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总结(推荐8篇)
工 作 总 结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2009年1号文件精神,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基础保障,湖北省财政厅、水利厅批准以“民办公助”的方式对范湖灌区工程进行配套建设和节水改造,批准项目建设总投资为503.0万元。我们紧抓这一机遇,坚持以田间工程建设为重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载体,以民办公助为动力,通过对渠系硬化、建筑物配套、泵站建设等,有力地改善了项目区各村生产生活条件。工程自2009年1月28日正式开工以来,在地方政府及各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设计改造任务,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使工程发挥了应有的效益。
一、项目基本情况
范湖灌区是末端渠系灌区,土壤肥沃,是我县粮食主产区之一。灌区涉及4个行政村,总人口9246人,灌溉面积8076亩。本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分为泵站工程、涵闸工程、沟渠护砌等三个部分。工程于2009年1月开工,2010年5月完工,完成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开挖沟、渠2.33万米,块石衬砌渠道3010米,田间砼U型渠衬砌1.994万米,新建斗门30个,涵管57处,倒虹吸53处,水闸6座、新建泵站5座及改造拦河堰一座等。完成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8.72万方,土方回填2.15万方,砌石 0.774万方,砼 372方,U型槽安装 1.994万米。累计完成投资503.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303.0万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直接为灌区农民服务的项目。为了将这件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我们在项目建设前期和建设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民办公助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契机、转变建设观念、创新建管模式,以田间工程建设为重点,有力地改善了项目区各村生产生活条件。
1、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确保项目发挥应有效益
任何工程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都将事倍功半,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范湖灌区工程由于建设年代早,受工程建设条件及投资水平限制,渠道设施不配套,输水线路长,淤积严重,灌溉面积逐年萎缩,灌溉效益十分低下,严重制约当地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多次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广泛听取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经过两个月时间的精心调研、规划、结合当地水资源现状、生产需要及投资的可能性,委托设计院编制了《范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方案》,合理确定了工程建设的布局、规模和形式,确保项目建成后发挥应有的效益。
2、加强领导,组织专班,确保项目建设的组织结构
为了加强范湖灌区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保障工程质量,便于统一,协调工作,我们于2009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发改局、财政局、水利局及项目所在地刘河镇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刘河镇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组长、项目区所在村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在项目实施前召开项目村组负责人会议,村组代表会议,按照“一事一议”的形式与项目区各村签订了投劳折资协议,同时把中央关于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小农水建设的精神和小农水项目的建设范围,财政资金的补助原则与补助标准宣传到每家每户;县水利局成立了范湖灌区改造项目的组织机构,组建了办公室、工程、财务、安全保卫等管理机构,并制订了相关制度。由于组织措施得力、舆论宣传到位、范湖灌区“民办公助”工程项目受到项目区群众的普遍欢迎,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3、明确责任,多方筹资,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为了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开展,我们在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按照上级要求投资3.0万元,保证了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民办公助”项目真正受益者是农民群众,因此,广泛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做好群众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及工程的正常运行。除了由县政府牵头,多次召开工程项目建设动员会和协调会外,在项目建设实施前,我们将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和使用安排情况向灌区农民公示,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定期公布工程建设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接受广大农户监督。由于政策宣传到位,项目建设布局合理、规模得当,农民积极性较高,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确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建立了社会监理、建设单位、质监站、施工单位、群众代表组成的质量管理体系。每天保证三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对项目中工程量较大,技术性较强的项目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相关工程施工资质及施工经验的单位承建;对U型槽等用量大的中间产品按照质量优、价格低的原则选定供应商,并派专人长驻生产现场监督预制砼构件的强度、尺寸等标准;在建设过程中,督促施工单位认真落实“三检”制度,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突破发展瓶颈,改革产权制度,确保项目长效受益
以前的农村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施普遍存在“有人建,无人管”的现象,成为制约灌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确保灌区水利工程设施改造后合理管护,保障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就灌区改造后的运行管理与灌区用水户协会范湖分会各村签订了书面产权移交协议,并明确了管护制度和措施,采用“农民建设、农民受益、农民管护”的管理模式:
⑴ 水源单位负责西干渠的维修与管理,支渠由所在乡镇统一协调安排村级协会分片、分段维修管理,斗、农渠由各村级协会负责维护,毛渠和田间末级渠道的维护由受益农户自行负责。项目建成后,我们将修建的泵站、水闸、拦河堰、放水口、砌石渠、U型渠等水利工程设施列出详细的清单,移交给灌区用水户协会范湖分会各村,明确产权。
⑵ 在管理权限上,公用水利工程设施由刘河镇政府统一协调安排相关村级协会维修养护;各村单独使用的水利工程设施由各村级协会自行负责维护,具体责任人在移交清单上签收;各农户田间渠道的维护由受益农户自行负责。
⑶ 各村用水户协会除上述职责外,还负责本地区的用水调度、水费征收及水事纠纷处理等。
⑷ 各协会今后每年收取的水费,实行“三七开”,即向供水单位上交收取水费的70℅用于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和上游干渠运行的简单维修经费,其余30℅主要用于项目区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
三、效益情况分析
项目实施后,田间配套齐全,渠道畅通,灌溉保证率和项目区水利用系数得到大幅度提高到,同时解决了一部分旱区死角,实现旱涝保收面积8076亩,其中恢复灌溉面积2856亩,年增加效益56.85万元,改善灌溉面积5220亩,年增加效益52.83万元,为灌区农民年增粮食94.46万公斤,油料、棉花等产量15.16万公斤,年增农业总产值264.90万元,农民人均年增加收入118.95元。
项目建成后,切实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减小农民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就业创收的机会,缓解了上、下游用水矛盾,杜绝了因争水、抢水发生的水事纠纷,和谐了邻里关系。
项目建成后,理顺了水系,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和环境,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区域小气候和生态环境;项目区的水利设施功能提升,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景观。“渠成网、沟涵通、水满塘、灌排畅”的理想模式变成了现实。
四、工程建设体会
通过项目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国家“民办公助”项目的实施,是党中央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要把这一工作做好、做实,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⑴ 做好群众工作是基础。民办公助项目真正受益的是农民群众,因此宣传好党的政策,做好群众工作,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及工程建成后的正常运行。
⑵ 搞好科学规划是前提。要想工程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实施前必须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多听取群众意见,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
⑶ 争取上级支持是关键。没有资金的扶持,再高的积极性、再好的规划都是纸上谈兵。因此,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才能解决小农水工程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切实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⑷ 确保工程质量是核心。工程建设的实施,如果没有专业队伍施工,没有专业人员把关,工程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并且还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工程施工中必须把质量作为核心工作来抓。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1、劳力组织难。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农民用工实行“一事一议”,但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人员多,导致“一事一议”成功率不高,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群众思想较难统一,造成劳力组织困难。
2、投入缺口大,“小农水”建设任务艰巨。国家对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较小;群众筹资能力弱,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稳定的投入来源。建议今后加大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模式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的宗旨是提高工程利用率和灌溉用水效率, 其服务对象是农民、农村和农业, 受益主体是农民。如今, 政府的治理执政理念由政府包办型向服务性转变, 强调以人为本, 科学执政。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两工”的取消,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经历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投入锐减后的又一次投入锐减, 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工程的投入是解决工程治理的首要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投入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1 政府补助性投入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特性和公共物品属性以及我国部分地区农民较弱的投资能力, 依靠政府补助是从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形成的特征。但国家财力有限,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众多, 政府投入项目的资金属于补助性质, 投入地区和投入金额有限。现行的国家 (各级财政) 投资体制属于“民办公助”性质, 工程的建设由中央、地方和农民三方投入, 工程的管理仍然以农民为主。
1.2 农民投资投劳
农民投劳投资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是我国最为明显的治理特征。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 靠政府投入远远达不到治理目标。因此, 在政府有限投资的引导下, 农民投劳投资仍然是现阶段重要的治理投入来源。农民投资投劳按照参与分为两种:个人和联合投资, 所谓个人投入就是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 农民自己拿出资金和投入劳力建设和管理工程, 而联合投资则表示参与治理的人数在两人以上。农民投入还可以按照投入方向分为建设投入和管理投入, 其中建设投入分为新建投入、扩建投入和续建投入, 而管理投入分为运营投入和维护投入。
鉴于目前农民从农业生产中逐渐脱离以及农村实施“一事一议”的困难, 因此, 如何引导和用好农民的投入来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无税费时代的挑战。
1.3 社会经营性投入
由于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主要指水库) 经营性比较强, 吸引了一些有投资能力的社会团体和组织, 他们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获得工程产权后介入工程运营, 期望获得经济利益。这种方式投入量大, 而且还能发挥信息、技术和市场等资源优势, 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经营性产业发展。但是由于水库占工程总数的比例不高, 因此, 社会性经营投入占总体投入的比例较小。
1.4 社会公益性投入
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 我国逐渐尝试吸引社会性力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这部分社会性团体中, 世界银行最具影响力。因为细致的前期工作、规范的操作程序、农民参与治理理念的强调和贯彻, 所以世界银行参与治理的工程最具典范性。另外, 社会个人、民间组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捐助也越来越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是一项准公益性事业, 在现行体制下, 治理的投资主体仍然是政府。但是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政府的投资能力比较有限。因此, 必须在此客观条件下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模式。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驱动模式
根据治理驱动主体不同,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驱动力大体上可以分为政府垄断型、市场驱动型和农民自主管理型。
2.1 政府 (集体) 垄断型
这种模式的驱动力来源于政府或集体,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或者在没有其他可替代动力的情况下, 工程的建立到维护等所有工作全部由政府或集体负责。1949年至1985年人民公社体制结束都是采用的这种全权包办模式。目前, 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于那些投入较大的工程、农民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的工程、纯公益性的工程中。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垄断性治理符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 当时的治理绩效较高。但是计划经济模式改变后, 由于缺乏农民的参与, 这种模式治理绩效低于其他两种驱动模式。
2.2 市场驱动型
这种模式的驱动力来源于市场带来的经济利益。该治理模式主要指那些经营性比较好的工程利用产权制度改革, 将部分或全部产权转移给个人或组织, 利用收费或加强管理来排除搭便车者。经营者获得的利益主要是灌溉水费或利益工程养殖、种植等多种经营收入。
工程的治理主体是农民、社会个人或团体。对于这部分工程的要求是完好性、经营性较好, 市场运作的条件比较好, 但这些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所占比例并不高, 因此, 市场驱动模式只是治理模式的有益补充。由于得到产权的激励, 市场驱动模式的治理绩效比较高。
2.3 农民自主管理型
这种模式的驱动力在于农民的责任感。主要指在政府总体规划安排和指导下, 农民组成联盟自主治理所在区域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政府财政的有限、满足市场化条件的工程所占比例不多, 农民治理农田水利工程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 因此这种驱动模式绩效相对较高, 因此是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实现形式, 相对于占大量比例的“公共池塘资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来说, 需要大力发展这种自主管理模式。有效实施这种模式需要政府、供水单位和用水户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利益重新分配以及角色的调整。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中心治理模式
通过对治理的研究综述所知, 治理就是政府对公共物品采取的管理模式, 体现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上就是形成地方政府和农民合作共治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多中心治理体系, 这种体系是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公共事物治理的必然选择。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效治理就是将利益相关者合作共治理念嵌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的过程。
“小农水”治理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鉴于我国目前的经济与社会现实以及农民的意识形态和农村社会资本现况, 本文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治理是市场化运行、政府辅助和社会化治理的有机结合。这里的市场化运行与市场驱动模式的目标和手段相同, 是指采用服务收费的方式来提高用水者的参与率和工程运行效率, 满足工程可持续运行;政府辅助是指政府放弃全权治理模式, 而是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来解决工程运行中的困难;社会化治理则是以农民自主治理组织为主体, 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为补充,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中优化资金、资源、知识和信息的配置。这种多中心治理模式以农民 (用水者) 参与并自主治理为发展导向, 以市场化运行来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系统的效率为补充, 以政府支持为支撑, 以社区和谐为准绳, 兼顾公平和可持续性为目标, 达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
如果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运营看作一个系统, 则应该在每个环节界定政府和农民的介入深度, 具体来说, 政府在规划和建设环节中应该占主导地位, 相应地农民应该介入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及监督等程序, 在运营和维护中, 农民和农民组织应占主要地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多中心治理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责的全部转移, 政府还要在其中体现“元”的功能, 即要承担各参与主体行动准则的制定、资金资助以及宏观把握治理方向等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是一种准公共物品, 其市场化治理和社会化治理在现实中还有许多制约因素, 它们的有效治理需要得到政府的有效引导、帮助和监管, 因此政府的职能必须重新定位和调整, 需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农田水利工程特性的监管体系。政府或集体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要由直接管理模式转变为间接监管模式: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赋予或保障被监管企业、组织和个人拥有相应的权利的同时, 必须要求这些企业、组织和个人履行义务, 而独立的监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 其监管的核心体现在水价、操作规范性和防洪除涝等方面。建立这种监管体系的意义在于督促企业、组织和个人为农民提供不间断的、可持续的价廉物美的灌溉服务。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 今后政府的工作还要拓展到: (1) 制定相关的农田水利法规, 其中包括工程的管理和灌溉用水管理。可以制定《农田灌溉法》或相同法规, 对涉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具体管理职责进行清晰界定和指导, 并对一些违法行为进行定性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条例, 比如对毁损或盗窃农田水利工程建造物或器材、未经允许抢占工程用地、强迫管理人员放水, 私开水道或私塞水道、妨碍取水排水行为等行为进行法律裁定。 (2) 建立对工程管理的问题诊断、监督和惩罚机制, 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得到有序治理。 (3) 用政策、法规和相关服务来指导农民最低限度地使用自然水, 实施地下水的回灌措施 (补水) , 激励用水者采用节水方式、利用节水设备进行灌溉。 (4) 制定农田水利政策或建设新的工程前要充分考虑各个影响区域、单位、个人的意见和专家咨询意见, 用完善的法律解决矛盾冲突。 (5) 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 对每项工程任务都要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 (前、中、后) 。 (6) 在水信息系统建设上统一制定计划, 推行“以供定需”用水。
多中心就是多元化, 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权利下放。但是可能带来比较高的协调成本。这个成本不是提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成本, 而是“既要让多个权利中心独立行事, 而是表现为整个社会如何协调多权利中心的成本问题, 既要让多个中心独立行事, 又要保持一定的不至于失控的权利服从关系, 还要协调各种空间外部效应及政府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民主的科学的合作文化、管理、科学技术为支撑, 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人的因素, 而对于我国人力资本非常匾乏的农村地区来说是较难实施的。
不管是公众参与到政府为主的治理中去, 还是农民自我组织、形成集体行动进行合作治理, 都是针对市场和政府的“失灵现象”采取的应对措施。由于市场的缺陷难以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彻底私有化, 它们在一定范围内须由使用者的群体来管理。使用者的代表联合比政府和私人都有一定的优越性, 因为工程管理和灌溉用水的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太高, 政府和私人难以有效承受, 而群体的力量和自律性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毕竟, 有效的管理成果为这种群体所享用。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的宗旨是提高工程利用率和灌溉用水效率, 其服务对象是农民、农村和农业, 受益主体是农民。本文以农田水利的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 对比研究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 驱动及中心治理三种治理模式,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治理模式,驱动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可园, 李晓芬.试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沿革及其特征[J].科技资讯, 2010 (7) .
由于自身行业特点和我国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用水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农用水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农用水的使用时间依赖于当地的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灌溉制度和然气候条件,表现为用水相对集中,如农业用水在这一时期得不到保障,农民半年的辛劳将付之东流,因此这一时期的农用水又称“救命水”。②用水量与自然气候条件有关,由于自然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表现为用水量的随机性大等特点,特别表现出“水多少用、水少多用”的一种“逆消费”特点,导致农业灌溉取水量也相应地具有随机性。一般地,在丰水年份,河流、水库和湖泊来水量较大,农业灌溉需水量反而减小;而在枯水年,河流、水库和湖泊来水量小,但由于降水量较小,农业灌溉需水量反而大,这就是农业用水的“水多少用、水少多用”的“逆消费”特点。③管理难度大,成本高。截至2005年我国乡村总户数为2.52亿,构成我国数量庞大的灌溉用水户群体。由于各地的灌溉条件和灌溉制度、耕作制度差异大,要对他们的用水进行管理,不仅需要庞大的人力,还需要支付高昂的物质成本。④目前采用的多为大田漫灌的用水形式,这也是地下水、地表水的重要补给形式,其渗透、蒸发和蒸腾对水循环有重要的作用。⑤用水效率低下。由于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治理不善,工程输配水造成水资源损失,另外,用水观念的落后也是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⑥农业用水被其他用水侵占。由于我国水权市场建设的不完善,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成为弱势群体,在水资源的初始分配上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农业水权遭到侵占却得不到有效补偿。
农业水权是水权在农业领域具体体现,是一种初始水权,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结合流域水资源的情况分配给农业用水权利。农业水权的形成或产生有历史因素、自然因素和生产因素。如过去多年以前最先引水的,就成为历史遗留的水权,居住在水源边的,首先使用了水面就获得了部分水权,以及生产的实际开发取得的合理用水水权等。清晰界定和分配农业水权是为了保障农民的灌溉用水权,并促使其节约用水,然后把节约下来的水资源使用权通过水权市场转让获得收益,从而实现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因此,为了确保“小农水”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必须明确界定和分配农业水权。
所有权属于集体的水塘、水库。根据新《水法》第三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第七条规定:“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除外”。这些规定表示农村集体建造并拥有所有权的水塘、水库之水的所有权和分配权属于集体。所有权属于私有的塘坝、水库或水窖等面上工程的“小农水”。虽然水法没有规定谁是私人所有的“小农水”之水的主体,但是《水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说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成员依法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集体土地或者承包土地上投资兴建水工程设施的,按照谁投资建设谁管理和谁受益的原则,对水工程设施及其蓄水进行管理和合理使用。”而根据“小农水”的定义,私人拥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规模都比较小,并用于少量灌溉的水,因此,私人所有的“小农水”之水应该属于私人所有和使用,地下水抽取设施。由于水的流动性,没有办法对地下之水进行固化和分配。因此,不管工程的产权属于私人、私人群体或者集体,所抽取的地下水的所有权和分配权属于所在地区的集体或政府,需要通过统一规划并且缴纳水资源费才能使用。
排区
(一)重点县安全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苏州市创元建设有限公司
重点县安全施工方案
一、安全文明措施
1.安全文明目标
本工程安全生产目标,实现“五无”、“两控制”。
(1)实现“五无”:即无职工死亡、无重大行车事故、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无重大质量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
(2)“两控制”:职工重伤频率控制在0.6‰以下,轻伤频率控制在1.2‰以下。
(3)文明施工符合市文明施工标准。
2.安全文明组织保证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指令,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落实到施工的全过程。严格执行安全工作各项制度。用系统学的原理分工序制定技术措施和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
(2)加强安全工作组织领导。主管生产的各级领导,要落实负责的抓好安全工作。党、政、工、团安全工作要齐抓共管,健全项目负责人的安全目标责任制。项目部对各单位的安全目标要定期考核,确保整个工程安全目标的实现。
(3)发挥各级监察人员的作用、加强安全监察工作,使其有职有权,督促检查各种安全规章和措施的实施,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蛮干,防患未然,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4)以“TQC”方法推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坚决做到没有安全目标、安全措施和安全内容的生产计划不下达,生产合同不成立,工程项目不开工。否则,以违反安全生产规定追究责任。
(5)各施工单位在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时,要做到“四个一样”,即:施工数量多少一样遵守操作规程;施工时间长短一样遵守施工要领;人多人少一样执行安全制度;领导在与不再一样重视安全生产。
(6)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干部和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形式多样化。(7)本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各级领导和各单位、各级部门要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和“四个加强”。
“三个坚持”: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为现场服务的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开展各种安全活动;坚持“三不放过”的制度,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四个加强”:即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方面、各部门的作用;加强组织纪律和法制教育,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加强安全检察工作,及时消灭事故隐患;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3.安全文明工作保证
(1)建立工程项目安全施工管理网络,设专职安全员,严格按创建市政文明工地的标准执行,在施工主道口设置规范的施工指示牌,做好临时围栏,在夜间挂好红灯,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施工中临时结构必须向员工进行安全文明技术较低,大型临时结构须进行安全设计和技术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特殊工程的操作人员要做到有安全操作证才能上岗工作,这里指起重、电焊、气焊、电工、小型机械施工等工种。
(3)做好各种标志牌挂牌施工、表明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法人代表、项目经理、施工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及相应的电话号码,并设置公开的监督电话。项目管理人应做到持证上岗,并在本工程现场周围设置并维护必要标志牌,包括警告与危险标志、安全与控制标志、指路标志等。
(4)特殊工种的技术工人,上岗前要进行人体检查和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
(5)工地修建的临时住房、架设的动力照明线路、库房,都必须符合防火、防水、放触电、防雷击等的要求,同时配备消防设施。
(6)机械设备的安全措施:机械设备统一编号、布局合理,且装有安全装置,操作者严格遵守操作规定,操作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查,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
(7)电器设备的安全措施:
a.对电器设备的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接零或绝缘。b.派专人负责电器安全工作。
c.进行用电安全知识教育,定期检修电器设备。
(8)搭建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临时工棚,设置临时厕所及生活垃圾箱,生活垃圾做到每天清运,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制订相应的卫生管理值日制度并上墙。
(9)观察材料的堆放和垃圾的清运,工程用材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垃圾随运随清,严格划清施工道与通行道。为车辆、行人通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夜间施工时,现场必须有符合操作要求的照明设备。
(10)防火灾措施: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控制火源、易燃物及助燃物。
(11)建筑垃圾及时清运,防止运输车辆抛洒滴漏,易扬尘的垃圾要覆盖运输,带泥车辆要清洗。
(12)教育全体施工人员文明施工,文明用语,施工中给沿线居民、商家做好宣传工作,并尽可能提供便利、采取措施减少灰尘和噪音的污染。
(13)与其他兄弟单位相互配合。
4.安全文明制度保证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项目经理部经理、工程队队长、班(组)长和干部、工人按局颁规定逐级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经理部设安全质量监察工程师,队设置专职安全质量检查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a.对新工人贯彻队、班组各级安全教育,以师带徒,边教边学。b.坚持每周不少于两小时的安全学习,安全技术员要定期上安全技术课。c.对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要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对特殊工种工人,必须经考试合格,发给安全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经理部和各队在编制施工计划方案时,要有针对性的编制安全措施,并在开工前向有关工人进行交底。无安全措施和技术交底时,不得进行施工。
(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经理部每月一次,队半月一次,班组日检查三次。检查时领导带队,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发现问题认真填写“安全质量大检查记录表”,经理部、队、班组各一份,明确改进人、改进日期、监督人等。重大问题要发安全通知和指令书,并填写《对策表》,将安全问题纳入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之中。
5.地下设施的保护
仔细审核图纸设计文件,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确定地下设施的位置、埋深、走向等情况。在有地下设施的位置,作好明显标志,并及时与盖段施工人员联系,尽量减少机械开挖,以免破坏地下设施,对地下设施提出保护措施方可进行施工。
6.节约施工措施
(1)所有材料采购进场前,应按照规范的规定进行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严禁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在本工程上。
(2)建立材料入库和出库制度,严格出入库手续,按计划采购、供应,以减少浪费。
(3)经常检查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情况,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本工程。
(4)所有进场材料、半成品,按现场使用需要,提前两天进场,防止进场过早,材料丢失。
二、环境保护措施
1.本工程均采用较新较先进的机械进场施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将噪声对居民影响降到最低。夜间施工主要以小型机械或人力为主,避免大规模施工。2.各类材料采用随用随进场的方法,砂、石料堆场及砼拌和均应远离居民住宅。
3.车辆出入口安排专人进行清扫,并对进出车辆进入检查,对轮胎上的泥土进行清理,冲洗。要求运输车辆做到不滴、洒、漏。
4.对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强化其环保意识,树立文明形象。5建筑垃圾及粉尘控制措施
(1)对施工现场场地进行硬化和绿化,并经常洒水和浇水,以减少粉尘污染。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要洒水湿润或在仓库内进行。
(2)建筑物外脚手架全封闭,防止粉尘外漏。
(3)严禁向建筑物外抛掷垃圾,所有垃圾装袋运出。现场主出入口处设有洗车台位,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能离场上路行驶;对装运建筑材料、土石方、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的车辆,派专人负责清扫及冲洗,保证行驶途中不污染道路和环境。
(4)严格执行本市有关运输车辆管理的规定。
6.噪音控制措施
合理安排夜间施工项目,有效控制施工噪声,施工人员不得大声喧哗和撞击其它物件,减少人为的噪声扰民现象。
(1)现场布局;搅拌台、机械加工间,采用空心焦碴砌块砌墙,墙上不留窗户,(2)砼浇筑选用低噪声振捣棒。
(3)合理安排6点到22点有效时间内施工项目,减少夜间扰民。(4)运输材料尽量安排白天,减少夜间运输机械噪音。
(5)对参施人员实行教育,夜间不要大声喧哗,施工时轻拿轻放,严禁敲打物体。
(6)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特殊情况,采取一定的封档措施,减少扰民。(7)如遇特殊情况,提前贴出安民告示,以得相邻单位及附近居民的谅解和支持。
(8)建立定期噪音监测制度,发现噪音超标,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整改。(9)建筑施工作业的噪音可能超过建筑施工现场的噪音限值时,我司在开工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报,核准后再施工。
三、渡汛方案及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扼制我公司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确保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防汛应急措施。
1.成立防汛应急指挥部
(1)指挥机构
我公司成立“指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分管安全经理、副总经理及工会、办公室、工程科、财务科、分公司、物业部、机械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公司日常工作由办公室兼管。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即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办公室。
(2)各工程项目部结合工地特点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子预案,成立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本项目的应急救援工作。
注:如果总经理、副总经理不在公司时,由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和工程部长为临时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3)职责
指挥领导小组:
①负责我公司“预案”的制定、修订; ②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③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指挥部:
①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②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③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④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 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指挥小组成员:
工会主席: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
工程部部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理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办公室主任: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负责指挥现场医疗救援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护送转院及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
工程管理科长:负责事故处置时施工现场生产系统的调度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取证、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总指挥负责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物业部长:负责抢救受伤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
2.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分工
全公司各职能科室和全体职工都负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救援专业队伍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主要任务是担负本公司各类重大事故的救援及处置。救援专业队伍由公司各科室人员组成,任务分工如下:
(1)通讯联络队:由经营科负责组成,共3人。担负各队之间的联络和对外联系通信任务。
(2)治安队:由物业部负责组成,共4人。担负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群众疏散。
(3)抢险抢修队:由设备处负责组成,共4人,包括电(气)焊工、电工、起重工、钳工等,担负抢险抢修指挥协调。
(4)物资供应队:由综合办公室负责组成,共4人,担负抢险物资的供应任务。
(5)医疗救护队:由实验中心负责组成,共4人,担负医疗救护任务。3.防汛物资仓库火灾等事故的处置 公司防汛物资仓库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其灾害程度因线路老化、电源短路、人为纵火等条件而不同。
防汛指挥部仓库引发火灾,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伤害,波及周围酒店和试验室,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警,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保护好事故现场。
(2)指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下达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命令,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救援小分队迅速赶往事故现场,按照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并请求当地公安、消防、医疗等有关部门支援,同时向苏州市水务局防汛指挥部和苏州市建筑业安全监督站报告事故情况。
(3)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专门工作小组:
在分管安全副总经理的指挥下,组成由物业部、办公室、工程科、设备处和发生事故的主管部门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的研究,制订防范措施。并组成由设备、机修、电修和发生事故部门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订抢修方案,并立即实施抢修。
4.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的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具体措施有:
(1)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指挥部成员和救援人员应按照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和原则,组织人员,落实责任,每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
(2)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如:必要的指挥通迅报警、消防、抢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各重点目标设置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3)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学习,各救援队伍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不少于一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4)对全处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常识教育。
5、落实各项应急救援工作制度
(1)值班制度。建立值班制度,由办公室负责落实。
(2)检查制度。由物业部在每月结合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的落实情况及器具保管情况。
(3)例会制度。由办公室组织,每季度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会议,研究分析应急救援工作。
2011年度XX镇小型农田水利
建设项目实施计划
我镇2011年度拟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有六宗,工程总费用合共42.2万元,属市财政资金一宗,工程费用8.7万元,XX村排涝站维修工程;属区财政资金五宗,工程费用33.5万元,1.镇村级小型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补助资金2.XX村石湖排涝渠整治工程3.XX村塘头围排水沟工程一社段4.XX村原小学侧排水沟工程5.XX村后山排涝渠整治前段工程。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具备法人条件和水利工程施工资质,由工程施工辖区单位负责邀请三家或以上施工单位对同一工程项目进行资金预算,镇水利水电管理站作为组织开展工程实施责任主体(即业主单位),协同镇纪委部门及相关村召开专题(邀标)会议确定落实施工单位,由于评(邀)的标是经济标,将采用最低项目资金预算价格中标(但最低价格也不能超过规定的工程价格)。施工前由中标单位提供施工方案、图纸、预算等资料,并经镇水利水电管理站进行初步审核和备案留底,双方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施工过程按照经审核的方案图纸进行并由镇水利管理所进行监督管理。施工竣工验收后,完成相关验收报告、工程结算书、竣工或验收图纸等资料,致函区财政局申请支付工程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新农村的形象,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业生产是否发展看农民;生活宽裕与否指的是农民;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文明不文明、农村卫生状况、政治是否民主也取决于农民。可见,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但长期以来,广泛存在于农民中的小农意识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相当一部分农民尚存在的小农意识的不良影响,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目标,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小农意识”及其表现形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民的思想观念是在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大环境下逐步积淀而形成的,其中不乏优秀和辉煌的因子,但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一一“小农意识”。关于小农意识,在百度搜索中给出这样的答案:“为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简称小农意识。心理素质上表现为求稳、怕变、盲目和狂热,从而形成很大的保守性,本能的排斥变革,缺乏主动进取精神;在价值观念上,自然经济使得人们形成以自足、患得患失、平均主义为特点的观念体系;在思维方式上自然经济的规模狭小导致人们的活动范围狭窄和认识水平低下,从而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方式的经验性、直观性和不系统性。”换句话说,小农意识是小农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家族血缘为本位的环境中形成并内化于小农头脑中的认知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意识等的总和。它的基本特征是封闭保守。小农意识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深厚根基,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居民自发的文化心理。
“小农意识”的表现形式有:
1、封建迷信,思想狭隘。我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近些年来,农村搞迷信的花样是五花八门,干什么都要找人看
一看,算一算,盖新房要找人算,红白喜事找人看,特别是近年来家中有考生的家长,都要找人先算算。宿命观念浓厚且普遍存在,一旦命运不济,则崇拜各种神灵,信奉阴曹地府、因果报应。希望通过烧香,向祖先祈祷,获得神灵保佑。遇到灾害、挫折、疾病之时,往往怨天尤人,认为命中注定,缺乏抗争意识,观念保守。
2、宗派亲族,观念保守。在一些乡村,宗族观念浓重,宗族势力膨胀,个人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往往引发宗族冲突乃至流血性械斗。更有甚者,在一些乡镇,还有些村干部选党员的都要以是否是本家人标准,更为突出的是,“多子多福”、传宗接代意识仍然浓厚且普遍存在,农民千方百计、不惜任何代价多生超生子女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天下第一难”成为落实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的专有名词。
3、不思进取,小富即安。传统农民由于生活在封闭的村落小圈子中,缺乏与外界的接触、冲撞与对比,容易产生一种随遇而安的思想。“三亩田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被农村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它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农民进取心不强,只要有吃有喝有穿,就不愿意去冒更大的风险,赚取更多的收入,听天由命,知足常乐,缺乏向命运挑战的开拓精神。有小农意识的农民,其追求相对较低,只要超过了旱涝保收,吃饱喝足略有结余的目标,就会产生富有的感觉。其结果:一是没有了从前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干活要饿肚子的危机感;二是有了结余就开始琢磨着享受,“烧香、修坟、修谱”,而不懂得把结余投入再生产,扩大成果。
4、自由散漫,缺乏“自律”。眼下的农村,不少地方都是:“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村民们仍然信奉“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有些甚至连自家的“门前雪”都懒得去扫,对公共事务相当冷漠,公共道德意识相当缺乏。有些村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公共场所随意吐痰喧哗,而不顾及他人的存在;不少人将自己的住宅装饰清洁得干干净净,却任其公共场所脏成猪圈而懒得扫上一把。
5、因循守旧,盲目跟风。对许多人来说,凡是不被经验所证明的事情,一般不愿意轻易实践;但同时又对社会风气缺乏必要的理性思维,往往一哄而起,盲目“随大流”和攀比模仿。许多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认真进行市场调查,而凭“想当然”或模仿他人盲目投资上项目,往往经营亏本。
二、农民“小农意识”浓厚的基本原因
1、农业生产力相对落后。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农耕文明是我国传统的文明形式,人多地少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土地分散经营,过分细碎化,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再加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深蒂固地官文化,最终形成了有着以上诸多特征的小农意识。目前我国的农业相对落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农民仍未完全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农村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小规模生产仍为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由于简单的生产工具,决定了日积月累的生产经验和熟练的技巧在生产中具有至高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形成了小农重技术而轻科学的、重感性经验而轻理性逻辑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又使小农倾向于保守,以传统习俗作为判断事物的价值尺度,反对变革和创新,形成崇古拒新的文化意识。
2、农民自身素质偏低。农民自身素质偏低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中山日报》报道所述,在我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学及以下的占40%。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普及相对较低,文化素质在总体上也很低。这种无知正是滋生和传播封建意识、小农意识的土壤。一些农民心理素质较差,感情上比较脆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一旦失败了,就去找“迷信”,相信命运。法国作家伏尔泰说过“:迷信是傻子遇见了骗子的结果”,近年来的一些“迷信”正是利用部分人对科学的无知,对事物缺乏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来宣扬和传播其歪理邪说的,再加上,从认识根源来说,识别“迷信”需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这既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也包括基本的科学方法和勇于批判、勤于实践的科学精神。这恰恰是广大村民所缺乏的。低下的文化素质,限制了人们的视野,阻碍人们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和新观念,妨碍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自身生存发展能力的提高。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一直强调防止“一手软、一手硬”的失误,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由于受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影响,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广大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主要体现在对农民教育的松懈和管理的松弛上。在农村,平时既不开会也不组织集体活动,过春节时经常看到的秧歌队、锣鼓队等群众喜 3
闻乐见的活动少了,敲锣打鼓为烈军属贴春联也不见了,下乡电影也不多了,已有的老年活动室也成为打麻将、打扑克的场所。农民虽然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没有相应地得到改善。在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的今天,农民用于务农的时间少多了,休闲的时间增多了,空虚的精神世界无法得到充实,思想意识自然难有提高。
4、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疲软。长期以来,尽管我们党一再提倡解放思想,移风易俗,各级基层组织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解放思想的宣传工作方法简单,对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往往是重堵轻疏,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疏导和现身说法。不少地方对解放思想活动开展得不够深入、广泛、持久,对既有的小农意识习以为常,自病不觉,对某些封建迷信活动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三、破除“小农意识”的对策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更需要思想观念的创新。现代观念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单纯的资金和物资投入。因此,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进行观念变革,逐步改造小农意识,牢固树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崭新观念。
1、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首先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知识的提高可以使人们通过多种信息媒体获取无限的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视力所及以外更加广阔的外部世界,看到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从而促使人们消除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代之以开放进取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科学素养可以使人们科学认识世界和自身,破除历史遗留的愚昧迷信心理,可以使人们提高改造世界、发展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自信心和能力,破除“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依赖顺从的宿命观念。因此,提高农民的素质是消除小农意识,消灭愚昧、保守、迷信的关键。
2、发展农村经济是基础。要解决“小农意识”这样的思想问题,富裕是基础。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村级组织经济有实力,这样的村各项工作完成得较好,党员、群众民主意识及参政意识较强,群众的整体素质都比较高,修路、办学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大都能及时得到解决。相反,一些经济薄弱,或者根本没有集体收入的村,大多数村民都是抱着“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勇于创业、率先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手段。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重视普及大众文化,使农村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中潜移默化得以更新转变;使广大农民通过报刊、书籍和各种媒体来了解信息、充实生活,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培育新型农村文化主体,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扶持热心文化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扶持民营表演艺术团体、农村业余剧团的发展,开展日益丰富和活跃的乡村文化娱乐活动。比如说我县的老粮仓镇就建起了我县第一家农家书屋,书屋能及时更新各类农民朋友所需的法律、科普等书籍,借助于农家书屋这个平台,眼下阅读书籍成了农民下田干活之余的重要活动。在农家书屋的影响下,农民学知识、学科技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看书读报的“味”浓了,酗酒闹事的少了。广大农民把农家书屋亲切地称作农民的“精神粮仓”。
4、创新宣传方式是根本。对于农村解放思想的宣传工作,不能只限于开开会,发发文,出一下宣传车,而是要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让农民朋友们从下意识中认识到解放思想的必要性,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创造了许多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并逐步形成了体系,成为促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载体。如创建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活动,开展“学理论、学科技”活动等等。让活动着眼于实际效果,在内容上更丰富,形式上更活泼,操作上更简便,为农民所喜闻乐见。另外,电台、电视台应针对当今农村发展的特点,积极创办一些新的科普专栏、专题,还可以在广播、电视中播出一些有关解放思想、宣传科学、破除“迷信”方面的公益广告,使科学意识、科学精神深入民心。多宣传一些农民朋友们中的劳动模范、致富能手、道德楷模,让宣传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永丰县在2009年列入全国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到2012年2月底,保质保量提前完成3年的项目实施任务。实际完成投资10095.5万元,占项目批复总投资9895.5万元的102%。
2009年、2010年永丰县连续两年在全省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绩效考评中排名第二,2010年、201 1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鄱湖杯”水利建设先进县,2011年全省水利改革发展考核永丰县排名第一。
一、领导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县政府成立了“永丰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为发改委、水利、财政、农业、国土、扶贫办、农业开发办、审计、监察等部门和灌区所在乡镇政府主要领导,由水利局局长和分管局长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副主任。同时明确每座灌区的乡镇政府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和建设单位责任人。每年召开了永丰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实施动员大会,实行“定领导、定人员、定责任、定进度、定质量”的五定措施。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到工程建设工地检查指导,县长多次主持召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题会议,做好协调调度工作,为项目实施排忧解难。
二、配套资金投入前所未有
落实配套资金,建立工程建设投入保障机制。永丰县大幅增长财政性资金,有效整合部门资金,积极发动群众投劳投资,有力保障了重点县工程建设需要。县级配套资金达到1 525万元,超过任务的15%。依托规划整合涉农资金5400万元。全县群众筹资和投工折资3270.5万元。严格资金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出台了《永丰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永丰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项目部基本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的主要职责》;设立了永丰县小农水项目资金报账专户,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项目建设要求进行规范使用,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没有发生挪用、截留项目建设资金的现象,确保了投资效益和资金使用安全。
三、责任落实力度前所未有
在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的同时,推行工程质量监督、政府督查、农民义务质量监督员的监督模式,全方位监管施工质量。按照“组建规范、产权明晰、水价合理、管理自主”的原则,在项目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落实管护责任主体,负责和承担灌区的维护和管理责任,全县共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35个。项目区农田渠系工程实现“建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管长远”的目标。把小农水建设作为乡镇目标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列入全县重点工作督查范围,督察结果将进行全县通报,并作为水利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对农民“自建自管、先建后补”项目进行评比,及时兑现奖惩。
四、群众支持热情前所未有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广大群众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如藤田镇老圩村农民杨献忠对渠道占用林地全力支持,在项目部和施工单位没有补偿一分钱的情况下,杨献忠就主动把要砍的树给砍了;岭南村王家根等12人自发迁移祖坟,为修建平整的机耕道让路。佐龙乡西塘村李家村小组,农民配合小农水项目,积极自筹资金修筑机耕道,有部分村民因机耕道修建导致鱼塘被填、菜地被挖、成材湿地松被砍不仅毫无怨言,还主动出工帮助修建。全县像他们一样不计个人利益支持小农水项目实施的群众有30多户。在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各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坑田镇塘下村大睦村民小组项目区渠系由村民自建自管,村民义务施工共节约的项目资金2.97万元。
五、宣传发动成效前所未有
永丰县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水利宣传工作,形成全县人民群众关注、了解、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在项目区设立了项目标志和公示牌。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水利惠民政策和发展民生水利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水利工程惠泽民生的成果,动员社会力量大兴水利。通过宣传发动,形成了全民参与水利建设,积极配合水利工作,加速推进水利事业新发展的良好局面。3年来,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永丰县水利改革发展的宣传报道稿158篇次,发稿量之多为全省各县(市、区)之最。在江西省水利厅召开的全省201 1年水利宣传工作会议上,县水利局局长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是全省唯一一个参加此次会议的县(市、区)代表。
六、项目综合效益前所未有
通过3年的建设,完成县域内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及200亩以上217处小型灌区的渠系配套改造,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关键词】莱州市;小农水;水价改革;经验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必须改革农业用水管理体制,加快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终端水价制度,形成良性的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以促进农业节水,切实降低农民用水成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莱州市小农水工程通过安装量测水设施、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测算供水价格等措施来不断促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1.总体改革原则及思路
1.1总体原则
莱州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坚持上级工作方针,以减轻农民负担为宗旨,推进水价综合改革,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水费政策体系,强化了用水户自主管理,改革了农业水价形成和水费计收机制、建立促进节水用水、保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良性运行。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1.1促进节约用水原则
建立有利于农业节水的价格机制,定额内用水超出承受能力的,享有补贴的权利,超用则加价。
1.1.2减轻农民负担原则
水价改革要充分考虑减轻农民负担,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农民能够用的起水,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
1.1.3综合配套政策原则
水价改革与末级渠系改造与改革相结合。
1.2改革思路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过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农民用水自治;以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技术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小水源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奖补机制为激励,建立完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民主”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科学测算农民水费承受能力,推行农业终端水价制度,完善计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费,整顿水价秩序,降低农民用水成本。通过这些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进而实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节水、减轻农民负担、工程良性运行的改革目标。
2.水价改革的主要内容
2.1组织建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培育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农民用水自治组织,承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使用和管理职责。
小型农田建设均采用“农民用水户协会”方式运行管理,用水户直接参与工程管理,行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将田间工程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交给土地经营者,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范围、特点,项目镇街组建3个“农民用水户协会” ,负责本镇街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使用。
协会组织方面,每个用水户确定1名代表,通过民主选举成立协会领导机构,设立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下设日常办公室,建立协会规章制度,对协会进行注册登记,开设银行账户,派专人管理。莱州市政府及水务局加强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指导和扶持,每年举办2次集中培训,对用水协会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协会执委会成员组织协调、业务技能等综合素质。
各用水户协会建立章程,对协会日常工作、组织机构等进行确产,同时根据各管辖范围内特点建立供水管理、工程维护责任、水费收缴、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和办法。
2.2机制建设:农业终端水价改革
积极推进农业终端水价制度,完善計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费,改革水费计收管理体制,形成灌区良性发展机制。在项目区范围内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价的核定,全面配备水量计量设施,计量收费的实施范围达到98%以上,水费计收管理体制改革得到完成,农民亩均用水量控制在300m3以内,用水成本控制在20元/亩以内。具体改革内容包括:
2.2.1科学选用灌溉定额,核算灌溉需水量
莱州市种植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一般情况下采用充分灌溉,遇干旱年份也采用非充分灌溉方式。在灌溉定额选取时,主要参照山东省水利厅发布的《山东省农业灌溉定额》,以此核算灌区需水量。
2.2.2设置计量设施,明确计量方式
参照项目区内农民耕地分布、灌溉方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建设状况等,本次规划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计量设施设置的原则为全面性原则,渠灌区采用无喉段量水槽进行计量,井灌区则采用射频卡进行管理,计量设施对城港路项目区36眼实施,控制灌溉面积2000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民用水的计量以农民申请、自报与查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用水协会每月将用水状况以报表方式向水管理单位汇报,协会每月派专人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用水计量。
2.2.3科学测算供水成本及水价
包括测算国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测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价和测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终端水价。按现行价格水平确定,即农业供水价格0.06元/m3。测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价的测算,则是在严格控制人员、约束成本以及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的基础上,按照补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的原则核定,原则上由合理的管理费用、供配水人员劳动补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费用等三部分构成,包括用水户协会为农民提供灌溉服务所需要发生的所有合理支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价在结合当地实际社会经济状况和当地电价基础上初步核定0.38/m3,除工程重大毁损需要通过“一事一议”由农民投入外,不得再向农民收取任何与灌溉用水有关的费用。
2.2.4改革供水管理体制
在项目区内全面实行“灌区管理所—用水户协会—农户”的“一线通”供水管理体制。灌区管理所作为支渠进口以上一级供水管理的主体,负责支渠进口以上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作为支渠口以下末级渠系的管理主体,负责支渠口以下水量的调配、计量和水费的计收以及渠系的日常维护管理;农户自主用水,按方计量交费,对用水户协会的工作进行自主全过程监督。乡镇水管人员负责末级供水全过程管理。水引进斗渠,由用水协会水管人员进行分配,配水员接水并与浇地农户核对时间,逐户进行浇水、计时并由农户现场亲自签字,相互监督,最后经水管单位审查。各配水员主要职责是做好配水、计时、开票、收费工作。浇完一轮水后,对该轮浇水计时、水量、应交水费核算后,在村委会公示栏公布,农户若有异议,现场答疑,找出原因改正,直到农户无异议,再行收取水费。坚持每轮水做到“三公开”:计时公开、计量公开、收费公开。
2.2.5统一水费票据,规范收支行为
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后,水费由协会统一向农户代收,收费时配水员给每户开具特制的“灌区供水到户预收水费专用收据”,严禁白条收费。收据统一在水管单位领取,交多少水费核销多少票据,及时掌握收费动态。年底停水后结算水账,由灌区管理所给农户统一开正式发票。
2.2.6建立水费核算三级台账
用水户协会统一领取省水行政部门监制的明细水账本、记时证等,农户浇水计时签字,配水员根据记时证计时和当次灌水流量计算本轮用水量,用水户协会统一核算当次灌水台账,建立农户、配水员、乡镇水管站三级水账。为加速水费的周转到位,通过与银行协商,灌区管理所在属地农村信用社开水费收入过渡账户。存折由用水户协会财务人员保管,保管者只有存款权,无取款权。每月中旬和月末由灌区管理所财务人员进行收入划转。
3.结语
【小农水总结】推荐阅读:
水工艺设备重点总结10-27
水处理年终总结简洁11-07
化水班组工作总结10-01
水工程项目完工总结11-04
大班有趣的水主题总结05-26
农业水权水价改革总结09-15
地测防治水安全工作总结10-22
如何提高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总结07-28
水处理项目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07-20
个人研训总结总结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