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问题(精选8篇)
中国西部农业环境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产业,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经济,消除贫困,根据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研究资料,本文评述了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指出了潜在的生态危机,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作 者:黄军 HUANG Jun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农业局,重庆,云阳,404500 期 刊:中国西部科技 Journ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 年,卷(期):, 9(3) 分类号:X3 关键词:中国西部 生态环境 对策1 当前我国农业环境中遗留的各类问题
1.1 生态环境全面恶化
截止今天, 因为我国农业环境长期承受现代化工业发展影响, 已然出现难以及时遏制的恶化迹象, 相关细节将具体如下。
首先, 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 衍生出许多数量的废水、废气、废料, 但许多工厂都未能依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适当地治理和排放控制, 进一步对周边农业水资源、土地资源、空气质量, 以及人员生命健康等, 造成深入性威胁, 特别是生态环境污染现象已经变得愈发不可收拾[1]。例如, 工业生产过程中, 排放出过多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 使全球变暖、酸雨、天气炎热、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接连衍生。此类农业化境的恶化迹象, 已经对农业既有耕地资源、生产秩序, 以及生产保有量等, 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次, 农民在组织生产活动期间, 会毫无节制地释放农业和一系列化学药品, 使农业土地资源上遗留难以清晰计数的残留药品或是工业制品。再就是包括秸秆焚烧和牲畜粪便等问题难以得到根治, 周边空气质量持续骤降, 导致民众各个唉声载道。
1.2 水资源严重污染和紧缺
现阶段, 我国水资源整体表现出总量丰沛, 但是平均相对紧缺的矛盾状况, 致使一半以上大中型的城市都深陷缺水危机, 而偏偏农业用水量要维持在总体用水量的七成以上, 因此农业领域中的缺水问题将愈加严重。特别是在工业水污染数量频繁暴增背景下, 更加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到位问题。
1.3 水土流失状况加剧
如今,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扩展至400万km2的空间范畴, 几乎占据全国国土总面积的四成, 并且持续到新世纪之后, 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危机效应仍旧表现出持续蔓延的趋势, 如若无法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加以防治处理, 将在后期引发更为严重的土地荒漠、草原退化和森林面积急速减退等困境, 且会伴生农业土地资源的水土沼泽、盐渍化、土壤酸化与肥力缺失等现象[2]。
1.4 耕地资源持续增长且农民生态意识低下
第一, 我国一直面临人口基数过大且耕地资源稀缺的矛盾状况, 并且一直被认定是全球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国家。而随着今后工业和城市化改建进程的持续加快, 特别是在人口持续增加背景下, 有关农业耕地资源会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如若选择忽视和放纵, 最终势必造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崩溃和系统的丢失结果。
第二, 事实上, 许多农民对于农业环境认知不够深刻, 主要原因是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水平落后、生态意识低下, 时刻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现有资源和产值高、见效快的项目上, 未将农业资源科学化保护与可持续应用考虑进去。长此以往, 不利于一些注重资源保护, 注重土地肥力培育, 注重环境污染减少项目在农业实际生产活动中的发展。
2 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
2.1 全方位治理环境污染, 尽心竭力保护生态环境
在治理工业废气、废水、废料和城市垃圾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问题时, 地方政府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积极动员相关机构积极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程, 进一步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要求环保机构联合农业部门, 重点治理农药、化工品、饲料添加剂等容易造成农业生态环境侵蚀的污染源。在尽快淘汰被污染农产品的基础上, 科学地进行绿色种植推广工作;之后按照现代农业生态管理机构对农业土壤环境的要求, 进行传统的施肥模式与结构革新调试, 最终顺利贯彻落实农业生态环境全方位保护的指标。
2.2 创建起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系
健全且科学的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系, 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基础, 各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尽快搭建起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控体系, 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贡献。此外, 在稳定耕地面积的同时, 强化因地制宜、积极适应性耕种与开发等高端理念的宣传力度, 进一步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开发、研究、推广应用等与监督管理体系科学地结合[3]。
2.3 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耕地资源是农业一系列生产活动的核心, 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生命线, 如果没有一定面积的耕地资源作为支持, 再优质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也无法完成高水准的农业生产任务。特别是在我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背景下, 有关工作人员务必要对有限的耕地资源进行科学地保护和利用, 及时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保证耕地面积, 为农业可持续改革发展助力。
2.4 强化水资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
我国农业生产一直面临水资源紧缺的危机, 较大一部分原因是水污染现象频繁滋生。因此, 必须强化水污染治理工作, 并将其视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关键环节[4]。例如, 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争取在较短时间内锁定污染源, 并制定有针对性地治理和管理方案;或者将水污染防治和治理结合起来, 确保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合理数量的供应。
3 结语
如今, 我国依然面临较为严重的农业生存发展危机, 而这部分危机的源头便是农业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状况。今后, 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就是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治理与保护, 而这也是农业生产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相信在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 以及防范举措的日渐完善, 必然保障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元.农业生态环境多样性与作物响应[J].新疆农业科学, 2012, 20 (2) :88-96.
[2]谢丽君.中国农业污染减排潜力、减排效率与影响因素[J].农业技术经济, 2012, 11 (6) :134-150.
[3]彭刚红.我国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摘要: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环境的迅速恶化,使人类深深地陷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困境之中。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而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更是对环境、对资源、对生态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把农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反映在会计上,并使农业经济与社会、自然、生态和谐发展,这就是现实赋予农业环境会计的使命。本文正是基于此分析农业环境会计的现状以及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业环境会计 现状 原因 措施
1 农业环境会计的内涵
环境会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的出现是会计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作用的必然结果。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杂志》(Journal of Accounting)上发表的《控制污染的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J.T.Marlin)的文章《污染的会计问题》为代表,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目前,会计界对环境会计的含义尚未达成一致,本文采用从会计学科的角度对环境会计进行阐释,认为环境会计是通过会计特有的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和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单位财务造成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宏观环境会计着眼于国民经济中与自然和环境资源有关的内容,而微观环境会计主要是从反映环境问题对组织业绩的影响以及组织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农业环境会计是建立在环境会计的解释基础之上的,笔者认为农业环境会计应首先立足于农业企业之中,准确地核算农业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因为农业企业是社会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地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状况,并是所有类型企业中与环境、生态资源关系最密切、影响最直接的企业。其次农业环境会计还应从社会利益角度出发,确认、计量和报告农业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即反映和控制农业各单位总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国家对其管理状况。它意在指导农业经济资源作最有效运用及最佳调配,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益。
2 农业环境会计的现状分析
国外对农业环境会计的研究起于,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森女士在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文中揭露了人类大量使用杀虫剂与除草剂的危害,唤醒了世界各地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意识,于是环保活动逐渐兴起,直到地球高峰会议、21世纪议程等等,全球已明显感受到环保的压力。目前发达国家的会计学界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并在会计实务中广泛实践。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研究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发表了著名的“丹波(DENBOSCH)宣言”,该宣言旨在(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旨在保护土地、水和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优化环境、技术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方式”。2005年日本修订《环境会计指南》,将其章节增加到十章,分别从环境基本理论、环境保护收益、合并环境会计处理、环境保护作业的过程与结果、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以及报告等方面进行具体而完整的规范,使环境会计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布了的《环境管理会计的国际指南—公开草案》,该指南分析与环境内部决策相关的实物、货币两类信息的会计。这两类信息是:能源、水和材料(含废弃物)流动、被使用及最终处理的实物信息;与环境相关的成本、收益等货币信息。我国会计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是从介绍国外环境会计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有陈毓圭(1998)介绍了国际上第一份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乔世震(2003)对欧洲的环境会计、夏胜祥(2007)对日本环境会计控制、孟晓俊(2008)对美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等进行了介绍。目前,国外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已向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纵深发展,而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定型的实践模式,对农业环境会计的研究更是甚少,主要有罗素清(2007)发表的《我国农业环境会计研究的必要性分析》等。
3 我国农业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农业环境会计缺乏可操作性 环境会计准则是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的一个制度平台。从这样一个制度方面来看,我国目前仍不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准则。我国现行用于指导企业会计和报告实务的法规主要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包括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制度和指导方针出台,也就是说还没有专门的环境法律法规对农业企业是否运用环境会计进行约束。由于没有现成的农业环境会计准则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可以依据,农业各单位在近期内也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即使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环境会计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但由于目前还没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准则,还满足不了农业环境会计实务的要求。为此,应进一步完善会计法、环境法规,使农业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运行有法可依。
3.2 农业环境责任意识不强 目前,农业各单位并没有真正形成环境责任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贯彻。“重经济轻环境”思想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等非持续发展的行为较为普遍,农业各单位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农业环境保护观念淡薄,对环境会计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没有认识到农业环境会计在建立健全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化制度中的重要作用。一些单位并没有理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对农业环境会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在思想上、工作中重视不够,对农业环境会计的复杂性认识不够。
3.3 受传统会计核算体系的束缚 长期以来,传统会计的理论基础只是将体现人类社会劳动、具有交换价值的产品纳入其核算系统,认为环境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具有价值,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的对象。因此资源无价、低价的意识和现实使得人们忽视了农业环境资源的真正价值,从而使环境资源产品低价。而对于农业各单位而言,更是对自然资源取之不尽,依赖于天然的资源就更没有成本的核算,很少有单位对农业环境、农业资源进行准确的核算和控制。应当看到,环境会计作为传统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虽继承了传统会计的一些特性和原则,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农业环境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与传统会计都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农业环境资源同样具有社会产品所具有的效用性和稀缺性,应当并可能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这些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标准的不一致及环境会计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我国开展环境会计乃至农业环境会计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4 构建农业环境会计体系的必要性
4.1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身蕴含对环境的要求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展示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可持续发展观缘起于人类对农业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反思和创新,现代工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却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要求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地解决环境问题,既要推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又要促进自然和谐。人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求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农业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自然持续供应前提下的生产力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观要以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同环境承受能力或承载能力相协调,要在控制人口、用好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
4.2 农业环境的现状要求农业环境会计全面实施 我国用世界8%的耕地和6%的水资源支撑着全球20%的人口。继工业和城市污染之后,我国农业污染逐渐凸现,目前大致占到全部污染的1/3。农业污染正在呈现来源扩大、复合交叉和时空延伸等新特征,对农业环境格局的扰动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呈加剧趋势,总体态势非常严峻。我国农业环境目前正面临大范围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业自身污染的双重威胁,同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化肥、农药、农膜等用量最大和秸秆、饲料、畜禽粪便等产出最多的国家,农业自身污染的风险很大,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农用激素类、不合理焚烧产生新的污染等将逐步显现。污染控制、环境补偿迫切要求会计职业界承担积极的作用农业会计不能提供公司社会责任的信息,对农业环境会计进行研究是回应这种需求。
4.3 农业企业需要在自身可持续中实施农业环境会计 农业企业的环境活动是客观存在的,这些活动的发生是农业环境会计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环境活动的客观存在又使得农业企业有了环境管理的需求,而环境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它也是以会计信息作为管理和决策的基础的,这就需要农业企业不仅仅建立农业环境会计,而且还要切实实施农业环境会计。一方面,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及绿色消费的兴起,农业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充分关注自身的环保形象,认真履行自己的环境责任,这种内在的动力将促使农业环境会计的建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及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等)要求农业企业提供相应的环境信息,这是因为
环境问题已经与农业企业的经济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5 对策与措施
5.1 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和国际合作——基础条件 在建立农业环境会计的过程中,应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要大力宣传农业环境会计的优越性,强调农业环境会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明确它对会计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只有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才能促进更多的人去研究和发展农业环境会计,推动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提高。深化环境会计理论研究,需要广开思路,勇于创新,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在农业环境会计的研究和实施方面处于劣势。积极追踪国际农业环境会计研究的新发展,加强农业环境会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吸收西方国家农业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和实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我国农业环境会计的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农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进而构建我国的农业环境会计模式。这是构建农业环境会计体系的基础条件。
5.2 构建农业环境会计体系——关键环节 针对农业本身的特点,构建农业环境会计体系必须结合我国农业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农业环境会计体系可包括以下基本内容:①农业环境会计基本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农业环境会计的概念、本质、对象、会计要素、任务、环境会计目标、环境会计基本结构、环境会计基本假设(包括基本假设和技术假设)。环境会计一般原则等。这些就是解决农业环境会计的理论构成,解决农业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建立依据的问题。②农业环境会计制度。农业环境会计制度,它主要指农业环境会计核算制度,是一种对农业各单位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或支出和由此而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制度,也可以称为具体农业环境会计制度。它是用来解决农业环境会计如何实施、如何运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业环境会计如何确认、如何计量以及如何报告三个方面。农业环境会计体系这两方面相互作用,有机结合,为农业环境会计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规范。
5.3 完善法律环境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体系保障 尽管我国已制定并颁布了不少环境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涉及环境因素的会计法规几乎是一片空白。制订相应的农业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为农业各单位的环境会计核算有统一的标准和法律依据。同时,环境会计还是一门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学科,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除了增强会计人员环保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环境会计的专业水平。农业环境会计是以农业各单位为会计主体核算农业各单位对社会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还应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环境监督职能等相关配套措施。实施农业环境会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社会各界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宣传环境保护,自觉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农业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最终促进农业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不断完善。这些是农业环境会计体系构建和有效实施的系统保障。
参考文献:
[1]姚新.对于建立环境会计问题的思考[J].研究与探索.2006(3):11-12.
[2]卢蕾.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几点建议[J].商业会计.2006(3):63-65.
[3]吴永和.关于环境会计与会计要素改革的思考[J].论坛,2007(9):20-21.
[4]尚会君.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的实证研究[J].环境保护.2007(48):15-17.
[5]孟晓俊,胡琳吉.美日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及启示[J].会计之友.2008(3):20-21..
[6]罗素清.我国农业环境会计研究的必要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8):502-504.
临汾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调查
摘要:我市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而农村没有了天蓝、水清、树绿,再富裕也谈不到新农村建设.为了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途径,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避免走工业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子,近期,就我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做了专题调研.作 者:杨焦梅 常小虎 作者单位:临汾市农业环境监测站 期 刊: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Journal: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NEW ENERGY INDUSTRY) 年,卷(期):, “”(3) 分类号:X3
摘要:促进农业企业化发展与环境维护要保持农业企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农业企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键词:农业企业发展;环境保护;影响 一 案例背景
银河杜仲公司地处江西萍乡银河镇,公司主营业务是利用自主研发的杜仲饲料进行生猪养殖和销售。该公司于2005年投资2000万元动工兴建了占地600亩、猪舍46栋的绿色杜仲生猪养殖基地。到2011年,该基地生猪年出栏达到3万头,日存栏达到1万头,年纯利润超过300万元。规模养殖为公司和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生产猪粪尿近50吨、生产污水近100吨的污染源,由此引发的经济、法律、道德和公益责任纠纷令企业为之忙乱。如何消除污染、变废为宝,成为银河杜仲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问题。
与其他规模养殖基地一样,银河杜仲公司在创立初期并未做过预防污染的设计和控制,而是依循当时农户的养殖习惯,把养殖废液直接排放到养殖基地周边的河田沟渠,这导致区域水域变黑发臭;粪污长期露天随意堆放,致使区域内弥漫着难闻的废气并滋生各种有害微生物,这些粪污没有经过隔离措施直接侵袭破坏土壤结构,而且粪污随雨水渗透污染了地下水质,这种污染态势激起了区域内外的强烈反对,导致了各类经济法律纠纷。
经社会强烈要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政策,沼气工程是其中最有效和投资最大的政策举措,它的大力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银河杜仲养殖系统这样的生态环境,实现了原始污染控制。但由于缺乏进一步的工程管理,当牲畜粪便经由沼气池转换成富含有机质的沼液后,便被直接排入了农村露天沟渠,导致CH4、CO2等温室气体为主要成分的沼气直接释放入大气。这种程,却使整个区域内农田营养过剩、水稻青苗减产、沟渠河塘富营养,大气污染情形的结果是一个养殖企业花费数十万元建设费的沼气工、环境污染的情形未得到根本改观,且存在日益严重的趋势。二次污染控制既成为了当前环保的重点,也是银河杜仲公司这样的农企焦虑的关键问题。
二 结合案例关于我国农业企业发展的思考
促进农业企业化发展与环境维护要保持农业企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农业企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健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的法规体系
我国的农业环境法规体系还相对薄弱,部分法规条例已经难以适应新的体制变化和经济发展需要,地区间、部门间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执法工作方面,也存在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机构过于分散、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装备落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执法效果,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2强化农业企业经营者的环保意识
农业给我们提供了必备的生活资源,只有保持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保持农业长期、持续发展。要在广大农业企业经营者中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和鼓励他们自觉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通过对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一方面可以引导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支持,并产生对环保产品的巨大需求,为有机农产品等的销售提供一个广阔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引导广大农业企业经营者对农业环境的重视和保护,促使他们积极从事环境保护型农业生产,自觉减少对化肥、农药等有碍农业环境的生产资料的使用。
3发展绿色农产品
积极培育、扶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产业,包括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业。按国际市场的需求,坚持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和突出特色等原则,建立绿色产品出口基地,扩大高质量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发展绿色农业使生态环境保护不再成为社会和企业的负担,而成了农业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手段,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互相依存的整体。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问题。
4加强国际环保的合作与交流
农业大棚智能检测环境系统
作者:王峰萍 王佳
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2年第14期
摘 要:介绍了以 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光照和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系统由TSL2561光传感器和 DS18B20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通过外围设备 LCM12864显示现场光照度和温度值,并设计上位机程序,通过串口通信实时获取光照度和温度,所采集的数据放入到Access数据库当中,然后从数据库读出光照度和温度的值,通过曲线显示到PC机上,进行实时曲线监控。同时,系统具有温度和光强报警功能。
我国观光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目前正迅猛发展。发展观光农业, 不仅有利于扩大都市人的旅游空间, 让他们体验农民生活, 促进城乡文化交流;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就业,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缩小城乡差别, 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外, 观光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乡村风貌, 促进农村整体环境的改善, 如对农村原始风貌进行的改善;对荒山、荒丘、荒地进行改造, 使其适应旅游发展;对田、林、路进行整治等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但不少地方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不成比例, 存在自然生态资源开发过多、利用或改善不当等问题, 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是观光农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发展观光农业,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进而协调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 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塑造良好的乡村风貌, 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促进农村整体环境的改善。但是观光农业的迅猛开展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1.1 盲目开发, 严重浪费自然生态资源
一些地区不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 在经济利益的引诱下, 不顾实际情况, 盲目开发, 出现了无人观光的尴尬局面, 不仅浪费了自然生态资源, 更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在一些适宜发展观光农业的地区, 由于缺乏规划和指导, 开发不当, 造成资源的闲置或浪费, 引发生态失衡。
1.2 土地非农化倾向突出
观光农业项目建设用地都是状况良好的可耕地, 虽然也从事农业生产, 但是仍有大片可耕地被休闲娱乐设施、住房、停车场、区内方便游客游玩的道路及其他交通用地等非农设施所占用, 改变了可耕地的使用方向, 既减少了耕地的绝对面积, 又违反了国家土地政策、法规, 无论从长远看, 还是从全社会整体来看, 都是得不偿失的。观光农业的土地利用应本着最小化原则进行, 即尽量利用原有土地类型, 避免土地类型发生变化;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破坏, 如果实在无法避免, 也要对景观进行修复和整治。
1.3 人工化、城市化倾向严重, 破坏了农村特有的自然景观
观光农业的开发, 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民对城市的向往, 使开发区大兴土木, 大搞城市化, 景点人工痕迹明显, 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许多从事观光农业的农民, 在对农业区进行开发时, 往往忽视地方特有的文化传统, 过分依赖非自然的技术手段, 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 包括农舍铺瓷砖、路面水泥化、建筑现代化、水塘人工化, 不仅使游客感觉到“乡风”、“乡味”不足, 而且还破坏了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 开发区周边建有大量高层建筑物及小区住宅, 使景观的观赏视野受到限制, 从而影响观赏效果。
1.4 旅游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有些重污染企业由城市转入农村;大量汽车废气等污染物排放;农户不讲卫生、生活垃圾随便堆放, 造成旅游地空气和水污染严重。
1.5 农业生产污染严重
农民为了满足生存需要,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长期单一耕种使地力衰竭、生态退化;游客对花木的过度采摘、对植物的践踏;开发区物种的不合理配置, 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 打破了生态平衡。
因此应高度重视观光农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以实现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观光农业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 是这些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1 缺乏政府的正确引导与支持
(1)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在发展观光农业的过程中, 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很少;另外, 强调观光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政策, 只是“雷声大, 雨点小”, 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2) 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 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资金很少, 用于旅游环保的资金则更少。另一方面, 环境保护要确定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景观美学质量标准、自然生态质量标准等, 这些都需要借助于政府的科研力量;而目前政府科研力量不完备, 科研工作不到位。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过程, 为了能尽量减轻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就必须重视旅游环境质量监测和效应评估工作。因此, 要加强科研力量建设, 提高科研工作能力。
2.2 缺乏项目论证和科学规划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任何事情在前期发展时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评估, 才能使它顺利进行下去, 观光农业也不例外。通过进行项目论证, 可以得知该地区的发展优势, 以利于确定观光农业的可行性及发展类型, 避免资源的浪费或闲置。
2.3 旅游区管理体制不健全
旅游旺季, 游客严重超过旅游区可承载能力。旅游区接待部门的服务能力差, 环境管理体制不健全, 导致果树采摘过度、草地枯死、土壤板结, 破坏了生态平衡。在国外, 观光农业发展已相当成熟, 但类似情况也不少见, 如西班牙加纳利群岛旅游旺季大量游客前来观鲸, 使鲸受惊而潜入海底;在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 为了防止当地人盗取海龟蛋, 旅游经营者用耀眼的灯光让游客看海龟下蛋, 结果海龟受惊后下不了蛋等, 因此, 在观光农业中的发展过程中, 要做到环境保护工作。
2.4 游客与观光农业经营者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观光农业经营者由于知识水平低、文化素质不高, 对当地文化、民俗、历史重视不够, 使当地的特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盲目开发, 忽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由于农民意识不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更不可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起到监督作用。致使游客乱扔垃圾、恶意采摘等使大量不可降解的物质进入农村地域, 造成环境污染。
3 观光农业发展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观光农业的基础是农业系统功能及生态的良性循环, 环境保护问题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 观光农业和其他旅游业一样, 环境保护是其重点和难点。由于我国观光农业起步较晚, 针对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可以借鉴国内外发展观光农业的经验和教训, 使其能够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3.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在发展观光农业的过程中, 农户、土地、开发者、政府和游客都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其中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 要想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要从政府入手。
(1) 贯彻和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作用, 以保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能够有效实施。
(2) 加强政府的正确引导与支持。一方面, 要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资金投入, 加强科研工作;另一方面, 要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使各个方面都贯彻环境保护的思想, 提高观光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 我国政府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 从而缓解生态环境问题。例如, 政府可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强制旅游开发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定期对旅游地进行严格检查, 加强管理;借鉴国外经验, 实行开发商保护环境, 政府以减免税收或实行低息贷款等方式补贴的形式给开发商激励;加强土地审批制度, 缓和土地非农化现象。
(4) 政府要严格控制旅游区周围工业化、城市化的不利影响, 减少周围新建高层建筑对开发区的视线污染, 减少周围厂矿生产造成的噪声、水源、空气污染, 以保持空气清新的乡野氛围。
3.2 开发前进行项目论证和科学规划
项目论证主要是对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情况进行论证。观光农业所依托的旅游资源是非稀缺性资源, 其吸引力及辐射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交通便利, 可以使游客用最短的时间到达, 有充裕的时间游玩;而交通不便, 则其可进入性差, 区位不理想而难以客源充足, 引起自然生态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应从资源优势规划观光农业的发展, 对于不适宜发展观光农业的地区, 尽早限制其发展, 避免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另外, 发展观光农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进行开发。在确定开发时, 要以保护生态资源、发展生产为主要目的, 也要考虑客源市场状况, 避免资源浪费。
3.3 改善旅游地经营管理
(1) 在旺季, 通过提高门票价格等有效方式控制游客数量, 这样既可以保证游客的旅游质量, 又可以避免因游客过多而使土地板结、农作物采摘过度等生态失衡现象发生, 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 目前, 旅游地的管理者应该尽量减少承租土地和自行采摘类型的观光农业, 以减少良好可耕地资源的浪费。另外,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避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等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现象发生, 加强土壤保护, 促进观光农业的良性循环。
(3) 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旅游地的内部管理既需要农业科技工程技术人才, 也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等方式, 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 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从业素质、环境保护意识, 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以各种奖励形式激发他们的环保积极性, 激励他们以身作则, 引导和监督游客的行为, 保护生态环境。
3.4 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占有率极低, 这是我国的一个现实国情。而当前我国现阶段人口众多、国民素质低下, 必须采取以政策、法律法规为主, 以道德为辅, 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的管理体系进行环境保护, 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 从而保护我国的生态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3.5 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发展观光农业要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生态环境是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对观光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经济效益是观光农业发展成功与否的最直观表现, 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如果只注重经济效益, 不顾生态和社会效益, 搞掠夺性开发, 经济效益不但不会长久, 而且最终只能是得不偿失。日本政府便注重观光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经营者的经济利益由政府给予经济补贴。但是基于我国国情, 发展观光农业应采取坚持“三个效益并重, 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方针, 突出发展高效绿色农业, 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促进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
4 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可耕地资源紧缺, 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要使我国农业效益最大化, 就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光农业可以使农民获得双重经济效益, 即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 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其起步较晚, 在发展的过程中, 出现了很多问题, 但这只是过渡的阶段性问题。从发达国家观光农业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 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需求的日益增强、对旅游业的进一步认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 我国观光农业必将保持旺盛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史亚军, 黄映晖.观光农业开发与经营[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辛国荣.观光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6.
[3]郑铁, 周力.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 2006 (6) :34-35.
[4]梁明珠.观光农园旅游开发问题探讨[J].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1999, 21 (6) :113-118.
[5]曹艳英, 马润花, 徐民英.论我国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J].福建地理, 2000, 19 (3) :21-24.
[6]宋明.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问题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2) :1-3.
关键词:镇赉县;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02
1镇赉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威胁仍较严重。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比较简陋,工艺相对落后,技术含量不高,人员素质较低,导致在生产过程中“三废”大量排放;农业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养殖业特别是规模养殖业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不到位,大部分畜禽场地晴天蚊蝇成片,雨天粪水漫流。大量含有有机物和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水、污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土壤,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渐增,加上处理方式简单,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的危害很大。不但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污染农产品,而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人体健康;森林草原面积减少,湿地面积减少,土壤沙漠化盐碱化严重。
2 保护镇赉县生态环境的建议
2.1加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保证。必须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农业环境意识。深入广泛地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增强全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2加强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依法强化对农业环境和主要农产品的污染监测和管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农业部门应对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管理,并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虽然我县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组建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站,但由于队伍和手段还不健全,工作很难正常开展。根据国家的要求,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依法加强对全县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和监督。
2.3广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农业,强调以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统一为目标,因地制宜,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结合,使物质多次循环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产出率和生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通过调整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消除重点污染源;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物质的多层次循环利用。逐步建立种养加一体化,农林牧渔多元化的农业发展体系;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控制农业自身污染源;通过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增进人民身体健康。
2.4 大力开展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强化排污管理
开展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消除养殖公害、防治畜牧污染,是一项充分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益工作。尤其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时期,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规模化、区域化,而粪便治理带来的高投入和高成本又制约着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解决不好这个矛盾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的保护和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便推进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2.5 增强植树造林种草的宣传力度
让人们了解植树造林种草对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根据生态学家所讲森林草原是大地的肺,湿地是大地的肾,一定要保护大地的肺和肾,才能保护生态平衡。造林种草既可以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又可以增加收入,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3 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前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很大,粮食、蔬菜、水果中农药的残留量严重超标。过多施用化肥使粮食、蔬菜、水果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因此,需要发展绿色有机可持续农业,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在农业生产上应多施用有机肥少施用化肥,施用有机肥既能改良土壤,又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让人们吃到放心健康的食品。
3.1使用低毒残留农药,少用或不用高毒农药
可以采用无公害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包括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如稻田利用围栏养鸭,既可以防治病虫害又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用白僵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也可以选用抗病虫害品种,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2调整种植业结构
要掌握好市场信息,种什么效益高,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确定。我县干旱少雨,应减少玉米等需水量大的作物的种植面积,多种一些耐旱的经济作物(如花生),应该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和保护地生产,以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蔬菜大量向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出口。如果我县能建立龙头企业,将我县的蔬菜打入国际市场,那么发展大棚无公害蔬菜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农业环境问题】推荐阅读:
德宏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总结07-15
辽宁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探讨11-26
中国农业生产问题11-13
农业发展存在问题06-01
农业科技推广问题分析11-25
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07-19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06-21
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现状问题探讨论文09-30
农业用地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12-24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若干问题探讨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