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短跑技术(精选8篇)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田径中的短跑技术——途中跑
一、首先我要说的是本次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来说,更要关注其运动的快乐感,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基本技能之外,还要讲明所学内容对发展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质的作用,让“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是田径中的短跑技术,田径是由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组成,有很高的锻炼价值。,短跑是田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锻炼学生的爆发力、反应能力,发展学生的无氧运动。短跑分为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弯道跑、终点跑,途中跑是短跑中速度最快,对结果有很重要的影响。是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对发展学生身体的素质,培养学生在比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脚后蹬、折叠、抬腿、扒地 难点:动作轻松、协调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途中跑练习,使学生理解短跑的基本技术原理和途中跑的技术特点,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途中跑合理的技术动作,使80%学生能独立完成动作。发展学生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素质。培养自主锻炼习惯与他人合作能力
3、健康目标:通过途中跑练习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35次/分,练习密度为45—50%,运动强度中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适应社会。
四、教法与学法
在准备部分,我采用讲解示范法,情景导入法,激励法和预防与纠错结合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在基本部分,我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积极评价法、激励法、完整与分解相结合,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自我评价法、集体评价法、自主创新法。
在结束部分,我主要采用积极评价法、讲解示范法、激励法,学生主要采用贯彻观察法、自我评价法。
五、教学实践部分
本部分我将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准备部分由两个小部组成,1、课堂常规
2、热身准备活动
1、课堂常规
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清点上课人数,我宣布课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安排见习生(3分钟)
2、热身准备活动,根据身体活动变化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练习,头部运动、肩关节运动、转体运动、腹背运动、腰饶环、弓步压腿、跳跃运动、手腕踝关节运动。通过这些运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预防和避免意外损伤的发生,为基本部分的练习作好铺垫。(5分钟)基本部分
本部分是课的核心,本部分是课的核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提高这项技术,我根据由易到难,由分解到组合的教学原则。我先做1-2次的完整示范,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动作概念,然后我再分解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跟随着做。我讲评学生做的动作。接着组织学生练习
将学生分成四组,分组练习。
1、车轮跑
2、小步走
3、后登跑
4、两人一组追逐跑5、30米加速跑
6、负重跑
这部分总共用时25分钟 结束部分
本部分我安排了一个放松游戏—喊数抱团的游戏,通过游戏放松学生的全身肌肉,消除身体疲劳,接着讲评本次课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
生,达到继续提高的目的。安排课后练习,回收器材,师生再见。
1我国短跑项目现状
短跑,是田径径赛项目的中的重要内容,其是一项以肌肉运动为主的速度力量项目,短跑运动员的力量是掌握短跑技术,提升短跑水平的重要基础。然而短跑项目一直都是我国田径界中的弱势运动项目,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短跑运动发展较为缓慢。针对当前我国短跑运动落后的情况,要提升田径短跑项目的成绩,改善田径短跑项目的水平就应该从本质上认识到短跑技术存在的缺失以及其成因,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2田径短跑项目技术缺失的成因
2.1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成因
造成短跑运动员形成速度障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基础训练期间忽略技术训练。在基础训练期间中忽视了短跑技术的训练,进而导致形成错误的技术定型。例如,过度关注膝关节伸直后蹬会延长蹬地时间等问题[1]。(2)力量发展不均衡。在短跑力量训练期间过于注重大肌肉群的训练与强化,忽略了小肌肉群的锻炼;过于关注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而忽略了短跑运动员上肢、躯体的力量。长期以往就导致短跑运动员的大腿肌肉与小腿肌肉难以均衡发展,出现部分短跑运动员虽然肌肉发达,但是在短跑过程中存在重心地、步幅小等问题。(3)快速跑训练方式单一。在短跑训练中长期使用单一的训练方式会导致应答定势,难以激发神经肌肉兴奋,从而抑制神经过程强度与灵活性的提升。同时,大脑皮质在单一条件反复刺激下,也会由于形成稳定的速率与动作定势,进而形成速度障碍[2]。
2.2短跑训练高原现象的成因
从短跑技能训练形成的一系列过程与规律以及短跑训练曲线原理来分析,短跑运动员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1)鉴于要提升短跑技能就必须要转变旧的动作技术与处理动作的方式,运动员在尚未完成这一改造更新前,其技能将会持续处于无法进步的状态。(2)由于短跑运动员速度与力量不足,自身的身体素质与技能掌握不匹配,从而导致高原现象的产生[3]。
2.3短跑中“坐着跑”现象的成因
在短跑中出现“坐着跑”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短跑的认识不够准确。错误的将跑步理解为快速行走的一种运动方式,在练习短跑过程中出现脚掌着地,脚后跟着地频繁的现象,从而使得蹬伸不够彻底,最终形成“坐着跑”现象。(2)由于跑步者长期缺乏运动,关节力量不足,从而缺少充足的力量完成快速蹬伸的动作,但是由于要加速向前跑,从而出现蹬地不够完全,重心下坠的“坐着跑”现象。
3田径短跑项目技术缺失的应对举措
3.1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应对
面对当前短跑运动员存在的速度障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1)重视技术训练。在短跑训练过程中教练要引导运动员树立科学的技术概念并且开展科学正确的短跑技术动力定性,在训练的每一个阶段都始终坚持要强度的技术训练,如出现动作技术错误要第一时间指出并改正[4]。(2)均衡力量发展训练。要均衡大腿肌肉与小腿肌肉的力量,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训练方式,例如摆动腿对抗下压练习+快速跑动练习练习方法,负重摆臂练习+快速摆臂练习等。平衡处理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之间的关系,关键凸显力量训练与快速摆动的力量训练,重点关注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均衡训练。(3)快速跑的训练手段要多元化,同时在每次开展训练过程中尽可能的调动运动员的情绪,激发运动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接力竞赛、牵引跑、下坡跑等训练手段都可以被运用到训练中。
3.2短跑训练高原现象的应对
短跑运动员在突破高原现象可以从改善短跑的跑姿动作以及提升运动员身体素质与力量两个方面来进行。(1)改善短跑跑姿动作。规范化短跑运动员的跑步姿势是突破高原现象的重要方式[5]。例如,可以从改善摆臂错误、改善躯干错误、改善脚掌着地错误等方面进行。不同的错误动作十分容易造成错误动力定型姿势,只有系统的、整体的开展优化训练,才能够重新建立起正确、标准的技术动作,从而突破由于跑步姿势不够规范而形成的高原现象。(2)短跑运动员开展身体素质与力量方面的训练对于突破高原现象也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例如,针对身体不同区域的肌肉来开展不同程度的负荷训练,以让肌肉得到均衡的训练。着重注意力量训练中大小肌群的系统性以及全身肌肉力量的平衡性,以便达到身体肌肉的协调与平衡。
3.3短跑中“坐着跑”现象的应对
应对短跑中“坐着跑”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媒介来展示有关短跑的理论知识与标准动作, 让短跑运动员对短跑有全面而详细的认识。针对短跑中存在的难度较大的腾空与瞬间动作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反复理解学习。 (2)着重开展短跑教学的专项技术训练,克服“坐着跑”现象。在短跑训练中多多开展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等训练内容,多方位综合的来让短跑运动员进行均衡训练。针对导致“坐着跑”现象的主要原因——力量不足,开展提升力量练习的方式。例如,开展提踵练习、深蹲跳练习、跳跃练习、膝关节与腰腹力量练习等。
4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田径短跑项目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从本质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深入探索其成因,进而针对不同的原因来选择相应的应对策略。文章主要列举了短跑技术缺失的部分内容与应对策略,以期能够推动短跑项目技术的完善与进步。
摘要:在田径运动中短跑是一项十分常见的运动,是以最快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定距离的周期性无氧代谢运动项目。当前我国田径短跑项目技术存在一定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短跑训练高原现象以及短跑过程中存在的“坐着跑”现象。文章主要针对上述3种技术缺失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为短跑项目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短跑项目,技术缺失,成因与举措
参考文献
[1]赵琦,张玲,李强.我国田径短跑项目技术与力量训练缺失的理论分析[C]//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1.
[2]莫毅.对弯道跑技术的认识及其训练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4):567-568.
[3]Ryan E Ross,Nicholas A Ratamess,Jay R Hoffman.The effects of treadmill sprint training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on maximal running velocity and power[J].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09,23(2):385-394.
[4]林海.高校田径训练中现代短跑专门练习与传统短跑专门练习的比较及在今后教学训练中的改革[J].金田,2014(11):345.
【关键词】田径短跑 创新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22-02
田径运动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基础的运动项目,其中,作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短跑项目。短跑是中学体育教学中必修项目之一,中学生进行田径短跑方面的学习,不仅能够为其他体育锻炼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还有助于学生耐力、速度和力量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但是,当前我国传统的田径短跑教学模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中学生的需求,其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对中学田径短跑教学中进行创新与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了解中学田径短跑运动的特点
短跑运动是时间性较强的运动,一定的距离内提升自身爆发力,作为中学生这种能力的训练是有帮助的,短跑运动是合理利用身体机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提高。在传统教学中,短跑主要通过后蹬产生前进动力,达到速度的提升。速度快产生更大的加速度,这种方式忽略了高速跑运动过程的人体协调能动性。同时也忽视了各种神经的调节作用。就中学的短跑而言,教学创新是必须要符合短跑运动特点,也要重视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要结合学生身体机能进好运动学原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与创新。中学田径短跑教学的思考是必要的,也是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这种教学创新符合强化学生的心理训练,也促进了体育教学的优化,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着很大帮助。
二、田径短跑教学创新研究
1.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创新教学是体育教育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这一转变需要一个较长期的历史过程。体育创新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三个层面: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必须改革。一方面,体育创新教学的建立离不开教学创新。教学创新为创新教学的构建提供前提条件。教学创新的过程,也就是创新教学建立的过程。另一方面,创新教学的建立又对教学创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由此促进教学创新向更高水平发展。田径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也展开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都在努力寻找和选择合理的训练手段,旨在树立能迅速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的教学指导理念。因此,短跑教学与训练理念的更新就显得十分重要。
2.对传统短跑训练方法的新思考
从当代短跑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受到传统训练观念的影响,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基本是将训练重点放在专门性动作结构、动作幅度以及动作用力特征等方面,而这些内容与当代的短跑技术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初中体育教师为了能够满足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必须要在传统训练方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比如小步跑、高抬腿跑以及后蹬腿等内容,以往的教学使用分解技术进行训练,这样不利于学生动作灵活性提升,同时技术脱节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在进行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田径短跑训练的特点,将传统小步跑、高抬腿以及后蹬腿等技术特征,进行技术改良,并且必须要秉持“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原则。
3.对非传统训练方法的开发
基于短跑运动特点以及短跑教学、训练方法创新改革思路的基础上,初中体育教师应该针对非传统训练方法进行深入开发。具体来说,非传统田径短跑训练方法包括:下坡短跑训练、牵拉跑训练、阻力牵引跑训练以及沙地跑训练。
(1)下坡跑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的优势是能夠全面提升学生的赛跑速度,在训练过程中,学生身体会受到一个向前运动的重力作用。下坡跑与平道跑相比,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会增加13%,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进入平道跑之后,速度会明显提升,这个提升的数值基本在17%左右。
(2)牵拉跑训练
这种训练需要借助摩托车进行,摩托车牵引学生进行短跑锻炼,受到向前的拉力,训练的距离控制在50米左右。这类练习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如伸展、快跑以及较小速度的牵拉跑练习。开始练习的强度应控制在每次训练课重复4~6次,4~5次课后,重复次数可增加到8次,每周练习2~3次效果最佳。
(3)阻力牵引跑训练
笔者常用的阻力训练手段之一——拖轮胎,因为拖轮胎有简便易行的特点,所以在各学校中被较为广泛地运用。拖轮胎用牵引带拴住运动员的腰部。用长度6~8米的绳子较为符合标准,因为绳子会在跑的过程中影响轮胎平稳地滑动。在跑的过程中,教练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练习水平,在轮胎里可适当的增加小杠铃片,要以拖重物不影响练习者为原则,发挥出较快的跑速。用站立式起跑20~25米后达到最高速度然后保持高速度跑30~40米。
(4)沙地跑训练
沙道中训练的优越性表现在不易受伤,可以练习屈髋和展髋的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多方位的灵活性。
4.田径短跑教学的创新导向
创新教学倡导、鼓励教师求异创新,强调培养教师掌握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教学的生活化、人性化,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的能力。在短跑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营造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互动的课堂气氛,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教学内容要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短跑训练方法的新探最终是以比赛取胜为目标,它综合反映了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所体现出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好坏是衡量一个短跑运动员的重要指标。因此,起跑后的加速跑一直被认为是短跑运动训练目标体系和科学选材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短跑教学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理正常发育和提高学生心理水平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田径短跑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尊重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针对田径短跑训练的特点,改善训练方法,并秉持“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原则,同时,注重对非传统训练方法的开发,提高田径短跑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秦波.田径短跑教学的创新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
[2]蒋牧.高校田径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J].田径.2014.
摘要:采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短跑的技术、训练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总结,通过对现代短跑的特点归纳了一套自我感觉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和在短跑训练中加强专
项能力和放松技术训练与方法总结。本文通过大量的理论依据及运动员的动作分析,简述了现代短跑技术特征。通过对跑技术的再认识看出短跑技术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短跑技术和训练逐步采用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模型化分析、电子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进行研究,使人们对短跑技术的认识不断提高,而且各种学科知识如运动生化、运动解剖、运动生物力学、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丰富了人们对短距这一项目的认识,因此,短跑技术也随之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现代短跑技术、专门性练习、放松能力;
短跑属于极限强度运动项目,其供能方式以无氧代谢方式为主。短跑是力量、速度、爆发力,协调性和柔韧性等各方面身体素质发展的典型项目。
在学校体育中短跑是田径教材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和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短跑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为进一步掌握其它运动项目奠定良好
基础。现在根据我多年来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谈谈我在教学和训练中的一些总结和看法。
短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20世纪初的“踏步式”到芬兰人克里麦特的“迈步式”再到瑞典体院对迈步式的改进逐渐形成了“摆动式”。直到20世纪60年代塑胶跑道的出
现使得短跑成绩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修正了传统观念“后蹬是推动人体向前的唯一动力”的理论。现代短跑更加强调大腿积极前摆高抬和蹬摆的结合,要求动作的轻松、身体的协
调、富有弹性和向前性好。
一、现代短跑技术的本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带动小腿的积极拔地”是短跑现代短跑的本质特征。强调以髋为轴的摆动,以摆
促蹬、蹬摆结合注重摆动效果,注重在高速运动中整体运动环节的协调配合,强调上下肢和臂与腿的摆动与配合,重视高速跑动中的肌肉放松与协调能力。
二、短跑专门性练习的发展
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跑的专门性练习是掌握和提高专项技术和专项成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专门性练习与现代的短跑技术要求都存在不足之处
1.传统的小步跑主要是体会脚拔地技术,发展步频,基本上是足踝和小腿活动,而现代短跑要求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摆动腿快速伸髋下压大腿,主动肌是大腿后部肌群,所以我
们在训练中应该强调着地的动作幅度与速度,提高摆动幅度与速度,用力的部位应该是为了摆动腿屈髋前摆和快速伸髋下压大腿。
2.传统的高抬腿主要强调的积极的提大腿是练习爆发力现代短跑要求快速的下压大腿快速前摆、制动和快速落地的能力,所以高抬腿不仅要快速的上抬而且要快速的下压,以提
高途中跑大腿摆压转换速度和快速下压的技术和能力。
3.传统的后蹬跑练习要求支撑腿后蹬时膝关节充分伸直,以便提高腿部后蹬力量和下肢蹬伸能力,现代短跑技术特点看,如果过分强调支撑腿后蹬时充分蹬直,则会延长支撑和腾
空的时间,影响跑的时效性,所以提出了屈蹬式,不完全的伸直的跑法。
五、折叠腿跑
动作要领:
1.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
2.后蹬结束立即向前上方抬大腿和收小腿,膝关节放松,大小腿充分折叠,边折叠边向前摆动。
3.在摆腿折叠前摆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着地,膝关节缓冲。
主要作用:
1.体会折叠摆腿技术。
2.发展膝关节的灵活性。
3.发展大腿后群肌肉力量。
三、途中跑中的放松能力
途中跑是100米中最长的一段距离,根据本人在教学和训练中发现许多学生和运动员在途中跑中不善于放松,全身肌肉紧张,盲目的用尽全力,有的咬牙切齿、紧握拳头、耸肩,不
知道放松造成力量过度消耗,技术动作变形,跑起来很僵硬,这是因为肌肉中现成的ATP的数量是有限的,大约只能维持几秒钟的时间,于是运动员在短跑中就会出现减速现象。要
想保持较长时间的最高速度,就必须在两次收缩之间,在肌肉放松的时间内继续进行ATP的合成。所以短跑运动员肌肉放松能力掌握的越好,越能提高速度耐力,则保持高速度的时 间就越长。正如我国著名短跑教练沈孝智所说:“高速度中的放松能力是当代短跑技术发展的精华”因此,肌肉放松能力是短跑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下面介绍几个放松跑的训练方法:
(1)
下坡跑
3——5°的斜坡,距离在40——80米,用100%——120%强度,从上往下跑。使运动员充分体会到肌肉的放松感觉,在下坡跑时,要求步子轻松,步幅要大。
(2)
顺风跑
有利于提高运动员高速运动时的感觉能力,顺风跑时要求风速在2~4米/秒以上进行。要求跑时动作大、放松,能跑出快的步频的大的步幅。
(3)
匀速放松大步跑
通常,强度在70%~80%的中速跑最利于发展肌肉的放松,要求体会放松跑技术,建立放松跑的意识、概念。要求用舒展、协调、富有弹性的动作,充分摆髋,适宜的快频进行。
(4)节奏跑
根据教练击掌频率的快慢进行原地高抬腿练习;或者运动员按某一规律行的节奏跑动,使其产生韵律感,这种感觉既能发挥速度,又能节省体力,提高兴奋性,达到技术的放松与 合理化。例:一般采用变速跑(一段快一段慢)。但在经过慢跑的几步放松调节之后,在高频率的基础上,要求快跑要更富有弹性和放松感,以提高运动员放松跑的感觉能力。
(5)牵引跑练习
可用摩托车等做牵引跑练习,方法是取一根长绳,一端系在练习者的腰上,另一端系在摩托车上,练习时摩托车的速度稍高于练习者的速度,借助摩托车的拉力强迫运动员在 跑动中发挥出极限速度,提高短跑成绩。
四、加强小腿三头肌趾屈肌等力量练习
很多教练员只关注一些大肌肉的力量训练而忽视一些小肌肉的训练,其实对小肌肉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短跑训练中,速度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会停滞不前,称为“速度障碍”
此阶段如果教练员发展一些小肌肉的力量能够很好的突破障碍。通过一些研究,发现小腿三头肌是推动人体向前的主要动力;在缓冲阶段,小腿三头肌承受了主要负荷,如果小腿
三头肌力量不足,将会延长缓冲时间。现代短跑要求的是以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股后肌群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股后肌群的力量不足,就不能达到有效地快速向前伸髋。趾屈肌能
够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即用力由大肌群到小肌群,从而产生力量的叠加效果,保持后蹬动作的流畅、紧凑,达到最佳用力效果。要提高后蹬速度,就是提高向前伸髋、伸膝和趾
屈肌群的收缩速度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小腿三头肌、屈肌、股后肌群、脚踝处等一些较小的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的锻炼。
五、加强专项力量和速度训练
速度越快,力量就会越大,同样力量越大速度就会越快。在短跑中力量是基础,速度是核心。力量和速度能力是平时训练中自始至终都需要紧紧抓住的核心。在短跑运动的力量训
练中,我觉得训练中必须加强专项能力的提高。在力量训练中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数少的绝对力量训练而这个并不符合短跑专项的特点,因为在短跑中最少也要跑45步~48步左
右,200米就更多了。因此,我们在短跑的训练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续作用于肌肉的能力,也就是专项力量能力。速度能力的训练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在训练中应该根
据提高专项能力这个思想来制定训练的计划。
六、重视跑道外的训练
跑道上的训练固然重要。但绝对不能忽视了跑道外的训练。它对短跑成绩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不受各种天气和场地的影响。跑道外可以进行力量、速度、弹跳力和爆 发力的训练。
1、摆臂技术是短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两腿的频率、动作和用力的方向。30~50秒的原地徒手摆臂练习5~6组,10~30秒的手持哑铃的摆臂练习3~4组,要求动作
由慢到快,摆臂轻松、自然、协调
2、单腿下蹲起也是也个很好的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腿部力量与爆发力.可以减少对脊柱的压力。
3、抬脚尖(提踵)可以加强踝关节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当脚尖抬到最高点 再慢慢放下,完成一次..双脚完成,完成一个组.4、俯卧撑的训练可以加强摆臂的力量。在训练时要循序渐进。30-40个一组,完成5-6组
5、蛙跳练习是对于爆发力、弹跳力的提高也是很有用的。例如半蹲跳、纵跳、快速蛙跳、负重跳。
6、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增大运动员的步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训练中通常采用
以下方法:
1、体前屈练习;
2、把杆拉腿;
3、纵、横臂叉;
4、肋木体前后快速屈伸;
5、踢腿(正、侧面以及外摆内合四个方面),盘腿坐膝等;
6、快速的蹲立练习。
参考资料
李鸿江主编,田径(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14年10月22日上午8:30,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第六届、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第十一届田径运动会在学院塑胶运动场隆重召开。学院党委书记皮霞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次运动会开幕。学院院长谢赞忠、副院长李茂旺、马群、彭全、陈爱华、各系部负责人及3000余名师生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学院教务处处长邓沪东主持开幕式。
伴随着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和解说员热情洋溢的讲解,国旗队、校旗、校徽、花篮、志愿者、裁判员及运动员方阵迈着矫健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依次通过主席台,接受学院领导的检阅。尤其是机电系彩球方阵、身着节日盛装的机械系西藏班学生方阵、冶金系的冶金制服方阵通过主席台时,博得了全场阵阵掌声。
副院长李茂旺代表学院党政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向为本届运动会如期开幕和即将还要付出辛勤工作的师生表示感谢;其次希望裁判员能够秉公裁判;运动员能够赛出水平和风格;志愿者能够及时为比赛提供便利服务;班主任能够自始至终组织好学生观看赛事。力争使本次大赛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同时,希望通过此次运动会,为参加现代教育集团首届运动会挑选精兵强将。
裁判员及运动员代表分别在开幕式上宣誓:发扬奥运精神,保证公平竞技。
本节课我采用以素质练习为主,游戏作为辅助的形式,通过各种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跑的基本技术,并通过素质练习和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针对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制定较合理的学习目标,整个课堂流程较顺畅。
2、课程安排的运动量适中,教学过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练习的强度逐步增大,并在老师的鼓励下,认真完成规定的内容。
3、课堂秩序良好,学生能表现出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并能体现出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4、学生对课程安排的学习内容掌握的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课的形式较为传统,未能明显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各练习环节起伏较少。
3、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过多过细,影响了课堂的连续性和练习时间。
经过课后的反思、总结,使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教学中怎样克服场地的局限性,有效地进行训练,例如,加强训练密度,提高运动强度,真正起到提高运动成绩及运动水平。
篇二:短跑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短跑和素质练习,结合初中年级学生特点按照体育新课改教学新模式,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穿“快乐体育”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开展集体式学习模式,给予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技能。首先我从备课入手,认真钻研教材,备场地和器材。同时也想出了一些学生容易发生的问题和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短跑素质练习的项目,学生能了解跑的基本知识,掌握跑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学习素质的基本技术,学生在能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提高下肢力量及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及坚强意志,体验跑的快乐。
从课的开始部分就渗透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觉调整练习的次数与目标,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得到有益的锻炼。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发展学生快速跑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两腿蹬摆的协调配合;
通过教学全班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任务,教学效果较好。本次课学生的基础练习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地摆臂、高抬腿、快速跑等很理想,课堂教学组织有序,个个环节紧凑有序、清楚明确,体现出了体育教学新课程中教学新理念,在教学中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体育的快乐,练习过程中突出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本次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导致学生练习短跑的辅助练习不一致。
2、练习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
3、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在练习时间距太小,容易发生碰撞。
4、对短跑的意识和兴趣没有考虑周全,导致部分学生在练习时不认真。
总之,无论体育场地如何,学生情况怎样,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想出更多的办法,使新课程目标顺利完成。
篇三:短跑教学反思
区里每年都要进行田径运动会,其中短跑是田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每年的田径队训练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注意短跑的技术动作要规范
田径运动员,特别是短跑运动员从开始训练就掌握准确合理的技术是关键,因为跑的技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能量使用的经济性和肌肉收缩率,能量节省和肌肉收缩合理有利于提高速度和较长时间地保持高速。可见运动员掌握准确的技术动作是提高短跑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注意以发展速度为主,一般耐力为辅
速度和耐力是提高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在少年的前期把速度素质作为主要技术来抓。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多方面的发展一般耐力,()因为耐力可以改善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功能,可以锻炼意志品质。
三、注意合理安排力量训练
在基础训练阶段,少年的骨骼较有弹性,但抗压能力较弱。因此,必须针对其肌肉特点来安排力量练习。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减少负荷量,要体现重量轻、速度快、重复次数少的特点。
关键词:田径项目,短跑,力量素质训练,最佳效果
田径短跑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力量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绩, 运动员就必须要具备有比较强的身体力量。而运动员的身体力量除了先天条件之外, 后天的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力量的提升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现代田径短跑项目训练过程中教练需要重视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真正促进运动员的能力的提高, 为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提供积极的帮助。
1 力量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
力量素质的主要内容有最大力量的训练、爆发力的训练还有耐力的训练。这些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在短跑项目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在这些训练过程之中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训练效果, 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3种力量的训练并不是简单的个位系统, 更加重要的是这3种力量的训练能够相辅相成, 起到1+1>2的效果。
1.1 最大力量的训练
最大力量的训练主要是指在运动的过程之中运动员需要用尽全力去发挥肌肉的最大力量, 简单来说运动员在最大力量训练的过程之中需要依靠自己克服最大的阻力, 这样可以检测出运动员的最大力量, 同时长时间的、科学的进行最大力量的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最高力量, 其在数字上的表现就是其能够克服的阻力数值更大。对运动员进行最大力量的训练需要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 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否则操作不慎甚至有可能会对运动员的肌肉产生巨大的损伤, 有时候这种损伤甚至是不可挽回的。
1.2 爆发力的训练
短跑项目的运动距离比较短, 因此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 运动员就需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爆发最大的力量, 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成绩。对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就是要训练运动员对指令的敏感性, 提高运动员的反应能力, 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的反应能力, 通过科学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收缩的力度和速度, 这样运动员才能够真正的获得更宽的速度。在进行爆发力训练的时候教练一定要考虑到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不能够强人所难。不同运动员的生理差异要求教练要做好个性化训练, 针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策略。
1.3 耐力的训练
耐力的训练同样对运动员的成绩起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在短跑项目之中。虽然其距离比较短, 但是因为在比赛的过程之中运动员需要一直保持比较大的运动量, 这对运动员的肌肉、呼吸等各方面条件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且因为大强度的运动需要维持比较长的时间, 因此教练必须要训练运动员的耐力。而耐力的训练其实指的就是提高肌肉的持续做功能力, 让其能够在比较大的压力之下仍然正常做功。同时长时间的高强度的运动对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在解决好生理问题之后, 教练还需要解决好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因为相对来说比较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 所以其必然会比较辛苦。所以教练需要提高运动员的吃苦能力, 通过这种耐力训练让运动员克服训练过程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 如何在有效的进行力量素质训练
科学有效的力量素质训练需要教练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模式, 针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不断的修改和调整训练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挖掘出运动员的潜力, 帮助运动员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运动员的最大力量、爆发力还有耐力, 教练制定训练策略测和实际训练运动员的时候需要注意到, 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其当成3个独立的训练系统看待。而是应该将这3项训练看成是一个整体的训练系统, 这样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教练要有统筹全局的眼光, 用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视角看待和解决问题。
2 . 1 如何训练运动员的最大力量
为了训练运动员的最大力量, 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但是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到, 运动员的最大强度是有一定的界限的, 因为人毕竟是生物, 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自己的最大力量, 所以教练要根据每一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情况考虑对运动员的训练强度, 避免因为过高强度的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而现代短跑训练对力量素质的训练主要通过这样两种方法。首先, 我们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的横截面, 以此来促进运动员力量的提升。其次,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的协调性促进运动员力量的提升。科学研究表明, 在训练的时候通过加大运动员的负重能够有效提升肌肉之间的协调性。而在运动的过程之中减少训练的次数, 增大运动员的负荷量能够有效的提高肌肉的横截面。这些训练都能够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最大力量。
2 . 2 如何训练运动员的爆发力
短跑项目距离比较短, 因此运动员的爆发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短时间之内取得最大的速度才能够缩减运动的时间, 这样运动员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爆发力的训练同样需要教练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 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 在训练的时候教练可以增加运动员的身体负荷至最大, 比如说在训练的时候教练可以要求运动员绑大量的沙袋进行训练, 这样运动员在运动的时候就需要使用最大力量。教练在考虑到运动员实际身体素质情况的基础上控制好训练的强度和休息的频率, 这样能够让运动员的神经的冲动强度加大, 提高运动员肌肉的协调性与收缩速度;其次, 教练也可以有意识的控制负荷的大小, 将符合控制在最大负荷的一般或者更少。这样的训练同样能够促进神经冲动强度的提高和频率的提高, 但是这样的训练强度相对来说比较小, 因此运动员的接受程度更高一点;再其次, 教练可以有意识的加大运动的幅度, 让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之中能够更好的锻炼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2 . 3 科学的训练运动员的耐力
在短跑的过程之中耐力对运动员的成绩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 所以教练还需要运用科学的办法训练运动员的耐力。短跑运动员的耐力训练不是简单的让运动员进行大量的训练, 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就必须按照科学的办法进行训练。首先教练需要合理的选择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比重,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将无氧运动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以促进运动员耐力的提高。其次, 在训练的过程之中教练还需要注意其训练强度, 一般来说强度控制在运动员一般状态的150%~160%之间, 这样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但是在耐力训练的过程之中教练需要注意, 在训练间隙教练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运动员放松压力, 科学的运用好放松技术能够让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语
田径短跑训练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要求比较高, 为了帮助运动员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教练一定要通过科学的力量素质训练促进运动员的发展。教练要以运动员身体素质为基础, 科学的运用好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真正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宝成, 杨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136-138.
[2]王保成, 王川, 周志雄.对我国短跑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思考与建议[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4) :57-58.
[3]杨世勇, 杨枚.论发展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J].四川体育科学, 1999 (4) :36-38.
[4]王全军, 董守滨.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快速能力的实验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 :106-107.
[5]吴洁.体能主导类短跨项目快速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4) :88-89.
关键词:短跑;放松能力;训练;专项力量
一、前言
众所周知,短跑是一项极限强度的运动,运动员在跑中无论哪个方面都承受着极大的刺激和负荷。因此很明显,从单个方面的理论去解释“放松”,并不是人们在短跑教学训练的实践中所特指并广泛使用的“放松”—短跑放松技术。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某技校的8名短跑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0岁,均为男性。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学报期刊的广泛查询,深入了解其研究现状和动态,并收索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2)实验法:对实验对象实施为期5个月的短跑训练,在训练实验结束时测量训练前测量的指标,并对运动员的技术状况进行评定,调查运动员的自我训练肌肉用力感觉。通过集训前后与运动员放松能力的有关身体素质、技术情况、心理状况及运动成绩的变化来检验训练的效果,得出结论。(3)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结果。影响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步长、步频、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放松能力等。从短跑过程看,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技术的好坏也影响着短跑运动的最终成绩。经过5个月的系统训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动作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在下文中有所论证),无可否认,这与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
(1)实验前后100米成绩的比较: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后100米成绩结果实验表明,实验后的成绩比实验前均有明显提高,经过统计学分析T=3.142,P<0.01实验前后训练效果差异显著,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
(2)实验前后运动员技术及自我感觉情况的比较:从运动员技术评定的情况看,经过5个月的系统训练,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均有了明显进步,具体情况如下表。
2.分析。放松能力训练对短跑专项技术的影响:放松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技术动作高度的自动化总是和肌肉的放松分不开的,而肌肉的高度协调放松能力,也总是伴随着合理技术而出现。因此,正确的技术动作是肌肉放松的前提。本研究在改善运动员技术动作和有针对性的祢补运动员技术缺陷时,选择了一些与短跑技术结合紧密的方法及手段,来改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半高抬腿小步跑,伸踝跑,前倾式高抬腿跑,下压式高抬腿跑等不同于传统的短跑技术专门练习手段来改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现代短跑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以髋为轴的快速摆动和摆动式积极着地,因此,短跑运动员的摆动与伸髋技术及摆动式着地技术是设计和选择训练方法手段的依据。本研究采用以下训练手段来加强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形成:胶带牵引跑工作时相关肌群的活动方式与跑时一致,特别是由于跑速的提高使股后群肌的活动加强,并能使着地点更靠近身体重心的投影点,缓冲和蹬地时间缩短,增大水平分力。快速上坡跑是提高加速跑和疾跑能力,可增大步幅和缩短蹬地时间,能加大伸髋肌承受的负荷,使伸髋肌的能力得到提高,还能提高小腿前群肌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的能力。拖重跑增加了动作阻力,要求运动员加大肌肉收缩力量,使髋伸肌、膝伸肌和踝关节的伸肌群的收缩力量加强,使运动员能较好地完成伸髋和摆腿,改善跑的加速能力。抗阻绕栏角摆髋,这是提高髋关节灵活性和周围肌群力量的练习方法。练习者小腿绑沙袋,将跨栏架升至与髋部同高的位置上,站于栏架一侧,两手扶固定栏杆,一腿支撑另一腿同跨栏起跨腿过栏动作相似进行绕栏角练习。练习时,要求摆动快、幅度大,支撑腿随摆动腿的前摆积极蹬伸,重心前移,使髋部保持在较高的位置上。由于髋关节的灵活性和周围肌群力量是影響摆髋带腿跑动技术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髋关节这方面素质练习,是进行摆髋带腿技术训练的基础,也是提高摆髋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小结
1.短跑放松技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要想取得优异的短跑运动成绩就必须掌握好短跑的放松跑技术,具有较强的放松跑能力。
2.短跑的放松能力是建立在正确的短跑动作技术之上的合理的肌肉用力方式和跑的节奏,是为达到最佳运动成绩的经济高效的短跑技术,是人体以最大的限度发挥机体的能量,获得最高速度的一种方法。受神经系统灵活性、心理品质、速度耐力等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罗尼·利多尔,约夫·麦克尔.《100米跑的生理学技能发展和运动知识分析》[J].田径.2004,(8).
【田径短跑技术】推荐阅读:
短跑技术教学10-20
短跑技术分析12-31
短跑阶段训练计划07-07
短跑广播稿12-01
短跑训练方法探讨03-25
400米短跑加油稿04-15
初中体育短跑说课稿11-16
体育”短跑游戏“教学设计03-31
100米短跑加油稿200字02-08
短跑运动员的长跑比赛范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