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科学家(精选8篇)
《外国科学家的故事》讲了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比如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居里夫人发现了镭,法拉第发明了历史上第一个发电机等等。
有一天,法拉第把一根磁棒竖着放在一个罐里,用蜡烛把它的一端固定在罐底,然后往罐里倒水银,但是要把磁棒的顶端露出液面,接着用一根导线穿过软木塞,让它浮在液体上;再用另一根导线与电池的一端相接,并插在水银中。把穿在软木塞上的导线接在电池的另一端。最后,把电路闭合。法拉第发现软木塞上的导线竟然绕着磁棒在转动!原来,磁铁是通过感应产生电流的。有了电,人们又发明了电话、电灯、电影、电脑等电子产品。其中最基本的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他试了上千次,终于用钨丝做成了灯芯,发明了电灯。
淡紫拟青霉 (Paecilomyces lilacinus) 已报道的有近50种。淡紫拟青霉对根结线虫的寄生作用是秘鲁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的P.Jatala首先发现, 并在1979年首次报道。此后, 有60多个国家的科学工作者对此菌进行了研究, 证明了淡紫拟青霉对多种植物线虫都具有防治效能, 并且有易培养、寄主广、功效高等优点, 对人畜安全无毒, 不污染环境, 有利于生态平衡。
发表于国际知名刊物上的关于“淡紫拟青霉在控害效能、生物防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文章, 大致如下:
国际上对淡紫拟青霉的研究, 早期可追溯到Mark Timm于1987年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的《印度必奥康制药公司对线虫病的生物防控》 (《‘Biocon’Controls Nematodes Biologically》) , 其中提到了淡紫拟青霉对线虫的寄生作用。此外还有:Ana Flávia Canovas Martinez和Luiz Alberto Beraldo Moraes等于2014年在《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上发表的《由淡紫拟青霉CG-189研制的五种新型白灰制菌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表征》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haracterization of five new leucinostatins produced by Paecilomyces lilacinus CG-189》) 。Ferreira, GF和Freitas, TM等于2016年在《BRAZILIAN JOURNAL OF BIOLOGY》上发表的《抗寄生物药剂:对食线虫真菌的体外实验》 (《Antiparasitic drugs:in vitro tests against nematophagous fungi》) 。Sharma, S和Malaviya, P于2016年在《ECOLOG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的《利用耐铬的新型真菌团对制革厂污水进行生物降解》 (《Bioremediation of tannery wastewater by chromium resistant novel fungal consortium》) 。Mareeswaran, J和Nepolean, P等于2016年在《IN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上发表的《高效内质治病菌对印度南部茶叶种植园中茶枝枯病菌 (Macrophoma theicola) 的生物学效价》[《Bioefficacy of efficient endomopathogenic fungus against branch canker pathogen (Macrophoma theicola) in tea plantations of southern India》]。Al-Hazmi, AS和Dawabah, AAM等于2017年在《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上发表的《不同方法管控根结线虫对绿豆影响的效果比较》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managing Meloidogyne incognita on green bean》) 。
张建国副局长首先向各位外国老专家及配偶介绍了外国专家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近期引智工作及老专家工作情况。他表示,各位外国老专家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一直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汗水,为外国老专家做好服务是外专局应尽的职责,希望听取各位外国老专家及配偶对外专局工作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随后,外国老专家及配偶进行了热烈地交流发言。加拿大老专家伊莎白在发言中对前段时间温家宝总理给她的亲笔回信表示非常感激,对外专局所做的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她希望今后外专局能时常组织老专家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加强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和关注。她认为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座谈会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日本老专家谷内百合子表示,改革开放3。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村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果有机会她很想更多地接触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了解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
日本老专家添田修平谈到,在近日召开的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中国备受世界关注,作为在中国工作的专家,他真心感到高兴和骄傲。他期待有机会能多参加关于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方面的报告,增加知识面。
马海德遗孀苏菲表示,作为外国老专家的家属,对外专局所做的工作表示十分感激。她很赞同伊莎白和添田修平的建议,希望增加一些政治、经济方面的形势报告,更多地了解国家大事。她在发言中还谈到了卫生领域的问题,她认为,麻风病人以前需要隔离治疗,不能与人交往,而现在麻风病人吃三天药后就没有传染性了,不需要再对他们进行隔离治疗,他们完全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她还讲到,前段时间三聚氰胺等事件说明,国家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对违法违纪人员的处罚力度太轻,法制建设要更加健全和细化。
第十八条 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和办理其他商标事宜的,应当委托国家认可的具有商标代理资格的组织代理。
《商标法实施条例》
第七条 当事人委托商标代理组织申请商标注册或者办理其他商标事宜,应当提交代理委托书。代理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内容及权限;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的代理委托书还应当载明委托人的国籍。
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的代理委托书及与其有关的证明文件的公证、认证手续,按照对等原则办理。
商标法第十八条所称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是指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
《商标法》第18条规定:外国人或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和办理其他商标事宜的,应当委托国家认可的具有商标代理资格的组织代理。该条对外国人或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的特殊程序要求作了强制代理规定:
一是外国人或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必须通过委托中国商标代理组织代理进行,而中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商标注册可以通过代理,也可以直接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办理;
二是外国人和外国企业应当委托国家认可的具有商标代理资格的组织代理,其他代理组织无权代为办理商标注册申请和其他商标事宜。《商标法》修正之前,本条的规定是: “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和办理其他商标事宜的,应当委托国家指定的组织。修改前的《商标法实施细则》解释,“国家指定的组织”限定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指定的商标代理组织”。这样的规定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原则,限制了商标代理行业的发展,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因此,此次修改商标法,将“国家指定的组织”改为国家认可的具有商标代理资格的组织”的规定,把从事接受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委托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或者其他商标事宜的代理活动向所有国内合法的商标代理组织全面放开,不再需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指定。
我国《商标法》对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在我国办理有关商标事宜实施强制代理制度,不违反《巴黎公约》关于国民待遇原则的有关规定。《巴黎公约》第2条第3款规定:“本同盟每一成员国法律中关于司法及行政程序、管辖权以及指定送达地址的选定或代理人的指定的规定,工业产权法中可能有要求的,均明确地予以保留。”也就是说,关于指定代理人等程序性问题,各成员国可以声明保留,自行规定。类似对商标注册外国申请人要求强制代理的规定,几乎可以在世界各国的商标法中发现。
【四川外国语大学排名】四川外国语大学特色专业-四川外国语大学录
取分数线
二○○四年四月
为加强对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技术、管理人才项目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确保各项开支合理、有效使用,防止各种违纪现象发生,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人才专家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和国家和地方有关财务文件规定,并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于二○○四年四月二十日起试行。
一、管理总则
1、本专项经费(以下简称“经费”)是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下达给广西的聘请外国专家项目、引智推广项目、重点引智专项项目、专项引智活动计划及其预算额度,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专款下拨至广西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帐户的经费。
2、经费的具体下拨、开支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所有经费的实际下拨、开支由广西外国专家局项目经办人按规定审查,经财务审核后,报广西外国专家局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下拨。
3、专家经费的下拨及开支要严格执行年初预算计划。无预算计划的项目必须先落实经费后再下拨、开支。
4、广西外国专家局根据年度经费预算计划,按季度将项目款预拨至专家聘用单位(即各市引智办、各区直单位),各专家聘用单位负责其管理范围内项目经费的下拨与核销。各聘用单位必须于本季末将当季已执行项目的《经费决算汇总表》与《项目执行情况表》报送广西外国专家局。广西外国专家局将根据当季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确定下一季度预拨额度,并于15个工作日内下拨经费。不按要求者不予办理下一季度拨款手续。
5、经费严格按项目核算管理,每一项开支要落实到项目上,多个项目共同开支的,要及时摊销到每一个项目上,进行填报。
6、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国外人才专项经费属资助经费范畴,聘用单位或地方政府必须配套引智经费,一般不低于国家资助的数额。
7、各聘用单位必须建立合理的经费核销机制,以法定财务管理程序和要求为基础,严格遵照国家外国专家局有关规定与本办法进行核销。
8、各聘用单位在办理核销手续时,必须按照《引进国外人才专项费用申请核拨材料清单》(附件一)的要求备齐核拨材料,并对所递交材料的真实性承担相关责任。
9、为做好随时接受国家审计小组检查的准备工作,广西外国专家局将不定期对各聘用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如有违纪现象将严肃处理。
二、经费核销项目与标准
10、专家经费核销范围包括:国际旅费、专家零用费、专家食宿交通费、城市间交通费。
11、国际旅费是指专家所在的国外居住地到中国入(出)境口岸之间的一次往返经济舱国际机票费用(费用标准参照国家外国专家局[2001]7号文件附件二)。与国家外国专家局签订有特殊协议的专家组织的专家可根据协议标准购票。国际机票金额不得超过资助标准,金额低于资助标准的,按实际发生额核拨。
12、专家零用费按专家在桂实际工作天数发放,即从专家入桂日起至离桂日止的天数。专家零用费领取单或收条必须由专家本人签名,不允许他人代签或签他人姓名。最多资助天数为30天。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已签订协议的专家组织所派遣的专家的零用费标准参见附件二,对于未与国家外国专家局签订协议的组织所派遣的专家,原则上按每人每天人民币80元标准支付费用费,最高不得超出每天人民币200元的资助标准,超出部分由聘用单位承担。
13、专家食宿交通费是指专家在桂工作期间的住宿费、餐费和市内交通费(车费、油费、路桥费)。专家食宿交通费按专家在桂工作实际天数计算,即专家入桂日起至出桂日止,资助最高标准为人民币500元/天,最多资助天数为30天,超出资助标准部分由聘请单位承担。
14、城市间交通费是指专家从入(出)境口岸城市至工作地点的一次往返中国境内交通费(航空方式限经济舱,包括机场税与乘客保险)及在入境口岸一天中转的食宿费用。中转食宿标准参照第13款专家食宿交通费标准执行。
15、除以上列出的各项费用外,原则上不再对其它任何费用进行资助。中方陪同人员的差旅和交通等费用,一律由聘用单位支付,不得在专家经费中列支。聘用单位因接待专家而发生的器材设备、办公用品等购置费用,应按原开支渠道支付,不得在专家经费中列支。有特殊需要的,必须以书面形式向广西外国专家局说明情况,上报有关领导后提出提出处理意见。
三、专家机票管理
16、本办法所指的专家机票管理的适用范围是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并资助经费的聘请外国专家项目(包括聘请港、澳、台地区以及持中国护照的海外华人专家)。
17、各类专家的机票(国际、国内)原则上全部由广西外国专家局委托广西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代购。机票费用列入各项目单位预算,经费不下拨,由广西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直接向广西外国专家局核销。有特殊情况不能由广西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代购的,需具文上报广西外国专家局,经审批后方可执行。
18、广西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受广西外国专家局委托,负责与名专家组织联络、协商、确定其专家机票的购票与寄送事宜。
19、凡由广西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代购机票的项目,其项目聘用单位在落实项目与专家人选、确定专家行程后,必须提前至少30天,详细、确切、清楚地填写《专家机票订票通知单》(附件三),递交广西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由广西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根据订票单所提供的住处代办购票事宜,负责将机票寄送至专家本人或专家组织联络人,并及时将购票信息通报专家聘用单位。机票款由广西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根据《专家订票通知单》和航空公司相关票据直接向广西外国专家局核销。20、凡由广西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代购机票的项目,如其专家经北京中转,由广西国际人才交流中心负责向国家外国专家局指定北京中转接待单位出具中转委托函,联络、落实专家中转事宜;如专家不经北京中转,则由广西国际人才交流中心负责联络中转地适当机构落实专家中转事宜,有关费用由广西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凭相关票据直接向广西外国专家局核销。广西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必须及时向专家聘用单位通报中转信息。
21、不能由广西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代购机票的项目,其聘用单位在核销自行购票费用时,需提供广西外国专家局领导关于同意自行购票的批复、专家机票来程原件与发票、返程订票单或复印件以及专家购票款签收单据,方可核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时间,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通讯设备巨头都盯上了云市场。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在北京与用友网络战略合作的发布会上,宣布将对旗下阿里云战略增资10亿美元,用于国际业务拓展, 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基础和技术研发,以及生态体系的建设。这也再次确定了阿里集团对其云业务国际扩张与发展的决心。而华为也在7月底举行的公有云大会上发布了云图战略,计划在多个领域展开公有云的服务。
然而,对于起步较早的“外资云”却在中国市场上难以落地。
外资寻求落地方案
8月7日上午,全球调研机构IDC在发布的新闻稿件中指出,在中国的云服务商寻求海外扩张的同时,外资仍在艰难探讨中国政策,寻求云落地的实施解决方案。7月17日美国信息产业机构(USITO)召开云计算论坛,活动汇集Microsoft、Oracle、AWS等外资企业代表,就公有云业务在中国市场的相关政策及落地实施进行探讨和信息分享。
IDC指出,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外资企业对进入中国云服务市场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但如何面对中国政府对云计算及数据安全的监管,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运作成功并在国内落地正式商用的仅有微软Windows Azure,以及亚马逊AWS中国区有限预览服务。
“外资企业提供公有云服务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难以获得数据中心等电信业务增值牌照,此类牌照多为国内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商持有,并一度停发;2012年重启之后, 阿里、华为、浪潮等一批国内互联网和IT厂商也相继获得了持牌资格。但对于外资厂商,牌照管理和发放一直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根据《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 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外方投资者在企业中的出资比例,最终不得超过50%,意味着外资企业需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而实际执行中即使是合资公司能获取此类牌照的企业数量也是屈指可数。”
外资企业对此项规定的普遍争议在于,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公有云服务在中国是否应归属电信管理范畴。因为这与美国相对开放的云服务市场形成了差异。
此外,中国数据中心牌照更侧重于强调基于互联网数据中心、IT设备及带宽资源的基础服务,对平台即服务(Paa S)和软件即服务(Saa S)尚没有明确规定,对于更多层次的云计算服务的管理是否应由单一牌照统一管辖也成为外资企业关注的重点。最后,外资企业也在寻求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和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渠道,来促使中国监管部门开放相应的云服务市场。
中国公有云市场不及美国3%
“利用华为的全球服务能力,中国的一些厂商也可以更好的出海。”华为企业云服务负责人如是说。
而阿里也发布了其美国西部和中东数据中心的计划,未来还规划了美国东部、欧洲、新加坡、日本等节点,一方面服务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另一方面也开始尝试服务当地客户。中国其它的主要CSP(云服务供应商),也纷纷计划在海外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将自己的云业务拓展到全球,这其中包括UCLOUD,青云和腾讯云等在香港和北美的数据中心部署计划。
但IDC指出,阿里云的全球业务其实才刚刚起步。
“国内云服务商在海外提供云计算服务,将面临各个不同地区的市场监管和数据跨境流动问题。不过美国市场对云服务的监管相对宽松,虽然有针对电信服务运营牌照限制,而对互联网市场则较为开放。”
IDC认为,以上成长型云服务供应商距离对全球云服务商形成威胁还有一定距离。 据IDC统计,2014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增长迅速,整体市场规模达到9.03亿美元,同比2013年增长61.9%,但即使如此,2014年中国整体市场规模其实还不到同年美国的3%。
我的美国丈夫
——阎菲,47岁,已婚7年
我是一个文学工作者,在中国是省级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7年前嫁到美国后,在一家杂志社任编辑,我的美国丈夫大我10岁,也是搞文学研究的。
在中国,一个离了婚又带一个小孩的40岁的女人,是很难有再婚机遇的。尤其像我有较高的学历,就是我愿意“屈尊”,别人未必愿意高攀。中国男人喜欢小鸟依人型的女人。我嫁给美国人并不是为了出国(我有很多机会出国),就因为美国男人处事简单,好相处。
我太渴望有个家了。我们7年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不无甜美,障碍也在所难免,最大的挑战是“金钱”和“性爱”。
这是东西文化在婚姻里的最大冲突。在中国,两个人一结婚,就变成了一个人,他们好得像一个人似的。而在美国,两个人无论好到什么程度也是两个人,在钱上分得清清楚楚。这并不等于离心离德,这就是他们的文化。
美国的夫妻各有自己的账户,也有共同的账户,各种费用支出谁该付多少,都说得清清楚楚。还有婚前财产公证,这是每一个美国人在举行婚礼之前例行的法律手续,没有人让爱情冲昏头脑。
我和先生结婚前,他要求我在一份财产公证材料上签字,说明婚前他的财产与我无关,我心里确实不好受。我打往中国的长途电话费,他都向我要。有一次我接我的中国朋友从机场回来,10美元的汽油钱,他当着朋友的面也向我要,的确让我下不来台。
母亲节那天,丈夫打电话请他母亲吃饭,那天他父亲也来了,母亲打扮得很靓丽,老夫妻挽着手,步履矫健,一副恩恩爱爱的画面。吃完饭,他父亲主动付钱。这类事在中国连想都不敢想,哪有父母在儿子家吃饭还需付钱的事?有时,我总觉得丈夫没人情味,和中国的亲情礼节大相径庭,但在美国,这些现象很普遍,这也许就是东方日出西方雨的人文差异吧!
丈夫和我算得那么清,作为妻子的确尴尬不已。不过,当我真有困难经济承担不了时,他也会慷慨解囊。
去年夏天,我15岁的女儿考上美国一所有名的艺术学院,需要一笔可观的学杂费,我把全部积蓄都拿出来还差1000美元。这时丈夫很慷慨地拿出1000美元给我,他说这钱就算对女儿学业的一点儿赞助。我真的很感激他。
中国发生水灾时,他拿出500美元募捐,那份热心肠使我感动不已。我和他开玩笑说,这500美元给我,可以给我父母打多少次电话。他急了:“那不行,那不行。”和丈夫相处久了,我理解了他们的生活中分得清和分不清的界线,有人情和没人情的真谛。
我也开始懂得,中国人的婚姻是以共同理想爱好为基础,美国人的婚姻是以和谐甜美的性生活为基础。
我在中国虽然有几年婚姻生活,但仍然是个性盲。“性”绝对不是“无师自通”的,丈夫比我大10岁,从容颜上看不出这么大的差别,在精力、体力上也很充沛。
刚和这位洋丈夫结婚时,做爱技巧上不去,合作不和谐,我甚至讨厌他的一些做爱行为,抑或视为“不堪忍受的丑陋的折磨”,因而我们的婚姻曾经面临危机。后来,他多次带我看心理医生、性医生,也租来很多X级影片看。现在,我才体会到那种性生活的愉悦。我时而感叹:在中国的家庭生活中,夫妻们太注重柴米油盐过日子了。
我的澳洲丈夫
——小凡,32岁,已婚4年
我原是中国重点大学的英语教师,嫁到澳大利亚后,在一所高校当中文教师。中国夫妇之间一定要“心贴心”,澳国人不懂心贴心的过程,他们也理解不了那么深沉的爱。我承认和这位洋丈夫结婚就是为了绿卡,但我不想骗了绿卡就走,我愿意真诚地和他过一辈子。
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我和洋丈夫在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消费和消遣,无论如何也统一不起来。我工作很累,下班一进屋就想躺下,他累了一天,还要去打球、跑步。
周日,我很想在家安安静静休息,洋丈夫却一定要开车到很远的地方体会大自然。我喜欢节省花钱,每个月存一点儿钱,他则喜欢用信用卡,超前消费。我家的房子、汽车、家电,全是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的,他每个月都要把钱花光。为此,我经常和他磕磕碰碰。
这位洋丈夫干什么事都遵循程序。他每天动员我洗两次澡,晚上沐一次,早晨冲一次。在饭桌上,不能直接用筷子拣菜。菜要先拣在自己的小碟里,然后放进嘴里。在路上,不能随便乱扔废纸,不能在公共场所高声谈话。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让老人和孩子先行……我觉得很委屈,请求放松管制。他极端认真地说:“亲爱的,你已经嫁给澳国人了,要适应新的环境。任何社会都讲究秩序、讲究公德,你的行为要以不影响他人为原则。”
一次,我忙了一整天,跑到一家中国商店买回不少中餐食品,做了一顿中餐。那天正好是冬至,我又准备了粽子,炖了一锅猪蹄子汤。
洋丈夫下班回来了。他一见桌上摆着那么多红红绿绿的菜,激动地拥抱着我,动情地说:“亲爱的,你真好。你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温柔、热情、体贴的家的存在。”他说着,关上电灯,点亮蜡烛,打开音乐。在浪漫、朦胧、静谧的情调中,我们边吃边聊。猪蹄子汤炖好了,我端到桌子上。他惊奇地问:“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猪蹄,味很美。
他尝了一口不吃了,过了一会儿,他说:“亲爱的,我建议你不要吃它。人吃饭不能光讲味道,要讲营养搭配,它会把你变成大胖子。我希望你会重视我的建议。”就这样,几个猪蹄把浪漫的情调破坏了。
暑假中,他想和我到海边旅游,我却想节省点儿钱,坚决不同意去。他固执地说:“你太辛苦了。你必须轻松一下。”我说我们没那么多钱。他却说:“我们不是存了1000澳元吗?怎么能说没钱呢?”我告诉他我们成了家,存点儿钱准备应付突然的事件。他笑话我:“想那么多干什么?”他硬拉着我去旅游了,3天把1000澳元全部花光了。他说,中国人只知道存钱,好像人活着就是为了存钱。如果有钱不去享用,光存钱那不成了金钱的奴隶?你只有花钱,才能拼命地挣钱。
我总觉得澳国人太崇尚享受,我们又太主张节俭。要维持婚姻,又改变不了我的澳国丈夫,往往是压抑和委屈自己,这也是中国女人对涉外婚姻的一种付出吧。
我的法国丈夫
——张迎,39岁,已婚3年
和法国人结婚,想拥有和谐、默契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稍一不小心就冒犯了他们。
法国人推崇个人主义、个人自由和个人隐私权,这与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教思想简直是水火不相容。在中国人看来,隐私是肮脏的不可告人的。在法国人看来,隐私是高于一切的个人空间,一说“隐私”就神圣不可侵犯,像年龄、工资,甚至住址,都不可随便问。
有一次电话账单来了,信封上写的是他的名字,我打开看了,他就很不高兴。圣诞节那天,我正在外边度假,他的母亲寄给我们的节日贺信上写的是我的名字,他一直等我回来打开。我问他:这是你妈妈寄的,你打开有什么关系?他告诉我,如果他拆开写着我的名字的信,我有权控告他。
在适应法国人的隐私权中,我们有过许多冲突。有一次,我的中国朋友来看我,朋友怕我们去机场接给我们添麻烦,就没打电话直接来了。我是多么喜出望外,可我丈夫不让她进来,因为事先没有约好时间,随时闯到别人家是没有礼貌和粗鲁的,去法国人家必须预约。我好一顿解释,我们中国人串门,从来不预约,只要敲门就可以,这也是我们的文化。
洋丈夫与前妻的儿子今年13岁,我们想接他回来住一段日子。他与儿子说好晚上5点去学校接他,我们的车开到学校门口早了20分钟,他执意坐在车上,等到5点才进校门。虽然我知道这些是他们的文化,并不是他和我找别扭,但我仍然不舒服。
有一次他告诉我,他要去参加前妻的婚礼。我不同意他去,他执意要去,于是,我和他大吵起来。我说他对我不专一,他说他对我专一才把这事告诉我的。我吼道:“你和她藕断丝连,欺负人嘛!”他也喊道:“这事用不着你管,我高兴怎样就怎样。你们中国人就是小心眼。在法国,人人都有自由权。其实,我并没有做错,去只是为了表示祝贺,我又不会和她上床,至少目前不会!”说完,一走了之。我气得一夜没合眼。
我在中国也有一段婚姻史,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我曾经是国内一家一流剧团的主要演员,丈夫是某中学教师。离婚不久,我遇到了现在的洋丈夫,没想到我们一拍即合,很快我就做了他的新娘,来到法国。其实,他对我也挺关心、体贴的,只是中法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很难达到中国式的夫唱妇随、亦步亦趋,就连拥有一个和谐、默契的家庭都难以达到。
我曾经试探性地问他能否把我的女儿接来住,他说这是我的权利,他不能过问。于是,我费尽了千辛万苦把女儿接到身边,圆了母女的团圆梦。但我的良苦用心并不为女儿理解。女儿恨我,她不理解一个好好的家庭为什么被拆散;她更恨我的洋丈夫,认为是他抢走了她的妈妈。
其实,洋丈夫对我的女儿很好,刚来就给她买了一身衣服,但女儿不领情,竟然反目成仇,甚至连她的东西都不让洋爸爸碰。他对此非常反感,并向我倾诉苦衷,提出到朋友家住一段日子。丈夫走后,我对女儿说,你肯留在法国上学,洋爸爸会跟我一样待你。女儿不同意,她要和中国的爸爸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