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试卷上册

2024-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试卷上册(精选10篇)

六年级语文试卷上册 篇1

张惠品

一、考情分析

本次六年级语文检测应参考人数 321人,实际参考人数321人。平均分93.51分,优秀率为83.89﹪(90分及以上),及格率为99.07﹪,成绩较理想。

二、试卷分析

纵观整个试卷,主要包含三大部分:

1、积累运用;

2、阅读感悟;

3、妙笔生花。本次测试覆盖面广,内容丰富,试题灵活,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一)积累运用部分(共有七大题)。

第一题是把句子抄在田字格里。本题检测同学们在田字格里书写是否正确、规范和同学们有无良好的书写习惯。从检测中反应出开头不空格的有23人,忘写标点的4人,写漏字的2人,零分一人(写成其他名人名言)。

第二题为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主要检测同学们对声调、多音字及n、l的掌握情况。本题错的最多的是挫折的“挫”错读为第一声。

第三题是我能拼会写。错的较多的是抱歉的“抱”和漫不经心写成了漫“步”“惊”心。

第四题是形近字组词。主要表现为“燥”和“躁”混淆,“峭”和“俏”混淆,主要是对字义不理解造成的。第五题是补充成语。主要考察对成语的积累情况。主要反映出两个错误:抑扬顿挫的“抑”要么多一撇,要么写成单人旁;别具一格的“具”要么少一横,要么写成了“拘”。造成错字和别字的原因是识字时不细心。

第六题是按要求写句子(共有六小题)。有30人左右不写标点符号。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修改病句,句子的毛病是“眼睛”和“目不转睛”意思重复了,但是个别学生把“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删除了。二是缩句把谓语“注视着”一词中的“着”丢了。三是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部分同学对两句话的关系不明,错用“如果……就……”或“因为……所以……”扩句、改为比喻句和陈述句的正确率极高。

第七题按课文内容填空。一是错别字现象很严重,如“詹”→张,“琴”字下面加一点,“霎”→刹,在词语“纤毫必偿”中,“纤”→千,“偿”→尝,“时刻不易”中“易”→义,“留与子孙耕”的“与”→于,错误率达百分之十以上,还有写漏字的现象。二是课文背得不够熟练。

(二)阅读感悟。此题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阅读拓展三部分。

课内阅读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错在人名“列夫·托尔斯泰”写成“列夫·拖而期泰”;二是没有认真阅读,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错误率达18﹪左右。

课外阅读练习共15分,此题得满分的有55人,不及格的有4人。突出的问题是对句号、顿号和逗号的使用不正确。

阅读拓展共3分,得满分者132人,不及格6人,零分2人。问题集中表现为诗经的“经”写作“径”,德国的“国”写作“高”,珠穆朗玛峰的“穆朗玛”错字、别字现象最明显。

(三)妙笔生花。本次习作有两个选择,一是题目自拟,以“爱”为主题;二是半命题:

,我错了。要求孩子们任选一题进行习作,要求内容具体,结构完整,主题明确,语言通顺;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法,写出真情实感;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数在400字左右,文章中不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总体情况较好,有四、五人得了满分,有2人扣了25分,一人扣了13分,其余大部分同学主题明确、语言通顺,达到字数要求。主要问题是内容不够具体,空洞、没有实例,空话多、套话多。

三、查找不足

1、字迹潦草,没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识字能力不强。

3、作文水平不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不高,没能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法。

四、整改措施。

根据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

1、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加强识字教学,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4、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认真阅读和感悟。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教学重在海量阅读。今后 推荐学生多读,勤观察,勤思考,多动笔,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6、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争取家长的配合与督促。

7、认真学习《新课标》,根据学情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年级语文试卷上册 篇2

浙江诸暨市天马实验小学任建洪:

我们在教学人教版《詹天佑》这篇课文时, 发现与浙教版有些出入。浙教版《詹天佑》 (第十二册第20课) 介绍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 是“打两口直井”, 而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 是“打一口直井”。到底该以哪种说法为准呢?望专家给予答复。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张立霞:对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两个问题的解释

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 有两个问题比较受广大教师关注。一个是对《少年闰土》一课里“项带银圈”“希罕”“月亮地下”等词语的疑问;另外一个是关于《詹天佑》一课的: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到底打了几口竖井?

先来谈谈关于《詹天佑》一课的问题。

本册教材正式印制前, 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发现《詹天佑》这一课有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对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时有打了一口井和两口井这样两种说法。我们想, 这是个史实问题, 来不得半点马虎。

关于“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到底打了几口竖井”这个问题, 我们曾专门请教过詹天佑纪念馆的专家。纪念馆的专家给我们传真了相关资料, 并耐心地作了解释:八达岭隧道在开凿时曾挖大小二井。大井在隧道中部, 就像教材中所说的那样, “从山顶打一口竖井”;小井比较特别, 它其实不在隧道上, 而是在隧道外。这里引用詹同济 (詹天佑之孙) 的一段话来做一下说明:“小井位置不在洞中, 应为洞口外直井。八达岭山洞康庄一侧洞口外, 有一段深挖路堑 (青龙桥一侧洞口处为陡峻山坡) , 小井当位于康庄一侧洞口外。当洞口外深挖路堑完工后, 作为加快隧道和深路堑开挖措施之小井, 随之自然消失。”詹同济先生所说的“洞”就是隧道。从这段文字中, 我们可以清楚, 小井并不在这段“长一千一百多米”的八达岭隧道上, 而是在隧道外。课文《詹天佑》在讲到八达岭工程时, 并不是讲八达岭这段铁路如何修筑的, 而是专门谈的如何开凿“八达岭隧道”, 所以, “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这一说法是对的。为了保证教材的科学性, 我们随后把《詹天佑》这篇课文传真给了詹天佑纪念馆的专家, 请他们审阅, 得到了他们的肯定答复。

问题讨论到这里, 我们不妨探讨一下, 为什么会有“两口井”这样的说法存在。詹同济曾为詹天佑留下的许多文字材料作注释, 他发现“八达岭山洞……洞内有几座直井, 一时颇有争议。有的书籍中, 绘图示意在八达岭山洞中部并排挖两座直井;而实地考察, 洞内现只有一座直井, 位于洞之中心里程附近。”为弄清楚真相, 他研究了许多史料, 并拜访了参加修筑京张铁路的一些工人的后人。他在詹天佑的三篇文章中找到了关于开凿直井的文字:“上列申报邮传部文中为:‘由山岭打通大小二井。’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山洞’一章内记述:‘八达岭山洞, 因洞身过长, 仅恃两端开凿之法, 费时必久, 故于洞身之中部开辟大井, 与两端同时并进……是井之深为八十四尺, 井径为十尺。’在京张铁路通车典礼上的英文致辞中提到, 在修筑八达岭山洞时, 曾开挖了二井。”

由此, 詹同济推断, 八达岭隧道中只有一座直井, 位于“洞之中心里程附近”, 另有一小井“位置不在洞中, 应为洞口外直井”。他就自己的推断请教了有关专家, “认为上述之断定是符合各项史料和实际情况的”。我们可以据詹同济的研究推测:因詹天佑提到八达岭工程时, 有“打通大小二井”“开挖二井”等说法, 可能有的研究受这样的说法影响, 没有深究其实质, 有的书籍又绘制了并排挖两座直井的示意图, 以致以讹传讹, 有了“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的说法。

顺便说一下, 从全文来讲, “打了几口井”这个问题并不是教学中值得花大力气的问题。课文第一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随后全文从多个方面讲了这么说的原因, 八达岭隧道工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学生能读懂这部分内容, 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并能回到全文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即可。铁道工程是复杂的学问, 八达岭隧道到底是怎样开凿的, 其中定然有许多我们无法了解的复杂因素。我们要尊重史实, 不能主观臆断, 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揪着到底是一口井还是两口井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去做离题万里的分析、辩论。网络发达了, 学生查资料方便了, 但哪些资料是课堂上可以采用的, 哪些资料只需要一带而过, 还是要服从于语文教学的真正需要。

借此机会, 我再来谈谈大家较为关注的《少年闰土》一课的问题。

众所周知, 《少年闰土》一课由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节选而来。《故乡》写于1921年, 用的是当时大力倡导的白话文。但当时白话文初兴, 鲁迅写作所用语汇的书面形式还保留着古汉语语汇书面形式的痕迹。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鲁迅原文的语言特点, 包括前面提到的几个词语, 我们在教材中都将其原貌保留了下来。

其中, “月亮地下”这个词语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有老师认为, 该词是“月亮底下”一词之误, 其实不然。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原文:“月亮地下, 你听, 啦啦地响了, 猹在咬瓜了。”整段文字所讲的是有月亮的晚上, 地里传来猹咬瓜的声音, “月亮地下”大致等同于“月亮地里”;如果改为“月亮底下”, 则好像刻意强调“有月亮”这样一个背景, 从整段文字来看是不合情理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个词语外, 《少年闰土》一课中还有“素不知道”“无端”“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等词句, 表达上与当下使用的白话文有不同之处。教学这样的课文, 不妨先向学生简单交代一下相关背景知识。这样做,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另一方面, 这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以至阅读能力的形成也是有帮助的。

教材中这样的课文虽然不多, 但并不是仅此一篇。如四年级上册编选了丰子恺先生的《白鹅》, 其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也有出入, 但表现力相当强, 只要引导有方, 孩子读起来就会饶有趣味。现当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的作品语言相当有特色, 到了高年级,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 课本之外, 他们也会读到各种各样的读物, 其中自然不乏这样的作品。拿人教材版语文教材的配套读物《同步阅读》来说, 随便翻开高年级的任何一本都能看到这样的作品, 如叶圣陶的《藕与莼菜》 (五年级上册) 、冰心的《和小鸟最相亲爱》 (六年级上册) 、冯亦代的《我的母亲》 (六年级下册) 。语文教材的学习, 根本目的在于阅读能力的形成, 教学中应时刻不忘这一点, 立足于课文又不囿于课文。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背景知识, 可以为他们能够更好地自主读书搭建桥梁。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自测题 篇3

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

jing mi

ning juzhen zhibao qianxiang ying

()

()

()

()

()

二、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3分)

耳畔(pan ban)

食不下咽(yan y6n ye)

藐视(miao mao)

魁梧(wu wu)

瘦削(xiao xue)

归宿(su shu)

三、抄写下面一段话,要注意字迹工整、行款整齐以及标点符号的位置。(3分)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完全正确的一组在括号里打“√”,有错别字的请在下面画“—”,并依次改正在括号里。(4分)

意味深长兴高彩烈司空见惯宠然大物()

寝不安席张冠李带心惊肉跳世外桃园()

天涯海角滔滔不绝悬崖峭壁波涛起伏()

濒来入梦碧空如洗顶天立地同心胁力()

五、联系下面句子,用“阻”字组四个词,再选词填空。(3.5分)阻()

()

()

()

1.詹天佑不顾帝国主义的(),亲自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2.惰性是我们前进的()。

3.小红太任性了,妈妈无论怎么说,也()不了她出去。

六、按要求答题。(5分)

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

2.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

(填关联词)

3.冬天到了,所有的树木都落光了叶子。(修改病句)

4.按照不同的意思造句。

(1)温和(表示气候)__________

(2)温和(表示态度)__________

七、根据“日积月累”和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拯救地球_____。

2.落红不是____,化作____。

3.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____,我_________。

4.不是花中____,此花____。

5.李铁经常说话不算话,我们可以用一句名言教育他: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在第15课中反复出现,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____之情,他们热爱大地,就像____。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和运用

一、阅读《詹天佑》,回答问题。(2+3.5+2+2+4分)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密周密严密)计算。詹天佑经常(鼓励鼓舞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词语。

2.给最后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3.找出文中的两组近义词。

()——()

()——()

4.用“—”画出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想法。

5.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

我们从詹天佑的说、做、想中体会到他是一个_____的人。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2+2+2+3+3分)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e)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an)痪(huan)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an)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剌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shu)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yua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nue)狂,他把痛楚作为契(qi)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否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以手掩面:_____

契机:_____

2.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①表示注释,②表示语意转换,③表示声音延长或中断。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选择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中。

(1)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2)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3.你对“生之喜忧”这个题目的理解:____

4.在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一句摘抄下来。________

5.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______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_____

第三部分习作

根据下面的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40分)

在小学生活、学习中,你一定遇到过各种选择:面对困难时,你是迎难而上,还是退缩、逃避?面对失败、挫折,你是选择坚强,还是痛苦?面对诱惑,你又是怎么选择呢?……请以“选择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如:勇气、逃避、诚实、坚强、善良……

(2)事情要写具体,能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篇4

一、基础知识练功房

1、美妙的听力世界:

1949年10月1日, 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从此以后,中华人民解放了,结束了八年的 ,这一天的到来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牢牢记在心中。 年,中国最受瞩目的大事之一,就是新中国成立 周年。

2、神奇的拼音王国:(看拼音写汉字,你能行!)

Ménglóng kuíwú héxié zāogāo pángbó

( ) ( ) ( )( )( )

Shǔguāng qīng sù zhōng cháng huà xiǎn wéi yí

( ) ( )( )

3、花落谁家:(选词填空。)

浏览 阅读审阅翻阅

我们提倡拓宽课外( )面,但在( )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对一般书籍只需大致( )一下即可,不可能每篇文章都细细( ),毕竟我们要( )的东西太多。

4、给“赞”字组四个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

(1)一位观众写信( )孙晋芳,说看他打球,使人想起了听交响乐。

(2)许多来中国浏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 )不已。

(3)我们( )长江,因为她有母亲的情怀。

(4)秦王拿着宝璧,连声( )。

5、给句子中画线的词换一个词,意思不变。

(1)有人耍弄见不得人的诡计,以此达到欺骗别人的目的。 ( )

(2)希望后代长得茁壮有力,继往开来,夺取桂冠和胜利。 ( )

(3)体育使动作变得优美,柔中含有刚毅。 ( )

(4)孙晋芳悔恨自己心胸不够宽阔。 ( )

6、加一加:(加上不同的标点,使句子意思表达不一样)

这 梨 不 大 好 吃 这 梨 不 大 好 吃

这 梨 不 大 好 吃 这 梨 不 大 好 吃

7、请按要求完成句子,好吗?

(1)改成陈述句: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

(2)缩句(缩到最简):老师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在考场上出现。

(3)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合适的内容,再选择填空。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句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声真诚的赞美是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 ,,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美好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组 (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向我们展示了人间的真善美。

(4)改病句:半个学期以来,我的语文知识提高了。

8、课文精彩回放:

(1)通过前半学期的学习,让我认识了 的周总理,

的桑娜, 的林业工人,和不贪不占、拒礼拒贿的 。同时我也收获了要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就要。

(2)三峡是由 、 、 组成。

(3)羌笛何须怨杨柳, 。

(4)法国顾拜旦被誉为“ ”。

(5)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 ,那就。做河里 ,做林中 ,做草地上,做天上 ……

二、综合能力展示厅

(一)真情表白:

(1)我到医院接病愈回家的妈妈,看到妈妈我说:“ ”,看到照顾妈妈的护士,我说:“ ”。走到医院门口,我对相送的医生说:“ ”。

(2)400米比赛就要开始了!请你给本班运动员鼓鼓劲。

(二)阅读园地:(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并作答。)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

这位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满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 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这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了出来。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他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了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位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一满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知恩图报,施恩不图回报。”但是善良又往往是很容易得到回报的 ,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在帮助自己。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给第二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请给最后一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作批注。

4、“一杯牛奶”对小男孩起了什么作用?。

5、文中的主人公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那位女子 。

凯利医生 。

(三)妙笔生花: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篇5

zàn shí hūn dao qí qū páo xiào shén yí

( ) ( ) ( ) ( ) ( )

二、日积月累。[20分]

( )( )填海 含辛( )苦

任( )( )怨 百折不( )

艰苦( )( ) 肝胆( )( )

鞠躬( )( ) 坚贞( )( )

千里( )( ) 扶( )济( )

三、修改病句。[6分]

(1)课间,很多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

――――――――――――――――――――。

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

――――――――――――――――――――。

(3)图书馆里有好多、很多的书。

――――――――――――――――――――。

四、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8分)

1.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予帮助。( )

2.一起走向死亡或毁灭。 ( )

3.极为深厚的情感和友谊。 ( )

4.形容山路不平坦。 ( )

五、我能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使它更生动。还能自由发挥,再写一句。(8分)

1.这溪水真清啊,清得――――――――

2.这山可真高,高得――――――――

3. ――――――――,――――――――

六、阅读精品屋。(读读、想想、做做)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一位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后面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忍心让我搬砖。不愿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下身搬起来。他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会儿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的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缕乱发被汗水浸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用左手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您。”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努力挣来的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您的。”他对母亲深深的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们家门口,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以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屋前屋后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的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手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就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文章主要写了一个人的施舍,“高贵的施舍”主要是指 对 的施舍。(2分)

2.“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 (5分)

“乞丐怔住了“的原因是

3.母亲为什么不直接给乞丐20元钱,而叫乞丐搬砖呢?(3分)

4.《高贵的施舍》中,“高贵”主要体现在母亲那些方面?(5分)

5.乞丐说:“我不会忘记您的。”这句话中乞丐不会忘记什么?(3分)

6.读文章最后一段话,母亲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它表达了母亲怎样的品格?10分

七、写作。(20分)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四) 篇6

(四)学校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cí xiáng

dǎo mãi

jiã

lún tūn zǎo()

()

()

()

ēn cì

yōu lǜ

zhēn zhì

yáng chūn bái xuě()

()()

()

二、写出下面的同音字。

1、biàn

()别

()论

方()

()子

2、fù

()和

()裕

()债

()亲 3 shí

()际

()言

()验

姿()

三、辨字组词。

隐()

徽()

滥()

矿()

稳()

微()

监()

扩()

恋()

恕()

措()

赠()峦()

怒()

猎()

憎()

四、补充成语,然后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巧()天工

独()匠心

古色古()余音绕()美不胜()脍()人口

妙()生花

别具一()

我们可以用()()来赞美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用()()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时,我们可以说()(),当我们读到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

五、明辨是非。

1、下列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崇山峻岭

得高望重

不毛之地

奇妙无比 B、拨苗助长

失魂落魄

惊慌失措

朱丝马迹 C、守株待兔

神机妙算

为所欲为

自做自受 D、三年五载

悲欢离合 异口同声

龙飞凤舞

2、下列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肖(xiāo)像

猜度(dù)

勉强(qiǎng)

B、殷(yīn)红

茶几(jǐ)

语塞(sâ)C、歼(jiān)灭

酷爱(kù

ài)

埋(mái)怨 D、参差(cēn cī)自作(zuî)自受

待(dāi)会儿

六、按要求写句子。

1、这棵老槐树很高。(改为夸张句)

2、下雨天,人们撑着雨伞在雨中行走很好看。(改为比喻句)

3、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缩句)

4、葡萄蒙着水珠。(扩句)

5、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6、我要背诵这篇课文。(改为双重否定句)

7、学了《别饿坏了那匹马》,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8、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诗句或名言。

我们秋游时,看见满眼姿态各异的菊花,不禁想起陈与义的诗句:();当你看到大片耕地被占用时,你会在心里默念一句告戒人们的话:();当我们听到稻田里蛙声阵阵时,会想到诗句:();我可以借用《马诗》中的诗句“()”来表达急于建功立业的抱负;班主任老师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而不要轻许诺言,我想起《老子》中的一句话();鲁迅先生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鞠躬尽瘁,我想起他的一句诗:()。

八、口语交际。

1、小明在阳台上浇花,楼下刘阿姨说:“小明,你真爱美啊!我刚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A、刘阿姨说话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B、如果你是小明,应该怎样回答刘阿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你眼里,家是什么?照样子,根据你的感受和想象写话。例:家是一本相册,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

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学期,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堂课或什么活动?为什么?请回忆后做答。我印象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课或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是因为();“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是因为();这句话生动细腻地写出桑娜当时那种()的心情。

2、文段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这个词最能概括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后的心情。

4、说说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考试

一天,一位美国教育家来校参观,提出要在一个8岁班的学生中做个试验。客人被引到一间二年级的教室。这位教育家拿出一个瓶子和三个各系着线的小铅锤,她问:“谁来做游戏?”听说做游戏,孩子们都争着举起手。她顺手指了三个女孩子。她分给每人一个小铅锤,让她们放在瓶子里,拉住线。她讲解道:“这个瓶子代表一口井,小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小,一次只能容一个人进出。你们正在井里工作。”说完她又问:“记住了吗?”三个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记住了!”

“请注意,现在井漏水了!”这位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井里浸水了,快上来!

一、二„„”这时,孩子当中一个叫小梅的小姑娘小声对.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边说边用眼神向两个同伴示意。

两个小伙伴心领神会地微笑着点了点头。

“三”字刚喊完,三个小朋友已经安安稳稳地把自己的小锤提了出来。

这位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和她们讲了什么?”小梅如实的告诉了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问。小梅不假思索的说:“有了危险当然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小梅,好久才放下。她说:“在美国,这样的实验我做过多次,但每次他们都把瓶子拉到了。今天,我的试验在中国第一次获得了成功!”

(一)、理解字词,填序号。

1、文中加点的“系”字应读作()A、xì

B、jì

C

2、文中加点的“浸”字解释为()A、水过满,往外流。B、到处都是C、升、涨

3、文中“异口同声”的“异”解释为()A、奇怪

B、不同

C、相差

4、文中“心领神会”的“领”解释为()A、带领

B、领取

C、明白、领会

(二)、理解短文内容。

1、实验的瓶子代表(),铅锤代表(),铅垂在瓶子里代表(),往瓶子里灌水表示()。三个铅锤不能同时提出瓶子的关键原因是()。

2、第三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题为“考试”这位美国教育家主要想考中国小朋友的什么?

4、这位美国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小梅,还说:“今天,我的实验在中国第一次获得了成功!”她为什么激动、高兴?

十、作文

六年级语文试卷上册 篇7

突然, 从远处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声, 西尔维娅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你好, 小女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高兴地叫道, “这儿离大路多远? ”西尔维娅发抖着低语道:“两里。”她面对的是一个带枪的高个小伙子。

陌生人开始和西尔维娅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我一直在打鸟, ”他抱怨道, “但我迷路了, 你认为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 ”

西尔维娅 没有回答 , 她很高兴就要到家了。她看见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陌生人放下枪, 把他遇到的问题告诉微笑着的西尔维娅的祖母。“当然, 你可以和我们待在一起, ”她说, “我们不怎么富裕, 但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吃完饭, 他们三人坐在屋外, 年轻人说他是个 研究鸟类 的科学家。

“你把它 们装在一 个袋袋里? ”西尔维娅问道。“不, ”他慢慢回答道, “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 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药品把它们制成标本保存起来。在我家的实验室中, 我收集了100多种全美 国不同种类的鸟的标本。”“西尔维娅对鸟也知道一些, ”她祖母自豪地说 , “她十分 熟悉森林, 鸟就在她手边吃食。”

“那么 , 西尔维娅也许能帮助我。”年轻人说, “前些天我在不远 处看见一 只白苍鹭, 这几天一直在找它。白苍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 鸟 , 你见到过吗? ”他问西尔维娅, 但她沉默不语。“它是一种高大、奇特的鸟, 有柔软的白毛和又细又长的腿, 它可能在大树的顶上有自己的巢穴。”西尔维娅的心开始狂 跳 , 她在森林的另一边见过它! 年轻人正盯着西尔维娅, “我将付给告诉我白苍鹭在哪儿的人10美元。”那天晚上, 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10美元能买的好东西……

第二天, 西尔维娅和年轻人一起待在森林里。如果年轻人把枪留在家里 的话 , 西尔维娅会过得更快乐 些 , 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杀死他似乎很喜欢的鸟。

但西尔维娅看着年轻人, 眼中流露出爱慕的神情, 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

第三天, 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 她静静地离开家匆匆地赶往森林。最后她找到一棵大松树, 从那儿可以看见整个森林。她确信她可以看见白苍鹭把巢藏在哪儿。

突然, 西尔维娅又黑又灰的眼睛看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 一只有着宽阔白翅膀和又长又细脖子的鸟飞了过来, 停在她面前的一根树枝上。白苍鹭松开羽毛并呼唤坐在旁边另一根树枝上的配偶, 然后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西尔维娅长叹了一口气, 现在她知道这只野鸟的秘密了。

大约一小时后, 西尔维娅回来了。当她跑进厨房时, 她的祖母和年轻人全站了起来。现在是她说出秘密的最佳时刻, 但西尔维娅却沉默不语。年轻人友好的目光深入到她的眼里, 他可以给西尔维娅和她的祖母10美元 , 他答应过, 她们也需要钱。除此之外, 西尔维娅想让他开心。

但西尔维 娅沉默不 语 , 她想起白苍鹭在金色阳光中飞行的情景和它们一起在世界顶端观望日出的情景。她不能说出白苍鹭的秘密而出卖它们的生命。年轻人那天晚些时候失望地离开了。西尔维娅很伤心, 她想成为他的朋友。他再也没回来过, 但许多个夜晚, 当她赶着祖母的奶牛回家时, 她仿佛听见了他的口哨声。

六年级测试卷 篇8

6. 六(5)班共有50名学生,在数学学科的期中考试中,有48人在60~100分之间,有2人在60分以下,那么六(5)班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数学成绩的合格率为 。

7. 一本电脑书的原价为120元,打了六折后,现在的售价为 元。

8. 一台冰箱的进价是1000元,如果商家要盈利30%,那么售价是元。

9. 一所学校的花园近似一个圆,如果它的半径为10米,那么它的周长约是米。(?仔取3.14)

10. 已知扇形的弧长是31.4米,半径是10米,那么扇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仔取3.14)

11. 有编号为1到10的10个篮球,小华从中任意拿走一个,那么小华拿到的篮球编号为5的整数倍的可能性的大小为 。

二、 单项选择题

1. 把小数 0.0023 化成百分数为()。

A. 2.3%B. 0.23%

C. 23%D. 0.023%

C. 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R2-r2)

A. 20∶1B. 1∶20C. 2∶1D. 1∶2

5. 一个真分数,如果分子分母都加上一个相同的正整数,所得的数比原分数()。

A. 小B. 大

C. 相等D. 无法确定

三、 简答题

四、计算

五、解答题

2.小丽把20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息是3.25%,到期需支付20%的利息税(所得利息的20%为利息税),问:到期后她可以拿到税后利息多少元?

3.我们可以用“肥胖百分数”来表示一个人的胖瘦情况,“肥胖百分数”是用体重(千克) 除以身高(分24%之间的人为基本正常,在24%与26%之间的人偏胖。小明的父亲身高18分米,体重80千克,试判断小明父亲的胖瘦情况。

4.某校对1500名在校学生进行每周上网的情况调查,A为每天上网的学生,B为从不上网的学生,C为偶尔上网的学生,如扇形统计图所示。请根据图上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B类学生占全校学生的几分之几?

(2)偶尔上网的学生有多少人?

5.有一个著名的问题。如图:以BC为直径作半圆,C是圆弧上一点(不与A、B重合),以AC、AB为直径分别作半圆,围成两个月牙形1、2(阴影部分)。已知直径AC为4,直径AB为3,直径BC为5。

(1)分别求出三个半圆的面积;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篇9

三、阅读理解部分(25分)

(八)、阅读理解。

(一)《学与问》节选(8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因为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 , 。3连一连。白居易 创立“日心说”哥白尼 《大林寺桃花》作者沈括

创作《梦溪笔谈》

(二)风滚草的坚持(11分)

程刚

每当秋季来临时,非洲大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草球在滚动,这便是被人们称为草原“流浪汉”的风滚草。那么,这些草原上的“流浪汉”为什么要到处滚动呢?植物学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这些“旅行家”是借助滚动来传播种子。风滚草果实开口的地方长着密密的茸毛,种子不可能一下子都撒播出去,只有在滚动中受到震动,才能掉出几粒来。那么,它们是怎么实现滚动的呢?原来,每到秋天时,它的枝条便向内卷曲(qūqǔ),使整个植物体变为球形,茎的基部在靠近地面处也变得很(坚硬

脆弱),经大风一吹或被动物一碰,靠近地面的茎便被折断,植物体脱离根部而随风在草原上滚动。

一位植物学家对此很感兴趣,他想试一下,如果风滚草不能实现滚动,能否有办法传播种子呢?他做了一个实验。他用套管把风滚草枝条束缚住,不让它弯曲,然后观察它的变化。不久,它便发现一个现象:风滚草枝条因为不能弯曲,便努力向外生长,当超出套管的束缚时,它便开始弯曲,科学家又拿套管继续束缚枝条,枝条便继续向外生长……就这样,风滚草坚持超越束缚,时刻准备弯曲。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测试,风滚草脆弱的地方已不在茎的基部,而是在每一截套管的顶端,科学家断定,这是风滚草为了支撑枝条持续生长,又要时刻准备折断所做的自我调整……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风滚草努力超越束缚,时刻准备折断。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多少人能一直坚持改变自己、超越自我呢?

――摘自《读者》第17期

1、用“”划去错误的词语或读音。(2分)

2、植物学家揭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奥秘――原来是风滚草_______,因为风滚草果实开口处长满________,只有受到_______,才能_____。(5分)

3、“就这样,风滚草坚持超越束缚,时刻准备弯曲。”其中“就这样”究竟是怎样?请用“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1分)

4、读了短文,我明白了风滚草“坚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从中,我明白了

。(2分)

(三)重要的一课(6分)

冯国川

,在美国费城的沃顿印度论坛上,印度前总统阿卜杜尔・卡拉姆演讲的题目是《领导怎样处理失误》。

在演讲中,卡拉姆说了一个故事:“1973年,我有幸成为印度卫星运载火箭项目的总指挥。我们的任务是在1980年之前,将罗西尼号卫星成功送入轨道。

“到了1979年8月,我想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作为总指挥,我去控制中心来指导整个发射过程。计算机开始了各种技术指标的安检,一分钟后,计算机程序显示,有几个控制部件没有按顺序放好。

“在场的5个专家中,有一位告诉我不必担心。他们已经进行了严格的计算,备用燃料也很充足。于是,我没有在意计算机的.检查结果。通过手动操控,火箭发射了。第一阶段,一切正常。第二阶段,出现了一个问题:卫星非但没有飞向轨道,反而猛冲进孟加拉海湾。这是一次重大的科研事故!

“那一天,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主席哈万教授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发射是在7:00,而新闻发布会――云集着世界各国的记者――在7:45召开。作为航天组织的主席,哈万教授只身一人参加了会议。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把错误归咎于自己。他说,每个人都非常努力,但是他给予的技术支持还不够。他向媒体保证,明年,他们的团队一定会取得成功。

“团队的每个人仿佛都注入了新的力量,大家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而灰心。第二年,也就是1980年7月,我们一次发射了卫星。这一次我们成功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并且又一次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哈万教授把我叫到一边,悄悄地告诉我说:今天你来主持会议。

“那一天,我学到了至关重要的一课。……”

――摘自《读者》20第15期

1、当卫星发射失败时,哈万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他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卫星发射成功时,哈万教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他完全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那一天,我学到了至关重要的一课。”你认为这“至关重要的一课”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人

四、习作部分(20分)

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它可以是农副产品,如水果、水产品等;也可以是工业产品,包括食品和工艺品等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 篇10

kāipì fèixū miǎntiǎn téngxiě jiān sè

()()()()()

二、用“___”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再按顺序在()改正。(3分)

1、七八十台逢刃机发出的燥音震耳欲聋。()

2、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滥不甚,到处都是血迹。()

三、以下是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你肯定能写出来,并根据句意选词填空。(6.5分)

一如()往 雪上加()()胜于()

来日方()()()不安

1、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并不那么准确,但()。

2、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的心房。

3、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地鼓励我。

4、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

5、我会用剩下的一个四字词造句。

四、默读下面四个句子,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在()里打“ √”(2分)

1、东湖的春天是最美丽的时候。()

2、满山遍野到处都开满了鲜艳的映山红。()

3、在森林里,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和各色的花。()

五、在句子中加上合适的关联词。(3分)

1、我()腼腆()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的确是我写的。

2、()我是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3、()发生了什么,你()会和我在一起!

六、把下列对应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再写一句类似的课外名言警句。(3分)

兄弟敦和睦,不在于饰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孝在于质实,朋友笃诚信。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七、结合课文内容,读读下面的句子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写在括号里。(2分)

1、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2、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道:“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八、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本单元,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深沉和宽广,想必你也收集了不少有关歌颂父爱母爱的诗或名言警句了吧。试试写下来歌颂一下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吧。(2分)

九、你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吗?联系你平时课外阅读和搜集资料的情况,谈谈你搜集资料的方法和你对课外阅读的看法。(3.5分)

我平时通常用、、等方法搜集资料,我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14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得嚷道:“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诗确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抚摸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画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侯,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1、给第二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2、“誊”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2分)

3、写母亲看诗后的神态的词有两个: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说明了写母亲赞扬我以后,我的神态的词有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默读带横线的句子,然后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4分)

问题:

答:

5、当母亲赞扬我的诗写得精彩极了后,我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4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15分)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了,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翘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老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是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的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的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象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象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的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给短文加上标题。(1分)

2、在原文中找出下面的近义词。(2分)

锋利()痛苦()不谋而合()坚定()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

(2分)

4、请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找出弟弟情绪变化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1.5分)

当弟弟碰见爸爸时,弟弟

当爸爸走了后,弟弟

当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弟弟

⑵从弟弟的情绪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5、本文写父爱,抓住了爸爸回头的动作和神态来写,真切感人,你能用“ ”画出这句来吗?认真读读这句,从这动作和神态中体现了爸爸的性格是:(2.5分)

6、爸爸回头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呢?请揣摩一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2分)

第三部分:习作积累与运用(40分)

一、小练笔。(5分)

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母爱慈祥,父爱严厉。有的同学喜欢鼓励性的爱,有的同学喜欢严厉的爱,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喜欢哪种爱,为什么?请用80—100字说说自己的理由。

二、习作。(35分)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吧!

要求:

1、围绕作文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适当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把事情写清楚具体,语句要通顺,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写错别字。

上一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祖国在我心中》下一篇:学术论文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