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寨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15篇)

《九寨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作者单位:淮安市洪泽县共和中心小学 作者:袁书林 邮编:223124 【课题:九寨沟(学科:小学语文 年级: 四)】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绮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课文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词藻华美,易于朗读和背诵。【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认识本课10个生词,并能正确书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风光描写的写作手法。【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故此,在教学中试图通过朗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景,将音乐、画面和文字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在自主阅读、感悟中体会意境,感受九寨沟奇丽的自然风光和特有的珍稀动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积累。【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帮助、引导、促进作用,运用画面、音乐等多种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音响成为学生驰骋想象的载体;让多媒体画面成为联系生活的纽带;让导语成为学生入情入境的桥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形成生活体验与文字符号的链接,在自读自探自悟的过程中感受九寨沟奇丽的自然,欣赏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素养。【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进行学习指导。

(一)发放预习案,指导学习。

1.预习课文,准确认读下面词语。

林深叶茂 诗情画意 高低错落 色彩斑斓 蔚为壮观 憨态可掬 若无其事 异兽珍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预习,我已经会写_________个字。

4.通过预习。

我知道课文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3、4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预习案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明白预习应做些什么,达到什么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扫清阅读障碍,概括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概括能力。】

(二)交流、汇报预习所得。

师: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我们现在一起看看大家通过预习,收获了些什么。

出示课件:

1.你能正确认读词语吗?(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画面,读出情感)

林深叶茂 诗情画意 高低错落 色彩斑斓 蔚为壮观 憨态可掬 若无其事 异兽珍禽 2.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生字吗?

3.听写生字并评价: 顽 肃 偶 汽笛 稳 牲畜 抹一抹 4.我知道课文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3、4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品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1)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用“________”划出来。(2)那种景物最吸引人,它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设计意图: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去阅读文本,给学生较大的自主阅读和感悟的空间,进而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形成九寨沟自然风光的独特感受。】

2.学生阅读思考,教师行间巡视辅导。3.交流讨论。

(1)课文写了哪些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雪峰 湖泊 湖水 原始森林 瀑布 五花海 五彩池

(2)那种景物最吸引人,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课件,阅读文本,欣赏美景。A.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师:雪峰插云的景观吸引了你,为什么?

(因为一座座雪峰高耸入云,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发出刺眼的光芒,让我们感受到雪峰的多而美。)出示课件:欣赏雪峰的美丽

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一评,齐读。

【设计意图:在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雪峰的多、高、美。】

B.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儿的景色?(这儿的湖泊很多,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湖泊比作颗颗宝石,让人觉得湖泊晶莹透亮,光彩照人,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谁能说个比喻句。

读出它的晶莹透亮,清澈见底,学生朗读。

(1)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滔滔水流被朝阳照射,彩虹幻出,分外迷人。水流凌空而下,银花四溅,水声隆隆。水从静海穿林过滩慢悠悠的流来,又从陡岩上猛然跌下深渊,发出轰雷般的响声,声势极为壮观。

(2)[课件出示]点击(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3)指导朗读。

山美,水美,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美。试着发挥你的最佳水平,来美美地读读这段课文。指名读。齐读。

(4)[课件出示]“飞瀑”的视频。

(5)看着这么壮观的飞瀑,我们不仅想起了关于瀑布的诗句:(让学生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起诵读诗句,感受瀑布的壮美)(6)师:是你们美妙的朗读带给老师一路惊奇,一路美景,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引读:雪峰插云、古木参天„„九寨沟真是个——)

(7)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风景如画的九寨沟,拿起课本齐读第三自然段。【设计意图:抓住“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加以“瀑布”视频,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形态美妙、声音宏大、气势壮观,以产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4.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练习背诵。(2)指导背诵。[课件出示]()雪峰(),峰顶()。()的湖泊,像()。湖水(),湖底石块()。从河谷至山坡,()。每当()时,()、()、()、()。都(),构成了(),()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呢。由于(),湖泊与湖泊之间(),由此()。宛如(),(),()。

《九寨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中描写湖泊的句子。

2.发挥想象, 品词析句, 感悟九寨沟绮丽的、原始的自然风光, 了解那里的珍禽异兽,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课前准备:

播放《九寨沟》资料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导入新课

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还知道了一进入景区, 就像到了一个神奇的—— (板书:童话世界) 。九寨沟因为有了这绮丽的风光和罕见的珍稀动物而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地方。今天, 我们继续畅游九寨沟, 一起来感受它的诗情画意。

二、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初读课文, 抓住描写的景物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看看来到九寨沟, 你能看到哪些美景?

读后让生汇报:谁来说一说 (板书:雪峰、湖泊、瀑布) 。

2. 再读课文, 了解景物的特点

当我们置身于九寨沟的山水之中, 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 九寨沟什么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用心默读第三自然段, 边读边想, 它有什么特点?圈画出有关语句, 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3. 交流学习感受

同学们, 你觉得九寨沟的什么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1) 雪峰

(1) 读句子:请你把有关句子读出来。

(2) 说特点:“插入云霄”说明雪峰——高。 (板书:插入云霄)

(3) 悟感情:你能把雪峰在阳光照耀下, 银光闪闪的景象读出来吗?指名读。

过渡:你还发现九寨沟的什么景物也很美?

(2) 湖泊

(1) 读句子, 说特点。九寨沟的湖泊也很美, 请你读读文中描写湖泊的句子。还有补充的吗?

(2) 相机出示句子, 然后进行交流。

a.“颗颗宝石”指什么?“彩带”呢?“大大小小”说明什么?放眼远眺, 这湖泊就像宝石, 沟谷就是彩带, 多美丽、多可爱呀!谁能读出它的美丽、可爱?

b.湖泊的美还表现在——“湖水清澈见底, 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湖水真清呀, 连湖底色彩斑斓的石块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c.九寨沟湖泊的神奇还神奇在——请你读。 (五花海、五彩池句)

作者把九寨沟的湖泊比作—— (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 怎么会是图画呢?这图画里有些什么? (板书:五彩缤纷)

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湖泊的美表现出来吧。

(3) 看图片, 练习背诵。请看, (出示图片) 和你们想象中的一样吗?指名说。

愿意把这美丽的湖泊记在脑海里吗?请你们试着背一背这几句话。

出示句子, 学生练习背诵。

一起试试, 不熟悉的同学可以看屏幕。

(3) 瀑布

(1) 说说特点。山奇水灵, 九寨如画, 你还喜欢九寨沟的—— (瀑布) 。自由读读文中描写瀑布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蔚为壮观)

(2) 指导朗读。你注意到了这两句话中有哪些四字词语?注意这些词语, 谁来品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用心倾听, 看看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读后指名说。

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读出瀑布的气势。

(3) 看图片, 说感受, 再读句子。出示瀑布图画, 请看, 这就是九寨沟的瀑布。 (图片) 说说你的感受。指名说。

现在, 你再来读读书中描写瀑布的句子, 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4) 配乐朗诵第三自然段

老师给课文配上音乐, 让我们美美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再次感受九寨沟的诗情画意。

(二)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认识动物, 了解动物的特点

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 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看看怎样读就能把动物的特点读出来。开始吧。

读后交流, 指名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

2. 交流

捧起书, 找一找课文中描写这些动物的语句, 试着读出它们的特点。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就多读两遍。

(1) 金丝猴

我最喜欢金丝猴。就请你读读这句话。你为什么喜欢金丝猴?指名读。

在这句中有个词最能表现猴子的机灵, 哪个词? (窥视) 怎样才算是窥视?

(2) 羚羊

他喜欢金丝猴, 你呢?我最喜欢羚羊。你能直接读出它的特点吗?你来试一试。

师: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你很会听呀, 善于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 大熊猫

还有喜欢什么的?你能读出来吗?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说说你听后的感受。憨态可掬是什么样的?你能把它憨态可掬的样子读出来吗?

(4) 小熊猫

小熊猫和大熊猫长得一样吗?看看 (出示图片) , 这就是小熊猫, 它呀, 和大熊猫可是截然不同哦。

你想, 她从山坡一溜烟地跑到谷底干什么呢?哦!真爱美呀。你能把他的样子读出来吗?谁还想读?

板书:……异兽珍禽。

这些异兽珍禽给九寨沟的山水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我们一起合作读读这一段, 好吗?师引读。生接读。

(三) 学习第五自然段

1. 朗读第五自然段

这里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此时, 同学们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一定有了更深的感悟。谁来读? (板书:人间仙境)

2. 了解第五自然段的作用

想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是的, 这一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 它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三、总结课文, 布置作业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畅游了九寨沟, 仿佛进入了仙境。那山、那水、那些珍稀动物都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也是语言文字的魅力。课后请同学们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收集更多关于九寨沟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九寨沟, 感受九寨沟。

《九寨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案例描述;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91-1

一、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来到了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九寨沟,你们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九寨沟图片)

一进入景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出示“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回答)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教师随机板书:童话世界。

师:下面我们就跟随导游一起去欣赏这一神奇的童话世界。

(二)默读感悟,集体交流

1.你找到了哪些景物?指名说,教师随机板书:雪峰、森林、瀑布、湖泊。

教师总结:这些都属于什么?板书:自然风光。

2.作者究竟是怎样具体描绘这些风光的呢?指名说,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借助图片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说一说雪峰有什么特点。

出示:()的雪峰总结(高)

指导学生朗读。

观赏完了雪峰,我们来到了九寨的沟谷中。

出示:“大大小小的湖泊……五彩斑斓。”

师:看图解释“五彩斑斓”你感受到什么?(美)“大大小小”“颗颗”说明了什么?(多)你还能找出湖泊的什么特点?出示()的湖泊(清)

师:你能读出它的美吗?指导朗读。

出示:“每当天气……‘五彩池’。”看图解释“五彩缤纷”。

师:为什么这儿有这么多颜色呢,会形成“五花海五彩池的独特景观呢”?[因为蓝天、白云、绿树、雪峰都倒映在湖水中]。(出示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美)学生评读。

九寨沟的森林又有什么特点呢?出示句子“从河谷至……森林”

指名说,教师总结:“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遍布)指导朗读 集体读。

师:由于河谷的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形成了一道瀑布。

出示:“由于……蔚为壮观。”指名读,学生欣赏图片。解释:白练腾空。

师:如果你此时此刻就站在瀑布脚下,你会想到用哪些诗句来赞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总结:九寨沟的瀑布真是壮观啊!出示(壮观)的瀑布谁来读一读?

师:九寨沟除了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之外,更有着稀世的野生动物,下面我们就跟随导游向森林深处走去,看能不能找到你感兴趣的动物。

(三)小组研读,互动探究

自读第四自然段,你最喜欢那种动物,好好读读,说说它为什么惹你喜爱?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二、教学反思

1.平等对话——从师生关系中“寻美”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师生间的民主与和谐。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和求知欲是不能用强制的办法激起和维系的。所以,教师必须开放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构建师生之间多边的、立体的互动结构,留给学生“交往”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做,才能闪现出探究智慧的火花,激起无穷的兴趣。

2.合作探究——从学习方式中“寻美”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组合搭配,组成4~6人为一学习单位的合作小组。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具有一定合作价值的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与交流,并推荐学习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组织活动。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及反馈能够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小组成员互相沟通,真正互动起来,从而达到互相激励,促进自主学习,高效实现目标的目的。

3.激励探索——从评价手段中“寻美”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学生的想法,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这才能让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不断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去充分体验“再创造”的快乐。

4.开拓创新——从教学资源中“寻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保持下去,终生不弃,教学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天文、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这就要求教师要挖掘教育资源,重组教学信息,找准切入点,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

10.《九寨沟(第二课时)教案 篇4

柞水县城关小学 李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5自然段。

2.能通过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认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3.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祖国山河的秀美。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品读课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文字,在欣赏中品味九寨沟绮丽美妙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导学单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游览九寨沟,希望大家细细欣赏。请大家跟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回忆上节课内容,想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九寨沟的? 生回答,师板书:自然风光 珍稀动物

二、提纲挈领,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那么九寨沟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吗?(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2、是啊,PPT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读。

3、师: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这四个词语分别照应 1 了哪些自然段的内容,快速找一找。

4、生汇报。(3、4)

5、师点播:看来,这段话放在文章的末尾,对全文起了一个总结的作用,其实它不仅总结了全文,还照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中心突出。值得我们今后在写文章的时候学习。

6、背诵。这么好的段落当然要积累下来了,试着背一背。集体背诵。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感受自然风光之美。

現在,我们赶快去细细欣赏九寨沟的自然风光之美。

(一)PPT出示自学要求

1、用你喜爱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找找写了哪几种景物,用○圈出来。生交流。

(二)PPT出示自学要求

2、组内交流:想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跟组内同学交流,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把你体会到的特点用朗读表达出来。

生汇报读,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三)1、找找作者用了哪些好词和好句子来描写雪峰、湖泊、森林和瀑布的,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记一记。这些好词佳句就像一杯杯热牛奶,美味又有营养,跟同桌比一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的最多哦。

2、个别展示:谁能合上书本汇报你记住了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老师适时点拨鼓励。

(四)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孩子们,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学生齐读。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感受珍稀动物之趣。

过渡:大家的神情告诉我,你们已经陶醉在这神奇的自然风光中,但千万别停步,因为这里的珍稀动物更有趣,让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

(一)PPT出示自学要求: 1.第四自然段介绍了九寨沟的哪几种珍稀动物?用—画出来。2.课文用什么词语形容它们的特点的?用()括出来。

(二)结合导学单交流以上问题。你能读出它们的特点吗?

(三)想像练笔。

1、课文是用哪个词语把这几种不同的动物自然地串联起来的?(也许)是啊,作者用的多巧妙啊。引读:注意,这时……也许……也许……也许……也许……如果你是一位游客,来到了九寨沟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你一定会看到这几种珍稀动物吗?(不一定,也许)

2、想想九寨沟可能还会有那些动物?生交流。你能用也许仿写一段话吗?PPT出示:注意,这时你已走到林深叶茂,游人稀少的地区,也许,你正走着……也许……也许……也许……

学生在练习本上仿写。

3、交流所写内容。师点评。

五、小结。这篇课文,作者从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两个方面给我们描绘了九寨沟如童话世界,似人间仙境般的绮丽景色,读来让人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祖国山河的秀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其实,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保护美的意识,如果……(出示PPT,读一段话。)

六、板书设计:

自然风光 雪峰 湖泊 森林 瀑布 10.九寨沟

(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2.能借助工具(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等方法初步认识人体的组成。教学方法:

教师引领、点拨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人体结构与建筑物结构对照图,显微镜,各种细胞装片:植物(洋葱)表皮细胞,动物表皮细胞,人口腔粘膜细胞,人血细胞,人的神经细胞......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前测 导入新课(了解学生的已知知识经验,很自然的引入新授)

 谈话: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组成,谁还记得,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交流)对,从外部形态上看,我们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这四部分组成,那我们人体内部又有哪些器官呢?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我们人体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组成(板书课题)。

二、活动感知 探究新知 活动1:认识人体的组成

◆提问:你知道我们人体内部由哪些器官组成吗?把你所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画出来或写出来。

学生活动:将自已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画出来或写出来,并把自己所画的内部器官与教材第20页插图进行比较.然后对照插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的相应位置指出来。(熟悉人体内部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里的大致位置)

◆结合P20页插图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教材中的每幅图都表示一种系统)的名称并板书。(让学生了解人体主要器官和主要系统名称)

主要器官:心脏、肺、肝脏、胃、小肠、大肠、肾脏、脑等 主要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教师讲述:在第一单元《常见的建筑》一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建筑物的组成,它和人体的组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请大家观察P21页图片,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图中细胞相当于楼房结构中的哪一部分,组织、器官和系统分别相当于楼房中哪个部分。(理解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之间的相类似关系。)

学生活动:同学间相互交流分析结果。班级交流。

◆教师适当小结:细胞相当于“砖结构楼房”中的砖;组织(由许多细胞组成)相当于墙(由许多砖砌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相当于房间(由不同的墙面围成);系统(由不同的器官组成)相当于单元(由多个功能不同的房间组成);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相当于楼房(由多个单元组成)。所以,人体的构成是这样的: 人体的构成: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使学生加深理解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和人体的结构层次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之间的相类似关系。)知识延伸:人体的结构除了与建筑物的结构有一定相似外,与植物和机器的结构也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让学生理解构成人体、其他生物体和物体的结构层次都是相类似的)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并适当记录。班级交流。教师小结: 植物体的构成:

各种植物细胞——各种植物组织——各种植物器官——各种植物系统——植物 机器的构成:

铁分子——各种形状的铁块——各种零件——各种操作系统——机器

引领归纳:通过分析,我们认识了人体的结构,说说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什么?(为下节课做铺垫)学生回答:细胞。

三、达标测评:(课件)

四、课堂总结(引领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整合,加深印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人体的组成

人体的主要内部器官:

心脏、肺、肝脏、胃、小肠、大肠、肾脏、脑 人体的主要系统: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 人体的构成: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 导入新知

导言: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就是细胞,那么细胞究竟是什么样子?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并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承上启下,自然引出本节要探究的内容)

二、活动感知 探究新知 活动2:观察细胞

谈话:与人体一样,构成其他动物、植物生命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细胞。那么,关于细胞你都知道些什么?又想知道些什么呢?(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细胞非常小,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那么我们用什么工具观察它们呢?(自然引出本节探究需要用到的仪器名称)学生回答:显微镜。

出示显微镜,教师介绍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操作)(1)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将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②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细胞为止。③观察细胞,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细胞形状。

学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装片,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引领:刚才我们借助显微镜观察了一些细胞,你观察的是哪种细胞,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提升性引领: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不同类型的细胞外形各不相同。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加深学生对细胞的进一步了解)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不但培养了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也是对所学知识更好的整合。还可以把课上的知识延展到课外,让学生去探索更为有趣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板书设计:

人体的组成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 显微镜的构造:

《九寨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新平县者竜乡小学 杨如才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以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朵杏花”象征着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也反映了文中那孩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大部分的学生是无法立刻理解得如此到位的。竺可桢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应该是这篇课文的“道”之所在,文道如何结合?我想,两次对话是重难点突破的切入口。所以,我想本课教学将把对话品析作为一个训练点。【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决文中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学会给课文分段,理解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特点。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学会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会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

一、谈话、图片导入

1.同学们,有一幅春联写得很美,我出上联你们来对下联,好吗?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2.这是我们上学期的学习内容,你们真棒!是啊,春天快到了,花儿们都绽放出灿烂的笑脸,今天美丽的杏花也来到我们四(5)做客了,你们瞧

3.出示杏花图:谁愿意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它的模样?

4.这么美的杏花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竺可桢爷爷的目光,要知道竺可桢爷爷可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呢,让我们掌声有请我们的科学课代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竺可桢爷爷吧。

竺可桢 :浙江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师:听了他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

总结:每个人的成就都是与他的付出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发生在杏花和竺可桢爷爷身上的故事。

板书:第一朵杏花

指明读题:美美地读,让我们闻到花的香气。

二、解决生字新词 1.杏花的花瓣化生出了一些美丽的词语藏在文中等着我们一一念出它们的名字呢,你们看(出示词语)谁能把它们念得又标准又洪亮?自己先试一试?

2.你在读得时候觉得那些字音需要特别注意的?请带着大家读一读

一株

泛起

吹皱

程度

仰起脸 曾经

精确

估计

掌握

兴冲冲 绽开

大概

郑重

规律

顷刻间 3.注意仰右边的写法,不能和柳混淆

4.郑重怎么解释?带到文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出示辨析:

他()声明,这件事与他无关。

他()地考虑后,决定拿出钱买下昂贵的货物。5.顷刻间用三字词语表式相同含义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逐段朗诵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里的人物一共看了几次杏花?)板书:初看杏花

再看杏花

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清脉络:如果给课文分成几个板块,你会怎么划分?(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

谁能根据这些线索试着给文章分段?

一(1-5)写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回答不上来。

二(6-15)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次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三(16)写竺可桢是通过常年精确、细致的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2.看来我们可以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给文章分段,有些记叙文就可以使用这种好的方法。

四、学习第一节。

过渡:你们知道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有一处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你们看:(出示图片)

3.你能猜猜它们是哪天开的吗? 大概„„ 也许„„可能„„

4.你们的回答,作为科学家的竺可桢爷爷能接受吗?你从文章那里找打答案的?

朗读第16自然段

5.那竺可桢爷爷究竟是怎样第一朵杏花的呢?下节课让我们再去看杏花。板书: 第一朵杏花

初看杏花

《泉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设计理念】小学生的好奇心强, 对自然事物有观察的欲望。教学中通过图片、多媒体投影等方式让他们感受济南的泉的特点, 并说说自己的所见和所想, 从而激起他们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通过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有效阅读中增长见识、丰富生活和提高体验能力。通过阅读来调动学生思考, 鼓励他们参与问题的谈论;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语言表达的主动性, 从而丰富认知与情感。在对话交流中, 让学生获得语言的感悟能力, 学会表达生活中的美及对美的感悟。

【教学目标】

1.能够识记、理解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作者对泉水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行文脉络和语言运用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理解和感受泉城泉多、水美的特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会学会用, 学会迁移, 在阅读、理解和表达中提升学生对祖国自然美的热爱与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

一、巩固旧知, 联系导入

谈话1:上一个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什么? (《虎门销烟》) , 就这个题目, 我们怎么理解呢? (“虎门”是地方, “销烟”是事件。) 我们其实还可以补全———林则徐虎门销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泉城) (生读课题)

谈话2: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 (这个城市以泉出名) , 那么我们知道哪个城市被称为“泉城”呢? (济南) 由这个题目, 我们推想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二、自主阅读, 问题探讨

引导学生通读全文, 边阅读边思考这篇课文是写了哪些泉?是怎么写的?每个泉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可以用“先……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概括。)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 从而把握文章内容的重点, 学会概括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

三、具体研习第一自然段

1.问题探讨:小组讨论, 说说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 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学法点拨:我们要得出这一段写了什么, 就要分清楚这一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最终得出第一段的内容。 (三句话, 分别写了济南有七十二泉, 泉多;济南的泉美和济南的泉著名。)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提炼句子的主要内容, 能够整体和局部地分析段落, 学会概括段意。

3.品读“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这句话, 探讨问题:

(1) 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 同学们觉得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共有4个小分句, 写得比较优美逼真、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等。)

(2) 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栩栩如生呢? (四个分句都是比喻句, 显示出作者观察仔细、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准确凝练。)

(3) 作者是从泉水的哪些方面写的呢? (前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泉的样子, 后两句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泉的声音, 是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写的。)

4.拓展延伸。

小结:同学们, 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首先认真观察了泉水的形态, 仔细聆听了泉水的声音, 并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以及生动的表达, 把泉水写得栩栩如生, 让我们过目难忘, 记忆深刻, 这十分值得我们学习。除此之外, 老师觉得还有一点很妙 (以诗歌形式出示这段话) , 就是这段话读起来朗朗上口, 就像一首小诗。范读 (作者用了四个“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 让句子更加的工整, 读起来也更有气势!) 、指名读、齐读。

过渡:想把这美妙的泉水记在心里吗?

(1) 朗诵比赛。自己先朗诵, 先在小组内比一比, 然后小组选派一个代表, 参加全班比赛;

(2) 再读第二句, 感受“有的……有的……”句式特点;

(3) 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来写一段话, 用上“有的……有的……”句式。

(相机出示:“操场上, 同学们有的在踢足球, 有的在打篮球, 有的在跑步, 有的在跳绳, 可热闹了。”) 如果四年级的我们还写这样的句子, 能不能代表我们的水平?我们能不能也像泉水的作者一样把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呢?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修改?

(相机出示:“操场上, 同学们有的在你追我赶地踢足球, 好像一匹匹骏马在草原上奔跑;有的在你拍我抢地打篮球, 好像一只只饿狼在抢夺食物;有的在比赛跑步, 个个如离弦的箭;有的在玩花样跳绳, 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设计意图】活学活用, 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借助这样的仿句造句练习, 提高学生对事物进行细腻精准描写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谈论:同学们想想除了在操场上我们可以用“有的……有的……”进行造句, 还可以针对其他场合和对象用吗? (小组讨论, 如用学过的“台湾的蝴蝶谷蝴蝶真多呀, 它们……”写生活所见, “天上的白云姿态万千, ……”)

四、课堂小结

《称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称象》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善于观察并吸取别人思考结果中合理化部分的曹冲在称象时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由“初读”、“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品读,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一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如果我们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2 现在,我们要知道大象的重量很容易。但在古时候却十分困难,当时的人用什么办法来称大象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跟着老师一起书写“称象”这两个字。(板书:21、称象)

3 说说你怎样记住“称”和“象”这两个字。读了《称象》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充分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二、初读课文,了解方法

1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3)标出自然段序号。)

2 认识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齐读。

(2)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出示无拼音的生字卡片,抢读,开火车读,齐读。

3 培养能力。

(1)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送给曹操的是一头怎样的大象?用“——”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2)齐读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3)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

(4)语句训练:一边……一边……①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指名读;同桌读;挑战读。)②官员们一共做了几件事?(他们一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看大象,一件是议论大象。)③小结:看大象和议论大象这两件事可以同时进行,课文中用“一边……一边……”把两件事情连起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同时做?④如果用上“一边……一边……”练习说话,你会选择哪两件事情连起来说?⑤课件出示课后“读读说说”,齐读,学生完成写话作业。

4 了解方法。

教师:要想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必须称一称,课文中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认识生字和了解课文中的大象,主要是落实识字目标,扫除阅读障碍,培养学生正确遣词造句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细读课文,分析方法

1 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

2 播放课文录像,直观感受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方法。

3 小组讨论交流,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方法,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只有曹冲的方法让他点头微笑?

4 比较几种称象的方法,完成下表。

师:在所有称象的方法中,曹冲称象的方法最好,到底好在哪里,让我们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描写曹冲称象方法的语句,体会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四、精读深究,享受快乐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介绍曹冲称象的方法有几句话,每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 同桌交流。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 课件出示:“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齐读)

4 全班交流。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5 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6 课件出示填空题。

把大象( )一艘大船上,看船身( )多少,就( ),在船舷上(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 ),装到船( )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船上的石头。石头有( ),大象就有( )。

7 试着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8 讨论交流。

1 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把曹冲与官员们所提议的方法比较,得出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以水代人的聪明举措。)

(2)曹冲称象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吸取别人思考结果中合理化部分的结果。)

9 出示曹冲图片:面对曹冲的画像,请把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大声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通过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多层面地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从中受到启发,享受读书的快乐和属于自己的实践机会。

五、改进方法,鼓励创新

1 同学们,按照曹冲的方法称象,石头要一块一块地搬上船,又要一块一块地搬下船,再一块一块地称重量,多麻烦呀,多费时呀!你能帮曹冲想出一个更好更快的方法吗?

2 小组讨论:如何改进曹冲称象的方法,让大家尽快知道大象的重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语言,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和谐统一。

六、总结全文,巩固拓展

1 读了《称象》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 课外拓展。

(1)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阅读中外名人动脑筋的故事,在阅读课上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的】

1、学习全文,知道文写的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草原美景,另一部分是蒙汉情深。

2、读懂文,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文描写的生动画面。

【教具】录音磁带、投影片、录象。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题

1、放音乐《赛马》。

2、提问:

你听懂了什么?

3、揭题:

1、草原。

二、初读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把文分为两部分。

4、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草原美景蒙汉情深

三、指导学生自读第一段

1、提出要求,板书: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2、指导学生如何理解这句话,即如何才能有自己的见解。

四、读后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习

1、“这次,我见到了草原”。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3、导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

4、“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5、“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6、“这种境界……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⑴这句诗是讲人在怎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心情。

⑵练习用“既……又……”说话。

7、“在这种境界里……无限乐趣”。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9、练习背诵。

五、当小导游

1、让学生看一段草原的录象。

2、根据录象试着当小导游。

《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能了解写人记事文章的方法结构,抓主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所处的环境,体会贾岛斟酌用字的投入,感悟其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

2.在感受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会用“悟写法”“找关联”“想情境”等具体方法品词析句,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

3.学习主人公严谨细致、聚精会神的认真态度,培养自己读写时词句的推敲琢磨习惯,提高斟酌词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推敲”含义,掌握阅读叙事类文章的方法。

教学准备

l.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根据课后思考题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联系《寻隐者不遇》加深学生对作者贾岛的认识。

2.板书课题:推敲。才对“敲”字作指导。

二、学情反馈

I.听写课文部分词语:妥贴、街道、闯进、礼貌。

2.在预习中,你遇到了哪些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3.师:文中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觉得文中所提到的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三、读悟课文词句,明晰人物

1.师:贾岛是一位“苦吟诗人”,你从文章中的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默读课文后先独立思考再参与小组交流。

2.根据汇报,寻点教?W。预设:(l)第二天仍然思考揣摩昨天即兴留下的小诗。(2)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3)大街上的人看着十分好笑。(4)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5)韩愈也宽恕了他,和他一起推敲。

3.师:韩愈觉得用“敲”字更好的理由是什么?

4.师:贾岛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5.师:“推敲”现在不是指推与敲的两个动作,而是指什么?学生互动,小组代表发言。

6.教师指导小结。

四、扩展延伸

1.指导练习。

2.总结课文。

五、作业:

《推敲》(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篇11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这个游戏叫“快速反应”,比如我说“胖”,大家说“瘦”,和我反着说,我们开始吧。

师:高。

生:矮。

师:晴朗。

生:阴暗。

师:我站着讲课。

生:我坐着听课。

师:我面朝东。

生:我面朝西。(板书“东西”)

师:两个字合起来变成了一个新词,读“东西”,“西”变成了轻声。

师:(手拿粉笔)这是什么东西?

生:粉笔。

师:“东西”在这里指物。你一回到家,小狗亲昵地扑到你身上,你会说:小东西,一边去。这里“东西”这个词指什么呢?

生:小狗。

师:“东西”这里指动物。家里刚出生的小妹妹十分可爱,我们会亲切地说:小东西真惹人喜爱。这里“小东西”是指?

生:小妹妹。

师:“东西”这里指人。“东”“西”原本各指方向,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有另外意思的词语。汉字真奇妙,这一类的词语还有很多,愿不愿意再来看一个。

师:(板书“斟”)这个字读什么?

生:斟。

师:大家看,我左手拿酒杯,右手拿酒壶。(做倒酒的动作)我在做什么?

生:倒酒。

师:“斟”也就是往容器里倒酒的意思。(板书“酌”)

师:李白有句诗是“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饮酒,这“酌”是什么意思呢?

生:喝酒,饮酒。

师:两个字都和酒有关,那组合在一起是“斟酌”,还是“喝酒、饮酒”的意思吗?

生:“斟酌”是指仔细思考事情,文字是否适合或者可行。

师:两个各有意义的字组合在一起组成新词之后,意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引出课题

师:想不想再看一个?(板书“推”)

师:这个字读“推”,左边是提手旁,和手有关,我们来用手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

师:谁来表演敲门?(指名一位学生来表演)

师:大家真是有礼貌的人。请大家打开课本,看课后田字格里的“敲”字,描红三遍。

(学生描红,老师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师:“推”和“敲”两个都是表示动作的字,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词,我们一起读。

生:推敲。

师:“推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写“推敲”意思的段落)(学生读课文,找到了第8自然段)

师:(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让我们一起读,了解“推敲”的意思。

(学生齐读)

三、品味“早年”,推想故事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推敲”这个词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谁来读第1自然段?从中你看出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贾岛是唐朝的一位诗人。

生:贾岛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师:贾岛一生都是和尚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贾岛因家境贫寒,早年当了和尚,后来就不是和尚了。从“早年”看出来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来朗读课文。

(指名读)

四、“幽”字入手,为后文铺垫

师:从“早年”这个词推想文章内容,是一件什么事改变了贾岛的命运,让他还俗了呢?请大家自由读第2自然段。

(学生读书)

师:贾岛根据访友的经历,写了一首诗,叫做什么?

生:《题李凝幽居》

师:(板书《题李凝幽居》)“幽居”是怎样的居所呢?请你再读课文,标出有关“幽居”的句子。

(学生读书,标画句子)

生: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说明李凝的家很偏僻,不好找,可能在大山深处。

生: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说明周围很静。

师:贾岛敲朋友的家门会怎样敲?小鸟睡得如何啊?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轻轻的敲门声就能惊醒睡得很沉、很香的小鸟,说明周围的环境十分安静。

师:我们从《题李凝幽居》的第一句诗来看一看。(出示: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原。)这就是李凝家的周围环境,请你读一读,有什么体会?

生:李凝家周围邻居很少,很荒凉。

生:去李凝家的路上长满了草,说明很少有人走动。

师:这样一个偏僻的,宁静的地方就被称为“幽居”。《题李凝幽居》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就是写李凝幽静的居所。现在你能不能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融入到读书中去呢?请自由练习。

(生自由练,指名读)

五、融情入境,表演感悟

师:贾岛访友不遇,触景生情,即兴写成了一首小诗,在返回长安城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第3自然段。

师:(出示: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体会贾岛此时的心情。

生:贾岛心里犹豫不决,不知道用哪个字好。

生:贾岛苦苦思索。

师:你能读出贾岛犹豫不决的心情吗?(生读)

师:如果你写完文章,交给老师后,还想着文章中的词句吗?

生:想的时候不多。

师:贾岛却反复思考,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你从这个地方看出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师: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能把诗写得押韵合辙就已经不错了,却还要为一个字苦苦思索。他是怎样思考的呢?请你找到句子读一读。

师:谁来演一演贾岛。

(一位学生走上讲台,眯着眼,做着“推敲”的动作)

师:大家看他有没有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演出来呢?

生:他做了推敲的动作,但是没有“吟哦”。

师:你能来演一演吗?

(这位学生一边做着推敲的动作,一边念着“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走来)

师:你的声音很洪亮,同学们注意,贾岛在“吟哦”,声音能不能这样大呢?请你再演一演。

(学生这次声音低下来,表演得逐渐到位)

师:大家想不想演一演?那大家来演长安城的人。大家看到这比比划划、念念有词的贾岛,你会怎么做呢?

(生做笑状)

师:(对演贾岛的同学)贾岛,你已经进长安城了,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长安城的人都笑话你呢,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你怎么都不知道呢?

生:我在专心想着诗里的一个字,其他的我都没注意。

师:谢谢你,请回。请大家也回到现实中来,作为学习这篇课文的学生,你们笑话贾岛吗?

生:我们不会笑话他,反而应该佩服他。

师:你们佩服他什么呢?

生:他学习很专注,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他写文章很认真,一点不满意的地方都反复思考。

师:请大家带着佩服的感情再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贾岛就是这样一个在治学上严肃认真,专注沉迷,精益求精的人,所以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他不是一次作诗一丝不苟,而是一生如此啊。

《云房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1.读准生字新词, 理解新词的意思, 学写生字“耍”, 会用“有的像……有的像……”说完整的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默读, 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云房子的千姿百态。陶冶学生情趣,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爱观察、爱想象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读准生字新词,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白云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云房子》, 请看老师写课题, 小朋友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房”, (师叙述:扁扁的户字头, 下面一个方, 方的一横要稍长, 这样的房子才漂亮。 (板书:云房子)

个别学生读课题。

师:齐读课题, 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

板书:谁造的?什么样?……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师:这些小问号都藏在课文里呢, 请小朋友把书翻到133页, 先标上小节号, 看清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自读要求:

(1) 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遇到生字, 多读几遍。

然后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

2.学习二类生字。

师: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 来自绿色通道里的生字能读准吗?试一试。

生自由练读。个别读。

师:这里后鼻音特别多, 跟着老师读一读。生齐读。

3.学习一类生字。

师:住在田字格里的生字宝宝, 你认识了吗?读一读。 (课件出示)

自由读。个别读。开火车读。分排读。师及时评价。

4.读新词。

(课件出示) 练一练

一些 一样 一阵风

作客 玩耍 笑眯眯

可以 干净 水汪汪

忽然 剩下 来不及

谁有信心读好它们?四组词都能读准的?奖励云宝宝。

带着节奏, 同桌互相读一读。拍起小手来读吧。

5.师范写四个生字。

云宝宝夸你们读得好听, 想考考大家呢?

请云宝宝到台上来。

生:我叫阵, 一阵的阵, 我的第五笔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生:我是个爱玩耍的云宝宝, 我的兄弟跟我长得特别像, 它是谁?

生回答。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及、净这两个字?

生交流识字方法。师范写。

6.请把书翻到136页, 默看笔顺一遍, 再描红。

7.分小节朗读课文, 师生共评。

【设计意图】课文中难读难认的词语和长句子是学生朗读的拦路虎, 学习课文前扫清这些拦路虎, 帮助学生有效阅读,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让语文教学脚踏实地。

8.精读第二自然段。

(1) 过渡:课文读完了, 你们知道这云房子到底是谁造的吗?

生回答。师擦去第一个小问号。

(2) 出示画面, 师叙述第一自然段内容, 引出鸟儿说的话。

师指导学生读好“哇”、“这么多”两个词。张开双臂, 我们一起读吧。

(3) 请小朋友读第二自然段, 把写云房子的句子画下来。

(课件出示) 一群小鸟飞过来, 它们说:“哇, 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不一会儿, 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 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 有很宽的大礼堂, 也有一点点小的, 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4) 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创设生动的体验情境, 出示画有蓝天、白云、太阳公公的图画, 让学生戴上自己亲手做的小鸟头饰, 真正的投入进去, 也让课堂生动活泼, 更易于形成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5) 师:这么多的云房子, 你最喜欢哪幢呢?

课件出示图片, 生朗读语句, 师抓住关键词进行指导。如:

生: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

出示图片, 师:感觉如何?

生:美。

谁还想读?

个别读。

师:你笑起来就像一朵花。

师:爱美的孩子一起来读吧。

……

师:孩子们, 扇动你们的小手, 让我们一边表演一边读吧。

生表演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精彩之处细细品读, 带上动作, 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优美的语言。在教学时, 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云房子, 并加上动作来加强感情朗读, 既能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 又符合本课语言表达的特点, 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6) (课件出示) 师:瞧!云房子飘到我们教室里来作客了, 它们又是什么样的呢?

小组合作, 想一想, 说一说。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想象属于自己的云房子, 然后再用语言表达, 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给予多样化的评价和鼓励,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7)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是太精彩了, 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让我们把漂亮的云房子记在脑海里吧。闭上小眼睛, 一边听一边想哟。师范读。

(8) 睁开小眼睛, 我们应该跟这个小问号说再见了吧。

三、作业

过渡:书读得美, 孩子们的字也一定会更漂亮!

打开习字册, 描红临写这四个生字。

师:中国的汉字方方正正, 我们做人也要端端正正, 你端正了, 写出来的字会特别漂亮!

【设计意图】低年段的写字教学要留有充足的时间, 同样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也必不可少, 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规范的写好汉字。

四、师总结:

今天这节课, 我们一起欣赏了小鸟们造的各种各样的云房子, 鸟儿们会在里面干什么呢?请大家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次分享吧!

教学反思:

我那富有童趣的语言, 抑扬顿挫的语调, 带领孩子们读好每一个字, 读好每个词语, 有感情地读好段落, 孩子们高高地举起小手, 期待的眼神, 老师轻轻地一个抚摸, 师生配合得多默契啊!本节课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 看得懂的就不用教, 比如黑板上的第一个问题就可以不讲。

《暖流》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书后列出的8个词语。

3、说出“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教学重点:

1、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

2、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教学方法:

运用谈话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课之前,我先播送一则天气预报:今天最低温度2摄氏度,最高温度12摄氏度,偏东风三级。昨日,有一股暖流自西向东移动,江苏地区气温近日将有所回升。

2、提问:在这则天气预报中,“暖流”指什么?

3、导入新课:在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里也涌动着一股暖流。(板书课题)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组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巡回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组织交流自读情况。⑴出示生字,组织开火车读。

⑵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相读一读。⑶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⑷读完后组织评议、正音。

4、组织再默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

5、组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6、尝试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7、互相交流分段及段意;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从“涌动”一词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心情会这么激动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指导写字

1、出示全文生字,引导讨论:这么多生字中,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其中的哪几个?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

七、儿”4个字。认识笔画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磁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今天老师把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请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请看,他们来了。(多媒体课件依次呈现美丽的春、夏、秋、冬景色)

相机出示图片,教师根据图片描述来创设情境:

春天:春天到了,柳树绿了,小草从地底下钻了出来,瞧,桃花笑红了脸,迎春花正在向小朋友们招手呢!告诉我们春天已经来到。这就是万物复苏的春天。(出示卡片:春天。指名认读。)

夏天:夏天的清晨,只要一到荷花池,远远地就能闻到一阵清香,那是满池的荷花开了,碧绿的荷叶象一个个大圆盘似的,上面还有小露珠呢!真可爱!瓜地里的西瓜也成熟了,相信里面的果肉一定是甜滋滋的。向日葵也面朝太阳,开得多热闹啊!这就是生机勃勃的夏天。(出示卡片:夏天。指名认读。)

秋天:这是黄叶飘飘的秋天,北京的香山公园一到秋天,就出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真是一片火红。农民伯伯正忙着大丰收呢。(出示卡片:秋天。指名认读。)

冬天:这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山上、树上全都是白茫茫一片,北方的小朋友还可以滑雪、堆雪人,非常好玩。这就是银装素裹的冬天。(出示卡片:冬天。指名认读。)

师:这就是四季带给我们的感受,(板书:四季)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为进入新课学习储备必需的情感因素。)

二、教师范读课文。

师: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课文,去看看课文给我们带来的四季。师:好听吗?想不想读读。(一年级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准确地传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主读课文。

师:翻开语文书,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读准它,难读的地方把它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认读生字。老师刚才看见小朋友们非常认真,回家已经做好预习,把生字都圈出来了。现在把它们请到屏幕上你还会读准吗?(课件集中出示字词。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读。)

(1)小老师带读有拼音的词语。先拼读再直接读。(2)同桌互相读生字。指同桌读。开小火车读。(3)认偏旁记生字。齐读。

(4)猜谜记生字。老师出字谜,学生猜,不说出来,而是举起这个字的卡片。再认读。

雪:雨点儿落在倒山上。秋:小禾苗被火烧断了苗头。肚:月光照在土地旁。

春:三个小朋友一大早看日出。

圆:大口框,小口儿,贝贝关在家门里。叶:小口和十不分离。

(5)摘苹果。金苹果,银苹果,谁想来摘大苹果。

(6)看图学词。(荷叶、谷穗、雪人、草芽)相机把话说具体、说丰富。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你看谁来了?生:我看到一只小鸟在飞。他们在说什么呢?

指导说话:春天,小草芽从土里钻出来给大地披上了绿衣裳,他会对小鸟说什么?

生:春天真美!生:我要长大!生:我是春天。

师:他为什么说自己是春天?生:因为小草春天就会发芽。生:因为人们看到小草绿了就知道春天到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草芽多高兴、多自豪呀!自己读读课文,把小草芽的高兴、自豪的样子读出来。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检查朗读。谁来读一读?师:真好!谁再读读,更高兴些。一生读。师:读得怎么样?生:好!师:我也想和他比一比。老师范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老师读的时候笑眯眯的。生:我发现老师把“我是”读的特别重。生:我发现你把“尖尖”读的特别轻。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有感情地读一读吗?学生练习有感情的读。

师:听了小朋友们的朗读,我真想变成一株可爱的草芽,你们想吗?让我们一起边表演边读。愿意表演的同学起立。学生兴致勃勃地扮小草和老师一起表演。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配乐,你们自己表演,看哪株小草芽最高兴、最得意。老师朗 2 读课文学生表演。

五、拓展练习。

1、观看课件,创编儿歌。(桃花、柳树、迎春花、绿叶)()(),他对()说,“我是春天”。

(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开放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编诗歌,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欣赏歌曲。生机勃勃的春天给我们带来了美好印象,春天真美。让我们来听听歌,放松一下。其实,除了春天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美好,夏、秋、冬也同样给我们带来它们的乐趣,我们可以回家去认真地读读课文,将你所喜欢的季节画出来,看看在不同的季节你得到了什么快乐,下节课一起来交流。

(让学生画四季,用画笔描绘自己喜欢的季节,再向别人介绍,感受美,表达美,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

六、写字指导:“儿”、“七”。

1、学生观察,认识新笔画:竖弯钩。注意:竖直弯圆钩儿向上挑。

2、师范写。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讲评。

5、学生再写一个。

《特殊的考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初步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语, 能够联系生活识记生字, 正确书写“考”、“试”等生字,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 认识到小白兔被录取的原因, 懂得既要注意个人卫生, 还要关注周围环境, 维护公共卫生, 并愿意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 认识到小白兔被录取的原因。

教学难点

明白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考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回顾生活识字,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考”和“试”。

(1)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跟老师在田字格里写课题:先写一个土, 再写长长的一撇, 小短横, 竖折折钩, 第二个字先写一个言字旁, 右边是正式作业本的“式”。认识这两个字吗?

(2) 看来同学们对这两个字都特别熟悉, 不过, 熟悉的字可不一定容易写好。考试时, 我们一定要把试卷放平, 来我们一起写上平平的一个短横, 考试时我们还要坐端正, 咱们再写上一个端端正正的竖折折钩, 可不能把书藏在桌子抽屉偷看, 记住, 这里不能多写一横。同学们, 考试时一定要把字写工整, 这里的“工”最后一笔要写成提, 由重到轻来写。写得很好, 接着写上像对号一样的斜钩, 多加一撇, 那可就画蛇添足了。来, 拿起自己的笔来, 在生字栏里描一描, 写一写。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参加过的考试, 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使学习变得更为亲切, 更具有生活的气息, 有助于学生学习本课的两个生字“考”、“试”。联系学生的考试经历也使得生字书写的指导变得妙趣横生, 相信留给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 他们的记忆也会非常牢固。

2.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 趣读课文

1.模拟情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同学们, 你们读课题的声音可真好听, 就像是主持人一样, 非常了不起!对了, 我差点儿就忘了, 前几天, 动物电视台的台长熊猫先生让我给它推荐一些知识丰富、声音好听的同学当小考官, 它到底要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播放画外音:“大家好, 我是动物电视台的台长, 今天,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则非常重要的消息, 赶快来看一看吧!”随后课件出示:动物电视台要招聘一名主持人, 主持“小小卫生员”节目。)

(2) 回想我们所见过的主持人, 你们觉得来应聘的选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3) 同学们, 你们发现了吗, “主持”的“持”和课题中的一个字非常像,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吗?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引入了招聘主持人的现场, 每个学生都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位小考官。入情入境, 学生的学习一定会非常主动。同时, 展示招聘信息的环节在不经意间已经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在语言运用中学习第二自然段。

(1) 为了来应聘, 我们的四位选手都特意打扮了一番,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前来应聘的各位选手登台。 (课件配乐逐一出示四位小动物选手。) 看着四位选手的穿着打扮, 你想夸夸谁?

(2) 谁能用一句话夸夸这四位选手?

(课件出示句式:小熊、小猴、小狐狸、小白兔, ____。学生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看看他们的穿着, 你想夸夸谁?这个环节实际上是在逼真的情境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课文哪一段描写了小动物们的穿着, 请大家找一找, 读一读。

(4) 指名读, 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及范读等方式进行指导。

3.通过激将法, 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3~6自然段。

(1) 自由读一读3~6自然段, 用铅笔划出小熊、小猴、小狐狸、小白兔分别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2) 激发学生认字识词。

(1) 唉, 现在当小考官还真不容易, 你们刚才在读书的时候, 小熊、小猴、小狐狸都提出了他们的意见:你们听! (课件出示图片及画外音:“你们那么小, 会当主考官吗?也许连词还不会认呢?连一大段话还读不通顺呢?”“就是, 凭什么考我们, 你们会认字吗?”)

(2) 课件出示词语, 学生认读。教师相机指导“狐狸”的“狸”的读音, 引导学生学习“朝前走”的“朝”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果皮绕开手套弄脏狐狸

面试垃圾箱电视台朝前走

(3) 激发学生读通课文。

(1) (课件出示图片及小狐狸、小熊和小猴的画外音:“会认字有什么了不起, 你们能把课文读通顺吗?”“就是, 凭什么考我们, 你们会认字吗?”“会认字有什么了不起, 你们能把课文读通顺吗?”) 同学们, 你们能把课文读通顺吗?好, 我们认真地练习练习, 待会儿证明给小狐狸看看。

(2) 学生练习读课文后指名读课文。

设计意图:画外音中一句句不信任的话语就像一只只小手, 挠得学生的心直发痒, 学生握紧了小拳头, 咬紧了牙齿。这时, 学生读起书来一定会格外认真、动情。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激将法的运用十分巧妙。

(4) 表演中理解重点词句。

(1) 小熊绕开果皮朝前面走了, 什么是绕开?瞧, 果皮就在这里, 谁来用自己的动作告诉大家什么是“绕开”?

(2) 跟老师一起写“绕”字:左边一个绞丝旁, 右边是“浇水”的“浇”的右边。

(3) 请四位同学戴头饰表演小熊、小猴子、小狐狸、小白兔的做法, 下面的同学当小考官就四位选手的表现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表演时, 请小考官们对选手发问, 形成对话, 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小熊、小猴、小狐狸和小白兔在电视台大厅里走来走去, 等着台长来面试。趁着这个机会, 赶快和你周围的小考官交换一下意见, 你认为谁最适合主持“小小卫生员”节目?为什么?

出示句式:我选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

5.让我们看看台长熊猫先生的意见。 (出示图片。) 你们看出来了吗?各位小考官, 让我们一起宣读结果:台长来了, 宣布小白兔被录取了。

6.激发学生探寻“特殊”的含义。

(1) (播放画外音:“不公平, 就是不公平, 还没考试就选小白兔, 太不公平了!”) 大家听, 小狐狸、小猴、小熊说什么呢?

(2) 是呀, 还没考试就选小白兔, 这也太不公平了, 什么时候考的试呀?考试卷呢?考的是什么呀?

(3) 再读课题, 理解“特殊”的含义。

7.谁来替熊猫台长给他们解释解释, 为什么录取的是小白兔?

设计意图:画外音不仅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 也引出了本课学习的难点, 而替台长解释的过程也正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8.交流对话, 提升主题。

(1) 采访小白兔, 你现在的心情怎样?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呢?小狐狸, 你想说些什么?小猴、小熊呢?

(2) 各位小考官, 小狐狸、小猴、小熊这次都落选了, 他们的心情特别难过, 知道自己错了, 他们要继续努力, 再来应聘, 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采访小动物, 给他们建议的过程实际上是深化认识的过程, 设置情境, 在对话中进行教育的方式更加自然, 效果也会更好。

三、作业建议

让我们随时捡起路边的一片纸, 一个塑料袋, 一块果皮, 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 让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设计体现了阅读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的大语文的教育思想, 体现了知识要转化为能力的学习规律。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兴趣盎然的语文课, 课堂上, 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这是一节朴素扎实的语文课, 课堂上, 孩子们在扎实有效的听说读写训练中, 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是一节极其难忘的语文课, 课堂上, 孩子们经历了一次语言与精神和谐共生的深刻体验, 感受到了语文课独有的魅力。

情境的有效创设, 让课堂变成了一个招聘现场, 语言的训练也悄然融入到了主考官与选手的对话之中。不经意间, 学生的质疑能力、读书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更可贵的是, 不是老师的说教, 而是通过学生自愿读书, 自己教育了自己, 懂得了爱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

课堂上几次画外音的巧妙设置让孩子们激动不已, 一句句不信任的话语拨动孩子们的心弦, 激将法成功地让孩子们达到了愤悱的状态, 进而开始了热情主动的学习。

上一篇:好雪片片林清玄 赏析下一篇:周二温馨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