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精选9篇)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篇1

【摘 要】

人们大都认为教学生作文难,如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也有感觉教学生写作不难的,究其原因,教学生写作得法,且注意思考读与写的紧密和有效结合。本文谈及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以期对广大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 策略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一晃就是多个年头,在这多个年头,有过思考,有过成功,有过困惑,尤其是小学生的习作教学。在这多个年头,习作教学方面的流派给人以启迪,习作教学的成功经验不断涌现。在这多个年头,自身所思考的多是小学生阅读和习作的结合问题,现拙于笔端的是紧密而有效结合的相关实践和思考,诚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一、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需让学生读出真知

语文说到底就是一个模子,就是小学生练习写作的模子,这就是语文的工具性特征所决定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人们是比较关注学生的阅读感悟的,但也可以说还没有完全能够关注到位。为什么就是这样去讲?那是因为教材文本的字里行间还没有完全让小学生去真正意义上的神游。小学语文教材篇目都是比较短小精悍的,语言是那样的富有语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却没有让学生自己读出作者之所以能够妙笔生花的途径和方法,一般都是粗制烂糙地读读即已感到万事大吉。对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读,而且是真正意义上读出作者的匠心独运。体会作者在写景时,怎样把景致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叙事时是怎样把事情叙述得形象逼真的。应当说这就是真正的语文知识,这才是真正的语文知识。而这些知识不去让学生读懂,那学生是很难在自己的习作中将这些语文知识真正意义上用起来的。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多让学生能够将文本中值千金的东西挖掘出来,哪怕就是一个字;我们应当力求让学生自己去读出那一字一世界的感觉。譬如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学生整体感悟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重点感悟比较特殊的句式,“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对这样的句式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去感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还应当让学生感到这样的用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风格和艺术,虽然我们不和学生去谈及定语后置的语法概念,但让小学生去咀嚼咀嚼这样的语言,那也完全可以能够读出相关语句特点,从中获取一定意义上的感悟性的真知,也就可能在具体的习作中予以一定的应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需让学生品出灼见

小学语文教材上的篇目虽然短小,但都是那样的一字一世界,一字值千金,是那样的精悍。在平时的教学中,虽然我们也是想方设法让小学生去感悟那字字、句句,但从相关意义上讲,小学生还不能表达出那样的内心感受或者感悟,一些教材篇目阅读感悟不能在学生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这对小学生的习作不可能写出自己的内心,不能实现某些意义上的心从笔,其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现在的习作教学之模式比较广泛,令人眼花缭乱。但笔者比较青睐的是山东省一名普通教师所践行的心语滚动作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能够做到这样的份上已经是相当的不简单。虽然该老师在心语滚动作文的研究上还没有能够在相当广的范围内起到理想的辐射作用,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相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专家已经予以充分的肯定。曾经拜读过作者之草根化的实践性的研究论著,颇感兴趣的是作者忌于浮躁的多方面实践,引人关注。所以,无论是阅读感悟还是学生相互之间欣赏习作抑或相互之间修改习作,都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教材文本乃至学生习作的亮点所见。这在于兰老师的心语滚动作文的诸多实践中已经做得相当到位,我们翻开于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点,会发现她对学生的鼓励随处可见。我们看到于兰老师所教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颇有见地。从这样的实际去思考,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没有学生之读的灼见品出,学生的写也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灼见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需让学生写出品味

在平时小学生的习作中,我们过多出现的倾向性问题是,对小学生的习作大有欣赏过度之感。在以往的评分上多人提倡给学生以满分作文,在目前的等第上,多半是优之等第,很少出现良等之下的现象,这都是重于鼓励所致。应当说小学生的习作教学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小学生的习作教学没有鼓励是万万不能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的是纯粹鼓励也是万万不能的。光鼓励极为容易形成学生的自满尤其是麻木自满的情绪,一些根本就值不得一提的习作也去鼓励,那不少学生便乐乐大方,到头来永远都写不出有品位的习作。所以,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必须有意地利用教材,讲文本中有品位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欣赏,并利用相关的景和物让学生训练,写出有品位的语言。在平时学生的习作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语言提炼,窃以为学生自身习作不是那么太重要,相互之间的交流才具有实在意义。譬如,我们可以将学生之间的互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后,即把学生之间的作文互动让学生在家庭去完成。现在的学生家庭大都已经装了宽带,建立学生之间的QQ群,对学生习作互动是比较理想的,学生之间经过互动,其习作语言的品味会会越来越高。在平时,比较注意学生之间的互动,一些描写景物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不仅仅是理想意义上的生动形象,而且鲜活。当学生能够发现一些景物描写的中的有品位之语言时,就会相互之间点赞,同时也可以激励那些不经常思考文字推敲的学生。当然,教师精心批阅学生的习作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需要给学生以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批阅性的启示,让学生去写也能够多写出有品位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篇2

一、以读促写, 读中求法

(一) 演一演, 写一写

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一课, 教学的瓶颈在于:文章的人文性、思想性很强, 本单元是以“人间真情”为主题的。如果重在让学生受到爱父母的教育, 不过是思想教育而已。如果一味地囿于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上, 试想, 学生又能获得什么呢?只有找到适当的读写训练点, 才可以让语文回家。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 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 从而再现场景, 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 但在“先是一两声, 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 问外婆!’‘自己查爸爸妈妈的身份证!’”这个地方却没有人物的神态、动作的描写,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情感, 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揣摩人物内心, 体会文章含义, 我决定把这几句话作为写作素材, 进行添写。首先请几位学生上台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表演者的神态、动作, 并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有学生这样写:“先是一两声, 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 张强迫不及待大声喊到:‘问爸爸!’李晓反驳说:‘不, 问外婆!’我们班的‘智多星’王睿慢条斯理地站起来说:‘我看, 为了保密, 还是自己查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吧!”就这样,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受到感染, 并引起了共鸣, 自然而然地走入了写作天地。

(二) 读一读, 仿一仿

三年级下册中的《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文辞简单, 但含义却不易领悟, 其中第二节是这样描写的: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在教学这节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 再让学生了解到:课文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 显得亲切、易懂;把都有蓬勃生命力的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 显得新奇、有诗意。最后启发学生找出诗歌中的省略号, 想想省略了什么, 太阳还可以是谁的朋友?经过老师的点拨, 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纷纷发言。有的说:“她把金光往鱼儿身上洒她把小草从土里拔她陪着小猴子在林间跳跃听他们吹起欢乐的口哨。”有的说:“她把银光往沙滩上洒她把笋儿从土里拔她陪着小鹿在林间奔跑看他们撒起欢乐的蹄儿。”还有的说:“她把银光往高山上洒她把秧苗从田里拔她陪着小狗在田间奔跑听他们唱起欢乐的歌儿。”学生们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的积累创造了一首首精美的小诗, 看来仿写真是读写训练的好办法呀!

(三) 议一议, 续一续

五年级下册《桥》一文, 塑造了一位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 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 将村民们送上生命桥的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课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老师让学生先小组合作, 议一议:既然, 老汉是如此的爱儿子, 如此的想救他, 那又为什么硬要把他从队伍里揪出来呢?“一揪一推”这两个相反的, 看似互相矛盾的动作之间, 你体会到了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再引导学生带着对这老汉的崇敬之情, 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受老汉那光辉的党员形象。然后问学生:“同学们, 此时此刻, 你还觉得这仅仅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吗?”接着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桥。有的说:“这是一座生命桥。”有的说:“这是老汉为村民们搭起的跨越死亡的桥。“最后老师出示样子, 让学生照样子续写。

样子如下:

此时此刻, 这, 还仅仅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吗?

当然———不是。

这是一座生命桥, 是老汉用自己的生命筑起的, 挽救无数村民生命的桥。

有的学生这样续写:

此时此刻, 这, 还仅仅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吗?

当然———不是。

这是一座不朽的桥, 是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 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还有的学生这样续写:

此时此刻, 这, 还仅仅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吗?

当然———不是。

这是一座党员桥, 是代表老汉那———大公无私, 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的桥。

以上的阅读教学牢牢抓住了阅读和写作的联结点, 抓住课文的语言精华和表达特点, 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养分, 以读促写, 读中取法, 读中学写。

二、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做一做填空练习, 既是对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也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语言及思维的双重训练,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又促进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发展, 也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的能力。

(一) 在填写中咀嚼消化课文内容

如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 理解“古怪”的性格这一段时, 抓住课文具体描写大猫“古怪”的三方面表现让学生反复品读。在理解猫的“尽职”时, 老师设计了三道填空练习, 用三个 () 心来尝试概括猫尽职的三种表现。1.屏息凝视——— (专) 心;2.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耐) 心;3.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决) 心。接着问:“看看这三个方面是拿什么词联系起来?每句话的结尾都有一个语气词, 是什么?”又让学生填空:说它老实 (吧) , (可是) 它又很贪玩;说它贪玩 (吧) , (可是) 它又很尽职。两个“可是”两个“吧”, 把猫的性格多变, 捉摸不透, 也就是“古怪”的意思, 表现得淋漓尽致。

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猫“古怪”的性格时,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猫“古怪”的三方面具体表现后, 抓住饱含作者情愫的词语和句式, 通过填空练习让学生再次咀嚼消化, 理解运用, 体察作者的表达思路。

(二) 在填提示语中, 感悟人物性格

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 其中一个教学的重点就是结合重点词句, 体会人物的心理, 理解寓言的寓意。为了突出重点, 老师这样引导:既然“名医”扁鹊早就看出蔡桓公有病, 并一次又一次的劝他接受治疗, 蔡桓公为什么就坚信自己没病, 拒绝治疗, 最后病死了呢?我们一起走进蔡桓公的内心世界, 看看他怎么想的?

当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时, 蔡桓公怎么说的, 你能想象一下蔡桓公当时的神态、动作吗?我们一起来填提示语。蔡桓公 () 说:“这些做医生的, 总喜欢给没有病的病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 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有的学生填 (拍着胸脯) 说, 有的学生填 (不屑一顾) 说, 还有的学生填 (自以为是) 说。

老师以“蔡桓公为什么拒绝治病”这个问题导入, 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 通过默读, 朗读抓住人物的言行, 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填提示语, 进而体会人物的内心, 感悟人物性格。

(三) 在补白中,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情感蕴积的过程

在教学《可贵的沉默》时, 课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教室里寂然无声, 没有人举手, 没有人说话, 孩子们沉默着, 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沉默了足足一分钟, 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这里, 学生质疑:既然犯了错误, 为什么还可爱呢?这时,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观察图中孩子们的神情, 在那足足一分钟的沉默中, 他们真的什么都不说, 什么也没想吗?如果有想法, 会想些什么呢?省略号里又藏着什么呢?我设计了一道填空:孩子们有的 () , 他会想 () ;有的 () , 心里会想 () 。

插图中孩子们自责的神情、害羞的神色, 引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引导孩子进行了换位思考, 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对父母的忽视, 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时, 再通过这样补白式的填空练习, 把这种认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就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情感蕴积的过程;通过这样补白式的填空练习, 又点拨了孩子明白文字后面、标点里面是藏着人物的内心想法的。

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 不仅要实现从读到写, 也要实现从写到读。长期实践证明, 读写结合, 相得益彰, 读写分离, 两败俱伤。因此,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强化体现文读写结合这个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沈大安, 洪春幸, 蒋军晶.关于“读写结合”的锵锵三人行[J].小学教学 (语文版) .2007 (03)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问题 篇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自古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一直强调理解、体会,充分感悟圣人的思想,学习典籍里的精髓。而现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是以一种“文章分析”为主要特征,以“问题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语文教学,而这一模式的教学目标指向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书读百遍”并不是说要读一百遍书,而是要多读,多体会。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读写能力,但是也仅仅停留在读表面意思上。所以,我们必须要学生多读文章,尤其是经典的文章,提高自己的修养。读得多了,肚子里的墨水自然也就多了,这样才能在写的过程中既节约了时间,又能达到质的要求。其次,学生在理解上,得到老师的指导,而学生在运用上发挥自己的理解,类似于“无师自通”的一种方法。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美妙之处,从而使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和习作能力的培养。

谈到读写结合,会涉及阅读教学时间安排的问题。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明显问题就是一通乱抓,芝麻绿豆都不肯丢。但实际上这种没有重点的阅读形式反而不容易让学生抓到重点。理论上讲,不管是精读还是略读,都应该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在老师讲之前认真阅读一遍,找出侧重点,这样老师在课堂上也能有重点地去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课下整理的过程中,才会有清晰的思路与调理,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依旧没有突出中心。

读中有思、有记

任何大家(作家、艺术家)的创作都是需要灵感的,但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知识的融合与积累,需要思维的发散与创新,而这些物质与精神的支撑则离不开“读”与“写”的结合,两者可谓是“唇齿相依”。举个例子,在教学工作中,老师经常会通过让学生写日记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每天一记可以说已经成了硬性规定。而有些学生根本不喜欢这种写作形式甚至也完成不了这项作业,对此他们的回答是:“不知道写什么,没有灵感。”造成部分学生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读与写的结合。可能他们只是做到了“书读百遍”,而忘记了思考;也可能在百遍中思维灵感如波涛汹涌而来,冲击着大脑,却疏于把它们记录下来,而灵感这种东西又是转瞬即逝的,长此以往,他们脑子里所产生的瞬间激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相当于又还原了,所以会导致他们在每次规定的时间里写不出自己满意的东西,更不要说创新了。那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适时地把自己的所看、所读、所想记下来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在习作的过程中达到呼之欲出的效果。所以说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光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会读后整理,先进行思路整理,再进行文字整理。或者说增加一项“每日读后感”的活动,读后感不在于字数多少,核心是“用心”,用心去读,用脑去思,用灵感去想象,如此,让学生养成随时笔记的好习惯,这一小习惯可让孩子受用终生。

俗话说“天下作文一大抄”,这里的“抄”不是指通篇的原文摘抄,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创新。针对此问题,老师可以在最开始的写作课上实施比较宽松的策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和创作,但不加时间限制,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无限想象、无限活跃,因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值天真烂漫时期,他们的想法都比较奇特,充满了灵动的色彩。所以说,老师可以选择文章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词或短语,让孩子从中寻找一些缺口,以此展开联想,进行读与写的结合,更能让学生从另一个层次理解文章,如此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除此之外,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空白点,或者说有它未完待续的故事,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此机会地,让学生去填补这个空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定要反复仔细地阅读原文,才能更好地进行补充。这种形式既让学生做到了“书读百遍”,又能让孩子走进自己充满想象的世界,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热情。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座宝藏,都值得收藏;每一行文字都有它的精华,都值得品读;每一个标题都是一个中心,都值得回味。翻开它,阅读它,请伴随着思考与整理。只要在动眼的同时,让学生动动小脑袋和小手指,就能让孩子在写作的过程中文思如泉涌,从不担心灵感被捆绑,思维被束缚。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仿写结合,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篇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早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读能导写,读能促写,读与写要有机结合。《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与生活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大部分是经典文章,在寓意、题材、体裁、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要想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找准契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以下,是我在读写结合方面的一些探索——

一、抓“题眼”

文章的题目称为题眼。“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就会对它一见钟情。”我们的学生在作文自拟标题时,往往发生偏题或离题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因此,选择不同类型的标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确立文章标题的方式有多种,以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为例:以事件命题的文章,如《包公审驴》《飞向月球》《和时间赛跑》《朱鹮飞回来了》;以人物命题的文章,如《挑山工》《孔子和学生》;以时间命题的文章,如《下雪的早晨》;以地点命题的文章,如《草原》《丝绸之路》;以事物命题的文章如《中国结》《太阳》《落花生》。帮助学生了解分析文章确立标题的方式,引导他们在写作中尝试用恰当的方式确立文章标题。在每次的习作完成之后,将全班孩子的文章题目进行罗列、梳理,全班进行交流、分析、评比,帮助学生掌握确立文章题目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抓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小学阶段的仿写主要是点仿,也就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的“点”。教材中设置了很多的仿写,比如诗歌的仿写。诗歌的格式一般都比较整齐、统一,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易于仿写。诗歌的仿写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遣词造句和格式特点,也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学习了《大地的话》之后,我马上让孩子们创编,有个孩子写道:“假如你是蝴蝶/请在我胸前飞/这里有芬芳的花朵/茵茵的绿草/流淌的小溪/你可以在花朵中酣睡/在溪水上欣赏自己的舞姿/不论你跳的什么舞/我都觉得很美„„”有特殊句式的仿写,如《三月桃花水》中这句:“风从窗缝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这一系列的动词把风写成了人,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体会人们激动的心情。待学生明白写法后,趁热打铁,进行读写结合,要求学生仿照这段写作方法写一段话,就有孩子写道:“哥哥一把抓过录取通知书,飞奔到教室,高声喊道:‘我考上了!我考上了!’”又如《种一片太阳花》中有这么一句:“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禁不住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前欣赏起来。”这句话采用侧面烘托的方式,写出了太阳花的美和惹人喜爱。在了解了这种写法以后,有孩子写道:“这个故事太吸引人了,连班上最爱走神的小明都听得津津有味。”事实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三、抓补白

“补白”是指充分利用文本留白,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的课堂练笔。学生进行想象补白的过程,既是学生由感悟和品味语言文字向真情流露情感转化的过程,又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在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享受到自主创造的快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文章的补白包括:主题深化点的补白,情节高潮点的补白和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的补白。主题深化点的补白,以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的一篇文章《炮手》为例——在体会了炮手的矛盾、挣扎、痛苦之后,我紧接着问:数年过后炮手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又会发生什么?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这篇文章。于是,孩子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写道:炮手回到家,看见家中一片狼藉,杂草长到了一人多高。听村里人说,妻儿老小在战争中全部死了,他伤心欲绝„„有的写道:炮手回到家乡,看见自家的房屋修缮一新。这时从屋里走出了一位妇人和一位少年,正是他的妻子和孩子,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的补白,以《语言的魅力》为例——文中有一句话:“春天到了,可是„„”“可是”什么?诗人让·比浩勒并没有写出来,给过往的行人留足了想象的空间,这时候我对学生说:如果你是路过的行人,看到这句话、看到这位盲老人你会想些什么?请你把这段话补充完整。于是就有:春天到了,可是他却看不到明媚的阳光,看不到盛开的鲜花,看不到翩翩飞舞的蝴蝶„„春天到了,可是盲老人却看不到蓝天白云,看不到垂柳飘动她的长发,看不到孩子们在草地上欢快地追逐,他真可怜啊„„

可见,在教学中,我们应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社会经验,围绕一个知识点、情感点发散开去,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化虚为实,化简为详。这样可以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可以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促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抓缩写

缩写就是把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字数,压缩成一篇较短的文章,而且能保留它的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缩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适当删减,也就是删去文章中的次要人物、次要内容;另一种是适当概括,即把文章中的叙述、描写及对话进行概括。这两种方法通常结合运用。比如四年级下册《草帽计》的缩写,我首先要求学生列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口述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按字数要求开始缩写。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简要的写出故事的梗概。我们知道,缩写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缩写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提高我们由繁化简、精炼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这方面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五、抓情绪 许多时候,教师会带领学生进入到一篇文章学习的高潮,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高涨,兴奋点也被激起来了,正是进行作文创作的好时机。比如,在学习了《太阳》一课后,学生开始交流自己收集的太阳的相关资料,然后我请了几名同学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资料,随着信息量的不断扩大,学生对太阳更加充满好奇,疑问越来越多,表达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时候,我让孩子们掏出本子,把自己想对太阳说的话写下来。孩子们兴趣浓烈,才思如泉涌:太阳啊,太阳,你是那么高高在上,光芒四射,令人不感抬头观察你的行踪。你有着无限的权利,你的神力温暖着我们的心窝„„太阳/太阳/你是那么大/会不会是吸收自然的能量/也会不会是身体里有剩余的光芒„„你是调皮的孩子/每天在路上追你/你却从一个山丘/跑到另一个山丘„„学生的兴奋点一旦被激起,就会觉得不吐不快,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论文 篇5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基本原则

1、人文关怀原则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需要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通过读写结合教学,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同步发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要重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生活情感,并逐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奠定教育基础。

2、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学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不同,而且个性化差异明显,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小学生,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以及学习习惯,针对性地促进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提高整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适应新时期小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

3、全面发展原则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并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水平。具体而言,需要严格按照新课标标准,引导小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而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并挖掘小学生的发展潜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积累运用原则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引导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文学积累、语言积累以及情感积累,拓展知识面,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知识基础,为语文写作教学提供素材基础,进而促进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发展,提高小学生整体的文学素养。

5、实践创新原则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以及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锻炼过程中接触更多的语文读写学习资源,例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语文读写主题活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获取读写资源,锻炼自身的读写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读写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发展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1、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以阅读带动写作

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教学材料,蕴含了丰富的写作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的教材进行深挖,使其教学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认真研读并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在掌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而且还要在日常的读写训练中,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经典文章的诵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以提升其创造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课文《桂林山水》时,作者并非是直接对桂林山水的秀美进行描述,而是从西湖和大海的对比之下把漓江之水的美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然后将“静、清、绿”的特点运用排比句式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而教师要做的,不仅要带领学生领域桂林山水之美,还要带领他们通过对教材的仔细“挖掘”,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

2、开展语文写作训练,以写作促进语文阅读

在小学语文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虽然有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强,但是写作水平却很一般,究其原因,这和他们练笔少,没有及时巩固和运用阅读知识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而造成了读写的极大分离。要知道,读和谐是相互促进的,读是写的基础,有了阅读的基础,写作就变的毫无障碍,而重视语文写作训练的开展,在写作中对阅读知识进行巩固,以促进读写两种能力的优秀转化。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往往是从具象思维向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形式过渡。因此,在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课程进行教学时,应该紧密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先可以不要直接要求小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写作,而是尽量发现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段落给学生分析,让他们积累感性经验。以《鸟岛》这篇课文为例,其中描述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文中突出人鸟关系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可以引导孩子体会这种写作手法和技巧并进行写作训练,能够取得更加有效的效果。

3、拓展语文课外阅读,奠定读写结合教学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不能仅仅只将目光局限在课内,还需要在课外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到语言材料,从而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到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适应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还可以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并掌握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写作积累更多的材料和资料,让读真正成为写的基础和保障。同时,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多进行名言佳句以及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的收集,并将其结合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运用到写作之中,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等课外读物,并让他们在领悟唐诗魅力的同时,对其中的经典诗句进行收集,以丰富其写作的素材。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论文 篇6

1读前写作,以写辅读

阅读前的练笔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练习写作,二是为了更好阅读。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将题目透露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写作。教师可以通过读前练笔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层次,在教学时有的放矢,对学生的理解偏差之处进行修正,对学生的独特见解进行表扬,对练笔写作较为深刻的给予鼓励。这样的教学策略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读前写作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反应自己观点。读前写作不要求学生写出十分成形的文章,重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告诉学生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随意联想,不限字数,不论对错,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表达想法,练习写作。第二,培养写作思维。读前写作可以让学生锻炼写作思维,没有具体的文章作为参照,学生就要学会通过题目并结合已有知识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学生带着已形成的思维去读文章,逆向思考文章主题,打破原有思维,实现思路创新。

2读中写作,以读促写

读中带写,写中理解,读写结合不仅能加深对阅读的理解,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中练写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第一,文中批注。文中批注是一种非常随意的写作形式,随时批注有助于学生记录自己的观点,为日后的写作梳理思路,积累材料。第二,读中写悟。阅读时要把好文章读深读透,要吸取精华,有所感悟,对于阅读过程中能触动自己、激励自己的内容,要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体会。写出阅读时的所思所悟,将写作融入到阅读中,才能让每一篇文章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成长旅途中的路灯。第三,文中修改。长期阅读会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学生在阅读中会发现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对于这种地方,教师要鼓励学生修改,耐心指导。善于发现不足,说明学生是带着批判的眼光阅读,用心阅读,对不足之处修改,提出自身建议,则是实践解决。阅读中不时用文字反应自己的想法,用心读,针对写,才能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3读后写作,以写练读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创作的过程,若将阅读作为理论学习,写作就是应用实践。写作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读写结合要求读和写同步进行,所以在写作练习的过程中也不能丢掉阅读。在写作中进行读写结合教学,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第一,读后仿写。小学生写作能力有限,对于很多写作技巧并不能真正的掌握,仿写给小学生提供了一种直接生动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对读物进行分类,通过特定风格的读物让学生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这样的教学模式让阅读更有目的性,仿写更有针对性。第二,读后续写。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最后一句为“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一句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完后续写故事,既可以写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面,也可以写后人对桃花源的追求,这样以读促写的方式,让读和写相得益彰。第三,读后改写。改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原有文章的构思,进行创新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学习写作技巧,锻炼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最终都是为了形成自己的写作思想。仿写和续写延续了阅读中的情节,但改写则是打破常规。改写不仅仅是以往写作素养积淀的体现,更考验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立意新颖,联系实际,从独特的视角写作,才能有鲜明的观点,深刻的感触。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 篇7

1. 针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 传统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深深影响着我国教育水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本的学习往往是采用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教学模式,在整个课堂的语文阅读学习中,虽然整体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状况比较和谐、积极,但是整个领读过程中,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盲目跟随老师的步伐学习课本内容;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自主把握整体课本内容和内在思想,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学生会形成无法独立阅读的依赖性格,这些缺点会对整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名言告诫我们要积极增加阅读量和培养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真实文化能力。

1.2 读书和写作相互结合。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且二者之间存在极其重要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积累大量知识底蕴;写作过程恰好是将自己阅读中所积累的文字和底蕴加以分析和组合,从而结合自己的真实情感,融会贯通。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都没有注意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和方法,从而将阅读和写作分割开来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甚至忽略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也使作文的语言文字缺乏艺术感。

2. 读写结合的有关方法和措施

2.1 以读带写,读写结合。

读写在素质教学中是整体,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一个主次关系,在创新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将阅读放在重要位置,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在对优秀作品进行阅读赏析的时候,要积极培养学生分析课文和解析文章的能力,特别注意文章中修辞手法及写作手法、语言应用等方面的重要文学方法,然后积极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从而达到用阅读引领写作的目的;针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要积极注重以下方面,从而推进整个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首先,要“读中带写”,所谓“读中带写”就是要在进行相应的文章阅读的同时积极结合对应的素材和寓意进行写作,从而将阅读中学到的手法和技巧应用到作文中,强化作文能力。其次,要在阅读后积极安排写作任务,通过阅读后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积极对文章中一些知识点做好记录,然后在课外找到相应的作文题目进行复习,达到彻底地将阅读所掌握的课外技巧融会贯通,并举一反三的目的。

2.2 综合训练,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强调听书读写的相互协调,我们在加强读写结合的能力同时,要积极结合听说读写四者的综合训练,从而提升读写能力;读和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二者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似特点,因此为了提升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要积极结合读写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特性,然后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综合训练,通过加强阅读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积极通过作文练习,熟悉在阅读中掌握的技巧和写作手法,通过二者之间的综合训练,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话题,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读写结合是全面推进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两个方面,通过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的教育方法,可提升语文整体教学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月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3):123-125.

[2]曹兰.闲暇意识与语文作文研究——以初中语文读写教学为例[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5(11):22.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54-01

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两者又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读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如何进行更有效的读写训练,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语文进行读写结合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手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好这一教学手段,必须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积累运用原则。 只有让学生平时加强阅读,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感悟力,进而才能为运用语言打好基础。在阅读中产生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 读书对人所造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多读书会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情感和文学,积累是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学生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的阅读,并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目。

2、全面发展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按照新课标要求,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读写结合,找准侧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 掌握了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3、因材施教原则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个体,而且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如果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只有这样,读写结合的教学才能取得成效。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的运用

1、努力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兴趣,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最大可能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必对学生有过多的限制,尽量的使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自我发挥,对身边的所见所闻不拘于形式的描写,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作文形式的要求上可以不拘一格,让学生展现出不同的作文方式,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学生受到鼓舞,写作兴趣也更积极,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写作信心。对于班级中阅读和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鼓励和帮助,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扬,消除他们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小学生由于年龄、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存在不会读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教师应多为学生们介绍一些对学生阅读有所帮助的书籍和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课前,使学生进行阅读交流、阅读演讲、阅读赏析等,通过慢慢的引导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阅读,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并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通过用心的观察、感悟,成为学生写作的重要素材。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积累。没有丰富的词语积累,写作便无从谈起。因此,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過将精美的语句和段落进行摘抄、背诵等形式进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抄写,能大大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记忆。另外,在学习中对优秀诗词进行背诵,是小学生更好的运用语句写作的基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更好的引用到写作中,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还可以不定期的对学生语言积累的情况进行检验,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以此不断促进学生进行更好的积累阅读。

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在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运用语言遣词造句的能力。只有遣词造句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作文才能叙述生动,感情丰富。因此教师学生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并分析作者写作的意图,领悟作者的遣词造句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加强对文字的感悟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培养小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不可过急。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立双.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2(33)

[2] 吴立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24)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 篇9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与说话写话有千万个接触点,教学时要慧眼识才,抓住结合点,促使学生把在语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乃至修辞,运用于新的语言环境中,并逐步仿中有创,培养运用创新的能力”。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真正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但事实上,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却常把“读”与“写”分隔开来,以致形成学生学了若干文章,结果还不会写文章。如果读与写的结合真的能落到实处,就能彻底改变我们目前许多班级考试之前背作文,考试时候默作文,大面积作文雷同的尴尬局面,才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真正意义上落实到在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对于现在的语文教育来说有很大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呢?

我们必须先应该明白:读写结合,是将读与写置于同一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在整合读写目标,在阅读名篇佳作中积累写的语言和素材,酝酿写的情感与冲动,学习写的技巧和方法,提升写的认识与角度,为学生由感而发,自由表达奠定基础。也是在写中拓展与延伸读的内容,深化读的主题,抒发读的情感,实践读的方法与语言积累。读写结合,读与写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而不再应该局限于只是读或者是单纯的写。只有使读与写互为羽翼,相得益彰,才能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开辟一条实用有效的新路。以下是在教学中对于读写结合的一些尝试。

一、读中批注,写在课堂点滴处 “厚积言有物,百练笔生花”,只有吸收才能倾吐。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平时的阅读中发现了相应的产生情感共鸣或是让自己眼前一亮的文字的时候,试着做一些你的批注,写好你的理解,并把它积累下来。现在语文教学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应成为教师的一种潜意识,成为一种既定目标。读写结合应落实于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孩子逐渐的养成这样的习惯。读写结合不是要求动辄写成段成篇的文章,可以从一两个词入手,从一两句话开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不失为一种读写结合的好办法。当学生在独立的研读文本,析字析词的过程中,在对文章重点句段的品读中,自然会产生零散的、瞬时的体验和感悟,此时,让学生用符号、用图画、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就是学生读文后的一种倾吐和反馈,就是读后的“写”。当然,在学生的批注中,教师应有层次地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而到句段的层次来写批注;引导学生从预习时的“初次批注”,到品读后适当调整补充的“再次批注”,使批注由词到句,体现层次,从而真正发挥批注的作用,使批注成为“练写”的常态途径。

二、深入挖掘教材,寻找读写结合的生成点

谁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从仿写入手,利用教材,落实读写结合,是学生学会作文的捷径。其实我们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很好的范文。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读每个单元的训练目标,园地中的习作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放风筝》一课,三段是这样的:“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托”“牵”“奔跑”“翩翩飞舞”这一连串的描写放风筝的动作及那声“放”把文本之外的人们带到进了画面。我引导学生分析,我们之所以看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看到和参加了真实的活动,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动作和语言上的细节描写,老师希望你们把在书中学到的方法用到你的习作中去。文章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我让学生续写接下来的故事。我希望在他们的习作中见到我要的细节。续文交上来了,一部分写成流水帐,他们还没真正明白细节,无法在习作中应用。但三分之一的学生让我看到了丝丝希望。一个孩子写“他们找到了风筝,他们由垂头丧气一下子变成了笑容满面”,看,他们把文中学到的词已尝试着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他们几乎没有多少创新,但他们能把自己的思考与文本精彩部分自自然然融合在一起,难道这不是成功的起点吗?

三、从生活入手,利用教材,落实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以我们在学习《秋天的的雨》这一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句子给人的感觉这么美?孩子们说作者用了比喻句,我接着引导大家我们学习作者的方法,说说我们家乡美丽的秋天,如果你认为同学说得不完整你可以补充。因为大家都在农村长大,对秋天的景物特别熟悉,大家有话可说,兴趣高涨,一个学生说:“大白菜又白又胖”,另一个孩子补充到:“菜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小扇子”,话题打开了,大家畅所欲言,看到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我的心里真的很甜蜜。

四、创设情境,利用教材,落实读写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欢乐的情境,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蜜蜂》一课有这样一段话:“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冲”“脸红红的”“高声喊”„„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小女孩,我即兴作了一个表演,让学生学习作者关于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细写的方法,认真观察我,先说后写,几十字即可。我假装肚子疼,蹲在地上,孩子们特别有兴趣,一个孩子说老师很痛苦。另一个说老师肚子疼,还皱着眉,我想是老师肚子里有虫子了吧?我引导学生一定要说出老师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你的想法,最好用上我们学过的词语。不到十分钟,一个孩子写到:老师突然间皱起了眉头,脸红红的,咧着嘴,龇着牙,双手捂着肚子,慢慢地蹲下了,说“哎哟,我肚子痛,哎哟,我肚子痛。”我想教师是不是吃了过期的产品,坏肚子了呢?看着孩子们学以致用的成功的小练笔,我的心又一次感到了甜蜜。

五、读中知事,写在内容延伸处

写作,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思。写作的发生,总是来源于写作对象,来源于让人难以忘怀的事物或让人良久思索的话题。因此,在教学中,抓住课文讲述的故事的延伸点,进行扩写、续写,也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一个极好途径。

上一篇:邯郸县教育局创建文明单位实施方案下一篇:大班优秀美术教案《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特别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