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提高写作能力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提高写作能力(共15篇)

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1

巴青县中学:刘雪梅

【摘要】:中外经典名著是世界文化的精髓,是每位中学生必须接受和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促使他们进行有效的阅读,从而提高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经典名著

调动学生

学生阅读

写作能力

大家都知道,书籍在人的一生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那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中外名著,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么精辟的论述啊!“读名著就如同和许许多多的名人作家聊天。”虽然,我们很少有机会与这些名作家真正坐在一起,但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作品来了解他们的思想、境界、为人处事,从而用以指导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有人说:“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命运和前途”,我认为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名著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文明成果的标志,是经过时间淘洗过的典范之作,往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在青少年阶段读这样的书,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余秋雨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名著其实是知识堡垒上的制高点,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其他的就不在话下了。虽然有些名著内涵比较丰富,理解起来不像某

些通俗作品那样容易,但他们在表面上更加清晰,形式上更加完美,因此有以一当十之效。事实上也是如此。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在青少年阶段只有读一些高于自己认识水平的有价值的东西,才能真正有收获。

我在《读者》上读过一篇《凭自己的高兴读书》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叫黄永玉的大学教授,他受教育的程度并不高,而后来居然成为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靠的是什么?他说:“他靠的就是喜欢读书,特别喜欢读名著。”

提到当代著名作家沈从文,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一个高小毕业生,最后居然能成为著名的文学家,靠的是什么?答案是不言而喻了。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带来的无穷乐趣,这也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礼物。犹太人最终成了世人公认的世界上最聪明人种之一。可见,读书与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

因此,提高学生对“名著”的自我阅读能力已是非常必要。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名著”的自我阅读能力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初一抓起,做好小初衔接工作,转化学生思想,跟学生讲清道理,使他们认识到阅读名著的重要及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

阅读名著可让人摆脱平庸。青少年正处于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

义,因为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刚升上初中的同学们,懂得了这些道理,自会志存高远,重视名著阅读。可能一些同学思想还停留在初中老师紧跟紧抓的层面上,他们需要老师面面俱到。但新课标需要的是学生主体论,应该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当然,学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品三国》、《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读史记》等节目的做法,以及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或者表演名著中的片段也是必须的辅助手段。但我们更应让学生带着名著自我走向老师,培养学生对名著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原有的阅读能力与名著产生有意义的联系,生成应有的阅读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激发学生亲近名著的愿望,学会自我阅读。

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自我阅读名著的习惯。从小学刚升上初中的学生们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科知识,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对各种文章也已学会了一般的阅读和分析,所以在初一,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列出计划,明确初中三年每学期所需阅读的名著书目。

二、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想文章好在那哪里?读完后要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还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明白以便向老师同学请教。

三、养成边阅读变圈点的习惯,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到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时用笔把他们圈出来,并学着在旁边写上一些简短的批注,阅读时自己的见解看法

我们还可以根据必修课本中的“课外学习”部分规定的书目有计划的进行细心研读。并且要走近作家,加深对作家的感情,写出自己的体会。每半学期辑录一本读书随笔,每周针对自己喜欢的作品章节,自选角度,给予点评,文体不限,并由一名同学给全班推荐一篇自己欣赏的名著或名著片段,要求学生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贴在班级宣传栏中供全班阅读等等。这样,从初一开始,持之以恒,让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使名著阅读成为他们初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四、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每当发现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段都要分门别类地摘抄到读书笔记中,并把这些精美语段读热到背熟,而且多练笔或多写心得体会,或模仿文章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得到丰富,语感得到培养,阅读综合效益得到提高。

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2

一、阅读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 让学生有了发泄的欲望

学习魏巍的《我的老师》, 同学们会联想到自己身边的老师, 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李森祥的《台阶》, 学生便会想到自己父亲的点点滴滴, 忍俊不禁要提笔写写自己的父亲;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生体会到在枯燥的三味书屋中有作者的读书之乐、课间休息之乐、学习收获之乐、观察先生教书读书之乐等等, 从中受到启发, 便想谈谈自己学生生活的苦与乐;阅读到朱自清的《春》、梁衡的《夏感》、何其芳的《秋天》、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学生便联想到家乡的一年四季, 回味、观察体会着家乡的春夏秋冬, 激发了学生讴歌家乡之情……

二、阅读教学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会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达方式、叙述技巧以及具体的写作方法, 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得以施展和运用。朱自清的《背影》用截取法构建文章, 在品读中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精心的选材;在《散步》当中, 除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结构以外, 还学习作者通过“散步”这种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小事表现浓浓亲情的以小见大的写法;《最后一课》学习作者精心剪裁, 详略得当的记叙使文章主题高度升华写法。在阅读写景的文章中, 除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外, 还学到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记事的文章中学会了顺序、倒叙、插叙的记叙方法, 学会了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人称写法;在写人的文章中积累了刻画人物的方法,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胡适的《我的母亲》,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 抓住人物特征, 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引导学生不要把着眼点放在事件本身上, 而是更多地关注事件过程中那些动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在说明文中, 学习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用各种说明方法, 同时掌握说明文语言特点以及说明文的顺序, 这样在阅读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积累了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以及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 大大扩展了学生的写作视野。

三、在阅读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选材、立意以 及布局谋篇的能力

首先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背诵名篇佳句、积累精彩的片段, 摘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另外还有句式的积累、篇章的积累、语感的积累等等。如学生诵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 指导学生摘录“心旷神怡”、“百废俱兴”、“气象万千”等成语;学生赏析曹操的《龟虽寿》指导学生摘录“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在古诗词中积累雄心壮志一类的词语;《社戏》中积累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月夜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四季的描绘;《与朱元思书》中富春江的秋景。其次在阅读中积累典型事件, 学习《孙篡权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文章, 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课文外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 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了司马迁、屈原、鲁迅、徐霞客、鲁滨孙、海伦·凯勒、居里夫人……学生没有经历战争, 阅读让学生认识了战争的罪恶; 没有离乡, 阅读让学生体验了离乡的愁苦;没有尝试到爱情的滋味, 阅读让其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阅读丰富了学生的人生体验, 写作时启发学生对阅读中积累的材料,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 找准写作切入点, 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

同时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写作技巧, 弄清写文章时应该怎样选择材料的, 怎样设计开头和结尾的, 怎样巧妙过渡, 怎样遣词造句等等。可见, 只要会阅读, 就会写作。只有引导学生阅读好教科书中的教材, 初中6本语文书, 高中5本语文书, 再加上选修教材和读本, 就有足够的写作材料供我们选择使用, 学生的作文内容便会丰盈起来, 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颜景洪.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 2012 (2) :16-16.

[2]刘明.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D].苏州大学, 2010.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3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谈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在阅读中积累

写作是一种释放,是作者思想、情感、智慧的外现,写作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地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习作。“厚积而薄发”是古人在写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说的也是积累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入选的课文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人文色彩,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材料。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指导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尽可能地把平时摘抄和积累的词、句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一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积累课本上的词语;二是进行词语的联想。具体操作如下:让学生摘抄表现人物某一方面优秀品质的词语,由此联想表现同一品质的其他词语。如摘抄“无私奉献”,就联想到乐于助人、救死扶伤、拾金不昧,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积累上述词语的反义词,如损人利己、忘恩负义……这样,不但扩大了积累,而且让学生明白了词语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样,句子的积累也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分句式积累,认识不同的句式及表达的作用;二是修辞积累,虽然对小学生不太强调修辞手法,但是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还是应该让学生知道并指导他们学习、运用。对部分句子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文旁做批注,或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在阅读中随文积累,不仅能增加知识,丰富语言,而且学会了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在阅读中练说

学生在阅读中练说,形式很多,如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回答老师提问,小组内讨论交流,据词造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说出词语的含义等。体会词语的用法,把课文当成语言交际的典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观察、思维和表达的方式,领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都是我们经常的做法。在练说中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因时因内容制宜。我们不光练习文中某一个词语或句子,还根据学生各自的积累有目的地进行练说。提倡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联系课文进行练说。练说熟练后逐步提高要求,如加一些修辞手法,用上一些名言警句,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具体。如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练说训练。首先,练说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选择文中一些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而且能较快地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次,练说对词语、句式的理解、感悟;第三,练说对整篇文章的学习感悟。通过三个层次的练说,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了文章思想感情,也为写作时流畅地表达奠定了基础。

三、在阅读中练写

《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引导学生将课文与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在文本对话中再现生活、描绘生活。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习作训练:(1)抓重点词语联想练写。如教学《草原》,抓住“翠色欲流”这个词语,让学生想象草原的“绿”,绿到什么程度,和我们生活中的“绿”有什么区别?(2)仿写句子。如教学五年级《祖父的园子》,课本里有这样的句子:春天来了,园子里花开了……引导学生仿写:春天到了,学校里的花开了,校园变成了花园,有蜜蜂、蝴蝶、蜻蜓在花园里嬉戏……(3)创设语境进行改写。如教学《桥》,创设情境想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学生借助平时积累,发挥想象,改写片段。

作者单位

云南省禄丰县广通镇小学

中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有效提高 篇4

王慧丽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参与的“中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有效提高”研究课题于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调查了解我校学生阅读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对全班90名学生进行了有关课外阅读的调查,所有问卷全部收回,我们对问卷结果作出了分析:

1.从学生的阅读范围来看,受欢迎程度最高的是漫画和科幻小说、校园小说之类的消闲书籍,这一类书籍不是不可看,但一味地读此类书,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是作文辅导书,反映了学生的阅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从调查来看,学生的阅读面过窄,对于文学类、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

2、从阅读时间来看,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自己每天能读半小时的书,并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主要是睡前。

3、从阅读习惯来看,在读书过程中能自觉积累并写读书笔记的同学约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二,还有极少数的同学只是随意翻上一遍了事,谈不上收获。在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少数学生读完一本书连作者姓名都不知道。

从调查来看,学生的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收效甚微。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围绕计划扎实开展工作

(一)教师加强理论学习

为了促进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本学期学校更换了教室内的名人名言,教室两侧的墙面上都有与读书有关的名言,每班还建立了敞开式图书角,黑板报还开辟了好书推荐专栏。除此之外,开学初,我们还向全校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希望家长朋友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和孩子一起读书,重温童年,创造书香型、学习型家庭。

2.发挥好教师榜样的力量。学生都有向他性,更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要多读书,与学生们共读一些书籍,这样师生之间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教师的读书感受会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索的欲望。

(三)加强阅读指导

帮助学生选好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除了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带领学生熟读配套的《情感读本》外,还与学生一起阅读了必读名著《傅雷家书》,这样不仅方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通过多种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逐渐中品味到了书的魅力。

(四)加强写作指导和交流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学期开展了一系列的作文活动和写作展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步一个新台阶。

三、下阶段研究计划

1.进一步探索和总结课外阅读的模式,课题组教师要围绕自己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上研讨课,课题组教师之间要加强学习、交流和探讨。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开展“读书之星”、“ 写作之星”的评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写作热情。

3.开设课外阅读专题课。为了提高阅读效果。拟开展课外阅读专题课,好书推荐课,阅读交流课,方法指导课,朗读欣赏课,成果展示课,使学生读书有法可循,不断在探索和总结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不断丰富和充实我们的研究内容。

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5

新大纲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观察课文插图练习说话

各年级教材中都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可请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再进行说话练习。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语言表达要明确、流畅。然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了课文后,还可通过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如《好伙伴》一文,课文写了小熊因病住院,小猴子、蜜蜂、百灵鸟都去探望,并送上最好的礼物。课文没有写小松鼠、小白兔是如何探望小熊的,可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观看课文插图上的小松鼠和小白兔,想象他们会怎样去探望小熊,会带些什么礼物,会如何进门,会说些什么话等。在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的同时,引导其余学生进行评议,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最后可仿照课文的句式,将小松鼠、小白兔看望小熊的经过写下来。

二、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1. 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复述。

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复述要在学生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让他们把所读课文的内容加以整理,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地复述出来。应做到尽量引用课文中所学的生动优美的词语、典型的句式。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复述的要求、内容和形式。可复述段落、复述片断、复述全文,可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要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回忆故事内容和情节,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形成复述的能力。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在学习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这一部分时,可要求学生对这一片断进行有感情的详细复述,并用上“为了……为了……为了……”“一息”“一寸”“声”、“纹丝不动”等词语和句式。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加深理解邱少云严守纪律这一高尚品质的内涵,使他们较好地掌握词汇,熟悉一般的语句结构,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言。

2. 让学生充分想象后说话。

(1)抓住课文有关词句,启发学生扩想后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文字简练,文中常有一些概括性的词句,虽然比较抽象,但有丰富的内涵。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化“简”为“繁”,对抽象的、概括性的语句进行扩展加工,变成自己的话说出,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如《一定要争气》一课,叙述童第周成功地完成剥除青蛙卵外膜的实验经过时,只有一句话:“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可抓住“不声不响”、“刻苦钻研”这两个词,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具体的语言来表达童第周是怎样“不声不响”、“刻苦钻研”的。学生结合生活感受,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都能想象出各种具体的情节。有的说:“每逢星期日、节假日,同学们都去看电影、逛街购物了,可童第周却独自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有的说:“童第周一进实验室就入了迷,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有的说:“童第周一有空就到图书室看书,查阅资料,直到图书馆关门,管理人员再三催促,他才离开。”学生想象丰富,合乎情理。

(2)抓住课文“空白”点,启发学生补想后说。

记叙文在构思过程中,总是对有关的内容作选择与剪接。因此,课文对有些情节有时会有省略和跳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处,展开合理的.丰富的想象,对课文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如《穷人》一课,桑娜把邻居西蒙死去的情形告诉刚从海上打鱼归来的丈夫,但桑娜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沉默”了。桑娜为什么欲言又止?她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了省略。这正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师于此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说话训练。有学生说:“西蒙死了,两个孤儿怎么活下去?桑娜想,这些都是明摆着的,自己不说,丈夫也能料想到,没有必要多说,所以就沉默了。”有的说:“桑娜想到自己的丈夫在正刮着风暴的海面上打鱼,深更半夜才回来,劳累了一天,又什么都没打到,他心里已经够难受的了,自己怎么忍心再说下去!”有的说:“桑娜很有心计,她想,自己家里已经有五个孩子,夫妻俩天天从早到晚地忙,够苦的了,现在又抱来西蒙的两个孩子,要是丈夫知道了,他会怎么对待呢?不说吧,两个孩子已经睡在自己家的床上,他一会儿准会发现。桑娜望着丈夫,简直不敢往下想,所以只好不说了。”

(3)抓住课文结尾,启发学生续想后说。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尽,余味无穷,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如教学《草原》一课时,结尾写道:“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可让学生想象汉族客人和蒙古族主人在蒙古包前依依惜别的情景:客人中有哪些不同身份的人?分别来自哪些地方?他们各会讲些什么?蒙古族人民会讲些什么?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再如《詹天佑》一课,结尾处写外国游人望着在崇山峻岭之间穿行的京张铁路,站在詹天佑铜像前,赞叹不已。可让学生想象外国游人啧啧赞叹的情景:什么叫赞叹不已?他们会说些什么?在说的过程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

(4)抓住有关事物,启发学生联想后说。

让名著阅读激发学生成长的正能量 篇6

──在北京市名著阅读现场会上的致辞 人大学附中书记,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周建华

2014年11月20日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行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思想发育史。人大附中非常重视师生的阅读。多年来,刘校长一直要求每位人大附中的学生多读名著,写一手好字,记好日记和写出一手好文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着眼点在学生,着力点在教师,切入点在课堂。人大附中的名著阅读活动,遵循着这样的思路展开。

阅读经典应着眼于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雨果认为,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惠普尔则认为,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笛卡尔说,阅读优秀的书籍,就是和过去时代中最杰出的人们——书籍的作者进行交谈,他们传播的优秀思想进行交流。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阅读名著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给人以无尽的智慧生发和深沉的思想积淀。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涵咏,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学生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去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体悟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人生哲理的接受潜移默化,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润物无声。正如培根所言,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初中阶段,是学生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方法领悟和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

阅读名著的着力点在教师。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已经不够了,仅从学生的角度要有一潭水。阅读无疑是提升教师学识魅力的重要途径。喜欢阅读的人未必是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喜欢阅读、善于阅读的人。在人大附中,我们成立了教师读书会,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为了开展好名著阅读活动,学校将十多年把关高三语文教学的于树泉老师调到初一年级任教,从初一开始抓学生的名著阅读。据了解,于树泉老师近四年就阅读了100多本名著,涉猎方方面面。于树泉老师何以成为在北京市和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由此可见一斑。在于老师团队开展的阅读活动中,有些学生在短短两年时间就阅读了30多本名著。真可谓,亲其师,信其道。这也充分说明,喜欢阅读、善于阅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喜欢阅读、善于阅读的学生。

课堂是阅读名著活动的切入点。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培斯泰洛齐说过,在课堂上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未来。全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始于课堂。有了书香课堂,才会有书香校园,进而才有全民阅读,才会有书香社会。

几年来,人大附中对“名著阅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们的实践表明,“名著阅读”进课堂是基础,是火种。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开展多元阅读活动,注重阅读社团建设,会将阅读的星星之火聚集为阅读的燎原之火。而教师是点燃学生阅读之火的人,教师自身的阅读是基础中的基础。

近来,北京市教委正式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文学名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意见,具有非凡的远见卓识。

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7

一、使“重在写法指导”向“重在读法指导”方向发展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低年级的教学基础是识字, 我们必须提早阅读。为此,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 我就开始让学生在读文中识字。我们不能脱离阅读教识字。纯粹为识字而识字的教育方法, 再也不能适应新的语文教改潮流。如在教学课文《鲜花和星星》时, 通过诵读28个字的韵文, 很快产生了“由文及情”的效果, 学生很快便能把鲜花和星星的共同之处联系起来, 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要传达的意思;课后也能顺水推舟地让孩子仿照课文写几段话, 从而巩固所学。众多实验表明:“为阅读而识字, 在读文中识字”, 即以篇章为单位进行语言训练, 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汉字, 已成为小学阅读教学不可动摇的原则。

长期以来, 受“读只是为了写”的观点的束缚, 阅读课大多沦为作文教学的附庸, 教师被迫在阅读课中大讲作者的写法, 少讲或不讲文章的读法, 多练范文的仿写, 少练范文的自读, 致使阅读课未能落实自身的教学目标。而今, 我们以培养阅读能力作为首要的最直接的目标, 使阅读课显露它的本色, 成为真正的阅读能力训练课、阅读知识疏导课、阅读情志修养课。

阅读目标不同, 我们采取的读书态度和形式就应不同。有些文章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 我们就读得认真、仔细;有些文章可以使我们得到乐趣或刺激, 我们就读得轻松、自由……但真正的阅读是要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精细的研究和探索, 从懵懂无知到茅塞顿开, 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 由此得到阅读思维和阅读品质上的提高, 这才是应该具有的态度。除此之外, 理解力好的或知识储备丰厚的人比较容易实现阅读的目标。由此可见,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也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阅读的兴趣, 促进更深一层次的阅读。如我在课文《蘑菇该奖给谁》的教学中, 从多个方面为学生创造展示个性的空间:通过看图, 展示观察的个性;通过阅读, 展示理解的个性;借助想象, 展示积累的个性;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 展示设计的个性。教学中, 我创设活动情境, 让学生投入整个身心, 自发地寻求、获得、掌握和领会, 让他们在快乐、有趣并保障个性表现的氛围里听、说、读、写, 相对自由地按自己的个性去理解、表达和创造。这样, 学生就能动起来, 课堂才会活起来。又如教学《春到梅花山》时, 在充分感悟了梅花山的美景之后, 我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的有梅花的图片和资料, 让学生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因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是多元的, 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尽管有的学生的感悟是低层次的, 有的感悟比较深层, 但是只有在教师的肯定赞赏之下, 学生才能积极参与阅读, 才能各抒己见, 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这样以读代讲, 以读动情, 让学生在读中感知, 在读中体会, 才能真正显示阅读课的本色。

二、尽力打造“实用阅读过程”

小学生阅读要兼顾课文的内容和形式, 重点在于阅读吸收和抓阅读积累这两个方面。阅读表达既是对阅读接受程度的验证, 又是对阅读迁移能力的训练。而我们绝大多数小学生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老师应尽可能使训练性阅读和生活中的实际阅读趋于一致。

毋庸置疑, 现在的语文课堂, 已经很难听到学生的读书声了。仅有的那40分钟, 老师根据自己预设的环节和内容, 一个接一个地滴水不漏地延续下去, 以期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 教师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即使偶尔听到稀稀落落的读书声, 也往往不知为何而读。不少课堂上, 老师一声令下, 学生扯开嗓子乱吼几声, 又归于平静, 静候教师去阐释“微言大义”, 并作频频点头状。这样的读书效果如何, 不得而知。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 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 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 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如课文《爬山虎的脚》, 课上我让学生观察爬山虎脚的样子和爬的过程;能够睹物思情, 并能依据问题:“想想和爬山虎相似的植物还有哪些”, 写一篇观察日记。这种导写实为导读的延伸, 是文本向实际生活的迁移, 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攻坚目标之一。

三、使“小阅读教育”向“大阅读教育”方向发展

阅读资源和阅读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 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课本阅读上, 那也是阅读教学的误区之一。因此, 我们必须在搞好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 加强和加快阅读活动课程和阅读环境课程的开发。

所谓“大阅读教育”, 从阅读课堂来说, 是要开发课外和校外的阅读第二、第三课堂, 自读课应超过教读课的四五倍。阅读的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 必得靠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实现;阅读的校内外沟通必得靠家庭阅读教育、社区阅读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四、进行探究性、创造性阅读教育

如果把阅读行为分成学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那么我们的小学阅读教学基本属于学习性阅读, 即以学习阅读知识、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主要目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心是改变阅读学习的方式。联系阅读教学, 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新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必须体现语文教学的本体特征和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它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实践性。探究并非只是单一的理性思考和理论说教, 应当有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的方式, 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途径和方法;“创新”也不是在语文课上搞什么发明创造, 而重在珍惜每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发现。

叶圣陶诗云:“天地阅览室, 万物皆书卷。”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和家门, 抓住每周的双休日和每年的节假日, 参观旅游, 去阅读大自然、大社会这一部“无字书”, 去领略万事万物之理。这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书、活书。的确, 课外和校外阅读永远是学生课外生活的快乐选择。

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8

[关键词]初中阅读;写作;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注重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联性,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脱节,最终导致学生出现不能很好地培养起写作兴趣、基础知识过于薄弱、写作能力提高慢等问题。因而教师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注重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起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的素材积累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在阅读中培养情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题材的内容,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戏剧、诗歌、文言文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初中语文的精选文章学生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历史、了解艺术、了解修辞等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科学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例如,初中语文课文中的《论语十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些名言佳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有着很大的裨益。一方面《论语十则》的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另一方面《论语十则》是孔夫子积累的智慧结晶,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有更多的人学习并且传承。还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阐明了诗人面对窘迫的生活境遇的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内容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审美情操的培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名言警句的背诵记忆可以培养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在阅读中所积累的知识充实自己的观点,让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初中语文课文中的写作素材有许多,名言警句的积累不一定非得要刻意的去找课外阅读资料积累,在语文课文中也有许多好词好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字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的积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更多写作素材。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父亲体态特征的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虽然文字很简单但我们却从中读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情感以及父亲对儿子的特别的爱,这样的文字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更进一步地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素材。在描写朋友之间的情义时可以引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自己对朋友分别的不舍之情。这样的诗句在初中课文中有许多可以应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通过对初中语文文本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积累素材,从而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应用,为自己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一定的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素材积累的渠道。适合初中学生的课外读物有许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兴趣推荐不同类型的读物,让学生从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拓宽自己的写作视野,从而写出更多高质量的文章。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在初中阶段都可以作为很好地课外读物供学生涉猎,通过学习这些章回体小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丰富内容、优化结构。如果学生有对散文、诗歌比较感兴趣的,教师还可以推荐写散文很不错的作家供学生学习,余秋雨、朱自清、魏巍、郭沫若、张爱玲等作家在散文和诗歌方面的建树都很高,学生可以看一些他们的作品学习、借鉴。例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很短小精悍的一篇文章,却非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激起人的各种遐想。在阅读这些课外读物时学生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培养起了独特的审美情操,对于写作框架的架构以及写作内容的充实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结语

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尽可能多地练习写作,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两者的结合,不能把阅读和写作分割开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写作的兴趣、积累写作的素材,从而更好的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明.填补空白——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 才智,2010,30:133-134.

[2]林菡.浅谈如何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05:36-38.

[3]王萍.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写作能力[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215.

[4]王惠娜.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113.

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写作能力 篇9

作者姓名:孙仁学

作者单位:巴州区第十小学

邮政编码:636000

电子信箱: rx610@sina.com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在阅读和写作上。在教学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四个问题。

(一)加强读的训练。“读”是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在训练时,要明确训练目的,精选训练形式。如:了解文章大意、分层分段,采用默读或自读;检查感情朗读,用指名读或分角色读;渲染课堂气氛,用齐读;当学生读不到位,宜用范读;复习总结文章,用领读等。在采取各种训练形式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训练时机。

(二)重视知识理解。“感知、理解、应用”是学习知识的三个阶段。理解是感知的升华和应用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运用才会得心应手。如果只讲应用忽视理解,运用则如空中楼阁,学生找不着南北。理解要体现清晰性、全面性、深刻性、灵活性。对于每篇文章,引导学生发现它在写作上的优点,并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在学习《匆匆》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的来去匆匆的,并进行仿写;对《穷人》进行续写;对廉颇负荆请罪一段进行扩写;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一段话;将《赤壁之战》一文中黄盖给曹操的诈降信写出来等。

(三)发展阅读个性。在教学中,不追求标准答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表达,勇于质疑,善于思辨,提高阅读能力。对学生查阅资料获得的知识或观点及时给予赞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碰撞或困惑及时给予引导。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或乐趣。在学习《学弈》这篇文章时,当问到学完后你有什么体会时,有学生回答:“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也有学生谈到:“如果老师能正确引导,激发兴趣,那么后一个人也会学有所成。”还有学生说:“他应该去学他感兴趣的知识——射箭,他同样会专心致志,也一定能成为射箭的高手。”

(四)尊重文章的价值取向。《大纲》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中的一段话,一篇文章,甚至一个词,一句话都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认识善恶美丑,培养学生的真善美。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有同学谈到:“邱少云严守纪律,宁愿烧死,不愧为英雄。”也有同学谈到:“邱少云有机会自救,却宁愿烧死,简直是傻子。”这时,我们就要更深入的理解课文,正确引导学生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素材的积累和作文和批改。

(一)注重素材的积累。叶圣陶说过:“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的生活积累。”所以,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生活中积累素材。如:带学生观赏大自然:春天来了,带学生去寻春;观察校园早晨的景色;下雨了,和孩子一起赏雨;下雪了和孩子一起玩雪„„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并随时写下心得。尽量提供课外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摘录好词佳句,写读后感想,定期在班内相互传阅,谈体会。

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10

渗透人文主义,培养学生的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困惑。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从事语文教学活动的教师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也是我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文学精神的熏陶与滋养,致使学生人文知识匮乏,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低、认识肤浅。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提高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能力呢?我想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不仅仅指“文学素养”水平的高雅和低俗;也不是可以强求的文化气质,更不是刻意伪装华而不实,而是一个语文教学中的潜移默化的语文学习过程。以下是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形成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写作素材

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学生对文学阅读已经失去了兴趣,不能静下心来完整的阅读一篇文学作品,不能感悟我国语言文字的精髓,从而影响了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凡是要做成某件事就必须对这件事要由浓厚的兴趣、对其充满好奇心,只要这样从能激发对这件事的探索。阅读与写作也这样,要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如我们常说的“三教九流”“三皇五帝”“五湖四海”“四书五经”等有趣的知识点,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此,我们教师应从此入手,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探索他们的由来。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刺激下,他们会自觉的去思考这些词语的来源。通过对知识的探求,不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而且也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同时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二、培养阅读习惯,开阔视野

在语文学习中,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做起,培养学生乐读、好读、研读。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每次阅读要做到勤于思考和勤于动手,读完作品写下自己的感受,记下值得回味的东西。同时,对学生所读作品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内,而且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自要是内容健康的都应该在阅读范围之内。教师可以每周给学生推荐一篇文章阅读,并写出读书笔记或心得,并模仿这些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想法,流露自己的情感。通过大量的阅读,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的积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也可以开阔视野,积累写作素材。

三、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浓缩。所以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在生活中学会积累,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不仅仅要看其现象,更要反思其背后的本质;并把自己的所思记下来,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会形成对事物的独特看法。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能为学生的写作增加更多的思想性。

四、让学生能说话、会说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很多同学很难把自己的内心展示给外界。每当遇到写作时刚开始想的很多,但当提起笔时往往头脑一片空白。这就是由于平时不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露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要认真聆听学生的表达,对学生的思想要多肯定少打击,多鼓励少打击。这样可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11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名著;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41-1

众所周知,高中生阅读现状难以令人满意,低效、耗时、费力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笔者从学生个性化阅读角度从发,希望通过研究,尝试改革,能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调动思想,明确阅读计划

在高考的竞争压力下,学校、家长追求的是学习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和排名,所以,打动他们得从功利入手,从分数谈起。这几年江苏高考,语文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文科,分值高达200分,名著分值有15分之多。新高考改革可能取消文理分科,名著考查将面对所有学生。学校、家长必须在思想上重视起来,明了名著阅读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名著阅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高中三年的统筹规划。结合高中生的实际、《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江苏省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我们给学生做了三年一贯的规划,详见下表:

从思想上着手,让学校、家长明白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获得他们对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的支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以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二、个性化阅读实践操作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知觉地把自己当做“演员”,把学生当做“观众”,把课堂当成自己的主场,学生不能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中来。阅读课也是一样,往常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布置阅读范围,要求概括故事梗概和重点解决几个问题,学生看似在教师的有条不紊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阅读,实则能读能思的学生少之又少。除此,学生会把阅读的任务全部放到课堂,把阅读当成任务和负担,课外自主阅读就很少,更别提除了高考考查篇目之外的其他名著名家作品的阅读,这就让阅读陷入了低效、耗时、费力的囹圄之中。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现有的阅读课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阅读的真正执行者,让学生动起来,让阅读课“动”起来。

1.课堂五分钟读书介绍会。每天可以选两位同学利用课前五分钟来介绍最近统一阅读名著章回的故事梗概,也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值得推荐的理由或分享阅读感悟。这样既能带动班级阅读名著的氛围,又可以从内容细处对名著进行学习掌握,又能督促学生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量。

2.课本剧表演。语文阅读课的生命力取决于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取决于学生对名著人物命运、遭遇和性格解读的程度。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书中,与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他们才会对阅读热情高涨,才能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我们在读曹禺的《雷雨》、莫泊桑的《项链》等这样中短篇小说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改编成剧本,自己做主角去演绎。从表演中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领悟人物的性格、情感,感受那个时代的真善美。

3.把游戏、综艺搬到课堂。兴趣是人学习的最大源动力,学生对游戏的喜爱是无人能挡的,综艺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也受到学生们的追捧,我们可以把游戏、综艺搬到课堂。如读《三国演义》,书中人物繁杂,关系混乱,战争不断,让很多学生对《三国演义》都爱不起来甚至避而远之,尤其是女生。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三国杀——站到底”活动,借鉴“一站到底”节目的模式,来开展名著阅读的竞答活动。这不仅能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还能强化他们细读小说。

4.研究性学习。名著阅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只有从文本表面的人物情节深入到文本的精神内涵,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名著阅读,并使阅读主体有所得。学生的自发阅读往往具有粗略性和知觉表面性,尤其对于人物的形象特点和作品的精神内涵的理解缺乏准确性。通过研究性学习,以课题研究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名著,体察人性的善恶美丑,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如读《红楼梦》,我们开设了《〈红楼梦〉人物性格研究》课题,让学生自主组织研究小组,分配研究任务,讨论研究角度和方法。让学生充当“学者”的身份自主、合作研究名著,解读名著,感悟名著。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展读书报告会,或让学生做次个人的“百家讲坛”,目的就是要改变阅读一潭死水的现状,让阅读课“动”起来,让学生“动”起,由被迫地读变为我愿读,我乐读,我会读,让阅读变得更精彩。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12

一、在阅读中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学习,正是建立在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之上。写作教学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消极情绪占主导,学生就会觉得写作难,自然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通过阅读可以将学生带入那优美的意境之中,让学生感受文中所描绘景色之优美、情感之深厚,深深地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与动机。为了更好地发挥阅读的导趣功效,我们要借助一些辅助教学手段来展现文字的魅力,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

1. 有感情朗读。文章并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而是在作者精心构思下的巧妙安排,是作者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写照。要想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对文字产生向往,就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如教师的示范朗读、课文录音等,运用语气、语调等来立体还原文字,这样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文字的魅力,进而会对写作产生强烈的向往,激起对写作浓厚的兴趣。

2. 多媒体展现。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更能够将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与情感等展现出来,将学生带入如诗一样的画卷。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用多媒体来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在阅读中对写作产生积极的渴望。

二、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丰富的写作素材的基础之上,否则写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失去存在的根基。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主要环节。阅读正是一个不断吸收与内化的过程,正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多阅读、多吸收,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

1. 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教材所选文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非常适合学生的阅读,但这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利用教材搞好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将阅读的视野延伸到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课外有着更为宽广的空间,我们可以接触到更为丰富的阅读材料。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接触更为丰富的内容,积累更为丰富的素材。

2. 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记录。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会遇到很多的优美词语、精彩语句与片段。如果只是泛泛而读,大多学生只会停留在读的肤浅层次,让学生做好摘抄,将这些好词佳句用笔记录下来,并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与心得。引导学生将这些摘抄的内容分门别类,这样便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素材库。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便不会无内容可写,而是可以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

三、在阅读中吸收写作知识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丰富的内容,浓厚的文字功底,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写作知识与经验,这些都可以通过学生的阅读来实现。教材所选入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最好载体,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同时还可以吸收与掌握更多的写作知识与技巧,能够成为学生写作的最佳范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仅是就阅读这个层面来进行教学,而是要深入挖掘文章的亮点,让学生看到文章的精彩所在,让学生可以加以借鉴,从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中领会其精髓,体会其情感。故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细细地来品味,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直接沟通与互动,与教师一起来展开互动探究,在探究中来真正感受文字的魅力,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解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按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展开,而是要带领学生一起来展开互动学习,就文章的写作特色、写作手法、修辞技巧等展开探究。这样在学生眼中就不仅仅只是一篇简单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就文章来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与探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得到不同的见解与感受,这些正是学生的创新,正是学生个性的完美体现,也正是阅读教学的成功,是学生不断吸收与内化,吸收写作知识、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手段与重要契机。

四、在阅读中开展多种训练

每周的写作课时间有限,并不利于学生写作活动的开展与写作水平的提高。而阅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这正是开展丰富的写作训练的重要契机。我们要抓住阅读教学的重要契机,将写作训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的写作中强化写作技能,提高写作水平。

1. 仿写。学习始于模仿,模仿是迈向写作的第一步。我们要重视模仿,在阅读中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与精彩的片段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通过模仿其句型、修辞等,来实现知识点的真正内化,这样学生更能自如地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

2. 补写。文章讲究留白艺术,这正是让学生进行补写续写的重要契机,我们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添枝加叶。这样的写作基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展开,以原文为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这既是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鉴赏能力的提高,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也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真正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13

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的好坏,遗憾的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的承担了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英语教师常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知识点传授、复习、掌握和操练上,对于阅读训练,尤其是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不足,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没得到实质的提高。

随着初中英语阅读量不断增加,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局限越来越成为阻碍学生提高英语考试成绩的一大障碍。而阅读理解题更是越来越多地检测学生对文章的隐含意义、逻辑结构等的理解和对主旨大意的概括,问题的答案多数隐藏在文章的脉络之中,学生通常无法直接从字面意思中获得,必须开动脑筋、激活思维。因此,要想在英语考试中取得高分,学生必须学会灵活运用分析、综合、归纳、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由此看来,当前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英语教学课题。

一、以教材为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的养成主要在课堂。通过阅读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和论证的能力。教材中的题材广,内容丰富,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一方面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容,确定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并考虑到上课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这样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在学生阅读之前,老师及时给学生提供有关背景知识的材料和预习练习。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并能培养起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开一个好头。在阅读前,可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愿望,然后带着目的去读。然后,学生们带着老师提的问题,一段一段地去读,并找出每段的中心意思在导读阶段应教会学生以下几种方式:

1、略读。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理解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明确文章的主旨。它可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技巧和获取文章整体信息的能力。

2、精读。在精读阶段应着重于文章的内涵。仔细推敲和揣摩文中的关键句和段落,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同时应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难句和长句进行语法分析,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又能增强学生的理解程度;还应要求学生通过词法分析掌握词语的字面意义,有效地获取作者在字里行间所传递的信息。

3、熟读。通过熟读,指导学生突破难点,对已摄取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强化和巩固,并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复述课文是一种极佳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也是阅读理解进入高层次的表现。看着显目的板书,这样,语言点得到了操练,口语也得到了训练,分析文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每一位细心的教师都会发现,选入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是经典,如果教学得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和写作能都会得到很大提高

二、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读书需要多种能力,需要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语言技能、理解能力及阅读技能。

阅读能力也是阅读方法,阅读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阅读材料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不同类的书需要不同的方法。培根在“论读书”一文中对阅读技能、方法作过论述:“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需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也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只须读其部分者”是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可通过巡查与略读来完成;“有可吞食者”,即“只须大体涉猎者”,指快速吞食,可大体略读、查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即“少数则须全读”,需要进行反复阅读、精读、研读。

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还要多练,做到熟能生巧,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阅读技能。

1、寻找主题句

每篇文章都是一??有机的整体,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这个句子叫做主题句。大多数主题句出现在段首,有些主题句出现在段尾,也有少部分的主题句出现在该段中间。但一般文章的写作都是遵循把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这种原则。所以“首行”读法对于学生读自己太熟悉的题材的文章时尤为适用,这样可以帮助读者先在头脑里树立整篇文章的内容框架,然后再补充框架,仔细阅读。

2、首末段落与各段首句读法

每篇文章或章节的首段和末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作者会在首段里陈述他的写作意图,也可能会在末段里对整个章节做出总结。因此,应十分重视首末段落。同时,还要重视各段的第一句,因为往往首段后的各个段落是对首段的展开。再有,重视各段首句可以弥补有时首段陈述不详的缺陷,解决末段综述性话语里的疑难问题。

3、搜寻式阅读,即跳读

跳读的目的是要从文章中查阅到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要采取竖视视向阅读。即眼睛不横向视读,要竖向阅读,对于每行的东西只读关键词,非关键词不用注意。对关键词也是一扫而过,因为竖视视向阅读或者扫视关键词都是在掌握主旨大意后,对其他部分的阅读,速度必须快。关键词是指主语、谓语、宾语;文章标题、引号部分、粗体字、黑体字、大写字、斜体字、划线部分;承接语、过渡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4、正确判断和推理

在读完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还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据作者使用的语言,叙述的事实、引用例证、人物的对话及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等推断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及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通过表面文字推测文章深层结构含义的判断、推理过程,它能推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较高的理解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 篇14

毛嘴小学丁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是语文课程的新策略,也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归真返璞,班上作文写得好、语文素养高的学生往往都是爱读书的学生。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绿色通道,“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即把少做题而省下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几本好书,多背几篇名文,多记几段佳句,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积累,打好文化根基。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几乎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能体验到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也极力想培养他们高尚的阅读品位,让他们有读书的过程中认识人生,进而增加其生活厚度,提升其人文素养,丰富其文化底蕴,使他们尽快成为一个善于品味生活、感悟人生的“有心人”

一、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西方一位美学家曾说:“当你只是欣赏花瓣的时候,你便失去了花的美丽。”同样,阅读也切忌肢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我们把文章当作翱翔于空中的飞鸟去欣赏,当作沉浮于河塘的游鱼去品读,当作纵横沙场的骏马去观照。如教《田忌赛马》时,我创设了“聪明辩台”、“创新舞台”两个活动,活动中有的学生争当广播员,要向大家转播田忌与

齐威王赛马的精彩过程;有的学生争当齐威王的谋士,给齐威王出谋划策,使他在第二场赛马中照样赢;有的学生围在一起议论,争当裁判员„„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课堂成了师生探究知识的场所,洋溢着轻松、活泼、愉悦的气氛,弥漫着浓烈火的对话氛围,跳跃着创造思维的火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二、让学生享受意境美

阅读是一种情绪的交流,作为阅读者应该与作者的情感在一个节律上跳动,敞开自已的情怀,沉醉到作品之中,与作品同悲同喜,与人物共沉共浮,达到与文本的情感交融和精神同构,最终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情感的融合、心灵的对话,以至灵魂的拥抱。教学《小珊迪》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已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体验。当学生读到珊迪一次次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特别是到了第三次乞求时,多数学生的声音颤抖着,眼里含着泪,仿佛自已就是故事中那可怜的孩子;当读到珊迪身受重伤还让弟弟送回零钱,读到临死的他躺在破床上还在牵挂弟弟时,学生把那句“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又读得那么坚定,这时候,他们又俨然成了文中的“我”了。“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学生就这样在无拘无束的对话平台上“潜心会文本”,发表自已的看法,交流自已的见解,深化自已的认识。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文本解读,这种多元解读,足以使人们对文本的认识趋于全面、细致和深刻。阅

读中个体思想的多维以及由此形成的碰撞、砥砺,是阅读中自由精神的闪烁。如教学《荷花》后,设计“赏荷”(实地观赏荷花)、“咏荷”(搜集、吟咏描写荷花的诗词)、“议荷”(讨论古今中外作家为什么喜欢荷花)、“写荷”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荷花种种美神韵,体验到作家优美的情思和语言的魅力,进而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三、让学生在读中放飞心灵

语文是各门功课的“基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遇上自已的“亲人”,都有阅读的对象和实践的机会。教《南辕北辙》,大部分学生对该文的寓意深信不疑,唯有一个男生突然说:“我认为‘南辕北辙’也可以到达目的地。”全场惊愕。我笑问:“你能说说理由吗?”那学生拿出一个小皮球,边比划边说:“教自然的老师告诉我们地球是椭圆形的。如果人带的路费多,马又跑得快,总有一天可以到过目的地的。”课堂霎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上《金色的秋天》,开展看秋天的画、听秋天的歌、读秋天的诗、跳秋天的舞、写秋天的景等活动,在有机结合中取得综合效应。阅读有如此切实而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就应经常性地“串门走亲戚”,适时地与种类学习资源进行对话和实践,为学生创造思想驰骋自由王国和个性发展的最大空间。

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无限的潜能,让学生自已看书,和作者对话,和文中的人物对话,用自已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已的心体味人生。“欣赏一个作家”,让学生买或借自已喜爱的作家作品,潜心阅读;“做一系列专题对比阅读”,让经典名著与杂志时文并存;读、写、抄、评与听、说、论、辩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多样化中获得丰富,在丰富中拥有厚实,在厚实中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保持经久不衰的阅读欲望。

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15

一、确定目标——“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由于受到语法中心论和语法无用论的影响, 语法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语法在英语学习中是否重要这个问题在教师中也备受争议, 语法知识也往往根据教师个人喜好而加以处理, 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法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模糊。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什么?有些学生是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 而有些学生干脆弱化语法, 认为不学语法也能学好英语。在语法教学中, 单纯的教授知识不是最终目的, 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一些语法规则, 新课标要求要把语法规则在运用中让学生得以内化, 从而达到准确运用语言的目的, 这就体现出写作在语法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法教学是学习过程中知识输入的环节, 而写作是学习过程中知识输出的环节, 割裂了语法学习和写作的关系, 学生的语法知识就不能有效地转化成语法运用能力。

二、强化训练———“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语法训练是帮助学生把语法知识转化成写作能力的必要手段, 在写作中学语法, 在写作中教语法, 这就要求在以写作为目标的语法教学中要强化语法训练。如何在语法教学中通过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化整为零:以语法点为主, 专项训练, 各个击破

在语法知识的训练中, 教师要先帮助学生确立好语法点, 然后根据这些语法点采用相应策略,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这样就可以把语法知识化整为零, 通过这种专项训练使学生写出准确地道的句子, 再以此为基础,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语法点的确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语法运用问题,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共性的错误, 把错误点作为语法训练的突破点;另一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高中阶段的重要语法点有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非谓语从句、倒装句和虚拟语气等。教师可以把这些语法点以翻译句子的形式让学生加以突破, 在设计练习时遵循趣味性原则和分层教学原则, 如在强化非谓语充当状语这个语法点时, 笔者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翻译练习。

第一层次翻译练习: (1) 当听到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 我们高兴地跳起来。Hearing the exciting news, we jumped with joy. (2) 因为生病了, 所以昨天他没来学校。Being ill, he 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3) 他的爸爸去世了, 给他留下了一大笔钱。His father died, leaving him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4) 如果你每天听英语的话, 你就会慢慢学好它。Listening to English every day, you will learn it well gradually.

第二层次翻译练习: (1) 感我此言良久立。 (白居易 《琵琶行》) Moved by what I said, she stood there for a moment. (2)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 《将进酒》) Given the talent by the heaven, I will employ it. (3)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Having been called for many times, she came out eventually, covering her half face with her lute. (4)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The children can’t recognize me, asking me where I come from.

通过分层设计, 我们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对语法点各个击破, 学生得以运用各个语法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写作,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2. 抓大放小:以理解结构为主, 善于总结, 整体把握

在语法知识的学习中, 学生往往更关注的是“小”的知识点。学生喜欢借助于语法书, 希望能搞懂每个语法点细节。的确语法书上的语法知识点都讲得很详细, 也正是因为这些书讲得太详细, 导致很多学生越看越糊涂, 有点“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感觉。其实, “抓大放小”也未尝不可。“抓大”就是教师要善于总结每个语法点“大”的规律, 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每个语法点, 使学生减少犯“大错”的机会;“放小”并不是放弃每个语法点的细节, 而是强调在语法教学中从宏观到微观, 先抓重点再抓次重点。

比如, 在讲简单句和复合句的时候, 笔者让学生记住“一个句子的核心是动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的核心是连词”。学生就会从宏观上把握谓语动词和连词的重要性。对于在一个句子中如何用好动词, 我们可以在练习中逐渐学习。

三、自我感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鸡蛋从外面打破就是一个事故, 鸡蛋从内部破开就是一个故事。”学生把语法知识转化成写作能力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学生在“写中学”, 反之, 学生“学为写”, 两者相得益彰, 相互促进。在语法教学中, 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和参与写作中掌握语法知识, 并把语法知识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一过程凸显出学生“悟”的重要性, 这也是新课程所要求的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自我感悟”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语法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对于一个中文意思而言, 往往有多种翻译方式, 也就是句式的多样性, 在写作中到底采用哪种句式取决于学生自我的感悟。例如, 玛丽丢了自行车, 这让她很沮丧。Mary was upset because of losing her bike./Mary lost her bike, which made her upset./That Mary lost her bike made Mary upset./Losing her bike made Mary upset./Losing her bike, Mary was very upset.翻译这个句子我们可以用定语从句、主语从句、非谓语从句等等。另一方面是对逻辑关系的合理理解。文章是由句子按照一定句法规则组合在一起, 同时也是按照逻辑关系进行的组合。再漂亮的句子, 如果不能按照逻辑进行连接, 这些句子就是孤立的, 失去了语篇的意义。学生只有在训练中不断地自我感悟, 才能写出既符合语法规则又符合逻辑的好文章。

总之,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要想在语法教学中帮助学生把语法知识转化成写作能力, 确定语法教学目标是前提条件, 强化语法知识训练是必要手段, 自我感悟是必需过程。学生只有经历这三层境界, 才能在写作中自由而灵活地运用语法知识,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摘要: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语法知识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做到学为写, 写中学,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文章从确定目标、强化训练、自我感悟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语法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法教学,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外国人办理工作签证下一篇:路政作风整顿自查自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