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oviic日语专业职业规划(精选5篇)
一、
就业前景 我国从 1999 年开始实行本科生扩招政策,2003 年的毕业生是扩招以后的第一届毕业 而 生。现在,就业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日语人才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要稍好一点,而研究生 市场更大,机会也更多。大连外国语学院日本语学院,今年本科毕业生 400 余人,人数是往 年的 2 倍以上,但是到学校来的用人单位的绝对数量还是比往年多一些。现在已经签约的有 150 人左右,而且月薪要稍好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平均 2000 元左右。加上考研的同学大 约能有一半的应届毕业生有了去向,剩下的同学除了毕业后出国的,都已经有了就业意向。据统计,日语人才在各行业的就业比例为:日资企业占 50%-60%;国家机关(包括外交部、各级政府、海关、外经贸办公室和贸易促进协会等)占 20%左右;大学老师和日语导游各 占 10%左右。日资企业在东南沿海城市,诸如大连、烟台、青岛、苏州、无锡等都有分布,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很大,很多同学都把进入日企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开始。从人才供给来看,日语专业人才明显供应不足。需求日语人才的企业从行业分大致分为 四类:一是工业系统公司;二是国际贸易公司;三是信息技术公司;四是现代服务型企业。一般日资企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大体为“日语能力考试”二级以上程度,口语流利。从交流 会现场数据统计,9 名英语专业求职者争 1 个工作机会,9 家企业抢 1 名日语专业应聘者,可见日语人才匮乏程度。日语作为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必将使日语人才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二、
自我分析
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大一学生,我已经匆匆走过了半年的大学生活。性格活泼开朗,并 且擅于言谈。业余时间喜欢看书、听音乐、写文章(尤其是散文类的文章)。乐于观察生活,并且习惯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生活中令自己感动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事讲求脚踏实 地、有始有终,不喜欢弄虚作假、半途而废。待人和善,尤其是对自己的老师以及前辈,因 此能够很快的被老师以及身边的人肯定和接受。往往对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看 法和想法。我的优势在于,我能够经常对身边的事进行总结和反思,从他人以及自己的身上 获得对自己前进和成长极具好处的东西。有很好的团队精
神,这是我在集体生活以及校园活 动中比较活跃的法宝之一。但是,偶尔缺乏勇气和自卑的性格也同样会使我面对不必要的失 败和挫折,甚至丧失难得的锻炼和展示的机会。父母把他们的辛苦凝结成对我的殷切期望,因此,我的身上除了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之外,还一样有父母及全家的期望,我没有理由不努 力实践、努力进取。
三、解决问题 根据自我分析所得出的结果,我缺乏勇气、偶尔自卑的性格必须尽快得到解决。因此,在自己的学习之余要多参加类似于校园辩论、模拟法庭、音乐舞会等要求自己在人前踊跃表 现自己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达到锻炼自己的勇气的没目的。另外,努力改掉自己自卑的
坏毛病,养成自信待人、自信做事的好态度。乐观的面对自己周围的事情,快乐精彩的生活。
四、就业方向 1. 进军日企很容易 日资企业在东南沿海城市,诸如大连、烟台、青岛、苏州、无锡等都有分布,今后在中 国的发展潜力很大,很多同学都把进入日企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开始。但是,日本公司的工 作风格与国内、欧美都有差别。日本公司的老板工作讲拼搏,加班加到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也要求员工同样勤奋,有奉献精神,绝不可斤斤计较;日资公司喜欢把工作的目标、进程订 得细致清楚,然后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完成,不喜欢任何人标新立异;凡事须向上司汇报,问准方可行动。因此,要想成为管理规范的日资企业中的一员,在面试中就要注意这些特点。第一,守时。于丽红老师认为: “面试成功的秘诀是了解日本人守时认真的性格特点。”如果面试时间 定在下午 1:30,那么按照日本人的思维习惯他会在 1:25 左右到场,而参加面试的你也必 须提前三五分钟到场才行。在日本人看来,守时是一个人的必备品质,如果面试已经开始,你才匆匆忙忙赶到,那么你不用拿出简历就已经被炒了。第二,注意细节。要穿戴整洁,不能蓬头垢面;着装要得体,到不同性质的企业面 试或竞聘不同的工作岗位要穿不同款式的服装,最好穿职业装。面试时眼睛要直视面试官,不能左顾右盼,否则日本人会认为你并没有在听他讲话,这在他看来是非常不尊重人的。面 试时要“站如钟,坐如松”,双手一般放在身前,充分展现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最后,无论面试成功与否你都要对面试官道谢(どぅもぁりがとぅござぃました)和道别(さょぅ なら)。第三,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在中国,一般的面试过程是你把简历交上去,等待用人单位给你安排工作岗位,或者是 你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觉得自己可以胜任
任才去面试。可是日资企业的面试却不是这样的。参 加面试之前,你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然后对面试官“坦诚相告”。比如说:你 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不善于与人交流,但是逻辑思维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却很强,面试时 你需要把这些都告诉面试官。但是不必担心,你不会因此而失去在日企工作的机会,相反你 会找到更适合你的工作岗位,比如:文字翻译,财务总监,计算机中心负责人等等,这些工 作会比公关经理或人事部经理更适合你。曾经在日企工作两年,后来又在日本留学四年的崔平老师说:“日本老板的想法是工作岗位要因人而异,他们希望充分挖掘每一位员工的潜能,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 2. 日语+IT 很光明: 日本的 IT 业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日语+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将十分走 俏。近几年美国通用(GE)公司、美国戴尔集团的亚洲分部纷纷把原来在日本的业务拿到 中国大陆来做,他们对既通日语又懂计算机的人才的需求量很大。3. 其他去向也灿烂: 前些年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大连以及东北其他一些对日交流比较广泛的地 区,但这些年,南方一些城市,比如深圳、广州、上海(尽管上海很难进)的一些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商社、旅行社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都比较大;像烟台、威海、青岛等北方的沿海 城市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另外,国家部委、各省市政府机关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 有增无减。比如今年 3 月中旬,烟台市政府来大连外国语学院要本科毕业生 20 人,他们将 被聘为烟台的区级政府机关和街道社区的日语翻译和经贸谈判人员,尽管没有日资企业的待 遇丰厚,但是却反映了国家对日语人才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五、职业分析
(一)职业选择
1·教师 2·翻译 3·导游
(二)选择职业的理由 1·从事与经济及国际外贸有关的各项法律事宜。2·从事日语翻译工作,并努力向同声传译的方向发展。3·可充分发挥自己善于言谈及日语的优势。
六、具体计划 1、2009-2011 年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 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2、2011-2013 年,熟悉适应期:利用 2 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初步找到 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
3、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专业翻译奠定基 础。
4、多多参加各学校以及社会又关机构组织的各种与日语及日本文化有关的各项活动。增 加对日语的掌握程度。
关键词:地球科学,职业规划,问卷调查
一、问题提出
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价值观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高等教育者的重视, 但多数研究是基于面上的、笼统的, 对于某个专业或行业的专门性研究相对比较缺乏, 在对相关专业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指导时缺乏针对性, 教育效果有可能大打折扣。专业领域的职业规划调查研究, 对于相对艰苦、冷门学科的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重要。
对于研究型大学, 由于学生个人素质和个人期望值均较高, 专业选择自由度越来越大, 对于艰苦专业的不认可往往会表现得更为凸显;与此同时, 作为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地球科学学科, 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领域的高层次、高素质的领军人才, 这对研究型大学的地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非常明确也很艰巨的任务。深入了解地球科学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以及职业规划的现状和期待, 探索更为有效的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途径, 对于地球科学学科的人才储备、学科发展有着积极的实践性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地球科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实践, 参考当前国内外有关职业规划的调查问卷, 自编“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问卷”, 从专业认识、职业期待、职业规划现状、择业价值观四个方面共48个衡量指标开展问卷调查, 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二至四年级、研究生一至三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同时选择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部分本科生、研究生为调查对象, 以进行必要的比较分析。
调查方式采用群体研究和抽样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南京大学学生采用群体研究方法, 针对本科三个年级和研究生三个年级的全体学生开展调查, 共发放问卷348份;北京大学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 从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随机抽样, 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95份;中国地质大学也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办法, 共抽取本科生、研究生200名, 回收有效问卷197份。本调查有效问卷640份, 涉及地球科学领域14个专业, 被调查学生的本科院校涉及48个地学领域院校。对640份有效问卷调查材料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一般指标进行校际比较分析, 重要指标进行个体因素相关性分析。
对问卷四个部分的量表分别进行了信度分析, 职业规划、自我探索、职业价值观三个重要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0.884、0.843、0.791。一般而言, 克朗巴哈系数越接近1说明量表的内在信度越高, 只要克朗巴哈系数超过0.6, 调查数据就有分析的价值。所以, 本调查中的职业规划测量项目内在信度很高, 具有分析的价值。
三、数据分析结果
(一) 地球科学专业社会认可度分析
1.专业认可度。对于专业的选择初衷, 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服从专业调剂”和“无奈选择”的比例分别高达65.5%和71.1%, 而中国地质大学则有46.7%的学生是因为感兴趣而主动选择地球科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在入学前对于专业的认识相对更欠缺, 且主动选择地学专业的比例较低, 因此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在入学后的专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问卷通过“高考时选择高校和专业的考虑因素”进行数据统计, 前三项因素为:学校所在地区29.8%、兴趣爱好45.3%、方便就业10.3%, 启示高校要在学生进校后需要从兴趣激发和就业指导角度开展相关的专业认识教育。
2.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专业认可度相关性分析表明, 父亲受教育情况、家庭所在地、父亲职业、性别等是显著相关因素 (表1) 。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 学生更倾向于“感兴趣, 主动选择”;父亲的受教育情况越低, 学生则倾向于“服从专业调剂”。性别是“入学前对专业认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 接近60%的女生在入学前对地球科学专业完全不了解, 对专业“有所了解”的比例男女生分别为49.0%、37.3%的女生。
注:**表示, 在置信度 (双测) 为0.01时, 相关性是显著的;*表示在置信度 (双测) 为0.05时, 相关性是显著的。
将就业前景的四个表述方面进行离散化后进行家庭所在地的相关性分析 (图1) , 可以看出地级市和副省级市生源对地科就业前景比较看好, 高于总体情况, 农村、乡镇生源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表示更为不乐观, 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同学更需要了解地球科学领域的职业、岗位信息。当父亲的职业是专业技术人员时, 对于地学专业的就业情景持最积极的态度, 当父亲职业为农民时, 对专业的就业前景最为不看好, 这也说明地学专业不为普通大众所了解, 由不了解造成相应的不看好。
(二) 大学生职业规划进展分析
1.职业规划现状。调查显示, 81.4%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非常重要, 但49.4%的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不了解;对于个人探索、职业世界探索、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认识, 超过5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79.7%的学生认为兴趣测试非常重要, 但仅有36.7%的学生接触过职业兴趣测试。职业规划教育在研究型大学尚有大量普及性工作亟待完成。“自我探索”调查显示, 80%的学生对于自身有一定的思考和定位, 但是对于自身所适合的“职业和岗位”、“职业技能”探索甚少, 65.2%和73.2%的学生对此表示不了解, 提示学生个体职业规划的深入层度比较欠缺。
关于就业实习, 93.7%的同学都认为是重要或者非常重要的, 遗憾的是, 参加过就业实习的学生比例较低, 仅为19.4%。其中中国地质大学 (29.2%) 参加就业实习的学生比例显著高于北京大学 (17.0%) 和南京大学 (14.4%) 。学生职业规划开始时间的调查显示, 大二、大三是开始职业规划较为集中的时间, 但仍有39.7%的学生对于未来没有规划, 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大四 (27.3%) 、研三 (30.4%) 学生尚未开始职业规划。
2.相关因素分析。对自我探索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 父母受教育情况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呈现正相关;性别与自身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存在相关性, 女生中34.1%表示不了解, 男生不了解自身技能的人数占24.5%, 其他方面的相关性不明显, 表明自我探索的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手段获得有效提升。“大学前学习相对轻松, 参与社会实践较多”、“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 其职业规划明显早于没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 非学生干部的高年级学生中有40.6%的学生尚未开始职业规划, 表明社团和学生活动组织有助于学生更早地制订学业和职业规划。
对“专业选择缘由”与“职业规划情况”两个量表选项进行相关性分析, 运用卡方检验得出的p值为0.029, 说明地球科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进展情况与其专业选择的原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 对专业感兴趣而选择地球科学专业的学生职业规划的开始时间更早, 而“无奈选择”或者“服从调剂”的学生到高年级阶段仍然有36.1%和34.5%的学生尚未进行自己的规划。
3.对职业规划教育的期待。大学生在专业课老师、辅导员、父母等处可以获得较多的职业规划指导, 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师尚未发挥明显作用, 但是仍有不少学生期待一对一的职业咨询。对于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大学生最大的期望是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就业实习的机会, 此外, 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业兴趣和技能方面的测评,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三) 职业期待
1.就业领域。对于未来从事的职业领域, 三所大学具有各自的特点, 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更愿意在本专业对口领域工作 (43.1%) , 南京大学选择在对口领域的人数比例为21.7%, 北京大学仅为15.5%;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领域”的学生比例在三所学校都很高, 综合性大学更明显, 显示出地球科学领域的学生既希望利用专业知识优势, 同时期待不局限本专业领域的、更为广泛的就业领域。关于“就业决策自主性”, 90.7%的学生表示择业决策由自己决定, 体现出这三所大学的学生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2.就业去向。对于未来的就业去向, 33.3%的学生希望到国有企业, 其中南京大学的比例明显低于另两所高校;希望到外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学生比例相当, 显示出南京大学的学生以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事业单位为未来求职的三个主要去向;除了国有企业, 北京大学的学生更希望去外资企业, 而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则更希望到事业单位。可以看出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更为看重职业的挑战性, 地学特色院校的学生更为看重职业的稳定性。
3.岗位类别及城市。对于未来所希望从事的岗位性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学校”和“性别”是相关性因素。以学校分类进行数据分析, 三所学校的学生期望从事的岗位比例最高的为专业技术类 (33.4%) 、科研学术类 (30%) 和管理类 (12.1%) , 11.2%的学生对于未来想从事的岗位没有考虑。比较分析表明, 期望从事科研学术类岗位的学生中, 北京大学的学生比例最高 (37.1%) ;专业技术类岗位最受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青睐 (43.1%) 。南京大学的学生的岗位期待主要集中在科研学术、专业技术、管理和规划设计类, 相对而言较为分散, 与专业设置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南京大学工科专业的设置对于拓展学生的岗位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A.科研学术类B.专业技术类C.管理类D.营销类E.规划设计类F.艺术创新类G.自由职业类H.服务业类I.自主创业J.尚未确定
关于未来职业所在城市的期望, 相关性分析表明其与学生“家庭所在地”的相关性不明显, 但是与“学校”的相关性显著。北京大学近一半的学生倾向于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就业, 南京大学的学生有29.7%的学生希望在南京就业, 20%左右的学生希望在江苏附近、江浙沪等地就业;19.8%的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希望能在武汉就业, 不少学生希望到环境较好的城市就业, 杭州、成都等地的选择比例较其他城市略高。
4.月薪期待。关于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待, 北京大学选择人数比例较高的月薪值分别为5000 (28.0%) 、8000 (17.1%) 、10000 (20.7%) , 南京大学学生期望的月薪值较为集中在4000 (10.6%) 、5000 (33.6%) 、6000 (10.3%) , 中国地质大学学生期望的月薪值相对集中在3000 (17.6%) 、4000 (23%) 、5000 (21.9%) , 一定程度体现了不同地区的薪酬水平和不同学校学生的薪酬期待。
5.就业难点。对于就业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53.3%的学生认为会是“专业局限性”, “社会关系”成为就业担忧的第二大因素, 其次是实践能力欠缺及性别歧视, 均与专业的特殊性相关。从学生性别角度的比较分析显示, 除了专业局限性这一共同的难点外, 男生更担心社会关系和实践能力, 女生更担心性别歧视。
(四) 职业价值观分析
1.就业形势预判。三所大学的学生对于就业前景的态度表现出乐观与谨慎的态度, 一方面认识到就业的形势很严峻, 不容乐观 (61.7%) , 另一方面也自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找到工作 (88.9%) 。相比较而言, 北京大学的学生的就业自信心表现得最为乐观 (92.6%) ;南京大学的学生则表现出自信 (88.2%) 并随遇而安 (49.9%) 的态度, “不担心就业”的学生比例在三所学校中最高 (43.9%) ;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在对于就业形势的态度上与前两所学校相比, 自信心稍低, 但是“不想考虑就业形势问题”比例最低 (14.1%) , 表现出较为客观现实的一面。
性别比较角度的分析表明, 男生对于就业形势的态度更为乐观, 而女生对于职业规划的态度更为积极。从专业与就业形势预判的相关性分析来看, 地质学类、地质工程、地球化学类的学生对于就业的形势表现得更为积极的一面, 且对于职业规划表现得更为主动。
2.就业时机。关于最佳的就业时机, 支持研究生再就业的学生比例略高于本科生, 三所学校的差异明显。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学生都更倾向于研究生再就业, 但北京大学的学生认为自身尚不够成熟的动因更大, 更多的是从内在考虑, 南京大学的学生从就业形势、就业压力和自身修炼三个方面都有所考虑, 更多的是从客观的就业形势角度考虑就业时机;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57.7%的学生希望本科就业, 趁着年轻多到社会上历练。从性别对比角度看, 男生更愿意在本科毕业后就业, 女生对于本科就业更没有自信。
3.野外地质工作认可度分析。野外地质工作认可度调查显示, 多数学生认可“野外工作对于地球科学领域职业的必要性”, 仅有17.8%的学生表示不同意, 其中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最认同, 北京大学的学生最不认同。认为野外地质工作很辛苦, “能不出去就不出去”的学生中, 南京大学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 (27.5%) , 中国地质大学中74.5%的学生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是三所学校中比例最高的。对于“室内一样可以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这一说法, 73.5%的学生表示同意这一说法, 表现出学生更愿意在室内从事科研工作, 对野外地质工作之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根本性认识。其中, 南京大学对室内从事科研表现得更为赞同, 女生比男生更愿意从事室内的科研工作。
从专业角度看, 地质调查专业的学生对于野外工作的看法最为积极, 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的学生更不看重野外地质工作。地质工程和矿物岩石矿床学专业的学生同意“能不出野外就不出野外”的比例最高, 地理学、地球物理、地质调查专业的学生对此表示不同意的比例最高。
随着交通和住宿条件的大大改善, 野外工作环境和条件已得到了非常有力的提升, 关于“目前交通住宿条件便利, 野外工作艰苦程度不高”的说法, 约70%的学生表示认同, 南京大学的学生表现得最为认同, 而中国地质大学的同学却最不认同, 可以看出两所学校的学生所参与的野外地质工作程度有所不同。
综观分析, 多数学生认可野外工作对于地球科学领域职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也认可当前野外工作各方面条件的良性改善, 但是在野外地质工作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 多数学生认为在室内一样可以从事科研工作, 且越是综合性强的高校的学生, 越是理所当然, 专业性的高校学生更能接受野外工作在科研工作中的分量。
4.职业价值观分析。问卷设计了14个指标测量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调查显示, 学生最关注的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73.2%) 、薪酬待遇 (63.4%) 和兴趣爱好 (73.3%) , 对于专业对口的需求不是很强烈 (39.5%) , 认为“国家需要”是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学生比例是最少的 (32.2%) , 在择业时考虑“国家与社会需求”比例最高的为中国地质大学 (23.1%) ,
三所学校学生的择业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学生更看重“个人价值体现”、“个人兴趣”、“工作的体面性”, 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更看重“工资待遇”、“行业发展前景”与“与所学专业对口”。除此之外, 南京大学的学生更关注“工作环境舒适”、“工作轻松自由”和“较好的人际氛围”, 北京大学的学生更关注“多样化的工作体验”, 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更关注“工作的稳定性”。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更关注自身发展、体验与挑战, 地学特色院校更注重工作内容和稳定性。
其次, 男生更关注工作的体面性、挑战性, 女生更关注工作的舒适环境和个人能力的提升。多数学生对自身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非常关注 (72%) , 近半数学生认可职业发展前景与国家需要之间的相关性 (47.7%) 。后现代的价值观念表现得较为明显, 71.2%的学生希望在工作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促进自身成长成熟”, 45.4%的学生视工作为“生存的手段, 更为享受工作之外的生活”。
家庭所在地与择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在择业时考虑“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学生比例最高的是来自于农村的同学, 表现出在择业时, 农村和乡镇的同学更能够相应国家的号召和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 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同学对于工作人际氛围的关注度高于来自其他地区的学生, 体现出农村和乡镇学生对于环境的适应性焦虑。随着生源所在城市的级别提升, 学生本人对于自身的价值体现和需求、工作挑战性和多样化体验都表现得更为明显, 说明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个人的择业价值观更趋于务实和后现代化。
四、结论与思考
地球科学专业的大学生在专业认识与职业规划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 专业选择比较被动, 专业兴趣不足, 对于专业的社会地位、就业领域不够了解, 尤其是综合性大学, 需要及早进行专业内涵与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教育; (2) 多数学生能够认识职业规划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相关的理论、方法缺乏了解, 职业规划开展的进度和深入程度均存在不足; (3) 地学领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务实, 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薪酬待遇和兴趣爱好的满足, 价值观引导与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 (4) “高校”、“性别”、“父亲职业”、“父亲学历”、“性别”、“生源地”等大学生个体的自然属性与专业认识、职业规划的诸多要素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这对于高校地学专业进行自主性质招生及更为精准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基于此, 高校地球科学的学科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国家战略人才培养与大学生个体需求的相结合, 从专业兴趣引领、专业美誉度提升、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精准化的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探索切实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方式和方法, 为地球科学学科的发展储备和培养人才。
(一) 努力提升艰苦专业社会认知度与美誉度
地球科学专业领域的专业认知随着时代的变迁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从建国初期的推崇, 市场经济发展后的逐步消退, 到新世纪以来认知度和认可度均较低, 专业发展与社会认可度之间的矛盾愈加显著, 亟待有效的专业形象提升措施。大学生对于地学专业的认可度与其自身的职业规划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 充分说明提高专业认可度是大学生提升规划意识、建立自我认知、树立正确职业观的重要开端。
高校可以通过地学校园文化环境的氛围营造, 通过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方式, 将专业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科研、公益、社团、休闲等活动中, 展示地学魅力, 对话现实问题, 解决公众困惑, 提供志愿服务, 普及地学知识等, 让学生在图文展示、文体表演、户外拓展、演讲辩论、知识竞赛、校园宣讲、志愿服务等多样化的活动中, 梳理架构并灵活运用地学知识, 在自我组织的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敏锐度, 提高专业的社会认知度。
地学科普创作是更为广泛的提升专业美誉度的有效手段。现代地球科学专业的美誉度提升有赖于多层次、多角度和专业化的科普活动, 需要行业主管部门与教育部门、专家学者与创作团队共同参与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起由行业科技专业人员、科普人员、新闻媒体组成的科普创作人才队伍。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和支持高校突破学科和专业限制, 开展地学与新闻学的交叉复合人才培养, 有计划地培养地学科普创作、编导和出版人才, 为地学科普创作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逐步建立起专兼结合、动态稳定的地学科普创作人才队伍。
(二) 因势利导提高大学生专业兴趣
兴趣对于大学生明确目标、合理规划、集中精力、发掘潜能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业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系统、全面、有效的专业认识和了解。
新生导学活动是大学生尽快了解专业、建立兴趣的重要途径。新生导学课程的内容应涵盖地球科学领域各个专业方向, 包括专业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前沿、难点和挑战、未来发展方向及职业去向等, 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方面分析现代地球科学学科对于人类生存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古生物、岩石、矿床等地学基础学科角度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程等方面, 揭示数理化等基础理科学科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领域, 激发学生对于地球科学的专业兴趣。导学课程的内容需要专业知识和职业规划相结合, 让学生感受到专业的内涵和社会地位, 同时能够结合自身找到契合点, 建立与地球科学专业之间的个人内在关联。
名师参与导学活动是兴趣提升活动的有效保障。学术精湛的大师、名师更能够将深奥的地球科学专业知识阐释得通俗易懂, 学者对于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越是深入, 越是能够接近这门科学的核心和精髓, 对于学科体系的了解也越是透彻和系统;他们不仅有较高的学术造诣,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对生产实践也有相关的接触和了解, 可以融科研与教学为一体, 创造性地开展基础课教学;他们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学术经历能够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视角和方法, 因此其授课更具有启发性, 更能够深入浅出地带领新生进入科学殿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对于初涉地球科学的学子至关重要。
(三) 全方位开展精准化就业指导工作
精准、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地球科学专业学生更快地明确目标、提升动力、规划学涯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建立由学校、院系共同参与、分工负责的两级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统筹协调、统一部署全校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部门负责专业化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团队的组建和培训, 教务部门负责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建设, 学院学工人员负责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及职业规划咨询指导具体工作,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校友、用人单位的多方面资源, 共同开展针对不同学生团体、不同求职意向学生的精准化就业指导工作。
从课程内容角度, 专业课程需要增加专业所对应职业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岗位性质和内容等信息, 帮助大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职业信息, 引导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探索, 并进行相应的知识储备, 为职业目标的实现进行有效的积累。从教学方式角度, 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运用分组讨论、项目开展等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互动与交流中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引发其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
针对多数同学对于职业规划体系尚不够了解情况, 高校需要将职业规划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课程体系, 组织专业教师队伍进行系统的课程教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 应通过职业规划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生涯人物访谈、校友交流、单位参观、就业实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课程内容的消化和应用,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 认识自我, 了解自我, 树立积极的成才观和职业观。
对于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专业, 职业世界的探索对于学生的职业定位非常关键。职业世界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就业实习、生涯人物访谈等方式进行有效的探索, 这决定了职业规划教育需要用人单位及行业内的从业人员及杰出、知名校友的普遍参与。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 增进彼此的了解;邀请行业内的从业人员进校园, 帮助学生认识职场世界和职业要求;邀请各个领域的校友返校, 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和指导。有关行业的实践性较强的职业课程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行业从业人员或校友进校园担任授课教师, 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地球科学学科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 其科研和就业领域涉及各行各业, 但目前社会对于该专业的认可度尚显不足, 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储备极为不利。地球科学学科招生政策、专业宣传、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效机制的形成, 有待于政府、高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薛薇.SPSS统计方法及应用 (2009) [M].电子工业出版社:367.
[2]白强, 高定伦.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
[3]凌文辁, 方俐洛, 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 1999 (7) .
关键词:数控专业 职业生涯 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31-01
1 毕业后十年规划
2010年至2020年,18~28岁。
美好愿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方 向:高级数控技师。
总体目标:完成专、本科的学习,有机会参加“全国技术能手”比赛,成为数控领域的能手。
已进行情况:正在技工学校学习数控操作。
2 数控技工社会需求分析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并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据统计,到2010年,我国的数控机床产量达到了2.07万台,数控机床的普及率也大为提高,而全国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就短缺60万人,这必然对掌握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的数控技术人才、特别是对大量的一线高技能技术工人形成了巨大需求。
3 发展目标
职业不仅是维持个人生存需要的活动,更需要的是可以体现个人其自身的价值,体现其社会价值的活动。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拥有知识和技能,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才会走向成功的可能。这其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要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对学习技能的兴趣,并以数控专家李斌为榜样,树立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出色的职业技能,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以后的职业岗位上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在职业的活动中有所贡献,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被大家所尊重,被大众所认可。
4 分析自身条件
(1)我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并不富裕的家庭给了我坚持、隐忍、不服输的性格;我是一名普通技工学校的学生,三年的技校生活教会了我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存!我性格开朗,乐观,喜欢新鲜事物,做事有韧劲。
(2)我积极参加班级和学生会组织,锻炼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校期间,我曾担任班级宣传委员、学习委员、学生会主席等职务,多次组织班集体活动、社团活动等,这些充分培养了我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同时也培养了自己乐观向上、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3)交际能力:我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流畅,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愿望。
(4)在学习方面,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以至用,学以己用”,对于我来说最大的不足就是不能“学而时习之”,从而就做不到“温故而知新”。因此,以后我要学会复习,总结每堂课所掌握的知识,这样才能达到“熟能生巧”。
5 规划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和储备阶段,即在技工学校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阶段:专业知识提升阶段,即到高等技术学院学习深造阶段。
第三阶段:职业探索性阶段,是毕业后刚工作到25岁左右的时间里。这一时期的职业计划主要是通过探索选定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单位。
第四阶段:立业与发展阶段,即25岁以后。在经过职业探索之后,逐渐选定了自己的职业。这一阶段主要关心在工作中的成长、发展和晋升。
6 制定实现的措施
当今社会对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它要求从业人员既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又能充分体现个人特色;既能满足专业要求,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既能发挥团队精神,又能展示个人专长。所以,我注重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力争做到懂技术、会管理、善理财,一专多能。
(1)技校学习阶段:第一年,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在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数控加工、数控编程、机床维修维护、机床操作等课程。第二年,做好理论向实践的过渡,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进入玉柴实习,学习数控机床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学习熟练掌握对数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遇到不懂的技术问题,就及时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请教,熟练掌握操作流程。
(2)大学阶段:学习、深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竞争能力。这阶段的我,一方面更加关注创业、就业,注意从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搜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和本专业发展趋势,同时,对学校组织的有关就业、创业方面的讲座,几乎一场不落。另一方面,不断拓展知识领域,提高专业技能。我深知,中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必然与世界接轨。所以,早在技校的时候,我就考取了全国数控工艺员、“全国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资格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
(3)工作后,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勇于负责。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成熟稳重的工作作风,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
参考文献
[1]职业生涯规划[S].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9-6.
[2]教育与职业[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6).
从“教书匠”到“专家”, 由“职业”到“专业”, 需要教师养成专业角色意识
作为人们习惯的“教书匠”角色意识与作为教师的“专业”角色意识有着很大区别。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对专业角色的认识, 了解专业角色的本质, 体味专业角色的价值, 才能成为自觉创新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即教师专业角色意识的养成是其专业形象塑造的基础, 也是开展创新教学的基础, 他首先要求教师应针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角色转换。
①由被动服从型向创新型发展。一个教师只有有了力图创新、锐意进取的决心和信心, 才会有强烈的成就需要、创新需要、贡献需要的动机和事业心, 才敢于冲破妨碍改革创新的清规戒律, 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 养成求异思维及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意识, 积极开展创造性工作。②向竞争型发展。教育具有竞争性, 知识经济环境下的教育更强调竞争性。教师惟有具备竞争意识, 敢于竞争, 善于竞争, 才能创造出最大的教育效益, 才可能成为一名受教职工及学生信任的教学者。③由“经验型”向教学“反思型”发展。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马驮盐过河, 跌在水里。那匹马站起来时, 感到身上轻松了许多, 非常高兴, 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 它驮着棉花, 以为再跌倒, 可以同上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 便故意跌倒水中。可是这匹马非但不能站起来, 而且一直向下沉……可怕的经验害了它, 也害了我们某些教师。“丰富的经验与深切的反思才能使教师成长。”教学反思过程, 本身就是教学研究过程。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 研究中发展。④向“单向型”向“双向型”发展。很显然, 教师单向的灌输把师生关系变成简单的授受关系, 而师生双方之间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 则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 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这一切都基于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 共同学习, 这恰恰是创新教学所必需的个性条件之一。⑤由单纯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结合型发展。科研意识是教师专业角色自我塑造的深化。创新教学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作为教师, 首先要主动搞好教育科研, 并大力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在日常工作中, 教师不仅要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 而且要力争成为教育科研的内行、专家, 从而切切实实由“匠”变为“家”。
从“教书匠”到“专家”需要教师培养教学自我诊断能力
教学自我诊断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以预定的职责、素质和效能标准进行内省、检查自身的实际表现和行为, 并判定自身症结所在及其发展情况的自我控制、身我管理。自我诊断实质上是一种内部激励。教师如果具有较强的自我诊断能力。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诊断, 将有助于其专业发展, 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形象。职责部分主要指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的任务及其达成的目标;素质部分主要指教师要努力完成的各种职责或各项任务最终达成学校整体工作目标所应具备的思想品格、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文化知识水平及其心理品质等;效能部分主要指工作效果诊断标准、育人效率诊断标准。这三大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专业化发展起着极端重要作用。
从“匠”到“家”判断之三是专业意识的健全
教师的专业意识的健全意味着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有一种浓厚的感情, 是教师专业化的成熟境界。要求教师:①要有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目标, 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②专业情操。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 它是构成教师教学价值观的基础, 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 也是教师专业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③专业性格。教师的专业性格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个性特征。教学的个性化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④专业自我。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 是一个有独特人格的人。对教学工作而言, 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旅游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高校中对旅游专业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一,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学生能力;第二,确立学生职业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促进学生成功;第三,提高学生应对竞争的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那么,如何开展好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呢?
一、帮助学生确立志向
志向是前进的起点,没有志向,就很难成就大事。志向是一个人的理想抱负和价值观的体现,树立了志向,学生会朝着志向目标奋进,学习变得有计划性和有目的性,而不盲目和随意了。因此,在旅游專业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志向,让学生具有符合自身发展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朝着这个志向目标奋斗。
二、引导学生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是对自己做一个全面分析,进而了解自己和认识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中,让学生对自我进行全面评估,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和职业的特点更了解,才能选择好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也才会选择出最佳方案。在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技能、知识、情商、组织管理能力等等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掌握,摆正自身心态,不自卑不骄傲,对择业的职位、待遇等做好合理判断,避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
三、正确选择职业
在确立了志向和开展了自我评估之后,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正确选择好自己的职业。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要尊重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等具体特点,还要考虑到职业本身的环境因素对于自己的影响,从而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职业。例如,热情开朗大方的学生可以选择当导游,成熟冷静心思细腻的学生可以选择作策划等。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自我、分析环境、分析职业世界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四、确立职业生涯路线
旅游专业的学生职业选择好之后,要及时规划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路线,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职业生涯路线的不同,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也就不同,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也会不同。就算是选择了同一种职业,岗位的设置也有不同,适合某一个岗位的人才特点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例如,在旅游职业方面,有些人适合行政,可以在行政管理方面取得成就,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有的人适合研究,可以在某一方面有所深入,成为优秀的学者;有的人适合经营,可以在市场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优秀的经营人才。总之,在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生涯路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在教学中加以重视。
五、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是根据学生的才能、性格、兴趣、环境等等条件为依据进行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很好地确定了学生才能发挥的程度,需要达到的效果。一般来说,职业生涯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等等。目标的方向要正确,如果错误,不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很难实现自我的发展。因此,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目标的制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态度,并结合自己的志向、兴趣、职业等来制订。
参考文献:
[1]石晓燕.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12).
[2]张岩,顾文静.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4(5).
(作者学校 哈尔滨商业大学 作者单位 黑龙江医药卫生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