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散文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寻找散文

寻找散文 篇1

这是一片火与血洗礼过的草原。

这片草原曾发生过震惊中外的“中村事件”,日本特务中村震太郎就是在这片草原上从事特务活动时被东北军兴安区屯垦公署军务处长关玉衡捕获的。“中村事件”便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借口。所以这里的草原便有了一段民族斗争的历史。

这片草原还有一个独特之处,这便是一个库容13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就在这片草原的西北部。举目望去,碧草蓝天和烟波浩渺湖水浑然一体。这样有山有湖有草原的环境在内蒙草原也不多见。聪明的牧民利用这水草肥美,交通便利的条件办起了旅游点。一座座洁白的蒙古包成了牧民们接待游客的毡房。毡房里铺上地毯,并通了电,还可以唱卡拉OK,若不是一抬头就能望见穹庐似的蓝色棚顶,还真以为到了星级宾馆的房间呢。所以这里的草原便成了旅游开发的草原。

蒙古包四周有狩猎区、赛马场、“打布鲁”场,游人可任选参与,但这里的游戏已经“公园化”、“城市化”了,激不起游人的兴致。许多人放下行李,便往那草原的腹地奔跑,因为那里时常还有一些游牧的人把羊群、牛群赶到水库边上去饮水。看大群大群饮水的羊儿、牛儿,游人们几乎惊呆了。有时能看见几千头牛羊在瞬间都停止了吼叫之声,它们拥挤在长达近半公里的湖边,把头伸向湖面,一同饮水,饮水时发出的声响,竟然压过了远处波浪相撞的轰然之鸣。慢慢地有的牛羊退出湖边,仰天咪叫、长吼,于是草原又嘈杂起来。傲慢的牛羊像它的主人一样,对着奔跑过来拍照的游人竟然不惊不乍,很有绅士风度地避让开去,这若是赶上马群,定会惊起一阵阵蹄音。

游客们总算在这湖边寻找到了一点原汁原味的草原情结。看着渐渐远去的牛羊,听着渐渐隐没的声浪,游人发出了一声叹息,牧人已把有生机的草原用牧鞭挥赶走了。

天渐渐地黑了,游人们正在牧包里推杯碰盏,蒙古族歌手的敬酒歌一会响起在这个牧包里,一会响起在那个牧包里,他们在挨个牧包地轮番“轰炸”。我估计今天晚上没有几个游人还能四平八稳地走出这毡房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在稍后的草原篝火晚会上,见我的同伴们舞步如斗折蛇行,形态似济公醉步,大概是身心两醉了。我的同伴们真是聪明,他们跳不出标准的舞步,干脆就横卧在草地上,有几位四十多岁中年人就在这草地上滚来滚去。还有“醉鬼”借着酒胆专往女人身边滚,逗得人们捧腹大笑。令人敬佩的是他们醉成了这副模样,还保持着一个清醒的大脑,谁也不往那火堆里滚。

看着从大江南北来察尔森草原上尽情地开心的这一群游人,我也为之感动。在他们的心中,他们是到了草原,在草原他们还原了天真、纯净的灵魂,呈露着自己的真实。其实这不过是一场导游为之设计的游戏。这游戏讨好的却恰恰是人们的寻找。

寻找散文 篇2

情景交融类散文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由情引出景,即借景抒情。先有某种情感,想到某种景中去排遣,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荷塘月色》),自然引出月下荷塘与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一类是先身遇目接景物,勾起早有的情感,即触景生情。如“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听听那冷雨》),自然引出余光中对冷雨的景物描写。无论是哪一类,都是移情于景。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我们在阅读情景类散文的过程就是在景色中寻找作者感情的过程。那么如何在景物描写中寻找作者的感情呢?

一、抓住景物的特点

景物不同,作者融入的感情也是不同的。如《荷塘月色》中描绘的景物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亭亭舞女的裙”的荷叶,袅娜地开着或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如粒粒的明珠、碧天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的荷花,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荷香,脉脉的流水,闪电般的凝碧的荷波,和谐的旋律,等等,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喜悦;另一类是曲折幽僻阴森的小路,蓊蓊郁郁的树,苍茫的月色,淡淡的月光,阴阴的树色,隐约的远山,没精打采的路灯,等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哀愁。即使是同一景物,作者着笔的角度不同,所写景物的特点也不一样,融入的情感也完全不同。同是雨,余光中着眼于凄清———“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听听那冷雨》),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凄凉冷清的乡愁之情;而郁达夫则着眼于悠闲———“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对微雨寒村的江南冬景的热爱。一凄清一悠闲,相去何止万里?因此,我们可以从景物的这些特征中剖析作者的情感倾向,是爱还是恨,是乐还是忧,是喜欢还是厌恶,是赞美还是批判。

二、把握关键语句

写景状物散文除了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外,往往还通过议论、抒情直接传达作者的感情或思想,显示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态度。这些句子是精当的、要言不烦的、画龙点睛的,有的是对所描写景物的见解或判断,有的是意义的挖掘揭示,有的是作者情感的爆发。这样的句子,要边阅读边划出来,阅读完语段后再加以筛选和整理,使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化,然后归纳提炼,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如《荷塘月色》中有这些关键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以夜游荷塘来排遣心中的烦闷,想摆脱却摆脱不了,想超脱又超脱不成,所以文章洋溢着淡淡的喜悦,又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听听那冷雨》中有这样的关键句:“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屋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抓住了这些,就能很快把握这篇文章的抒情脉络。这样的句子,要边阅读边划出来,阅读完语段后再加以筛选和整理,使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化,然后归纳提炼,用自己的话对内容、情感与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

三、注意写作技巧

因为作者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景物之中,常常会采用一些写作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对阅读情景交融散文,作用是非常大的。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运用各种方法,有鲜明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明珠”,等等,不仅贴切,而且透露出作者的喜悦;还有生动的拟人:那袅娜的荷花,像“刚出浴的美人”,把水面白荷写得极为标致;更有新奇的通感:“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流动的光波被描写成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强烈地传递着作者对景色喜悦的情绪。在《江南的冬景》中郁达夫通过想象和联想,巧借诗的意境,避实就虚:“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语言简省洗练,意象丰富,情感浓烈。

如何寻找散文的线索 篇3

(1)事物线索。在状物言志和写景抒情散文中,常用此法。

(2)人物线索。以文中人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引出其他材料,连缀成文。

(3)事件线索。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顺序行文。

(4)情感线索。主要用于抒情散文中,也就是围绕作者的情感变化来组织材料,串联成文。

(5)事理线索。多用于议论类散文中,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空间线索。用于写景状物的记叙类散文中。

(7)时间线索。有些事物,从时间进程的角度去考察,更容易表现出其内涵的深刻性,或者美的丰富性。因而,写这类事物的散文构思,往往最适宜以时间的次第为线索。

下面谈谈具体把握散文线索的几种方法:

1.时空连“线”。

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假如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如《鹤》(2014年广东卷)一文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一个初冬的薄暮第二天一早从此一天次晨几天后。由此可知,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组织安排材料的。又如《浣花草堂》(2014年山东卷)当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走出西郊从大殿里出来从夹墙里穿出去穿过花径走进祠堂草堂后坐在水槛上。这些不同的处所表明了空间的变换。据此,我们可以断定此文的线索是:游踪。

2.因物取“线”。

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这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作为行文线索,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比邻而居》(2015年江苏卷),全文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了出来,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3.反复出“线”。

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了解、把握线索。这类线索,抒情类、叙事类散文都常用。如《白杨礼赞》,“我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四五次。据此可知,作者从树写到人,那赞颂的感情一层深似一层,一浪高过一浪,由含蓄到喷涌,就是靠“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线索如串珍珠般连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整体。

4.以情导“线”。

以上三种,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容易把握,而情感线索常常是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的,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如《纸上故乡》(2015年福建卷),文章开头写“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接下来就有“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由此可知“我对故乡的情感”是本文的线索。

5.定“神”看“线”。

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阅、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用范围最广。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把握住它的“神”,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我们就能准确地把握它的线索。如《我的老师》一文,作者记叙的事情虽多,但都是为了表现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我”对蔡老师的深厚感情。确定这一主题后,不难发现本文的一条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阳光的味道

文/周伟

阳光下的奶奶,总是一脸阳光地坐在禾坪上,看着她那禾坪前的瓜蔓引蛇一般爬上瓜架,攀绕,慢慢地绿了一片,然后,一朵小黄花开了,又一朵小黄花开了。

不几天,那一朵朵多好看的小黄花,一朵一朵地不见了。我找来找去,只见瓜架下凭空多了好多长长短短的青色的嫩瓜,长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一律悬挂,如漫天挂满了纺锤和棒槌。

我在瓜架下走来走去,或看或摸,或量长短,或比画大小,或做上记号。忽然,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便向阳光下定坐着的奶奶着急地问:“奶奶,你看你看,为什么它一出生就满脸皱纹,疙里疙瘩?”

奶奶呢?她也只是笑,边笑边摸那瓜,一遍又一遍。布满皱纹的瓜,竟在奶奶的手上很滑润,有光泽,好听话。

我从奶奶手上把瓜拿了过来,说,它肯定委屈,准是那一朵小黄花早早地谢了,它心里烦啊,苦啊!奶奶的笑僵了一下,我瞬即看见苦瓜的皱纹在她的脸上闪了一下。

我的猜想,不久便得到了证实。奶奶摘下那瓜做莱,一片刚夹到我的嘴里,我就嚷了起来:“苦,苦死了!”从此,我再也不肯吃苦瓜。

后来,有一回,奶奶拿一个红辣椒糖逼我就范。奶奶笑着看着我,说:“多呷几片,然后,回味回味看。”奶奶手中的红辣椒糖还在我眼前晃荡。我夹了一片又一片苦瓜,放在嘴里。我想那时我是闭了眼的。味还是苦。当苦味渐渐淡去时,一种微凉并略带甘甜的味儿便升到了舌尖、口腔,随后就觉得清爽、痛快和惬意。肉厚脆甜,味道清香绵长。奶奶说,别看它有些苦,能除邪热,解劳乏。我并不管奶奶说的,只是想着,这瓜,以苦味得名,能食能医,只是苦了它自己。

奶奶对苦瓜情有独钟,变着法儿给我烹调苦瓜:素炒如青菜,油煎如荤菜,还可以熬成苦瓜瘦肉汤,苦瓜炒鸡蛋……最妙的要数苦瓜肉丸:将苦瓜切成一寸长的筒块,挖去瓜瓤,放入沸水中用旺火煮至半熟时捞出沥干水分;再将瘦肉剁烂,加入葱花、盐,掺入薯粉,拌和作馅;把粉团肉馅塞入空心的苦瓜筒块中,再入油锅煎;待筒块两面的粉团肉馅略呈黄色时,掺入汤、姜、大蒜头一并煮熟,起锅前放盐与味精。苦瓜清爽,瘦肉鲜嫩,色香味美。

此后,我更是日日都要去瓜架下看那些宝贝疙瘩了。奶奶依旧天天坐在阳光下的禾坪上。瓜架下的瓜一日日变大,青皮愈来愈黄了。

有一天,我看见了一条瓜裂开了很大的口,露出了里边的红瓤。我马上摘下,立马送到奶奶面前。奶奶随着裂口把瓜完全撕开,露出更多更漂亮的红瓤里子。奶奶撕了一块红瓤放到我的嘴里,笑着看我,说:“你尝尝看。”我不敢大嚼,只是用舌头舔了一下,竟然很甜!

我不禁替这瓜感叹:想不到,它在最后竟是以爆炸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鲜艳和甘甜!

我发觉自己在太阳光下迅速成长,当然这成长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在味道上的成长。我对味道愈来愈有感觉、有经验了。

比如对苦瓜,我就慢慢体味出苦味之后,着实可去烦、消渴、通便、清心、明目、益气。更有感动处,苦瓜是苦的,情爱是苦的,人生是苦的。真正体味出,总会苦尽甘来。

许多年后,奶奶被葬在了她的苦瓜架旁,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那天,我才完完全全地知道奶奶是个苦了一辈子的人。她儿时父母早亡,8岁起给人做丫鬟、帮工,后来嫁给地主做小老婆……

在大伙的印象中,奶奶总是坐在屋前的禾坪上,一脸阳光地招呼着来来往往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们。搬个凳子,要你坐;端杯茶水,要你喝。带个东西捎个口信,她都代劳,且负责得很,从不出错。下雨天,她要借把雨伞给你;炎炎夏日,她要借顶草帽或斗笠给你,随你什么时候来还。碰上吃饭的时候,算你有口福,一定邀你入席。缺个油盐酱醋茶,娃儿读书还差几个学费钱,大多都找奶奶借……仿佛奶奶总是一个有说有笑的“观世音菩萨”,带给别人的尽是欢乐和甘甜。

那天,我回到了老家,走在苦瓜架下,我看见一朵小黄花开了。

离开苦瓜架旁,我好像忽然听到一句:“天燥热,来碗苦瓜拌稀饭!”这是奶奶的声音,好亲切,好温馨。

(选自《散文百家》)

这篇散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散文的线索。可以采用“因物取线法”。从这篇散文描写的事物“苦瓜”来看,作者以“苦瓜”为线索,用对苦瓜的认识过程串联文本,然后由“苦瓜”先苦后甜升华到对人生的认识。

寻找的经典散文 篇4

南方的冬天总是湿冷的。天空昏沉,飘着毛毛细雨,路上的人很少,偶尔有几个撑着伞,裹紧衣服低着头踩着湿湿的地板在赶路。陌生人之间偶尔因自己的雨伞与别人的雨伞相碰,而抬起头看了对方一眼,然后又继续走着。仿佛这个世界除了雨声脚步声就没有别的声音一样。这个鬼地方,碰上这样的天气,连说话都成了奢侈。

又是一年的寒假,静姝拖着沉重的行李下了车,然后又拖着行李上了一辆农村公交车。车上,静姝看着窗外,路旁高大的树在快速倒退,远处的山蒙着一片云雾如仙境般。静姝低下头看了看手表,下午六点钟,回到家大概差不多七点了吧?她想。其实,对于回家,她并没有多大渴望。从两岁开始她就跟着奶奶到城里叔叔家住,直到到了上学的年龄,才回到那个小村庄。在家乡读完小学,便跟着刚出来工作的姐姐到别的地方读初中,高中的时候又辗转回到家乡,到现在大学了便是去省城。离开家乡求学的日子,也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家。家,对于静姝来说,的确是一个港湾,但只不过是暂时的。

公车在弯弯的公路上艰难地前行着,静姝托着下巴看着外面的风景,这个虽不陌生但却不熟悉的家乡啊,该怎么向你表达我的感情呢?倘若我说在家乡却有一种异客之感,你会难过吗?她心里也随着车的前进而晃动着。

“终点站到了!”售票员的声音将静姝的思绪带了回来。她抬起手看了一下手表,六点四十五分。她赶紧下车,来到车箱时,别人的行李都拿走了,只有自己的行李孤孤单单地躺在那里,她没时间感慨,一把拖出自己的行李就走了。镇上的店铺都亮起了灯,静姝一个人拖着行李在街上走着,掏出手机打了个电话给父亲,让他来接自己回村里。在等父亲的时候,她来到一家百货店门口的椅子上坐着。她环顾四周,这个小镇没多大的改变,还是那么落后。当她往百货店里看的时候,她看到店主一家正在吃晚饭。那是一家三口,孩子正大口大口地吃着,他的父母笑着看着他。多幸福的一家啊!静姝心里感慨着。突然一阵风吹过来,静姝裹紧了脖子上的围巾,呼出一口热气。她低下头,看到鞋子上溅到了泥水,她正想从口袋里抽出纸巾,就看到父亲开着摩托车来到自己的面前。

“叔,你来啦!”静姝从小管父亲叫叔,因为父亲是一个乡村教师,因为生了三个女儿,已是超生,静姝是小女儿。

“嗯,怎么这么晚啊?”父亲停好车,接过静姝手里的行李箱,绑在了摩托车后面。

“车晚点了。”静姝捋了捋背包的带子说。

等父亲弄好行李,静姝就坐上摩托车和父亲回村了。这时,雨停了,天已经全黑了,四周的村庄隐隐约约闪着昏黄的灯。

二十分钟左右,摩托车就到了家门口。推门进去,静姝就看到了后母,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弟坐在饭桌前,等着他们。

“婶……”静姝叫了一声后母,然后就拖着行李回房间了。

“嗯,好了就快来吃饭吧,菜都要凉了。”后母一边盛饭一边对静姝说。

“好!”静姝把背包放在书桌上,拿起桌面和妈妈的照片,用手抹了抹上面的.灰,看着照片上妈妈和蔼的笑容,静姝也笑了,含着泪。

晚饭过后,静姝把碗筷收拾好之后,就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她听到父亲与后母在看电视的声音,弟弟大概是到楼上玩电脑了吧。

静姝拿出日记本,开始写日记,每天写日记是静姝很久就养成的习惯,因为有太多的话只能跟日记说。

“今天,我又回到了这个小村庄……”静姝在日记开头写道。窗外,雨后的天空带着朦胧的月色,有一点淡淡的忧伤弥漫在空气中,偶尔北风吹过,远处山林的树木被冻的瑟瑟发抖,发出一声声哀曲。

“我不知道自己对这个小村庄是否有感情,倘若有,大概也是因为我最爱的人曾生活在这里吧?”静姝在日记最后写道,放下笔,合上日记,她看着桌面上妈妈的照片笑了笑。她拿了一本《张爱玲传》,就躺在床上看了起来,或许是因为坐车实在是太累了吧,不一会儿她就睡着了。睡梦里,她微微笑着,大概是见到了她最想见的人吧。

放假了几天,静姝都觉得十分无聊,只是偶尔会帮后母做一下家务,因为是冬天,农活也不多。而且静姝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母也很少使唤自己去干活了,难道是害怕以后我恨她,挣了钱也不养她?静姝心想,她冷笑了一下,那小时候天天看我不顺眼又是为什么?她转念又想,好像自己也整天看后母不顺眼。她笑了笑,这是嘲笑她自己。

每次回家,静姝都称之为寻找之旅,因为她想寻找自己在这个小村庄留下的痕迹,同时她也想寻找自己对于这个小村庄的感情。她想要证明自己不是冷血的人。所以有时候她就会把以前的老照片翻出来,看看自己小时候的样子,看看家人以前的样子;有时候她又会把自己小时候当作是宝贝的东西拿出来看看。每一次的寻找之旅,都是一次回忆之旅,因为静姝是一个念旧的人,但过于念旧,往往会使她很痛苦,但是无奈的是她有改变不了自己,她也只能任由自己一边念旧一边前进了。

这天,静姝突然很想到读了六年的小学去看看,自从小学毕业后,她就再也没有回去看过了。

天还是下着冷冷的细雨,静姝撑着伞,戴上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慢慢地走在许多年前自己走过的乡村小路上。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条小路好像都没有变过,路边还是长满了杂草,要说改变的话,那应该就是小路不远处多了几间新房子,以前小路的周围都是田野。“你还认得我吗?”静姝在心里问,她是问小路,也是问路边的野草。她伸出一只手,冰冷的雨打在她的手上,但她丝毫不在意。她闭上眼睛,嘴角轻轻扬起,她在感受小路周围的气息,大概是想找回那熟悉的感觉吧,或许在那一刻连她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对于这个村庄的感情,不只是因为妈妈在这里生活过,也是因为自己也在这里生活过。

“梁静姝?”突然身后有人叫自己的名字。

静姝把耳机摘下来,缓缓回过头,看到一个高高的男生正看着自己,很多名字在脑海里出现,可静姝却对不上号,只能一脸疑惑地看着那个男生。

“真的是你啊,梁静姝,我还以为认错人了呢!”那个男生笑着向自己走来。

看到静姝茫然的脸,那个男生笑了笑,“怎么?不记得我了啊?”

静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摇了摇头,“嗯。”

“我是李雨辰啊!小时候经常跟你顶嘴的那个!”说完李雨辰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经常跟你吵架,我还以为我很难忘呢……”

静姝想了几秒钟,低下头笑了笑,然后抬起头看着他说:“原来是你啊,记起来了。最近只是脑子不太好使。”

“呵呵呵”李雨辰也跟着她笑了起来。

“对了,你是在A城上的大学,对吧?”李雨辰走到静姝旁边,两人就一边说一边走着。

“嗯,对啊!你呢?”静姝转过脸看他,顺手把一边的头发掖在耳后。

“我在C城。”

“哦,那挺远的哦!”

“嗯。”

紧接着,就是一阵沉默。雨还在下,沙沙沙的。远处一片云雾缭绕,一阵风吹来,静姝下意识地拉了拉脖子上的围巾。

李雨辰看着静姝,静姝没有发现。“对了,你这是去哪里?”李雨辰问。

“哦,我在家无聊,就想回小学去看看,我好久都没回去了。”静姝停下来,转过脸对他笑了笑。

“你呢?”静姝问。

“我啊?也是没事做,想随便走走,不知不觉就走到这里来了。然后就看到你,觉得你的背影很熟悉,就叫了你一声,还好没认错人。嘿嘿”

“你还记得以前教我们数学那个老师吗?”静姝又继续往前走。

李雨辰跟上去,“你是说那个很喜欢掐同学们的手臂那个老头苏老师吗?”李雨辰笑笑,眼睛看着前方,好像是在回忆。

“对啊,就是那个只要同学忘记怎么做题,就用掐手臂的方法让他想起来的老师,哈哈,好好笑,估计我们班都被他掐遍了。”说到这里静姝就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因为在她的脑海里出现了那个画面,是那么的清晰,仿佛就在眼前。

两个老同学就这样在雨中走着,回忆着,说着以前的事,向曾经装满回忆的小学走去。

来到学校,雨就停了,静姝和李雨辰收起了雨伞。

小学没有多大的变化,这个落后的地方,就算再过多十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吧,静姝心想。推开生锈的大门,大门发出一声哀鸣,只有两栋教学楼的校园显得有点孤独,学校四周老化的围墙边还长了些杂草,参差不齐的,应该是学生放假前拔过,现在又长出来了吧。看着这个自己曾经度过童年的地方,它那沧桑的样子,让静姝红了眼,她转过身去,若无其事地擦掉眼角的泪,她不想让李雨辰看到自己这样子。刚转身,静姝就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从教学楼办公室走出来。

静姝睁大了眼睛,回过头扯了扯李雨辰的衣袖,说:“李雨辰,你看,那个是不是苏老师?”

李雨辰顺着静姝的目光,看到了前面的一个老人,微驼着背。那个老人好像也在看着他们,大概是很好奇谁会来这里吧。

“嗯,好像是的,我们去看看吧。”李雨辰拉起静姝的手就向前走去。

“苏老师?”静姝和李雨辰小声地试探性地问道。

老人抬起头,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眼镜,看了看他们说:“你们是?”

静姝与李雨辰对望了一眼,笑道:“我们是98届的学生,您曾经教过我们,我是梁静姝,他是李雨辰。”

李雨辰向老师笑着点了点头。

苏老师对他们笑笑说:“哦,人老了,好多学生都不记得了,你们不要介意。”

静姝看着苏老师满头的白发和微驼的背,以及写满皱纹的脸,突然眼睛又湿润了,她笑着眨了眨眼睛,上前搀着苏老师说:“老师,没关系,您教过那么多的学生,不记得我们很正常啊,我们记住您就好!”

苏老师慈祥地笑着对静姝点了点头。

“老师,您不是应该退休了吗?怎么还在学校?”李雨辰问。

李雨辰这么问,静姝也看着苏老师。

苏老师笑笑说:“我是退休了,退休好多年了。因为我家就在学校附近,所以就主动跟学校说节假日就让我来值班,让别的老师都回家去吧,反正我也是闲着没事做,孙子都到外地上学了。”

静姝和李雨辰听后没有出声,因为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特别是静姝,她怕自己一说话就流泪。

苏老师好像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一样,又说:“我这样做我也开心啊,我对这个学校都有感情了,天天来这里转转就当是锻炼身体了,呵呵呵呵。”

静姝看着苏老师,微微地笑着。

后来,苏老师说这个学校很有魔力,静姝他们问为什么,苏老师说:“因为每次放假都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的同学会回来走走,看看,还有一些男同学还吵着要跟我下棋呢!呵呵呵。你们都是好孩子,还会牵挂这里。”说着,静姝看到苏老师眼里闪着泪花。

告别时,静姝和李雨辰用力地向苏老师挥了挥手,并大声说道:“苏老师,下次放假我们还会回来的,您等着我们!”

另一边,苏老师笑着点点头,举起手擦了擦他眼角浑浊的泪。

冷风中,苏老师单薄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他身后的老学校也好像在跟着颤抖。苏老师的确是老了,学校也老了,而静姝他们却长大了。时间把过去的美好放在了记忆里,有时候害怕会被忘记,于是就督促着人们进行一次寻找之旅,纵使回忆过去的美好会伤感,但有时过去的美好会让我们有动力去寻找下一个美好。

在回去的路上,静姝和李雨辰都没怎么说话,静静地走着,静姝随手在路边折了一根芦苇,低着头拿在手里把玩。

李雨辰转过头看了一下一旁的静姝,问:“静姝,下次放假你还会回去看看吗?”

静姝抬了抬头,看着远处,微微笑了笑,坚定地说:“会!”她停了停,有接着说:“虽然我不知道下一次放假会是什么时候,毕竟我要毕业了,要工作了,工作之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放假,但是有时间回来的话,我一定会回去看看的!”

“是啊,我们都要毕业了,要工作了。那你以后回来了,一定要跟我说,我们一起回去,一起去看苏老师,好不好?”李雨辰突然停下来看着静姝,认真地说。

静姝笑了笑,“那是自然,刚刚我们不是已经答应过苏老师的吗?”

李雨辰看着静姝点了点头,笑了。

那所小学在他们的身后越来越远,但在他们的心里越来越近了。静姝很开心能够回去看看,寻找过去的足迹,也很高兴能够遇上老同学,还有苏老师。她突然发现自己对于这个小村庄又多了一层不舍。

很快假期就过去了,大概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吧,尤其是学生。

离开家的前一个晚上,父亲做了他拿手的豉油鸡,这也是静姝爱吃的。后母也准备一些吃的东西好让她带去学校,弟弟吃完饭也不到楼上去玩电脑了,就坐在她的旁边喋喋不休地跟她讲着哪个游戏好玩,怎么玩。静姝突然发现这个家也没有那么糟糕,虽然父亲并没有表现出不舍,也不曾叮嘱她什么,但是她知道父亲跟所有父亲都一样,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对于后母,虽然谈不上喜欢,但也不至于太过讨厌了,她有时候甚至会想,如果没有后母,这个家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井井有条了。小时候静姝经常跟后母吵得面红耳赤,但现在后母变了,静姝也变了,就算是后母对自己态度有所改变的原因是对她将来有所图,静姝也觉得没有关系了。

吃过晚饭,跟父亲他们聊了一会,看了一会电视,静姝就回房间收拾东西了,当一切都收拾好之后,静姝拿出日记本,她写道:“现在的我开始慢慢懂得,过去不管是美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已经是过去了。你经常缅怀美好的过去,它也不会再回来了;你拼命想忘记不好的过去,但它也的确发生了,并且抹不掉。所以,人是应该适当地怀念过去,却不应该沉溺于过去……”这也是静姝在这次的寻找之旅所认识到的。

夜已深,静姝放下笔,拿起桌面上妈妈的照片,笑着说了一句:“妈妈,你说对吗?”

窗外又下起雨了,大概是春天快要到了,下起了毛毛春雨,静姝站起来,来到窗前,把手伸出窗外,春雨还是冷冷的,但静姝却感觉不到一丝的寒冷。她知道这场春雨过后村里的人将要开始新的一年,播种,施肥……同时静姝也要开始新的一年,毕业,工作……这场春雨给大地带来了复苏,也给人们带来动力。

第二天,父亲早早起来吃过早饭,就开摩托车将静姝载到车站坐车。静姝坐在父亲身后,她回头看到小村庄离自己越来越远,直到最后消失在她的视线里。她突然间很想哭,一直以来她都无比渴望离开这个村庄,但是突然想到自己将要毕业工作,她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就觉得很伤感。她总以为自己对这个村庄没有感情,她不知道她的不舍是源于她对村庄的感情,还是村庄对于她的感情。她抬起头笑着眨了眨眼睛。

到了车站后,父亲告诉静姝他要急着回去开始播撒水稻种子,就不陪她等车了,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些钱递给静姝,说:“这些钱你先拿着,不够用再打电话回来跟我说。吃好点,别担心钱的问题。还有,注意安全。”

静姝接过钱,放在口袋里,“嗯”了一声。或许是很像父亲,静姝本来想对父亲说“好好照顾自己,少抽点烟”,但是她没有说出口,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我到了会给你打电话的。”然后就拖着行李箱走进车站,没有回头。

在候车的时候,静姝看到匆匆赶来的李雨辰。

“李雨辰!”静姝站起来向他笑着挥了挥手。

李雨辰笑着一手拖着行李箱一手拿着行李袋十分狼狈地向静姝走来。

“哗,李雨辰,你也今天离开啊?你这是搬家呢?”静姝指着他的行李,取笑他。

“还不是我妈,老是怕我饿着,家里能吃的都给我带来了。”李雨辰笑着说,“但也是她老人家一番心意,拿了她才会安心。”

“你妈妈真好!”静姝笑着说。

说到“妈妈”两个字,李雨辰怕静姝伤心,有点后悔了,就不出声了。

“我没事……”静姝笑笑。

“对了,刚我看到你爸在车站右转角处呢,他怎么在外面,不进来这里陪你等?”李雨辰说。

“是吗?你看错了吧?他还要赶回去干农活呢!”静姝没有当真。

“是吗?那可能是我看错了。”李雨辰也开始怀疑自己。

直到汽车开离车站,在转弯处,静姝终于看到了父亲,他把摩托车停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支烟,在看着过往的车。静姝曾很近距离看过父亲,都没有发现他头上的白发,而在那一刻,那么远,静姝却发现父亲真的老了,头发花白。泪水终于从静姝脸上滑落,打在手背上,静姝擦了擦眼泪,打开车窗,笑着向着窗外不远处的父亲喊道:“爸,我走了,好好照顾自己!你回去吧!”

静姝分明看到父亲怔了怔,没反应过来,几秒后才反应过来,木讷地跟静姝挥手。这是静姝第一次喊他爸。

当汽车转过弯那一刻,静姝看到父亲在擦眼睛。

汽车开始加速,离车站越来越远,离父亲越来越远。以前每次回来,离开都没有多大的不舍,或许静姝真的长大了,成熟了,懂得了许多。静姝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抽时间回去看看,看看老去的村庄,老去的学校,老去的老师,老去的家人,寻找老去的回忆。

寻找幸福高中散文 篇5

寂寞年华,陈迹尽染。岁月悠悠,情向何处归?!琉璃一世,迷住了透明天空!咫尺天涯,还要往哪里寻?漫漫天际,何处是归鸿?!一世间,一回首,一徘徊,风中那朵云彩,依稀在浓雾里缱绻,曾经的美好,还在不在?曾经的如花般绚烂的年纪,是否已经随风飘散?曾经少女嫣然的浅笑,羞红的味道,迷漫在薰衣草淡淡的芳香里,曾经的曾经,烂漫的往事是否也如烟云消散?!故事里的结局,是否也只好浪迹天涯?

一幕幕回忆如潮水涌来,尘封的往事仿佛就在眼前。那个坐在木棉树下哭泣的女孩,低下沉重的头颅,长长的睫毛,晶莹的泪珠融化了往日的卷翘;平日里绯红的脸颊苍白如灰色的天空,看不见苹果红在她脸上绽放;口吐莲花之音的嘴唇,微微的颤抖,如受了伤的小猫,极需主人的安抚。扎着马尾辫的女孩,为何那红艳艳的木棉花,如此的鲜艳夺目,那开口大笑的花瓣,有一种辣的痛,红了你的眼睛;也有一种冰冷的无奈,霜冻了你的脸;更有一种波浪似的忧伤,冲击着你的唇!

女孩,善良内敛的.女孩,把心事深深收藏的女孩,你可知这个世界充满无奈,孤独的心像宇宙的黑洞,大得无法存放。那个站在夕阳下的女孩,天空中几只大雁人字型的飞过,飞向那里,你很想知道,你的心如受伤的它们,在落寞的暗红中飞过,悲鸣几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落日红霞飞满天,那是你最喜欢的景致,莫非,它隐藏着美丽的忧伤,让习惯冰冷色调的你更加沉醉其中?!你漫步在残阳中,看那镶上金边的微云,缓慢飘移,渐渐远离;你看那枝叶凋零的老树,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走过人生的四季,仿佛奄奄一息的模样;你看那落日下的大海,平静而安详,却云雾迷蒙,看不清海与天际交汇之处,那里不再有烈日当空时海与天空一碧如洗的舒畅的蔚蓝!

心中的梦想,不是不在,只是太过遥远,伸手不可触及!如花的年华里,梦想在朝阳中那样美丽,闪着金黄的光辉!那些充盈着快乐的日子,怎能忘记?曾经与最好的她手拉手在山间的田野里狂奔,呼吸青草带着泥土的香气,摘一朵野花,拿在手中观赏把玩,将它们纺织成五彩斑斓的花环,戴在彼此头上,唱着铃声一般清脆的童谣,歌声里荡漾着春天般的幸福!曾经跳进潺潺的溪水里,看各色的鱼儿在脚边调皮的游串,看瀑布从山涧里飞池而下,如仙女银色的闪着粼粼波光的长发,想起“疑似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彼此的默契与共鸣,就在如诗如画的山间田野里奏响甜美的乐章!

友谊如风,来得快也去得快,真正的友情如珍珠,天长地久永远璀璨!爱情如雾,雾里看花,美轮美奂!曾经与他,那个爱笑、热情如火、清清爽爽的男孩,在夜色的荷塘里静静的相依偎。漫着轻纱的荷塘寂静幽美,月色明亮如镜,那月里的嫦娥,穿着紫色的云做的裙,挥舞着金色的绸带,向人间洒下金色的幽光!荷塘沐浴在这迷人的幽光里,那婷婷玉立如少女的荷花,在幽光中静悄悄开放!月色如甘露,滋润着饥渴的荷花,看啊,一阵风吹来,岸上柳叶对镜梳妆,田田的荷叶满池涌动,饱满,挺拔,风姿绰约,挨挨挤挤,相互分享着月色与清风的清幽与和暖!月儿,倒映在水中,看啊,是风的使者,使水中的它像透明的绸缎,微微荡漾,轻轻软软褶皱着……他们头靠着头,对着星星许愿,却也没有说出,只是默默的看着眼前的美景,陶醉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光里…。。

初恋如梦,梦醒了,心碎了,再也找不回当初的甜蜜与美好。不知何时,少女的两个美梦都碎了,她坐在木板树下哭泣,站在落日中徘徊!虽然,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可是心境却同样的悲凉,一如失去了春光的花朵,在萧瑟的秋季里凋零。

少女啊,你只看到了曾经的美丽和眼前的落寞,可是你是否想过,流浪的心需要安抚,孤独与悲伤需要炙热的温暖。你的眼泪,必须自己擦干;你悲凉心境,必须靠近阳光!风雨之后是彩虹,可是看到了希望不等于抓住了幸福!每一次受伤都是一次领悟,每一次跌倒就是一次教训,学不会自己站起并且继续前行的人,是不配拥有长久的幸福的!

少女啊,故事的结局在你手上,在你心中,在你的双脚下!路,是走出来的,不是等来的!

寻找快乐散文 篇6

人生怎样才算是快乐?很小的时候,喜欢什么就爱什么,这种随心所欲的喜好,其实就是一种快乐。可是这种快乐的时候并不长,还没有到上小学年龄,便开始了一系列启蒙阶段的学习。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逼孩子们参加各种学习班,如舞蹈、美术、英语、识字、书法。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孩子心里快乐还是家长心里快乐。

当今中国社会处处充满着竞争。孩子上了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就面对着竞争;要进入单位工作,争取各种岗位,就面临着你死我活的激烈择业竞争;上班以后,为了谋到好的.职位,就得战胜竞争对手,才能夺到好的职位;人们为了谋生,就要经商做生意,也会遇到强劲的竞争对手。在这一系列的竞争当中,有些是好的结局,让成功者得意;有些是坏的结局,却让失败者沮丧。

我从来不喜欢与人争什么,只想利用闲时间做一点自己特别喜欢的事。譬如,写一点东西、练气功、读书,这是唯一能找到真实自己的方式。因为自己只有这样,才不涉及从任何人手中,获取一丝钱财。这样做,就是我的快乐。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就是我的快乐。

我不再与人争高论低,所有的争斗毫无意义,那只不过是谁暂时占上风、下风的问题。而“上风”与“下风”或者谁输与谁赢,对我来说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我不再认为我们脚下的道路,处处充满希望。我相信那不过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棋盘,大多数人是用脚趾头来思索世界和选择道路的;如果有人偏要用头脑思索和选择道路,那么就应该承受不合潮流的孤寂,像一个身躯佝偻的老人一般,伫立在路边静静地观望,不知所措。我偏爱素食,至今仍固执地认为,只有素食,才不会把人的肉体与精神搅和,目光才会永远保持明澈、靓丽。

寻找华陀 篇7

石山为什么可以移动而河流却不流呢?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来不及去弄明白这个世界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急着去做一件很重要很重要的事, 我要去寻找华佗。再迟就来不及了, 那个可爱的孩子脑里的肿瘤在不停地长, 不停地长, 像一颗根系庞大的巨型种子, 时刻在掠夺周围环境里的营养, 随时都有可能发出新苗破土而出。我的眼前晃过穿着病号服的孩子头顶着一株说不清种类的植物的滑稽样, 心里一阵疼痛, 脚下的步子迈得更急了。

“得——得——得——”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而近。我侧耳倾听, 隐约还可以听到刀剑厮杀、人喊马嘶的声音。这一定是邻近某处战场了。我急忙躲在树丛后。他们为什么而战?他们为什么要彼此杀戮?难道茫茫宇宙中不是生命最珍贵最神圣吗?我真想问问他们。

远远地, 一位骑白马的将军出现在路的那一端, 英姿勃发, 豪气冲天。这一定是一位旷世英雄, 我按捺不住内心的仰慕, 从树丛后闪身而出, 我有很多的问题需要问问他。近了, 我看清楚了, 来人面如重枣, 唇若涂脂, 丹凤眼, 卧蚕眉, 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长须被疾驰中的风撩起, 手里提的青龙偃月刀在日光下发出刺眼的寒光, 好一个美髯公关羽。我的心跳加剧, 眼睛不敢随意眨动, 傻傻地站在路旁等待他的经过。

然而我没能等到这一刻。

我确定我一直没眨过眼, 可是我还是没有看清楚英雄关羽是怎样越过我身旁, 风一般地向远方掠去。

隐隐地, 风中传来一个声音:“华佗刚为我疗完骨, 继续朝前走, 一定可以找到他……”

我知道, 一定是英雄关羽在指引我方向。可是, 关羽怎么会知道我这个小女子是在寻找华佗呢?而且为什么他骑的不是赤兔马却是白马呢?还有……我想问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关羽是不会有空作答的, 他的战马和青龙偃月刀比我更需要他。不过我得知了最重要的事——华佗的行踪, 我很满意, 这次邂逅在我眼里也变得完美起来。

太阳还是懒洋洋地挂在树梢上, 似乎从来就没移动过。我擦了一把汗, 继续朝前飞奔。我的脚步奇怪地变得轻盈起来, 轻轻一跃, 竟然可以跨过横在路上的一条河流。我试了试, 我还可以在树顶上踩着树叶奔跑, 如履平地。我一定是获得了某种神奇的力量。是英雄关羽在暗中神助?还是我超常的信念赋予了我特异功能?我不知道。

我来到了一个村庄。

村庄里有一家人正在摆宴待客, 人声鼎沸, 热闹非凡。有很多身穿白衣、头戴黑巾的在宴间穿梭敬酒, 满脸一派喜气洋洋。地上到处是才撕下来的白条幡和白横幅。有些墙上还有没来得及撕的白色挽联。真是很奇怪, 这家人看上去是在治丧啊, 怎么宴间却似喜庆呢?我停在一棵枣树的枝丫上, 侧耳细听他们交谈。

“华佗”“华佗”这两个字反复出现在他们的谈话里, 从一个人的嘴唇传到另一个人的舌尖。我想这次可能真的接近我的目标了, 我的心跳又开始加快。为了听得更清晰一点, 我冒险爬上枝丫的顶端, 这里离他们更近。可惜我不小心一脚踏虚, 从枝头掉了下来。

我掉在他们的宴桌上, 汤和菜叶洒了我一身。他们停止了交谈, 奇怪地看着桌面, 谁也不敢出声。一个小孩从大人身后探出头来, 瞪着眼说:“咦, 桌上的菜盆会自己打架啊。”原来是这样, 他们根本就看不到我。我从桌上站起, 试着对他们说话, 我问他们华佗是不是来过这里, 问他们有谁知道华佗在哪里。他们谁也听不见我, 更不搭理我, 他们沉默一阵后继续谈笑风生, 继续喝酒吃肉。为什么会是这样?

为什么他们会看不到我, 听不到我, 也碰不到我?真是太奇怪了!不过我没有时间老是在这些问题上逗留了, 我必须尽快找到华佗, 只有找到华佗, 才能挖出那个病床上躺着的孩子脑袋里像种子一样在膨胀的肿瘤, 这个可怜的孩子才会有救。

我走进他们的房子里, 希望在这里能发现一丝有关华佗的信息。

在一间宽敞舒适的卧室里, 我看到了一个正被几个人服侍着的病人。他气若游丝, 不过却脸色红润, 看似正在慢慢好转。

“多亏了华佗啊。”他们中间有人说。

尽管知道他们看不到我, 我还是躲在了一幅帷幔后, 仔细偷听他们的谈话, 生怕漏过半言片语。

“是啊, 要不是华佗, 主人就差点要被下葬了啊。”

原来是这样, 华佗救了这个本来已经安置到棺材里的人一命, 怪不得外面院子里这么热闹, 大家是在为失而复得的亲人摆宴庆贺, 把丧酒变成喜酒来喝。

众人又七嘴八舌地在感叹, 唯独没有人提起我最关心的华佗的去向。不能再在这里耽误时间了, 每多耽误一分钟, 那个孩子就多一分钟的危险, 我的心就要多递加一份的担忧。我急急转身出了房门。

在村庄的出口大道上, 出现了一个迎着日头狂奔的人, 那就是我。我撒腿飞奔, 如肋下生翼, 我目光如炬, 如同雷达, 四处搜索华佗的身影。没有人可以看到我, 没有人会关注我, 也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华佗, 你在哪里?”

“华佗, 你在哪里——?”我一声高过一声的声音在辽阔的地平面上寂寞地游荡着。

高飞的兀鹰和着我声音拍子在天空中跳舞, 它能听到我吗?它能解读隐藏在我声调中的人类的无助和对生命的渴望、珍惜吗?

风掠过我的脸颊。它们来自我的前方, 如果华佗在我追寻的前方, 风中一定饱含了跟华佗有关的信息。我拼命地嗅着, 嗅着, 企望能借助于它的指引。终于, 我看到遍野的旌旗和很多小馒头似的帐篷。看起来, 这是一处驻扎的营地。再近些时, 我看清了旌旗上的“曹”字。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军营响起整齐的高歌。我循着这歌声而去。在营地里最大最华丽的营帐里, 我见到了正在大发雷霆的曹操。

“倘若华佗再不肯来, 其罪当诛!”曹操愤愤地转身, 背朝幕僚们, 宽大的袖袍里丢出一片令牌来, 咣铛作响。我的心跳极速。现在找到华佗不再仅仅是救那个生病的孩子了, 还要拯救华佗。

拯救华佗, 拯救华佗, 拯救华佗就能救很多人的生命!——我在心里默念。

我又一次开始在风中不知疲惫的飞奔。从日出到日落, 从日落到日出。每一次我到达的地方几乎都是华佗刚刚启程的地点。我听到了很多人们对他的感激和礼赞, 闻到了空气中残留下的麻沸散的味道, 我知道那就是华佗特有的气息。最后, 在一个日落前夕, 我终于追到了华佗的背影。华佗迎着落日而行, 落日的余晖为他有着道骨仙风的背影打上了一轮耀眼的光环。

我突然感觉筋疲力尽, 我挥着手, 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喊:“华佗, 救救孩子——”这时, 我的脚下踢到一块石子, 我狠狠地摔倒在地上。在倒地的那一瞬间, 我醒来了。我惊讶地看着和衣倒在医院值班床上的自己。 (昨晚抢救病人太累了, 没脱衣服就睡觉了) 不敢相信刚才只是在梦境里。外面, 天已经大亮了。

我想起梦里我为他去寻找华佗的孩子, 我悄悄地来到他的病床前。他睁开眼睛看着我, 清澈的眼神布满了对这个世界的疑问和对生命的无限留恋与敬畏。看着他恬静的小脸, 这张因为饱受疾病的折磨瘦得只剩下一双又大又深的眼睛的小脸。因为脑部肿瘤的压迫, 他很快就要失去他的眼睛了, 然后就是他的生命……可怜的孩子!我的眼泪抑止不住, 流下来滴在他的被子上。

“阿姨, 你怎么啦?哪里不舒服?”孩子问。

寻找散文 篇8

所引导的不可能的方向前行,

我踏在一根浸透了水的漂木上

它下沉

但就在那个时刻

我踏在它后面的另一根漂木上

我前行穿越这曾经是一片大海的

无边无际的沼泽,

词语为我导航。

现在不得不在波浪上面自由行走的

是我,仿佛我沿行一条铺过的路。

一群不相信的人聚集在

越来越远的岸上。

我脸上最轻微的抽搐

都会招来一阵石头。

我像一个梦游者前行

沼泽支撑我,

幻觉的屋顶。

那下面有一群俯首的人,

层层排列着,

那些关心自己的事情

并且不相信在波浪上面行走的人。

——马林·索列斯库 (罗马尼亚诗人)

你想拍什么?你想怎么表达它?你在视觉上能否进入一种本心本性的表达?这是王征近两年经常问自己的问题。在百度词条里,“摄影人王征”是著名摄影家、策展人、大学客座教授、京沪两地多间画廊的艺术顾问,但是在这些眩目的世俗身份背后,他更像一个摄影世界的哲学家、一个因不能停止思考而时常游离在现实世界之外让朋友们忧愁他未来岁月的梦游者,一个还没有在毕钵罗树下觉悟成道所以“常常被茫然、恐慌、无奈反反复复侵扰和折磨”的苦行僧。从1982年聆听朱羽君的“摄影艺术讲座”受感染开始摄影艺术创作,30年过去,在把自己从一个需要仰望他人江湖传奇的新人修炼成他人眼中的传奇后,王征决定作一次苏格拉底式的“心灵的转向”——把摄影从研究被拍摄对象本身转向研究摄影者自身。他说:“对我个人来说,2012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寻找本心……希望通过对本心本性的寻找和呈现,更好地实现真诚的影像。”

用影像去呈现西海固的“心灵史”

王征是回族,生在西吉,长在银川。“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他个人影像语言的成熟同样始于最初出生的宁夏南部这片回民聚居之地。从1995到2003年,王征在西海固这样一个相对狭小、生存条件相当恶劣的区域里集中地做了长达8年之久的大规模图像采集,记录了自己民族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留下了一个人类学摄影方向的鲜活样本。

8年的坚持始于一本书——张承志的《心灵史》。王征说,“西海固地区的沙沟回回们为保持信仰和精神性灵而不断牺牲的故事震撼了我,受这个感召,按回族的说法是举义,就是向主承诺我要做什么事情,我决定去拍我的西海固,拍我熟悉的西海固,拍他们的生活状况,拍他们的现实生存状态。”

不炫技、不夸张、不带摄影者先验的视角,把人放在一个人本的概念下,中性地去表达社会学的、人类学的、民族学上的意义,这种平实、质朴的记录方式得到了很多认可,也为王征赢得了包括中国摄影金像奖和中国摄影金路奖在内的不少重要摄影奖项。小心地把可能影响到影像客观真实性的那个“自我”收敛起来,让被拍摄者成为影像的绝对主导,这是王征在西海固拍摄期间秉持的独门心法。当时的一些评论因此说:“影像不是创作的产物,而是工作的自然结果”;“影像的力量是从对象来的,而不是从风格来的”;“影像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存在才令人感动。”

对于时光只是缓缓流转的西海固,以及多年来仍旧按祖先的方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这种好像“从自然界中自己蹦出来的”,“从那一片浩瀚而严酷的荒漠中缓缓升腾起来”的影像表达,无疑与之非常契合。

告别故乡所带来的心灵转向

但是王征之后的工作有所调整。2004年,他从宁夏到了北京。在荒原上行走自如的鞋子在城市中开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城市的丛林法则和乡村不一样,很多防备,无论是地道的本地人,还是到此借居的人,都不会全部打开,不会让你介入和记录他们的生活。所以用以前熟悉的摄影语言和熟悉的方式来观察城市,就拍不进去。”

“今天一个概念,第二天就否定了,因为这个不断变化的城市每天给你提供的经验可能都是不一样的。越是敏感,捕捉到的信息越乱。”迷茫、困惑、不接受但是又被吸引、不断地探寻尝试、最后回到内心、回到影像的本体……从2004到2012,王征离开西海固八年,他生命的河流从故乡出发,蜿蜒而入不可知的旅途,经过了一段并不如何轻松惬意的摸索,穿越了地域的、心理的、语言的、思想的、甚至宗教信仰的崇山峻岭,可终于以说望见了通向更广阔世界的入海口。在加速变化的世界中,王征重新找到了方向,找到了用影像和这样一个世界对话的另一种方式。“更多的不在转述客体信息为主要目的,而是表达自己的视觉感受,回到影像本体当中。”“从另一个维度观察摄影,在摄影的另一个维度来思考问题。”“这个时候要创造伟大的影像要回到本心本性的修为和一种认知。”这种“心灵的转向”和苏格拉底有些相似:人类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无穷无尽,世界常常变化,得来的知识也不那么确定,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是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以自我的不变应世界之万变,以修为自己的内心来拓展我们认知大千世界的广度和深度。

回归本心路上的纯粹

2012年10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可以看作是王征“打通任督二脉”后的一次云游。从6月底决定担任本届双年展的艺术总监,随后4个月里,王征去了十多次济南,最长的一次,停留了将近六十天。工作团队中的搭档有曾毅、藏策、吴平关、大门、陈亚军等同样关注“让观看回到内心,让影像重归本体,让摄影成为摄影”的志同道合者。另外值得庆幸的一点,是本届双年展的主办方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所以活动最终的诉求是学术的、文化的,不必像某些摄影节和节庆活动一样,去承担地区形象宣传、旅游推广、推销本地农副产品之类的政府诉求。王征说:“精神上,我的2012是在寻找本心本性,从落实上讲,主要就做了这一件事。可以说是在回归本心的路上做了一件比较纯粹的事情。”

整体控制、提出学术观点、发现和邀请艺术家、寻找能支撑学术观点的比较成熟的作品,活动筹备期间最大的困难其实来自对自我的挑战,对自我的突破:“这件事情,你可以按庸常的思路做,按庸常的结构去做,但是你不愿意那么去做,有时只有一个模糊的方向,只能一直努力、努力,然后在某个时候突然豁然开朗。”

活动最后以“回顾与展望——从影像本体出发”为主题,为公众呈现了一份包括“国际摄影大师原作展”、“学术(邀请)展”和“主题展”三个大类共82项展览在内的视觉盛宴,同时在学术批评和研究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王征说,这样一个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建立在凭空想象中,而是以中国当下的一种基础为前提:近十年来,有一些摄影者,特别是更关注内心自我认同的八零后年轻摄影者,他们在影像语言的探索和实验上,做了很多尝试和铺垫。因此本次活动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在一个学术框架内对这样的探索和实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

提出一个概念比较简单,但是落实一个概念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次集中呈现了四五十个中国最先锋的年轻摄影师的作品,其中包括一些特别优秀的、年轻的、用影像方式来工作的视觉艺术家,也包括从来没有参加过摄影展览的很有视觉天赋的年轻人的作品。“这次活动具体到展览的很多细节,包括布展方式、装裱不装裱、多大尺寸等,都完全按艺术家的思路来。我们就是服务者,为年轻人去服务,应该有这样的胸怀。不管是刚出道的,还是已经成名的,都以同一种方式对待,认认真真、反复询问沟通,尊重艺术家个人想要达到的效果。”王征说,“希望最后无论从作品还是展示都能做到是艺术家本心本性地真实呈现。回到个体的思考,这样才更加丰富。强调实验性就是强调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是王征的知天命之年,生命的河流行到此处,对于周遭世界的理解都有了难得的豁达。8月,王征在腾讯做了一期微访谈。只言片语间,作为穆斯林的王征用儒释道的语言评点摄影、开解年轻人,嬉笑怒骂挥斥八极。他说,“三大宗教从最高智慧来讲,不管是耶酥、佛、还是先知,最后他们的智慧一定是殊途同归的。”12月,王征会回到西海固,在面临整体生态移民而将永远消失的村庄里,做一次摄影和文学的跨界活动,“我们会把相机发到农民手上,教他们使用,让他们记录离开家园前最想记录的影像。本土的农民艺术家也将用文字来讲述这个地方。还有一些来自内地和香港的艺术家也会参与这个活动。”他们各自的本心本性中会感受到一些什么?这样的尝试和碰撞让人充满期待。

上一篇:技术员入党申请书范文下一篇:那一刻我长大了初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