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法院强制执行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处罚法院强制执行(共8篇)

行政处罚法院强制执行 篇1

更新时间:2015-02-03 13:46:28点击次数:2417

次字号:T|T

金齐波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是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随之也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理清强制执行中的法律关系,正确运用申请强制执行手段,对保障行政处罚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结合近几年的执法实践,笔者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一、非复议或者诉讼程序下申请强制执行问题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六条、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七十一条也体现了这一规则。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很简单,即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但是在涉及与司法工作机制相衔接时,《行政处罚法》与《行政诉讼法》之间出现了矛盾。新《行政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原《行政诉讼法》与新法基本相同,没有“具体”两字)这里增加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在法定期间内当事人不提起诉讼。法定起诉期间是当事人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见新《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原《行政诉讼法》为3个月诉讼期),也就是说,在法院的工作制度中,并不承认行政机关在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但又没有超过法定起诉期限时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此制度下,人民法院即使不能直接否认行政机关依据《行政处罚法》所享有的权力,但对于是否受理行政机关申请,还是会依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处理,毕竟强制执行主要涉及司法工作程序,《行政诉讼法》明显是司法程序的主要法律,《行政处罚法》则主要是针对行政程序的法律。因此,在2000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仍然体现上述要求,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不在该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的,属于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裁定不予受理。

2012年1月《行政强制法》实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已经纳入该法调整范畴。该法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此提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致,即“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由于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定期限(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短于提起行政复议的法定期限(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而提起行政复议的法定期限又短于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因此,本着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条件、程序应当统一适用《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当事人在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欲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必须在法定起诉期限届满后方可提出。

二、复议或者诉讼期间行政行为是否停止执行问题

《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新《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原《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五条也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行为不服,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同时,《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三条又规定:“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新《行政诉讼法》第九十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出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原《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是先规定了复议、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的执行,后又规定了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的,才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此,应当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呢?笔者认为:人民法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始于行政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即只有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既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法院才可以强制执行。理由是:

(一)从行为性质上说,具体行政行为已经生效。主要有三方面含义:一是行政行为本身已经具备了发生法律效力的必要要件。二是具备对行政行为发生法律效力具有决定意义的要件。三是生效行政行为应当包括行政主体资格合法、依法已穷尽了行政程序,并已经依法送达当事人等。只有这些要件同时具备,方可以成为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穷尽行政程序主要是指行政行为依法应当履行的审批程序已经履行完毕,当事人依法申请行政救济的程序业已完结等,并不是行政执法决定书送达时就已经生效。

(二)从法学理论上说,执行根据必须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执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有执行根据,即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二是执行根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三是执行根据有能够执行的给付内容;四是执行根据依法应由人民法院执行,且接受申请的法院有管辖权;五是负有义务的当事人未履行执行根据所确定的义务;六是有权利人的申请或者法院内部移送。人民法院执行的依据包括自身所作的判决、裁定等在内的任何法律文书都应当具备这六个条件,具体行政行为也不能例外。

(三)从立法本意上说,人民法院只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才符合法律规定。《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五条、《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均是不停止执行,而并非不停止强制执行。因为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只推定其合法有效,仅具有执行力,相对人可以自己履行,但不必然具有强制执行力。相对人不服而申请复议或起诉,本身就是对该行政行为效力的质疑。《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三条、新《行政诉讼法》第九十四条明确规定为强制执行,表明人民法院执行的必须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而不是在复议和诉讼过程中的行政行为,因为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只遵循自身的司法程序。

(四)从实际操作上说,发生法律效力行政行为才能成为法院的执行根据。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作出以后,行政相对人可以依照复议和诉讼不停止执行的原则自动履行。但由于行政相对人可以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致使行政行为中的权利义务尚处于不确定状态。如果此时开始立案执行,法院便处于既受理行政机关的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给付内容进行强制执行,又受理行政相对人的起诉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予以审查的境地。一旦行政行为被撤销或者变更,势必引起执行回转,至少会引起执行内容的变更,甚至可能会造成因已执行而将不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维持的劣果。这样,势必导致审判和执行资源的浪费,对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也有不良影响。所以《解释》第八十六条和第九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体行政行为已经生效„„”,“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或者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不予执行。”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当事人在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有逃避执行,例如隐藏、转移、买卖、毁损标的物、财产等行为,有可能导致今后行政处罚难以执行的情况,那么行政机关可以根据《解释》的规定:“行政机关或者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有充分理由认为被执行人可能逃避执行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者申请强制执行的,应当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不及时执行可能对国家、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利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先予执行”。而向人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或者财产保全,从而切实保障行政行为的执行。

三、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问题

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是行政机关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其强制执行申请的时间阶段。根据《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解释》及《行政强制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非诉案件时,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期限区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未申请复议或者诉讼情况。如果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获知行政决定后,在法律期限内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在法定期限届满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种情况下的时间计算方法是,以当事人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的6个月为期满之日(新《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诉讼期为6个月,原《行政诉讼法》为3个月),以期满之日的次日为起点开始的3个月内,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未告知诉权或者起诉期限情况。如果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当事人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应以当事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的6个月为期满之日,以期满之日的次日为起点开始的3个月内,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然,当事人必须在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的2年内行使诉权。

(三)当事人不知道行政行为内容情况。如果当事人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应以当事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该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的6个月为期满之日,以期满之日的次日为起点开始的3个月内,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行使诉权的时间限制是,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不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不超过5年。

(四)不属于当事人自身的原因超期情况。如果由于不属于当事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应以当事人不属于其自身原因消除或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的6个月为期满之日,以期满之日的次日为起点开始的3个月内,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五)行政复议终结情况。如果法律规定行政复议是最终的救济程序,而当事人在法定的60日期限内又没有申请行政复议的,这种情况下的时间计算方法是,以当事人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60日为期满之日,以期满之日的次日为起点开始的3个月内,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超过3个月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不予受理。

有人认为,根据《行政强制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不能超过3个月,要不然超过法定起诉期,法院就不受理了。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和错误的。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申请延期分期缴纳、行政复议或者诉讼中被依法决定停止执行、当事人承诺履行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等,行政强制执行时效应该参照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改变了以往对强制执行时效的不明规定,作出了“申请强制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新《行政诉讼法》第九十八条中也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及其《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解释》第八十六条也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条件之一:被申请人在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期限内或者行政机关另行指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因此,行政强制执行时效属于消灭时效,其应当参照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起诉、请求、当事人承诺履行等都是该时效中断的理由。

四、对加处罚款能否予以申请执行问题

《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对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从字面含义解释来看,“加处罚款”是指当事人逾期不缴纳罚款的,在其原罚款金额的基础上每日增加百分之三的罚款,并且可以重复计算至当事人缴纳罚款时止(《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很显然,加处罚款的目的是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缴纳罚款的义务,但问题是当事人一直不缴纳罚款,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移送法院时,法院能否一并执行。各地法院做法各异,现行法律、司法解释也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对加处罚款的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一)加处罚款符合行政立法目的。维护、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是《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加处罚款虽然是法律赋予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如果没有其他措施进行保障的话,这项权力势必成为“摆设”;如果不赋予行政机关的重复选择权则势必难以保障行政决定的最终实现,行政管理将难以为继。只有人民法院执行加处罚款才能保障和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二)加处罚款是维护行政管理秩序和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保障。行政处罚决定一经作出,就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对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负有自觉履行和按期履行的义务,当事人逾期不缴纳罚款,正是对国家公信力、拘束力、执行力的抗拒和挑战。行政机关对其实施加处罚款,既是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需要,也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手段。倘若人民法院不执行加处罚款,那就意味着行政机关眼睁睁地看着当事人违法,也无可奈何。

(三)加处罚款作为执行手段是以罚款形式来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原处罚决定。因为从《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的字面理解, 笔者认为加处罚款是一种执行罚:加处罚款是行政机关在行政强制执行阶段采取的一种强制执行措施,即在行政机关作出责令行政相对人给付一定金钱义务的处罚后,行政相对人在指定的期限内没有自动履行时,以增加行政相对人罚款数额的方式来督促相对人自动履行的执行手段。

(四)加处罚款具备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性质。首先,加处罚款是法律授权行为,行政机关根据这一授权对逾期履行者作出的这种加处罚款执行罚行为也应当属于行政行为。其次,这一行为具备具体行政行为应具备的四要素:一是法律行为要素,即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的行政意思表示;二是特定对象要素,即具体行政行为是对特定的人或事的一次性处理,这表明处理的个别性是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特征;三是单方职权性要素,即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据国家行政法律以命令形式单方面设定,不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同意,具有命令性和服从性;四是外部可诉性要素,即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实现行政职能的外部行为措施,相对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对照加处罚款这一行政行为可以看出,该行为是根据法律授权针对特定的怠于履行法定义务者给予惩罚的单方外部职权行为,也具有可诉性,完全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因此,加处罚款具有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性质,加处罚款其实也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针对特定的当事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综上,加处罚款作为在原行政处罚基础上产生的,针对行政相对人新的违法行为(逾期履行法定义务)以执行罚的形式作出的新的处罚决定,在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加处罚款时,只要法院审查认为原处罚行为是合法的,则应当一并裁定并予以执行。

行政处罚法院强制执行 篇2

1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的程序

归纳起来有申请、受理、审查、执行四个递进程序。首先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向所管辖地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书, 递交人民法院行政庭。人民法院行政庭收到强制执行申请书后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裁定的决议, 受理裁定后要发受理通知书。人民法院的行政庭在书面审查过程中可以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协调, 发现案件明显缺乏事实依据及法律法规依据, 或有明显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 将举行听证会听取双方意见后, 才能作出行政裁定并出具裁定书。可以执行裁定的, 交由人民法院的执行庭执行。

2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的注意事项

2.1 申请期限

依据《行政强制法》第53条规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 无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 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规定, 若当事人拒不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 可在当事人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的3个月后申请人民法院来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申请的期限是自行政处罚决定书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有效。因此,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必须是在自当事人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3个月后、6个月内, 申请期限一旦错过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2.2 事先催告

事先催告是行政机关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 在当事人于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情况下, 向当事人发出的法律文书, 这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依据《行政强制法》第35条“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 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 并载明下列事项: (下转第22页) (上接第20页) 履行义务的期限;履行义务的方式;涉及金钱给付的, 应当有明确的金额和给付方式;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的规定, 行政机关应通过催告方式, 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行政处罚的义务, 给当事人自我纠错的机会, 同时也使当事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行政机关下达催告书应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的3~6月内进行, 最好选择在限期截止之前20天左右, 以便于把处罚款的金额一并附在催告内容中, 同时申请强制执行。

2.3 完善案卷

申请强制执行的案卷材料一定要事先完善, 应给人民法院提供一个规范完整的案卷。案卷内容应符合《行政处罚法》的各项规定;应有确凿的违法事实、完整的证据链条、充分的处罚依据;送达的外部文书要能确保当事人收到;内、外部文书应齐全。

2.4 提供材料

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申请时, 需提供以下规范完整的申请材料:强制申请书2份 (申请书应由法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1份、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1份、法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需授权委托代理人的签授权委托书1份 (授权委托书由法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被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 (可以委托多名人员代理, 一般由办案人员担任代理人较好。) 将案卷全套材料装订成册并复印2份, 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案件所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及自由裁量依据的复印件2份, 加盖单位公章。

行政处罚法院强制执行 篇3

关键词: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划分标准

一、研究本课题的重要意义

我国出台的《行政强制法》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合称为“行政强制”却又将其一分为二。根据《行政强制法》关于这两者的规定,将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和内涵划分开来,具有如下的现实意义:

其一,使立法机关合理区分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在执法时有据可依。《行政强制法》在第10、11条中提出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拥有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权,但两者的权限不一致。第13条则提出只有法律拥有性质强制执行的设定权,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对其没有设定权。因此,必须要正确区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才能使立法机关执法得当。

其二,让行政机关在落实行政强制手段中采取正确的方式。《行政强制法》在第9条对行政强制措施进行了种类划分,归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主要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等。第12条对政强制执行的种类也进行了划分: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划拨存款、汇款;拍卖,依法处理查封或扣押的场所、设施以及财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代履行等。由此可以看出,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行为手段和针对的行为种类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行为手段行政机关应采取不同的强制行为。

其三,使行政机关分别依据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实施具体的执法程序。因为两者本质上的区别,《行政强制法》在第三、四章分别对两者的实施程序进行了规定。在行政强制措施程序中禁止委托,在行政强制执行程序中要注意对当事人进行催告,使其履行义务。

其四,谨防行政强制措施被误当作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法》规定由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规定在存在法律授权的前提下让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执行;当没有法律授权时,行政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这就要求我们明确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之间的区别,确立划分标准,谨防将行政强制措施当做行政强制执行从而引起执法纠纷。

其五,促使行政机关对于过去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案件,集中进行梳理。《行政强制法》出台后,要求各级行政机关根据相应规定,清理和梳理过去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手段,通过事实案例检验这一理论,并帮助执法人员正确区分两者的定义、内涵。

其六,促使人民法院完善司法管辖制度。《行政诉讼法》在第18条就当事人因为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出的诉讼,做出了规定和判断。因为不恰当的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混为一谈会影响到法院对行政诉讼的管辖范围,必须要有效区分两者,才能进一步完善司法管辖制度。

二、各种分界标准的可行性分析

(一)将行政行为的保障性、执行性作为标准

持本标准的人认为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行为,因为其保障性与行政强制执行区分开来。行政强制措施的保障性体现在其对社会秩序的保障上,例如通过扣留肇事者驾照来保障对肇事者的处罚,通过冻结嫌疑人的存款来保障受害人能获得财产补偿。但行政强制执行则具有执行性,涉及到行政处罚、行政命令、行政裁决和征收等多方面的实际执行情况。其实行政强制措施也具有一定的执行性,但其执行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利益;行政强制执行也具有一定的保障性,但其保障是为了执行具体的命令、裁决、征收和处罚。前者的侧重点在保障,后者的侧重点在执行,因此这种标准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二)将行政行为的中间性、最终性作为标准

持本标准的人认为行政强制措施是中间行为,行政强制执行是最终行为,以此将它们区分开来。认为行政强制措施是中间行为,是因为其具有中间性,只属于行政行为中的中间环节,而完成最终行为的是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法》第2条认为行政强制措施是“暂时性控制的行为”,也明确了这个标准的可行性。换句话说,行政强制措施是为了保障后续行为的效果,也就是为行政强制执行奠定了基础,最终要让当事人履行义务或服从处罚,还需要依靠行政强制执行来实现。由此可见,此标准的可行性很高,对行政机关执法具有指导意义。

(三)将履行的义务内容作为标准

根据《行政强制法》展现出的理论基点,不少学者认为以“履行义务”作为区分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可行的。这一点在《行政强制法》的第2、34、53条中均有体现,规定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人民法院实施强制手段都需要以当事人不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应当承担的义务或处罚为前提,当事人负有“不作为”和“容忍”义务时实施的强制行为归属于行政强制措施,当事人负有“作为”义务时实施的强制行为则归属于行政强制执行。因此行政强制措施与行强制执行的划分可以此作为标准。

除了上述的三种标准,学术界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划分标准,但因为划分根据和划分效果的不明确不具备太强的可行性。但不管行政强制措施或行政强制执行,实际上都属于行政强制机关的强制手段,是为了保障受害人的权益得到补偿或加倍赔付,并强制当事人履行其负有的行政义务。如果当事人负担“不作为”或“容忍”的义务,为了使其履行应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如果当事人负担“作为”义务,为了使其履行应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这一点在《行政强制法》中得到了最为明确的体现,因此应当作为最关键的划分标准。

三、结束语

行政強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作为行政强制行为,都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和执行性,前者因为其特性还具有中间性和暂时性,后者因为其特性还具有最终性。这些都能够作为两者划分标准的参考,但最关键的划分标准是以履行的义务内容作为标准区分两者的内质层次。

参考文献:

[1]唐璨.行政强制措施设定制度的立法解读与反思[J].江淮论坛,2012,(6)

[2]王鑫.试论行政强制措施的认定标准——从《行政强制法》第九条第五款谈起[J].法制博览,2013,(9)

[1]胡建淼.“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分界[J].中国法学,2012,02:90-97.

法院强制执行判决的方式 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强制执行的规定 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设执行组织,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执行本法院对第一审民事案件所作的判决和裁定。第二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原则上也由原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负责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执行。采取重大执行措施时,应当有司法警察参加。

如果被申请执行的财产或者被申请人在外地、而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执行员又不便前往执行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托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函后15日内开始执行,不得拒绝。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结果及时函复委托人民法院。在30日内还未执行完毕,也应当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受托人民法院自收到委托函件之次日起15日内不执行的,委托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受托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受托人民法院执行。

如果其他单位和个人持有被申请执行的财产、而由人民法院书面通知协助执行的,都有义务按通知的规定执行。凡是无故推托、拒绝或者妨碍执行,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要负法律责任。

①法律文书。又称执行文书。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应以法律文书为根据。法律规定下列法律文书具有执行效力:民事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具有财产执行内容的刑事判决书和裁定书;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仲裁文书;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公证文书;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书必须发生法律效力,没有生效的不能作为执行的根据;法律文书还必须具有给付内容,如果只是确认或者变更法律关系的,则无需执行。

②法定期限。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必须遵守法定的期限,方为有效;如果超过期限,就丧失了申请执行的权利。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1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6个月。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1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后1日起计算。

法院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5

执行申请人:

xxx,女,1939年12月13日出生,汉族,住xxxxxxx路20号5号楼2单元302号。身份证:37xxxxxxxxxxx41 xxx,男,1963年12月25日出生,汉族,住xxxxxxxxxx路20号5号楼2单元302号。身份证号码:37xxxxxxxxxx610..被申请人:

zzzz,男,1964年4月16日出生,汉族,住xxxxxxxxxx路,身份证号码:37xxxxxxxxxx117

申请事项:

1、请求强制执行[(判决书文号)第1741号]民事判决书即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精神损失抚慰金8000元人民币,承担诉讼费250元人民币。

2、被申请人加倍支付迟延履行利息。事实与理由:

执行申请人诉xxxxxxxxxxxxxxxxxxxx一案,2012年1月13日法院名称做出[(判决书文号)第1741号]民事判决,确定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8000元人民币,承担诉讼费250元人民币,现在该民事判决已经生效。被申请人拒不履行判决,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申请贵院强制执行该判决。

此致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法院

执行申请人:

年 月 附:

1、判决书复印件一份。

法院强制执行的方法与手段 篇6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章的规定,我国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共有以下九种。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财物;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支付迟延履行金;强制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

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查询是指人民法院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单位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有关被申请人存款情况的活动。

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保全或强制执行时,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单位的存款所采取的不准其提取或转移的一种强制措施。

人民法院采取冻结措施时,不得冻结被申请执行人银行账户内国家指明用途的专项资金。但被申请执行人用这些名义隐蔽资金逃避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冻结。

冻结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的最长期限为六个月,需要继续冻结的,应在冻结到期前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办理冻结手续,否则,逾期不办理,视为自动解除冻结。

划拨是指人民法院通过银行或者信用合作社等单位,将作为被申请执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存款,按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规定的数额划入申请执行人的账户内的执行措施。划拨存款可以在冻结的基础上进行,也可以不经冻结而直接划拨。

人民法院采取查询、冻结、划拨措施时,可直接向银行营业所、储蓄所及信用合作社提出,无需经其上级主管单位同意。外地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到被申请执行人住所地、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银行、信用合作社查询、冻结和划拨存款,不需经当地人民法院同意或者转办手续。当地银行、信用合作社必须协助办理,不得以扣收到期贷款或贷款利息等任何理由拒绝和搪塞。拒绝协助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罚款,建议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给予纪律处分。

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民事诉讼法》第222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在执行实践中,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是人民法院经常使用的一种执行措施。扣留和提取是紧密相联的两个执行措施,扣留是临时性措施,是将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暂扣下,仍留在原来的单位,不准其动用和转移,促使其在限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如超过期限仍不履行的,即可提取该项收入交付申请执行人。

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被申请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

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查封是一种临时性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对被申请执行人的有关财产贴上封条,就地封存,不准任何人转移和处理的执行措施。

拍卖是人民法院以公开的形式、竞争的方式,按最高的价格当场成交,出售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变卖是指强制出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以所得价款清偿债务的措施。人民法院在 执行中需要变卖被申请执行人财产的,可以交由有关单位变卖,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变卖。由人民法院直接变卖的,变卖前,应就价格问题征求物价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变卖的价格应当合理。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的存款和收入,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财产所得的金钱,应及时交付申请执行人,并结束执行程序。

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在执行过程中,还会出现被申请执行人不仅逾期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而且还将财产转移起来,拒不向人民法院交待自己真实的财产状况。针对这些情况,《民事诉讼法》第227条第1款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

在搜查中,如发现有应依法查封或者扣押的财产时,执行人员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查封、扣押。如果来不及制作查封、扣押裁定的,可先行查封、扣押,然后在48小时内补办。

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财物

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及应由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指定一方当事人交付财物或者票证的,执行人员应在做好被申请执行人思想工作的基础上,传唤双方当事人到庭或到指定场所,由被申请执行人将法律文书交付的财物或票证应当直接交付申请执行人签收。被申请执行人不愿当面交付的,也可以将应付的财物或票证先交给执行人员,由执行人员转交。对当事人以外的公民个人持有该项财物或票证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交出。经教育仍不交出的,人民法院就依法强制执行并可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03条的规定予以罚款,还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建议,给予其纪律处分。有关单位持有该项财物或票证的,人民法院应向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由有关单位转交。有关单位和个人持有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票证,因其过失被毁损或灭失的,人民法院可责令持有人赔偿。拒不赔偿的,人民法院可按被申请执行财物的实际价值或者票据的实有价值裁定强制执行。

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强制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是指人民法院执行机构强制搬迁被申请执行人在房屋内或特定土地上的财物,腾出房屋或土地,交给申请执行人的一种执行措施。

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这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措施,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按照法律文书的规定,强制被申请执行人完成指定的行为。

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支付迟延履行金

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指被申请执行人的义务是交付金钱,在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交付金钱的同时,对他拖延履行义务期间的债务利息,要在原有债务利息上增加一倍,按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计付,从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交付日届满的次日起计算,直至其履行义务之日止。另一种情况是指被申请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非金钱给付义务的,因为拖延履行已给申请执行人造成损失,故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迟延履行金的数额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另行决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20条发出的执行通知,除责令被申请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外,并应通知交纳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者迟延履行金。在这两种措施中,既有给申请执行人补偿损失的部分,也有对被申请执行人制裁的部分。

强制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

《民事诉讼法》第230条规定:“在执行中,需要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行政处罚法院强制执行 篇7

一、政府对违法建筑组织行政强制执行的适宜操作

1. 规划执法部门依法做出责令限期拆除行政处罚决定书

根据行政强制的一般原理, 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具有执行力的具体行政行为后, 在该具体行政行为规定的期限内, 行政相对人拒不履行义务的, 由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向有执行权的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根据《城乡规划法》第64条规定,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 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 由规划执法部门作出责令限期拆除行政处罚决定书。《城乡规划法》第68条规定, 行政相对人逾期不拆除的, 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除。

2. 规划执法部门做出催告通知书

催告是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 有履行义务的行政相对人不履行义务,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督促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义务, 否则承担被强制执行后果的一种程序。《行政强制法》第35条规定, 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 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显然催告是强制执行的前置程序。该法第35条还规定, 催告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 并载明下列事项: (1) 履行义务的期限; (2) 履行义务的方式; (3) 涉及金钱给付的, 应当有明确的金额和给付方式; (4) 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行政相对人超过规划执法部门行政处罚决定规定的自行拆除违法建筑期限后, 规划执法部门向行政相对人发出书面自行拆除催告通知书, 明确载明: (1) 7日内自行拆除违法建筑; (2) 在7日内可以陈述和申辩。经催告, 当事人主动自行拆除的, 不再实施强制执行。

3. 政府做出强制执行决定书

《城乡规划法》第68条规定, 城乡规划执法部门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后, 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 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除。《行政强制法》第37条规定, 经催告, 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决定, 且无正当理由的, 行政机关可以作出强制执行决定。规划执法部门经催告后, 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自行拆除的, 规划执法部门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政府作出强制执行决定书。《行政强制法》第37条还规定, 强制执行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 并载明: (1) 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2) 强制执行的理由和依据; (3) 强制执行的方式和时间; (4) 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5) 行政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在现实中, 有规划执法权的市规划局不愿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而“委托”给区建设局, 纵所周知, 法律法规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的, 委托无效;有强制执行权的市政府不愿意作出强制执行决定书而“委托”给区政府。这样必将导致主体错误。另外, 有些政府为了规避法律责任不愿意作出任何书面决定, 而是强制执行事实上的组织者、指挥者, 这样就形成事实行为。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很难证明被告的行为。

4. 对违法建筑强制拆除不受起诉期限届满的限制

《行政强制法》第44条规定, 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 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 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又不拆除的, 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有人理解违法建筑的强制拆除需起诉期限届满, 这是对法律的错误理解。《行政强制法》是强制执行的普通法, 《城乡规划法》第68条是强制执行的特别法, 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 因此, 关于违法建筑强制执行的期限应当适用《城乡规划法》。另外, 《行政强制法》第59条规定, 因情况紧急, 为保障公共安全, 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立即执行。违法建筑未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 非常容易发生倾斜倒塌, 对不特定的社会大众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符合危害公共安全条件, 具备立即强制执行条件。

5. 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自行拆除

文明执法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 强制执行应当秉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正常生活和休息是基本人权。《行政强制法》第43条规定, 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但是, 情况紧急的除外。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人民政府强制执行决定书规定的自行拆除期限届满后, 有关部门可以通知自来水、电力、热力、燃气等部门停止供应, 以防止造成安全事故。

二、“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以及“并处罚款”应当由法院强制执行

1. 政府缺乏没收实物的手段

没收违法建筑是城乡规划法规定的一种处罚方式, 此类处罚发生法律效力后, 没收部分的违法建筑成为国有资产, 由国资委代行国有资产的权利, 但是, 行政相对人仍然占有使用, 城乡规划法并没有赋予政府对人身实施强制执行的权力。解决该问题有两种路径:一是国资委以侵权为由提起民事诉讼, 法院判决生效后由法院强制执行;二是没收由法院进行强制执行。比较之下, 第一种路径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第二种路径由法院作出执行裁定, 限期交付违法建筑, 逾期不交付的, 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 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司法拘留, 通过法院的威慑力实现违法建筑的交付。因此, 没收违法建筑的强制执行主体应当是法院。

2. 政府缺乏没收违法收入以及并处罚款的强制执行手段

没收违法收入以及并处罚款属于金钱罚, 金钱罚的强制执行需要冻结、划拨存款汇款等强制执行手段, 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 法院具有冻结、划拨存款汇款的强制执行权, 政府缺乏该项权力。因此, 没收违法收入以及并处罚款的强制执行权属于法院。当前, 违法建设破坏了城乡规划、加大了征收补偿难度、付出环境污染代价, 雾霾天气加剧敲响了遏制违法建设警钟, 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重拳治理违法建设行为势在必行, 有效遏制违法建设当形成合力, 立法机关应当作出立法解释, 明确法院职责, 防止法院打太极踢皮球造成执法缺失。

三、《批复》适用的例外

1.“限期改正”的强制执行应当突破《批复》

“限期改正”的主要内容是拆除, 对于超出规划的建筑物, 通过改正符合规划许可要求, 改正的手段主要是拆除超出规划部分的建筑物, 如果是强制拆除, 可能遭到被执行人抵触, 从面积和体积上符合规划的要求, 但是可能形成丑陋的外观残留建筑物, 破坏了城市容貌, 这样显示出“改正”还包含修缮和美化, 修缮和美化通过政府强制执行难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 法院可以委托专业公司进行修缮和美化, 所产生的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被执行人拒不支付费用的, 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转、拍卖的强制执行手段实现行政管理目标, 因此, “限期改正”的强制执行有的时候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效果较好。政府强制执行和法院强制执行具体如何分工呢?笔者认为以强制执行是否涉及修缮和美化为界限, 不涉及修缮美化的由政府强制执行, 涉及修缮和美化的由法院强制执行。即以政府强制为主法院强制为辅的执行分工, 法院不能以《批复》拒绝受理“限期改正”的强制执行。

2. 诉讼中先予执行

规划执法部门作出“责令限期拆除”行政处罚决定后, 被处罚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强制法》第59条规定, 因情况紧急, 为保障公共安全, 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立即执行。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应当自作出执行裁定之日起五日内执行。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 为了保证违法建设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当事人可以就行政处罚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 在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处罚决定的强制执行, 即尽管被处罚人因对行政处罚决定有异议而正在诉讼过程中, 但并不影响对违法建筑的强制执行, 这符合《行政诉讼法》第44条规定, 即除特殊情形外, 诉讼期间, 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行政处罚决定不执行可能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诉讼期间申请人民法院先予强制执行, 也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但是对于涉及抢险、救灾、安置房建设或者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 同时具备强制执行的两个基本条件的, 人民法院可先予执行。诉讼中先予执行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 已经提起了行政诉讼; (2) 立案庭立案; (3) 行政审判庭作出执行裁定; (4) 执行局执行。

3. 行政判决生效后强制执行

责令限期拆除行政处罚决定诉至法院后, 法院依法作出维持判决后的强制执行不适用《法释[2013]5号批复》。该类强制执行适用《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具体程序和内部分工如下: (1) 法院立案庭立案; (2) 法院执行局作出执行裁定; (3) 法院执行局可以通过司法拘留也可组织强制执行执行, 不适用“裁执分离”即不宜由政府强制执行, 但政府等有关部门应当配合。

法院强制执行申请书正式范本 篇8

申请人:

韩东洋,男,1984年4月3日出生,汉族,住顺义区赵全营镇板桥村,身份证:***1111111X.被申请人:

北京天海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司住址: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南法信大街118号天博中心C座B1层。

法定代表人:毕升,董事长。

第三人:天海顺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住所: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大街118号院2号楼10层。

法定代表人:毕升,董事长 申请事项:

1、请求强制执行[京顺劳仲字[2013]第1021号]北京市顺义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书,即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2010年12月15日至2012年9月30日期间未缴纳社会保险补偿金、结清2010年12月15日至2012年9月30日在职期间全部工资及加班工资、带薪年假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等共计8000元人民币。

2、被申请人加倍支付迟延履行利息。事实与理由:

执行申请人诉北京天海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即第三人天海顺集团有限公司劳动人事争议一案,2012年11月22日北京市顺义区劳动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明确做出[京顺劳仲字[2013]第1021号]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书,确定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8000元人民币,现在该调解书已经生效。被申请人拒不履行判决,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申请贵院强制执行该判决。

此致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

附:

1、调解书复印件一份。

执行申请人: 年

上一篇:苹果公司创新文化范文下一篇: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