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顶岗实习报告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力顶岗实习报告(精选8篇)

电力顶岗实习报告 篇1

xxx月xx日,经父母同意和学校推荐,我有幸来到xxxx电力有限公司实习,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到企业进行社会实习,所以感受也挺多。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道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毕竟自己是一个新手,对变电运行方面的专业知识几乎一无所知。但是,在班长和班里师傅们的悉心督导下,我对线路的专业知识也有一些了解。

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些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

像我们刚刚进来时,师傅们教我们如何组装10kv线路,并且他们为我们做了一个模拟厂。单时我真的是傻了眼,看着师傅们稳健上杆,并且在杆上一呆就是几小时,他们不仅仅是爬再杆上,而且还在那么高的地方操作着各种器具。我想要是换我上的话别说操作器具了,就连那几个小时的杆上站立都还是问题。

在私下我问了那师傅,为什么能那么的轻松自如,他说“我原来也什么都不知道,不过这些是我参加工作后经常接触的罢了”虽然师傅很谦虚但是我明白了――什么事都是从什么都不知道,到熟练完成。

在此后,我跟师傅们去复测过临翔片区400v―220v杆位走向、头道水至幸福线路复测及配变计量监测终端安装。

复测临翔片区杆位走向,这是我第一次跟着师傅们长时间出来做事,在这次的实践中我第一次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匮乏――杆位走向及其排序是有规律可寻的。

头道水至幸福线路复测,这次我学到该如何使用全站仪。

配变计量监测终端安装,这又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像如何布置线路才符合工艺要求,如何使用绑扎带?

其实,我在其期间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首先要谦虚,对待任何问题都要不耻下问;其次要巧学,师傅们忙的时候就不要打扰了,自己在旁边多长个心眼跟着学,或是埋头干好自己的活,等他们有空闲的时候再请教问题,用不着泄气。事实上,我的许多知识都是通过‘偷师’学到的呢。

在这半年的实习中我尝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酸、甜、苦、辣。在学校里,我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在这里,我要学的是师傅们成功的工作经验,是师傅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对事业的责任心。我要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要多比较,多思考,多总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通过这半年的实习,我明白实习是为了让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我由衷的感谢xxxx电力有限公司给我这次实习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了解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自我。谢谢!

电力顶岗实习报告 篇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 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 他能有效加强真实工作环境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提升实习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近年来, 中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成为了各职业学校研究的方向。笔者基于本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现状调查, 对中职学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现状调查、分析

我校为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每年约有1200名左右的学生分布在百余家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能了解现行我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现状, 笔者前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312名校外实习学生、25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主要从顶岗实习满意度、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障、顶岗实习学生能力及职业素养准备、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等方面着手进行。

1. 关于满意度调查

在分别对企业和学生的满意度调查中, 就总体满意度水平而言, 学生的66.4%明显大于企业的34.2%, 且近半数的实习学生对自己的实习岗位表示满意。但就实习薪资而言, 在大部分企业表示已将顶岗实习学生与企业同等岗位工人实行同工同酬管理的情形且平均实习薪资达到1255元/月的情况下, 仍只有不到30%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实习薪酬表示满意。

2. 在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障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 除已分析过的薪资报酬外, 在遵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规定方面, 只有50%左右的企业能做到。在实习安全方面, 半数以上的企业表示给学生缴纳了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 且80%左右的企业表示没有因薪资或安全问题与学生发生过纠纷。但34.2%的学生不清楚企业是否给顶岗实习生交纳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 显示出部分学生维权意识不强, 对这方面的权益缺乏关心、了解。

3. 在顶岗实习学生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准备方面

通过调查反馈发现, 89.8%的企业认为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习心态最重要, 超过50%的企业和学生均认为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近40%的学生在走上顶岗实习岗位之初, 面对岗位技能要求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不适应, 同时近35%的企业以及学生认为学校应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以及基本职业素养方面加强教育, 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锻炼学生协调人际关系、适应严格工作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4. 在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 近90%的企业对营造人文化的实习环境很重视, 并希望学校能进一步提升对顶岗实习生管理的参与度, 近80%的企业表示重视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 委派了专人对实习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及实习生活指导。但调查却显示, 只有56.2%左右的学生表示在实习期间能经常体会到企业及学校对他们的关心, 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 企业、学校对学生的关爱、指导以及付出与学生心理渴求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78.3%的企业认为, 在对顶岗实习生的管理上, 难度最大的是学生实习稳定性较差, 而主要离职原因则是学生对实习岗位不满意或认为实习薪资少。

二、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1. 部分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时间、工作班次安排违反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职成[2007]4号) 文件精神, “企业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八小时, 不得安排学生上夜班”。可调查结果反馈, 近半数的企业目前很难做到, 半数以上的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需要工作超过8小时或上夜班。究其原因, 是由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特点、服务特点所决定的。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 在用工单位劳动力紧张且节约用工成本的理念指导下, 企业未能考虑顶岗实习学生的年龄、承受力等因素, 完全将顶岗实习学生作为了企业正式员工同等使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顶岗实习学生适应工作的难度, 也使部分学生在实习之初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 大大挫伤了顶岗实习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笔者从事学生校外实习推介工作多年, 认为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企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和重视, 并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考评和监督机制。

2. 顶岗实习期间, 学生实习稳定性较差

调查显示, 近80%的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稳定性表现出不满意。频繁跳槽现象是当今职场一个普遍性问题, 社会普遍认为主要是因为职业人缺乏诚信所致, 但我认为中职生顶岗实习的跳槽却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内涵。由于顶岗实习时年龄小 (半数以上的学生不满18周岁) , 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没能形成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再加上社会阅历有限, 在遇到艰苦、严格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自己不能适应的岗位技能要求时, 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导, 很容易出现轻率举动, 进而频繁跳槽。因此我认为, 如何正确地认识中职生顶岗实习稳定性较差这一现象, 并从学生在校教育、学生实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协同管理等方面找原因, 值得企业和学校共同研究。

3. 顶岗实习目标、计划、内容制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 校外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工作环境的能力。但笔者认为, 对职业学校而言, 为保障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 如何针对各专业特点, 制定合理、可行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目标、计划、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面对学生实习单位分散、同专业却在不同企业及岗位实习的状况, 学校能否做到实习目标、计划、内容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学校是否意识到实习目标、计划的完成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 应深入企业共同制定?实际上, 目前这项工作尚未能引起各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 工作开展的深度远远未能满足保障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工作的需要。

4. 顶岗实习质量考评机制不健全, 评价指标过于单一, 量化考核难以实施

目前, 我校考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的指标单一, 即每学期临近结束由企业出具学生顶岗实习综合表现的实习鉴定, 经班主任审核, 送交招生就业处核定该学期实习学分。此种方式操作容易, 但考核项目内容不够细致、过于单一, 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评价难有梯度, 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真正实习效果难以给出客观评价, 更无从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内容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计划。职业学校应明确量化考核指标制定的必要性, 力争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客观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并具有可操作性, 指标要简化、方法要简便、数据要易于获取, 力争整体操作能比较规范。成功考评机制的建立, 必将能引导整个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方法和对策

1. 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办学机制

“校企融合、深度合作”将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 它能有效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 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 解决学生的就业出路, 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在企业用工氛围尚可、劳动力不紧缺的情况下, 往往出现一头热的情况, 即学校对这种办学模式极度渴求, 而企业的积极性却不高。同时, 由于大型企业的用工招聘“高高在上”, 而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前景常常不很明朗, 在这样的情况下, 即使校企合作, 也只能是短期用工合作, 对学校的技术及硬件支持十分有限。但从2011年开始, 由于企业用工荒的出现, 这种“一头热”的状况有望改变, 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笔者工作中发现, 近期一些大型、优质企业对学校提出的深度融合、合作办学的建议响应积极, 并能很快达成合作意向。他们愿意给学校以技术、硬件的支持;希望能在学校进行定向招生、合作培养, 长期招收定向培养生;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教学目标、计划, 共同商讨课程设置;互派教学师傅和见习老师等。由于定向培养班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十分明确, 实习岗位、实习计划也是校企双方预先协商好的, 校企共同考评实习质量也就水到渠成, 可操作性很大, 能有效解决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内容不明确、实习计划制定随意性大的问题;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建立考评、监管机制, 对有效提升校外顶岗实习质量也十分有利。

2. 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改善培养模式, 提升办学质量

目前职业学校的办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和行业、企业的对接程度不够, 未能很好地发挥行业、企业对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乃至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 使得学校的教学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各学校应切实发挥专业或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定期邀请他们到校开展相关研讨, 可考虑在专业教学上寻求企业支援。当前教育改革中提出“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传统“2+1”办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学生前两年完全的“学校环境”, 导致他们对自身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特征、要求完全陌生, 这种“陌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实现, 将直接带来以下两点好处:一是加强专业教学的直观性, 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性;二是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 有利于他们今后尽快适应顶岗实习的岗位和环境。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频繁出现的跳槽现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感到不能适应企业严格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高强度的实习劳动等, 都要求职业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素养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德育课程以及各类校园活动, 强化择业观、就业观教育以及吃苦耐劳、严于律己精神的培养;适当增加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管理学乃至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商务营销能力以及企业管理能力, 为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基础支持;通过形式多样的“成功”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个人成就感;通过职业道德课程教育以及学校日常养成教育, 切实将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渗透进来, 培养学生敬业、诚实、合作、创新的优良品质。

3. 加强并完善过程管理, 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家长三方的协同管理作用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改善实习生的生活、工作环境, 委派领导、有经验的师傅和生活指导老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生活给予指导。企业更加注重对实习生的人文化管理, 通过形式多样的年会、旅游、文体竞赛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企业归宿感,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稳定了实习学生队伍。与此同时学校也意识到, 有效、完善的学生校外实习管理体制和制度, 以及学校与学生、家长的适时良好互动, 对稳定实习过程,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亦至关重要。下图为我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框图。

4. 积极拓展校外优质实习基地, 提高学生优质实习、就业率

给学生提供优质实习企业和岗位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通过优质企业和岗位吸引更多的学生通过学校推荐的途径进行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集中度的提高不仅降低了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难度, 更能保证实习目标和计划的完成, 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实习质量进行考评。校外实习基地的拓展, 一方面要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 另一方面则希望政府能搭建更多的校企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平台, 政府有必要出台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支持、引导优质企业使用顶岗实习学生, 力争营造良好的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氛围。

四、结束语

中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对培养整个社会技能型人才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学校和企业, 应站在更高的高度, 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携起手来, 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本文通过对本校学生及实习企业进行的校外顶岗实习现状问卷调查和分析, 指出了目前中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中存在着顶岗实习工作时间过长、实习稳定性较差、实习计划制定较随意、实习质量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并进行了原因分析, 在此基础上, 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顶岗实习,质量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晓刚.破解难题健全顶岗实习考核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0) ;42-43.

[2]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6) .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职成[2007]4号) .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 篇3

当前,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正日益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标准、新要求,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培训机制和培训模式。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既跟不上发展要求又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探索一种切实可行、有效的培切模式,成为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关键。

钦州学院与地方教育部门联合,派出优秀师范生到中学顶岗实习支教,对置换出来的农村中学教师进行以基础理论学习、研修基地研修、外出考察等为内容的为期一个半月的培训,受到了参加培训教师的一致欢迎和肯定。这种“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做法,既是现阶段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一种好模式,又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现实与发展的选择。探究其出现的背景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对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置换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背景

(一)教师不足,教学负担重。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很大的差别。目前,钦州市农村小学的生师比远高于21:1的国家标准,如钦州市钦北区农村小学生师比为28:1。该区小学教师平均每周20个课时左右,教学任务繁重。不仅教师不足,而且代课教师比例大,如2007年秋季学期,浦北县的月光小学和秋香小学代课教师比例超过50%。随着代课教师逐步清退,而公办教师又暂时难以补充,少数农村边远小学面临无教师上课的严峻问题。广西普通初中和高中的生师比虽然连续四年下降,但2007年初中的生师比还比全国平均水平16.52:1高出2.32个百分点,高中生师比比全国平均水平17.48:1高出1.45个百分点。另据国家教育督导抽样调查,小学、初中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2.4个小时,班主任周平均工作时间达52.1个小时。90%的教师反映周六周日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和家访等,20.6%的山区农村教师承担了跨年级、跨课程的教学任务。如果在日常工作日参加培训,培训前的调课和培训后的补课让教师烦不胜烦;如果在节假日参加培训,休息的时间完全被占用,教师身心疲惫。因此,以往受训的教师普遍缺乏参加培训的动力。“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解决了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而要调课、补课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来得安心,学得踏实,因而成为一条“农村教师进城培训”的有效途径。

(二)经费短缺,工学矛盾难解决。

据国家教育督导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59.3%的校长反映目前没有稳定的教师培训经费来源。这种状况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需求。教师培切I经费短缺,农村中小学本身师资力量又不足,学校拿不出钱请代课教师,就安排不了任课教师离职进修培训。有些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学校,出于时间、经费、人员等方面的考虑,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实行严格的名额限制,只有少数工作5年甚至10年以上的骨干教师才有资格参加培训。而高校师范生到中小学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出任课教师,能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可以为疲于应付繁重教学任务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让他们得以利用被顶岗的时间进修培训,补充业务知识和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三)条件有限,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近些年来,校本培训成为在职教师培训提高的途径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校本培训需要以有一定的教师数量和相应的师资水平及教育资源为前提。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较低且每所学校的教师数量有限,教育资源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几本资料外,其它资源寥寥无几,上网条件也有限。而且农村地区经济等条件又相对落后,中小学校难以筑巢引凤,引来和留住高水平的教师。诸多因素制约了校本培训的有效实施。同时,校本培训往往还因引领不力或学校继续教育环境不好而难见成效。因此,“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不失为在职教师培训提高的一个好模式、好措施。

(四)市县专门教师培训机构资源缺乏,力不从心。

我国市、县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一般是教师进修学校(院)或“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一些条件较好、实力较强的教师进修学院,在前些年都已合并升格为普通高等院校。随着对中小学教师学历和能力素质要求的提高,现有的市、县专门培训机构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师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也都无法满足教师培训的要求。同时,有些培训人员学历层次偏低,自身素质尚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有的甚至从未从事过教师工作,只能是“想当然”,靠模仿他人和凭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拿空泛的理论去解释和指导教学。此外,培训机构用于培训的图书、音像、网络资源不足。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各类硬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当地示范性中学,甚至落后于条件较好的小学。而地方高校师资、宿舍、图书、网络、仪器设备、资源有着相对优势,有的其前身本来就是教师培训机构,升格或合并为综合性高校后还承担着教师教育的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都具有一定的能级,可以起到把大学的辐射作用转化为与地方合作实现共赢的作用。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迫切需要“置换培训”。长期以来,在职教师培训的做法都是希望让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理论知识,因而侧重于对学科知识的传递和教育观念的灌输,在培训形式上则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培训很难在情感上引起教师的认同和共鸣,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科学合理的“置换培训”,可以将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作为研修内容,在真实情境中组织培训活动,促使参与者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在培训过程中切磋教学技艺,并就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钦州学院组织置换出来的农村中学教师到研修基地学校——市区示范性中学进行以听课评课、上研究课、调研、上机实验和论文写作为内容的实践课程培训研修,使他们体验了从老师到学生再到老师的角色转换,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从而对教师专业、理论学习的认识和自我评价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置换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现

利用高校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是个新鲜事物。要使之实现并得以长久运行,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制度。

(一)政策理论支撑与工作职责。

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的政策和理论支撑主要是:

1国家政策和工作要求。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要求,各地要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探索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试验区,促进师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践,在教师培

训、教育教学研究和咨询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而具有教师教育职能的高校,对顶岗实习置换出来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既是落实政策的要求,又是本身的工作责任。2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找到了高校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实习和高校对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之间的契合点,有利于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促进高校与中小学建立起“合作、互利、双赢”的新型关系。3教师培训方式的多样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平衡,因此,教师培训除保留传统的方式外,还要不断开拓创新,形成培训方式的多样性。“置换培训”中小学教师,是在重新理解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在思想与实践上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探索,是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终身化和一体化的新途径,是建立在大学与中小学平等合作基础上新的在职教师培训方式。4知行合一的哲学基础。目前,各地对顶岗置换出来的教师进行的培训是一种研修培训。培训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两大类,按“集中培训+个人研修+承担科研教改任务+导师制”的综合模式进行,围绕专题组织讲座、读书、研讨活动,以及专门技能讲解与培训、现场实践与研究、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等。这种培训继承和发扬了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体现了辩证的思想。

(二)制度与机制的建立。

要使“顶岗实习,置换培训”顺利进行,需要形成政府支持,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联动的机制。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项改革加以推进。要确立“以全体教师素质达标为基础,以培养名优骨干教师为核心,以加强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科研、教改能力为抓手,倾斜于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制定措施,对“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相关问题作出制度安排。此外,省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拟订地方财政对置换培训中小学教师的经费安排意见,并拨出一定的专项培训资金。2各地市县政府及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要积极安排和接收高等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合理置换任课教师。要以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为核心,制订被顶岗教师培训的管理办法,完善教师培训与考核、使用相结合的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当今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师的培养培训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密切结合。地方高校应会同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地选择一批中小学作为合作伙伴,建设相对稳定的师范生实习基地,并将其发展为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地方高校服务基础教育的实验区,使“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得以更好地实施。4农村中小学既要为高校师范生提供必需的实习条件,也要为置换出来的教师到高校参加培训创造宽松的环境。要认真按照“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实施方案选派学员,积极配合高校做好被顶岗教师的培训研修工作。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工程的高校,要制定《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师资培训方案》和《被顶岗教师培训方案》、《被顶岗教师基地研修计划》等具有操作性的培训方案,健全工作机构,严格组织实施。如2008年,钦州学院与钦州市教育局和各县区教育局及相关学校密切合作,在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责任分工、政策措施、经费保障等方面,都作了具体安排和详细规定,使培训工作圆满地获得成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置换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既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现实选择,又是一种具有开拓意义的教师教育新模式。

电力顶岗实习报告 篇4

1 前言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是我校电力生产技术专业群龙头专业,水利部示范专业,重庆市级骨干重点建设专业。几年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紧紧依托相关电力企业,坚持走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在教育教学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由于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执行的规范也都是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从而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为事业和企业献身的精神。同时,实训基地建立了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了职业道德和企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实训基地提供了现代企业人员应具备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协作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工程素质形成的实践氛围。通过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年轻教师到实训基地参加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成长为“双师型”的教师。

通过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习,学生在学习期间了解市场、了解企业,与实际岗位“零距离”接触,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快速融入社会和企业,为今后求职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不少优秀企业把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和水平作为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后劲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这种以学校进行基础教育,以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新型产学合作培养高职特色人才模式,由于企业既是使用人才的场所,又是磨练人才和造就人才的优良环境,因此合作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免除先培训后上岗的麻烦,减轻了企业在培训方面的开销,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家很清楚: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受惠最大的还是企业。我们的毕业生顺利了进入了实习企业就业。

基地采用“生产管理模式”和“学校管理模式”两种形式。“生产管理模式”是指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企业的有关工作任务,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同时工作任务完成之后,还要按照“学校管理模式”要求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手段加以思考,与学校所学的知识相联系,争取在理论上更有深刻认识。

同时企业与学校每年都会抽出各方面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完善了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实训培养方案、学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各种制度的建设。

我们深刻体会到,只要学校与企业双方真正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的产学合作,校企将形成“双赢”的局面。而且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发展方向。

2 学生顶岗实习情况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思想稳定,能正确理解顶岗实习的目的,能服从单位管理,服从工作分配,认真学习,积极实践,经过近半年或半年多顶岗实习的锻炼,学生大多能独立作业。普遍说来,他们的吃苦精神、进取意识、团队意识、技能水平乃至文明礼貌等方面,受到了单位的好评。

小部分学生的表现有令单位不满意的地方,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他们比较贪玩,迷恋上网,培训时不专心听讲,培训后收效甚微。二是实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工资待遇”低,与单位“讨价还价”。三是缺乏组织纪律性。个别学生无视学校规定和单位纪律,学生中有不辞而别,有学生因不守单位规定、不守作业规程,而被单位辞退。四是极个别学生缺乏诚信。

3 顶岗实习单位的建议

用人单位从巩固顶岗实习成果,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学校发展的角度,给学校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1)学生在校期间要得到较为充分的学习和锻炼

学校应尽量延长学生在校学习和锻炼的时间,这样,学生到顶岗实习单位后,就会有较为扎实的电力知识和电力技能,上手就会更快,学校教育与单位培养之间的衔接就会更加顺畅。

(2)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有个别学生不够诚实,找各种理由向单位请假,给单位造成工作上的.被动;还有个别学生,在单位为其买了保险或租了房子之后,不辞而别,至今也不知去向,单位很不满意。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其自觉遵守单位的规定,服从单位的管理。

(3)希望学校能尽快提高办学层次

这一愿望多来自我校往届毕业生。他们热切期盼学校能早日提高办学层次,希望学校拥有更好的生源。这些年,举办电力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择面也越来越宽,学校提升办学层次后,培养人才的质量以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会有更好的保障。

(4)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有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比如沉迷于上网;有的男同学生活习惯不好,宿舍卫生很差,且不注意个人物品的整理,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5)应实施校企双方共同担当相关责任、共同监管、共同作为的原则,还要实行校企双方共同签署合同的方式明晰双方的义务与责任。

这里包括,企业方面的管理人员,要明晰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培育等事项,比如:指派思想政治素养高、技能技术水平高的工作人员担任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贯彻校企双方明确的课程教学标准实施顶岗实习的现场传授和技术拓展,躲开因为责任混淆出现管理不到位和扯皮踢皮球;给学生们传达企业的各项规程规章和工作的各种操作规范制度、进行安全安规教育;保证顶岗实习学生的伙食住宿和保障补助以及合适的工作薪水等。对于学院方面的管理老师,要确证顶岗实习的统筹工作事项,比如:指派学学院专任教师担任实习指导组长;联合企业对实习学生实施常态管理和组织职业技能教育;依据技术技能传授需要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联合企业完成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监督考察;最后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对学生实施系统的考核以及学分学时的确认。

(6)注重岗前培训

他们把对学生的岗前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培训制度,一方面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培训,学生在培训中进步,很快就能达到上岗要求。比如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开展培训,学生在老职工手把手的指导下,进步很快。一是入职培训,主要内容是公司简介、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商务礼仪、保密制度等;二是职业素质培训,主要包括积极心态、项目计划与管理、项目质量管理等;三是岗位技能培训。

(7)加强人文关怀

单位领导或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同志,关心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4 结语

4.1 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建立顶岗实习专页

要通过顶岗实习专题网页建设,为接收顶岗实习的单位、正在顶岗实习的学生搭建互通信息的平台,同时,要通过这个平台,更多地了解和掌握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总结和交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电力技能型人才的好经验、好做法,促使接收顶岗实习的单位及顶岗实习的学生“见賢思齐”,促进顶岗实习工作的更好开展。

4.2 进一步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教育

学校要把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教育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一是要面向顶岗实习学生,开设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实习态度、团队意识、法制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二是把对学生顶岗实习教育贯彻在专业课乃至文化基础课等各科教学中,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教育中不断深化对顶岗实习的认识,遵守顶岗实习的规范;三是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4.3 进一步加强与电力企业单位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电力顶岗实习报告 篇5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眼间我们来到我们现在实习的学校已经四个月了。在这节课上,我对学生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重新审视了自己以前对学生的一些态度。

还记得实习之初,想把自己投入大山里,去看一眼温柔而又贫瘠的山脉,去看一眼那里极度渴求知识的娃娃,去握一握那胖嘟嘟却沾满泥巴的小手,那才是我想去的地方,单纯的贫穷却极度的美好。我想有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们都拥有一颗身为人师最需要的爱心。

然而很多人都事与愿违,我们有许多人都没有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就像我,我想走进山里却意外地来到XX平县,这里与大山的封闭单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们开放,热情而又顽皮,回想到第一次与他们接触时的场景,我至今心有余悸,我知道我的挑战来了。在实习后的第四个月里,我便真正了解到了XX青少年特有的精神面貌,他们是一个个茁壮成长的后浪,势必要将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前浪拍晕在XX县的广袤的泥滩上。

日子有时很难过,我的苦口婆心换来学生一个不屑的眼神;我的辛苦备课换来学生满眼的莫名其妙和一脸的不知所云。我的督促、我的提醒却让他们看做是一个提前进入更年期的年轻女教师的絮叨,有时我会在漫长的自习课上呆呆地望着他们,让我的眼神渐渐地笼罩在无助里......但有时日子过得很幸福,走在喧哗的走廊里会有学生亲切地喊我一声“老师”,那声音稚嫩而具有穿透力;在放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有学生拉着你,让你给他检查背诵,他不想回家也不想让你回宿舍;在每次月考完后,会有个别的学生没有一科及格,却给你担任的科目考出一个不错的成绩,原因就是单纯的喜欢你......这种甜蜜是我从未体会到的,它辛苦却又温存无比。

顶岗实习报告 篇6

实习内容:经过为期几个月的实习,我主要学习了煤矿井下电工维修电气设备的操作顺序、井下防爆电器设备的接线要求、井下防爆电器日常检查内容、及防爆电器常见故障排除的一般工作步骤。

实习岗位的基本业务流程与工作要求:

要求:1必须持证上岗2要求熟知《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设备维修质量标准》及电气防爆有关部门规定和标准。3必须熟知维修范围内的供电系统,设备性能及电缆的各种规章制度。4必须忠于职守、精心维护、遵守劳动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5必须清楚矿井巷道布置、工作地点安全状况和瓦斯浓度,并熟悉出现事故时停电顺序和员撤离路线。

工作岗位业务流程:

1作业前准备

1、认真参加班前安全会议

2、熟悉工作任务和作业程序及检修工艺

3、准备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备件、工具及其它东西

2进入做作业现场

1、更衣领灯,正确佩戴矿灯、自救器、人员定位仪、安全帽

2、签字考勤、等待猴车准备下井,随身携带工具必须放入工具包,按照安检人员指示按顺序乘坐猴车下井。

3乘车行走,到达井底后要按规定路线行走,要严格遵守“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在横跨皮带、轨道时必须确定安全后在跨过去,在通过风门时要顺手把风门关好。

4作业环境安全确定,1、确定顶板及两帮无危岩活矸支护安全有效

2、确认周围无杂物,退路通畅

3、确认附近20m范围内瓦斯和氧气浓度符合规定风流正常方可进行施工。

5作业1)巡回检查:对管理范围内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检查电源接头有无松动发热,设备紧固件是否松动,各仪表是否指示正常,活动间是否动作灵活可靠,检查接地系统是否完好,漏电闭锁保护是否灵敏可靠、各项整定值是否正确,电气设备是否清洁、通风是否良好。6作业完成离开现场

1、向有关部门回报工作情况,认真填写检修记录2清理现场、保持设备及周围清洁。

3、工作完成后迅速离开现场升井。

岗位所需知识技能与自身适应情况

知识技能要求:

1、.能根据工作任务正确选用工具、量具。能根据测量目的和要求选用电工仪表。.能正确使用万用表、兆欧表、电压表、电流表、对电压、电流、电阻等进行测量

2、.能识别常用低压电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能识别刀开关、熔断器、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主令电器、漏电保护器、指示灯的规格型号,并了解其用途能根据规格型号和安全载流量选用电线电缆能根据使用场合选用电线管、金属线槽、塑料线槽等能识别低压电缆接头、接线端子看懂电气原理图。

3、能选择线号和标注线号能根据工艺规范进行导线的直线连接和分支连接能根据线径选择和压接接线端子能根据规范要求接地.能对导线绝缘进行恢复.能对动力配电线路进行接线及调试.能安装照明装置并对照明线路进行接线与调试,.能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主电路、基本控制电路进行接线与调试

自身适应情况:在实习期间我已经掌握了井下设备操作、维修基本步骤,对煤矿的了解进一步到实际有啦更深的了解,对井下环境有啦更深的认识,使自己对矿井维修电工有啦具体的认识,对以后工作有啦很好的帮助,更好的适应工作。

实习报告

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本人2011年10月份开始到山西昔阳丰汇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实习,该矿是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并配有年入洗量500万吨的洗煤厂,目前实际单井单面生产能力200万吨/年。

一、实习目的:

1、毕业实习是我们课程中非常重要一部分,通过实习使我们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把知识应用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为马上要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能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做好的铺垫。

2、通过毕业实习,我们要切实了解现实工作与在学校理论学习的不同思路,不同方法,我们要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新的思维方式,最快地融入工作,适应工作的要求。

3、毕业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更要看到它们的联系,看到两者的重要性,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在马上要离开学校的时候,我们仍然不能放弃理论,反而要在现场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

4、认识到严格服从领导指挥,按时上下班,坚守岗位和敬业精神的重要性,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第一部分煤矿机电安全

1、煤矿五大自然灾害、瓦斯的主要成分、瓦斯爆炸条件(1)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是煤矿的五大自然灾害。(2)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俗称沼气,此外还有氮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瓦斯中甲烷含量一般在83%以上。(3)瓦斯爆炸的三个条件是:a、瓦斯达到一定的浓度,一般为5%-16%,低于5%或高于16%只能燃烧。但当混合气体中有煤尘时,会使爆炸下限下降,这是因为煤尘在300-400℃时能释放出大量可燃气体。b、有火源,一般温度在650-750℃之间c、氧气含量,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在12%以上时就有可能引起瓦斯爆炸。

2、矿用电气设备防爆的重要性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或故障状态下可能出现火花、电弧、热表面和灼热颗粒等,它们都具有一定能量,可以成为点燃矿井瓦斯和煤尘的点火源。大量统计资料表明,电火源是井下瓦斯爆炸的主要点火源,约占50%左右。而且随着煤矿井下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及井下电气设备电压等级的提高,电气设备的事故更易发生,因此搞好电气设备的防爆,对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矿用电气设备防爆的基本措施(1)采用间隔隔爆技术,比如我们使用的防爆开关,把正常运行或故障状态下可能引爆瓦斯或煤尘的电气设备置于坚固的具有隔爆结构的外壳内,当隔爆外壳内发生爆炸时不会引起外壳外部瓦斯或煤尘的爆炸。(2)采用本质安全技术,其特点就是限制热源的热量,使本质安全型设备在事故或故障状态下所产生的电火花不能点燃瓦斯或煤尘,但这种防爆技术只适用于“弱电”系统。(3)采用增加安全程度的措施,主要依靠提高设备设备的安全程度,降低故障率,从而防止电弧、火花或危险温度的产生。(4)采用快速断电技术,又叫超前断电技术,其特点是采取可靠的自动快速切断故障电流的措施,使可能产生的电火花或电弧存在的时间小于点燃瓦斯或煤尘所需要的最小时间。瓦斯爆炸的感应期一般为10ms以上,煤尘爆炸的感应期一般为40-250ms。

4、隔爆性能的保证(1)隔爆结构要符合要求,隔爆结合面的长度和间隙直接关系着隔爆外壳的隔爆性能,只要宽度设计适当,在爆炸压力作用下,结合面的瞬间和残余变形都不会影响隔爆间隙。隔爆面要求清洁等,隔爆面的粗糙度也应符合要求。(2)隔爆面要有防锈措施,如电镀、硫化等,但不准涂漆,因为油漆在高温作用下易分解,使得结合面间隙变大,影响隔爆外壳的隔爆性能。

(3)隔爆面之间的紧固及防松。(4)联锁和警告标志的设置。

5、短路故障的预防目前我们国家生产的电气设备,其外壳强度和隔爆参数都是根据小功率点火源引爆瓦斯的试验制定的,当外壳内发生弧光短路时,其防爆性能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对电气设备应尽量避免内部发生短路故障,所以说,经常性的对电气设备进行预防性检修和合理的对电气设备的保护进行整定是预防电气设备故障最有效的方法。

6、停电检修制度为了预防人身触电,在检修和拆装电气设备时严禁带电操作,在停、送电及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停送电制度、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1)停送电人员必须懂得安全生产知识和熟悉电气设备,并取得合格证;(2)停电工作前,对受影响的单位和地点必须办理停电手续,取得批准后,凭停电操作票进行停电操作;

(3)停电后,必须在控制开关上悬挂有“有人工作,不得送电”停电牌,除停电人员外,其他人不得摘下此牌;(4)禁止乘全矿停电、部分停电或事故停电机会,未办停电手续就触动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或拆装;(5)因停电而影响通风的地点,停电前需经瓦检员检查瓦斯,恢复送电前必须检查瓦斯,经许可后方可送电;(6)停电后,检修工作开始前,必须以相应的验电笔验电、放电,并将导体接地(在可能聚集瓦斯的地方,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才准放电);

(7)交接班时,如检修工作未完成,必须将停电情况及未完成的工作在现场向下一班交待清楚;(8)检修完毕恢复送电时,必须由原来悬挂停电牌并参加检修的人员取下停电牌,然后才准合闸送,严禁由别人约时送电;(9)如有两组以上人员在同一条线路上工作时,应各自悬挂自己的停电牌,一组工作完毕后,有其它停电牌未摘除时,绝对禁止合闸送电。

7、煤矿井下供电中的三专两闭锁煤矿井下供电中,三专是由采区变电所用单独的变压器、开关、电缆线路供电,不分接其它载荷,目的是提高局部通风机的供电可靠性,减少其他因素对通风机的干扰。瓦斯电闭锁是指掘进工作面中设置的瓦斯检测仪当探测到瓦斯超过规定浓度时,具有可自动停掉动力电源,只有瓦斯降低到规定限度(甲烷1%,二氧化碳1.5%)以下时方可送电的闭锁装置;风电闭锁是指只有在通风机正常通风的条件下,掘进工作面的动力电源才能正式送电。一旦停风,工作面内动力电源切断。人员及时撤出。

8、矿井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有哪些方式?矿井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从原理上看常见的不外为以下三种:(1)附加直流电源的保护方式(2)零序电压保护方式(3)零序电流保护方式

9、漏电闭琐漏电闭琐是指供电系统的开关内所设的一种保护装置,用以对未送电的干线或分支线的对地绝缘状态进行监视。当被监视的对地绝缘电阻下降到闭锁继电器动作电阻以下时,漏电闭锁继电器动作,是相应的电气设备不能送电。国产采区供电设备的漏电闭锁植一般按漏电动作值的2倍进行整定。

10、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正常时不带电、但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金属外壳、构架等与埋设在地下的接地极用金属线连起来,以减少漏电时金属外壳对地的电压的设施叫保护接地。

11、设置局部接地极、局部接地极及主接地极设置的要求局部接地极可设置水沟内或附近的潮湿处,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

度不不小于3mm的钢板或具有同等钢管制成。埋设在水沟以外地点的接地极可以使用镀锌铁管,但管径不得小于35mm,长度不得小于1.5m,管子上至少要钻20个不小于5mm的透眼,并埋设在潮湿的地方。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中各设一块,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小于0.75m2,厚度不小于5mm。

12、形成接地网作用井下各种电气设备即使单独设置了保护接地装置,电阻很难达到2欧姆,但也不能完全消除触电或电火花。如果两台用电设备的不同相发生碰壳时,则两台设备带有接触电压,设接地电阻相同,为线电压的1/2,比如线电压为660V,则接触电压为330V,远超出安全电压,对人身触电和引起瓦斯事故是危险的。通过电缆的接地线或铠装电缆的金属护套把分布在井下各地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进行电气上的连接,这样就把局部接地极并联起来,形成总接地网,不仅降低了电阻,而且也防止了不同电气设备不同相碰壳时的接地所带来的危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不同相碰壳时相当于电网两相短路,所以两台设备的过电流保护都应跳闸切断电源。

13、《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接地母线,接地连接线的截面的规定连接主接地极的导线叫接地母线,应用截面不小于50mm2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 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 mm2的扁钢。电气设备的外壳同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应用截面不小于25 mm2的铜线,截面不小于50mm2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

第二部分 井下电气防爆技术

一、煤矿井下工作条件对电气设备的要求

1、井下环境潮湿,有的地方还有淋水,因此电气设备要求防滴(溅),隔爆外壳及隔爆结合面要求防锈蚀,电气绝缘材料要求耐潮。此外,井下温度高,故还应对矿用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进行湿热试验。

2、井下常有煤、岩石冒落、片帮,运动设备的拉、挂、碰、撞,易使设备受损坏,因此要求电气设备具有坚固的外壳。

3、井下采掘工作面经常移动,电气设备也将随着移动,因此要求电气设备选材和结构应便于搬运。

4、井下工作繁重、负荷变化大,因此要求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有一定过负荷能力。

5、井下空间狭窄,照明不足,因此要求电气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6、井下存在着沼气、煤尘等爆炸性混合物,因此要求使用在爆炸性环境的电气设备具有防爆性。

二、防爆电气设备的形式为了使防爆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标准化,便于检修、使用和维修,我国已制订了完整的防爆电气设备的国家标准。

1、隔爆型电气设备 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称为隔爆型电气设备。特点是具有耐爆性和不传爆性。

2、增安型电气设备 正常运行条件(是指该设备在电气、机械上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并在制造厂规定的限度内使用)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的电气设备,称为增安型电气设备。

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是指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都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混合物的电路。该类电气设备称为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4、正压型电气设备 具有正压外壳的电气设备称为正压型设备。正压外壳是指向外壳内通入保护性气体,保持内部保护性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的压力,以阻止外部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壳内的外壳。

5、充油型电气设备 将全部部件或可能产生电火花和过热的部分部件浸在油内,使其不能点燃油面以上或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称为充有型电气设备。

6、充砂型电气设备 外壳内部充填砂粒材料,使其在规定条件下外壳内产生的电弧、传播的火焰、壳臂或砂粒材料表面的过热温度均不能引燃该型设备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称为充砂型电气设备。

7、浇封型电气设备 将电气设备或部件浇封在浇封剂中,使在正常运行和认为的过载、故障下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设备称为浇封型电气设备。

8、无火花型电气设备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且一般不会发生有点燃作用故障的电气设备称为无火花型电气设备。标志符号为“n”。

9、气密型电气设备 具有气密外壳的电气设备称为气密型电气设备。

10、特殊型电气设备 凡在结构上不属于上述基本防爆类型,或上述基本防爆型的组合,而采取其他特殊措施经充分试验又确实证明具有防止引燃爆炸性混合物能力的电气设备称为特殊型电气设备。

11、矿用一般型 是一种煤矿用的非隔爆设备,用于无瓦斯爆炸危险的场所,基本要求:外客坚固,封闭能防止从外部直接触及带电部分,防滴、防溅、防潮性能良好,有电缆引入装置。并能防止电缆扭转、拔脱损伤,开关手柄和门盖有连锁装置。

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的比较分析 篇7

关键词:教育实习,顶岗实习,比较分析

一、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的内涵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具有综合性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活动。具体地说, 它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师范教育教学计划, 在教师指导下, 师范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运用已获得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有利于加强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使师范生在实践锻炼的基础上, 把对教育事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从而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

顶岗实习的最初原型是“小松树计划”, 由原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张诗亚首先倡导并在四川奉节、贵州遵义进行了试点。目前, “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其发展还很不成熟, 不同院校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 对“顶岗实习”这一概念作出了不同的界定。“顶岗实习”这一概念见于有关学者的研究论文之中, 但用词不相一致, 有研究者称其为“顶岗教育实习”、有“顶岗实习支教”、有“顶岗支教实习”、还有“顶岗置换实习”等, 在本研究中, 统称为“顶岗实习”。在我看来, “顶岗实习”界定为教育实习的一种新模式, 指教师教育专业高年级学生在修完专业骨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 经过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后, 到农村中学进行为期三个月或半年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 并纳入中学教师岗位目标管理, 经考核鉴定合格记入学分。同时, 利用师范院校和实习基地的教育教学资源, 组织被顶岗的农村中学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和脱产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教师培训。

二、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的比较

顶岗实习并不是对教育实习的全盘否定, 而是在原教育实习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和完善,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相同点在于均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师范生的教学实习活动。区别在于“顶岗”两字。

1. 时间安排不同

本科教育实习多安排在四年级进行, 为期5~8周不等, 熟悉学校和班级情况时间为1周, 实习总结与成绩评定为1周, 而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很少, 师范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师范院校不能全面检验教育教学质量, 难以真正实现教育实习的目的。顶岗实习从大学三年级开始, 时间整整提前了一年, 使师范生有为期半年的时间接触中学, 了解中学生, 体验初为人师的感觉。实习时间安排的提前与延长, 使师范生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融为一体, 使师范院校能够针对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的措施。

2. 服务范围不同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恳求中小学支持、提供实习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 是只重视单一培养职能而忽略基于事实进行科学研究、创新知识并服务于社会的办学模式。如果说教育实习属于“单向服务”, 即只为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服务;那么顶岗实习则属于“双向服务”, 即不仅为提高师范生技能服务, 同时也为实习基地的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

3. 承担任务不同

教育实习内容基本上是进行所学专业的学科教学, 以及一些简单的班主任辅助工作, 实习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的其他一些日常管理和活动。师范生不能作为主讲教师独立承担一门课程系统的教学任务, 实习生主要是通过观察、听课、试讲和指导教师的辅导来学习和初步体验教学过程。顶岗实习突破了传统教育实习的形式与内容, 师范生“顶替”原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完全履行其岗位的所有职责。实习任务扩展到课外活动指导、教育调查、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

4. 管理体制不同

教育实习实行校教育实习领导委员会、教育实习领导小组和实习学校教育实习领导小组共同管理的体制, 但在目前实际运作中, 实习生的管理基本上完全由师范院校负责,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很少介入, 采取的是师范院校向基层中学“求援”、“摊派”实习生的形式。顶岗实习跳出了师范院校单方面管理实习的自我封闭状态, 建立了由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共同管理的制度, 并且成立了常设的实习管理机构。县 (市)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实习生的接收方参与到实习工作中, 师范院校与实习学校协作, 各司其职, 分工明确, 实习效果大大提高。

5. 组织形式不同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实践研究 篇8

摘 要:本文以“德冠”订单班运行为例,对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进行探索。订单班在签订协议,明确学生实习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职责管理制度后,制定具有企业特色的评价体系,规范实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详细考核指标,对提高师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顶岗实习 过程管理 实践 订单班

课 题:本文系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编号:201401239)、2013年度广东省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项目(编号:GDXLHQN025)、2013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项目(编号:201341)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背景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安排学生到生产、服务的工作一线,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已经纳入了高职院校整个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中,同时也为学生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鲜活的实际操作技能,成为具有熟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能直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同时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办学模式的重要形式。顶岗实习教学过程是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加强往来、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包装技术与设计(软包装)专业在现行人才培养基础上,与获得国家火炬计划立项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德冠订单班”工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互派师资、共享设备、共建教学场地,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促使学生就业,使双方互惠互利,学生进校即就业,学习即培训,毕业即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专业。2014年首批招生23人。订单班运行过程中对顶岗实习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先后就顶岗实习指标评价体系制定了更为细化可操作性的过程管理及评价体系标准,旨在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实践研究。

二、评价体系构建

科学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应明确学生实习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职责管理制度。在学校制度基础下规范建设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相关制度,包括从顶岗实习开始一直延续的实习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 三方每一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实习结束时“学校、企业、学生” 三方的验收材料及相对应提交标准。签订“德冠”订单班相关协议将各方职责和管理制度进行约定,保证了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制定的评价体系在充分考虑了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后分为学生评价、指导教师评价两部分。

1.学生评价体系

采用学院专职教师评价与企业兼职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将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遵章守纪、职业能力和工作绩效等纳入评价范围,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能力训练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其中企业兼职教师评价占整体评价的50%,由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特别是采用阶段性评价(每个月评价一次)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并以优先评定奖学金等措施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表1所示,分为过程指标和加分指标两部分。

计算方式上,出勤率=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100%;安全事故次数和被投诉次数凡出现一次,该指标评分为0分;加分指标中,如担任小组组长且较负责任加5分;在小组成员中表现突出加3分;受到老师或者实训部门相关领导的表杨加5分。同时引入学习督导制度,对不同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实习进行“一对三”指导,即一名督导指导三名学生,分阶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表归入个人人事档案中存档,给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要求以“我对德冠的认识”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自我剖析和思考、对企业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提供职业成长规划等各方面的展示窗口,有利于企业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工作态度。

学院专任教师评价占整体评价的50%,主要是根据专任指导教师实习巡视周日志,对学生实习日志及报告的批改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日常工作态度、工作内容和思想动态。

2.指导教师评价体系

由企业和系部共同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实习过程的工作态度及业务管理等纳入评价范围。并将最后评价成绩反馈给系部(专职教师成绩)和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成绩),建议系部和企业将评价成绩纳入奖金、年终考评等体系,以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制定评价体系中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评价指标,均由实习准备、实习过程、实习效果三部分组成。评价要素中将任务准备、实习计划作为实习准备的必要条件。校内专任教师要召开动员会,告知学生实习方案、实习计划,使学生作好实习前准备工作,互通联系方式,交代实习任务、纪律等。企业兼职教师要召开安全教育专门会议,对学生强调企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保留会议记录。实习过程强调指导教师的实习纪律、指导态度、实习管理、业务管理、安全管理、日常管理、对外联系,包括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纪律性、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在实习效果中着重观测教师的批阅学生实习记录本和实习总结报告本、对学生的考核总结、档案管理、有无安全事故发生等文字性档案和结果性评价,考核实行百分制,分为合格或不合格等级。

三、评价体系实践应用

2015年下半年,德冠班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首次对制定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应用。由于指标清楚,学生基本明确考核目标,实习期内安全事故0次数,被投诉0次数。学生不仅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还思考了更多的问题。在作文“我对德冠的认识”中,同学们用真情实感写道:“一方面,实习将我们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实习让我学习到更多之前没学过的知识。在实习当中,慢慢自觉地适应并进行角色的转换,从一个在校大学生渐渐转化为社会工作者”“首先,就个人而言,知识面更广了,在德冠的日子里,我见识了许多在课本上不曾见过的事物,了解了整个生产线的运作过程和薄膜成型的工艺流程,当然,收获最多的是在为人处世方面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让我学会了很多在学校课堂以及书本以外的东西,最重要的,在经历过这次实习后,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更清楚完整的规划”“在实习期间让我学会了许多不仅是仪器的使用和如何测出薄膜的指标,而是做事情不要单看表面,而是要理解内涵”。学生的思想与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产生碰撞,使得他们更深刻地思考自己从业的态度,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比起学校课堂上的纯理论讲授职业素养的模式更为直观和客观,实习过程管理取得明显效果。

校内专任指导老师也反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在校内时表现有所增加,班级凝聚力明显增强。据统计,在实习期间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量是在校时的5倍。班级成员和企业员工之间的合作气氛良好,相互协作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企业兼职老师的负责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榜样作用,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关注能力也更为清晰。返校前某小组学生自发前往车间向指导过他们的老师致谢。

四、小结

顶岗实习是教学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订单班是目前职业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主要形式。“德冠”订单班运行实践过程中,不仅在签订订单班协议明确学生实习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职责管理制度,还建立了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制度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具有企业特色,在实际运用中效果明显。如果进一步推广,能使目前缺少标准化强、应用广的顶岗实习研究成果,忽视高职院校与企业全方位融合对接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顶岗实习激发了企业办学活力,有利于提高师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吴君,陈开考,谈黎虹等.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

[2]方义桂.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优化策略[J].职教通讯,2013(11).

[3]高丹桂.基于协作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

[4]蔡艳妮,张进.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2(1).

(作者单位:张莉琼,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怎样保护校园环境英语作文下一篇:在大海中永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