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精选15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 篇1

新的语文课程方案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力图改变多年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封闭教学模式,把“语文实践活动”与“课文”并列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将二者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视为不可切割的两大块。因此,在贯彻、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抛开那些陈旧观念的禁锢,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新体系。

近两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其课型的结构、特点和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和好评。在此,将我组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面(这里主要指初中语文)所做的探索做一梳理和反思,以期推动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明确

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我们确定初一年级重在激趣、养习、积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初二年级重在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初三年级注意做到统筹兼顾、系统安排,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每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应该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活动中各项内容的选择、各个活动程序的设计都应该紧扣活动主题,突出重点、不枝不蔓。切忌把综合实践课搞成表面热闹而收效不大的“大杂烩”。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充实

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给我们设计了比较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训练材料,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学生身边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可以说,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且又符合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水平的素材,经过精心设计都可以演绎出生动有趣、具体实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来。我们曾经开展过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有以下几种类型:(1)结合课文内容、巩固语文知识。如开故事会、办手抄报,表演课本剧、给课文配图画,举办辩论赛、读书知识能力竞赛等。(2)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发展。如收集赏析优秀的广告词、影视歌曲,搜集整理酒泉风土人情故事材料,深入社区做“错别字普查”的社会调查等。(3)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如当代流行歌曲欣赏,怎样看待“追星”现象?谈初中生“早恋”现象,初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上网”面面观等。(4)继承传统文化、学习民族语言。如现代汉语成语系列活动、语文楹联系列活动、唐诗宋词系列活动、格言集锦、谜语竞赛、诗朗诵等。(5)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的来临,开展纪念性语文实践活动。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实践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新颖

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特征。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投入,从而在活动中主动感受、体会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场地、时间、规模都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教室、图书馆、操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课外活动、晚上、节假日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活动时间;既可以是全校性的大规模活动,也可以是年级组之间的较量,还可以是小组间的擂台或巾帼不让须眉的比拼。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渲染活动的气氛,增强活动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另外,教师调控、引导、激励的手段方式也要不断变化,要注意兼顾和激发中差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各展所长、各有所得。活动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才能激发学生在生活大课堂中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的再实践,努力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准备——充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戏,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盲目、随意地进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活动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活动前的准备,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判断分析、综合整理和独立工作、协调配合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是在活动的准备阶段逐步得到培养的。教师只有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并取得成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是总策划和总编导的角色,但不可面面俱到、包办代替,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提出要求而不做具体指导,而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或适当的时候进行恰当的点拨、引导,起指导参谋作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要避免教师完全放任自流和过分干预两种情况。在整个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教师既要与学生平等参与,又要注意激发学生准备活动的积极性,适时地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特别是个性化的评价,尽可能多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良好状态,进而迸发创新的热情和研究的欲望。如果选材不当,或教师限制过多,或教师不善于启发引导、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准备阶段就对活动失去信心,就很难保证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构——合理

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也须讲究课堂进程的疏密有致、张弛有度。一般来说,开端要激越,以利于调动学生兴趣;中间部分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起伏穿插、富有波折,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结尾部分要紧凑有力,使结构完整并突出主题,给学生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地。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应一线贯通、环环相扣,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又有所侧重。如我校有位教师在上《莲文化的魅力》语文综合实践课时,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步,赏莲。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各种莲的画面,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教师适当的解说,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对莲的感性认识。第二步,画莲。观看了娇艳动人的莲花,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把自己心目中的莲花画下来,可以每个小组合作画一幅,也可以每组选一个画画功底较好的同学执笔、其他同学协助完成。以上两个步骤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下一步“说莲”做了铺垫。第三步,说莲。这一步难度逐渐加大并将活动逐步推向高潮:(1)说说莲的功用;(2)选取学生画莲的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并由本组代表描述画面内容、简述作画意图;(3)学生出示自己搜集整理到的关于莲的诗文、对联和名句,在组内或相邻的组间交流。(4)选取部分名联、名句在全班展示,并请搜录人进行赏析。(5)归纳总结莲所代表的形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请学生尝试为自己的画配诗(最好是学生自己创作),并选取佳句在全班展示。第四步,学生谈体会,教师作总结。几个教学环节一线串珠、珠珠相映,主题鲜明、层层推进,是一个认知上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能力训练上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不仅兼顾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且进行了一次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审美欣赏熏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 篇2

一、中师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组织

中师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的方面是中师生能自主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加强语文课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促进自我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与协调发展。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 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因此, 应该让中师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各种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有语文综合实践研究者得出“悟、探、创”三环节教学活动的组织, 有利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悟, 即领会、感知, 学生的研读不仅包括对文本仔细认真的整体感知, 也包括结合教师的提示, 文本的“提示”、“课后练习与思考”或相关资料, 边阅读边思考, 从而对文本形成一定的独特的感受, 并初步明确学习的基本方向;探:即探究, 是在教师的引领和组织下, 让学生能互助、合作, 借鉴外力及团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获得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创, 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让学生新的思想、新的创造在实践中产生。

中师生语文素质是其通过语文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思维、知识、心理等方面能力修养和品质结构, 包括语文知识素养、语言交流的能力素养、个人的人文素养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素养等。中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就是为了培养中师生的语文素质而采用一系列语文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 如阅读、作文大赛、观看影视作品、文学社活动、创作活动、朗诵演讲等教学组织形式。中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耐心倾听、迅速分析、抓住要点的信息筛选能力以及当众说话、迅速组织语言、准确申述自己的观点、说服他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 以中师生的角色表演、朗诵演讲、记者采访、知识竞赛、制作卡片、编辑小报、影视欣赏、网络学习、读书报告活动、作文竞赛等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师生的语文素质提高。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目的。中师语文课程的教学必须根据中师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中师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中师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 爱护中师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要求, 是师生经过讨论与研究, 采用变通和取舍的方式, 把语文学习中的各方面知识由大变小, 由小变实, 最后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又一个的主题。当综合实践的主题确定后, 中师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向与目标就比较明确与清楚, 中师生就会兴趣盎然, 按照主题去搜集内容, 自由组合成如“诗词歌赋”小组, “神话故事”小组, “歌曲”小组, “对联”小组, “风俗民情”小组等语文学习的兴趣小组, 再以采访、询问、读书等不同学习方式, 搜集整理出各类丰富而有价值的第一手语文学习资料。

二、中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程资源与利用

中师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通俗地说, 可以拿来为中师语文教学工作或为语文的教与学服务的一切资源都是语文课程资源。按照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说法;“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 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 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 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 国内外的重要事件, 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 中师语文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在于教师熟悉和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

开发和利用中师语文课程资源对教师的要求:第一是教师要发展兴趣, 一专多能。一个教师兴趣广泛, 学有专长, 他在发掘利用课程资源方面就占了很有利的条件。教师喜欢旅游、摄影、玩弄照相机等, 这些兴趣爱好在教学中就能发挥不小语文教学资源的作用。教师有了旅游、摄影的经历, 就可以为中师开设“旅游、摄影与语文”的选修课, 带领学生欣赏照片, 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旅游日记而写成学习体会或文学作品。第二是语文教师要观察事物, 多作思考。许多事物, 许多事情, 如果能够透过表面去深入思考, 常会有意外的发现, 意外的收获。第三是语文实践性知识的丰富。实践性知识是中师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范生成长为合格的教师需要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公共知识, 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获得一定的实践性知识, 通过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 可以使中师生在习得实践性知识的过程中, 感受到教育教学的复杂性、特殊性, 加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增强教育责任感, 逐渐认识到教师面对的教育问题主要不是理论的或技术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是一个教师在现场如何行动的问题, 从而使中师生及早地意识到自己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欠缺, 增强其专业学习的针对性和目标性。

随着教育科技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成为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 实践过程, 又是一个信息处理, 心理变化过程, 更是发现探究过程, 情景创设过程和人格形成过程。因此, 现在的中师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问题, 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统一体, 学生学习的知识更是课本知识 (课内资源) 与课本以外的知识 (课外资源) 组成的综合体, 中师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对于网络环境下语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不能忽视的。学生借助网络技术构建的学习环境, 是培养其搜集、筛选、整合优化课内课外资源能力的重要途径。网络环境下利用和开发学习资源, 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一台电脑, 一条网线, 足不出户, 就可以网尽天下无穷学习资源。建立多媒体教育资源库, 实现资源共享, 已成为中师学生能力提高的当务之急。

素材资源是指直接作用于课程, 并且能直接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如知识、经验、技能、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等因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教师比作巧妇, 那么教学素材就是下锅的米。语文教学素材是最重要的一种课程资源, 一般情况下, 教师进行教案构思的灵感和创造力, 多是来源于教师掌握的教学素材, 而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依靠教学素材展开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师语文教学素材是极为丰富的, 为人处事的道理、日常生活中的常识、生活中的小窍门、一条新闻、一句谚语、一则小幽默等, 只要运用得当, 都有可能成为很好的语文教学资源。现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善了语文课堂教学信息的传达方式, 视频片段、数字动画、数字音频、数字图形图片等多媒体内容已成为中师语文丰富的教学素材。中师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够对多媒体提供的语文教学素材进行深加工, 并整合成为多媒体课件, 从而取得不俗的教学效果。

三、中师生的文学修养提高的综合性思考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初探 篇3

关键词:学生兴趣;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68-02

修订后的语文新大纲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力图改变多年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封闭教学模式。我们在执行新大纲的过程中必须抛开那些陈旧观念的禁锢,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新体系。

语文实践活动概括为以下几个内容: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如参观访问、兴趣小组活动;多数活动可以在课外开展,课上适当联系,如办手抄报;有些可以直接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如课外阅读指导与交流,开故事会,演课本剧。不论采取那种形式,都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其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的愿望作为我努力的方向:"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我在教学中经常作这样的尝试:

一、根据学生兴趣,设计实践活动

1、抓住年级特点,明确培养目标

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时我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选定不同的活动内容。考虑到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刚进入高年级。所以我首先明确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稳定性,以技能演练为主的目标。

2、抓住年级特点,选择具体活动

培养目標确定后,要根据目标及所教班级学生特点,选择具体的活动进行指导。我教的三、四班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且乐于画画。于是我在众多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选定了办手抄报这种这种新颖的形式。手抄报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表现方法多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在轻松活泼的参与过程中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兴趣,开展实践活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尽管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但是“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我尽量合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中编排了三首写景的古诗《小池》、《绝句》、《早发白帝城》。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初夏小荷花池的秀美,充满生机;成都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及从白帝城到江陵途中的绮丽景色。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我决定抓住这次极好地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指导学生制作一期"古诗专刊"。

1、学习古诗,打好基础

要想出好"古诗专刊",首先要学好古诗,学好古诗是完成"古诗专刊"的基础。只有理解了诗歌的意思,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根据诗情想象出画意,最终完成古诗专刊 。

首先,了解诗意、启发想象:在学生了解了诗句的意思,反复朗读、品味了古诗语言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中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在脑海中展现出那一幅幅迷人的画面,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画面用画笔再现出来。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象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画下来,使他们充分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诗美、画美,学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正是引导学生将诗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好时机,还可以引导孩子将原诗改写成一篇写景记叙文,从而使学生受到一次极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2、学以致用,制作手抄报

(1)充分鼓励、具体指导。

由于受知识能力的限制,三年级的学生头一次接触手抄报信心不足,更达不到自己独立完成的水平,所以在制作这期手抄报之前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在网上下载了许多优秀手抄报范例供他们参考。我要求手抄报形式不限,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每份作品必须都包括:抄一抄,画一画,写一写这三个小板块。这样的要求对于刚接触手抄报的学生来说既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安排不会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又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充分体现了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联系。

(2)分工合作,充分实践。

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本着全体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我采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充分鼓励每个孩子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综合潜力,实现自己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如写字好的同学负责"抄一抄"这个小板块。画画好的同学负责"画一画"。写作好的同学负责"写一写"。其他同学还可以查找一些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资料、文献,作为补充。出好小样后小组再集体讨论进行修改,达成一致后定稿。

(3)汇报展览,自主评议。

语文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的自主地位,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所以当每个小组的手抄报都出好后,在全班进行展览、评比时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他们自己布置,自己评比。这样一来每个小组既是参赛选手又是评委,评选的结果就会更民主。评比按版面设计、文字书写、插图绘制、短文编写四个方面进行,评委要对除自己作品外的每件作品给以简短的书面评价,全班交流后投票选出优胜作品。评比的时候,小评委们个个认真仔细,在评比的过程中他们既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语文实践活动还包括很多种形式,我只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尝试了其中一种并有所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探索,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主探究的道路,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间、成功的机会,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塑造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 篇4

叶子是儿童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事物之一,对他们来说,是现实的,触手可及的,而玩叶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它可以使学生在采集叶子、观察叶子的过程中,了解叶片的构造、叶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知道不同类型叶片,从叶片联想到叶子和人的关系,从而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环保意识深入儿童幼小的心灵。在玩叶子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儿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想象力,活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2通过观察叶子,联想叶子与人的关系,开扩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习适材、适形、适色的即兴创造,制作精美的叶画等工艺品。

4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5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使学生能自己操作,独立思维,以及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其中,尽量发展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叶子,最好是种类不同的叶子。

2教师自备若干叶子。

3学生每人准备一张16开纸张大小的薄纸板以及胶水一瓶,剪刀一把、水彩笔。

4闪光卡若干(作奖品用)。

5课件、投影仪、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激起兴趣,导人活动。

教师举起自己准备的叶子,微笑着问学生:“你们瞧,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

你们有吗?”(学生争着把自己准备的叶子给老师看。)

老师接着提议:“我们大家一起举着叶子唱一首儿歌好吗?”

[这个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部分感官,激起他们的兴趣。]

二、观察研究,认识叶子。

1、激发观察兴趣:

小朋友,你觉得自己跟叶子熟吗?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大家跟叶子到底有多熟悉。大家可以先分组讨论一下叶子的用处,然后我们来看看哪一组小朋友知道得最多。(学生分小组讨论。)

2、学生说叶子的用途。

请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说得最多的一组每人可以获得一个闪光卡。

[学生除了能说出教材上所列的一些用途,还能举出其他一些用处,比如,有同学说到了叶子可以吸灰尘、叶子可以当遮风挡雨等,这些其实就是叶子在环保方面的作用。这样的谈话式教学可以随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观察叶子。

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出了叶子的很多作用,老师很佩服你们,那么,你们有谁仔细地去观察过叶子呢?(学生都纷纷摇头。)没关系,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认真地观察叶子,然后,把自己观察到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好不好?

4、交流发现。

随机点名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将有价值的作简单板书。

5、欣赏叶子。

说得真棒,看来大家的小眼睛都很亮,现在,老师想再给你们看一些你们平时很少看到,或者从来没看到过的,你可要看仔细啦。(课件出示不同类型的叶子,开扩学生的视野。)

三、发挥想象,制作叶画。

1、教师提议。

小朋友,现在我们跟叶子已经成了真正的好朋友,那么你们想不想把他们制作成精美的叶子画,用作装饰呢?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做,看谁做的最美,最有意思。

(集体制作叶画,教师巡堂。)

2、小组评比。

每组选送一幅叶画参加班级评比。

3、班级评比。

首先由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展示台(讲台)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的内容及含义,然后由全班民主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和“最佳环保奖”,分别奖励闪光卡。

四、活动延伸。

把自己制作的叶画送给爸爸妈妈,课外向爸爸妈妈了解叶子的害处。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 篇5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地从不同渠道获得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归纳综合的能力;了解有关”马”的文化知识,进而认识到中国历史积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与内涵,丰富学生文化素养;树立勤劳恳干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教师按学生的兴趣以及有关马的知识性质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

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三五天内进行收集整理,小组归纳相关课题的知识;

活动课展示,由每个小组的组长主持本组的展示.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树立崇尚真知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以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真知的能力,重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三、资源与教具:报刊、书籍、字词典、投影仪|、其他相关资料.四、活动展示:

1.教师播放的歌曲,导入

课题.

2.马――人类很早便征服的剽悍的动物,它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数千年来,风风雨雨,成为人忠实的朋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马的世界.与马共舞.

3.下面有请第一个小组的组长()上台,主持你们收集内容的展示.第一小组组长()上台主持:……

4.第一小组让我们知道了"马字的历史"了解了天下名马,下面我们有请第二小组的组长为我们展示更多的有关马的成语、俗语、名句.跟着他们去看看中华民族在马字上作出了怎样的创造.

第二组组长()上台主持:……以此往下请出其他各组的组长主持课堂.……

5.第六组组长主持完,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认为是先成为千里马重要呢?还是先有伯乐更重要?

6.生讨论……

四、教师小结该课:

我们今天的展示课就要结束了,在这些天"与马共舞"的生动中,我们每个组的组长表现了非凡组织和领导才能,每个组员表现了前所未有团结协作精神.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都给了别人带来了欢乐,给别人以欢乐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大家说是不是……

在此,请允许我以台湾女作家三毛一本散文集<<送你一匹马>>为名,我也要送你们一匹马,可马在哪儿呢?它不在唐吉诃德的长矛下,也不在徐悲鸿的画卷上,大家说,我要送你们的马在哪儿?……

它在我们的头脑里,在我们的梦想里,在我们每天疾步于校园的脚步声里;在我们勤奋学习,攻克每一道难题的思绪里.这是一匹可会其神,却不可传其形的千里马.愿大家永远拥有这匹马,生活中永远与马共舞,成为合江中学的一匹又一匹黑马.

(附各组课题及要求于后)

各组课前收集课题及要求:

一组:收集有关马字的书法演变历史,课上板书之;

收集古车马知识、名马知识,各派代表讲述.

二组:收集有关马的成语、俗语、名句.录于灯片;

课上读之,并每人解说其一.

三组:每人用自己的方式画一幅马画,课上展示,评优.

收集徐悲鸿的<<八骏图>>,展示,并每人给这幅画一句话的评价.

四组:课上派代表读教材中收录的有关马的文艺作品,每人围绕任一作品对其中的马的形象说一句话.

五组:收集有关马的故事,课上讲这些故事.

(附参考:九方皋相马\赵高指鹿为马\千金买马骨\田忌赛马\<<西游记>>中白龙马的故事\<<三国演义>>中赤兔马的故事……

六组:录韩愈的<<马说>>及译文于灯片,课上齐读,代表译之,代表评之.

课后反思:

课前准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获得检索资料的具体任务后,人人都是主人翁,为了在课上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他们努力查找资料,咨询教师,共同探讨。课前,他们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和同学,和教师探讨学习的机会,从中学会了检索资料,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收集整理资料。

课上孩子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由于课前,他们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课上个个跃跃欲试,生龙活虎,每个组都分派了一个主持人,主持本组的活动。每个同学都有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是课前是导演,课上则退居二线,成了配角。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一种极大的满足。课后我问一位同学喜不喜欢这样的课,他满心欢喜的告诉我:“爽呆了!我们准备的材料,根本就没法展示完。”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歇后语仓库,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歇后语。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与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今天,我们举行一次有趣的活动,希望各组同学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活动,相互学习,增长见闻,丰富知识,这就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希望同学们团结协作,畅所欲言,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导入:

师问:同学们,老师的这段话由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导出活动主题——趣说歇后语)

3、探究歇后语的来源,特点,种类。(出示课件)

二、开展竞赛。

1、出示课件:

第一关:初试身手。(抢答题)

(1)规则:各组根据歇后语的前半部分,说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谁先举手谁先答,答对一个得5分。

(2)活动开始。(3)公布积分。

2、出示课件

第二关:积累展示。(必答题)

(1)规则: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歇后语,看哪组说得多,说得多的得10分,少的得5分,错误不记分。(限时1分钟)

(2)活动开始。(3)公布积分。

3、出示课件

第三关:学以致用。(抢答题)

(1)规则:谁先举手谁回答,答对得10分,错误扣5分。(2)活动开始。(3)公布积分。

4、出示课件

第四关:自由空间。(必答题)

(1)规则:语言流畅,运用恰当得10分,次之得5分,错误不得分。师生共评,老师定档。

(2)活动开始。(3)公布积分。

三、评选冠军发奖品。

四、课外作业。(出示课件)

五、小结。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 篇7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设计实施,语文素养,综合素质

《礼记·学记》中提到 :“善学者 , 师逸而功倍 ;不善学者 , 师勤而功半。”如何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不让教师挑灯夜战的成果付 之东流 , 这就需要 教师帮助 学生营造 “大语文”环境 , 把书本知 识和实际 生活更紧 密地联系 起来 , 让学生在广 阔的天地 里感受生 活、体验生 活、热爱生 活。基于 此 , 语文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它如一剂催化剂, 使语文课堂发生质的变化。

中职语文国家规划新教材突破性地把语文实践活动同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视为教材中不可切割的三大组成部分, 借此帮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一、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要与时俱进, 满足学生需求

“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 只有贴近生活, 才能满足学生的真正需要。从活动设计上说, 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育的内涵, 即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教材为依托, 遴选学生熟悉的生 活为载体 , 精心设计 具有贯穿 (活动全程 ) 、整合 ( 知识与技 能 ) 、融溶 ( “工具” 与“人文 ” ) 功能的活 动主题重视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多元评价等手段的运用。同时, 尽量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 为了展示而展示的语文实践活动的通病。

比如:我结合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求, 确立了“青春共牵手, 爱心暖空巢”为主题的志愿者实践活动。由于中华民族向来以尊老、助老著称于世, 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生存压力的增大, 社会上出现了“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 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近一半老人生活在“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 改善他们的生存现状已经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本活动彰显的博爱精神是教材中爱情主题文学作品的情感提升, 就活动本身而言更是口语交际中的复述和应用文写作中的倡议书等语文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在凸显文本资源的基础上, 是培养“90后”学生责任意识的上佳切入点。

二、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要系统完整, 提升学生素养

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否成功要从活动程序与结构安排、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教学智慧与问题解决、教学生成与目标实现等方面进行考量。

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力争克服当前职业教育文化课脱离学生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 而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 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因此我以体验性学习为主,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使学生在乐于质疑、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中完善自我,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 , 本着全员 参与、重点 指导、注重过程、整合精品的原则, 我将青年志愿者实践活动分为准备动员、实施操作、展示评价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做到课内与课外 、集中与分 散相结合 , 使整个活动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全程有效调控至关重要。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 调动其探究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研究方向, 以“自由组合、组间异质”为原则, 成立探究小组。在实际操作时, 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实施和完善小组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自习和课余时间对各组分别进行指导点拨。

这期间, 教师的指导由扶到放, 活动主题和计划由学生自己把握, 他们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时间、空间上掌握这次活动的主动权, 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同时, 学生始终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团结一致, 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体现活动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语文实践活动的亮点环节应是学生汇报展示环节, 为了更好地汇报小组收获, 组内成员团结协作, 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 充分发挥个性特长, 体现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合作性。

以“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汇报展示为例:第一小组通过分享网络资源, 以介绍历朝历代养老敬老规定切入, 引出“空巢老人”这一社会问题。随后, 欣赏配乐诗朗诵《空巢老人》, 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由另一位组员通过“百度”介绍“空巢”及“空巢老人”的含义 , 并宣讲有关“空巢老人”的新闻。 由这些同学的展示引出本组的重要探究任务问卷调查, 把该组走访、调查到的情况以数据统计的形式加以说明。最终该组同学得出结论:“空巢老人”作为全社会的“痛”, 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此过程中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第二小组承接第一小组的调查结论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志愿者倡议动员活动。配合寻找到的吉林市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影像资料在组长的讲解下, 让学生了解我校“爱心天使志愿者小分队”的发展历程。邀请我校上届“爱心天使志愿者小分队”的队长, 把象征志愿者服务精神的标志交到组员手中, 并向全体同学讲解志愿者标志的含义。由“吉林市爱心儿女”代表、该组的一名同学宣读倡议书, 并请全班同学伴随《志愿者之歌》在倡议书上郑重签上自己的名字, 并佩戴志愿者标志。全体同学宣誓, 表明加入志愿者行列的决心。第三小组围绕“我为空巢老人做什么”展开活动。学生计划带领所辖社区的部分“空巢老人”到旅游景区一日游, 并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导游展示, 还为“空巢老人”奉献乐器、歌曲等才艺表演。不仅符合活动主题, 展示旅游专业学生能歌善舞的特长, 更体现文化课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的理念。该组成员还独辟蹊径, 设计了其他服务内容, 如为“空巢老人”和子 女搭建情 感平台的DV传情 ;为了让老 人重新回归社会, 把老人请到学校为我们讲述老城旧事;为老人编辑健康手册……最后, 为了体现该小组设想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全组同学共同拟定了《“爱心天使小分队”活动计划》, 并由一名组员宣读。

总之, 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的预设内容不可过多, 否则体现不出学生自主实践的特点, 亦会影响教学智慧的生成。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要多元立体, 肯定学生的表现

评价过程不仅是对学生实践活动表现的肯定, 更是学生系列语文实践活动成绩的纵向反映, 因此, 评定标准的制定必须在试验、总结、改进中不断完善。

活动尾声可以设计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评价。评价标准由教师与课代表及各组代表共同商议制定, 分为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内容是全方位的、多元化的, 评价过程注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以自评为主, 让学生自由交换意见, 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会、经验和教训;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 以过程评价为主, 评价时不过于看重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寡及作品的优劣, 而是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创造的能力, 关注交流与合作, 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以定性评价为主, 帮助学生寻找身上的闪光点,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优于以往的表现。总之, 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进步。并且, 有意识地放大实践中的体验, 淡化最终结果, 避免甄选的负效应。

可以说, 语文实践活动不受时间、空间与知识的限制, 能融合社会的多个领域, 实现教育的整合, 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对于教师来说却是新的挑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我们在实践中要努力探索、修正与完善, 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获得教育理念的螺旋上升。最后, 我引用于黔勋老师的一句话, 作为中职教师今后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努力的方向:“在理论指导中实践, 在实践中探求, 在反求中改进, 在渐行中渐近。”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倪文锦, 于黔勋.语文 (基础模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 篇8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综合实践;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5-037-2

语文课堂综合实践的目的是能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在一个高效的课堂里进行学习,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研究,要让学生的主题活动有一定的综合实践开发性、教育指导性和创新性,设计出来的课堂有一定的学习氛围,拓展思维的空间,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进行探索与研究。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把这种素养渐渐变成一种习惯,以便有利地把这种教育模式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模式。可见通过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捷径。本文以《一碗清汤荞麦面》为主题来进行研究,主要从下面的六个方面进行中职语文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

一、课堂的概述

语文的课堂是很主要的,它蕴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与素养,所以必须深刻地进行研究与探索,结合现代生活的特征来在实践中摸索语文课的奥妙,从下面的四大特点来描绘。

1.信息时代的语文课堂。

信息时代的语文课堂,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封闭式的“传”和“授”的模式,互联网微时代,微课的参与,如今的课堂已经是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2.深度了解语文课。

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现在已经是十分普及的事情。对于那些对网络十分感兴趣的学生们,网络的诱惑是远远大于语文课堂的,那么课堂设计就可以融入网络的条件,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实践中摸索语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已经都是90后的学生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一般都是比较有个性,比较有主见,对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层次,在语文课堂上最基本的还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其进行各方面的分析,运用各种手段,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来了解课文。

在中职的语文中,现在的课本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与养成,所以要根据现在教学的基本情况,结合教学的知识因素,开发与设计出别出心裁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其各方面发展。

4.参与感情的语文课。

学生的素质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人文教育还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人文教育蕴含了一定的情感教育,更加贴近生活与实际情况,中职教育的课题内容添加了许多的情感教育和生活的体验,语文教师也应该根据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快乐、有知识趣味的课堂,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还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二、教材探讨

在语文的基础教材中我们选取了一篇文章《一碗清汤的荞麦面》为研究课题,此单元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上对每段句子的语言进行分析。想要对每句语言进行透彻的分析,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重要词汇、段与段之间的巧妙结构等。从文章的写作风格入手,对特点加以分析。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家人共享一碗面”的其乐融融的故事,根据“真情粉擀面、奋斗水为汤、感恩心佐味”等的过程,其故事紧密地和社会生活结合到了一起,用强有力的情感词汇描写了中心人物的形象与事件的故事情节,根据此情况加以分析,可以充分地确立三个教学的目标内容:

1.知识扩充方面。

了解人物的基本特征,体会其中人物伟大形象的真实情况、复杂的情感、发展的方向和人物互动。

2.道德情感方面。

体会文章中的人物遇到困难从不向社会屈服的坚韧毅力和奋斗的精神为原由,分析其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温暖,与陌生人之间的理解与宽容,学会感恩世界,有一颗真情与善良的心。

在90后学生的心理是非常需要真情、奋斗与感恩的。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迎合真情的流露,培养学生的情感,这是本次教学内容的重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文章积极向上的一面加以透彻的分析,通过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这三大块来把握。

3.过程分析安排。

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栗良平,他在当时什么环境下写的这篇文章,掌握当时的社会动态与时代信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分小组进行场景的再现,真人模拟,通过小说描绘的语言进行情景剧表演。

三、活动方案

1.教学策略。

针对现在学生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采用真人的实战表演。把整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选出3对母子,进行4次试吃场景,根据小说的真情流露与言语措辞进行内容情景再现。让同学们在其中互相的观摩,然后进行总结与评价,这样的情景法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刻融入课文当中,体会当时母子三人与面馆的老板一起的奋斗情节、母子之间无微不至的亲情、老板待人那种典型的温情情节,以及过了多年之后母子再来到面馆吃面与老板面对面的“二号桌”的感恩之情。

2.活动方案。

分析课文,安排四个小组进行自编的四次吃面场景再现,保留课文中的人物语言,突出重点,一些细节的情节要在课后进行彩排与演练,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刻的体会“真情、奋斗与感恩”这些重点词汇。

四、活动安排

1.学情分析。

中职的学生一般学习的热情都不是很高,这就要求在排练情景剧的时候老师要加以对他们的鼓励与支持,克服他们对恐惧与害羞等问题。

2.调控策略。

在分组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友圈子进行自由分配与组合。每个小组都设立一个核心管理人员,编剧、导演、演员还有粉丝等,排练结束后要对表演进行平判与分析不足之处,做到查漏补缺,力求精益求精。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还慢慢组建了他们的自信心。

活动过程:

1.文本分析

(1)人物的语言描绘:母亲点餐。

第一场突出:……唔……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

第二场突出:……唔……一碗清汤荞麦面……可以吗?

第三场突出:……唔……两碗清汤荞麦面……可以吗?

第四场突出:……唔……三碗清汤荞麦面,可以吗?

(2)观众进行分析,这个主人公母亲要荞麦面到底有多么的害羞,从一碗到三碗的变化。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母亲难为情的情节一次比一次轻,直到最后一次已经不再难为情了,最后战胜了恐惧,让学生深刻掌握事情发展的变化,这样的举例可以很好地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

(3)作业布置

通过课文的描述,了解他们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怎么做一个快乐的人?

五、活动反思

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会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情感分化,让学生真实地参加到课文情境中,反思出自己的情感升华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运用网络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学习兴趣,储备大量的知识含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可以慢慢变得优秀的,因为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

通过学习,将学生写到的基础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结合起来,深刻地加强语文教改中的亮点,挖掘出新的领域文学。掌握中职教育的大纲精神,要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把中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周静艳.中职语文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以《一碗清汤荞麦面》为例[J].职教通讯,2013(36).

[2]杜迪桑.中职语文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与实施关键[J].职教通讯,2013(15).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9

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多尝试、多练习能使知识基础不断地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兴趣也就越来越浓。本学段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在“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课外活动。特将进行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活动。如举行了“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古诗背诵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培养学生流利讲普通话的能力。就形式来说,组织FLASH故事会,即边动画,边讲故事,把语言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主要是以“环保”为话题);如开展“每日论坛”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内容不限,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当众表达的能力。

二、写作能力训练活动。举行了“作文比赛”“课外读文”“剪报、辑报、办报”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还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如69班手抄报《语文小报》开辟字谜、文章病院、古诗欣赏、格言警句、优秀作文、读书方法等栏目。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分析、欣赏能力。

三、语文讲座活动。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关的语文知识。举行了“语法讲座”、“标点趣话”、“阅读欣赏”、“怎样写话题作文”等活动。内容通俗、浅显,注意了趣味性,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举例。

四、语文游艺活动。举行了“成语接龙、给歇后语找尾巴、抓错别字俘虏”等活动。通过游艺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材料,在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在有效的谈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存在的问题:由于场地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提高,今后将尽可能多给大部分学生提供机会。采用的形式有时候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今后要尽可能的降低活动的难度,让学生大胆参与。

《咏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篇10

结合《燕子》、《江南春》等文的学习,仔细观察春天的大自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培养爱美的情趣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燕子》导入,明确学习要求。

1、说说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

2、小燕子为什么要从北方赶来呢?听一听、唱一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3、是啊!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课前,同学们都去认真地观察了春天,用自己敏锐的目光去搜寻春天的美丽。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赞美春天。(板书:咏春)

二、结合观察所得,尽情赞美春天。

1、你想用什么方式赞美春天?

(逐一板书:唱春歌、诵春诗、说春景、绘****、品春茶、跳春舞……)

2、现在,男女生分成两组进行擂台赛,看哪一组咏春咏得精彩。分组选择你最喜爱的方式认真准备。

3、活动一:赛诗会(或描写春天的春联)

4、活动二:说春景(先说出带有“春”的词语)

5、活动三:品春茶

6、活动四:唱春歌

7、活动五:绘****

8、自主选择喜爱的方式表达。

9、在跳春舞中享受春天的美。

三、评价总结

四、课外延伸。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篇11

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儿童的思维特点和熟悉的生活背景,又要结合每一节课的知识特点,实现学生和教材的和谐统一。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表面积最小的最优化策略。教材中提供的活动素材是“两盒糖果”和“四盒磁带”。“磁带”这个学具学生非常陌生。笔者将其稍作调整后,创设了以下活动情境:班里某同学要过生日了,同学们准备送给他两盒糖果作为生日礼物,老师准备送给他四本课外书作为生日礼物,请大家为这两份生日礼物设计一个精美的包装(尽量节约包装纸)。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教材的意图,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提前计划,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跨越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某一个特定的生活事件为研究对象,在实践中感知数学、用数学知识描述该事件的活动,是一个“发现数学”的过程。

笔者在执教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时,跳出45分钟的限制,进行时空的延展。内容设计如下: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第一周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我国人均淡水量和“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第二周调查本地水价,了解各自家庭及学校每月用水情况,组内交流。第三周统计学校水龙头数量,通过观察记录下学生用水的浪费现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滴水实验方案;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或家里一只滴水(或流水)的水龙头的滴水(或流水)速度,完成实验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反思,完成教材中第89页提出的相关问题,逐步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丰富形式,注重课堂延伸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活动性的特点,因此除了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内容落实之外,还应该对课内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补充和延伸。

例如,《滴水实验》活动课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数学日记,如节约用水、有趣的实验、滴水中的数学、节水妙计等等。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还可以把他们的实验方案、实验活动记录、日记等张贴出来或者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

四、强调过程,开展多元化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主张采用多元化的过程性对比评价。评价内容应多关注情感、方法和态度,如学生活动过程中是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能否与他人很好地合作,是否有成功感等。其次,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元化,评价的标准要以学生过去的“自我”为参照。

例如,笔者在每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后均设置了下面两张评价表:

五、创设情境,增强情感渗透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丰富和完善需要通过亲自参与活动,不断地感受、体验与内化。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好可以给学生搭建通往现实世界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情感体验。

例如,笔者在执教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时,创设生活情境:寻找一家人共同的休息日。学生可以结合家庭实际情况计划什么时间和父母共同休息,实现陪爸爸妈妈一起游玩的愿望。

(作者单位:宜昌市点军区教研室)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 篇12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 教师的急功近利思想使教师以自己的包办代替了学生的实践。在唯分数是从的今天, 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的利用已得到最大化、最优化, 几乎什么时段上什么课做什么作业都有了科学而细致的安排, 学生几乎没有真正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还有哪个学校哪个语文教师愿意拿出极其宝贵的时间去做他们认为价值不大的实践活动呢?大家都明白, 由实践到理论有一个过程, 学生动手去实践了, 还不一定就能有什么清晰的体会或感悟;即便有了感悟, 有时还不能准确而简明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而老师的答案却能立竿见影, 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获得考试的高分。于是, 老师就闭门造车, 或查找教参与资料, 或想象各种题型, 为学生编写好统一而规范详尽的标准答案。在应试教育挥之不去的环境中, 分数主宰着教师的教学活动。于是乎, 学生就失去了亲自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碰到老师没有准备或准备得不充分的题目, 学生就傻眼了, 答不出当地的爱国人士及他们的英雄事迹就不足为怪了。

其二, 教学内容的综合间接影响了语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 初中语文共有12个语文实践活动:“我与文学”“走进图书馆”“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赛诗会”“访问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师生自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与这一单元的高科技有关) “如果我主办校刊”“市场新商品调查”“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这12个语文实践活动分散在三个年级六本教材中。仔细研究一下, 比较贴近语文、与语文关系密切的是这五个活动:“我与文学”“走进图书馆”“网上读写与交流”“赛诗会”“如果我主办校刊”, 其他七个活动与语文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 关系并不很大。鉴于此, 不少语文老师就不愿花语文课上的时间来做这“吃力未必讨好”的事了。像“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学校可以利用清明扫墓活动来达到目的;而“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政治课似乎更合适些。这些活动显然都可以与其他活动或学科一起共同完成。属于语文自身 的实践活动尚不愿花时间去做了, 这些带有综合性质的实践活动, 语文教师就更不愿花自己的语文时间来做这些活动了。毕竟要真正把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搞好, 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

其三, 考试的导向性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考什么, 教什么, 已成为当前教学的潜规则。中考高考无疑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考的新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 导向作用还没体现出来。那么, 已经进行了一轮实验的中考如何呢?

怎样才能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避免当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尴尬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尝试:

一.专门开设语文综合实践课程, 把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安排进课程表, 确保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致成为语文教材中的装饰品甚至是牺牲品。

二.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 要与其他学科共同配合, 一起完成相应的实践活动, 比如“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与每年清明时学校组织的祭扫烈士墓活动结合起来,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可以与政治老师一起组织这样的活动。

三.参照英语口语测试和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的方式, 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单独考查,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 像写论文报告似的写出内容详尽的相关活动的设想、过程与体会。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 篇13

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中国的美景。结合这一单元的课文,还有本学期要对学生进行养成课前收集资料的习惯的培养,设计了这堂课。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相关的资料。如搜集有关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故事、诗歌、景点介绍等。还可以通过绘画表现祖国的美。围绕“祖国美如画”,设计了“我当小导游、讲故事、祖国美如画、诗朗诵”等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地点:课室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资料的能力与习惯。

2、通过讲故事、朗诵、当小导游,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用普通话朗读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名胜古迹的资料。

活动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拥有5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是亚洲东部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无数的名胜古迹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们为自己的祖国自豪。那我们的祖国都有些什么名胜古迹呢?这些名胜古迹又有什么特别之处,竟能吸引如潮般的游客呢?这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交流

1、按照自己收集的资料,分成图片展示小组、小导游小组、讲故事小组、绘画小组、朗诵小组。

2、分小组交流。

三、汇报

每组推荐优秀者汇报。

1、图片展示小组:展示各地名胜古迹的图片。

2、小导游小组:根据展示的.图片或自己喜爱的名胜古迹,向同学们介绍。带着同学们畅游祖国名胜古迹。

3、讲故事小组:讲述有关祖国名胜古迹的故事。

4、绘画小组:展示绘画作品DDD祖国美如画。

5、朗诵小组:诗歌朗诵赞美祖国的名胜古迹。

6大合唱:祖国,我爱您!

四、总结

资料: 长城

是谁的手掌,

拍出历史的回声?

断裂的生命线

在一次次占卜中延伸。

红,

是家乡的雅丹

干涸的烽燧含着腐木

只承载起一片想象。

?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14

----成语与生活

一、活动目的:

1、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丰富词语积累。

2、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活动准备:

1、把学生分为四队,每队自行设计队名和口号,队员自备学习用品。

2、课件

三、活动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而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积累本上已经积累过很多成语,我们每个同学可谓是“成语能手”,但谁是真正的“霸王”,今天我们就共同进入成语的世界,进行一场“成语霸主擂台赛”,有信心吗?(板书课题)

各小组出示自行设计的队名。(必须是成语)

四、活动内容

(必答题:有五关)(题目顺序抽签所得)必答题:第一关

请填入数字组成成语(一小组五题,答对一题得10分)

1、()拥而上 丢()落()()牛()毛()帆风顺 狡兔()窟

2、()手()脚()彩缤纷()颜()色()亲不认()马当先

3、()光()色()死()生()万火急()败涂地()顾茅庐

4、()箭双雕()言()语()面玲珑()丝不苟()无所获 必答题:第二关

请写出有下列动物名的成语(一小组说一个,答对一题得10分,2分钟之内)

虎 马 鼠 蛇 必答题:第三关

照样子写成语。(一小组说一个,答对一题得10分,2分钟之内)

1、和(风)细(雨)(提示:写第二个字是风第四个字是雨的成语)

2、(栩)(栩)如生(提示:写AABC型的成语)

3、(大)街(小)巷(提示:写第一个字和第三个是反义词的成语)

4、一(心)一(意):(提示:写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是近义词的成语)必答题:第四关

妙手接龙(一小组做一题,每答对一处得20分,直到答不出为止)

1、一败涂地()()()()„„

2、刀山火海()()()()„„

3、用兵如神()()()()„„

4、言之有理()()()()„„ 必答题:第五关

成语表演(满分100分)各小队指名一位同学表演成语:

抱头鼠窜 狼吞虎咽 坐立不安 手舞足蹈

(选答题:有三关)选答加分题:(每组同学挑选自己会做的题目,答对一题就会给该组加50分.)(选题顺序由分高到分低)第一关:成语加减法

1、()言为定+()鸣惊人=()全其美

2、()面玲珑+()步登天=()霄云外

3、()思而行+()气呵成=()面楚歌

4、()亲不认+()触即发=()窍生烟

5、()花八门—()面()刀=()令()申

6、()全()美—()上()下=()心()意 第二关:下面这些歇后语,后半截谜底都是成语,前半截是引用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作比方,请根据谜面,写出谜底——成语。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

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第三关:游世界、猜成语 最遥远的地方: 天涯海角

最荒凉的地方: 不毛之地

最短的季节: 一日三秋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大的手: 一手遮天

最高的人: 顶天立地

最昂贵的稿费 一字千金

最尖的针: 无孔不入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五、评选优胜小组 初一语文竞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李嘉莹 朱菁华 武惠先

二等奖:范丁戈 任飞霏 王慧芳 任飞帆 关家豪 李松霖 三等奖:张潇 王孚嘉 韩江雪 杜超 贾椒图 解琦 周荣添

帖成龙 赵泽萱

初二语文竞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武文轩 刘禹良 成思思

二等奖:王迎澳 景宇桐 李阳 张晓暄

杨雨婷 雷嘉敏 三等奖:赵晨浩 苏睿鹏 李馨钰 韩香娇 张思一 凌书翰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 篇15

一、注重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体验, 体现实践性

“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 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因此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授课形式上, 都应该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 努力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 提高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摸牌与下棋”教学片段

师: 如果再放进4张红桃, 任意摸40次, 结果还会和刚才一样吗? 生: 应该不一样.

师: 那你觉得哪种花色的牌被摸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生: 我猜应该是红桃.

师: 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 学生小组摸牌验证)

师: 你发现了什么? 生: 我发现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比较大.

师: 为什么? 生: 红桃的张数比其他花色牌多一些, 红桃牌被摸到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师: 通过这两次试验, 你又发现了什么?

案例中通过摸牌的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数据搜集、整理、分析过程, 通过两次实验对比, 使学生体验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一实践操作活动不仅解决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也为今后学习“可能性的大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注重学科知识与方法的联系与整合, 体现综合性

《新课标》强调: “综合与实践”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 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 还应体现其他学科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 同时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一些基本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综合运用各领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我们去春游”教学片段

师: 学校要组织我们四年级同学去春游, 你知道春游前要做哪些准备吗?

生1: 我们去哪里玩? 生2: 我们怎样去? ……

师: 你准备怎样调查这些信息? 生: 可以问老师, 打电话, 上网.

小组合作, 解决去春游的问题.

活动一: 解决怎样去的问题: 应该包几辆车? 每人乘车应交多少钱?.

汇报讨论. 学生列出88÷45, 提醒计算结果要符合生活实际情况.

活动二: 解决怎样玩, 需要多少钱的问题.

1. 出示游玩项目及定价表. 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 划船和游艇都是限制人数的)

2. 如果只有 10 元钱, 最多可以玩几个项目? 最少玩几个项目?

3. 你们小组准备玩哪些项目? 每人需要带多少钱?

小组讨论, 形成表格式书面计划.

汇报各自的游玩计划及所需费用.

活动三: 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师: 在实际的游玩中, 要不要考虑游玩的时间? 哪个小组的计划最为合理?

在以上案例中,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整理信息”、“计算交流”、“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综合运用了多种计算知识、统计知识以及列表等研究问题的方法, 利用独立探索与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 将多领域的知识运用到解决“我们去春游”的问题中. 不仅加强了各领域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更培养了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在策略运用中创新思维, 体现探索性

“探索与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调查、实验、制作等, 但是不管运用哪种形式, 都必须要以自主探索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以方法策略的运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得到创新.

四、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体现应用性

上一篇:孕妇休产假请假条下一篇:安全知识竞赛 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