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共17篇)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篇1

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负责贯彻省特殊教育联席会议精神,具体实施跨部门统筹事项,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协同创新政策,实现特殊教育的全过程、专业化管理,指导市、县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具体职责包括:

(一)落实省特教联席会议部署。按照省特殊教育联席会议要求,制订相关政策并具体实施。接受联席会议委托,完成省特殊教育发展各类政策制订、专项建设、过程指导、质量评估、专业研究等任务。

(二)指导学校实施个别化教育。指导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包含教育诊断、安置转衔、个别化教育、质量评估等的特殊教育规范管理制度,指导各类学校开展个别化教育。特别关注学龄前儿童的抢救性康复与教育,特别关注特殊少年的生涯规划与职业教育。

(三)区域特殊教育质量管理。会同省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组建省特殊教育专家资源库,指导各地做好特殊教育质量多元化评价工作。协助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特殊教育质量管理办法,视导区域内各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融合教育、送教(康)上门等工作,并将视导结果纳入区域教育工作综合考评。协助指导残疾人之家、指导普通中小学校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送教(康)上门工作。构建特殊教育教研员团队,通过集体审议提高特殊教育指导和服务能力。

(四)特殊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总结国内外特殊教育发展经验,深入研究一线教育实践问题,形成系统性专业支持框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探索江苏特殊教育发展道路,为政府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科学测算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师资需求,规划特殊师范教育培养规模、课程设置。组织开展系统性全员培训、特教教师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加强对特殊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与培养。

(五)特教资源管理与社会服务。建立省级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全面掌握全省适龄特殊儿童少年的数量、分布和残障情况,确保数据安全管理。构建跨行业的省级特殊教育专家资源库和远程协作平台,为全省各地的学校、家长、学生提供专业支持。借助各类媒体,广泛普及特殊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三、建立市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篇2

为深入推进广东省教育信息化, 指导开展广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11月19日至21日,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应用推广部在林楚雄副馆长的带领下, 组成工作小组, 赴韶关开展调研指导工作。

工作小组首先参观了韶关田家炳中学, 听取了刘炜副校长关于学校信息化工作汇报。该校秉承“充分释放学生潜能, 发挥学生创造精神和能力, 发展学生个性”的宗旨, 积极开展电脑制作活动, 配备了2间电脑制作活动室专供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科竞赛使用, 每间电脑室配备60台可上宽带互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和12个竞赛专用手写板, 成立了朱静萍工作室, 并投入项目经费鼓励学生参赛, 在高一年级基本实现“人人都参与, 个个有作品”, 打造信息技术教育特色。

工作小组接着参观了朱静萍工作室, 该工作室由该校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朱静萍老师牵头、田家炳中学及韶关市其他学校的共13位骨干教师组成, 2013年9月被确立为韶关市首批名教师工作室。学校以指导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为抓手, 努力将工作室打造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培训的基地,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成长的摇篮”。近年来, 该校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 参赛成绩一直名列全市第一, 全省前茅, 荣获18项全国奖, 237项省级奖, 1301项市级奖, 并连续五届荣获广东省优秀组织奖, 该校2012年挂牌为“韶关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基地”, 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篇3

关键词:家委会;家校德育;育人体系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市级规范化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1236人,教师86人,先后荣获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日照市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1991年成立家长学校,2011年又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近年来,学校通过加强对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去年,学校开展了家校德育共同体的研究与实施工作,在课题研究与工作推进过程中,创办了“德育共同体研究”,成立了日照市瑞尔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定期举行家庭教育报告会,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形式,切实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改善育人方法,同时与社区教育相结合,逐步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共同育人体系。

一、把家委会建在班上,构建家校德育共同体

1.家校德育共同体的构建形式

班主任召开班级家长会,组建班级家长委员会。班级家委会下设家委会主任1名,委员2名,由各班级家委会讨论产生。每班2?3名家长组成级部家委会,级部家委会下设家委会主任1名,委员4名,由各级部家委会讨论产生。每级部6?10名家长,召开会议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最后再一起讨论产生学校家长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常委候选人。每个班级、级部推荐家长代表时,要统筹考虑性别比例和职业状况等各个层面。

2.家校德育共同体的组织机构

由家长委员会主任、秘书长及委员组成常委会,下设组织宣传部、社会实践活动部、家庭教育培训部、安全管理部。每个部设部长1名,副部长3?6名。学校非常重视家委会的组织建设,在人员、经费方面支持工作,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并配齐内部设施,为家委会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3.家校德育共同体的基本运行模式

学校遵循“家长推荐、自愿报名、教师推荐”的工作原则,逐级成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搭建了平台。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学校和家委会举行“家校合作共建”签约仪式,成立了安全、師德、教学三个督察组。各督察组分别与学校德育处和教务处对口联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

二、以家校德育共同体为统领,整合资源,共同育人

1.召开学年工作会议

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召开。

2.实行家长资格证制度

学校定期印发学习资料。每学期针对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印发学习材料,要求家长认真学习,并进行考试,对考试合格的家长颁发资格证书。

3.走进开放课堂,了解教学信息

学校家委会在征求全体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与学校协商实施了“听课预约卡带您进课堂”的全面开放计划,所有学科、所有课程随时面向家长开放。开学初,学校为每位家长发放课程表和预约卡,家长只要持预约卡就可以不受时间、次数的限制,随时走进教室观察孩子的在校表现,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近距离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在听课的同时,班级家委会组织家长填写“阳光课堂教学评价反馈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

4.举办主题讲座

利用班级家长会举办主题教育讲座,对传统的家长会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开展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示式、辩论式等新的家长会模式,把家长会由教师唱主角变为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担当家长会的主人,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畅所欲言,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利用社区家长会举办主题教育讲座,组织低年级学生家长开展以培养兴趣为主题的教育讲座,组织中年级学生家长开展以培养良好习惯为主题的教育讲座,组织高年级学生家长开展以学法指导主要内容的教育讲座。

5.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家长参与到班级、级部层面的管理,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同时了解学校的管理情况,从而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参与学校食堂和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对食堂的卫生状况、饭菜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查,使学校食堂工作井然有序,受到广大师生的信赖和好评。

三、争创特色,打造品牌,构建理想的家校合作新机制

近年来,学校增强创新意识,在引领家庭教育、构建德育共同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南湖镇瑞尔家庭教育中心的成立,使我市在引领家庭教育方面形成了强有力的拳头品牌。特别是家长资格证的实施,在全市开了家庭教育考核的先河,搭建了一座家庭、学校、社会合作的桥梁。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力争各项工作再创新的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1、认真学习贯彻新《工会法》,增强依法治会和依法维权的自觉性。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吸引团结教工,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

2、加强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为学校党政分忧。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建立工会委员学习日制度,利用一切机会对工会委员进行思想作风、工作能力的培训。

4、推进工会工作现代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办公、档案管理。

(二)、不断推进学校民主建设

1、坚持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规范教代会程序,认真履行教代会职权,提高教代会质量。

2、积极配合行政,继续做好校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加强监督,提高质量,保证校务公开的真实性、有效性。

3、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把学校的民主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4、认真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好协调工作。

(三)、把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1、积极配合学校党政,加强教工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职工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认清形势,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有计划的开展访问谈心活动。

2、组织教职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引导教师经常以师德规范对照自己言行,大力弘扬正气,通过校园网、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道德素养,职业素养,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自觉性。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写“爱心日记”系列活动。

3、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参加继续教育,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和日常英语三百句培训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竞争能力。

4、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教育理论,革新教育观念,开展教育比武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营造好师徒氛围及经验,推出新老班主任结对,学科业务新老教师结对两个层面的师徒结队活动。

(四)、加大送温暖工作力度

1、关心特殊学生群体,与身边生活有困难,学习有困难,单亲家庭,品德有缺陷的学生结成帮教对子,鼓励全校每位教工认领一名特殊学生,建立帮教记载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2、关心教职工生活,对生病或有困难的教职工做好慰问工作,把组织的温暖送到教职工的心里。

3、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文化业余生活,开展健身活动,增强教工体质,活跃教工身心。

三、具体工作:

二月份:

1、做好校务公开有关工作。

2、召开工会委员会议,传达市教育工会2004年工作意见,制订2004年学校工会工作计划。

3、在全校每位教师中推行写“爱心日记”活动。

三月份:

1、开展庆“三八”妇女节系列活动,校女教工外出学习活动,展示一项才艺,鼓励女教工与特殊学生结对子活动。

2、布置校务公开栏。

3、出席市工会主席会议。

四月份:

1、优秀青年教师双休日活动。

2、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月活动。

五月份:

1、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学习新《工会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五四”系列活动:青年女教工乒乓球比赛;青年教师烧烤活动。

六月份:

1、结合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开好教代会。七、八月份:

1、基层工会主席、工会财务人员培训。

2、组织即将离休教职工疗休养。

九月份:

1、开展庆祝教师节活动。(内容待定)

2、做好校务公开有关工作。

3、召开部分教师座谈会听取对学校工作和工会工作的建议。

十月份:

1、召开工会委员会议,学习有关理论、业务知识和研究工会工作。

2、检查帮困助学情况,落实有关工作。

3、参加市第二届女教工乒乓球比赛。

4、参加市第八届教工篮球赛。

十一月份:

1、教职工钓鱼比赛。

十二月份:

1、基层工会考核。

2、基层工会财务互审。

一月份:

1、做好年终总结评比工作。

创业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篇5

1.中心职责

(1)、宣传、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方针、政策和法令;(2)、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各类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3)、负责创业指导中心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为大学生创业做好各种服务;

(4)、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和评审、立项、资金管理工作;

(5)、组织开展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优秀项目予以推介、扶持;

(6)、开展大学生SYB创业培训、模拟实训等各类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7)、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项目登记与指导;(8)、协助大学生创业项目在工商、税务、人社等部门注册、登记;

(9)、负责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扶持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孵化基地;

(10)、协助创业孵化项目申请各类创业扶持基金,并对成功孵化的项目向社会予以推介;

(11)、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日常管理、设备采购、维护、保管;

(1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2.主任职责

(1)、负责创业指导中心的全面工作;(2)、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工作总结;

(3)、负责制定本中心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督促、检查、考核履行职责情况,确保日常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4)、负责与各级就业、创业等主管部门协调和联系,构建校企、校政合作模式;

(5)、负责创业指导中心重大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6)、负责牵头做好对院(系)创业工作的考核、评比工作;(7)、完成院、学工处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交付的其他工作。3.其他岗位职责 创业综合服务岗

(1)、负责学院创业网站、新媒体的维护更新,及时发布创业的有关政策、信息、指导等内容;

(2)、编印并发放《创业指导手册》;

(3)、负责学院创业指导系列讲座的计划安排,做好联系和组织协调工作;

(4)、负责院(系)创业季度工作报表的整理归档工作;(5)、负责学院创业指导队伍人员学习培训计划安排,做好联系、组织协调等工作;

(6)、协助主任做好创业工作计划、总结、制度汇编及年终对院系的考核等工作;

(7)、负责创业中心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如报刊杂志、文件信件的收发等;(8)、负责毕业5个以内的学生创业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9)、做好应、往届毕业生创业企业的登记办理和日常咨询等工作;(10)、定期统计毕业生创业情况并及时公布和上报;(11)、建立毕业生创业情况档案,组织院系开展毕业生创业状况的跟踪调查;

(12)、负责创业指导中心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如接听来电,处理电子邮件等;

(13)、负责网络课堂教学,创业实训模拟、SYB等培训的管理协调工作并做好相关档案整理;

(14)、负责大学生创业协会社团日常管理培训,指导社团开展各类活动和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等竞赛的组织协调工作并做好相关的档案整理;

9指导中心工作总结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现在,由我代表共青团华侨大学委员会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向大会宣读2012至2013工作总结报告。

2012至2013学年,是我校青年志愿工作茁壮成长,不断壮大,不断转型的一年。一年来我中心根据校团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精神,坚持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开拓创新、持之以恒的原则,围绕大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开拓新局面,紧密结合我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实际和青年学生特点,积极有效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加快了我校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扩大了我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维护了我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回首过去的一年,思考亦多,感慨亦多,收获亦多。“忙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成了中心的主旋律,常鸣耳盼。中心众志成城、不畏艰苦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指导中心制度建设、组织建设。

一年来,中心加大了对全体工作人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综合能力的培训,提高了大家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外联部、监察部、秘书部、宣传部、管理部5个部门在中心的带领下细致分工、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各负其责、各施其职,有力地促进了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为完善志愿服务队的管理,我们组织起草了《华侨大学志愿服务立项团队管理规定》、《华侨大学志愿服务立项团队年审方案》、《华侨大学志愿服务立项团队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指导中心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组织起草了《华侨大学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手册》,第一次对我校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为接下来的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为了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扎根基层,我们成立了侨英街道志愿服务队;在刘斌校长的关心下,我们成立华侨大学医讯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华侨大学校医院这个优势资源,为全校师生提供医疗服务与帮助,并协助校医院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这些重大举措,大大完善了指导中心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使不断站在新的起点上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加强指导中心与各学院的交流,促进我校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

本学年根据校团委的工作思路,为进一步强化指导中心与各学院的交流合作,整合全校志愿服务资源,统一对外宣传途径,突出指导中心的指导作用,在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下,指导中心通过开展联席会议、多学院合作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使各方面工作取得了突破的进展。目前各学院与指导中心之间,已形成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已成功开展了模拟联合国大会志愿服务、厦门市国际动漫节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使我校的常规志愿服务和特色志愿服务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接下来更大规模的跨学院、跨区域志愿服务合作做了充足的准备。

三、讲求活动实效,注重合作,加强统筹,积极组织和引导全校各级志愿者组织树立品牌活动,努力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推动我校志愿服务事业的进展。

1、活动丰富,形式多样。“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一年来,我校共计组织各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140余次,充分充扬了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立足校内,服务学校。我们积极按照学校党政机关领导的指示,立足校内,开展了2012届新生迎新、医疗培训讲座、校运会医疗志愿服务、防艾宣传、“女生节”活动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吸引的大量同学的参与,并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赞扬。

3、面向社会,走向社会。一年来,校团委紧密围绕团中央的指示,努力工作,积极联系,努力开展了厦门市火车站志愿服务、集美区创意文化节、走进杏林小学、关爱自闭症儿童爱心行走等一系列面向社会,走进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我校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维护我校志愿者良好形象,为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帮孤助残,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

4、形成特色,树立品牌。校团委始终注重特色活动、品牌活动的开展,我们努力开展了以“青春雷锋,美丽中国”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子女走进杏林小学支教、麦田计划大型纪实图片展等一系列品牌效应明显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特色,树立品牌,取得了良好效果。

5、大型活动,勇挑重担。对于校级大型活动,需要校团委去承担责任,牵头做好大型志愿服务工作,一年来,校团委从未推脱责任,我们勇担重任,在各学院积极配合,各学院志愿者积极参加的情况下,组织了2012年迎新、2013年厦门国际马拉松志愿服务、2013年华园植树节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确保了这些大型活动的顺利开展。

6、明确职责、百家争鸣。校团委明确职责,积极协调各学院开展工作,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各学院志愿服务制度日趋完善,也开展了像计算机学院的国仁工友之家、信息学院BRT志愿服务、材料学院彩虹助教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我校的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可谓焕然一新、百家争鸣。

四、立足校内,面向社会,深探社会化发展路子,提高志愿活动社会化程度,有效引导各学院志愿者组织在校内外建立一大批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志愿服务合作基地,有效的扎根社区,扎根基层。

面向社会,走向社会是我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原则之一,校团委也一贯注重合作,走向社会。目前为止,我们两校区共建立了集美区杏林街道、厦门市慈爱老人养护院、厦门火车站、BRT志愿服务站、厦门市鼓浪屿旅游风景区、厦门市世平学校、厦门市陶笛之家音乐俱乐部、厦门少儿图书馆、厦门市奥林匹克博物馆等志愿服务基地47个,并以这些基地为阵营,开展了大量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我校志愿服务扎根社区,扎根基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校志愿服务活动走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五、积极探索“六化三一”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重点立项资助了26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促进了我校志愿事业向着网络化、专业化、基地化、品牌化、社会化、学分化方向的转型。

长期以来,我校共青团坚持以服务学校大局和社会发展进步为己任,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探索扩大志愿服务在学生品德教育上的引导力,逐步凝练出“六化三一”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即网络化、专业化、基地化、品牌化、社会化、学分化,明确境外生志愿服务一特色,建立与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育人工作一体系化,创建志愿服务品牌团队立项资助一制度。

2012年5月,经过各学院自主申报、专家评审、校团委审核等环节的筛选,校团委最终决定对阳光少年服务队、荧火之光服务队、境外生志愿服务队、厦门校区校史馆讲解服务队等26支志愿服务队作为校级品牌志愿服务队进行重点资助,开创了我校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为了迎接第26个国际志愿者日,我中心积极组织全校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一系列关于2012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评选活动,并举行了以“感恩于行,撒爱于行”志愿者之夜大型颁奖晚会,表彰了一年来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校级优秀志愿者60人、“十佳青年志愿者”12人、“优秀志愿服务队”9支、“优秀组织奖”4个单位。在校内外产生了巨大大反响,引来了厦门日报、海峡新闻网、华侨大学主页新闻等大型媒体做了跟踪报道。成功实现了由以文娱为主题志愿者之夜文艺晚会向以感恩为主题的颁奖晚会的转型。

为对一年来志愿服务立项团队取得的成果进行巩固和总结,4月初,我们成功组织各志愿服务立项团队进行了审查和星级评定,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我校未来一年志愿服务事业的进一步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注重校内外宣传,为志愿服务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影响力。工作出色,广受认可,受到了社会各界一系列的称赞和表彰。

一年来,一方面我们立足自身宣传,在活动中强调志愿者穿着统一具有标志性的服装、帽子等,竖立自身良好形象,从而达到宣传效果,另一方面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级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志愿者行动以及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在认真组织活动的同时,注重活动的宣传策划,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侧重不同的主题,确定相应的宣传重点。这一年,我们的宣传达到了良好效果,在校内,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受欢迎,学校网站对志愿服务报道力度加大,校外,厦门日报、海峡新闻网、厦门商报、凤凰网、厦门小鱼网、厦门移动电视都有对我们活动的进行相关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12年5月,在福建省的“学雷锋,我们身边的好榜样”评选活动中,我校材料学院09级应用化学专业张启慧,机电学院09级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吕卿等四名同学名列其中。2012年7月,华侨大学土木学院团委喜获“2010-2012年福建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优秀组织奖”、华侨大学文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和关爱外来务工青年子女“第三课堂”志愿服务团队荣获“2010-2012福建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称号、土木学院郑星有老师和金经学院郑潇东同学被授予“2010-2012福建省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2012年11月中旬,在第26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华侨大学优秀志愿者周云龙被评为厦门市优秀志愿者;杨杰、牛帅同学被评为集美区优秀志愿者。

这些,都是对华侨大学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与此同时,这一年指导中心的志愿服务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志愿服务活动长久化、机制化工作并不完善,“六化三一”工作模式工作机制还不成熟,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2、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参与覆盖面较小,活动地点相对固定集中,两校区的交流沟通相对较少,各学院志愿服务相关发展现状不平衡等。

3、相关考核表彰制度并未完善,对个人和集体的评选存在一定的疏漏。

4、志愿服务的网络化建设仍任重道远,网络技术人员匮乏。在认真分析了华侨大学志愿服务事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之后,指导中心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对下一阶段的志愿服务做了几点规划:

1、继续完善志愿服务考核制度。评审和表彰是对志愿服务队一定时间内辛勤付出的肯定和支持,由于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刚起步不久,某些方面还存在疏漏,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2、加强网络化信息建设,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注册和工时认证的网络化管理,逐步实现华侨大学志愿者网络化信息管理。

3、继续加强与境外生的交流,调动境外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作为一所侨校,境外生这一人群在华侨大学这个大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文化差异,交流沟通的欠缺等原因,境外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去年通过建立志愿服务队,这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境内生的合作仍不甚乐观。在接下来一年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创新、拓宽思路,努力调动境外生同学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4、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形成特色项目体系。除围绕西部计划、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扶贫助困等社会关注的主题,深化 “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等重点项目外,还将大量开展围绕我校专业特点、便于学生志愿者参与的一般性社会公益的短期及一次性服务项目。同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开辟新的工作领域,努力形成特色项目体系。

过去的这一年里,在指导中心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当然,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指导中心依然很年轻,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

指导中心将在校团委的指引下,以现有的成绩为基础,正视不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百倍的信心,坚定的信念,为我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为促进我校志愿服务工作达到更高的高度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时光渐渐流去,经历演变成一种记忆,我们在成长,中心在发展。青春与梦想交织,志愿伴爱心飞翔。相信我们的努力,指导中心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篇7

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湖南省继教中心书记贾腊生向大家介绍了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准备工作情况,中心主任黄超文首先代表中心领导班子从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转变作风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作了对照检查,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然后中心领导班子成员逐一进行了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大家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会上,徐伟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并对民主生活会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认为中心的专题民主生活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高度重视,准备充分。二是结合实际,主题鲜明。三是找准问题,剖析根源。四是方向明确,效果显著。同时,她还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一是端正态度,将批评意见转化为工作动力。二是运用会议的成果,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三是在查摆问题的基础上,抓实抓好整改和建章立制。四是抓好后续工作,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让理智的思考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篇8

思考之一:名家、名师的课堂与一般教师的课堂不同在哪里?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自从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想着哪一天能成为名家名师,但一直没能如愿以偿,于是我乘着一次培训机会,带着好奇心认真观摩了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并及时进行了理智的思考,我有了答案:

名家、名师的课堂与一般教师的课堂绝对不是一个高度。

首先,名家、名师的个人素质绝对过硬,表达、书写、课堂组织能力、知识积累、乃至教学思想理念的高新,都明显高于普通教师,第一感觉像专家。但这些过硬的个人素质绝非与生俱来,细细品味,均系后天学习,实践所得。

其次,名家、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学成绩优异,他们是从普通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的,是被社会公认的专业人才。他们的课堂特别注重实效,并不像一般的观摩课形式上有些新意、带点时尚,但没有实质,有些摆花架子、作秀之嫌,如学生回答一个非常简单的、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就能说出答案的问题,老师就让全班学生鼓掌、大喊“加油”,没有分组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等等,只在形式上赶赶时髦,名师不是这样。

第三,名家、名师课堂上的提问,是有必要研究的。综合他们的提问,我觉得他们给学生的问题多数是体验类的、表达类的、诠释类的和批判性的、延伸性的、策略性的。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是“对不对”、“能不能”的随便问问,而是精心设计、预想了提问目的的艺术提问和实效提问。

第四,名家、名师的课堂都有一种“不让一个同学闲着”的感觉,课堂动静结合、情绪起伏,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注重塑造学生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向上。

另外,名师都朴素真诚,不以华丽的服饰、婀娜的体姿、玄虚的语言诱人,而脚踏实地、忙忙乎乎而又有条不紊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让听者有“时间过得真快”之感。

“实践出真知,探索诣佳境”。为了能够与名师缩短距离,我们每一位年轻老师都应该注重理论探索,抓紧业务学习;都应该注重实践锻炼,钻研课堂教学,不断打造自我、完善自我、优化自我,争取早日脱颖而出。

思考之二: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什么让人为难?

“时代不同了,学生难教育!”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感叹。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什么难倒了教育工作者呢?理智的思考这个问题,我归纳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很长时间德育目标内容脱离青少年实际。标准高、内容抽象,比如像“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口号是很对的。但是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很少有人认真地向孩子解读“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它具体的行为是什么?它是个很高的理念,很抽象的理念。另外我们也不重视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是德育过程脱离主体性。我们常常把把青少年当成一个塑造的对象,不是一个自我发展的一个主体。我们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不从青少年出发,不从青少年实际出发,活动当中忽略互动。最后造成了道德价值虚化,道德认识和行为严重脱离。

三是家庭教育不当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孩子道德观形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而有些家长们却认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孩子的教育任务应该由学校来完成,自己坐享其成;有的家庭是隔代教育,老人对孩子过分宠溺,导致孩子任性、骄横、虚荣;还有近几年来不断攀升的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由于家庭成员的特殊关系,及其潜在的不和睦因素都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四是学校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在师资力量紧缺的今天,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文化课任课教师大多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来完成德育教学任务,即使写入教案中的德育目标也不一定能在课堂上呈现。

五是社会环境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今天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电视、网络、报刊上的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的影响,使一些涉世不深、意志薄弱、辨别是非能力差的青少年受到这些文化垃圾的腐蚀和毒害,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而误入歧途。

难怪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思想道德教育让教育工作者为难。可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全民思考、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

思考之三:农村中小学如何转变“静态思维”,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随着布局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村中小学缺乏活力,丧失潜力,甚至朝不保夕,面对这样情况,校长必须转变“静态思维”,领导和促进学校长远发展。“静态思维”是相对动态思维而言的,是指学校长期以来注重按常规运转,学校各方面工作一直重复常规性管理,没有突破性的发展。而“动态思维”是指學校管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变化,表现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转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才能让学校发展得更好更快。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农村中小学转变“静态思维”, 促进学校长远发展,特别是校长应该从如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抓好班子建设。学校在不同的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任务是不一样的,班子成员要不时地研究校情,不时地调整思路,认真修改既定的学校发展规划,使之更加符合发展的需要。学校领导班子发扬民主、分工协作、身先士卒、开拓创新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和业务培训活动。

第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了使全体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迅速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学校应该按“以德育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师德建设目标要求广大教职工,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制度,促使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努力创建学习型奉献型组织。师德教育为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后,才能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科学发展。

第三,审时度势,培养时代英才。学校领导要经常警示要求全体教师:像热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学生,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学生,像做自己的家务一样做学校工作,爱心滋润,文明熏陶,典范激励,活动锻炼,张扬个性,发展特长,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充足的发展,成就时代骄子。

就业指导中心2014年工作思路 篇9

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一是继续抓好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这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包括承担社会培训和鉴定,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工作;三是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管理和检查。为了在新的一年里做好各项工作,经中心会议研究,确定了2014年中心的基本工作思路具体如下:

一、重点做好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1、认真细致核对毕业生信息,确保每位毕业生信息准确无误。

2、审核和录入毕业生签订的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

3、继续做好毕业前未就业学生的就业工作,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供他们选择。根据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如果需要,拟在2014年6月中旬召开一次全院双选会。

4、做好第一批毕业生报到证的办理工作,争取在毕业生离校前把第一批办理的报到证发放到学生手中。

5、整理毕业生档案,在暑假前把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档案按要求全部寄出。

6、组织好全校2015届毕业生双选洽谈会。

7、计划在2014年上半年召开一次就业工作研讨会,聘请

区内外专家、大型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等研讨当前就业工作。

8、做好就业工作相关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以扎实的工

作接受教育厅四项工作检查。

二、开拓新的更高层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1、分别到呼、包、鄂等区内进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

重点要做好针对2016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工作,这就需要到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开拓就业市场。

2、在开拓就业市场的同时,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为学院下一部专业调整、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3、规范过去各系部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毕业生实习实训协

议,今后,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实训协议以学院为甲方签订

三、加强培训鉴定工作

1、继续做好毕业生在毕业内的技能培训和鉴定工

作,同时也要做好毕业后有创业意向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工作。请各系安排好毕业生的实习时间,尽力让每位毕业生都能参加一个工种的职业能力培训和鉴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管理好社会培训鉴定工作。同时扩大培训和鉴定的范

围,争取更多的社会培训和鉴定任务。

3、保证各种培训的质量,及时与人社和财政部门做培训

鉴定费的结算工作。

4、做好全国职业能力考试宣传和报名工作。做好师范类

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证的办理工作。

5、按时上报困难毕业生的困难证明材料,让每位困难毕

业生都能享受国家的困难补助。

四、就业指导课的安排与检查工作

1、选派经过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培训的教师讲授就业创业

指导课。

2、加强对就业指导课教师和创业培训课教师的培训工

作,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3、做好就业指导课课堂教学的检查工作。

4、争取在2014年把就业指导课申报为院级精品课。

就业指导中心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岗位职责分工 篇10

姓名:周笑妮职务:主任职称:讲师

1、全面主持、负责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

2、负责本部门及学部就业专干队伍建设

3、指导、检查、督促、评估各学部就业工作,负责与上级的工作联系,协调与学院其他部门的工作关系,做好本部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

4、拟定工作计划

5、审定本部重要文稿

6、负责本部经费的预、决算,审批各项经费开支

7、负责对外联络及培训等事宜

8、负责指导学院各学部就业工作检查、督促

9、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安排、研究、总结阶段性工作

10、分管招生工作

11、负责本部门、月度、每周计划、总结

12、起草、制定和完善就业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条例等,组织并监督实施

姓名:吴立芳职务:副主任职称:讲师

1、协助主任做好本部门的工作,向主任负责

2、分管就业管理等工作

3、分管学院就业指导系列工作

4、负责学院大小型就业指导等系列讲座、指导督促学部做好相关工作

5、负责本部门各项就业工作活动(征文、选调生、演讲会、报告会、赛事、职业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

6、负责毕业生就业政策、个体化等就业咨询等工作

7、协管学院学部就业工作的考核

8、负责学院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及“一带十”等工作和书面分析材料

9、负责部门研究工作、宣传工作、档案整理工作

10、毕业生相关材料的设计、制作与发放

11、《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协作及组织(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实践环节的组织与实施、课程教学的研究活动)

姓名:徐伟职务:就业办主任职 称:助 教

1、协管就业管理等工作

2、毕业生资格审查

3、各种数据(月报、季报、签约率、就业率)的报送与审批

4、就业方案制作、毕业生派遣

5、村官、选调、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计划等常规工作的落实

6、负责学院就业信息化管理

7、分管学院就业网站建设

8、负责学院毕业生详细就业去向及就业异动情况、并分类整理规范

姓名:朱江职务:基地建设办主任职称:助 教

1、分管学院就业市场建设开拓、维护,负责学院用人单位的资料审核、收集、整理,建立用人单位名册

2、负责学院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对毕业生质量及学校的评价

3、分管学院学生创业相关工作

4、负责维护各项就业市场建设信息,形成书面材料

5、负责学院毕业生家长调查和反馈,收集家长对学校的评价

6、“3+1”的推行与实施

7、实习、实训基地的维护、回访

8、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协会系列工作

9、负责就业办各项招聘会组织,指导督促各学部做好相关工作

10、负责应届毕业生各项座谈会、典型事迹收集整理

11、负责往届毕业生回访跟踪调查工作,建立定期回访的制度

12、协管招生工作

姓名:唐颖职务:培训办主任职称:助教

1、负责学院各类从业资格培训考证等事项

2、负责考研、考公务员的培训

3、负责本部门办公室财务报账

4、负责办公用品及器材、设备、会议室、后勤保障管理

5、负责办公室用车、用餐等各项日常开支接待工作

6、负责办公室消防安全、卫生的管理

7、负责收发文件、信函阅处、印章管理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8、负责本部门人事考勤的管理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篇11

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改革的背景

(一) 社会方面

普通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进入高校学习的门槛越来越低,学生整体基础水平下降;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互联网的发达,为学生自主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提供了方便,也使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论文参考资料并拼接成自己的论文变得很容易。在市场经济下,社会上急功近利、学术腐败等不良风气也不可避免地侵蚀学生。

(二)学校方面

广州大学2009年以前制定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本科化”的模式仍比较突出,缺乏适合成教人才培养理念的实践环节培养模式。广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实行一级管理模式,继续教育学院为办学实体,仅有少量的专职教师,办学规模大,专业(专业方向)杂,校外办学点多,在调用与管理本校教师资源,统一、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以及进行质量监控方面还不足

(三)学生方面

成人学生业余学习,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缺少论文写作基础训练;多数面临工作与家庭的压力,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得毕业文凭,内部动力不足。为了达到顺利毕业的目标,学生往往采取的是避免失败的做法,或者是没有挑战性的任务,认真思考、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态度普遍欠缺。

(四)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来源不一,缺乏统一审核、把关,水平良莠不齐;由于多数是兼职教师指导论文,教师责任心差的不在少数。

二、多管齐下,实施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改革的举措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应用型,提高写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高等人才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具体实施措施,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依据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切合实际,注重应用型、实践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2008年,为使成人高等教育更适应成人的特点和需求,学校全面修订了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2009年版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学生写作能力欠缺、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状况,加强了课程的人文特色,专科和专升本的课程设置分别增加了《应用写作》和《大学语文》这两门公共课程,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打好论文写作的基础;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上,精简理论,强化实践,不仅在实践教学平台适当增加集中实施的实践课程比例,增强实践性课程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其它课程平台的课程,特别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也减少理论学时,适当增加课内实践学时,力求减少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存在差距,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使撰写毕业论文有料可写,而不是盲目抄袭、拼凑。

(二)改变单一的论文写作形式,采取更为适合成人特点的多种毕业论文形式

从2009年开始,学校决定,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应充分利用成人学生丰富的社会经验,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开展选题工作。从写作形式上,改变当前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写作形式单一,非论文即设计的状况,紧密结合学生的工作实际,允许毕业论文形式采取更为适合成人特点的方案设计、实验研究、社会调查、经济分析、案例分析、读书报告等,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抄袭现象。为此,学校专门发通知说明,申报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不申报学位的学生按专业特点可选择上述毕业论文(设计)的各种写作形式,并列出29个专业建议选择写作形式一览表。

(三)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全面系统的质量监控体系

1. 建立规范系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文件资料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文件资料是完成指导任务的指南与依据,为了使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有统一规范的依据,学校从2009年起逐步修订、完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的有关资料,目前已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文件,包括表格6份,撰写规范及格式模板1份,各专业撰写要求及范文19份,以及论文指导实施细则、有关通知等。这些文件资料全部分类有序地挂在网上,为学生、教师使用提供了方便。

2. 统一选拔与管理指导教师,集中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由校本部统筹安排校本部及校外点聘请广州大学专业学院相关专业具有讲师(中级职称)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在广州大学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校外点可以自行聘请非广州大学教师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所聘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必须先报校本部审核批准。同时严格控制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理工类专业原则上不超过7人,人文管理类专业原则上不超过10人;初次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可减少2-3人;已有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经验的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可适当增加,最多不超过15人。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论文(设计)至少3次并做好记录(指导市区内教学点学生,至少面授1次),指导形式包括面授、电话、电子邮件、书信等。指导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将教师指导的主要内容如实填写在《导师工作记录表》中,同时也要妥善保存与学生联系并指导的记录,以作为进行指导的依据。有效控制了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质量。

3. 严格答辩工作

从2009年开始,为统一答辩标准,把好质量关,学校将由各专业学院自行组织的答辩活动改为由继续教育学院在校本部统一组织,同时在答辩学生较多或较远的教学点设4个校外答辩点。学校规定,成立答辩领导小组对校外答辩点的答辩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校外答辩点的答辩组长必须由广州大学派出的教师担任。对答辩的工作要求、答辩过程有关问题的指南学校都有统一的、明确到位的文字解说。通过组织严格的毕业论文集中答辩,能从中发现和纠正教师个别指导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确保学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endprint

4. 加强过程管理,规范操作模式

第一阶段,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分配给老师之后,要求指导老师转发国家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34号令)给所指导的学生并进行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宣传教育,强调指导老师对制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作假行为负有责任。同时向指导教师提供班主任(或主管)和学生的联系电话,要求班主任为每一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组选一组长,主要负责协助指导教师联系组内其他同学和传达有关要求,并负责收取全组同学完成的论文(设计)集中交教务科或函授部及所辖各教学点。

第二阶段,在第二学期开学初,发通知提醒教师、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督促需参加答辩的学生及早完成定稿,催促未与指导教师联系或进度慢的学生要抓紧时间。继续电话抽查,检查落实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进展情况。

第三阶段,发通知对答辩问题、论文(设计)缴交问题进行具体安排。由于成人学生业余学习的特点,加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不全是任课教师,指导主要是通过现代通讯手段来完成,每到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缴交期间,指导教师如何尽快收齐学生全部论文(设计)材料再交管理部门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过去论文(设计)缴交往往会拖延时间,为此滞后成绩的录入并影响其他后续工作。从2012年开始,在强调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设计)资料在内容与格式上严格把关,符合规范要求才能评分和同意学生提交正式的论文(设计)资料打印件的基础上,学校将老师要交的资料与学生要交的资料分开收缴:教务科与函授部分别负责接收教师缴交的校本部与校外点论文(设计)资料;学生要交的论文(设计)资料,要求每个论文(设计)组学生组长集中收齐后就近在所属教学点提交。为了方便师生,校本部专门安排一周的值班时间接收论文(设计)资料。这样做,加快了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缴交的进度,也使管理部门忙而不乱、工作有序进行。

三、设想与展望

(一)在利用计算机教务系统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进行管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发布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资料以及师生互动交流指导还有待开发。

(二)如何有效监控学生论文(设计)是否抄袭、造假等,教师指导论文(设计)的工作量是否饱满、指导是否到位还需进一步研究。

(三)班主任是联系学生与管理部门的桥梁,班主任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辅助作用较大,应得到相应报酬并进一步有效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四)非论文形式的写作指导资料还需进一步修订、细化,使之覆盖的专业面更广。

参考文献:

[1]漆国生,陈梅风,刘潇.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0(11).

[2]张洪,漆国生,丁邦友.构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篇12

4月15-16日, 邢海英带队到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四川省分中心阿坝州应急保障中心调研指导工作, 邢海英一行实地查看了保障中心办公环境和正在改造的办公机房以及干部职工的住宿环境, 要求保障中心新机房和办公室要在适度和“不浪费”的前提下进行改造装修, 并给干部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配置必要的家具家电, 让干部职工“安居”。

座谈会上, 邢海英听取了保障中心业务系统建设、信息报送等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充分肯定了保障中心成立2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 要求保障中心充分发挥属地化的优越性, 在当地逐步形成保障中心相关技术业务的权威性, 支撑和服务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 并做好承接管局相关职能的准备, 协调推动地方通信发展。

4月27-28日, 邢海英带队到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四川省分中心甘孜应急保障中心调研指导工作, 要求甘孜保障中心积极开展本地化、差异化的业务。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篇13

任: XX 副主任: XX 成员: XX

责: “发展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解除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具体是:

1、定期调查学生的品行习惯、学习基础和身心发展等素质状况,从而确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策略和工作方法,并为学校教育工作的计划安排提供依据。

2、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发展中心”的指导工作主要抓住影响学生发展的常见问题,诸如学习生活适应、学习潜能开发、学法指导、考试焦虑、应试技巧、选科定向、特长培养、情绪调适、意志锻炼、人际交往、人格品性等,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注重学生同伴群体辅导资源的开发。学生辅导活动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里的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方式,这种互动是可贵的辅导资源。为充分挖掘这一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中心将与校学生处携手,在各年级和各班级学生中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小组,通过培训,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4、有效利用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讲授学生的学习和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平等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5、为全校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提供资料查询及心理服务。

6、开展学生发展课题研究和个案研究。把发展指导中心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2017年9月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篇14

为做好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工作, 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 四川省通信行业职鉴中心首次举办了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班。滕伟讲授了“职业技能鉴定概括”课程, 内容涉及国内外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制度, 我国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发展及现状。他在讲课时强调, 通信行业开展职鉴工作是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途径, 要坚持“服务企业、服务劳动者”宗旨, 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为国家做好这项人才评价工作, 通过规范认证和鉴定, 提升通信员工的行业素质和通信服务技能, 使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四川省人社保障厅职鉴指导中心高级讲师张敏、培训与题库部部长黄华,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高级考评员李义平等专家, 分别讲授了“考务管理、质量督导”、“职业道德、职业标准和命题规划”、“通信行业鉴定技术及方法”等课程。参培人员为来自省内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及相关单位符合考评员资格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考核合格者经部鉴定指导中心审核后, 将获得由国家人社部颁发的《考评员资格证》。

滕伟一行还参观了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和通信新技术实训场地。该鉴定站十余年间为四川通信行业培训和鉴定了大批优秀人才, 滕伟对该站的资料管理等工作给予指导。在参观了学院与四川电信联建、受中央财政支持的通信开放实验室, FTTX网络培训基地、CDMA2000基站实验室, 以及完全与在线运行一致的WCDMA实验室、线务员实训场之后, 滕伟对实训基地给予肯定, 认为学院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 紧贴行业实际, 联合企业力量, 积极主动抓好实训场地建设, 其设备齐全、技术更新快,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滕伟强调, 实训基地要按照四川管局和省通信职鉴中心要求, 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 以电信运营企业为重点, 充分利用优势资源, 面向社会不断拓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空间。

任云代表省通信管理局感谢部中心领导来川指导。他表示, 四川管局高度重视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切实加强领导, 在相关单位和企业配合支持下, 工作开展卓有成效。下一步将加大通信行业从业准入的规范力度, 持续强化通信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技能鉴定工作。加强指导和督促, 打造实训基地品牌, 发挥其培养造就人才作用。严格管理, 规范运作, 保证鉴定质量, 维护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以人为本, 结合实际, 为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篇15

在我们的班级里,有三个孩子的父母是离异的,另外有三个孩子的父母经常会吵架的。通过观察发现,这六个孩子不管在生活上或学习上会表现出一些怪异的行为,比如自卑孤僻、脾气暴躁、敌视他人等。作为班主任,我担忧孩子的心理问题一旦继续发展下去,不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我思考的是我该如何帮助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想到了措施并在班级尝试实施。

首先,我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沟通,让他们以平常心来对待家庭的现状。在平时与孩子沟通交流中引导孩子积极乐观地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注重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其次,多与孩子父母双方沟通,传达孩子的心声。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自卑孤僻、脾气暴躁、敌视他人等不良表现。同时通过事例的方式让父母意识到争吵及家庭破裂对孩子造成的不安全心理、自卑心理和对立心理。最后通过交流沟通帮助父母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改变孩子父母的家庭行为,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劝导离异父母双方要经常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要让孩子感受到完整家庭的温暖。

通过上述措施一学期的实践,以孩子为纽带,在双方父母的配合下,我取得了收获。有个孩子的父母复婚了,另外两个孩子的父母能够理性的相处,心平气和地在一起谈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三对吵架的父母不再整天“争吵”了。更让人高兴的是,家庭环境的改变,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得到改变。现在,这六个孩子不再有自卑、暴躁、敌视他人的表现,甚至还能够积极融入班集体中,他们的脸上常常带着天真灿烂的笑容。

对问题家庭的德育指导工作和取得的成效让我意识到家庭德育指导工作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于是,我决定对所有孩子开展家庭德育指导工作。为使自己家庭德育指导工作能对症下药取得成效,我在日常中有意观察家庭德育教育缺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大部分孩子缺少耐性责任心和缺少自学能力的现象。借鉴上述经验,我对家庭的德育指导工作采取了三方面。

一、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耐性

1、家长要做好榜样。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虎头蛇尾。所以,要想让孩子有耐心,父母首先在孩子面前要有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比如,每周末家长坚持要认真倾听孩子讲述周一至周五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样既能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也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长久这样做能潜移默化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耐性,同时教会孩子耐心倾听。

2、让孩子学会等待。让孩子学会等待,这是让孩子养成耐心的一种有效的办法。遇到孩子没有耐心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孩子的要求而做出让步。比如,有些孩子中午放学回家看午饭还没煮熟就翻箱倒柜地拿出零食要吃,这时家长要阻止并告诉孩子饭前吃零食的要害。再比如平时如果孩子跟家长一起到商场购物,在买单时需要排队,让孩子排队,这是让孩子学会等待很好的机会。

二、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家庭中,父母常常明确哪些事情是由父母来做的,哪些事情可由父母帮助孩子做的,又有哪些事情则必须孩子自己做。对于孩子应当自己做的事,父母往往是给他一个明确的要领和范围,在不同的年龄,给他制定不同难度的目标范围。

2、家里的事情,让孩子帮着做。在教育孩子的责任心时,教孩子只做好自己的事还很不够,应让他明白他还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心协助做一些家里、集体的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家庭,对集体尽责。这样做,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使他将来更好地为社会尽责,对自己个人负责。

三、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自学能力

1、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学习习惯。孩子贪玩而忘乎所以,主要是约束力不够,计划的制定正是纠正的最佳方式。每次在开学初,家长要主动和孩子商量,一起制定一份学习计划。每周按计划实行,每周末进行一次小结,每周一次的小结刚好在家长倾听孩子讲述在校学习生活时完成。家长可以因孩子执行计划时表现的好坏,以奖励的方式满足他的一些需要。

2、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爱看书的榜样。比如当父母忙碌一天后,到晚上时可以跟孩子一起看书,如果孩子坐不住不专心看,做父母的也要坚持看书,孩子见父母能够耐心地看书,也能受到一些感染。日积月累,孩子就会渐渐养成自学看书的习惯。

为了使得家庭德育工作能够长期进行,我采取每月一次家长会。在家长会上,首先家长们相互自由交流自己的教育体验与心得,其次请个别家庭教育良好的家长上台分享自己家庭教育收获,最后,我以三方面专题,阶段性总结家长的良好家庭教育经验,在家庭德育指导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后开展专题讲座,并将讲座内容印发给家长学习。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篇16

长江海事局共青团工作一局(中心)一品牌创建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增强团的组织活力,推进团的工作创新,深化长江海事局基层团建工作,强化基层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对团员青年的凝聚力,提升基层团组织服务党政中心、服务青年的能力水平,实现长江海事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根据第三届团代会和长江海事局‚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精神,现就长江海事局共青团‚一局(中心)一品牌‛创建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长江海事‚五化‛建设目标,以提升共青团组织影响力、凝聚力、服务力为方向,以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工作创新为目标,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引导‛的工作思路和‚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的工作要求,结合党政中心、青年需求,设计团组织应为能为的特色工作,打造符合单位发展实际、满足青年成长成才需求的工作品牌,逐步形成长江海事共青团‚一局(中心)一品牌、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工作格局,建设充满活力的长江海事共青团组织。

二、创建目标

各单位团组织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确定一个重点建设方向,充分发挥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青年的组织优势,通过‚一局(中心)一品牌‛创建,整合推动共青团工作的有效资源,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层次效果,加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能力。通过2—3年的时间,初步形成各自有特色、有实效、有影响的工作品牌;通过再坚持2—3年的深化创建,力争有2—3个品牌进入长江海事局‚十二五‛文化建设10大品牌或精神文明建设规划8个一批目标备选行列,在长航系统和全国海事系统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基本原则

(一)结合实际,体现特色。各单位团组织应基于立足海事实际、体现单位特色、促进团的工作开展,富有创造性地自主、自选、自创活动品牌,打造形成富有鲜明个性的创建项目。

(二)发掘优势,打造品牌。各单位团组织应按照实际出发、注重特色的理念,不断创新团建工作内容、范围和方式,通过对现有特色项目的培育、提炼和升华,打造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势项目和特色品牌。

(三)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各单位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注重品牌创建过程,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品牌创建。坚决克服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倾向。应根据发展,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深化品牌内涵,使品牌项目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

(四)全员参与,注重实效。各单位应使共青团品牌的创建成为青年乃至全局职工认同的发展愿景,能有效激发广大青年职工的参与热情。在创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针对当前基层团建创新中的突出问题寻找对策,借助基层团属阵地的建设推动工作,切实提高团建工作实效性。

四、实施步骤

(一)规划启动阶段(2011年4月前)

1、局团委下发文件,对全线共青团工作一局(中心)一品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

2、各单位团组织从本单位工作实际,从团员青年实际,从共青团工作实际出发,组织力量认真梳理、分析各级的团建工作现状,横纵比较、前后贯通,寻求适合本单位共青团工作发展的新优势,确定出团建工作特色项目,策划本单位共青团工作品牌创建方案,方案应包含:创建品牌出台背景、创建品牌的内容介绍、创建品牌的培育机制、时间推进表和具体目标、创建品牌的功能实效、创建品牌的发展愿景等。各单位应于2011年3月15日前将创建申报表(见附件)、创建方案(不少于1500字)报局团委;

3、局团委对申报的一局(中心)一品牌项目进行确认和备案,协调指导各基层团组织的重点建设内容。

4、局团委在长江海事局2011年共青团工作会上进行项目推进,并进行品牌创建培训。

(二)实施推进阶段(2011年5月——2013年3月)

1、各单位团组织要积极创新,发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一局一品牌‛的创建过程,每年要围绕品牌主题组织开展5到10次主题活动,要确保工作的实效性,通过活动增强团组织活力,提高团干部素质。活动初期阶段,要注重活动的宣传,氛围的营造,品牌的包装。活动要注重与海事工作实际相结合,与本单位整体工作思路相结合,与本单位文明创建的实际相结合,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要注重以文化为引领对特色项目进行精心地培育、提炼和升华,创设载体,丰富内容,拓宽渠道,形成自身鲜明的风格。

2、各单位团组织每年年初要制定创建计划,年底进行总结,并报长江海事局团委备案。长江海事局团委把各单位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团组织考核表彰的重要依据。

3、每年组织各单位团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和经验交流,营造和活跃开展‚一局(中心)一品牌‛创建工作的气氛。

4、适时组织召开推进会,以互评互访、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组织‚一局(中心)一品牌‛现场交流会,深入开展‚一局(中心)一品牌‛建设情况的调研,推广先进经验;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单位‚一局(中心)一品牌‛创建工作进行评估,保证‚一局(中心)一品牌‛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阶段性小结验收表彰(2013年4月)

1、验收总结。局团委对全线开展‚一局(中心)一品牌‛创建活动进行阶段性验收,提出工作建议和推进措施;

2、评比表彰。在2013年团代会上或‚五四‛前后评比表彰长江海事局共青团工作杰出品牌。

(四)深化创建阶段((2013年5月——2015年))

各单位团组织经过对品牌项目的不断探索、实践、研究、积累和深化,建立一套稳定的管理、操作和发展机制,形成了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工作效益。

五、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创建意义。‚一局(中心)一品牌‛创建工作是长江海事局共青团工作面临新形势与新任务前提下所采取的综合性工作创新举措,各级团组织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高度责任感推动‚一局(中心)一品牌‛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长江全线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

(二)积极争取党政支持。‚一局(中心)一品牌‛创建必须在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之下研究确定项目并有序进行,团组织要积极主动争取党政领导关心支持,同时要注意广泛动员和利用各种资源,解决‚一局(中心)一品牌‛创建推进中所面临的困难。同时,要明确各单位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一局(中心)一品牌‛建设创建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一局(中心)一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积极营造创建氛围。各单位要加强对共青团‚一局(中心)一品牌‛建设的宣传发动,使之成为全局青年职工认同的发展愿景,形成青年团员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并使青年团员最终共同受益。

(四)科学设计创建项目。创建项目的设计和提出必须紧紧围绕长江海事‚五化‛目标,坚持服从服务于党政工作大局、有利于共青团职能发挥的原则,使创建来源于海事工作需求,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契合共青团发展战略。项目设计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积极开展调研和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分析本单位创建特色,制定科学可行的‚‘一局(中心)一品牌’创建规划‛,有序推进‚一局(中心)一品牌‛建设。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篇17

年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出的要求,贯彻中央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学校2013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通过健全工作机制、配齐配强专业人员、提升队伍素质、建设课程体系、拓展工作平台和化解心理危机,在体制机制规范化、教育教学科学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活动开展品牌化、心理辅导个性化等方面下功夫,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示范引领,促进内涵发展,稳步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工作长效发展

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文件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精神卫生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工作。一是制订了具有可行性、操作性、指导性的办法,先后出台《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核评估标准》、《“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区”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协作联动的意见》和《关于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意见》等,起草了《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对组织领导、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危机干预等方面进一步做出制度性规定,着力加强心理课程教学体系、心理文化活动体系、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工作规范化程度,提高依法工作能力。二是健全中心与校内各相关部门和校内外心理教育、心理卫生机构的联动机制,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培育校内全员氛围,借鉴校外成功经验,整合优质专业力量,从教育教学和临床治疗干预两方面统筹谋划,主动建设,完善符合我校校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三是每学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总结经验,研究问题,部署工作,谋划发展。

二、构建研究生心理教育体系,探索素质提升路径

研究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组织结构也与本科生有较大差异。中心于2013年重点探索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路径,取得较好效果。一是创新工作模式,健全工作体系,增加工作力量。重视研究生秘书的培训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养,加强与主管研究生副书记的沟通,动员研究生导师参与育人环节,搭建起工作平台。二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研究生朋辈活动立项工作上,根据研究生独立性强,知识需求层次高的特点,以心理沙龙、在线互动、团体活动等形式普及心理知识,提供心理指导服务,共开展活动28场次,形成以研究生心理自助和互助为主的教育模式。三是依托“学校—研究生培养单位—班级(实验室)—宿舍”的研究生工作体系,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等工作,通过对研究生入学档案材料的调查分析和心理普查结果及日常行为表现,重点筛查心理亚健康群体,建立集心理普查(排查)、咨询、跟踪、干预为一体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2013年成功干预研究生心理危机11人。

三、加强队伍培养培训,提升整体专业素养

中心积极挖掘校内外资源,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构建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以常态化、制度化培训提升队伍专业素养。一是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正式实施,中心派教师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专题培训,并到兄弟院校参加研讨,分析解读法律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学生工作干部、研究生秘书、心理咨询师、学生骨干共165人进行了心理工作法制教育,在全校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法工作的意识。二是注重分层、分类组织辅导员、研究生秘书、心理咨询师和学生骨干共17场次525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心理支援与督导,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通过举办新留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论坛、心理干预技能等专题培训,大力加强队伍新兵的培养,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补充力量。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与树立激励目标,培养和选树更多的先进典范,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氛围。

四、完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

中心着力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开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一是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组织校内思想政治、精神医学、心理科学的专家组录制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课程,为进一步建立起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打好基础。二是继续开设公共选修课,2013年在各校区开设5个班次课程,选课学生829人。并根据育人要求、学生需求和心理健康热点领域申报了多门公选课,建立起多主题、广维度的立体式课程群。三是开展层次化专题教育,组编了《致吉林大学新同学的第一本心理书》和《致吉林大学毕业生的逐梦起航心理手册》等电子书,在新生入学教育等环节开展班级体验式团体辅导,2013年专、本、研各层次共54个教学单位的9800余人参加了体验活动,完成了8600余份调查问卷的发放和 3

回收工作。四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成功申报了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探索网络教学、专题教育、在线自学和体验式教学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五、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丰富内容和载体

中心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素质,关注学生的幸福成长。一是注重对新生的指导服务,在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即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致2013级新生的一封信》感受到学校的贴心提示与心理指导,学生家长也在《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中了解了学生成长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家长要科学指导陪伴孩子成长的心理知识,从源头培养心理健康意识,也架起了家校互动的桥梁。二是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管理处和校团委的支持下,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聘了77名朋辈心理辅导员,并在各学院设立心理部,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开展47项“朋辈协力心理成长”系列立项活动和组织360名2013级新生辅导员助理及研究生班长参加团体领导者技能培训等,鼓励、支持学生通过自我发展、朋辈辅导等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更好的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能力,三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深入开展了“5.25心理健康信息化服务周”、“健康心理 筑梦同行”心理讲座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吉林大学报“心有灵听”专栏等多种媒介,利用博客、微博、手机微信平台等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传播渠道,营造出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六、优化心理素质培养基地资源配置,拓展服务内容和功能 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心理指导和服务的重要阵

地。中心对各校区基地加强管理,提高配置,着力提升服务能力,2013年接待来访学生2500余人次。一是加强各校区心理素质培养基地建设和维护力度,对配置不合理、设备陈旧、服务功能单一的问题进行了环境改造和设备升级。二是在南岭校区、朝阳校区筹建了学生心理阅览室和团体活动室。为学生提供温馨便捷的心理活动场所和阅读通道。三是扩大宣传,培育氛围,在各校区心理素质培养基地制作了3个系列40余块宣传宣传展板、悬挂规章制度,美化环境,增加服务功能。

七、强化危机干预,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仅着眼于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更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学生应对危机的内在潜能,积极关注特殊群体,主动干预紧急问题,使危机处理过程内蕴丰富的人文关怀精神。一是健全全员危机干预机制。2013年,中心制定了《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干预流程》及《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内容和方式》,向各基层单位发放了《吉林大学学生辅导员实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操作指南》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案例指导手册(第Ⅰ辑)》,为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完善立体危机干预体系。中心继续完善四级(学校—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班级—宿舍)纵向危机干预体系,在预警信息传递与干预全程配合上发挥重大作用。同时,也着力构建横向危机干预体系,与校内学生工作部、研究生管理处、保卫处等建立联动关系,与校内外心理教育和心理卫生机构联合组成危机干预共同体。其中,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心理卫生科合作共建的“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基地”,对238名心理重点关注对象 5

进行了访谈和评估,建立了学生重症心理疾病和精神问题转介治疗绿色通道,为学校学生危机事件处理提供强有力的医疗资源保障。三是继续开展心理重点关注对象双周报制度,要求基层单位及时更新心理重点关注学生数据,做到事件发生一例、报告一例、干预一例、总结一例,提升了干预和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加强了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组织全校2013级8932名本科生新生和5228名研究生新生参与心理测评,通过心理普查量表共筛查出约1500名可能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逐一进行约谈,确定重点关注学生名单。通过普查、排查和实时关注,部署严密防控、紧急干预和后期跟踪等工作,2013年中心成功干预心理高危学生67人,实时关注心理问题学生149人。

八、深化协同创新,强化学科研究和理论支撑

中心结合不同学生群体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情况,开展分层次、分类型的学科研究。2013年中心共申请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校级课题3项;3篇研究论文在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有些工作也得到教育部重视和认可,在教育部思政司2013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心理中心赵山主任代表学校介绍了朋辈心理辅导制度探索经验。并分别于2013年5月和12月教育部思政司领导到访学校期间,汇报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在理论学习和学科研究方面,一是加强了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探索符合学生实际、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确保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延续性。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问题意识、保持学习态度,注重多 6

学科、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创新,与中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建立了协作机制,推动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三是注重挖掘校内学科优势和校外专家资源,内请外聘10位心理学、哲学、精神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专家,建立了结构合理的专家梯队,成立了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家组,搭建了交流成果、分享经验、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重要平台。

上一篇:六五普法实施方案下一篇:春联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