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皱褶散文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地的皱褶散文(精选10篇)

大地的皱褶散文 篇1

同学刘军民摄影

闪亮的西安春节惊艳了全国,整座城市被迷离璀璨的华灯笼罩着,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直到昨晚城墙上的灯展依旧不减风情,空气里氤氲着绮丽梦幻的大唐荣耀。

同事手机拍摄

今天正月十七,春雨一大早应时而落,润泽着古城长安,给整个艳阳高照的春节画上一个温润圆满的句号。

穿起风衣,顺势戴上连衣帽,春雨淅淅沥沥,均匀温润,你无须撑伞,它自由地落在身上、道旁树上。一冬的干枝枯叶尽情地吸吮着上苍赐予的琼浆玉液,黄土地敞开胸怀让春雨肆意降落,天地通过春雨相交相融。不久就会孕育出今春的新生命。来吧,春雨!

僵硬的冬青树叶舒展着筋骨,有了雨的滋润泛着亮光;剩下不多的干黄的柳叶被春雨浸润后凝重着下落,完成了一冬的坚强去归根,准备滋养今春的新生力量;南湖的水面涟漪荡漾;城南的秦岭山脉黛色如烟般苍茫,张开铁的臂膀。一切都在欢迎这春雨的到来。

本人手机随拍

在这休闲的雨天周末,漫步原野,忍了一冬的麦苗在翘首遥望,冬天移植的老槐树直挺挺在巴望,这一场珍贵如油的春雨定会令它们成长。它们没有忘记去年那几场大雪为它们增加的力量。

那些盛开的迎春花密密地交织在一起,生怕单独会失去光彩,它们明白在一起的光亮,要为行人赢得那一篇灿灿的盛黄。此刻在毛毛细雨的轻润下,娇滴滴抱团摇曳。刚刚盛开的路边各色小小野花“如米小”却“也学牡丹开”,尽力开到最灿烂,此刻遇雨也是青翠欲滴,藏了一正月的情话欲说还休。

同学拍摄

那些孕育好的柳芽和玉兰花苞正在待命,只等春雨一声令下,她们将整装待发。这春雨奏响了冲锋的号角,草长莺飞、桃红柳绿都在时刻等待出发。

明天星期一,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在春雨的沐浴下,我会穿着过年新买的.盛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我会开心地向大家招手:孩子们,我们又回来见面啦!

过去的一年,无论你取得了多大的成绩,那都已经成为过去,也无论你哪一科成绩有多么差,你也不用怕,因为,那也已经翻篇啦!过了新年,你又长大了一岁,经过春雨的润泽,你是否也整装待发,准备好行囊发芽开花,等到金秋也把果实结下?

你看那去年曾经盛开的一树广玉兰,它依旧没有因为往年的成绩而骄傲,仍然在冬天里孕育今春的希望。你看那曾经结了一树繁密的甜枇杷,你们不是在课间还尝过称赞过吗?它们也依旧会重新奋力结下新的果实。你看那曾经如茵的绿草坪,经过寒冬已经零落一片,可是经过春雨的润泽,你懂得的,它们定会再还来一个绿油油的春天。

我期待,春雨过后,柳树发芽,南雁归来;

我期待,春雨过后,绿草如茵、寒塘如烟;

我期待,春雨过后,桃红柳绿;春燕啄泥;

我期待,春雨过后,小麦返青,丰收在望;

我期待,春雨过后,洗涤心灵,同学奋发;

我相信,我的期待都会实现。

孙艺 皱褶产生的寓意 篇2

孙艺,198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广州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辞职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在北京、沈阳、天津等地频繁往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孙艺开始旅行探险,足迹遍布了塔克拉玛干、天山牧场、尼泊尔、独龙江等地。他对于旅行的热爱延续到今日,对于旅行的热情和表达欲望甚至远远强于他对于自己作品阐释的欲望,他说:“自己很多次被问及一个问题,你的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每当此时我都会很尴尬,含混地搪塞过去,觉得自己缺乏基础知识有些对不起人家,我更愿意谈谈旅行,旅行中的故事和见闻……”在孙艺眼中,表达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到了什么,艺术是需要感知的,而不确定性注定它没有唯一的答案,相对而言,旅行则是个人的修炼,是奇闻、意外、风景以及人间百态的集合,他更愿意谈论这些。

孙艺并不回避,走上艺术的道路差不多可以归于“逼上梁山”,他说:“曾经想经商又屡遭打击便有些不堪,偶尔的机会我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又有点幸运。”由于经营问题,他不得不关闭广告公司,在2002年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最初的那些作品具有实验的性质,也有共同的一个主题:解放一块块木头的灵魂,研究木头转变成其他材质和形态的可能性——为了这个主题,他没少研究木材,最后选择了生长在北方的楸木。在他的工作室里就挂着一块美丽的楸木雕塑,没上漆,淡黄色的细密纹理清晰可见,水波纹涟漪的造型显示了这种材质的可塑性,这也解放了孙艺的想象力。

那些抽象的细胞状物质、皱巴巴的纸张、拧成一股的布料、挂在衣架上的衬衫……一系列精心手工雕刻的作品令人想起了先锋派雕塑家里基·斯沃勒(RicKy swallow)。他善于塑造一些看起来饱经忧患又孤单的感情,比如一个孤独的拳击教练、从骷髅头骨缝隙中盛开了鲜花……而孙艺的木雕作品更像是一种对于不同材质之间的可变性研究——非此非彼,既非木头又非布料,衬衫、纸张……显示了他逆向性、跳跃般的思维方式和创意能力,也给人一种奇异的审美体验。

在经过以木材表现各种材质的跨界实验之后,孙艺的服饰系列成功了,这也成为他最为著名的系列。一些早期服饰系列作品依旧陈列在他的工作室内,它们是对于生活周遭的直接陈述,一件普通的衬衫、外套……呈现出布料般柔软的垂坠感和纹理,仿佛是一件件由工业化生产制造,出厂后挂在架上,在时尚商店中待售的商品。对于这样一件艺术品,人们习惯追问其中的意义,孙艺说:“可以说,说什么就是什么,含义很盲目,我也不并试图去解释。”

每个人对于服饰系列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著名雕塑家杨茂源看来:“孙艺,在用最熟悉的贴近身体的服饰表达了他对于身份的追问,任何时代任何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最直接体现人身份的符号就是服饰,孙艺选择服饰作为创作的原型,正是基于服饰在不同社会文化形态中的特殊含义,人身份的认同和质疑、荣耀和浮夸,孙艺以暧昧的方式审视当下的社会形态,以常人没有的平静心态来对待社会的冲突,以抽离出身体的服饰表达他对现代社会美的标准的质疑。”

之后,孙艺延续了服饰系列的主题——对于身份的追问,创造了一系列新作,如宫廷系列的“后宫”和“龙袍”,1954系列的“男长衫”、“女套裙”以及旗袍系列等,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一件旗袍作品,孙艺有意无意地将其打开了两个纽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何洁在《感知经验的颠覆》这篇文章中写道:“传统女性的道德标准和性感曲线在旗袍的体现可以说是男权主义话语霸权的产物,衣着不整或者坦胸露怀在旗袍上是不可想象的,孙艺有意无意地改变了旗袍原有的定义,是对传统文化的嘲弄?或是对于世俗规律的挣扎?”

如今在这个偌大的工作室中,孙艺正在创作一个新的服饰系列,这些衣服保持着身体支撑时的运动感,却不自知在身体缺失后衣服只是个空空的躯壳。我们也借此看到孙艺的工作空间,这里更像是一位手工艺人的工作坊,台面上挂满了照片,内容是研究各个姿势造成布料呈现不同的皱褶,雕刻工具散乱在各处,地面上都是零散木头和木屑。孙艺事先在木头上勾勒出基本形态,用工具去掉多余的部分,再画出下一层次,然后雕刻和打磨……这是一个手工活计,需要时间和耐心,孙艺也像是个传统手工艺人一般,独自面对这些横陈在地上静默的木头,举刀相对,锯错打磨。

散文诗赏析我的大地母亲 篇3

假如我是种子,

我会对大地母亲说:“啊,大地,

我慈祥的.母亲,

我在你的怀里睡得很香,

谢谢您赐予我新鲜的空气,

软绵绵的被。

我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吐蕊,

枝头的果子嘟噜、嘟噜往下坠。”

假如我是飞鸟,

我想对大地母亲说:“

谢谢您任凭我在您胸前飞,

为我敞开心扉。

我在枝丫上筑了我的家园,

在枝头和伙伴开音乐会。

谢谢您不论我唱什么歌,

您都觉得很清脆……”

即使我是游鱼,

我也会对大地母亲说:“

谢谢您给我足够的湖水,

我不会嫌湖小,嫌河窄,

但我会沿着小溪,

去寻找——

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

即使我是小草,

我也想对大地母亲说:“

谢谢您不论谁把我驱赶,

踏碎或烧成灰,

但您总是默默地告诉我:“

不用担心,你的根和子粒,

总藏在您体内。

等严冬过去春风一吹,

我将织成一片绿纱,

送给您一床绿被。

啊,大地母亲,

您博大的胸襟,

宽容与慈爱,

无私奉献的情怀。

把我呵护,

让我快乐成长。

谢谢您,大地,

大地青山初中抒情散文 篇4

(一)大地

大地,铺展生命的种子和历史。从盘古到现代,高智慧的人,在大地上传送接代,留下宝贵的后裔。后裔,随着大地的意志,日日等候迎接一个又一个的黎明。大地裁剪时空,呼吸寒暑,吞吐古今。大地,少不了山眉水眸,少不了春华秋实,更少不了敢于向天空探索风雨的人。勤劳勇敢的人们,从大地来,向大地去,不管去时踏的是沙、是雪、或是满地的芳草,都是那么潇洒,那么自在。

大地上的万物都值得人类去珍惜。大地,地以坚硬为性,以能持为用。它,周遍于一切物质,所以称大地。《俱舍论》里说;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组成了人的身体,组成了世界万物。

人们来到大地之旅是短暂的。生老病死,只在几个朝夕。让我们回归善朴,也回归光明,在有生之年就让大地少些苦难,别再为了达到自己的物质享受,而让大地千疮百孔。大地,万物的家园。

(二)青山

大地上坐落着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山,就像苍穹上的繁星那样众多、稠密。天下的山,无论是名山,还是默默无闻的山,都有它的魅力所在。

故乡的大地上有一座美丽的青山,位于美丽的小河南岸边,那是我在故乡的日子里常去游玩的地方。当阳光的泉流泻在大地上时,青的山,绿的水,花的`艳,不管是微笑的野花还是重绿的草叶,都沐浴在阳光的温馨里。故乡的青山说不上巍峨,俊朗丰神;也没有直插蔚蓝苍穹、划破天河的气势。可青山上也有许多参天大树,大大小小茂密的树叶,蔚然成荫。每一棵挺拔的大树,仿佛向人们告示:不插翅膀,也能看得很远。

初唔青山,一片葱茏的海,连绵起伏的波,会使你欢愉有加浪潮狂涌。当接触了青山之后,终日看山不厌。生活在山的怀抱时,很容易结下不解之缘,很容易许下一个又一个的承诺,每当闲时或不知所措时,去登山;自有一番禅秒玄机。

然而,从故土到天涯,走入广告世界的都市,几十载里只重访过一次青山。那是在几年前的秋天.....

午后的阳光很柔很淡,我与同乡来到青山脚下,一条溪水蜿蜒在青山和田野间。溪水清澈见底,河床的卵石,一粒粒的,大大小小的,经过终年累月的冲蚀,光滑得像在水底闪闪烁烁。通往山顶那条小路依旧,只是平坦宽了许多,路上落满了金黄的树叶。仰头望去,若隐若现的山路,就像一条黄色的飘带隐藏在云雾间。

风微微摇动着枝叶,叶子象断了线的风筝,飘落在节节延伸的山路上。二则杂木林连绵不断,四下不时传来小鸟“朴梭扑梭”振翅的声响。山腰的竹林里,有座小寺庙,在静默中守护着神灵。寺庙被繁富、饱满的翠竹团团围住。竹皆圆柱形,直筒筒地直立着,绿叶低垂,轻轻摇曳。映在绿竹丛中的寺院,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黄白色的菩提树。寺院比较下,更显得院中几棵菩提树硕大无比,虽然已是深秋,但它们还是那么挺拔苍翠。

沿途是我似曾熟悉的景色,熟悉的树木和山石。曾经的那些小树已长高了很多、很多,结实而粗大。徒步五十分钟后,来到视野开阔的山顶。暖暖的阳光洒落在我的身上,心胸豁然开朗,空气新鲜无尘,天地寂寞无声。此时,个体在天地间是那么渺小,心却加倍宽敞,而且一片寂静,正好容纳万物,聆听天籁,享受天地间的快乐。

立在山顶,一幕幕美景尽收眼底。黛色山群,白云缠绕,流川飞布,奇花异草,群山绵延,重山拥抱,却全枕于云之怀,仿佛一切近在咫尺。那棉絮般,白朗朗的云层漫不经意的在山谷里串游着。景色当前,我的心一下子变得贪得无厌。举目是无穷的苍穹,放眼是五彩斑斓的万物,俯看宁静优雅的湖泊,远处呈现的是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天地之大,时间的无穷尽。叫我如何不唏嘘叹息!忽然一阵山风起,化解云雾散千里,惊见山谷如同刚沐浴出来的少女,清新雅淡。草木青翠,万木竟轩,逐峰竟秀!山以其无穷的创造力,呈现出如此美妙的景观。

草木的芳香直插心灵深处,视野一片洁净。在这里心中了无牵挂,想我所想,看我所看,说我所说。在大自然的领域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无论贫富,失恋、失意、落魄、所有烦忧事,在山的世界里,它们都流放于现实之外。难怪友人说;“山中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山是美的化身,一石、一木、都是我朝拜的图腾,美能包含多少,山就能包含多少。大地上的山、它所给于你的不单是视角上的感受,更是心灵上的启示——引导你去驰骋你的想象,去尽情遐思。

青山,你经过了多少的风霜雨露,可依然妩媚清雅,多少人事兴衰,你依然血肉饱满,问青山,你有情吗?我知道你是有情的,不管是那数不清的峰青,还是那山林里的一沙一石,都写了一身的感情。青山,知否,知否,我亦如你一般!

大自然是和平的。在这里山明水秀,云洁天阔,叶碧花红;足够使我徘徊观赏,足够使我眷恋而消磨一个下午。当夕阳垂垂西坠,斜晖奄奄一息,树影长长地伸至脚前时,才依依不舍地下山。读山读水,读天云,读大地,回城途中,我心蓝蓝,我心希冀;大地上的青山,我一定会再次回到你的怀抱。

从青山归来,已是几度星移。有着永恒魅力的青山,山中藏着我那蓝色的梦境。城市的忙碌、拥挤、噪杂,雾霾的空气,让人感到窒息。在这种天地里,人总会产生做邀客的梦幻,从曛逃向日出,从世俗走向自然。

月夜不成眠,念及那故土的青山。又让我想起了故乡的大地,想起了静谧的山林,明媚的云天;想起了悠悠的溪水,优雅的湖泊,微舞的花草。那是我多么想去的地方,去看那久违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好好地去亲一亲大自然的方泽。

大地的皱褶散文 篇5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的语言特征: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音乐性

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抽象哲理如何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

3、理解诗歌中象征意蕴,以及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4、体会不同诗人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的语言特征: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音乐性

2、难点:体会不同诗人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三、相关链接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出生于湖南桃源三阳港镇王家坪村。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6月元山战役中因头部负伤回国治疗。伤愈后进河北荣军学校学习。1955年主动报名参加开发大西北。1956年调青海省文联任创作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从事农垦,1979年平反。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在青海省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省文联评聘为一级作家。2000年3月23日,昌耀因患肺癌在西宁逝世。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其新边塞诗歌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郑敏,1920年生,福建闽侯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转入哲学系。1942年开始发表诗作。1943年毕业后赴美国布朗大学留学。1951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56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英国文学研究。1960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诗集1942—1947》《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译作《美国当代诗选》等。郑敏与陈敬容、唐湜、杜运燮、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等八位诗人合称为“九叶诗人”。李广田(1906—1968),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始发表诗文。1935年大学毕业后,回济南教中学。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之一。这时期的散文辑为《画廊集》《银狐集》和《雀蓑记》,大多抒写内心感怀和乡土人生,追求恬淡静美的文风和浓厚的泥土气息。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于西南内地,先后在一些中学和西南联大任教,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随着生活的变迁和思想进步,所作散文集《圈外》《回声》和《日边随笔》,视野较前开阔,静美的氛围渐为感奋的心曲和警策的理趣所代替,文笔更为练达简洁。同时著有长篇小说《引力》、短篇小说集《金坛子》和评论集《文学枝叶》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云南大学校长。著有诗集《普城集》和散文《花潮》《山色》等。还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整理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长篇叙事诗《阿诗玛》和傣族长篇叙事诗《线秀》等。一生著述大多收入《李广田文集》。

洛夫,1928年生,本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东乡相公堡人。从小读私塾三年。1948年入湖南大学外文系,翌年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在军界历任编辑、特等翻译官、英文秘书等职。1973年毕业于淡江文理学院外文系,同年退役。此后在台湾中广公司、亚盟总会和东吴大学任职。1954年10月,与张默、痖弦在左营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洛夫著作甚丰,著有诗集《灵河》《因为风的缘故》《漂木》等十多种,诗论集《诗人之镜》《诗的边缘》等五种,另有散文、译著多种。

四、学法指导

本单元的诗歌不单是借景抒情,而且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诗人通过塑造“河床”“金黄的稻束”“半棵树”等中心形象而引发无限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人与大地的结构,即对自然、土地、生命的沉思。诗人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将“诗”与“思”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作品蕴涵的哲思,体会诗的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并感受诗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这几位作者忠诚于自己对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诚于各自心目中的诗歌艺术,他们力求开拓视野,接近现实生活,与人民的情感息息相通;同时充分发挥形象的力量,把感觉的形象和抽象的观念、炽烈的情绪密切结合在一起,使“思想知觉化”,说理时不致枯燥,抒情时不致显露,写景时不止于静态。把诗歌的肉和骨恰当地结合起来,使读者透过意象浮想联翩,而感到思想深刻,情味隽永。这些诗比较蕴藉含蓄,重视内心的发掘。只要我们围绕每首诗的题目,以其为中心寻找相关的话语、形象,重点感知,便能很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五、课前预习

1、识记生字词

堤坡

胸脯

刹绳

如雷贯耳

须臾

文身

腭骨

脐蒂

胝掌

潮汛

襁褓

齐楂楂

咯血

贲张

惊蛰

鹧鸪

勒马

2、“河床”有什么特点,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河床的特点。

3、“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

4、如何理解《边界望乡》“杜鹃”“白鹭”“鹧鸪”三个意象?

六、课中探究

第一课时

精读《河床》

(一)、检查预习、阅读《诗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

诗歌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区别,最显著的就是它们的目的不同。现实语言为实用,目的为“读解”;诗歌语言不为实用,目的在于“审美”。

1、多义性

2、跳跃性

⑴诗人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⑵跳跃性是诗歌本身应该具有的特征

3、可感性

具体、形象、可知。

一般来说,诗歌不是用来说理的,但诗歌中又有哲理;诗歌的“理”,要通过诗歌的意象和形象来包含;我们读诗,要读出诗的情感,有时还要注意它所蕴含的哲理。

4、音乐性

外在的音乐性:押韵、平仄、节奏

内在的音乐性:情绪起伏,不同诗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简要说说你印象中的河床的样子

(二)、文本解读

1、“河床”有什么特点,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河床的特点。

明确:

外在内在

地域(空间)巴颜喀拉(源头)

高远

躺倒、屹立

横贯、气势、坚实

滋润、干枯、浩荡

雄性美:宽厚、壮阔、博爱

父亲:慈爱、深情

历史

怀念黄河象

古老、浑厚

时间、古迹、化石、始皇帝

饱经沧桑

通都大邑、驰道

现实

把龙的形象重新推向世界前台

富有使命感

色彩

丰富、华丽

不同流俗

姿态

体魄多毛

粗犷

纵、横、屈曲、下陷、切开

大千众相、包容万端

2、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们”“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么?

3、主要的语言特点有哪些?

4、其意象有何特点?

小结:

凡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本身是植根于大地的,培养他的力量,也是来自大地。凡是一首优秀的诗歌,必定是某一特定时代与地域的产物,同时又要超越那一时代与地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河床》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地域上,对于当代的大多数读者来说,都是遥远而陌生的,但诗歌本身却传达了人类生命的某些共同特征,并表现出诗歌所特有的力与美,因而能长久地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

第二课时

略读后四课

《金黄的稻束》

1、“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

2、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

3、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为何不给人零乱、费解的感觉? 《金黄的稻束》补充:

⑴写作时间:20世纪40年代。当时作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读书。

⑵意象:

主意象:金黄的稻束。象征:母亲;历史;思想。

配合意象:疲倦的母亲;皱了的美丽的脸;满月、树巅、远山、暮色;小河。突出的意味:静穆;坚忍;深刻的美丽。

⑶意象特点:

跳跃:稻束——母亲——历史——思想(自然的联想与想象)

叠加:金黄的稻束——母亲的疲劳——静穆的雕像(刻意的对比冲击)

⑷语言力度: “皱了的美丽的脸”——奇特而真挚的感受,异常的组合异常的效果

“伟大的疲倦”——苦难、磨砺、忍受,而且挺住了,熬过了。不是体力不支,而是充分释放后的深沉和宁静。疲倦是必然的,伟大却从这平凡者抗拒苦难的过程中升华出来,成为一种精神的雕像。

《地之子》

主要把握

感情:对大地母亲的深情。

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

安泰的神话传说。

“住在天国”,意寓离开了大地,离开了母亲,失去了力量。而失去了力量,便也失去了生命。这就突出了诗人作为大地之子对大地母亲的爱,把感情推向极至。

《半棵树》

⑴主意象一:半棵树。

特点:令人惊诧的不只是半棵树的残损的身躯,而更是它依旧“挺立”“高”“伟岸”。

象征:这个意象颇为耐人寻味。被雷电劈掉了半边,命运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残损的身躯却依然挺立,春天到来的时候,依然“长满青青的枝叶”,依然把日子过得生气蓬勃,毫不随便,毫不颓废。

⑵主意象二:雷电。

全诗就只有两个意象。雷电是作为树的对立物而出现在诗歌中。一共出现三次,一次比一次可怕。结合写作的时间,我们不难想象,雷电象征什么。那是恶对人性、天性的践踏和蹂躏,恍如邪恶之幽灵!

⑶结合本诗,如何理解艺术的“打击力要放在最后”?

诗歌的前面一大半,我们感受到了半棵树的可贵可敬,我们甚至已经被它直面险恶命途的从容和生命的热情所感动。按一般情况,诗歌到此即可结束,情感的抒发(赞美)也已经十分饱满;但作者却异乎寻常地把诗歌再往深处拽上一笔——半棵树的悲剧并没有结束,因为它的“直”和“高”,它被雷电劈去了一半;因为它以半棵树的残躯,却依旧“直”和“高”,所以,雷电还要来劈它,而且早就在远处盯死了它——这真是悲剧命运难以抗拒!此时,我们的阅读,就不仅是感动,而更是震撼了!我们迫切地希望的是什么呢?

《边界望乡》

1、如何理解“杜鹃”“白鹭”“鹧鸪”三个意象?

2、本诗采用了哪三种艺术手法?

小结:

本单元的诗歌都以连绵不断的新颖意象表达蕴藉含蓄的意念,通过气氛的渲染,构成一幅幅想象的图景。他们力求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注意运用象征与联想,让幻想与现实相互渗透,把思想、感情寄托于活泼的想象和新颖的意象中,通过烘托、对比来增强诗篇的厚度和密度、韧性和弹性。

昌耀通过对高原地域色彩的特有意象的捕捉,进入历史,进入生命(《河床》);郑敏由寻常的农村生活景象生发出不寻常的诗情,将清明的思想、澄清的理性与真挚的情愫、坚挺的意象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金黄的稻束》);李广田从“大地”与“天国”的这种比照中,进一步升华了对大地母亲的爱怜之情,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与感染力(《地之子》);牛汉用那种被斫去了一半身躯却依然坚韧不拔、生命不息的半棵树意象,鲜明地体现了“文革”中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半棵树》);洛夫以个人的感受传达既具古典意味,又与现代千千万万游子心灵相通的乡愁──一种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的情境(《边界望乡》)。

七、学后感悟

赏析本单元课文中的四种意象,解说他们的深层含义

八、课后复习

改写《河床》的一节为散文片段,要求语言精美。

九、拓展阅读

《边界望乡》赏析(李元洛)

文学中有所谓永恒的主题,如高天的星座闪耀它久远而长新的光辉。乡愁,既是其中之一。由于众所周知的时空阻隔和人间悲剧,“乡愁”更是台湾诗歌作品的一个最重要的主题,已经产生一些并将继续出现摇人心魂的成功作品。洛夫的《边界望乡》,就是一阕动人情肠的乡愁变奏曲。诗,固然是以情动人的,但并非任何抒情都具有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动人以情的“情”,必须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和谐的结合。诗中的感情是个人的,同时它必须向更高的层次提升,从个人通向人生、世界和时代,获得能引起许多人感应与感动的普遍性的美质。例如同是“乡愁”,从近乡情更“怯”(“手掌开始生汗”),从乡愁之“大”(“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与“乱”(“如风中的散发”),从乡愁之沉重悲苦(“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咯血”),从乡愁之激越沸腾(“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以及乡愁之偿愿无望(“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处处表现了洛夫对“乡愁”这一母题的个人独特感受与独特表现,绝不雷同于其他诗人。同时,诗人所表现的乡愁,不仅可以从古典诗歌中找到它的历史渊源,与古代的心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它更是当代千千万万游子的情怀的艺术概括。诗人的独特感受提升为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普遍性的情境,从而获得了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之意和生活的客观之境的融合,它是诗歌作品最基本的元件,是意境构成的必具元素,同时也是诗人才华的试金石。洛夫十分重视诗的意境的创造,他的意象创造的特色是精粹而鲜活,常常能引发读者既惊且喜的美感。《边界望乡》在开篇的如实描写之后,那卓异不凡的动态意象就如花之开:“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乡愁”本来是不具形的思想感情,诗人拟虚为实,虚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不仅具有实的体积和重量,而且具有了缭乱的独特形态。不仅如此,更加匪夷所思的意象扑面而来:“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这种化美为媚的变形动态意象,大大拉近了诗人与故国青山之间的空间距离,把乡愁表现得刻骨铭心,令读者一见难忘。此外,诗中还运用了“杜鹃”与“鹧鸪”这一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原型”意象。“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人、物合一,写景即是写人,写心灵的现实化、现实化的心灵,意象奇妙。“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鹧鸪居然以火发音,啼声竟然冒烟,而诗人公然被烧得眼红血沸,这是听觉通于视觉与触觉的奇妙通感。如果说有的名山有奇异的“飞来石”“飞来钟”,那么,诗人也有奇异的“飞来思”与“飞来想”。洛夫的这种意象的奇思妙想,真不知从何处飞来!诗歌是语言的魔术。洛夫运用语言时,力求突破那些习惯性的陈陈相因的语字组合方案,摒除那种流行的缺乏生机的语言模式,使语句结合置于读者常常意想不到的位置上,从而获得新奇而刺激读者想象的美学效果。如“内伤”本来是与医学有关的名词,常是外物撞击所致,但诗人却出人意料地把它和一座飞来的远山组合在一起,给人以意外的如发现一颗新星般的喜悦。鹧鸪的“冒烟的啼声”本来已经很妙,而啼声竟然烧得诗人“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更是令人百思不到的语言组合。没有对语言的驱遣自如的功力,何来这等妙语奇句?

第四单元答案

《河床》答案:

2、“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他们”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们;“他”指兀鹰,“她”指母狼,这里把动物都拟人化了,使之更加形象;“你们”有两种不同的指代,一指黄河象(“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表达诗人对消失了的物种的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一指人类,把河床和人类并举,有一种不分“你我”的和谐感,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3、⑴不同流俗

句式:拒绝外在形式,注重内在节奏;变化多端的长短交错的句式,形成突兀、冲撞、紧张中的和谐质感和力度:抛弃修饰、粗朴厚重(与黄河河床的风格特点相吻合),显得不可抗拒,魅力无穷。

⑵大气雄浑:雄浑、高亢、阳刚、大气。不拘小节,注重内在。大生命的大气概,有力的生命律动。

⑶修辞奇特:拟人、排比

4、明确:丰富多彩

⑴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如“兀鹰”“母狼”“黄河象”,原始、血性,突出旺盛生命力的特征。

⑵与民族世俗生活有关的细节意象,如“唐古特人的马车”“猎人”“鹰的城堡”。给人视觉刺激,浓重的黄土色调给人巨大而奇异的感觉。

⑶具有沧桑感、伤残感的意象,如“飓风”“时间”“古迹”“化石”“始皇帝”“驰道”“不可攻克的球门”。这一系列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表达出人类最高贵的精神品质——认知自我的历史、感知自我的清醒、珍爱历史的智慧。

《金黄的稻束》答案:

1、“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这里“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这个意象不仅真,而且美,它属于一个带有玄想性质的“瞬间”,这种“瞬间”却构成了自足的诗的永恒,启示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2、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为感人的力量。在具体写法上,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的稻束”直接比为“母亲”,或是直接比为“雕像”,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来回闪动,展开联想和沉思。它们在诗中同时存在,相映成辉。读后,黄昏收割过的田野里“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像静默的雕像一样令人难忘,而母亲的疲倦、母亲的无言的坚忍和美丽又激起我们对历史和生命的无尽的沉思。值得称道的还有这首诗的语言,它们不仅很美,而且富有雕塑的质感和深长的意味。诗的最后一句“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因为有上文的铺垫而顺理成章,并不显得空洞,一种“抽象的思”和“感性的诗”在此完美地合为一体。

3、这得益于诗人意象创造的技巧圆熟,尤其是组织得非常和谐。它在跳跃的地方都作有机的过渡,用一根无形的线索把数个意象贯串起来。诗的前两行写大自然的“稻束”,一个跳跃,却又写起了“皱了的美丽的脸”的“疲倦的母亲”。从稻束到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但其中用“我想起„„我看见”作了暗过渡,所以虽然跳跃,却不感突兀。在省略中我们能感到诗人在这里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暗示:全诗把“稻束”与“疲倦的母亲”连了起来。这联结的线索就是由诗人对那个一切都被颠倒了的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认识引起的,即为什么劳动者却是贫穷者,对社会贡献得越多,自己却丧失得越多。诗人把这些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稻束──母亲──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贯穿起艺术形象,表现了出来。

《边界望乡》答案:

1、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调。同样,诗人这里用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咯血的杜鹃的意象,表达了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之情。

白鹭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现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这里则借白鹭来表明自己自由飞到故国的渴望。而“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亲吻故国土地无望的黯然神伤的感情。

鹧鸪又名山鹧鸪,其声凄厉悲惨,似云“行不得也哥哥”。诗人用“以火发音”发出“冒烟的啼声”的鹧鸪使自己“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抒发了自己回望故国时的急剧沸腾、摧肝裂肺、肝肠寸断。

通过三个意象,诗作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既抒发了诗人的乡愁情绪,又增加了这种情怀的历史纵深感。

关于大地的作文 篇6

嫩绿的小草吐出触动心扉的小芽

代表着

泥土滋润的气息呀

在风的带领下

让人们渐渐的感觉到它

轻快地溪流弹着悦耳动听的曲

蜿蜒的向山下流去

看着那大地的芬芳气息散播开去

春天里草丛中花朵盛开一遍遍

夏天里的萤火虫提着小灯出现

秋天树叶在飘不断在记忆中浮现

大地的靓丽光景漫山遍野

那美丽的花草叫人百看不厌

而这些,

 

小学生作文大全

野生的花,太阳相当于是它的生命,它被风吹被雨淋,无论怎样的挫折都会硬挺过来,但是没了太阳,它再怎么坚强都会等待生命的结束。动物也一样,没有了阳光它们就没有食物吃,将会被饿死,所以大地上的万物关系都是非常紧密的,才会有“食物链”。

大地之母——太阳,是多么伟大呀啊!是她给了我们生命,生命,生命!

绍兴县实验小学四年级:陈镓雯

大地的话 篇7

1、经过雨水滋润的大地又焕然一新,万物苏醒,树木抽枝发芽。

2、小雨看到了这么美的春天,它再也不想回到天上去了,留在了我们大地上,我们的春天也就更滋润了。

3、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样干枯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是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季节,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母亲,母亲就像大地,母亲生下我们,我们就有了生命,大地回春了,就等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所有的生命都重新来过。

4、放眼望去,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绿毯,那么柔软,那么生气勃勃!难怪古代着名诗人陆游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5、大地,你一声吼,吓坏了人类,带走了人类,当它突如其来的来到人类面前时,是眼泪,是死亡,是痛苦,是悲伤,还是爱的力量?

6、水泥钢筋非但没有压垮大地妈妈的脊梁,反而使她变得更加坚实与厚重,承载着六十亿人的生命,沉淀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见证了数以万计的英雄故事。

7、我们爱这大地,是她让我们在她的肌肤里成长并吸取盎含营养的乳汁。虽然我们没有花枝招展的身段,但我们给了大地无限的绿色,是我们给她增添了美丽。

8、如果有一天,大地上没有了我们的点缀,没有了我们的踪影,当您的新衣变成了灰色,当您的呼吸变成了污烟,当我们不能再为您妆点,不能再为您奉献,请原谅我们――大地。那一定不是我们所愿,您知道吗,我们是多么希望保住您的美丽容颜!

9、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10、这突如其来的地震,就像是一场黑色的浪潮,毫不留情的吞噬着大地上的人类,一下子让黑暗蒙住了双眼,一下子毫无知觉,就永远沉睡在大地之下了。

11、春天来了!你看万紫千红的花开了,把可爱的草,树木,鸟,兽,虫,鱼都从寒冷的冬天中叫醒了,使得大地恢复了生机。那些野花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

12、土地是我们的母亲,她孕育了生命,滋润着万物生长。花朵离开了泥土就永远的失去了吐露芬芳的机会,绿树离开了泥土就再也没有挺拔的身躯,人类离开了泥土就彻底断了根。也许,这就是爱,这就是大地朴实的爱。

13、如今,春季已到。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形容、赞美春天。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希望。

14、大地!你的怒吼,是那汇成如江如河的眼泪与鲜血啊!

15、寒冷的.冬天已逝去,温暖、美好的春天,不知不觉已走来。温柔的春姑娘,摇摆着轻盈的双手,迈着悄悄的步伐,到了,到了!春天是如此婀娜多姿,惹人垂青。

16、我们成长在大地上,是大地给了我们爱,给了我们温暖。

17、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18、阳光洒在大地上,大地尽情沐浴着这金黄色的阳光;雨儿滴在大地上,()大地慢慢允吸着这滋润的营养。

19、大地啊,你是多么平反而有多么伟大,你用你的博爱征服了无数的人们,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像你一样无私奉献。

20、大地的情绪不断变化着,人类的情感也一步步更剧烈,而这正是在一声巨吼面前的考验,看人类如何在一片恐慌中挺起身来,留下一份安全与尊严。

21、春天到了,真美呀!这是一个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像蛇、熊、青蛙……之类的冷血动物都停止了冬眠,爬上地面欣赏春天,小鸟鸣春,百花争艳,小草发芽,燕子也飞回来搭窝了,春天使给大地恢复了万紫千红的气氛。

22、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23、寒冷的冬天踏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迎面而来的是笑意盎然的季节。细细的雨把尘封己久的大地洗刷干净,到处都是新希望,新气象。

24、大地的怒吼,一声吼,便召唤来了死神、恶魔、怪兽,而它们都在黑暗之神的统帅下,将人类制服。

25、人类在大地身上破坏,让大地疼痛难忍,它发怒了,它怒吼着,让人类陷入恐慌之中,这是人类用双手给自己带来的灾难,眼泪模糊了双眼,鲜血洒在衣襟上,这就是大地给人类的“回报”。

26、人类――万物的主宰,在大地妈妈的怀抱中生息繁衍,谱写着传奇。

27、远处,山冈蜿蜒起伏,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郎朗,长长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冈前的桃花、梨花、杏花争奇斗艳。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澄澄的,如一片金黄色的海洋,一阵微风吹过,浮起一道黄色的波浪。那是多么的美丽!

28、还有生长在我们旁边的野草,野花等。它们与我们一起点缀大地。我们要成长为参天大树,为大地争光。

29、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

30、走过了炎热的夏天、丰收的秋天、寒冷的冬天、春天终于来了!她踩着不变的脚步,来到了人间,把春撒满大地。

31、大地一声吼,会让人类惊慌失措。也会让人们归顺于死神。而更多的,是眼泪。不论是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还是诱发地震。它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32、那平凡的土地呀,是怎样的朴实又是怎样的博爱?人类生活在土地上,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与大地妈妈的厚爱。

大地的演讲作文 篇8

大家好!我是大地,大家可以叫我大地母亲,我是一切有生命物体的母亲,给他们关心和爱护。我是活蹦乱跳的小精灵的母亲,它们在我的怀里高兴地玩耍着,各个都流连忘返;我是所有植物的母亲,我将我的孩子布在我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你是种子,请你在我的怀抱里睡,我这里有新鲜的空气,软绵绵的被,你可以发芽、生根、开花、吐蕊,让枝头的果子,一嘟噜一嘟噜往下坠。你在我这里,我保证让你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果你是花朵,我请你到我这里来,春天,你可以是美丽灿烂的迎春花,张着笑脸,向世界微笑;夏天,你可以是国色天香的牡丹,富贵高昂,也可以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亭亭玉立;秋天,你可以是金秋之子桂花;冬天,你可以是顽强不屈的梅花,坚韧不拔。你们就是我的儿女,我会一直保护着你们。

即使你是小草,我也会给你一定的地位。不论谁把你驱赶,把你践踏或烧成灰,但你的根和籽粒,总藏在我的体内。等严冬过去,春风一吹,你将钻出土地,伸个懒腰,打个哈欠,织成一篇绿纱,为我铺了一地的法兰绒。

即使你是企鹅,我这里有银装素裹的`冰山,像一个美丽的水晶城,你可以到这里来尽情的玩耍;有闪闪烁烁的河水,好似妈妈的眼睛,缓缓地注视着你,给你温暖和力量。

即使你是游鱼,我也一定给你足够的水喝,如果你嫌这里的湖浅,嫌这里的河窄,你可以沿着小溪,穿过江河,往海里飞,跑到你梦寐以求的大海,实现你的梦想。

我有时冷,有时热,有时热情,有时冷漠,但我给你们的永远都是生命的延续和存在。

《大地的话》教学反思 篇9

《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把它默默奉献精神化为诗的语言,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

这首诗歌较为浅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采用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法。至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则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去慢慢理解,并在读中去感悟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虽然这一节课和孩子们度过了快乐的时光。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我设计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在诵读的过程中,进行了引读:把自己当作“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你们想对大地母亲说些什么呢?本来想着通过角色互换,水到渠成地进行感恩教育,但是孩子们的表现很是不尽人意,总感觉无话可说,这一点在今后还需加大力度,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萧山传化大地的周记 篇10

八点多,我们出发了,一路上我和哥哥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正要付钱时,爸爸摸了摸口袋说:“呀!门票忘了带了,”我跟爸爸说:“要不我们回去拿一下,”爸爸说:“算了算了,我们买门票进去好了。”

刚走进大门口,好几条凶猛的大狗朝我们跑来,爸爸连忙说:“站着这里,不要动,”我和哥哥就就像稻草人一样,一动不动地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几条大狗慢慢地跑开了。

我们来到了清风湖边,湖水清清的,小鱼在欢快地跳舞,小蝌蚪在水里捉迷藏,还有几只小蜻蜓停在荷叶上休息。岸边有许多水车,我和哥哥爬到水车上面,用脚使劲地踩,水车一动不动,在爸爸的帮助下,水车慢慢地转动起来,清清的河水终于被抽上来了。在边上长廊里,我看见了独轮车,石磨,石臼等原始的农用工具。

再往前走,看见了一个个大棚,大棚里面种着许多蔬菜,有黄瓜,茄子,西红柿等。我很想走到大棚里面仔细地看一看,可是,大棚的门关着,我只好透过玻璃窗观看它们的模样。

上一篇:人事行政经理年终总结下一篇:描写暑假生活的优秀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