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篇1

调查地点: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调查时间:暑假期间

调查对象:家长、县教育局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

调查者:

一、活动背景介绍

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2004年,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3.6%,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01年(其中男性8.5年,女性7.51年),比1990年提高了1.75年;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少到8.33%,比1990年时下降了7.55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大学以上占5.42%、高中占12.59%、初中占36.93%、小学占30.44%,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虽然报告显示一项又一项的指标变好,但是我国的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我们暑期实践小组深入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各地,对其义务教育水平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及县教育局工作人员。

二、调查地点概况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桂西北大石山区,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全县辖7

个镇4个乡140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7万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原因,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之重点县之一。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各族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我县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于2007年通过自治区的评估验收。

三、通过对县教育局招生办工作人员的采访得出如下信息:

2004年到2007年的有关情况

四、通过走访罗城各地小学发现存在的问题

1、农村寄宿制小学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2、学校图书陈旧,教学仪器种类尚缺。

五、通过走访罗城各初中得到的信息

1、个别农村中学的缀学率偏高。

2、“两基”档案的搜集整理任务重,难度大。

六、县教育局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采取的措施

1、确保经费到位。建立教育经费专户,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保证学校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认真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积极救助贫困生。

2、提高办学条件和功能室建设情况。合理布局学校,学生能就近入学。增加生均教学用房面积。增加教学仪器设备、电化教育设备、劳动技术教育器材的资金投入。加强图书室建设。增加音乐、美术、体育器材。加强卫生室建设。

3、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抓好校园建设。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强化全员培训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5、认真做好建立健全“两基”档案资料工作,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调查心德:县教育局表示今后会更加重视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并且把行动落实到很多细节上。对各个学校的教育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很好的监督教育工作。对于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我们相信经过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努力,罗城的义务教育工作会越做越好。

七、通过对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及访问得出的信息

(一)绝大多在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很支持义务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完成义务教育,甚至接受更高等的教育。

(二)在他们所担心的问题里,费用和毕业后的工作问题成为主要问题。费用问

题的解决,除了借亲戚朋友的以外,更多的家长会考虑到贷款和申请助学

金。

(三)对于因成绩不好而想要退学的学生,家长们不再一味觉得反正学不好,不

如早点退学在家务农。而是希望可以帮孩子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并好好引

导孩子完成学业。

(四)家长们希望学校能够更加重视学生的德、知、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不

是重视应试教育。

(五)家长们对于义务教育的免学费非常满意。

调查心德: 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到教育的重要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做个有文

化的人。而且,家长们不再觉得到了学校,一切就交给老师,而是越来越关注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学费问题,也都找到的一些科学可行的方法。这一切都说明的我们农村的广大家长深刻明白了要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这是我们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取得的一大成果。

八、调查者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罗城县农村义务教育目前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义务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基本没有人会不支持自己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这就为罗城县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教务局给予大力的支持,家长们积极配合,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推翻的往日的破瓦房,盖起了新的教学楼。孩子们不用像昔时一样天还没有亮就起来赶山路去上学,他们有学校里的学生宿舍。不会有哪个学生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无法完成义务教育。总之,党和国家的重视让义务教育翻开了新的一页。

同时,一部分学校也存在因为苛扣教师工资而面临教师缺乏或者教师不负责任问题,并且很多小学无法让学生真正地动手操作,很多器材和设备还不具备,主要原因还是教育资金不足。对于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其实教育和经济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抓得好,人们素质高了,经济会跟着提高。经济搞起来了,又可以反过来支持教育工作。因此,一定要在国家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罗城县的经济,增强财政能力,这样才能获得充分的教育资金。

关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篇2

一、小学六年学制的分析

2003年豫北第一年实施新课改, 2003年因教材原因, 六年级和五年级一起升入了七年级, 在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多上了一年小学的六年级学生, 在基础知识和思维上并不比五年学制强, 甚至还不如。在此后也有学生读完鲁教版五年级, 没有继续读四年制初中, 而是直接转入了三年制人教版学习, 等于说没有进行九年义务教育而是八年, 但这些孩子在初中学习阶段成绩相当优秀, 升入高中后和读四年初中的同学角逐也不逊色。可见人教版的小学六年学制实在存在问题。细观六年级教材就会发现六年级和七年级之间有一个大大的台阶。就语文为例:六年级 (上) 讲读28篇, 选读8篇;六年级 (下) 讲读21篇, 古诗词10篇。七年级课程就相对繁多, 讲读30篇、课外古诗词10首、6个综合性学习和名著导读及附录后记等。其实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相比而论, 小学过于松散, 而中学过于紧张, 有些专家也认为“六·三”学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五·四’学制与‘六·三’学制课程计划相比较, 小学缩短一年, 初中延长一年, 初中课时总量要多1122课时, 各学科教学总课时数增加, 但其各学年周活动总量, 特别是周学科课时总量减少, 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看来“五·四”学制似是农村义务教育理想的学制。

二、“六·三”学制加重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

初中四年学制对发育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比较合适, 三年改四年可以使学生学习初中课程不再紧张, 在学习之余有适当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进行课外兴趣、课余爱好的培养。“六·三”学制, 在八年级就会增加到除音体美外的八门必考学科, 各学科课内课外的作业已成为学生的一个沉重的包袱, 就农村课改区来说, 农村孩子在繁重的学业下身高、体重均达不到普通年龄段的标准, 而且课外阅读、课外兴趣小组几乎为零。三年的初中学制课程紧迫, 教师授课的任务也重, 说是把时间还给学生在大多课堂上是一纸空文。如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采用师生互动教师就会完不成教学任务,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紧紧抓住主动权。农村的孩子在课下没有阅读课外名著和科学杂志的时间, 在课堂上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学生就会对一些知识点理解不透彻, 学生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也因他们课余时间不够而显得浅显。可以对农村学生做一个调查, 他们的一切课内和课外知识几乎全来自教师传授。在农村因家庭父母素质原因, 因生活环境原因都使他们不能走出去了解社会, 去学习社会知识和课外知识及应该在他们年龄段掌握的知识, 所有初中学业全靠初中各科教师传授, 使知识缺少应该融入的鲜活观点, 如此紧张的授课和学习, 课堂的改革又能体现在哪里?

三、学制抑制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材内容繁重也导致了教师教课任务重, 阻碍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整日被紧张的备课授课所累, 相应来说缺失时间来发展加强自己的专业, 来进行专业化研究, 教师没有时间跳入题海, 总结出精辟知识传授给学生, 那么就只有让学生淹没题海之中, 这样使学生的学习越来越被动。师生的紧张纵然也有应试的原因, 但学制是必须考虑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农村因学生各种知识匮乏, 两个课时课程不得不拖延三个课时, 学生也在三年初中学习中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感到的只有学业繁累。就语文来说, 语文学科精彩纷呈内容深刻寓意悠远, 语文学习是和课外阅读紧密相联的, 曾对九年级做过调查, 一个班45人, 居然不到10人读过完整的一本名著。新课改人教版在初中阶段共推荐18本名著, 而一个即将毕业的初中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几乎为零。当然有主观原因, 不仅仅是学制。新课改六年来在初中课堂没有一节课能够给学生做为阅读课, 这也是学校不重视的一个事实。三年初中学习传授给学生的只是死板知识, 学生缺少太多的快乐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作为教育者不能改变太多, 但要尽可能改变教师教学意识, 在一个合理学制下让学生能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过的充实而有价值。

四、小学六年形成重复教育

“六·三”的学制形成了重复教育。“五·四”的学制在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英语学习, 从ABC学起。“六·三”的学制纵然有条件的学校在低年级也进行了英语学习, 也是从基础学起, 但因为农村学生因各自学校的师资力量不一, 为了照顾没有英语基础的学生六年级仍从ABC开始, 七 (上) 课本依然从ABC学起, 教材和学制导致了如此严重的重复教育。“六·三”的语文课程。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第1课和七年级上册第13课重复;六 (上)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中辛弃疾的《西江月》和七 (上) 15课重复;六 (下) 中第1课《两小儿辩日》和七 (下) 25课重复;六 (下) 中苏轼的《浣溪沙》、王观的《卜算子》等在初中课本都有再现, 是这些内容很重要很有必要对学生循环强化吗?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的很多课文都可以在山东教育出版社 (鲁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中找到, 为什么鲁教版可以把人教版六年制内容在小学五年制完成, 而人教版却不能?这种重复教育会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重复教学中是把这些内容作为重点还是点点即过?还是再细嚼一遍?这些都需要考虑。当然有的引导也很必要, 例如:鲁迅的《故乡》《少年闰土》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就为初中深刻挖掘《故乡》文意打下了基础。语文精美的诗文浩淼如烟海, 大多没有必要进行重复, 应该积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所以, “五·四”学制是比较符合农村教育的, 孩子早一年从小学过渡到初中, 身心会早一年成熟, 在学习上也会相对轻松, 三年的知识分成四年可以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 能够真正的做到减负, 可以使孩子加强体质锻炼可以丰富课外知识, 更有利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教师也可由宽松的空间发展专业化, 教师不做教的机器, 学生也不机械学习, 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谭细龙.探寻农村教育发展之路[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9:233.

关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义务教育;偏远农村;转学辍学;留守儿童

一、我国教育发展历史的回顾及义务教育法的产生及其历史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其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并身体力行,周游列国,教授了三千弟子,其中贤人七十有二。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一九八六年近四十年的时期内,由于我国国力的贫乏,经济的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贫穷,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适龄儿童上学的学杂费问题以及教师队伍、经费保障等问题。再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使得中国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打击。

之后,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综合国力增强了,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这部法律中,它规定了“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一章第四条)”,并规定了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等应尽的职责和享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等。这部法律的颁布,是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

二、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校义务教育的现状

随着义务教育法实行三十多年来,新的问题也产生了,其主要症结在于:由于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和“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这样就使得相当一部分成绩差和品质差的学生可以一直跟班上,尤其是在小学生初中阶段,所有的学生不管其成绩好坏,品质优劣都统统进入初中学习,这就造成了初中班级学生成绩与品质的良莠不齐,进而造成许多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之后陆续转学、辍学。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造成如此高辍学和转学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几年学生升入初中的人数急剧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现在已经进入到计划生育显现其结果的时期,经历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目前进入到独生子女时代,学生人数自然就急剧减少。而造成辍学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前面所讲到的学生成绩不管好坏都一律升入初中的结果。因为这一部分成绩差、品质差的双差生如果说在小学阶段还可以混水摸鱼、直线上升的话,那么他们到了初中阶段就很难再“滥竽充数”下去了。因为他们的成绩与优生相比是一落千丈,每次考试结果出来或是课堂提问下来,他们就有一种很强的自卑感,加上这些学生经常违反班规、校纪,有的学生经常与教师发生冲突,经常上课吵闹,不完成作业,又经常和同学闹矛盾,经常迟到旷课等,受到教师、班主任乃至政教处的批评教育,却又屡教不改。而学校又不能开除他们,所以学校就只有劝其退学或者是他们在学校确实混不下去了就自愿退学。而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校和班級的教学氛围,班主任和教师经常是为了处理这些突发和不良事件而大伤脑筋,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由于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批农民进城打工,一部分生活富裕的都把孩子转移到县里去读书。另一部分农村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而爷爷奶奶的溺爱又养成了这些留守儿童懒惰、叛逆、不听话等不良性格,再加上他们的父母本身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教育子女的水平有限。而边远山区学校教育条件相对落后,教师素质也相对较差,使得山区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三、应采取的措施

应该如何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目前学校虽然都安排了思想品德课程,但都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应当提高对思品课的认识,把它当作一门重要的课程来上。要对每个学生的品行记录在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辅以一定的惩戒教育手段,综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健康发展。

第二,加强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于那些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擅自辍学的学生及家长应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对私自招收童工的企业和单位也应该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杜绝招用童工现象。

第三,切实均衡贫困及边远山区学校的教学设施及师资队伍,避免学生因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落后而转学的现象。

第四,应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就读及户籍问题,加强对他们的保护与管理。建议改革户籍制度,凡是父母长期在城市打工的子女应当随父母到城里接受教育,并解决他们的城镇户口问题。

关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篇4

摘要: 义务教育即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在规范收费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绝违规收费还任重道远;农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义务教育的费用负担比较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还比较低;农村义务教育在相当一部

地区困难还比较多。

关键字:义务教育普及调查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问题

我和我的几个同学在河北省河间市米格庄镇进行了这次关于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情况的调查。通过这不间断的七天调查,我们走访了六所中学,八所小学,发放调查问卷,访谈学校教务领导,并走访四个村子一百多户人家调查孩子的受教育问题。得到了大 真实情况。

1、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

虽然国务院已经明令禁止不再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书本费,课桌费等费用,而学校则巧立名目实施乱收费,有家长反应,有的学校将练习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到了学期过半或学期将要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

还有家长告知我们,有的学校在刚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开具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领导就行了,在收费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将课桌凳带走,或者按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字不提,造成家长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明知向学校要钱无门,索性将课桌凳砸烂,以泄愤,造成公物

损坏现象严重。

学校收费情况看法

2、教研经费不能合理利用

国家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义务保障经费,但是一些学校将这批义务保障经费私自挪用,用来美化校园,添置一些并不实用的教学设备、办公用品,真正用在一线教师身上的教育教研经费却少的可怜。

通过调查,有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老化,在许多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课上,找不到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即使有的学校有,也是紧锁于实验室、图书室,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添置了,但大多一买了之,一把锁就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一线的教师隔绝。

3、教师工资待遇低,无心教学。

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使得许多教师不能专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虽然这些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工资待遇相对而言却很低,尤其对于年轻教师。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业又是一个“论资排辈”严重的行业。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重,而待遇却相对老教师来说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4、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厌学情绪重。

现代社会,人才多,每年的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闻媒体将大学生找工作拿来热炒。使得家长与学生都产生了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学校、政府出面搞什么招聘会,大学生才能找到工作这一错觉,尤其对于农村学生,他们一方面无力承担学生高额的学习负担,一方面考虑到自己无后台、背景,将来也未必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干脆不读了,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打拼也干出了一番事业,正反一比,厌学情绪更重,家长态度

实际受教育情况

虽然大家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机会但是还是有很高的辍学率。

6、社会干扰,不良现象多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社会。各方面信息鱼龙混杂,学生也难免受其影响,学生往往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现象所俘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他们有时会将虚拟的网络游戏搬到现实生活中,使得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往往会形成团伙犯罪,给社会制造不安定因素。

另外,现在的家庭的不良现象严重:赌博等不良现象不避学生;一些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也易造成心理伤害。社会对学生关爱不够,对教育关注不够,也是教育不良现象滋生的原因之一。

二、应对措施: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齐抓教育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后,乡镇、村对教育的投入相对减弱,学校本身又无造血功能,教育行政部门无力投入,影响了教育发展。因此,区政府应积极执行上级相关精神,保证教育政策得到落实,教育经费足额拨付,特别是教育建设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减少浪费,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到

位。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结合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设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保证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办好杨凌教育网站,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培训、教学和交流服务。强化教师队伍考核,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使每个教师都成为教育和教学的中坚力量。

4、加快农村小学合校并点步伐,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网点调整布局,科学制定学校发展长远规划。将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文德村九年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篇5

广西财经学院

公关1041班吴敏瑞

摘要:文德村正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人数共600多人。近年来,随着文德村接受义务教育人数的不断增加,面临的教育问题也不断凸现。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设备匮乏,招生体制扭曲,作息时间失调,成为了制约该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更好的促进文德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我就文德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本次调查,找出文德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文德村;义务教育;发展

文德村坐落于广西贺州市东部,隶属于该市三国古镇——桂岭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教育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迎合当地发展趋势,文德村委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推进教育的普及与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该村受教育人数显著增加,教育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文德村2010年共有人口6000人,六到十六周岁义务教育适龄人口693人,正接受九年义务教育628人,全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0.6%。文德村人口集中,对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力。本次调查活动正值暑假,无法进校进行实际调查,故本次调查活动主要采用访问方式展开,重点访问对象为专门负责该村教育工作的村委主任柳世建。此外,我也通过走访方式向正享受义务教育优惠政策的学生了解一些实际情况。

一、文德村九年义务教育现状

本次调查采访的目的在于了解文德村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的总体状况,对该村义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村义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法,以帮助其更好地落实国家的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国民总体素质,促进国家和谐稳定,进而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一)文德小学师资硬件配备堪忧

文德村目前只拥有一所小学,就读学生400多人,配备教师3 0多人。英语、体育、音乐等学科教师多由该校语文和数学教师兼任,师资力量不足,配备结构严重失衡。受师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除语文和数学这两学科外,该校其他学科教学质量都还处于中低水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总体教学水平。此外,该校的道路仍存在不少泥土路,课桌陈旧(许多课桌还招受到不同程度破损),更新缓慢,学校硬件设备相对不足,学习坏境较为艰苦。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不少村民离开家乡出外外出务工,其小孩亦跟随外出求学。总体而言,文德村教学质量与国家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还存

1在着很大差距。

(二)乡镇初中招生体制扭曲严重

桂岭镇目前拥有三所初中,招生主要采取“村—校配对”原则。所谓的“村—校配

对”招生原则,即由上层领导划定各校的招生地范围,非特殊情况,各校不得超越“领地”,向非领地小学招贤纳士。文德小学的配对院校为该镇第三初级中学(以下简称为桂岭三中),从本规定诞生之日始,十几年来,未曾改动。目前文德村约有250人就读于桂岭三中,少数成绩极为优秀的学生被举荐到贺州市实验中学进行深造。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九年义务教育,接连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促进全国各地区义

务教育工作开展。桂岭镇文德村充分利用党和国家优惠政策,不断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提高师资配备水平。在寒、暑假期间还推出各类课外活动,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该村的教育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文德村九年义务教育面临问题

(一)小学作息时间失调,影响学生学习成长

文德小学上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10:00—15:00,每天上课5小时,共七节课(每天的第七节课为各班级的自由晚读时间),中午没有午休。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阶段,没有给予他们很好照顾,将对其一生产生不良影响。连续五小时的长时间学习,一方面,学生要忍受长时间的饥饿煎熬,造成饮食失衡,影响体质;另一方面,这也违背了人类的学习作息规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文德小学的作息时间安排,与国家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相关精神严重相违背。

(二)小学硬件设施匮乏,初中食宿问题紧张

近几年来,虽然文德小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其硬件设施,但其硬件设施仍存在很大缺陷。学校仍有部分教室为泥砖房,教室课桌摆放拥堵,过道窄小。体育运动设备相当欠缺,除了两张水泥堆成的乒乓球桌和一个泥土篮球场外,其他体育设备和运动场所一无所有。校园内道路还存在许多泥土路,一到多风干燥季节,整个学校都被厚厚的灰尘所笼罩,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另外,学校也学校没有为学生供应午饭的食堂,学生的午饭只能推迟到下午3点放学后回家补吃。与文德小学相比,桂岭镇三中各项相应的配套设施还比较齐全,硬件设备也比文德小学好上许多。然而,随着近年来受教育人数的不断增加,桂岭三中也产生不少问题:一是该校食堂存在严重拥堵现象;二是住宿仍然十分紧张,尽管自2003年以来桂岭三中不断兴建学生公寓。

(三)学科开设有待调整,学校偏重应试教学

从中小学开设的学科来看,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等升学必考学科,其他与升学考

试无关的学科,能不开则不开,即便是开设了,也存在其课程时常被语文、数学等与升学考试相关学科所占用的情况。学校的各项奖惩制度基本是以考试分数作为主要参考依

据,分数压倒一切,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则被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其教育都侧重于学生分数的提高,侧重于升学人数和升学率的提高,其他与提高学生分数和学校升学率无关的东西,统统纳为“不务正业”。整体来讲,文德村九年义务教育状况还处在应试教育阶段。

三、文德村九年义务教育发展建议

(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正是长身体的关键阶段,科学合理的作息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保证他们有充足精力投入学习,帮助学生健康成才。文德小学每天10:00—15:00五个小时不间断的长时间学习,既不考虑学生的饮食规律,又没有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学习效率。任何没有根据学生成长、学习的规律而制定的学习作息制度,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都是对祖国花朵的摧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文德小学当地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作息时间安排,供其参考。

6:00起床

6:00—8:00洗漱、吃饭、锻炼

8:00—11:30上课(四节,每节四十五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11:40—12:30午饭

12:30—14:00午休

14:30—17:30上课(三节,每节四十五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19:00—20:00看新闻时事

20:00—21:30写作业、预习、复习

22:00休息

(二)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硬件设施

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差距明显,教育投入偏向城镇,导致城镇教育发展迅速,农村教

育发展缓慢,城乡教育结构严重失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的发展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坏境是促进农村教育的重要基础。农村基础教育落后在全国是普遍现象,国家要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硬件设备,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同时,地方也要把教育的重点转向农村,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平衡城乡教育,推动国家教育全面发展。文德村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援助的同时,也要加大自身对教育资金的投入,不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

(三)合理规划教育课程,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教育总体规划,要以普及教育和提高国民素质为核心,对教育规模、教育结构和教

育水平等有具体要求。在总体规划下,各地还要有具体的教育规划,地方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等个性特征,制定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措施。农村中小学虽然在硬件设施方面比不上城镇,但农村可根据农村地区特有地域优势,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文德小学和桂岭三中在完善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修养,为日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四、结束语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提

高国民的整体素质。通过本次调查,虽然文德村村委对九年义务教育给予了极大重视,但文德村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要推动文德村素质教育的发展,还需国家到地方等各层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指导老师:卢春妹)

关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篇6

九年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如今,九年义务教育与其他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相比,义务教育有其自己的特征:

1.国家强制性。即国家颁布法律、命令保证义务教育法律制度的实行,任何阻碍或者破坏义务教育实施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普及性。即全体适龄儿童、青少年,除依法律、法规规定办理缓学或免学手续的以外,都必须入学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公共性。义务教育事业是由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全民受益的公共事业,国家代表社会对义务教育的实施进行统一的部署和监督管理。

4.国家依法强制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为适龄儿童、少年将来继续受教育及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及文化知识的基础。

5.免费性。即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费用。我国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收取一定数额的杂费,这实际上免除了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大部分费用。

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学制的实际情况是以“六三制”(即小学六年制,中学三年制)为主,多种学制并存。其中还有少数地区实行八年制的义务教育,即小学五年制,中学三年制,但这些地区目前也正在抓紧实现由八年制向九年制的过渡。从我国学制状况看来,九年制或八年制的义务教育包括了初等义务教育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两个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按规定在义务教育学校完成了九年或八年的义务教育学习,即可达到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

义务教育法在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又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本地区义务教育的实施步骤。这一规定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初等教育尚未达到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不具备直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件的部分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按小学和初中的学制阶段划分,分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首先实施第一阶段的初等义务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开始实施第二阶段的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对于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较好的大中城市或沿海发达的地区的农村,初等教育早已经普及,并已达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要求的,可直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因此才会有的地方小学毕业就是完成了义务教育,而有的地方需要初中毕业才是完成了义务教育。

目前,全国仍有约31万名教师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有近50万名代课人员。全国农村初中辍学

率达到3.55%,其中西部地区农村高达4.64%。我国农村普遍推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全国有95.2%以上的小学、87.6%以上的初中、71.5%以上的高中设置在县镇和农村。1995年至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其中中央拨专款39亿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共100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如今的九年义务教育可以用“加减乘除法”来解读,义务教育的各种变化,都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运用“加减乘除法”全方位加大对义务教育改革的结果。

加——增加教育投入

今后五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近些年来,由于经费不足,一些农村中小学不仅没有专门的实验室,甚至连做演示实验的条件都没有;由于基层财政困难,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不得不四处筹钱,被形象地称为“化缘校长”„„ 为了解决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专设“经费保障”一章,并从四个方面作出规定,以从制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总体需求,制定有关经费标准。草案要求国家制定并适时调整适应义务教育基本需求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和工资标准、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提出明确目标。草案要求各级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标准拨付经费,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逐步增长;对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得收取学费,并逐步免收杂费。

——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来源。草案规定,义务教育经费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级政府统筹落实的体制。“由省级政府财政对本地区的义务教育全面负起责任,应该能够解决义务教育经费问题。”

——规范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草案要求财政预算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政府决算和学校收支情况应向社会公布,审计机关应当将有关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

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还是追求分数至上、考试至上。”“关键问题是,应试教育不利于儿童开发智

力,更扼杀孩子的兴趣和健康。”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说,“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都变成了一个模子,缺少灵气,也缺少创造性”。

为扭转当前应试教育风气盛行的状况,修订草案在作出原则规定的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措施:

——规范教学内容,防止教学过于偏重智力的倾向。为此草案规定,学校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形成德育教育体系;应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不得以任何名义编排重点班。

——严格课程管理。草案规定,学校和教师应当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得违反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或者删减课程;应当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体育、艺术和综合实践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明确考核要求。草案规定,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应当综合考察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培养学生的情况,不得仅以升学率作为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考察,应当综合考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情况,不得以考试成绩替代全面考察。

乘——倍加重视教师工作

要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针对日益突出的教师待遇和教学质量等问题,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作了专章规定:

——加强教师培训。草案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保障教师待遇。草案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公办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相应人员的平均工资。

——加强教师管理。草案明确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应当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明确对教师的要求。规定: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得以任何名义编排设置重点班,不得因个人特征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或者

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违反规定开除学生。

除——剔除择校之风

要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目前,城市义务教育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之间的不均衡发展,被人为地分成所谓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两大类。”杨东平说。

对许多中国城市家庭来说,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是头等大事,花多少钱都舍得。在不同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差别巨大的环境下,择校之风盛行自然就不难理解了。

为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问题,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在多个方面作出了规定:

——在经费投入方面,草案要求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时要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在师资力量方面,草案要求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措施,促进学校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应组织公办学校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公办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学校之间流动。

——在管理和监督方面,草案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县级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缩小差距等等。

法——令行禁止防止乱收费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一段时间以来,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反映十分强烈,乱收费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了经费负担。”张建华说,“在农村,有些学校没有一台计算机,也不上计算机课,却也要让学生买计算机教科书,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为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许多很有针对性的措施:

——禁止利用补习和发教辅书进行乱收费。草案明确规定,在课程标准范围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得收费;向学生发放教科书以外的其他书籍、资料,不得收费。有关专家表示,依照这一规定,许多乱收

费行为将再也找不到“合理”借口。

——禁止利用组织学生从事营利性活动。草案规定,学校不得自行或者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联合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

——防止教科书成为牟利工具。草案提出,要减少教科书种类,降低教科书成本,并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科书的基准价和浮动幅度。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7

摘要:本报告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霍桥学校的调查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取对个别学生和老师交谈的形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共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霍桥学校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分析当地义务教育现状成因;第三部分是我们的思考与想法。

关键词:义务教育;农村

农村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强盛国家。农村义务教育是“三农”问题的焦点,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今社会特别需要和谐,而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更需要和谐。无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民族经济振兴,教育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特别是义务教育更是一个国家文明延续的保证,它作为每个人进入生活的“通行证”,既为个人的一生奠基,又关系到国计民生,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霍桥学校的基本情况

位于扬州市南郊沙头镇的霍桥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邗江县霍桥乡农业学校.1959年和1960年曾先后更名为邗江公社五联农业中学和霍桥人民公社农业中学1969年8月更名为邗江县霍桥中学,并招收了首届高中班。

1980年九月学校停招高中班,改招幼师职业班。1981年7月国务院和省幼托领导小组曾专门发文介绍我校办幼师职业班的经验我校幼师专业是江苏省幼教培训网络中心成员之一。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为职业中专命名为邗江幼儿师范职业学校。

1996年底,学校开始进行“三教统筹”模式试点,将全镇成人教育中心校、邗江县中等专业学校霍桥分部(即:邗江幼儿师范职业学校)、霍桥镇中心中学三部分合而为一,1997年初正式成立“霍桥镇中等教育中心2000年七月学校更名为“扬州市邗江区霍桥镇中等教育中心”。

2002年10月28日,扬州市邗江区霍桥镇中等教育中心与原霍桥中心小学合并,成立了全区首家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名为邗江区霍桥学校.

霍桥学校目前占地面积约102亩(67932.7平方米)生均约26.13平米建筑面积约18135平米。我校是全区首家农村一贯制学校是省三教统筹”试点学校下辖小学部初中部成职教部。学校在全省农村首开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先河。学校现有全日制小学初中和职业中专班级50多个,学生约2600人,教职工160人专任教师116人。如今的霍桥学校已形成。九年义务教育、三年职业技术教育在职成人大专教育为一体的富有特色的综合性农村学校.这在邗江区,扬州市乃至江苏省都是极其少有的。

2、当地义务教育现状及相关原因

根据问卷调查发现,该镇义务教育情况良好:

(1)在最近的三年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有机会上学,没有一个学生有留级、辍学的现象。

(2)学生上学所需的费用近几年来已大大减少,目前仅需缴纳几十元的书本费即可,如

果是相当贫困的家庭还可以申请补助,且补助的人数限额也在逐步的增加,旨在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利。

(3)师资力量还欠深厚,全校的老师平均年龄为38岁,年轻的教师每年输入量较少,同

时退休教师数量正逐年增加,与城里的师资相比,该校老师水平较低,且会出现同一个老师同时教授不同科目的现象。

(4)转学现象严重,尤其是小升初时,很多学生转入城里的学校,寻求更好的教育。

(5)老师转校现象也有发生,即水平较高的老师会被调入较好的学校。

(6)本地学生比率正在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子女进入学校。

(7)教学设施欠缺,没有很好的教学设备,图书馆、电脑室等的建设不是非常完善,且

部分住宿楼或教学楼年久失修,非常危险。

主要原因如下:

(1)目前,该镇每个家庭对小孩的教育都极为的重视,并且当孩子为适龄儿童时,镇政

府有关部门也会采取有关措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上学的机会。

(2)扬州市教育局规定: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取消社

会实践活动费、体检费等服务性收费。所有费用由区、市财政承担。

(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除借读费、择校费。农民工子女需到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只需

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教育行政部门相对就近安排就读学校,并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办理入学手续。公办中小学在确保本施教区适龄儿童全部入学的前提下,对外来人员子女入学要敞开校门,不歧视、不冷落、不推诿,主动承担起对他们施教的责任。

(4)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我市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给予捐助。各

地积极创造条件,多方筹措资金,资助家庭困难的子女就学,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子女就学。

(5)义务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国家和社会是义务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国家应承担

教育投入的大头。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经费也大幅度缩减,所以学校的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6)现在该镇的经济有所发展,家家户户也迈入了小康,所以每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

问题极为关注,所以相当多的家庭选择又远又贵的城里学校,为了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从而该校生源正逐步减少;另一个方面,许多的外来人员在我镇打工,孩子无法照应,所以很多都上了我校,其原因就是方便和便宜,使得本地学生数的比率越来越小,生源的质量也在下降。

3、个人的想法与思考

我觉得,已经到了2012年了,对于我们镇来说,义务教育已经全面展开,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得起学了。但是所谓的义务教育并不应该仅仅是指所有孩子都能上学,而是指所有孩子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做到城乡教育无差距。显然,就目前而言,我们只能做到量的保证,而质的保证还没有或者说还不可能得到实现。所以义务教育的质就是新阶段里,我们应该努力的目标。

对于政府来说,政府应对义务教育承担全部责任。如果借口发展民办教育,削弱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那么就有可能贻害后代。民办教育并非不能发展,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实行营利性的民办教育,政府必须对义务教育承担全部责任,这是我国法律的规定,也是执政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只有政府真正承担起责任,建立一个民主监督体制,义务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才有保障。

对于目前存在教育资源的不均,在霍桥学校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图书馆的形式开放(由于规模很小,并没有发挥它的实际作用,里面的书也都是一些十分陈旧的书);电脑室的非规范运用(由于电脑室较少且设备陈旧,学生使用时间只能是短短的几十分钟的上课时间,且由于缺乏该专业的老师,学生上该课只是为了游戏,违背了电脑室建设的初衷);尘土飞扬的操场(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学校的操场只是尘土,学生体育时的安全难以保证);优秀学生和老师的流失(由于教学资源的缺乏,学校依然是粉笔黑板的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更不可能,所以很多优秀老师被挖走,优秀学生去了更好的学校)„„面对这么多城乡、区域资源不均、待遇不均的交织,我们要守住自己的灵魂,既要努力使资源做到平均化,也要在平均化还不能实现的前提下,尽最大的能力,给最好的教育给孩子们。义务教育不能丧

失灵魂,扭转教育不均是良心道德工程。展望未来,守住灵魂,才能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深化,才能激活教育全面走向和谐发展。

对于教师的问题,个人认为教师的编制、流动、待遇需要合理化。农村学校应以学校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核定教师编制要多维考虑。对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应出台相应的措施予以防范。农村教师被别的学校无偿引走或拉走,应有补偿办法,使流入地对流出地有所补偿,流出地用补偿金再聘其他合适教师,或者为在岗教师提供进修机会,这样才有利于保护农村教育。对教师的待遇应统筹化,在一个地方内应基本平衡,要保证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不亏。只有分配合理才能使社会和谐。

校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农村中小学校长在义务教育阵地里承担着重要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里,选用好校长意义深远。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所好的学校不在于是否拥有漂亮的校舍和现代化的设施,而应首先在于是否拥有一位具有教育思想、敢于负责、德能兼备的校长,这就需要有一套选拔任用校长的制度原则和指导思想,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开阔视野,扩大选才范围,应在蕴藏人才资源的教师队伍沃土中提炼发掘精良。要真正从事业出发,从公心出发,坚持原则,排除私情和霸权的干扰。对校长的任期、流动、培训与归途以及相应的待遇也应明确规定或要求。校长自身也应有正确的任职动机和人生价值观,随时准备吃苦与牺牲,同时,要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不断超越自我。校长队伍建设好了,义务教育的和谐构建就会更加扎实。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篇8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在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只有0.5%,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受教育水平的低下,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农村与城市人均收入没有缩小,反而不断加大。作为具有近9亿人口的农村,其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经费投入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教育投资总量大幅度增加,但教育投入水平依然较低,经费短缺的矛盾仍然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投入总量低,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约121美元,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显示: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931元(约2042美元),教育投入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6348.3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01%。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投入水平,与发展中国家也有较大的差距,这与我国各级政府经常强调的重视教育,特别是重视义务教育是不适应的。二是生均教育投入水平低,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更低。三是教育投入在地区间和城乡间差异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与城市差异巨大。在同一省区,义务教育投入城乡差别也很大,农村的投入极少,许多地方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由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足,造成了农村义务教育出现一系列的现象,如:农村办学条件差、教师流失、学生辍学等。四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混乱、使用效率不高。由于我国财政支出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许多教育经费投入不到位、资金拨付不及时,同时,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较为薄弱,甚至部分地区存在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二)师资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各级政府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待遇,解决教师工资保障,稳定骨干队伍作出了不懈努力。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教师总量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据中西部9个省(自治区)的学校数据统计,2006年,3万多所农村小学的班师比平均仅为1:1.3,4万多个教学点的班师比平均仅为1:1,均远低于全国小学1:1.9的平均配置水平。为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部分地区因财政困难,不得不以较低报酬聘用代课人员,而不是按照编制正常补充合格的新教师。2007年,全国中小学仍有代课人员37.9万人。其中,有31万人(占81.8%)分布在农村学校。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小学、初中的教师必须有中师、大专的学历,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农村中小学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统计,2005年农村小学专任教师的合格率为96.8%,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仅为26.7%。农村初中教师专任教师的合格率为85.6%,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9.8%,农村与城市教师的学历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在教师职称上的城乡差异也较大。2007年,全国小学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为48.2%,城市高于农村

9.5个百分点以上。全国初中中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为48.7%,城市高于农村19.2个百分点。各地城乡中、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差距较大,配置不均衡,是造成农村义务教育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2、教师流失严重

从2006年统计资料显示义务教育教师流失情况为农村教师流失66.3958万,县镇教师流失23.9527万,城市教师流失16.3523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农村教师流失最为严重。由于农村中小学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了农村教师的自身发展,农村学校给教师提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是非常有限的,别提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有时连必要的教学具都难以满足,导致青年教师在农村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另据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承担全部继续教育费用的比例是95%,而县城的只是50%。农村教师缺乏专业学习的机会,缺乏资料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此外,待遇的不平衡、超负荷的工作量、子女的教育问题等等造成了教师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的问题。

(三)辍学问题

近几年,农村学校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失,尤其是初中阶段尤为严重,令一些学校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学校、社会、经济、家庭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居高不下。农村中小学生辍学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这几个原因相互交织,决定了这一社会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

1、应试教育的缺陷,加大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在课改数年后的今天,仍把应试教育作为升学、评价教师业绩、衡量学校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使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学校工作轴心,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无形压力,造成许多学生心理失衡,目标迷茫。分数的竞争、家庭的压力使部分升学无望的学生不堪胜任,对读书产生惧怕心理,学生经历了几次考试失败体验并逐渐积累,就会形成“我不行”的自卑心态。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困生”很难得到教师的帮助。久而久之,他们无法承受考试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只有选择辍学。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城市中心”的倾向较为严重,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无法帮助那些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适应农村生活。而且农村初中升学率低,约在30—40%,大部分农村初中毕业生要走向农村或其他劳动岗位,而现行的农村教学内容仍围绕升学考试组织,根本不适应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许多升学无望的学生感到学校里学的东西对他们无用,而有用的东西又不学,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3、经济压力大,促使学生辍学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最主要原因虽然不是经济问题,但其内在原因还是多与经济有关,比如:农村学生大学的入学率在不断降低、费用不断升高、就业压力越来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9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 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 2 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调查报告 篇10

一、调查目的与规划

此次调查针对淄博市罗村镇中心小学的素质教育情况,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目的在于调查农村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促进农村素质教育的质量的提高,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二、罗村镇中心小学的素质教育现状

(一)罗村镇中心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罗村镇中心小学现今在校人数共有263人,教师21人,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分为7个级别。该校全面实行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从小学3 年级开始对学生开展外语教育,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以后英语知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校并积极培养在校教师进行继续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师的领导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从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罗村镇中心小学的教育方针

该校的教育方针,多数实行教师聘任制,分为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把工作成绩与实际相结合,大大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因为该校的教育方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的毕业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初中,为初中的初级教育培养了较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三)罗村镇中心小学的教育优势

该校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多为无固定师资,无固定校舍,无稳定经费的“三无学校”近年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学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注重办学投入增添教学设备,美化校园环境。

从以上情况看来,该校的教学水平已具有相当的素质,办学加强教育素质,该校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采取坚决措施、营造教育环境

罗村镇中心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原则。在全校公布评价结果,还鼓励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好的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培养自己、深造自己,保证自己的职称评定、标准、等于或高于重点学校。

2、理顺关系、拓展空间

罗村镇中心小学对义务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使学校尽快完成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并按规范对学校进行了改善。

3、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评估制度,通过检查评估促进了社会办学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学化。

三、罗村镇中心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问题

罗村镇中心小学基本上都已经推进了素质教育,办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个别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习,对学习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习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三)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四、今后的设想和建议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教学素质,根据市提出的:“重点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素质,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选题监测制度”的要求。笔者针对以上罗村镇中心小学所存在的几点问题,结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统“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活动精神,认为要加强罗村镇中心小学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罗村镇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留级,浪费义务资源,妨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小学生毕业进入中学以后因学习有困难极易中途辍学,影响初中的教学质量,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二)多种形式并举,提高罗村镇中心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罗村镇中心小学要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战略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界水平为标准,认真落实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的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依法辞退教学水平低,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师。

(三)注重实效、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罗村镇中心小学必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条件为依据,按照《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认真规定和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教育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制度建设:

1、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2、要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和师生考勤制度;

3、要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

4、要健全听课制度;

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检查、评比、交流制度。

(四)综合评价、开展教学质量监测

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内容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主要考勤查学生的合格率,一律采用等级制度评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结果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职能作用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罗村镇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乡镇中心学校的共同任务。要明确责任,实行领导负责制,加强乡镇中心要亲自抓好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罗村镇中心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此外,要对罗村镇中心小学实施严谨的英语教育:首先,要充分认识英语入门的重要性,紧迫性;其次,实施英语教育是‘三个面向’的重大措施;再次,要抓紧制订开课规划;最后,必须认真研究教学策略。

五、总结与收获

上一篇:鲁迅名人名言短句(通用30句)下一篇: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第一学期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