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与反馈
一、什么是执行力? 百度:
执行力是指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目标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
简单来说,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举例:
1、你计划早起早睡,那必须在早上在闹铃响起,就立即起床;晚上到睡觉的时间,必须躺下睡觉,再好看的小说电影都不能阻止你睡觉。
2、你计划每天写一篇文章、画一张图、出一个方案,那必须要在睡觉前把这些做好,并且保障质量,无论是对观看者、使用者都是要价值。正因为这样最终坚持下来的很少,所以成功的,凤毛麟角。
二、执行力的能做什么?
1、展示自己:
只有坚韧、有效的执行才会展示自己,升迁快;
2、自我学习:
执行力强的人,往往进步快,运气好。执行力强的人,在工作中,发现哪些方面比较薄弱,他会主动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3、公司发展:
对一个公司来说,无论再好的想法,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公司的执行涉及到任何一个岗位,但关键点在于制度的执行力、各部门领导的执行力,用这些执行力影响员工的执行力。
三、互联网的执行力 关于互联网的执行力,个人认为可分为5大类
1、产品执行力:
1)规划:好产品才会成就好公司,规划来源于市场,将市场的需求汇总整理,“接地气”+“规划速度”方能成就好产品。
2)研发:有了好的规划,才能做好研发。研发就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规划,任何新颖想法,都不能影响规划任务,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2、销售执行力:
1)培训:新员工的培训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体销售进度的推进,培训工作不容忽视。
2)销售:销售本职工作,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生命”
3、品牌执行力:
1)渠道:渠道的多少和渠道的准确率直接影响到市场品牌知名度和占有率。2)市场:策划、文案、设计,这3个岗位是市场的中坚力量,公司的大脑,好点子才会有好公司。
3)合作:商务洽谈,3+1属性(产品|业务|广宣+融资)产品:合作异业产品,为产品提供新产品需求。业务:自有产品业务合作。
广宣:商务沟通,广告投放前期洽谈,市场执行。
融资:客户群体决定了,融资洽谈的可能,可汇总整理后交接。
4、行政人力执行力:
1)行政:制度,制度的制定速度,直接影响到公司上下的对接。如果公司是大树,那行政就是大树中的脉络,制度不仅是对员工,也是对领导,互联网公司内部,不是听从职位的大小,而是看职位的分工。
2)人力:公司这个大树的根,人员的招聘速度,直接影响到大树的生长,公司的成长。
5、融资执行力:
1)资源:融资资源的寻找是初期互联网公司的必经之路,资源越是丰富,越有可能获得机会。
2)路演:公司的CBO、CMO、CFO、CEO,四大职位直接影响到路演(表演),融资的成功与否,需要四大部门之间的配合,四大部门的领导也要知道哪些是自己职位应该做的,哪些是放心交给其他部门的。
四、如何提高执行力?
1、个人:认识到执行力的重要性,从小事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刚开始执行力提高起来可能比较困难,那我们从小事情开始,如:早睡早起、每日工作计划的完成,做好总结,周而复始,你的执行力就会变的很强了。
2、公司:先从架构开始,规范架构,制定制度,内部筛选,把执行力强的人放到前面,把考虑周全的人放在后面。互联网,需要的是执行力和创造力。
分配进程的CPU执行算法需要考虑到系统进程的公平性,避免CPU空闲。通常调度算法的评判标准为: 进程周转时间、响应时间、进程平均等待时间和进程上下文切换次数。到目前为止,各种调度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先来先服务( FCFS) 调度算法[4,5]是根据进程到达就绪队列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调度,它是一个非优先权的调度算法,系统操作简单,开销小,一旦进程获得CPU的执行,一直运行该进程到结束或者I/O中断请求; 其缺点就是进程的平均等待时间较长,因此不适合实时性要求严格的系统。短作业( 进程) 优先[SJ( P) F]调度算法[6]是对短作业或者短进程优先调度的算法,它是从就绪队列中选出一个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并一直执行到完成或发生某事件而被阻塞放弃处理机。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问题是它需要事先知道该进程精确的执行时间,而这是不可预测的。最高优先权优先 ( FPF) 调度算法[7]是把处理机分配给就绪队列中优先权最高的进程,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就是优先级的确定。轮转法( RR) 调度算法是系统将所有的就绪进程按先来先服务的原则排成一个队列,每次调度时,把CPU分配给队首进程,并令其执行一个时间片。时间片的大小从几毫秒到几百毫秒。当执行的时间片用完时,由一个计时器发出时钟中断请求,调度程序便据此信号来停止该进程的执行; 并将它送往就绪队列的末尾; 然后,再把处理机分配给就绪队列中新的队首进程,同时也让它执行一个时间片。这样就可以保证就绪队列中的所有进程在给定的时间内均能获得一时间片的处理机执行时间。轮转法调度关键是时间片的选取,过长使得每个进程都能在一个时间片完成,时间片轮转算法就退化为FCFS算法,无法满足交互式用户的需求; 过短将有利于短作业,因为它能较快地完成; 但会频繁地发生中断、进程上下文的切换,从而增加系统的开销。多级反馈队列( MLFQ) 调度算法是所有就绪队列首先被分配到第一个队列中,而第一个队列根据每个进程的执行时间和时间片的大小依次执行。若进程的执行时间多于时间片的大小,则这些进程将被送到第二个队列中,这样依次循环,直到完成; 这种调度算法关键在于队列个数和时间片的大小确定,传统的方法不能动态地反映当前进程的特点,导致出现CPU的利用率降低、进程的平均等待时间激增、上下文切换次数增加和系统的吞吐量较低等现象,从而增加系统开销,影响系统的交互操作。本文利用动态时间量子的方法,根据就绪队列中的进程执行时间[8]动态确定时间片的大小,提出了一种智能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基于进程执行时间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减少了系统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平均等待时间和进程间的切换次数,提高了系统吞吐量。
1多级反馈队列
多级反馈队列( MLFQ) 调度算法[9,10]结合了先来先服务( FCFS) 、轮转调度法( RR) 、优先级算法和短作业优先( SJF) 算法。该算法有多个队列,同一个队列中的进程优先级相同,不同队列中的进程优先级不同; 最高优先级上的进程运行一个时间片,次高级上的进程运行两个时间片,再下一级运行四个时间片,以此类推; 每当一个进程在一个优先级队列中用完它的时间片后,就下移一级,进入另一个队列; 在低优先级队列中等待时间过长的进程,将被移入高优先级队列; 调度程序将该进程从等待队列中释放后提高其优先级。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如图1所示[11,14]。由于基于多级反馈队列的调度算法能够较好地满足全部进程的CPU运行时间,因此该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能更好地满足各种类型用户的需要。
对终端型作业用户,由于其所提交的作业大多属于交互作业,作业通常较小,系统只要能使这些作业( 进程) 在第一队列所规定的时间片内完成,便可使终端型作业用户都感到满意。
对短批处理作业用户,很短的批处理型作业,开始时像终端型作业一样; 如果仅在第一队列中执行一个时间片即可完成,便可获得与终端型作业一样的响应时间。稍长的作业,通常也只需要在第二队列和第三队列各执行一个时间片即可完成,其周转时间仍然较短。
对长批处理作业用户,长作业将依次在第1,2, …,n队列中运行,然后再按轮转方式运行,用户不必担心其作业长期得不到处理。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需要考虑队列的个数和每个队列的时间片的选取。
2基于进程执行时间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时间片的大小利用动态时间量子方法来确定。队列优先级逐级降低,开始所有的进程被调度到第一个队列中,若其未完成,则被调度到第二个队列中; 同时进程的执行时间也得到更新,依次循环,当进程被放至最低级队列后,对所有的进程根据其剩余执行时间进行升序排列,然后将这些进程调度到不同的队列中。其中进程的剩余执行时间越少,其优先级越高。
2. 1动态时间片
当进程初次执行时,解析该进程来获取其执行时间,这种解析仅仅需要执行一次,除非进程改变或者得到了修改。通过解析获得进程的执行时间,利用进程的执行时间来确定当前队列的时间片。
具体的方法为: 初始的时候操作系统给队列分配一个默认的时间片; 通过解析获得进程的执行时间后,动态调节时间片大小; 当一个新的进程到达就绪队列时,操作系统先检查其状态标识位。状态标识位若为0,则表示该进程第一次进入系统中执行或虽然执行过,但是已经得到了修改,这时操作系统分配一个计数器来统计该进程的执行时间,然后该队列继续使用当前队列的时间片运行。状态标识位若为1,则表示该进程不是新来的进程,操作系统根据该队列的每个进程剩余执行时间,重新计算当前队列的时间片。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当变量值的项数N为奇数时,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 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变量值的平均数。一个数集中最多有一半的数值小于中位数,也最多有一半的数值大于中位数。中位数是以它在所有标志值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的全体单位标志值的代表值,不受分布数列的极大或极小值影响。
鉴于中位数的上述特点,时间片计算方法采用中位数的方法[18],如果在就绪队列中的进程执行时间的中位数小于Q0,则为了减少上下文切换次数, 时间片的大小就设置为Q0( 其中Q0为操作系统根据用户行为获取的) 。公式( 1) 为计算时间片的公式。
式( 1) 中,Y是进程按升序排列后位于中间的数值; N为当前队列中的进程个数; Q0为系统默认时间片大小。
对公式( 1) ,可以用区间的方式表示,如公式 ( 2) 所示。
从公式( 1) 和公式( 2) 可知,系统中的进程经过第一级队列执行后,有近50% 的进程执行结束; 经过第二级队列执行后,余下进程中的近50% 的进程执行结束。重复执行,经过最多六级队列执行,系统中的进程几乎执行完毕。每一级队列调度后,进程剩余数量百分比如图2所示。
由于每级队列进程数目越少,进程间的切换次数就越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系统调度的额外开销。进程的上下文切换次数可用公式( 3) 计算。
式( 3) 中QT是总共的上下文切换次数,n是队列的个数,ki是每个队列中的进程个数。
在其他的时间片确定调度算法中,即使当就绪队列中只有一个进程,一旦系统分配的时间片用尽, 进程仍需被中止,这就增加了额外的进程切换次数。然而,改进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中,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当前队列的时间片就是该进程的剩余执行时间。
基于动态时间片的调度算法具有进程响应时间快和交换次数少等优点,同时还能对系统进程运行时间精确预估。采用中位数确定时间片大小根据就绪队列中进程的执行时间情况实时确定当前队列时间片的值,避免了当队列中仅有一个进程存在时,由于时间片的值小于进程的剩余执行时间,而产生不必要的进程切换情况。
2. 2算法描述
提出的基于进程执行时间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采用动态时间片方法,首先通过默认的时间片大小来执行初次进入系统的进程,利用计时器解析出该进程的执行时间; 其次,根据队列中进程的执行情况,队列的个数从无依次创建,直到所有进程都得到执行( 根据动态时间片方法最终的队列个数不大于6) 。当队列个数大于5时,把未完成的进程重新分配到前面创建的队列中调度。
算法步骤描述如下( 假设就绪队列中进程个数为n) :
步骤1对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分别进行执行时间的分析。通过检查进程状态标识( 1或0) ,采用系统默认时间片大小,分配计数器得到n个进程的预估执行时间。
步骤2利用中位数方法计算每个队列时间片大小Qi。在第一级队列中,对就绪队列中的n个进程,依次分配CPU执行且时间片大小为Q1; 若有未完成的进程,则系统创建第二级队列,同样依次分配CPU执行且时间片大小为Q2。依次类推,直到所有进程都执行完毕。若队列个数大于5时,把就绪队列中的进程升序排列后,重新分配调度。
每个队列进程算法流程如下:
2. 3算法分析
相对于基于传统时间片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基于进程执行时间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体现的优势如下:
1) 传统的时间片确定方法( 如EMLFQ和Power MLFQ)[16]未考虑进程的特征; 若进程执行时间在时间片的取值周围分布不均匀时,会导致大量的进程长久存活在多级队列中,不仅增加了进程的周转时间,而且还产生了大量的进程切换次数。而基于执行时间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首先预估就绪队列的执行时间,再通过中位数的方法确定时间片的值,这样每经过一次执行有近一半的进程执行结束离开队列,降低了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减少了进程间的切换次数。
2) 对于就绪队列中进程个数为n的数据集。传统的时 间片确定 方法 ( 如EMLFQ和Power MLFQ) ,由于其是固定时间片大小,假设其进程全部完成需要L1级队列,因此时间复杂度是O( L1) 。而对于本文提出的算法解决预估进程的执行时间的时间复杂度为O( n) 。而计算每个队列时间片的时间复杂度为O( nlgn) 。假设在这种情况下其进程完成需要L2级队列,我们知道L2≤L1,构造队列的个数在减少,从而减少进程切换次数,缩减CPU的开销。
3实验和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改进算法的有效性,选取了几组不同执行时间和到达时间的进程,通过对比多级反馈队列采用固定时间片方法( EMLFQ) 以及多级反馈队列采用成倍增加时间片方法( Power MLFQ) , 用进度表的方式模拟它们的执行情况。从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17]两个方面来考察实验结果。
平均周转时间TAT如公式( 4) 所示。
平均等待时间AWT如公式( 5) 所示。
式中n为进程个数,Ti为每个进程完成时间和到达时间之差,ti为每个进程的等待时间。
样例1: 假设有4个进程,其到达时间都是0,执行时间为P1= 20,P2= 40,P3= 60,P4= 80。( 系统默认时间片大小为Q0= 25)
对于EMLFQ( Q = 20) 算法,其进程的进度表流程如下。
该方法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 等待时间为:
对于Power MLFQ( Q = 20) 算法,其进程的进度表流程如下。
该方法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等 待时间为:
对于本文改进的MLFQ算法,其进程的进度表流程如下。
该方法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等 待时间为:
表1是样例一在EMLFQ、Power MLFQ和改进MLFQ算法上得出的比较值。
样例二: 假设4个进程的到达时间分别为0,4, 8,16,而执行时间P1= 18,P2= 22,P3= 70,P4= 74。( 系统默认时间片大小为Q0= 25)
表2是样例二在三种方法上得出的比较值。
样例三: 假设4个进程的到达时间分别为0,6, 13,21,而执行时间P1= 10,P2= 14,P3= 70,P4= 120。( 系统默认时间片大小为Q0= 25)
表3是样例三在三种方法上得出的比较值。
从表1、表2和表3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基于进程执行时间的多级反馈调度算法与固定时间片多级反馈队列( EMLFQ) 调度算法和时间片大小成倍增长的多级反馈队列( PMLFQ) 调度算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减少进程间的切换次数、周转时间和等待时间方面。改进的方法能根据进程的情况动态调整时间片的大小,保证了CPU的高效工作,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图3、图4和图5展示了上述三个样例中三种方法在平均周转时间、平均等待时间和交换次数上差异情况对比。
综合平均周转时间、平均等待时间和进程切换次数三方面,可以看到基于进程执行时间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在操作系统领域中CPU处理机调度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
4结语
鉴于动态时间片在进程响应时间和交换次数上的优势,并对系统进程运行时间进行精确预估,提出了基于进程执行时间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该算法根据队列中进程的执行时间实时动态地确定时间片大小,降低了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进程的切换次数。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性能上优于EMLFQ算法和Power MLFQ算法。另外,这种算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动态时间片的思想,结合这种思想操作系统根据用户的行为来确定时间片而非人为指定。然而在时间复杂度上,本文提出的算法还有一些不足,下一步可以结合神经网络的思想,通过用户行为训练多级反馈队列每个队列的时间片,从而得出一个更加智能的、易学习的和适应性更好的操作系统调度算法。
摘要:针对多级反馈队列(MLFQ)调度算法在时间片大小选取上对系统性能的关键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进程执行时间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算法结合动态时间量子思想,通过进程的执行时间动态确定队列以及时间片来完成调度。同时为了减少队列进程的切换次数,利用中位数的方法来决定时间片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相比,改进的算法不仅缩短了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也减少了进程切换次数,为操作系统领域处理机调度智能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
上期回顾
尘与雪:专访陈星汉/超级战舰的写实科幻/专访熊顿:让肿瘤滚蛋/质量效益3:宇宙史诗/侠岚团队专访/东京动漫展报道
陈星汉,他的公司叫做“那间游戏工作室”。这间工作室只有三部作品:流、花、旅。三部作品的名字只有一个单词,游戏的内容极为简约,却隽永无比。虽然早已被冠以“游戏禅宗”,但是直到《旅》,才让玩家真正体会到了禅意的魅力。这是我们第三次采访陈星汉,也是最深刻的一次。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当漫画家熊顿发现自己得了肿瘤之后,她的职业习惯却让她提起笔,将这段和事件画起了漫画。在她基本痊愈的时候,我们做了这期采访。嗯,来点正能量吧!
北京/潘麟
这期封面好漂亮!冲这个封面就买了!
看来我们要和陈星汉先生商量一下这期杂志收入分成的事儿了。
湖北/连伟
《超级战舰》的报道希望再详细一点就好了。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很快就会看到更多详细的电影报道。包括过去没有看过瘾的!
深圳/王苑
我还以为从4月刊《泰坦尼克号》之后你们杂志都要走这种大长篇路线呢,原来没有啊。今后还会做特刊吗?
回复数:0 查看个人回帖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五个模块的学习。下面请您围绕下面的三个问题发表一个主帖:
主题一:在这几个模块学习中,您做了哪些事情?
主题二:学完了整个课程后,您有哪些收获?
主题三:学完了整个课程的内容后,您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讨论要求:每个学员至少发一个主帖,回两次其他学员的帖。
您的反馈将有助于培训老师调整培训策略、聚焦问题,感谢您的参与。
主题二:
答:在这个模块中,我阅读了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做了必选案例《关注光污染》和《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的思考分析,在讨论区中发帖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完成了可选案例的分析上传了作业,观摩了研究性学习方案。、学完本模块后,你有哪些收获?
答:通过学习,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有了领会。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了解了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的一般方法、过程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学完了本模块的内容后,你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本模块内容很丰富,设想也很全面。只是学习时间太短,真正领略的东西不多,同时作业也够多够难的,完全靠业余学习的话真可谓是一个负担。
1、5-8模块中,您做了哪些事情?
答: 在这个模块中,我做了以下这些事情:(1)反复认真的学习了模块五中的所有内容,并且对这所有的内容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在三个模块的学习中,我比较认真地对几个主题活动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相关文章、典型案例,作了全面地阅读。模块五中按照要求注册了博客,因为QQ空间的缘故,倒也是驾轻就熟。模块六中按照要求进行了应用EXCEL进行教学统计,因为经常接触OFFICE软件的缘故,也较为轻松地完成了任务,并按时上交了作业。模块七中,我“在反思所学案例”板块对三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讨论,认真地研读了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以及整合的途径等理论。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节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途径,方法,策略以及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重点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四大误区:对技术应用的误区,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上的误区,对教学资源应用的误区,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按照要求对三个模块的必选案例进行思考并回答了提出的问题。并且在论坛中发了主贴,同时建了文档并放入了档案袋。
2、完5-8模块后,您有哪些收获?
我的收获很大。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的东西。同时,我了解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功能,意识到什么情况可采用多媒体功能。此外我还学会了运用博客工具进行教学反思。我学习了各类评价的概念、特点及设计要点及评价设计。我知道了教学评价对于学习和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正确使用有效的教学评价。让我懂得怎样使用和运用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我也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多种评价策略来评价学生,有了新的体会。我还学会了应用Excel软件对教学情况进行分析。Excel软件功能强大,应用方便,可以直接使用里面的函数对教学信息进行自动求和、平均值等;还可以对输入的成绩进行升、降等排序,让我们对全班及个人情况有清晰的了解。我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者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在熟读了“教学成果评价量规”后,我不仅仅能大致上评价他人教学设计的好坏,还能把它做为根据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并通过比较
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我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有了领会。了解了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的一般方法、过程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3、完了5-8模块的内容之后,您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在这几个模块学习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1、我阅读了在线学习里的相关内容,认真研读《教育技术参考手册》,不但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技术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软件操作能力。
2、阅读了教材中提出的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学习积极认真完成了各个模块的必修活动和作业上传,包括案例分析、制作研究性学习方案、制作教学网站、开通博客、运用Excel制作教学评价量规表、模块讨论、模块测评和制作行动计划等等。
3、我按照要求注册了windows spaces live博客,对主题,模块,模式等进行了设置,并将两篇小散文发表在博客上。还上传了一些风景图片。在博客中连接了我好友的博客,并向他发起了邀请。最后,在课程讨论区,我将自己思考的有关应用博客工具进行教学反思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4、认真阅读了其他学员发表的意见,并积极回帖,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讨论。
5、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勇于在“教师答疑”和“学友互助”中提出新问题,并积极发表培训感言。
主题二;学完了整个课程后,您有哪些收获?
答:学完了整个课程后,我获益良多: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我了解了个别化学习的概念及特点、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等知识。我还知道了怎样申请博客,如何设置博客的标题、添加日志、链接好友等。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运用博客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泛的空间,我的教育技术知识丰富了不少,同时,也提高了软件操作能力。其次,通过阅读大量的教学案例和参与讨论,使我更明确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对我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再次,通过独立制作研究性学习方案、教学网站和教学评价量规表及开通博客,使我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最后,通过制定行动计划,使我进一步积极思考教学工作,为完成教学任务做准备,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主题三:学完了整个课程的内容后,您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学完了整个课程的内容后,我深有感触,总的来说,感觉很好。今次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的过程和内容都非常适合我们一线教师。但我个人认为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一下:
一、督学和助学应给我们学员更多且更清楚的学习指引和帮助。比如:在Frontpage制用网页时应该给我们指导。
二、有些知识难点应有多一些视频观看,我们通过观看视频明确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去了解知识点、课程总结与反馈
主题一:在这几个模块学习中,您做了哪些事情?
答:在这几个模块学习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第一、认真研读了《平台操作指南》、《学员手册》、《教育技术参考手册》、《软件技能速查手册》和《教育技术标准》这几个课程资源,这样既了解了如何进行这次的网络培训,也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技术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软件操作能力,为后面的培训打下基础。第二、积极认真地完成了各个模块的必修活动任务和作业的上传,包括案例分析、模块讨论、模块测评、制作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应用Frontpage制作教学网站、开通博客、应用Excel设计教学评价量规、制作行动计划和发表培训总结等等。第三、认真阅读了其他学员发表的帖子,并积极回帖,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勇于在“教师答疑”或“培训班级QQ群”中向助学老师或其他同班学员提出问题,并积极发表培训感言。主题二;学完了整个课程后,您有哪些收获?
答:学完了整个课程后,我获益良多:首先使我的教育技术知识丰富了不少,也提高了我的软件操作能力。其次,通过阅读大量的教学案例和参与讨论,使我更明确知道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些什么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很有帮助。再次,通过独立完成三个上传作业,使我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以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探究性学习,现在不但知道了,而且还学会了制作探究性学习研究方案;以前虽然知道什么是网页制作,但是只知道理论上的方法,从来没有亲自去动手制作过一个网页,这次边学边操作,一波三折,最后终于学会了制作教学网页了,虽然技术还是很不熟练!但也是一种进步!以前也从没应用Excel进行过教学评价量规,这次也一并学会了!虽然制作质量还有待提高.第三、在培训当中认识了很多的同行,大家一起培训,一起学习,一起在QQ上聊天,在培训平台发小纸条,这样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真是其乐融融啊!主题三:学完了整个课程的内容后,您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学完了整个课程的内容后,我感触良多,总的来说学到很多东西,还是不错。但是这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个人认为还需要改进一下:
1、这个培训系统应该设置得更人性化一些,比如回贴的范围可以放宽一些,不要仅限于组内;
2、应该增加多一些视频,指导那些计算机基础教差或者年纪稍大点的老师,让他们通过观看视频明确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五个模块的学习。下面请您围绕下面的三个问题发表一个主帖
主题一:在这几个模块学习中,您做了哪些事情?
(1)研读学习《教育技术参考手册》,手册上的理论内容不仅丰富了我的技术知识,同时改变我的培训理念,有了培训的准确定位。让我们明白培训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教育技术。
(2)认真完成作业。制作研究性方案,学习制作教学网站,运用Excel表格来进行教学信息处理统计等工作,制作行动计划等等。
(3)认真研读老师们发表的见解,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讨论。(4)积极思考教育技术的实际运用存在的问题,怎样能在教学中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主题二:学完了整个课程后,您有哪些收获?
这次培训中,阅读了大量的教学案例,让自己对案例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学到了很多优点,对于自己的平时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接下来的研究性学习方案的制作也让自己知道方案的制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多动手,多思考。学习制作frontpage,让我以后的教学多了一个方法,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技能。博客的开通,能让我们与学生多进行交流,这也是我们教学开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啊,在博客上放一些教学思考,写一些自身体会,与学生讨论问题,放一些课外练习或知识,开拓一下学生的眼界。行动计划的制订,让我们对教学多进行思考,提前进行准备,为教学更好地开展提供条件
1、在这几个模块学习中,您做了哪些事情?
一个多月的培训已经进入尾声,这里说一说在培训过程中我都做了哪些事情:
首先我认真阅读《平台操作指南》、《学员手册》从而顺利进入模块一的学习,接着我按照培训的进程,学习了《教育技术参考手册》的一些重要内容,所括教学前期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价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完成大作业时我也重温了《软件技能速查手册》。
其次,我认真积极地完成了所有必修活动。在理论的支撑下,我认真分析案例,积极进行模块讨论并进行模块测评,我发表主贴与回贴,认真阅读其他学员的贴子,与学员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也从其他学员的精华贴中学到很多知识。而这一次的培训最重要是完成了几个大作业,这包括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利用FrontPage制作教学网站、应用Excel设计教学量规表,开通博客等各项任务,对于这些任务,我都认真积极地完成,几个作业我都拿到高分。
再次,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我及时向蓝老师和其他学员请教,问题都很快得到解决。
2、学完整个课程后,您有哪些收获?
整个课程就快学完,首先第一次感受远程培训带来的方便与自由度,也第一次感受到现在的年轻教师(非信息技术专业)对于信息技术掌握得如此娴熟,对自己以后的学习方向有一个促进的作用。
一个多月来不断的发贴与回贴,从案例分析到模块讨论,从培训感言到总结与反馈,虽然自己文笔不怎么样,但也感觉自己或多或少提高了写东西的水平,也有了继续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一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的冲动。
从案例的分析及其他学员的精华贴中充实了自己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很多的实践操作技巧。从几个大作业的完成,也促使自己对研究性学习、评价量规表的及教学网站的设计都重新认真研究一番,从我的作业得到了蓝老师的肯定说明我的辛苦没有白费,也说明了通过自己的学习后各方面的水平都有提高。
3、学完了整个课程的内容后,你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一、回贴能否不限定在组内。(蓝老师这种置顶的方法也不错,不会受到同组老师完成时间的限制)
二、实际上有很多老师并不熟悉思维导图、FrontPage、Excel等软件的制作,虽然提供了软件速查手册,也并不要求真正掌握软件操作,但是培训时间并不长,很多老师还是不能完成。是不是应该考虑如果真不会做有什么替代方法。
三、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会把培训的作业和案例分析发表在博客和文库中,我觉得如果在以后的培训中一直采用这些案例和作业,不知道会不会造成很多人通过网络直接复制,而自己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有所降低的情况。
模块五 课程总结与反馈
我做了什么?
①坚持查阅资料,特别是课程库提供的学习资料和助学的模块引领;②认真思考每一个案例,除了必修之外的我都认真阅读和思考,认真写贴和回帖;③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主动回答同学的提问,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员;④高质量完成所有作业,包括制作思维导图、网页制作、开博客、制作研究性学习方案、评价量规等;⑤坚持每个模块至少写一个培训感言。
我的收获:
时间过得很快,参加培训已有一个月过了,课程的培训也接近尾声,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觉得既好紧张,又好充实,一路走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和老师们一起你追我赶又互帮互助,我时刻不敢倦怠,收获良多: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我真正弄清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通过对大量课例的学习和分析,我的教学教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培训中,我们督导和助学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创建网站学习资源,这都是我之前想都没想到的。更主要的是,我们一边学习,一边进行教学实践,在学习中实施,在实施中检验,不断改进,不断调整,不断提升,我觉得这是多么有创新性和有意义的学习模式呀!
3、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也学会了一些软件的使用,也提高了对计算机的操作使用能力。
我的建议:
1.各科培训的内容要有所区别,选取的话题和案例最好能针对对应学科,不要搞一刀切;
2.范例和案例以教学视频的形式呈现比文字的呈现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因此建议增加教学视频的学习;
3.讨论的问题的设计最好能围绕一线教师所关心的热点或难点问题进行设置。
4.平台所谓的优秀作业最好进行一番甄选,因为有个别“优秀作业”确实谈不上优秀,而且问题多多,这对学员多少会造成误导,特别是初学阶段!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另外,我希望以后的在岗培训也能采用本次培训的学习模式,因为这样,老师们才能做到“工作、学习和家庭”三不误,这样培训的压力相对少一些,大家学习的劲也大一些!
这次培训,收获和感想良多。教书的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不寻找机会总结和提升,就会陷入“日复一日”的困顿。但完全脱产培训,又脱不开身,于是我选择了这种网络培训。一转眼,40天的培训即将进入尾声,在这里谈谈我的收获和感想。
一、我做了什么?
我坚持每天都阅读《教育技术手册》,力图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如遇到不明之处,还常常上网查阅其它补充资料;我认真思考每一个案例,除了必修之外的我都认真阅读和思考;我学会了通过平台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我还学会了制作思维导图、网页制作、开博客、制作研究性学习方案、评价量表等等。一路走来我的收获不少。
二、收获和感想
1、系统的学习了新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者目标分析、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等。一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一面以系统的理论来对照自己的实际,发现了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在进行学习目标的描述时,有时未能从三维目标来全面的描述获描述时用词不够规范;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常常流于感觉,未能用科学的方法例如问卷调查法等来深入了解学习者从而更好的选择教学策略。信息化资源的准备基本囊括了所有途径和方法,很值得日后运用。
总之,这次学习帮助我解答了很多教学上的疑问和困惑,有了理论的指导,今后工作的思路会更开阔。
2、提升了教育技术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会了运用思维导图来呈现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思维导图之后,我觉得在语文方面大有作为,如采用思维导图总览全文、采用观点导图来解决问题、采用拓展导图迁移知识等,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方面大有可为。
学习了主题网页的制作,启发我可以将做好的网页放在学校的网站上,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评价量规的作用将可以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及时和科学的评价学生,促进其个性发展,以评促学。
3.网络学习的方式坚定了我终身学习的观念。
这次网络学习的全新体验,使我认识到,网络的支持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方便,即便没有时间脱产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系统的学习,在导师的启发下,同学的讨论间也可以解决很多疑问。
四、建议
1.学习结束后依然可以登陆这个平台,关注其他学生的发展。2.提供更多的教学视频作为范例和案例
3.讨论的问题设计引导一线教师应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帮助教师自我反思。
模块五:课程总结与反馈概述
1、在这几个模块学习中,您做了哪些事情?
一个多月的培训已经进入尾声,这里说一说在培训过程中我都做了哪些事情: 首先我认真阅读《平台操作指南》、《学员手册》从而顺利进入模块一的学习,接着我按照培训的进程,学习了《教育技术参考手册》的一些重要内容,所括教学前期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价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完成大作业时我也重温了《软件技能速查手册》。
其次,我认真积极地完成了所有必修活动。在理论的支撑下,我认真分析案例,积极进行模块讨论并进行模块测评,我发表主贴与回贴,认真阅读其他学员的贴子,与学员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也从其他学员的精华贴中学到很多知识。而这一次的培训最重要是完成了几个大作业,这包括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利用FrontPage制作教学网站、应用Excel设计教学量规表,开通博客等各项任务,对于这些任务,我都认真积极地完成,几个作业我都拿到高分。
再次,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我及时向蓝老师和其他学员请教,问题都很快得到解决。
2、学完整个课程后,您有哪些收获?
整个课程就快学完,首先第一次感受远程培训带来的方便与自由度,也第一次感受到现在的年轻教师(非信息技术专业)对于信息技术掌握得如此娴熟,对自己以后的学习方向有一个促进的作用。
一个多月来不断的发贴与回贴,从案例分析到模块讨论,从培训感言到总结与反馈,虽然自己文笔不怎么样,但也感觉自己或多或少提高了写东西的水平,也有了继续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一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的冲动。
从案例的分析及其他学员的精华贴中充实了自己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很多的实践操作技巧。从几个大作业的完成,也促使自己对研究性学习、评价量规表的及教学网站的设计都重新认真研究一番,从我的作业得到了蓝老师的肯定说明我的辛苦没有白费,也说明了通过自己的学习后各方面的水平都有提高。
3、学完了整个课程的内容后,你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一、回贴能否不限定在组内。(蓝老师这种置顶的方法也不错,不会受到同组老师完成时间的限制)
二、实际上有很多老师并不熟悉思维导图、FrontPage、Excel等软件的制作,虽然提供了软件速查手册,也并不要求真正掌握软件操作,但是培训时间并不长,很多老师还是不能完成。是不是应该考虑如果真不会做有什么替代方法。
思考之一:从课堂教学反馈的主体出发,织好教师讲解与学生感悟的关系网。
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把课堂获得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认识系统,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不是教师一人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的能动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反馈,把信息反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学案例一】“可能性的大小”的教学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可能性有大有小,有教师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每个小组的袋子里都有8个球,分为黄、白两色,但黄球、白球的个数不同。小组活动完毕,各小组争相汇报活动情况,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但到第五小组汇报时,出现了袋里有5个黄球,3个白球,但该组学生摸到白球的次数反而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的情况,因此该组学生坚决不同意“袋里什么颜色的球多,摸到这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就大”的说法。于是教师反复向学生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力求以理服人,使学生认同自己的看法。但教师费了不少口舌,学生却拒不接受。教师最终无奈地说了句“以后你会明白老师说的是正确的”,然后继续后面的教学……
【剖析】
对于“统计与概率”方面的知识,本身就容易受到样本的多少以及实验操作规范方面的影响。第五小组学生的实验数据中出现摸出的白球次数比摸出的黄球次数多的情况,有可能是黄球和白球的数量之间相差不大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实验操作时,摸出一个球后没有摇匀造成的。对于这样的结果,光靠教师讲解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学生实验的结果就是这样,此时教师的苦口婆心往往会适得其反。
【对策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出现了和正确的知识点相悖的反馈信息时,教师首先应弄清出现这样错误信息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个信息得到的过程和细节,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和回答判断他们有可能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重新进行实验,通过多次实验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还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实验过程以及对实验结论的理解,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引导产生错误论点的学生自主修正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做的是适时的引导,而非灌输式的传递。在经历了这样的修正、感悟的过程之后,有收获的将不止是产生错误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而言,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会更全面,头脑中认知结构会更合理。总之,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心智尚未成熟,受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作为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反馈,理解学生在反馈中所包含的信息,剖析学生产生这一信息的思维过程,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应用,也将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把握。
思考之二:从课堂反馈的目的出发,织好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关系网。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教学活动的结果的教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织好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关系网。
【教学案例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
师:今天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翻开书。你能从书上学到什么?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
生1:我知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面积=底×高÷2。
生2:我知道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S=ah÷2。
生3:我知道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
师:下面我们利用所学的公式来求三角形面积。
【剖析】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片面地认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殊不知,学生只知道公式推导出来的最终结果,只了解其中直观的部分。如果教师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吗?估计会回答的学生就很少了。这就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于推导公式的过程是很难通过静态的课本来理解的,而是要经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逐渐内化。
【对策建议】
面积公式不难理解,学生通过记忆面积公式也会进行面积计算。但是这样所学到的知识,学生只会生搬硬套,题目稍有变化就会束手无策。因此,笔者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来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图形的联系和变化的同时,促进智慧的生成;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动手、动脑活动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为此,笔者建议“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应先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转化思想方法,再根据本节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通过动手实际、自主探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组织学生反馈。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反馈中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操作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结果,更要及时了解学生得出结果的过程及其使用的策略,并要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课堂教学反馈要处理好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思考之三:从课堂反馈的范围出发,织好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的关系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关注全体与个体共同发展的教学。
【教学案例三】“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师:你还能念下去吗?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来表示吗?(让学生写在草稿本上)
教师让四位学生板演反馈。
生1: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
生2: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c条腿。
生3: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
生4: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师:同学们能用2a、4a表示眼睛和腿,这种方法很好!
此时,还有学生举手要发表意见,但教师视而不见,开始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剖析】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对于学生所反馈的信息没有加以分析,没有弄清每个出现的信息中所蕴含的思路,对于很多学生反馈的信息,尤其是与自己预设的思路不符合的信息重视不够,没有引导学生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整合、沟通,比如生2、生3的信息有可取的一面,能想到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青蛙眼睛的只数和腿的条数,教师要通过分析比较,用字母表示眼睛和腿的时候究竟是用多个字母还是一个字母来表示更能看出眼睛和腿的数量与青蛙只数的关系,让学生对信息进行比较,弄清这些信息之间的异同点。
【对策建议】
上述案例所呈现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是十分普遍的,当有学生给出了教师所预设的正确答案后,课堂交流就匆匆收场,而且反馈信息的只局限于个别优秀学生,没有给其他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学生的个性思维无法得到展示。这样反馈的信息容易失真,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存在的问题不清楚,反馈的学习情况高于班级的整体水平。教师如果只重视优秀生的反馈,无视后进生反馈的信息,会使后进生知识的漏洞越来越大,造成这类学生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影响班级教学效果。因此,针对上文案例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反馈,学生互相传递信息、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弄清楚字母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应回避问题,而应顺着学生的思路来随时调整教学,反馈的学生人数多,反馈面较广,“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才会水到渠成。让课堂教学反馈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对于好、中、差每个层次学生的整体情况都要有全面了解,才能依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后续知识的学习。在反馈信息尽量全面的基础上,要重视对后进学生的关注,在他们知识探索获得成功后,将他们的成果反馈给全班同学,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课堂反馈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的关系。
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反馈的运用是否恰当。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心理特点,兴趣爱好,采用恰当的方式输出信息,并根据学生返回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正确的及时肯定,错误的及时矫正,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态立体课堂,彰显课堂活力。
【执行力与反馈】推荐阅读:
关于细节与执行力07-14
服从意识与执行力10-25
制度与执行力的思考06-09
领导力与执行力09-18
团队执行力培训小结与感想11-10
执行力与责任心演讲稿09-08
责任心与执行力读后感09-29
工作计划与执行力心得体会10-02
关于责任心与执行力心得体会09-11
首席执行官与管理学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