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源建设工作总结(共7篇)
——武进区湖塘镇协税护税工作情况介绍
武进区湖塘镇位于常州市南部,是武进区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32个行政村和21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2.5万人。湖塘镇下辖十个农贸市场,工业以纺织业和模具加工为主,家庭作坊式企业遍布城乡,全镇现有注册个体工商户9000户。为组织协调好面广量大的个体私营税收的征收工作,着力解决漏征漏管等问题,湖塘镇大力推进协税护税工作,建立专门机构进行工商、税务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征收,在促进个私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保障个私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06年5月,在湖塘镇及区财政、国、地税部门的协调和建议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求各镇设立协税护税办公室。湖塘镇建立协税护税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财政分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财政、工商、国税、地税、公安、环保、城管、建管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财政分管局长任主任,国税、地税、工商人员任副主任。建立起以“政府主导、税务指导、部门协作、共同监管、人机结合”为特征的新型协税护税工作网络,实现统一部署、资源共享、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个体税收综合治税新格局。
二、健全工作机制
(一)合理配置岗位职责。湖塘协税办现有区公开招聘派遣人员28名,组建了完备的协税护税工作队伍,设有综合管理岗、发票代开和领购岗、税务登记岗及八个征收组。征收组的主要工作是催办税务登记、催缴欠税、征收零星税收和规费等日常征管工作。发票代开、领购及税务登记窗口岗位主要工作为发票的领购、为经营户代开普通发票,受理新办、注销税务登记等。
(二)强化绩效考核。区协税办每年下达考核办法和税收任务,各协税办再将考核办法分解至各岗位和征收组,考核办法包括考勤、效能建设、申报率入库率登记率等业务考核比例、业务操作规范性、服务质量等涉及各个岗位的方方面面。湖塘协税办将税收任务分解到各征收组,征收任务与考核相挂钩,提高了征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优化服务措施。将国地税领票、开票窗口和税务登记窗口统一设置在湖塘镇行政服务中心内,方便纳税人办理各类纳税事项,窗口人员始终以让纳税人满意为服务目标,为纳税人提供一流的服务。根据湖塘纺织城内的经营户较多的现状,为方便经营户,在市场内设置了市场代征点,并在代征点实现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一站式服务,深受经营户好评。平时工作中,协税员经常上门宣传、上门办证、上门收税,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纳税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拓展工作网络。利用政府主导的优势,将协税护税网络向村、社区、园区拓展,充分发挥村、社区对本地区个体经营户情况较熟悉的优势,进一步管理、监督经营户的动态,并且每年对行政村、社区干部进行协税护税工作考核,与干部年薪相挂钩,以此来激励和督促干部,形成全社全关心个体税收的良好氛围。
(五)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镇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参加的协税护税联席会议,实现税源信息共享,分析税收情况,安排布置下阶段协税护税工作。
二是制定了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业务负责人和协税员参加的业务工作例会,业务负责人总结上周工作,部署下周计划,协税员将一周情况进行简要汇报,有问题及时沟通,商量对策。业务负责人了解协税员开展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协税员及时解决工作难题。
三是健全业务培训制度。区协税办有针对性地定期安排培训内容,由工商、国、地税部门干部对协税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更新和提高协税员的业务操作技能,逐步提升协税员的业务水平和征管能力,使其更加适应岗位需求。
三、取得明显成效
(一)方便了纳税人。协税办将国、地税联合办公后为纳税人提供了方便,以前办理涉税事项要国税地税两头跑,国税地税分别办理,现在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大大方面了纳税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二)增加了税收。以前为个体户代开发票只征国税不征地税,协税办成立后使用了统一的操作软件,地税随着国税一起附征。同时征管力度不断加强,征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大大增加了税收收入。2005年国、地税个体收入1650万元,2006年5月成立协税护税办后,国、地税全年收入为24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2009年实现税收4550万元,登记户管从3400户增加到6800户,已经翻了一番。
(三)节约行政成本。国地税联合办公后,进一步整合了资源,以前国地税代征人员33人,在原有户管增加3000多户基础上现在协税人员减少到28人,大大节省了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等日常开支。
(四)规范税收秩序。在清理无证无照户执法行动中,由政府牵头部署,工商、国税、地税、公安、城管、村(社区)等部门联合执法,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税的良好局面,在无证无照户中造成很大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经营户纳税意纳,规范了税收秩序。在清理异地注册企业时,湖塘镇专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护税工作小组,对湖塘地区在本地生产区外注册的异地注册企业进行专项清理,以工业园区为抓手,共清理异地注册企业130户,并对设备、能耗与开票销售严重不符的企业进行排查,提高了征管质量, 进一步规范了税收秩序。
(五)提高工作效率。协税护税网络形成后,进一步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如可以利用工商部门的个体登记登记信息做好催办登记工作,利用统计部门的经济普查信息掌握无证无照户的资料,利用国土部门的房土信息征收个体户房土两税等等,通过这些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
乡镇经济的发展与财源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注重乡镇经济与财源建设协同发展, 只有乡镇经济发展的好, 才能确保乡镇财源的稳定发展, 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小城镇的建设。
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 并将理念深入到实践中, 促进小城镇的建设。合理利用农村乡镇的现有资源, 提高基础设施、土地资源等无形及有形资产的利用效率, 不断的创新方式积累建设资金。以灵活多变的产业模式繁荣城镇经济, 促进乡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 大力培育支柱企业, 引导命硬企业向城镇聚合。
2、促进城镇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不断的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业加强产业化经营, 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使得农业得到再优化升级, 通过技术培训的实施及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 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同事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可以有效的抵御市场变化的风险。
3、用特色经济形成地区品牌效应。
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 用品牌效应占领市场份额, 提高区域的竞争力。首先, 需要深入的了解乡镇地区现实的发展状况及资源地理因素, 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本地区独有的特色经济, 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发展新路。
4、促进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促进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盘活地方经济, 繁荣地方市场。促进乡镇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推动大企业进一步发展, 扶持小企业做大做好, 同时, 要注意树立农户务工经商的意识, 不断的创新民营经济市场。对于大企业要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 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 最终带动整个地区民营经济的繁荣。对于小企业, 政府要注重政策扶持, 激励中小企业再创新、再发展。同时要鼓励农户回乡创业, 在地方发展。
5、通过专业的招商队伍不断的完善乡镇招商引资。
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完善的招商引资作为保障。乡镇地区要塑造一批专业的招商队伍, 不断的提升招商引资的层次, 实现地区招商引资的突破。要注意招商引资的良性循环, 选好招商项目, 做好之后的系列服务, 提升诚信服务, 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同时, 要对地区的文化及人文有深入的了解, 创新地区的特色商业, 形成特色招商的品牌效应, 通过特色招商, 逐步实现资本及产业的汇聚, 促进乡镇地区经济的繁荣。
二、促进乡镇地区财源的建设
随着乡镇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 乡镇财政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及挑战, 一些新状况及新矛盾随之产生。要解决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就需要加强乡镇财源的建设, 促进乡镇财源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不断的深化改革、完善体质确保财源建设的稳步发展。
深化改革、完善体质是乡镇财源建设的保障, 在乡镇机构进行改革的同时, 一方面提升乡镇财政机构的办事效率, 一方面通过缩减财政机构的人员编制, 减少财政支出。在落实国家的相关税制改革政策的同时, 始终坚持以提升乡镇积极性为前提。将优惠政策下放到重点乡镇及落后乡镇, 促进小城镇的建设, 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 通过招商引资, 不断的提升工商的税收比率, 为财源的补充做努力。
2、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培植财源促进乡镇财源的建设。
调整结构、培植财源作为乡镇财源建设的重点, 对于促进乡镇财源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乡镇财政机构需要不断的分析市场的供需关系, 深入了解自身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优势, 及时的调整经济发展的结构, 在安排产业时注意考虑资源及区域优势, 发挥特色优势, 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及布局。同时注意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乡镇政府要营造创业的良好氛围及经商环境, 通过大力支持, 发展地区优势产业。
3、树立意识转变观念形成乡镇财源建设的精神动力。
促进乡镇财源的建设需要建立在提高发展意识, 转变发展观念的前提之下。各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强化发展意识, 并将财源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之下, 转变理财观念, 充分利用市场的发展机制, 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
4、强化征管、合理运用是乡镇财源建设的重点。
乡镇政府及财税部门要全面掌握本镇的税源发展状况, 税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重点税种的规范管理, 积极探索有效的征管办法, 配合乡镇完善征管手段, 确保各项税收的完善。
摘要:随着农村财政体制的改革和不断深化,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时期, 国家为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改善农民生活, 出台了免除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政策。因此, 在新形势下, 如何做好乡镇经济的发展建设及乡镇财源的建设成为了乡镇政府亟待思考的问题, 乡镇政府需要发挥基层政府的作用, 将乡镇经济建设与乡镇财源建设共同发展。本文对于新时期乡镇经济的发展及裁员建设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期望可以对乡镇经济的发展及财源的建设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乡镇政府,乡镇经济,乡镇财源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开宏.关于乡镇则源建设的若干思考[J].农村财政与税务2011 (10)
[2]饶晓春, 黄春萍, 石伟雄.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财源建设思考[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2 (07)
[3]李春亭.搞好财源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J].发展论坛.1995 (07)
一、一年来财源建设取得的成效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财税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两个确保”,立足服务于“振兴洛龙经济,建设洛龙新区”的总任务,以开源节流为基础、以强化征管为保障、以制度改革为动力,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步步为营,不断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其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一宽、一小、一新”:
1、通过发展传统产业,拓“宽”了财源建设收入渠道。鉴于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产业基础薄弱,我们今年仍然把财源建设的重点放在三大传统产业上,着力培育传统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税收渠道。在工业上,通过企业改制,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促使现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市场竞争力普遍增强。枣园炭黑厂、郊区磷肥厂等35家停产半停产老牌企业恢复了生产,正逐步摆脱困境,洛阳大华机器厂等一批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企业利润、上交税金同比均呈增长态势。今年前十个月,全区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0400万元,仅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就完成增加值9868万元,同比增长13.3 %;乡镇企业完成入库税金5544万元,同比增长23.6 %。同时,新上拟上的伊高高尔夫训练场、福达美生物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洛阳海龙麦精粉有限公司等105个项目,必将给我区带来了新的财源。在农业上,成功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截止十月底已完成561万元,占全年任务的96.6%,为去年同期的247.1%;突出龙门西山万亩绿化工程和隋唐遗址农业高效园区两项重点建设,重点扶持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税源结构。在第三产业上,重点发展以关林市场为龙头的商贸业,年初安排的10个商贸市场建设项目中,新村花卉交易市场等四个市场已建成运行,另外6个市场正在建设。
2、通过强化税收征管,缩“小”了财源建设流失漏洞。上半年,区发展工商指挥部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对全区工商企业现状和纳税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地摸底调查。调查了解到,全区852家企业有123家在纳税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个体工商户、房屋租赁户、私营医疗机构等行业也存在漏税现象。据此,我们区别不同情况,加大了扭税力度。对123家企业中已注销、停产、破产、迁出或属于不具纳税法人资格、享受免税的80家进行了核查落实,已扭为正常纳税的39家,另有4家正在争取中,并调整了一些不合理税赋。同时,个体工商户的扭税也取得了较大成效。其中,李楼乡清查漏税个体户54个,补交税款5.56万元;关林镇对8家个体诊所实行定税,对两个村新开征个人房屋租赁税,每年可增收50万元;安乐镇今年仅对300家个体工商户税赋偏低调整一项,就可增税50万元;龙门镇对寺沟村塑料加工个体户漏税进行了专项治理,补收税款8.1万元,罚款4.05万元,并通过调整定税方式,仅国税一项每年就可新收20万元。据统计,在整个扭税过程中,全区增税总额为538万元,其中安乐、古城均达到200万元。预计年底全区增税可达600万元以上。
3、通过改革财政制度,更“新”了财源建设管理体制。通过改革,我区改变了九八年分税制以来实行的“递增上交”或“补助递减”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目前实行的是“划分收入、核定收支、定额上解、增收分成、自求平衡”的财政体制。按照财政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从有利于乡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发,将适合于乡镇管理的收支划归乡镇,做到乡事乡办,乡财乡理,调动乡镇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在保证乡镇既得利益的基础上,从增量中调剂财力,保证区乡两级政权正常运转,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区乡两级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同时,今年以来,我区围绕建立公共财政的目标,制定下发了《财政资金管理办法》、《调控资金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办法》、《政府采购制度实施方案》、《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单一帐户集中支付分户核算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以实行收支两条线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等为内容的财政支出制度“四项改革”,为财政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前十个月,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6241万元,占全年预算7297万元的85.5%,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同期5130万元增长21.7%;按目标口径计算完成6953万元,占目标的86.9%,比去年同期5668万元增
长22.2%。其中,增值税完成1480万元,占年任务的83.6 %;营业税完成1614万元,占年任务的68.2%;个人所得税完成432万元,占年任务的74.5%;房产税完成398万元,占年任务的99.3%;城建税完成333万元,占年任务的92.5%;企业所得税完成280万元,占年任务的107.7%;教育附加收入完成190万元,占年任务的84.8%;工商税完成93万元;农业税完成561万元,占年任务的96.6%;罚没及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754万元,占年任务150 %;排污费收入完成 74万元,占年任务的92.5%。全区财政收入整体上运行情况良好,达到并超过时间进度2.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39.8%。
到十月底,全区累计支出9135万元,占年预算12612万元的72.4%,比上年同期7508万元增长21.7%。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深入分析当前财政形势,感到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稳定性差,个别税种进度缓慢,非税收入比重大,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财政形势还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
1、缺少骨干企业,工业的主导财源地位尚未确立。一方面我区工业企业大部分是七、八十年代由国营大厂和科研院所带动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随着形势的变化已逐步失去了竞争力和活力,除了勉强维持生计的老企业外,缺乏真正象新安、伊川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深加工、低投入、高产出的企业,可谓“星星多月亮少”,形不成骨干支撑性财源。一些原来的骨干财源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下滑势头,原纳税大户白马寺炭黑厂改制前处于停产状态,关林市场、古城机械厂与前几年相比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另一方面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招商引资新上的项目,大多是中低水平的一般加工性项目,高水平、上规模、精加工的项目少尤其是高新技术项目更少,难以形成足够的后续财源。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在发展上存在“三缺”:一是行业缺支撑。使我区应有的优势和能量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二是产品缺名优。全区目前在区外、省外市场打得响的工业产品很少,绝大多数只能内销且价格高。三是发展缺资金。由于国家实施了收紧银根的金融政策,对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加之过去企业长期靠向银行贷款维持生产,发展壮大十分困难,导致工业企业呈现出严重的“贫血症”和“虚脱症”。
2、农业产业规模效益尚未充分显露,农业对财政贡献力较弱。从今年前十个月的税收比例看,农业方面的收入同其它产业相比所占比重最低。究其原因,一是作为实际意义上的农业区,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推广的步伐还不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低,传统农业在农村财源中仍占据主要地位。二是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低。近几年,我区虽然强力发展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但是产业布局还比较分散,产业重点还不突出,产业孕育还比较稚嫩,多数乡镇没有形成农业产业规模效益。三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农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其自身产品转化增值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足,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经营效益不佳;另一方面在对农业龙头企业税收征管缺乏依据和有效的手段,导致农业财源增收缓慢。
3、经济发展粗放,财源建设质量不高。一是今年以来,小城镇建设、平坟扩耕、新区规划、合点并校等重点工作很多,导致乡镇主要领导投入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的力度不足。二是监管力度不强,税收仍然存在“跑、冒、滴、漏”等流失现象。据了解,龙门风景区有60户工商户没办理营业执照,不纳税,有60余家石灰窑由市沙石办征收,另外在一些乡镇的不少企业存在着定税以及异地纳税等现象。三是个别单位和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培植涵养税源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四乱”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区委、区政府虽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个别乡镇贯彻落实的还不是很到位,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调动的不够,使这些政策措施在促进企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方面的作用还发挥得不充分。五是在财源建设的具体抓法上存在着重当前轻长远、重骨干轻一般、重开发轻管理、重索取轻给予的“四重四轻”现象。
三、对解决当前问题和困难的思考
下一步,在财源建设上的基本想法是:坚持税收征管和涵养税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洛南开发建设为契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突出农业基础产业、二三产业、工业园区和改进税收征管措施四个重点,力求在壮大基础财源,振兴主导财源,培育新兴财源,挖掘现有财源上实现新突破,促进我区财政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1、大力建设支柱农业,壮大基础财源。针对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农业财源建设的重点应放在调整产品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和完善征管措施上,使农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能力随综合效益的提高同步增长。一是积极调整农产品结构。就我区而言,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农业用地必将迅速减少,追求粮食总量已没有太大的意义,农业生产的思路应随城市需求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近年来我们在政策引导、规划调整、技术服务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启动了龙门西山万亩退耕还林绿化工程、隋唐遗址7000亩观光农业项目、通道绿化、村庄绿化等农业开发工程,已经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些措施不仅没有受到粮食问题的影响,相反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大力响应和支持。因此,我们确定的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要在发展优质专用粮食、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肉蛋禽奶方面继续狠下苦功,使全区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二是随着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着重培育更多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增强龙头公司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促进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三是在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注意健全和完善对这类企业的税收征管措施。当前我区的农业龙头公司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各级各部门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在信息、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加周密完善的服务,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想方设法改变在发展农业企业中政府“得势不得分”的现状。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税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企业的税收征管,探索建立适合区情和国家税收政策的税收模式,真正把农业的发展体现在财政收入上,实现富民和壮大财政收入“双赢”的目标。
2、搞活二产发展三产,振兴主导财源。在工业上,可考虑实施“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好现有企业内部挖潜,一手抓好新上项目总量增加,全面振兴工业企业这一主导财源。首先,抓好现有企业的“盘活、规范、管理、提高”。当前我区263家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已基本结束,下步重点要放在引导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来,组织人员成立现代企业制度指导组,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的《加强企业统计管理的意见》,强化对改制企业的监管和服务,确保企业生产效益和税收同步增长。要突出抓好35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扭亏增盈,建立健全扭亏增盈责任制,落实向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倾斜的扶持政策,调动企业跻身名录库的积极性,尽快扭转企业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其次,抓好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开工,特别要抓好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和“月亮”型财源。
在三产的发展上,要充分发挥我区的商贸、旅游、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实施“三区五带三景点”的发展战略,整体推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三区”即以关林市场群为龙头辐射带动关林、安乐两镇建设洛南地区的物流中心区;以大学城、市直机关等教育行政中心为依托在古城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三产服务中心区;以小城镇为载体发展各类工商企业,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区。“五带”即遵循城市规划,在关林大道、王城大道、洛龙路、洛白路、洛常路五条公路两侧,进行沿路经济开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沿路经济带。“三景点”既以龙门、白马寺、关林三大旅游景点为龙头,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厚的优势,深入挖掘旅游资源,进行系列产品开发,拉长旅游业的产业链条,改变旅游业发展现状。通过“三区五带三景点”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思路,逐步形成我区各具特色,相互联接,功能完备,共同发展的第三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增加三产业对财政的贡献比率。
3、以“一大四小”工业园区为平台,强推招商引资,培育新兴财源。要转变财源建设中“星星多月亮少”的局面,实现财政收入的跨跃式增长,必须在培育新的财源上狠下功夫。首先,我们要抓住机遇,建好用好洛龙科技园和白马寺、关林、辛店、李楼等四个工业园区这个经济发展的平台。通过强力招商,优化环境,增强服务,将工业园区培育成我区新的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发挥新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衍生的财源优势。随着洛南大开发的全面展开,我区将在今后数年内迎来一轮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热潮。这大批的建设项目是我区新的税收增长点,各相关乡镇和税务机关要抓住机遇,依法强化征管,确保重点工程各税种的足额征收。今后凡在洛南涉及占地的建设项目,必须要在妥善安置农民和按属地纳税原则交清税款后方可开工建设,以此保证重点工程税源足额收缴。三是发挥便利的区位优势吸纳退城进郊项目。加强同市直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加强信息交流,掌握动向,利用“一大四小”工业园区,根据各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吸纳退城进郊项目,努力扩充我区经济总量。
4、改进管理措施,挖掘现有财源。一是落实监控促收制。经贸委等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我区关于《加强企业统计管理的意见》,深入探索对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的新方法、新措
施,尽快改变有的企业“生产红火,缴税低落”的不正常现象。二是实行重点监督促收制。积极探索财政部门监督职能发挥的新路子,每年选择若干家税利大户,进行纳税监督,督促征收机关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监督企业依法纳税、主动纳税。三是实行政策扶持制。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企业,由各级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办法,每年评出税收贡献大的进行奖励,调动纳税大户依法纳税的积极性。四是试行财政、税务、国库计算机联网,取消税收过渡户,切实做到税款直达国库,增强税款入库的透明度。五是切实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制定收入质量考核体系,实行增量和质量双档考核,按超额部分的比例给予一定的奖励。
加强财源建设是解决财政困难,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搞好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我们作为农业大县,在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取消农业税以后,如
何尽快优化财源结构,提高工商税收比重,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更是财政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按照市财政局的统一安排部署,近期对全县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财源建设现状及特征
近年来,我县按照“以工强县、以农富民、市场带动、科教先行”的思路,实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大投入”经济发展战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培植财源,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总体态势良好。2003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4963万元,较去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二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40。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696万元,增长25.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5660万元,占地方收入的30.3,可比增长49;农业四税6842万元,占地方收入36.6,增长15.6;企业收入671万元,占地方收入3.6,可比下降56.8;其他各项收入5523万元,占地方收入29.5,可比增长54.1。从收入级次看,县级地方财政收入9886万元,可比增长31.5,占全县地方收入的52.9;乡镇级8810万元,可比增长12.7,占全县地方收入的47.1。今年1—3月份,地方财政收入2363万元,可比增长17.7,其中工商税收1110万元;农业四税完成560万元;企业收入完成156万元;其他各项收入537万元。我县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得益于近年来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来抓。从当前全县财源现状分析,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小城镇建设、民营经济四大重点工程建设,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03年,全县民营经济总户数发展到2.1万户,注册资金11.6亿元,从业人员12.6万人,同比分别增长7.2、12.1和10.8,固定资产投资达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1个,全县各级各类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5.1。
(二)重点企业税收逐步回升。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退民进步伐,有效盘活存量资产,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如金曼克电气集团、金贵酒业公司、金樱纺织有限公司三个重点企业预计今年比去年增收700万元,重点企业发展已走出低谷,对财政贡献率增长趋势逐步呈现。
(三)部分税种成为财政新的增长点。去年通过积极推行综合治税、加强地方税源控管,重点加强了对城市开发、恒温库、棉花加工厂、肥料厂、蒜干厂、集市税收、契税、耕地占用税等零散税源的监管和征收。2003年,全县恒温库税收1200万元,比上年增加1倍。契税和耕地占用税3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3.9。
二、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源建设的质量不优。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03年,我县不足5,低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这一差距反映了我县经济总量不足和经济运行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从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看,2003年,全国是86,全省是81,全市是75.5,我县为71。从工商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看,2003年,我县仅为30.3,仍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从税源结构上看,农业税收比重偏高,我县农业税收占地方收入的比重是37,有的乡镇高达80以上,全省平均为11,全市16。非税收入绝对数过大,比重过高,2003年全县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9.5。
(二)财源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近三年来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38以上,而全县财政收入近三年来年平均增幅20左右,投资的较高增长与财税的较低增幅不协调,培植财源的作用近期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中共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映林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财政收入既是体现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都对财政支出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县作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财政比较困难,收支矛盾尖锐仍将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主要困难,为此,必须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创新财源培植机制,做大做强财源经济
要牢固树立“经营财政”理念,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扶持、引导、激励作用,积极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植稳定的财源经济。一是围绕工业强县培植财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用足用活财税优惠政策,以更加灵活的手段加强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和环境建设,在融资、盘活存量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强研究,落实措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全县工业经济规模扩大、内涵提升、效益提高。在不断巩固和提升奶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拓展林产工业、清洁能源工业发展,通过外引内育、重组整合,鼓励优势规模企业率先发展,当 1
前,要着力推进华展纸业、南山风电建成投产,力争用2—3年的时间,培育壮大一批骨干财源企业,摆脱单纯依靠奶业财源的困境,形成优势互补的递次财源结构。二是围绕招商引资培植财源。坚持把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财源发展的重点,增强园区对产业的集聚力和承载力,尽快启动茅坪工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十万古田、恒润竹木、天元木业等在建企业建设。进一步把财政经济资源集中到主导产业、工业园区建设上来,做到财政性生产建设投入、财源建设项目、财税优惠政策向工业园区集中,力争使园区经济成为财政增收的重要力量。三是围绕项目建设培植财源。项目是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也是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认真研究中央、省、市财政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和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强财税后劲的根本措施,抓紧做好项目储备申报、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千方百计提供优质服务,打造一批创税能力强、对县域经济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尽快争取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促进可用财力明显增长。同时,充分发挥金融对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金融改革创新,打造银企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切实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四是围绕城镇发展培植财源。城镇建设直接涉及建筑营业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税等诸多地方税种,是财政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抓住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开
发建设,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特别是要经营好土地这一最大的城市资源,始终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创新收入征管机制,增强科学理财水平
组织收入始终是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要
进一步深化财政制度改革,依法征税管费,挖掘增收潜力,多渠道增加财源。一是强化税费监控,向强化征管要收入。有针对性地分析经济发展和税源变化情况,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掌握动态税源,积极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既抱“西瓜”,又捡“芝麻”,重点抓好主体税种征管,同时也不放松小税种征管。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收入长效机制,确保税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向清欠要收入。坚持把清欠作为增收的重要措施,采取扣缴、税收保全等强制手段,毫不手软地加大清欠力度,防止收入流失。三是规范纳税秩序,向稽查要收入。把税收专项检查的过程作为宣传税法、组织收入的过程,作为堵塞漏洞、打击偷逃骗税行为的过程,切实把偷漏税款追回国库。
三、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形成财源建设合力
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明确财源建设责任分工,充分调动各级各单位参与财源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增强财源建设动力。要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
受益”的原则,尽快建立增动力、强活力的奖励机制,变“要我增收”为“我要增收”,探索在在绩效文明考核指标中加大财源建设的权重,对考核优秀的部门和单位给予精神、物质以及政治等方面的重奖,通过激励引导,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抓财源建设的合力。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实效考核。修订出台《招商引资奖励考核办法》,安排招商引资专项奖励资金,按照实际利用外资数量和税收增量进行考核奖励,鼓励引进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高的项目和企业。同时,按照外来资金实际到位金额,对招商引资项目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奖励。三是创新财源建设奖励机制。按照税收受益和分级负担的原则以及贡献与奖励挂钩的办法,建立纳税大户奖励专项资金,对财政贡献大的纳税户,可大幅度提高奖励标准,以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
四、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对加强发展我区财源建设的调研思考2010-06-29 18:44:4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对加强发展我区财源建设的调研思考对加强发展我区财源建设的调研思考(2)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是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要素。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经济社会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经济欠发达、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弱的**市**区来说,要想减少冲击和震荡,尽快把经济搞上去,必须趋利避害,与时俱进,全面创造性地抓好财源建设。经济不发展,财源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强大我区财政经济,尽快构筑起以财
政收入为中心的经济运行格局,就必须从根本抓起,努力突破经济总量不足的刚性制约,下大力气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群体。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小、工业不强、三产弱”的结构状况,我们认为,**区现阶段应把发展重点放在对**区财政经济有较大支撑和拉动作用的工业、房地产业和服务型业等上。
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财政增长不同步,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反映尤为突出的问题,根源在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不够合理。所以,要抓好经济发展,特别是财源建设,必须在注重开发新兴财源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内涵挖潜,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践表明,要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战略转变,必须侧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的原则,全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
力度。
1、建设以**区的高新电子工业区、制造加工工业区、制药、白酒和化工造纸工业区为重点的“主导型产业”。**、泰和等县(市区)之所以经济后发优势明显,财政收入增幅较大,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把大力发展工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牵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我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下功夫做大做强工业文章。近年来,我区确立了多行业并进、多渠道发展工业的框架体系,形成了知名度较高、牵动力较强的骨干企业群体,培育了一批独具特点、享誉省内外的名优产品,如“堆花”酒系列、“如意”电缆和葡萄糖酸钙等等名优产品,可以说,这“五大工业”是左右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满足社会需求、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朝阳产业,是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所以,应进一步强化推进力度,把已经显现优势的产业做强、放大。应瞄准区域目标市场和本地化市场,积极开发具有个性差异和
档次不同的新品种,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电子工业应以友利电、中兴维先通(含摩比)、联创光电和电缆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尽快扩大规模,加大投资;医药工业我区应主要以新赣江药业和众源药业等制药企业为龙头,积极上新药、开发生物制药和中药淬取制品;化学工业主要以东庆化工公司和金嘉造纸等为骨干,这两个企业应尽快扩大规模,达到环保指标,实现化工行业的外延扩张;堆花酒业应以生产外延型为主,花大力气提高高档酒的生产。
2、建设以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贸流通业为重点的“服务型产业”。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支持、配合市政府以完善城市功能和扩大城市经济辐射力出发,通过大力加强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商服、餐饮、教育、文化、卫生、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建设,培育和发掘新兴财源。“十一五”期间,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应在40%以上。其中,商贸流通业的创
税能力年平均应在现有基础上至少提高50%以上,这样才能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
3、应花大力气做好城市经营的文章。作为我区来说,就是应该抓住撤地设市后扩充**市城市规模的有利时机,把城市建设市场搞活、搞大,在市区的房地产市场上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我区房地产和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创税、创收能力。
4、要采取集中招商与分散招商结合,依托区位、人文等优势招商结合,网络招商与外出招商结合等一切有效形式和方法,大搞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大招商、招大商,真正走出一条借助和依靠外部资金缓解我区自身财力不足的捷径之路。
二、要注意后备财源的建设。财源拓展与开发的时序,表现为现实财源、后续财源和潜在财源三种形态,只有把三种形态财源更替衔接好,才能保证财源滚滚不断。有的地方之所以财政始终
摆脱不了窘困境地,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财源结构单一,固守已经萎缩甚至即将枯死的阵地不放,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大力开发潜在的新兴财源上,结果市场一波动,财源就出现断层。培植后续财源一定要有战略眼光,不能“挖到筐里就是菜”,更不能违背经济规律,搞拔苗助长。
1、要围绕区位优势,瞄准市场,大力开发新项目,变潜在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财政优势。搞好大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一定要树立以大思路、大眼界、大气魄、大动作的创业精神,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深某远虑,居安思危。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争上那些创税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品预期寿命长的项目,保证上马一个,见效一个。
xx县幅员面积2083平方公里,辖4镇3乡98个行政村、10个农林牧场,农业人口21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5;有乡级道路18条465公里;有村级道路123条652公里。2005年,我县交通在建项目6项总投资5123万元,为历史之最。其中:克昌公路建设工程顺利启动;南北大街拓宽改造全面竣工;克通公路全线通车。“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计划47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目标。年初,165公里通村公路建设任务下达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领导组织,明确了“解放思想搞建设,广辟财源抓投入,千方百计抓落实”的农村公路建设基本思路,举全县之力抓建设。目前,2805万元农村道路地方配套资金正在以多种形式逐步匹配到位,原材料充足,标段划分、招投标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我们的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促发展
xx县由于县型小、财力弱,财政始终处于保吃饭状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历史欠账多。受种种因素制约,多年来我县在农村公路建设上主要以砂石路建设为主。随着飞鹤乳业等骨干企业的进驻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交通不便,特别是雨季农民送奶难、企业购销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面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新政策、新机遇,我们感到如果再错过机遇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就是对事业的不负责任,就是犯罪,必须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乘势而上。县委、县政府一改以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保守思想,确定了“五年工程三年干,三年债务五年还”的决心,通过实地调研、组织座谈、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在全县上下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打破了贫困县建设难、发展更难的思想桎梏,调动了全县特别是农村群众的积极性。
二、广辟财源筹措资金强保障
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瓶颈,我们采取县、乡、村及社会各界四轮联动的办法,汇涓成流,积水成渊,积极破解了资金短缺难题。一是县级财政投一点。设立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专户,按当年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将每公里6万元的地方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今年首期300万元建设资金将于近期拨付到位;按照工农产品每吨2元的征收标准,加大地方养路费征收力度,扩充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农村道路转移支付资金足额投入。二是受益村屯筹一点。积极调动受益村屯农民群众积极性,通过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采取出工出劳、以资代劳等方式,解决了受益村屯每公里11万元资金匹配问题。三是动员社会捐一点。采取给外地的xx人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和为捐资助路的企业或个人树碑立传、实行公路贯名制等办法,鼓励受益企业或回乡人员及社会各界人事捐资助路。目前,受益企业北疆集团采取一次性供货分期收款的办法,提供了工程建设急需的5万吨水泥。四是协调银行贷一点。在今年乃至“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工作中,将建立探索商品路、贷款责任路建设模式作为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渠道,积极吸纳信贷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五是抓住政策争一点。抓住整合新农村建设试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政策机遇,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建设,确保足额投入。
三、统筹全局制定政策给扶持
工程未动,政策先行。年初,县政府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商榷,出台了《xx县“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从政策、制度、管理各个方面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保障措施。一是明确了工程造价、建设标准和县、乡、村三级投入额度。二是明确了村屯对涉建道路先行改建,报交通部门备案,政府最终审批的路基储备制度。三是明确了受益村屯无偿提供水、电、原料场地和免除环评、规划设计、土地等一切相关税费的优惠政策。通过“三个明确”,为“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
四、落实责任强化措施重推进
通村公路建设要求标准高,时间长,难度大,如果没有完善的责任落实体系和奖优罚劣的明确态度,就无法高标准抓好工作落实。在组织领导上,我县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领导小组,确立了县长、乡长、村长“三长”负责制;在质量监管上,交通部门、涉建乡镇和村屯各派一名监管人员,实行“旁站式监督”,签订质量管理责任状,建立了“三级”联合监管网络;在绩效评价上,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了乡镇目标考核内容,工程结束后开展综合评比,将评出1个先进乡镇,奖金3万元;评出2个先进村,奖金分别为1万元;对验收不合格的村2年内不列通村项目,三年后再议。
【乡镇财源建设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财源建设06-30
全区财源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12-19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汇报06-28
乡镇文化站建设总结01-10
乡镇年度建设扶贫工作总结09-20
乡镇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总结06-01
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总结10-17
乡镇平安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11-07
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总结05-23
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