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感想(精选10篇)
——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走进门,就看到高高的纪念碑上醒目的四个大字“国魂不死”,轻声念出,却又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扰了这清静。周围是革命烈士墓群,我静静地走到跟前,微微弯下身鞠躬,以表敬意。
再往里走,才看到纪念馆。房子不大,只有两百多个平方吧。我走进去,脚步轻轻地,眼睛盯着墙上的一字一句。
我多多少少也查阅过资料,了解过辛亥革命这一段历史。这是一次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了中华民国。
纪念馆的最里面有一堵墙,墙上金色的大字写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文(孙中山)” 这句精简的话语不知激励了多少革命英雄勇往直前。如今他们已离我们而去,但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他们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辛亥革命的胜利吹响了埋葬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号角,拉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
历史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尽,但是让我们牢记了历史,为实现先烈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东方巨龙的腾飞,我们要刻苦学习,发奋图强。
6月30日上午,为纪念建党95周年,广西区散办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广西革命烈士纪念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了“讲政治、有信念”系列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以“讲政治、有信念”为标准,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
在广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大家学习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纪念馆由辛亥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六个部分组成,褒扬烈士,优待烈属。全馆共展出378名烈士的生平事迹,解说员分别对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红七军第二十一师师长韦拔群、红八军军长俞作豫等烈士先进事迹作一一讲解。
通过参观学习,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撼,心灵上得到了洗礼,深深地为先辈们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事迹所感动,对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表示,一定时刻以党章党规为准绳,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崭新的精神面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实践中去,为广西散装水泥事业发展奉献力量,为建设绿色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
4月4日,我院党小组组织13名预备党员以及各班团支书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早上
8点钟出发,在革命馆内参观了一个多小时,在导游的解说之下让我对辛亥革命纪念馆以及辛
亥革命的历史都有了更多的了解.抚今思昔,也让我更加深切怀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及无数为了国家解放、民族复兴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他们的革命事业和崇高精神永放光辉。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近代
民族民主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
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
夭折了,但革命火种没有熄灭。8年后,五四运动爆发;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
革命进入崭新的阶段;38年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
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转折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地看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正逢其时。我想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
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气氛,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促进祖国统一努力奋斗。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发出了“ 振兴中
华”的呐喊,而今,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正沐浴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精神上的春风。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这样清醒过,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团结起来,勇于拼搏,不断学习和掌
位于武昌区武珞路阅马场广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其大门的迎面可见的房屋主要由红砖砌成,故又有“红楼”之称。望着那刻满时间痕迹的红色的一砖一瓦,令人不由地感叹与敬畏:这便是历史,中国革命、崛起的历史。
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取得武昌起义胜利的革命党人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其实,更深入去了解这段历史,会发现在10号那晚所打响的那一声响亮的“第一枪”之前所做的革命准备和发生的意外事故,令这一声枪响有那么多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偶然性。但是,它成功了。正是这一声枪响让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崛起的道路:废除了君主专制,中国不再由皇帝一个统治!这是个多么伟大,也是个多么重大的事件。正是从这里开始,中国的男人纷纷剪掉了长长的辫子,女人们陆续解放小小的裹脚„„是的,中国人正一步一步向现代迈去,尽管路途阻力重重。
望着首义广场屹立着的孙中山铜像,那威武高大的身躯,目光深邃的双眼,仿佛就是用那满腔热血的身躯挡下阻碍我们走向崛起之路的一支支利箭,用那正视前方的明亮双眼告诉我们道路就在前方,毫不畏惧地往前走去吧。孙中山带着闪耀的思想结晶——三民主义,带领一众革命烈士发动了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再看看馆内陈列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以及革命勇士黄兴先生等人的事迹展览,我更加从心底发出了感叹:这便是中国人!他们不怕敌人不畏惧死亡,只害怕自己热爱的祖国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继续灭亡,只害怕自己亲爱的同胞以后只能在欺压中沉沦。他们心中所惦记的都是他人,都是祖国的伟业。他们只凭着自己那顽强地令死神都惧怕的执念来反抗,反抗敌人的欺压,反抗欺压的命运!他们沉思,反思古今中外,凝聚各方的智慧结晶,得出拯救中国、拯救同胞的方针与政策;他们呼喊,背起枪支弹药,瞄准四面的凶残敌人,杀出拯救中国、拯救同胞的道路与天地。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的这片土地,他们多少人就从此长眠于这片土地,但是他们都没有退缩;是的,他们更加勇敢,他们扛起已牺牲的烈士的身躯,系上已失去的勇士的沸腾的灵魂,眼里迸发出更加激烈昂扬的光芒:中国要的是民主,要的是自由,要的是属于人民的祖国,要的是中国强大崛起的身影!
帅潜超
党课第五小组的我们,一行 13 人,一大早就来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依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 80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旧址为一座西式两层楼房,因红墙红瓦,武汉人俗称 “红楼”。我想它更深刻的是象征着红色的革命吧。
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 1910 年(清宣统二年)建成。1911 年 10 月 10 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功的举行了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因这一年为旧历辛 亥年,史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次日他们在此组建中华民国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 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 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 声赢得了全国的响应,260 余年的清朝政府顿时土崩瓦解,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告终。武昌起义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 一系列武装斗争失败后首次取得胜利的伟大事件。它掀起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推翻了中国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 变的序幕,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1911 年 10 月,武昌起义成功后,即在此建立了革命军政府,颁发公告,宣布废除封 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并电通全国,号召各省起义。1981 年 10 月被辟为纪念馆,珍藏大 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 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前者以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和再现了都督府成 立初期的场景与风貌; 后者布置于旧址西配楼,以近400 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武汉辛亥首义文化的标志性景观,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厚 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场景恢弘,陈设典雅。该馆基本陈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 的历史文物 1000 多件,历史照片 10000 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 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 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1981 年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之际建成,宋庆龄名誉主席亲笔题写了馆名。
1995 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 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 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目的与意义
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革命烈士陵园以及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志愿者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给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
二、主办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
三、负责人:
总负责人:胡优良,支部负责人:杨昇,林嘉伟,张一,王超群,吉洋,刘亮斌。
四、活动时间: 2010年4月9日。
五、活动地点: 南昌革命烈士纪念堂
六、活动对象:
江西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党员
七、计划安排 1:流程
(1)由各个支部负责人通知支部党员,确定参加活动人数,并通知时间及具体事项;
(2)活动定在2010.4.9上午9:30在南昌革命烈士纪念堂门口集合,在大家集合完毕后,清点人数。
(3)在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门口整理队形,去革命纪念碑,向革命烈士默哀三鞠躬并默哀三分钟。
(5)在纪念馆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纪念馆,了解烈士事迹。(6)参观完毕在纪念堂门口集合,拍照留念。2:活动宣传
内容: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向全院学生宣传革命烈士先进事迹。行式:报纸,组织政治学习。时间:4月9号以后。
总结:活动结束后,参与者写心得体会,活动负责人应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支部对活动做出效果评估,分析优缺点;支部对活动进行报道。
八、活动经费预算:
1、乘车路费:元
2、租借悼念仪式用品 元
九、所需器材:
党旗一面,学院旗帜一面,相机若干,横幅若干。
十、活动事项
1、及时应对天气变化,做好准备,提前联系场地
2、注意安全问题,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各支部负责人负责好各支部人员;
3、鞠躬、默哀、宣誓、参观纪念馆时,保持安静,切勿喧闹;
4、注意保护周围环境
5、穿戴整洁,行为大方。不得带食物进入纪念馆。
2016年3月13日随红船公司张文献董事长来到革命胜地——七一广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址参观。留恋于湖光翠绿之间,瞻仰革命胜地。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内,重温我党创立的光辉历程,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南湖作为红色旅游的源头,有着自身的条件和优势。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红船,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大事件”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重温一次入党怨言,观一次主题片,瞻仰革命红船”是每个党员来到南湖必做的六件事。1912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7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了13位代表与会带便全国50多名共产党员。会议进行时,因遭到法租界巡捕的搜查休会。8月初13位道标秘密转移到这条红船上继续会议。在这里审议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航船就这样在嘉兴南湖扬帆起航了。
第一个展厅,其主题是“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1840年,英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中国的老百姓从此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英国用武力强迫使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就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其他列强相继入侵。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农民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都挽救不了中国,中国农民和资产阶级无法负担起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
第二个展厅“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和筹建”。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人先后在中国设置船坞、船厂,并开办轻工业工厂,于是就此诞生了中国的第一批无产阶级。70年代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就此产生,中国的工人队伍逐渐壮大。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1919年1月至6月的巴黎和会上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国内之后,全国人民群情激奋,北京的学生最先发起游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的标语警醒着人们。运动后来逐渐扩展到上海和全国的各大城市,工人、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开始响应起来罢工罢市。北洋政府最终抵抗不了,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最终也没有在合约上签字。自此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工人阶级的逐渐壮大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此后,中国共产主义小组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第三个展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一进展厅,就会看到墙上的当时参加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的照片,下面还配上文字来详尽地介绍他们的生平,其中还包括张国焘、陈公博那样后来的“叛党”人士。
最后一个展厅展出了一些一大纪念船的照片、一大南湖会议议程、中共一大南湖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共中央局名单、中共党章等时务。在嘉兴南湖,中共正式宣告成立。
时光荏苒,转眼间就是80年了。何坤、李超时、薛衡竟……他们的事迹催人泪下,他们的英名和日月同辉、与江海共存。英雄们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而今,在唱响“腾江越海,登高致远”的精神提速奋进的形势下,我们从如何继承和弘扬红十四军革命精神,使之不朽呢?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严峻课题。
首先,人必须有理想,也就是人们所谓的“志当存高远”吧。对青少年而言,立高远的志向,这不仅仅关乎个人前途,而且是一个国家能否强盛的基础。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读中学的时候,面对校长“为什么而读书”的发问,从容地回答:“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为之一震,他万万没有料到十几岁的周恩来竟有如此宏图大志。他高兴地对同学们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周恩来正因为抱有“为中华之崛起”的崇高学习目的,才那样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军事奇才拿破仑也认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人只有时刻以高远的目标激励自己,才能更好地激发潜能,从而取得辉煌的成绩。精卫每天都衔一根树枝或一颗小石投入大海,一心要把网大海填平,哪怕一千万年,一万万年也在所不惜。愚公自从决定要铲平两座大山后,便矢志不渝,就算世世代代这样干下去也毫不退缩。如果心中没有向往与追求,何来如此坚韧的毅力与不懈的壮举呢?
其次,要经受得住挫折。红十四军从举起大旗到军部解散仅仅几个月时间,但是革命的火种保存下来了,经受住挫折的人们,最后还是迎来了革命的成功。干事业不要指望时时顺当,生活是现实的,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必须学着面对现实,笑着去面对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挑战。居里夫人从1896年发现放射性元素,直到19XX年发现了使世界化学界震惊,对世界化学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元素——镭,共经历了6个艰苦的春夏秋冬。这6年里,她就是独自在冰冷的实验室里面对着冰冷的器皿。张海迪是中国残疾人协会的代表,面对五岁时突如其来的脊髓病,她也曾想过放弃,痛定思痛之后,她毅然选择了坚强,拿起了手中的笔,写出了她心中的完美世界。这些很能给我们启迪。
我们是在中秋的前两天,整个寝室坐着公交,浩浩荡荡的穿过八一大桥,一路挤着人流到达了纪念馆。
纪念馆在闹市区,却意外地静谧着。
刚进大门,迎面就是一座红军雕像,提着枪杆,傲然的伫立在前庭中央。心情也从刚才的烦躁瞬间静了下来。
今天所部组织我们参观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缅怀先烈的事迹。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在一张张照片中,在一件件遗物的直观呈现中,场馆内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紧张而又激烈的战斗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我们更烈的感受到当年发生在连云港战争时期那段可歌可泣的烽火岁月,先烈们不顾个人安危,出生入死。
在鲜红的党旗下,我们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大家表示要永远铭记革命烈士为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立下不朽的功绩,时刻以他们为榜样。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认识到先辈们敢于奋斗,甘于清平,为了劳苦大众,为祖国、为人民牺牲生命,在恐怖的环境中,宁死不屈,用自己的鲜血和年轻宝贵的生命捍卫了党的尊严,用顽强惊人的毅力同敌人做不懈的斗争,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最后的力量。他们对敌人充满了仇恨,但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人间柔情,对同胞,对祖国,他们同样有着常人那种深沉的爱,这种爱是伟大的,是基于爱国的基础之上的,是崇高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气节、伟大人格和坚韧精神,这正是我们后辈人应扪心自省并付诸实际之急迫所在,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所在。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对我的影响很大,使我受到了教育,我要以此为动力,加强学习,加倍工作,努力向上,以此来报答那些值得尊敬的革命烈士。我将永远铭记我们现在的优异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谨记先辈们的功劳,一定要认真学习现代科学,励志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我们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感想】推荐阅读:
参观杨子荣纪念馆感想10-02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辛亥祭12-22
辛亥革命感想10-06
辛亥革命纪念演讲稿12-06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有感作文10-10
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活动简报11-21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团日活动策划书11-20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PPT演讲活动策划05-26
江泽民在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