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试卷(精选11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篇1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班级 姓名 成绩

等级评价 优 良 达标 未达标

在相应等级上划“√”

一、 我会填。(8分)

1、像0、1、2、3、……这样的数是( )。

2、154的因数中,奇数有( ),偶数有( ),质数有(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有( )。

3、一个不利因素的底是14厘米,高是5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 cm,8 cm和10 cm,它斜边上的高是( )cm。

二、我是小法官。(16分)

1、整数包括0和正整数。 ( )

2、是9的`倍数的数都是13的倍数。 ( )

3、一个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一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 ( )

4、只要是2的倍数的数都是合数。 ( )

5、因为1.5÷0.3=5,所以1.5是0.3的倍数。 ( )

6、因为36 =12 ,所以36 的分数单位是12 。 ( )

7、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8、假分数不一定大于1,真分数不一定小于1。 ( )

三、精挑细选。(10分)

1、20以内全部质数的和是( )。

A、77 B、67 C、97

2、已知m=3×5×7,那么m的因数有( )

A、3个 B、8个 C、6个

3、一个合数至少有( )

A、2个 B、4个 C、3个

4、下面的分数中,分数单位最大的是( )。

A、45 B、129 C、128129

5、下列分数中,最接近35 的是( )

A、510 B、61100 C、25

四、数学超市。(15分)

1、分一分,填一填。(5分)

1、2、3、6、8、9、7、23、89、127、503

质数 合数 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用分数表示下图阴影部分。(5分)

( )( ) ( )( )

3、比大小。(5分)

14 211 45 1819 23 35 516 724 2123 158

五、我是神算手。(共33分)

1、求出下列各组中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6分)

① 5和18 ②16和24

2、通分(6分)

①34 和16 ②58 、314 和716

3、解方程。(12分)

①4x+5x=198 ②23y-7y=240 ③6(4n+5n)=324

4、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9分)

12cm

3cm 2.5cm 15cm

5.6cm 8cm

5cm

6cm

六、解决实际问题。(18分)

1、一批笤帚,不论是15个班来分,6个班来分还是10个班来分,都正好分完。这批笤帚至少有多少把?

2、有一块梯形果园,上底22.5米,下底是30米,高是16米。共收苹果273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苹果多少千克?

五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篇2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教材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内容。

“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第一、二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第四单元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 包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包括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 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 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 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 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与概率”部分, 教材安排了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 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 教材先是结合小数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然后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 体会数字的有规律排列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对教材的理解

1. 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

2. 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都由“主题图—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四部分组成, 其中“主题图”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例题”以人物对话展开, 增强了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索性。“做一做”的内容便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有利于检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情况。“课后练习”的弹性设计, 既注意教材的普遍适应性, 又为学生提供了有差异发展的可能性。

3.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另外, 教材还突出了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 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除法, 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 知识容量大, 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所以它们既是本册的教学重点内容, 也是难点内容。教材在编排上与以往教材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生活情景出现在计算教学中。这也突现出计算教学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

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这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计算教学比较枯燥, 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抽象, 不容易掌握。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 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呈现四则运算的顺序原理。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计算知识抽象, 但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学起来又有“路子”可走。因为它不存在理解的问题, 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去诠释计算的顺序。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材第一单元例1的教学。学生结合这一情景, 很自然的就能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旧教材枯燥的计算算理是他们所不喜欢的, 而实验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以及熟悉的生活情景, 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了情景, 计算式题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才会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只有在情景中, 才会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提出数学问题。

然而, 计算教学的情景不是随便乱用, 只有创设相当合适的教学情景, 才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果创设的教学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 或者情景的数学价值不大, 学生便有可能毫无目的地发散出去。所以计算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是有现实意义的, 是有生活价值的。一个好的计算情景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二个问题: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如何统一。

在计算教学中, 如何做到既体现算法多样化, 又实现算法的优化, 一直是令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种种计算教学案例表明, 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追求的目的, 它的实质是通过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策略, 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在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有效学习活动中开发创新潜能;而其目的是通过交流, 寻求最简捷、最容易、最适合的算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做到“多中选优, 择优而用”。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 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由此可见, 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是一对矛盾, 只有二者和谐统一, 才能从“量”和“质”两个层面发展学生的思维。一般情况下, 计算总有一个最基本的算法。在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比较、评价,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算法。

(2) 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 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变化, 但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 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小学阶段教学解简易方程, 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 因而更易于理解, 但是却不易于中学的教学衔接, 到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理解方程。正因为这个缘故, 教材引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 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我们要在教学时因势利导强化学生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使学生知道它的优点:不仅可以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调整简易方程单元的教学内容, 突现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本册教材暂不出现形如a-x=b和a÷x=b的简易方程。也就是以往我们求“减数、除数”的方程, 因为它们不利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三、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建议

1. 教学建议。

(1) 学生探索出的性质、法则、规律等应及时总结, 并最好以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加以记忆。

(2) 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小精灵”等提示语。

(3) 对“数学广角”、“实践活动”等教学内容要突出其数学性, 不要只顾及表面活动等而忽略了本质。

(4) 重视与以往教材变化的地方, 多用心思及时改变我们的教学。同时, 对前几册本套教材的已学知识, 学生掌握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2. 评价建议。

(1)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 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 也要重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推迟判断”的方法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给“学困生”二次答卷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3) 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尝试解决;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等。

(4)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如:书面考试、口试、课堂观察、作业分析。

(5)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以定性描述为主。

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实践活动材料。如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 教师可以利用书后的方格纸组织学生参与从某个方位观察物体成像的设计。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 教师要选对时机。

(3) 课外活动小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 体验设计图书序号、学生序号等,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篇3

1.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

2.圆心确定圆的( ),半径确定圆的(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 ),有( )条。

3.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 )的数,我们把它叫做( ),用字母( )表示,计算时通常取近似值( )。

4.画一个直径是5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cm。如果要画一个周长是18.84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该是( )cm,这个圆的面积是( )cm2。

5.在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硬纸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剩下部分的面积是( )cm2。 6.如右图,一根铁丝正好弯成一个直径是2.5dm的半圆,这根铁丝长( )dm。

7.一个圆环,外圆直径是10cm,圆环宽1cm,圆环的面积是( )cm2。

8.把4个底面直径是8cm的圆柱形牛奶罐捆成如左下图(从底面方向看)的形状,如果接头处不计,至少需要多长的绳子?

解题时,先画辅助线(如右上图虚线),可以看出,绳子中的4条线段相当于4条直径;四角处的4条弧,每条都是一个圆周的,合起来正好是一个( ),所以计算绳长的算式是( ),得数是( )cm。

二、对错辨别庭(5分)

1.同一圆中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

2.一个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i倍。 ( )

3.图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 ( )

4.半径是2dm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

5.如果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则圆的面积最大。 ( )

三、答案选择厅(9分)

1.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的( )。

A.半径 B.直径 C.周长的一半

2.甲、乙两圆的半径比是1∶3,它们的直径比是( ),面积比是( )。

A.1∶3 B.1∶6 C.1∶9

3.下列图中有圆心角的是( )。

A. B. C. 4.右图中扇环的周长是( )cm。

A.12.56 B.16.56 C.17.85

5.把一个圆的半径增加2cm,周长就增加( )。

A.4cm B.6.28cm C.12.56cm

四、计算小能手(25分)

1.填表。(9分)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cm) (8分)

3.计算下面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dm) (8分)

五、实践探索台(10分)

1.先画一个正方形,再按下面步骤操作。

(1)画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以交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个大圆;

(2)依次连接两条直径的四个端点,得到一个小正方形;

(3)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个小圆。

2.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0cm。

(1)大圆的面积是多少?

(2)图(2)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与大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图(3)中,小圆的面积是多少?与大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六、生活应用场(25分)

1.教学楼前有一个直径是8m的圆形花坛,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有一个面积为450m2的圆形草坪,要为它安装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现有射程为10m、12m、15m的三种装置,你认为选哪种比较合适?安装在什么位置?

3.一个圆形水池,周长125.6m,水池周围(阴影部分)是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在路的外侧围一圈栏杆。水泥路的面积有多大?栏杆长多少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篇4

本次数学检测试卷题型多样,覆盖全面,能重点考察学生的应用基础知识能力。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偏上,注重应用知识,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一、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五年级应考361人,实考352人,参考率97.51%,60分以下51人,60-69分42人,70-79分86人,80-89分129人,90-99分44人,年级均分75.16,及格率85.51%,优秀率49,15%,卷面总分-209,卷面均分-0.59,总均分74.57。

二、试题情况分析:

数学试卷分为“填空”、“选择”、“计算”、“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几道大题。概括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

本套试题考查面广,涉及知识点多,难易程度偏上,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水平。

2、试题结构均衡

试题做到了计算技能考查与思维水平考查相结合。其中“判断”、“填空”、“选择”、“计算”重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灵活应用情况,注重了数学概念,思维方式,解题技巧的检测。而“解决问题”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整合信息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

3、贴近生活实际

试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的掌握、计算能力的形成较好。如抄错数据的错误大大降低。可能是平时加大对计算能力训练,第四题计算部分正确率大大提高。

2、概念关系、数量关系弄不清楚,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卷面上有计算时漏小数点、漏做题等低级错误;凭主观印象写结果。

第一答题是合理选择,1、2、3、6、7、8、9、做的较好,说明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和积不变规律,循环小数,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可能性,用数对表示位置掌握较好,第四小题是关于小数除法求余数的题目,出错较多,说明学生没有掌握了求余数的方法,第五小题是关于商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的运用。学生平时练习时就容易混淆,考试时出错较多,第十小题学生不会画图,又理解不了题意。所以出错。

第二大题是填空题,11、12、14、15、18、20小题做的较好,说明对小数点的位置,一个数乘或除大于1或小于1的数与原数比较,商不变规律,位置,这些知识掌握较好,第13小题,是关于小数除法的算理题,出错较多,以后在算理方面多下功夫,第16小题,考察学生积的变化规律,有一部分同学混淆又懒于动笔,所以出错,第十七小题是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多1.26,原数是(),这道题平时也练习过,但同学们还是没有明白算理,不会画线段图,因此出错,第十九小题,学生没有理解了题意,不会将成人票换成儿童票。

第三小题是计算题,直接写得数,列竖式计算,做的较好,简便运算有部分同学对乘法分配律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因此出错。

第四大题是动手操作题,由于一小部分同学不认真,把梯形画成平行四边形。第五大题是解决问题,出错较多的是28、29小题,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基本能够解决本册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过还是有部分学生因为审题不认真,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而丢失了很多分数,这是我们今后应当努力做好的。

四、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取得的成绩:

基础知识部分。学生答的还算理想,这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基础知识抓的实,对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训练的比较到位。大多数学生对本册书前半部分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多数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较以前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与平时的课堂训练,还有合理的作业布置是分不开的。

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基本能够解决本册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存在的问题:

1.选择题中的学生选对的正确率很小,学生的思考空间没有开发性,这说明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2.计算部分,很多学生失分不少。计算作为一个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加强练习,其中部分学生是因为方法没有掌握,还有一部分是格式不正确。

3、“解决问题”的最后一题,对条件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不够,解决问题的策略训练有待提高。应用题是日常生活在数学中的反映,既能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卷面看:⑴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⑵学生解题的策略性还不够。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着重让学生学会找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今后的教学方向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够细心,比较浮躁。这是各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2.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尤其是检查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篇5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取得近似值是3,这个数最小可能是( ),最大可能是( )。

2、686.8÷0.68的商的最高位在( )位上,结果是( )。

3、根据18×64=1152,可知1.8×0.64=( ),11.52÷6.4=( )。

4、34.864864 …用简便方法表示是(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5、0.62公顷=( )平方米 2时45分=( )时

2.03公顷=( )公顷( )平方米 0.6分=( )秒

6、小明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大b岁,爸爸今年( )岁。

7、一本字典25.5元,孙老师拿150元钱,最多能买( )本。

8、不计算,在○里填“>”“<”或“=”。

0.5÷0.9 ○0.5 0.55×0.9 ○0.55

36÷0.01○3.6×100 7.3÷0.3○73÷3

9、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角所对边上的高是( )厘米。

10、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排借书卡号,如果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974011表示入学、四班的1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入学一班的29号女同学的借书卡号是( )

11、一个盒子里有2个白球、3个红球和5个蓝球,从盒中摸一个球,可能有( )种结果,摸出( )球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是( )。

二、判断题(8分)

1、小数除法的商都小于被除数。 ( )

2、3.675675675是循环小数。 ( )

3、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都相同。 ( )

4、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 ( )

6、小数除法的商都小于被除数。 ( )

7、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

8、0.05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05小。 ( )?

9、a2和2a表示的意义相同。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下列算式中与99÷0.03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A、9.9÷0.003 B、990÷0.003 C、9900÷30

2、下面两个式子相等的是( )

A、a+a和2a B、a×2和a2 C、a+a和a2

3、每个空瓶可以装2.5千克的色拉油,王老师要把25.5千克的色拉油装在这样的瓶子里,至少需要( )个这样的瓶子。

A、10 B、11 C、12

4、一个积木块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 从侧面看是 ,这个积木块有( )个。

A、4 B、6 C、不一定

5、右图中,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中,画了甲、乙两个三角形(用阴影表示), 它们的面积相比( )

A、甲的面积大 B、乙的面积大 C、相等

6、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边长不变),它的面积( )。

A、比原来大 B、比原来小 C、与原来一样大

四、计算题(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0.5分,共5分)

3.5×0.2= 10÷0.5= 6×0.25= 0.63÷0.9= 1.8×0.4=

0.99÷0.01= 1.2×4= 3.9×0.01= 2.33×1.2= 1.25×0.8=

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带△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2分)

3.06×4.5= * 40.8÷0.34

0.38×3.2 △16.65÷3.3

3、解方程。(9分)

X-1.5=12.9 9x+5x=8.4 6.8+3.2X=14.8

4、列式计算。(共6分,每小题3分)

(1)3.6减去0.8的差乘1.8与2.05的和,积是多少?

(2)一个数的7倍减去这个数自己,差是42.6,求这个数。

五、解决问题(30分)

1.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两地相距285千米,5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种圆珠笔原价每支4.8元,降价后每支便宜0.3元,原来买150支笔的钱,现在可以买多少支?

3、果园里有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700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4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用方程解)

4、靠墙边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坛,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米,围花坛的篱笆长46米,求这个花坛的面积?

5、有一块梯形的菜地,上底是32米,下底是48米,高是60米。如果每平方米收25千克白菜,这块地一共收白菜多少千克?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6

一、卷面分析:

本次期中试题,考查了教材前四个单元的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试卷共有五个大题: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四、计算题(26分)1.口算(每小题1分,共8分),2.竖式计算(每小题2分,共6分),3.脱式计算,能简算就简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五、解决问题(共34分)。从总体上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

二、存在问题分析:

1、计算错误而失分的问题较为严重。这张试卷计算题分数较多。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做到细心的计算。学生基本能掌握方法,但因为计算错误而失分的较多。同时也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

2、口算、竖式计算中失误除了粗心之外,对于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清晰,导致小数乘法的计算结果把小数点位置点错。除数小数点移动学生理解的不透,导致商的小数点位置点错。

3、简便计算中,学生没有熟练地掌握运算定律,没办法简算。小数的简算比整数简算更难,而且受到小数点的干扰,不易发现“凑整”,特别对于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还不能很好的掌握。

三、今后教学措施:

从错题情况暴露出学生在计算、理解、分析问题方面的问题。(1)加强口算练习。利用每天上课初加强口算练习,使口算练习成为常态化,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2)加强读题、审题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逐字读题,读后说一说题目什么要求,让我们求什么,应该怎么做。把读题、审题的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篇7

1. 认识生字“洛”。

2. 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 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 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 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 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 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 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 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 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 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 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篇8

2.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右边组合图形的面积=( )的面积-( )的面积。

4.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图中的阴影部分约有( )平方厘米。

5.一块直角梯形的菜地,它的下底是40米,如果上底增加10米,这块地就变成了正方形。原来这块地的面积是( )平方米。

6.如右图,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0平方厘米,涂色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7. 如右图,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是6厘米,在这个梯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反复比较,正确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后( )。

A.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B.周长变小,面积不变 C.周长和面积都变小

2.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 )一定相等。

A.高 B.面积 C.上下底之和

3.把一个等腰梯形的两腰向相交的方向延长,一定能得到一个(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4. 如果甲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甲乙两个图形中的阴影面积之和的大小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都有可能 5. A、B两点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边上的中点,图中三角形①的面积( )三角形②的面积。

A.= B.< C.>

三、看清题目,正确计算。 (16分)

1. 列式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2. 求下面这面中队旗的面积。(单位:分米)

3.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四、认真审题,正确解答。(42分) 1. 红山动物园里的金丝猴是一个美术大师,它心灵手巧,动物园的美化工作全靠它的一支笔了。动物园建立6周年活动前,它负责布置会场写美术字。右图是它在一张纸上写的一个“6”字,这个“6”字所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每个小格正方形边长都是1分米)

2.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桃园,被一条宽为1米的长方形石子路分成了两块(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6米,高是24米。 (1)这个桃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平均每棵桃树占地5平方米,这个桃园有多少棵桃树?

4.下面是一个鱼塘的平面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有0.5公顷吗?

5.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和宽均为整数。

(1)这样的长方形一共有几种可能?

(2)请你算一算,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的面积是多少?

6. 一个梯形(如右图)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4.8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7. 下图是一块梯形菜地,王阿姨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地种西红柿,平行四边形种白菜。 (1)白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篇9

5x-24=20 2x+3.6=5.6 9.3x-6.2x=24.8

五、应用题(27分,1-4每题5分,5题7分)

1、实验小学买了2个足球和5个篮球共用去283元,每个足球49元,每个篮球多少元?

2、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米?

3、有一台拖拉机,作业宽度是1.8m,每小时行5km,大约多少小时可以拖拉完下面这块地?(得数保留整数)

4、一个玩具厂做一个毛绒兔原来需要3.8元的材料,后来改进了制作方法,每个只需3.6元的材料。原来准备做180个毛绒免的材料,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篇10

一、(共24分,3题1分,14题2分,其余每空1分)

1.0.361.2的积里有( )位小数,把这个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2. 1.8是0.01的( )倍,100个0.1是( )。

3.在估算9.820.5时,可以运用( )法把9.82看作( ),估算的结果是( )。

4.计算13.822.5时,根据( )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 )倍后计算。

5.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10.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6.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都是( )图形;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7.在括号里填上。或=。

3.50.8( )3.5 8.710.99( )8.71 4.25.1( )1

8. 3.1939393是( )小数,3.19393的循环节是( )。

9.把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10.某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来增加了4.5,这个数是( )。

11.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除以0.5,积会( )倍。

12.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42.5,甲数是40,乙数是( )。

13.把一根钢管锯成3段需付3元加工费,照这样计算,把钢管锯成7段需付加工费( )元。

14.如图:将图形甲向( )平移( )格,再绕点( )顺时针旋转( )度可以得到图形乙。

15. 9个外表完全相同的铁球中有一个是次品。已知次品球比其他的球稍轻些,给你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至少要称( )次可以找出这个次品球。

二、(共5分)

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必须把除数和被除数变成整数。 ( )

2. 1.45时就是1小时45分钟。 ( )

3. 8.994保留一位小数是9.0。 ( )

4.因为0.8A0.8,所以A1。 ( )

5.在同一个算式中,要想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就必须使用括号。 ( )

三、(共5分)

1. 是一个( )。

① 有限小数 ② 循环小数 ③ 三位小数 ④ 不能确定

2.如果甲乙甲乙,那么( )

① 甲=乙 ② 甲乙 ③ 甲乙 ④ 乙1

3.移动新锐月租费为20元,主叫通话费每分钟0.1元;神州行无月租费,主叫通话费每分钟0.25元。王阿姨每月主叫话费在30元左右,她应选择( )主叫通话。

①移动新锐 ②神州行 ③两种都可以

4.下列图形中,( )的对称轴只有4条。

5.关于右图,说法正确的是( )。

①长方形从位置A向右平移4格到位置B。

②长方形从位置A向右平移10格到位置B。

③长方形从位置A向右平移7格到位置B。

四、(共37分)

1.直接写出得数。(共4分)

7.20.5= 4.5+0.5= 1.5102= 15-3.8-6.2=

40.25= 10.7+1.3= 6.30.79= 1.42.54=

2.估算下面各题。(共4分)

0.372.9 3.997.01 3.76.25 18.43.3

3.列竖式计算。(第①③题要验算)(4+3+4=11分)

①0.170.29= ② 28.2525 = ③1.7853.5=

4.简便运算。(共9分)

3.12.54 5.30.254 5.20.50.2

5.脱式计算。(共9分)

47.20.45.9 4.30.30.7 58.82.87

五、(4+6=10分)

1.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A向下平移3格得到 2.画完图形A的`对称轴,画出图形B.C的图形B;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的另一半,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C。

六、(3+3+3+3+3+4=19分)

1.将下面的发票填写完整。

单位:希望小学 2011年10月16日

2.小明家九月份用水量是14.5吨,如果每吨水的价格是2.40元,小明家九月份平均每天用水花去多少钱?

3.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才能装订完?

4.思思和薇薇一起到文具店买学具,思思有4.8元,薇薇有7.86元,他们将钱合在一起刚好能买到两盒同样的学具。回家后,思思应该给薇薇多少钱才合理?

5.内宜(内江宜宾)高速公路对某类车的收费标准是0.35元/千米,到站后收取桥梁费8元/ 车。李叔叔一次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了288千米,应交费多少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篇11

基础知识百花园

3.成语填空并分类。

( )通( )大

大( )无( )

( )神( )主

若( )若( )

波( )壮( )

蹑( )蹑( )

描写人物的成语:__________

描写景色的成语: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层意思,能够用“仍然”“果然”两个词中的哪一个连起来,写成一句话,并写下来。

我再次改变了实验步骤。

没有出现想要的现象。

5.写出句子的意思: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菜蜜园

按要求填空

1.名言警句:愿乘风_______ ,面壁_______。

2.歇后语:孔夫子搬家——_______;

3.对对联:上联:四海皆春_______,

下联:_______,

横批:_______ 。

4.把古诗中的千古名句补充完整:

(4)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

(3)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4)谁言寸草心,_______。

口语交际趣味园

丁丁和冬冬在打电话,请你发挥想象,写上冬冬的话,使他们的对话合理紧凑。

丁丁:你好,冬冬,我是丁丁。你找我有事吗?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噢!没问题!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还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不客气,这是应该的。再见!

阅读思考大观园

1.根据课文《凡卡》写一段话,说明凡卡的不幸遭遇,试着用下面的词语,语句要通顺。

痛苦 幸福 欢乐 想念

2.用课文題目填空。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素有甲天下之称的《______》,跟随老舍游赏《______》,共同感受大兴安岭的亲切、舒服,又与巴金先生畅游了《______》领略了榕树的大,鸟儿的多。欣赏美景之后,我们的心情不能平静,因为这样的景致,有些已被破坏,看着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要向全世界呼吁:“保护环境吧,我们人类的《_______ 》。”

请从上面这段话中的三处美景中选择一个,为其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3.阅读课文段,回答问题。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嗬!好大的雪啊!”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答案不止一个。)()

A.兴奋B.厌恶C.惊喜D.平静

(2)“蓬松松”给人一种像棉花一样松软、轻飘飘的感觉。“沉甸甸”给人一种像铁块一样沉重的感觉。用这两个词形容同一个事物——雪球,是否矛盾?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A.矛盾。这两个词是一对反义词,不能同时用来形容同一个事物。

B.不矛盾。从外形上看,堆在松柏上的雪球显得很轻,但是他们堆得很厚,将树枝都压弯了,从这里更能看出雪下得大。

C.说不清楚,不了解作者的意图。

4.阅读短文,回答问題。

迷惑敌人的迷彩服

在现代战争中,侦察仪器越来越先进,部队的行动很容易被对方发现。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迷彩服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和周围的自然景物色彩十分相近,反射红外光波的能力也与周围自然景物反射光波的能力相似,所以敌人用肉眼看不见,而且现代化的仪器也不容易发现。

现在,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进一步增强了遂,惑敌人的能力。

(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

缩句:_____________

②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

③敌人用肉眼看不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

(2)回答问题:说说迷彩服为什么能迷惑敌人?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一生特别喜爱读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日夜(操劳 操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毛主席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_______在出差的列车上,______不放过读书的机会。

有一年夏天,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有趣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了汗水,学到了知识!”

毛主席在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机会 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长时间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儿,看完再吃。”

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读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外国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也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主席特别喜欢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

毛主席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49年出国时还随身带着。从50年代到60年代,毛主席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

1.将文章( )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在文中“_____”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这句话表现毛主席_____________

(2)“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这句话说明毛主席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写下来。

快乐习作园

上一篇:托福疾病类词汇积累下一篇:学院党员公开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