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片分析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灾难片分析(推荐8篇)

灾难片分析 篇1

2012,不就是明年吗?一个离我们多么近的日子!世界末日会真的如影片《2012》所预言的那样如期而至吗?美国也正在像影片里拍摄的那样在中国建造方舟吗?

在2009年上映的科幻巨制大片《2012》无疑给我们以无尽的思考。

影片讲述了杰克森一家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如何勇敢面对灾难最终成功求生的故事。灾难场景大量运用了电脑特技,将火山喷发、房屋倒塌、道路损毁、海啸狂发等场景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如此逼真,给人以视觉上和心理上强烈的震撼!

作为灾难科幻片,《2012》应该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在影片中不少细节的描写与刻画十分到位,并且发人深省。

影片正式开始之前,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火山爆发和暴雨连连的一幕,似乎导演在一开始就要观众们预感一场大灾难就要来临。

随着荧屏上2012四个大字的出现,影片正式开始。电视上正在报道玛雅人有关世界末日的预言,主人公却刚从睡梦中醒来。在他开车去接孩子去黄石公园途中,道路上开始摇晃并出现了很大的裂痕,而对这一切,主人公似乎还没有察觉。当他们进入黄石公园时,看到以前漂亮的湖已经干涸,湖里面剩余的水像煮沸过的一样正在冒着泡,湖面上竟然还有动物的死尸。才意识到有一些异样,而这一切都是灾难来临前的先兆。主人公在公园里遇见了一个奇怪的名叫查理的人,他告诉杰克森世界末日就要来了,美国政府正在造巨大的方舟,他有通往方舟的地图。起初杰克森不以为意,可当他去救妻子孩子时他才相信查理所说的一切,于是他打算去找地图。毋庸置疑,寻找地图的过程十分艰辛,杰克森还差点因此丧命。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刻画。杰克森的儿子诺亚之前从不叫他爸爸,但当看到他爸爸差点丧命的时候,小家伙声嘶力竭的大声呼喊着daddy,daddy.亲情的伟大在此时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不是气势多么恢弘的电脑特技,而是很多细腻的细节刻画。

当灾难就要降临到华盛顿的时候,美国总统没有选择上飞机而是选择留下来让美国民众知晓将要来临的一切,只因为他们have the right to know.是的,他们有权力知道,美国的民主在这里可见一斑,总统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更是让人钦佩!

当灾难正在袭击世界各地的时候,当海啸吞噬了房屋、山川的时候,当全世界都处于恐慌中的时候,镜头转向了两个端坐山巅的和尚,小和尚在问:“如果世界末日来了,你会怎么办?”老和尚没有回答,而是向小和尚的杯子里倒着酥油茶,直到小和尚说都已经溢出来了老和尚才停下来,意味深长的对小和尚说:“你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与疑惑,而想要看到智慧之光就要清空杯子。”老和尚的话很有深意,是的,灾难的来临,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也不应畏惧,更不应恐慌,我们需要的是冷静下来,理智的思考解决的办法,勇敢的去面对灾难的挑战。

影片里还有这样一幕,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当杰克森问尤里多少钱一张船票时,尤里说十亿欧元一张。我不禁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十亿欧元,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一笔多么不菲的金额!有多人有十亿欧元?有多少人买得起一张方舟船票,这意味着,在这场人类共同的灾难中,许多无辜的人将葬身其中。只是因为买不起船票,只是因为贫穷,就要被剥夺走生的权利,这多么的不公平!法国的

1《权利法案》中说人人生而平等,可是在这样的年代,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平等?怎样平等?我想,影片在这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也对我们寄予了希望,有的人是时候花点时间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

影片里还有这样的一幕,当杰克森一行到达中国境内以后,中国的官兵正在用直升机转移长颈鹿、大象等动物。而杰克森等人却因为没有十亿欧元一张的船票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直升机飞走,如此的无能为力。影片这种夸张讽刺的手法不禁让我心生慨叹,难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时代人命竟贱至如此吗?连动物都比人高贵?就因为它们是大象,是长颈鹿就可以高人一等?钱,真的比人命重要?

影片的最后,各国领导人终于被哈姆西博士说服,同意open the gate.而打开的这扇门,不仅是别人的生存之门,更是人性真善美之门。每个人都有选择生的权利,为什么要无情的将人类这一最基本的权利残忍的剥夺?如果可以拯救别人,为什么不呢?影片的结局无疑是圆满的,人们终于冲破了末日的阴霾,迎来了新一天的朝阳和蓝天。

《2012》是一部灾难片,它在向人们控诉人类对大自然所犯下的罪行,它想唤醒仍然麻木无知的人们停止他们的暴行。是的,如果人类仍继续为了眼前的利益,大肆向自然掠夺资源,大肆污染破坏环境,总有一天大自然是要咆哮的,总有一天人类是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为自己的罪过付出代价的。而2012不只是一个时间名词,也不只是一个影片的名字,它还是世界末日的代名词,更是一个长鸣的警钟!当然,我不相信世界末日真的会那么早来,可是,如果人们还不知节制,不知反思,不知悔改,那么,就算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在2012年12月21日不会来,也会在2013年,2014年或者在将来的某一天迟早会来的。为此,我们确实应该做点什么了,去拯救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去拯救我们亲爱的地球。

在我眼里,《2012》又不只是一部灾难片。在影片中有很多画面值得我们品味,而且影片中所反映出来的亲情、爱情、友情还有助人为乐、自我牺牲等精神以及人性的真善美无疑也是该片成功的一大亮点。

灾难片分析 篇2

从2008年开始,中国面临了几次巨大的突发性灾难,对于灾难性报道的分析也成了热门话题,所以笔者试图用批判性话语分析,特别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在中国汶川和玉树地震后国家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间对抗震救灾的指示,以期发现中国此类报道存在的不足,如何利用话语来更好地报道突发性灾难新闻以及如何更好地做好舆论导向工作,使群众更好地了解灾情,组织一切可以组织的力量参与和奉献到灾情中。本文语料是来自光明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是2008年5月13日题为“温家宝抵达四川指挥抗震救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1 汶川灾难报道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2008年5月12号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伤亡人数7万左右,受灾面积达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地震发生后,许多新闻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灾区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人也纷纷召开各抗震救灾指导会议进行会议部署,并同时发表文章,传达抗震救灾精神。

由于笔者选用的是中国报纸的新闻报道为语料,所以结合中国话语的特点和英文话语之间的区别,作者主要从“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来分析语料。

1.1 概念功能分析

概念(包括“经验”和“逻辑”)功能就是向听话人传递新信息。它在所有语言使用中都存在,是一种意义潜势,因为不论一个人如何使用语言,都必须参照自己有关世界的经验的范畴(胡壮麟,2008:312)。

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性系统和语态构成。及物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概念功能的一部分。它不仅表明意义的选项,而且决定了结构体现的本质。

1.1.1 及物性分析

及物性即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物质过程就是一个“做”的过程。它们表达的是某一个实体“做”某事—“对”其他实体做某事(Halliday,彭宣维等译,2010:122)。

这个过程一般用动态动词,动作者和动作目标来表示。通过分析语料1温家宝抵达四川指挥抗震救灾,按动作者不同,把其中的动词进行了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分析语料1温家宝抵达四川指挥抗震救灾,我们发现全文一共1526个字,为了方便分析,笔者依照动作者不同分成了5类,它们分别是第一类温家宝;第二类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队;第三类人民群众;第四类无生命事物;第五类灾民。通过分析发现全篇新闻报道用了大量的动词,而且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发现描写温家宝总理和政府各级领导人的动态词明显多于人民群众,这说明了中央领导人已经部署了抗震救灾工作,成立了一系列救灾工作组,起到了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作用。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描述灾情发生的动词也比较少,说明此文没有过多的描述灾情发生的情况。

心理过程表示感知,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胡壮麟,2008:312)。通过分析,笔者发现这篇报道表示心理过程的词比较少,只有相信,想着,查看等几个,说明此语篇表示个人心理话语描写的比较少,比较注重实际描述,可以说这是个比较可取的地方,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不添加过多的主观感受。

言语过程是交流信息的过程。(胡壮麟,2008:313)。通过分析,笔者发现此语篇对言语过程的描述也不多,主要是说、强调、提出、慰问、询问、告诉等等,主要出现在温总理里的话语中,体现了作为国家总理亲历亲为的到灾区看望受灾群众,传达党和国家的问候,还一再强调有关部门必须做好灾后安置工作。保证抢险工作顺利进行。

1.1.2 语态

我们在分析这篇语料的时候,发现全文几乎用的多是主动语态,只有一处用了被动语态“学校有上百学生被埋在废墟下”。这不仅刚好体现了汉语的本体型的特点,也体现了我们国家领导人人定胜天的信念。同时,运用主动语态,还能起到很好的召唤作用,发动全体人民一起抗震救灾。

1.2 人际功能分析

人际功能包括了表达社会和个人关系的所有语言使用。(胡壮麟,2008:313)。人际功能由语气和情态来体现。

1.2.1 语气

语气表示在某个情景语境中讲话者选择了何种交际角色以及他给听话人的设定的角色。(胡壮麟,2008:314)。韩礼德认为我们最终能够确认的言语角色有很多具体类别,但最基本的只有两种:(i)给予和(ii)索取。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篇新闻报道中主要涉及到了“陈述”和“命令”的语言功能。这是篇新闻报道,所以读者就是这篇新闻报道的听话者,“陈述”的主要“听话者”是人民群众,这里“讲话者”主要是给“听话者”陈述了灾情的信息。“命令”的主要“听话者”既包括读者,也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队,后者体现的更加明显。例如:温总理提出的5点要求就可以看成是一种“命令”,我们必须不计一切代价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等等。这种“命令”的方式,使得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武警官兵可以知道自己的责任之大,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完成任务。

1.2.2 能愿

情态系统表达人际功能。考察语篇的情态系统主要有两个目的:1)弄清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真实性所承担的责任的程度和对未来行为做出的承诺或承担的义务;2)了解说话者对听话者和情景成分态度,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力关系等。在英语里,除了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和情态副词之外,人称代词、实义动词、时态和直接、间接引语等都可表达情态意义(辛斌,2005:75)。

笔者对所研究的语料的能愿动词进行了分类,分类结果见表2。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篇报道用的能愿动词不多,而且表达程度中和表示否定程度的能愿动词都没有,笔者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报道题材为叙述和描述为主。这篇报道主要是以叙述性为主,主要是记述了总理得知地震后,如何马上赶赴灾区,成立救援工作组,如何亲临灾区,慰问当地灾民。没有对总理的直接话语进行转述。所以都是比较客观的描述,很少有能愿动词。2)低程度的能愿动词的使用,说明了总理对地震发生后的状况也是忧心忡忡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3)本文主要用了表示高程度的能愿动词“要”,在文中前前后后一共出现了14次,而且主要是出现在总理提出的5点要求中,体现了总理对于救援任务之坚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武警官员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这14个“要”,让读者顿感信心倍增。4)本文没有出现一个表示否定的能愿动词,说明抗震救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任何的消极意义。全体人民必须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抗震救灾。

通过分析笔者也发现,在高程度能愿动词中除了“要”以外,都没有其他能愿动词,例如“应该”、“必须”等等,笔者认为加上这类能愿动词,能更好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也能更好的表达党和政府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前文中也提到,人称代词的使用也能表达一定的情态意义。许多语言里,人称代词的选择往往受到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权力关系和亲疏程度的限制。例如,汉语里你们和我们,你和您等都有意义上的不同。英语中第一人称复数在使用上有外包和内包两种用法。前者可产生疏远对方的效果,容易使对方觉得受人摆布。而内包用法通常旨在拉近与听话者的距离,给人一种平等参与、休戚与共的感觉。不过我们也看到,这种用法经常会被权力人物用来创造一种意识形态效果,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辛斌,2005:75)。这2类用法被美国总统在其竞选中频繁使用。中文中使用人称代词也有类似的效果。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全篇文章一共出现了4个“我们”,而没有出现一个“你们”,这体现了总理始终都是和人民站在同一战线,没有让人产生疏远感。他认为,只有军民齐心协力,我们才能战胜灾难。这属于内包的用法。除此之外,文中要表达“你们”含义时,一般都用“人民”来替代,而代表“我们”含义时一般用“政府”来表示,这不免又给人一种距离感,这也许也要归因于中国的文化是阶级文化,人们很注重自己在社会中与他人的关系。

2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发现运用批判性话语来分析灾难性报道还是有可取之处。笔者首次用话语分析的理论解读中国媒体的报道。本文主要从及物性,情态,语气等方面对语料做了较为详尽的剖析,发现中国的灾难性报道分析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通过使用动态词,就很好的表明了中央和政府已经做出了抗震救灾的指示,希望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共度难关。

参考文献

[1]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5.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8.

灾难片彰显人性光辉 篇3

倪 骏

中央戏剧学院

电影电视系副教授 博士

那个天崩地裂的时刻震惊了全世界,5月12日,14时28分。

从雪灾到胶济铁路惨案,从胶济铁路惨案到四川大地震,灾难不但突如其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暴虐,一次比一次惨烈。

我是四川人,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对于这次灾难更有感同身受的痛苦和惊慌。

从《大白鲨》开始,我们就知道什么叫灾难片。灾难片是电影中最为常见、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类型之一。它大多是以真实的海难、空难、自然灾害为素材,用一种科幻假想中的危机或灾难编织故事。灾难片之所以常演不衰、魅力常在,除了其题材所特有的看点,如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视听效果、巨大的心理与现实的反差等形式和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类影片往往包含着丰厚的文化意蕴。灾难片表现了一种消极的逃避情绪,帮助观众从多变、紧张、充满不安全感的现实世界躲入梦幻世界。这样,当观众从电影院出来时,他们会庆幸自己没有遭遇影片中的那些危险和不幸,跟影片中的天崩地裂、灭顶之灾比起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还算幸运,至少还活着。

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灾难片的制作越来越精良,换句话说,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灾难片越演越精彩。《后天》描绘的是北半球因温室效应引起冰山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整个纽约陷入冰河的包围中。气象学家盖兰赫一行人奋不顾身前往纽约营救他被困的儿子,同时,与种种灾难斗争、拯救地球这个艰巨的任务也落在了他们的身上。片中最经典的就是海水倒灌纽约市及其“速冻”前后的画面。冲天巨浪疯狂涌进纽约市,自由女神像被淹没,千家万户瞬间陷入汪洋,万吨巨轮竟被冲进楼宇之间。转瞬间气温骤降,浩瀚汪洋中的纽约城变成冰封世界,只留下自由女神像的头部露在冰雪之外。灾难片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视觉的完美和逼真,《后天》将大雨、暴风雪、飓风、龙卷风、冰雹等天灾袭击人类的画面制作得壮阔恢宏,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彗星撞地球》的英文名字Deep Impact概括出“猛烈撞击”的故事。彗星猛烈撞击地球,山崩地裂、海潮泛滥,惟妙惟肖地向人们展现了灾难过后逼真而壮观的场面。同时,影片以超自然的魔力、磅礴的气势描绘了世纪末恐怖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求生存的本能欲望,着重表现灾难来临前人们的复杂情感和献身精神,这与一般灾难片只注重灾难发生过程的惊人特技场面有很大不同。片中大量精彩逼真的灾难特技为情感戏烘托了气氛,使观众的感官和心理都受到强烈震撼。

《10.5级大地震》虚构了一个大地震的故事。在影片中,最终一场10.5级地震袭击了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摧毁了金门桥,地震引起的太平洋惊涛骇浪淹没洛杉矶、吞掉卡车。陆地的大部分掉进了海洋,余震和海啸接踵而至。繁华的都市被吞噬,一种人类共命运的真实感受给观众带来共鸣。

5.12汶川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事迹也感动了世界。据报道,四部不同类型的影片已在筹拍之中。电影局分管创作的副局长张宏森、中影集团的董事长韩三平19日晚赶到峨眉电影集团,与剧组创作人员一起讨论剧本,并决定中影、峨影、八一厂三家单位联合摄制一部电影,暂定名为《汶川》。在此之前,创作人员已赶赴都江堰、映秀、紫坪铺、汉旺镇、红白镇、北川等受灾非常严重的地区采访,抢拍镜头。此外,峨影拟拍摄电影《汶川时间》,讲述一个找寻的故事:一旅游者从震中传出一组数字,按此数字找人的方式,其他旅游者开始了找寻,结果却出人意料......剧本目前在创作中,影片计划年内完成。同时,峨影集团还在与西部电影集团联袂,组织策划、创作电影《5•12北川不相信眼泪》。影片将于5月底正式开机,近期已报送电影局备案立项。除此之外,峨影集团还将与全国兄弟电影集团、电影制片厂合拍“抗震救灾”系列纪录片。

当然,面对巨大的灾难,人们总会背水一战,大多数人都会勇敢地挺身而出。很多灾难片真实地呈现出人类面临诡谲的大自然灾难时,如何与恐惧正面交战,表现出人类无比的潜能和勇气。

灾难片分析 篇4

美国气候学家杰克(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饰)认为,温室效应正在引发地球的大灾难,北极冰川的融化,会让地球回到冰河世纪那样的劫难。他的提醒并没有引起美国当局的重视,一切都已经太晚:飓风、冰雹、洪水、冰山融化、极度严寒,一系列的地球巨变引发了一场不可挽救的灾难。美国政府组织北纬30度的民众转移到赤道周围,场面一片混乱。更糟糕的是,杰克的儿子,正困在曼哈顿的图书馆里,靠烧书生火来维持体温。大家怎样才能逃过这场灭顶的灾祸?冰天雪地的地球何时才能回暖?

2、神秘代码

1959年,美国马塞诸塞州列辛顿威廉道斯小学,该校即将迎来校庆日,小女孩露辛达•安伯利(Lara Robinson 饰)提出的创意为校长所采纳。校庆日时,学生们将画下自己对未来的设想,并集中放入金属时间囊中埋入地下,准备50年后重新开启。校庆日之后,举止怪异的露辛达用鲜血在墙上写下奇怪文字,并向老师提出警告。

2009年,威廉道斯小学再次迎来校庆日,被埋藏地下50年之久的时间囊重见天日。小男孩凯勒(Chandler Canterbury 饰)得到露辛达的信,上面没有任何图画,整页布满毫无规律可言的数字。凯勒的父亲约翰(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饰)夜晚研究这些数字,竟发现这是一组具有预言性的密码。文中的数字清楚记录了世界上过去50年所发生的各种灾难。除此之外,这组数字还包括了接下来将发生的重大灾难„„

3、雪国列车

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温室效应,世界各国在2014年发射了代号CW-7的冷冻剂,谁知却将地球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极寒深渊。大多数的人类死于寒冷与恐慌,只有为数不多的数千人登上了威尔福德工业开发的列车,成为永不停歇的流浪者。这列火车借助威尔福德(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饰)开发的永动引擎,并且配备各种完备设施,在之后的十七年里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生态系统,周而复始旋转在43.8万公里的漫长旅途中。生活在末尾车厢的底层人民一直饱受压迫,为了争取自由和权力,他们在过去发起过多次暴动,但无疑例外均以失败告终。这一次,拥有领袖气质的柯蒂斯(克里斯·埃文斯 Chris Evans 饰)试图找到被囚禁的安保设计师南宫民秀(宋康昊 饰),借助他之手打开通往首节车厢的重重大门,推翻威尔福德的统治。新年伊始,一场血腥革命正在进行„„

4、2012 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统面临崩溃,玛雅人的预言即将实现,人类将遭遇灭顶之灾。各国政府已经联手开始秘密制造方舟,希望能躲过这一浩劫。以写科幻小说谋生的杰克逊(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ck 饰)在带孩子们到黄石公园渡周末时发生一连串怪事,而且遇到了神经兮兮的查理(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查理告诉他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伴随着火山爆发,强烈地震以及海啸,杰克逊带领自己的家人驾驶一架临时租来的飞机冲出被死神阴霾瞬间笼罩的城市上空,开始寻找查理口中各国政府正在联合秘密制造的方舟。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些伟大的鬼魂将脱颖而出,而一些自私的心灵将无所遁形,当千千万万个生灵通过各种方法来到方舟制造基地之时,方舟有限的容纳数量引发前所未有的恐慌。最终,仅存的人们用互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渡过了难关。

5、白宫沦陷

白宫,特情局秘密代号为“奥林匹斯”,目前正处在危机之中,一伙恐怖分子先用重型的飞机和机枪袭击了这里,随后便派入了一群敢死队进入,他们彻底占领了美国总统府,劫持了美国总统,并以此为要挟,妄图控制世界格局。

坐在文员办公室的迈克·班宁(杰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饰)从这次袭击中活了下来。班宁原先是一个特种兵,负责第一夫人和美国总统(艾伦·艾克哈特 Aaron Eckhart 饰)的安危。但是在一个圣诞节的例行任务中,他的工作出了错,造成了第一夫人的死亡。后来,班宁就被调整到了文职工作上。

临时政府迅速派遣美国突击队登陆白宫,企图营救总统,却被恐怖分子控制的白宫防御系统击退,营救计划几度失败。眼看恐怖分子的阴谋即将得逞。因为意外,班宁活了下来,他与临时政府取得联系,并孤身一人营救总统,班宁成为了整个美国的最后一丝希望。这位前特工依靠自己过..6、僵尸世界大战

费城一个毫无征兆的宁静早晨,前联合国调查员盖瑞·雷恩(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驾车载着妻子凯伦(米瑞·伊诺丝 Mireille Enos 饰)和两个女儿蕾切尔(Abigail Hargrove 饰)、康妮(Sterling Jerins 饰)外出。谁知原本快乐的气氛很快变为恐慌与死亡所替代,连环的爆炸,惊恐逃散的人群,无序的车祸以及啃咬他人的丧尸,繁华大都会转瞬沦陷。盖瑞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带着妻女逃生,最终逃到联合国副秘书长所在的航母上,进而得知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数名大国首脑均已死亡,丧尸病毒业已蔓延全球。为了阻止世界毁灭,格里无奈受命,和来自哈佛的病毒学博士法斯巴克(Elyes Gabel 饰)前往病毒的源头之地寻找解除危机的办法。

这是一场几乎完全没有希望且充满磨难的征程,世界命运危在旦夕„„

7、我是传奇

2012年,人类被不知名病毒感染,纽约成为一座空城。Robert Neville(Will Smith 饰)是为军方服务的科学家,也是对病毒有免疫力的幸存者。白天,他带着狗Sam在街道上寻找食物,用广播寻找幸存者,在实验室里研究治愈病毒的方法;晚上,他只能躲在屋子里,因为那些感染病毒而没有死亡的人们,成为了“夜魔”只能夜晚出来活动,丧失理智,会攻击所有的人。

某天,Sam也感染病毒死去,Robert Neville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当他准备和“夜魔”们同归于尽的时候,另外一个幸存者Anna(Alice Braga 饰)救了他。Anna相信山上的隔离区还有幸存者,但是固执的Robert Neville却坚持守在纽约。

又一个晚上,“夜魔”攻击Robert Neville的住所,此时他的研究已经获得成功,但是只有坚持到天亮,人类才能得以延存。

8、魔鬼末日

1979年,罗马梵蒂冈教廷意识到和恶魔撒旦有着莫大关系的一名女婴诞生在纽约,二十年后,距离本世纪还剩最后三天的12月28日,撒旦(加布里埃尔·伯恩 Gabriel Byrne 饰)以一名人类银行家的肉身重现人间,丧失了妻女的前任警察杰瑞克(阿诺·施瓦辛格 Arnold Schwarzenegger 饰)和自己的安保团队受雇于伪装的魔鬼,为其提供保护。不久一名神父冒死狙杀撒旦,不幸失败,他在临死前向布瑞克提出警告。布瑞克与同伴按照神父留下的线索找到了女子克里斯汀(罗宾·汤尼 Robin Tunney 饰),得知她是命中注定要与撒旦结合的女性,如果撒旦能在千禧之夜和克里斯汀发生关系,那就意味着世界的毁灭。布瑞克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以人类的身份阻挡撒旦„„

9、末日危途

灾难片分析 篇5

1 数据库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的现状

目前, 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厂商提供灾难备份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或是采用软件, 或是侧重于硬件的解决方案。很多企业认为只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去购买存储设备, 就能够建立起灾难备份中心, 而事实上, 在灾难备份中心实际建立过程中并不是只购买相关存储设备就能满足要求的, 设备也需要人来管理, 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管理费用。另外, 不同的厂商提供的硬件、软件彼此之间兼容性非常小, 甚至彼此不兼容, 这就使用户在选择组合方案的时候无法进行最优选择, 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建设成本。

在建立灾难备份中心的时候, 会出现一些效率问题。很多用户为了实现实时备份数据, 采用的是数据同步备份方式, 在数据同时写入生产系统和备份系统中才能结束写操作, 这势必会影响到灾难备份系统的应用效率。因此, 在进行灾难备份系统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保证灾难备份系统的功能和效率同时实现。另外, 建立一个灾难备份系统并使这个系统在短时间内投入运行且保持生产系统的正常性能, 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建立生产系统, 还要对网络以及灾难恢复系统进行投资以保证实现数据同步、保护和恢复, 总体来看, 投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因此, 在进行灾难备份系统设计的时候, 必须要考虑灾难系统的整体效能与系统投资相平衡。

数据库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复杂的技术, 其涉及的内容很多, 包括业务风险分析、设计方案的选择、方案的应用、测试以及培训等。其中, 在数据库灾难备份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又涉及到了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全面性和安全性的相关问题, 在灾难恢复中涉及到了业务风险相关问题, 因此, 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灾难备份, 还要对业务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总结经验, 使灾难恢复过程中达到最好的效果。

2 数据库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

2.1 数据备份方式

建立灾难备份系统, 考虑数据备份方式非常重要。对于数据备份方式可按级别分为冷备份、暖备份、温备份和热备份。冷备份通常指的是定期备份, 一般是每天都要进行备份, 可以是在关闭数据库的状态下进行数据库的完全备份, 备份的内容包括所有数据文件、控制文件、日志文件等, 也可以是增量备份;这种将数据拷贝至另外的地方保存起来的方式能够在数据库发生故障的时候直接从磁带中取出数据和文件对数据库进行恢复, 这个时候要求数据库要在归档模式下运行;冷备份是四种备份方式中最简单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 在发生灾难的时候, 冷备份必须保证当天的数据不被丢失。温备份是采用远程数据连接功能, 这种备份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因此, 可考虑在进行温备份的同时采用冷备份。暖备份是指为了维护一套数据备份, 利用远程备份中心, 同时也可以通过LOG的形式对生产环境进行有效的更新, 在将其数据备份传送到远程备份中心时, 要做到定期传送, 并要保证新产生的数据备份能够与保障数据有着一致性, 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LOG形式对数据进行的收集以及传送并不会对生产环境的系统性能带来影响, 而新产生的数据机影像资料还将会有助于灾难恢复。热备份能够保证生产环境中的数据与远程备份中的数据更新在一项业务或交易过程中同时进行, 从而实现本地生产环境数据和远程备份中心数据的有着一致性和实时性, 当然, 用户进行交易的过程中, 其响应时间将会或多或少受到网络的影响。

2.2 数据复制技术

在建立灾难备份系统的时候, 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数据复制技术。灾难备份数据主要是通过数据复制技术对生产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复制实现备份的, 并能保证复制数据与原有生产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复制主要有两种方式, 即同步数据复制和异步数据复制。

同步数据方式是计算机系统的主机向本地磁盘写入数据的同时, 也能够将数据传送到灾难备份中心的磁盘系统中, 写数据的操作要在远程备份系统数据更新完毕后才能结束。这种数据方式具有很强的实时性, 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数据的备份也能够与原有数据有着一致性, 在备份过程中或数据备份结束后, 几乎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在灾难发生的时候, 备份数据可在短时间内进行恢复, 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这种数据复制方式对生产系统与备份系统之间的距离和通讯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 比较适用于同城异地之间数据的备份。

异步数据复制方式是计算机系统主机在向本地磁盘写入数据后, 再将这些数据复制到异地, 数据复制到异地的方式一般是以后台方式进行的。异步数据复制相较于同步数据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等到数据同时写入生产中心和备份中心才能结束操作, 所以,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节约了数据更新时间, 也不会对主机的性能带来严重的影响。不过这种方式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可能会带来数据的损失。因此, 用户在选择数据复制技术和方式的时候, 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 同时也要考虑容灾目标, 针对这些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数据复制方式。

3 数据库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 企业业务将会日益增加, 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日益激烈, 这些都要求计算机系统能够连续不断的提供服务, 并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的安全可靠。如果企业的业务系统出现问题, 不仅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这样势必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 随着企业对业务系统连续提供优质服务要求的提高, 企业所需要的灾难备份系统的级别以及数据库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的可靠性也会越来越高, 只有高级别的灾难备份系统与高可靠性的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才能保护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计算机系统才能在灾难发生后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最大限度的减小灾难带来的损失。总之, 今后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为数据的完整性和计算机系统业务服务的连续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此外, 由于灾难备份系统的涉及面广, 内容复杂, 企业若想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运营, 可将灾难备份系统采用外包方式解决, 将其交给专业的大公司负责灾难备份中心的建立,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灾难恢复计划也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 因此, 企业要注重开发灾难恢复计划辅助工具和系统, 从而大大提高计划的执行效果。

4 结语

总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对信息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以及在灾难时候保护数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能够保证计算机系统在灾难或者突发事件发生时正常的运行, 目前, 此项技术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可见, 在计算机系统中应用数据库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已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 各企业通过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建立灾难备份中心也显得异常重要。虽然现阶段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仍在发展的阶段, 但是只要人们加大研究力度, 不断总结经验, 广泛吸收先进技术成果, 数据库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必将成为信息安全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大伟.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2009, 25 (19) :30-31.

[2]毕丽萍.档案数据库数据备份恢复与灾难恢复技术研究[J].山东档案.2006, 18 (5) :27-28.

[3]成雅.基于Oracle Streams的数据库实时备份与恢复技术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3 (3) :5-17.

[4]邓晓晓.基于金融行业的灾难备份与恢复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09, 31 (4) :107-110.

[5]华琳.面向制造业的灾难备份与恢复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12, 42 (6) :215-217.

[6]伍江江, 马俊, 王志英, 周洁, 任江春, 程勇, 梅松竹.一种支持服务恢复的文件备份恢复技术研究与实现[J].2010年第16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大会论文集.2010, 38 (12) :18-20.

中国灾难片:还在语无伦次 篇6

那么,我们自己为什么没有灾难片?其实,也不是没有:《蓝光闪过之后》(1979年)、《特级警报333》(1983年)、《冰河死亡线》(1986年)、《天若有情》(1992年)、《惊涛骇浪》(2003年)、《紧急迫降》(2001年)、《极地营救》(2002年)、《惊心动魄》(2003年)、《危情雪夜》(2004年)、《唐山大地震》(2010年)……大陆拍摄的灾难片,包括了地震、凌汛、洪水、非典、雪灾等多种灾难,但不论影片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和好莱坞的灾难片相提并论,仅能算是聊胜于无,更没能进入我们的视野,汇入我们的影像体验。

2008年,冯小宁导演以2006年8月 10日17级超级台风“桑美”登陆浙江温州的真实事件为素材编导的电影《超强台风》,因其剧情的不合逻辑,人物形象的夸张离奇,特效的粗糙混乱,成为一次对灾难的失败描述。总之,我们是没有通过影像描摹灾难的传统的,在这方面的经验十分欠缺,一旦强行上场,难免语无伦次张皇失措。

这大概和中国人的精神特质有关。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决定了中国文化的整体精神特征呈现为李泽厚先生所概括的“实用理性”状态,只相信看得见的,不起无妄之念,不语怪力乱神,尽管回头看中国历史,几乎是血红色,但我们总能不看,不相信,不谈论。更何况这数十年的叙事基调,是遮蔽个人感受的,是强调昂扬向上的,而灾难片是和这种叙事基调有矛盾的。于是,就像爱尔兰作家Bernard MacLaverty所说,尽管北爱乱象纷生,却鲜见报纸有报道,因为所有人都已司空见惯,就好比自己屋里有头大象,它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你不可能无视它的存在,但是,大家却都异常默契,从不谈论它,一起漠视它,很快就习惯了它的这种存在。

灾难是避无可避的。文艺评论家黄也平先生认为:“世界是从灾难开始的”,“苦难是我们的故乡”。那些与人类历史有关的传说,其实都与灾难有关,女娲,精卫、诺亚方舟、摩西出埃及,都是一次次的灾变画卷。而人类也正是在灾难中成长起来,积累起关于这个世界的智慧。灾难片负责对我们进行免疫激活,让我们居安思危,也替代性地释放了人群蓄积的恐惧,更努力激发在平静生活下逐渐进入沉睡状态的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爱情、亲情、友情,以及为它们所付出的牺牲。

灾难片分析 篇7

在众多的新闻之中, 灾难新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新闻类型之一。这类新闻总是出现在新闻报纸的首页, 因为人们会非常的关注这类新闻。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们的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并不断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然灾害。我们的社会也不断受到恐怖者的威胁。这类天灾人祸的相关新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灾难新闻。然而在理解国外灾难新闻的过程中, 许多的障碍仍然存在, 尤其对我们这个非英语国家而言。该文尝试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元语言功能来对国内外的灾难新闻进行语篇分析, 旨在检验系统功能语法在灾难新闻语篇分析方面的可行性, 并通过对国内外灾难新闻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不同之处, 更能够给记者、编辑者或翻译者一些有关灾难新闻报道的启示。

2 理论基础

系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M.A.K.Halliday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1994) 一书中明确指出, 他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这个框架可用来分析英语中任何口头语篇或书面语篇 (黄国文, 2001:29) 。根据Halliday的观点, 语言系统中有三个用于表示功能意义的纯理功能, 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的经历 (包括内心世界) , 用语言来描述周围所发生的事件或情形的功能。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交往, 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 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 同时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甚至达到改变世界的功能。语篇功能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样把说话的内容组织好, 同时表明说话内容之间的关系, 并显示内容的传递与说话者所处的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在Halliday看来, 三大抽象的纯理功能都是语义概念, 必须通过较具体的语义系统才能得以体现。其中, 概念功能由及物性分析、语态分析和极性分析得以体现;语气分析和情态分析则体现了人际功能;而语篇功能的体现形式是主位分析、信息分析和衔接分析 (朱永生, 严世清, 2001:27) 。因此, 可以运用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对语篇进行分析 (如图1所示) , 通过分析各个分支来发掘语篇的深层含义。

3 国内外灾难新闻语篇分析

现以有关721北京特大暴雨的中国日报上的一篇报道“Capital flood death toll hits 37”及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报道“Deadly Flooding in Beijing Sparks Anger”为例, 用三大元功能对这两篇报道进行语篇对比分析。

3.1 概念功能——及物性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系统是表达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 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一一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物质过程是指某件事的实施过程, 而该过程通常由实义动词表现。心理过程是指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see, notice, like, please, know, believe, convince等都是表示该心理过程的动词。关系过程反映的是各事物之间处于什么关系的过程, 此关系可分为归属和识别两大类, 典型动词包括be, last, have, mean, call, represent, own, contain, include等。行为过程指的是一些生理活动过程, 如咳嗽、叹息、呼吸、做梦、苦笑等, 常用动词有sign, dream, laugh, cry, watch, listen等。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 如say, tell, speak, talk, praise, describe等。存在过程是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常用动词有there be, exist等。

本文运用此六个过程, 其比例对比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看出不论是中国日报还是华尔街日报, 物质过程, 关系过程及言语过程占主要部分, 心理过程及存在过程只占小部分, 而两篇都无行为过程, 这也体现了新闻报道的特点, 即重视客观事实报道, 相对忽视心理感情描写。其中, 中国日报中关系过程多于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中言语过程多于中国日报。

3.2 人际功能——情态分析

情态是指说话人对自己所讲的内容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出的判断, 或是在讲话过程中要求对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又或是在提议中所表达的个人意愿。情态是人际意义的重要体现之一。

本文主要从词汇及短语层面来研究两篇新闻报道所体现的人际功能对比。该层面包括情态动词、语气附加语、评论附加语等。情态动词包括can, may, will, should, must, need, have to, be to及它们所有的否定和时态。语气附加语的主要成分包括归一度和情态附加语, 如not, yes, no, probably, perhaps, usually, sometimes, never, certainly, absolutely等, 时间附加语, 如yet, still, just, early, generally, mainly等, 语气附加词, 如of course, merely, only, really, almost, hardly, completely等。评论附加语表示的是说话人的态度, 例如表示见解的in my opinion等, 表示恳求的please等, 表示承认的frankly等, 表示评价的wisely等。

为了更好地说明灾难新闻报道的词汇特点, 现将两篇分析后的结果列表如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中国日报还是华尔街日报, 语气附加语占主要部分, 而评论附加语只占很小的部分甚至不占成分, 这也很清楚地体现了新闻报道重视客观事实的特点, 而中国日报中的情态动词及评论附加语都要多过华尔街日报, 这也说明中国日报在做新闻报道时观点和立场的表达与华尔街日报相比要体现的稍多一点, 那么相对的客观性就要稍弱一点。

3.3 语篇衔接——连接分析

韩礼德认为, 衔接是由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部分构成。该文主要从语法衔接方面来进行衔接对比分析。语法衔接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四种体现方式。照应指语篇中的一个成分是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 常用的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及表示对比的词, 如more, than, another, such等。省略指的是为了避免重复而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 包括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替代与省略联系非常紧密, 即用替代词去替代语篇中某一成分, 包括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连接是一种通过一些连接词来体现语篇的各种逻辑关系的方法, 通常是一些表示时间、因果及条件等过渡性的词句, 如meanwhile, for, but, for example等。由于篇幅问题, 该文仅从连接这部分对两篇语篇进行对比分析。

语篇一Capital flood death toll hits 37中共有64句话, 其比例如图2所示。

语篇二Deadly flooding in Beijing sparks anger中共有23句话, 其比例如图3所示。

由此可见, 中国日报的衔接性与华尔街日报的相比要相对均衡一点, 各类连词都有用到, 也说明中国日报的英文报道要相对严谨一点, 也更注重文章的衔接性。

4 结论

本文虽然存在不足之处, 由于篇幅的限制, 三大元功能的各个部分并不能够得到完全分析。但是由以上的分析我们仍可以看出, 运用韩礼德三大元功能对灾难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并且能够很清楚地对比出中国日报与华尔街日报有关同一灾难事件所作报道之间的明显的差异, 从而能够给今后的记者、编辑者或翻译者一些启发。同时, 也能够让中国日报中的英文报道越来越自然。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1994.

[2]Halliday M A K,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6.

[3]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朱永生, 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灾难片分析 篇8

1 群体决策的不足在挑战者决策中的体现

事故发生后, 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下令成立罗杰斯委员会调查此次意外发生的缘由, 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在沟通上的失败导致了51-L的发射决策, 是创建在不完善与时常误导的信息上的”强烈批评了挑战者号发射的决策过程。就此事故的群体决策, 笔者认为折射出群体决策的如下不足:

1.1 决策个体面临压力大

事故发生后, 马歇尔航空飞行中心的主管威廉·卢卡斯 (William Lucas) 宣称高层管理人员确实有人看到了飞船发射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文件, 却没有将其继续向上传达。显然在决策中, 由于信息一路传递上来都没有人提出安全隐患问题应该被讨论, 看到隐患问题文件的高层本能地期望成为一个合群者, 为了避免大家的另眼相看, 在这样一种大多数人表示赞成的决策场景里, 他更愿意保持沉默, 而没有把自己真实的观点即发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往上级传达。在决策时, 他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1.2 决策个体易受外界干扰

最终向飞船发出发射指示的官员杰森·摩尔 (Jesse Moore) 对记者坦言并不准备承认错误, 说在他们看来决策过程是正确的。在挑战者号的群体决策中, 由于大多数人都觉得他们的决策过程是正确的, 本来可能存在不同意见的决策个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 会出现自我约束和自我压抑, 以致完全隐匿了不同意见的存在, 最后竟然导致所有人都以为决策完全正确, 他们做决策时被外界干扰却浑然不觉。

1.3 决策速度慢, 信息传递可能失真

相对个体决策, 一方面由于参与个体数目多, 往往需要更多的讨论时间以达成一致意见, 决策的速度相对较慢;另一方面, 如果是决策链比较长, 由于传递次数较多相应地增加其复杂性, 层级传递中信息可能缺失或者失真。事故发生后, 决策参与者威廉?卢卡斯 (William Lucas) 称他的属下并不知道工程师向委员会发表的那些意见, 对于重要信息的缺失他们竟然毫不知情。

1.4 群体极化

对整个飞船推动程序的成功与否直接负责的官员的四个官员竟然没有一个人想到要把火箭封条或许会失灵的顾虑传达给控制室里的其他人。在群体决策中, 决策个体具有更明显的倾向性, 作出的决策相对个体决策更极端, 也就是某个决策在新个体加入之前如有赞同倾向, 在新个体加入讨论之后, 赞同倾向会更强;相反, 在新个体加入之前有反对倾向的在讨论之后, 反对倾向会更强。在本决策中, 直接与程序成功与否负责的四个人都觉得责任应该分散到四个人身上, 而责任分散造成了他们都没有想到把重要决策信息传递给其他人的后果。这是群体极化的体现。

2 规避群体决策不足的建议

群体决策具有信息来源广、信息量大的优点, 往往能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然而其固有的不足也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决策效果, 如何规避其决策的不足, 如下建议可供参考:

2.1 强化各决策参与者的责任感

由于群体决策中参与者个体数目较多, 各个决策者往往觉得责任细化到自己身上的很少, 因此往往忽略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感。若决策者的心态都如此将导致一系列不负责任的决策后果, 削弱群体决策本身所能带来的积极效应。

2.2 加强各决策者之间的沟通

良好高效地沟通才能增加群体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挑战者号中出现高层管理员对于发射存在安全隐患完全不知情的情况, 信息的不及时传递反馈或者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缺失、失真都是造成最后结果的原因之一。因此, 在决策制定过程中, 各个决策参与者应该多将自身想法和意见以及掌握的信息及时与他人分享反馈, 以提高群体决策的科学正确性。

2.3 鼓励不同意见的提出

虽然某种程度上群体中纷繁意见的存在导致群体决策的速度缓慢, 而各决策参与者为了显示自己合群而存在自我约束的现象, 体现少数人认同的观点往往不被重视, 这将导致群体决策中个体差异化的削弱, 被忽略掉的那小部分意见或者想法或许恰恰就是整个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 在群体决策中, 应该多鼓励各决策参与者各抒己见而不是在群体一致性面前保持沉默。

2.4 摆正决策心态

群体决策中不乏有声望和能力的人, 这小部分人的观点往往能左右整个群体决策的走向。一方面, 这类人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 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能给其他决策个体制造过多干扰以免影响整个群体决策的结果;另外, 其他决策参与者也要不卑不亢, 不能让自己的想法被这类人过多干扰从而随波逐流。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

3 小结

整个“挑战者”号悲剧的发生显然反映出了群体决策的一些不足之处, 决策参与者未能克服群体决策中的不良倾向才酝酿了悲剧的发生。当然不能就此否定群决策, 实际生活中应充分发挥群决策优势, 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规避其不足, 这样才能保证群体决策的高效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所地.管理决策理论、技术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上一篇:美德少年活动总结下一篇:公司员工食堂管理规章制度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