显著性差异。从事管理岗位的员工更看重个人公平和外部公平, 而其它两类人员更看重内部公平。

5. 个案分析

笔者的三个个案访谈对象是从Q公司不同岗位选取的, 他们分别讲到了公司发展的现状和对员工实际情况的看法。

三个案例分别代表高层和管理类、中层和技术人员类及下层和生产线岗位类。从不同角度谈及对公司、对员工现状、对自己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各有其辞。但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他们都对公司和行业前景比较看好。案例一中, Z总作为公司的创办人和管理人之一, 他对公司发展很有信心。同时, 他也看到了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案例二中, 技术人才L在公司任职时间较长, 他作为公司发展的见证人, 尽管他自己对职位上没有太多要求, 但是, 他还是看到了公司在长远发展上必须走“大胆放手、引进人才, 以适应市场竞争的挑战”之路。通过和他的谈话也可以看出, 作为一个中层人员, 说话和办事比较谨慎, 而且他对现状感觉很满意。案例三中, 小S和小Y分别是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但同一岗位类的代表, 他们代表着整个生产岗位类员工的工作态度, 即“累”、“不挣钱”、“晋升慢”, 因此都没有把这里作为工作的归宿地。同时也反映了年轻人想积极创业的心态和闯劲。

6. 思考与建议

第一, 及时加速公司信息流动的网络化建设步伐, 加强公司内部员工的有效沟通和对外部资讯的吸纳。

第二, 在薪酬管理方面, 尽量在薪酬设计方案上多样化。相关管理部门要对福利制度多加考虑, 使之更加广泛化、合理化。

第三, 公司的相关部门要在员工服务意识、健康心理和心态的培养、职业规划培训上下功夫, 要在晋升机制上更加细化, 使他们目标清晰, 达到个人成长与公司发展的双赢。

最后,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积极支持和配合自发的、有益的、社团的组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士菊, 廖建桥.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实证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7, (1) .

[2]Farth J L, Tsui A S, Xin, K R, Cheng B S.The influence of relational demography and duanxi:the Chinese case[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8, 9 (2) :118.

员工离职面谈问卷调查表 篇3

在长钢改制过程中,您选择了离开,我们尊重您的选择并对您多年来为长钢的生产经营做出的贡献表示深深的感谢。为了改进我们的工作,为了长钢更好的发展,特制作了本问卷调查表,请您留下宝贵意见,我们将慎重考虑并作为各项政策制度制定和修订的参考。

个人情况:

性别 □男 □女年龄 □35岁以下 □ 35岁—45岁 □45岁—55岁 □55岁以上 原岗位 □管理 □专业技术 □操作 学历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中专及以下 职称 工程系列 □高级 □中级 □初级财会系列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高级 □中级 □初级职业资格 □高级技师 □技师 □高级工 请您根据本人意见,在合适的选项前划√

1、您离开长钢的原因

公司原因:□对改制后长钢发展缺乏信心 □薪酬待遇低 □工作环境 □不满意公司的政策和措施 □没有事业发展机会 □缺少培训和机会 □工作量少 □工作量大 外部原因:□私有企业高薪聘请 □自主创业 □家庭原因 □健康原因 □转换行业

2、您认为长钢在留住人才的举措上哪一方面做得不如意:

□ 政策 □ 事业 □ 待遇 □ 感情

3、您对长钢“三大产业”发展前景

□ 缺乏信心 □ 有希望又担心 □ 充满希望

4、您认为集团公司现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

□ 臃肿 □ 比较臃肿 □ 不臃肿但管理不到位

5、“改制后的长钢更具有生机活力,广大员工的生活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高”,您对这一目标如何看待:

□ 有希望 □ 希望不大 □ 没有希望

6、您认为长钢要彻底走出目前困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改进管理模式 □ 加快H型钢投产□ 加大融资力度□ 降本增效

员工离职情况调查问卷 篇4

一、基本情况及调查结果

为了解矿井一线操作工人离职的真实情况,我们对矿井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区队长、班组长发放调查问卷90份,回收90份,有效问卷90份。其中:调查人力资源从业人员5名,矿井各区队队长30名,班组长55名。调查结果如下:

1、选择离职人员工作年限在3月以内的有16人,占17.8%;3月-1年的有36人,占40%;1-3年的有23人,占25.6%;3年以上的有15人,占16.7%。由此可以看出离职人员在矿井工作的年限大多集中在1个月-3年之间,占75.6%。因为这部分人入职后,进入全新的工作环境,难以适应矿井严格的劳动纪律,频繁的学习,考试等。

2、选择离职人员年龄在22岁及以下的有26人,占28.9%;22-28岁的有29人,占32.2%;28-35岁的有21人,占23.3%;35岁以上的有14人,占15.6%。由此可以看出离职人员年龄多在22-28岁之间,占61.1.%。此年龄段的人员就业机会多,受外部的诱惑大。

3、选择离职人员籍贯或家庭住址地域分布在矿井所在矿区的有47人,占52.2%;在矿井所在地市的其它县的有35人,占38.9%;省内其它地市的有5人,占5.6%;省外的有3人,占3.3%。由此可以看出离职人员地域分布

多在矿井所在县及其邻县的有82人,占91.1%。由于矿井所使用人员多为劳务工,家中有地,方便农忙时照顾家庭。招用的很少一部分省内其它地市人员由于离家远,又没有假期,所以干不了多长时间就离职了。

4、选择采煤工流失的有3人,占3.3%;掘进工流失的有67人,占74.4%;机电、检修工流失的有3人,占3.3%;其它井下工种流失的有17人,占18.9%。由此可以看出矿井离职人员多在掘进岗位,有67人,占74.4%。分析原因,掘进劳动强度最大,安全隐患多,工资相比综采队要低得多。

5、选择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6人,占20%;初中的有62人,占68.9人;高中及中技的占10人,占11.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矿井职工总额的人数最多,离职得多,符合矿井现有的学历结构。66、选择培训学习、考试多,占用业余时间的有69人,排第一位,选择薪酬待遇低,福利不丰厚的有45人,排第二位,选择人际关系复杂,工作氛围压抑的有37人,排第三位。

7、关于提高职工队伍稳定性,降低离职率的意见多为工资低,干部员工收入差距过大。工作时间长,培训学习时间多,工作压力大,分配不合理等,建议提高工资,正确处理工学矛盾,给职工更多的休息时间。

8、关于离职人员离职前就以确定了新的工作岗位,其最关注的因素问题,选择收入更高的有54人,排第一位;选择福利待遇更完善的有33人,排第二位;选择工作环境优越的有29人,排第三位。

9、第9个问题,选择是的有27人,占30%;选择否的有63人,占70%。

10、第10个问题,选择说不清的有35人,占38.9%;转入其它行业的有33人,占36.7%;继续从事煤炭事业的有22人,占22%。

11、关于离职人员是否愿意重回公司工作的问题,选择不一定的有64人,占71.1%;不愿意的有22人,占24.4%;愿意的有4人,占4.5%。

二、离职原因:

1、矿井员工大多数是劳务工,这些人本身流动性就大,加之目前社会就业岗位多,机会大。

2、煤矿环境还不是十分好,给人的感觉还是傻黑粗。

3、管理严格。多数新工人受不了矿井的纪律约束,加之无休止的学习、提问、考试以及部分区队管理干部素质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

4、工作延点,没有节假日,正常的公休得不到保证,员工幸福指数下降。

三、建议:

1.改善工作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员工待遇,缩小干部、员工之间收入的剪刀差。

2、合理安排员工学习时间,培训要有针对性,科学处理工学矛盾,保证职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酒店员工离职情况调查报告 篇5

酒店,特别是高星级酒店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严格落实,让不少酒店的腰包都缩了水,市场竞争的加剧,酒店客源被进一步分流出去,面对外忧,更多的酒店企业还面临着内患,那就是员工,酒店企业在人才招聘、保留等方面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问题。保障酒店员工团队的稳定是酒店在市场中制胜的关键后援保障之一,对此有效提升企业人才竞争力和核心能力,是酒店面临的重大管理挑战。

此次迈点网就酒店员工离职情况展开调查,帮助酒店管理者及HR人士更好的了解今年酒店整体的员工离职情况,剖析员工离职的原因,同时探讨酒店在员工管理方面的改进意见,以期为企业在员工保留上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离职率居高不下

此次,参与调查的酒店人,四星级酒店及以上的占比50%。从迈点旅游研究院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今年酒店整体人员的离职率居高不下,离职率在10%以下的酒店仅占12%;24%的酒店离职率在11%-20%;;26%的酒店离职率在21%-30%;20%的酒店在31%-40%;离职率41%的酒店占18%。和去年相比,高达47%的调查对象表示酒店员工离职率升高了;42%则表示和去年差不多;离职率有所下降的酒店仅占11%。

员工离职率高已是整个酒店行业不争的事实。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员工离职除了传统的“薪酬、福利、发展”等因素外,分析认为进入之后由于酒店房价提升及国家政策影响,许多酒店的效益明显不如,这也给酒店员工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间接导致其离职。

二、今年人数减少 明年多数不增员

高离职率之下,带来的当然是人员的变动,61%的酒店表示与年初相比,酒店目前整体员工的人数减少了;人数几乎保持不变的占26%;人数有所增加的酒店则占13%。

已经来临,对于这一年,酒店在人员编制上会有怎样的计划,调查显示有增员计划的酒店仅占19%;甚至21%的酒店计划裁员;大多数酒店(占比60%)则计划与20基本保持一致。

从酒店对人员的编辑计划上可以看出酒店在新的一年对人员的招聘显然有所保守。如今人力资源成本在酒店整体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员的成本支出不断上涨,加上人员频繁流动带来的额外招聘成本无疑成了酒店的负担之一。

三、餐饮部员工流动最频繁

酒店诸多部门中,哪个部门对“高离职率”做的贡献最大,结果显示餐饮部居首,61%的被调查者这么认为,其次是前厅和客房。

餐饮人员离职率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分析认为,从人员的整体结构来看,餐饮服务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偏低导致人员整体素质的偏低,加上传统的观念影响,此外像薪酬方面,在餐饮部,虽然厨师长等管理层的薪资较高,但占多数的普通餐饮服务员的薪资并不高,同时在餐饮部工作,需要承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工作负荷。一家酒店的后厨新人表示,服务员、传菜员这样的工种,越是年轻人越愿意多流动,能多挣500元钱就跳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原因,对于餐饮部人员来说,培训的不足也是导致跳槽的主要原因,对多数餐饮员工来说,职场发展通道较窄,因此他们渴望能够得到技术上的培训与成长,但在这方面,酒店的培训明显欠缺,虽然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得到提升,但此种方式能够培养的人数也毕竟有限。

四、薪酬福利仍是员工离职导火索

对于员工离职的原因,薪酬福利满意度低无疑是众所周知的主要原因,此外,像企业文化认可度低,缺乏职业规划等也是导致员工离职的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出,薪酬福利、企业文化、员工职业规划这三大方面应该为酒店企业所重视,能够在这方面做的完善的企业相信在人员保留上也能做的较好。

在提及酒店在人才保留上做的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多数酒店人纷纷表示是提高薪酬福利水平。目前许多酒店企业也加强比较本企业与市场薪酬水平的差距,像迈点旅游研究院推出的区域酒店薪酬报告,就给到了酒店行业薪酬方面的参考。当然在此迈点旅游研究院也提醒各位酒店企业,在比照报告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规模、性质以及在市场上的定位等实际情况条件,切莫只关注一个数字。

职场上,除了员工主动提出离职,还会有被动离职的情况,被动离职是指离职的决策主要由企业做出,包括解雇、开除等形式。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被动离职往往是确定的,是可以被企业所控制的。那么员工被动离职的原因出自哪里?调查显示60%是在于员工不能胜任工作;46%是因为出现了重大过失,当然还会因为酒店裁员、岗位取消等原因。

对于企业需要“炒员工鱿鱼”时,应寻找相关法律依据与制度依据、调查事实、收集证据、履行相应法定程序等,在一些情况下要和员工明确说明理由并支付一定的赔偿金,否则,一旦处理不好,往往发生很多“秋后算账”的事情,员工到处宣扬企业“不负责任”的行为,更甚者会让企业陷入无休止的诉讼之中。今年,迈点网就报道了多起员工被迫离职或被动离职下未获得任何补偿等新闻事件。

在此提醒酒店企业,遵从相应的规定,理性化的处理该类事件非常关键,否则对酒店来说到最后往往损失的不只是与离职员工耗费的精力,不管谁对谁错,往往还会对酒店口碑或名誉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员工流动应警惕负能量

员工的离职往往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关键技术或商业秘密的泄露、客户的流失、岗位的空缺等。那么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呢?结果显示员工离职最容易涣散军心,影响到其它员工的工作心态,有74%的酒店人这样认为;其次分别有63%和61%的酒店人认为还会导致人员架构不稳定和增加招聘、管理成本。

一个员工的跳槽往往会在企业内形成一股负能量,经常是把很多人一起都带走了。在这点上,关键岗位员工或管理人员离职影响最明显,某些影响力大的员工离职事件会造成群体心理动荡,减弱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动摇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对此,企业一旦发生员工离职,应该就离职事件与员工进行积极的沟通,说明原因,鼓励未离职的员工努力工作,让他们对前景充满信心,切莫让离职的负能量充斥职场,让员工私底下胡乱猜测、传播。其次最重要的是要创建好的企业沟通关系和良好的人员关系,创造一种保持发展及积极的内部环境。

六、不只是关注薪酬而是注重回报

对于如何控制离职率,酒店计划的措施,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多数酒店采取最多的三项措施分别是提高薪酬福利水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其次是加强离职面谈。

对于加强离职面谈,这一项可以反映企业想从中真正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助于企业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可以对优秀员工进一步挽留,对于前者,笔者认为,在现阶段,离职面谈的效果其实并不佳,面对人力或者管理者的面谈,多数离职员工的内心并没有充分的信任感,同时也不会说出内心真实的离职想法。对此,离职面谈得注意技巧和方式,同时要让员工放下心防,取得对方信任从而说出心里话,此外,除了离职面谈,酒店管理者以及HR也要在平时多做好人员的沟通,以及在适当时候做一些内部的调查,从中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至于提高薪酬水平,随着企业薪酬水平的提高,企业在后期加薪的余地会越来越小。提高员工工资待遇虽然是留人的手段之一,但仍未必是最有效的手段。不少酒酒店的管理者就抱怨,工资也给员工加了,但最后还是走了,留不住,特别是当下85、90后的新生代员工,他们不仅仅是通过涨工资就可应付的一代人。

对此,酒店应从单纯关注员工的薪酬福利转移到给到员工的回报上面,这个回报涉及的方面非常多,这个回报不只是给到员工的基本工资、奖金、福利,同时还包括其它方方面面,大到员工的职业发展,小到员工的一顿工作餐。除了能够给员工提高薪酬水平外,企业真正应考虑的是:什么是员工真正需要的,是他们认为重要的因素,这和企业认为重要的,给到他们的到底有多大差距,同时酒店又是可以从哪些方面真正可以着手做的,举了一个非常通俗的例子,对饭店来说,例如员工餐这样的小事,不要求你提供的非常豪华丰盛,但至少要做的好吃吧,这也是对员工的回报。

企业离职员工的关系管理 篇6

一、离职面谈:建立关系的开始

离职面谈是与离职员工建立关系的开始,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管理工作的延续, 同时也是提高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能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离职面谈, 给予员工留任或重返企业的机会, 根据面谈中搜集到的信息, 可以改进企业现有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足, 更有效地培养在职员工的忠诚度, 帮助企业增强人才吸引力, 防止人才继续流失, 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离职面谈通常应在主管部门得到准确的离职信息备案后进行安排和处理。离职面谈的原则应该是: (1) 了解面谈的目的, 尽量得知为什么员工要离职, 企业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然后针对这些原因改进, 防止流失更多的员工, 所以面谈不应该草草结束, 沦为形式化的表面文章。因而在执行员工离职面谈时应体现出企业的人文关怀。 (2) 安排足够时间供离职员工畅所欲言, 要适时保持沉默, 让离职员工有时间可以思考。面谈时不要只是按照事先列出的问题逐项惯例式的发问, 而是要积极地倾听, 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 要仔细询问。 (3) 让离职员工感受到你的真诚, 使离职面谈取得应有效果。如果他觉得你只是在应付, 例行公事, 就不会得到积极的、有价值的回馈。

面临离职的员工与企业再也没有利害关系, 忌讳也少, 会很自然地流露出对于企业的真实或长期隐藏着的评价和观点, 尤其是一些在职期间由于顾虑难以说出的问题。即使管理者不找他, 他也会有很多话要说, 有很强烈的发泄欲望, 甚至有些人希望得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其行为、表现给予评价、指导。此时, 最好是人力资源部门或高层管理者出面, 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高层人物直接代表企业与之交流, 正好适应了他们的发泄需要, 而对于企业来说是做了一次免费的管理咨询。由于离职者与企业的关联减少, 在心理上对于管理者的防御心理与行为会趋于放松, 在管理者的善意鼓动下会很自然地发表对于企业管理的看法——以第三者的立场针对他在工作中感到不满或令他失望的现象发表评论, 有时甚至会是对于管理者的批评。

交流的主题应该尽量与离职员工利益直接相关, 体现出企业对其的尊重与关怀, 可以按照其心理适应状况逐步展开交流, 如其在企业中的工作感受, 对企业不满的方面及原因, 导致离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今后打算是什么及企业能否提供帮助, 企业在哪些方面值得努力等问题。交流过程中, 管理者要及时做良性或补救性沟通, 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如果他是抱着对企业怨恨的心理离开的, 可能会是牢骚满腹, 应尽量让他发泄出来, 同时要找出令他不满的原因, 以便让企业能够发现自身管理上的弱点与漏洞。同时尽量消除其中的误会, 毕竟买卖不成情义在, 减少他的抱怨也就为企业减少了一个“敌人”。

不少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员工离职面谈, 坚持员工离职“意味着在人员管理上某些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性化理念。如摩托罗拉公司在员工离职时会进行一次离职面谈, 专门有辞职表格供填写, 并建立辞职档案, 实行程序化管理。着重询问他们为什么离开?如果时间能倒退, 摩托罗拉怎么做才能留住他?如有员工在辞职时由于某些原因而不如实填写, 人力资源部会等他离开后一段时间再问他, 那时候可能他已经没有顾虑了, 会将自己真实的原因讲出来。

二、建立离职员工关系的管理平台

保留离职员工过去的信息资料和通讯方式, 甚至建立离职员工数据库, 是建立离职员工的技术平台的重要部分。这样在离职员工正式离开公司后, 可以不断保持电话、信件等联系, 把公司新的信息、新的发展战略及时告知离职员工, 而且对离职员工在新公司的发展状况做跟踪记录, 形成一个离职员工信息库。

在这一方面, 国内外著名公司都有好的做法:北大纵横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公司的人事档案中不但包括了每个员工在此工作期间的相关资料, 而且, 在员工离开北大纵横之后, 该人事档案依然会被保留。员工的去向、所做的工作、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等等一旦发生变化, 公司都会对他的档案在短时间内做出更改, 以便经常与员工保持联系和交往。他们认为离开公司的员工里, 有很多是非常优秀的人才, 和这些员工保持交往, 会为公司带来新的资源。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Bain公司专门设立了旧雇员关系管理主管, 其主要职责是跟踪离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为记录这些变化情况, 公司还建有一个前雇员关系数据库。该公司前雇员关系数据库存有北美地区2000多名前雇员资料, 不但包括他们职业生涯的变化信息, 甚至还包括结婚生子之类的细节。公司也像麦肯锡一样, 用“校友”一词来代替“以前的员工”这样的说法, 并自1985年创立“校友网络”, 所有的“校友”经常收到最新的校友录, 被邀请参加公司的各种活动, 而且每年收到两次关于公司长期发展、专业成就和校友们的个人业绩的通讯。同时公司还尽可能地帮助这些“校友”, 让他们能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三、用情感沟通维护关系

由于关系是一种人际互动, 这种互动包含相当程度的情感成分, 因此在进行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时, 要注意与离职员工建立情感联系。这也是人本主义的一种体现, 而且对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企业品牌的建立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正面的情感来自于一方成功超越了另一方的期待, 负面的情感则是未达到另一方的期望。当然也可能你的期望仅仅是满足。这种情感会从离职员工与企业其他员工的交往过程中产生。

员工离职访谈调查表 篇7

来源:HR管理世界 发布日期: 2010-12-07

上海12月6日电 /新华美通/--“在过去三年,中国大陆的员工离职率呈上升趋势,而且我们没有看到在2011年这种趋势有减缓的迹象。”前程无忧副总裁吕楠表示,如何在保证业务快速增长的条件下吸引和保留人才,正在成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和 HR 们最大的挑战。由吕楠领导的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新近发布了《2011版前程无忧薪酬调查报告》(下称“《薪酬报告》”),另一份《2010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下称“《离职率报告》”)同时出炉。和往年一样,《薪酬报告》选取全国26个城市的200万个收入样本,今年又对全国300多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进行征询。《薪酬报告》提供国内21个行业500多个职位的收入水平和排名,并对构成薪酬水平的福利(培训安排、医疗保险、股票期权、房贴、分红、车和带薪假期等)提供详细分析类比。在同一基础上,前程无忧首个《离职率报告》 同步推出。

离职率调查结论

1.行业离职率比较

最近几年,关于“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的丧失”的报道越来越多,毫无疑问,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导致了劳动力需求的上涨,但是劳动力增长已经过了最高峰,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在迅速提高,对收入的高预期让很多人宁愿不工作也不向低收入妥协。“民工荒”“技工荒”...劳动力的短缺从熟练的生产线工人、技术员到管理者、高级专业人员几乎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岗位。

传统制造业(代表行业:纺织、五金和家电)

“在福建的运动鞋产区,工人的人均月薪已经达到了1500元,只要再过两年,很快就会达到2000元。人工的成本,很多当地企业已经无法承受。”这是一家台资制鞋企业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所说。但是中国传统制造业普遍面临产品供大于求、竞争残酷、利润微薄和缓慢转型的境遇。由民营和私营企业主要支撑的制造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却不愿、不能较大幅度增加员工收入。事实上,根据官方统计,在2004~2010年传统制造行业的员工年收入的增长达到14%,已经超过了 GDP 的增长速度。但是,年轻、受过教育的员工要的更多。

收入、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成为员工离职的主要考量,后两者的比重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有时候离职只因为“厌倦加班,厌倦干重复的活”。2010年传统制造业中的操作人员类离职率最高,达到31.5%;生产管理类其次,为27.1%,主动离职率最高的5大主管职能分别为财务、市场营销、IT、销售、人力资源。制造业的车间主任成为企业挖角的热门,但是平均年收入只有5.2万元,平均管理员工达到34人。非企业所有权或股份拥有者的工厂经理/厂长的平均年薪为7.3万元,平均管理员工129人。

现代服务业(代表行业:金融、物流)

现代服务业在中国发端较晚但发展很快,优秀人才十分紧缺,由于外部企业愿意给付更优厚的薪酬,使得员工很难抵挡外在的大量机会,跳槽带来的收入增长普遍不低于10%,薪资的膨胀和和雇佣成本的持续走高,让行业的竞争力暗含危机。

金融业的离职率已经连续两年超过20%,由于专业特征强,多数企业不愿跨行业招募,而行业内人员的频繁流动又使得企业不愿提供专业培训,提高薪酬成为招人、留人的最好手段。2010年在金融业比较集中的大城市金融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的离职率达到28.3%,远高于高层管理人员12.6%和一般员工20.7%的比例。

物流服务业在最近的三年市场发展平稳,但是物流业是很多行业的配套服务,很多压力都集中在这最后一环,加上收益分配比较集中在企业管理层,行业内和企业内的收入差异比较大,类似像报关员这样的基层员工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2010达到29.7%。所以,你会看见在这个行业充斥着大量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不断上涨的薪酬,逐月递增的离职率以及客户们对物流服务的不满。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虽然花重金从外资同行搜猎成熟人才,但是由于企业文化不合,职责不明或者环境不理想,中高级物流人才离开民营企业也不少。

高科技行业(代表行业:互联网、IT)

什么是高科技行业?一个通俗又非常模糊的大行业。前程无忧按照习惯约定把互联网、通讯电信、软

件及系统集成和生物科技等归入其中,但是如果你向此间的从业人员发问“你现在从事的是高科技行业吗?”十之八九的回答是否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这个行业离职率高的原因,中国的高科技行业更像是传统制造业或者现代服务业。

多年来,IT 一直是三高(高学历、高能力、高收入)行业的代表,但是今天中国的 IT 业已经是个低利润的行业了,中国的 IT 生产企业主要从事简单的组装和贴牌生产,从电脑、笔记本到手机、数码产品无一不是,价格是这个行业的竞争核心。十年前 PC 时代的高薪到今天已经无法复制,但是“过劳死”却更多属于 IT 人,很多人满心欢喜跳进来却又伤心疲惫地跳出去。

另一个典型行业是互联网。互联网吸引了很多想一夜创富的年轻人,但是互联网泡沫破裂,风险投资的转向,让很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把控制成本和提高营业收入作为首要任务,能省则省,行业的薪酬水平远低于跨国科技型公司!很多人因为对互联网公司的压力和漫长的暴富远景失去耐心而离职!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显示,2010该行业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5.8岁,平均任职时间不足2年,年轻资历浅的员工在企业比重大的现象也使得行业的整体收入偏低。另一个值得深思的情况是,一直被津津乐道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却造就了上万个单调、技术含量低的低薪职位。比如 call center、内容录入等,这些不需要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大批“熟练工”,但是长时间简单重复又低收入的工作让年轻人很快产生厌倦。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显示,在上述两个行业,销售、网站运营和设计岗位的人员离职率最高,均超过25%。《离职率报告》预计,在2011年,中国高科技行业将面临更大的价格压力,承担投资过度导致的产能过剩局面,压缩薪酬支出,更高的离职率很难避免。

2.不同工作年限的离职率比较

《离职率报告》显示,员工离职在几个特定工作年限里更容易出现。第一个离职高发期出现在初涉职场未满2年的时间段。主要受尝试性就业心理的影响,很多人抱着“先找份工作做起来,不好就换”的心态开始第一份工作,或者想象这个行业或这家公司“不错”而进入企业,当发现环境、人际关系、工作责任和强度等不能适应时,便果断离职。由于这部分人基本是80年代生人,比较自我和随性,引发离职常常起于一些小事件。比如突然感觉上班太累,索性辞职,而离职成本低也是这个年龄层频繁离职的一个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可以解释为,刚开始工作的人群在企业中的职责多数繁琐而被轻视,不合兴趣加上收入不高,难怪职场中有 “80年代人能在一家公司做五年就是奇迹”的说法。工作2~3年的人群离职率最高。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解释认为,经过两三年的成长,不少人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升值资本。在发挥才华和技能的同时,他们希望快速的职业发展,希望拥有更大的职权。在中国,很多人认为如果不能在两三年里获得提升,那就意味在这家企业的前途终结。这个年龄层的离职常常为了寻求“升位”。

另一个离职的高发阶段在工作5~8年间。一方面职业的日臻成熟,另一方面却感到发展迷茫和职业倦怠。企业里的策略制定者常常出自于一定阶层的人,而非依据工作业绩提拔,随着知识和技能的折旧,这个年龄层人的离职,更多是出于职业突破或职业和家庭稳定的考虑。而这部分人群不仅有较为丰富的行业和专业经验,有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发达的客户资源,他们的离职在企业内常会产生很大的波动。前程无忧《离职率报告》说,虽然很多案例显示,企业努力向这样的员工提供发展计划,比如增加新职能,调动去新区域担任更高职位,但是愿意从一线城市去二三线城市的人非常少。事实上,中国的中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离职率已经居世界前列。而猎头的“运作”对这个年龄层人群的离职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部分职位离职率比较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销售能力和产品形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销售和研发人才毫无疑问成为企业竞相“挖掘”的对象。而与之配套相关的“客户服务”和“工程技术”岗位却是因为工作强度大,收入分配不均衡的原因,近年也成为热招职位排行榜上的“常客”。

4.不同职位类别的离职率比较

从人才需求来看,中国企业最需要善于能执行企业战略和决策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而非策略的制定。企业间挖角造成了专业人员的频繁离职和跳槽。另一方面,尽管策略的执行也需要高超的管理、技术等综合能力,并对企业经营结果产生至关的影响,但是相对于工作压力显得偏低的收入,以及企业内从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向中高级管理者转变的困难,让很多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出走”。

2010年是高管离职多发的一年,被动离职率达到35%,企业的并购、转型是主导原因,业绩不佳列第二,第三大原因是身体不适。比例上,高层管理者的离职率仅占8.4%,但是带给企业的“阵痛”却远远超出了8.4%带给人们的想象。

控制离职率方案

1. 加薪仍然留人的最有效手段

员工离职时阐述的理由大抵如下

1)薪水低

2)发展空间不够

3)去读书或者移民

4)人际关系

5)个人身体原因

但是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发现,约四分之三的受访员工表示,如果薪水更高他们愿意从事不喜欢的工作,愿意长时间工作和愿意忍受讨厌的同事和上司。另一个结论是,不管我们喜欢与否,薪水高出行业平均水平15%的企业员工离职率比薪水低于平均水平的企业低约20个百分点。

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和《薪酬报告》均显示,缺人总是和居高不下的离职率相伴而行。受经济水平的影响,中国企业的员工最易受到薪酬增长和职业晋升的激励,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更容易离职。如何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报告说,由于多数行业的利润率下降,竞争加剧,一线人员(销售、生产工人等)的紧缺将会继续。在涨工资的同时,改善工作环境不啻是一个好方法。

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建议企业增加收入中的奖金比例,让收入变得更有弹性和激励作用。同时,在提供员工整体薪酬的同时,更关注20%的精英员工的收入,而随着中国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员工奖励期权计划重新成为留住优秀人才的一大法宝。

事实上,不管是工资、期权还是工作环境,实际上都表现为劳动力价格。当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时候,即使较低的工资,员工也要忍受。当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时候,企业就必须迅速采取更优厚的措施来留住人才,提供更高的工资和福利,更加友善地对待雇员。

2.培训和内部提提拔

加薪大概可以暂时解决80%的离职率问题。但是问题又来了!原材料的价格不断创新,通货膨胀率升高,员工的加薪期望膨胀。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显示,一线城市的员工2011年加薪的期望值超过30%。但是,企业无法把上涨的成本完全转移到终端消费者。根据国家统计数据,至2010年10月,中国工业品的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仅1.1%,而原材料(钢铁、水泥和燃料等)价格增长3.6%,消费指数涨了6.5%。企业为了保护和扩大市场份额宁愿牺牲一部分利润,这使得员工工资大幅增长的愿望很可能落空。另一方面,员工的频频跳槽也令企业的留才策略不敢仅依赖“加薪”。

增加内部提拔的比例实际是增加优秀员工发展空间,增加员工的成就感,升职当然也会带来加薪。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调查发现,超过四成的企业员工比加薪更看重升职,而这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半数以上超过三年。但是企业常会顾虑,升职可能增加员工被挖角和增加员工跳槽的要价能力。

同样面临尴尬的还有企业培训。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显示,在2005~2010三年里,企业投入员工专业技能的长期培训(三个月以上)逐年下降,企业害拍提供培训是在为竞争对手提供人才,而员工更恐惧一段时间后自己的学识技能折旧而失去职场竞争能力。65.1%的受访员工说,他们自费培训是主于自己能力的提高,打算换个好工作,而与现在的工作无关。

是否需要为每个有潜力的员工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这很难说。但是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建议,除了培训技能,企业更要花心思培训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理解力,对业绩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对低于行业平均离职率的企业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企业都提供有计划的培训,培训涉及的员工数量超过50%。培训率和离职率并未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但是那些离职率低的企业人事经理几乎一致地说,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害怕员工强大和聪明的企业是留不住人的。

3.帮助满足员工非收入性要求

如果工资增长15%了,还是无法改善离职率,那么员工离职就不是为了钱那么简单了。

接受工作和辞去工作原因都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我们相信有很多中国员工精力旺盛,喜欢挑战,他们在一家企业工作的时候,没有忘记去寻找另一家更好的企业,寻找更高的职位。但是除了收入和职业发展的问题,工作时间、路程远、情绪、同事关系、家庭和健康因素等等都可能成为让人无法忍受而离职的原因。

“长期雇佣”被重新摆到桌面上。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发现,中国企业的激励机制多数是为了提高竞争力和生产效率,但是高压下的人很快产生倦怠。目前的高离职率主要集中在一线员工。收入低,工作强度大,很多一线雇员抱着“在哪里做都一样”的心态离职。如果员工对现有企业的工作稳定性和持久性存有疑虑,那么企业的稳定和持久经营就没有保证。这看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企业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激烈,但是我们的企业要为留住基础员工、核心员工而费尽心机。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建议,企业的竞争能力应该体现在不断开拓新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技术培训,鼓励有资历的员工进入到新的领域继续创造价值。这是“长期雇佣”的真正意义。

其他建议包括职业年金计划,又称为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实行职业年金计划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不像工资那样是即期支付的,而是必须要等到员工退休以后才能够领取。它侧重于那些服务期限长的员工,那些工作没几年就离开公司的人无权领取这一养老金。由于这一笔钱独立于公司业务之外的--即使公司破产了,员工仍然可以领到养老金。所以,职业年金计划对留住员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地点。晚来晚走、在家工作,或者项目制的工作时间...虽然企业是个需要纪律的地方,但是也是个有人情的地方。生育、生病或者房子装修,或者因为球赛、宠物健康检查,甚至因为失恋而需要调整工作时间。企业不能满足这些正常或者离奇的要求,但是至少可以酌情考虑,当然前提是工作的保质保量。

提供让员工依赖的福利。这个策略其实有点残忍,而且对错至今未有定论,但它的确非常有效。提供健康保险、健身中心和洗衣设备,甚至包括住宿和厨房,让工作和生活“搅和”在一起,这样至少员工很难摆脱无所不在的企业的影子。

4.为关键员工度身定做的独特的留人计划

关键员工包括核心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和价值创造的员工。关键员工的离职后通常有两个去向。一是去竞争对手那里,二是自己创业,成为原企业的直接竞争对手,当然哪种情况对原来的企业都是坏消息。

关键员工的离职会带走经验、研究成果和客户资源,但更可怕的是会对原企业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发现,有32.0%的企业承认他们的关键员工离职同时带走了一些相关员工。

防止关键员工的流失,明确的规章制度必不可少。以合约的形式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不能为有利益冲突的企业服务,否则面临很高的违约成本。想一想,企业的关键员工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他们是骨干,但同时他们也是人才市场上主要的争夺对象,他们跳槽的机会最多。所以,除了法律约束,他们还需要企业全面、体贴的培养和留人计划。

和关键员工保持良好畅通的关系是留住他们的首个法则,否则一切免谈。当然还有加薪、培训、参与决策,还有特别福利待遇,比如60天的长假,帮助他们的子女入学或者家人就医等等。有时候,一些企业会困惑,觉得这些关键人才已经不太在乎他们的奖励了,但是情况恰恰相反,一些体贴、及时特别是用钱无法实现的帮助常常让他们记得很久,并愿意积极回报。

对关键员工的保护和鼓励不会是浪费的。通过保护和鼓励他们,也能调动企业80%的非关键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逐步向这20%的企业精英过渡,进而提升整个企业人员素质。

最后一点,如果你的关键员工的离职了,一定不要把事情做绝,不要让人觉得走了关系就完了。即使失去他们,也要显得坦然大度,也许有一天他们回来,带给企业更大的价值。

如何留住人才,答案也许就像一天吃几顿饭那么简单,企业家、学者和 HR 们的回答大同小异,但是事实是离职率扔在上升。是行动的时候了!先列出那些已经离职的优秀员工的“出走”原因,写下那些可

员工访谈问卷 篇8

1.你进厂多久了?什么时候进厂的?进厂有建立人事档案吗?档案是不是自己签名确认?

答:照厂牌上的日期回答大概月份就行了,老员工可答进厂很久了,说大概年份或月份(或答忘记了)。有人事档案,自己有签名确认过。

2.入厂时与公司有无签订劳动合同?何时签的合同,合同签多少年?

答:劳动合同有签过,自己都有一份,签2年,进厂时签的。

3.工资是计件,还是计时?底薪多少?怎么发放?

答:计件,工资按提供的工资单上的回答,每月月底30号前发现金(问到以前的工资,回答“忘记了”)。

4.上个月工资发了多少?有没有工资条?有没有签名确认?一个月签几次工资条? 答:按提供的工资条回答;有工资条;自己签名确认;一个月签一次。

5.每周上班多少天?每月加班多少小时?每天上班时间怎样规定?

答:每周基本上班6天,星期六一般都加班,第一个和第三个星期天固定都不加班,另外两个礼拜天跟据生产情况而定;晚上有时加有时不加,每天都5点下班。每天上班时间为

早上8:00-11:30 下午12:30-17:00 加班17:30到21:00

6.公司怎么考勤的。加班工资怎么算。

考勤:公司是手工考勤,每个礼拜签一次名;周六加班一天(8小时),平时加班费1.5倍,周六和周日2倍。

你们一个月休息几天?有没有工资?

答:第一个和第三个星期天固定休息和法定假日全部休息;法定假休息有工资,星期天休息没有工资。

6.公司有没有有薪年假,有多少天?有薪婚假多少天?有薪产假多少天?有薪丧假多少天?

答:有,过年的时候统一放(过年放假十多天,具体时间忘记了),做满一年不满十年的员工有5天有薪年假;有薪婚假是3天;有薪产假是98天;有薪丧假是3天,等要出示有效证明。

7.生病请假有没有工资?

答:有,发放正常工资。

8.迟到/旷工有没有罚款?旷工1天扣多少工资?

没有罚款,旷工当天没有工资。

9.你们公司具体有哪些法定假?各有多少天的假期?

答:共11天,春节(3天)、国庆(3天)、元旦(1天)、清明节(1天)、五一(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

10.公司有没有为员工购买保险?

答:有买,不扣钱。厂里统一购买的。

11.工厂是否有强迫员工劳动或者故意延长劳动时间的现象(如:加班不来要扣钱或义务返工等)?

答:工厂没有强迫员工劳动或者故意延长劳动时间的现象。

12.员工犯错,公司管理有没有打骂员工的现象?

答:没有,管理人员会对犯错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

13.请假是否要申请,一般情况下工厂是否都批准?

答:请假要申请,但都会批,星期六不上班不用请假(晚上不加班也不用请假)。

14.辞工有没有扣钱?工资是否立即发放?

答:不扣钱,辞工到期最后一日结算工资(就说没有辞过工,不是很清楚)。

15.生产线是否有离位证?如果有事需离位,怎么办?

答:没有,向管理人员说一声,管理人员会安排。

16.公司是否收取押金及押证件或罚款的现象?

答:不收押金,不押证件,没有罚款。

17.工厂有多少人?车间有急救药品吗?急救药品在那里?

答:48多人或(不清楚);有急救药品。一楼在面料仓库,二楼在饮水机旁。三楼在办公是的饮水机旁。

18.公司提供吃住吗?

答:公司不提供吃住。

19.消防演习一年几次?车间有没有消防器材?如果发生火灾怎么办?

答:消防演习一年4次(演习内容:逃生,清点人数,灭火)。

20.入厂时有没在接受厂方的培训?培训内容有哪些?工作累不累?对工厂有什么其它意见?

答:入厂时接受过厂纪厂规,工资工时,劳保用品使用化学品使用、机器操作安全等培训;还好;对工厂没有其它意见。

21.进厂时用不用体检?体检费谁出?

答:进厂时不用体检。

22.中秋、国庆节放假几天?

答:中秋节放,国庆节放1-3号。

23.生产线上有无防护手套、防护口罩、耳塞等?要不要扣钱?

答:有。不用,免费提供。

24.你有看到过儿童在这或在这里帮他们的父母工作吗?有临时工吗?未成年工吗?工厂有外发吗?

答: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25.工厂有工会吗?员工代表是谁?员工代表是怎么产生的?如果对工厂有意见怎么办?

答:工厂没有工会,有员工代表是叶颖和潘小丽;是通过会议,员工投票选举产生的,如果对工厂有意见,可以找员工代表反应,或写意见信,或直接找总经理。

26.你们工资单价是多少?本地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

答:工资是按照不同的产品不同单价计算的;2013年调整为1470/月。

27.工厂食堂和宿舍条件怎么样?公司提供吃住吗?扣水电费吗?

答:工厂没有食堂和宿舍;也不包吃包住的,不扣钱。

注意:我们没有食堂,保安也不是我们公司的人,外包的,如要问到这些就回答不是我们的或答“不清楚”。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案[人教版]修改好的下一篇: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