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改革思考论文(精选9篇)

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1

摘 要: 在外部多元文化和内部文化及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要有效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代大学生;必须提高教育者素质,使其坚定政治立场;必须加强社会实践,拓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网站建设,净化网络环境。

关键词: 多元文化 理想信念教育 对策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需要。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出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后现代大众文化多元并存的格局。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使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价值观遭受极大冲击,进而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多元文化的内涵

多元文化是一种相对的文化形式。“它是相对一元文化而言的,从主体内容来看包括: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等及仍然不断出现和发展着的文化”[1]。对于特定的群体而言,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中存在的多种文化现状。当前我国多元文化主要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与其他各种意识形态并存等。文化的多元不仅表现为具体文化形式和风格的多样性,而且是实质性内容是价值主体、坐标和取向之间的差异性,造成价值观的根本对立和冲突,使社会失去主导方向,陷入迷茫。

当前多元文化在全球不断深化发展,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趋势,同时中国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加剧了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取向的思想交锋,给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深刻的挑战。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外部多元文化和内部文化及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给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

1.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意识淡薄甚至缺失。

多元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价值观多样化和社会思潮涌现,社会主体无法避免其带来的冲击和洗礼。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尚未走向社会,思想还显稚嫩,并且热衷于理论上的揣摩和效仿,对多元文化中的消极方面没有抵抗能力,容易淡忘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同时,多元文化的差异性和对抗性难以求同存异,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前途感到渺茫,甚至怀疑共产主义实现的可能性,最终导致其理想信念缺失。许多调查显示,多元文化的不和谐直接引发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犹豫和盲从。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人生的精神导航和精神支柱,更是有志向者的强大动力。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没有远大理想,缺乏责任心,沉迷于游戏,只剩下扭曲的价值观,导致大学生出现极端行为,做出一些道德失范甚至违法的事情。

2.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教育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肩负着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按照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教育目的的要求和教育规律本身的要求,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一定阶级需要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当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特殊任务,自身素质和能力不仅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必将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与确立。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总体来看是好的,是值得信任的,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致力于本职工作[2]。但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一些教师出现思想动摇,政治立场不坚定,甚至怀疑社会主义理想,共产主义信念,导致教学信心不足,对大学生产生极坏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3.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单一。

当前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开展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教师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知识,一方面造成理想信念仅停留在大学生的口头上或思想里,理想信念难以内化成自己的思想,难以做到言行一致,另一方面则造成许多恶劣影响,使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产生消极甚至逆反、抵制的情绪,难以激发他们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而不断奋斗拼搏的热情,更无法使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4.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环境日益复杂多变。

与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环境相比,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环境变得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多变。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我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产生了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多,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许多领域出现道德失范甚至腐败现象比较严重,这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

从国际来看,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社会思潮加紧了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渗透,西方思潮文化中的错误甚至反动思想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造成严重冲击。受西方思潮中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贪图享乐,轻艰苦奋斗,漠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甚至动摇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怀疑共产主义能否实现,严重影响大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性。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代大学生。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积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承载着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任,要求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有针对性的思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很强,有着明显的层次性,需要在对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层次性和针对性:让全部学生都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让绝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并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倾向;让部分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提高教育者素质,使其坚定政治立场。

育人先要育己,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要做到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忠于马克思主义,认真传播马克思主义,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教师多参加业务培训,把自己培养成政治素质好、学术威望高、教学效果好的教育者。教育者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学校要树立师德典型,对先进教师的事迹进行广泛的宣传。

3.加强社会实践,拓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学生只有积极进入社会大舞台,才能使自己得到历练,才能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实习,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景,增强自信,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学校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到革命圣地参观学习,重温革命历史,了解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继承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精神,激发大学生为振兴祖国而奋斗。学校还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来校做报告,大学生通过聆听他们的理想追求及事业上的奋斗史能够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明白正确理想信念追求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的理想信念得到强化。

4.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净化网络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互联网及博客、微博等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我国要重视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教育网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网站的感召力,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网站的影响力。要利用好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发挥手机阅读、短信微信群发等新业态的教育交流功能,开发多形式、多层次的理想信念教育平台,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2

关键词:多元文化,护理,护理教育

1995年7月, 我国召开了首届“多元文化护理透视”国际研讨会, 正式将“多元文化护理”引入我国。西方国家目前已经把多元文化护理广泛运用于护理实践[1]。多元文化护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一些医院已经引入护理实践, 但只是尝试和初探。

1 多元文化护理的内涵

1.1 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某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其内涵极为丰富, 包括语言、艺术、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 以及相应的物质表现形式。

1.2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 是指在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多种文化的总称[2], 是在社会实践中, 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 集合多种文化的智慧开展的社会活动。它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 也是人类文化多姿多彩的发展体现。多元文化是一种客观事实, 是当今世界各国业已存在的文化现实[2]。

1.3 多元文化护理

多元文化护理是指护士按照不同护理对象的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 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需要。20世纪60年代, 美国护士会会员M·Leininger首先将多元文化理论引用到护理学中, 他在民族文化研究中结合护理专业观察分析了不同民族的传统看护和对健康、疾病、信念、价值观的差异性, 从而提出了“日出护理模式” (Sunrise Nursing Model) , 认为护理不应是一个固定的模式, 只能有一个相对的框架, 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护理。它是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护理[3]。他的多元化文化护理理论得到了世界护理界的认同。

2 我国多元文化护理发展现状

2.1 多元文化护理相关研究

多元文化护理引入我国已有十几年之久, 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在各个护理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多, 且大多数都是理论阐述, 实践应用很少。

2.2 我国护理人员的多元文化护理认知情况

护理人员关于多元文化护理总体认知水平不高。彭幼清等[4]对上海浦东新区六家特需医院87名护士的调查表明, 护士对多元文化认知并不乐观, 90.80%~96.55%的护士对多元文化护理的创始人雷宁格、朝阳模式、文化休克的四期、文化照顾调整、文化照顾再建的概念及跨文化护理理论的特征不清楚;80.46%~87.36%的护士对文化照顾、文化照顾保存的概念、怎样预防文化休克不清楚;73.56%的护士对文化强迫的概念不清楚;62.07%~64.36%的护士对文化休克、民间健康系统的概念不清楚;50.57%的护士对多元文化护理的概念不清楚;39.08%的护士对怎样满足病人文化护理需求的方法不清楚。朴玉粉等[5]对北京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02名临床护士调查也显示, 临床护士多元文化认知总体水平不高, 尤其是多元文化理论知识和沟通能力方面分数很低, 多元文化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仅为0.76分±0.60分 (5分制) 。

2.3 多元文化护理课程设置

在我国护理教育多元文化课程设置方面, 尚未形成多元文化护理课程体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三卷本巨著《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流》, 认定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流学科包括11种: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口学、语言学、人类学、史学、艺术及艺术科学、法学、哲学[6]。涉及护理方面, 具体科目为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经济学、医事法学、文学、音乐、美术、东西方文化与宗教学概论等科目。据报道, 在我国已改革的25所护理院校中, 有93.3%的本科院校, 91.0%的高职和专科院校和100%的中专学校相应增加了人文课程的比例, 其中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重为9.6%~16.1%, 高职和专科院校约为11.8%~15.0%, 所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多为护理美学、礼仪、人际交往、临床护理论文写作、职业护士法、人类发展与哲学、沟通与交流、演讲与口才、社会学、公关学、管理学、音乐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逻辑与思维、护士修养与行为规范、健康教育、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患关系学等, 并把人文课程逐步分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7]。而发达国家的人文课程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达到20%~25%[8]。且中国5年制的护理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平均学时数与美国之比是566:510, 中国的566学时中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占498学时, 美国的人文社会学课程主要以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沟通交流、逻辑推理、伦理学为主, 都是必修课[9]。且我国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缺乏逻辑联系,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生物医学课程与人文课程之间缺乏横向的相融性, 且人文课程在比例上还远远不能满足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10]。

3 促进多元文化护理发展的几点思考

多元文化护理是整体护理理论的延伸, 是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发展多元文化护理是我国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针对我国多元文化护理现状,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3.1 调整课程设置, 增加跨文化护理课程

多元文化护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关于多元文化护理课程的开发还处于一片空白。国外在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 形成的不同课程开发范式对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中课程开发模式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借鉴启发。如美国著名的多元文化教育专家班克斯, 长期致力于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 他将有关多元文化课程改革经验总结出四条途径, 分别是贡献途径 (the contribution approach) 、附加途径 (the additive approach) 、转换途径 (the transformation approach) 、做出决定和采取社会行动的途径 (the decision-making and social action approach) [11]。与美国相似, 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完全可以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开发出适合我国特色的多元文化护理课程, 加强护理文化课程中多元文化课程的设置, 适当减少基础医学课程比例, 应将多元文化护理的基础理论课程 (包括人际学、社会学、宗教学、人类文化学、民俗学、跨文化交流学等) 纳入到护理教育的课程中[12]。

3.2 培养具有护理知识和跨文化知识的双师型教师

教师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护理教育师资不足是制约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软肋。我国护理教育始于学徒式的职业培训, 1888年美国护士在福州建立的第一所护士学校, 标志着中国近代正规护理教育开始。解放前我国护理教育主要以医院开办的小型护士学校为主。1984年1月高等护理教育座谈会的召开才使我国的护理教育走上正轨。从20世纪90年代起, 我国才开始设立护理硕士学位, 这一现象造成了目前我国高学历护理人才缺口较大, 加上长期以来护理依附于医疗、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简直是医学的翻版, 造成我国护理双师型人才的缺失。

目前, 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医学及护理学知识欠缺, 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足[13,14,15]。美国大学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的每门课程均有3名~7名教师参与教学, 例如哈佛大学医学院讲授《医患关系》的教师中, 50.0%为内科医师, 22.0%为精神科医师, 19.5%为儿科医师, 2.4%为外科医师。这些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 有些教师不仅是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 同时也是医学专家[13,16]。根据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现状, 最好由护理专业教师兼职参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加强对专业教师人文知识的培训[15]。应加强护理教师的在职培训, 培养一批既具有护理知识又具有人文知识的双师型骨干教师。融素质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护理专业课程中去。

3.3 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功能, 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基础, 不同的语言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底蕴,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对文化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语言也是一种文化,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理解包含着文化理解, 语言理解也需要文化理解。双语教学是解决语言教育问题的重要手段[17]。双语教学具有多元文化的传播功能、多元文化的选择功能和多元文化的创造功能, 双语教学就是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与多元文化交织在一起, 实现共同发展[18]。英语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 我国现阶段也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护理人员口语交流能力较差是临床护理的现状, 很多护理人员面对外籍病人或是不敢开口, 或是词不达意, 无论给病人还是护理工作都造成了困扰, 很多医疗纠纷也是由此发生的。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外语培训,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他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课堂讲授、影片赏析等。目前我国一些医院采用英语交接班, 这是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3.4 加大护理继续教育力度

现阶段临床护理人员以中级职称为主, 护理继续教育是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知识、技能等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素质有重要意义。据核计, 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获得总量的5%~10%, 其余90%~95%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才能取得[19]。

我国护理继续教育开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 但继续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 一是护理继续教育内容老化, 基本延续以医学知识为主体的模式, 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二是一些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只是为了拿到继续教育学分, 学习态度不端正。三是继续教育缺乏监管力度, 严重影响继续教育效果。要提高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改革护理继续教育内容, 丰富护理继续教育方法, 可采用多种渠道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 如定期举行护理学术活动, 包括学术讲座、专题讨论会、专题讲习班、主题调研和考查、典型病例护理讨论会等, 增强护理人员多元文化知识的渗透。做到学校和继续教育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应承担教学任务, 提高参与意识, 增强学习的自动性, 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20]。

3.5 搭建多元文化护理知识学习平台

护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 是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21], 多元文化护理涉及相关学科范围非常广, 具有很强的边缘性。目前, 还没有一个多元文化护理学习的资料平台, 多元文化护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需要多种临床护理专家密切合作。搭建多元文化护理知识学习平台, 拓宽多元文化护理知识获取途径, 促进多元文化护理在我国的发展。

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3

关键词:多元文化;民族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作为当代世界文化的一种发展趋势,在中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格局,这既是社会前进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对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更是使学生面临着较多的价值选择,遭遇着更多的人生困惑,经历着众多的思想冲突,在此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是当务之急,以期使受教育者认识到当今中国多元文化的社会现实,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正确认识和理解包括中华民族文化在内的世界文化,审慎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等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用理性的眼光审视各类文化信息,并对之作出恰当地判断和选择。

一、多元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任何事物一经产生,就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惰性,这种保守性和惰性易成为羁绊事物本身发展的枷锁。而当个体接触到异质东西并对它有所认识时,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自身,了解自身特性以及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从而摆脱自身的消极因素,使自身充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和活力。文化也不例外。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思想文化总是相互撞击、交汇、融合,持续奔腾向前,焕发出一种强烈的趋新意识和创造动力。当今,这些思想文化,有历史的现实的,有外来的本土的,有进步的落后的,有积极的消极的。各种各样的文化之间既有吸纳、融合和渗透,又有排斥、抵御和斗争,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发展。从国外来看,欧洲文化发展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能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使自己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恰如英国哲学家罗素1922 年在《中西文化比较》一文中所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被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摹仿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文化也是不断吸收其他文化而得到发展的。东汉张骞通两域,凿开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到唐朝开元年间,历代翻译的佛经和中国的佛学著述,已有1076部,5048卷。佛教思想对于我国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都有很深的影响。1920年陈望道翻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毋庸置疑,多元文化构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宝库,没有多元文化就没有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没有今天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而所有这些东西的存在是以具有多元文化意识的人为前提的。正如鲁洁教授所言:“一种民族文化对于其所属的民族来说,是永远的潜流,它只有在不断地海纳百川中才会绵延相继,更新常流”。

2.有利于学生吸取各种文化的精华

“每一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浓缩”,“每一种文化都值得被理解、被尊重、被赏识”。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往来日益频繁,谁也不可能关起门来只学习自己的文化,而是要具有世界眼光,敢于和善于吸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我们不能只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而应对不同文化保持正确的态度,善于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当然,学习和借鉴,要采取分析的态度,积极吸取先进的、科学的、有益的成份。同时,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保持自身特点和独特的魅力。文化多元化,多种文化之间的共存,特别是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和书籍,而且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各种文化信息。只有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才能使他们更好的的认识和了解各种文化,进而吸取各国文化的精华。

3.有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结束了千百年来人们习以为常的区域分割、界限分明的生活方式;网络的普及、经济与政治联系的紧密使整个地球缩小为一个“村庄”,我们接触到的外域文化的数量日益增多,内容日益丰富,影响日益扩大。外域文化冲刷着原有的各种观念、思潮,消解着人们心理的平衡。同时,现代化的进程也加剧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这些都对我国的学校教育造成了全方位的冲击。因此,立足于多元文化的特点与趋势,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能够全面揭示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寻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新途径、新方式,同时,对于丰富素质教育的理论认识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4.有利于学生个体精神的不断完善

英国当代政治经济学家伊赛尔•伯林认为,人类个体有自主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世界上不存在一种单一的价值和原则,每一种价值都与人类不同的经历有关,并且具有不同的性质要求,选择也是人的本质特点,自由是与无阻碍地选择的机会有关的。人是自主的和自我决定的存在,他能够而且希望选择他的目的和价值。培养多元文化意识能够为个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价值取向,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和趣味的文化,能够赋予个人更多的自由和更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更有力的表现和更有意义的生命存在,从而使社会更具活力和更加稳定。如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平等、个人权利与个人自由的人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以来我国过多地强调集体主义教育价值的不足,有利于学生个体积极主动性的形成。

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的途径

1.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价值的理解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它文化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多元文化的巨大价值。“人类文化的诸多形态,并不是同一种文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是各自为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所形成的、并具有各自独特价值取向的文化类型。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独立整体,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马克思也说过,我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我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我们当然也不能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即精神性的东西只有一种方式存在,正如每一滴露水太阳照耀下都闪烁着无穷的色彩。多元必然丰富,文化领域本应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和争鸣,是有益于思想文化发展共存共赢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伦理型”的特征,强调如何做人;西方文化则具有“法理型”的特征,强调如何做事。“做人”和“做事”、“伦理”和“法理”的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是可以互补的,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是可以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的。

2.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4

从加拿大民族构成,看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多元文化教育的意义

以加拿大民族的`构成为出发点,探讨了加拿大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加拿大多元文化所具有的特色,以及加拿大政府对多元文化的扶持、教育,得出多元文化的倡导、发展和教育,对加拿大各民族文化本身的发展和加拿大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作 者:宫丽 GONG Li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刊 名:中州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ONGZHOU UNIVERSITY年,卷(期):200522(1)分类号:G04关键词:加拿大 民族构成 多元文化

关于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思考 篇5

关于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思考

前言:近年来,湖北煤炭地质一二五队本着抓大放小、国有资产有进有退的原则,在产权多元化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大胆探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适应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加快推进地勘单位的企业化进程,笔者认为有必要就该

队实施产权多元化方面的情况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并借此机会谈几点个人见解,供各级经营管理者参考。

一、一二五队实施产权多元化的基本情况

一二五队产权多元化改革从九十年代末开始试点,至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一是职工个人或合伙购买钻机,参与队有项目的生产,以弥补队自有生产能力的不足。具体操作方式为,队承接工程项目后,以单价合同的形式将钻孔工作量分包个人钻机施工,工程完结后,以实际完成工作量结算工程款。目前,一二五队职工个人已拥有钻机、吊车等生产设备多台套,成为桩基施工的主要力量。二是成立股份制设备租赁站。队地勘处为满足生产发展需要,组织本队职工自愿出资组成有限责任联合体,其主要机制为利用股金购置地质勘探类设备、钻探物资等,通过地勘设备与物资租赁服务获取投资回报,不承接和从事具体工程项目施工。目前还停留在为出资人钻探服务的经水平。股东按实际出资拥有租赁站股份,所得收益按股东占有股份进行现金分配,需要增加新的物质设备时,再行增资扩股。为维护股东合法权益,该租赁站还选举产生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租赁站站长,并讨论通过了《地勘股份租赁站章程》。目前,该租赁站实有股东人,累计筹资多万元。三是金龙大酒店的股份合作经营联合体。一二五队与联合体签定租赁经营协议,联合体向队交纳租赁费或安置内部职工,联合体承担装修投资及经营的所有费用。联合体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一二五队持股,经营者持股,外部合作人持股,职工持股。联合体通过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并制定《章程》。四是国有资产买断经营。打印室两名职工买断所有设备后,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理工资并向队交纳其各项人头费。岩土实验室以原有经营者为主体,通过评估后买断原单位全部资产,使用队资质对外经营,向队交纳管理费,自我约束,自主发展。五是房地产公司单个项目的联合投资、联合开发。年与长宜房地产公司联合开发云集大厦;××年房地产公司与社会民营资本联营,以三峡大学还建项目一期工程为载体,房地产公司出证照,收证照费,双方对等投资,对等承担风险与分享收益××年,以相同的形式组成了房地产公司、社会民营资本、员工持股会三方联合体,参与三峡大学二期工程的建设。

一二五队产权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⒈有的放矢,规范运作。为了保证产权多元化的稳步推进,该队先后制定出台了《一二五队资本多元化指导意见》、《一二五队买断资产经营实施办法》。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职工自愿为前提,不搞行政干预,更不得强迫命令。是否出资、出资多少、资金如何使用,均由职工自由选择,自主商定。⒊产权改革不照搬固有模式,不搞整体推进,不搞整齐划一,时间有先有后,形式灵活多样。

二、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通过实施产权多元化,一、弥补了单位自有资金的不足,增强了综合竞争力。个人购买钻机后,工程施工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创收总额从年的万元增加到年的万元。地勘处成立物资设备股份租赁站,利用股金增添了台套型钻机、米绳索钻具以及测量等设备,满足了资源勘察市场的需要。通过股份制形式募集职工个人和外部资金,对酒店进行了整体装修,完善了配套功能,经营形势明显好转。房地产公司依靠外部资金重新启动,年开发房屋平米,今年预计完成开发面积平米,公司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创新经营管理机制,调动了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三方积极性。地勘处股份制租赁站,根据市场和生产需要购置设备,缺什么买什么,随时购置,随时租赁,大大降低了设备的闲置率,提高了投资的收益率。由于产权清晰,责权明确,职工人人参与监督,设备物资的管理与维护更加精细。实验室买断后,自筹资金添置设备仪器,增加水质、煤质化验等经营项目,今年计划再投资-万元,拓展了发展空间。酒店在尝到投资装修的甜头后,今年又投入多万元,装修了会议室、娱乐厅和三层客房,硬件设施又有了质的提高。

三、为职工的闲置资金提供了投资渠道,且收到较好回报。地勘处租赁站成立年,次分红,累计分配红利多万元。员工收入得到提高,事业有了依靠,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的积极性自然就有了保障。

当然,一二五队的产权多元化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改革没有触及职工身份变化,职工的国有身份仍然是阻碍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主要因素;二是所成立的股份合作体都没有到工商注册登记,经济体的国有性质没有实质性变化;三是运作不够规范,改革大都处于自发状态,主动性的政策指导和引导少,如职代会提案

中,有的职工提出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应包括无形资产,有的职工提出买断资产经营应实行内部投标,谁出的价高卖给谁,而不能事前指定交易人等,反映出职工在这方面的疑虑。四是配套政策不完善,虽然一二五队有一个指导意见,但具体实施中涉及的问题很多很细,如其它单位的职工能否持有改制单位的股份、股权如何转让、经营者持股比例要求、改制后的治理方式等,都

没有明确规定。五是个体钻机对公有经济造成一定冲击,如原工程公司一部分经营管理者、生产骨干本人或其家属购买了钻机,参与到公有项目的经营,尽管我们不否认这些人都有很高的觉悟,但公有利益被侵害的事实仍然是难以避免的。

三、几点体会

(一)、地勘单位产权多元化改革的主客观条件基本具备。理论条件: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行业条件: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逐步深入,制约行业发展的各种体制性矛盾日益显现,产权制度改革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地勘单位不是国家必须控股或垄断的行业,国有资产的逐步退出应是大势所趋。思想条件:与前几年相比,职工、经营者对股份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单位集资的合法性被否定、银行存款利息低、股票投资年年亏损、其它投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投资入股已成为许多职工的首选。实施条件:以一二五队为例,地勘处搞股份制物资设备租赁站、酒店实行股份合作经营、实验室买断资产、房地产公司组建员工持股会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经济条件:近几年,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职工收入逐年提高,在完成居住、子女入学、医疗等基本需求后,都或多或少有一部分资金用于投资,这一点从一二五队职工动辄投入十几万、二三十万购买钻机、吊车的事实可见一斑。

(二)、职工持股是建立企业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途径。有一则寓言,大意是:有一个猎人为了调动猎狗抓兔子的积极性,先后采取了按抓到的兔子数量给猎狗骨头;按抓到兔子的重量给猎狗骨头;如果捉到兔子总量超过一定标准后,即使捉不到兔子也给骨头等各种激励措施,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虽然每一种办法都在一定阶段起到很好效果,但最后仍有一只猎狗说:“我们这么努力,只得到了几根骨头,而我们向猎人贡献的猎物远远超过了这几根骨头。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捉兔子呢?”于是,有些能干的猎狗离开了猎人,自已捉兔子去了。地勘处是一二五队效益最好,职工收入最高的单位,现在却出现了人才危机,原因除了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技术人员供不应求外,另则是几名技术骨干都自己买钻机,单干去了。人除了物质利益的需要,还有成就的需要、自我价值适应的需要,当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物质刺激不再对其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他转而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只有通过经营者、劳动者的持股,才能牢牢地把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经营者、劳动者的事业捆在一起,以增强企业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三)、产权制度的改革要兼顾各方的利益。首先,必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任何一个改制方案,如果侵害了国家公共利益,则是违规违法的,也不可能得到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支持。其次,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投资人投资的唯一目的就是盈利,而不是为了国有企业的解困。有的单位只想甩包袱,拿效益差企业改制,而且为投资者设置种种限制,要想到,如果投资者无利可图,你再好的想法也只是一厢情愿。

三、要照顾经营者的利益。产权改制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有经营者的积极推动,如果改制最终造成经营者落岗或其它损失,谁还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四、以广大职工的利益为出发点。改制的目的是为了理顺产权关系,引进更先进的管理机制,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收入水平,而不是以牺牲广大职工的利益为代价。一二五队的产权多元化改革试点之所以能得到各方的积极响应,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二五队壮大了整体经济实力,投资者得到较高的回报,经营者利益得到了保障,广大职工得到了实惠。

(四)、在政策不到位,改制难以整体推进的情况下,转换经营管理机制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实施产权多元化固然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在目前地勘单位整体改制还没有明确政策依据的前提下,强行推进恐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因此,局部性的机制改良是很有必要的。一二五队近年来大力实施机制创新,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人事管理方面,打破职工身份界限,封存职工事业身份,将正式工、合同工、外聘工纳入同一管理平台;工资分配方面,打破事业单位工资体系,全面实行岗位工资制度和项目工资制度;劳动用工方面,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全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动态管理;财务管理和考核机制方面,实行责任分级细划,预算目标控制,利润与财务状况双向考核,充分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本控制方面,普遍推行项目经理制,探索了钻机承包、单机核算、项目成本包干、业务招待费通讯费与创收总额比例挂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善了管理,提高了效益。

四、对地勘单位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多方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一二五队个人购买钻机对原公有经济的负面影响可以看出,在地勘单位内部发展个体资本,不利于单位整体经济的发展,也不利广大职工权益的维护。混合所有制既保持了国有的基本性质,但不排除非国有的东西,又能按照市场规则运营,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企业内部的最好结合。一二五队在金龙酒店的股份合作体中,尝试以股权主导经营权,既能合理合法地参与重大经营决策,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又能理直气壮地代表职工说话,维护本队职工利益。国有资产以股份的形式直接加入到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去,不需要改变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性质,这在地勘单位整体改制缺乏政策支持的条件下,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

(二)、通过产权结构的改变,促进企业决策机制和企业文化观念的转变。产权多元化改革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如果只是把产权改革的表面工作做一做,一段时期的新鲜感过后,经营者还是原来的老班子,管理还是原来的老办法,思想还是原来的老传统,企业效益上不去,投资人投入的钱打了水漂,那我们劳神费力搞改革到底又是为了什么?一二五队目前已实行股份制的几个实体,在完善结构、改善管理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如实验室买断资产后,没有向队委派的监事报送一份资料,也没有邀请监事参加有关方面的任何会议。地勘单位必须首先明确产权多元化的目的,切不可为了改革而改革。

(三)、抓紧对配套政策和措施的研究。一二五队虽然制定了《一二五队产权多元化指导意见》、《一二五队买断资产经营指导意见》,但总体感觉政策不够细,操作性不强。如在买断资产经营管理办法中规定,为保护小股东的利益,经营者持股不得超过,但在实验室改制过程中,经营者实际持股却超过了这一比例。关于国有资产的评估,合法的评估主体是谁?是否应该包括无形资产?资产评估的计价方式等都没有明确规定。还有,今年一二五队事业部想成立一个股份制的劳务派遣公司,注册资本只需要十万元,但职工的积极性都很高,哪些人有资格投资,哪些人没资格,谁说了算,无法确定。事实上,其它改制单位也都存在投资主体资格不明确的问题。由于现阶段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处于内部摸索阶段,没有工商注册,职工事业身份没有改变,改制单位与原地勘单位还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因此更需要明确相关政策,以保证相关主体的利益不受侵犯。

(四)、建立职工持股会。职工持股会是指由单位组织设立,专门从事职工持股金管理,认购本单位股份,代表持有职工股的职工行使股东权利、承担相应义务、维护职工股东合法权利的组织。职工持股会既可以社团法人的形式成立,也可以由工会组织设立。建立职工持股会,可以集中股东资金,参与对大项目的投资,解决少数职工股东投资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一二队可以职工持股会入股的形式,将下属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持股会可以把职工股东分散的权利集中起来,使中小职工股东形成合力,参与经营决策,实施监督管理,有利于维护职工股东的合法权益;职工股东通过职工持股会间接行使股东权利,而不是直接干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经营者更好地行使经营管理权;由职工持股会集中办理职工股的认购、转让、投资、分红等日常事务,协调各种纠纷,可以使单位和职工从繁琐的事务种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经营。职工持股会是经实践广泛证明的最有效的一种职工持股方式,地勘单位应在这方面有所尝试。

(五)、上级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首先是政策上的支持。股份制改造处于摸索阶段,关系国有资产的处置权,政策性强,没有上面的政策支持,基层单位不敢大张旗鼓地搞。既然党的十六大已经有明确意见,贯彻十六大精神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探讨,还要有具体的行动和举措。有些问题没有上级的支持,地勘单位是不可能解决的,如班子成员入股问题,带头入股吧,害怕公私不分,不入股吧,又不利于做其他职工的工作,工作难以推进;亏钱了是自讨没趣,赚钱了,涉嫌以权谋私。其次,要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对困难企业的改制,可以制定一些过度性的鼓励政策。

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6

论文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 美国 多元文化教育

论文摘要:多元文化政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倡导多元文化、社会和谐和教育平等。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社会建构主义对多元文化教育有着指导意义。以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为蓝本,从社会学习、最近发展区、认知学徒和中介性学习这四个原理出发探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

多元文化并存是当今世界各多民族国家共有的现象,但各种文化在同一社会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各有不同。在西方,由于少数民族对主流文化同化的抗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很多国家开始实行多元文化教育。

笔者发现,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提倡的一些教学观可以应用到多元文化教育中。他主要依据社会相互作用和文化环境来解释学习,认为社会相互作用、文化工具和活动影响个体的发展和学习。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借鉴该理论中社会学习、最近发展区、认知学徒和中介性学习这四个原理的启示可以改善多元文化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及移民的教育问题。近年来美国教育界对多元文化教育这个主题给予了较多关注。本文主要以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为蓝本,探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定义及其维度

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有多种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多元文化教育是通过学校的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公平;狭义的多元文化教育则是通过学校教育促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特殊学生的教育平等。(靳淑梅,)

美国著名多元文化教育学者詹姆斯・a・班克斯(james a. banks)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

(1)一种教育思想或理念:所有学生,不论他们属于哪一类群体,譬如在性别、民族、种族、文化、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等方面各不相同或属于某种特殊群体(例如有精神障碍、失聪、失明的儿童或天才儿童),他们在学校中都应该享受平等的教育。

(2)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它规划并引起学校的改革,以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取得成功的平等机会。

(3)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说明它努力去实现的理想目标,例如教育平等和废除所有形式的歧视――在人类社会中短期内不能完全取得,需要一个过程。(白亮,)由此可见,多元文化教育目的在于改变整体学校的环境,使来自不同种族的不同性别的学生、身心残障学生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享有均等教育机会。而且这种教育理念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不仅需要学校,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

班克斯在他的《historical development,dimensions,and practice》一文中探讨了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主要维度,即内容整合(content integration)、知识建构(knowledge construction)、减少偏见(prejudice reduction)、公平教育(equity pedagogy)及授权式多元文化(empowering school culture)。内容整合是指教师使用各种不同文化的实例、数据和信息。例如讲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作出的贡献,选用教材中包含大量非主流群体的作品及女性作品等。知识建构指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是如何产生及如何受到种族、民族和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的。减少偏见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包括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间建立积极的关系,包括更民主宽容地对待他人。公平教育则是采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促进不同民族和社会阶层的学生获得学业成功。有证据表明,某些民族和种族群体,尤其是墨西哥裔和非裔美国学生,采用积极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效果最好。授权式校园文化指学校机构设置和实际运转能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业水平及促进其情感发展。例如,取消分轨制和能力分组,接纳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而非对他们乱贴标签。

二、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的现状

曾有数次学业成就测验研究表明,非裔美国学生、拉美学生及土著印第安学生的测验分数明显低于欧裔和亚裔美国同学,这与上述群体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异非常一致。

现在,非裔美国人、拉美人及白人儿童之间的学业差距正在以缓慢的速度缩小。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差距明显缩小。但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不同民族的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成绩上的差异基本稳定。同时,他们在sat上的成绩差异也在减小,但速度同样很慢。

为什么非主流群体家庭的学生成就测验成绩远落后于欧裔和亚裔的美国学生?原因有经济、社会、家庭、文化及学校对他们不公正的对待等。许多非主流群体居住的社区普遍存在着长期失业、无业及工薪微薄的现象,对其家庭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个不利条件是他们所能进入的学校,如市郊、私立学校、教会学校甚至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欠佳、合格教师过少且学生人数过多。通常,少数民族学生之所以表现差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与其文化背景不一致。而学业成绩出众也很可能不被学生所在的群体认可。相关研究发现,在许多非裔美国学生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他们中努力学习的孩子会被同伴指责为“模仿白人”。相反,许多亚裔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出色的学业成绩,因此会给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于是,许多亚裔儿童在学校里表现非常出色。非裔美国人、土著印第安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一般喜欢与他人合作,他们在合作条件下比在传统竞争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如果学生的母语和方言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则他们可能会降低对学校的认可度。另外,由于对非主流群体家庭的学生抱有低期望,同时也是出于好意,教师或管理者将这些学生不恰当地安置在低能力组中或进行分轨,或让他们接受某种特殊教育。学校的低期望导致了学生的低学业成就。

非裔美国学生、拉美学生及土著印第安学生的低学业成就也许只是暂时的。近几十年来,随着非主流群体逐渐有了稳定的经济保障并跨入中产阶层,其后代的学业成就将有望与其他群体保持相当。而学校这个中产阶层机构具有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的功能,它所要做的就是为贫困儿童多提供成功的机会。学校若要提高非裔美国学生、拉美学生和土著印第安学生的学习成绩,则应实行全面的教育改革或采取一些已被实践证明的有效措施。

三、社会建构主义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

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是当代建构主义的一个分支,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开展有很多有益的启示。他强调个体学习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社会可以对个体学习发展起到支持和促进作用。该理论中有四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即社会学习、最近发展区、认知学徒和中介性学习,它和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维度:内容整合、知识建构、减少偏见、公平教育、授权式多元文化等,是内在统一的。

1.社会学习

维果茨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指出儿童的学习是通过与成人及有能力的同伴的交互作用来进行的,故主张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学习。不同种族、民族、社会阶层的学生之间应该消除偏见,将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后合作学习。因此多元文化教育应该倡导双语教育、公平教育,反对能力分班,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能充分接触多样文化的合作学习。

2.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如学业成就),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儿童对处于最近发展区中的概念学习得最好。例如,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时,他们中可能有这样一个同伴,该同伴能在稍高的认知水平上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且在最近发展区内,则他可以帮助或影响其他同学完成一项他们自己单独不能完成的任务。可见,比起和学生处在不同认知水平线上的教师,水平大致相同的学生之间互相协助使得学生更容易在最近发展区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取得较快的.进步。此外,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在学习中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

3.认知学徒

认知学徒是指学习者通过与某个专家的相互作用,逐渐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这里的专家既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比自己优秀的同伴。让学生当老师的“学生教学”是认知学徒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性的学习小组中活动,使较优秀的学生帮助不太优秀的学生完成复杂的任务。例如,来自亚洲的学生对亚洲文化有比较直观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可以向其他非亚洲文化背景的学生讲解亚洲文化并在讲解中加深对本族文化的理解。

4.中介性学习

中介性学习即提供支架的情境性学习。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困难的、现实的任务,然后给予他们充分的帮助以完成这些任务,而不是只教授点滴知识,并期望某一天学生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情境性学习主要是指现实生活中、真实活动中发生的学习。多元文化教育中应利用学校的多元种族特色,让学生置身于和多种族、族群直接接触的情境。身处白人、拉丁美裔和非裔为主的学校或社区的学生,十分缺乏与不同种族和社会阶层团体直接接触的机会,因此可利用影片、录像带、照片等替代性方式。另外,还可以在多元文化校园中举办民族集会或某个团体的特殊庆祝活动,在学习他族文化的同时还能联络感情,消除成见。

综合上述四个基本原理,笔者认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时,在社会学习的前提下,鼓励学生间在最近发展区内,扮演认知学徒的角色,进行中介性的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内容整合、知识建构、授权式多元文化,以达到减少偏见、公平教育的教育目标。

四、结语

多元文化教育越来越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多民族文化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实行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文化歧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及通过文化教育的平等实现政治权利的平等等。总之,多元文化教育倡导多元文化、社会和谐和教育平等,类似于中国自古以来倡导的“和而不同”的人际观念。为了能实现上述目标,各国也做了很多多元文化的教育实践,其中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较多。班克斯在提出了多元内化教育的内容整合、知识建构、减少偏见、公平教育及授权式多元文化五个维度。这就为多元文化教育制定了一个较完备的研究框架。

笔者在分析了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状及来自非主流群体家庭的学生在成就测验上的分数远远落后于欧裔和亚裔的美国学生的原因后,认为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中,社会学习、最近发展区、认知学徒和中介性学习等四个基本原理对多元文化教育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班克斯的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维度相辅相成,对改善多元文化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及移民的教育问题及多元文化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dennis m.mclnerney,valentina mclnerney.educational psychology:constructing learning(edition 4)[m].sydey:prentice-hall,.

[2]james a.banks.dimension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revised from:james a.banks,“historical development,dimensions,and practice”)[m].new york:simon & schuster macmilan,1999.

[3]白亮.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运动的困境与反思[j].外国教育研究,2009,(2).

[4]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

[5]靳淑梅.多元文化教育及其实施途径探析[j].黑河学刊,2010,(11).

[6]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7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1. 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结构的差异性

综合性高校学科建设全面,学术研究的氛围浓厚,与其他专业性质强的院校相比更具特殊性。综合性高校专业学科覆盖之广,并且各具有专业教学特点。学生从不同地域和民族,不同省区考取上来,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了解音乐文化和掌握理论知识都各不一样。因此,在新形势下综合性高校音乐教学,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为目的,充分利用高校校园的优秀人文文化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发挥学生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特点,将音乐教育教学与其有机融合,拓展学生多元文化知识结构。

2. 丰富和拓展多元的人文素养

经济与教育全球一体化对高校综合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标准。一是要求学生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熟练应用能力;二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全面的综合文化素质。在新形势下综合性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应涵盖丰富的人文素养,拓展多元文化资源,帮助学生积累和提升人文文化修养起着重要作用。虽然音乐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提高学生的演唱或演奏技能,但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使学生对音乐艺术形式和内涵有一定认识并产生兴趣。通过文化知识学习迁移,拓展思维,更好解读和理解其他艺术作品,提高审美境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文化修养的目的。

3. 音乐技能的学习开阔思维创新性

在新形势下各综合高校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培养出理论过硬、技术好、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但由于不同地域、不同专业,学科教育理念和手段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技能中产生不同思维模式。理科类的学生善于运用理性思维和联想,学习掌握音乐文化知识;而文科类的学生更多会通过感性思维和想象,加深对音乐文化知识的分析和认识规律,掌握其演唱或演奏的技能技巧,并领会其思想内核。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不同理解和启发,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渗透多元文化教学的思考

1. 强化教学管理,更新音乐教育观念

综合性高校音乐教育中渗透多元文化教学,教育行政、职能和主管部门应转变教育观念,更新音乐教学思想,为音乐教育制定教学方针。职能和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选课和艺术公共教育开设课程单位的监管,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细则;在课程设置上探索地域性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优化课程内容结构,邀请专家进行课程资源的探讨和建设,从而融入多元文化课程教育理念与内涵,探索民族地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创新结构,更好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性、民族性与大众性的结合,以保证高校教育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

音乐教师方面,应以言传身教,给学生传授基本的演唱或演奏知识和学艺的艰辛之路;另一方面要突出音乐教学水平,感染学生,促进和影响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音乐艺术教育的执教者,要通过展现自身艺术技巧和修养,激励学生勤奋钻研,提高综合修养。同时要以博大的胸怀关心和爱护学生为教学的支点,提供和满足学生对学习音乐艺术要求为主要目的,将音乐教师能否在为学生学习音乐活动的所有需求,纳入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标准,提高音乐教师教学的竞争性和实效性。之外,在音乐学习中,不应受条件和环境约束,树立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思想,结合自身的客观条件,拟定适合自身音乐学习的发展目标,提高音乐艺术技能,培养综合素养。

2. 立足艺术实践,健全音乐教育模式的创新

第一是通过对国内外各类音乐艺术作品的欣赏,给学生介绍作品的生活生产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为学生学习讲解音乐作品结构要素和创作思维源泉。一方面传授音乐作品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种类不同的音乐作品的审美水平。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各类音乐作品的独特风格,使学生领略到各自不同的音乐艺术技巧,学习对音乐作品的评价。在这基础上音乐教师不断将音乐和人文知识延伸发展,并结合各自情况,融入多元文化到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观点,展示学生对音乐和作品思想内涵的领悟,提高综合能力。

第二是通过学习欣赏,学生了解和掌握较好的音乐基础和演唱演奏的基本技术,教师便大胆的鼓励学生将领悟的音乐艺术语言结合自己的联想和体验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创作欲望,摆脱课堂与教师的局限,展开对音乐语言的想象与创新,加深对音乐文化内涵的体验,提高自身多元文化的实践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对学习音乐艺术的总结,充分展现自己对音乐艺术的表现力、审美力和创新力,从音乐教育活动中感觉、感知和内心领悟其多元文化的核心,更应注重挖掘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全面的发展和修正自我。

第三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课堂练习和大量的音乐欣赏内容相结合,收集大量音乐文化资料,教师组织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进行归类,从浅入深的对其进行多元化表现手法进行剖析。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获取大量的音乐文化内容,音乐教师也从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素养,实现了教与学的双丰收,确保音乐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以实现高校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如在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欣赏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现捷克丰富的民族民间歌曲《被出卖的新娘》《达里波》等优秀的民间传统题材的作品。充分利用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拓展和丰富学生音乐艺术形式,增强学生文化知识储备量。使学生扩大音乐艺术技能的同时,了解和掌握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夯实传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梅.高校艺术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J].艺术教育,2010(02).

[2]赵卓.民族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探究[J].音乐时空,2014(04).

[3]邓春慧.民族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大舞台,2015(03).

[4]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8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措施

1 引言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要的人才资源,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高低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迎来了一定挑战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机遇,应该通过更加符合时代进步和大学生发展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方法的运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的方法有深入的研究思想教育工作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强化主流意识让大学生理性对待西方文化思潮以及通过培养民族精神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健康发展,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文化和质素的人才。

2 多元文化背景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1 多元文化背景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机遇

多元文化的发展赋予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定的开放性,同时也增加了其他优秀文化被我国大学生所运用的可能性。多元文化背景在一定的程度上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境界,让大学生在将中西文化进行比较、交流以及借鉴的同时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更好的吸取不同文化所带来积极和正面的思想精髓。在此基础上多元文化的发展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机会,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喜好来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文化。由此可见多元文化背景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来说是一定的机遇,不仅仅加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开放性,同时也有利于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学生个性的更好发展。

2.2 多元文化背景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

在单一的文化时期,大学生所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在不断的增加,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多,这样的情况使得大学生要面对不同的价值标准,需要大学生经常性的面对各种文化所带来的价值冲突,给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大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和筛选,找出多元文化背景下最适合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内容,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3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学的相关方法与措施

3.1 深入的研究思想教育工作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

大学思想道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进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首先教学工作者应该树立多层次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通过不同目标的树立来满足来自不同阶层、家庭背景以及成长经历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学工作者也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教学的内容,将多种文化背景下的知识进行一定的筛选,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己去认识和选择先进的文化,通过这样的方法完善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学工作的实施。

3.2 强化主流意识让大学生理性对待西方文化思潮

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强化主流意识,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更加全面的落实到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去对西方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鉴别,科学和理性的去面对西方文化思潮。教学工作者应该在弘扬和发展我国主流文化的同时让大学生正确的去面对和认识外来文化中先进的内容,更好的去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流文化,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更好提升。

3.3 通过培养民族精神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健康发展

在对大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民族精神是一种向上的原动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教师在对大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对学生的民族精神进行培养,进而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树立大学生具有良好公民的理念,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教师也应该将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让大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更好进行。

4 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院校的教育者和领导者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多元文化背景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各种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整合,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文化环境,通过深入的研究思想教育工作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强化主流意识让大学生理性对待西方文化思潮、通过培养民族精神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健康发展等方法和措施,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顺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5).

[2]刘红燕.多元文化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5(25).

作者单位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9

成都再军爱心护理院 周珏巧(610103)

【摘要】 本文阐述了利用孝道文化促进心理关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护理院的实际情况,对孝道文化促进心理关爱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和思考。“爱心护理工程”的实施,大量空巢老人在那里得到了呵护。尽管入住护理院的空巢老人不存在养老难、经济困难或无人照顾等问题,但由于无法尽享天伦之乐,缺乏精神慰藉,则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何让空巢老人身心愉悦,如何进行心理关爱,是摆在我们从事爱心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开展孝道文化促进老年心理关爱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空巢老人、心理关爱、孝道文化、实践探索

自我国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只生一个独生子女的生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独生子女现象却也开始呈现出一副令人担心的一面。作为独生子女,尤其是80和9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从小被上二代人百般宠爱,孩子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对他们吃穿玩乐生活照顾有余,事事依顺,然而对他们的行为规范、品德、道理、孝义等传统教育却有所缺失,造成不少孩子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傲、固执、自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他人”这类美德在他们身上被淡化甚至没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儿女们为了了生存和自身的前途,纷纷远出打工,不但许多空巢家庭,还把孩子扔给了父母。空巢家庭是中国“未富先老”出现的独特现象,也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据统计,占总人口11.5%的老人中,空巢家庭占11.4%,其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这不但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还是不得不面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

成都再军爱心护理院地处于成都龙泉驿,总面积约260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现住有老人398人,基本都是空巢老人。自2006年以来,就注重老人的老年心理关爱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探索出了一套提倡孝道文化促进心理关爱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孝道文化对老年心理关爱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孝道文化是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以敬老养老为核心的孝道文化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质所在,是社会民风保持和睦、友爱、互助的法宝。不管社会如何进步,文明如何发达。这个传统法宝什么时候都不能变。人人都为父母所生,十月怀胎,从母腹中吸取营养,“父母生子。极忧极劳。自姙及诞。自弱迄强。心力所注。靡有或忘。怀胎十月。呼吸相通。屈伸转动。受累无穷。临盆痛楚。人鬼攸分。母濒于死。子始获生。”出生以后,又得到父母悉心阿护、养育和培养,费尽了难以想象的辛苦,同时得到祖**亲的保护和教育。如果对父母都不讲孝道又如何谈得上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达,如何谈得上对社会,对国家母亲的回报呢?。在护理院里,老人离开儿女,不能尽享天伦之乐,进而产生不再被需要感觉、缺少安全感、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强、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让老人在护理院里,能感受到比家更好,更愉快,我们认为在院内紧扣孝道开展工作,无疑是较好的方法。

2、孝道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孝道,应该既继承传统孝道文化的精华,又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该看到,为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党和政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抛弃了传统孝道,忽视了孝道对提高道德建设的基础功能作用,遗忘了道德形成的心理情感依据和论理文化基础,因而道德教育缺乏感召力和说服力。因此深刻认识传统孝道文化对于家庭伦理和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护理院作为空巢老人的聚居地,孝道文化的提倡有利于老人对社会认同,可以起到平衡心态的作用,需要让老人感到离开儿女,并不是被抛弃,而是在这里同样可以得到天伦之乐。

3、孝道文化是维护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凝合剂。在老龄化社会到来的今天。我国对老人的保障制度仍不很完善,家庭养老仍然是目前社会养老的主要形式,作为子女,做好对父母长辈的应尽孝道义务,对减少家庭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对社会上发生的不孝事件,都是晚辈对长辈的孝心丧失所造成的,因而仅从权益和利益上去调解和法律上处置,往往强制平息事态,却难以心灵上去解决创伤。如果公民都以孝道、孝心为前提来衡量是非,就会对家庭矛盾迎刃而解。而在护理院,由于老人们跨出了传统养老的模式,相对家庭养老将感到许多失落,更需要孝道进行有机凝合。

二、开展孝道文化促进老年心理关爱的有效方法

1、似儿女般的心灵和情感沟通,建立起良好关系。良好的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前提,认同是良好关系的前提。护理院老年人不仅需要衣食住行的满足,更需要心理上的满足。特别是老年人社会角色的变化,有些老年人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是社会的累赘,家庭的负担,自己没有任何价值,从心理上需要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个人价值的认可。因此,我们要主动了解老人的心理和需求,这就需要像儿女似的心灵与情感的沟通。具体而言,就是工作中要诚恳亲切,礼貌用语,主动热情,老人心理比较脆弱,“在乎”能让老人感到我们心理有他,受重视的感觉。我们常使用一些真诚的赞美性语言,如太棒了;做的很好;您真了不起等使老人感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2、采取心理关怀与生活照顾并重,把老人视为自己的老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老人的心理活动,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更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我们除了为老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清洁的居住环境外,也应尽量为老人实现五个“老有”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工作中,我们定期组织老年人学习心理、保健等知识,提高老年人自我调节能力;督促老年人积极参加合唱、棋牌、手工制作等集体活动,增进交流,使老年人更好地和睦相处,更好的预防因孤独寂寞而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同时,在工作技巧上,我们要求护理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尽量使用幽默形象的语言,消除老人对护理员的陌生感。用热情的态度、积极的行为拉近与老人的距离,同时也要学会控制情绪,以一种健康乐观的精

神面貌去感染老人,做到微笑服务,在老人中树立可亲可信的形象,使老人有心事愿意主动倾诉。如护理员上班时与老人一一问好,下班临走时与老人婉言道别;碰到老人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利用生活的点点滴滴慢慢感化老人,让老人感到我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母。

3、做好孝道文化宣传,形成尊老爱老良好风气。在护理院,来自社会的关爱仅仅是一个方面,而来自子女的亲情则是老人们最好的慰藉。眼下,有不少人把“养老”仅仅看作是满足老人衣食需要。其实,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做子女的更应该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子女对老人不够关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都没有良好的养老、尊老意识,而且对“关心”这个概念认识不全面。所以要解决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问题,首先要改变子女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树立关心老人心理需求的观念。因此,我们经常利用工休会,邀请老人子女参加,通过心理讲座、公益广告片等宣传手段来告诉儿女关心老人,尤其是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还开展关爱老年人的评比活动,对这方面做得好的儿女进行公开表扬,鼓励大家关心老年人。

三、对孝道文化促进心理关爱的思考

1、重视与老人家属联系,争取家属的密切配合。老人入住扩理院时的主观意愿和心理状态,将直接决定老人在机构居住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主动选择住进护理院的老人,对集体生活有心理准备。而被动住进养老机构的老人,可能就会比较消极,适应能力较差,不容易融入集体生活。老人的各种心理状态会反映到他们在养老机构内的现实生活中,比如,有些被动住进养老机构的老人可能产生被遗弃感,这就会导致很多负面的表现,如封闭、悲观,失落,甚至导致危机心理的产生。老年人一般都希望子女经常来探望,尤其是患病老人更需要家人的安慰和支持。有些老人会因子女不来探望而发脾气,甚至“装病”。因此,工作中我们应重视与老人儿女的联系,争取共同做好老人心理关爱问题。

上一篇:2024年度政协工作总结下一篇:我的大学我做主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