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本科生的自我评价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商务英语本科生的自我评价(共12篇)

商务英语本科生的自我评价 篇1

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让我积累了充分的文化知识,社会实践能力有了提高,也让我在心理上有了质的飞跃。

努力积累文化知识,为实践做最充分的准备。每一门课程我都认真对待。因为学的是商务英语专业,所以在注重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提高的同时学习商务贸易的原理和模拟操作。

暑期短暂的社会实践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但让我对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且对工作我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在团体协作中我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我能与大家合作默契。在个人工作中我有很强的责任感,我能认真负责,把工作做到最好。

在人际交往中我以诚待人,能够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商务英语本科生的自我评价 篇2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本科院校,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第一第二年开设《大学英语》课程;非英语专业大专生在第一年开设《实用英语》课程。这两年, 笔者同时教授过这两门课程, 从中体会到, 本科生和大专生上课氛围、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因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做一个实证研究, 找出本科生和专科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状况的差异, 从而发现本科生和专科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语言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 最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 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 四十多年来, 研究者对其不同方面进行了探索, 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首先, 对于语言学习策略, 研究者的定义各不相同, 存在争议。国内学者文秋芳对此的定义简单明了: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 (Cohen, 2005:F14) 。而对于策略的归类, 由于角度和名称使用的不同, 归类的结果也差异很大。本研究以Oxford (Cohen, 2005:F15-F16) 提出的归类方法为基础, 即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以此分类为基础, Oxford (1990) 开发出了语言学习策略量表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SILL) 。

“影响语言策略使用的因素”也是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要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已有很多研究证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运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比如观念、动机、目标、年龄、性别、个人背景等等, 而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Ehrman和Oxford (1989:1-13) 、Oxford和Nyikos (1989:291-300) 认为不同性别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而Politzer (1983:54-65) 指出, 在使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的性别差异很小。对于学业水平对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 Green和Oxford (1995:261-297) 认为, 学业表现好的学生通常使用更多的语言学习策略, 而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发现学业水平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根据Bandura的认知理论 (Bandura, 1986) , 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而自我效能感作为学习动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无疑影响着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Bandura把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他还指出, 自我效能感来源主要包括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生理和情绪的状态四个方面。自我效能感量表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最早由德国的临床和健康心理专家Schwarzer和他的同事编制而成, 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 (高跃, 2007) 。

近年来, 已有一些学者把语言学习策略和自我效能感两个因素结合起来, 去探索改善学习者使用语言学习策略状况的有效方法。如周勇和董奇 (1994) , 张林和张向葵 (2003) , 张日昇和袁莉敏 (2004) , 彭华茂、潘海燕、王迎、陈庚和黄荣怀 (2008) 等。但是, 笔者发现, 还没有一项研究基于比较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和大专生情况来探讨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 希望本研究能帮助本校英语教师认清本科生和大专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状况, 从而在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策略。

3 研究问题

根据以上论证, 本研究将提出以下5个研究问题:

(1) 本科生和大专生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2) 本科生和大专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3) 本科生和大专生在使用语言学习策略时在性别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4) 本科生和大专生在使用语言学习策略 (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六个种类) 时在年级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5) 本科生和大专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4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随机抽取笔者院校8个非英语专业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包括4个本科班和4个大专班。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将采用两个调查问卷, 包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语言学习策略量表。

自我效能感量表包括10个问题, 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 各项目均为1-4评分, 选项分别为:完全不正确1分;尚算正确2分;多数正确3分;完全正确4分。分数采用累加计数方法, 分数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越高。

语言学习策略量表一共50道题, 共6个维度, 分别是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语言学习策略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形式, 各项目均为1-5评分, 选项分别是:A=总是或几乎总是符合我 (总是使用) 5分;B=通常符合我 (常使用) 4分;C=一定程度符合我 (偶尔使用) 3分;D=通常不符合我 (一般不使用) 2分;E=从不或几乎不符合我 (从来不使用) 1分。分数采用累加计数方法, 分数越高说明使用语言学习策略越多。

(3) 数据收集与分析

将在笔者学校随机抽取8个非英语专业班级, 其中4个为本科班, 4个为大专班。8个班由任课老师同时发放上述调查问卷, 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最后统一回收。收集的数据将输入电脑, 用SPSS 13.0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讨论, 最终得出结论。

5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情况

为了了解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的差异, 采用2*2 (性别*年级) 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1

(*P<0.05;**P>0.05)

从表1可知,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即男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明显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没有存在明显差异;在自我效能感方面, 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2) 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语言学习策略的差异情况

为了了解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上的差异, 采用2*2 (性别*年级) 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2。

(所有P值均大于0.05.)

从表2可知,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没有存在明显差异;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 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3) 不同年级学生在使用六种不同语言学习策略的差异情况

为进一步找出不同年级学生在使用六种不同语言学习策略的差异情况, 计算出被试在语言学习策略量表中六个维度上每个维度的总分, 进行T检验, 结果如表3所示。

(J:大专生;U:本科生*P<0.05, 其他P值均大于0.05.)

从表3可知, 在使用补偿策略方面, 不同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即本科生比大专生使用更多补偿策略 (本科生M值为20.68, 大专生M值为19.42) 。在使用其他五种不同语言学习策略方面, 不同年级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3还可得知, 在六种不同语言学习策略上, 两个年级均使用认知策略最多, 两个年级均使用最少的是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

(4) 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的相关

计算出被试在语言学习策略量表中六个维度上每个维度的总分和自我效能感量表上的总分, 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如表4所示。

(**P<0.01*P<0.05)

从表4可看出,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中的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六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总体语言学习策略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 学生自我效能感越高, 使用语言学习策略就越多;反过来, 学生使用语言学习策略越高, 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也越高。

6 讨论

(1)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和年级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即男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明显高于女生。这点跟Bandura (1997:217) 的研究结论一致, 同时也支持了Wigfield, Eccles和Pintrinch (1996) 的发现。究其原因, 根据男生女生心理特点的差异, 男生往往更容易感到自满, 而女生往往显得较为谦虚。在学习中, 男生往往对他们没有掌握的技能显得很自信, 而对于他们掌握的技能则显得过分自信。

对于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的差异情况, 本研究发现大专生与本科生没有存在显著差异, 在自我效能感方面, 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这点与Bandura (1997:230) 的研究结论相悖。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相比本科生, 大专生在中学时学业成绩较差, 自我效能感相对也低。但进入大学这个新环境之后, 同学之间没有明显的学业成绩的差异了, 所有学生又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适应新环境之后, 他们也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2) 学生语言学习策略的性别和年级的差异

本研究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分析发现, 不同性别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没有存在明显差异。而Ehrman和Oxford (1989:1-13) , Oxford和Nyikos (1989:291-300) 的研究结论刚好相反。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也许还跟学生的学习水平、教育背景和其他因素有关, 况且, Politzer (1983:54-65) 指出, 在使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的性别差异也很小。另一个可能的原因跟学习者动机有关。学习者动机越大, 采用的语言学习策略就会越多。本研究中所有被试都是非英语专业学生, 本来英语学习动机就不大, 并且往往找不到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 加之在中学时学习成绩本来就不大好, 学习英语的动机自然就不够强了。这也表明有必要对影响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其他因素做进一步的研究。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但在使用补偿策略方面, 不同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即本科生比大专生使用更多补偿策略, 在使用其他五种不同语言学习策略方面, 不同年级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点跟Bremner (1998) 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在使用补偿策略中显示的年级差异也表明, 本科生比大专生更努力去克服口语和写作上的语言表达限制和差异。

在六种不同语言学习策略上, 两个年级均使用认知策略最多, 两个年级均使用最少的是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

其实, 对于语言学习策略的年级差异, 以往的研究都没有给出一个清楚的答案。值得一提的是, Green和Oxford (1995:261-297) 指出, 只有当学生达到一定水平时, 他才有可能使用已有策略。这就解释了本研究的结论:使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因为笔者学校只是一所二本院校, 高考录取分数线不算高, 所以无论大专生还是本科生, 学业水平都相对较低, 特别是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英语成绩更差。可以理解为, 无论大专生或本科生, 他们大多数都没有达到相当的水平, 也就不会使用已有的语言学习策略。

(3) 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的相关分析

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中的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六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这点跟周勇和董奇的结论相同。也就是说,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学生自我效能感越高, 使用语言学习策略就越多;反过来, 学生使用语言学习策略越高, 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也越高。

7 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表明: (1) 本科生和大专生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即男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明显高于女生。 (2) 本科生和大专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 (3) 本科生和大专生在使用语言学习策略时在性别上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 (4) 本科生和大专生在使用语言学习策略时在年级上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使用补偿策略方面, 不同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即本科生比大专生使用更多补偿策略, 在使用其他五种不同语言学习策略方面, 不同年级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六种不同语言学习策略上, 两个年级均使用认知策略最多, 两个年级均使用最少的是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 (5) 本科生和专科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文献综述中提到, 自我效能感来源有四个方面, 那么教师应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首先直接经验中包括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因此, 针对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应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任务给他们, 比如叫他们朗读课文、跟读录音等, 这也是一种成功的体验。而对于学生失败的经历, 教师应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并鼓励他们重建信心。再者, 教师应引导学生设立一些容易达到的目标, 如每天背诵十个单词、每天听20分钟英语等。这些目标当中还应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以使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短期目标而更有动力去完成长期目标。对于替代性经验, 学生往往拿自己和同伴相比较, 因此同伴的成功经历往往也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反过来, 同伴的失败经历则会削弱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不应布置一些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任务, 而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对于难度较大的任务, 可先请程度较好的同学进行演示。这样, 有了成功的榜样,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然就会增强。另外, 教师也可介绍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成功经验给大家。言语说服方面包括教师的言语反馈、评估以及鼓励。研究表明, 来自权威人士或重要人物的言语说服会更有效, 因此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指导、鼓励和赞美之词。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 要确保自己的话语真实和真诚, 否则会收到反效果。对于最后一点生理和情绪的状态, 因为心态平和才能对自己有信心, 从而表现得更好, 教师平时应注意教会学生一些保持心态平和的方法, 如运动、深呼吸等, 甚至加点阿Q精神, 从而放松自己, 减少压力和焦虑。同时, 学生出现错误时, 切不可嘲笑或责备。针对本研究中的结果, 男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明显高于女生, 教师还应在课堂上给予女生更多的鼓励, 比如为她们提供更多上台演讲的机会, 及时给予她们更多积极的反馈。

对于语言学习策略方面, 作为教师, 首先自己要充分了解语言学习策略, 以便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策略使用的训练, 引导学生把语言学习策略自然融汇到英语学习中去。既然动机对语言学习策略的选择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如强调未来找工作时英语的重要性、介绍更多英语语言文化等。鉴于两个年级组使用语言学习策略情况都不大理想, 教师讲课时应注意提高学生意识, 使他们知道使用语言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带领他们体验学习过程中结合语言学习策略带来的成功。针对两个年级使用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的情况较差, 教师应提醒学生更多地注意使用这两种策略。而对大专生, 则应加强引导他们更多使用补偿策略。

艺术类本科生大学英语教材评价 篇3

一、高校艺术专业大学英语编制及选用情况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在进行中,然而对于艺术专业的大学英语改革和研究还很少。各个高校由于地域不同,学生英语水平在进校时就有所差异,因而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对于教材的选用随意性较大,多使用所有艺术和体育专业学生通用的英语教材。目前,多数学校使用的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葛宝祥、王利民总编的《E英语教程》。

二、《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简介

普通大学英语教材在我国相对较多,而艺术和体育类的大学英语教材相对较少。在各大艺术和体育类的高校或者各高校的艺体专业,《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使用较普遍。《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一共有4册,在大多数学校是供艺术和体育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四个学期使用。也有部分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在大一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并选学这四本书的部分内容。该书一共四册,包括八本书,四本学生用书,四本教师用书。每册《E英语教程》都是由8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包括5个部分: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grammar、writing、culture express。

三、对《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的评价

(一)教材评价的标准

欧美国家从19世纪中期就开始探索如何对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价,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教材评价(materials evaluation)的理论研究。他们的理论包括評价的概念、内容、范围、功能和评价的主体、过程、原则和方法等。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欧美国家对教材评价的理论研究已日益成熟。

不同的研究者们,对教材评价的标准也是不同的。研究者普遍认为,首先,评价教材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课程标准;其次,教材应该反映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的合理内核,体现新的外语学习理论;然后,教材应该符合学习者的发展要求;最后,一套好的教材还应该考虑到教师教学和职业发展的需要,统筹考虑到水平和地区差异。Hutchinson and Waters认为评估教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对照(matching)过程。一般从五个方面进行对照: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方法及价格等实际问题。本文对于《E英语教程》这套教材的评价,主要从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出发。其评价内容从以下几个点入手:(1)该书系列覆盖的语言点有哪些?其语言点所占比重如何?(2)该书系列覆盖的语言技能有哪些?其所占比重如何?(3)该书系列的课文体裁范围一般为哪些?(4)教学内容是怎样安排的?是按语言点还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技能?(5)课文中每个单元是怎样安排的?是按听、说、读、写的顺序还是其他顺序。

(二)《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的优点

(1)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打好阅读基础,加强听说训练,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在听、说、读、写、译方面达到要求。

该书的内容上也体现了这一点,该书的每个单元都包括5个部分: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grammar、writing、culture express。听力部分旨在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包括语音、听力技能的练习以及听对话和文章的能力。此外,其听力材料大多与艺术相关。在听力之后,即为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话题讨论,即口语练习训练。进一步巩固学生相关知识,锻炼学生听力和口语中运用的能力。

(2)在第二部分文章阅读中,分为passage A和passage B,这两篇文章的相关性不大。A篇文章选材范围较广,注重趣味性、信息性和实用性,内容丰富,可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每一个单元的passage B均为艺术或体育相关题材的文章。例如,《E英语教程》1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A violinist in the metro”,第四单元第四篇文章“Yoga”和第二册第六单元文章“What makes a great musician”。并且在culture express中,也多为艺术相关材料。这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不仅学到英语知识,也可以了解更多专业相关知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方便学生理解和课后自主学习,在每篇文章之后都列举出了学生可能遇到的新词汇,且每本书的最后都附有每个单元的单词详细解释。

(3)在每篇阅读文章之后都有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和结构、介词、句型和翻译。这些练习设计灵活多样,旨在考查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且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4)此外,大学英语是高中英语学习的延续,《E英语教程》系列书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在此书中每个单元都有语法部分。语法部分从第一册到第四册从易到难层层深入,重点突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英语语法规则的掌握。

(5)写作板块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最简单的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到简单句子的表达,再到段落的表达,整个文章的编排,完整的表达观点都有详细的讲解。这些写作技巧对学生来说非常有用,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在将来的学生工作中都是有用的。

《E英语教程》系列书籍从其听说、阅读、语法、写作各个板块的分配以及其各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语法点的选择和分配,文章的体裁的选择,都符合艺体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以及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人才培养要求。按听说、阅读、语法、写作和文化几个板块来安排,形式上和板式设计上既符合艺体生的心理特点,内容上既有育人功能,又有人文视野,又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是艺体生大学英语教材的最佳选择。

(三)《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的不足

全球化和国际化不断深化发展,艺体生也逐渐认识到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性,这不仅仅在考试中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在将来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能运用。而实际情况是,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这一块十分薄弱。据学生反映,《E英语教程》教材中口语训练的比重较少,且口语没有一个独立的板块,均是在听力内容基础上的一个情景模拟,有时话题与日常学习生活并不相关,就使学生难以表达。故笔者提出建议,可增加一个独立的口语板块,有相关的话题,从简单的词汇到句型再到情景的完整口语训练,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搜索相关资料,准备话题,在课堂来模拟,这样就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

四、结语

《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是在现存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唯一适用于艺术和体育类专业学生的教材。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艺体生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也应行动起来。艺术和体育类学生大学入学之初英语成绩参差不齐,大多相对较差。词汇量小、语法基础薄弱、英语学习兴趣不浓等系列问题都有待解决。因此,加强对《E英语教程》一书的认识,更好地了解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畜牧兽医本科生的自我评价 篇4

我是广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届本科毕业生。经过大学的熏陶和自己的努力,不但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而且更学会了为人处世。下面是本人自我评价。

性格上诚实稳重,乐观大方,积极向上且爱好广泛。我自信,乐观,敢于迎接一切挑战。年轻是我的本钱,拼搏是我的天性,努力是我的责任,我坚信,成功定会成为必然。

经过大学四年锤炼,在面对未来事业的选择时,我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由于我在大学中锻练了较好的学习能力,加上“努力做到最好”的天性使然,四年中,我不仅学好了动物科学专业全部课程,而且对兽医方面有一些了解,在班级的考试中均名列前茅。但我并没有满足,因为我知道,在大学是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为了更好适应日后的工作,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我一次性通过了全国大学 英语 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二等和辽宁省计算机二级考试。

自我评价本科生 篇5

大学在留恋中慢慢离去,顾大学生涯,通过良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我已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好习惯!

在学习上,我在完成本专业基本课程之外.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文学、心理、营销等课外知识.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另外在校期间,积极加入各大社团,不但锻炼自己的组织交际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自身身体素质,还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更加认真负责对待团队的任务,并以此为荣!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大学本科生自我评价 篇6

大学本科生自我评价范文

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四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本人性格沉稳、细致、观体,发挥所长.在工作上,细致入微,认真负责.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团体的利益,集体意识强.能够与人充分合作,充分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对察力强、上进心强而且为人随和,易于沟通,能够快速地融入工作群团队及成员给出良好的意见.能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勤奋好学 ,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

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丰富的大学生活让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使我对新知识、新事物有很快很好的上手能力.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处事原则,能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能够吃苦耐劳,具有很好的独立能力.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计算机类的书籍,并参加了一些计算机水平的资格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

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院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思想方面,我追求上进,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对别人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也是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我认真学习党的各种理论,并努力把他们付之于实践,对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

识。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这一篇关于统计学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的学习自我评价范文,仅供广大毕业生参考。

本人在校学习期间。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

纪律。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积极参加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班干部,我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集体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有活力的班集体。总的来说是这样的,具体的从学习和社会实践上来说就是。

在学习方面。本人以专业为主体,其他科目知识为辅。大学四年认真学习各科专业课程,已基本掌握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为了能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充分发挥数理统计的领域,我平时从不放弃过锻炼自己的机会;只要是跟统计学有关的事情我都要去尝试,去努力把它做好。

另外,我非常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每天早上坚持起来晨读,注重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好英语语感;大学期间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扎

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

社会实践方面。通过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工作,我懂得了劳动的艰辛,懂得了做任何事都需要认真、耐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让我更珍惜所有劳动成果,更合理使用父母的血汗钱。在其中我更是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思想觉悟更是有了一定的提高。

作为一名刚从走出学校大门的毕业生来说,社会实践确实比较缺少,但是我相信大学不但让我学习了广泛的知识,而且也学会了为人处事的本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努力工作,谦虚学习,与公司共同进步。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就快要结束了,这期间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四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学习上,努力学习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所必需的技能,同时把

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玩美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积极参加学生科协及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活动。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我是xx大学的一名好范文,应学校毕业设计的要求,在此对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做个评价。

大学生活的学习和实践,让我从一

个少不更事的学生,接触了社会,脱离了幼稚、浮躁和不切实际,心理上更加成熟、坚定,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专业知识上,由于在校期间的努力,我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各学科的功课,扎实地掌握了财会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我圆满地完成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对office办公软件能熟练操作,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文学、心理、营销等课外知识。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同时英语水平、社交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及团队协作精神,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能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勤奋诚实,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可适应高强度工作。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在开始扬帆起行的未来,才能不断成长进步,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才能更好地工作,为走完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里,我将更加努力,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只有这样,为祖国的未来作出贡献。

时间好快,还记得当初刚进入大学的喜悦,现在却要离开学校了。即将踏入社会的时刻,我为自己做个自我鉴定。

大学中学习的课程和专业有些让我不知所措,一些学习的方式和时间分配让我找不到了自我。在这四年里面,我成绩基本是中等的,班级综合测评基本是位于中等左右。英语通过了四级,计算机过了一级。在后来的一步步挫败中,我渐渐领悟到了一些想法和所谓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在以往的复习中整理笔记,在学习的时候也会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去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询自己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文献或者别人的论

文。在学习态度端正之后,不管是学习的兴趣还是学习的质量上有了一些提高。更加显著的一点就是在综合测评达到了最好。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学而知不足”是我大学期间学习和工作的动力,除了必修课之外,我还坚持自学了多种计算机软件。学习之余,我还不忘坚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与社交活动。在思想行为方面,我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

在大学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自我评价在英语听力中的作用 篇7

现代教学理念倡导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 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力归宿。研究高中学生自我评价是一种以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评价, 它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强调评价的核心是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的吸收与掌握, 强调自我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 学生对自己在英语听力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的程度, 对自己的语言发展状态做出判断, 对自己的成绩做出肯定, 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因此, 课堂教学的改革与评价改革应同步进行, 现代教育观念下的评价应是面向未来的、发展的、动态的, 它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既有利于培养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能让学生在发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 从而提高和恢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训练阶段, 两个班级使用相同的材料, 但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教师侧重培养一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评价的内容为听之前的预测策略的使用, 而对于二班的学生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面的例子是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

教学材料:学生听对话, 并回答问题 (见附录B) 。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预测这个策略的使用情况。

教学过程:

(1) 让学生阅读给定的问题和选择, 然后去猜测材料的内容将会关于什么。

(2) 听录音, 并回答问题。

(3) 将一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的问题如下:在听录音之前预测了哪些信息?为什么?又是如何使用猜测到的想法的?在这一步, 只是与二班学生核对答案。

(4) 让一班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预测策略使用的有效性, 二班学生则直接重新听错的比较多的对话。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学习策略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策略的训练,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独立地处理问题。因此, 自我评价在英语听力中的作用同样重要。

在听力的过程中, 学生应当集中注意力关注即时出现的相关难点, 以便在之后进行自我评价。比如说, 如果学生发现听力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生词, 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扩大词汇量。显然, 一定量的词汇有助于理解说听的内容。以下方法可供学生参考:培养对文字和语言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记忆碰到的生词, 将生词拆成熟悉的短词等等。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通过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得出, 当然也可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 可以有意识地将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互相帮助, 所有学生都有了进步的空间, 更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从设计听力材料到强调学生参与自我评价, 最终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自主的过程, 但也需要加以引导和鼓励。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学生并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数据分析:

表格一的数据显示了两个班级使用各种策略的情况。很显然, 两个班的学生使用自我评价策略的次数都很少。这组数据确保了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表格二的数据显示了六周后水平测试的平均分情况。数据表明了一班学生在进行了自我评价的训练之后, 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由此, 可以证明自我评价策略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理解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究自我评价这种策略的使用能否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在研究最初, 对具有相同英语能力水平的两个班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 发现学生使用自我评价策略的次数很少。在训练阶段, 两个班的学生使用相同的训练材料, 但教者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一班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策略的训练, 二班学生则采用正常授课方法。经过六周的训练之后, 做一个水平测试。结果数据显示了一班学生成绩比二班学生有明显的提高。也就是证明了自我评价策略的使用在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高中生学习英语的时间非常有限, 实验的时间也不够长, 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商务英语本科生的自我评价 篇8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民办本科院校    大学英语课堂

1.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基于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斯克里芬在其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提出的。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首先将这一评价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从而推进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检测学生的进步,其主要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即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形成过程中,监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1]。它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评价中了解自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弊端

现阶段对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的评估仍然以终结性评估为主,形成性评估为辅。所谓形成性评估就是把总成绩中10%~30%的平时成绩交给任课教师掌握,但对于平时成绩的执行标准,学校并没有统一的细则。事实上在教师评定学生成绩时,仅仅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学生几次作业、几次测试和出勤记录是无法做到有信度地评价的。并且,在这种评价方法中,学生是处于被动管理的位置,他们本身无法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因为授课班级数量和规模等问题,或者因为不同特征等客观因素无法对每个学生的情况细致掌握从而影响判断。总结发现,我国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评价的主体和范围不够宽泛

教学评价在大学课堂中,一直被大部分教师简单地理解为教学测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根据平时综合表现给学生一个简单评价。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评价范围要宽泛得多。科学的评价不仅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进行的评价,而且应包括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评价的主要是任课教师。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反而很少参与其中,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本身应该参与评价过程。

2.2评价的作用不被重视

将评价纳入学习过程,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现在大学课堂的评价观仍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考查和测试,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作用还未得到足够重视。事实上,形成性评价能在教学的各个步骤中及时做出反馈,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它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终身学习能力。但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评价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就要求评价方式多样化,适应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

3.形成性评价在我院的具体实践

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第三批次录取的,高考成绩的差距说明三本院校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态度等方面和普通院校学生之间存在差距。所以对于他们的教学填鸭式的灌输是不够的,如何端正他们对学习态度,消除他们的厌学心理,是民办院校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结合学生实际,我院在2013年开始尝试实行大学英语过程考试。学生的平时成绩从占总成绩的30%上升为50%,更注重过程考核。笔者综合西安翻译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学生特点及过程考试在实践过程中的可操作性,认为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形成性评价。

3.1制定评价量化细则表

通常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从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完成情况及等方面给出的。而笔者认为,这种评价缺乏信度和效度。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更系统的量化细则表规范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比如,出勤率中应区分无故缺席、事假、病假、迟到、早退等不同情况;对作业的评价要区分完成的准确度和完成质量;对测试的评价只分为简单的及格与不及格也是不够的,而应该对在5分之内的差距进行细化。同时,对课堂表现这种主观性比较强的评价也要细化到具体的量,比如学生课堂主动思考的程度、问题回答的准确性及课前预习情况等都应该予以考虑并以量的形式体现。

3.2制定学生档案卡片

学生档案可用以记录学生一个阶段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根据复杂程度可把学生档案分成6个阶段:收集、反思、评估、精选、思考及评价[2]。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针对每个学生制定档案卡片,学生可以通过档案卡片实时了解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使其更清晰地掌握自己的情况,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卡片中可包括学生每个阶段的词汇量档案、阅读档案、写作档案、口语档案、作业及练习档案和测试档案等。对以上信息进行收集和反思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规范,可以提高学生自我了解程度,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3观察监测与反思

教师应在正式或非正式教学中,留意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应用技能。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同时,教师可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反思,他们可以判断哪些教学活动和材料是学生喜欢的而哪些是不受欢迎的,以便对下一步的教学进行有效调控。教师对课堂和学生的观察不应从单一方面入手,而要多层面地开展,尽量在日常活动过程中自然地、无意识地进行观察。

3.4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民主评议

学生自评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自我评价可以分为以下方面。一是学生要对自己在一段时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等方面做出评价。二是对自己在一段时期语言技能掌握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词汇量、阅读数量等方面。三是学生要对自己在一段时期内的课后复习与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而学生间的互评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因为在一段时期内共同经历相似的学习过程,可以对其他成员的表现作出客观评价,这样可以弥补教师评价的不足,为教师最终评价提供依据。

3.5教师访谈

教师在访谈中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一段时期内评价的结果,这样可以尽早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想出应对策略,这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身情况,从而消除他们对评价的畏惧心理及因此而产生的厌学情绪。这种方法从心理上起到安慰的作用,使学生在主观上产生学习动力。同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所在,从而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日常教学。

4.结语

形成性评价的优越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使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已不能完全适应改革的需要,而形成性评价恰恰可以适当促进学习者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玺英,朱嘉.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格特征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

本科生四年的学习生活的自我评价 篇9

在学习上,我一直都非常刻苦,总是认为自己的大学时光是短暂的,争分夺秒的感受我这大学的美好时光。在大学里,我不光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更总要的是学到了很多学习的方法,四年的大学生活是不可能把一辈子的知识都学到的,但是学习方法却是可以使用一辈子的!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掌握了网络数据库,平面设计等具体的技能,同时利用这些技能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小项目,这为我自己的将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思想上,我要求上进,同时向我们的党组织靠拢,积极参加党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同时再大二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一直以乐于助人为已任,多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生活上,我生活俭朴,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多参加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自我评价 篇10

我叫***,是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科学专业09届本科毕业生。

我诚实稳重,乐观大方,积极向上且爱好广泛。我自信,乐观,敢于迎接一切挑战。年轻是我的本钱,拼搏是我的天性,努力是我的责任,我坚信,成功定会成为必然。

学生评价与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 篇11

摘 要:本文从中国教育呈现出的吊诡现象出发,分析了当前本科教学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本科教学;挑战;高考改革

中国教育正呈现出一个显著的吊诡现象:一方面,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理作用下,学生开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巧的时间一再提前,小学中学化,幼儿园小学化,勇往直“前”,恨不得提前到娘胎阶段,留给孩子们用于玩闹的时间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大学对招进来的学生评价越来越低,不得不下大力气去补基础教育落下的“功课”,纠正基础教育的偏差,重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科学素养。教育是一个连续的接力赛,前一棒的任务没有完成,后一棒就不得不先把前一棒的“旧账”还上,才能启动自己的赛程。但现实往往是“旧账未了,新账又来”,高等教育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需要大学提供更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在前后两方面作用力的夹击下,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预期渐行渐远,由此导致了目前中国社会另一个显著的吊诡现象:一方面,企业和各类机构迫切需要能够开拓事业,承担责任的各类人才,但放眼望去,几无可用之人;另一方面,每年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急于落实工作单位,却发现很难找到愿意雇佣他(她)们的机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迫使政府不得不一再出台各类治标不治本的激励措施。市场是最敏感的。如果用人机构愿意支付给大学毕业生的薪水低于农民工,那只能说明它们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或者说大学毕业生为它们提供的价值低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非均衡,根本原因在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事实性下降。

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即使在当今教育最发达的美国,情况也并不令人乐观。高等教育的成本直线上升,但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却并未随之提升。延续了数百年的“学历=能力”公式似乎受到现实社会越来越强有力的挑战,也迫使美国顶尖大学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本科教育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一个看起来正在发生的事实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的确,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变化的世界,其变化的速率正在超越人类的想象力边界。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但大学并不完全为当下的现实世界培养人,更重要的是,大学所培养的人将要面对未来的世界——一个可能和现在完全不同的世界。20年前的人能够想象到今天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吗?不能,正如今天的我们也同样无法想象20年后的世界将会怎样。因此,本科教学的本质,就不在于教给学生过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即使不会过时,也很难应对未来世界的变化——而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她)们处理复杂资讯的能力,启发他(她)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面对未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帮助他(她)们解决未知世界面临的难题。

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然而,中国的本科教学正面临着相当严峻的挑战,无法适应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首先,学生越来越不提问题,不会提问题,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很少有提问题的欲望,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即使勉强提问,提出的也很难称其为问题。如果说,在传统的“演讲式”课堂里,学生不提问题尚可蒙混过关的话——他(她)们只需带着耳朵来听即可,甚至不听也没有关系,因为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监控——在新的“研讨式”课堂中,不提问题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一是无法组织教学。“研讨式”教学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讨论就要提出问题,提不出问题讨论就无法开展;二是教学质量降低。课堂时间极为宝贵,如果学生不提问题,时间就会在沉默中飞速流逝,学生不能在课堂里接受必要的训练,其结果将比原先的“演讲式”教学还差——在那里至少他(她)还接受了一些信息;三是无法产生实际的教学效果。由于无法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里接受不到对他(她)们而言极为重要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事实上,如果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和接受过良好训练的话,“研讨式”教学就只会变成一个吸引眼球的教育改革措施,却起不到任何实际的教育效果。

其次,学生正在丧失极为宝贵的思考能力。他(她)们习惯于跨越过程,直奔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是结果,就一定是确定的,无非是好的结果和不好的结果而已。但全球化带给我们最重要的挑战在于,我们现在和未来所面对的世界,将具有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我们甚至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如果学生不能从过程入手去思考、分析、研究问题,而只追求结果的话,当他(她)们一旦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时,将会手足无措,陷入迷茫和恐惧之中;反之,如果学生不断养成思考的习惯,特别是形成了批判性思维的话,当他(她)们面对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时,至少他(她)们心里不慌,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解决问题。

最后,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上课、上网,却很少读书。由于思考能力的丧失,学生对未来产生了深深的迷茫和恐惧。他(她)们不得不选修大量课程,企图通过学习知识使自己充实起来,用课程填充时间。在他(她)们的意识里,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化,只要有一技之长在手,心里就有底儿。然而,当面对未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时,你现在所掌握的技能性知识也许不能帮助你有效地解决未来面临的难题。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学期开始时,学生拼命地选课修课,力图使自己充实起来;学期结束时,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更深的迷茫和空虚之中——除了拿到了一个分数外,还剩下些什么呢?再加上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基本上没有时间去读书,因而更没有时间去思考,导致思考能力进一步退化。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现在看起来,问题可能主要出在考试招生制度的评价上。长期以来,由于大学招生的唯一依据是高考成绩,学生进入好大学的唯一路径是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分数,迫使中学、家长和学生不得不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旨在提高分数的大规模重复性训练中,由此逐步形成了上述三方面的挑战:

第一,学生不需要提出问题,只需要回答已知的答案。所有的笔试都不需要学生提问题,也没有给学生提供提问题的机会。因而,在围绕考试所进行的训练中,当然不会给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留出任何时间,只会在不断的重复中提高学生填写唯一答案的技巧。在长期的应试训练中,学生逐步丧失了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endprint

第二,学生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熟练和准确。经过近40年的高考,围绕知识点的题目几乎枯竭。在“减负”的压力下,高考题目越出越简单——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上。能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的唯一办法是提高对试题的熟练度、准确度和反射速度。思考过程被省略了。换句话说,在这样的考试中,学生已经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反映出唯一的正确答案。据说,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将反射训练做到极致,甚至可以将学生眼球停留在某一知识点的时间精确到毫秒,以监测其对知识点的纯熟度,并进而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已经不是在教育人,而是在训练毫无感情可言的冷冰冰的机器。

第三,学生不需要读书,只需要搜索和获取答案。对于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而言,是否理解面前的符号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看到了符号之后生理上的条件反射。因此,在大规模重复性训练模式下,读书和思考不仅没有必要,反而会带来副作用——在读书和思考上花费的时间越多,就意味着花费在做题训练上的时间越少。在学习总时间既定的情况下,学生的选择当然是不读书。

这种旨在提高学生对已知答案的敏感度的高强度训练的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未来没有任何人会给你提供确定的答案,所有的答案都需要你自己去探求和追索。当教育机构不断提高学生对已知答案的熟练程度的时候,社会和用人机构却要求离开校园的毕业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没有任何人知道的答案——甚至需要他(她)们自己去寻找问题,南辕北辙的两个目标又怎么可能实现匹配呢?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必须下决心改变大学招生录取的“指挥棒”。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但现在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经过近4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后发优势几乎消耗殆尽。如果不能从创新性人才培养出发从根本上实现中国人的自主创新,我们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只是时间早晚问题。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将会延缓经济增长速度,进而影响就业岗位的提供,最终体现为失业率的上升,影响宏观经济稳定。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谁也不能独善其身。教育机构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毕业就万事大吉。如果毕业生的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最终也会影响教育机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值得庆幸的是,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2014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未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力求打破应试训练的“魔咒”,为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现在的关键是不宜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而要充分发挥微观教育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快研究和落实具体方案。

其次,基础教育阶段要加强对学生思维和思考能力的训练。中学和大学只是教育的不同阶段,这意味着,尽管在两个阶段里学生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所不同,但学习方法应该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完全可以在中学阶段引入大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现在的问题是,不是大学在影响中学,而是中学应试训练模式由于惯性作用在侵蚀大学的教学。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借鉴美国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大学先修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等方式,提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和有益的学习思维习惯。

最后,要通过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她)们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早已使人们意识到,学习是终身的使命。没有任何人能够一劳永逸地用在学校里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大学会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继续教育机会,企业和机构也会为自己的员工提供进一步的职业和非职业的培训,目的都在于使人们能够保持“不断充电”的状态。但无论何种培训,都无法替代终身阅读习惯带给人的价值。终身阅读习惯不仅为解决未来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人克服在人生发展历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境。在最艰难的时刻,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那些前辈先贤的经典会带给人智慧、勇气和信仰。这样一种宝贵的习惯,如果到大学再去培养,显然是太迟了,最好是在中学阶段,通过课程本身的学习,就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阅读,勤于思考,这才是基础教育真正的价值。

商务英语本科生的自我评价 篇12

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是国内学科教学心理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当代心理学研究把写作看做是一种反映目标指向行为的问题解决过程, 该领域的研究试图去揭示构成学生整个作文过程的心理结构, 但对认知加工与写作活动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愈多, 愈感到这种关系的复杂性。许多研究者通过考察写作中所涉及的情感因素已经承认这种错综复杂关系的存在[1,2]。因为写作无疑既是一种认知活动, 又是一种情感活动。个体的情感成分自然影响到写作过程的各个阶段。Faigley等人认为学生的态度与观念在写作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3]。作为一种复杂的认知任务, 作文过程肯定要受到自我效能感机制的影响。那些在写作上感到有能力的学生应比那些怀疑自己写作能力的学生更可能选择写作、更可能付出努力、坚持完成写作任务。自我效能感和作文成绩之间存在这样一种趋势, 随着年级的升高、所掌握写作技能的不断增加、写作过程的日趋熟练, 自我效能观念同作文成绩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愈加明显[4]。高中生正处于熟练写作期, 与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 写作心理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 应该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然而在实际英语写作教学中我们发现, 虽然有一部分高中学生已经具备很好的英语写作能力, 但更多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平平, 甚至不尽如人意;同时, 很多高中生面临英语写作练习和考试中的写作测试时显得自信不足。很大一部分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不高, 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高中生。影响因素归纳如下:

1. 教师因素

长期以来, 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课堂讲评”。学生把写作当成完成任务, 不假思索地写完, 不认真修改地就交给老师。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批改作文, 而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和修改往往不认真阅读, 对自己的错误不作进一步的考究和改正, 同样的错误在以后的作文中仍然会出现。这样的作文训练收效甚微。因此, 大部分教师不得不采取让学生根据不同文体背诵一些范文, 以便考试时灵活套用。如此一来, 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运用能力根本得不到有效提高, 写作水平自然得不到提高。

2. 学生因素

相关背景知识的缺乏和有限的词汇量,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面交际, 使很多学生对写作有畏惧心理, 再加上缺乏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 (用词、造句、组段、谋篇等) , 造成学生写作训练主动性差, 从最初的不会写、盲目写, 发展到不愿写、惧怕写, 直至最后拒绝写, 写作水平自然提高不了。

二、形成性评价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 形成性评价的产生

形成性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部分, 它是建立在教育评价的基础之上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这段时期是形成性评价研究的起步阶段。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创始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家斯克里芬 (M.Scriven) , 他在1967年开发的课程研究中第一次提出形成性评价。随后,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 (B.S.B1oom) 将形成性评价突破性地运用于教育评价实践领域, 提出了掌握学习的教学策略,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还提出了以目标达成度为中心、注重适应并发展每个人能力的教学评价理论, 此理论大大推进了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 (布卢姆等, 1988) 。之后, 一些研究者继承了布卢姆的思想, 形成了布卢姆学派, 该派的研究是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教育过程中[5]。

直至八十年代初我国的教育评价实践和研究还基本处于单一的学生评定阶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 随着西方新的评价思想的引入, 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评价的功能, 随即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的论著纷纷出台, 如侯光文的《教育评价概论》, 陈玉坤的《教育评价学》, 罗少茜的《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 龚亚夫的《英语教学评估:行为表现评估和学生学习档案》等, 逐渐开始把外引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我国的教学评价研究也逐步进入到全面发展阶段, 但对教学评价的研究只限于专家、教授对理论、学校考核、教师评估及考试制度的研究。长期以来, 中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只是简单的考试与测量, 或者说是终结性评价。直到2000年, 英语课程标准才第一次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提出教学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并明确指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 既关注结果, 又关注过程。”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0) 为配合国家基础教育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持立项了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 从2001年9月起开始在全国各地初中和小学创设试验区, 建立评价改革样本校, 探索并试验英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目标, 构建能有效支持课程整体改革工程的新型英语学科评价体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2001) 。

2. 形成性评价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形成性评价应遵循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和方式[6]。罗少茜在《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一书中, 提到了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和方式。形成性评价遵循的原则是:激励性原则。形成性评价就是要让学生从压抑中解脱出来, 解放自己, 使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公正客观性原则。形成性评价不是仅以成绩来评价, 而可以使用描述性语言来评价, 这就要求教师对待任何一位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 尽可能少地带有自己的主观看法, 本着客观性原则评价学生, 增强评价工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尊重性原则。渴望被认同、被尊重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差异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在形成性评价中,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一评价思想应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发展性原则。高中英语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促进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因此, 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 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 帮助学生在未来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可以持续学习、自主学习, 同时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指的是教师采用何种途径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使用形成性评价, 本课题采用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几种形式。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评价目标和标准对自身学习和发展中的各个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学生互评是在教学过程中, 以划定的学习小组为单位, 依据评价标准, 同伴之间对学习条件、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所做的评价, 对于评价者来说, 评价他人的过程就是促进自己学习的过程。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都必须与老师的评价结合起来,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教师的作用是展示, 展示学习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 帮助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的评语应该具体, 有针对性, 应包括优点和缺点, 要因人而异。对成绩差的学生, 即使是微小的进步, 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成绩好的学生, 要严格要求, 以有利于促进他们不断进取。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要做出书面评价, 直接写在卷子上, 然后挑几个不同学生的作文进行口头评价, 每次要选不同的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

三、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1. 在形成性评价中, 教师是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实施者, 在

评价中起着主导作用, 对形成性评价的结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对形成性评价的了解程度及相关知识的储备对评价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在实施形成性评价之前, 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形成性评价的理念, 将形成性评价的理论融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形成性评价方案, 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工具等, 并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实施效果及时对自己的评价方案调整完善。

2. 学生的态度是决定评价成败的关键之一。

学生是否配合教师的评价工作, 他们对此持积极还是消极的态度, 对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老师设计了一个很好的项目布置学生完成, 有的是能拖就拖, 实在拖不过就应付了事;还有的干脆就不予执行。对此, 教师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因此让学生提高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是很重要的。

3. 评价的主体应该是以教师为主, 辅以学生的评价。

如果学生的评价很有价值, 就可以大力采用;如果价值不大, 就可以忽略或不用。另外, 为了减少评价结论的主观性, 对于形成性评价内容, 方式和方法, 师生要设计更加清楚、细致、操作性强、大家共同认可的评价标准, 使他们在操作中尽可能地减少差别。

参考文献

[1]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1986.391.

[2]Beach R.Showing students how to assess:Demonstrating techniques for response in the writing conference.In:C M Anson ed.Writing and response.Urbana, IL:NCTE, 1989.127-148.

[3]Faigley L, Cherry R D, Jolliffe D A et al.Assessing writ-ers’Knowledge and processes of composing.Norwood, NJ:Ablex, 1985.470.

[4]司继伟.写作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J].心理学动态, 2000.

[5]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化学选修3教学课件下一篇:2024年乡中心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