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计划与总结(共7篇)
2011-2012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一、深刻认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在全校内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道德伦理观,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淳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契和。
二是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利用小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有效补充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应学会2500个生字,认识3000个生字。把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诵读中,为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如《三字经》(1128字)、《百家姓》(568字)、《千字文》(1000字)、《弟子规》(1080字)等四个篇目,其文字总量达到3776字,其中不重复的字近2500字,如此凝练,是现行其它教材所不及的。因此,广泛深入的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具体阅读内容:
为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一些必要的诵读篇目,具体诵读内容有: 一年级
第一学期:
学期开学1—8周,诵读《三字经》;9—16周,诵读《弟子规》。本学期剩余它他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第二学期:
学期开学1—8周,诵读《千字文》;9—12周,《百家姓》;13—16周,诵读《治家格言》。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二年级
第一学期:
学期开学1—8周,诵读《笠翁对韵》上;9—16周,诵读《笠翁对韵》下。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第二学期:
学期开学1—8周,诵读《幼学琼林》;9—16周,诵读《增广贤文》。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三年级
第一学期:
学期开学1—8周,诵读《大学》;9—16周,诵读《中庸》。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第二学期:
学期开学1—8周,诵读《论语》;9—16周,诵读《孟子》。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四年级
第一学期:
学期开学1—10周,诵读《诗经》部分篇目;11—16周,诵读《易经》部分内容。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第二学期:
学期开学1—8周,诵读《礼记》;9—16周,诵读《孝经》。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五年级
第一学期:
学期开学1—16周,诵读《老子》。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第二学期:
学期开学1—16周,诵读《孙子》。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六年级
第一学期:
学期开学1—16周,诵读《荀子》。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第二学期:
学期开学1—16周,诵读《墨子》。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二、规范诵读标准和要求,确保诵读时间
中华经典诵读关键在于对“诵读”的理解和把握。“诵读”即为“出声的读”,通过长期诵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切勿片面认为“诵读”就是全篇背过,进而出现死记硬背、单句背、单节背、先学拼音再被、先释义后背等现象,成为制约经典诵读进度的瓶颈问题。鉴于此,根据县局文件精神,学校提出如下要求:
(一)保证诵读时间。按照统一的诵读进度和篇目,每天固定上午早自习20分钟时间诵读,天天坚持。各班级诵读时最好通篇反复诵读,快速诵读,一气呵成,在规定诵读时间内,学生能自然张口成诵最好,不要求学生会背,不过细讲解。坚决贯彻“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则。
(二)加快诵读进度。要严格执行统一的诵读进度,每篇目大约反复诵读30遍即可,定期更换篇目,不要执著于让学生全部背过,更不要强求学生背诵程度上的步调一致。要进度,不要程度。
(三)保护诵读兴趣。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朗读,自然成诵,不主张布置诵读任务和诵读指标,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学校要求在每学期的期中检测之后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开展讲故事、演讲、学习交流竞赛、接龙赛以及擂台赛等形式的诵读比赛,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积极性。
一、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 学生对于经典诵读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区分比较含混
三所小学课堂教学的情况表明, 有两所学校在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教学的区分度上不明显。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对于二者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上基本相似, 学生很多时候感觉上国学课与上语文课区别不大, 甚至把国学经典诵读课当成是语文的附属课。同时, 国学经典的主要呈现方式是古诗文, 背诵古诗文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 这容易让学生对经典诵读形成不正确的认识态度, 从而难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
(二) 教材缺乏, 学生的经典读物来源比较单一, 数量较少
表1是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经典诵读读物来源的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的学生所背诵的经典诗文主要来自课本, 只有24%来源于课外读物和其他渠道。据了解, 三所学校为学生订购的经典诵读教材都只有一本。以上表明学校或者家庭提供的经典读物数量较少, 学生所接触到的国学经典读物有限, 学校在教材采用的多样性和对学生知识领域拓宽等方面做的探讨不够, 对经典诵读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1]。
(三) 经典诵读活动形式较单一, 课堂缺乏活力
结合表2、表3的调查数据来看, 课堂是学生经典诵读开展的最主要平台, 但活动形式以学生朗诵及教师讲解为主, 形式单一, 课堂枯燥, 缺乏活力。学生在课外进行经典诵读的主要场所为家庭, 反映出大部分家长注重家庭的人文熏陶, 支持经典诵读的开展。而学生课后进行经典诵读的时间仅有23.84%, 说明学校极少在课外安排经典诵读活动, 但开展课外活动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可[2]。例如, 课题组通过参与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组织的校园经典诵读活动, 明显感觉到, 活动对小学生很有吸引力。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们通过朗诵、舞蹈、歌唱等方式, 展现出对经典诵读极大的热情。
(四) 学生个人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态度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 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本身是感兴趣、不抗拒的, 学生喜欢国学经典, 而且能正确认识到国学经典将会给他们带来正面的影响。表5中学生认为国学经典教学能提高应试能力的比率并不高 (12.16%) , 可见学校对经典诵读的态度是宽容的, 没有往应试教育方面进行“助推”。但是我们从表6学生对背诵国学经典的态度数据来看, 喜欢背诵的学生只占一半。在排除掉一些可能由于其他科目带来的背诵困扰和负面迁移的影响后[3], 我们认为, 单一的背诵形式, 可能使学生由喜欢国学到谈“背”色变。
二、改进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 既要注重与语文教学的紧密结合又要注意区别对待
国学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 语文教学为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又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国学的知识点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既能加深学生对国学知识的记忆, 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以及文化修养, 从而保持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与热情[4]。与此同时, 在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的编排与选择上, 还需考虑其与现行语文课本间的相似性与区别性。
基于上文提到的含混的现状, 需要学校和教师在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保持一个平衡点, 在有效结合二者的前提下突出国学经典诵读的特色, 避免给学生造成其教学与学习性质相类似的错觉。因此, 需要加强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对经典诵读的正确认识, 最好配备专门的国学教师, 形成一套与语文教学既有交叉又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策略。
(二) 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定向性与立体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 是承载学生所学知识的载体, 教材的质量对经典诵读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其内容的选取无疑是一份巨大的工作,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作品中选取出适合中、小学生诵读并与其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材料, 是一项值得探讨的工作[5]。国学经典诵读小组根据几所学校的现状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 认为教材的编排选取应该更突出科学性、定向性与立体性的特点。为此, 本课题组围绕上述特点进行了大胆尝试, 编写了一本《国学经典诵读》试用教材, 目前正在相关学校进行实践试验。
科学性, 是指内容的正确性和正面性、各单元的层次性与衔接上的递进性以及整体的系统性。对于刚接触国学经典作品的学生来说, 其教材的内容应该是极具经典与代表性的, 并且内容朗朗上口, 易于背诵;文章的篇幅不应过长, 以精简凝练为主;教材的版式设计应该活泼, 色彩多以鲜艳为主, 科学的教材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6]。
定向性, 就是要确定所编教材的基本走向, 即针对何种教学类型、规定教材所编的容量、为怎样的教学对象而编写、需要多少学时学完等一系列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立体性, 即要求教材编写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教材设计和编写不应仅限于一两本教科书, 而应同时考虑配套的教学用具和用书, 尤其是考虑声像文本的制作与现代教育手段的利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在教材编写的过程当中, 增设了著名诗词曲目的推荐学习网站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作品, 希望从视、听结合的角度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记忆[7]。
(三) 注重输入形式的多样性与输出的有效性的统一
输入是指将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在经典诵读形式方面, 应该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开展丰富、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来增加他们的兴趣, 加强学生对注意力的保持。
虽然经典诵读的主要内容是以古诗文的形式呈现的, 但是学校和教师在对于如何给学生教授知识的形式上应该是要多样性的。例如,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 将古诗文配以古今中外名曲, 以视频、音频、动画的形式呈现;将文章编成各种有趣的节目, 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进行吟诵、接龙、讲故事、游戏, 激发学生的兴趣;早上、中午、放学时分的吟诵, 以及结合室内与室外的场所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玩中学, 寓教于乐。
输出是学生对所习得的经典诵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是对学生知识的吸收与习得的一个检测。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对于学习到的新知识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很快就会忘记[8],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一定内容的输入之后, 要求他们进行复习、巩固, 而小学生的自控力往往是不高的, 因此这一环节可以由学校或者课堂教师进行指导, 此阶段多是学生进行各种比赛、讲故事、表演, 并评选出“先进学生”“诵读之星”“最佳进步奖”“故事大王”等来鼓励学生。
我们认为只有将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知识输入与学生的自觉输出相结合, 不断地进行交互强化, 才能取得学生对经典诵读知识内化的效果。
(四) 根据内容的有效吸收与否, 分阶段开展国学经典教学
各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主张形成阶段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 在学生低年级阶段可以主要通过反复背诵国学经典, 只注重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果[9]。对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来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 在学生的智力水平已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 主张在教学中加入学生的认知意识。例如对高年级阶段的学生, 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细化知识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同时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经典作品的阅读能力, 指导他们深入理解与领会国学经典作品的内涵。
(五) 形成校园、班级、家庭三位一体的格局
环境对小学生性格的塑造有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课堂、校园与家庭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对学生的品行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与习得在教学中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 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中通过教师的指导, 有系统、有组织、有意识地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 目前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经典诵读的知识都是以这样的形式获得的;而习得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的无意识学习, 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 不仅需要课堂的有序输入, 同样也需要整个大环境下学校和家庭的无意识输入, 让学生“沉浸”在经典诵读的环境中[10]。改善小学生诵读经典的现状, 不能依赖于他们的自觉性, 而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处处见得到、时时摸得着的人文环境, 以此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并理解经典。
此外, 应获得学生家长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大力支持, 激发他们本身对经典诵读的学习兴趣, 让广大的学生家长也融入到经典诵读的浪潮中来, 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学生经典诵读氛围的熏陶。
三、结语
水滴石穿贵在坚持。全面推进经典诵读、发挥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任重而道远, 这与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通力合作分不开。在进行经典诵读教育教学时, 应该考虑到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因材施教。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经典诵读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是经由学生检测的, 应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构建和谐而充满诗性的经典诵读课堂, 从而为学生创设浓郁的书香氛围, 架设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让中华文明与华夏优良传统在中华儿女的身上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王路江, 马俊杰, 王志诚, 等.测量愿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刘虎平.大众文化语境下小学生经典阅读策略探微[J].语文建设期刊, 2016 (14) :7-8
[3]温小军.对实现经典诵读有效性的必要追问[J].语文建设, 2012 (9) :73-75
[4]程红霞.让经典伴随孩子成长[J].华夏教师期刊, 2015 (s2) :81
[5]刘旭相, 孔涛.传承国学经典助推素质教育[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 2012 (4) :46-49
[6]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7]张晓军.浅谈信息技术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2016 (1) :147
[8]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9]邱美容.浅谈经典诵读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J].新课程 (中学) , 2015 (10) :56-57
国学经典,内容博大精深,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朗朗上口,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积淀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灵魂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国学经典诵读面临的主要问题
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推进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观念陈旧化。有人认为在各类考试中,经典诗文考得很少,有必要下这么大的气力去抓国学诵读吗?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是不是在复古,“开历史的倒车”?是不是又要培养一些书呆子、老学究?存在着经典诵读和教学生如何做人相脱节、两张皮的现象。
第二,诵读内容无序化。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到底让小学生诵读哪些内容、数量多少?有的学校把厚厚的经史子集著作原原本本地、一股脑地推到学生的面前,各个年级段读什么不清楚。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就会让学生不堪重负。
第三,指导策略单一化。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有的学校复制过去私塾学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机械、单调地诵背,学生囫囵吞枣。有的教师满堂问、满堂讲,教学方法陈旧。有的地方仅追求形式的东西,让学生穿着古代的服饰、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背书,美其名曰这就是开展国学教育。
精心选择经典诵读的内容
笔者认为国学经典诵读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所选篇目文质兼美、确属经典的原则 要精心遴选文质兼美的文章,剔除那些思想陈腐、语言枯燥、内容艰深的篇目,所选篇目要基本具备这样几个特征:
一是历经岁月淘洗,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为历代读者所喜爱,如《三字经》《千字文》,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永恒的精神,给人以心灵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三是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脍炙人口,是语言表达的典范之作。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选篇目要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基本相适的原则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同的阶段安排相应的诵读内容。比如,小学低年级以诵读浅显的韵文、诗文为主,中年级以诵读经典诗文为主,高年级开始涉猎经典诗文名著章节。
遵循整体设计、照顾差异的原则 国学经典诵读要纳入学校的课程设置中,通过学校的力量来推进。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它的开发实践是学校的一项基本校策,是学校个性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各位师生,所以必须兼顾全体,以低起点、高规格、抓全面、促个性作为指针。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实际的学生层次性、差异性,对学生,强调面向全体,但也不能忽视由于受个人修养、禀赋、爱好制约而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不同要求,切勿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小学阶段经典诵读可选择以下内容:选编部分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诗词。每周向学生推荐一首,一学期26首,一学年就是52首,小学六年就能诵背312首古诗。选取传统蒙学教材中部分内容,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选取四书五经部分章节;选取老子、孙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的文章部分章节;选取二十四史中部分章句;其他国学经典作品,如四大名著,元曲等。
以教材为凭借,实施“1+x”诵读推荐模式
毋庸置疑,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是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在教师、家长、学生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如何将教材内容和经典诵读有机融合?“1+x”推荐模式是笔者探索的一个成熟的模式。
国学经典元素在语文教材中的呈现方式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经典诵读元素,以江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加以说明,有如下几种呈现方式。
直接呈现式 有些古诗词直接以“古诗x首”的方式呈现。第3课的课题是《古诗两首》,在课本的14-17页。第14页一个页面展现古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第15页是一幅优美的画面,展示了古诗的意境,和诗意吻合。第16页诗和画面合在一起,全诗是《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画面描绘了牧童捕蝉的意境。第17页在田字格中列出三个生字骑、振、蝉,然后是四道课后题:朗读背诵课文;钢笔描红临写三个生字;说说两个诗句的意思;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应当说,诗、画配合相得益彰,给人美的享受;课后习题紧扣课标,提示了两首诗的教学目标。
间接呈现式 一是以文包诗的方式呈现。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独有的课文形式。第25课是《黄鹤楼送别》,占据了课本128-141页。课文既有插图,又有文字。文字用较长的篇幅叙述了暮春三月,年轻的李白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有环境描写,有人物对话,文章结尾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然后是五道课后练习题。
二是以改编的方式呈现。课文第23课是《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施耐庵的《水浒传》有关回目改编的。课文改编成了白话文,用四页呈现,在128-131页,语体风格和原著差别很大,132页给出了五道课后题,最后是名著便览——《水浒传》的资料介绍。
nlc202309030629
三是在“单元练习”中呈现。第147-151页是练习7的“语文与生活”内容。与国学知识有关的是:背“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把你认识的古代名人填在朝代栏目中;钢笔字描红、书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水浒故事擂台赛》。可见,苏教版教材十分重视国学教育。
四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呈现。教材的最后是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说名道姓”,共有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你知道吗”“知识竞答”“有关姓名的习作”。第一题是读背《百家姓》中部分姓氏,第二题是国学知识判断,用符号表示,如:(4)《百家姓》把“赵”放在第一位,是表示对宋朝皇帝的尊重( ),(2)孔子姓孔,《三国演义》中的孔明也姓孔( )。
实施“1+x”诵读推荐模式 在“1+x”中,“1”是指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一首古诗词或一道练习题,“x”指一篇或多篇国学经典推荐篇目,“+”是指通过“1”带动“x”补充推荐诗文的学习,把“1”中学到的方法迁移到“x”中或带动“x”的学习。有如下几种形式,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为例说明:
第一,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一篇文言文带动一篇或多篇推荐古诗文的学习,如学完第3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所见》(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向学生推荐《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第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或由国学经典名著改编的白话文,带动一篇或多篇推荐古诗文的学习,第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施耐庵的《水浒传》有关章节改编的,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找原著第八回读一读。
第三,语文教材中“单元练习”中的一道练习题、“综合性学习”中的一个题目,带动一篇或多篇推荐古诗文的学习,如练习1的第二题是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轮流背诵带风的诗句,看哪个组背得多”,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学生一定会学会很多与“风”有关的诗文。
第四,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普通的课文,带动一篇或多篇推荐古诗文的学习,如16课《黄山奇松》是一篇现代文,学完本课以后可以链接古人是怎样描写黄山奇松的,或背诵写松树的诗句。如学习《荷花》,就向学生推荐周敦颐的《爱莲说》,既作为一个扩展阅读,又作为经典诵读一个内容,一举两得。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隐珠小学)
2012年4月24日下午,绥滨县第五中学为响应团县委和县教育体育局的号召,纪念“五·四”运动93周年,弘扬民族精神和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营造书香校园,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特举办了创建书香校园系列活动——经典诵读与歌曲比赛。
本次活动得到了团县委和县教育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团县委和县教育体育局的相关领导也都出席了比赛现场。这次活动学生积极参加,参与人数近700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效果显著。中华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和经典歌曲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背诵中华经典《古诗词》,初步理解诗词大意,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采用自读、导读等方法诵读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进度
第1——10周《石灰吟》《墨梅》《乡村四月》
第11——14周《书湖阴先生壁》《晚春》《大林寺桃花》
第15周《菊花》《赋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第16周《逢入京使》《赠花卿》《村晚》
第17——18周《竹枝词》《咏月》《冬夜读书示子律》
第19周《观书有感》《回乡偶书》《秋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马克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报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指引,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开启智慧童心,积极推进国学经典文化教育,我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习礼仪、守诚信、行节俭”;“重学习、睦乡邻、强自信” ;“勤劳动、亲自然、讲智慧”为主要内容,分主题、分学月进行专题教育,重实践、重积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道德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原则
1、潜移默化,扎实持久。选取符合学生成成长长成才的特点和国学教育自身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
2、去粗取精,不断完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以精、新,适合学生实际为主体,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加强培训,适应教学。培训国学老师,壮大国学教育队伍,提升国学教师素质,身体力行,作好表率。
4、把握规律,分段实施。分低、中、高段进行分段教学法,让孩子们不但能诵读经典而且能践行经典,既有文化又有德行,做到知、行合一。
三、实施目标
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薰陶。以培养“知行合一、知书识礼、刚毅果敢、”的未来的 人为目标,铸造“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勤劳朴实”的实小精神。
2、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以力,夯实文化功底,培育良好学风,形成优良校风。
四、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活动时间:
五、活动实施:
以季度为单位,分主题、分阶段进行活动。
第一季度
1、精心准备,筹备师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每天早上晨练诵读节目。
2、书声琅琅:每周周三晨读半小时国学内容;
3、每月板报中应包括国学教育专题板块,每月一换;
4、每周各班按安排到图书室借阅国学图书,开展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各班利用班会课进行展示;
5、第一季度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
升旗仪式:国学故事《王泰让枣》;国学诵读:习礼仪;
中午休息时诵读:弟子规、总叙。
第二阶段:
升旗仪式:国学故事《岳母刺字》;国学诵读:守诚信;
课间操诵读:低段---弟子规、总叙。
中、高段---《十二月花》
第三阶段:
升旗仪式:国学故事《季文子行俭》;国学诵读:行节俭;课间操诵读:低段---弟子规、总叙。
中段---《十二月花》
高段---《管子、八规》
第四阶段:
升旗仪式:汇报展示《春芽》
课间操集体诵读:低段---弟子规、总叙。
中段---《十二月花》
高段---《管子、八规》
第二季度:“勤劳动、亲自然、讲智慧”
第三季度:“重学习、睦乡邻、强自信”
第四季度:活动展示、活动演练、活动总结。
彭州市实验小学,充分利用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实验小学多姿多彩的国学开展形式。通过国学诵读,展现中国传统的古典诗词,教育全体师生努力学习、爱国爱家、快乐成长、快乐生活,并以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勤加诵读,传扬美德。
六、具体活动内容:
1、全校学生经典诵读内容:
习礼仪、亲自然、讲智慧
2、各年级重点诵读内容:
一、二年级:习礼仪、重学习、勤劳动中的经典要义、经典诵读;
三、四年级:守诚信、睦乡邻、亲自然中的经典要义、经典诵读;
五、六年级: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中的经典要义、经典诵读。
七、成果收集与资料整理:
1、学校对各种活动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归档;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1
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认识,就是继承和发扬我们祖先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也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个有效途径。让小学生经常诵读经典诗文,必将使其受益终生。因此,我班在本学期将计划诵读一下经典诗篇:(本计划从第三周开始)
第三周: 唐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第四周: 唐诗 《咏鹅》 骆宾王
第五周: 唐诗 《悯农》 李绅
第六周: 唐诗 《春晓》 孟浩然
第七周: 《画》 佚名
第八周: 唐诗 《静夜思》 李白
第九周: 唐诗 《古朗月行》 李白
第十周: 唐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第十一周: 唐诗 《绝句》 杜甫
第十二周: 唐诗 《游子吟》 孟郊
第十三周: 唐诗 《清明》 杜牧
第十四周: 唐诗 《悯农》 李绅
第十五周: 唐诗 《草》 白居易
第十六周: 唐诗 《江雪》 柳宗元
从十七周开始进行检查评比,可集体检查和个别抽查,对诵读掌握全面的同学给予奖励,对稍微落后的同学进行激励。
一、基本理念
诵读,与朗读比,它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叶圣陶先生对诵读的好处曾有论述:“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所以,他对老师提出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从汉语言的特点来看,诵读是发挥了汉语富有音乐性的特点,特别是我国古代的诗文讲究平仄押韵,易于诵记。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来看,诵读是培养小学生记忆力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小学生记忆潜能的有效开发。应该说,小学是学生诵记的黄金时段。但关键的是要学生读什么?诵读的内容绝不能仅仅是着眼于识字,诵读的应该是经典之作。而所谓经典之作,指的是经受时间考验了的,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的智慧美和人性美的作品。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它们必须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较为完美的统一体。小学生只有读了此类作品,才能为他们的一生打下文化底子和品德底子。因此,我校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一课时,选取了我国古代优秀诗文(含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篇目)以及国内外现当代短篇经典之作和长篇经典之作的片断作为教学内容。
二、指导思想
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汲取智慧,德智并行,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教学目标
⑴、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⑵、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读书习惯,开阔眼界、提升语文水平,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并具备良好的个性和品质,拥有快乐积极的人生。
⑶、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⑷、发展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共享阅读资源和成果。
四、课程内容及编排
一年级诵读课以教授《三字经》为主,让学生在每周四的第五节课学习。在指导学生诵读的同时,还给学生讲述其中的故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品德方面也受到启发。利用一年的时间诵记《三字经》中的所有内容。
五、具体措施
1、在班内,建立“读书角”。以黑板报、手贴报的形式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版块,创设学习环境。
2、每日读2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和学生利用上午、下午各十分钟的预备时间诵读学过的内容和每周一节的诵读课时间背诵。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3、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讲求鼓励,不统一强求。“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诵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4、以学生指导学生,“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5、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利用诵读课的一部分时间,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特色项目:经典诵读
主讲教师:於斌静沈美娟李雪君郑露
教学材料:材料一:《三字经》
教材二:浙江文艺出版社《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教材三:长春出版社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编写的《日有所诵》一年级读本上卷。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授课时间:一学期早自习经典诵读20分钟;语文课前3分钟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二、课程内容:
新课标优秀古诗文推荐:
一年级上:《江南》、《敕勒歌》、《风》、《咏柳》、《凉州词》、《登鹳雀楼》、《凉州词》、《出塞》
一年级下:《芙蓉楼送辛渐》、《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日有所诵》
上卷推荐:
第一单元:《蜻蜓》《小溪给咱洗脚》
第二单元:《松塔》《蝉》
第三单元:《问答歌》
第四单元:《野牵牛》《相思》
第五单元:《半半歌《秋浦歌》
第六单元:《小花鼓》
第七单元:《鹦鹉》
第八单元:《虎大王》《杏花》
下卷:
第一单元:《浪娃娃》《海浪》
第二单元:《九九歌》《西瓜娃娃》
第三单元:《拜新月》
第四单元:《春天》《太阳公公》
第五单元:《蝴蝶飞》《独望》
第六单元:《小螳螂》《星星和露珠》
第七单元:《蚕宝宝》
第八单元:《圆圆圈圈》《魔术》
三、课程实施建议:
(1)利用晨读、语文课开始或结束前、自习课等零星时间,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充分、高效利用时间诵读经典。
(2)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表演等,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玩一玩中快乐诵读。(3)举行各种诵读竞赛活动。
(4)每个学生拥有一张“亲近经典”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诵读的进度、比赛的成绩等。
(5)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经典诵读亲子一刻钟”活动,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巩固诵读效果。
(6)营造环境,持之以恒。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润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场地:教室或多功能阅览室
设备:多媒体等音像设备
班级规模:40左右
授课方法:
1、让孩子静心读
2、让孩子坚持读
3、让孩子快乐读
4、让孩子成功读
四、评价:
1、评价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将“诵读千古文章,传承文化经典”的读书教育活动作为经典诵读的中心,开展关于“三字经”的诵读活动,希望通过这项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礼仪素养,让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努力做到懂事一点、孝顺一点、礼貌一点、文明一点,力争让他们走在同龄孩子的前列!
2、评价内容
(1)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保持度。
(2)学生诵读经典的量化积累及熟练程度。
8首古诗必背。可申报状元。每递减2首,降一个等级。分别是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3、评价的多维形式
组织形式:(1)自评(2)同学评(3)校评(4)家长评
测试形式:(1)听力对测(2)背诵测试(3)朗读测试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2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经典诵读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本年级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学习《幼学琼林》。《幼学琼林》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政治、婚姻家庭、草木虫鱼等,既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儿童启蒙教材。
二、教学重难点。
经典诵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幼学琼林》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经典诵读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
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经典诵读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幼学琼林》朗诵比赛,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文字精炼优美,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学生通过学习诵读最具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不仅能识记和掌握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更能逐步认识、领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逐步培养敦厚好学、通达事理、人格健全、明理诚信、孝敬父母的优秀品德,具备开放多元的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90%的记忆力已经形成。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级的小朋友,反复诵读是他们的嗜好;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喜爱背诵极具音乐性和韵律性的经典诗文。只是他们活泼好动,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持之以恒的品行。
三、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一本指导儿童以及初学者认识声韵、掌握对偶技巧的启蒙读物。它以对子的形式表现,用活泼可爱、平仄协调的文句,让初学者认识什么是声调和谐,什么是对仗工整?本书按平声韵的韵部编排,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十五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合起来一共有三十个韵部。每一个韵部都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渐進,这种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编写方式不但让初学者容易接受,也易于记诵。同时它的句子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可以琅琅上口,在诵读中也可以得到语音、修辞的训练,所以是古代塾师传授声律,教导童蒙习作对联的基础教材。
四、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孩子们掌握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满意感和爱国主义情思,领略先哲的风范,从人生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开展人生;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加文化底蕴;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学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准备教案,根据新课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每周的诵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等多种游戏活动。诵读方式多样,如采用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来激发学生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加深对文句的理解,加快背诵的是速度。
4、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5、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由“教师、家长、小组、自评”四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之持久、有效进行。
6、指导学生撰写诵读经典的体会和感受。
六、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时间安排
八齐
2课时
九佳
2课时
十灰
2课时
一先
2课时
二萧
2课时
三肴
2课时
四豪
2课时
八庚
2课时
九青
2课时
十曾
2课时
十一尤
2课时
十二侵
2课时
十二文
2课时
十三覃
2课时
十五咸
2课时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材分析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经典诵读》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实际,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其内容包括《弟子规》、《百家姓》全文,《千字文》、《中华成语千句文》精选和《笠翁对韵》、《古诗词名句诵读》。三年级所学内容为《弟子规》、《百家姓》全文。
《弟子规》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中华文化精髓,倡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以上内容适合三年级孩子认知规律和阅读发展,不仅能弘扬传统文化,还能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具体做法
1、向学生以及家长积极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
2、利用每周一节课的时间,通过诵读、理解、观看视频或表演等形式,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校本课程规定的内容《弟子规》、《百家姓》。
3、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精髓。
4、家校结合,让学生每周将诵读内容背诵给父母听,与家长交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按《弟子规》倡导的去做,将诵读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
四、具体内容安排
*****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5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诵读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本年级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学习《幼学琼林》。《幼学琼林》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政治、婚姻家庭、草木虫鱼等,既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儿童启蒙教材。
二、教学重难点。
诵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幼学琼林》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诵读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诵读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幼学琼林》朗诵比赛,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6
经典渗透生活,书香伴随我成长。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社会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也觉得学生在阅读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未来更加努力。
一是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朗读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涵,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协商和德育的发展。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中国传统经典阅读之路,营造了我校的文化氛围。
(2)建立中国经典阅读教材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方法,培养一批导读骨干。
(3)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好人们更满意的学校。
二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古典诗歌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寓意深刻,境界动人。是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培养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景的古诗,学生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祖国如画的风景,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国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崇高理想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三是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7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诵读内容为三部分:
1、古诗十二首。
2、名人名言十句 。
3、带“龙”的成语9个;含有“想”意思的成语6个;表示杰出、不一般的成语5个;描写态度和蔼的成语5个;成语接龙一组。
三、教学时间:
1.每周的.经典诵读课及一、三、五的晨间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每天语文课上用1-3分钟进行复习巩固。
3.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四、教学策略:
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
(2) 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 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五、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必读书目。
1、《语文经典读本》
2、《爱的教育》
3、《稻草人》 叶圣陶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版
4、《宝葫芦的秘密》 张天翼 农村读物出版社20xx年版
二、选读书目。(根据各自爱好有选择性的阅读。)
1、杨红樱系列
2、《周恩来》
3、《雷锋的故事》
4、《岳飞传》
5、《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
6、《中国节日故事》
7、《中华美德故事》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8
“读经典、颂诗文”,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开展诵读影响深远。我校一直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我们一年级组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展一系列的工作,使得经典诵读在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
一、时间保证:我们一年级保证每周的阅读课为诵读时间。每天放学时间,孩子们排路队走出校园也会诵读经典。
二、创设诵读氛围: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利用板报、专栏,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儿歌、了解古文,为诵读创设了氛围。
三、让学生在诵读活动中得到提升。诵读活动的开展,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四、检查到位。保证所有学生的参与。对每一篇必背古诗文的通过,我们都经过自背、学习小组检查、全班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五、方法灵活。我们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模式,使我们的经典诵读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
六、收获和体会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德育内涵,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七、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对诗歌的背诵虽然有,但还不够。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总之,从小让学生直面儿歌,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机场小学开出花、结出果。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为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校将继续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诵读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2、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陶冶其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努力塑造学校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三、诵读原则
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四、诵读参与对象:
一——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诵读要求:
1、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2、每周二,各班语文老师须提前安排好本周诵读的具体篇目,亲自或由小干部组织诵读活动。届时将有“诵读检查员”检查并记录班级诵读情况。
3、每周四,语文老师进班组织、指导古诗文诵读,并检查学生的诵读情况。学校领导将随机检查。
4、选拔好优秀的诗文诵读能手,负责督促、检查班级其他学生完成每周背诵任务。
5、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抄诗本,结合每周诵读篇目。各班教师要认真批改,并要求学生及时订正。
6、在诵读诗文的进程中,学校将举行古诗文诵读阶段性活动。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经过历史的长河洗涤,越发令人思考,它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国学经典》(七年级 卷)、包括修身励志、写景状物、咏史抒怀、传统节日、情思感悟、哲理寓言、亳韵古风几个部分组成。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教学措施
1、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每节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诗文两分钟。
4.给家长发校信通,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5、每星期一早上老师利用早读时间,亲自检查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本周经典诵读班长。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6、注意学习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五、达到目标
本学期学生学习国学达到的目标是:
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和背诵;
②能够大体把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
③能够试着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理解诗句意思;
④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注意积累诗词中优美词语、精彩语句。
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
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儿歌和诗词等。
五、课程开设的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要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12
课程介绍
《千字文》问世1400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优秀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正因为如此,我把《千字文》诵读与赏析定位一年级学生课程超市的课程。
课程目标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3、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4、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5、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6、认识常用汉字,使80%的学生能够独立阅读低幼读物。
7、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计划
第一次:诵读“天地玄黄——律吕调阳”(课本、多媒体)
第二次:诵读“云腾致雨——菜重芥姜”(课本、多媒体)
第三次:诵读“海咸河淡——有虞陶唐”(课本、多媒体)
第四次:诵读“吊民伐罪——率宾归王”(课本、多媒体)
第五次:诵读“鸣凤在竹——岂敢毁伤”(课本、多媒体)
第六次:诵读“女慕贞洁——器欲难量”(课本、多媒体)
第七次:诵读“墨悲丝染——寸阴是竞”(课本、多媒体)
第八次:诵读“资父事君——如松之盛”(课本、多媒体)
第九次:诵读“川流不息——籍甚无竟”(课本、多媒体)
第十次:诵读“学优登仕——犹子比儿”(课本、多媒体)
第十一次:诵读“孔怀兄弟——颠沛匪亏”(课本、多媒体)
第十二次:诵读“性静情逸——好爵自縻”(课本、多媒体)
第十三次:诵读“都邑华夏——画彩仙灵”(课本、多媒体)
第十四次:诵读“丙舍傍启——弁转疑星”(课本、多媒体)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13
一、教材简析
1、内容及编排
本教材为校本开发教材,从专题组织,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中华民族。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成人。共16节,其中古诗词为8节,《三字经》选编为8节。
2、教材特点
除了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学校编制的部分经典诗词《三字经》,根据学生实际来进行安排。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儿童生活。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亲和力。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服务于学生的学。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
3、开设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三、学生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
本班共有学生41人,其中男同学20人,女同学21人。大部分同学有责任心,在学习过程中能努力向上,认真完成作业。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阅读古诗的基础和阅读能力,但也有一些学生识字能力欠佳,有待加强,有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有待改进。班里陈梦琪、唐锦星、邓渠等同学学习认真,成绩优良,陈梦琪朗读较好。
1、提高师生对开设《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意义的认识。要充分利用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会议等途径、方式,学习有关知识,情感体验,激发对中华经典的认同感、亲近感。
2、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3、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14
一、教学成果总结
经过老师与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一个月下来,国学经典诵读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现详细说明如下:
1、论语《学而第一》篇,赵心镜小朋友第七段,十三段,十五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够背诵下来;马博洋小朋友第一段比较熟练,其余需提示,可以背诵下来:李梓睿小朋友第四、八、十、十三、十五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背诵下来;孙小慈小朋友每句需提示,可以背诵下来。
2、论语《为政第二》篇,赵心镜小朋友第一、二、三、四段熟练,第五、六、七、十、十二、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背诵下来;马博洋小朋友第一、二、五、十一、十二、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段熟练,第三、四、七、九、十、十六、十七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接诵下来。
3、论语《八佾第三》篇,赵心镜小朋友全篇熟练,几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诵读;李梓睿小朋友熟练,几乎全篇能诵读;马博洋小朋友较为熟练,个别段落需提示,其余能接诵下来;孙小慈小朋友,每句需提醒,可以全篇接诵下来。
4、论语《里仁第四》篇,赵心镜小朋友熟练,几乎全篇能诵读下来,李梓睿小朋友熟练,几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诵读;马博洋全片较为熟练,个别段落需提示,全篇能诵读。
5、论语《公冶长第五》正在学习中。
二、近期教学计划
根据中班小朋友的实际学习情况,老师制订如下学习计划:
1、每周抽出一节课复习已读篇章《八佾第三》和《里仁第四》
2、每月月底对所有已读篇章复习巩固一次。
3、每个星期五上午对小朋友们检测一次,以帮助巩固已读章节。
总之,老师将一如既往地带领小朋友们多读多诵,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真正使得小朋友们成为国学经典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国学经典诵读课教学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课作为我国的重点课程,他将东西方优秀文化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小朋友们通过口诵、目视、耳听、熟记、成诵的方法把国学中的精华灌输至身心,使之成为小同学们的精神食粮,而《论语》作为国学经典的重中之重,所以孔子文化早教园把《论语》作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内容,经过几个星期的言传身教,总结经验,回顾过去现就近的一些情况简单做一下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孔子早教园中班现有四位小同学,由于来园学习时间及入园前的基础和年龄存在差异,赵心境和马博洋两位同学的基础较之孙小慈和李梓睿要好些,也更愿意朗读。李梓睿小同学上课虽然比较认真,但令人头痛的是他不太愿意吭声、不愿意放开喉咙大声读书。糖糖是个性格比较活泼的小女孩,他很招人喜欢,无论是老师还是小朋友都很喜欢糖糖。糖糖天生好动,上课也奈不住性子,认字也很活跃,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认真,可是他自开学来认识了101个字。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孩子上课奈不住性子并不代表孩子没有认真听讲,或许他有自己的方式。针对四位同学的自身特点,老师将因材施教,让每位同学都能跟上节奏,以便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教学成果总结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经过老师与小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几个星期下来,同学们的经典诵读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现详细说明如下:
1、论语《学而第一》篇:赵心境小同学第七段、第十三段、第十五段不太熟练需要提示,其余可以背诵下来;马博洋小同学第一段比较熟练,其余需要提示可以背诵下来;李梓睿小同学第四段、第八段、第十段、第十三段、第十五段不太熟悉需要提示,其余可以背诵下来;孙小慈同学由于年龄较小,比他们读的时间短,在背诵时只要提醒就可以被下来。
2、论语《为政第二》篇:由于朗读的遍数不够多(只有六十多变),四位小同学都是部分能诵,大部分都需要提醒。
总之,老师将继续带领四位小朋友在今后的国学经典诵读中总结规律、扬长避短,尽量让四位小同学多都多记、多诵,使每位孩子都成为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者和真正受益者而努力工作。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15
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书达礼,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构建和谐家庭。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论语》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等。
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1、每天利用早读课进行10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3、每月的黑板报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4、每天中午午间时间播放国学经典的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
5、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四、教学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五、检查评比
【经典诵读计划与总结】推荐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社团计划10-11
学校经典诵读工作计划10-29
国学经典诵读与品格培养实践研究09-21
诵读经典比赛总结10-03
二课堂经典诵读总结07-28
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1-14
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总结12-05
少年宫红色经典诵读辅导计划11-18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总结10-18
六年级经典诵读工作总结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