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以养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蒙以养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蒙以养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1

间:2012-12-20 星期四 上午 10:00-11:00

点:本群转播

理:海峰妈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站在风行家园的大舞台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育儿经验,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是《蒙以养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非常关心孩子的教育,都想把孩子教育好,我们又应该从何下手呢?

家庭教育是个非常大的话题,但我们也寻找到一些规律,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定义是三道教育,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

“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卫生(身)、营养保健(康)、安全防护(安)、运动能力(体)等四方面组成;

“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卫生(身)、营养保健(康)、安全防护(安)、运动能力(体)等四方面组成;

为人之道”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人格人生(志)、心理卫生(心)、道德礼仪(灵)、人际交往(交)等四方面组成;

“为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学习策略(学)、思维能力(思)、科学素养(理)、人文修养(文)等四方面组成。

我们今天结合《易经•蒙卦》的“蒙以养正,圣功也”、“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来讲讲为人之道。

作为父母,我觉得我们应该想想,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重要,还是家庭教育更重要?

现在社会上大多父母把学校教育扩大化了,缺乏家庭教育的认识,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好了,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结果孩子出现问题,不但不反求诸己,反而将责任推向他人。忽略了家庭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要治国,先齐家,家是小小国,国是大大家,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接受教育,我们可曾想过,孩子最需要什么教育?

是知识还是智慧?是技能还是品德?“长大成人”是父母对孩子最基本的期望,现在大多数家长热衷的教育,不外乎费尽心机把孩子送入各种名校、希望能给孩子找到“名师” 送孩子参加各类艺术培训、外语学习、分数提高、考试技巧等方面的教育,期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长,未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论语》中告诉我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句话,清楚地说明了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孝经》中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德者,得也。德是內得,得是外得。

获得德,能开慧益智,人能守住德性,慧自然能扩充出来。

我们常说某人慧根很好,这个慧就是得智的种子,慧是由智而得,可以说,人若品德好,慧是很高的,可以看出智慧同样由德而来。

《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自古以来我国对教育是高度重视的。

汉字具有承载传统文化的功能,我们从“教育”二字的起源就可以探寻到它的本来含义,《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pū)从孝。育:养子使作善也。

由此可见,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培育好与生俱来美好的“善”根,是德育。

可以说,“使之善”是中国教育的“一贯之道”,所以,《大学》的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人格至善是教育思想的核心,直至当今社会处处倡导的“以人为根本”的价值理念,仍渗透着对善的追求与向往。

然而在当今社会,各类学校依旧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窠臼,教育的全部与“真谛”,仍然是过分倚重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是非判断标准、价值观念的教育却是缺失的。

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2009年“杭州飙车案”发生时,“官二代”同伴围在死者身前嬉笑的场景灼痛了公众的眼睛,2010年药家鑫的极端残暴行为,李颖“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也捅”的这番冷血极端言论,2010年,李启铭在校园内将两名女生撞成一死一伤后,嚣张冷漠地喊出“我爸是李刚”

所有这些,无不折射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回顾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祸害无穷。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想,那教育的目标到底该是什么?

这两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蒙以养正,圣功也”、“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这是《易经•蒙卦》上说的,道出了教育的至高目标-----是蒙以养正,而不是养规,养法,而是育德,育心,育志的养正教育,而且教育的时机,最好从蒙童或婴儿开始,婴儿是一生下来就是张白纸,即“山下出泉”,未受任何污染,是养正的最佳时机。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把“蒙以养正”四字拆开来寻找一些玄机:

蒙:就是启蒙的时机

养:就是施教的教材

正:就是正确的方法

我们分别讲,一、时机:蒙童。

《易经》的蒙卦告诉我们,人,生来蒙昧,所以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教育的最佳时机是蒙童,教育要从蒙童抓起,越早越好,蒙以养正的意思,就是通过育德,育心,育志的启蒙教育培养孩子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是我们家庭教育应该做的。

我们看下蒙卦。

蒙卦,上为艮卦,艮为山,下为坎卦,坎为水,故又称为山水蒙。

山为止,山是静止的,坎为水,水是动的,这也给了我们启示,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主动,父母要像水一样,水有三德,处下、不争、利物,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要居高临下,不要相互攀比,不要一味的限制孩子,控制孩子,最后的结果,不是孩子无能,就是孩子和父母成仇,就会导致毛病丛生。

二、教材:经典。

读什么书,就产生什么样的思想;听到什么,什么就在你的心里潜滋暗长;脑袋里有什么样的观念,你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所以,教育孩子从经典入手,经典是永恒的。而流行的都是短暂的,但今之人大多追逐流行而远离经典。

一般人的误解都是,经典这么难,大人都读不懂,孩子能读懂吗?学了有什么用?

没学当然不懂,学了才有懂的基础!懂了才能用!

孩子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他懂妈妈、爸爸是什么意思吗?我们很清楚他不懂,但是坚信他有一天一定会懂,所以就非常有耐心地、日复一日地教他、让他模仿、让他学习,终于,她能把爸爸妈妈这个词和人对上号了,我们是不是开心的不得了?

学经典同理,对于孩子来说,学英语、学钢琴、学舞蹈、学画画等等是一种技能培训,而学经典是一种人格教育和道德观培养,这才是根本性教育。

孩子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将最有价值的、人类数千年智慧结晶而成的经典文化,系统学习,反复诵读、照单全收,先储存在生命和灵魂的深处,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理解领悟能力逐步增强。理性分析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强,就开始对头脑里的海量知识储备进行“反刍”,每天研磨、分解、消化、吸收。

孩子是先储存后理解再运用的,即使你教他儿歌,他一样不懂,就是模仿而已。

不知不觉,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这些蕴涵高能量的文化营养就逐步被孩子所内化、理解、领悟,体悟得越来越透彻和精深。

让他听经典也是储存的过程,他总要学说话,总要长大的。有的孩子一会说话先会骂人,这是为什么?听到的多呗。

如何定义经典并不重要,关键是做为家长的我们要对经典有着正确的认识,第一,经典是有价值的;第二,经典是可以应用的。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未来社会里,也就是不久的将来,甚至可以说从现在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更有发展,经典氛围会越来越浓郁。当孩子们在学科成绩上“旗鼓相当”时,那些拥有经典基础的孩子,会发展得更加坚实。

三、方法:累积式教育法。

我们有累积式教育法,因为累积法,体现了易经的思想,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累积式教育法又被称为137学习法是最科学、最有效的读经方法。累积式教育法是著名国学专家赖国全老师首先系统提出的一种科学、简单、高效的教育方法。

赖国全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的特点,在培养自己的女儿赖思佳学习国学经典时提出,经过不断完善才渐成系统。

累积式教育法不但提出系统的读经教育理念和方法,还配有配套教材,非常适合家庭教育。

通过累积法,每天轻松学习30分钟,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不但孩子受益终生,大人也受益无穷,一套教育法,两代人甚至有的全家几代人同时受益,是多么的了不起。感恩赖老师!

至今累积式教育法已经影响全球上百万的家庭,成为风靡海内外的著名儿童教育方法之一。

在孩子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将最有价值的、人类数千年智慧结晶而成的经典文化,系统学习,反复诵读、照单全收,先储存在生命和灵魂的深处 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理解领悟能力逐步增强。

要让经典不离家庭、不离生活、溶于生活和家庭,只有父母能做到,父母做到了,通过陪孩子读经,从而修身、齐家,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引导好孩子。

坚持十年,父母也成了专家,到了孩子少年养志的阶段,才能用经典的智慧给孩子更正确的人生指导,将来才能和孩子有共同的语言。

这样的结果,如果没有没有137学习法,没有科学系统的计划和指导,没有风行家园这样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我们想都不敢想,而现在我们每天一起在群里学习着,收获着,进步着,还处在学习、了解阶段的家长,虽然还没有加入科学系统读经行列,只要大家每天在群里认真的学习,相信你们的收获和改变也是非常的大的。

而已经请了教材,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始了科学系统读经的家庭,只要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的时间,都能轻松达到教育好孩子的目的,都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和孩子的关系,自己和家庭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导师,好父母胜过好老师。父母的言行与榜样力量在日后是任何老师和学校都无法替代的。

真正的蒙养,是要求我们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是勤劳、善良,学会的是自强不息、好学博爱;因此即便孩子今天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才”的不足“德”完全可以弥补。

我们一个人的德行好比人生的方向盘,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质量、一生的走向、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

作为父母要有长远的眼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家长认识的高度,决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想给孩子什么样的人生,要看父母的智慧,孩子天天在成长,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教育的区别就在于你有意识给他提供好的学习内容,还是让他像野草那样自己随便乱长。

我们现在很热衷社会上的各种教育,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教育----养正教育,因为‘正’是天地间的正理正道,决定了人生道路,所以养正,是圣功。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父母英语基础差,孩子就要受到影响吗?——看看我们是如何摆脱这个困境的

http://fengxing137.blog.163.com/blog/static/21***10392547898/

风行家园唯一指定淘宝网址:

《蒙以养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2

好的。其实,区域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对于“如何促进”的思考和设计有很多,其中也包括将区域的发展融入国家和世界的发展洪流之中,这肯定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上,这些年来,松江区基础教育始终没有间断过如何国际化、现代化的建设脚步,将区域教育的“均衡、优质、公平、开放”发展与“构建与松江城市化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作为区“十二五”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比如,我区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秉承“每一个孩子都是VIP”的办学理念,进行“小学国际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松江实验高中基于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解答,探索建构了“学生成长MOOC”;等等。但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现代化建设,不是要放弃“自我”、丢掉“祖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于我们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来讲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形成以下三点思考:

其一,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在心里种下“正道”的种子,这是我们基础教育的第一职责。“以德正身”是人才成长的基础,是中小学教育的价值追求。“正身”是千百年传承的中华民族道德修养的基础目标,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认为“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可见“正身”对于一个人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其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她不仅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思想文化精髓的积淀,更是影响和引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不断发展的灵魂。我们一直坚持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根在哪里?根就在中华民族千百年积淀的优秀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品格力量、民族睿智和人文宝藏,只有启发和引导中小学生充分认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激发起他们对中华民族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因此,民族文化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其三,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先辈馈赠给后人的精神文化财富。作为一种宝贵的社会公共文化资源,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将之用在了旅游、宗教、休闲、娱乐等活动当中,而真正将其作为一种青少年儿童品德教育的资源加以开发与运用的思考和设计并不多。松江区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为教育行政部门整体思考和设计如何从日常社会生活中深化和推进中小学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果我们的学校德育能够充分发挥区域内中华优秀文化的引导和教育功能,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的实践性、体验性和感悟性,帮助学生从小打下“正己身”“爱祖国”的根基,就能够切实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基于这样的思考,教育局协调整合了区域内各方面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开发、设计和组织实施,探索以德育为切入口,推进教育社会化,从而拓宽了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丰富了中小学德育的资源。

O一个民族历经了千百年积淀并流传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影响和教育力量是非常大的。而我们在这方面往往局限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上,对于如何将“鲜活”的社会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整体思考、科学设计还研究得不够,从中小学生教育的角度探索“社会历史文化教育”的建设则更少。然而,从松江区“养正达人”学校德育理念的提出和近几年来区域内中小学在这方面的教育探索与实践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积累了相当的成果。我们想了解的是,当初松江区教育局是基于怎样思考和设计来选择与确定这一中小学德育改革的立足点的呢?

松江区教育局于2013年在总结了多年来学校德育改革探索和社会实践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出发,提出了“养正达人”这一学校德育理念,设计形成了一个区域推进的学校德育改革项目。最初的思考和设计其实很简单、很朴素,就是要通过“养正”来培养“达人”。其中“达人”是教育目标,而落脚点则在于“养正”,也就是说,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到了“养正”,才能有效实现“达人”的目标。“养正”是我们思考与设计德育改革项目的聚焦点和操作点。“养正”一词,语出《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人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这一古训的重点就在于“正”和“养”,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先说说“正”。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不缺新口号、新主题,缺的是实效性。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小学德育到底应该坚守什么?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到底应该为他们打好怎样的基础?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和积淀了极其丰富的优秀文化,涉及思想、品格、智慧、技术等方方面面,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学生德育最好的资源和载体,我们有什么必要舍近求远去拣一些“水土不服”的东西并将其捧为至尊呢?

再说说“养”。青少年儿童良好品德的教育和养成是一个“明义践行”的过程,但我们的德育往往太专注于对课堂说教的研究,而缺乏对生活实践养成教育的思考,这就是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的一个“死结”。教育不仅仅在教室、不局限于课堂,丰富的社会资源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沃土。松江是上海的根,有道是“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区域内拥有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有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全国知名的“广富林文化”,有松江的“二陆”文化遗址、仓桥文化遗址、春申君祠堂、方塔园、醉白池等,还有马相伯故居、史量才故居、陈子龙墓,有叶挺部队荣誉室、枫泾暴动指挥所、松江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此外,还有很多像“花蓝马灯舞”这样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江区丰富、优秀的教育资源为我们中小学探索实践性、体验性、感悟性德育活动提供了极其宽广的天地。

所以,我们认为松江区中小学德育改革之路应该基于区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整体设计并实施“养正达人”教育行动。

O一个区能拥有如此丰富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实属难得。但如何用好这些优秀文化资源、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价值和作用,则需要我们用更大的智慧、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和建设。松江区教育局是怎样来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使它们发挥出更大的教育功能的呢?

拥有那么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这不能不说是松江人民的福份,但如何用好这笔遗产,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政府首先应当担当起这一重任。立足于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松江区教育局在如何整体开发和充分利用好这笔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在青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和人格培育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一个宗旨、两个原则、三路架构”。

一个宗旨。就是立足于中小学德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整体梳理出区域内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德育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在切实搞活学校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同时,让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出更大的公民素质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两个原则。在将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教育资源进行设计时,需要我们聚焦于这些资源的内在精神影响力和文化熏陶力,不断进行选择、挖掘、重组和落实。因此,我们在充分利用区域内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有效推进“养正达人”德育项目的全程中,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在对资源进行重组的思考与设计时,强调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精神对学生品德发展与人格养成方面的影响力;二是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和体验性。

三路架构。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整体推进“养正达人”教育,需要多方协调和整体架构,需要对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松江区中小学“养正达人”教育项目形成了“政府布局、科研开路、学校推进”的工作格局。首先,我们明确了区教育局的主要任务是整体架构、社会调协、项目管理、保障服务等。松江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还有20多项各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我们对这些项目进行了重新开发,充分挖掘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建设了“区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了“持版图走松江”的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形成了《松江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版图》;2009年,松江区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一个包括国防教育、民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农、学军等多功能、综合性的“松江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其面积有100亩。其次,项目组坚持以科研为引领,专门确立区、校两级相关研究课题,由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力量进行指导和研究,为确保项目设计和实施的科学性、实效性提供科研保障。第三,各中小学在区整体规划下,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和优势,自主设计与开展教育行动。譬如,三新学校根据区域内“非遗”项目优势,开发了“顾绣”校本课程;泗泾小学传承古镇特色,组建了“十锦细锣鼓”社团;叶榭学校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了“草龙滚灯舞”的知识普及;新浜学校则把“花篮马灯舞”建设成校园特色文化。到目前为止,松江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为基础、以现代化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拓展”的“多元化、全时空、重体验”的学生品德发展的校内外一体化教育架构。

〇通过陈局长这一描述,一张“古今兼具、主题清晰、内容具体、要求明确”的区域校内外一体化的学生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大环境、大架构的框架图已清晰呈现,不仅让我们领略到松江区丰富的学生品德教育资源。更让我们看到了松江区教育系统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学生品德教育上所花的心血。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纵贯古今、多元兼具”的大架构下,松江区的中小学又是通过怎么的途径来落实和推进这项工作的呢?

●这是我们最为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正”的内涵明确之后,“养”就成为整个“养正达人”教育行动的关键。为了更好地落实“养正达人”的基本教育架构,凸显区域内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和新建实践教育基地在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培育功能,我们充分发挥各中小学校自主设计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下四大载体:

其一,研究性课程。学科教学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学科育人”是松江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聚焦点,研究性课程不仅是一门学生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发展研究能力的课程,更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感悟人生,培育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此,松江区在推进“养正达人”的教育行动中,为全区学生研制“社会实践版图”,由学校开展“持版图走松江”活动。三年来,已有6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过此项活动。

其二,文教结合。这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松江区拥有诸如顾绣、古琴、书法、花篮马灯舞等“非遗”资源,我们不少学校就是以这些资源为基础,把学校的特色教育与品牌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文教结合项目,如中山小学的“古琴教育”、岳阳小学的“古诗吟唱”等。

其三,主题系列活动。长期以来,中小学主题教育活动普遍存在着“有主题、无系列”的问题,松江区在推进“养正达人”教育时,针对这一问题,充分利用区域内各类社会实践教育资源,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实践内容形成不同的主题系列,使德育回归学生生活。例如,2011年我们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红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各校制定具体方案,全区共有约10万名学生参与了这项活动;又如,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我们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层开展了“我们与梦想同行”主题教育活动;此外,我们还组织承办了“在社会大课堂里健康成长”上海市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研讨展示活动;等等。

其四,提炼学校文化精神。松江教育源远流长,目前区内百年老校就有23所,很多学校都在历史的沿革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譬如泗泾小学,当年建校时就以“蒙以养正”为校训,立达学园则以“利己利人,达己达人”为校训,当年朱自清、鲁迅等名家都曾到这里讲过学。我们帮助这些学校深入挖掘百年办学的文化精髓,与时俱进,打造学校发展的品牌项目。

〇听了陈局长的介绍,我们清晰地看到松江区教育局在积极推进“养正达人”的教育项目中,不仅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宏大的架构,而且精心搭建了多元推进的实施载体。下一步,松江区还有怎样的设想来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呢?

中国保险教育当“童蒙养正” 篇3

1992年试点开放,2001年正式开放,目的是借鉴先进的产品、销售和管理经验。那时的保险产品、渠道、教育培训是百花齐放,无所禁忌。虽然开放多元,但个别公司试错无底线也给市场制造了极大的混乱。

王治超说,今天的我们依处在童蒙阶段,必须重视养正。教育是薪火相传,是经验传承,是知识积淀;保险教育更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创新融合。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组成行业教育的两个方面,教化的力量是无穷的。

根据2011年一项数据统计,每年从高校毕业的保险专业大学生有3000-4000人。然而,我国保险业每年大约需要3万名保险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严重不足,但从实际招工和就业情况来看,保险公司给应届毕业生提供的职位远远低于求职者的期望,保险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原因何在?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曹卫教授认为,学生业务操作能力不强、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有差距、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没有融合是问题的关键。

目前高校的保险专业教育重学历、轻能力,在教学中主要传授理论知识,而对实际业务中需要的专业技能、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够重视。因此,在目前的教育体质和教学方式下,由正规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险企的技能要求,无法适应保险机构业务发展。再加上职场新人不安心基层工作、倾于跳槽,又令保险公司坚定不了录用应届毕业生的决心,如此恶性循环。

曹卫说,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却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如寿险的核保、理赔工作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车险的定损查勘需要较多的车辆维修知识,营销需要丰富的消费心理学知识等。这种忽视学科交叉性、雷同的、脱离实践的专业教育,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就学历教育未来的发展对策,曹卫教授也支了几招:改善保险业的社会声誉;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推动高校财经类专业普及及保险基础课程;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建设保险专业人才实习就业基地;促进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学历教育远远不能满足保险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逐渐成为保险从业人员学习最新知识技能、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途径。从国际经验来看,保险业发达的国家普遍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险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制度,相关的职业教育标准也被国际上普遍认可。应该说保险职业教育更接近保险市场的人才需求。

虽然目前高校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性人才,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培养的重点是研究型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把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一些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得保险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没有很多的融合。

我国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还刚刚起步,尽管已经存在一些保险职业培训机构,但大都实力较弱,没有形成市场品牌。对于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保险业而言,保险教育培训更是处于初级阶段。

十八大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这对于处在初级阶段的中国保险业来说更是如此。中国保险在开放期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打乱了民族保险自我缓慢内生发展的稳定步伐,保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养”的过程。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唯愿保险教育为市场输送合适人才的同时,也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险分散机制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蒙以养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4

老师,同学们: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指引下,在这春光和煦,百花烂漫之际,养正中学第二届“以体养正”趣味运动会胜利开幕了。首先让我们用热烈掌声为本次运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同学们,我校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我们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张扬个性。趣味体育运动会就为同学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养正中学第二届“以体养正”趣味运动会是一次群星闪烁的盛会,是同学们展示自我、锻造自我、悦纳自我的最好契机,是对学校学生形象和雄厚的体育实力的一次大检阅。同学们,检验你们特长的时刻到了,发挥你们的体育特长、展示你们的体育才艺的机会来了,赛场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汗水在这里挥洒,青春在这里闪光,力量在这里体现,智慧在这里产生。胜利者收获着喜悦,参与者享受着力与美的欢乐。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期望你们从这次体育盛会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体味拼搏的乐趣,寄托成功的希望,去创造崭新的未来!

今天,我向本次运动会的组委会及全体师生提出殷切的希望:希望全体组委会成员各负其责,圆满完成本次大会各项工作,希望全体裁判能够执法公正、公平;希望全体运动员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希望所有啦啦队遵守大会纪律,喝彩有序做文明观众。希望全体师生继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优良传统,切实注意各方面的安全!最后预祝养正中学第二届“以体养正”趣味运动会圆满成功!

黄帝内经·男子养正 篇5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丈夫虽然可以直译男子,但是既然称丈夫肯定是有讲究的。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看来男子生理发育、换牙齿、开窍都要比女子晚一年。如果乳牙一直没换或换得特别晚,就需要考虑肾气足不足啦。

我们都知道糖吃多了容易得龋齿,甜的东西对肾气有伤害。为什么这么说呢,甜的东西补脾,甘入脾,走肉,对脾胃有好处,当然也容易长肉肉。脾属土,肾藏精,属水,在五行学说里土克水,于是甜的食物吃多了伤肾,过犹不及哦。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所以牙齿有问题是肾精不足的表现。那怎么补呢,苦坚肾(苦补之,咸泻之),吃点炒得焦黄的栗子、核桃都是食补之选。(吃核桃时最好去掉那层膜。)

男子肾气足的一个表现是头发根儿直立。有时候我们一段时间未见的小男生,猛一见,发现身子开始拔节,一头直立着的粗壮短发还挺惹眼。这毛毛糙糙的小子其实是一种精血充盈肾气足的表现哈。

上古时期为何称男子为丈夫呢?有句话叫“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前半句,大家都能理解,量小的人难养成君子的浩然之气;那无毒,指什么呢?很多人误解为狠毒之类的意思,毒者,厚也。毒是指滋味厚涩苦烈……。你看中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换句话说毒就是有特性。所以说无毒不丈夫,非贬义也。但是,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正解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非丈夫”。啊?!……

伏羲拿着个尺子,女娲拿着个圆规。有句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矩能画方,依规能画圆。伏羲手里拿的尺子就是矩。丈,就是指拿个矩的男子,这个男子在最早的时候是丈量田地,后来引申掌权的人,掌握度量衡的人都叫“丈”。(度是尺寸,量是容积,衡是轻重。)

呵呵,所以“丈夫”是一种很有文化的尊称哦!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二八十六,男子到了十六岁,他的肾气开始由实变得特别的盛大、充盈。首先表现是长喉结,要变声了,然后长胡须。同时开始长个,骨骼变得粗壮。(太冲脉盛,长胡子;反之,冲脉虚了,胡子就少。)

精气溢泻,溢和泻的意思不同。精气满了自然溢出,这时会出现遗精的`现象。溢,如锅里面水开了,水从上面溢出,精满自溢这是健康的一种表现。

泻,如开闸放水,从底下泻出来。人为的加了一些力量,如产生“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想法和行为所导致的泄。有些行为会导致漏。这个年龄最应该把精和气节省下来,让自己生长发育得更好,更壮,增长智力和慧力。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三八二十四,男子到了24岁,基本就确定身高了。很多男生中学未长个的,大学期间会蹿一大截。这时长个长到极点了,肾气就平均到身体,强劲筋骨,肾力足的长出智齿来了。

男子的发育过程中就是一个精化气,气化神的过程。最好是在懵懂之中不要提前开窍。如果提前开窍,在这个阶段没有发育好,他的精漏掉了,没化成气。就是提前预支肾气。有些人24岁前,甚至16岁前,开了窍,那是在漏肾气啊。

(注意少年期不提前唤醒,某些事该避讳的避讳;青少年中不传播某些不良行为,虚其欲,扫除不洁,长养浩然正气。男子16岁至24岁的黄金年龄,最应该去发展他的勇力、尚武精神、智力,还有慧力。)

那如果漏了有什么方法?那就是补。这时补肾如补漏洞。除前面食补外,生活中有一些小细节也可以补肾。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吃饭的时候坚持不说话。肾司二便,撒尿、排便的时候咬着牙。不漏气,不漏气,就是补肾。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顺德养正学校十一周工作总结 篇6

1、本周获悉,我校学生林嘉豪带着科技创新作品《古长城动物拉力卷扬机演示仪》和《全光路投影蔽光写真仪》赴德国参加2015年第67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竞赛评审、答辩会,取得一枚金牌一枚银牌的好成绩!这已是我校学生第四次在国际科技创新发明大赛中获大奖!

2、在世界记忆大师杨冠新主任的带领下,我校脑科学研究与潜能开发工作效果显著,硕果累累。11月8日,为期两天的2015年第24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广州城市赛落下帷幕,我校李健、刘家月、招一天三名同学闯入十强。《珠江商报》记者专程来我校对此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3、11月11日,在大良街道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我校史登玲老师的比赛课设计科学,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生动活泼,成效显著,深受评委一致好评,最终荣获一等奖,展示了养正教师的风采。

4、为了更好地拓展我校师生的国际化视野,打造国际化交流平台,11月10日下午,拔萃教育集团邀请了美国犹他州花园市市长、美国EEG教育集团主席John Spuhler、美国EEG教育集团总监Melissa Spuhler、费斯鲁德中学校长Dr.Steven Buuck等一行十人来我校进行交流。广东拔萃教育集团董事长杨冉先生代表集团与美国EEG教育集团主席John Spuhler进行了签约,标志着中美两大教育集团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正式确立,将进一步推动我校国际化办学的进程。

5、11月12日下午,惠州市麻榨中学领导老师在叶展明副校长的带领下一行十余人前来我校进行观摩交流,我校向客人们开放了三节公开课,并与客人们进行了交流研讨,麻榨中学领导老师对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6、我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为了对上半学期的学习进行检测,及时总结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本周我校小学部进行了期中考试。学校认真组织,考场秩序良好。本次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又有了新的进步。

7、开学以来,我校小学部和初中部进行了多轮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课、科组研讨课,通过这些公开课,加强老师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8、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学生的身体,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打造学生喜爱的校园,我校小学部和初中部充分利用大课间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架构“养正达人”区域德育体系 篇7

编者的话:

学校作为国家设置的规范化的学生社会化教育机构,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更好地进行整体设计和科学教育,帮助每一个学生从小种下“美德”的种子,打下品德和人格发展的根基,实现以文化人的目的,这需要学校教育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充分利用区域内优秀文化资源,坚持“蒙以养正”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养正达人”项目,不仅拓宽了学校德育的途径,提升了学校德育的实效,而且使区域内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灵动了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其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

《蒙以养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8

在小学教育中,是否也可以把古圣先贤的真理智慧运用到学校的教育中来,让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有机地结合,让国学精髓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让国学的精华在他们的心灵上绽放呢?

一、童蒙养正,经典文化润心田

“古文所以阐理纪事,述德达情,最为可贵……” (奏定学堂章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人成长的营养品,是修养道德的心灵鸡汤,更是培养有智慧、有品德的谦谦君子的终极追求。校园经典文化的创设,无疑对孩子人格的塑造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

1. 环境熏陶润无声。踏进校园,一股浓浓的书香味扑面而来,清新淡雅的温馨提示、催人奋发的格言警句,触动心灵,陶冶情操。这是学校把中国传统文化——《三字经》《 弟子规》等名言警句精心设计分布于各个楼层:篆书款 、古朴典雅的的名言匾子:“立德、树人、修身、明志、报国”,悬挂于大厅柱子上,引导师生明白树人当“立德,修身,报国”;“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弟子规出现在楼梯口、走廊上,启蒙孩子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端行——当以“德”为首,人生当以“报国”为己任。

2. 经典文化沁心脾。“古今体诗辞赋,所以涵养性情,发抒怀抱,中国乐学久微,借此亦可稍存古人乐教遗意…… 传述圣贤精理…… ”(奏定学堂章程)。学校把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印制成小册子,人手一册,方便携带,并对学生分段要求(从一年级开始,每学期背诵十首,以此类推),安排学生每周练背一首。把《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经典作为诵读篇目,教给中国传统的吟诵方法: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规则很奇特。平长仄短入声促,韵字平仄皆回缓。在课前、课间、课后、空闲时熟读成诵,定期评选“经典诵读之星”,经典诵读比赛,让经典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于口,了然于胸。伴随谦恭有礼的作揖,韵律怡人的诵读声,美好的情感,人生的哲理,文化的精髓,如点点春雨入地,沁人心扉。

二、童蒙养正,艺术习得冶情操

“六艺”是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乐即音乐; 射就是射箭技术(锻炼体格,品格修养);书就是书写,识字,文字。1903年清政府的《奏定学堂章程》提到“凡立学堂不设乐歌,是为有教无育,是为不淑之教……体操表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可见,六艺的习得是培谦谦君子,养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

1. 音乐特长善其心。“音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中国古代《乐论·乐施篇》)。学校把排箫教学引进课堂,开办“声乐”、“合唱”、“管乐”、“舞蹈”等兴趣小组,发挥个性特长,力争每个孩子都能学会一种乐器。结合重大节日举行才艺展演、排箫比赛,到社区表演,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艺术之美的魅力便在于对心的感动。丰富的校园艺术文化,让孩子们在艺术的浸润中,获得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

2. 书法书品泽心田。“汉字书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的追求,人文精神……是一个反映生命的艺术。”(沈尹默语) “写字者,写志也。”“字品”体现的是“人品”!可将书法教学引入课堂,开设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班,聘请资深书法老师教学,让学生每天书写古诗词,课堂中重视写字姿势、书写规范。每月开展书法比赛,每学期进行书法成果展示。“人人爱书法”“写规范字,做高尚人”的文化氛围充盈整个校园,直达人心。

3. 体育活动健身心。“射”者,锻炼体格,修养品格。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所蕴涵的人文意义是丰富而深刻的。体育在悄悄地改变着社会,改变着人的性格,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新的时代,必须赋予“射”新的含义:强身健体,珍爱生命。重视开展“阳光体育锻炼”活动:传球、慢跑、跳房子、韵律操。举行体育节、校性田径运动会、三棋进课堂等。体育运动的开展,棋艺的培育,增强了体质,培养孩子顽强拼搏、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发展欣赏美及自我欣赏的能力,锻炼及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养正消积生胃气 篇9

比如肿瘤病人,尤其是恶性肿瘤,在发病之初就已经出现胃口差,食欲不振的情况。因为恶性肿瘤的生长过程就是与我们人体争夺营养的过程,恶性肿瘤在壮大的同时一步步破坏着我们的正常系统。现代的所谓常规治疗,要么采取手术割除,要么采取放化疗抑制,甚至双管齐下。以上的这些办法都会出现一个非常无奈的现象,瘤子割除了,放化疗用上了,人也奄奄一息了。手术与放化疗在清除、抑制肿瘤的同时也无情地损害了我们正常的身体机能。

我的邻居老于,去年开始突然消瘦,没有胃口吃不下饭,老于没在意,还说这样好啊,正好能减肥了。后来在家人的督促下去医院检查,发现得了原发性肝癌,使用放化疗后很自然的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人也被折磨的皮包骨、无精打采。家里人很着急,向我咨询对策,多次迫切地问我:有什么好办法抓紧把这个肿瘤消掉啊?有什么好药抓紧把癌症控制住啊?我说:现在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吃饭!老于家人非常困惑,吃饭难道能治疗癌症吗?我告诉他们,吃饭不能治疗癌症,可吃饭能救命。你们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不过你们的思路完全错啦。一个人都已经不吃不喝了,还能抵抗什么疾病?首先要病人能吃能喝了,然后再说怎么控制肿瘤治疗癌症的事。

到目前为止,恶性肿瘤始终是一个医学难题。在确定治疗方针上到底是“以瘤为本”呢还是“以人为本”?原有的常规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放化疗抑制的办法。不注重病人证候的改善,什么叫“证候的改善”呢,有个老笑话跟大家讲讲:说有个医生擅长治疗驼背,他的办法就是用两块门板把病人夹住,然后让壮汉上去踩,把驼背病人身体踩平。那不就把人踩死了吗?这个医生说我只管把他的驼背治好,他死活我不管啊。所以治疗恶性肿瘤不能只把眼睛盯在瘤子上,只看瘤子消灭没有,癌细胞有没扩散转移,还应该更多的关注病人,关注他的生活质量。

在老于家人的一再请求下,我给他制定了一整套治疗康复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首先恢复病人的生机,提高老于生命的活力,尽最大的可能把生活质量提高。我给他推荐使用养正消积胶囊,这个药是在传统中药经方的基础上用现代化工艺制作的。

我国的传统医学很早就开始研究治疗癌症的办法,把恶性肿瘤归在癥瘕、积聚、癌瘤范畴。并且深刻地认识到,恶性肿瘤的根源是人体脾肾亏虚、正气不足、络气虚滞导致的免疫力下降的结果。肿瘤虽然可以看做是一种气血淤滞的现象,但是活血化淤的办法不但有局限性,甚至还会出现促进肿瘤内血管生长、瘤细胞脱落、远处转移等缺点。养正消积胶囊在治疗肿瘤的策略上进行了突破,以“健脾补肾、散结通络、解毒抗癌”为治疗大法,应用散结通络药如莪术、三棱、土鳖虫、鳖甲、橘核、王不留行、山楂核等具有软坚、散结、消积、通络功效的药物成分,针对邪气稽留络脉、痰瘀热毒互结,息而成积之证,使机体的修复和损伤能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扶正祛邪,使肿瘤患者食欲、体重增加,体力、免疫力增强,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提高,让患者可荷瘤生存。

培养家国情怀 养正人格品行 篇10

把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学校通过活动体验、环境渗透等举措,营造了家国情怀教育的浓郁文化氛围。

聚焦活动体验。例如,今年9月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为了让广大居民和青少年更加深刻地了解与铭记这段历史,增强民族凝聚力与爱国之情,暑假期间就有学生开始排练情景剧,开学典礼那天,家长、学生一起表演,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责任等崇高情感。接下来,开展了持续一个多月的“寻找武汉抗战足迹”、“我的中国心”主题队会、红歌传唱大PK等一系列活动。另外,在建队日上,各年级汇报一个多月来的学习成果,使同学们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刻苦学习,加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聚焦环境渗透。学校借助教室和教学楼的文化布置,努力突出家国情怀教育元素,学校主要选用梅兰竹菊等绿植,寒梅傲霜、幽兰高洁、翠竹坚毅、菊花淡雅;通过语音立体地图,学生可以随时了解中国的山脉、河流、省市区、铁路分布;班级前后门的门板上均刻有一首唐诗或宋词,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学校还不断完善校园多媒体宣传平台,营造了立体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程建设。学校有机地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校本选修、学生社团等各个环节。

改革课堂教学。我们以家国情怀教育为引领,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融入教学。例如,在学校一至三年级的体育课中,我们引进了跳房子、滚铁环、扔沙包、跳皮筋等游戏内容;在四至六年级的体育课中,我们引进一些具有挑战性而且活动量较大的游戏,如爬竿、拔河、抖空竹、踢毽球等项目。通过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此外,学校还通过微课、慕课等新颖有效的教学形式,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头脑。例如,去年寒假期间,学校教师团队开发的《美美中国年》系列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慕课自主学习,了解春节传统文化。

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先后开发了爱国主义教育类、传统文化类、学科知识拓展类等60余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校长和外聘书法专家组成实验小学书法授课团,语文老师负责跟班,课后指导。自上而下,全员参与,全程育人,以字育德,以字审美,以字养行,以字健体。

丰富学生社团。学校积极支持学生组织社团活动,例如民乐团、国画班、围棋班等,努力将家国情怀教育贯穿社团活动中,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实践养成。我们努力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深化体验和理解,真正做到既内化于心,更外化于行。

挖掘区域资源。学校地处“中国车都”沌口经济开发区,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东风公司、神龙公司等汽车企业了解“车城文化”,通过实地参观,将“车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活动当中。

走进社会实践基地。学校以国庆节、抗践胜利纪念日等为契机,组织学生走进科技馆、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要求学生把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发现与探索写成调研报告,带进课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读传统人文经典,养正气正知正见 篇11

关键词:传统人文经典;正知正见;《论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80-02

针对目前社会上邪教、传销、诈骗活动猖獗,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总结出许多防范招式或攻略。这当然很有作用,但那些邪教、传销、诈骗分子的作案方式层出不穷,不断推陈出新,甚至利用民众的“防范招式”来作案,让人防不胜防。况且如果我们普通人整天存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态与他人交往,心里老是掂量着防范,那么内心是多么冷酷、孤独的呀!而人间也变得毫无温暖,人们提心吊胆地过活,和谐社会从何说起!那么是否有无需防人而“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来避免邪教、传销、诈骗的伤害呢?答案是有的:我们先要管好自己、先看住自己的心。

人们常说“自欺欺人”。确实如此,人只有自欺(内心明明觉察到那是错的然而还照做不误),才可能欺人或者是被人欺。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内心没有被骗的因素,那么别人是根本不可能欺骗到自己。别人欺骗我们的前提是我们先欺骗了自己。诈骗分子(包括邪教、传销,下同)基本上是利用我们的贪婪、愤怒、恐惧或者无知(我们是在他们的引诱下觉得自己特别的无知)来伤害我们。这四种因素在我们普通人身上都有,只是平时隐藏在内心深处没有觉察而已,一旦遇到外境的引诱,那就一发不可收拾地暴露出来。诈骗分子把我们内心深处的贪婪、愤怒(在内心深处叫嗔恨)恐惧和无知引诱出来,设置陷阱,伤害我们。如果我们心中根本没有或者少一点贪念、嗔恨、恐惧和无知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上当受骗。

这个观念对大学生在当下和以后人生中防诈骗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可以说是“半成人”、“半独立人”。他们的思想、生活乃至人格还没有完全独立,然而他们对生活费的使用、课余和假期时间的安排却有一定的自主权,学校、老师和家长没法也无需替他们作主。但他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还不充分,往往在思想、心理和行为上出现偏差。这就非常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一方面利用他们的不成熟,另一方面利用他们对自己财物和时间的自主权。因而最近一段时间,针对大学生的邪教传播、传销组织和诈骗行为相当多,不少大学生上当受骗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那么大学生如何有效地防范呢?当然这和社会上大多数人的防范方式有共同之处:一方面是尽可能地多记住一些非常实用、可操作性的防范招式;另一方面是减少乃至根除内心的贪念、嗔恨、恐惧和无知,这是根本所在。然而,结合大学生的成长实际,引导他们的内心成长即第二方面的防范方式显得更为重要、更有长远意义。大学生处于思想认识、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基本上奠定他们一生的生命方向和格局。如果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阅读一些中外的传统人文经典,充实心灵,提升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从而塑造人格、锻炼意志,那么最终成为一个有着独立精神、敢于担当的人。对个人来说,他的生活必定充实幸福;对他人、社会来说,他敢于担当、奉献。当然,他们绝不会去欺骗他人也不太可能被人欺骗,因为他们的内心干净、光亮,贪婪、嗔恨、恐惧和无知的意念较少。

传统人文经典很多,涵盖中国、西方、印度三大文明传承中两千五百多年的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经典,浩如烟海。然而对一个大学生来说,并不要求完全读完、读懂,这既不可能又没必要,因为这些经典连许多学术大师也不敢说自己完全懂。《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我们大多数人对传统人文经典的理解都处于完全不懂和完全懂之间,不可能完全不懂也不可能完全懂。因而我们对阅读传统人文经典应抱着这样一种态度:脚踏实地用功阅读切于自己性情和理解能力的经典,深入内心涵养潜玩品味,时间久了,以前已懂的意味更伸长,以前不懂的慢慢地也能领会;不因为有不懂的就放弃,也不因为有懂的就满足。这就是孔子“下学而上达”、庄子“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的态度。因而在大学四年时间中,应该对人类三大文明传承的人文经典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对最核心的经典要有深入的阅读。如果能做到的话,也就是把人生学问的根基打好、框架搭起来,为以后人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不是大学生最有意义、最重要的学业吗?这不是大学生真正防邪教传销诈骗的立身之本吗?

《论语》是我们中国两千五百年来读书人必读的一部书,是中国人文传统的核心经典。钱穆先生说:“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1]《论语》因其平易近人、贴切学者日常生活,是引导我们初学入门书;《论语》因其蕴味无穷、上达圣人天道天命,是印证我们成学到家书。因而我们应秉着谆谆的诚敬心仰望着他,在生活中随时体贴,让他成为我们的依靠,陪伴我们的成长。这可以让我们真正地安生立命、活在当下而展望于无穷的未来。

下面我以《论语》为依据经典,从中品读出大学生如何自立做人进而认识他人社会、防范邪教、传销、诈骗。在生活中,人们经常对某一类人或事趋之若鹜,那我们自己该怎么办呢?孔子的学生子贡也遇到这个问题。《论语·子路篇》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钱穆先生的解释非常好,他说:“一乡之人,若宜有公论,然亦各自为类似以为好恶。若一乡同好,恐是同流合污之人。一乡同恶,或有乖世戾俗之嫌。恶人不之恶,疑其苟容。善人不之好,见其无可好之实。然则公论贵乎合道,不贵以多少数为衡量。”[2]很多时候,我们对众人都喜欢和厌恶的事情拿不准,或许应保持这样一个态度:多看看真正有学问的人的想法言行,以他们为准。比如,现在社会上有很多邪教往往装扮成正教的形象,而且名目复杂,大学生不太可能正确地辨别。因为宗教教义一般都很高深,而且世界上主要宗教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理论和历史不是一般人能完全搞懂的。因此在遇到宗教信仰问题时,应多向有正知正见、品行高尚的老师或者前辈咨询,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不简单地跟风,也不随意判断评论。

夫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对世人都讨厭或喜欢的人,我们该怎么观察呢?夫子指点我们:“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朱子《论语集注》解释较为显豁:“以,为也。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3]这是第一步,先看其行为后果是善是恶。做善事是君子,做恶事为小人。“由,从也。事虽为善,而意之所从来者有未善焉,则亦不得为君子矣。”这是第二步,再看人的内心动机是为了帮助别人呢还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前者是善,后者为恶。在现代伦理学看来,如果一个的行为和动机都是善的,那就可以判定此人为善人。但在夫子看来,这还不够,还没有观察他能否安于为善。安于为善,才算得上是君子。如果不能安于为善,那还需要下功夫,不断修养。朱子注曰:“安,所乐也。所由虽善,而心之所乐者不在于是,则亦伪耳,岂能久而不变哉?”这是第三步,看他是否安于做好事。我们常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如果一个人安于做好事,而且在做好事的过程中感到快乐,那他的境界就很高了。安在哪里,这是人的性情、志向和功夫休养,从这里通透地观察一个人:如果他安于行善,能立马唤起我们内心同样的行善愿望和力量;如果他不能安于行善,也能引发我们反省自己。如果能这样来观察人,他在我们面前还有什么可以隐藏得住的呢?还有什么人可以蒙骗到我们呢?当然这种观人的功夫,归根到底还是自己认识自己的功夫修养。朱注引程子语:“在己能知言穷理,则能以此察人如圣人也。”善哉,斯语也!

假如我们能如是了解自己和他人,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很潇洒自如:平日里根本不用提防他人,当他人欺骗我们的时候,在第一时间能反应过来,避免灾祸。孔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论语·宪问》)钱穆先生《论语新解》白话翻译为:“不在事前逆测诈我,不在事前揣想人对我有不信,但临事遇人有诈与不信,亦能先觉到,这不是贤人吗?”[4]或许有人以为,仁人君子,心存天下,以救人为己任。如果发着求救的呼声来欺骗君子,那他必定上当。这种事情,孔子与弟子也有讨论。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 朱子《集注》曰:“逝,谓使之往救。陷,谓陷之于井。欺,谓诳之以理之所有。罔,谓昧之以理之所无。盖身在井上,乃可以救井中之人;若从之于井,则不复能救之矣。此理甚明,人所易晓,仁者虽切于救人而不私其身,然不应如此之愚也。”[5]朱子说的甚是:仁者虽切于救人,但有智的观照;自己只有先跳出困境,才能把别人拉出来。《论语》上述五章给我们指点了人生的方向:紧要的是提升自己的道德涵养和生命境界、充实自己内心的力量,而利益众生乃是天长地久、快快乐乐的事情。这种境界,我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不亦说乎?

参考文献:

[1]钱穆:《孔子与论语》,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44页。

[2]钱穆:《论语新解》,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347页。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6页。

[4]钱穆:《论语新解》,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379页。

[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1页。

上一篇:销售行业求职的自我评价下一篇:资产管理中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