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意识影响职业发展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危机意识影响职业发展(精选7篇)

危机意识影响职业发展 篇1

危机意识会影响你的职业规划与发展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或者主动选择,或者被迫选择。

不管路是不是你自己选择的,还是别人给你选择的,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的双脚去把路走下去。不管你是否情愿,时光和你的年龄不会停下来等你做好准备。

如果给你一份月薪丰厚的工作,让你至少工作一两年,但是就是不让你做事,或者让你做一些对你的职业发展毫无益处的事,你还会接受这份工作嘛?这是一个值得每个刚刚步入职场的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除非你不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或者说你从没做过职业规划。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四十岁以前的收入和年龄是成正比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成功人士。这也正是很多职业规划师给毕业生的忠告里提的最多的那句话:三十岁之前不要计较薪水,因为三十岁后一年的收入可能是你之前多年的总和。其实,这就要看你三十岁之前是怎么度过的了。一个曾经工作了16年的成功前辈说:性格决定命运,三十岁之前不懂这话的含义,临近四十才明白其中的奥妙。我们的足迹其实就是我们的性格决定的,即使人生重来,我们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弥补改变,那么我们的人生也一定会随之改变。

职场之中,危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不是危言耸听。抛却难以抗拒的经济危机等天灾人祸,其余的危机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挖的坑。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危机。更可怕的是,很多年轻人根本意识不到危险就在身边。

有一个朋友的经历是这样的:大专毕业2年的时候月薪近5千,而且如果加班会更高,是家不错的外企,不坑人,完全守法经营,善待员工,如果他踏踏实实继续做下去,3~5年升主管没问题,因为这家公司老员工不多,他有的是机会,可是他熬不住,说目前薪资低,非得换一家,因为那边薪资多了1千。朋友们劝阻无效,他自己去闯了,两年的职场经验积累似乎还是不够的。这时候跳槽运气好新公司会有好的学习机会、有好薪资,运气不好就得从头开始:试用、积累人脉和经验、从新人开始......这位朋友是幸运的,而我则相反。没办法,造化弄人。我还是太浮躁了,想想如果当初再忍耐三五个月,或许结果就会不同。

危机意识影响职业发展 篇2

(一) 2009年世界经济难有起色

进入2008年下半年, 多家权威机构一再下调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最近一次预测, 全球经济2009年将勉强维持0.9%的增长, 并有可能成为1982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慢的一年。尽管由于政府干预和大国之间经济协调机制的作用, 金融危机演变为大萧条的可能性不大, 但2009年全球经济持续减速已成定局,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都会出现负增长, 其中美国下降幅度在1%到1.5%;此外, 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仍然会继续下调, 但是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未来一年全球经济的亮点在于新兴市场, 尤其是“金砖四国”。

全球经济的复苏看美国。美国经济有可能从2009年第4季度开始恢复正增长, 之后可能需要3年至5年的调整时间, 即美国经济可能要到2011年之后才能恢复到3%至3.5%的潜在增长率水平。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的衰退同样将持续到2009年下半年, 最坏的时点可能在第二季度末, 之后伴随全球需求上升, 形势有望开始好转, 但前提是全球经济能对各主要经济体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做出“正常”反应, 且不会出现任何其它的重大经济和政治问题, 如印巴争端、重大恐怖主义袭击事件等。如果第二季度仍然看不到好转迹象, 则意味着这次经济下行将是一次更长更深的调整, 甚至可能被贴上“萧条”标签。

中国经济的前景更多地取决于经济刺激方案的成效。预计中国经济将面临V型调整, 经济刺激方案将于2009年第二季度起在实体经济中逐步显效, 其中主要担忧有两个方面, 一是需要为经济刺激计划贡献3/4资金的地方政府、私营企业和银行是否能够保证这部分资金的供应;二是全球需求能否及时复苏。中国经济将经历U型还是V型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经济复苏的速度。

(二) 资产泡沫尚未充分释放

在历次危机中, 第一枚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总是资产泡沫的破裂。同样, 一旦泡沫得到充分释放, 未来的经济局势也将变得明朗。眼下的问题是, 历经两年多的调整, 被视为本轮危机罪魁祸首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仍未触底, 这也是人们看不透未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房地产价格的调整始于2006年初, 三年来价格跌幅已经超过了30%, 但美国最新网调显示2009年美国房价还将下跌12.5%。数据显示, 按照美国目前的房屋购买率, 市场上新旧屋库存均在一年以上, 过度供应成为资产泡沫迟迟无法释放的主要原因。诸多国际知名评级机构认为, 美国房市触底的时间是在明年年底, 美国房市疲软状况会持续至2011年。此外, 英国房价较其2007年峰值水平时也已经回落25%, 预计未来一年还将下跌10%, 反弹时机则尚不明朗。

值得注意的是, 除欧美以外, 中东石油出口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也濒临破裂。自去年7月份触及143美元高点后, 眼下国际原油价格已暴跌至每桶40美元上下, 这导致海湾国家的收入急剧下降, 其扩张计划也大幅缩减, 而目前全球近25%的建筑项目集中在海湾地区。

处于这样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时点, 未来一年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更加多元和突出。而这其中, 伴随国际油价和其它商品价格的急剧暴跌, 原有的通胀威胁正在迅速淡去, 这为过去几个月各国央行为保经济增长而频繁降息留下了空间, 但也凸显出危机背景下通缩风险的加大。从趋势看, 整个世界经济将从2008年低增长、高物价的“滞胀”为主的运行状态向2009年低增长、低物价的“低迷”为主的运行状态过渡, 并且进入通缩的可能性在增大。

受2008年初能源价格暴涨推高价格比较基础影响, 市场预计2009年多数国家都有可能出现名义物价下降。这种名义物价负增长本身可能只是价格向更“正常”水平调整的过程, 而并不一定意味着真正的通缩。真正的风险在于这样一种物价走势可能会改变企业和消费者预期, 导致消费者捂紧荷包, 而企业则可能进一步削减工资, 二者结合将带来实实在在的价格下行压力进而导致通缩。更让人担心的是, 如果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不能发生作用, 或者出现其它重大政治或经济问题, 则有可能出现整体经济大幅缩水、失业率大幅上升的情形, 导致衰退时间超过预期甚至恶化为萧条, 那样通缩可能性将大大上升。

(三) 经济刺激措施隐患重重

雷曼兄弟的破产让全球信贷市场一夜之间迅速冻结, 也让各国政府清楚地看到了这一轮金融危机的凶猛来势。为了防止更惨烈局面的发生, 过去几个月里, 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大手笔经济刺激政策, 与迅速深化的金融危机展开赛跑。这种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和激进的降息行为为市场注入了更多流动性, 有利于稳定涣散的市场信心并降低未来出现经济过度下滑的可能性, 但这一行动要对实体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刺激作用需要有一段时间。而当这次危机逐步化解, 企业家和金融家的信心逐步稳定并得到恢复之后, 有可能会导致新一轮的全球美元流动性过剩甚至美元泛滥, 全球将重新面临通胀上升的压力。过高的财政赤字也有可能会成为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另外一个担忧就是各国财政刺激的资金来源是否会持续得到保证, 特别是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借贷大国, 其它国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为这些主要工业化国家提供融资?美国政府目前大举借债并没有遭遇实质性的阻力, 原因是人们避险意愿强烈, 不愿意买入其它证券。但是一旦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2009年显露复苏迹象, 那么美国的借贷需求将必然面临来自其它资产的竞争, 而这意味着其借贷利率的上升。如果这一利率上扬过大过快, 则美国复苏将大大受挫, 全球经济也将因此受挫, 新的风险或由此产生。

为了更快缓解信贷紧缩状况, 各国央行可能选择直接开动印钞机提供流动性, 这虽然有助于解决囤积现金的问题, 进而促进国内经济复苏, 但却可能带来一定的汇率风险。以美国为例, 美联储大幅增加货币供应, 将有可能引发海外美元持有者放弃持有美元, 而转向其它保值性更强的币种, 从而带来一定的美元汇率风险。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 我们已经度过了金融危机的最糟糕时点, 比如眼下已不大可能出现一家大型银行面临严重破产威胁的情况。但不可否认的是, 首要的风险已经转化到经济层面, 而从某种程度讲其后果更为严重。可以确定的是, 经济受累下滑越深, 银行和投资者就越不愿意承担风险;而没有合理的风险承担, 金融和经济体系就不可能有效发生作用。因此, 主要的风险是还没有全面的措施来解决全球性经济衰退和银行体系资本结构重组的问题。

然而, 发达国家政府在向某银行注资或将其部分收归国有后, 可能会要求该银行优先贷款给国内的家庭和企业, 而这将侵占该银行原本计划提供给海外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部分贷款, 这种带有资本保护主义色彩的措施将促使发达经济体的问题蔓延至新兴市场国家中。如果受影响的新兴市场国家选择将其境内的跨国金融机构进行国有化或实行更严格监管, 实施资本或外汇管制, 出售其主权财富基金中的资产用以提振国内经济, 则危机的未来走势将更加险恶。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 人们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可能更倾向于削减市场作用, 不再推进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跨境流动, 从而大大削减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好处。对于所有市场参与者来说, 无论是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一个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平衡监管、监督和政府角色在经济中的作用。这个问题解决好了, 对于社会福祉将产生深远影响。此外, 在开足马力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同时, 各国央行能否在全球经济增长和银行放贷回复往日活力时及时收回流动性以防止新一轮资产泡沫的产生, 也是一个高度考验执政者智慧的难题。

为此, 各国政府在实施救助措施之后, 需要着手探索退出策略, 以适应未来不同于当今经济模式的新世界经济。在同步加强全球金融体系的同时, 各国政策制定者们要思考如何解除巨额财政赤字和流动性扩张的影响, 同时平衡主张政府干预和绝对自由资本主义的两方面政治压力。

(四) 金融危机本身不可避免

如何以及何时才能够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但现实情况却是, 没有人能够知道确切的答案。

所谓金融危机, 从微观层面来说, 是一种信用危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信用普遍降低, 资金的融取变得异常困难, 很多在以前看来非常简单的融资行为现在已经不再可行。二是资本的自我创造能力大幅度下降, 流动性大为减弱。原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作用, 一定的资本量可以满足实体经济庞大的需求;而现在, 同样的资本量所能够满足的实体经济的需求, 只不过相当于以前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有人把这一现象形容为实体经济运行缺少了“润滑剂”, 而在笔者看来, 这更像是实体经济缺失了作为动力的“燃料”。

要想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就要详细分析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就前一个因素来说, 随着那些信用程度偏低、抵抗能力偏弱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 社会信用会逐步得到提升, 逐步回归正常水平。就后者而言, 金融衍生工具杠杆的滥用, 原本就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最为主要的罪魁祸首, 即便是社会信用回归到正常水平, 这些工具在将来的运用一定会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 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会使社会金融运行的规模更为贴近实体经济运行的规模, 指望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需求而自我创造需求、自我膨胀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 也就是说, 整个社会经济的总规模将会缩小, 缩小的程度要看危机之前金融自我膨胀的程度, 膨胀程度越高的国家, 比如说美国, 缩小的程度可能会更大一些。

从宏观上看, 金融危机是一系列失衡的后果。从金融层面来看, 在资金流向上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投资资本,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业资本;在金融工具的运用上, 发展中国家金融创新能力不够而发达国家则创新过度。从经济层面来看, 这种失衡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凭借其优势, 掌握了最重要的商品和资产的定价权, 而发展中国家只能被动接受, 难以掌握发展的主导权;二是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在世界法律体系方面的优势, 以知识产权的概念为核心, 抬高自产商品的价格而压低发展中国家商品的价格, 并通过这一扭曲的价格体系对发展中国家实施利益盘剥。从军事层面来看, 这一失衡表现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内政的干涉甚至军事占领, 表现为恐怖主义难以根治。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这场危机虽然是世界性的, 但最严重的影响主要还是集中在发达国家。这场危机的爆发能够对上述失衡现象进行一些强制性的纠正但不可能根治。早在一百多年前列宁就已经对这一现象下过一个重要的定义, 那就是“帝国主义”。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们还没有看到帝国主义灭亡的迹象。因此, 金融危机还会不可避免地重复再来。

(五) 金融危机究竟如何形成

通常认为,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这次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所谓的次贷, 是房屋按揭贷款的一种。次级贷款为什么能够引发金融危机呢?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值得关注。

一是贷款业务的证券化。美国房屋贷款的发放者通常会把房屋按揭贷款业务打包成一个资产包, 并对其证券化, 通过证券化收回按揭贷款, 然后再次把贷款投放到市场。比如说按揭贷款的年收益率为5%, 那么, 房贷提供者会以低于这一收益率的水平将其出售, 收回贷款。而这一资产包从这一刻起, 也就与贷款发放者脱离了关系, 成为了资本市场上一个交易的对象。同样的行为重复下去, 房屋贷款的提供者就可以用有限的资本无限量地发放贷款, 1亿美元的资本就可以轻松地做出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的大生意。这就是所谓的杠杆作用。但是, 我们不要忘了, 所有的贷款都是有风险存在的。房屋贷款发放者在无限扩大自身生意的同时, 也在无限地向社会释放风险。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这无限的风险就可能会同时释放。显然, 凭借房屋贷款提供者有限的资本, 是不可能完全覆盖这无限的风险。这样, 房屋贷款提供者陷入了破产, 房屋贷款资产包的购买者也陷入了破产, 危机由此产生。

二是商品的价格。任何商品的市场价格都处于波动状态, 不可能一味上行或者下行。商品价格波动的周期一旦超过贷款风险的承担能力, 贷款的风险就会暴露出来。不幸的是, 美国正是出现了这种情况。不少购房者出于投资的目的而办理了按揭贷款业务, 房产价格的下降导致了投资的亏损, 亏损的风险必然会向贷款的提供者转移, 大量的房产由抵押品变成了贷款发放者的资产 (确切地说是负资产, 因为房价的下降已使房产明显贬值) , 进一步加剧了房产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 这会不断增加房产价格下降的压力, 使其呈现出加速下滑的态势。那些以房养房的人, 由于房价下降导致房租下降, 房屋租金无法满足还贷的需要, 同样也只好把手中的房产退还给房贷提供者。最后是那些自住房购买者。因为整个社会已进入不景气的轨道, 这些购房者原本就不具备申请贷款资格 (所谓次贷的本意) , 也许因为失去了工作, 也许薪酬的上涨幅度没有达到预期, 还贷也就成了问题。就这样, 泡沫宣告破裂, 房产市场的危机终于爆发。

然而, 上面所描述的情形, 决不是问题的全部。从微观层面来说, 除了房屋贷款, 还有无数的贷款被证券化, 还有无法计量的资金包括对冲基金, 在操控着商品的价格, 比如说原油的价格;还有无数人在等待着这些活动所产生的收益, 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从而为上面的那些证券化与操控提供市场基础。如此众多的风险累积与相互交织, 所积聚的风险一旦释放, 其结果就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那就是“危机”。

更大的问题出现在宏观层面。无论是资产证券化, 还是对冲基金, 所从事的都是一种金钱游戏。这些游戏本身能够分散和化解一些金融风险, 可以创造一定的财富。但是, 仅凭这一点所取得的财富, 不可能支撑起一个资金需求如此巨大的游戏。资金需求如此巨大的游戏要玩得下去, 就需要有外部的经济体向美国输入资金。第一, 长期以来, 美国是世界上外资流入最多的一个国家。由于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国家信誉良好, 美国国债被公认为世界上风险最小的流动性资产, 美国有能力吸收外部资金。第二, 美国资本市场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市场, 这在许多外部资金看来, 也是一个值得投资的“乐土”。第三, 不管是不是由泡沫所支撑, 谁也不能够否认, 美国也是世界上一个最大的商品消费市场, 世界上很多的国家要通过向美国市场输出商品来支持其自身的发展。向美国市场出口商品所取得的贸易盈余, 再次通过上面两种方式投向美国, 在维持美国消费能力的同时, 也在积累着泡沫, 形成了一种泡沫越吹越大的循环。从持有美国国债国家的情况来看, 也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目前持有美国国债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其次是日本、英国。中国既是对美国的贸易结余者, 也是投资者, 但主要是结余者;英国主要是向美国的投资者, 日本则介于中、英两国之间。除此之外, 美国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即美元的发行者。美国不需准备外汇储备, 而其它国家多多少少都要持有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储备, 以维持国家的信用和正常的贸易投资往来。这些资金, 同样是一支催生美国经济泡沫的重要力量。

如果我们要对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追根溯源, 那么, 不合理的世界金融体制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在这样的体制安排之下, 美国的资本市场对于那些有着逐利本能的世界资本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吸引这些资本共同开展一场无节制的泡沫制造游戏;在这样的体制安排之下, 再严格的金融监管也无济于事, 因为在危机爆发之前, 一切看起来是那么正常;在这样的体制安排之下, 世界贸易不可能平衡, 因为美国人主导的这场泡沫制造游戏不需要从事任何第一、第二产业, 即可创造出巨大的需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美国人是玩火者, 而其他人是火柴提供者。我们不知道玩火者会自焚, 还会烧到我们;即便是知道了, 我们也无能为力, 因为我们还要靠美国的火来温暖我们自己, 除此之外, 别无选择。

(六) 适时重建国际金融规则

目前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 是各国政府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时所考虑的核心内容。大乱之时必有大治, 大治之后必有大制, 这个大制就是一种新理论、新制度和新秩序的出现。建立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是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基础层面的重要元素, 除此之外, 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 还应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改革和完善国际监管体系, 建立评级机构的行为准则, 形成覆盖全球市场统一的财务监管标准, 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的监测力度, 特别关注各类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的风险揭示, 增强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透明度。有效监管的基础在于监管标准的适当性和系统性。这个适当而系统的市场监管标准, 其核心功能是充分揭示风险。例如, 制定一个全球统一的有利于透明度原则的会计准则就非常重要。

在加强各国金融监管合作的同时, 有必要组建一个各成员国认可并积极参与的新的国际金融监管组织。这个新的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完全不同于现行的如IMF这种国际金融组织, 它应具有监管权。为此, 相关国家必须制定新的国际金融监管组织赖以形成的相关法律文件 (例如国际金融监管宪章) , 这种新的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功能类似于国际贸易中的WTO。现行国际金融组织如IMF、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以及IOSCO等都难以承担此项重任。

2、要启动对现行国际金融组织 (如IMF、世界银行等) 的改革, 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改善国际金融组织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国际金融危机救助体系, 提高国际金融组织履行职责的能力。

IMF、世界银行等现存的国际金融组织, 是60多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建立起来的。IMF的职责和功能被定义为:促进国际间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维护国际间的汇率秩序;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体系;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等。而世界银行的基本职能是,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协助, 以帮助这些国家实现其反贫穷政策。IMF的职责虽然被赋予“危机救助”, 但对于发端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美国并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 则显得无能为力。世界银行则完全不具有危机救助功能。所以, 在全球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危机救助机制对平滑全球性金融危机、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所带来的影响意义重大。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要么彻底改革IMF, 要么另起炉灶。

3、促进国际金融市场体系的变革与格局调整。随着新型经济体的兴起, 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正在形成, 中国成为21世纪新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全球金融中心的格局在这次危机之后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美国 (纽约) 、中国 (上海) 、欧洲 (伦敦) 将成为新世纪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各司其责, 各尽其能。新的金融中心的出现, 是全球金融新秩序重建的核心内容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 国际金融中心正在发生漂移, 新型经济体例如中国的金融体系在全球的地位将明显上升, 作用日益重要, 以上海为核心的另一个新的金融中心正在形成, 它将与纽约、伦敦一起构成三足鼎立的全球金融中心新格局。所以, 中国 (上海) 这个新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 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 全球金融秩序重建的重要成果。成为全球新的金融中心是中国金融崛起的关键。中国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 金融崛起必不可少, 而中国金融崛起最重要的标志或者说最关键的步骤就是, 人民币的国际化 (从可交易的货币到国际储备性货币) 和全球性金融中心的建设。

(七) 中国经济有望率先回升

作为一个世界上庞大的经济体, 作为一种外向型的经济体, 中国不可能在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但更为重要的是, 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这种影响, 只有这样, 我们的信心才会有根源, 我们才能够化“危”为“机”, 从容应对这场危机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同时不错过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在可见的层面, 那些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产业和企业肯定会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这里面包括玩具等基本上依靠国外市场生存的企业, 也包括纺织业等相当程度上依赖外国市场的企业。但是, 这样的行业还不是受到不利影响最严重的企业, 最为严重的应该是那些信赖资本市场泡沫的行业。比如说, 美国的房产市场不景气, 中国的钢铁产业就很受伤, 目前我国钢铁产业闲置的产能已超过一亿吨。这还只是一些静态的情况。从动态来看, 一些产业部门的衰退就会减少该部门的就业, 进而影响到投资与消费。这种相互的影响, 很有可能把整个社会经济拖入下降的轨道, 带来全面性的衰退。正因为如此, 我们才斥巨资扩大内需, 可谓是对症之药。

但是, 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影响决非如上面所说的那样简单。这就使得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形势更加严峻。我国的经济结构确实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也早已采取措施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比如说限制“两高一资”企业的投资和出口, 适度降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商品出口退税率等。然而, 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涉及到新技术、新市场的开发, 更涉及到就业市场的稳定。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打乱了我们既定的经济结构调整的步骤, 一些原本兴旺上升的行业形势大变, 企业不断破产, 失业人数尤其是农民工暴增, 迫使我们不得不逆转政策导向, 保就业、保增长, 推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然而, 在看到这些不利影响的同时, 我们更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就世界范围的情况来看, 各国正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应对这场危机。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而不是停留在了上一世纪20年代末期, 虽然有人认为这次危机深重的程度要大于那场危机, 但没有人相信这场危机会造成同样的后果。这场危机是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最好的时机,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机遇,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与我们的实力相称的话语权。就我国自身的情况来说, 这也是一个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从我们所观察到情况来看, 支撑我国经济中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面并未动摇。那些受到危机冲击最为巨大的产业, 正是我们所急需调整的产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制定正确的政策, 把握好调整的度, 从而使得这样的调整能够运行在我们所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同时, 目前也是对国民收入格局进行调整的一个好时机。危机导致企业困难增加, 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和就业困难, 这需要我们同时为企业和就业创造市场, 更需要我们增加对困难群体的财政资助。这样的资助目前可以看作是应对危机之举, 长期来看, 这样的资助不仅应该坚持下去, 更应该不断扩大总量, 使之常态化, 这样才能起到扩大内需、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作用。

在全球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危机救助机制, 对平滑全球性金融危机、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所带来的影响意义重大

危机意识影响职业发展 篇3

[关键词]家庭消费意识;收入水平;享受型消费;服务型消费

我们说,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觉得了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需要依靠消费需求的增长。而消费包括国家消费、家庭消费和个人消费,其中家庭消费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家庭消费心理意识的特点和家庭消费心理对经济需求的结构影响来阐述课题。在进入危机下,从家庭消费心理意识入手,提出家庭消费心理意识对经济需求结構的影响,从而反作用于家庭消费意识,从而改变家庭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最终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以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严重的金融危机影响下,但是我国居民的生活仍然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金融危机的影响和经济快速发展相互作用构成了现在的经济环境,一方面面临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也充满着机遇和希望,与之相适应的家庭消费心理意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并且这些新的家庭消费心理意识对经济需求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一、中低收入家庭消费心理意识较为谨慎,储蓄意愿较强,但是对于子女教育和养老保险以及对住房的消费需求旺盛。

首先而言,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现在年轻人的压力非常大。因此,中低收入家庭除了日常的吃喝穿用外,不愿意在超支用于其它消费。其次,我国家庭历来奉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样的哲学理念,对未来经济发展和对家庭收入的持久性和稳定性预期过于悲观,加之近年来各种天灾人祸不断,造成广大家庭对未来风险性支出的预期上升,广大的工薪基层家庭不敢贸然消费,总是对未来的消费有一种后顾之忧,这样也就造成了他们的收入除了必须的日常生活开支外,他们不愿意再支付其他的支出,诸如旅游、进修等。所以,我国的家庭储蓄在银行存款利率一而再,再而三降低的情况下仍然居高不下,并且持续增长。

家庭消费心理意识是受多方面影响的,诸如家庭经济收入、物价水平、以及家庭决策者的消费偏好等等。其中其决定性因素的还是经济收入水平的高低。在当前形势下,中低收入家庭消费心理意识普遍是谨慎的,他们宁愿省吃俭用,把钱用于储蓄,以备应急之需。据一项调查显示,对于目前商场超市较多的促销活动,82%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因为促销活动调整日常开支,其中,52%的受访者表示考虑到经济不景气还会适当节省开支减少消费。仅有18%的受访者表示商品便宜了应该趁机多买点儿。84%的受访者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会选择把钱放在银行里;只有8%的受访者表示会把钱取出来进行消费。

但是,与进行现实消费相反的是,中低收入家庭用于购买住房和保险的消费比重却不断上升。从住房需求来看,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有能力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并且受种种观念的影响他们也愿意把钱用于购买住房。200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达到了32247万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了近10倍,增长是非常快的。随着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的需求也将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房地产的发展前景前途光明。对保险业而言,其实质就是一种长远的投资,也会随着家庭消费心理意识的改变而发展。

二、较高收入家庭消费心理意识不断倾向于享受型消费,对享受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使旅游等休闲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亮点。对汽车、美容等较为奢侈的物品需求也增加。

较高收入家庭,他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除了日常生活消费和长远的投资消费外,还有多余的资金用于提高生活品质。一个家庭只有在食物需求得到丰富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享受娱乐休闲等其他方面转移。而较高收入家庭刚好满足了这种条件。随着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对消费的需求也更加活跃,其消费结构不断更新换代,庭生活消费结构也不断的优化,用于旅游、娱乐等享受型支出不断提高。目前高端消费人群在日化百货、珠宝首饰、餐饮服饰、名车名表、星级酒店等高端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消费能力突出。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的时候,旅游消费就进入到快速增长时期。我国现在早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所以,在近些年来,我国的旅游市场不断发展。而家庭旅游则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增长点。旅游公司推出的旅游消费服务越来越多样化,如周末双休日的家庭自驾游、七天黄金周的家庭集体旅游、迪士尼全家游……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行假日消费以后,旅游消费大幅度增长。同时各种节假日的安排也给家庭旅游提供了合适的时间和契机。这些较高收入水平的人大多居住在城镇,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空气污浊、水质变坏、各种生活垃圾和震耳欲聋的交通工业噪声使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因此,家庭成员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也就促进了家庭消费不断朝旅游休闲的方向发展。而生态旅游、自然风光则成为旅游业中家庭消费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旅游业又能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如交通、酒店、纪念品等等。

近年来数据调查现实,中国已经成为汽车消费的最主要国家之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在各方面满足的情况下,很多家庭都会考虑着如何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而汽车的消费则成为其首选。中国有着14亿人口,并且经济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因此,汽车消费市场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另外,近几年来的信用消费不断发展,购买较为昂贵的产品可以分期付款,这就极大地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使很多稳定收入家庭提前使购买高级商品的愿望得以实现。这就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存在的“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消费断层问题。信用消费对汽车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刺激作用将会不断带动经济的发展。

三、无论是中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他们的消费心理意识都是在不断与时俱进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庭的消费心理意识都趋向于发展型和服务型消费。因此服务性和发展性消费比重上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只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同时,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一个停滞不前的人必将被社会淘汰。因此,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强,这就导致了家庭消费心理意识更加注重教育的投入,不论是家庭决策者自己的教育投入,还是子女教育消费的支出都在不断地增长。用于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的发展性教育消费成为家庭消费的最重要、最长期同时也是最经常性的组成部分,这是家庭消费心理意识的必然发展趋势,并且这种发展趋势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趋明显。同时,根据第一点中所述,不仅仅用于现实教育的现实消费比重不断增强,未来家庭储蓄也将等多地用于教育消费。家庭消费心理意识越来越注重教育性消费,不但可以满足家庭成员自身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经济需求结构。不仅有利于带动教育事业、培训等发展性事业的发展,还有利于进一步带动图书出版业,计算机教学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教育产业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提出,以人为本家庭消费心理意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社会的发展,使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的支出大幅度增加,所占比重稳步提高。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交通和通信成为消费新亮点。

四、结论

总之,本文主要从中低收入家庭消费心理意识较为谨慎,储蓄意愿较强,但是对于子女教育和养老保险以及对住房的消费需求旺盛;较高收入家庭消费心理意识不断倾向于享受型消费,对享受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使旅游等休闲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亮点;无论是中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他们的消费心理意识都是在不断与时俱进的,服务性和发展性消费比重上升三个方面来阐述了金融危机下家庭消费心理意识对经济需求结构的影响。而这个课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有待各位研究者进行更为深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李玉玲. 值得探讨的家庭消费观念与结构[J]. 市场研究. 2009.09

[2] 麦小聪、王昌业. 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J]. 商业经济.2011.01

[3] 吴聪治.不安全消费心理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及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1

课题来源: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课题《金融危机下我国家庭消费心理意识与扩大内需的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2009ZK3136〕

危机意识影响职业发展 篇4

[摘要]金融危机中如何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中小企业生存危机风险,继续发挥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演化升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发展竞争

一、江苏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全省中小企业约89万家,主要集中在苏南沿海与沿江业园和经济开发区,这些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配套设施齐全,就业人口比较集中。据统计苏南约占71%,苏中约占16%,苏北约占13%。

(二)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各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中小企业产业同构现象比较严重、产品重复、差异化程度不高、核心企业带动的上下游产业关联企业不多,企业“扎堆”现象比较严重。这种“规模”经济抵抗竞争能力非常低下,容易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灾难式后果。

(三)进口替代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低下导致企业技术能力低下,众多中小企业不愿意、也知道如何去创新。大多也只是简单的模仿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没有自主品牌,企业融资困难,难以做大作强。

(四)中小企业总体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产业升级难度较大。这与中小企业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密不可分。众多中小企业是承接跨国公司的外包业务基础上诞生的。不管是中外合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国外的跨国公司都不会把产品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等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交给本土企业,他们始终掌控技术和市场两大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土企业发展的空间狭小,“突围”困难重重。

二、金融危机对江苏中小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虽然全省中小企业运行总体向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然较大,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中小企业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此次金融危机对江苏中小企业发展总体来说会降低企业发展的比较竞争优势,加大企业发展的竞争风险程度,提高企业产业价值链升级的难度。

(一)出口持续下滑。

江苏25%的工业品销售是靠出口的。1-5月,全省外贸出口同比下降25.6%,而且降幅比4月份还扩大。从数据看,1-5月32个重点监测县中小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同比下降16.7%,68个重点监测企业上半年出口产品交货值下降20.1%。出口形势没有明显好转,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由于金融危机对全球市场的冲击,企业的出口订单大量减少。订单的减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企业产能不足导致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减少,即使企业临时裁员,但是诸如企业员工的养老保障金等企业的固定成本或沉默成本不能减少,这样企业就会面临新的生存危机。如苏州工业园区就有数家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甚至已有一家企业关门歇业。但是这类企业中具有自主知识品牌的出口加工企业受到的冲击就比较小,有的甚至基本没有受什么影响。

(二)资金依然较紧。

资金紧缺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些贷款、融资政策,但真正落实到中小企业的不多,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仍比较严重。5月底,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10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2倍;短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46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5倍。但是,工业短期贷款净增量却比去年同期下降7.1%,私营企业及个体户短期贷款净增量仅占新增短期贷款的7.9%。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政府主导的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真正给予中小企业的不多。如常州市,工业投资中信贷资金只占8.1%;宜兴是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但1-5月份,在基本建设贷款达94.6亿元,同比增长74.9%的情况下,技术改造贷款只有1亿元,且同比下降11.4%。中小企业贷款难还是没得到根本解决。当前形势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贷款门槛过高,金融产品创新滞后,审批手续繁琐,程序时间过长等。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面临新的融资风险。科技创新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因为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面临产品属性、市场需求等许多不确定因素。

(三)产品价格明显下降。

1-5月,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1.7个百分点。1-6月,68家省重点监测企业出厂产品价格六成企业下降。“增产不增收”已成为当前中小企业运行的突出问题。金融危机造成的流动性约束会造成资金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与回笼速度比正常时期缓慢,如果此类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跟企业正常的生产过程不相匹配,再加上融资渠道的机会成本加大,那么此类企业正常的生产会受到不利影响。为了回笼资金或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不得不调整经营战略,或降价促销、收缩战线。

(四)微小企业运行相当困难。

规模以上中小工业各项指标高于全部工业增幅,不等于说中小企业问题好了;刚刚各地发言时也介绍,真正困难的中小企业是规模以下企业,是微小企业。1-6月,全省规模以下中小工业产值同比下降1.1%,比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产值增幅低11.5个百分点。大多数关停企业都是微小企业,而一些地区大企业的“正”增长掩盖了众多中小企业的“负”增长,解决小企业的困难任重道远。

(五)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政策环境上,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一些对中小企业发展有利政策,另一方面,长期存在的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乱收费等问题还没有根本性改善。例如:今年5月份开始,税务部门加大了税收征管,对企业—3年的税收情况进行税务稽查,中小企业反响强烈。

三、化解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抓住中小企业正处于难得的经营宽松期。

一是利率降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3次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去年上半年为7.47%,今年上半年为5.31%,今年比去年低40.7%。企业财务成本明显降低。二是汇率稳定。去年上半年是人民币升值最快的时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年初的7.30升值到6.86,升值幅度超过6%。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保持在6.82—6.84之间,波动幅度为0.29%。汇率稳定对企业决策的有效性和产品市场价格的可预见性起到重要作用。三是退税率提高。今年以来,国家先后3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如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由去年上半年的11%提高到目前的16%。这对企业稳定出口市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四是增值税转型改革。自今年1月1日起,企业购置设备交纳的增值税允许抵扣,减轻了企业投资负担,刺激了装备制造业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常州市一个市的企业,就因此项措施直接受益25亿元。五是生产资料价格相对平稳。去年企业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如“坐过山车”,上半年价格节节攀升,下半年直线下跌,对企业组织生产影响较大。今年以来,企业生产资料价格虽有波动,但总体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二)抓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是继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幷将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挂钩。二是重点支持科技创业中小企业。提升创业质量,形成全省促进科技创业的氛围。三是抓企业技术改造。利率、汇率、出口等宏观因素转变以及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的专项资金的增加等,都对企业技术改造有利,重视产业的转型、优化,培育当地的主导产业。四是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需要技术平台提供服务,我省中小企业技术平台建设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高起点、高水平的平台屈指可数,很多平台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较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不足,服务运转困难,提供单一技术咨询、信息、培训服务的多,研发、标准等服务的少。从地区看,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苏中、苏北地区数量较少。首批26家省技术服务示范平台为例,苏南地区有17家,超过一半;苏北地区仅5家,苏中地区4家。

(三)抓实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引导。

员工危机意识 篇5

让员工在危机中生存

案例背景

国内著名的继电保护器生产企业许继电气在1985年以前还是一家年销售收入仅1920万元,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勉强维持生存的小企业。但现在已成长为一家年收入达28.8亿元,产品完全可以与西门子、ABB、通用电气等国际知名品牌媲美的大型上市公司。

许继电气的快速增长靠什么支持?

成功策略

许继电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完全市场化、高效率的用人制度。这个独特的用人制度有五个特点:

首先是单一首长负责制。集团的二级机构不管是几个亿的销售收入,几百人的子公司,还是几十人的管理处室,都只设正职,不设副职。该制度的执行解决了管理方面层次不清晰的问题,因为如果既任命正职又任命副职,就很容易产生副职到底是向任命机关负责还是向正职负责模糊不清的问题。此外一个单位几个头,肯定会有许多矛盾、纠缠不清的东西,最终遭殃的是企业。

其次是全面的招标竞聘制度。取消任命制,把一个公正的平台摆在每一个员工面前,招标竞聘谁都可以参加。这就有效避免了干部之间特别是领导班子之间的你是我非、以人划线、拉帮结派,有利于促进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

三是每年进行一次百分比考核,考核分数在后5%的下台,无论分数有多高。这样一来干部就会体验到他自身的压力,不合格肯定是不能当干部的,但大家都合格也必须有5%被淘汰,“无功便是过”促使干部必须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到最好、做的更好。

四是干部能上能下。上来当干部,下去就是老百姓,不戴官帽子。下来的干部就得服从现任的年轻领导的指挥。

五是民主管理、纪律检查、行政监督制度化、严格化。经过纪律检查查出问题的干部,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扣发奖金、通报批评甚至开除的处分。抓住了对干部的严格要求,实际上也就抓好了带领一个队伍的龙头,保证了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案例点评

危机意识影响职业发展 篇6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和职工按我国政策规定, 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 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 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 是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企业行为, 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1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1991]33号) , 标志着其作为我国补充养老制度的法律地位被正式确立。在1995年、1997年和2000年, 国务院又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 对上述法规进行了补充和完善。2004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2005年, 又出台了《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试行标准》, 这些法规确定了我国企业年金的信托型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 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的基本规则, 体现了国家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建立、市场化运作管理、政府行政监管的原则。

根据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 各地社保管理的年金存量资金必须交付市场化运作, 部分企业长期积累的补充养老保险金也需向企业年金转型。截至2007年底, 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已达1200多亿,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专家的预测, 未来企业年金每年可望新增1000亿元以上, 到2010年, 总额有望达到1万亿元。截至2008年6月30日, 国内已投入规范化运作的企业年金项目有423个, 以大型企业为主。而全国有望建立企业年金的大型企业有2000多家, 现在已开发的市场份额只有约20%。如果考虑到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所组成的集合项目, 中国企业年金市场更是相当巨大, 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据世界银行预测, 到2030年, 中国企业年金总规模将达到1.8万亿美元, 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

二、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 同时也给养老金带来了巨大损失。据OECD的最新估计, 2008年1—10月, 全球私营养老金至少损失了20%, 约5万亿美元。中国养老金市场同样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 企业年金市场也不例外。

(一) 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年金的缴纳

我国企业年金的运行模式本质上是自愿性质的补充养老保险, 与强制缴费性质的基本养老保险有很大的区别, 企业年金方案制定和每年缴费的持续性与经济效益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一方面, 受到这次全球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未来中短期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 企业的运营和盈利能力受到明显的影响。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 影响了企业为年金供款的意愿和能力, 抑制了企业参与年金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1.尚未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或因金融危机的影响, 利润下降而放缓建立企业年金的步伐。2.已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因盈利能力减弱而减少企业供款的比例或者额度, 甚至暂时停止企业年金缴费。3.根据国务院512号和财企34号文件的精神, 上海、江西和河南等省市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企业年金相关制度, 对参加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以及税收优惠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对企业缴费、分配比例以及税收优惠制度等都作了严格限制, 进一步影响了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二) 金融危机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带来挑战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0号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3号, 目前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投资范围, 仅限于银行存款、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产品, 包括短期债券回购、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和企业债、可转换债、投资性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而相应的资产配置比例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投资流动性产品及货币市场基金的比例不低于基金净资产的20%;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50%, 其中国债不低于20%;投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30%。其中, 投资股票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20%。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 企业年金基金大量投入资本市场, 将使产出增加, DB线右移至DB′线, 从而使市场发行者提高证券发行价格, rB*相应降至rB1 经过较长一段时期, SB受刺激增加, SB线右移至SB′线, 均衡点相应由E0点移到E1点, E1与E0相比, 资本市场规模扩大, 并重新达到均衡。可见, 企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能够产生双赢的效果: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 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 企业年金基金对于改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全球资本市场的高度联动性, 我国的资本市场在金融危机中遭受到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 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以及不确定性增加,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能力受到影响, 企业年金资产将缩水。另一方面, 当前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渠道以及投资的比例受到严格的监管, 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企业年金基金通过多元化配置资源规避风险, 提高投资收益率的能力。

金融危机导致的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使得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激增, 不仅使信托型养老金公司的受托和投资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 也使得企业年金基金受益人的利益受到巨大的影响。

三、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带来的机遇

尽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以至于中国政府出台规定, 允许相关困难企业延缓缴纳一些类别的社会保险, 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越是在经济波动的时期, 对社会保障扩大覆盖和提升水平的呼声就越高,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安全网、减震器的作用就会体现得更充分, 政府介入的决心和力度也会越大, 这往往酝酿着社会保障变革的契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要重视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 ”的作用, 要提高企业年金在养老保险体系中的比重, 企业年金将迎来有序改革和发展的巨大空间。

未来我国基本养老金的目标替代率将降低为50%左右, 企业年金的目标替代率将提高到30%左右。截至2006年2月, 全国只有约50家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计划向各地劳保部门备案, 总规模不到1亿元, 而同期国有大型企业年金数额已达几百亿规模, 这与中小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不相符的。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 (SMEI) 研究报告指出, 截至2005年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6%, 创造了我国GDP的59%、税收的48.2%和出口的70%, 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年金在企业留住员工和员工选择企业的过程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国企业年金市场上最大的潜在主体——中小企业将逐渐走向前台, 并将成为未来我国企业年金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08年底, 基金公司的企业年金管理规模已经突破300亿元大关, 达到432.43亿元, 较上年三季度环比增长近两成。事实证明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

四、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为企业年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鉴于企业年金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政府应该继续制定一系列推动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监管机制, 建立监管机构, 对企业年金运行中的方案设计、政策执行、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 实现企业年金的规范运行。

(二) 鼓励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90%以上的规模都来自中央企业。纵观2008年中国企业年金市场, 央企年金仍然是企业年金行业的重头戏。中石油企业年金达300亿元, 铁道系统企业年金达200亿元, 相比之下, 民营企业只有微乎其微的一部分。体现出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结构的不平衡性。提高中小企业雇主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也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有力措施。国家还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为中小企业建立年金计划做充分的准备, 例如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出台集合年金计划、构建年金运营监管平台以及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

(三) 采取积极的税收激励政策

2009年6月,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通知明确:企业为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费, 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先行扣除;超过部分, 不予扣除。按此前有关规定, 企业出资筹集企业年金费用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 可以在经营成本中列支, 超过4%部分在企业自有资金中列支。补充医疗保险的情况也类似。此规定将税收优惠提高了1个百分点。在建立企业年金时, 企业缴费每年最高可达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12, 即约8%。就税收优惠而言, 提高1个百分点有一定的鼓励作用, 但不算特别大。从这一优惠政策的实施力度与实施范围来看, 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今后, 国家应该进一步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企业年金所形成基金的投资运营实行优惠政策, 对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收益免征所得税, 以扩大基金的保值增值作用。

(四) 大力发展市场化企业年金运营机构

企业年金追求绝对收益, 在管理上以风险控制为先, 资产配置也更为严格。数据显示, 自2005年企业年金市场规范化运作正式启动至今, 共有12家基金公司获得了企业年金管理资格, 占基金公司总数的1/5左右。2007年11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新批了6家投资管理人, 其中获批的3家基金公司分别为国泰基金、工银瑞信和广发基金。逐步放宽企业年金投资限制, 拓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渠道。通过把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在更广泛的领域, 实现通过资产配置多元化分散风险。我国应该进一步健全与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制定出适合市场化运作的规则, 建立科学合理的结构, 为市场化运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也受到更多的关注,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了企业缴费年金的规模与数量, 也使企业年金基金保值的压力激增, 从而对基金受益人的利益造成巨大的影响。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采取积极的税收激励政策等, 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制度。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年金,挑战和机遇,对策

参考文献

[1]邓大松, 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04.

[2]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南开大学等.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 (SMEI) 研究报告[R].2005-07-26.

[3]魏云春.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J].当代经济, 2008 (4) .

[4]刘军丽.发展中小企业年金计划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8 (6) .

[5]张柯.美国企业年金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保险, 2005 (10) .

[6]孙乃岩.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18.

[7]冯伟, 李琨.对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初探[J].对外经贸财会, 2004 (9) .

危机意识影响职业发展 篇7

虽然制浆造纸企业今年来业绩盈利在不断增加和扩大,但是纸业的产销率已经开始下降,库存也有所增加。在供给方面,由于近两年新建纸浆项目较多,许多大型生产线相继投产,新增产能较多,在近期需求走弱的情况下,产能显得过剩。纸浆产品与下游工业发展需求具有紧密的相关联性,受国际经济下滑影响,工业品出口增速放慢,导致下游工业企业对纸浆产品需求减小。同时,由于纸是国家鼓励进口的产品,国外造纸巨头向我国低价销售,国内造纸企业纷纷限产、停产甚至倒闭,整个行业受到巨大影响。贵州造纸业同样遭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面以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贵州省纸业进行创析。

贵州龙头纸业公司的现状

一、需求减少,产能过剩

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0月成立,是贵州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该公司20万吨/年竹浆纸一体化项目是全国第一家经国务院审定、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林浆纸一体化重点项目,也是当今世界工艺技术先进、单系列产量最大,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保效益于一体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4.5亿于2008年4月开始试产,全年共生产漂白硫酸盐竹浆板5.5万吨。

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建成投产的新生的制浆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由于尚处于试生产期间,平均生产负荷为33%。但受整体下游产能过剩、产品滞销的影响,浆板价格从5500元/吨以上下跌至3100元/吨,销售形势极其严峻,库存产品积压严重。

二、成本费用上涨,面临生存危机

该公司是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的实施单位。

项目从2003年开始筹建,2007年初起面临建设材料上涨、利率上调等影響,建设成本大幅上升。2007年至2008年度物价大幅上涨,特别是钢材价格,上涨幅度空前,未完工的按实结算,导致工程超概算。2007年度,国家为抑制投资过热,金融机构连续六次上调贷款利息,最高达7.83%,公司累计固定资产贷款16.5亿元,年利息达1.2亿元,较可研批复时5.76%年利息上升了3704万元,使企业建设成本和财务风险严重加大。导致总投资超概算10%左右,建设总投资24.5亿元。

2008年5月,项目建成投产后,当时国家整体经济有偏热迹象,化工原料、水电、运输等物资和费用大幅度提价。受此影响,作为耗能大户的制浆造纸行业身受其害,该公司也不例外。在项目可研报告批复之初,原竹不含税单价为259元/吨,2008年度全国性物价上涨导致现行原竹收购价大幅上扬,鲜竹不含税收购单价已达480元/吨,上涨幅度85%。2007年化工原料上涨速度亦是空前,部份化工产品平均涨幅达30%,如硫酸涨幅达到400%,涨幅期持续至2008年10月。与此相随的是人工成本与运输成本的上升,全年人工成本约4700万元(工资3000万元,外劳务700万元,维修劳务1000万元)。2008年7月,国内油价一路走高,每吨油价涨至8000余元的历史最高位。2008年下半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又从最高的每桶147美元跌至50美元以下,而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却“静观其变”,维持在历史最高位,没有根本改变。油价上涨带动运输成本的大幅上涨,公司以年耗84万吨原竹计算,每吨原竹成本至少增加26.48元,每年原竹运输运成本将增加2224万元。上述原因导致产品变动成本涨至3210元/吨,较可研批复之时(可变成本1693元/吨)上涨90%。

由于竹浆制造的特殊性,竹原料收购季节性很强,资金占用量大,受上半年物价大幅上涨的影响,原竹、化工原料价格很高,导致产品生产成本极高,而销售价格又很低,产品积压多,同时资金回收又较困难。

三、资金紧缺,融资困难,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又相对滞后

制浆造纸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赤天化纸业公司产品积压严重,流动资金周转面临困难。前期公司向各家银行借款2亿元流动资金,主要用于近40万吨原材料的收购(鲜竹)。为满足后期设备较大规模负荷生产,更需要流动资金,否则会导致投产后“无米之炊”的原料风险。同时,公司已超过5000万元货款未支付,因供应商无法再承担巨额垫资的压力,继续赊购货物的难度很大。要维持正常的物资供应,必须尽快支付所欠货款并有较充足的流动资金。

面对世界金融海啸,国家正积极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虽然国家已提出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放贷却仍处于观望状态,央行对贷款利率下调幅度较小,目前形势下公司财务成本居高不下,财务风险较高。

四、原料收购难保障,经营困难。难以发挥预计效益

赤水市是中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为发展地方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当地的竹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黔北年产2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工程”项目落户赤水。自纸浆项目正式立项建设以来,为了满足项目对杂竹原料的需求,政府、农户在退耕还林上投入了巨大财力、物力、人力,使杂竹林面积由2000年前的17万亩达到了现在的68万亩。公司自2006年底开始收竹原料,直接受益农户达22万户以上,每户每年可获得200至3000元不等的收入。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赤天化纸业公司为求生存,不得不降低原材料的收购价格。由于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与农林业有着高度的关联性,因此,势必影响农民的收入,挫伤农民的种竹积极性,甚至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前年11月中旬后,公司每天收购鲜竹700吨左右,而去年11月中旬后每天只收购300吨左右,以现有的收购水平,难以保障公司2009年的正常生产,难以发挥项目效益。

贵州省纸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由贵州赤天化纸业公司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不难看出贵州省纸业发展前景堪忧。目前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浆纸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国内浆纸市场迅速地由供不应求转为严重的供过于求,销售价格迅速回落。产品生产面临零利润甚至负利润,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难以维续正常生产经营。而贵州一些小型纸业公司规模小、资金短缺,抗风险能力不强,企业经营正面临最困难时期,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在这种现实状况下,我认为贵州纸业走出困境应坚持以下几点:

1、坚定信心,发挥主动性。信心是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的有力武器,要靠信心稳定市场,关注原料、技术、市场和金融四个关键因素,靠信心渡过难关,在金融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应对危机中寻求更大的发展。

2、强身健体,提高竞争力。加大对产品销售风险的管控,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同时,利用自身技术实力,苦练内功,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逐渐占领、提升市场份额,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3、积极开源节流,降低公司生产运营成本。利用国家出台应对金融危机方案的契机,争取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同时,企业内部要合理削减成本开支,继续大力推行节能降耗,修旧利废工作,保证合理的现金流,确保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上一篇: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要点下一篇:如何学习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