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雪地贺卡》教案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2课《雪地贺卡》教案(推荐9篇)

第2课《雪地贺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李小屹纯真的童心,把握小说的主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真诚,朴素的习作风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执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李小屹纯真的童心,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读

.文题理解:

文题点明了本文是一个跟“贺卡”有关的故事。

2.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

鲍尔吉•原野,一位蒙古族的警察作家,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雪地贺卡》可以说是颇能体现鲍尔吉•原野写作风格的一篇小小说,表达了作者对童心的珍惜。

3.谋篇立意与层次结构:

作者记叙了一个颇耐人寻味的故事,通过一张小贺卡,表达了作者对童心的珍惜。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沈阳雪大,为下文写李小屹给雪人寄贺卡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6段):李小屹与“雪人”互寄贺卡。

第三部分(第7—10段):故事的结局,点明全文主旨。

4.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

(1)技法应用:用隽永的语言画龙点睛地议论,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当“我”看到孩子给雪人的贺卡,他说:“我有点嫉妒雪人,能受到李小屹这么恳挚的关爱。”雪人是没有情感的,作者这样说,正反衬了孩子纯真心灵的可贵。

(2)语言欣赏:本文语言清新自然、幽默风趣,叙述中有抒情,纯真和善良始终像乳汁流淌在字里行间,给人朴素平实的感觉。

(3)写作借鉴:把情感蕴含在叙述中。如,“我”以“雪人”的名义给李小屹回了信后,他看到“星期日的下午,雪人前站着一个女孩,背对着我家的窗。她装束臃肿,胳膊都放不下来了。这必是李小屹。她痴痴地站在雪人边上,不时捧雪拍在它身上。雪人桔子皮嘴唇依然鲜艳。”这里只有叙述,可一句“雪人桔子皮嘴唇依然鲜艳”,让我们窥见了孩子和作者的情感,雪人的嘴唇鲜艳,孩子的童心鲜艳,作者的欣喜和热爱流淌在字里行间。

(二)重难点句子

“回到家,放不下这件事,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以雪人的名义。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希望不至伤害孩子的感情。”

作者想保护纯洁的童心,他知道作为一个孩子应该有梦,应该有对童话的神往,有对生活的某种期待,应该富有想象力,这种情感是美的。作者想延续孩子美好的想象,所以代雪人给孩子写信。作者说“不知这样做对不对”,是怕创造的童话境界吓着孩子,自然孩子没有那么脆弱,孩子知道是一个大人在跟她对话。作者这样做没什么不对。

(三)合作探究:

.讨论:说“李小屹是个相信神话的孩子,多么幸福”,“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神话是不现实的,为什么相信神话以及带有秘密的童年很幸福?

一般而言,与大人相比,儿童的心灵比较纯真,情感比较真实;心理上更为好奇,更趋于趣味和幻想,思维更简单,生活的经验更有限。因此,儿童们往往把神话、童话,乃至梦幻当作真实,把动物、植物乃至石头、桌椅都当作有人一样的生命感觉,乃至“也有爸爸妈妈”;喜欢沉浸在自己所感觉的美好的趣味盎然乃至奇异的世界里。其中自己感觉特别珍贵,或特别郑重其事,或特别神秘的东西还往往会把它当作自己心灵王国的秘密。这些孩子气感觉的最可贵之处就是它的纯真、美好,就是他往往把大人们视为微不足道的东西看得很有兴趣。随着逐渐长大成人,现实的、理性的、功利的东西在人身上会不断增加,在丧失孩子气感觉的同时,往往可能也流失了一部分纯真、美好和趣味。所以作者会说,相信神话、带有秘密的童年很幸福。

事实上,一般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幸福的童年。这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童年。这也就是文中说的“我也有过这样的年月”。“李小屹”不过是作者塑造的有着纯真美好、天真无邪的童心的一个“代表”。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这类“神话”和童年的“秘密”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当然也有这类的“神话”和童年的“秘密”。道理见第1小题的说明和“主编解读参考参考”。具体例子如荷首乌根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特别是对“结末教训”的信以为真等等,就是这类“神话”。这些“神话”以及“我”对这些“神话”的理解,还有,短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背着先生的那些顽皮淘气的有趣“工作”和课堂小动作,乃至有口无心乱读书、欣赏先生读书的入神样子,关于“怪哉”一事对先生背地里的猜想、把砖头抛到间隔的梁家等等,都可看成是童年的“我”心灵里的“秘密”。学生的讨论,不必讲道理,只要举出具体的例子即可。

3.明知是假的,“我”还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我”为什么这样做?假设几天以后,李小屹又给“雪人”写了一张的贺卡,如果你是李小屹,你会写些什么呢?

前半部分所问,目的在让学生更认真地阅读、领会课文。文中在字面上已经作出了回答。理解的要点是:①“我”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信,是被孩子的纯洁、美好的心灵,孩子所表现出的对人的普遍的同情和关爱所感动。“我”的举动,是对这种心灵的呵护,对这种关爱的回应,对这种可贵情感的珍重。②后来为什么又不回了?如果继续这个游戏,那就无异于真的骗了她。如果说出真相,那就破坏了她正在编织的美好的梦,中断了她正在“上演”的动人的故事,而这,是“我”更不忍心的。所以,面对这么一个纯真的孩子,“我”只好停止这游戏,让李小屹在今后成长的岁月里自已去认识吧,让这动人的童心童真童趣延长得更久一些,让她这幸福的童年迟一点结束吧。

后半部分的回信活动,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各显其能。但总的应立足于文本,扣紧李小屹的纯真、美好的、相信神话的心灵特点以及当时焦急等待回答的心理特点。

(四)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我把贺卡放回去”至结尾。

第2课《雪地贺卡》教案 篇2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的相关常识,扫清字词障碍。

2、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2、体会李小屹纯真的童心,把握小说的主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传神。评价任务:

1、采用朗读的方法,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理清文章脉络,品析语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下雪了,美丽的六角形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像一个个精灵,又像白衣天使下凡,使大地银装素裹。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儿时下雪天的情境,是在雪中奔跑、跳跃、欢呼、爬着、滚着;打着雪仗、滚着雪球、堆着雪人。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给她的贺卡,这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就是:雪地贺卡。

鲍尔吉•原野,一位蒙古族的警察作家,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雪地贺卡》可以说是颇能体现鲍尔吉•原野写作风格的一篇小小说,表达了作者对童心的珍惜。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一读: 埋没 雀斑 班级 襟怀 屹立 十万火急 臃肿 奇遇

2、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

三、合作探究:

学生熟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引出李小屹写的第一张贺卡。

(1)作者曾寄出也曾接受过一些贺卡,为什么这张贺卡却格外让作者心动呢?自己读一读这张贺卡吧!

明确:①你一定不怕冷,半夜自己害怕吗?你饿不饿呀?。(小女孩是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人)②作者说我有点嫉妒雪人,能得到李小屹这么诚挚的关爱?请同学再读贺卡,你从哪里能够体会到李小屹的关爱是“诚挚”的?(雪人是个没有生命的事物,而却李小屹对他那么的关爱,所以说她的关爱是真诚的。使作者心动的是那纯洁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之情,这就是诚挚的关爱。)

小结: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她有一颗纯洁善良的金子般的心,难怪作者格外心动,难怪作者如此嫉妒雪人,因为女孩给了雪人一个纯洁的、诚挚的心,那是我们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带着这种心情我们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心情。

(2)“我”把贺卡寄了出去,第三天,“我”看见雪人的肩头又插了一张贺卡。此时此刻,你们觉得要不要再回写一张呢?

明确:想回写一张贺卡,因为从“十万火急”和“15个惊叹号”感受到李小屹急切的心情,她多么盼望收到雪人的回信呀!

不想回贺卡了,因为李小屹收到贺卡后,高兴得跳了起来,她以为神话真地实现了,如果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一定会非常伤心的。

(3)找一找,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别样心情”)(4)经过反复思索,作者最后还是决定不再回贺卡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作者不回贺卡是因为他十分关爱,想呵护李小屹那一颗纯真的童心,因为李小屹“相信神话„„.”如果她知道事情的真相,会很难过的„„

“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中的“小心”这个词说明作者不想伤害李小屹的感情,所以才决定不回贺卡。

小结:我不忍心回这张贺卡,这段雪地贺卡经历将成为李小屹生活中的一个奇遇,有这么一段特殊的奇遇,有这么一段独有秘密,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 2 幸福。(下节课进一步探讨)

四、课堂小结:

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细腻的柔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作者回贺卡是为了呵护李小屹的童心,不回贺卡也是为了让李小屹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把这个美好的小秘密永远珍藏。

五、达标检测:

1、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不也有许多小秘密:依稀记得童年时,总想摘下树梢上的月亮,总想珍藏天上的星星,儿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古怪希奇,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有自己的新欢喜,儿时的记忆将深深埋藏在心底。此时此刻,你们也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赶紧拿起笔写出你的心声吧。按照书信的格式,给同学或好友写一张贺卡,注意格式正确。

2、补充诗句内容: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不也有许多小秘密:依稀记得童年时,总想

,总想。儿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古怪希奇。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有自己的新欢喜,儿时的记忆将深深埋藏在心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让我们永远拥有一颗美好纯真的童心吧!

二、品读课文,把握主旨:

1、理解“回到家,放不下这件事,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以雪人的名义。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希望不至伤害孩子的感情。”

明确:作者想保护纯洁的童心,他知道作为一个孩子应该有梦,应该有对童话的神往,有对生活的某种期待,应该富有想象力,这种情感是美的。作者想延续孩子美好的想象,所以代雪人给孩子写信。作者说“不知这样做对不对”,是怕创造的童话境界吓着孩子,自然孩子没有那么脆弱,孩子知道是一个大人在跟她对话。作者这样做没什么不对。

2、讨论:文章说“李小屹是个相信神话的孩子,多么幸福”,“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神话是不现实的,为什么相信神话以及带有秘密的童年很幸福?

明确:一般而言,与大人相比,儿童的心灵比较纯真,情感比较真实;心理上更为好奇,更趋于趣味和幻想,思维更简单,生活的经验更有限。因此,儿童们往往把神话、童话,乃至梦幻当作真实,把动物、3 植物乃至石头、桌椅都当作有人一样的生命感觉,乃至“也有爸爸妈妈”;喜欢沉浸在自己所感觉的美好的趣味盎然乃至奇异的世界里。其中自己感觉特别珍贵,或特别郑重其事,或特别神秘的东西还往往会把它当作自己心灵王国的秘密。这些孩子气感觉的最可贵之处就是它的纯真、美好,就是他往往把大人们视为微不足道的东西看得很有兴趣。随着逐渐长大成人,现实的、理性的、功利的东西在人身上会不断增加,在丧失孩子气感觉的同时,往往可能也流失了一部分纯真、美好和趣味。所以作者会说,相信神话、带有秘密的童年很幸福。

事实上,一般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幸福的童年。这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童年。这也就是文中说的“我也有过这样的年月”。“李小屹”不过是作者塑造的有着纯真美好、天真无邪的童心的一个“代表”。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这类“神话”和童年的“秘密”吗?

明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当然也有这类的“神话”和童年的“秘密”。道理见第1小题的说明和“主编解读参考参考”。具体例子如荷首乌根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特别是对“结末教训”的信以为真等等,就是这类“神话”。这些“神话”以及“我”对这些“神话”的理解,还有,短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背着先生的那些顽皮淘气的有趣“工作”和课堂小动作,乃至有口无心乱读书、欣赏先生读书的入神样子,关于“怪哉”一事对先生背地里的猜想、把砖头抛到间隔的梁家等等,都可看成是童年的“我”心灵里的“秘密”。学生的讨论,不必讲道理,只要举出具体的例子即可。

4、明知是假的,“我”还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我”为什么这样做?假设几天以后,李小屹又给“雪人”写了一张的贺卡,如果你是李小屹,你会写些什么呢?

明确:前半部分所问,目的在让学生更认真地阅读、领会课文。文中在字面上已经作出了回答。理解的要点是:①“我”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信,是被孩子的纯洁、美好的心灵,孩子所表现出的对人的普遍的同情和关爱所感动。“我”的举动,是对这种心灵的呵护,对这种关爱的回应,对这种可贵情感的珍重。②后来为什么又不回了?如果继续这个游戏,那就无异于真的骗了她。如果说出真相,那就破坏了她正在编织的美好的梦,中断了她正在“上演”的动人的故事,而这,是“我”更不忍心的。所以,面对这么一个纯真的孩子,“我”只好停止这游戏,让李小屹在今后成长的岁月里自已去认识吧,让这动人的童心童真童趣延长得更久一些,让她这幸福的童年迟一点结束吧。

后半部分的回信活动,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各显其能。但总的应立足于文本,扣紧李小屹的纯真、美好的、相信神话的心灵特点以及当时焦急等待回答的心理特点。

三、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传神

1、“我有点嫉妒雪人”,这里的“嫉妒”一词如何解释? 羡慕。突出了我对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同情和关爱的渴望

2、“她痴痴地站在雪人边上”,“痴痴”一词用的很妙,谈谈你的理解 准确生动的描绘除了李小屹怅然若失又充满遐想的情态,形象传神。

四、达标检测:

1、有表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我把贺卡放回去”至结尾。

2、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

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细腻地描写人物内心感受的文章。人物的心情变化很丰富。文章是一个大人在看到李小屹这个善良的孩子时,唤起了他自己对于童心美好的一种珍惜,回忆。故事虽美,可是学生是难以感受当人们长大成人以后对单纯,对童年的回忆与珍惜之情。所以,我在课前让同学们收集自己小时候童真童趣的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去回忆自己的童年。

第2课 古代埃及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尼罗河对埃及成为文明古国所起的重要作用。

(2)知道古埃及实行的是法老统治下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法老掌握着军事、行政、经济、司法和宗教等一切大权。

(3)了解金字塔修建的原因、特点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金字塔建筑。(4)了解象形文字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2.能力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气候、土地、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2)通过图书阅读或网上搜索获取资料,了解有关金字塔的相关知识。

(3)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3.情感、价值与态度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重点:介绍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难点:了解金字塔建造的原因和过程以及象形文字的特点和演变。

二、导入新课

师:埃及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是迄今所知道的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但它的历史却随着古埃及的消亡而消亡,直到罗塞塔石碑发现。科学家破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这才使古埃及文明重见天日。

通过介绍罗塞塔石碑发现的经过导入新课,该石碑的发现打开了古埃及知识的大门,从此,神秘的古埃及文明渐渐被人们所了解。

教师出示古埃及的地图,请学生仔细地观察地图,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请在地图上找出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

2、是哪条河流哺育了古埃及的古老文明?

三、新课传授

师:埃及地处非洲的东北部,贯船全境的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文明的产生往往都和河流有着或远或近的联系。但是,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一首埃及古诗也曾经这样称颂尼罗河:啊!尼罗河,我们称颂你,你从大地上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些言语都说明了尼罗河对古埃及有着生命线般的的重要作用。

各述己见:你能否从气候、土地、文化等各个方面,说说尼罗河对埃及成为文明古国所起的具体作用?

生:气候方面:尼罗河流域中几乎没有一个地区有着真正的赤道性气候,较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影响,流域内普遍干旱。干旱的气候使得古埃及人更加依赖尼罗河,埃及的命运寄托于尼罗河。

土地方面:尼罗河定期泛滥的特点,为两岸带来了肥沃的土地,使古埃及获得了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

文化方面:尼罗河水定期泛滥,每次涨水退水以后,都需要精确的记录和计算,并且退水以后,还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几何学就逐渐诞生了。同时为了准确地预测尼罗河泛滥开始的日期,埃及开始了最早的天文学研究。

师:尼罗河给予埃及人的极多,同样也需要埃及人为之付出努力。尼罗河定期泛滥的特点,使古埃及人知道尼罗河一旦失控,也会毁灭一切。他们开始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尼罗河涨水退水时,做出精确的记录和计算。水退之后,再重新丈量土地,划定界限。长久以来,几何学诞生了,天文学诞生了„„。

师:埃及人就是在与尼罗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交道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埃及文明。

师:公元前3500年左右,尼罗河下游两岸出现一系列小国,通过不断的兼并战争,公元前3100年,埃及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从这时起到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占领埃及为止,在这期间,古埃及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过辛勤劳动,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古代埃及具有比较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纵横交错的水利灌溉网,国内外贸易也十分活跃。师:古埃及国家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最高统治者称为法老。法老掌握着军事、行政、经济、司法和宗教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吏都由他任免,他的意志就是法律。法老被认为是 “太阳神之子”。大臣在朝见法老的时候必须行跪拜礼,匍匐在御座之前吻其脚前的尘土。贵族为法老管理国家,平民和奴隶一边从事劳动,一边为法老建造神庙、宫殿和陵墓。

我们知道,除了尼罗河,金字塔已成为埃及的象征。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建造的陵墓。

想一想:古埃及法老为什么要造金字塔呢? 生:

1、信奉灵魂不灭之说(冥王奥西里斯神与来世信仰)。

2、法老的专制统治。

尤其是屹立在尼罗河西岸沙漠那些巨大的金字塔,其形式完美地再现了埃及人对来世的永恒理想。

师:在人们已知的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请学生介绍胡夫金字塔)生:它高146.5米,底边长230米。塔身约用230万块平均2.5吨重的巨大石块砌成。据说胡夫金字塔修建动用10万劳工,花费了20年时间。

教师补充:在世界历史上,它保持最高建筑物的记录达4500年之久,直到19世纪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后才被超过。

想一想:胡夫金字塔约用巨石230万块砌成,平均每块重约2.5吨。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

师:请学生观察大金字塔石墙,它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超的建筑技巧而著名。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数千年,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师:这是金字塔复杂的内部结构,它有许多精确之迷:据研究,胡夫金字塔,四边底线误差不出20厘米,与230米的总长度比较,误差在l/1000之内;基底四个直角误差最大不过3分2秒,四边方位同准确的东西南北方位误差也只在1分15秒和5分30秒之间。

它还留下许多数字之迷:金字塔高度扩大10亿倍,恰好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塔高除塔的底边的两倍,约为3.14; •其底面正方形的纵平分线一直延长,就是地球的子午线,它正好把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一分为二;

•金字塔高度的平方和每面的三角形面积正好相等„„ 师:同样神秘的还有狮身人面像。(请学生介绍狮身人面像)

生:狮身人面像的头部按照哈夫拉的形象雕刻,身体为狮子,高22米,长57米,雕像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像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

师:古埃及的奇迹与梦想就是在一系列的金字塔群中飞翔。特别是吉萨的三座金字塔,将金字塔这种形式的美感和所体现的理想达到了及至。

师:古埃及时期的能工巧匠以及参与建造的平民百姓所从事的修建这些宏伟壮观的建筑工程,代表了埃及当时建筑艺术所能达到的了不起的高峰和人民群众的智慧。有关金字塔建造的原因以及如何建造的,一直是众说纷坛,也一直是一个谜缠绕在世人心头。

千古之迷——金字塔建造之谜 至少有三种猜测: 百万劳动者创造的结果 外星文明的杰作 失落文明部落的遗产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并陈述理由.师:宏伟壮观的金字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充分显示了古代埃及人民的卓越指挥和创造能力.与此同时,金字塔也是古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是法老奴役劳动者的象征。

师:古埃及离我们实在遥远,而直到有一天拿破仑远征埃及,才逐渐揭开了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面纱。1799年8月,拿破仑的士兵在罗塞塔附近修筑军事要塞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磨光玄武岩的石碑。它长约115厘米,宽约73厘米,厚约28厘米,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三段铭文。由于受风沙的长期侵蚀,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了。这就是后来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罗塞塔石碑。

师:早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古埃及人就发明了象形文字。它是由一些描绘人、动物和其他各种物体的符号构成。古埃及人把这种文字写在纸草纸、木板上,或者刻在陶片、石头上。

师: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一种比较完备的文字,它既有表意符号,又有表音符号。师:表意符号用图形来表达词语的意义

师:表音符号用图形来表示发音。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古埃及人创造出24个单辅音符号和许多双辅音符号、三辅音符号,这24个单辅音符号已经是字母的萌芽,它为后来腓尼基人创造字母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小论坛:你能说说古埃及象形文字与我国早期文字甲骨文相比,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生: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一种比较完备的文字,既有表意符号,又有表音符号。表意符号用图形来表达词语的意义,表音符号用图形来表示发音。它与我国的最早文字甲骨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我国的甲骨文也用图形来表达词语的意义,但不同的是不用图形来表示发音。

师:随着历史的变迁,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逐渐失传。然而,“罗塞塔石碑”的发现使情况发生了变化。石碑上刻着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腊,它为人们解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迷提供了一把钥匙。法国学者商博良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释读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由此也诞生了研究古埃及语言、历史和文化的埃及学。

四、小结

第2节电功率优秀公开课教案 篇4

第2节 电功率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功率及其单位.2.理解额定功率.能力目标

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2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3教学过程 3.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电功率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定义.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电功率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概念.二、电功率:

电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电功率就大;电流做功慢,电功率就小.电功率的定义公式为P=W/t,电功率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电功率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电功率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电功率就越大.电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三、额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例题

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

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分析解答】正常工作的用电器,其实际电压应等于额定电压,所以该题中的电热煮水器的实际电压应为220伏特,工作12分后,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即用电0.l度.根据P=W/t=500瓦

例题

2、有两盏灯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已知电压U相同并保持不变,两灯均可发光,在甲、乙两图中比较灯1的亮度是[]

A.甲图亮

B.乙图亮

C.同样亮

D.无法判断

【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活动方式】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低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1)提出问题

(2)教师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学生操作.(3)观察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与灯泡相应的亮度变化.(4)讨论,分析.第2节 电功率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节 电功率

1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电功率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定义.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电功率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概念.二、电功率:

电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电功率就大;电流做功慢,电功率就小.电功率的定义公式为P=W/t,电功率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电功率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电功率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电功率就越大.电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三、额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例题

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

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分析解答】正常工作的用电器,其实际电压应等于额定电压,所以该题中的电热煮水器的实际电压应为220伏特,工作12分后,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即用电0.l度.根据P=W/t=500瓦

例题

2、有两盏灯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已知电压U相同并保持不变,两灯均可发光,在甲、乙两图中比较灯1的亮度是[]

A.甲图亮

B.乙图亮

C.同样亮

D.无法判断 【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活动方式】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低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1)提出问题

《第2课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篇5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让学生观察秋天的事物及特点。

教学设想: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共同体会诗歌的美。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声、形、色上对学生的审美感官产生刺激,使之能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1、出示秋天组图,并播放音乐。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个关于秋天的话题。同学们现在听到的是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有人曾写过这样一段话诠释这首曲子:“是温柔爱情与优美秋光的无限延展,是微妙心灵与广袤世界的无隙契合;情感融入了季节,思想交汇了自然。在萦萦于耳的天籁之声中,我们读懂了秋天……”(鲁元枢《精神守望》)。是啊,秋天总是能引发人们许多的思绪,也有许多人曾经描写过秋天。那么,诗人何其芳笔下所展示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图景呢?

2、介绍作者:

何其芳(1912~1977) 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散文集《画 梦录》,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画梦录 》 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文字秾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并解决生字词。

肥shu( )qī( )息 乌jiù ( ) 梦 mèi( ) 清liè( )枯hé( )lián( )刀 xī shuài( )liáo ku( )

2、学生听配乐课文录音,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停顿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村秋景?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出示课件内容)

冷雾、白霜——秋

稻香、镰刀、竹篱、瓜果——农家

蟋蟀(声音)、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声(远去)——秋景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 刀、竹篱、瓜果体现农家特色;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上的笛声远去,暗示这是在秋天。)

③学生配音乐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感情来。

三、研读赏析:

1、看第一幅图,并思考:

①这幅图与文中哪几句话相对应?

②划出第一段节奏、重音,并让学生读一读。

③出示改动后的诗句,教师读一读,比较:与原文有一样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不能去掉?(逐句进行分析)

④学生再读第一段,进行品味,要读出感情。

2、看第二幅图,并思考:

①你觉得这段应怎样读?(有问题四人一组讨论。)

②请学生配乐试读,其他同学评价

③对诗中语句进行品味交流:你认为诗中的字词好在何处?

④学生齐读第二段。

3、看第三幅图,思考:

①根据诗歌第三节内容,你觉得画面有必要增添一些什么内容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牧童这几句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③学生齐读第三段,读出感情

4、本诗的秋景图是由三幅特色画组成,请你试着用富有诗意的词来命名,并说说它 们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美好感情)

四、拓展延伸:

1、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象,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热情、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总结:诗人通过三组画向读者展现了秋天的特征,寄托了作者对秋天的理解:并且超出了一般人 对秋天的惯性定义,独创出 秋天的清幽的意境。

2、比较阅读:

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五、课堂总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热闹喜庆,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清幽的淡雅的乐在其中的秋天。

六、布置作业:

1、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2、熟读课文,并背诵。

第2课《雪地贺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2、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难点】

从“三美”入手,赏析《再别康桥》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在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徐志摩的诗文都是风格迥异于他人的,储安平曾在《悼

“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它的外表;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这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华彩,夸饰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诗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激情相匹配,俨然是一个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胡适说得好,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诗歌,就是一篇可堪千古绝唱的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康桥”即“Cambuidge”(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二)整体构思与思路 全诗共七节。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而这美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而这金柳在诗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荡漾,激动不安的安静、娇美的新娘。那新娘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自己的目光。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荇”。那水草轻柔的随波而摇,像在同诗人炫耀自己的自在。此景之下,有谁不想做一条这样的水草呢?一泓闪亮现入诗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头观望――那是拜伦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的

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此时诗人像又在寻梦,但现实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即,不能;静美于心,不忍。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而此时的康桥,也沉默,似乎也不愿离别。

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呼应,又有深入,“轻轻”变成了“悄悄”,物我两眷溢于诗表。

(三)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

1、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3、与其他送别诗相比较,本诗情感上有何不同?

大家看过柳永《雨霖铃》这首词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种离别的气氛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沉重)就是词中所说的“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如柳宗元有《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都是两眼泪汪汪的离情别绪,但徐志摩的这首诗呢?大家读了有没有这种沉重之感?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们要远行,面对父母亲友,你们眼中所看到的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些物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

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宁静平和的心态,写了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课时

(四)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节奏感 旋律美弹跳性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阕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五)迁移练习: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比较赏析: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提示: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6

1、朗诵、背诵该诗;

第2课《雪地贺卡》教案 篇7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研究,引导学生体验街道精致美丽的特点,街道建筑的特点,古典雕塑,历史文化都有兴趣,注重培养城市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创造现代景观灯,艺术电话亭造型,环境设计艺术的感知,体验城市环境的美丽。设置自己的作品可以用来装饰街道的信心的环境,使艺术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到美国和渴望的追求。二,教学目标

体验和发现:享受世界着名的城市在经典的城市雕刻,享受现代城市景观灯,电话亭等文化设施,体验,找到美国周边环境的特点。实践与创作:1,对铅笔,圆珠笔或笔光色等艺术形式,新颖独特的设计与现代美,风景灯的气氛,电话亭的造型。2,配合计算机设计景观灯,电话亭造型。3,记住日记的绘画和摄影的形式,表现的城市块的美。欣赏和评价:享受自己的设计与他人的路灯,电话亭和绘画,摄影和其他作品,发布您自己的意见和工作的名称。三,教学准备

教学辅助,城市街道,视频,照片礼貌,城市建筑摄影,多媒体课件,电脑,打印机,打印纸,手绘和电脑设计的街灯,电话亭图片等。工具:铅笔,圆珠笔,笔,相纸,笔刷,水彩圆珠笔油漆粉,相机等。四,重点和困难

焦点:1,享受经典的城市雕刻,感受美丽的社区特色,接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2,享受现代城市景观灯和电话亭等文化设施,体验美景的环境,激发景观灯和电话亭的设计兴趣,培育创新精品,提高兴趣和美学。困难:1,如何组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区域降水的特点悠久的历史和文化。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五,教学过程及指导要点

五块板

教学过程和指导点

预期学习效果

感觉和欣赏

1,享受世界着名的城市中的一些经典雕塑,感受古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感受城市环境的美丽。

2,享受不同块的不同艺术风格的建筑,景观灯和电话亭,激发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刺激景观灯和电话亭的设计兴趣。

3,注意观察你家的生活街景模型吗?讨论你对住宅区景观灯的意见交流。

激发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并激发对设计景观灯和电话亭的兴趣。

经验和创造

1,知道画日记。

2,用鼠标掌握电脑绘制方法。

3,体验使用电脑绘画的乐趣。

4,讨论手绘,电脑绘画的交流经验,感受。

体验创造的乐趣,掌握电脑操作方法。

扩展和集成 1,摄影艺术发展。

2,绘画日记的发展。(素描与感觉的文字)

3,音乐发展。(听从上海以来不同时期的音乐代表作品的开幕,感受上海的发展历史 和文化气息。)

感受摄影,绘画和音乐艺术。

创建情境

1,由学生的工作安装,安装框架,提高艺术品的味道。

2,工程安排在教室里,举办了景观灯和电话亭设计展。

提高艺术品的质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艺术海搜索

1,介绍上海特色区的书籍和文章。

2,介绍世界经典城市雕塑图片,文章等信息。

3,可以搜索互联网,进入图书馆访问或实地考察。

4,相互交流他们的艺术海搜方法,过程和感情。

了解如何搜索信息。

六,教学设计与开发

本课建议用3外滩大厦欣赏

通过实地考察,拍摄,欣赏上海外滩大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了解上海金融街的发展历史。

相机,相机,图片,网站信息,多媒体课件制作。

信息将被排序和制作的光盘,有解释的话和音乐播放,理解欣赏。

风景路灯设计

享受景观灯,感受现代城市景观的魅力,街道照明艺术,设计景观灯。

城市街道上各种彩色景观灯光视频信息,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绘图纸,铅笔,圆珠笔或钢笔,水彩笔或水彩颜料,刷子等。

播放视频或显示多媒体课件,享受和讨论。

1,绘画铅笔草图(或钢笔,圆珠笔脚本)的想法。2,画在街上的环境背景。3,颜色。4,调整完成。

电话亭设计 享受风景电话亭,感受现代城市景观电话亭各种造型和辉煌的色彩,获得美丽的享受,设计与个性化景观电话亭。

城市街道在各种造型电话亭视频信息,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绘图纸,铅笔,圆珠笔或钢笔,水彩笔或水彩颜料,刷子等。

显示各种电话亭多媒体课件,欣赏和讨论。

1,绘画铅笔草图(或钢笔,圆珠笔脚本)的想法。2,涂在电话亭周围的环境背景。3,颜色。4,调整完成。

表2(4小时)九年级第一卷第一单位第二课教师邻里剪影教学设计参考二

话题

教学目标

材料工具

操作方法

上海城市发展的见证

Shikumen印象

你会Shikumen施工经验与文字和绘画的表现形式,感觉艺术的Shikumen建筑美,增强城市发展的意识。

Shikumen的图片,图片,摄影照片的图片。

笔或钢笔,圆珠笔,水彩笔等。

1,享受和评论Shikumen建筑作品的表现

2,绘画石图书馆门草图。

3,伴随着文字的深刻感。

见证城市的历史

突出显示城市字符

评价自己的作品,发表学习经验。

②学生相互评价对原作案例分析与评价。

10,信息与信息1,五羊石雕

广州有几个美丽的吉利别名:阳城,绥城和花城。根据宋代的编辑,太平在世界心中,说:上下因为楚相,有五个仙子骑着彩色的羊,每个都拿着一个穗,到了国家。认为前集团在楚的阶段,有五个神仙五色神来到广州,把五米送到当地人,教人们种植这只麻雀,所以每年谷粮凤登。由于这个美丽的传说,所以广州长期以来都是梧阳市,阳城和绥城市的称号。五阳石是广州雕塑的象征,位于越秀公园广州越秀山木屋顶。这是雕塑家按照广州别名阳城,隋源市的神话,有130件花岗岩雕塑做的巨型雕塑。五石羊尺寸,造型流畅生动,不同风度,非常生动。雄伟的公羊,拿着头,尖角喜欢穿蓝色的天空,眼睛明亮,充满谷物的穗子,垂直的耳朵喜欢听自然的声音的祝福,前面的蹄在岩石上举起,似乎不动,高大而广,图像突出亮眼。这是不朽的生活,为可怜的渔夫送种子,帮助他们创造一个更安全可靠的新企业黄河纪念碑的母亲。黄河母亲大型城市雕塑由着名女性雕刻家他E创作,1986年4月30日北京雕塑工厂雕刻进入国家是中华民族许多母亲河的表演──黄河雕塑作品的最美丽 其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第一个城市的雕塑项目比赛中,已经获得了卓越奖。4,上海多伦路:

位于鲁迅公园虹口体育场附近的多伦路,以前称为杜良路,这条小小的街道扭曲而转弯安静,两侧的小建筑风格不同。不要低估这个在谦逊的小街的地图,但它是上海具有名人街的文化特征的一个地标,在近代中国文化的历史写得厚重,真的可以描述为:一个多伦路,一百年在海滩上。鲁迅,矛盾,郭茂茂,叶圣涛等文学家,丁玲,罗诗等文学左派作家在这里,铸造了多伦路现代文学中心的历史地位;和着名的首尔咖啡店((香港)豪宅,白色(重庆)豪宅,唐(恩博)豪宅更是多伦路成为上海建筑开放博物馆;从曲秋白,陈旺路,赵世炎,时间,建在山上京云,中国艺术,上海艺术剧院,名人前住宅,旧海,多伦路的积累,强烈的文化氛围,为抢救文化遗产,保护原住宅的遗址由上海虹口区政府超过10个月的辛苦 开发建设,多伦路已成为上海城市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青铜雕塑雕塑被塑造为文化名人的雕塑,设计有雄伟的拱门设计,高4米,宽3.8米,散发着丰富的建筑风格和上海Shikumen的气氛,充分体现了海的功能的艺术。无论是喜剧的虚线街道,还是对方的老房子老胡同,以及排列的画廊文元博物馆和片刻的城市的古董书画收藏......来到多伦路,你似乎能够在这里听一听搅动文学世界的震撼,感觉这里一直是强烈的民族灵魂脉搏跳动。

5,上海外滩

外滩是上海最着名的城市景观。它位于山东东部一路,从白桥外向北,南到金陵东路,面向澎湃的黄浦江母亲河,倚靠着严谨的风格,不同风格的建筑物。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近一百年的经济活动在上海和中国的影响,使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外滩江,长滩,绿化带和宏伟的建筑构成了街道的特点,是上海街道最具特色的。二十世纪 时代,随着上海内外经济联系和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开展,上海逐渐发展成为远东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着名的国际大都市。外滩建筑从规模,形式到风格都发生了重大变化。1902年,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外滩15,中国和俄罗斯路,新建筑银行(现在的外汇交易中心),这是从上海设计水平第一,材料到建设可以与欧洲建筑大楼,这是改造现代外滩大厦的序幕:1911年巴洛克风格的上海将完成(现东风大酒店),成为外滩最美丽的建筑;1923新希腊式汇丰银行大厦(现为浦东发展银行)投入使用;成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的最后一座,这是该建筑中最有压力的地方之一;1927年,外滩城市轮廓线上的钟楼发挥了重要作用;1929南京交汇处萨松大厦(现在的和平酒店建成后成为时尚的装饰艺术风格的领导者;1934年,百老汇大楼竣工(现在的上海大厦),它是一个强大的停车标志,延伸超过1000米的建筑固化音乐。此时,现代外滩的城市概况 线路往往是完美的。在今天的眼里,从延安路到白桥外的河滨大道是着名的,因为它是上海最大的历史文化建筑。虽然这些建筑风格不同,但它们的整体轮廓非常协调,无缝,就像一个宏伟的古典艺术交响乐。走外滩,无论是俯瞰还是在游荡的同时,都能感受到一种显着的动力,一种沉重的沧桑感,历史感。这些建筑物已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美学价值超越其使用价值,是珍贵的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2003年,上海已经向联合国宣布,外滩大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上海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最早的商业街,以前叫做花园。在19世纪初,有先例(现在加载的股份),翼(现在华联商业大厦),新的(现在是食品店),大新(现在第一家百货公司)四个着名的中国人操作全球部店铺成立,这四家公司几乎成为南京路的代名词。30年后,各界人士选择这个风水宝藏开张或搬进数百个名字 商店,大型商店,如沛寮,鸿翔,凯指挥官,第一个西比利亚等,最终形成从外滩到静安寺不间断的十里外商业街,南京路成为了众所周知的黄金地段。南京路外滩外,通过26条道路,横跨上海市中心,西静安寺和延安西路交叉口,总长5500米。现在南京东路,在1865年改名为南京路。南京西路,原名静安寺路。在南京路解放之前,帝国主义者对十国外市场的狂妄,也是一条革命的道路传统。解放后,南京路被称为中国商业第一条街。南京路,综合商业和专业特色的商店的发展模式和模式,已成为中国现代商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每天晚上来临,繁华的南京路已成为海洋之光,色彩艳丽,各种灯光的比赛美丽。来到南京路,无论你从怀旧还是从理解的角度来看,南京路就像一个五颜六色的万花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在上海找到了一百年的变化。现在南京路已经成为一条街,方便国内和国内游客购物。7,法国蒙马特

在 在巴黎东南部的斜坡上有一个白雪皑皑的白色教堂,着名的圣心大教堂(也称为白教堂)。教堂的圣心是为了十七世纪的尼姑的荣耀而建的。整个建筑使用特殊的白色石头作为材料。在雨的情况下,石头分泌一种白色物质,给建筑一个金塔纳白色和圣洁的感觉。健康(图片上的文字在遥远的白色建筑是圣心大教堂)和山坡是世界着名的蒙马特高地。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艺术家在蒙马特绘画艺术,使该地区充满了艺术和巴黎最时髦和多彩的城市之一。如今,艺术家们散布在蒙马特山脉的山坡上,他们出生时带着观光游客的肖像,有艺术学校的学生和画家在世界各地都非常成功。他们画一幅肖像至少300法郎,有一天画一两个就够了一个非常悠闲的生活,所以很多艺术家用自己的狗来这里工作。在蒙马特的脚下有一个着名的歌曲和舞蹈表演大厅在巴黎红磨坊。印象派主人奥古斯特-雷诺阿的杰作红磨坊使这首歌和舞厅闻名世界。如图8所示,加莱伊敏

第2课 网络新潮有微博-教案 篇8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了解什么是微博。2.过程与方法

通过百度搜索查找关于“微博”的信息,查看一些同学的微博,从而初步了 解“微博”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建立网上个人家园的欲望。(2)倡导健康文明地上网。【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网络获取关于“微博”的信息,初步了解什么是微博中。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1)师:打开“学校数字化平台”,浏览其班级及课任教师的微博。(2)师:打开儿童微博网,浏览其中儿童微博。(3)揭题:“微博”可以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不超过140个字),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朋友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你发表的信息,随时和你一起分享、讨论。还可以关注朋友,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

引入课题:第2课 网络新潮有“微博”

2、认识感知

(1)指导学生打先看看老师的微博。

(2)学生自主阅读微博中的文章,浏览相册中的照片。

3、新授

(1)注册微博 师:(以教师微博为例)演示讲解个人微博的申请注册。学生尝试操作。

教师重点提醒:记住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

(2)登陆自己的微博

① 在地址栏里输入“http://weibo.com/login.php”进入新浪微博登陆界面,输入登录名、密码后,点击进入微博。

② 在新浪网首页登陆新浪账号,点击“进入微博”可以进入与之绑定的微博页面。

(3)查看微博界面

师:演示。

学生尝试操作。(4)写图文微博,美化微博

师:演示。

学生尝试操作。

(5)查找并关注朋友的微博

师:演示。

学生尝试操作。

(6)与朋友在微博上互动

师:演示。

学生尝试操作。

4、拓展延伸

学生尝试美化微博其他内容:版式等。

5、交流展示

(1)选择学生注册及美化的个人微博展示,生自评。(2)学生互评,师点评。

6、小结

第2课《雪地贺卡》教案 篇9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和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上课班级

九(1)、(2)、(3)、(4)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三大文明的相关历史知识与标志性事件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习过相关历史知识,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而学生对人类文明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神话故事十分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故事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坏境。学习目标

1.了解金字塔的建造,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2.理解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教学重点

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处理方法:运用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 教学难点

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处理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目标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板书课题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

1.自学指导:5分钟,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2.古巴比伦王国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3.汉谟拉比法典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 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3.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分化,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全体成员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表格。

二、当堂训练 同步训练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大河流域 统一时间

古埃及:尼罗河 约公元前3500年 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 公元前3500年

底格里斯河

上一篇:医院检验科制度下一篇:《劳动的开端》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