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

2025-0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精选4篇)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 篇1

第一、二、三、四、七章 第八章 第四、五节 第十一章 第一、二、五节

第十二章 教材第一节 教案第一、二节 考试:单选15分,多选20分(10题),判断15分,简答10分(2题),计算40分(4题)

一、单选题

1.某企业职工的工资分为四组:(1)600元以下,(2)600~800元,(3)800~1300元,(4)1300元以上,则1300元以上这组的组中值应近似为()。

A、1300元 B、1400元 C、1550元 D、1800元 2.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自变量的均方差为2,因变量的均方差为12.5,而相关系数为0.8时,则其回归系数为()。A、8 B、0.32 C、2 D、25 4.下列回归方程中,肯定错误的是()A、y=2+3x,r=0.88 B、y=-2+3x,r=0.88 C、y=-2+3x,r=-0.88 D、y=2-3x,r=-0.88 5.在回归方程 =a+bx中,回归系数b表示()

A、当x=0时y的期望值 B、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变动总额 C、y变动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变动量 D、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

ˆy6.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标准之一是他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A、无偏性 B、有效性 C、一致性 D、充分性

7.计算估计标准误差的依据是()

A、因变量的数列 B、因变量的总偏差 C、因变量的回归偏差 D、因变量的剩余偏差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 篇2

1.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 2.欲分析某高校男女毕业生对16种职业的选择顺序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可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B 3.下列成绩中,那一项表明学生的成绩最好? A.Z=6.7 B.Z=-2 C.Z=-9.5 D.Z=5 答案:A 4.分析测试内容与预测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这种测试效度的方法叫 A.效标关联度 B.内容效度

C.结构效度 D.预测效度 答案:B 5.欲抽样比较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考试成绩的差异性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A 6.对数据资料计算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A 7.某一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66,政治成绩74,语文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65和13;政治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75和10。请问该生的语文与政治成绩哪一个好? A.语文 B.政治 C.一样好 D.无法比较 答案:A 8.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没有固定倾向的误差称为 A.系统误差 B.抽样误差 C.随机误差 D.条件误差 答案:C 9.全卷的题目难度分配一般 易:中:难之比为: A.4:4:2 B.3:6:1 C.5:3:2 D.3:5:2 答案:D 10.欲分析外语成绩与学生的内外向性格类型的关系,宜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C 1.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水平的指标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C 2.对信度的估计方法采用 A.T检验 B.u检验 C.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C 3.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 A.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现象的数量方面 D.教育评价的质量方面 答案:C 4.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 5.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某项目的差异评价称为 A.诊断评价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纵向评价 答案:D 6.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 A.限制式 B.开放式 C.半限制式 D.半开放式 答案:A 7.在已知各个平均数的基础上再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称为 A.等级平均数 B.组距数列平均数 C.总平均数 D.评分平均数 答案:C 8.欲分析学生生源地类型与外语兴趣的关系,宜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D 9.随机抽取100名高一学生做两题奥数题,两题都通过的有55人,第一题通过而第二题为通过的有5人;第二题通过而第一题为通过的有15人;两题都未通过的有25人。问欲检验第一题是否比第二题容易,该用何种统计检验的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B 10.随机抽取100名高一学生做两题奥数题,两题都通过的有55人,第一题通过而第二题为通过的有5人;第二题通过而第一题为通过的有15人;两题都未通过的有25人。问第一题是否比第二题容易所进行的统计检验中,所算出的统计指标值和所选用的检验临界值是下列哪一组?

A.1.74和1.96 B.2.24和2.58 C.2.24和1.96 D.1.74和2.58 E.-3.51和1.96 F.3.51和2.58 答案:C 1.对数据资料计算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

予评价。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A 2.检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联系是否出于偶然性的方法是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B 3.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 4.欲分析某高校男女毕业生对16种职业的选择顺序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可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B 5.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 A.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现象的数量方面 D.教育评价的质量方面 答案:C

6.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 A.限制式 B.开放式 C.半限制式 D.半开放式 答案:A 7.在已知各个平均数的基础上再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称为 A.等级平均数 B.组距数列平均数 C.总平均数 D.评分平均数 答案:C 8.对两个不同对象的总体的差异评价称为

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纵向评价 答案:B 9.某一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66,政治成绩74,语文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65和13;政治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75和10。请问该生的语文与政治成绩哪一个好? A.语文 B.政治 C.一样好 D.无法比较 答案:A 10.难度系数为0.42时,则试题的难易情况为: A.难 B.适中 C.易 D.无法区分 答案:B 1.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没有固定倾向的误差称为 A.系统误差 B.抽样误差 C.随机误差 D.条件误差 答案:C 2.分析测试内容与预测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这种测试效度的方法叫 A.效标关联度 B.内容效度 C.结构效度 D.预测效度 答案:B 3.随机抽取100名高一学生做两题奥数题,两题都通过的有55人,第一题通过而第二题为通过的有5人;第二题通过而第一题为通过的有15人;两题都未通过的有25人。问第一题是否比第二题容易? A.第一题容易 B.第二题容易 C.难度一样 答案:A 4.对两事物均为测量数据的相关分析法为: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A 5.难度系数为0.42时,则试题的难易情况为: A.难 B.适中 C.易 D.无法区分 答案:B 6.反映某考试的可靠性的指标是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B 8.下列成绩中,那一项表明学生的成绩最好? A.Z=6.7 B.Z=-2 C.Z=-9.5 D.Z=5 答案:A 9.欲分析学生生源地类型与外语兴趣的关系,宜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D 10.通过计算使用同一试卷进行前后两次考试结果的相关程度,所得的信度为 A.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复本信度 D.评分者信度 答案:A 1.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 A.限制式 B.开放式 C.半限制式 D.半开放式 答案:A 2.检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联系是否出于偶然性的方法是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B 3.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没有固定倾向的误差称为 A.系统误差 B.抽样误差 C.随机误差 D.条件误差 答案:C 4.通过计算使用同一试卷进行前后两次考试结果的相关程度,所得的信度为 A.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复本信度 D.评分者信度 答案:A 5.欲抽样比较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考试成绩的差异性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A 6.对两个不同对象的总体的差异评价称为 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纵向评价 答案:B 7.难度系数为0.42时,则试题的难易情况为: A.难 B.适中 C.易 D.无法区分 答案:B 8.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规模总量的指标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A 9.欲分析某校教师和学生对某一改革方案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是否一致的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B 1.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 2.根据样本提供的数据资料特征并以一定的置信度推断或预测总体的有关情况,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B 4.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 A.限制式 B.开放式 C.半限制式 D.半开放式 答案:A 5.下列哪一个值是试题的最佳难度 A.0.29 B.0.48 C.0.69 D.0.85 答案:B 6.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没有固定倾向的误差称为 A.系统误差 B.抽样误差 C.随机误差 D.条件误差 答案:C 7.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 A.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现象的数量方面 答案:C

8.对数据资料计算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A 9.欲分析某高校男女毕业生对16种职业的选择顺序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可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B 10.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某项目的差异评价称为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纵向评价 答案:D 1.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 2.根据样本提供的数据资料特征并以一定的置信度推断或预测总体的有关情况,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B 4.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 A.限制式 B.开放式 C.半限制式 D.半开放式 答案:A 5.下列哪一个值是试题的最佳难度 A.0.29 B.0.48 C.0.69 D.0.85 答案:B 6.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没有固定倾向的误差称为 A.系统误差 B.抽样误差 C.随机误差 D.条件误差 答案:C 7.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 A.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现象的数量方面 D.教育评价的质量方面 答案:C 9.欲分析某高校男女毕业生对16种职业的选择顺序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可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B 10.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某项目的差异评价称为 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纵向评价 答案:D 1.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 2.下列成绩中,那一项表明学生的成绩最好? A.Z=6.7 B.Z=-2 C.Z=-9.5 D.Z=5 答案:A 3.欲分析学生生源地类型与外语兴趣的关系,宜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D 4.欲抽样比较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考试成绩的差异性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A 5.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 A.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现象的数量方面 D.教育评价的质量方面 答案:C 6.下列相关系数中,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A.0.85 B.-0.33 C.-0.89 D.0.78 答案:C 7.欲检验某班进行拓展训练前后学生成绩差异情况,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A 8.随机抽取100名高一学生做两题奥数题,两题都通过的有55人,第一题通过而第二题为通过的有5人;第二题通过而第一题为通过的有15人;两题都未通过的有25人。问欲检验第一题是否比第二题容易,该用何种统计检验的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B 9.通过计算使用同一试卷进行前后两次考试结果的相关程度,所得的信度为 A.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复本信度 D.评分者信度 答案:A 10.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程度或幅度的指标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B 1.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概括或计算出能够反映教育现象的综合指标,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A 2.对两个不同对象的总体的差异评价称为

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纵向评价 答案:B 3.在不易简明扼要地表达答案的意思时,最好选用哪一种类型问卷 A.限制式 B.开放式 C.半限制式 D.半开放式 答案:B 4.需要对指标进行排序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是: A.经验法 B.对照配权法 C.咨询法 D.主成分分析法 答案:C 5.欲分析某校100名教师对两个教学改革方案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是否一致的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B 6.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规模总量的指标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A

7.下列数值中,哪一个表明试题的鉴别力最好? A.0.45 B.0.35 C.0.25 D.0.15 答案:A 8.下列成绩中,那一项表明学生的成绩最好? A.Z=6.7 B.Z=-2 C.Z=-9.5 D.Z=5 答案:A 9.欲分析学生生源地类型与外语兴趣的关系,宜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D 1.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概括或计算出能够反映教育现象的综合指标,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A 2.欲分析某高校男女毕业生对16种职业的选择顺序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可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B 3.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程度或幅度的指标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B 4.随机抽取100名高一学生做两题奥数题,两题都通过的有55人,第一题通过而第二题为通过的有5人;第二题通过而第一题为通过的有15人;两题都未通过的有25人。问欲检验第一题是否比第二题容易,该用何种统计检验的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B 5.通过计算使用同一试卷进行前后两次考试结果的相关程度,所得的信度为 A.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复本信度

D.评分者信度 答案:A 6.某一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66,政治成绩74,语文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65和13;政治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75和10。请问该生的语文与政治成绩哪一个好? A.语文 B.政治 C.一样好 D.无法比较 答案:A 7.根据样本提供的数据资料特征并以一定的置信度推断或预测总体的有关情况,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B 8.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差异情况的指标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D

多选题

11.判断内容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A,C 12.问卷法的种类通常有哪些? A.限制式问卷 B.开放式问卷 C.半限制式问卷 D.半开放式问卷 答案:A,B,C 13.评价试题质量的指标有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D 14.依评价的方法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C.安置评价与诊断评价 D.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答案:A,B,D 15.在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中,哪些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A.对照配权法 B.经验法 C.咨询法 D.主成分分析法 答案:A,C 16.教育统计与教育评价的关系是 A.教育统计是定量分析 B.教育评价是在教育统计的基础上作出事物的价值判断 C.教育评价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

D.教育评价是综合性活动,教育统计是单一性活动 答案:A,B,C,D 17.在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访问法 D.测量法 答案:A,B,C,D 18.下列哪些情形属相关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A,C,D 19.判断结构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D 20.判断效标关联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B 11.依评价的方法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C.安置评价与诊断评价 D.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答案:A,B,D 12.判断结构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D 13.教育评价包含的内容包括 A.评价依据 B.评价目标 C.评价作用 D.评价技术 答案:A,C,D

14.常用的综合指标有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A,B,C,D 15.下列哪些情形属独立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B 16.第35题

教育统计与教育评价的关系是 A.教育统计是定量分析 B.教育评价是在教育统计的基础上作出事物的价值判断 C.教育评价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

D.教育评价是综合性活动,教育统计是单一性活动 答案:A,B,C,D 17.在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访问法 D.测量法 答案:A,B,C,D 18.统计检验的方法有 A.T检验 B.u检验 C.积差相关法 D.等级相关法 答案:A,B,C,D 19.区分度的分析方法有 A.两端分组法 B.相关分析法 C.逻辑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A,B 20.下列哪些量表所测得的数据为测量数据? A.类别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等比量表 答案:C,D 11.在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中,哪些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A.对照配权法 B.经验法 C.咨询法 D.主成分分析法 答案:A,C 12.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有 A.方向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可测性原则 D.独立性原则 答案:A,B,C,D 13.制定教育评价的标准的原则有哪些? A.方向性 B.时效性 C.客观性 D.激励性 答案:A,B,C,D 14.常用的综合指标有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A,B,C,D 15.下列哪些情形属横向评价?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B 16.教育统计学的作用

A.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

B.是教育评价技术中的重要方法 C.有助于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D.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答案:B,C,D 17.反映数据离中趋势的指标有: A.绝对数 B.标准分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B,D 18.属推断统计分析的方法有 A.平均数差异分析法 B.比例差异分析法 C.相关分析法 D.模糊综合评价法 答案:A,B,C 19.问卷法的种类通常有哪些? A.限制式问卷 B.开放式问卷 C.半限制式问卷 D.半开放式问卷 答案:A,B,C 20.作为全面评价比较总体的方法,必须抓住数据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集中趋势 D.离中趋势 答案:C,D 11.下列哪些情形属横向评价?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D.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答案:B,C 12.教育评价的作用 A.导向作用 B.鉴定作用 C.定向作用 D.激励作用 答案:A,B,D 13.常用的综合指标有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A,B,C,D 14.作为全面评价比较总体的方法,必须抓住数据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集中趋势 D.离中趋势 答案:C,D 15.下列哪些情形属相关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A,C,D 16.制定教育评价的标准的原则有哪些? A.方向性 B.时效性 C.客观性 D.激励性 答案:A,B,C,D 17.评价试题质量的指标有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D 18.指标设计的方法有: A.目标分解法 B.问卷调查法 C.多元统计法 D.布鲁姆“分类学”法 答案:A,B,C,D

19.影响测量效果的误差有: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抽样误差 D.过失误差 答案:A,B,C 20.属定性描述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A,C 11.教育统计学的作用

A.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

B.是教育评价技术中的重要方法 C.有助于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D.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答案:B,C,D 12.在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访问法 D.测量法 答案:A,B,C,D 13.指标设计的方法有: A.目标分解法 B.问卷调查法 C.多元统计法 D.布鲁姆“分类学”法 答案:A,B,C,D 14.统计检验的方法有 A.T检验 B.u检验 C.积差相关法 D.等级相关法 答案:A,B,C,D 15.属定性描述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A,C 16.下列哪些情形属独立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 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B 17.依评价的方法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C.安置评价与诊断评价 D.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答案:A,B,D 18.教育评价包含的内容包括 A.评价依据 B.评价目标 C.评价作用 D.评价技术 答案:A,C,D 19.常用的综合指标有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A,B,C,D 20.作为全面评价比较总体的方法,必须抓住数据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集中趋势 D离中趋势 答案:C,D 11.依评价的方法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C.安置评价与诊断评价 D.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答案:A,B,D 12.影响测量效果的误差有: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抽样误差 D.过失误差 答案:A,B,C 13.下列哪些情形属独立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B 14.教育统计学的作用

A.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

B.是教育评价技术中的重要方法 C.有助于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D.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答案:B,C,D 15.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有 A.方向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可测性原则 D.独立性原则 答案:A,B,C,D 16.下列哪些情形属相关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A,C,D 17.判断效标关联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B 18.区分度的分析方法有 A.两端分组法 B.相关分析法 C.逻辑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A,B 19.教育统计与教育评价的关系是 A.教育统计是定量分析 B.教育评价是在教育统计的基础上作出事物的价值判断 C.教育评价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

D.教育评价是综合性活动,教育统计是单一性活动 答案:A,B,C,D

20.教育评价中测量法所用到的量表有哪些? A.类别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等比量表 答案:A,B,C,D 11.教育统计学的作用

A.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

B.是教育评价技术中的重要方法 C.有助于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D.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答案:B,C,D 12.教育评价的作用 A.导向作用 B.鉴定作用 C.定向作用 D.激励作用 答案:A,B,D 13.指标设计的方法有: A.目标分解法 B.问卷调查法 C.多元统计法 D.布鲁姆“分类学”法 答案:A,B,C,D 14.属相关分析的方法有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A,B,C,D 15.评价试题质量的指标有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D 16.在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中,哪些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A.对照配权法 B.经验法 C.咨询法 D.主成分分析法 答案:A,C 17.依评价的功能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A,C,D 18.下列哪些情形属独立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B 19.判断效标关联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B 20.作为全面评价比较总体的方法,必须抓住数据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集中趋势 D.离中趋势 答案:C,D 11.下列哪些情形属横向评价?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D.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答案:B,C 12.下列哪些情形属相关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A,C,D 13.依评价的功能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A,C,D 14.对于考试质量的评价,主要通过对哪些指标的分析来实现?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A,B,C,D 15.作为全面评价比较总体的方法,必须抓住数据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集中趋势

D.离中趋势 答案:C,D 16.依评价的方法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C.安置评价与诊断评价 D.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答案:A,B,D 17.教育评价中测量法所用到的量表有哪些? A.类别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等比量表 答案:A,B,C,D 18.教育评价包含的内容包括 A.评价依据 B.评价目标 C.评价作用 D.评价技术 答案:A,C,D 19.统计检验的方法有 A.T检验 B.u检验 C.积差相关法

D.等级相关法 答案:A,B,C,D 20.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有: A.绝对数 B.相对数 C.标准差 D.平均数 答案:A,B,D 11.标准分数的作用有 A.比较一次考试中的好坏 B.比较不同阶段的考试成绩 C.比较不同学科的考试成绩 D.比较考试的总成绩 答案:A,B,C,D 12.依评价的范围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职业教育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横向评价 D.成人教育评价 答案:A,D 13.指标设计的方法有: A.目标分解法 B.问卷调查法 C.多元统计法 D.布鲁姆“分类学”法 答案:A,B,C,D 14.常用的综合指标有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A,B,C,D

15.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有: A.绝对数 B.相对数 C.标准差 D.平均数 答案:A,B,D 16.教育统计与教育评价的关系是 A.教育统计是定量分析 B.教育评价是在教育统计的基础上作出事物的价值判断 C.教育评价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

D.教育评价是综合性活动,教育统计是单一性活动 答案:A,B,C,D 17.属推断统计分析的方法有 A.平均数差异分析法 B.比例差异分析法 C.相关分析法 D.模糊综合评价法 答案:A,B,C 18.教育评价包含的内容包括 A.评价依据 B.评价目标 C.评价作用 D.评价技术 答案:A,C,D 19.问卷法的种类通常有哪些? A.限制式问卷 B.开放式问卷 C.半限制式问卷 D.半开放式问卷 答案:A,B,C 20.属相关分析的方法有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A,B,C,D 判断题

21.目标分解法一般适用于学业方面的评价 答案:错误 22.信度高则效度高 答案:错误

23.按评价标准的标准分教育评价分为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两类。答案:正确 24.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答案:错误 25.效度高则信度高 答案:正确

26.由样本(局部)推论总体的方法叫描述性统计 答案:错误 27.标准差越小越好 答案:错误 28.温度计属顺序量表 答案:错误

29.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的深化 答案:错误

30. T检验可以用于对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评价。答案:正确 21.定量评价比定性评价高级。答案:错误

22.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答案:错误 23.标准分数越大越好 答案:正确

24.为教育活动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安置性评价 答案:正确 25.目标分解法一般适用于学业方面的评价 答案:错误 26.教育评价贯穿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答案:正确 27.温度计属顺序量表 答案:错误

28.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前提和归宿。答案:正确

29.系统误差是影响测量效果最主要的一种误差 答案:错误 30. T检验可以用于对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评价。答案:正确 21.问卷法主要主要适用于内隐的心理活动方面的评价 答案:正确 22.标准差越小越好 答案:错误 23.信度越高越好 答案:错误

24.绝对数是反映事物基本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答案:正确

25.动态评价是考察评价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中的现实状态。答案:错误 26.目标分解法一般适用于学业方面的评价 答案:错误

27.一个人测试的结果只是他的真实结果的估计值 答案:正确

28.传统的评价方法使用了平均数和标准差对事物进行总体的评价比较 答案:错误 29.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是教育现象的质量方面。答案:错误 30. T检验可以用于对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评价。答案:正确 21.一个人测试的结果只是他的真实结果的估计值 答案:正确

22.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答案:错误 23.效度越高越好 答案:正确

24.教育评价贯穿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答案:正确 25.难度越低题目的区分度越好 答案:错误

26.系统误差是影响测量效果最主要的一种误差 答案:错误 27.定量评价是定性评价的客观基础。答案:正确

28.传统的评价方法使用了平均数和标准差对事物进行总体的评价比较 答案:错误 29.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的深化 答案:错误

30.测量学生的情感一般使用等距量表。答案:错误

2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教育教学提供过程中的信息,此类评价称为形成性评价。答案:正确 22.传统的评价方法使用了平均数和标准差对事物进行总体的评价比较 答案:错误 23.温度计属顺序量表 答案:错误

24.按评价标准的标准分教育评价分为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两类。答案:正确 25.为教育活动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安置性评价 答案:正确 26.由样本(局部)推论总体的方法叫描述性统计 答案:错误 27.标准差越小越好 答案:错误 28.信度越高越好 答案:错误

29.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答案:错误 30. T检验可以用于对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评价。答案:正确

21.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答案:错误 22.测量学生的情感一般使用等距量表。答案:错误 23.定量评价是定性评价的客观基础。答案:正确 24.由样本(局部)推论总体的方法叫描述性统计 答案:错误 25.一个人测试的结果只是他的真实结果的估计值 答案:正确 26.系统误差是影响测量效果最主要的一种误差 答案:错误 27.为教育活动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安置性评价 答案:正确 28.定量评价比定性评价高级。答案:错误 29.标准分数越大越好 答案:正确

30.常模参照评价是将评价对象放在评价总体内进行排序。答案:正确

21.传统的评价方法使用了平均数和标准差对事物进行总体的评价比较 答案:错误 22.信度越高越好 答案:错误

23.为教育活动作出某种鉴定的评价称为诊断性性评价 答案:错误

24.按评价标准的标准分教育评价分为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两类。答案:正确

25.动态评价是考察评价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中的现实状态。答案:错误 26.信度高则效度高 答案:错误 27.温度计属顺序量表 答案:错误

28.定量评价比定性评价高级。答案:错误 29.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的深化 答案:错误

30.常模参照评价是将评价对象放在评价总体内进行排序。答案:正确

21.传统的评价方法使用了平均数和标准差对事物进行总体的评价比较 答案:错误 22.难度越低题目的区分度越好 答案:错误

23.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是教育现象的质量方面。答案:错误 24.绝对数是反映事物基本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答案:正确 25.效度越高越好 答案:正确

26.问卷法主要主要适用于内隐的心理活动方面的评价 答案:正确 27. u检验可以用于对两个总体比例的差异评价。答案:正确 28.定量评价比定性评价高级。答案:错误 29.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的深化 答案:错误

30. T检验可以用于对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评价。答案:正确 21.问卷法主要主要适用于内隐的心理活动方面的评价 答案:正确 22.温度计属顺序量表 答案:错误

23.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答案:错误 24.标准分数越大越好 答案:正确 25.效度高则信度高 答案:正确

26.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教育教学提供过程中的信息,此类评价称为形成性评价。答案:正确

27.信度高则效度高 答案:错误

28.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是教育现象的质量方面。答案:错误 29.系统误差是影响测量效果最主要的一种误差 答案:错误

30. T检验可以用于对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评价。答案:正确 填空题

31. u检验主要是通过计算()值并给以检验。答案:Z 32.主观题的分半信度一般应达到()以上。答案:0.8 33.对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整齐程度进行比较需使用的综合指标是()。答案:标准差 34.反映事物总体水平的指标是()。答案:平均数

35欲分析若干位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估顺序的一致性,应使用的相关分析法是()。答案: 等级相关 36.某小组某项测验的成绩分别是55,58,63,80,83,85,89,90,95,则该测验的标准差是()。(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4.93 37.信度是指测量的()。答案:可靠性

38.对原始数据资料直接计算出的平均数称为()。答案:算术平均数 39.效度是指测量的()。答案:有效性 40.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为管理或过程提供信息

31.相关系数是反映两事物之间的()的一个量数。答案:联系方向和程度 32.从质的方面说明教育问题的评价称为()。答案: 定量评价

33.标准分数能具体反映出考试分数高于或低于平均分数的程度及()。答案:方向 34.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发现问题 35.推断性评价是对数据资料()。答案:统计检验 36.反映事物总体水平的指标是()。答案:平均数

37.评价一个考试是否达到考试目的的综合指标是()。答案:信度 38.对原始数据资料直接计算出的平均数称为()。答案:算术平均数 39.主观题的分半信度一般应达到()以上。答案:0.8 40.若评价结果在0.01水平上显著,则说明在0.05水平上是()的。答案:显著 31.反映事物总体水平的指标是()。答案:平均数

32.推断性评价是依据统计检验的结果并以一定的()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答案:置信度 33.从质的方面说明教育问题的评价称为()。答案: 定量评价

34.对提出问题事先既有安排好答案,也有自由回答的问卷称为()。答案:半限制式问卷 35.推断性评价是对数据资料()。答案:统计检验

36.一般在教育教学活动前进行,为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答案:安置性评价 37.标准分数是平均数和()联合起来考虑的分数。答案:标准差

38欲分析若干位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估顺序的一致性,应使用的相关分析法是()。答案: 等级相关 39.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发现问题

40.评价一个考试是否达到考试目的的综合指标是()。答案:信度 31.推断性评价是对数据资料()。答案:统计检验

32.一般在教育教学活动前进行,为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答案:安置性评价 33.标准分数能具体反映出考试分数高于或低于平均分数的程度及()。答案:方向 34.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为管理或过程提供信息 35.评价一个考试是否达到考试目的的综合指标是()。答案:信度 36.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发现问题

37.若评价结果在0.01水平上显著,则说明在0.05水平上是()的。答案:显著

38.推断性评价是依据统计检验的结果并以一定的()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答案:置信度 39.相关分析的方法是对两事物之间的关系从()方面给予推断评价。答案:数量 40.评价一个考试是否能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综合指标是()。答案:效度

31.对教育测量质量的评价,通常是通过分析测量结果的效度和()。答案:信度 32.反映事物总体水平的指标是()。答案:平均数

33.描述性的评价方法是对统计资料计算(),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与评价。答案:综合指标值

34.标准分数能具体反映出考试分数高于或低于平均分数的程度及()。答案:方向 35.对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整齐程度进行比较需使用的综合指标是()。答案:标准差 36.一般在教育教学活动前进行,为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答案:安置性评价

37.推断性评价是依据统计检验的结果并以一定的()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答案:置信度 38.从质的方面说明教育问题的评价称为()。答案: 定量评价

39.对原始数据资料直接计算出的平均数称为()。答案:算术平均数 40.效度是指测量的()。答案:有效性

31.一般在教育教学活动前进行,为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答案:安置性评价 32.一般来说,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呈()的相关情形。答案:正相关

33.标准分数能具体反映出考试分数高于或低于平均分数的程度及()。答案:方向 34.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发现问题

35.统计分析评价法是()评价方法中的一种。答案:定量 36.教育统计学是教育学与()的一门交叉科学。答案:统计学 37.某小组某项测验的成绩分别是55,58,63,80,83,85,89,90,95,则该测验的标准差是()。(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4.93 38.所谓统计检验,就是检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联系是否()问题。答案:显著

39.描述性的评价方法是对统计资料计算(),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与评价。答案: 综合指标值

40.主观题的分半信度一般应达到()以上。答案:0.8 31.对提出问题事先既有安排好答案,也有自由回答的问卷称为()。答案:半限制式问卷 32. u检验主要是通过计算()值并给以检验。答案:Z 33.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发现问题

34.统计分析评价法是()评价方法中的一种。答案:定量

35.所谓统计检验,就是检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联系是否()问题。答案:显著 36.标准分数是平均数和()联合起来考虑的分数。答案:标准差 37.教育统计学是教育学与()的一门交叉科学。答案:统计学

38.描述性的评价方法是对统计资料计算(),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与评价。答案: 综合指标值

39.效度是指测量的()。答案:有效性

40.将评价对象与评价对象总体内的特定元素进行比较的评价称为()。答案:相对评价 31.所谓统计检验,就是检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联系是否()问题。答案:显著 32.相关系数是反映两事物之间的()的一个量数。答案:联系方向和程度 33.相关系数γ的正负符号可以反映相关的()。答案:方向

34.标准分数是平均数和()联合起来考虑的分数。答案:标准差 35.显著性水平指的是显著时()的可能性。答案:犯错误

36.一般来说,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呈()的相关情形。答案:正相关

37欲分析若干位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估顺序的一致性,应使用的相关分析法是()。答案: 等级相关 38.类别量表(数据)表示事物的()。答案:分类

39.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为管理或过程提供信息

40.若评价结果在0.01水平上显著,则说明在0.05水平上是()的。答案:显著 31.标准分数是平均数和()联合起来考虑的分数。答案:标准差 32.信度是指测量的()。答案:可靠性

33.从质的方面说明教育问题的评价称为()。答案: 定量评价

34.对提出问题事先既有安排好答案,也有自由回答的问卷称为()。答案:半限制式问卷 35.若评价结果在0.01水平上显著,则说明在0.05水平上是()的。答案:显著

36.推断性评价是依据统计检验的结果并以一定的()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答案:置信度 37.相关系数是反映两事物之间的()的一个量数。答案:联系方向和程度 38.评价总体中个体之间变异程度的指标是()。答案:标准差

39欲分析若干位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估顺序的一致性,应使用的相关分析法是()。答案: 等级相关 40.推断性评价是对数据资料()。答案:统计检验

应用文期末考试 篇3

多选: 1.应用文对主旨的要求:正确、鲜明、集中2.计划以书写上划分:条文式、表格式3.总结按内容分:工作、生产、学习、总结4.调查报告分为:总结经验教训、反映情况、揭露问题5.规章制度(不能单独以文种出现):单位名称+事由+文种、单位名称+事由、单位名称+文种6.应用文的特点:规范、真实、实用、时效7.计划的特点:预见性、周密性、可行性、制约性、时限性8.总结的特点:客观性、全面性、理论性9.简报按性质分:工作、动态、会议10.协议书类型;意向书、补充修定式、合同式

判断:1.法律效应

对2.个人感情

错3.思维规律性

对4.越变越好

错 5.明确今后方向

对6.第一人称

7.命令

错8.公证书

错9.就事论事 错10.指挥管理作用

对11.一般不切关于

错12.计划是书前行文

对13请示般标题‘申请’ 错

判断题第二份3 ×4×5 公文标题 ×6总结 ×7计划 √8请示 ×9 ×10 应用文...手法 √11国家机关 √12主旨 ×13 结构 √14 计划×15总结目的 √16报告...第一人称 √17命令 ×18×19总结×

简答:提高应用文写作方法:

1.加强自我综合素质的修养,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

2.学会积累素材,特别要训练在较短时间内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多阅读那些优秀的应用文,从中分析、体悟应用写作所应注意的要点,以及相关的技巧,简单来说“多看”; 4.反复进行写作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请示与报告的不同 : 1.行文目的不同(报告的行文目的是上级机关了解情况,为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而请示的目的是请求得到上级机关指示与批准,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困难。)2.行文时间不同(报告是事后,事中行文;请示是事前行文。)3.行文内容不同(报告一文数事;请示一文一事。)4.答复方式不同(报告一般不必答复;请示一般要答复。)

产品说明书的特点及种类:

特点:1.知识性

2.客观性

3.说明性

4.应用性

种类:1.按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音象式说明书、图表式说明书和文字式说明书。

2.按照商品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消费类说明书和生产资料类说明书。

3.按照说明书的繁简程度不同,可分为详述式说明书和简述式说明书。

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上行文规则:一般规则、上行文规则、下行文规则、联合行文、相互行文规则。1.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2.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3.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4.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5.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6.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通知的概念和种类概念(通知是“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的公文,是知照性的下行文,或平行文);特点(使用面广、知晓性强);种类(事项类通知、指示性通知、转发类通知)。

学术论文的作用及类别作用----(传播科研成果、启迪学术思想、贮存科研信息、考核业务水平)

类别----

一、按研究对象分,有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

二、按研究途径分,有揭示性论文、综合性论文和阐述性论文

三、按研究手段分,有实践型论文、理论型论文

四、按作者身份和写作目的与要求分,有纯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学位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

计划的特点-------预见性

周密性

可行性

制约性

时限性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 篇4

各种各样的3D打印机中,精度最高、效率最高、售价也相对最高的是()工业级3D打印机

SLA原型的变形量中由于后固化收缩产生的比例是()25%~40%

LOM打印技术使用小功率CO2激光或低成本刀具,因而价格低且使用寿命长。对

FDM 3D打印技术成型件的后处理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去除支撑部分

以下不是3D打印技术优点的是()技术要求低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以下不是创新三层含义的是()抛弃旧概念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四个层次特点中不包括以下哪个()无有生物相容性,且非降解的材料

以下不是促进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方法是()严格控制产品成本

LOM打印技术的原材料是片材和薄膜材料。对

以下是SLA技术特有的后处理技术是()排出未固化的光敏树脂

3DP打印技术的后处理步骤的第一步是()除粉

SLS技术最重要的是使用领域是()金属材料成型

以下哪种3D打印技术在金属增材制造中使用最多? SLS

使用SLS 3D打印原型件过程中成型烧结参数不包括()烧结时间

SLA技术的优势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工艺成熟稳定,已有50多年技术积累 FDM技术的优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

对光敏树脂的性能要求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成品强度高

FDM技术生产构件后处理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静置

3DP打印技术的后处理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强制固化

LOM打印技术的缺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制造中空结构件时加工困难 FDM技术的成型原理是()熔融挤出成型

LOM技术最早是用于什么领域()立体地图

哪种关系不能添加到草图的几何关系中()水平共线 垂直

3DP技术使用的原材料是()粉末材料

SLA 技术成型件多为树脂类,强度,刚度,耐热性高,可长时间保存。错

3D打印的各种技术中使用光敏树脂的技术是()SLA

以下不是3D打印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减少废弃副产品

光敏树脂是在所有紫外光的照射下能迅速发生光聚合反应, 分子量急剧增大, 材料也就从液态转变成固态。错

主要使用薄片材料为原材料的3D打印技术的是()LOM 1【单选题】(1分)

3D打印最早出现的是以下哪一种技术(C)A.SLA B.FDM C.LOM D.3DP 正确

2【单选题】(1分)

使用SLS 3D打印原型件后过程将液态金属物质浸入多孔的SLS坯体的孔隙内的工艺是(A)A.浸渍 B.热等静压烧结 C.熔浸 D.高温烧结 正确

3【单选题】(1分)

最早的3D打印技术出现在什么时候(B)A.十九世纪初 B.二十世纪初 C.二十世纪末 D.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正确

4【单选题】(1分)

各种各样的3D打印机中,精度最高、效率最高、售价也相对最高的是(D)A.个人级3D打印机 B.专业级3D打印机 C.桌面级3D打印机 D.工业级3D打印机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5【单选题】(1分)

以下不是3D打印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B)A.3D 打印的耗材 B.增加产品应用领域 C.3D 打印机的操作技能 D.知识产权的保护 正确

第二章

1【单选题】(1分)

LOM技术最早是用于什么领域(B)A.医学影像 B.立体地图 C.建筑 D.航空航天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2【单选题】(1分)

SLA技术使用的原材料是(A)A.光敏树脂 B.粉末材料 C.高分子材料 D.金属材料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3【单选题】(1分)

FDM技术的成型原理是(B)A.叠层实体制造 B.熔融挤出成型 C.立体光固化成型 D.选择性激光烧结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4【单选题】(1分)

3DP技术使用的原材料是(D)A.光敏树脂 B.金属材料 C.高分子材料 D.粉末材料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5【单选题】(1分)

SLS技术最重要的是使用领域是(C)A.高分子材料成型 B.树脂材料成型 C.金属材料成型 D.薄片材料成型 正确

第三章

1【单选题】(1分)

3D打印模型是是什么格式(A)A.STL B.SAL C.LED D.RAD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2【单选题】(1分)

单击新建图标后,如何开启新的零件文件(A)A.选择一个零件模板 B.选择一个装配体模板 C.选择一个工程图模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3【单选题】(1分)

选择所需的草图基准面后,如何打开草图(B)A.在草图工具栏上双击草图图标 B.在草图工具栏上单击草图图标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4【单选题】(1分)

零件的第一个特征是什么特征(A)A.基体特征 B.拉伸特征 C.旋转特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5【单选题】(1分)

如何改变草图尺寸数值(B)A.删除后重新绘制

B.双击尺寸,在修改对话框中输入新数值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6【多选题】(1分)

那种关系不能添加到草图的几何关系中(ABC)A.水平B.共线 C.垂直 正确

第四章

1【单选题】(1分)

以下是SLA技术特有的后处理技术是(B)A.去除支撑

B.排出未固化的光敏树脂 C.取出成型件 D.后固化成型件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2【单选题】(1分)

FDM 3D打印技术成型件的后处理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C)A.取出成型件 B.打磨成型件 C.去除支撑部分 D.涂覆成型件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3【单选题】(1分)

3DP 打印技术的后处理步骤的第一步是(A)答案就是A,不要受弹幕影响 A.除粉 B.涂覆 C.静置 D.固化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4【单选题】(1分)目前FDM常用的支撑材料是(A)A.水溶性材料 B.金属 C.PLA D.粉末材料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5【单选题】(1分)

SLA原型的变形量中由于后固化收缩产生的比例是(A)A.25%~40% B.5%~10% C.70%~90% D.20%~50% 正确

第五章

1【单选题】(1分)

以下不是促进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方法是(A)A.严格控制产品成本

B.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才的培养

C.鼓励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打印机和专用配套材料 D.建立清晰的回报预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2【单选题】(1分)

3D打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领域是(C)A.整体建筑物的建造 B.建筑材料的生产

C.建筑装饰品和建筑模型的生产 D.建筑机械的生产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3【单选题】(1分)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以下不是创新三层含义的是(D)A.变化 B.更新

C.创造新的东西 D.抛弃旧概念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4【单选题】(1分)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四个层次特点中不包括以下哪个(B)A.无生物相容性要求的材料 B.无有生物相容性,且非降解的材料

C.金属3D打印、活性细胞、蛋白及其他细胞外基质 D.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可以降解的材料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5【单选题】(1分)

上一篇:在毕业班誓师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地心游记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