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总结(通用12篇)
长葛市农业局
2011年上半年,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安委会的指导下,市农业局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管理,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深入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切实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绝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我局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生产无小事”的观念,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警觉的态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待安全生产工作,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业局成立了以局长姬玉山同志为组长,主管副局为副组长,种植业管理股、局监察室、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执法中心、植保站、种子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使我局的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站、股、室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做到了上下衔接,政令畅通,为我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了农产品生产的安全稳定。
宣传横幅,与各农资经营商户签订不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承认书,在门口张贴农药安全使用明白卡。宣传活动累计出动近200人次,接受群众咨询8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四、强化措施,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加强了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超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除坚持每星期对农产品市场例行抽检外,每次取样12-20个,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在中央农村经济会议许昌召开期间,坚持每天抽检、汇报。截至目前,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共抽检样品425个,合格414个,合格率97.4 %,农产品食用安全放心。目前市区所有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已全部纳入监测范围。
2、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检查情况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市农业局对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大型超市、农产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上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志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没有发现标志与实物不符、标志与证书不符、擅自转让或买卖标志、伪造或冒用标志等现象。
3、强化农产品基地监管,确保消费源头安全
为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市以3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围绕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几个环节,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检查,认真检查
商户、群众发放农药安全使用技术资料5000余份,通过专项治理,我市农药经营市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6、积极受理投诉,开展维权活动
随着政策的深入宣传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广泛普及,农民朋友的法律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通过执法大队公示的举报电话6012316,尽心竭力为农民朋友排忧解难,切实保护农民朋友合法权益。对每一起投诉、举报均详细登记备案,快速赶赴现场展开询问调查,对查实确是农资质量问题的,督促经销商马上采取补救措施或予以赔偿;对因生产操作不当或气候等其它原因造成的损失,耐心向当事人做好解释,并协助做好善后工作,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全年共受理农资举报投诉10起,成功处理10起。为我市“三农”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7、抓好沼气生产
沼气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特别注意安全工作。我们首先与沼气工程业主和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定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对于有安全隐患的单位,立即出具安全隐患告知书,并责令期限期整改,对于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我们和属地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安监局等单位结合,勒令停产停工,直至整改到位方可复工,同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作出相应处罚。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电视台结合制作专题片,提高沼气工的业务水平,提高广群众沼气安全生产意识,使人民群众科学的认识沼气,正确使用沼气,从而使沼气安全生产达到家喻户
是经过无公害认定的基地产品质量要更加重视。
5、建立和完善农安全产品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准出准入、质量追溯、包装标识等各项制度,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2011
1 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要深刻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坚持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严格监管执法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 加快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2.1 突出监管重点和措施
一是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者认真执行安全间隔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二是加强检验检测和行政执法。三是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指导,强化审批、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准入门槛,畅通经营主渠道。四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五是加强宣传和科普教育,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提高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2.2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新乡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评选,推荐创建一批国家、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大力实施农产品生产记录、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制度,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三是围绕高标准良田建设、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品牌农业等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标准体系。
2.3 稳步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
稳步推进以农产品质量为核心内容的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机制。一是要抓紧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因地制宜地按照产品类别和生产经营主体类型,将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质量标志或农产品产地质量检测报告等质量合格证明作为农产品产地准出的基础条件。二是着手建立与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相对接的市场准入制度。三是强化日常监管,确保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保证上市农产品安全、优质。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和监管执法合作
3.1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一是要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二是加快实施好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建设工作,积极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达到“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条件、有经费”,并积极做好“双认证”工作,确保项目建成后能正常运转。三是积极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落实好乡级的农民培训、质量安全技术推广、督导巡查、监管措施落实等工作。
3.2 加快农业综合执法体系运行
一是严格落实涉农法律法规,强化农业执法工作,整合现有种子、农药、肥料、食用菌菌种、渔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执法资源,建立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从而实现职能集中、管理规范、层级协调、上下联动且运行有效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二是发挥农业综合执法力量,继续组织实施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从根本上着力解决存在的各类隐患。种植业重点查处在农产品用药中非法添加的问题,加大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宣传力度。渔业重点抓好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使用行为的打击和整治。农资打假要突出秋播等重点农时,突出种子、农药、肥料、食用菌菌种等重点产品,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
3.3 建立高效的合作会商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的品种多、链条长,各部门要在依法依规认真履职的基础上,密切协作、加强配合,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的制度和机制。尽快建立部门合作机制,明确对口的协调联络机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协作配合。
1.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1.1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体系,推动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设立行政监管科(室),加快建立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使监管网络延伸到基层。
1.2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并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分工意见》,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等有关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1.3强化执法监管 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州)、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的力量,依法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1.4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学习借鉴本省先进市(州)县(市、区)及外省经验,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总结经验,研究方式方法,示范推广成功模式。
2.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2.1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体农户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和属地农业部门监管责任。
2.2加强农药监管 加强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药经营单位监管,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监测农药质量,及时查处销售、使用高毒农药及准用农药中添加违禁农药的违法行为,杜绝违禁和伪劣农药流向农村市场。
2.3督促落实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依法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以“三品”产地为重点,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记录档案。
2.4加强部门合作 与食品、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完善信息通报、案件移交、应急处置等制度机制,实行联防联控,形成监管合力。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3.1开展农业标准化制修订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我省农业发展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完善充实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和推广力度。
3.2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组织实施农业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配合各级世行项目办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探索推进标准化的模式。
3.3加快发展“三品一标” 加大“三品一标”认证 扶持力度,加强认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全年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0个。对获证产地和产品进行全面抽查,县级全面检查,市级抽查不低于30%,省级重点抽查不低于10%。检查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4.强化农产品监测
4.1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加大已经批准的30个县区的质检项目建设指导力度,加快资质认定,形成检测能力;积极争取新建质检中心尽快列入“十二五”建设项目。
4.2加大监测检验力度 重点开展主要鲜活农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制定监测计划,规范监测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质量,通报检测结果、继续排名致函。全年开展省级例行监测3次,水果3次,食用菌1次,做好专项监测及应急监测。全年定量检测农产品样本5000个以上。
4.3实行检打联动 针对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区开展监督抽查,依据监督抽查结果,及时查处问题产品,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5.切实抓好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5.1开展风险评估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专家队伍,开展高风险抽检,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得力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5.2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报告制度,规范信息发布,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抓好世行项目
6.1建立世行项目组织机构 各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成立世行项目组织领导机构,全面加强对世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推进世行项目扎实有效开展。
6.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省、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超前谋划好项目,今年重点落实好省、市两级质检中心建设、监管设备争取、培训项目实施、标准化示范区建立等工作。
7.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7.1抓好培训工作 开展全方位培训。举办监管人员、检测人员、内检员、标准化技术推广等培训班,全面提高依法监管、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素质。
7.2强化宣传 重点依托吉林农网、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信息平台、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业报及省内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形成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新闻媒体联系与沟通,密切关注舆论导向,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问题。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加强组织领导
今年以来,镇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立了以镇长曾从鲁为组长,副镇长(分管领导)袁东为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全体人员为组员的工作小组,并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对农产品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等都进行监督指导。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党委会议议事日程。
(二)认真落实监管职责
为明确监管职责,我镇政府与市政府、农产品生产主体、农业投入品销售主体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书、承诺书。继续上年的工作方式,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对各村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农林局制定相关文件开展工作。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体责任,都已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进一步增强了监管部门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痕迹管理。
(三)宣传培训有声有色
我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培训工作。在重要节庆对各业主进行突击检查;农业服务人员每周到各村宣传走访,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和农产品投入品的处理的相关知识。x月农业服务中心组织有关部门和村级干部,宣传培训共xx多人。发放各种宣传图册,组织农技员和村干部进行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
(四)质量监测力度加大
xxxx年农产品抽样按照市上的要求,对市场的.商户和各村的农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x至xx月份在全镇xx个村社共抽检农产品样品xxx个。其中种植业样品xxx个(蔬菜、瓜果、食用菌样品xxx个,稻谷xx个),检测的项目为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的定量检测。经检测,综合合格率xx.x%。
(五)督办检查不断加强。
严查不合格产品。在xxxx年的监督检查中,全镇未发现不合格产品,并要求业主继续按照要求生产安全合格的农产品。今年以来检查生产基地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今年先后x次对全镇的业主(合作社)、生产基地以及农业投入品商店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农产品生产记录、检验检测、包装标识、产地证明,农药、兽药、渔药的使用,生猪屠宰场动物防疫卫生和检验检测等情况。
(六)资料完善工作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二法二规”,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百日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通过全站职工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人员技术素质和检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监测覆盖面不断扩大,农产品监测监管和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保持在XX%以上,XXXX年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检测质量事故。
一、二X一二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回顾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成效显著
X、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有序开展。年初制订了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完成蔬菜产品例行监测X次,水果产品例行监测X次,畜产品例行监测X次,共抽检XX个蔬菜、XX个水果生产基地及X个批发市场、XX个规模猪场的蔬菜、水果、食用菌样品XXX份,生猪尿样XXX份的定量检测工作。蔬菜样品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为XX.X%;生猪 “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残留抽检合格率为XXX%。监测监管工作保障了蔬菜、水果、食用菌的质量安全。
X、定点屠宰生猪宰前“瘦肉精”残留批批抽检制度有 效落实。全年预计完成定点屠宰加工厂、规模生猪养殖场生猪尿样检测X.X万例,代表待宰生猪XX万头。“瘦肉精”残留抽检合格率为 XX.X %。共检出X批次X例生猪尿样X例牛尿样呈瘦肉精阳性,XX头瘦肉精残留超标生猪和X头牛被禁止屠宰,并且由农业执法部门依法处理。有效防止了不合格生畜产品流入市场,生猪产品批批抽检工作保障了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
X、基地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定期抽检制度全面实施。预计全年完成全市XXX个次主要蔬菜基地XX多个品种蔬菜样品检测XXXX批次,抽检合格率为 XX.X %左右。帮助指导XX绿之源、XX绿叶、XX中田等农业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自检体系,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X、批发市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定期监控。对全市X个县级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每月进行X次抽检,预计全年完成批发市场待交易蔬菜产品样品检测XXX批次,抽检合格率为XX.X %,指导X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检测点做好日常自检,自检蔬菜、水果、水发类产品共X.X万批次,抽检合格率为XX.X%。
X、协助完成省级以上农产品例行监测工作。省级以上农产品例行监测,已完成了X次,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XX.X%,畜产品“瘦肉精”、莱克的多巴胺、沙丁胺醇残留等兽药抽检合格率XXX%,综合抽检合格率XX.X%
X、扎实完成专项整治和百日行动监测任务。今年在农业局统一部署下扎扎实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制订并落实瘦肉精、农药残留专项整治和百日行动监测计划,承担专项整治和百日行动监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工作,对重点基地企业、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时段进行了监测监管,特别是在X月—XX月的百日行动中完成了蔬菜、葡萄、草莓等水果、茶叶重点产品的专项监测,每月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和信息,为百日行动提供技术支撑。
X、重点时段、节假日监测加强监测。全年国定节假日、双休日坚守岗位,严把监测关,保障节日农产品安全。
X、及时报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全年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检测简报XX期,例行监测结果分析报告X期,专项整治和百日行动报告X期。及时向市委、市府、市人大、市政协、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等相关领导、局领导、局相关科站报告检测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农畜产品监测监管能力不断提高
X、落实制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检测中心严格按照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和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运行。认真做好从抽样到检测报告各个流程的工作,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的周期检定、期间核查、能力验证、质量监督、内 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工作。连续X年顺利通过了省级实验室能力验证考核。X月份接受并通过上级管理部门实验室监督检查,不符合项得到有效整改,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X、加强培训,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今年派出XX人次参加各类技术培训X期,内部持续开展新项目开发和技术练兵,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在今年X月份进行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比武中,获得单项优胜奖X人和团体X等奖。参加了X次农产品农药残留、X次兽药残留能力验证考核,获得了满意的成绩。
X、注重服务,着力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和运行。协助科技处,完成市本级XX个乡镇、长兴县XX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室建设、仪器设备采购、验收、安装、调试、操作技术指导和制度建设。大部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室已经运行,特别是长兴县今年初在XX个乡镇街道和X个企业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今年X月份开展启动运行,到XX月初已经完成了XXXX个批次样品的检测工作。预计全年全市乡镇检测点完成农产品农药残留在线快速检测样品X.X万个。
二、二X一三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工作思路
、工作目标
X、继续保持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水平。基地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生猪“瘦肉精” 残留抽检合格率分别 达到XX%和XX%以上。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X、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生猪宰前“瘦肉精”残留批批抽检、基地、批发市场农产品农药残留定期抽检等各项监测工作。
X、保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运行,不发生重大检测质量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
X、提升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拓展新的检测领域和检测项目,确保通过实验室能力验证考核。通过计量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复评审和换证。
X、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室有效运行。结合“三位一体”基层农技队伍建设,指导市本级和长兴县、德清县乡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室建设、全面规范运行,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工作上一个台阶。
、工作措施
X、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订和完善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抓好制度的落实。结合本单位的岗位设置,实现全员定岗、定责、定量和绩效工资管理。加强职工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落实工作责任,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X、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加强检测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的技术素质,培育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战斗力。加强对新进人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继续派技术人员参加各类技术培训,内部持续开展技术练兵,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为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X、拓展工作领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市县区监测监管工作业务联系,形成市县联动,紧密合作的良好工作机制。、推进全市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室全覆盖。结合“三位一体”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市本级全部乡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室建设,在完善市本级和长兴县的基础上,指导德清、安吉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室建设和运行,努力实现全市。以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为目标,推进全市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室全覆盖,在市农畜水产品检测中心建立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数据库平台,市县区动态监测示范点形成在线监测网络,实施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全程监测监管。
X、增强工作责任,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测监管、切实做好定点屠宰生猪“瘦肉精”残留监测。落实生猪“瘦肉精”批批抽检制度,做到天天检、批批检、不漏检。严防“瘦肉精”超标生猪流入市场,保障居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全年完成X万例以上生猪尿样检测,检测项目为: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残留等瘦肉精类药物残留。、切实加强基地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动态监测监控。全年 完成XXXX批次以上基地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动态监测任务。指导县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测示范点。市检测中心提供监测示范点建设的技术服务,包括检测室的布置、仪器的选型、安装、调试、技术指导、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服务等,管理和运行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库平台。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测。对X个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待交易农产品进行每月X次定期抽检,同时指导批发市场检测点做好日常自检工作,防止不合格蔬菜、水果产品进入市场。
X、争取项目经费,为管理和检测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积极争取财政预算农产品检测经费,保障日常“瘦肉精”、农药残留监测经费;积极争取省农业厅专项经费,保障二X一三年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基地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动态监测监控所需;积极争取科技立项,为检测事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三、建议
X、将新建检测中心列入XXXX年的重点工作。争取市政府和土地、财政、城建等部门主持,尽早落实新建地址、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
X、加强市本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室检测工作的指导,制订并下达各乡镇检测室XXXX年检测任务指标,乡镇检测工作列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内容。
一、领导重视,财政投资力度大,检测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3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市成立了市农产品检验测试中心,编制30人,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种植业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农产品市场准入和“三品”认证工作等。2005年,经市政府专题研究,市财政拨款2650万元用于市检测中心建设,其中1550万元建成了3000平米的办公用房问题;1000万元用于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和仪器设备的购置,目前1000平方米的检测实验室已装修完成,已购进监测仪器50台(套);100万元用于6台专用检测车辆和35台农残速测仪的购置。-http://
在做好市农产品检验测试中心建设的同时,会同市编办积极开展区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现状的调研工作,建立完善各涉农区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经市编办2005年第36次主任办公会议研究,下发了《关于成立区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的通知》,人员编制为10—15人。目前我市15个区县正在积极筹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已设立了5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覆盖全市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二、措施得力,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进展顺利。市农产品检验测试中心成立后,我市加快了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步伐。2005年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全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农业部门先后到市场准入工作较好的地区进行考察、学习,起草市场准入办法,并征求食安委、工商、法制、商贸、卫生、质检等部门意见。2005年12月10日,《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试点阶段,从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在我市2个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15个重点超市实施蔬菜类农产品的市场准入试点工作;第二阶段为过渡阶段,从2006年7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蔬菜、水果、猪肉产品的市场准入;第三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行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的市场准入。目前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各检测点累计共检测蔬菜样品1000份,超标15个样品,对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均作了退市处理。
三、狠抓宣传培训工作。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月活动”、“农产品市场准入宣传周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把宣传做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一方面结合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的规范化管理,加大了对农业标准化生产、市场准入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加快了农产品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工作。三是积极开展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农残检测、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等培训工作。据统计,从2004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0多场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及农民共计5万人次。制定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15个,先后建立无公害生产示范点300余个,面积达到3万多亩。
四、加快认定认证步伐,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截止目前,全市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8个,面积1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产地35个,面积12.9万亩;无公害水果产地9个,面积2.1万亩;无公害畜产品产地4个。认证无公害产品22个,其中蔬菜15个,水果7个。在加快认定认证步伐的基础上,通过改良、改种及转移等措施,加大污染严重的蔬菜基地的治理力度。“污水莲菜”、“毒韭菜”等现象已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新方法生产的韭菜、叶菜类6000亩无公害蔬菜通过了无公害基地认定。
五、积极开展市场检查活动,确保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春节前夕,市农业局组织6个检查组,从2006年1月10日—20日分三个阶段,对全市10个区县所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农贸市场、重点超市的蔬菜、水果、肉品、禽蛋等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宣传及大检查活动。1月10日,在市农产品交易中心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大检查活动的启动仪式。进一步强化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肉”。
尽管我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仍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地认定规模不大、标准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检验监测所需仪器设备资金缺口很大、检测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但是我们有责任、有信心、也有能力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对策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现状
1.1 一些菜农或者商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认识不够, 对样品的检测困难
很多商贩及菜农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的意义及目的认识性不足, 当技术人员来到菜农市场进行抽样检测时, 得不到商户应有的理解与支持, 甚至有些商户要求检测人员付样品的费用才能够进行抽样检测, 由此, 质量检测技术人员与商户之间经常发生纠纷, 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1.2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宣传及引导性不够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没有将国家的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及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等进行及时地宣传, 生产者对于无公害的农产品没有产生强烈的意识, 更没有形成一种自觉地生产行为。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不完善, 监督不到位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的进入及准出制度不完善, 对这些农产品的源头及追踪服务都没有建立起来, 这样农产品的质量就存在很大的隐患问题。在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中, 执法力度不够、队伍不健全、执法条件也比较差, 严重影响了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 甚至会出现监管的漏洞。像农产品的初级生产环节, 相关投入品的使用不到位, 如农药、化肥的使用, 农民很难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 农产品农药的残留量经常会出现过高的现象, 而且药性还没有下去就把农产品采收到市场上进行销售, 其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1.4 农产品的品牌意识较差, 缺乏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于现在所提倡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及有机食品关注度不高, 对于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也不高, 农产品企业的带头作用没有被充分的发挥出来, 在市场上很少见到具有号召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 导致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比较低下。
1.5 农产品的检测设备比较落后, 技术力量薄弱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比较落后, 且检测设备不够完善, 检测范围比较狭窄, 像对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能够进行定量的检测, 但缺乏有关药品的检测, 无法全面地开展此项工作的检测;像化学肥料、水产品的氯霉素、有机磷类农药以及氟喹诺酮类等仍然无法进行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技术力量也比较薄弱, 很多都是有几个人员、几块牌子再加上几套设备就组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机构, 这样简陋的设备及人员组成对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1.6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成本比较高, 进行检测的经费不足
在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 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功率性比较大, 像化学试剂、水电及标品等消耗性比较大, 这些实验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足够的经费作为基本保障, 我国的计量法也规定, 检测机构的计量器皿及计量仪器必须进行计量检查, 并且检查周期一般为1~2a, 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查周期为3a, 像这些仪器的鉴定费用、抽样费用、资质认定费、水电费用、化学试剂及标品的费用等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所必需的费用开支, 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费用的来源基本上是申请财政的专项资金来开展检测工作的, 业务经费的不固定, 经费的不足, 让工作的开展具有不连续性, 并且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也具有滞后性。
2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 提高商户及菜农的安全意识
现在的信息传递工具比较广泛且渠道多样化,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像报纸、电视、网络、杂志及广播等大众媒体都能为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知识提供渠道, 加强对菜农的教育培训, 从生产的根源上就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像对合理科学的使用农药, 提倡有机肥料的使用, 提供病虫害的测报防治工作, 以便菜农能够及时地掌握农产品的状况, 做好及时的预防工作, 以免造成农产品的损失。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心要及时公布质量安全工作管理的信息及动态, 对严重违规的经营者及生产者给以曝光, 借助于舆论的作用进行监督, 在增强了群众对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的同时, 也能促进农产品生产者质量意识的加强, 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2.2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的基础,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科学的规划及布局, 且因地制宜逐步建设, 从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到地方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进行逐步的完善与管理, 从而建立起一套覆盖全省及全国的质量检测体系。对于整个农产品的检测最好是从产地的环境、生产的过程及投入市场的领域整个环节上都进行监督控制。尤其是农产品质量生产基地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站, 能够对菜农的农产品情况进行随时的了解, 并及时地给予指导与帮助。
2.3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投入, 加强技术水平的提高
检测工作机构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 需投入相应的财力与物力, 像检测设备的投入与完善。如果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 那么检测工作将无法开展。加强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无论是农产品的专业检测能力还是农产品的综合检测能力都要有完善的设备, 才能有较高的检测水平。对于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 应该进行学习以满足委托人的需求, 并且要重视检测工作中心自身的研究能力, 因为投入的增加, 并不意味着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的提高, 这还要专业人才管理队伍。对于农产品突发事件能够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 提供出相应的建议及技术支持, 还能对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隐患及时地发现, 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预防。
2.4 规范农产品的检测程序, 并强化农产品的品牌意识
总体工作任务: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计划”,通过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完善监管制度,优化监管机制,落实监管措施,促进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1.以农业标准化为主线,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
1.1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
加快“农业地方标准制(修)定”工作步伐,计划新制(修)定50项农业标准。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吉林省农业质量标准体系,为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执法依据;加快标准示范推广,结合我省“五百工程”,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基地、企业),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1.2建立与国际建设标准相接轨的检验检测体系
结合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点,以“建设体系、完善设施、强化手段、提高素质”为目标,尽快完善检测功能、提高检测质量、提升检测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按照国家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要求,逐步非曲直建立以部级中心为龙头、省级中心为骨干、市州级中心为配套、县级站为基础、市场(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明年将继续组织开展国家投资的1个省级质检中心和12个县级质检站建设。
1.3建立与国际认证标准相符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简称“三品”)的培育、认证和开发;做好认证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实现“三品”在规模上的扩张,质量上的提升;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名牌农产品;积极推行农业投入品GMP、种植业GAP和农产品加工业HACCP认证。逐步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配套的认证格局。
2.以全程监控为重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本着“突出重点,全程监管”的原则,重点抓好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三品”和蔬菜、水果的质量监管,对主要种植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重点监测和抽查,针对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大惩处力度。
2.1抓好源头治理,把好农产品生产头道关口
把好产地环境关,认真开展“三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和“三品”基地污染监控等产地安全管理工作;把好投入品质量关,以农药整治为突破口,全面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农资生产和经营秩序,从源头把住农资产品质量关和市场准入关。
2.2抓好产品监管,把好农产品产地准出关
对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全程监管,探索产地准出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引导基地、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户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和档案;指导培训生产者开展农药选型科学合理规范使用;监督指导基地蔬菜开展质量安全准出性检验;鼓励生产者使用包装及标识,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奠定基础。
2.3强化政府监督,把好生产与流通两大领域监测关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确保“基地监控”与“市场监督”的“双重”监管。将监测工作制度化。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将监测工作科学化。要按照国际上风险评估的理念来确定监测目标,确保监测的客观公正,科学有效;将监测工作系统化。以蔬菜、水果鲜活农产品为重点,开展例行监测工作;以人参、食用菌等特产品为切入点,开展专项抽查工作;以水稻、花生等优势粮经作物为初步探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
3.以完善监管制度为切入点,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3.1建立监管制度
在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础上,逐步完善“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产地准出和例行监测、产品追溯”等质量安全十项监管制度,全面构建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2强化监管能力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各级农产品执法监管队伍的公正、廉洁、高效。
3.3建立监管模式
通过法规及配套制度的全面实施,建立自上而下,由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到终端产品全链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3.4优化监管机制
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关系,尽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长效化。
4.以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为支撑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4.1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开展危害因素摸底调查,摸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隐患和產生环节。针对质量普查、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群众举报和媒体披露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4.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切实加强风险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3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成上下联动、信息通畅、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机制
切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甄别、分析、评价和发布等工作。加强舆情监控,全面把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动态。
5.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建设
完成《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世行贷款项目》的启动与实施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项目》吉林省投资项目实施建设工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六大体系构建提供基础保障。
5.1 强化组织,落实责任
确保抓好省市县三级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将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特别要加强乡镇级监管队伍建设。
5.2配套政策,保障运行
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有关生产、经济主体开展农业标准化活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推进。
5.3 加强培训,强化队伍
加强对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技术、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尽快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具备专业技术,能够适应新时期新形势需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监测、推广、管理与执法队伍。
5.4创新机制,标本兼治
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相结合,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逐步完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达到标本兼治。
5.5 典型带动,广泛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场所、各类活动和相关媒体,广泛宣传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以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典型带动,加强农药科学规范使用知识的宣传和指导,确保法规要求和技术标准进村入户,营造人人关注、层层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我委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总体要求,根据上级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部署,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农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突出整治重点,强化整治措施,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今年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我委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主管,专人专抓,并积极配合区工商、卫生、质监、商务、公安、财政等部门,分工协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区财政每年还安排了专项整治经费,同时要求各镇(办)及相关单位也要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适当安排必备的检测和办案经费作补充,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有效的开展。
二、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保障农产品安全
1、加强农资打假力度,从生产源头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进一步净化农资市场环境,保障春耕物资供应,我委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在春季农资销售旺季对我区农资经营户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重点检查了杂交稻种子的“三证”进货渠道和销售登记档案管理以及农药化肥销售情况。检查中发现当前我区在售杂交稻有近三十个品种,其质量和包装均符合要求,只有两个棉花品种未经审定,有少量过期农药,检查组现场责令经营户下架处理。还组织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单位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鼠药、种子、化肥、兽药、饲料等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整治期间区动监所还开展了 “瘦肉精”专项整治活动及畜产品、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专项检查行动。截止2012年农业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5车次,检查农药门店23家,种子经营网点80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5家,生猪养殖场62户,饲料兽药经营103户,检查兽药经营户120家次。我们还在春季农忙时间开展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提升优质农资产品市场占有率,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通过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的全面展开,全区的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未发生重大坑农害农的恶性事件。
2、严抓检测检疫,保障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抓好养殖环节生猪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检测工作。在落实餐桌污染每月的例行“瘦肉精”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对辖区内定点屠宰场进行每天的抽检,对进场生猪尿样做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项目检测,今年1-6月共检测400余份,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合格)。加大对辖区生猪养殖场的检查和监测,切实做好监督检查记录。
二是抓好动物免疫工作。1-6月份全区共强免猪瘟13967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3961头、猪口蹄疫各约13620头次,牛羊口蹄疫约1479头次,高致病性禽流感100多万羽,基本做到免疫密度、免疫抗体合格率、免疫档案建档率、耳标打挂率,免疫证明发放率全部达到上级要求。
三是抓好蔬菜、水果等种植环节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检查。1-6月份抽检上市蔬菜样品1200个,其中合格样品1198个,超标样
品2个,产品合格率达99.8%。未发现蔬菜基地有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的违法行为。
四是抓好饲料生产企业是否非法添加违禁添加物的检查。经对全区5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实地检查,尚未发现当事人有非法添加三聚氰胺、苏丹红、汞、砷等违法行为。1-6月份,我局还积极配合市畜牧兽医总管部门加强对我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开展年检工作,进一步规范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了我区饲料质量安全。
三、加快认证步伐,提升农产品价值
加快“三品”认证和开发的步伐,扩大“三品”市场占有率,紧扣标准化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还宣传绿色理念,引导全区农业企业将自己的产品进行无公害认证,推广无公害商标。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电视媒体等方式将绿色无害化生产广泛宣传和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群众标准化生产的理念,为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奠定了群众基础。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件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民生工程,具有社会普遍性,只有全民参入齐抓共管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全面加强了宣传力度,号召人们群众关心自身的生命安全,关注身边的农产品安全事件,这样以来农产品安全隐患的生存空间变的越来越小,市场上的农产品安全性就越来越高。我们编印了各种宣传彩页,包括存在安全隐患的农产品的危害、鉴别,优质农资产品选购,种子经营管理制度及其相关处
罚规则,农药、肥料等投入品安全使用,兽药、饲料安全使用及相关违规违法处罚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知识问答等等,通过农资打假专项检查行动、“瘦肉精”专项整治活动、联合执法检查行动等等形式把农产品安全材料发送到广大农民群众和销售经营者手中,指导他们安全生产、合法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广大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逐步形成了人人参入的良好社会局面,为全区的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借着此次食品安全宣传周的机会,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知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农产品质量工作。
二是严格行政执法,控制源头污染。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的农资经营店的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行为,有效控制污染源头。特别是要加大对主要种植基地、养殖场的监督检查,加强蔬菜、水果等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和养殖环节生猪“瘦肉精”和莱克多巴胺残留抽检,对发现的问题跟踪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水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工作总结
根据《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重庆市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区积极组织人员认真对辖区内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养殖大户在养殖过程中是否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是否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进行了大检查。现将本次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部署周密
我区成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孟英彪任组长,水产站站长李涛任副组长,水产站成员组成的工作小组,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结合我区实际,落实整治工作任务和责任,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四有”,即“有阶段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指导、有责任追究”。切实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将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结合我区科研、技术推广、水生动物防疫、检测、执法等机构,紧紧围绕本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明确分工,密切合作,防止出现死角和漏洞。同时,主动加强与农业系统内的畜牧、兽医等部门合作,配合搞好渔药、饲料等重点投入品的专项整治及流通环节水产品的专项整治工作。
二、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检查
1、持证情况:检查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是否持有有效的养殖使用证,是否有超越规定范围的生产行为。经过检查,绝大多数养殖户都拥有渔业养殖证。
2、记录情况:主要检查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及具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是否依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业部31号令)规定建立规范的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等。在开展养殖生产记录和是否遵循休药期制度方面,共检查养殖场5个,其中无公害生产基地1个,对他们是否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方面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都建立了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只是在记录上不是很规范,有时因养殖生产太忙而没有及时记录。从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结合分析,都遵循了休药期制度,没有出现在休药期内销售水产品的行为。
3、投入品情况:我区开展养殖投入品检查,主要以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养殖大户为重点,开展在养殖过程中是否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渔药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药物的行为进行检查。共检查养殖场5个,其中无公害基地1个,合格5个,合格率为100%,没有在检查中发现有养殖户使用上述违禁药物。
三、存在的问题
1、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都建立了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只是在记录上不是很规范,也有少数因养
殖生产太忙而没有及时记录。
2、因养殖户观念问题或宣传不到位少数未办理渔业养殖证。
四、下一步打算
1、引导养殖户做好养殖生产记录,在必要的时候能追根溯源,进而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2、更新养殖户观念,为未办理渔业养殖证的养殖户
办理渔业养殖证,保护养殖者的合法权益。
3、以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养殖大户为重点,开展在养殖过程中是否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渔药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药物的行为进行重点检查。
沙坪坝区农业水利局
2013年12月23日~25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会议要求,2014年在工作着力点上,要更加注重改革创新,争取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上有新突破,在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上有新进展,在已经看准、时机具备的改革任务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实行产量与质量并重,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因追求数量而放松、忽视质量,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持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坚持当年生产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将农业可持续发展纳入重要日程,守住耕地红线并逐步提升耕地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永续发展;更加注重科技人才,坚持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用科技进步解决资源约束,实现节本增效,提高产量和品质,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会议强调,2014年农业农村经济稳发展、保供给、强产能、提质量、转方式、增效益的任务很重,要突出抓好8项重点任务: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提升“菜篮子”产品供应保障能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农业物质装备条件和政策支撑,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农业,广辟农民增收渠道。(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供稿)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模式
一、模式实践的主要内容
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地处秦巴山区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 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辖区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32万亩, 辖区8县1区、195个乡镇, 3423个村民委员会, 54万户、283万人。近年来, 全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以体系建设、专项整治、监测检验、三品认证、宣传培训、产地准出及监测点建设为重点, 积极推行了“四级建机构、层层靠责任、源头抓监管、产地搞监测、宣培强基础、联动增合力”的工作模式。
㈠四级建机构
即在全市成立市、县、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机构。市上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 (加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和市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牌子) , 副县级建制, 人员编制25~30人;九个县 (区) 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加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检测检验中心和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牌子) , 科级建制、人员编制15~20人;全市195个乡 (镇) 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心, 人员编制2~4人;全市3423个村都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小组, 由村上主要负责人担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其主要职能为: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检测检验工作;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
㈡层层靠责任
即坚持统一领导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市、县 (区) , 乡 (镇) 都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 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由农牧牵头、各相关单位分段监管和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市政府与各县 (区) 政府、市农牧局和有关单位;市农牧局与各县 (区) 农牧局、市直农牧有关单位;各县 (区) 政府与各县 (区) 乡 (镇) 、县直相关部门;县 (区) 农牧局与各乡 (镇)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农牧局相关单位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目标责任书, 一级抓一级, 层层靠实责任, 实行季度督导检查和年终考核通报制度,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重心辖区化、部门化、基地化。
㈢源头抓监管
就是在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监管机构建设的基础上, 以种养殖生产大户、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农产品生产企业为重点, 高态势开展以销售和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非法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为主的源头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整治目标, 排查潜存的问题, 逐一进行整治, 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隐患和盲区。探索以农药、兽药为主的农业投入品经营新模式, 实行联保连锁经营制度, 实行农业投入品使用责任追究制度, 把好农产品生产源头质量安全关。
㈣产地搞监测
就是以农产品 (包括畜水产品) 生产基地、农村农产品集贸市场为重点, 以农产品生产经营大户、专合组织为依托, 建成一批规范的产地准出质量安全监测点 (到2015年全市建立100个监测点) ,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定性监测。监测点建设以有场所、有规范、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记录为标准, 达到“生产有记录, 产品有监测, 流向可追踪, 质量可追溯, 责任可界定”的产地准出要求。
㈤宣培强基础
就是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两法一例”和国务院两个决定为重点,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行动, 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农产品生产消费质量安全理念, 形成大众和社会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和掌控, 科学研判, 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最大程度地减少和消除农产品生产环节中出现的质量安全负面影响。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培训, 全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队伍素质。
㈥联动增合力
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确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段监管的要求, 农牧部门重点抓好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加强与工商、质检、食药监、商贸、卫生部门的沟通协作, 在农产品产地准出过程和储运过程等重点环节上形成监管联检联动工作机制, 形成监管合力, 把好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关。
二、模式实践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 全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形成目前全市推行的陇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六种工作模式, 为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辖区内没有发生过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㈠机构建设进展顺利
市、县、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全部成立。2010年4月, 市上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总站, 加挂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检测检验中心两个牌子, 副县级建制, 下设综合科、监督管理科、监测科、认证管理科, 编制18人;9县 (区) 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加挂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检测检验中心两个牌子) , 科级建制, 编制10~15人。全市195个乡 (镇) 中有50个单独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中心, 145个乡 (镇) 在农业管理技术推广中心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牌子, 全市3423村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小组, 村书记或村主任为监管员。
㈡重点责任有效落实
为了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2010年来, 市、县 (区) 政府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了由农牧局和相关单位“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市农牧局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政府和部门责任目标考核范围。市农牧局每年年初与各县 (区) 农牧局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责任书, 年终进行考核通报;各县 (区) 农牧局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书, 层层落实责任,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市政府于2009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意见》 (陇政发[2009]37号) 、 (陇政发[2011]145号) 、陇政办发 (2012) 165号文件, 2011年印发了《陇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出入暂行办法》, 各县 (区) 政府都出台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 明确了市、县 (区)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增强了市、县 (区) 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
㈢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以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为重点, 市、县 (区) 从2010年起每年年初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 制定农、畜、水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督导检查, 结果进行通报, 特别是针对节假日期间农产品流通量大、群众购买集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等特点, 市、县 (区)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联合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和农产品流动集散地的专项检查力度, 有效地维护了公众消费安全。三年来, 市、县区共开展专项整治检查296次, 出动监管执法人员7862人 (次) , 检查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662个 (次) , 检查农资农药经营门店842家 (次) , 查处、取缔非法经营门店46户, 责令整改45户, 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产地准出专项检查, 三年来全市共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准出专项检查161次, 出动监管执法人员1006人 (次) 。
㈣监测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就近、及时、准确、有效”的原则, 根据不同区域、时节和不同品种、层次, 积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截至2013年6月底, 全市共开展蔬菜、畜产品、食用菌、水果等31个品种的监测检验655批 (次) , 抽检样品11603份, 合格样品11527份, 省、市、县 (区) 抽检平均合格率99.34%。其中省级开展抽检工作21次, 抽检17个品种1074份样品, 抽检合格率99%;市级开展抽检工作58次, 抽检样品471份, 抽检合格率99.06%。县 (区) 级开展例行监测工作576次, 抽检蔬菜样品10058份, 合格率为99.4%。三年来, 全市农畜水例行抽检合格率名列全省前列。为了保障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 确保产地准出质量可追溯, 全市依托农畜水生产基地、专合组织农业企业和乡村农贸市场建立了42个质量安全监测点 (到2015年建成100个) 。积极争取国投检测项目, 市级1000万元和九县 (区) 300万元检测检验建设项目正在实施。
㈤产品认证取得进展
全市以农畜水生产基地、特色产业为主, 积极开展了“三品一标”认证, 截至2012年底, 全市共完成“三品一标”认证申报163项, 其中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6项, 185.96万亩, 43万头 (只) ;无公害产品认证56项, 76.45万吨;绿色食品认证24项, 19.52万亩, 5.6万只, 41.42万吨;有机食品11个, 12931亩、1124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登记16项, 涉及乡 (镇) 92个, 登记保护规模197万亩, 2万头 (只) , 130吨。2012年完成“三品一标”认证认定材料申报和复查换证32项, “三品一标”认证规模占到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的40.2%。制定农业技术规范52项, 建成40个市、县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点。三年来, 开展“三品一标”专项检查76次, 共检查农产品生产基地、专合组织、生产企业126家 (次) , 检查农贸市场、超市经营“三品一标”专柜112个 (次) , 农产品“三品一标”品牌产品经营门店66家, 农贸市场10个, 共检查出不规范使用“三品一标”标志农产品的生产基地6个, 超市3个, 撤掉不规范使用农产品认证标志牌5面, 没收过期证书3个, 有力地维护了“三品一标”用标市场。
㈥宣传培训取得实效
全市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两法一例”宣传和基层队伍培训为重点, 利用多种形式, 积极开展了宣传培训活动。三年来, 市、县、乡出动宣传车辆596台 (次) , 组织开展宣传活动121场 (次) , 制作影像资料36份 (片) , 发放宣传资料42万份, 制作固定宣传栏和宣传展板 (碑、牌) 88个。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参加和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86期 (次) , 培训人员2200人 (次) , 其中参加国家级培训16人 (次) , 省级培训32人 (次) , 市级培训76人 (次) 。编印《陇南农业》和《陇南农产品质量安全简报》60期, 在省、市农业信息网上和公众信息网上登载农产品质量安全简讯108条 (次) 。通过不同形式宣传培训, 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关心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模式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㈠从认识层面上
一些组织和领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不到位, 重视不够, 有重检测轻监管的倾向;一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特别是一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获得最大利润, 采取一些粗放生产经营、不当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一些社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性需求较高, 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理解支持不够。
㈡在责任层面上
一些基层组织和领导对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职责不力, 讲得多、支持少, 使一些监管监测目标责任靠实不到位, 一些重点工作无法完成。
㈢在措施层面上
一些基层组织和领导对上级要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措施执行不力, 工作处于疲于应付、忙于应对的层面, 业务指导和对工作措施的落实督导检查不力, 影响了一些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㈣在机构层面上
虽然市、县、乡、村都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 但机构编制少, 职能发挥不畅, 职责权受制受限较多。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队伍建设难度大, 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方面自上而下没有职能评定标准和规范, 加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无课题、无成果支撑, 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职能评定晋级难, 造成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倾向, 有部分已分配到乡 (镇) 农质监机构工作的人员由于职称评定晋级晋升因素影响调出较多。
㈤在经费层面上
陇南属国家级贫困区, 市、县财政非常困难,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一直受制受限于经费不足, 特别是乡 (镇) 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有牌子、有场所、有人员, 但无设备、无经费的情况十分突出。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机构由于经费投入少, 无项目支撑、无设备、缺手段的情况比较严重。
㈥在协作层面上
虽然市、县各有关部门, 按分段监管的原则, 在各自职责范围上积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工作, 但部门间“相互推诿、责任不清”的问题仍然存在, 相互联动协作工作机制还有待加强。
㈦在机制层面上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缺少参照的工作模式, 面对量大、面宽、责任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在工作思路创新、措施探索和找到有效的工作方法等方面还研究不够、实践不够、创新不够。特别在一些重点领域工作的开展上还缺乏规范、强力、科学、长效的监管监测机制。
㈧在应急层面上
由于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基础差, 能力建设投入少, 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应急预警和掌控还存在很多隐患, 农产品质安应急处置的能力还不能适应目前日益严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
四、模式实践的对策与建议
㈠提高思想认识
重点是要提高各级组织和领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 提高重监管重检测两方面都要硬的意识;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标准规范化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安全意识;提高社会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努力创建社会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文化平台。
㈡强化机构建设
随着国家食品安全职能的调整, 原属商务、工商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部分职能划归农牧部门, 责任和任务随之增大, 修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省属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迫在眉睫, 强化省、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职能, 建立职责权统一的专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标准化管理和农产品认证、监测检验等职能工作整合统一到一个部门管理 (和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一样) , 省、市、县都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 乡 (镇) 一级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心或站。参照食品药品机构编制规模,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省级机构编制人员不少60~75人, 市级机构编制人员不少于30~45人, 县级机编制构人员不少于20~35人, 乡 (镇) 级机构编制人员不少于3~5人。
㈢加强队伍建设
在强化机构建设的基础上一定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各种渠道招考和吸纳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工作,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人员培训, 切实解决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职工的个人切身利益问题, 在职称评定、晋升晋级方面出台一些政策性指导意见,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队伍。
㈣加大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必须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重点支持监管体系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管理和农产品认证、产地准出质安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警、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舆情掌控等工作, 特别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工作正常运转。建议国家和省级财政对国列贫困市、县 (区) 、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给予经费支持, 市级不少于50万元, 县级不少于30万元, 乡级不少于5~10万元。要拓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投入渠道, 特别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上要加大标准化制定和质量安全监管监测的投入, 建监测点, 配置监测监管设备;要建立多元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机制, 大力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资金投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
㈤加强宣传教育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管理制度06-15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10-05
农产品质量安全会议11-0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析10-07
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的通知10-22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月活动实施方案09-14
农产品质量问题分析05-31
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意见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