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精选8篇)
A听课 B评课 C听讲座 D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E请人来听自己的课,然后一起研究
2、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您最希望得到下面的哪项支持和帮助()
A提供教学配套材料 B提供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
C教研人员的听课指导 D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 3、学生对数学的预习,你的要求是怎样的()
A必须经常预习B有时要求预习C不要求预习D其他
4、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了你是怎样做的()A继续讲自己的 B及时反思调整 C很烦躁,情绪低落D其他 5、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时提问,你的态度和做法是怎样的()A提倡并鼓励 B比较认可不鼓励 C不理睬 D其 他 6、对自主学习,你认为学生的活动应该是怎样的()A自由的 B教师带着 C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D其他
7、学生之间在交流讨论时,你的行为经常是怎样的()A观察、倾听并参与 B观察不参与 C无事可干 D其他 8、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习的内容是如何选择的()
A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 B偶尔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C基本不为学生提供拓展的数学学习内容9、对教材的使用,你的做法是怎样的()
A经常重组 B有时重组 C完全依据教材D其他
10、在平常教学中你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A经常B偶尔C公开课时才用D认为有必要时用E从不使用 11、你认为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主要途径是()
A加强课外辅导B加大课外作业量
C提高课堂教学质量D增加教学课时
12、你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
A教师教得精彩B教学内容丰富多采 C学生充分发展 D其它
13、设计练习时你觉得最需要的是()
A设计针对性练习B设计层次性练习C设计综合性练习14、教学设计时你优先考虑()设计
A 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手段 D教学方法 15、教学设计前你怎样了解学生知识基础()
一、农村教育资源的限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更何况是教育, 所以我们农村教育资源的限制主要是由地区经济发达水平限制的。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 对一个地区的教育投入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的。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因为经济的问题导致了一连串问题的出现。例如, 在教育投入方面主要影响到了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 还会影响到教师的收入水平。在学校建设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发现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水平。对于小学来讲, 数学教育的教材资料就有了差异。在农村, 学生们只有一本教材, 最多也就是一两本相关的参考资料, 这些资料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 这也就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异的出现。而在城市学校, 学生们每一个学科平均都有五六本资料。尽管城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有很多娱乐性质或者是能力培养的课程, 例如音乐等课程, 但是这些不但没有给学生带来更多压力, 反而让他们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而农村的学生教材少, 学的内容少, 但是却很累。这是为什么呢?这不仅跟教材的数量有关, 更与教学设备和教师水平息息相关。例如, 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等在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效率, 而农村还依然采用黑板和粉笔来进行教学, 这在教学效率上已经落后很多了。在农村很多小学生数学课程都会出现拖堂的现象, 这是因为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再者我们应该重视教师教学水平这一个问题。一个好的数学教师, 在讲课过程中可能不需要学生们拿出课本, 只要听老师讲, 听老师总结, 这就够了。到最后, 教师让学生们翻书到多少页, 然后留下一些给学生们独立思考的问题, 这一堂课就算是结束了。有这样高水平的教师, 学生们学习起来肯定会比较轻松, 不但节约了课堂时间, 还给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反, 一些教学经验不太丰富的教师认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方法只有一个, 那就是从时间里泡, 他们盲目地认为讲的越多, 学生们就会理解的越多。其实则不然, 一个教师课下备课的认真程度以及效果直接影响着他在授课过程中的效率。如果课下做好了备课准备, 就可以应对学生们可能出现的很多问题;如果备课不认真, 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这些都影响了授课效率。所以他们拖堂只是在补偿因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时间浪费, 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还有一个问题在农村非常严重, 那就是教师的流失。[1,2]很多教师的收入受到地区经济的影响, 他们有些迫于生计, 只能选择放弃自己神圣的职业, 而去发达地区发展。另外一些年轻教师为了不断丰富自己, 不让自己封闭, 而选择离开农村教育, 去其他地区发展。这些现象都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很多麻烦, 学生们对教师的流动习以为常, 这是非常悲哀的。
二、如何改变现状
我们应该呼吁教育的平等, 教育不应该受到区域经济发达水平的限制。在教育投入方面, 我们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把教育的投入拉到一个水平线, 让每一个地区的学生都享受公平的教育。鼓励大学优秀毕业生来农村发展,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让他们真正服务于农村。这些年, 我们一直在努力调整这种不平衡, 加大对支教教师的鼓励。对一些优秀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便利, 鼓励他们去农村支教, 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 但是政策终归是政策, 我们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才能够真正留住他们, 让他们为基层服务。如果我们一味地期望用金钱和高的待遇去留住这些教师, 终究会有不能够满足他们的时候, 那这个时候他们还是会离开。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这些服务于基层的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在教学设备方面, 我们不能够在短期内期待能够和城市水平看齐, 但是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城市学校落伍的设备, 因为这些设备可能在农村也非常先进。何况即便是给我们最先进的设备, 如果我们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也不能够将这种设备最大限度地应用起来。所以, 加强农村和城市学校的合作, 把一些城市学校的闲置设备或者是一些富余的资料给农村学校, 为农村学生的求学提供帮助。[3,4,5]这些帮助可能对于城市学生而言不算什么, 但是对于资源匮乏的农村, 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加强农村和城市学校合作方面, 我们应该尽量扩大合作的范围。因为不仅农村的学生需要城市学生的帮助, 城市的学生也需要去体验农村学生的学习现状,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才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幸福生活。所以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 资源共享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途径。小学数学是小学生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我们必须要重视对它的投入, 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董剑.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2) .
[2]雷新河.创设生活意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8) .
[3]刘博.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文理导航, 2013, (05) .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现状 完善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教学中依然有很多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对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学校及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负担重,压力大
新课标对降低小学生学习负担提出了明确要求,然后时至今日,这一方针仍未得到贯彻落实。这一点体现在数学科目上,就是学习任务多、算题作业多、假期培训多,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和家长对现代教育理念的不了解。目前我国的教育依然摆脱不了以“考”为主的应试体制,在这种体制氛围的影响下,教师及家长过分关心学生的成绩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为学生安排了大量的课下作业和假期培训,造成学生巨大的负担。此外,许多教师在教学模式的转型期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方案,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造成学生学习难度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严重影响。
(二)盲目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近些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然而,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贪玩、自制力差的特点,也没有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研究,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简单地按座位分组,在问题讨论方面只对学生提出一个大致要求,便任由学生自行讨论,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导致部分学生将这一时间看成是娱乐放松的时间,表面上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讨论,背地里却在做一些游戏或谈论一些与学习不相关的话题,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课堂情境设计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要求,通过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和参与积极性。然而现阶段的教师在引入情境教学的时候,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造成为了情境而设计情景的教学局面。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许多教师盲目地开展活动,制造一些与数学知识不相关的情境,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习气氛,但是没能将教学情境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造成了课堂资源的浪费,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完善策略
(一)改变教学理念,减轻学生负担
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促使人才标准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以成绩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型人才,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也应该基于这一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树立全面的教学的目标,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类比归纳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一改以“练和算”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开展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减轻学生负担。在作业布置方面,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精心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业,使学生通过少量的学习便能取得较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出发点是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教学境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以一对一负责的形式进行合理分组,例如,让一个优等生负责一个中等生,让一个中等生帮助一个后进生,以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合理搭配,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要为每个小组指派一个组长,负责维持小组秩序、规范讨论行为、提交讨论报告,避免个别学生进行与学习不相关的讨论。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要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对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从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正确的问题和方向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得到真正落实,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三)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进情境教学是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情境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应该围绕数学性、生活性、趣味性以及问题性四个原则来进行,使得教学情境能够联系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目光、促进学生思考。首先,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遵循小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境,使得教学情境紧贴教学目标、充满数学韵味。其次,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挖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题材,并与教学情境巧妙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同身受,从抽象的数学知识中感触到具体的事物。再次,教学情境必须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最后,教师要将注重教学情境的启发性,将关键的数学问题融入教学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产生疑惑、主动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处于新旧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交替期间,在小学数学教育获得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积极地进行反思,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新突破,为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欣飞.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现状、问题和研究对策[J].考试周刊,2013(52).
[2]张转.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6).
[3]吴存明.给力“情景图”凸显“数学味”——小学数学教材“情景图”使用的现状与策略探询[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3(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和估算技能。相比较而言,老课程标准对学生计算的能力提了很多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而现在却很少提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
由于先进而简便的计算工具日益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因此新课标调低了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计算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正是这重要的一环,恰恰是老师们最为头疼的地方,也偏偏是学生们最不愿意学习的知识。
一方面,对老师来说,计算教学是最不容易教学出彩的地方,我们很少见到有计算教学的公开课。不是老师们认为讲不明白,反而恰恰是它过于“明白”了,一目了然,运算顺序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哪个地方最容易出错,所有的一切清楚明了;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都认为这部分知识很简单,根本不用老师来教。学生明明会算,也非常清楚应该注意什么,可就是错误不断。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计算教学处在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呢?
1、计算教学依赖于情境。
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
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10—15分钟。而且算法“多”了以后,也不及时优化。在计算时,有的学生甚至不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教师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
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片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4、忽视口算练习
有些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这样的口算水平势必影响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5、教材的编排
计算内容基本都是独立成章,先学加法、减法,再学习乘、除法,都是比较单纯的学习和练习。只要是一进入这一部分的教学,师生之间就只有练、练、练,很少有关于算理的探讨、交流,只有学生练习熟练与否的情感体验,最终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是优生练习熟练后的心浮气傲,一种是学困生动笔就出错的心惊胆战。
6、评价方式的滞后
新课程标准在降低了计算的要求后,制定了新的评价标准。而在上级部门组织的测试、平时的检测中仍然在使用老课标的评价标准。这让我们一线的教师感到非常困惑,这种困惑带来的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无所适从。
三、计算教学的对策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纠正一些矫枉过正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引入形式多样
数学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如果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通过计算解决一些问题,体会计算的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教学从情境引入,并就此展开有效的教学,这是可取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任何方法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也不例外。创设情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除了解决情境中的计算问题,还要通过计算,形成计算技能。
纵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的新知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因此,计算可以由情境引入,同样可以单刀直入。许多时候没有必要去花较多的时间通过情境来教学。根据学生学习建构特点,让学生主动学,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入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之中,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的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例如,学习“2250÷125”,已经有了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试练,暴露计算中的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规律。
(二)、加强算理的教学。
1、充分运用学具,加强直观教学。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弱,抽象能力差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眼看一看,动耳听一听,调动各种感官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和逻辑能力的提高。例如学习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72÷6,学生很难理解6除不着1,2落下来,变成12继续除……教学时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竖式,在写的过程中与到一些困难,写出十位上商1以后不知道再如何去做,这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小棒.拿出72根,每10根一捆,余两根.想办法把它平均分成6份.学生动手操作:7捆平均分成6份,每份1捆,余一捆,然后再怎么分呢?在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把一捆拆开与零的2根合在一起变成12根句能继续再分了,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兴致很高,这时及时回到问题:在竖式上如何表示呢”刚才的问题应仞而解.2、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习不是为了占有知识,而是为了生长知识。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研究出来的数学。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时,我是这样做的:36+87,先让学生摆小棒,很快得出结论8捆加3捆是11捆,6+7是1捆零3根,1捆11捆合在一起全部得出123根.再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竖式,先算十位得11,再算出个位以后不能直接写了,必须把十位的数字重新擦掉,再写上正确的结果。教师提出问题:“想个什么办法就不用这么麻烦呢?”学生讨论得出笔算加法计算法则的第三条:从个位算起.这样教学让学生在高度的思维状态下,调动原有知识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3、不断发展和完善法则.计算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数域的扩大或计算中新的矛盾出现,它可以断地发展和充实。如百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10再减。后来学习万以内退位减法,由于被减数和减数的数位增加了,原来的法则已经不够用,所以万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便发展为:相同位数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出现。当万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出现连续退位减法的情况时,如:5000-638,退位的次数增加,被减数变化的幅度增大,而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法则,对如何指导连续退位的计算却没有文字说明。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让学生根据需要对原有计算法则做了必要的补充: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如果前一位上是0,就向前两位或者前三位连续退1作10,直到和本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为止。
(三)、注意算法多样化
1、鼓励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计算。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大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标新立异。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解放自己的思想,敢于放手。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到时你会发现,学生的创造力真是不可低估。请看学生是怎样计算“7+6”的:
生1:摆学具。先摆7个,再摆6个,一共13个;
生2: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生3:把7分成4和3,6+4=10,10+3=13;
生4:把7分成5和2,把6分成5和1,5+5=10,2+1=3,10+3=13;
生5:把7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就是13;
生6:我早就知道6+7=13,所以7+6=13;
生7:6×2=12,12+1=13;
生8:7×2=14,14-1=13;
……………
又如学生在解决33-7=?这个问题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如学生借助数小棒、拨珠子等形式想到:①将33分成20与13,先算13-7=6,再算20+6=26;②将33分成10与23,先算10-7=3,再算23+3=26;③将7分成3与4,先算33-3=30,再算30-4=26;④将7看成10,先算33-10=23,再算23+3=26;⑤如果学生说用7-3=4”,你千万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认为他弄反了,且听他接着怎么说:“因为3比7小4,所以只要在30里面减去一个4就可以了,结果等于26。”……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倡不同方法进行计算,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逐步形成创新的习惯。
2、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要遵循“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这一原则,避免让教师“画点”学生“连线”,教师“铺路”学生“爬山”,否则学生只能在封闭的预定轨道上运行。开放的目的是让学生多一份感悟,多一份理解,提供更多的创新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填空(1)□+8=□(2)21=□-□ 以第(3)题为例,这是两个两位数在加法计算过程中有进位的情况,两个两位数加法从“10+10”到“99+99”,共有8100种算式,这其中答案为三位数是从“10+90=100”到“99+99=198”的算式,共有4860种。让学生们把这些算式写成笔算的形式,不知不觉中就进行了多次计算练习。制作这些算式时,如能按顺序排列下去的话,就能列举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全部算式,这个活动本身也是具有数学性质的活动。学生可能开始是随机列式,慢慢地有些学生会发现规律,学生一般都能想出许多像“10+90、11+89、……、90+10”答案为100的算式。有些学生经过大量列式后发现这样的规律:先固定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从“10+90、10+91、10+92、…、10+98、10+99”到“89+11、89+
12、…、89+98、89+99”,其中各类算式个数依次为10、11、…、89,而从“90+10、90+
11、…、90+98、90+99”到“99+10、99+
11、…、99+98、99+99”这10类算式,他们的算式个数都是90个,因此,容易得到所有算式个数为(10+89)×80÷2+90×10=4860。此类问题结果是开放的,实际上计算过程也是开放的。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让学生完成书上题目,想出尽可能多的答案;第二步让学生也想出类似的题目,并在组内完成。在第一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要填出两个数,必须先确定其中的一个数,这时训练学生思考问题要有序,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多的填出答案;在第二步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功能,在这种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思维能力
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过程,便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提倡独立思考。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提倡学生的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展示学生的不同层次思考结果,老师不能引导学生寻求“低层次算法”。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他们不仅有原有认知结构作基础,还有自身的思维潜能作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要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要舍得放手,要相信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多独立思考,尽可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计算遇阻时,再让学生互议互启,老师尽量做问题的共同研究者参与学生的探讨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尝试所得。
2.关注“质”的提高。目前,计算教学在方法上大都注意了量的增加,即引导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法,但往往忽略了有序思维,从质的方面提高。鼓励算法多样化,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儿童的思维发展。
如何从质的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呢?第一,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要认真分析,不能只看形式,而更要看实质——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样。引导有序思考,善于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第二,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
(五)保证适量练习
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其中重要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
1.加强口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四则计算中要使学生先学好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要求口算准确、熟练。当然,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1)课前3——4分钟口算。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计算课每节课前进行3——4分钟口算练习,形式活泼多样,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可以直接笔答,即手头有一张口算纸,规定时间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数量可以循序渐进,由少到多;也可以视算,即教师出示一题目,学生看着题目写出答案;还可以听算,即教师只报题目,学生说出答案。(2)进行针对性练习。口算训练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46×37”等进位乘法,练习4×7+4,3×4+1等口算,有利于学生在计算中正确地进位。
2.加强课堂练习。目前的数学课堂,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样化上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往往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课铃声一响,教师才布置练习,导致练习不到位,所以有必要加强课堂练习。(1)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2)提高练习质量。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回到机械重复的做法。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封闭性问题,半开放性、开放性问题等,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其次,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
一、枯燥。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适合学生。教材上的、教师、学生设计的题目都要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新颖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第三,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回顾、分析、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练习效率。例如,计算125×8÷125×8,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的结果。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观察算式时,要从算式的整体着眼,不能受算式的细节(数据的特点)影响,误认为是两个“125×8”相除。
(1)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如每节课留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纠正。
(2)提高练习质量: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封闭性问题,半开放性、开放性问题等,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其次,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
一、枯燥。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教材上的、教师和学生设计的题目都要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新颖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兴奋。
(3)有针对性的练习:在计算教学中,除对一些易错题坚持反复练习外,还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以便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如计算360÷25×4时,不少学生往往做成:原式=360÷100=3.6,这是由于“25×4”这个强干扰因素的诱发,使学生忽略了运算的顺序造成错误。一般来说,学生初次练习时发生的错误,在教师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如果是多次重复的某种错误,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特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可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状态。
(六)、培养良好的习惯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先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想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便运算等;然后再动笔计算;最后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计算。计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及检查时的方便明了。
(3)培养耐心检验的习惯: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检验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同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也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军的重任。20世纪我市培养出了以郑凤荣、董贤林、陈玉香等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而近几年我市在校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胸围和立定跳远五项指标均低于20世纪90年代,现在的学生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在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影响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因素 1.学校体育观念落后
在农村,虽然素质教育已实施了多年,但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学生健康方面的发展。小学阶段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但有很多教师认为培养兴趣不如提高成绩更实际,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上不去,影响自己的考核.对学生家长也不好交代。学校安排了体育课近乎于应付,不得不上,即使上了工作量也不能与主要学科同等对待。更有些老师认为体育课只是蹦蹦跳跳玩玩而已,只要是学生不出现安全事故,在操场里随便玩,玩得高兴也是属于创新教学。情景之一:有的个别小学体育课上只见学生不见老师,问其学校领导得知,该教师刚上完数学课,利用体育课休息休息;情景之二:问及学生上体育课时常使用哪些体育器械?学生含糊其辞的说:没用过。问学校领导得知,几年前上体育课时,从双杠上摔下一学生,学校赔了不少钱,从此上体育课时基本就不用器械了。问到使用篮球、足球器械时,学
校领导说:“现在的篮球、足球质量不好,几天就损坏了,总不能几天就买一个吧!再说资金也不允许呀!”从以上可见,这样的教学观念怎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呢?学生的体质健康能得到保障吗?更谈不上为上一级学校培养后备运动员了。学校忽视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社会价值,没有把体育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农村小学体育管理体系落后
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比较落后,体育工作在整个工作规划中还没有充分得到体现。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不安排不行,而实际上却根本达不到国家的有关要求;业余运动队的训练搞突击,应付比赛,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等等。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学校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
3.体育教学设施落后
当前,我市有的城镇学校拥有塑胶跑道、室内篮球馆和健身房等良好的体育设施,而农村的体育教学条件与城镇学校相比,差距很大。沙土地跑道、煤渣跑道遇到下雨下雪,体育教学很难实施。在现有的农村体育教学中,由于人为因素和经费不足,也导致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足。再加上场地不好,器材消耗也较快,而常规体育器材利用率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使体育教学内容很难落实,出现放羊式的教学,很难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的体育课,也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厌学的情绪。
4.师资力量落后
一方面,农村小学师资比例严重失调,体育老师得不到专职专任,人力资源严重浪费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正常有序的进行;一方面,受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农村小学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教师的专业思想不够巩固;一方面从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业务进修活动相对较少,学习范围窄也给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5.体育教师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调查的15所农村小学中,12所小学制定的教师考核方案中,只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的评价,忽视了体育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严重地打击了体育教师的上进心,迫使许多年轻体育教师转任“主课”。
二、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较多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给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和消极因素。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些难题,找到突破口,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呢?我认为,我们可以着重从两方面入手。
1.学校方面
学校领导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各学科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把增强学生体质纳
入到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校师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要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器材的管理,多渠道多方位地改善体育设施和体育教学条件,给体育教师与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认真扎实开展好体育教研组的活动。备课、听课、研讨、交流环环相扣;鼓励体育教师培训、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境界,提高文化素质,切实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近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去,使教学与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上级主管部门与学校要关心体育教师的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学校必须保证课间操及课外活动的开展,保证全体学生在校l小时的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立小学兴趣小组。提高对特长生的培养。
2.体育教师方面
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所以体育教师必须结合农村实际,探索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应因材施教。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师要勤于动脑,农村教学环境和设施有它的特殊性,场地大,器材缺,可以利用传统体育项目弥
补器材不足的状况。利用场地大的优势增加一些队形的变换,使成套的动作更丰富多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物,如沿着花坛跑、绕树慢跑;利用围墙对墙投掷、曲臂撑或推隔离墙练习。这种方法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容易调动学生情绪,运动量也易于掌握和调整,组织队形不易混乱,对培养学生的反应和灵活性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将农村民间的体育活动和当地的风俗加以整理,结合体育游戏,适当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如“跳格子,跨垄沟”等,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组织进行一些小型的比赛并正确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此开展,一定会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市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许多学校已经淡化了体育教学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紧抓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思想,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各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师评价机制,为体育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当前章丘市开展的争创特色项目学校为契机,在农村小学学校有目的地选择一到二个体育特色项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运动基础,自编校本教材,认真加以实施,迅速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对缩小城乡学生之间的差距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彻底改变现有农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后现状,并非一两个人,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但我们坚信,只要学校校长重视、体育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
一、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关注教学认知目标多,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
2、教师关注知识点多,关注知识结构、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方式少;
3、教师关注的结论多,关注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少;
4、教师占有课堂时间多,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教师提出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回答,由于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也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只是一问一答地解决,达不到引发悟性的目的;有时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是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们争取多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主动权,多给学生一些参与时间和思考的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师生一问一答活动多,师生、生生有效活动少;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死板。
6、教师关注教案完成多,关注课堂教学动态变化少;
7、群体回答问题多,学生个体回答问题少;
8、不能把握“有效课堂”,更谈不上“高效“”课堂。课改意识不浓,课改理念不新。
9、课标要求教师不熟,不精,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
10、传统叫教法依旧存在。教师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学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教师们善于完成“规定动作”,对于“自选动作”缺乏足够的信心。
二、构建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观
1、数学教学要重视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开发育人功能 首先,要把小学数学间接经验的知识与小学生直接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经验进行总结升华,感受从社会生活背景中抽象出的数学。其次,要提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会学数学和用数学。再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拓宽视野。能用数学的眼光重新发现和认知熟悉的生活世界。从而达到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
2、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的参与,积极地探索,努力地动手实践,在“做中学”。
3、数学教学要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思维要求的反复练习,不能算是真正的数学学习。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出“有方法、方法多、方法好、方法落实”的既保底又不封顶的教学层次,是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往深度发展。
4、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
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资源,使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经验,是教学的基础性资源,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的观点,是教学的生成型资源。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判断学生,研究学生。
5、追求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
现象一:“懒得估”。缺乏对估算的兴趣,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拿到一道题目后, 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精算而极少有人会想到估算, 除非题目规定。
现象二:“算着估”。学生为了估算而估算, 往往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 然后靠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 缺乏估算意识。
应对策略:
一、感受估算价值, 增强估算意识
1. 结合教学内容, 感受估算的价值。
在教学中, 学生可能有点明白估算在生活中可以带来一些方便, 可能不太明白给自己学习上带来什么。所以在教学中, 经常结合教学内容, 让学生进行估计, 体验估算的乐趣, 从而感受估算价值。
2. 结合生活实际, 感受估算价值。
实践表明, 越贴近学生生活的, 学生熟悉的内容, 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充分联系实际,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意识到估算的价值, 增强估算的意识, 从而自觉地应用估算。如:可以介绍一些估算的小故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渗透多种方法, 形成估算策略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各册教材中估算的题材,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渗透, 并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 将一些估计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 让他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感悟、内化、形成较熟练的估算策略。常见的估算方法有: (1) 近似估算法。这是一种较常用的估算方法, 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 即用“四舍五入法”化成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 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 (2) 数位估算法。计算整数的多位数乘、除法时, 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 估算积或商是几位数。 (3) 规律估算法。根据教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 如:“715+265-282=798, 计算是否正确”学生可以根据“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大, 其结果应比原来的数小”的规律, 减去的282比加上的265大, 因此可以轻松判断出798是错误的。用这种估算的方法就很适合验算一道题是否计算正确。 (4) 联系实际估算法。在解答应用题时, 根据题意估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果, 或者列出在实际情况中不可能存在的结果。如:一件工作, 甲独做4小时完成, 乙独做5小时完成, 甲乙合做几小时完成?根据经验可知, 两人合做需要的时间一定比一人独做要少一些。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 所以估算的方法往往是灵活多样的。但不管什么方法, 都应当以“快捷、灵活”为原则, 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可不拘一格地去思考, 作为标准答案应是一个误差范围, 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学生在经历估算的过程时也触及到估算的灵魂。
三、活用估算策略, 养成估算习惯
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后, 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渗透和训练, 让学生灵活运用, 养成估算的习惯, 并能把这个习惯应用到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
在数学学习中, 估算的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计算前引导估算, 这样就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 就是对照分析解出的得数是否在估算的取值范围内或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从而判断出在计算过程中有没有错误。如有错误, 能及时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其次, 还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灵活运用估算, 如:购物时, 先估算购物款再付钱;对某长度的估计, 重量的估计, 估计某报纸版面的字数, 估计自己月消费情况……等等, 鼓励学生根据问题需要, 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估算习惯的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而需要长期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 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把估算和精确测算结合起来,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多制造一些机会, 加以训练, 使估算训练经常化, 估算运用习惯化, 这样做能让学生利用掌握估算方法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估算教学得到了关注。自然而然, 估算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等多个方面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为此, 笔者就估算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想法作简单的阐述, 原与同行们商榷。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
针对当前计算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人与课题组成员对全校各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教学行为摸底调查。同时在一至六年级各个实验教学班中进行了相应计算水平摸底测试。教学行为摸底调查内容有: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协调性;算理与练习设置的多元化和开放性;算法的融合性、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的平衡性;作业书写习惯和格式的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思想和方法、注重课后反思的意识。
学生测试题由县教研室提供。从学生卷面看,计算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有:①审题不仔细,看错运算符号或数字,弄错运算顺序;②书写不规范;③错用了简便方法计算,而且开放性简便计算题很多学生填的数字不能使计算简便;④低年级借助自己的手指来算,影响计算速度,不能按时完成卷面。在对教师五个方面评价的统计中反应:第一、二、五这三个方面做得较好;第三方面有近70%的教师不够重视;第四方面大多数教师会指导,但不能持之以恒地落实到位。通过双向调查,为课题组成员进行实施研究明确了方向,同时起到“以点带面”的推动作用。
二、对提高小学计算教学效果的思考
计算是重要的数学应用技能,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实际问题,经常需要进行计算。能不能正确计算影响着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果,能不能合理计算关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一)改变教学观念,重视计算教学
计算学习是发展思维的有效载体。小学数学形成运算概念和运算规则,一般从若干具体对象里提取本质的数学内容,这就开展了感知、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应用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要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选用相应的运算与方法,这就经历了判断、推理的过程。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系统的计算教学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计算学习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心理和良好的习惯。无论是数学学习还是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结果都应该正确。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事实充分表明,计算与心理状态、行为习惯有着密切联系,计算学习能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口算训练经常化,提高计算速度
1.乘法口诀、常用的数据或算式让学生记住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有些常用的数据或一些算式经常要用到,要让学生花时间进行记忆。如在圆的计算教学中出现的?仔等于几,让学生记住计算结果对于提高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是有很大帮助的。
2.口算训练形式多样,训练时空拓展
口算的形式过于单一,对于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是没有帮助的。在口算训练过程中的形式上要创新,在训练的时间与空间上要积极拓展,把口算训练可以放在家里与家长一起来完成。比如当一年级小朋友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或“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加减扑克牌点子数”游戏来进行口算训练。又如二年级学生学完了“表内乘除法”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与家长一起在家里玩“算24点”的游戏,这样将原来枯燥无味的口算训练与学生喜欢的游戏结合起来,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
3.适当组织班级竞赛,及时检验口算训练成果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检验,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可以每个星期在班级中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竞赛,比如“算24点”比赛、口算比赛等,通过组织比赛,使我们的教师了解在计算教学的口算训练中哪些知识技能还没有到位,还需要加强;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在口算训练中我还有什么地方是欠缺的,还需要努力。
(三)非智力因素训练系统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教学中老师经常抱怨学生怎么那么粗心,计算会错那么多。客观地分析学生在计算中错误的原因我们发现,题目抄错、计算错误等原因很大成分来自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和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我们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良好学习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呢?
1.培养良好的计算兴趣
如果在计算教学中过于程式化,学生对你的计算教学不感兴趣了,那么我们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在计算教学设计中要多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解决问题进行有机整合,教学形式多一些,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
2.低段学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低年级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一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自制力差,在平时的计算时数学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学生作业时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认真审题、抄题,把0~9这十个数字写得端正规范,那么这样长期训练下来学生在计算中就自然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3.中段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打草稿习惯
三四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有序打草稿的习惯。三四年级学生刚开始打数学计算草稿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让学生要有有序性。不要东一个西一个,有些学生习惯差就会在检查时自己也找不到打的草稿在什么地方。训练学生找数学草稿是件小事,但对于计算教学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4.高段学生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
五六年级学生对于自己产生的错误应该有了一个分析的能力,数学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计算中的错误进行自我剖析,找出原因,师生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案。
总之,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计算教学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推荐阅读: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12-29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09-0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分析报告09-11
小学教学现状情况分析09-07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06-18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09-18
小学语文教学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现状论文11-30
浅析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现状及提高对策01-06
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01-07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