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与预测选择题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场调查与预测选择题(精选8篇)

市场调查与预测选择题 篇1

1、探测性调查

是指当市场情况不十分明确时,为了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明确进一步深入调查的具体内容和重点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调查。目的在于发现想法和洞察问题,常常用于调查方案设计的事前阶段。

2、描述性调查

是指对需要调查的客观现象的有关方面所进行的正式调查。它主要描述调查现象的各种数量表现和有关情况,为市场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其目的在于描述总体的特征和问题,其调查的结果是结论性的、正式的。

3、因果性调查

是指为了探测有关现象或市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进行的市场调查。其目的在于找出事物变化的原因和现象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事物变化的关键因素。

4、预测性调查

是指为了预测市场供求变化趋势或企业生产经营前景而进行的具有推断性的调查。其目的在于掌握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为经营管理决策和市场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四种调研类型的选择原则

如果对调研问题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那么调查研究就要从探测性研究开始。在探测性研究的基础上,多数情况下还应继续进行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

探测性研究一般都是作为起始步骤的,但有时这类研究也需要跟随在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之后进行。

预测性研究是以描述性研究和因果性研究为基础的,是描述性研究或因果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三、按调查登记时间的连续性分类

1、一次性调查

又称临时性调查,是指为了研究某一特殊问题而进行的一次性的市场调查。

2、定期性调查

是指对市场情况或业务经营情况每隔一定时期所进行的调查。

3、经常性调查

市场调查与预测选择题 篇2

本文首先对我国外汇储备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自相关和偏自相关检验以发现该序列的特点, 其次建立相应的模型以期对我过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预测, 最后对我国为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外汇储备计量分析

图1显示了我国1981-2008年外汇储备净值的基本情况 (见表1) 。从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外汇储备在1990年以前数量不是很大, 但自1990年以后, 我国的外汇储备开始有了显著的增长, 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后, 我国的外汇储备处于急速增长之中。2000我国外汇储备净值增加到1655.74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2位, 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日本的47.7%;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净值超过2000亿美元, 达到2121.65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达到10663亿美元, 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从2001年至今, 我国的外汇储备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加, 特别是2003年和2004年, 增长速度分别达到40.8%和51.2%。虽然自2004年后增速开始下降, 但任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从图1还可以看出, 我国外汇储备净值时间序列在1990年以前没有明显的增加, 而1990年后大致呈指数增加。对我过外汇储备时间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原序列的ADF检验无法拒绝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 (在5%的显著性水平) 。对原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 再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结果如表1。

从单位根检验结果来看, 经过一阶差分后, 其ADF统计值达到-3.9907<-4.3743 (给定显著性水平为1%) , 样本容量为25, R-squared=0.47749, AIC=1.364, SC=1.559, 滞后为1, 含有趋势项和常数项, 可以拒绝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因此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接受原假设, 即该一节差分序列为平稳序列。我们再从自相关和偏相关统计量来判断外汇储备时间序列数据适用的模型类型并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的运用, 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 外汇储备的一阶差分时间序列数据的自相关函数随着滞后期 (滞后期12) 的增大而下降为0, 具有拖尾性。偏自相关系数除了1阶显著不为0外, 其他各项均接近于0, 呈现截尾特性。因此可以认为我国外汇储备时间序列是一个AR (1) 过程。

二、参数的估计

(1) 、AR (2) 、AR (3) 三种模型进行参数的估计, 结果见表3。

可以看出, 在以上三个模型中, AR (1) 模型是最好的。因为, 他的AIC值和SC值都是最小的, Adjusted R-squared (调整的R2) 比其他两个模型都大, 并且它的Durbin-Watson sta (D.W统计量) 达到了2.1439, 非常接近2, 说明其残差项无自相关。利用Eviews5.0软件对AR (1) 模型的系数进行估计, 结果表4。

其中, ΔReservet为第t期的外汇储备一阶差分的估计值, 其他表达式的含义依此类推。

三、预测

根据 (1) 式可得:

带入数值可得:Reserve2009=23137.0982。

然而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出口的下降, 200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可能比预测值要偏低。但200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应该不是问题。

四、政策建议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 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 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 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 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 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 使之趋于稳定。因此, 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 更是如此。然而如果一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 往往会因大量的资源闲置而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因此我国应保持适度外汇储备规模。从预测模型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从2000年开始急速增长, 在2005年超出了适度区间, 这对我国的金融环境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超额外汇储备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不利于对外贸易顺利开展;外汇占款增大, 影响人民银行金融调控能力;高额外汇储备降低了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容易过度依赖出口, 从而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鉴于超额外汇储备的弊端, 国家采取积极的管理政策, 调节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高的状况, 化弊为利, 以维护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第一, 实施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 保持多元化的货币储备, 以分散汇率变动的风险。根据统计, 我国外汇储备和个人外汇存款中80%左右是美元。我国把大部分剩余的外汇用来购买美国债券, 其中绝大部分购买的是美国国债, 政府下属机构或者政府担保的债务。美国财政部资料表明, 我国是最大拥有美国国债的国家。为防范风险, 我国应尽快改变将外汇储备都压在美元和美国债券上的状况, 增加欧元、日元等币种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第二,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制定阶段性的储备调整规划, 创造最佳的外汇储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也就是要发挥大量的人民币储蓄和外汇储备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建立将储备转化为投资, 将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新机制。应制定更积极的对外投资战略, 可以考虑将外汇储备与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结合。第三, 注重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要求外汇管理当局在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 应当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披露制度。

摘要:文章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自1981年以来的外汇储备进行了计量分析, 发现我国外汇储备时间序列符合ARMA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对我国未来外汇储备规模进行了预测,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规模,ARMA模型,时间序列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3]、王元龙.我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 2003 (7) .

市场调查与预测选择题 篇3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考虑到本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善于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应用知识正确地、创造性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管理人才的要求,传统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堂教学有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满堂灌讲授方法为手段,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第二,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讲授的群体,忽视了学生是能动的学习主体,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单向的、纯粹的信息输出过程,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排斥了互动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听、记、背、考的忙于应付的层面上,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

第四,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法,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在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采取了消极抵触行为,造成在大学课堂里教师一边教学,还要一边管理课堂纪律,使教学过程变成了学习主体缺位的纯粹的教师行为。

随着经济和管理现象的日益复杂,市场情况的瞬息万变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却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改革。

二、改革的方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采取了“43443”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理论学习4周,由教师指导去企业实践3周,再进行理论学习4周,再由教师指导去企业实践4周,最后回校总结和面试考核3周。此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线,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结合、主导与主体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的三结合模式。根据这样一个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使教学活动由“知识传授型”向“综合能力训练型”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具体做法

1.教学内容改革

(1)按照市场调查与预测活动的过程特点,进行内容整合,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本课程原教学内容共有10章,改革后设置三大模块内容。

第一模块:市场调研,包括调研准备(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和问卷方案设计等):实地调研(文案调研法、问卷调研和抽样调研等):调研总结(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撰写调研报告等)三个阶段,这一模块主要体现的是“43”,即理论教学4周,到企业实践3周。

第二模块:市场调查资料应用,侧重研究市场预测的原理与常用的预测方法。这一模块主要体现的是“44”,即理论教学4周,到企业实践4周

第三模块:面试综合考核模块,这一模块主要体现的是“3”,进行知识的系统全面总结。

(2)以培养市场调研综合技能为主线。坚持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技能培养。

从基础性、示范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诸多视角设计实训内容,从听、看、读——到说、写、用,实现从认识——到设计——到实施——到运用的一体化训练,突出实用性、操作性与可评价性。重点培养学生五大基本能力:实际调查能力、调查方案设计能力、调查与预测方法选择能力、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资料能力。

2.考核方式改革

目前《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执行的考核主要是采取期中,期末课堂测试的方式,学生只要按照教师布置的范围复习,硬记有关概念,公式和原理等,就可以顺利过关,这种方式只会培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有碍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与教学要求严重脱节,存在一定弊端。

这次课程改革将力争使考试与日常教学活动目标一致,使两者能有机地结合,改变考试仅是对基本理论和原理直接问答的测试方式,而以应用所学的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现象为主,侧重于过程考核。

另外,现行考试方式的不足还有就是教学信息反馈较慢,本次改革将通过三次跟踪测试,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3.成绩的认定及考核标准改革

(1)理论测试。理论测试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最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每段结束后进行,共两次,考核的形式为随堂开卷考试,试题内容为老师指定内容,时间为45分钟。

成绩认定办法为

每次理论测试的考核成绩按照所布置理论活动的项目及考核标准,对学生理论活动划分出优秀、良好、中等、没有完成理论活动四个档次。其中,优秀10分,良好8分,中等6分、没有完成活动0分。

(2)实践测试。实践活动考核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实践、考核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实践活动考核列入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多数在课堂外进行。

实践测试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根据所去的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选定内容设计调研问卷、撰写调研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共两次,每次实践活动的考核成绩按照所布置实践活动的项目及考核标准,对学生实践活动划分出优秀、良好、中等、没有完成实践活动四个档次。其中,优秀30分,良好20分,中等10分、没有完成实践活动0分。时间分别为3周和4周。

4.课堂参与程度考核

课堂参与程度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项目为出席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分组讨论表现情况等。

成绩认定办法为:全班同学基本分为4分,每人成绩为4+课堂表现得分十分组讨论表现得分一出席缺勤扣分。

课堂表现得分为:好中差各为1分,共3分:

分组讨论表现情况得分为:好中差各为1分,共3分:

出席缺勤考核办法为:每迟到一次(15分钟以内)扣1分,每无故缺勤一节课(含迟到15分钟以上者)扣3分,该项考核可累计,并可从其他项中扣减。

当出席缺勤考核扣分高于基础分、课堂表现得分和分组讨论表现得分之和而出现负值时,课堂参与程度考核得分按照零分计算。

5.期末面试

期末面试主要通过师生直接面对面进行,事先由教师设计出面试题库,面试时由学生抽签得到问题,并在规定的5~20分钟之内进行回答,在答题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回答情况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进一步说明。该项考核除考核知识点和能力点以外,更主要的是考核学生的心理承受压力能力、实际沟通能力和临场的应变能力。

成绩认定办法为面试考核满分20分,由教师根据学生作答的内容以及在作答期间的表现评出分数。

6.学生最终成绩认定

学生最终成绩(100分)=理论测试成绩(20分)+实践测试成绩(50分)+课堂参与程度考核成绩(10分)+期末面试考核成绩(20分)

市场调查与预测教案 篇4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职业观为目标,培养良好职业意识、团队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学重点和 难 点教学重点:

1、掌握市场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市场调查的分类。

3、了解市场调查的特点、市场调查的原则

教学难点:掌握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要求。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手段案例列举、案例讲评、案例讨论执行时间2013年 2 月 26 日星期 二 第 1、2 节教学内容、思路和方法教学意图

一、市场调查的概念,一般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

二、狭义的市场调查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定义市场调查,认为市场调查就是对消费者进行调查研究,是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收集消费者对产品购买及其使用的数据、意见、动机等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研究,以识别、定义市场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和优化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并评估其效果。

广义的市场调查是从整个市场的角度定义市场调查,认为市场调查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一切与市场活动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广义的市场调查将调查范围从消费和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包括产前调查、产中调查、产后和售后调查。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解释,广义的市场调查不仅包括消费者调查,还包括市场分析、销售分析、广告研究、营销环境研究等多方面的调查研究。

二、市场调查的特点

市场调查具有四大主要特点,不同特点有不同表现。列表比较如下:

特点表 现系统性

1、市场调查作为一个系统,首先调查活动是一个系统,包括编制调查计划、设计调查、抽取样本、访问、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撰写分析报告等。

2、影响市场调查的因素也是一个系统,诸多因素互联构成一个整体。目的性任何一种调查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并围绕目的进行具体的调查,提高预测和决策的科学性。社会性

1、调查主体与对象具有社会性。调查的主体是具有丰富知识的专业人员。调查的对象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人。

2、市场调查内容具有社会性。科学性

1、科学的方法

2、科学的技术手段

3、科学的分析结论不稳定性市场调查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很多影响因素本身都是不确定性的。

三、市场调查的分类

1.探测性调查。探测性市场调查是指当市场情况不十分明了时,为了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明确进一步深入调查的具体内容和重点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调查。

2.描述性调查。描述性市场调查是指对需要调查的客观现象的有关方面而进行的正式调查。它要解决的问题是说明“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3.因果性调查。是指为了探测有关现象或市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进行的市场调查。它所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其目的在于找出事物变化的原因和现象间的相互关系。4.预测性调查。指为了预测市场供求变化趋势或企业生产经营前景而进行的具有推断性的调查。其目的在于掌握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为经营管理决策和市场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四、市场调查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寻求事物的本来状态,说出事物的本来面目”。

2.准确性原则。必须真实地准确的描述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和属性特征。

3.时效性原则。搜集、加工、传递和利用市场调查资料的时间间隔要短,效率要高。

4.全面性原则。要求从多方面描述和反映调查对象本身的变化和特征。

5.经济性原则。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争取用较少的费用获取更多的调查资料。

6.科学性原则。对市场调查的全过程作出科学的安排。

五、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

市场调查方案:是指在正式调查之前,根据市场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对调查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所作的通盘考虑和安排。市场调查总体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关系到整个市场调查工作的成败。

1、确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调查目的是指特定的调查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何要调查、要了解和解决什幺问题,调查结果有什幺用处。调查任务是指调查目的既定的条件下,市场调查应获取什幺样的信息才能满足调查的要求。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是调查方案设计的首要问题,因为只有调查目的和任务明确,才能确定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才能保证市场调查具有针对性。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为了明确向谁调查和由谁来提供资料的问题。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确定的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调查单位就是调查总体中的各个个体单位,它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或信息源。

3、确定调查项目。调查项目是将要向调查单位调查的内容。调查项目的确定取决于调查的目的和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的特点与数据资料搜集的可能性。

4、设计调查表或问卷。调查项目确定之后,就可设计调查表或者问卷,作为市场调查搜集市场调查资料的工具。调查表或问卷既可作为书面调查的记载工具,亦可作为口头询问的提纲。调查表是用纵横交叉的表格按一定顺序排列调查项目的形式;问卷是根据调查项目设计的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询问、填答的测试试卷,是市场调查搜集资料的常用工具。本章第四节将专门介绍调查表或问卷的设计。

5、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的所属时间,即应搜集调查对象何时的数据。确定调查时间是为了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否则,数据无法分类和汇总,导致市场调查失效。调查时期现象(收入、支出、产量、产值、销售额、利润额等流量指标)时,应确定数据或指标项目的起止时间;调查时点现象(期末人口、存货、设备、资产、负债等存量指标)时,应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期初、期末或其它时点)。

调查期限是指整个调查工作所占用的时间,即一项调查工作从调查策划到调查结束的时间长度。一般来说,应根据调查课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的大小、时效性要求合理确定调查期限,并制定调查进度安排表。

6、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

市场调查方式是指市场调查的组织形式,通常有市场普查、重点市场调查、典型市场调查、抽样市场调查、非概率抽样调查等等。调查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调查对象的特点、调查费用的多少、调查的精度要求作出选择。

市场调查方法的确定应考虑调查资料搜集的难易程度、调查对象的特点、数据取得的源头、数据的质量要求等作出选择。若调查课题涉及面大、内容较多,则应选择多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和资料。既要获取现成的资料,又要获取原始资料。

例如,商场顾客流量和购物调查,通常采用系统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即按日历顺序等距抽取若干营业日调查顾客流量和购物情况,而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顾客流量的人工计数或仪器记数、问卷测试、现场观察、顾客访问、焦点座谈等等。

7、确定资料整理的方案

资料整理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系统开发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为市场分析研究提供系统化、条理化的综合资料。为此,应确定资料整理的方案,对资料的审核、订正、编码、分类、汇总、陈示等作出具体的安排。大型的市场调查还应对计算机自动汇总软件开发或购买作出安排。

8、确定分析研究的方案。市场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是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从数据导向结论,从结论导向对策研究。为此,应制订分析研究的初步方案,对分析的原则、内容、方法、要求、调查报告的编写、成果的发布等作出安排。

9、确定市场调查的进度安排。

10、市场调查经费预算。在进行预算时,要将可能需要的费用尽可能考虑全面,以免将来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影响调查的进度。例如,预算中没有鉴定费,但是调查结束后需要对成果作出科学鉴定,否则无法发布或报奖。在这种情况下,课题组将面临十分被动的局面。当然,没有必要的费用就不要列上,必要的费用也应该认真核算出一个合理的估计,切不可随意多报乱报。不合实际的预算将不利于调研方案的审批或竞标。因此既要全面细致,又要实事求是。

11、制定调查的组织计划。

调查的组织计划,是指为了确保调查工作的实施而制订的具体的人力资源配置的计划,主要包括调查的组织领导、调查机构的设置、调查员的选择与培训,课题负责人及成员,各项调研工作的分工,等等。企业委托外部市场调查机构进行市场调查时,还应对双方的责任人、联系人、联系方式作出规定。

12、编写市场调查计划书。以上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确定之后,市场调查策划人员则可撰写市场调查计划书(市场调查总体方案或调查项目建议书),以供企业领导审批,或作为调研项目委托人与承担者之间的合同或协议的主体。市场调查计划书的构成要素包括标题、导语(或摘要)、主体和附录等。其中,主体部分主要包括以上十一个方面的内容(有些内容如调查的组织计划)亦可列入附录中。附录主要包括调研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抽样方案及技术说明,问卷及有关技术说明,数据处理所用软件等等。思考与练习:

1、完成p36 的案例分析题

2、尝试完成p37 的实训内容

掌握市场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了解市场

调查的原则、特点

案例:王老吉凉茶——90亿销售的业绩

掌握市场调查的分类。

案例:吉利刀片——女性市场

市场调查的原则

掌握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要求。

案例:宝洁公司——洗发水调查

课堂反思:

课 题第二章 间接资料的获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掌握理解间接资料的含义和特点。掌握间接资料的获取途径和评价标准。学习因特网的调查方法。能力目标: 掌握间接资料的获取途径和评价标准。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职业观为目标,培养良好职业意识、团队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学重点和 难 点教学重点:

1、理解间接资料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间接资料的获取途径和评价标准

3、学习因特网的调查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间接资料的获取途径和评价标准。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手段案例列举、案例讲评、案例讨论执行时间2013年 3 月 5 日星期 二 第 1、2 节教学内容、思路和方法教学意图

一、市场信息的类别

市场调查是对市场信息进行搜集和研究的过程,市场信息的各种类别为:

1、按市场信息负载形式分类

(1)文献性信息:如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手工型、印刷型、微缩型、卫星型等。

(2)物质性信息:如商品展览、模型、样品等。

(3)思维型信息:如预测信息、对竞争对手的决策判断等。

2、按市场信息的产生过程分类

(1)原始信息:是市场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文字和数据资料。

(2)加工信息:根据需要,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等。

3、按市场信息的来源方式分类

(1)直接信息:直接从市场活动中收集原始的各种文字和数据资料。

(2)间接信息:是指以前已经收集好了的各种文字和数据资料。

二、间接资料的定义、特点

间接资料:是指以前已经收集好了的各种文字和数据资料。但是,它不一定与当前的问题有关。

特点:间接性、稳定性、效率高、花费少

局限性:相关性、准确性有限。

三、间接资料评价标准

标准:适用性、真实性、可靠性

1、适用性:计量单位、市场分类的标准、时效性

2、真实性:资料的来源、提供资料的目的、调查的方法

3、可靠性:研究的目的、收集者资质、信息内容、信息获得的途径

四、间接资料的获取途径

间接资料的获取:包括企业内部资料和企业外部资料。

1、业内部资料的收集

主要是收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记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业务资料。包括与企业业务经济活动有关的各种资料。如订货单、进货单、发货单、合同文本、发票、销售记录、业务员访问报告等。

(2)统计资料。主要包括各类统计报表,企业生产、销售、库存等各种数据资料,各类统计分析资料等。

(3)财务资料。财务资料反映了企业活劳动和物化管理占用和消耗情况及所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可以确定企业的发展前景,考核企业经济时效。

(4)企业积累的其他资料。如平时剪报、各种调研报告、经验总结、顾客意见和建议、同业卷宗及有关照片和录相等。例如,根据顾客对企业经营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意见,就可以对如何改进加以研究。

2、企业外部资料的收集

对于企业外部资料,可从以下几个主要渠道加以收集:

(1)统计部门与各级各类政府主观部门公布的有关资料。国家统计局和各地方统计局都定期发布统计公报等信息,并定期出版各类统计年鉴,内容包括全国人口总数、国民收入、居民购买力水平等,这些均是很有权威和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具有综合性强、辐射面广的特点。

(2)各种经济信息中心、专业信息咨询机构、各行业协会和联合会提供的市场信息和有关行业情报。这些机构的信息系统资料齐全,信息灵敏度高,为了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她们通常还提供资料的代购、咨询、检索和定向服务,是获取资料的重要来源。

(3)国内外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所提供的文献资料,包括各种统计资料、广告资料、市场行情和各种预测资料等。

(4)有关生产和经营机构提供的商品目录、广告说明书、专利资料及商品价目表等。

(5)各地电台、电视台提供的有关市场信息。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电台和电视台为适应市场经营形势发展的需要,都相继开设了市场信息、经济博览等以传播经济、市场信息为主导的专题节目及各类广告。

(6)各种国际组织、外国使馆、商会所提供的国际市场信息。

(7)国内外各种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订货会等促销会议以及专业性、学术性经验交流会议上所发放的文件和材料。

3、对于企业外部资料的收集,可以依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1)具有宣传广告性质的许多资料,如产品目录、使用说明书、图册、会议资料等,是企、事业单位为扩大影响、推销产品、争取客户而免费面向社会提供的,可以无偿取得;而对于需要采取经济手段获得的资料,只能通过有偿方式获得,有偿方式取得的资料构成了调查成本,因此,要对其可能产生的各种效益加以考虑。

(2)对于公开出版、发行的资料,一般可通过订购、邮购、交换、索取等方式直接获得,而对于对使用对象有一定限制或具有保密性质的资料,则需要通过见解的方式获取。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已成为市场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

4、间接资料的收集,按照信息要及时、准确、系统的要求,应加强:

第一,制定一套文案调查的指标体系和信息搜集、处理、保存、传输的工艺流程,逐步配备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和手段,加快信息的流动速度。

第二,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的需要,配备专门的调研人员,培养一支精干、有力的情报队伍。

第三,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管理,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保证信息质量,增强管理机构利用信息的能力,力求用最短的流程、嘴快的速度、最简便的传递方式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计划等一系列战略、策略问题,发挥信息在企业中的“耳目”作用。

第四,建立和逐步扩大企业与外部市场信息的联系,使内部和外部的市场信息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一方面可借助企业外部的各种情报信息网络获得必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企业的各种信息也可通过它们在全国范围内扩散。

五、间接资料的管理要点

(1)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编好基本资料目录,按因地制宜、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收集积累资料,使市场资料的收集和贮存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2)应根据资料性质和企业现有条件选择贮存工具,对资料加以妥善保管,一般所用的工具有:资料袋、文件夹、录音机、录象机、电脑等。

(3)应根据资料的捉弄膏药程度加以选择,通常需要有防火、防毁、防盗等措施,以保证资料的安全。

(4)要注意资料的时效性,要定期检查分析,对过时资料要果断销毁,以提高贮存资料的质量。

六、因特网调查

1、因特网调查含义:通过因特网收集市场调查资料,或者展开问卷调查。

2、特点:高效性与简单性、无时空限制、便利

七、网络调查法的应用

网络调查法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产品消费、广告效果、生活形态、社情民意等方面的市场调查研究。

1.产品消费调研。

2.广告效果测试。

3.生活形态研究。

4.社情民意调研。

5.企业生产经营调研。

6.市场供求调研。

八、网络调查的程序 网络调研框架

思考与练习:

1、完成章节课后案例习题p59

2、上网搜索2个以上产品的市场调查信息 理解市场信息的类别;

课本案例分析

间接资料的含义和特点。

课本案例分析

掌握间接资料的获取途径和评价标准

课本案例分析

学习因特网的调查方法。课本案例分析

《市场调查与预测》阶段作业二 篇5

 错误

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市场现象进行观察。观察者不参与任何市场活动,被观察的市场活动参加者也将其视为外人。

 正确

对市场现象进行实地观察,是市场调查最基本的搜集资料方法之一。

 错误

想要了解到更具体、更丰富的信息时,应采用封闭式问卷。

 错误

实验调查法是一种复杂的调查方法。是认识市场现象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属于间接调查方法。

 正确

量表是精确地调查消费者主观态度的测量工具,它可以用来测量不同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的差异。

 错误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对比实验的实验效果为:实验效果=(Y。)―(X。)其中:Y。指实验组后检测,X。指对照组后检测。

 正确

定量市场预测是以大量的历史观察值为主要依据,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以数学模型为预测模型,推断或估计市场未来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等。

 正确

市场需求量又称市场容量,它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一定购买者,在市场上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

 正确

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由被调查者填答,向被调查者了解市场有关情况的搜集资料方法。

 正确

市场调查与预测选择题 篇6

1《市场调查与预测》目标体系及在学生专业培养方案中所起的作用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 是对市场营销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从实践能力上学会如何恰当地与客户沟通, 制定科学可行的调研方案, 针对问题设计调查问卷, 进行实地调查, 合理解释调研结果, 提出合理化建议, 真正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市场调查的基本概念、步骤与方法;能够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选择调查方法、撰写调查报告。

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预测认识能力;调查方案设计的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能力;市场预测能力。

经过本课程学习, 学生能够参与并完成一项调查项目, 设计完成一份调查方案、一份调查问卷和一份调查报告。在社会实践中, 学生能够独立或组团完成调研项目。

2《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实施内容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考试形式在改革之前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 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 然而《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如果还是沿用以前的考核方式显然不能适应这个要求, 笔者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考试进行了以下改革:

2.1 考试形式

取消原来进行的传统的书面试卷形式进行期末考试, 代之以大作业 (包括市场调查方案, 市场调查问卷和市场调查报告) 、PPT演示、答辩、平时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考评, 以体现考评的公平性、灵活性、客观性。在开学之初老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考试的要求, 即: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自由组合、每组5-6人) , 选择一个比较熟悉或者比较感兴趣的行业或者产品作为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编写市场调查方案, 设计市场调查问卷, 撰写调查报告。所有小组均需提交打印版和电子版的大作业, 大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50%;除提交大作业之外, 每个小组须派代表上台用Powerpoint阐述所做的调查项目, 并就老师和台下同学的提问进行答辩, 这一部分占期末总成绩的20%;最后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2.2 评分标准

(1) 平时成绩30分。由任课教师依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做出, 包括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小作业等情况给分。其中, 一次点名不到扣两分, 依次类推;上课回答问题每次加一分;小作业一次优秀的五分, 良好的四分, 中的三分, 及格的二分, 不及格的一分。

(2) 大作业50分。学生提交的大作业由教师依据态度、信息量大小、主题的新颖程度、严谨程度、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分。总评优秀的50分, 良好的40分, 中的30分, 及格的20分, 不及格的10分。

(3) 大作业演示及答辩2O分。由每组学生选派代表做PPT陈述, 由从学生中选出的大众评委和老师对其进行打分, 其中陈述者的表现占5分, PPT的形式占5分, PPT的内容占10分。

3 实施的效果

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以考核理论基础知识为主, 只注重书本理论知识考核, 忽视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考核。学生平时不抓紧, 考前来突击的现象非常普遍,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受到严重挫伤。进行考试改革后, 学生以大作业为中心, 不仅对教材进行更为深人的学习, 而且还主动查阅大量课外资料, 走访相关企业和业界从业人员, 进行实地调查。这些都是在改革前无法看到的。通过这次考试改革,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考试改革摒弃一律采用卷面笔试的死板做法及一考定成败的终结性评价机制, 而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 采取“大作业+答辩”为主的模块式评价模式, 真正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 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通过这次实践对高职课程考试改革启示

4.1 建立以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

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 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 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 又考能力, 达到高职学生应知、应会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4.2 构建形式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和标准。

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 应选择多样化的考核手段, 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评价方式, 诸如口试、论述、小论文、简单设计、答辩、综合性大作业等。通过形式丰富的考核手段将高职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能用理论去解决实际当中的问题, 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除丰富多样化的考核手段之外, 高职院校还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打破过去一卷定结果、百分制打天下的单一模式。

摘要:《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考试存在一些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 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就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 进行的考试改革的初步尝试, 所取得的成果与同仁们分享。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调查与预测,考试改革

参考文献

[1]高凤荣.市场调查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分析[J].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

[2]盛立强.高职广告策划实务课程考试改革初探[J].大众科技, 2006 (3) .

市场调查与预测选择题 篇7

[关键词] 运输调查 运输预测 信息技术

市场调查与预测学科的发展与普及应用得益于全球市场一体化、消费需求个性化、产品周期短期化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快速化的变化,特别是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需要对市场的深度调查研究和对未来需求的准确预测。对交通运输业而言,更需要将市场调查与预测的一般原理、方法,并结合运输市场的特殊性,应用于运输市场领域。

一、《运输调查与预测》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运输企业分析研究市场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运输能力严重短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局面有了极大的改变。与各类市场总体状况相似,运输市场也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并逐渐形成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各运输企业之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分析和研究市场变化,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成为关系各种运输方式、各个运输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和中心工作。

2.市场调查与预测在交通运输市场的实际应用

近年来,交通运输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在运输市场中的理论分析和运作实践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和探索,在运输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分析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为该领域更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及促进运输企业的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整合课程,进行内容和形式创新

《运输调查与预测》是根据交通运输专业的理论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专业知识的迫切需要组织编写的,也是交通运输专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改革中新整合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市场调查、预测的综合能力,进行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

二、运输调查与预测的作用

1.运输调查的作用

运输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科学预测、确定经营方针、编制运输计划、改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运输市场调查对运输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输市场调查是了解运输市场的重要手段;运输市场调查是进行经营决策的基础;运输市场调查是调整和修正计划的重要依据;运输市场调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运输预测的作用

运输市场预测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输市场预测是满足社会运输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运输市场预测是国家制定交通运输规划和运输企业编制运输计划的重要依据;运输市场预测是运输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

三、《运输调查与预测》课程体系

1.概念体系的构建

运输市场调查是指交通运输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目标及社会公益目标,对运输经济腹地产、供、销及客源地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以运输市场中的供给、需求、消费者情况、货主情况以及其他方面有关内容为对象,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和资料,并予以分析研究的过程。运输市场预测是指在运输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揭示运输市场供求矛盾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影响运输市场供求关系的各类复杂因素,运用逻辑推理、统计分析、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对运输市场上运输产品的供需发展趋势和未来状况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因素的变化,进行预计和推测,从而为运输企业确定发展目标、制定运输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程序构建

(1)运输调查程序

结合市场调查与预测及其交通运输业的实际应用,可以将运输调查程序归纳为三个阶段八个步骤,如图1所示。

(2)运输预测程序

运输市场预测的步骤可归纳为七个,如图2所示。同时,为提高预测水平和预测效果,预测工作应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3.内容构建

(1)运输市场调查与预测概论,主要介绍运输市场的概念、类型和特征,运输市场调查的概念、方法和技术,运输市场预测的概念、预测步骤和方法。

(2)运输市场调查方法与技术

对于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主要由调查人员通过现场实地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如对货源的调查,其收集方法有询问法、观察法、实验法以及网络调查法等运输市场调查方法。对于第二手资料(现成资料),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其收集方法有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对于调查技术,应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以及调查对象的特点,选用适当的调查方式,如市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还是抽样调查技术。

4.运输市场预测方法

运输市场预测的方法可归纳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种方法,其中,定性预测方法包括集体意见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主观概率法,定量预测方法包括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灰色系统预测法、马尔柯夫预测法、自回归预测法、神经网络预测法、线性趋势预测法等时间序列法和回归分析法。选用的预测方法要在满足预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简单、方便、实用。

5.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我们在注重运输市场调研知识应用的系统性、注重运输市场预测理论与方法的实效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信息技术在本课程的应用。特别是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计算、数据处理与分析等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本课程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相应的应用软件(如SPSS软件)也层出不穷。

参考文献:

[1]胡祖光,王俊豪,吕筱萍.市场调查与预测[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2]吴育俭.运输市场营销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9.

[3]欧国立.运输市场营销.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5.

市场调查与预测复习提纲及答案 篇8

一、考试时间与地点:2011年12月24日,3-5节;北大山B20

二、考试题型:判断题(10');单项选择题(16');名词解释(20')简答题(36');计算题(18')

三、系统复习上课知识,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掌握定性预测、抽样调查、因果性调查、德尔菲法、抽样调查、主观概率、主观概率法、市场调研、定量预测、定性预测等基本概念:

掌握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的异同、如何对抽样误差进行控制、定量预测的特点、态度测量时影响资料正确性的因素、专家会议法的优缺点、态度测量时影响资料正确性的因素、简述抽样调查的特点、定性预测的特点、简述市场调研的基本步骤、简述德尔菲法及其预测程序、随机抽样调查的特点、市场调研的基本步骤等。

掌握主观概率预测法、线性趋势的直线模型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

其他内容参考课件与教材,1.因果性调查指为了探测有关现象或市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进行的市场调查。其目的在于找出事物变化的原因和现象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事物变化的关键因素。因果性调查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它涉及事物的本质,即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2.定性预测

概念;通过对预测对象发展规律的分析,判断变化趋势的一种预测方法。

特点: 凭借经验、知识或集体的智慧

可以充分考虑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简便易行,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公式和数学工具

不能对趋势作出精确说明

预测结果的误差和可信程度难以估计

3.定量预测

概念:根据历史数据,通过和建模和解模,对预测对象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量的分析和描述的方法。

特点:利用模型分析数据,不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预测结果以数或函数表示,精确度较高

能对预测对象及其制约因素的的关系作定量推断

可以估算误差和可信度

对预测人员的知识要求,特别是数学知识的要求较高

对数据资料的要求高

时间限制性强

费用高

4.抽样调查:抽样调查也称为抽查,是指从调查总体中抽选出一部分要素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抽样所得的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专门性的调查活动。

特点:(优点)时间短,收效快; 质量高,可信程度好;费用省,易推广。(缺点)存在抽样误差。

5.德尔菲法:是本世纪40年代末由美国的兰德公司首创和使用的,随后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使用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该方法一般采用通讯方式分别向一组专家提出问题,然后将专家们的意见加以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经过这样多次反复循环,逐步取得一致意见。

特点:1.匿名性2.反馈性3.集中性(收敛性)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预测的三个阶段:

 1.准备阶段((1)确定预测目标。

首先要根据决策和计划的要求,选择有重要影响的问题作为预测的课题,预测课题的目标要明确。

(2)选择专家。

在有关方面挑选专家,这是德尔菲法成败的关键。一般选择标准是具有与预测课题

相关的专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精通有关技术和业务,有预见性和分析能力的专家。另外,还要适当吸收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参加。

(3)向专家提供有关材料。

包括:①征询意见的调查表。调查表应紧紧围绕预测课题,从各个侧面提出有针对

性的问题;内容要件名扼要,问题力求含义明确,使专家便于和乐于回答。调查表还要注明返回的最迟时间。②有关预测的背景材料。③有关德尔菲法的说明、介绍材料。)

 2.征询阶段(将有关材料提交给各位专家,要求每位专家根据自己的依据,提出预

测意见。预测组织者在规定的时间将专家的意见收集,对征询到的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分类整理。经过初步分析之后,观察是否能够得出有代表性的意见,如果不能综合出代表性的预测意见,则应进行下一轮的征询调查。这时应归纳出专家们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分别列出持这些观点的理由及所依据的资料,连同为下一轮调查所设计的调查表一起反馈给专家,进行下一轮调查。这样往返多次,直到各位专家不再改变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提不出新的论据为止。征询调查一般以3~4轮为宜。) 3.数据处理阶段(当专家们的意见趋于统一时,可以将这一统一意见作为预测结果,数据处理阶段可以略去。当专家们的意见不能统一时,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对专家们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

 4.提出预测报告(当组织者有了切合实际的预测答案后,就应编制预测报告,介绍

预测的组织情况、资料的整理情况、预测结论以及决策建议等。)

6.主观概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某一事物在未来发生或不发生的可能性所作的估计,反映了个人对未来事件的主观判断和信任程度。

7.主观概率法是利用主观概率对各种意见进行集中整理,得出综合性预测结果的方法。

8.市场调查 是指个人或组织为某一个特定的市场营销问题的决策所需开发和提供信息而 引发的判断、收集、记录、整理、分析、研究市场的各种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 得出结论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活动与过程。

特征: 市场调查是个人或组织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市场调查是一个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营销管理职能; 市场调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市场调查包含着对信息的判断、收集、记录、整理、分析、研究和传播等活动; 市场调查是一项市场信息工作

基本步骤:

调查准备阶段:确定调查课题 ——市场调查策划定性认识

正式调查阶段:正式调查——搜集数据定量认识

结果处理阶段: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研究——编写调查报告更高的定性认识

市场预测 是依据市场的历史和现状,凭经验并应用一定的预测技术,对市场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预计、测算和判断,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的活动和过程

 市场预测是个人或组织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市场预测是一个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营销管理职能

市场预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预计、测算、判断和传播活动

市场预测是一项市场信息工作

9.抽样调查误差的控制:

 准确选定抽样方法

 正确确定样本数目

 加强组织领导

10.在市场调查过程中,对调查对象的态度测量是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它涉及到能否获得确切的信息资料。(确定测量程序和技术)

(1.确定所需的信息资料:确定所需的信息资料,实质上是确定市场调查的内容。 市场调查者必须根据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确定需要哪些信息资料及其

种类、范围、形式、数量、精确度等等。

 须兼顾需要与可能,还必须考虑获取这些信息资料的成本。

 2.确定资料来源

 市场调查的资料来源,包括第一手资料来源和第二手资料来源。

 通常按照所需收集的信息资料,逐项考虑其可能的来源,再本着先第二手资料来源、后第一手资料来源,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各种可能的来源中作最后的抉

择。

 3.确定资料收集的方法

 要根据所确定的资料来源和调查对象,结合考虑调查队伍的状况和预算,确定资料

收集的方法。

 对于第二手资料,要确定是从企业内部还是外部收集,并要确定收集的方法 对于第一手资料,要确定是采用访问法,还是采用观察法,或是采用实验法。 对选定的收集方法,还要具体化。比如在确定选用访问法后,要进一步确定究竟是

采用人员访问法,还是电话访问法等。

 4..确定资料处理计划

 在市场调研设计中,必须预先对资料的处理与分析进行设计,形成资料处理的计划。 包括确定资料处理的基本目标和要求,选择处理的具体方法,处理结果的形式等。

11.专家会议法优点召开专家会议,专家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通过讨论与辩论,取长补短,去异求同。2由于会议有多人参加,占有资料、信息多,考虑因素也较全面,有利于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亦可以通过内外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将产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集中于战略目标,为重大战略决策提供预测依据。

缺点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个别权威的意见,在专家会议上容易左右其他成员意见;有些专家由于自尊心,即使个人意见依据不充分,也不愿意当面修正;有些专家碍于情面,对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判断,也不愿意发表意见。因参加会议的人数有限,代表性不够,影响讨论。

12随机抽样调查:又称概率抽样,是对总体中每一个体都给予平等的抽取机会的抽样技术。特点:优点:调查范围和工作量比较小,又排除了人为的干扰,因此能省时、省力、省费用。能够计算调查结果的可靠程度。

上一篇:1学校门卫管理制度下一篇:达内生产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