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英语语感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英语语感(共9篇)

如何培养英语语感 篇1

在我从教的这两年里,我逐渐领悟到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注重语感的培养。经常有学生在问我问题时说:“老师,我这道题虽然答对了,可还是有点模糊,不知道为什么选这个词”或者会问“老师我这句话用英语这样表达准确吗。。您能给我解释一下吗?”听了他们的话,我就忍不住问:“那你当时是怎么选对的呢?”他们往往会笑着回答:“凭语感呗”语感,是的,我们很多同学在做英语题时有时仅凭语感就可以做对题,即便当时不知道为什么?由此可见,语感的培养对学生应对考试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对策。尤其是现在英语教学一再说要淡化语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我个人认为加强学生对语感的培养,对学生英语学习尤为有效。下面就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何谓语感。

语感是人对某种语言的感知能力, 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英语语感则是指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言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生成能力,还包括对上下文提及的判断能力。

谈到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时,都感到他们的语音、语调生硬,拖沓;对话缺乏情感;在书面表达时不注重句子与情景的连贯性,只是一味的拼凑单词。种种现象都反映出学生普遍缺乏语感。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一、创造有利于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逐渐学会母语,分辨词的轻重和语调的高低,这有力地说明语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正如丹麦语言学家说过: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生必须泡在水里并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才能像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1)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进行日常问答或即兴话题演讲是创设情景的有效方法。上课前五、六分钟内课堂气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气氛和教学效率。所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特别注意这短暂几分钟内的教学情景的设置,以便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行日常情景问答或学生即兴话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气氛,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到英语学习的最佳状态中去。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贴近日常生活,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将这些内容穿插在日常情景问答及学生每日话题中操练,并注意操练时的形式多样。

(2)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并非只是单一器官感知事物。学习英语也是这样。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让他们置身于英语情景中去听、去看、去感受语言的氛围。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形成语感

(3)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联系许多理科公式的字母代号教英语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过程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它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尽量避免因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汉语而冲淡英语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里。只要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会收到预期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借助手势、图片、实物、表情、动作等辅助手段,尽量让学生理解教师的意思。

(4)运用英语歌曲,放映英语影片,VCD或短剧等来设置情景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运用歌曲,英语影片或短剧不仅能渲染和烘托教学气氛,而且也能起到稳定学生情绪,调节课堂节奏,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使学生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作用。比如,刚上课时,可让学生在轻松美妙的乐曲中边唱边调节情绪,使之尽快进入角色,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英语教学,既愉快,又和谐,使学生情绪高涨,自觉主动地学习英语。

二、注重朗读背诵,增大学生的语言实践量

教学实践证明,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体会并增强语感,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并受感染。因此,为了更好地形成语感,在英语教学中应正确指导学生朗读:(1)选择合适的材料。只有语音语调较为真实、易于模仿,内容易于理解的材料才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比如,教科书的录音,英文歌曲、散文、电影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可以让学生提高朗诵兴趣,同时提高语感。(2)提供足量的朗读。只有通过足量的朗读,才能激活语感,使学生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由陌生到熟练,由模糊到明朗,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3)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反过来又是对内容理解的深化和提升。只有有感情地朗读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文章,才能体会出文章蕴含的情趣和作者的意图,才能使别人的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感受,增强自己的语感。

三、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to eat one’s words译为“承认说错话”,而不是“食言”,What a shame!“多可惜”,不是“多可耻”,He won by a nose.“他险胜”等。这些翻译从我们中文的角度来看,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可见,如果我们不了解英汉之间的差异,我们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因此,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四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含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五、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如学生的泛读应运用默读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泛读时要兼顾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精读可采用先默读,学了之后要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如何培养英语语感 篇2

一、创设情境, 培养学习兴趣

语境是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重要环境和基本要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英语教学正常缺乏语境, 这非常不利于英语语感的形成。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 真正的意义体现在日常交际活动中, 创设特定情景进行英文对话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使文字的内容变为鲜活的语言, 从而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增强语感, 提高对英语良好的感知力。在教学过程中, 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 把讲台当舞台, 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感受学英语的乐趣, 了解掌握词汇, 提高语言的交际使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用英文描述一种动物、或游戏规则让其他同学猜或者让学生去描述他们的朋友, 父母和最爱的人等等, 如:It is an animal, and lives in Australia.It can jump, and has a pocket which can contain its baby, what is it?It is kangaroo!

对话教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要求学生仿照教材中对话的模式, 联系学过的语言知识, 扩展对话, 进行自由表达。对话可让同桌两位同学结成对子表演或上讲台表演。如对话:

A:Hello, my name is Zhonghong.Nice to meet you!

B:My name is Zhaoming.Nice to meet you, too!

二、立足课堂, 在模仿中感受语感

现在的初中教材都有配套的录音磁带或光盘, 这为学生的朗读练习提供了示范材料。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引导学生多听, 使学生充分感受标准的语音语调、意群停顿、句子重音与节奏等, 并组织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对课本中的对话、朗读或课文进行复述或表演, 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感。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由片面到全面地感受英语的语言美。如在讲授“In the park” (在公园里) 一课时, 教师可利用有关公园或大自然的风景照片,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用形象思维展开想象,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讲解, 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帮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语言的优美。在这一过程中, 如果组织学生大声朗读, 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形象地概括了读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 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 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 使课堂充满浓厚的英语气氛, 就能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课堂英语氛围里, 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英语思维, 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如每节课开始让学生用英语“Duty report”和几分钟的“O ral English”和“Free talk”, 这样帮助学生适应英语语感, 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例如, 在教学push这个单词时, 教师可以一边引导学生们拼读单词, 一边默默地走到最靠近讲台的一个学生身边, 用手轻轻地推他, 同时, 自己大声地说:“Push!Push!I am pushing him.”此时, 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到了笔者的动作和语境里了。后来, 笔者在教授“pull”这个单词时如法炮制, 通过这样的情境感受, 使学生身临其境, 学生们已经在笔者的动作中彻底领会了单词“push”和“pull”的意思, 并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

三、放眼课外, 多渠道拓展

培养学生的语感, 仅仅依靠英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的社会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随着社会的发展, 英语越来越普及, 家长、学生对英语的认识也大大提高, 电视、广播的英语节目越来越多, 这对学生学习英语越来越有利,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帮助学生利用这些语境, 引出表达的积极性, 交际的迫切性。在教学中, 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开口, 只有学生开口了, 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在英语课堂之外, 我们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 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 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如:组织一些英语学习的积极分子, 在课外活动上自由组合, 练习口语。初始阶段教师提供一些话题, 如:My family、Our class、My diary work、An interesting thing等增加英语交际的真实性。英语沙龙或英语俱乐部是英语角的延伸。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如:组织English Party、Birthday Party、A Lecture、English Performace等寓口语练习于活动中。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也会用到英语内容。如数学公式、物理化学的许多量的单位、生物名称等都用到英语, 英语教师要及时与其他学科联系、沟通,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利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强化,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篇3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不同个体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因此有些人能从别人的语音、语调、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等准确把握别人要表达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义。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1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含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 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

我认为不仅阅读应有精泛之分,听、说、写也应有精泛之分。“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规律,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这样既能提高语言的复现率,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为他们体验领悟语言创造机会。幼儿学会母语的事实能充分说明“泛”的重要作用。在“泛”的语言实践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要通过“泛”与“精”相结合的实践让学生去发现和认识错误,逐渐改正错误,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当然,“泛”不等于“滥”,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泛”的实践尽量在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范围之内。

3 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大量背读古文是过去人们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些都是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正常幼儿都能逐渐学会母语,能分辨词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这有力地说明语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联系许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有时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5 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6 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如学生的泛读应运用默读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泛读时要兼顾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精读可采用先默读,学了之后要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如何培养英语语感 篇4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作 者:杨梅兰 作者单位:青海省民和县第二中学,青海,民和,810800刊 名:各界・科技与教育英文刊名:GEJIE・KEJI YU JIAOYU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

培养英语语感的教学策略 篇5

在教学中,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形,面对遇到的难题,只有极少学生有把握地说出了正确答案,当问及他们为何要这样做时,回答是:凭语感!

那么究竞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是语言熟能生巧的表现,英语教学中,语感便是支点,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了外语学习的高效率。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呢?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在朗读背诵中培养语感

朗读背诵是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与其单纯地死背单词或语法规则不如精选几篇经得起推敲的文章,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这样说过。还有诸多名家都深刻地阐述过朗读背诵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精选材料,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内容选自课本或相关的精典文章。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还经常插入一些英文小诗、谚语、绕口令等让学生朗读,学生最爱读且对训练读音很有提高的一段是:Peter Piper picked a pack of picked peppers .If Peter Piper picked a pack of picked peppers, where′s the pack of picked peppers Peter Piper picked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扩大知识面,我还精选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名篇佳作来训练,。如学习了SEFC Book 2 Unit 19 A freedom fighter 之后,我给学生放Crazy English磁带中的Martin Luther King Jar的演讲Ⅰhave a dream 让他们欣赏,然后试着让学生朗读背诵。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背下了这篇佳作。

二、在听说环境中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因此,要增强语感,必须多创设英语环境,尤其是英语听说环境,使学生时时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

首先,教师必须用纯正地道的英语授课,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听说活动,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享受,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遨游,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运用录音机、投影仪、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活动。要学好一门外语,光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课堂时间毕竟太有限了。平时鼓励学生课后多听英美人士朗读的磁带,多看英语电视节目。课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谈尽量用英语进行。还有英语广播、英语园地黑板报、英语角会话,听说读写英语竞赛等。

三、在阅读训练中提高语感

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外语语音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信息量。在阅读教学中我重视了以下两点:

1.坚持课文整体教学,课文整体教学是提高学生语篇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可以避免学生在理解文章时断章取义。通过整体教学,培养学生完整全面的理解思维能力,提高语言感悟能力,课文整体教学需要老师精心备课,全面把握,尤其是对较长的课文一

定要给学生完整的概念。我在整体阅读教学中采用四步法:①引导学生速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回答体现课文中心思想的一两个问题。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全文。③指导学生听课文。④根据课文内容复述。在采用这种方法的同时,给学生适当的阅读技巧指导,包括怎样寻找中心句,怎样猜测词意、怎样推理判断、怎样提高阅读速度等。运用这四个环节,使整篇课文不断在学生头脑中复现,从而使学生由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到运用课文,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扩大学生阅读面。平时让学生接触各种题材的文章,尤其是有关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有的学生之所以语感差,就是阅读面狭窄,英语背景知识少的缘故。

四、在写作训练中发展语感

多读和多听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潜能转化为外在行动,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学好英语,培养英语语感,就要多写英语。英语的写作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机械的写,如抄写,默写和听写,另一个是创造性的写,即,写作,写作的好处就是对读、听、说的最好反馈,这种反馈是其他学习形式,其他练习形式所替代不了的。英语语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英语思维的能力,而写作训练对于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极有好处,开始时可采用看图写话,写简单句、问答句、做到语法正确,句子通顺,由低要求开始,只要坚持,日积月累,就会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总而言之,语感在外语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并能灵活运用,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浅析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篇6

浅析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本文阐述了英语语感形成和培养的重要性,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意,从而帮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和应用上获得较大的成功.

作 者:赵淑波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吉林,1361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642关键词:英语语感 朗读 积累 培养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篇7

一、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学生对英语并不熟悉,而且在生活中也几乎没有英语情境,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许多疑惑和问题。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处在英语环境中,减少母语对于英语学习的干扰。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纯英文教学,对于教学关键点一定要采用英语。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开始会产生一定的困难,但长期的纯英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英语词汇,这些词汇不论用英语还是汉语都不易解释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英语词汇放到专门的语境下进行解释,让学生借助语境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授get in the way of这个词组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个搭配的用法,教师可以将该词汇放到“Her social life get in the way of her study.”这个句子当中,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进而理解搭配用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英语听力,帮助学生积累了常用的英语词汇。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为了区别英文和中文的信息,让学生整个学习都处在英文的环境中,可以在教室内张贴英语画报,让学生把常用的学习物品如文具、课本、课桌都贴上英文标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英语信息。或者是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英文动画、朗诵英文诗歌、观看英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英语环境的影响,通过环境的改变为培养学生语感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教室中张贴、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趣味性的英语电影《小王子》《虫虫特工队》《冰河世纪》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有了大量接触英语的机会,也能慢慢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二、阅读背诵培养语感

“熟能生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背诵和阅读可以逐渐增加英语语感。但是上文所说的背诵,不是指死记硬背。初中英语课本中有大量语言优美、内容丰富的文章,让学生背诵这些文章,可以加快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慢慢从背诵中摸索出一条学习英语的道路。学生在对英语课文进行背诵时,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大量的背诵还可以让学生逐渐了解到英语写作的结构和方法,感悟到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这种感悟也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感。慢慢地,学生会从单纯的背诵,转变为对文章的模仿,再从模仿变为对英语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语感会慢慢形成。而教师在这个环节需要做的就是监督学生的背诵情况,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和发音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了大量背诵后,对英语的敏感性也在渐渐提高。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模仿的素材,通过英语诗歌、歌曲和绕口令等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学习“He threw three balls”这个英语绕口令。这个绕口令将threw和three两个相近词语进行了比较,让学生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也掌握了两个词的区别。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语感。

三、融入实际培养语感

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词汇,更注重的是对学生整体语感的感知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不光要教学英语词汇,更多的是要从发音、含义、语法、语境等多方面帮助学生感受英语,了解英语的应用。所以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讲授知识时,可以将知识点融合到实际生活中,创造出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深刻掌握英语的实际应用。例如,在进行“shopping”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购物情景模拟,对常用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食品等进行英语标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过程。通过情境剧中关于询问、选择产品、议价和付款等环节的英语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英语实际用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而且还提升了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有利于培养出学生的语感。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英语日记,将生活和学习中常用到的语句落实到纸面上。英语日记并不要求学生使用难度较大的语句,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将英语学习贯穿于整个生活,使英语学习常态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思维将得到极大的锻炼。学生可以将平日背诵过的语句在一定的理解下转变为自己的语句描述出来,而日记的写作也从一定程度上了规范了学生的英语用法,逐渐增强了学生的英语语感。

浅谈初中学生如何培养英语语感 篇8

关键词:英语 英语语感 强化功能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某位学生学习英语非常刻苦,单词记了好多,语法规则背了不少,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特别是语言运用时,理解力和表达力都较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呢?原因就在于该学生的英语语感差。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英语教学有它自身固有的特点,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

一、什么是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指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理解,是自动化了的意识活动。语感既是语言训练达到熟练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最高体现。语感的形成是基于锲而不舍的听、说、读的反复实践,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

二、如何培养英语语感

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英语语感越强,其英语素质就越高,他们就越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语言,准确快捷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所以重视培养中学生英语语感,加强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就成为当今高中英语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英语语感呢?

(一)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于学习外语同样也有道理。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说过:“我觉得初学外语者与其费那么大劲去死记单词,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倒不如精选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其敏锐的语感。”许国璋先生的英语根基同样使于启蒙时的朗读和背诵。两位名家的言谈道出了朗读背诵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我在平时上课时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背,特别要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而在此之前我更注意范读,让同学有美的享受,让他们有欲望主动去模仿,去表达。一种语言有一种语言的精神,而传达这种精神的是音调,语感只能从音调中体会出来。平时在课堂上经常教给学生一些小诗、谚语、绕口令、小韵文等等既提高他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音调的把握。对于教材中的对话基本都要求学生背出,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并把听音、朗读、背诵20分钟作为每天的课后作业。同时我经常在班级举行朗诵比赛,有时还把同学的朗读录到磁带上,这样提高同学们英语背诵的兴趣,同时语感也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听说环境,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

首先,在英语课堂上我必须尽量用英语教授。

其次,课堂上开展各种听说活动。

再次,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三)强化英语知识学习的整体结构功能

英语知识学习的整体结构功能必须从三个方面加以强化:

1.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是能力形成的第一要素。如果没有大量的知识作基础,任何能力都无从谈起。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感能力,首先要有丰富的英语知识,知识是靠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获得的。

2.方法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媒介和工具。只有中学生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才能在接受知识时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英语的方法很多,就记忆词汇的方法而言,就有词缀记忆法、反义对比记忆法、同类词性比较记忆法等。强化英语知识学习的整体功能,应当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体现新教材特色,把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摆在突出的地位。

3.接受科学的训练是提高英语能力,养成学用英语的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训练务必要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讲究训练的科学性、层次性,训练的内容要精当实用,方法也要灵活多样,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言的使用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他的话本是针对语文讲的,其实英语的训练方法也是“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即要求我们在进行英语训练的时候,要从具体的材料出发,把语言知识当作一种言语规范来指导学生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已学知识直至形成规范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

(四)强化英语活动课开展的功能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学习和使用离不开各种交际活动。强化英语活动课开展的功能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为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语感有利于学生吸收和运用生动的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他们吸收的材料越多,运用语言材料的频率越大,语感能力的形成就越有基础,也会使高中英语教学走出长期的恶性循环。

(五)重视学生写作训练,发展语感

多读和多听有助于语感的发生和形式,这种发生常常是潜意识的,而多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潜能转化为外在行动,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学好英语,培养英语语感,就要多写英语。写作的好处就是对读、听、说的最好反馈。这种反馈是其他学习形式、其他练习形式所替代不了的。英语语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英语思维的能力,而写作训练对于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极大好处。

如何培养英语语感 篇9

【内容提要】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言能力,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语感的强弱。“语感”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而语感往往是在有效的在阅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并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不断得到积累。所以,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应强调以读为本,注重积累,讲究品评,不断提高自已的语感。从而把文质兼美的文章言语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

【关键词】

语感

阅读教学

朗读

积累

语言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些语感差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低,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反映,有的学生听课抓不住要点,发言词不达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学生的语感能力较差。那么,什么是语感呢?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留意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我们的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文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离开的交际工具,在瞬息的时间和空间交流信息,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字字作逻辑推理,句句以理性分析,加以处理。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靠得就是语感的直觉性和敏锐性。因此,语感的培养具有辅助交际的功能。此外,语感还有促进理解的功能,从语文教学的历史看,古代语文教学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培养语感却是很成功的,从《三字经》、《百家姓》到《四书五经》,古代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读、背,读得多,背得也多。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嘛!由是观之,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语文知识,而在于语文能力,即语言的运用。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笔者认为语感往往是在有效的阅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所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仍能看到一些教师津津乐道于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分析来,分析去,把一篇富有感受染力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那些课文也就成学生心目中毫无生气的内容梗概和语言符号。那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入了一个误区:有的教师误认为讲深、讲透,学生就能理解,就能感悟、领会,然而,这种以分析、理解取代感悟的现象是造成学生语感不强的最大原因。实际上,我们应当意识到,课文的阅读教学的根本着眼点应该是使学生增强阅读内容和阅读形式的感受性,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把文质兼美的文章言语能力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

那么,如何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呢?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该提倡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用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叶圣陶指出:“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的讨究,单在吟诵上用功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可以说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等。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现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者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这些文学作品作为朗读材料被师生经过仔细分析,深入体味,并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加以表达,这绝不只是“念字出声”的无思维活动,而是动员了自己全部精力的再创造。于是,多次反复朗读之后,学生不仅理解了某些词句的含义,而且多少难说清的语感,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也体会到了文章的内涵了。甚至,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对类似的文章进行鉴赏。可以在自己写作时模仿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应用那词章,从而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迅速趋向准确和生动。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朗读要理解在先

叶圣陶在分析如何把握吟咏的语调时,曾具体指出:“大概文句之中的特别主眼,或是前后的词彼此关联照应的,发声都是高一点。就一句来说,如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都得前低后高。意义是完足的文句,祈求或感激的文句,都得前高后低”;“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的头部宜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句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的中部宜加强”;“含有庄重、敬畏、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急读。”

2、讲究朗读的方法,注重范读、情读和美读

对于范读,叶圣陶指出要“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材料:有位教师在教《阿Q正传》时,请班上一位学生范读阿Q宣布革命的那段心理活动描写,因为在此之前已有过师生之间的简单的互相讨论,这位学生便有意识地注意到了阿Q从“勉强”到下决心参加革命的这个心理变化过程,在朗诵时就作出了这样的处理:“革命也好吧”中的“也”读重音;“革妈妈的的命”中的两个“的”,前一个紧跟“妈妈”,语速较快;“太可恶!太可恨!”因出自阿Q的内心呼喊,所以读得感情真,语气狠,但却并不响;“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中的“投降”处理为重音,有迫不得已豁出去的意思。朗读结束,这位学生自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而其余的学生也露出赞许的神情。不难理会到,同学们在范读和聆听范读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绝妙的语感教育。

“情读”之“情”,是情感之情。就是要读出作品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庄子说得好:“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虽悲不哀,强怒虽严不威,强亲虽笑不和。”只有切入作品所塑造的生活情境,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特定情境、氛围之中,才能透彻理解人物的个性和作者所寄托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将那活鲜鲜的生活情境、独具个性的生命语言,通过我们的“口”、“容”、“形”,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而这一点适用于叙事抒情的诗歌和散文类作品。

3、通过朗读与激发想像有机结合,诱发语感

笔者认为有效的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别林斯基也曾说过:“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因此,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模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而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如笔者在教学《山中访友》第三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与树融为一体,人与自然物我交融的境界,笔者设计了一个类似于电影中的画外音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自己也成为一棵树的样子。在学生闭眼的同时,教师可进行轻声的画外音:“此时,我走进了一片宁静而神秘的小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吸引了,那青翠的要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的鸟儿欢快地鸣叫,嬉戏着,像是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这时,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显得越发晶莹剔透了,像是在和我调皮地挤眉弄眼,和我交换眼神,你们不把我当外人,我又怎能见外呢?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觉得也变成了一株树。我的脚长出根须,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结束画外音后,轻声问学生们:“你们变成一棵树了吗?”“就让我们作为树林中的一分子,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吧。”这样一来,学生的再次朗读中,似乎真的找到了那种物我合一的感觉。读得非常好。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电教手段,如播放录像,展示课件等到触发想象,把学生带进情景之中,在情境中唤起学生情感与作者的共鸣。笔者在教学艾青的爱国诗歌《我爱这土地》时,可让学生配乐朗读,播放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乐曲,体会那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抗日激情,体会作者那和着泪,和着血的爱国之情,从而让学生受到感受染。在教学《斑羚飞渡》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老斑羚用牺牲一半,保全一半的方法延续自己的后代而用身体作桥墩飞渡时,边结合文中对这一场面的描写,边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的“飞渡”的FLASH动画。从而对文章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积累语言,深化感悟

应该说,直觉性是语感的最基本特点,而无论直觉的内容如何丰富,形式如何变化,其心理素质无一例外地来自主题原先在学习与实践中获得并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因此,在课内和课处的阅读过程中,注重积累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更需要积累。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应该讲得就是积累语言的好处吧。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笔者觉得首先应该注重对字、词、句的积累,特别是对于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汉语的字词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意象性,内涵的自由度很大。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一定数量的词语作为语感的训练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使学生词汇积累如滚雪球般地增多。在课内,语文教师可以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必要的点拨,并传授给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促使学生对词语进行准确的理解,从而走也词汇积累的第一步。课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进行思考、讨论,勤作摘记,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个词由生疏到熟悉,由不懂到懂,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规律也能掌握了。其次应该注重意象的积累。夏丐尊先生就举过这样的例子:“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只有读者脑中有丰富的意象积累,才能被作品的词语迅速唤起,组成相对应的准确鲜明的新意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竟象积累,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讲课时做到声情并茂,努力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调动头脑中的相似经验,缩小学生认识结构与课文之间的差距。迅速形成新意象,使语事情活动畅通无阻。然而,仅靠课内的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广泛浏览,才能有效地增因其词汇、句式、意象的储存,扩大视野,丰富其感知对象,厚积薄发,从而促进其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

三、推敲品析,增强感悟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得以提高的关键环节。对此,宋代朱熹曾有过精辟的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须是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朱子语录)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也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可见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并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从而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作品、编者和教师之间平等对话。” 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就以下几点进行:

1、揣摩比较中,感悟用词的准确性

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减、换换、调调、加加等形式展开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从而有所感悟。笔者在教学《山中访友》第二段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把“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改成“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好几百年了,你一点也不累。”你觉得怎么样?通过改变句式来体会作者对德高望重的老桥的亲切问候之情。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连最末次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这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

2、品评领会中,体验语句的情感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说作者有了感情再发为文辞,读者先看了文辞,再体味到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把语言和品析和情感体味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作者起伏的情感。如《山中访友》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为什么不取名为《山中赏景》。这就得引导学生仔细品评领会文章的内容,并通过比较方可明白原题的佳妙和不可更改的理由。当然,语感的培养可从多方面进行。在阅读之外,还应该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因为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还是对事物的感悟,都可从生活中获得。一般来说,生活在用普通话交流的家庭的学生有较好的语感。经常读报看书的城镇学生,语感相对来说比农村学生要敏锐。所以,为了使学生的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建立一个开放系统,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广阔天地,立足课堂,延伸课外,通过广播、影视、书报、交际等多角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扩充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形成终身受用的语感能力打下良好基础。而教师要善于策划、组织、启发、指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切身感悟其中的规律和意蕴。

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如:课前两分钟说话练习,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进行演讲、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说中强化语感;练习扩写、仿写、改写、写读后感、影评等,让学生在练中强化语感。

总之,语文是一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有利于开启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正如美术课教学在色彩感上一样,语感教学是语文的“牛鼻子”。郭沫若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利于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感觉不能灌输、粘贴、转让。语感能力培养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的低层次上,还要在学习分析语文知识中取得理性认识和经验,并用之于新的言语活动的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语感的层次。“语感是个总的名称”,在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语用感等训练过程中,都应该注重在学习中获得理性知识,在练习中取得理性经验。

参考文献: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论创作·写作漫谈》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语感论》

上一篇:科学一年级下册《找空气》说课稿下一篇: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