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说明

2024-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说明(共8篇)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说明 篇1

瑞金一中2018届数学(文)考纲、考试说明解读

Ⅰ.2018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Ⅱ.2018考试范围与要求

从试卷结构上,全国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包括12个选择题,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选考部分包括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1个解答题,考生从2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Ⅲ 与2017年考纲和说明对比解读如下

一:与2017年考试大纲对比,考核目标,考核范围、考核要求都没有变化还是知识要求(了解、理解、掌握)都没变化,考核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没有变化,一句话什么也没变化。这说明2018年数学高考仍然以平稳过渡,“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新中求活” “活中求能”

二、预计2018年的高考全国卷难度基本持平,选择填空难度会略有上升,对于题目的文字理解和运算方面会加强,运算方面主要是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以及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

三、高考数学难题的设置方式

高考数学试题中的难题一般会以三种方式呈现:

第一类:题目设置较长文字较多,会设计一些背景材料,在考试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会对考生心理造成很大压力。

第二类:题目较短主要以各类式子或不等式呈现,考察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角度以及各类具体组合变形方法的掌握.第三类:思考列式较简单,但计算过程无法顺利进行,往往需要一些技巧。

四、高考数学试卷基本结构特点

瑞金一中高三数学(文)备课组

目前全国卷数学共22道题目,其中选择12道,填空4道,解答6道,其中一道为二选一。

高考数学选择填空每年基本有5个左右固定的考点,其余11个左右考点每年不是太固定,但总的基本考点有33个左右。下面对高考数学解答题基本命题趋势做一简单分析:

解答题数列:命题基本以等差与等比数列形成的交叉为主,同时会融入一些创新点,求解这些新复杂数列的和、通项以及不等式证明。

解答题解三角形:命题以含有角或边的三角等式以及三角形图形为主,求解边,角以及面积或某些含有边和角的式子范围或最值。

解答题空间几何:以三棱锥和四棱柱切入,考察平行、垂直以及夹角、体积的计算 解答题概率统计:避开热点话题材料,以大家都熟知的某些材料或图表为切入点考察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数字特征计算。

解答题圆锥曲线:以椭圆方程、离心率求解以及图形中某些量或者题目中的未知量的范围最值求解为主要目标,考察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运算方法,属于压轴题目。解答题导数:以基本概念和各类含参不等式或特殊不等式为目标,考察复杂函数的参数范围求解方法,属于压轴题目。

解答题二选一参数方程:以圆、椭圆,抛物线为主以不同坐标或不同方程形式下的各几何量的简单计算。属于简单考生必须拿满分的题目。

解答题二选一不等式:以各类含参不等式为主,间接考察函数与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五、高考数学高频命题点解读

下面梳理了全国卷近几年各考点分值比重情况,通过这些统计图表我们可以看出高考的侧重点,分值比重以及热门命题点,帮助我们在高考复习中有侧重点的分配时间和学习精力。下面为2017年全国卷使用情况()

全国Ⅰ卷地区: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

瑞金一中高三数学(文)备课组

瑞金一中高三数学(文)备课组

六、高考数学新题型

创新作为整个社会的主流,在高考数学的命题中也不例外,每年都会出现两三道具有创新理念的题目,基本会以数学文化或者单独的解题方法或运算过程中的创新出现。一般创新思维有八种模式:第一、延伸式思维,第二、扩展式思维,第三、联想式思维,第四、运用式思维,第五、逆向式思维,第六、幻想式思维,第七、奇异式思维,第八、综合式思维。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说明 篇2

1. 首先要明确,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 《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对于命题者和或备考者都具有指令性的价值, 所以, 要认真研究《 考试大纲》 的各种规定, 把握其重要内容和要求, 以做到复习备考心中有数。

2. 政治学科《 考试大纲》 的基本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考试性质、 考试内容。 就考试内容看, 又有“ 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试范围” 两大部分。 政治学科的考试范围有五个部分, 包括必修课程的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还有时事政治部分。虽然在文科综合试卷中, 时事政治部分不单独命题, 但作为高考试题的背景载体, 也具有重要的考核价值, 复习中不能忽视。 此外, 在 《 考试大纲》 的说明中, 还有题型示例, 也需要注意研究。

二、 怎样把握考查要求?

第一, 考核目标与复习方法有关吗?

从目标看, 《 考试大纲》 中所规定的四项目标与以往相比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更侧重在强调应用性, 而不是侧重在知识的掌握上; 二是更为具体明了, 易于理解和把握。 如“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往往是考生比较忽视的一种能力, 但这是非常重要的应考环节, 只有获取的信息准确, 才能为应用知识提供前提, 否则, 究竟运用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 将会成为有效解答问题的第一个障碍。 因而, 怎样获取信息、 能否有效获取信息就构成了考生重要的应考能力。 从“ 调动和运用知识” 看, 能否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是在上一层级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 提升性的要求。 这里的关键就是能够将知识调动起来, 如果没有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就很难以调动起来。“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都是对考生更为综合性能力的要求。 这些能力的达到不仅需要考生对知识有所掌握, 能够迁移运用, 还需要考生综合运用。 具体就会表现为考试题目材料的新颖、 信息的综合、 话语表达方式的改变等。 这些考核目标的表达方式, 将有利于考生进一步明确政治学科的学习方式, 明确政治学科的知识不是背诵获得的, 而是要通过研究、 理解才能获得, 更要在研究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第二, 考核内容该怎样具体把握?

1. 首先, 从整体上把握考查知识内容

不言而喻, 只有理解了所学学科知识的整体构架, 才能够用宏观的认识统领微观的知识, 更为理性地分解、 认识每一个具体的知识要点, 才能够找到每一个具体知识在学科中的位置及其相应的意义, 也才能够在具体情境发生变化之后, 准确运用具体知识。 许多考生在复习中有一个重大误区就是一个点一个点地“ 背” 知识, 结果就是“ 知识点” 记住了, 但究竟是什么含义, 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仍然感到困惑, 究其原因就在于孤立地理解了知识。 所以, 复习中要学会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知识。

2. 其次, 着重研究重点、 新点

什么是重点? 特别体现学科特点的就是重点。 比如《 经济生活》 , 最大的重点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府需要怎样做? 企业需要怎样做? 为什么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这一系列内容, 就是近年高考的重点。 从考试大纲的知识内容规定看, 《 政治生活》 与往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但教材内容修改许多。 有的考生对此很关注, 比如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 又增加了依宪治国, 该如何把握? 当然要研究宪法的地位。 我们都知道,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所谓根本, 就是从根本上规定的人民的地位, 因此, 依宪治国的提出, 其实是更加强调了人民的权力, 具体表现在高考试题上, 则更多地表现在考查公民权利的实现。《 文化生活》 与 《 生活与哲学》 考核内容都没有变化。但在复习中还是要坚持把握重点。 特别要注意研究学科本质性的思想要求。 许多考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觉比较难以把握, 其实从高考的角度看, 重点不在于考生背诵多少内容, 而在于结合社会生活的理解。 就哲学看, 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要求, 即更加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更加强调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以及人们追求真理的反复性、 无限性等, 更加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强调正确价值观点, 如,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等。 这些内容的设置也说明社会生活变化了, 人们的选择是多样的, 是自主的, 因此, 特别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 还要研究新的知识点。 新课程的新知识分为两类: 一类没有理论难度, 但与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 如, 需求弹性、 互补品替代品等相关知识。 这些内容虽然没有理论难度, 但在试题中以思维难度的形式出现, 也是需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的。 特别是以函数图象表达的相关选择题, 可能既不是社会热点, 又不是理论难点, 但是因为形式变化, 也会引发考生思维的障碍。第二类是有理论难度, 同时在高考中也是有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 如:“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这一知识既是理论难点, 也是社会热点。 国家明确提出, 要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居民收入倍增作为其重要目标之一, 更是高考备考复习需要重点研究的知识。 还有, 教材中并没有讲到“ 融资” 这个概念, 但考纲中出现了, 也是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的。 与此相对应, 我国的股票市场、 资本市场发展的状况极其意义显然也是备考复习的重点。

3. 再次, 还要学会重构知识

考试大纲中考查知识点的体系设置主要是根据教材知识体系设置的, 因此, 与教材知识内容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但在复习时还需要打破体系, 根据新的问题情境重新设计、 编排知识结构, 即要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建构与问题要求相符合的新的逻辑结构。 这个过程, 就是一个重要的能力训练过程。 这也是高考测试的基本目标, 即通过设置新情境、 新问题, 测试考生的知识重构过程。

第三, 社会热点问题怎样办?

凡是与社会现实重点、 热点问题关联度比较高的知识点当然也是重点。 政治学科的重要特点是引导考生认识、 解决社会现实生活问题, 这正是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 这种生命力不主要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上, 即政治学科的高考试题更加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此, 对于考试大纲中的一些重要考点, 需要联系现实重点、 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考试大纲中关于时事政治部分也有明确的规定。 确定时事政治部分的考核范围为: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这些要求一般是以试题载体的形式体现, 有时也可能直接在试题的答案中体现。 在2016 年的备考复习中, 至少有几个重大会议应是备考复习的重点, 即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制定的“ 一号文件”, 2016 年春季的“ 两会”。 几个大会的重要文件、 重要精神都是备考复习要重点研究的。 同时, 五大发展理念、 去库存、 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 文化产业发展等时事政治问题, 都可能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背景或载体。

提醒考生注意, 有些内容在高考中是关注重点, 但在教材中却没有特别具体地重点论述, 这需要在复习中进行补充学习。 如农业和农村, 西部地区、 经济结构调整等。

第四, 还要研究高考试题吗?

如果说 《 考试大纲》 提示的是“ 考什么”, 而高考试题则是提示了“ 怎样考” 的问题。 因此, 备考复习中不仅要研究考纲中规定的考核内容, 更要研究这些内容怎样考。 即高考题会怎样选材、 怎样设置问题、怎样组织答案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看, 研究“ 怎样考”比研究“ 考什么” 更重要, 在 《 考试大纲》 的说明中, 题型示例的说明需要认真研究学习。

以上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以及复习方法仅侧重在一般性理解上。 真正掌握知识、 增强能力还必须在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

摘要: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正式出炉, 对于命题者和备考者都具有指令性的价值。在备考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考查知识内容, 着重研究重点及新增创新点, 重构整合知识点, 正确处理社会热点, 剖析高考真题。只有把握考试大纲重要内容和要求, 才能做到复习备考心中有数。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说明 篇3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说明(思想政治)》(以下简称《说明》),是浙江省在坚持科学、稳定与创新的原则下,首次自主编写的新课程考试说明。与以往的考试说明相比,《说明》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高考复习教学中,理解考试说明的内容和精神,把握命题的依据与要求,是师生学科备考的核心与关键。本文将对《说明》进行必要的解读并提出一些复习策略。

一、《说明》的依据与要求

《说明》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参考《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基础上确定了考试的内容与要求。这表明命题将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而且,在遵循国家统一考试要求的同时,适当体现浙江地方特色。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从《说明》提供的样卷可以看出,2009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卷,仍然采用政治、历史、地理文科综合的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时间、试题分值、试卷的结构与试题难度保持相对稳定。政治科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统计看出,与以往不同的是,《说明》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样卷”取代以往的“题型示例”,样卷不仅可以说明试题类型,而且对试卷中的题量、分值以及考试内容比例等也作出了说明。样卷试题也不再是出自以往高考试卷的陈题,而是自主编制的新题。

文科综合试卷分为I、Ⅱ两卷,两卷中政治学科满分为100分。第1卷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政治学科12题共计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综合题),两个大综合题下设置的5个小题,共计52分。其中各模块分值的比重为:《经济生活》占30分,《生活与哲学》占26分,《政治生活》占14分,《文化生活》占16分,《国家与国际组织》占14分。难度总体在0.5~0.65之间。

从样卷中还可以看出,试卷的信息呈现方式为名人名言、引文、图表、“注”等。第1卷同一个选择题不作模块间内容交叉,组合选择题采取两两组合和三三组合。第Ⅱ卷综合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没有出现与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试题。综合题中的小题之间存在模块综合,小题内没有出现模块间交叉,但是模块内的综合程度较高。比如第40题的(1)(2)和第41题的(1),都体现了模块内的知识综合。

三、考核目标与要求

从对《说明》“能力考核要求”的剖析我们发现,根据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把考核目标分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个层级,在每一个层级的考核目标中,又分别分解为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要求,从而将政治学科能力考核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可操作化,更加突出了政治学科的学习价值和意义。这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导向和能力素质本位价值观的体现。

与以往的区别是:《说明》将第四个层级的目标“论证和探讨问题”改变为“论证和探究问题”,并且对四个层级下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内容都进行了较大调整。纵观能力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我们可以划出两个大的能力等次(见下图)。

第一个等次主要是认识、阐释与评价能力,第二个等次突出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有关信息,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以及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一,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这些变化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价值理念,表明了新课程对学生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反映了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能力目标与要求的考核离不开创设新情境和问题的设置。从能力目标的具体要求可以看出,“获取和解读信息”不仅仅是指定模块的内容,还包括重大时事信息。尤其是“调动和运用知识”也包括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这表明教科书不再是情境创设与答案设置的唯一资源,无论是提供的背景材料还是答案的设置都可能包括学生的经验和特定情景的探究生成或重大时事信息。这些在近年高考试题命制中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四、考试范围与内容

《说明》规定考试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选修IA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时事政治。其中,经济生活约占30%、政治生活约占15%、文化生活约占15%、生活与哲学约占25%、国家和国际组织约占15%,时事政治不独立出题。与以前相比,现有考试范围也扩大了,考试内容适应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要求的新变化,特别是增加了文化模块和选修部分。

《说明》规定的知识点,“经济生活”共有12个知识点,每一个大知识点分别对应教材12课的内容。“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以及选修IA“国家和国际组织”分别有4个大知识点,对应课标或教材的四个单元主题。大知识点下有多少不等的小知识点,小知识点分别对应教材的“框”或“目”或对教材“目”下主要知识的整合。从规定的知识范围可以看出,在具体知识点的拟订中尊重了考生所学的教材以及遵循减负的原则,对教材原有的知识点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尤其是在《国家与国际组织》以及选考《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经济学常识》中删减幅度较大。

五、备考策略及建议

1.心中有《说明》,做到“知己知彼”

《说明》是试卷取材、立意、问题与答案设置的重要依据。复习中首先要研读好考试说明,对“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以及样卷中“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题型结构”“内容比例”“试卷难度”等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特别是考试目标与要求,需要认真学习和分析,运用有效方法逐条予以落实,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安排自己的复习进度,较均衡地利用时间,并选择好复习用书,找准训练用题,以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课标为根本,把握复习着力点

为了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吻合,《说明》在表述上分为“考核目标、要求”和“考试内容“两部分,实质上对应的就是新课程标准的“技能、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两部分。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备考复习时要注意在理解、贯通知识点的基础上重在运用,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迁移与能力训练。

3.构建“知识树”,夯实学科基础

能力与素质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题目主要是根据现实生活问题与考查能力的需要盘活教材,突出模块内与

模块间知识的整合。所以,新课程改革以后的高考不是不要基础知识,也不是不要知识体系,而是更加提高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要求,提高了基础知识在综合运用中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复习备考中要在认真研究、全面掌握《说明》所列考点,注意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以及知识点的上下位关系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要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点点准,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并在此过程中训练获取和处理信息等的能力和针对问题调动自己知识储备的能力。同时,由于2009年考生所学的教材是2006年版的,贯彻的是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复习过程中应根据有关通知的要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4.训练高考真题,提高应试能力

从《说明》的思路来看,2009年高考“坚持以问题立意、素质本位、稳中求新、体现人文”的特点和走向基本不变。以前的高考试题尤其是新课程实验区的高考题对我们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但在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根据新教材与时事的变化对其进行适当改造。要多花一些时间思考研究试题是如何考核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复习中必须重视教材上的探究活动以及每一个单元的综合探究。对做过的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也要给予一定的总结和归纳,注意过程的探究性和答案的开放性。

5.关注重大时事,把握时代主题

试题以重大现实生活问题立意,就离不开问题情景与时事热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较多,我们必须对问题进行筛选、冷静处理。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现阶段连续性、稳定性的重大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突出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意志以及社会生活重大主题,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题,关注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活化主题的选取也会适当关照学生自己的生活,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综合分析近年高考涉及的时事热点,具有以下几个趋势,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坚持“以我为主”,着眼于我国的实际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特别是国内一些持续性的热点,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但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而是要看国际热点与我国的相关度。

第二,关注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把握时代的主题。突出思想政治的教育性,体现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是政治科高考突出的特点。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也是知识、能力、价值观相统一取向的内在要求。所以,政治高考绝不回避党和政府在本年度的工作重点及其相关热点问题。比如,科学发展是我们的主题。此外,我们也应当关注本年度浙江人民生活中的重点问题。

第三,了解社会生活的长效热点,把握时代脉搏。为减轻负担,避免死记硬背,命题中一般会采取以情景再现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呈现近年来延续的热点问题。比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食品安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依法治国、关注民生、扩大人民参与社会管理、改进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维护国家统一与国家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依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说明 篇4

语文学科说明

制定本说明的依据是教育部 201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应届学生所使 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九年级)。

一、指导思想 语文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 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地反

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 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学科 的教育教学质量。考试结合我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

况,考查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等。试卷包含四个部分,其内容和赋分如下: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0 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4 分 现代文阅读 30 分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56 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中考语文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和鉴赏评析五种能力,五种能力表现为 五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C.分析综合 指分析解剖和归纳整理。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

第 1 页,共 5 页 E.鉴赏评析 指对阅读材料初步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默写古诗文名句

能默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背诵推荐篇目。能力层级:识记 A 以下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背诵推荐篇目: 1.关雎(关关雎鸠)2.蒹葭(蒹葭苍苍)

3.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4.观沧海(东临碣石)5.饮酒(结庐在人境)6.木兰辞(唧唧复唧唧)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8.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9.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10.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12.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斤)13.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14.望岳(岱宗夫如何)15.春望(国破山河在)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19.卖炭翁(卖炭翁)

20.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21.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2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2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24.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27.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2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29.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30.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3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33.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34.南乡子(何处望神州)3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第 2 页,共 5 页

《诗经》 《诗经》 汉乐府 曹 操 陶 潜 北朝民歌 王 勃 陈子昂 王 湾 王 维 李 白 李 白 崔 颢 杜 甫 杜 甫 杜 甫 岑 参 刘禹锡 白居易 白居易 李 贺 杜 牧 杜 牧 李商隐 李商隐 李 煜 范仲淹 晏 殊 王安石 苏 轼 苏 轼 李清照 陆 游 辛弃疾 辛弃疾

36.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37.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38.山坡羊·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39.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4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 瑾 41.《论语》12 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 三军不可夺帅;博学而笃志)42.曹刿论战(十年春)《左传》 43.《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45.《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46.《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47.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 48.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诸葛亮 49.桃花源记(晋太原中)陶 潜 50.与谢中书书(山川之美)陶弘景 51.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郦道元 52.杂说

(四)(世有伯乐)韩 愈 53.陋室铭(山不在高)刘禹锡 54.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柳宗元 55.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范仲淹 56.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欧阳修 57.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 58.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 轼 59.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宋 濂 60.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张 岱 61.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纪 昀

(二)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1.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与现代汉字字形 能力层级:识记 A 2.词语的使用 能力层级:表达应用 D 3.辨析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能力层级:表达应用 D 4.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常见修辞方法的使用。常见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比

第 3 页,共 5 页 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表达应用 D

5.组句成段 能力层级:表达应用 D 6.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①课外(名著)阅读 能力层级:表达应用 D ②口头表达(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能力层级:表达应用 D

③图表、漫画的阅读 能力层级:表达应用 D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理解 B 2.理解并准确表述文中句子的意思 能力层级:理解 B 3.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理解 B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分析综合 C 5.体会作者的情感及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分析综合 C 6.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鉴赏评析 E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的说明类文章、论述类文章和文学作品。1.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 能力层级:理解 B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第 4 页,共 5 页 能力层级:分析综合 C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能力层级:分析综合 C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分析综合 C 5.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分析综合 C 6.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能力层级:分析综合 C 7.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鉴赏评价 E

(五)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能力层级:表达应用 D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1.基础等级 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2.发展等级

①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

②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③有创新 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有个性。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说明 篇5

Ⅰ.命题指导思想

符合选拔性考试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本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注重能力与素质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14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坚持科学性、规范性,确保考试的公平和公正。试卷以合格的大学新生应该具备的语文基础与能力为主要考查内容,着重加强对汉语言文字规范掌握及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试题反映广东省语文教学实际和高考改革趋势,适应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 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Ⅲ.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Ⅳ.试卷结构

一、全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的考查内容为“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共18道题,分值约占总分的90%。

选做题的考查内容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类文本阅读各设3道题,题型为非选择题;考生选做其中一类,完成同一类文本阅读中的3道题,分值约占总分的10%。

二、试卷内容、题量及占分比例

1.语言文字运用 6题约16%

2.古代诗文阅读 7题约23%

3.现代文阅读 4题约11%

4.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3题约10%

5.写作 1题40%

三、题型的占分比例

1.选择题 约22%

2.非选择题 约78%

Ⅴ.古诗文背诵篇目

“古诗文背诵篇目”为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范围。

文言文(11篇)

1.《论语》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3.劝学 《荀子》

4.陈情表 李密

5.兰亭集序 王羲之

6.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或: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李白

8.师说 韩愈

9.阿房宫赋 杜牧

10.游褒禅山记(于是予(余)有叹焉„„此予(余)之所得也)王安石

11.赤壁赋 苏轼

诗词曲(22篇)

1.氓 《诗经》

2.短歌行(对酒当歌)曹操

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

4.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5.山居秋暝 王维

6.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7.蜀道难 李白

8.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9.登高 杜甫

10.登岳阳楼 杜甫

11.琵琶行 白居易

12.锦瑟 李商隐

1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14.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15.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16.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17.定**(莫听穿林打雨声)苏轼

18.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19.书愤 陆游

20.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21.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说明 篇6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与2013年对比变化情况

一、2014年高考考纲英语科是自从2007年国家实施新课标高考以来变化最大的一次:涉及重大题型改革,此举对我国基础英语教育将产生重大影响和正面反拨效应。

二、题型改革具体内容:基于各种原因,删除了建国后高考英语历史上延续数十年的“单句型语言知识题”(合计15题,合计15分)。代之以“语篇型语法填空题”(合计10题,合计15分),此改良题型考纲称呼为“英语语言知识运用 第二节”。

此外,在2013考纲基础上更换了所有样题。

昆一中科研处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说明 篇7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英语科(湖北卷)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为依据。

2.命题遵循“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确保安全、公平、公正、科学、规范。

3.命题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要结合我省教学实际,有利于推动高中新课程改革,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4.命题考虑英语学科特点,在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命制的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三、试卷结构

试卷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听力

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简短对话,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仅读一遍。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读两遍。

听力考试进行时,考生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后,考生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

第二部分:英语语言知识运用

本部分共三节,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本节测试的重点为英语词汇的用法。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每题在一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根据括号内的汉语提示,用句末括号内的英语单词完成句子。本节测试的重点为英语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三节: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在一篇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5分钟。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本部分测试考生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5篇短文的内容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5分钟。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

本部分测试考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共1题,满分2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0分钟。

试卷内容、题量、计分和时间安排如下表:

四、难度控制

试题按难度系数(简称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难度在0.70以上(包括0.70)的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30~0.70之间的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30以下(包括0.30)的题为难题。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三种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五、题型示例

(一)多项选择题

(I)考查听力

W: Alan, are you going to be in your office Wednesday afternoon?

M: No. Why?

W: I wondered if I could work there. My office is being painted then.

M: You’re in luck, Susan. I’ll be out until Friday morning.

W: That’s great. I’ve got to get my project done by Thursday afternoon.

1. What did the woman ask the man?

A. Whether he could let her use his office.

B. Whether he had to work on the weekend.

C. Whether he could help her with her project.

M: This book is so interesting. I’m really enjoying it.

W: What is it?

M: Tear and Blood, by Steven White. Have you read it?

W: No, I haven’t.

M: Do you want to read it after I finish it?

W: Is it a novel?

M: No, it’s a popular science book.

W: Oh, that’s not my taste.

M: You don’t like popular science at all?

W: Well, I mean, popular science films are okay, but popular science books are boring.

2.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Reading a popular science book.

B. Making comments on a novel.

C. Watching a popular science film.

3.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popular science films?

A. They are dull.

B. They are okay.

C. They are interesting.

【答案】1. A 2. A 3. B

(II)考查词汇知识

1. To make members of a team perform better, the trainer first of all has to know their ______ and weaknesses.

A. strengthsB. benefits

C. techniquesD. values

2. The building around the corner caught fire last night. The police are now ______ the matter.

A. seeing throughB. working out

C. looking intoD. watching over

3. As I grew up in a small town at the foot of a mountain, the visit to the village ______ scenes of my childhood.

A. called upB. called for C. called onD. called in

【答案】1. A 2. C 3. A

(III)考查阅读理解

Silence is unnatural to man. He begins life with a cry and ends it in stillness. In between he does all he can to make a noise in the world, and he fe ars silence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Even his conversation is an attempt to prevent a fearful silence. If he is introduced to another person, and a number of pauses occur in the conversation, he regards himself as a failure, a worthless person, and is full of envy of the emptiest-headed chatterbox (喋喋不休的人). He knows that ninety-nine percent of human conversation means no more than the buzzing of a fly, but he is anxious to join in the buzz and to prove that he is a man and not a waxwork figure (蜡塑人像).

The aim of conversation is not, for the most part, to communicate ideas; it is to keep up the buzzing sound. There are, it must be admitted, different qualities of buzz; there is even a buzz that is as annoying as the continuous noise made by a mosquito (蚊子). But at a dinner party one would rather be a mosquito than a quiet person. Most buzzing, fortunately, is pleasant to the ear, and some of it is pleasant even to the mind. He would be a foolish man if he waited until he had a wise thought to take part in the buzzing with his neighbors.

Those who hate to pick up the weather as a conversational opening seem to me not to know the reason why human beings wish to talk. Very few human beings join in a conversation in the hope of learning anything new. Some of them are content if they are merely allowed to go on making a noise into other people’s ears, though they have nothing to tell them except that they have seen two or three new plays or that they had food in a Swiss hotel. At the end of an evening during which they have said nothing meaningful for a long time, they just prove themselves to be successful conversationists.

1.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people make conversation to ______.

A. exchange ideas

B. prove their value

C. achieve success in life

D. overcome their fear of silence

2. By “the buzzing of a fly” (Para. 1), the author means “______”.

A. the noise of an insect

B. a low whispering sound

C. meaningless talks

D. the voice of a chatterbox

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people usually talk to their neighbors ______.

A. about whatever they have prepared

B. about whatever they want to

C. in the hope of learning something new

D. in the hope of getting on well

4. 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passage?

A. To discuss why people like talking about weather.

B. To encourage people to join in conversations.

C. To persuade people to stop making noises.

D. To explain why people keep talking.

【答案】1. D 2. C 3. B 4. D

(二)完形填空题

You are near the front line of a battle. Around you shells are exploding; people are shooting from a house behind you. What are you doing there? You aren’t a soldier. You aren’t 1 carrying a gun. You’re standing in front of a 2 and you’re telling the TV 3 what is happening.

It’s all in a day’s work for a war reporter, and it can be very 4 . In the first two years of the 5 in former Yugoslavia (前南斯拉夫), 28 reporters and photographers were killed. Hundreds more were 6 . What kind of people put themselves in danger to 7 pictures to our TV screens and 8 to our newspapers? Why do they do it?

“I think it’s every young journalist’s 9 to be a foreign reporter,” says Michael Nicholson, “that’s 10 you find the excitement. So when the first opportunity comes, you take it 11 it is a war.”

But there are moments of 12 . Jeremy Bowen says, “Yes, when you’re lying on the ground and bullets (子弹) are flying 13 your ears, you think: ‘What am I doing here? I’m not going to do this again.’ But that feeling 14 after a while and when the next war starts, you’ll be 15 .”

“None of us believes that we’re going to 16 ,”adds Michael. But he always 17 a lucky charm (护身符) with him. It was given to him by his wife for his first war. It’s a card which says “Take care of yourself.” Does he ever think about dying? “Oh, 18 , and every time it happens you look to the sky and say to God, ‘If you get me out of this, I 19 I’ll never do it again.’ You can almost hear God 20 , because you know he doesn’t believe you.”

1. A. simplyB. reallyC. merelyD. even

2. A. crowdB. houseC. battlefieldD. camera

3.A. producersB. viewers C. directors D. actors

4. A. dangerousB. exciting

C. normal D. disappointing

5. A. stayB. fight C. warD. life

6. A. injuredB. buriedC. defeatedD. saved

7. A. bring B. show C. takeD. make

8. A. scenes B. passages C. stories D. contents

9. A. beliefB. dreamC. duty D. faith

10. A. why B. whatC. how D. where

11. A. even so B. ever since

C. as if D. even if

12. A. fear B. surprise C. shameD. sadness

13. A. into B. around C. past D. through

14. A. returnsB. goes C. continues D. occurs

15. A. thereB. awayC. out D. home

16. A. leave B. escapeC. die D. remain

17. A. hangsB. wearsC. holdsD. carries

18. A. neverB. many times

C. some timeD. seldom

19. A. considerB. acceptC. promise D. guess

20. A. whispering B. laughing

C. screamingD. crying

【答案】1-5 DDBAC6-10 AACBD11-15 DACBA16-20 CDBCB

(三)填空题

1. We _______ (起床) before dawn. It was still dark outside. (get)

2. It _______ (一定下雨来着) last night. The playground is still wet. (must)

3. He asked for the letter to _______ (送走) at once. (send)

4. When you hang wet clothes near a fire, you will see steam _______ (从潮湿的衣服上升起). (rise)

5. _______ (我们将如何制订这项计划) has been explained clearly by the teacher. (plan)

【参考答案】

1. got up2. must have been raining

3. be sent4. rising from them

5. How we will make (work out) the plan

(四)书面表达题

受某英文报的委托,你最近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做了一次调查。请根据以下信息,用英语为该报写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短文的标题及首句已为你写好。

调查内容:在新闻、故事、科普、学习方法四种英文文章中,学生最喜欢哪一种

调查范围:湖北省的10所中学

调查对象:高中生

调查人数:1000

调查方式:访谈

调查结果:(见下图)

Reading Interest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cently a survey has been done to find out the reading interest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参考答案】

Reading Interest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cently a survey has been done to find out the reading interest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is survey, one thousand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rom ten schools in Hubei Province were interviewed. They were asked which they liked reading most among the four categories of English articles: news, stories, popular science articles and articles about learning methods.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说明 篇8

编者按:随着《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出台,我省将从2017级高中生开始调整完善学考选考安排,2015级(现高三)学生学考选考办法保持不变。2018年高考必考科目语文和数学考试说明内容同去年(外语科目参加全国考试,可参考已出版的相关考试说明)。

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语文高考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全面测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和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

Ⅲ.考试内容与要求

语文考试内容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考试说明 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和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普语文 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并考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而确定的。Ⅰ.考试性质与对象

一、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能正确、熟练、必考科目,语文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

1.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 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2.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与正确书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写 考语文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

3.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4.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

使用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

5.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语文高考要求全面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语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文能力可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并表现为六个6.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 层级。7.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 8.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 力层级。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9.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确、鲜明、生动 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二、现代文阅读 能力层级。能阅读分析、鉴赏评价中外实用类、论述类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文本和中外文学作品。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一)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1.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的理解 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2.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3.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中心意思的概括 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

4.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

1/ 15

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考

ZHEJIANG EXAMINATION 2018年第1期

5.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

6.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

7.对文本某种特色的深度思考和判断

8.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

9.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

10.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正确解读传统文化经典,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5.文中信息的筛选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8.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9.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10.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

11.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默写(背诵推荐篇目见附录1)

四、写作

能写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

写作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一)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二)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旬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限时150分钟。

二、试题类型 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结构 1.语言文字运用

6题左右,约20分。2.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2则(组),7题左右,约30分。3.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材料3则(组),10题左右,约40分。

4.写作

1题,60分。

2/ 15

ZHEJIANG EXAMINATION 2018年第1期

Ⅴ.题型示例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摭(zhí)拾哄(hōng)笑擎(qín)天柱钻(zu....ān)木取火

B.吟哦(ã)皲(jūn)裂胳(gā)肢窝蜚(fēi)声中....外 C.孱(càn)弱牌坊(fāng)干(gàn)细胞铩(shā)....羽而归 D.屏(bǐng)息包扎(zhā)夹(jiā)克衫言之凿凿....(záo)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一项是

A.yìng响应应和应有尽有 ...

B.xǐng省悟省略发人深省 ...

C.zhuó着手沉着不着边际 ...

D.lěi累赘连累长年累月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摘自作文评语)B.货款金额为叁拾肄万元,月底结算。/兹收订金伍百元,余款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摘自单据合同)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不是忙到脚不粘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摘自教室板报)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领衔浙江,独占鳌头。/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摘自招牌广告)4.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凋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深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A.萃孚(fóu)佳恪(gã)

B.粹负(fú)佳恪(kâ)

C.萃孚(fú)嘉恪(kâ)

D.粹负(fù)嘉恪(gã)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的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7.下列对联,用于高中毕业典礼上教师勉励莘莘学子,恰当的一项是

A.慕师恩众星北拱,瞻学谊群贤南飞。

B.融贯中西学已成,博通古今业无疆。

C.格物致知循大道,求真本信立高标。

D.学富雕龙文修天下,才雄走马星陨人

3/ 15

ZHEJIANG EXAMINATION 2018年第1期

间。

8.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在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9.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信的正文,字数不超过90字。

张先生订购了一件衣服,店家发货时,误发了一条围巾给他。就此情况,请你以店家身份拟一封处理此事的信给张先生。地址、姓名等信息用XX代替。尊敬的张先生: 您好!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致 礼!

店主:XXX

X年X月X日

10.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

(2)从这则公益广告的图文特点出发,简要评价它的创意。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伦敦当地时间18日17时.随着中国与土耳其主宾国活动交接仪式的正式举行,为期3天的伦敦书展落下帷幕。

在此次书展上,中国以迄今最大规模的主宾国活动隆重登场.向英国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出版商、版权交易商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各类图书出版现状。今年的中国展台上有近3000种英文图书展出。书展推出的中国作品包括《钱钟书英文散文选》和苏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书的英文版,以及《红楼梦》、《聊斋志异》、《孙子兵法》、《论语》等中国古典名著英文版。

伦敦书展落下了帷幕.但书展对中英两国文化交流所产生的重大推动意义,将留下长远影响。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指出,长期以来,中英文学的交流有点失衡,不对等。中国读者对英国文学的了解,远比英国读者对中国文学了解得多,英方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仅限于古典文学,像《红楼梦》等。中国一般读者,对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直到当代作家作品,如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哈利·波特》等都非常了解。

2013伦敦书展将于明年4月15日一17日举行,市场焦点主宾国是近年出版业蓬勃发展的土耳其。(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4月20日第4/ 15

ZHEJIANG EXAMINATION 2018年第1期

4版‚要闻版‛,有删节)(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12.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2)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3)写一段抒情文字,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二、现代文阅读

(一)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1)一(3)题。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甚至有人评论说,中国传统节日只是存留于父辈记忆里的尤物,已经成为国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压岁钱水涨船高,变成了负担,失去了原来祈福去灾的本意:庙会办到商场里边,实际就是商品交易;群发短信拜年,平均给每个人的情感又有多少?专家们认为,这一现象 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等原因造成的。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觉,让传统在现代社会得到很好的延续。

其实式微的不只是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这是不争的事实。要究其原因,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在笔者看来,这都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比如,春节文化包含教育、敬神、祭祖、尊老爱幼等内容,并通过一系列仪式来完成。而现在几乎没有人在敬神、祭祖,由于无法团聚的人越来越多,尊老爱幼也成了‚隔空对话‛,春节还有什么文化味道啊?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热闹,但越来越没有文化。

传统节日值得我们缅怀,但对传统节日的式微我们也无可奈何,因为社会在发展,原来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东西,不再是人们的必需,那么传统节日就会发生变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指出:‚原来的传统节日是有大量丰富的民俗活动的,和节气、时令、气候、水土,以及祭祀、祈祷、敬仰、吟诵相关联,有着缅怀、祝愿、庆贺、祈愿、敬祭等种种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的节日几乎都没有祈祷和敬祭等内容,失去了庄严的文化氛围,人们对一些不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淡化,相反对产生于国外的又接地气的节日情有独钟。当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自然就会式微。

尽管传统节日式微是文化在‚物化‛的结果,但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很多传统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保护的,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也会增加新的民俗活动和新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传统节日的式微。在笔者看来,节日式微的内容多是不贴近现实生活或不被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所认可的不合时宜的传统内容。我们应该通过努力,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总之,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切不可在我们手中消失。

(本文有删节)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现象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生活走向富裕,压岁钱水涨船高,节日的经济意味越来越浓。

B.随着通讯的现代化,过节时大家已习惯了编发短信互贺,进行“隔空对话”。C.传统节日现在已不再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庙会也成了商品交易的载体。

D.国内不少人对产生于国外的、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情有独钟。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真正原因的理解,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B.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C.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

5/ 15

ZHEJIANG EXAMINATION 2018年第1期

趋向物质化。

D.传统节日不合时宜的内容得不到今天人们的认可。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保护与传承传统节日的看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能。它仍然是一种言语,也就是说,与词语相联结的思维。但是在外部言语中,思维是由词来体现的,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语产生思维,词语就消亡了。内部言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纯粹的意义来思维的。它是一种动态的、转移的、不稳定的东西,在词和思维之间波动着,而词和思维或多或少是稳定的,或多或少描绘了言语思维的组成成分。只有在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层面以后(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才能理解言语思维的真正性质和位置。

这个层面就是思维本身。每种思维都创造了一种联结,完成了一种功能,解决了一个问题。思维的流动并不同时伴随着言语的展开。这两个过程不是同一的,在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也不存在刻板的一致性,当一种思维过程流产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指出的,当一种思维‚不再进入词语‛时,这种情况尤其明显。思维有其自己的结构。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并非易事。

思维和言语不一样,思维并不是由彼此独立的单位所组成。当我想与别人交流下面的思想,即今天我见到一名赤足的男孩身穿蓝衬衫沿着街道奔跑,我并不把其中每个项目(item)分别对待:即男孩、衬衫、衬衫的蓝颜色、他的奔跑、不穿鞋子等我把所有这一切在一次思维中构想出来,但是表述时却用分别开来的词语一个讲话者往往要花几分钟时间才能将一个思想展现出来在讲话者的心中,整个思维是立刻呈现的,但是在言语中,它必须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相继展开来。我们可以把思维比作一朵乌云洒下一阵词的雨点。由于思维在言语中没有它的自动对应物(automatic counterpart),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必须通过意义,在我们 的言语中,始终存在着隐蔽的思维,即潜台

词 由于从思维向言语的直接过渡是不可能的,因此始终存在思维不可表达性的悲哀:

内心将如何表达它自己,他人将如何理解?(F.尤契夫)

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是不可能的,不仅在生理上不可能,而且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交流只能用迂回的方式才能达到。

(选自列夫·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内部言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部言语功能与外部言语相对,是完成言语思维的内在方面。

B.与外部言语一样,内部言语中的思维也与词语有密切的关联。

C.内部言语可以基于纯粹意义来思维,不需要始终伴随着词语。

D.内部言语作为一种功能,它是在一定的思维过程当中实现的。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比内部言语更内在的层面的“思维”,在文中实际上就是“言语思维”。

B.如果把思维比作乌云,那么每朵乌云终究都会变成一阵阵词的雨点洒下。

C.每种思维都不是彼此独立的单位,因此它们与言语单位不可能完全一致。

D.言语表述时需一个词语一个词语相继展开,并通过意义和思维联系起来

(3)在文章未尾,作者认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张柠和格非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对话 张柠:我觉得,大作家能够通过直觉的力量穿透文明史,并创造一种新的形式。比如废名,他对文化史的走向和时代精神困境的处理方式,有着非常自觉的观念他具有对整个中国人的文明史和人心的高度洞察力

说到文学阅读,现在大家都这幺忙,我为什么要拿出一个礼拜时间读一个当代作家的长篇小说?因为你的文字好、故事精彩吗,那我不如去读地球上任何一个大作家的6/ 15

ZHEJIANG EXAMINATION 2018年第1期

作品,为什么一定要读你的?你一定要有那些经典作家不可替代的东西,或者说,你的创作要跟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困境相关我想要从当代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的阅读中,获得对重大精神现象问题不同程度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仅仅期待故事的精彩、语言的精美,后面这种作品,对我而言读不读都无所谓。

现在经常莫名其妙地冒出一些所谓‚新‛作家,生物学意义上的年轻,成了他们的文学通行证。在文学史权威和市场权力的双重压力下,他们并没有显示出应有的力量他们作品的基本叙事功能没变,变化的是装饰性东西,不是本质,没给文学带来真正有意义的元素。文学创造不是造反,仅靠胆量是不够的。

格非:你刚才说的这个东西很难得。废名是一个怪人,我们今天没有怪人,这很可怕。大家都被规训的东西弄得灰头土脸,没有异己者、他者的力量。文学是他者的东西,是跟社会异质的东西,文学需要独断的、冒犯性的东西出现。我认为,没有这样的人格,就不要指望有这样的作品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文化的意识形态,包括流行文化,吞噬的力量巨大,恐怕我们还是要重建专家批评,构成某种最低限度的支撑和循环系统。

我们缺乏具有公信力的文学批评的权威。我倒不担心没有大作家,担心的是文化自身的恶性循环,比谁更肤浅、更庸俗、更孤陋,还以此为荣,这对整个文化艰难的积累是很不利的。好的东西从来是很罕见的,它需要被人发现、讨论、评价,作为一个新的因素,进入文学结构并产生影响。我觉得批评应该承担这样的功能。

张柠:批评和创作的环境都重要,它保护特别独立的一些人,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肯定是不随波逐流的,也肯定是被不随波逐流的批评家发现的,整个社会文化机制里应该鼓励和保护与众不同的东西,创造性的东西。传统的意识形态制度和正在流行的意识形态制度都在鼓励重复的、流行的、程式化的东西,这种东西是迅速更新换代的速死的东西。鼓励和发现特异的独立的作家和批评家,特别是年轻一代,是优化文学环境的重

要工作。

(节选自《当代文学的精神裂变》,有删改)

(1)下列对废名的认识和判断,不符合对话本意的一项是

A.废名能凭借高度的洞察力通过直觉来穿透文明史。

B.废名凭借应有的力量自觉地解决了时代精神困境。

C.废名是—个不愿被社会驯服得规规矩矩的人。

D.废名是一个能用文学作品表现独断东西的人。

(2)下列不属于“要重建专家批评”的原因的一项是

A.当代一些年轻人作品的基本叙事功能没变,也没给文学带来真正有意义的元素,却被称为“新”作家。

B.在文学史权威和市场权力的双重压力下,传统意识形态制度日渐式微,文学难以显示出他者的力量。

C.部分作家被当代的文化意识形态所吞噬,陷入到文化自身的恶性循环中,显得肤浅、庸俗和孤陋。

D.好的文学作品风毛麟角,作为新的因素进入文学结构并产生影响,是需要被发现、讨论和评价的。

(3)概括张柠和格非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共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西湖的风 柯灵

地上的乐园早经失去,人间的天堂都已毁灭……

我们的艺术家常常精通商业三昧:而商人却总兼有着名士才情。多谢那一片玲珑心机,如今我们闲情的士女,只要略略破费,在‚孤岛‛上也得从容地欣赏沦陷了的西子风光了。

哦,这一带木头的雉堞,俨然是杭州城廓,围着一片扰攘与太平。灵隐古刹也建立在缭绕的脂粉香中了,虽然缺少些参天的古木,四周未凋的绿树,在游客的心里也该有

7/ 15

ZHEJIANG EXAMINATION 2018年第1期

些凉意?这里是紫霞洞,过去点儿还有飞来峰,人工的堆砌也居然不缺乏丘壑之胜:小沟里一样浮着游艇,且有着比湖上更加美艳的船娘。‚三潭印月赏中秋‛,难得是团圆佳节,先别管世乱年衰,万人失所,我们也得有一夜狂欢。你看着电炬下的长堤蜿蜓,楼台隐约,这一池子水还不够我们幻想的游泳吗?……

伟大的匠心!先生,你们真使我不能咽.....下这一声赞叹了。

可是,我这不懂风雅的俗人,却无端的引起了忧烦。你自然不会知道,我的家正在浙东,离钱塘江还不到百里,离乡和还乡那是道必经的津梁。在义渡的木船上望着连天烟水,我曾多少次因为出游和还乡的喜悦,在。里亲切地叫着它的名字,像叫着久别的亲友。去年秋天,钱塘江上架起了钢铁大桥,——那是个稀有的大工程,国家为它耗费过巨量的物力,无数人为它流汗,千余个工友因为工作被夜潮卷去。——火车可以从上海一直通到我们故乡了。……可是谁知道现在成了什么样子?桥呢,毁了,当然。我想得出那残断的骨架,在呜咽的江声中傲然独对西风。堤岸寂静,除却天边的云树,沙滩上的铁蒺藜,江上失去了白色的帆影,岸畔也不见一个行人。夜来了,涛声拍岸。子夜的潮头狂怒地涌起,迎着下弦的月色,唱出它满腔悲愤。

自然你更不知道,杭州城里有着不少我的故旧和新知,湖上也曾有我繁密的屐痕,如今我还摸得出那一把欢喜与哀愁。杭州的街道在喧扰中也有着平静,一道柳荫掩映,只能给少妇在岸边捣衣的浣纱溪,象征着的正是杭州的情调。西湖是杭州人的骄傲,那一湖的烟波,一堤的细柳,一带的层峦,诗人为它们倾倒,阔客为它们一时间也起了闲逸的心。而杭州人是吃了麦稀饭也要饿着肚子游西湖的。这些平静惯了的人,平常我讨厌他们,这一会却有了衷心的怀念。美色对.....于女人,在乱世只有一面招揽暴客的酒帘,秀丽的湖山胜迹,在炮火下更不堪闻问,西湖的劫数,谁又能够想像呢?前夜有客自湖畔来,问起消息,他只有摇头与叹惋,眼睛泫然了,可是射出来的是愤怒和复仇的光。

他说一切伤心都无从说起。

聪明的先生,我真佩服你们的机智。可是人的思想是奇怪的,你看,我的思路这一下子被引得多么辽远?湖山如梦……说真的,一切到过杭州的人,他记忆里的湖山比你们创造的世界更阔更美。而现在西湖的风里是夹着血腥气的,我们闻得出。湖畔的一根草一朵花,我们也应当看得出那含愁的颜色。

告诉我,先生,我们几时能够到真的西湖,去看看那无边的烟水,或者,你可以告诉我们一点湖畔的真的消息吗?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八日

【注】作者写作此文时,杭州已被日寇侵占。这一年,上海某电影公司举办了一个所谓的‚西湖博览会‛,用布景搭出西湖风景,让‚孤岛‛上海的士女游览,很多善男信女还去‚灵隐寺‛进香,在上海滩引起了轰动。

(1)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含义。①伟大的匠心!先生,你们真使我不能咽下.....这一声赞叹了。

②这些平静惯了的人,平常我讨厌他们,这一会却有了衷心的怀念。.....

(2)作者是从哪些时间、空间的角度描述“西子风光”的?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篇散文为何以“西湖的风”为题?请联系全文解读,说说你的见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顸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8/ 15

ZHEJIANG EXAMINATION 2018年第1期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表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采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幺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撸,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9/ 15

ZHEJIANG EXAMINATION 2018年第1期

……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伕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探究,谈淡你的看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第9车厢

[俄]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转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遗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

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埔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一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二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纽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

10/ 15

ZHEJIANG EXAMINATION 2018年第1期

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删改)

(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2)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3)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4)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5)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墨工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

其文字。敌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

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日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B.而又辱之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过称:过分称赞。..D.不暇就师穷经就:跟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B.然言出而罪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吾其还也 .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

11/ 15

ZHEJIANG EXAMINATION 2018年第1期

或因寄所托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②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5)题。

①王定国诗集叙(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 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

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②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

衰,所至翱翔徜佯,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

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昏乱,糊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忝其父祖耳忝:羞辱,有愧于 .B.自恨期人之浅也期:看待。.C.畏其敏畏:担忧。.D.饮酒不衰衰:减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B.定同且不我怨臣死且不避 ..

C.又以病止酒梅以曲为美 ..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置杯焉则胶 ..

(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

B.①②④

12/ 15

ZHEJIANG EXAMINATION 2018年第1期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八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一项是

(金)吴激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

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同是天涯。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

[中吕]山坡羊·燕子 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

(元)赵善庆 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卷而叹”。

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巷陌乌衣夕照斜。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

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

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畅。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____的意象,表达了

(5)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深沉的____之感。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

及语言特色。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

(三)传统文化经典解读 身耳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2)题。(《颜氏家训·勉学》)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

(二)古代诗歌阅读

人乎?’不问马。‛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一(2)题: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秦中吟·歌舞

读可以标点为:(唐)白居易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马。‛ 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

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①句读的看法。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一(2)题。【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阕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

①处也。(《论语·里仁》)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

(1)这首涛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一脉相承。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2.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1)一(2)题。

乌衣巷(唐)刘禹锡

【注】①不处:不享有。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

13/ 15

ZHEJIANG EXAMINATION 2018年第1期

么?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孟子为何以“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君子三乐”?试分别简述其涵意,150字左右。

(四)名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 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李清照《声声慢》)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__。念桥边红药,____?(姜夔《扬州慢》)

2.根据语境,填写名句。(只选3小翘)

(1)韩愈《师说》“____”一句,出自《论语》:“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2)《琵琶行》多处写秋月,各有情味,其中“____”一句描写一曲终了寂静无声的情景,令人回味无穷。

(3)《念奴娇》词牌因苏轼《赤壁怀古》词中名句“____”,故又称《酹江月》。

(4)愁是有重量的,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长亭送别》中崔莺莺的愁,“____”。

四、写作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表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

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融入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3.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附录1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一)古文

1.论语(《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中规定的篇章)《论语》

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3.劝学(节选)《荀子》

4.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 5.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

14/ 15

ZHEJIANG EXAMINATION 2018年第1期

6.陈情表李密

7.滕王阁序并诗(从“时维九月”到“岂效穷途之哭”)王勃

8.师说韩愈

9.阿房官赋杜牧

10.六国论(从“齐人未尝赂秦”到“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

11.赤壁赋苏轼

12.五人墓碑记(从“嗟乎”到“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张溥

(二)古诗词曲

1.氓《诗经》

2.渔父《楚辞》

3.蜀道难李白

4.登高杜甫

5.琵琶行白居易

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7.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9.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11.长亭送别(【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王实甫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科书下一篇:导游打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