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留守儿童
调查目标: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调查时间:2012年7月5日至15日
调查地点:新和村委会的虎生地村,箐竿坪村,石城村,核桃树皮村,羊弓场村
调查对象:留守儿童,村支部成员,留守儿童父母及亲人,村中其他人员
调查形式:面对面交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内容摘要: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 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建议
引言: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身心发展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成为一个普遍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为此,应学校号召,为了正确认识国情、深入了解社会、提高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借暑假机会进行社会实践,主要调查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据统计的相关数据得知,在所有的留守儿童76%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祖父母或与其亲戚居住在一起,另有24%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居住在一起。在所有留守儿童中,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极大矛盾,有19.4%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父母经常联系,并仅有22%的留守儿童在与人闹矛盾时选择向父母诉苦。另外,有2成以上的留守儿童认为社会并不关心自己。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7.9%;学习良好,占33.9%;学习成绩一般,占44.1%;学习成绩较差占6.4%。其中,有70.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3%。
此外,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三)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7%。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2.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27%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6%。
监护人的不重视,大多数的老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是许多留守儿童养成诸多不好的习惯,严重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综合考虑,留守儿童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主要问题及原因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生活状况方面:隔代教育,与父母间的亲情缺乏,心态逐渐失衡;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
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2、学习状况方面:学生习惯不良,成绩不佳。教育单调,安全难保障。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他律阶段,自律及自理能力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理,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约1/3的留守儿童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校规校纪,常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撒谎骗人和欺负同学。
3、家庭教育状况方面:工作不到位
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4、社会关爱不足问题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这已经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2300多万的群体的问题了,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生的。农村经济
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
三、关于留守儿童的思考与建议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
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
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四、总结
(一) 背景介绍
目前, 媒体高度关注“性侵害”事件, 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成为最大的受害群体。由于远离父母、生活无人督促、行为欠规范, 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性侵少年这种兽行刺痛了公众的内心, 对受害者今后的人生将产生恶劣的负面影响。
暑假是很多留守儿童的快乐时光, 可以与父母团聚。但也有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他们留在乡下家中陪爷爷奶奶, 但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存在很大隐患。很多留守儿童在缺少监护人的陪同下, 独自去河边、池塘游泳, 发生危情致多个家庭破碎。
2013年5月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 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6万人, 占儿童总数的比例为21.9%。与2005年全国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 5年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泗洲头镇被蜿蜒的山水围绕, 村与村之间相隔近半小时的路程。泗洲头初级中学是泗洲头镇唯一的中学。附近几个村的孩子读完小学后可升入中学就读, 但交通颇具不便多需乘公车。该中学共有教学班10班, 学生数416人, 教职工总数32人, 专任教师26人。据统计, 该镇留守儿童人数多年来居高不下。
自2009年7月该校与宁波大红学院合作签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并挂牌起, 每年暑假都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此进行军事夏令营计划。校方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基础, 全面提升学生的两项体育技能, 一项文艺风采即“2+1”模式。团队将以国防、安全教育、行为规范为主, 辅之以文化课程并专门准备一系列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及教案。
(二) 调研目的
中国梦是汇聚每位国人梦想的代名词。象山泗州头中学承载了两代人的梦, 使少年学会感恩、青年懂得回报。“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时期, 一个极其不稳定的成长阶段, 初中生正处于学习文化知识, 培养道德情操,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时期, 也正是青春期叛逆期最为严重的阶段之一。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而言, 缺乏学校有效引导, 缺少家庭温暖、社会关注及政策支持容易致使其成长受到不良影响, 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通过军训夏令营, 学员懂得约束、提醒自己改掉陋习, 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独立克服生活学习上出现的困难, 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学会团体协作。本次调研以支教团队开展支教活动所在的学校“泗洲头镇中学”学生作为主要调研对象。根据支教团队的实践总结, 结合问卷调查的形式, 力求明确当前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缺失。并依此有针对性地得出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所存在问题的对策、方法。
(三)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并采用概率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此次调查, 实际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问卷100份, 回收率为100%。问卷分发到泗洲头镇附近村子及参加军事夏令营活动的学员, 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除了问卷调查之外, 我们还通过文献查询对留守儿童现象作更深一步的了解, 其次对儿童、村妇女主任进行访谈, 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问卷分析
通过问卷分析, 我们了解到监护人知识水平对留守儿童现象的影响占40% (如图1) 。父母多为改善生活条件、给孩子一个满意的未来而远走他方谋生计, 并多将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 隔代教育存在很大隐患。从计划生育开始实施起, 老人过于溺爱孩子已是普遍现象, 致使很多留守儿童自控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差。父母不在身边使留守儿童内心存在缺失、形成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成熟。这些都将危害孩子健康发展, 家长应引起警示。但该地政策辅助及经济发展对留守儿童现象形成的影响不容小觑。当家庭收入与支出不对等时, 家庭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取舍失衡, 造成农村剩余年轻劳动力大规模流动, 剩下老幼。
超过一半的有效问卷即72% (如图2) 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好的习惯极易言传身教给孩子。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交流, 教给他们为人生处世的方法。
已有12% (如图3) 的留守儿童表示当爸妈不在家时不会想念, 48%的孩子表示偶尔会想爸妈。这个现象的出现应引起社会警示, 再好的物质条件也替代不了亲情的重要性。当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只有28% (如图4) 的学生会请教老师, 还有12%的学生选择沉默。“师者, 传道授惑解惑也”, 这让很多教学工作者反思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 还应多注意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增强沟通能力。学校课程设置时应注重素质教育的开展, 规避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的课程。
三、留守儿童现状及支教效果
(一) 留守儿童现状
1. 逆反心理严重。
走访村妇女主任朱桂娥同志得知近几年升学率降低后, 村里加大了对学生成绩的关注, 现在村里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类问题正在逐渐好转。她不赞同隔代教育, 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存在代沟且现在独生子女较多, 老一辈特别溺爱。村里有实例, 父母外出打工, 孩子留给老人带。孩子十多岁时, 性格叛逆、接触社会上的人学会抽烟、不听劝, 去年上半年该孩子的父母将其带去上海读职高。实例告诫我们, 父母不在身边会造成孩子过于早熟, 有时他们会因存在自卑心理而羞于言表。且留守儿童在性格发展上会因自控能力、叛逆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及隔代教育的不到位而走上“邪路”, 加上心理封闭、渴望亲情, 极易走上不归路。
2. 父母“只出钱、不出力”的错误观念。
大部分父母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就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但其实不然, 这是父母因长期在外务工无法照顾孩子的愧疚感而衍生出的逃避培育引导孩子职责的体现。“物质皆放养”错误的观念, 致使很多孩子成为享乐主义者, 存在拜金主义思想, 养成好吃懒做的陋习。
3. 沟通交际能力差, 遇到问题无法寻求解决。
在军训夏令营活动中, 出现学员因口角之争而打架事件。在场的人很多都无人劝架, 显现了现代人的冷漠。当沟通出现障碍则认为武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二) 支教效果
该社会实践团队为短期支教, 由教师带领包括学生党员及军训教导队成员组成的21人支教队伍, 分两批开展的多方位教学实践。注重实践教育, 侧重于学校相对缺乏的身体素质及德育方面的教育。开展形象生动的演习活动, 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近距离接触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但由于其为短期实践, 只能起到入门作用, 缺乏点对点的互动, 对学生的长久关注度不足。
为响应国家关爱未成年人思想素质的“春泥计划”, 阳光假日学校是针对留守儿童开设的学校, 旨在将留守儿童聚在一起统一教学, 避免发生“假日悲剧”。象山镇宣传部陈主任表示, 该团队目前的支教形式很符合“春泥计划”, 希望能与我校结成帮扶关系, 定期组织学生到村里对未成年人进行专题教育。这是对暑期社会实践的升华, 具有很大的价值。
四、对策
(一) 社会方面
加大关注留守儿童的力度、整合资源, 面向全社会, 全面推进“春泥计划”, 基本保证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政府方面
发展本土经济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泗洲头农业开发特色明显呈现万亩围塘、万亩杨梅生产基地、万亩滩涂、千亩药材、千亩桑园、千亩苗林、灵岩山脚的百亩桂花林、杨家桥溪旁的十里桃花沟的新格局。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
(三) 学校方面
首先健全留守儿童档案与联系卡并根据学生特性两两结对, 让他们除学习外都能互相帮忙健全留守儿童结对政策。其次, 注重择师标准, 对在职教师进行月考核;多开展校园活动, 如科学小发明、文化节、手工制作等, 增强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制度化家访, 根据教学需求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家访。加学生强思想道德建设, 学校应配备一两名专业心理老师, 每班设一名心理委员定时反映班里学生思想的变化。最后, 重视寄宿管理制度, 合理规划学生时间引导他们独立自主生活。
(四) 家庭方面
多元沟通, 体现在孩子、老师、家长三方的有机结合。老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与联系卡, 可将每天的作业短信形式发至家长手机以便家长及时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孩子将家校联系本交给家长签字, 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学习情况。注重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适当对其进行磨难性教育。
五、结语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社会理应对其高度关注, 但在舆论监督上尤其是新媒体应当适可而止, 过多揭发社会阴暗面易引发社会恐慌, 同时不利于受害人身心健康的恢复。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希望通过社会、政府、校方、家庭的有机结合, “多管齐下”地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美好未来。留守儿童应秉承“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信念, 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少年。
参考文献
[1]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 2003 (1) .
[2]叶敬忠, 杨照.关爱留守儿童[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3]王捍政.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1) .
[4]叶敬忠, 杨照.关爱留守儿童[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很多双职工家庭选择让老人带孩子,8岁的奇奇就是这样被送到同在一个城市的爷爷家。每天父母上班时把他送去,下班后接他回家。做暑假作业、看书、看电视,就是他一整天的主要内容。没有小伙伴,爷爷也不放心让他一个人出去玩,更没有精力陪着他出去玩,就只好这样“圈养”着。因为年龄悬殊,祖孙之间的话题也很单调。 “除了生活上可以聊聊天,他的学习我们还真管不了,他爱好的那些话题我们也插不上嘴。 ”奇奇的爷爷刘大爷说。
还有不少家庭因为和老人不居住在同一座城市,就只能把孩子送回祖父母辈所在的老家寄养一阵。合肥市公务员李先生老家在蚌埠,每年暑假他都要把女儿送回老家呆上个把月,“一方面是让大家庭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更大的原因是要拜托父母照顾孩子。 ”李先生说,他和妻子都是公务员,工作时间非常严格,根本没有办法看管放假的孩子。 “平时也是指望老人从老家过来帮忙,帮了小半年,现在暑假了,老人也想回老家休息休息,顺便把孙女也带回去。过段时间再让孩子去姥姥家待段时间。两家老人轮流帮我们撑起这个暑假。 ”李先生说,很感激老人能帮忙,虽然孩子不在身边,自己和妻子很想念,但是也没办法。
应温家宝总理发出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号召,我院学生党支部组织了一支以10级和11级学生党员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于今年7月份在苏稽镇开展了为期2天的以“携手明天、共享成长”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我院高度重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行前准备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和分工。对于实践方案的制定,也力求科学化、合理化、创新化。大学生党员加入此次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同志们深刻领会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群众路线,时刻关注需要帮助的群体。这这次的走访中,那些孩子给了我们相当大的震撼,无论从学习上还是从生活上来说我们都受益匪浅,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监护即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进行看护,但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习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有些留守儿童知道家里供其读书不易,同时也体谅到父母的辛劳,因而发奋学习,成绩很是优异,走访中可以看到墙上贴满了奖状;但是有的留守儿童由于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生性调皮贪玩,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在学习时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导制他们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二、性格方面。在走访中发现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逆反心理较重。有些孩子很好交流但是也有孩子沉默寡言,由于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祖(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很难和别人沟通。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看到了留守儿童对于生活执着的追求,看到了他们为改变命运做出的努力,一个喜欢写小说的留守儿童在回答为什么喜欢写小说时这样说道:“现实世界过于残酷,只有在小说中才能有完美的结局”这是何等的震撼人心,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却说出如同饱经世事的中年人所说的话,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感慨。
或许在自己父母亲眼里,还没有走出大学校门的我们仍然是一群孩子。但是面对着农村儿童,我们俨然看到了我们那逝去的童趣。走了,或许再也不会来这里,或于我们的命运再也不会相交,但这片土地,这群孩子,这片空气都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旅经学生党支部
2013/9/10篇二:关注留守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报告
“关注民生·实践成才”
——“心系民生”材冶学院赴清原社会实践团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普遍的情况是城市经济较农村经济发达,所以许多人选择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这样农民收入增多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又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障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爱留守儿童。为此,我们利用暑假的时间深入农村,全面真实地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状况。留守儿童也是一群积极向上的孩子,虽然父母不在身边或者由于家庭的贫困给了他们太多的苦楚以及压力,但是他们依旧渴望健康快乐的成长。他们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也同样能感受到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所以在生活方面我们走访看到许多留守儿童都在家帮爷爷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洗碗、做饭、洗衣服等等家务活他们从小就会做了,在学习方面那些孩子学习也都特别努力,学习成绩也都非常优秀。
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多的收获。这是我们第一次我们走出校园。踏上前往清原的火车时,我们知道,我们不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的实践团队,更是代表着“东北大学”。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展现出我们东大人的风采。同时我们也知道,我们不再有学校的庇护,我们要自己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长大,必须完成蜕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真正走出校园的时候没有畏惧。到了清原我们自己找旅馆,找饭店,同时还得考虑经费问题,因此在生活方面我们学会了精打细算。组织活动时我们自己联系领导,这是我第一次见领导,没有经验但我没有胆怯,因为我们作好了充足的准备,虽然过程中也会出现了一些意外但是我们都是能很好地处理。这次的实践锻炼了我们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做事情要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遇事要沉着冷静,勇敢地面对。
这次活动让我对留守儿童有一个崭新的认识,或许我们这次的活动不能帮助他们太多,但至少我们留下了最真诚的关心和爱,从这个方面说我们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个圆满的成功。我们在活动结束之后会认真地整理调研,掌握较详细的资料后,将利用各种快捷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如互连网、广播、报纸等等唤起更多的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足够的重视,让这些留守儿童获得更多的帮助,更多的关怀,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关注留守儿童,我们一起行动!作者:汪爽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篇三: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注留守儿童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
实践意义与目标
我们不能仅仅把大学当作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而应将它作为通往社会的桥梁。但校园与社会环境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暑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我们社会实践队的主题是“关注留守儿童,守卫祖国明天”。众所周知,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并且留守儿童数量巨大,据权威调查,全国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农村留守儿童;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已近一个亿的规模,还在逐年扩大。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贡献青春力量,服务美丽乡村”为课题。旨在通过在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了解山东省海阳市泉水头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重点深入关注两户情况有代表性的人家,分析这种社会现象的成因和解决方案。与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建立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通过各类途径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或改善同父母的沟通渠道,最终大幅改善专访家庭的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和人际关系。
同时,我们的实践队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我。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且投身社会;增长见识,更新观念,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通过与社会底层儿童及其生活环境的接触,加深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进一步明确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我们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响应校团委的号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五四”精神的当代内涵,我们必能得到学校里没有的教育。
实践过程
7月30日,我乘火车到达山东省烟台市,受到了于新芹同学的接待。安顿下来后,我便加入了物资的采购行动。当晚我们清点了相关物资,并进行了团队会议,安排了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
8月1日,实践活动正式开始。上午,我们全体成员辗转到达海阳市小纪镇,到小纪镇镇政府、小纪镇共青团委报到。我们大致讲述实践活动的方案行程,征求了政府部门的意见并适当对计划进行微调。后直接到了泉水头村,即我们实践的目的地,同村委会接洽。在交谈中我们仔细讲述了实践活动的日程,了解了泉水头村发展状况和官方对当地留守儿童情况的介绍,细心听取了村委会对于本次
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下午,我们通过亲自走访,确认泉水头村的基本状况,分为两组,对不同区域进行了考察。晚上进行团队会议,总结同小纪县县政府、泉水头村村委会的交流成果和我们实地调查的结果,对计划进行相应的修正,清点财务状况,合作记录团队日志。
8月2日上午,我们依旧分为两组,每组都有一名记录人员、一名宣传人员和一名后勤人员,分头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随访。中午,团队进行讨论,从上午的调查成果中选择若干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的家庭作为备选。下午通过和备选家庭的监护人交流,表明实践小组的来由,强调活动对儿童的积极意义,询问其是否愿意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交流,我们最终选定了两户人家,即东土堆头村的姜宝坤小朋友(男)家和于欣昱小朋友(女)家,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研究对象。姜宝坤小朋友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留下他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他在学校中成绩处于中下游,且不善于与人交谈。而于欣昱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父母离异之后跟随爷爷奶奶留守村子。爸爸外出打工常年不归,她学习成绩处于中游偏上,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很差,不能够跟村子里其他孩子愉快玩耍,甚至时常与他人吵架。
傍晚,我们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打消两位孩子的疑虑,拉近了他们和我们的心理距离。我们还赠送给孩子们若干精致的读本绘本作为礼物,请孩子给我们讲述生活中的趣事;我们向孩子介绍大学生活和我校情况;向孩子询问小学里的表现等等。我们小组准备了简单的小魔术、象棋和玩具弹珠,供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迅速拉近了和孩子们间的距离。晚上例行了团队会议。
8月3日到5日,这三天我们与孩子们的感情不断加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慢慢地,两位小朋友仿佛都走出了心里障碍,并且可以和小伙伴们友好的学习、玩耍了。通过多次的交流,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状况,和他们对同父母的想念之情。并且我们跟他们到他们的学校,通过观察和采访老师,了解了他们的学校表现;同时,我们和孩子们的监护人进行了频繁的交流,话题涉及了孩子们的日常表现和监护人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并做了问卷调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每天晚上进行例行会议并清点物资。8月6日到7日是我们实践的最后阶段,也是关键环节。我们帮助姜宝坤孩子联系了他们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鼓励他们和父母诉说自己的感情,同时也跟他们的爸爸妈妈描述了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情况,他的家长也明白了关心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性,决定定时回家探望孩子,大大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我们通过和于欣昱的沟通,和她的同学的沟通,使他们认识到平等待人、不卑不亢的重要性,并带领他们一起做游戏做手工饰品,拉近了他们的距离,最后将各种玩具送给他们供他们一同玩耍。最后我们联系了村子的主任,向他说明了我们的实践过程和调查结果以及我们提出的改善方案,村主任表示会长期关注孩子们的情况,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呵护。
8月8日,我们小组多数成员一起回到了学校。
调查结果
我们小组总结出泉水头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大方面: 1.比例高
泉水头村高中及以下的儿童共有78人,其中有35人属于留守儿童,比例高
达49%。2.监护不力
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不能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怀和教育。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正常家庭儿童。3.生活问题
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在饮食方面,仅是能吃饭就行,这对处于长身体时期的儿童来说,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得不加入到家庭劳动中去。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使他们有了不符合他们年龄的成熟心理。4.情感问题
几乎所有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一半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不足每月1次。因此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情感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心理健康。5.心理问题
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般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据我们观察,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甚至孤僻,但又容易发怒,自卑,有怨恨父母的心理。
解决方案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针对我们对当地留守儿童的调查,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这里列出两条: 1.加强管理
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调查、纪录追踪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2.增加关爱
为留守儿童创造更方便的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对外地务工父母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应主动与子女及其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
感悟总结
1.认识来源于实践。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我们学会了实践获得认识,学到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己。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我们团队在出发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积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实践
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造福人类。大学不应是一座象牙塔,科学研究也不应该与社会分离,一切科学研究虽然方向不同,方法各异,但最终目的都是造福于人类,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我们实践团队深入相对贫困的农村,亲密接触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情感状况,我们深切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实现方式是以科研投身于为他人奉献的事业之中,大大加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强烈激烈着我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锤炼自身能力。
3.实践活动使我们更有感恩之心。相比我们见到的那些留守儿童,我们的童年就显得幸福多了。虽然我也在农村长大,但父母却不曾离开身边,我得到了相对较好的家庭教育,也很少有孤独寂寞之感。每个人的生长生活环境都不相同,很多情况下我们包括父母都是没有能力选择生活环境的。古人养心,以戒“忮求”为本,我们不应去追求人力所不能及的事物,也不应去嫉妒别人的优越条件。4.我们的社会也在成长。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各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农村的领导班子本身也十分重视当地的留守儿童问题,除了积极劝说其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外,还经常探望留守在家的孩子们,给他们必要的生活帮助,孩子们普遍非常喜欢村干部们。学校里也十分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老师们经常单独给他们辅导作业,社会各界的捐款和捐物也不时发放给他们,像我们一样活动在农村的大学生们在附近的一个村子就有一拨。身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这使我们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有了很大希望。
学号:20100310205指导老师:王建华
一.为什么选择调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伴随着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差距拉大,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队伍日益庞大。这些儿童,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正处于心理迅猛成长的阶段,如果缺少成年人的监督和引导容易产生不良后果。一些留守儿童无法应对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甚至一些儿童选择轻生,更有甚者,有些儿童成年后成为社会的阴暗面代表。
前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在宿迁市某小学,有一名男童因付不起十几元的书本费,用自己的鞋带在某建筑工地自缢身亡。我很震撼,我认为他自杀不仅仅是因为经济上的问题。同时我也担心起家乡那些贫困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担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于是我借着这个暑假,回到母校,针对一些青春期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二.关于我的调查
心态决定人的命运。“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1.调查单位留守儿童的整体心理健康情况
经过简单的问卷形式的心理测试后,我统计得出了以下结论:
当地留守儿童中,有60%心理健康或一般,25%心理状况稍差,15%心理状况堪忧,在人际交往、生存等方面能力有缺陷,部分建议接受心理治疗。
2.留守儿童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
(1)易患忧郁症
很多留守儿童不仅缺少父母的关爱、朋友的关心,更缺少对自己、对生活的憧憬,缺少心中的希望。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落后,甚至是父母离异、残疾或一方过世,又或者是成绩不够优异,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的忧郁指数直指中度忧郁。
忧郁症患者在身体上并没有缺陷或病害,但其精神状态堪忧。轻度的忧郁症患者情绪反复且落差大。中度患者经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悲伤、泄气、缺乏自尊和焦躁不安。这些不良心理进一步引起其食欲的变化和睡眠变化,严重可形成臆想症,甚至做出轻生的举动。
(2)缺乏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强大的,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同时积极情绪也是脆弱的,人类从祖先那里遗传了消极情绪,使得积极情绪被轻易打败。
积极情绪包括宁静、感激、喜悦、自豪、希望、敬佩等。但我在一些留守儿童身上体会到得是死寂、无激情、自卑、猜忌、过度羞怯、敌视、干涉等不良情绪。这造成了很多留守儿童在成长上的阻碍。
我建议留守儿童的老师、同学或者亲人帮助他们打开心灵、数数自己的福气以及寻找生命的意义,教会他们品味生活中的美好,建立其对未来的憧憬,时常的陪伴在他们的身边,从而帮助他们培养积极
情绪、三.我的感受
1.留守儿童过于缺少关爱,尽管有些很正常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祖父母相依为命,而老人与留守儿童之间代沟问题十分严重,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儿童也易冲动、爱逆反,很多留守儿童实际上与本应和谐共处的祖父母之间隔阂严重。他们并不愿意向老人们敞开心扉,而老人们实际上也根本无法理解更无法帮助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么忙于挣钱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要么其文化程度有限,根本没有能力教育孩子。这导致很多留着儿童成为没有人时刻监督和指导的“野孩子”、这样独特的他们得不到同龄人适度的关心,使得他们比一般孩子孤独和寂寞很多。许多留守儿童在刚刚接受我的访问时,都,十分沉默。
2.留守儿童不等于“问题少年”
当今社会,很多人并不了解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会因为新闻里报道的一些不良少年以及忧郁症患儿就认为留守儿童是一群“问题少年”。其实不然、通过我对界牌初级中学就读的一些留守儿童的家访、问卷调查、电话问答等接触,我发现,留守儿童只是一个弱势群体,其本身和其他群体没有差异,既包含优秀的成员,也包含低劣的成员。在他们当中,有些待人诚恳、有些朴实热情、有些乐于助人、有些还成绩优异,经常名列前茅。
3.留守儿童需要的不仅仅是社会的关注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成长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经过与留守儿童的接触我发现,很多留守儿童认为社会只是将他们进行分类,让其成为特殊群体。而且这种划分方式和80后、90后的划分方式一样不科学。有些留守儿童认为这种做法伤害了他们的自尊。
同时,很多留守儿童反映,在社会上一些热心人士或者专业人士提供的帮助和父母的嘘寒问暖中,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可见,留守儿童真正需要的其实只是父爱和母爱。
四.几点建议
1.学校应努力建设
目前,农村中小学由于经费、人员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然而,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很多中小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很难正确处理面对压力时的各种心理问题。而且,农村中小学生中有很大比例的留守儿童,其心理状况并不是很好,需要学校代替父母对其惊醒心理辅导。
因此我建议消防努力开设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最好能够成立校心理咨询室。
2.老师应“因人施爱”
心理健康教育应因人而异。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突出个体。对于留守儿童,老师应该加倍呵护,但同时维护其自尊。由于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心理健康的,老师应当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或冲突,重
点抓心理非健康的留守儿童。
3.齐心协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关爱网
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很多,光靠学校的辅导老师远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应该先在各学校内形成专业老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相结合的爱心网络,并将心理辅导知识适当传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监督孩子,最好能在社区等地方推广心理辅导,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风气。
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增加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能力。
二、活动前期准备
其实小时候我也曾和姥姥一起生活过2年,父母上班不能照顾我,当然那时候还没听说过留守儿童这个词,只是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是种隐隐的伤痛,这种灰色的经历有时真的会影响整个成长过程,幸运的我在初中以后就和父母在一起了,而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让自己走出那灰色的童年。
我上网查了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信息,现在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而父母在外出打工中,与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由于没有父母的关心和监督,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及性格上出现偏差,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留守儿童,他们过早的承受了他们不该承受的东西,承受没有父母陪伴的孤单,心理上的孤单等等。试想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真的很令人担忧。
于是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头脑风暴,想该怎么办,在哪里进行,如何进行。当然也从网上面借鉴了一些经验,于是在准备的差不多时,属于我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之旅也要开始了!
我从表弟那儿得知,他有个同学就是留守儿童,只跟着爷爷和奶奶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只能干些捡破烂的琐事。
三、活动过程
第二天我就去了她家里,当时我刚看到她家我就感慨了,好久没见到那样的房子了,用破砖垒的,也没看见门,估计这样的房子连小偷也不会有所企图吧!进去后里面又脏又乱还那么小,当时感觉到有点窒息的感觉,再看那个小女孩,没有同龄人的青春洋溢,有的只是苦哈哈的表情,又黑又矮,看着让人很是心疼,唉,真的难以想象。在小县城里还有这样的生活,那要是在乡下,真的是可想而知啊。想到这里,我的鼻头酸酸的。
当时我没看到她的爷爷奶奶,估计是出去干活去了,那个小孩子就那样呆呆的坐在地上,傻傻的看着我们,显的很是害羞、胆怯。我主动走上去和她说话,她好像没听到似的,脸上满是小心翼翼,好像生怕我欺负她似的,后来表弟和我说由于她又瘦又小,所以在班里经常被人欺负,看着她,我越发的心疼了。万事开头难,我暗下决心,只要我可以做到的,我一定要让她变得开朗活泼起来,要让她的小脸上洋溢着小孩子应该拥有的可爱笑脸。
还好我事先有准备,我递给她一个可爱的小悠嘻猴,看着她一下子欢喜的眼神,又黯淡下去,终是没有接下,唉,我好像只有感叹,后来我摁了一个按钮,那里面开始哎呀呀哼起音乐来,我开始清清嗓子跟着唱起歌来,她刚开始不搭理我,继续玩弄着手指,再后来她慢慢的向我靠近了,看来我已经成功了第一步了。后来我故意装作唱不上去在那儿瞎哼哼,还故意撇嘴,终于把她给逗笑了,虽然我一脸的委屈相,其实我心里真的是乐开了花。她的眼神告诉我她很喜欢那个可爱的小洋娃娃,于是我又递给了她,她终于接受了,慢慢地才从嘴里吐出了两个字“谢谢”。后来我顺势问了她的名字,其实事先我已经知道了,只是为了促进她对我的好感度,我又问了下,等了好久,她都没回答我,后来我又问了两遍,她才告诉我她叫周梦婷,我当时就这样告诉她,这是个很好听的名字,听着很让人很舒服·她的眼神显得好无助,好迷茫。
接着后来我让她坐在我身边,她的身子明显的很是僵硬,后来我和她聊起天来。我问了她的年龄,她在哪里上学,以及关于她父母的一些问题。她的回答很是被动,让我不禁想到他平时肯定很少与别人沟通吧。后来我问她想不想她爸爸妈妈时,她的声音梗咽了,明显的带着哭腔,只看她向屋外望去,她一定是很想念她的父母,应该很久没见他们了吧!唉!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孩子,她的心里一定很苦吧!后来我又问了好多关于她的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并且谈心地和她说了一些我的成长中的故事,告诉她我也曾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告诉她要坚强,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我们要更坚强,看着她那带点迷茫的眼神,我很高兴,因为我还在她的眼神里看到了明亮的色彩,那是属于孩子的真诚,属于对幸福的渴望。我拿出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日记本送给她,我告诉她:“这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任何心情所有想法写到里面,这样就可以有个人和我们分享那曾经的感情”。
当听到这里时她的眼神里满是兴奋和激动的,真的是没什么朋友吧,我再次感叹。我后来又让她把想对父母说的话,也可以写在里面。
我还告诉她父母在外地打工挣钱,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生活,学习,要学会理解父母,对父母感恩。因为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虽然他们现在不在你的身边,但是他们的心一直陪着你,所以你要坚强勇敢点,让你的父母以你为荣!看着她那微张的小嘴,我知道我应该说她的心里去了!我希望她可以记得我说的话!
因为我刚从世博回来,于是我和她说了我的世博之旅,看着她那渴望的眼神,我又和她说了好多关于世博会的信息,以增加她的见识,我还对她说只要她现在好好学习,以后也可以去大城市,会过着很幸福的生活,看着她那向往的眼神,我知道她以后一定会努力学习的,我相信她会的!
不知不觉,到中午了,可是她的爷爷奶奶还没回来,我就问她要怎么吃饭,她指了指泡面,告诉我奶奶出去时告诉她如果中午不回来的话就吃泡面。
唉,天天吃泡面怎么能长身体呢?也不得她那么瘦小。基于我不怎么会做饭,附近也没什么卖饭的,于是在附近小店里买了点东西,后来我就给她下了方便面,加上在杂货店里买的面包,就成了我们的午饭,看着她吃的那么开心,我笑了,我也暗暗下决心要学做饭!
吃完饭后我们小小的散了下步,后来就玩了起来,我们在小小的院子里打闹着,看着她笑的那么开心,我感觉好幸福,希望她能一直笑下去,因为她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丽。
后来我又看了她的课本,给她讲了下学习上的事情,看着她那渴求知识的眼神,我讲的很是认真,心里真的感觉好满足。
大概到傍晚的时候,她的奶奶回来了,看到我后满是惊讶,我向她介绍了一下我自己,看着她那警惕的眼神我感觉很不安,她奶奶大概有60多岁了,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看着她我脑海里好像浮现了一幅幅周梦婷家里的画面,而这些画面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留守儿童生活的痛苦,很心酸的感觉·
后来我走的时候周梦婷很是不舍,希望我可以再陪她一会,希望我可以以后常来看她,我向她保证,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会来看她的,希望她好好学习,开开心心的等着父母回来!!!我们二个人拉了手钩,不可以说话不算话!!她的奶奶看到她笑的那么灿烂,也说着希望我下次有机会再来,她说因为我的到来,她变得开朗多了,笑容多了。听到这里,我心里很有成就感,并且暗暗的告诫自己,一定还会再来找她,帮助她的!!!临走时我也告诉了他奶奶,多弄点有营养的东西给孩子吃,不要老是吃泡面,没营养,看着她那略带思索的眼神,我相信奶奶以后应该会多照顾婷婷吧!!!
后来我又去了她家一次,看到我她很开心,少了初次见面的害羞,脸上满是笑容,最近她应该生活的不错吧,最主要的是当我把她抱起来时我感觉她变胖了,这真是好事情!
四、调查结果(以小见大)
1、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
(1)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大量增加;
(2)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3)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
2、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这些孩子中大多数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
五、 建议与思考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了保证属于“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
2、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渠道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上给予帮助,使一些家长多有些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子女;
3、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谈心、疏导教育,进行家访等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4、大力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5、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
六、活动总结
这次的社会实践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对我的触动真的很深,从一开始准备调查留守儿童情况后,到准备进行,再到现在整理资料和分析实践的成果,感觉每一个阶段,都在收获一些东西,即使被一些问题所困扰着,却又一直充满热忱地想要进行下去。其实感觉自己算不上真正的社会实践分析调查,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一次和一个留守儿童的相处而已,毕竟我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
但是,有一点让我们很欣慰,从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上,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整个中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正在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我知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还有好多社会上的人士及大学生正在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幸福努力着,想到这里我就会很开心,心里满怀希望。
七、 畅想未来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关注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为了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爱心支教活动,希望用我们大学生的热情和爱心牵手留守儿童。呼吁每个社会人都能够伸出温暖的双手,送上我们对特困留守儿童的一点关爱,让他们张开梦想的翅膀向宽阔的蓝天勇敢的飞翔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为了生存, 大多数农民工只好把孩子留给老人监护或者寄养他人, 于是在广大农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加快, 就业岗位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 外出务工的队伍不断壮大, 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数量逐年递增。全国妇联近日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0多万, 总体规模扩大, 全国每五个孩子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 数量大幅增长。
本文是外语系社会实践团第三次对机司村留守儿童开展调研工作, 实践团每天都会派出队员对每个家庭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进行走访调研。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临时监督人看管, 而且临时监督人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由于隔代抚养中年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文化程度、体力等差异, 对孩子学习教育、生活习惯、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缺乏关注, 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通过抽样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以及文献检索, 对不同年龄段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进行调研研究, 为解决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二、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
自从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是我国首次把免费的义务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也就是说适龄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于是, 全国上下刮起了义务教育的新潮, 尤其是对于一些农村地区, 解决了当时农村家庭没钱上学的难题。但是,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 依然有很多的孩子没有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甚至有许多未成年孩子辍学外出打工, 其中不乏有家庭经济困难者, 但更多的是自己放弃教育机会。为了更深的了解这一情况, 此次我们再次以湘西花垣机司小学为实践基地, 在学校和当地妇联以及村委的支持和前两年支教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为期10天的支教调研活动, 共有52人 (学前班至初三) 报名上课, 留守儿童约占90%。从所有儿童中随机抽取20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 10男10女) 进行义务教育现状问卷调查, 并对20名受调查者进行家访;回收调查问卷20份, 有效问卷20份, 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且我们团队还对当地的社会经济风俗文化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结果如下:据粗略统计, 现机司村共728人, 153户人家, 位平均每户5人, 小孩中约90%的为留守儿童。 (王春2013年) 在调查的20名学生中, 有15名学生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亲戚抚养, 留守儿童约占总人数的75%。调查显示, 约60%家长只受过小学教育, 且绝大多数临时监管人为文盲, 对孩子的学习也是很随意, 很多监管人甚至都不知道有义务教育这一说, 而且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后就要出去打工 (有这一想法的多为男生) , 在调查的同时, 我们也对那些已经辍学外出打工的孩子做了一个调查, 在调查的10人中, 有6人是初中未毕业的, 约占总人数的60%。而且很多孩子对学习根本就没兴趣又怎么会坚持完成自己的学业。当然, 这其中还有其他原因:
(一) 政府关注力度不够大, 制度管理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得到政府资助资金少, 政府机构不完善, 制度管理也不完善, 学校建筑物年久失修且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善。机司小学共开设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3个班, 学校现有教室三间, 孩子们坐在破旧的双人桌椅上课。教室内陈设也极其简单, 一些桌椅一个讲台一个黑板, 课间娱乐也极其简单, 水泥操场上只有爱心人士捐赠的两个篮球框架, 运动器材多为支教队员捐赠。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上的知识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即使现在国家大力倡导义务教育的实施与完善, 但总会有其缺陷, 孩子们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会让孩子们觉得多读书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辍学。
(二) 教师师资力量不完善
据我们调查得知, 机司小学只有四名教师, 三名是代课老师, 校长也是代课十八年, 这十八年代课生涯的酸甜苦辣也只有校长一人得知。上课采用包班制的原则, 每一个老师会上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 课程单调简单, 基本就是语文数学循环, 但是学生更喜欢看到不同老师上不同的课程而不是一味的无限循环。机司小学地处偏僻农村, 海拔高, 经济不发达, 老师工资低, 政府对老师的补助又很少, 这使更多的有志青年望而止步。师资力量弱小, 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 所以更多的孩子选择外出打工。
(三) 监管人关注力度不大,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从调查的学生对象中可知, 只有约60%的家长受过小学教育, 大多数都已外出打工, 绝大多数临时监管人为文盲, 从没上过一天学, 家长和监管人受教育程度低, 对孩子的学习看管不严且随意, 很多监管人甚至都不知道有义务教育这一说。很多人还受到农村传统思想的禁锢, 认为读书只是纯粹的浪费钱, 只有外出打工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尽管现在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农村, 学生可以免费读书, 中午还可以享用营养午餐, 但营养餐也只是迫于压力在学校敷衍推行, 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尤其是暑假农忙时节, 大人都要进行田间劳作, 孩子们一日三餐都得不到保证, 更别说学习问题。学校也无法提供很好的学习条件给学生, 学生的学习热情低, 于是毅然决定辍学外出打工, 但是他们却没看到光有廉价的劳动力在大城市里是难以立足下去的, 当醒悟过来时, 时间已不等人。俗话说, 这辈子就吃了没文化的亏。
三、对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更加完善的建议
针对以机司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为例, 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完善提出三点建议。
(一) 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
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资金投放, 并做好有力地监督, 使钱真正落到实处, 而不只是空喊口号而已。据我们从麻校长那里得知, 政府已慢慢加大对机司小学的帮助, 去年完善了营养餐制度的推行, 今年更是为学校安装好了电线路, 购买冰箱, 做饭所需要的厨具碗筷等。当然, 政府也可以完善一些体育设施, 定期为孩子们购置一批图书, 让孩子们能跟得上外面世界的脚步, 有更多途经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让更多的人知道读书的重要, 使义务教育普及到每一个人。
(二) 提高教师薪金待遇, 改善教师生活环境
老师是祖国的园丁, 没有老师, 祖国的花朵也很难培养出。政府可以投资一笔钱在改善农村教师生活上。据我们调研组在机司小学教师走访调查中发现, 代课老师较多, 每个农村代课老师一年的工资就相当于城市老师一个月的工资, 学校没有安排老师的住宿问题, 像麻校长每天就必须爬过一座山来给孩子们上课, 风雨无阻, 家里的农活都只能挤出周末的时间来管理。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生活条件的改善, 用自己地区独有的优势来吸引更多的有志人才投身于农村的教育事业, 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
(三) 加强学生学习的监管力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21世纪的今天, 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显得极为重要, 人才又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或他人传授知识, 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来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机司村的学生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不大, 而且学校老师和监管人也是一种放任的态度, 这也导致更多的学生过早的走入社会。此时学校就应该大力发挥自己的重要性, 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开设一些心理课程, 了解学生们心理的真正所想, 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着那些枯燥乏味的学习, 政府、学校、家长三者就应该紧密联系, 共同担负起孩子教育学习的责任, 为社会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
四、结语
每一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 尤其是青少年, 他们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但在大山深处还有一群无法享受到平等教育机会的孩子--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成长已经引起了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留守儿童, 这一群体面临的诸多问题 (亲情的缺失、学业的落后、身体发育不良、心理自卑等) , 教育条件差, 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因此, 农村教育问题已刻不容缓,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这一群体做点什么, 改变点什么。以实际行动, 响应党的号召, 关爱留守儿童, 更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做的。此次对当地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状况进行调研, 发现当地留守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一定的保证。只有政府和学校真真正正为学生着想, 实际行动多于口号, 相信不久的将来,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 我们相信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少, 农村孩子的教育会得到改善, 中国的义务教育也将会更好, 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威.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教育 (职教版) , 2012.2.
[2]杨赟.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究[J], 2012.
[3]王春.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现状以及干预措施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1.
——
实践意义与目标
我们不能仅仅把大学当作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而应将它作为通往社会的桥梁。但校园与社会环境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暑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
我们社会实践队的主题是“关注留守儿童,守卫祖国明天”。众所周知,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并且留守儿童数量巨大,据权威调查,全国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农村留守儿童;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已近一个亿的规模,还在逐年扩大。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贡献青春力量,服务美丽乡村”为课题。旨在通过在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了解山东省海阳市泉水头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重点深入关注两户情况有代表性的人家,分析这种社会现象的成因和解决方案。与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建立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通过各类途径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或改善同父母的沟通渠道,最终大幅改善专访家庭的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和人际关系。
同时,我们的实践队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我。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且投身社会;增长见识,更新观念,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通过与社会底层儿童及其生活环境的接触,加深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进一步明确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我们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响应校团委的号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五四”精神的当代内涵,我们必能得到学校里没有的教育。
实践过程
7月30日,我乘火车到达山东省烟台市,受到了于新芹同学的接待。安顿下来后,我便加入了物资的采购行动。当晚我们清点了相关物资,并进行了团队会议,安排了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
8月1日,实践活动正式开始。上午,我们全体成员辗转到达海阳市小纪镇,到小纪镇镇政府、小纪镇共青团委报到。我们大致讲述实践活动的方案行程,征求了政府部门的意见并适当对计划进行微调。后直接到了泉水头村,即我们实践的目的地,同村委会接洽。在交谈中我们仔细讲述了实践活动的日程,了解了泉水头村发展状况和官方对当地留守儿童情况的介绍,细心听取了村委会对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下午,我们通过亲自走访,确认泉水头村的基本状况,分为两组,对不同区域进行了考察。晚上进行团队会议,总结同小纪县县政府、泉水头村村委会的交流成果和我们实地调查的结果,对计划进行相应的修正,清点财务状况,合作记录团队日志。
8月2日上午,我们依旧分为两组,每组都有一名记录人员、一名宣传人员和一名后勤人员,分头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随访。中午,团队进行讨论,从上午的调查成果中选择若干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的家庭作为备选。下午通过和备选家庭的监护人交流,表明实践小组的来由,强调活动对儿童的积极意义,询问其是否愿意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交流,我们最终选定了两户人家,即东土堆头村的姜宝坤小朋友(男)家和于欣昱小朋友(女)家,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研究对象。姜宝坤小朋友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留下他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他在学校中成绩处于中下游,且不善于与人交谈。而于欣昱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父母离异之后跟随爷爷奶奶留守村子。爸爸外出打工常年不归,她学习成绩处于中游偏上,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很差,不能够跟村子里其他孩子愉快玩耍,甚至时常与他人吵架。
傍晚,我们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打消两位孩子的疑虑,拉近了他们和我们的心理距离。我们还赠送给孩子们若干精致的读本绘本作为礼物,请孩子给我们讲述生活中的趣事;我们向孩子介绍大学生活和我校情况;向孩子询问小学里的表现等等。我们小组准备了简单的小魔术、象棋和玩具弹珠,供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迅速拉近了和孩子们间的距离。晚上例行了团队会议。
8月3日到5日,这三天我们与孩子们的感情不断加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慢慢地,两位小朋友仿佛都走出了心里障碍,并且可以和小伙伴们友好的学习、玩耍了。通过多次的交流,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状况,和他们对同父母的想念之情。并且我们跟他们到他们的学校,通过观察和采访老师,了解了他们的学校表现;同时,我们和孩子们的监护人进行了频繁的交流,话题涉及了孩子们的日常表现和监护人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并做了问卷调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每天晚上进行例行会议并清点物资。
8月6日到7日是我们实践的最后阶段,也是关键环节。我们帮助姜宝坤孩子联系了他们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鼓励他们和父母诉说自己的感情,同时也跟他们的爸爸妈妈描述了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情况,他的家长也明白了关心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性,决定定时回家探望孩子,大大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我们通过和于欣昱的沟通,和她的同学的沟通,使他们认识到平等待人、不卑不亢的重要性,并带领他们一起做游戏做手工饰品,拉近了他们的距离,最后将各种玩具送给他们供他们一同玩耍。最后我们联系了村子的主任,向他说明了我们的实践过程和调查结果以及我们提出的改善方案,村主任表示会长期关注孩子们的情况,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呵护。
8月8日,我们小组多数成员一起回到了学校。
调查结果
我们小组总结出泉水头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大方面: 1.比例高
泉水头村高中及以下的儿童共有78人,其中有35人属于留守儿童,比例高达49%。
2.监护不力
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不能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怀和教育。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3.生活问题
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在饮食方面,仅是能吃饭就行,这对处于长身体时期的儿童来说,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得不加入到家庭劳动中去。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使他们有了不符合他们年龄的成熟心理。
4.情感问题
几乎所有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一半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不足每月1次。因此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情感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心理健康。
5.心理问题
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般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据我们观察,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甚至孤僻,但又容易发怒,自卑,有怨恨父母的心理。
解决方案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针对我们对当地留守儿童的调查,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这里列出两条:
1.加强管理
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调查、纪录追踪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2.增加关爱
为留守儿童创造更方便的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对外地务工父母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应主动与子女及其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
感悟总结
1.认识来源于实践。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我们学会了实践获得认识,学到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己。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我们团队在出发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积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造福人类。大学不应是一座象牙塔,科学研究也不应该与社会分离,一切科学研究虽然方向不同,方法各异,但最终目的都是造福于人类,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我们实践团队深入相对贫困的农村,亲密接触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情感状况,我们深切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实现方式是以科研投身于为他人奉献的事业之中,大大加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强烈激烈着我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锤炼自身能力。
3.实践活动使我们更有感恩之心。相比我们见到的那些留守儿童,我们的童年就显得幸福多了。虽然我也在农村长大,但父母却不曾离开身边,我得到了相对较好的家庭教育,也很少有孤独寂寞之感。每个人的生长生活环境都不相同,很多情况下我们包括父母都是没有能力选择生活环境的。古人养心,以戒“忮求”为本,我们不应去追求人力所不能及的事物,也不应去嫉妒别人的优越条件。
4.我们的社会也在成长。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各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农村的领导班子本身也十分重视当地的留守儿童问题,除了积极劝说其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外,还经常探望留守在家的孩子们,给他们必要的生活帮助,孩子们普遍非常喜欢村干部们。学校里也十分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老师们经常单独给他们辅导作业,社会各界的捐款和捐物也不时发放给他们,像我们一样活动在农村的大学生们在附近的一个村子就有一拨。身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这使我们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有了很大希望。
这次的社会实践把我从理想拉回来现实,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种种不足,包括知识储备和涉世经验,以及我对社会的认识方面。我也明白了,我作为一个农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建设更加美好幸福的新农村的责任也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我们的身上。我必将身体力行!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留守儿童】推荐阅读:
关爱留守儿童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0-19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6-01
铁路暑假社会实践报告06-07
暑假农村社会实践报告06-22
暑假幼师社会实践报告06-30
暑假工社会实践报告07-10
暑假会计专业社会实践报告10-03
美术助教暑假社会实践报告10-21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格式及10-27
暑假社会实践内容详细报告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