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课堂实录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祝福》的课堂实录(共8篇)

《祝福》的课堂实录 篇1

师:上周五我们只留了一项作业――预习《祝福》,大家都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现在拿出纸和笔,我们来听写几个字词。按惯例,课代表和学习委员到前面来,在黑板上听写。

少不更事 沸反盈天 讪讪 歆享 牲澧

(请学生订正并解释词义)

师:我们只听写了5个词语,全部听写对的同学不到四分之一,知道词义的同学更少,老师没想到会是这样。看来,过了一个假期,同学们把上学期老师的要求都给忘了。在大家进校的第一节课上,吴老师就给大家强调“字词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记住今天的教训,今后预习每一篇课文都要先把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弄明白,并记住它。

这篇小说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生1:小说讲了祥林嫂不幸的遭遇。

师:能说得具体一些吗?祥林嫂遭遇了哪些不幸?按时间顺序说。

生1:祥林嫂二十六七岁时,比她小十岁的小丈夫死了,她不愿改嫁,就逃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了一名女佣。做了三四个月,就被婆家人劫了回去,并逼她改嫁给了深山坳里的贺老六,说是改嫁,其实就是把她卖了。祥林嫂以死抗争,但最后还是屈从了贺老六,并生了一个儿子。祥林嫂在贺家过了四五年,不幸的命运又一次降到她的头上,贺老六病逝,儿子也被狼吃了,狠心的大伯把她赶出了家门。备受命运打击的祥林嫂又回到鲁镇,继续在鲁四老爷家做女佣。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没有引起人们的同情,反而成了周围人取笑她谈资,鲁四老爷一家也因此更忌讳她。祥林嫂听了柳妈的劝告,到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本以为可以洗清罪孽了,可是主人家仍旧忌讳她,不准她碰祭祀的器物,并把她撵了出去。祥林嫂沿街乞讨,当遇到“我”时,向“我”询问鬼神的有无,而“我”却无法准确告诉她,最后祥林嫂在对鬼神的恐惧中死去了,死在了祝福的前夜。

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了五个层次:1、生存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也就是饿了要吃,冷了要穿,累了有地方休息,维持生命的存在;安全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要,也就是说生命存在不受到威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人要被社会接纳,能得到群体的认同,有人爱你,这种爱包括亲人的关爱,朋友的友谊,异性的爱情等;尊重需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二是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需要就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请同学们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选择不同的层面角度来分析祥林嫂的悲惨境遇。

生2:从生理需要的角度来看,祥林嫂最大的愿望就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活下去,然而她的努力并不能改变命运的捉弄,她最后被鲁四老爷撵了了出来,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可是她的要饭的碗是破的,空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祥林嫂无法获得最低生存保障,她最后死在了雪夜里也就不足为怪了。

生3:祥林嫂的一生都生活在恐惧中,她害怕被卖改嫁,逃到了鲁四老爷家,可是最后还是被婆家人强抢了回去,被逼迫嫁给了贺老六。第二次结婚,又是夫死子丧的悲剧结局,从此她陷入更大的恐惧中,她害怕到阴间被两个男人争抢,被阎罗大王用锯子锯开。

生4:没有人爱祥林嫂,第一个丈夫小她十岁,根本不懂得爱;第二个丈夫是花钱把她买去的,也不是真正爱她。

师:四婶不是收留祥林嫂了吗?柳妈也帮她出过主意,到土地庙捐门槛。这两个人是关心她,爱护她的吧?

生4:四婶是看中她肯吃苦,能干活,要得工钱也少,一旦她不能干了,就被四婶无情的撵了出来。与其说柳妈是帮她,不如说是害她,她使祥林嫂陷入了更大恐惧中。

师:柳妈这是好心办坏事,打心底还是关心祥林嫂的哦。

生4:不是。

师:有什么根据说“不是”?

生4:(一时回答不上来)

生5:(读)“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 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从“不耐烦”、“诡秘”的神色可以看出柳妈不是真正关心祥林嫂,而是拿改嫁作取笑祥林嫂的新的谈资。

师:同意你的观点,我们分析一个人的行为,不仅要学会“察言”,还要学会“观色”。请大家继续从需要的五个层面来分析祥林嫂的悲惨境遇。

生6:小说写了祥林嫂三次被赶出门,第一次,小丈夫死后,被赶出卫家嫁给贺老六;第二次,贺老六和阿毛死后,被赶贺家到鲁四老爷家继续帮佣;第三次,被鲁四老爷家赶出鲁家,流落街头。由三次被“赶”可以看出,祥林嫂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宿,如果说她有归宿,那归宿就是死亡。

生7:周围人都拿祥林嫂的痛苦来取笑她,没有一个人尊重她,更可悲的是连她自己也觉得自己是有罪孽的。

师:祥林嫂的人生价值何在?她实现过自己的人生价值吗?

生8:看不出祥林嫂的人生价值何在。

师:我们分析过去时代的人物尽可能不要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去衡量,吴老师给你一点启示,鲁迅先生把中国人的命运概括成两种: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另一种是暂时作稳了奴隶的时代。

生8:祥林嫂的人生追求是“暂时作稳了奴隶”,奴隶的身份就是她认同的最大的人生价值。

师:课文哪些情节是表现祥林嫂“暂时作稳了奴隶”?

生8:第一次到四叔家做佣人,嫁给贺老六以后。

师:请你找出具体的句子读一下。

生8:(读)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后来?――起来了。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我在娘家这几

天,就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

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师:你读的这两段都用到一个形容词“胖”,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生8:祥林嫂对生活很满足。

师:这是幸福的生活吗?

生8:不是。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8:从“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这一句可以读出祥林嫂吃得很差,劳动也很辛苦。

师:嫁给贺老六以后是幸福的呀?

生8:不是嫁,是被贺老六花钱买去的,他们之间只有婚姻,没有爱情。

师:分析得好,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咬文嚼字。祥林嫂和贺老六之间只有婚姻的买卖,没有爱情的幸福,而祥林嫂依旧很满足,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9:因为这样奴隶的地位也是暂时的,更多的时候是想做奴隶而不得。

二、看不见的手

师: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祥林嫂凄惨的人生境遇,我们看到到了一个孤独弱小的生命的苦苦挣扎。她痛苦的哀嚎,诅咒这不公平的命运;她默默的忍受,独自咀嚼人生的苦难。然而,冥冥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情的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的境地。这只“手”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思考。

生1:祥林嫂是给逼死的。

师:谁逼的?

生1:所有的人。

师:能说具体一些吗?

生1:她的婆婆和小叔子逼迫她嫁给贺老六;夫死子亡后,贺家大伯把她赶出家门;鲁镇的人们那她痛苦来求笑;柳妈给她讲阴间的事,吓唬她;鲁四老爷一家歧视忌讳她,最后又把她撵出门。正是这些逼迫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所以众人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师:小说中的“我”也是凶手吗?

生1:好像不是,“我”应该是同情祥林嫂的。

师:你从那读出这种“同情”的,给大家读一下。

生1:(读)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勿勿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活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

师:“我”怎么看待自己的答话?

生1:“我”认为自己也该负若干责任。

师:“我”的责任何在?

生1:(回答不上来)

生2:因为“我”没能给她以人生的指导或具体的帮助。

师: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对祥林嫂的死负有责任,是众人合力把祥林嫂推向的死亡的深渊,这“无形之手”是罪恶的众人之手。其实众人的背后也有一种无形的手在推着他们,大家觉察到了吗?

生:(疑惑)

师:如果祥林嫂是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她还会死吗?周围的人还会那样做吗?

生:不会!

《祝福》的课堂实录 篇2

合作探究是颇为有效的课堂形式, 但如何找到一个“点”, 一个能达到引发有效讨论的激活点, 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分析《祝福》这一课时, 无意间发现教材第23页中, 范曾大师的一幅插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 我决定用这个“点”来打开这一课时的合作探究之门。

一、一石激起千重浪

在布置学生预习时, 我要求同学们必须认真阅读课文, 找出范大师的错误。

同学们经过课前认真地准备, 课堂探究气氛异常活跃。有的说人物站的位置不对, 有的说物品摆放不对, 有的干脆说站在最后的那个男人是阿牛……

我让同学们经过了数分钟的辩驳, 最后有一组同学找出了错误:站在最后的老男人是鲁四老爷, 他应该没有留胡子。理由:小说第一段介绍鲁四老爷时说“单是老了些, 但也还未留胡子”。至此, 同学们探究的胃口大开, 个个意犹未尽, 人人跃跃欲试。接下来我这个“编剧”设置的几个有些创意的问题便成了这堂合作探究课的层层“波涛”, 颇有一浪高过一浪之势。

二、乘长风破万里浪

趁热打铁, 把握时机, 我把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的几个探究性问题一一抛出。

1.谁杀死了祥林嫂?主犯是谁?从犯是谁?

同学们抢着回答:“主犯是封建礼教, 从犯是鲁镇所有的人。”

我又问:“导致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还有其他因素吗?”

探究结果:愚昧、麻木、自私的社会环境。

我接着说:“请同学们比较探究祥林嫂与我们学过的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能得出什么结论?”同学们兴致勃勃, 从《氓》中女子谈到刘兰芝, 又从杜十娘论及林黛玉, 通过跨越时空的比较, 得出一个结论:封建礼教一步步地使中国妇女沦为玩物, 沦为商品。

2.祥林嫂有怎样的春天故事?

同学们迅速筛选、整理得出:

(1) 丽春之日, 丈夫去世;

(2) 孟春之日, 被卖再婚;

(3) 暮春之日, 痛失爱子;

(4) 迎春之日, 寂然死去。

我又问:“小说为什么这么安排?”

探究结果:让悲惨的命运更加悲惨, 表明像祥林嫂这样的妇女注定没有春天, 没有希望, 进而告诉读者, 祥林嫂的悲剧不是偶然的, 而是必然的。

3.如此悲惨的祥林嫂, 她曾与命运抗争过吗?学生讨论整理得出:有过三次抗争

(1) 逃到鲁镇;

(2) 以死抗拒再婚;

(3) 花巨资捐门槛。

我又问:“她为什么要抗争?”

探究结果:为了逃避再婚, 为了“赎了这一世的罪名, 免得死了去受苦”。表明她自觉维护封建道德, 她既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同时又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奉者。

我接着联系前几天组织同学们看过的电影《祝福》,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电影的结尾让祥林嫂‘怒砍门槛’这个情节的改动好不好?”

经过合作探究, 同学们把一个遥远的祥林嫂读在了眼前, 从一个祥林嫂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受苦难、受宰割、受歧视、受唾弃的妇女形象。

《宇宙的边疆》课堂实录 篇3

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让大家欣赏了一组图片,它们美不美?

生:美。

师:那么,你知道这是一组什么样的图片吗?

生:星云、星空、地球、太阳、恒星、宇宙……

师:那么,宇宙究竟是什么样子?宇宙究竟有多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国著名作家卡尔·萨根,看看他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展示幻灯片1:走近作者

师:卡尔·萨根,美国著名“大众天文学家”。1980年,他制作拍摄了大型科学电视片《宇宙》,在60多个国家上映,观众高达5亿。(笑着间学生)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看呢?

生:(笑着说)想。

师:可是,我是语文老师啊。(笑)所以,我今天也请大家“看”,只不过我们“看”的不是电视,而是文字版的,也就是说,本文是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

师:那么,什么是解说词呢?大家了解不了解?

生:不了解。(极少数说了解的)

展示幻灯片2:解说词(掌握文体知识)

师:解说词,就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简单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

师:当然,仅仅看定义也许大家还不是太好理解。这样吧,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请大家欣赏下面这幅图片。

(到哪个学校讲课。就展示哪个学校的教学大楼图片,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课堂的兴趣。因为本次是在鄂南高级中学讲课,所以我展示的就是鄂南高级中学的教学楼图片) 师:大家看一看,这幅图片大家熟悉吗? 生:(笑道)熟悉。 师:可是,对于我们今天前来听课的、在座的全体教师来说,他们熟悉吗?

生:(齐声笑道)不熟悉。

师:那么,如果我给它加上一句“鄂南高中信息大楼”呢?这样大家清楚了吗?

生:(齐声笑道)清楚了。

师:那如果我再给它加上一段文字呢?

(展示文字:秋日的下午,阳光静静地洒在校园里,信息大楼愈发的显得雄壮威武了。白色的玻璃幕墙,红褐色的点缀,显得那么的和谐与温暖。远远望去,一艘知识的巨轮正在扬帆起航,在知识的海洋里劈波斩浪,驶向远方……这里,是人才的基地;这里,是成长的摇篮。)

师:同学们,哪一段更清楚,更具美感?

生:(齐声笑道)最后一段。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使用了排比的手法,“这里,是人才的基地;这里,是成长的摇篮”,显得有力度,有气势。

生2:因为它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信息大楼愈发的显得雄壮威武了”,显得形象生动,而且更具人的感情。

生3:因为它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一艘知识的巨轮正在扬帆起航”,将教学大楼比作了知识的巨轮,也就更加的形象生动了。

师:很好。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

师:这说明了解说词的语言是优美的,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师:那如果我展示的不是图片,而是连续滚动的画面,比如说电视片呢?我是不是还需要一定的顺序呢?

生:(齐声道)需要。

师:这说明解说词要有第二个特点,“清晰的顺序”。

师:而且在播放的时候,我能不能看着教学楼的图片说是食堂啊?看着食堂的图片说是教学楼啊?

生:(齐声笑道)肯定不能。

师:所以说,解说诃还应该有“明确的对象”。

师:这样一来,我们就明白了,解说词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第一,优美的语言;第二,清晰的顺序;第

三、明确的对象。

展示幻灯片3:解说词的特点

师:好,我们游览了我们学校。接下来,我们跟着作者卡尔·萨根一起去游览宇宙吧,看看本文的特点是什么?

展示幻灯片4:积累·整合(文章的主要说明对象)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划出各段的说明对象或说明要点。

(给学生1-2分钟的浏览课文时间)

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各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呢?

生4:1--6段,写的是宇宙。

生5:7--1I段,写的是星云。

生6:12--14段,写的是恒星。

生7:15--16段,写的是太阳系。

生8:17--18段,写的是地球。

师:大家都找得很准确,都说得很好。(学生一起鼓掌)

师:那么,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呢?

生:(大声道)由远到近。(中间夹杂着“由大到小”)

师:(略皱眉头道)究竟是什么?

生:(沉默后)有人答“不知道”,有人答“差不多”。

师:(笑道)那如果差不多的话,何必要有这两个概念呢?既然有两个概念,肯定还是有区别的。

师:其实,文中有的段落已经有关键的语句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发现了?请大家快速地到文中找找看。

生9:在文章的第7自然段的最后,“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然后,在文章的第10自然段的最后“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接着,在第1l自然段的中间,“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第15自然段的开头,“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最后,在第17自然段的开头,“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因此,我认为本文是由远到近的。

师:畦,一口气找了这么多。大家看,对不对啊?

生:(异口同声地说)对。

展示幻灯片5:感受·鉴赏(与地球距离的远近)

师:好,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板书“清晰的顺序:由远到近”)

师:其实呢,我们知道,人类在认识宇宙的时候恰恰是相反的,我们通常是站在地球上向外看,也就是……

生:由近到远的顺序。

师:对了,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采用由远到近的顺序呢? 生:(学生思考)

师:(笑着提示学生道)比如说我昨天来到鄂南高中,我先进学校的大门,然后再一步步地进入学校内部,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师:那我要是先看看鄂南高中的整体效果图,或者是站到一个很高很高的位置,比如说乘飞机,先从空间俯视一下鄂南高中的整体布局,然后再一点点的来看,可以吗?

生:可以。

师:(笑道)很好,也就是说两个都可以。但是,哪个更好呢?

生10:我认为后者更好,因为可以对学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再去看具体的布局会更好。

师:对了,这就叫“先整体后局部,显得更清楚”,是不是啊?

生:是。

生11:我认为这样还符合摄影规律。(看到老师和学生们吃惊的表情,不好意思笑道)我爸是电视台的摄影师。

师:(笑着)原来如此。 生:(恍然大悟状)噢。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补充呢? 师:如果没有了呢?老师来说一下,大家看怎么样? 师:为了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物理老师。当我问的时候,物理老师眼睛一瞪,说了一句“当然是由远到近

好啊”。我就说,凭什么啊。他说:因为符合宇宙大爆炸的演化规律嘛,当时是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的啊。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么,大家看看,物理老师的这个解释有没有道理啊?

生:(笑着)有道理。

师:所以说,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都可以,但是前者更胜一筹。

展示幻灯片6:感受·鉴赏(由远到近写作的好处)

师:好,我们了解了本文清晰的说明顺序。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或者说,你喜不喜欢?为什么?

展示幻灯片7:感受·鉴赏(本文语言的特色)

生12:本文的语言很美。

师:是吗?那你喜不喜欢?

生12:喜欢。

师:能不能具体点?或者说是举例说明?

生12;能。比如说第4段的开头部分,“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温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得形象具体,而且很生动。

师:好,很不错。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请坐,那么其他同学呢?

生13:第12自然段,“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而且说明准确。

师:好,很准确。

生14:第5自然段中间部分,“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显得准确生动。

生15:第18自然段开头部分,“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作者采用了抒情的手法,使得本句的文字特别的优美,读起来很舒服,使人不由得喜爱上了我们的地球。

师:(颔首微笑示意)很不错。如果说刚才我们同学还是没有打破固定思维,按照文章的顺序往后找的话,那么这个同学就跳出了这个窠臼的束缚,一下子到了文章的最后。很好,很不错。那么,还有补充吗?

生16:老师,我认为文章中间还有一些比较有哲理的话!

师:(笑着)是吗?能具体一点吗?

生16:比如说文章的第3自然段的开头,“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作者本来是说明我们在探索宇宙中所应具备的精神,其实,我感觉,不仅仅是在探索宇宙中,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包括我们现在的学习中,我们都应该具有这种精神。

师:(笑着)嗯,这位同学已经学会发散思维了,已经看得更远更深了啊。大家同意不同意?

生:(异口同声地)同意。

生17:老师,其实文章第二自然段也告诉了我们,“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也是充满了哲理的。

师:(笑着)嗯,不错,很好。看来大家是把文本读进去了。那么,还有没有补充呢?

师:好,如果没有了的话,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展示幻灯片8:感受·鉴赏(本文语言的特色)

师:本文作为解说词,语言是非常优美的,主要体现在:①善用比喻,形象生动;②巧用拟人,形象生动亲切;③笔带激情,议论抒情相结合;④语含哲理。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师:因此,本文不仅被称为是解说词的代表,作者卡尔·萨根被称为“美国著名大众天文学家”,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科普作家”。大家看一下,有没有“之一”啊?

生:(笑着)没有。

师:对,是没有的。不是老师粗心大意,而是本来就没有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作家像他一样,“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所以,这不仅仅是一篇优美的解说词,更是一篇很好很好的科普说明文。然而——

展示幻灯片9:思考-领悟(引导学生从浅层的“解说词”到深层的“科学精神”的探究)

师:2010年9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中国著名科学作家嵇晓华一篇文章——《科普作品:中国读者很难提出好问题》,作者在文章中说,中国人在读科普说明文的时候,经常缺乏思考,因此很难提出好问题。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课文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请问宇宙究竟有没有边疆?有没有中心?”

(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思考)

师:(在巡视学生的时候提示)如果你感觉没有头绪的话,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须从文章中找答案,不能“信口开河”回答。

(2—3分钟时间后)

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你的答案呢?

生18:老师,我认为宇宙没有边疆。因为,第2段开头就说了,“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还有第17段“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

师:嗯,好,找得很准确。还有谁来说说呢?

生19:老师,我也认为宇宙没有边疆,因为第5段第一句“因为宇宙辽阔无垠”。

师:很好。

生20: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意见,我认为宇宙是有边疆的。因为课文在第7段的最后说得很明确,“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没有边疆。怎么会有中心呢?既然我们“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那么它就一定会存在边疆的。

生:(笑着鼓掌)

师:看来,掌声就代表大家的态度了。说得真是太好了,是啊,没有边疆,何来中心;既然有中心,就一定存在着边疆。好,很好。

生21: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同样是这句话,刚才他忽略了一个关键的词语“已知”,文章说得很清楚,“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那么,也就是说还存在着未知的宇宙。所以,这句话恰恰是证明了宇宙没有边疆。

生:(笑着鼓掌)好。

师:同学们,我真的要好好表扬你们了。因为你们已经认真的把书读进去了。

生22:老师,其实第4段开头“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也说明了是有边疆的。

生23:老师,我还是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认为宇宙是无边的。因为,文章第1自然其实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其实,这就是说明宇宙是永恒不变的,无边无际的。

师:好家伙,这一句你就看出了问题啊。那大家同意吗? 生:(有点迷惑的样子)…… 师:看来,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了。我们知道,本文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所以,一开始,电视画面就采用的繁星点点的夜空,然后是镜头不断地推进、推进、再推行,然后便配上了这样一句解说词。这样一来,大家看看,好不好理解了。

生:(恍然大悟状)噢。

师:看来,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见仁见智的。

展示幻灯片10:思考一领悟(2010年7月6日,欧洲航天局公布首张宇宙全景图)

师:好,那么我们现在请大家看一个视频。就在2010年7月6日,欧洲航天局公布首张宇宙全景图。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说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的是,视频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希望大家能认真的体会。

(播放视频短片:《首张宇宙全景图引热议》: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4MTQ2NDQw.html)

师:大家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科学家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文章那句很重要的话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地说)仅仅包括了“理论上的”宇宙全景图。

师:很好,看来大家抓住关键词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总结呢?

展示幻灯片11:思考·领悟(宇宙究竟有没有边疆?)

师:宇宙有边疆是正确的,因为是暂时的;宇宙没有边疆也是对的,因为是扩张的;人们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

生:(异口同声地说)嗯,是的。

师:好,文章到这里我们就基本上全部弄清楚了。最后。我想问一下大家,学完《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与思考?

展示幻灯片12:应用·拓展(结合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园的情感及必要的忧患意识)

生24:老师,学完这篇课文,我感觉宇宙真是太大了,太辽阔了。由此,我想到了现在各国进行的宇宙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说我们的“神五”“神六”“神七”的顺利升空,“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等。

生25:老师,我也感觉宇宙真是太大了,人类真是太渺小了,因为文中第6段说了,“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因此,我们人类很幸运,我们应该热爱生命,热爱家园,积极乐观地生活……

生26:老师,我想说的是,相对于“字宙中的大部分是广袤、寒冷的”来说,我们的地球“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地球,尤其在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我们的地球,保护好我们的资源,以避免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师:(笑着)很好,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感触了。同学们,温家宝总理曾经饱含深情地说: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这一节课,我想告诉大家的不仅仅是解说词,更重要的是作者所透露出来的科学精神,而这正是我们人类前进的动力。哪怕是你我前进的一小步,那也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大胜利!

最后,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一同在温家宝总理的《我仰望星空》的诗歌声中结束本课吧!展示幻灯片13:应用-拓展

(播放温家宝总理诗歌《仰望星空》MTV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P3M3FzsOFY)

(就在MTV视频刚刚结束的时候,下课铃声响起。)

师:好。下课。谢谢大家!

展示幻灯片14:补充展示板书

《背影》的课堂实录 篇4

我们常说母爱是慈祥的,父爱是严厉的。但在朱自清的笔下,父爱却是绵长的的,以至“我”读父亲的来信时,热泪盈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感受那份绵长而温暖的父爱。

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读出课文的感情。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生:文章讲述了父亲送我上学时为我艰难买橘的故事,表达父亲对我深深的关爱之情。

生:文章讲述了父亲为生活劳碌奔波,晚境却很颓唐的故事,说明旧中国世态炎凉。

生:文章讲述了“我”家庭遭遇变故,祖母去世,父亲的工作也交了卸。

生:课文以背影为主线,四次写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与子之间相爱和相怜的故事,和子对父的深深的感念之情。

生:我觉得文中还透着淡淡的哀伤之情。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文中几次提出“我”哭了,因为祖母的去世;因为看到父亲的艰难的买橘;因为不舍父亲的离去;因为读到父亲的来信,父亲老了,而“我”这不孝子却不能在身边侍奉,内心深深的自责和愧疚。

师:你说得很好。可见你课前预习很深刻。在四次哭时的感情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第一次是“我”看到家庭遭遇变故伤心而哭;第二次是“我”为父亲的买橘感动而哭;第三次是因为怀念父亲,痛怜父亲老境父亲的颓唐,无人照顾,深深的自责而落泪。

师:是呀,为人之子,为人之父的朱自清在写此文时,真是内心感慨良多。课文几次写流泪,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背影》,课文几次写了“背影”,在文中圈画出来,并说说那一处最让你最感动。

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边读边圈画,并进行批注。(几分钟后)

生:课文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

师:这四次背影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

生:第一次出现在第一段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给读者留下悬念:第二次出现在第六自然段,父亲买橘时的背影。第三次还是第六段,是“我”和父亲分别时的背影;第四次出现在课文最后,读到他的来信后又再次想起他的背影。

师:非常好。请坐,概括得很具体。在四次背影描写中。你最受感到的是哪一次呢?

生:第二次。

师:好,下面我们就直接学习第六段,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来读第六段。

生齐读第六段,对在感情的处理方面,美文朗读方面给予指导,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融入文本。

师:在描写父亲买橘的背影时作者是怎样刻画的呢?

生:作者着中于衣着、动作的描写。写衣着突出颜色“黑”,写动作抓住(穿、走、探、爬、攀、缩、微倾)。

生:我以为好抓住了人物的神态描写。从“蹒跚”可以看出。

师:说得很好。下面老师想请人来复述父亲买橘的过程。(学生小声在下面复述)指名学生复述。

生:父亲送我上车之后,又跟我说去买几个橘子,吩咐我不要乱走动。我看见他戴着黑皮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很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的眼泪很快流下来了。我赶快擦干眼泪,为了不被人看见。我看见他抱着橘子往回走了,看见他过了铁道后,我赶快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师:复述得很具体,从刚才的复述中,我们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如果让你给这一节拟定小标题,你会怎么拟呢?(学生思考,师巡视)

生:父爱深深。

师:你从情感的角度去理解。

生:买橘送别。

师:从主要事件理解。

生:甜甜的橘子

师:这个标题拟得好。请继续。

生:沉甸甸的橘子。

生:沉重的橘子。

师:为何是沉重的橘子呢?说说你的理解。

生:因为它饱含父亲对我沉甸甸的关爱,而我以前还嫌弃他说话不够漂亮,嫌弃他唠叨,自以为聪明过份,因此这里也有我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师:很好,你分析得很具体,那么作者拟定的题目是什么呢?

生:背影。

师:谈谈你对这一题目的理解。

生:“背影”是全文的线素,它象一根线,把父亲给予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念之情串联起来。

师:很好,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

生:文中四次出现背影,但作者只着重刻画第二次背影,为后文写自己多父亲的感念之情做了很好过度。

生:先写作为大学生的我,对父亲的讲话不漂亮而插嘴,“其实我那年已经二十岁”完全可以独立,对父亲所行为从不理解到感动,到后来理解父亲、感激、思念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

师:是的,父亲买橘的背影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才让作者感慨万千。

师:想象一下,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为我买橘送别的?

生:父亲很忙,本来说好叫一个熟识的茶房照顾我,再三嘱咐,甚是仔细。但最终还是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踌躇了一会。终于还是决定自己送。

生:父亲在自己失去了母亲,丢了工作,又奔波劳累的寻找工作之余来送我,可见父亲对我的爱之深。

师:当时父亲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认为是忧郁沉重的。

师:说说你理解。

生:我从“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和深青色棉袍看出来的”,加之祖母去世。

师: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背影,你会怎么形容。

生:沉重的背影。

生:艰难的背影

师:很好,抓住了动作的艰难。

生:勇敢的背影。

师:说说你理解。

生:父亲明知道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很艰难,大他为了给远行的儿子买橘解渴,为了照顾儿子,他勇敢的爬上月台,买回橘子,然后感觉是那么轻松,这正是慈父的表现。

《认识角》的课堂实录 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和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并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纸片、吸管、绳子。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看谁来了? 生:海绵宝宝。

师:喜不喜欢海绵宝宝呀?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就跟着海绵宝宝到图形王国玩一玩,这里有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朋友,它们是······我们一起说说。

生: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齐答)师:大家记性都很不错。

师:现在呀,又来了几位新的图形朋友,它们是谁呢?他们的名字叫做角。这节课呀 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师板书: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它们藏到哪儿去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里有角呢?谁找到了?(课件出示实物图)生:在剪刀的打开那里面有角。(指名答)师:哟,你真会观察。

师:对了,剪刀张开后有一个角,还有吗? 师:你来说,哪里还有角?

生:(指着大屏幕)三角形的那边有角。师:三角板上也有角,还有吗? 师:好,你来说。生:闹钟上也有角。师:眼力不错。师:请坐下。

师:时针和分针也形成了一个角,这些图形都是角,现在我们把它们其中的一个角请到黑板上去,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就请第一个角吧,邓老师照它的样子把它画到黑板上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画角的。

师:先画一个圆圆的点,再画这一条线,再画这条线,这就是一个角(画角的符号)师:看看,这块三角板上有角吗? 生:有

师:谁上来指一指?好,你上来,哪里有角呢? 师:喔,同学们看看,他这样指角的方法,正确吗?(生摇头)

师:还不是最规范啊,那怎样指才是最规范呢?请同学们看好老师的手势了,应该这样指,这是一个角,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好,谁再来指一指?好请你上来。师:指对了吗? 生:对了。

师:对了,三角板上还有角吗?你来指看。师:喔,非常聪明,发现了没有?她可厉害了。

师:好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很多角,下面我们一起来找角,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面上也有角,比比谁找得最多。师:哎,你来。生:黑板上有角。师:黑板那里有一个角。

师:不错,好,你来,说说哪里有角? 生:桌子面上有角。

师:桌子面上有角,非常厉害。师:好,你来指指。生:大屏幕那里也有角。师:不错,还有许多同学想说是吧,这就说明呀,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确实有很多角,是不是? 生:是

(二)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下面呢,我们就来和我们这位角的新朋友握握手,举起你们的三角板,我们来摸摸其中的一个角,先摸摸角的这个地方,看手有什么感觉? 生:刺刺的。

师:刺刺的,那是因为角的这个地方很尖。

师:对了,再摸摸角的这个地方,手又有什么感觉呢? 生: 光滑。

师:光滑,平平的,那是因为角的这个地方很直。

师:对了,好,现在把你们的三角板放回原位,数学家爷爷已经给角的各部分都起好了名字,这尖尖的这个地方就叫做顶点,直直的这条线叫做边,这条直直的线也叫做边(边说边板书)通常我们还会在两条边之间画上这么一条小弧线表示这个角。好了,现在跟着老师的手势把角的各部分名称读一遍。生:顶点、边、边。师:再来一次。生:,顶点、边、边。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一起说 生:一个 师:有几条边? 生:两条

师:厉害,好,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齐读)师:再来一次。(生读,师板书)

(练一练)

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海绵宝宝也来了,它带来了几个图形朋友来考考我们呢!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好,你来说 生:1号和4号是角。师:第2个图形是角吗? 生:不是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它中间隔了一格。

师:哦,没有顶点,说得多好啊,请坐下。师:第3个······

第4个图形是角吗?女同学来回答 女生:是

师:第5个图形是角呀?谁来说? 师:好,你来说。师:第5个图形是角吗? 生:不是,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弯的

师:喔,说得多好啊,对了,这个图形不是角的。师:最后一个图形是角吗?全班一起来。生:不是(齐答)

师:海绵宝宝看我们同学刚刚认识了角,就对角这么熟悉它心理可高兴了,它决定邀请我们去蟹王宝宝馆玩一玩,可是呀粗心的海绵宝宝却把它的密码给忘了,其实密码就是下面图形中角的个数,有没有信心把密码给找出来吗? 生:有

师:第1个图形一共有几个角呢?好,那个男同学你来 生:1个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好,你说 生:3个

师:现在有的同学认为有1个角,有的认为有3个角

师:还是请刚才那个男同学来再说说你为什么认为只有1个角? 生:因为其他两个角有一条边是弯的。师:哟,说得多好啊!

师:这条线是弯的,所以这是角吗? 生:不是 师:这是角吗? 生:不是

师:所以只有这是角

师:所以第1个图形有几个角呀?一起说吧 生:一个

师:再看一看第2个图形一共有几个角一起说吧 生:3个

师:最后一个图形有几个角?好,你来说 生:有2个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好,你说 生:3个

师:好,现在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到底是两个还是3个呢,我们还是再来数一数。师生:1个、2个,这两个小角还组成一个大角。师:它一共有几个角呀? 生:3个

师:以后我们数这样的图形中角的个数的时候,一般要先单个单个数,再把几个小角拼成的大角也一起数出来,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密码是多少? 生:133

(三)动手做角

师:同学们真厉害,在大家的帮助下门终于打开了。

师:瞧,这是海绵宝宝送给咱们的见面礼,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呀? 生:想

师:海绵宝宝已经悄悄地把这份礼物送到每个同学的桌面上了,可是礼物可不能白拿啊,海绵宝宝希望同学们从礼物袋里面任选其中一件来做出一个角,能做到吗? 生:能

师:比比谁做出的角最平整,好,现在把礼物打开,任选其中一件来做出一个角…… 生在音乐伴奏中做角,师巡视指导 师:好了,同学们都做好了吗? 生:都做好了

师:都做好了,非常棒

师:现在呢我们来听听这三位同学怎么介绍他们做的角的 师:好你先来,你是用什么来做角的? 生:我是用一张纸来做角的

师:哎,你们看她能用一张圆形纸折出一个这么漂亮的角。好,那你指一指你做出的角在哪儿? 生:在这儿

师:看好了,指对了吗? 生:(全班)对了

师:对了,非常不错、非常聪明。师 :你也来介绍介绍。生:我是用两根小棒做角的。师:这个角也做的非常不错啊!师:你也来说说。

生:我是用一根吸管来做的。

师:喔,这个同学很聪明,还能用一根吸管来做出一个角,很了不起啊!

好了,这三位同学做出的角都很不错,你们也都会做角了吗? 生:(全班)会了

师:老师相信在下面的同学,你们做出来的角一定很精美。

师:好,下面请把海绵宝宝送我们的礼物先收回袋里去,比比哪一组的同学动作最快。哦,这一组同学非常不错,非常迅速。

(四)画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能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做出了各式各样的角,你们还能用画的方法把刚才你们组做出来的角的样子给画出来吗?能不能? 生:能

师:我们画角的时候,先画角的什么?谁来说? 师:好,你来说 生:先画角的圆点 师:也叫做? 生:角的顶点 生:再画两条边。

师:我们画角的时候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 生:三角板

师:三角板也可以,尺子也可以。

师:现在在你们的桌面上的白色长方纸里面画出一个你认为最美的角。师:好,你们都画好了吗?…… 生:画好了!

师:好,一起来看看这三位同学的角画得怎么样?首先让第一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他的作品,看!多漂亮的一个角,画得非常的棒!生:非常美!

师:看,这位同学画的也很标准,对吧?而且她能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非常厉害!师:再看看这位小朋友画的也很标准,非常的棒!现在,同学们会画角了吗? 生:会了。

师:好,现在请向你的同桌指出角的顶点在哪?边在哪?都会指了吗? 生:会。师:好,你的同桌都指对了吗? 生:对了。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是厉害!

三、比较角的大小

师:好了,海绵宝宝也画了两个角,可是却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状况,这两个角争吵了起来(课件出示:我最大,我最大,不对,我比你大,我的边比你的边长。)到底哪个角最大?让我们来比一比。师:好,你来说。生:第二个。

师:第二个角最大,为什么? 生:因为它的边比第一个长。师:好,你说。

生:我觉得两个一样大。

师:这位同学认为两个角一样大。到底哪一个角最大呢?一起说说!

师:拿不定主意是吧?好,我们把这两个角叠在一起,比比就知道谁最大?请看(课件演示)其实这两个角的大小是…… 生:一样大的。

师:这就说明边越长角就越大的说法是…… 生:错误的。

师:好了,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角,现在老师把这两条边剪短了,你们发现了什么啊?角的大小变了吗? 生:没有。

师:它还是这个角,好,我继续剪,这个角到底变了吗? 生:没有。

师:这就说明啊,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一点关系都…… 生:没有。

师:好了,这里有一句话,同学们一起来读,1,2起!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啊?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老师这里有一根绳子,你们能用这根绳子来做出一个角吗? 生:能。师:谁上来啊? 师:好,你来,你和你来。这三位同学请上来。一个负责控制顶点,你们俩负责控制两条边。

师:好了,现在角做好了,台下的同学请你们边看边想,角是怎么变的?看看哪位聪明的小朋友最先想出来。好,听口令:变变变,把角变大!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角是怎么变大的? 师:好,你说。生:拉长。师:怎么拉长?

生:手拉长,角就变大了。

师:哦,其实这个就是角的边,对吧? 生:是。

师:也就是说角的两条边往哪里张开啊? 生:往外展开。

师:两边张开越大,角就…… 生:越大。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来体验一次,变变变,把角变得更大!师:现在,这两条边张开的角度更大了,角就变得…… 生:更大了。

师:这就说明啊: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好,现在继续观察,想想角是怎么变小的? 师:变变变,把角变小…… 变变变,把角变得更小!好,谁来说说角是怎么变小的? 师:好,你来说!这位女同学,角是怎么变小的? 生:顶点变得越高,角就变得越小。

师:不错,顶点变得越高了,这两条边就往哪里靠拢了呢? 生:往中间收拢了。

师:对了,两条边往中间收拢了,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变小了,所以角就…… 生:变小了。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角的两边张开越小,角就越小。师:三位同学表现得非常精彩,好,请回座位。

师:从刚才我们的游戏看出:其实啊,角的大小是跟两条边……怎么样? 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师:好,非常聪明!好,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大声的读一读,1、2,起。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齐答)师:再来一遍。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齐答)师:非常的好!

四、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太聪明了,海绵宝宝可佩服你们了,所以呀它想请你们帮他一个忙,好不好? 生:好。

师:转动时钟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下面的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 师:好,你来说。

生:第1个钟的角最大,第3个的钟角最小。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看到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海绵宝宝更喜欢你们了,它呀还想再跟你们再玩一会猜一猜的游戏,想不想玩呀? 生:想。

师:请看这张长方形纸,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呢?谁来猜猜呢? 师:好,你猜。生:6个。

师:谁来猜?你也来猜。生:5个。师:你也猜。师:3个。

师:海绵宝宝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同学猜对了,这样吧,我们就以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把桌面上的彩色长方形纸动手折一折,比比哪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四人一小组……

巡视指导,生分组折。

师:好,同学们都找出答案来了吗?好我们来比比哪小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师:折出一种方法的小组请举手、折出两种方法的小组举手、折出三种方法的小组请举手,有没有折出三种方法的? 生:(一组)举手。

师:好,你们小组上来,你们组的方法最多,请上来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折得的三种方法,先介绍一下你们的第一种方法是哪种方法?(投影展示),他们这样折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呀? 生:5个。

师:一边指一边数1、2、3、4、5个角 师:第1种方法不错吔。

师:第二种方法,(展示)看看他们还能这样折去一个角,这边,折去一个角,数数看,现在剩下几个角呢?数数还剩几个角?一起来,看谁最会数。师生:一起数1、2、3、4。师:剩下四个角。

师:验证第三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它是折去这个角,现在剩下多少个角? 生:数1、2、3、4种。

师:还是四个角,和刚才的一样,得了两种方法,也很厉害啊!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生:鼓掌。

师:还有哪个组的同学折出的方法跟他们不一样的?刚才我们数出剩下5个、剩下4个,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生:(一名)上去把作品。(展示)

师:怎样折?这样折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一起来看看谁会数? 师生:数1、2、3、4。

师:也是四个角,也和刚才的一样。

······

师:哎,你还有?喔这方法也不错,跟刚才的一样吗?剩下几个角?一起说。生:5个。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还有第三种方法呀? 生:想。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老师这儿还有第三种方法。

师:请看,(边课件展示边说)我还可以怎样折呢,从角对角的位置折起来,折去一个角,现在还剩几个角呀? 生:3个。

师:同学们真的很厉害,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到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课后我们再去研究,好不好? 生:好!

五、小结并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我们认识了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我们一起来回忆回忆。师:(指着黑板)我们知道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 生:角。

师:我们还知道了角有…… 生:角有一个顶点有两条边。师:我们又知道了角的…… 生: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大小有关。师:而且同学们还会做角、画角。

师:最后呀,让我们跟着海绵宝宝去欣赏生活中的美角。(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学习,认识了许多关于角的知识,并且和角交上了好朋友;现在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哪位同学能把角的这位好朋友介绍给大家? 生:我的好朋友叫做角,它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它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师:非常棒,老师对你的介绍非常满意。

蟋蟀的住宅课堂实录 篇6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2.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透过文本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3.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透过文本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准备:

课文的动画教学录像、课件(含蟋蟀和蝉之歌的歌词以及蟋蟀弹琴画面的幻灯片)、一块小黑板、一段轻快的音乐。教学过程:

一、出示蟋蟀录像,导入新课

1、出示蟋蟀录像

师:同学们请看——放录像(蟋蟀叫的视频)知道这是什么的叫声吗?

生齐:蟋蟀。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见平时都留心观察了。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蟋蟀。

生1:我知道蟋蟀平时生活在草丛中。生2:我还知道它还有一个小名叫蛐蛐。

……

师:好!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蟋蟀的住宅。(板书:蟋蟀的住宅)

2、理解课题,质疑课题。师:请大家一起把课题读一遍。(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蟋蟀怎么会有住宅?

师故作疑问:是啊,我们人住的地方才叫住宅,蟋蟀怎么会有住宅呢?这住宅指的是——

生:就是蟋蟀住的小洞。生:就是蟋蟀的巢穴。

师:可见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齐:拟人。

师:采用拟人的手法,可见作者法布尔十分—— 生齐:喜欢蟋蟀。师:谁还有什么问题? 生:蟋蟀的住宅在什么地方? 生:蟋蟀是怎么建住宅的? 生: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师根据预设,用小黑板出示有价值的两个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建住宅的? 研读课文

(一)整体读课文

(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找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开始。学生开始自由大声读书。

(二)观看课文录像,学习1—6自然段

师:都找到了吗?现在就让我们跟作者一起去参观参观蟋蟀的住宅。(师出示课文录像1)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蟋蟀住在什么地方?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三)读课文,找答案 A、了解住宅特点

师:再读读课文,看谁能迅速的从文中找到答案? 生再读课文。

师:读好了。谁找到了答案? 生:蟋蟀住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

师:从这里你能体会到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生:朝着阳光。

师:真不错!简单点说就是—— 生齐:朝阳。

师:你还读出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除了朝阳,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生:我还读出蟋蟀的住宅很隐蔽。我是从“青草丛中隐蔽着一条倾斜的隧道”,还有“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扇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这些句子知道的。

师:原来这是一个安全门啊!还有什么配套设施? 生:还有平台。师:平台有什么用?

生:蟋蟀可以在平台上弹琴、唱歌。生:空闲的时候,蟋蟀可以在平台上休闲。

师:我们就叫它休闲平台,好吗?在明媚的月光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弹琴歌唱时,会唱些什么呢?(课件出示蟋蟀弹琴的画面。)

生:边做动作边说——今天天气真晴朗,今天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觉了。生:我用辛勤的劳动建造自己美好的家园,你瞧,我的住宅多美啊!

生:我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我还没有结婚,我有舒适的住房,哪位美丽的姑娘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和我共度美好时光……(在场师生大笑)师:蟋蟀还在平台上谈情说爱呢!它可以歌唱昆虫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这里没有恐怖与战争。它可以歌唱……

师:言归正传。你还读出蟋蟀住宅的有什么特点?

生:我还读出蟋蟀的住宅很干燥。我是从“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会干的”知道的。

生:我还读出蟋蟀的住宅很温暖。我是从第二自然段的第二三句话:“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的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知道的。

师:不错。(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随遇而安”板书:慎重选址 不肯随遇而安)……

师:同学们书读得真仔细,但这些还只是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蟋蟀住宅的内部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墙壁光滑。

生: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师:你们真会读书啊,那学到这里,你知道蟋蟀的住宅其实就是什么? 生:是一条隧道。

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隧道?(出示小黑板:这是一条()的隧道。)生:这是一条倾斜的隧道。生: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隧道。……

师:你们读书可真认真!这条隧道是怎样建造出来的呢? B、学习蟋蟀建宅过程(7--9自然段)。

1、出示课文录像2。

师:你看,我们刚才仅仅做了不到两分钟,同学们就觉得很累,很辛苦,可蟋蟀就这样一干就是两个小时,甚至从秋天干到冬天。蟋蟀就这样不停地干,挖出了自己身体6倍的住宅。听到这里,你想对蟋蟀说些什么吗?你能夸夸这只小昆虫吗?{出示小黑板:这是一只()的蟋蟀。} 生:这是一直不怕苦不怕累的蟋蟀。生:这是一只勤劳的蟋蟀。生:这是一只坚持不懈的蟋蟀。……

(相机板书:宁愿吃苦耐劳)师:当我们知道蟋蟀一次次或一千次,甚至成千上万次做这些动作时候,你又有何感想?拿起书来,带着你的感受,自由的读读第七自然段。师:谁能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它用前足扒土……

师引导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我从“扒”字中感觉到了蟋蟀使出了全身力气。生评价:从他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蟋蟀的艰辛。师:好,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全班来读这一段。全班齐读。

师:这只不怕苦、不怕累的小蟋蟀,它的工具是那样的柔弱,却建造这座复杂的住宅。此时此刻,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

生齐答: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板书:伟大的工程)师:什么是伟大的工程? 学生面面相觑,一副茫然。

师:换句话说:在生活中你觉得那些事物是伟大的工程?你见过那些可以称为伟大的工程?

生:我们学校的教学楼。生:人民大会堂。生:长城、颐和园。生:鸟巢 ……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长城、鸟巢、颐和园、天坛、人民大会堂等建筑物的的图片。(下面的学生有了一阵喧哗声:哇!)现在明白什么是伟大的工程了吧。

师:让我们也和作者一同赞叹它吧!(师示范读:假使……工程了。女生-男生-全班齐读)

师:谁还能说一说蟋蟀还怎样建造住宅啦? ……

师小结:从选择时间地址到艰苦的建造再到辛勤的整修,处处可见蟋蟀一直在用心精心建造着自己的住宅。(板书:精心建造)三.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

师:不错!看来你们这些小蟋蟀不但勤劳肯吃苦耐劳,还十分聪明啊。为给你们自己鼓鼓掌。

师:好!今天的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先到此结束。四.总结

师:蟋蟀本是一种普通的昆虫,作者法布尔怀着欣赏之情,长年累月、反复多次、不辞劳苦地观察,使它闻名于世。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板书:{})使我们对蟋蟀充满了敬佩和喜爱。

师:蟋蟀爱唱歌,它的歌声也很动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我们熟悉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还准备了一首别人根据这篇课文编写的赞美蟋蟀的歌词,(课件出示歌词)你们能跟着《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唱这首《蟋蟀和蝉之歌》吗? 生:能!

师:好!让我们全班齐唱《蟋蟀和蝉之歌》,再来赞一赞蟋蟀吧。(师放《蜗牛与黄鹂》音乐)生跟着音乐唱,在音乐声中结束新课。

附板书设计:

蟀 慎重选址 不肯随遇而安 大的的

精心建造 宁愿吃苦耐劳 工 宅

【教学反思】

《祝福》的课堂实录 篇7

◆课前准备:说说我们的学校

教师:今天咱们学校来了这么多客人, 你们高兴吗?给客人们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吧!

学生A:我们学校一校三址:低年级部、高年级部坐落在美丽的亚运村, 去年又新建了分部, 在北辰绿色家园里。

教师:我们安慧里中心小学这个大家庭越来越大了, 我们多高兴啊!

学生B:我们学校重视艺术教育, 学校的民乐团是北京市金帆民乐团, 获得过很多奖项。

教师:恩, 金帆民乐团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学生C:除了民乐团, 我们还有很多社团:笔墨留香书法社团、戏剧社团、古典社团、布贴画社团、科技社团、立体纸模型社团等。

教师:有了这些社团, 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学生D:同学们都很喜欢学校的第二课堂和反转课堂, 在第二课堂里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自主学习。

教师:因为时间关系, 我们先介绍到这儿。上课!

◆环节一:引子——晒晒我的艺术生活

1.回顾美丽瞬间:晒晒我的艺术生活

教师:刚才同学在介绍我们学校时谈到了一点是:艺术教育是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 咱们班同学受到了哪些方面的艺术教育呢?老师捕捉了一些美丽的瞬间, 咱们来分享一下。如果看到了你, 就向大家挥挥手吧! (学生看到自己的艺术生活照片很幸福。)

2.播放课件:我的艺术学习生活

3.引出课题:

教师:看得出六年的艺术熏陶与感染, 同学们个个气宇非凡。我们梳理一下, 刚才照片中呈现的艺术形式有哪些?

学生:音乐、美术、舞蹈、摄影、书法、朗诵、戏剧等。

教师:有一种艺术融合了音乐、绘画、摄影、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 你们知道是什么艺术吗?

学生:电影艺术。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电影的世界, 来感受电影艺术的辉煌。

板贴:辉煌的电影艺术。

4.聊聊看电影的收获:

教师:你喜欢看电影吗?为什么? (电影给你的收获或电影对你的影响?)

学生A:看电影能调节自己的心情, 看完之后很兴奋。

教师:哦, 看电影能放松心情, 丰富生活, 使生活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学生B:看电影能拓展视野, 增长见识, 还给我带来很多感悟, 比如说, 从《导盲犬》这部电影中我感悟到了动物也会给人们帮助, 动物的爱。

教师:你不但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还有一颗会感悟的心灵, 真棒!

学生C:电影里有的人物的精神会给我鼓励, 电影还能让我知道当时的社会和民生。

教师:电影能让我们了解社会, 电影就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 显示着社会现象的千变万化;电影也像一扇窗, 透过这扇窗能感受人间百态, 善恶美丑。电影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收获, 难怪同学们都喜欢看电影。

◆环节二:回顾前期学习情况

教师:刚才同学们还谈到了我们学校提倡的一种特色学习模式:第二课堂和翻转课堂, 咱们简单回顾一下这节课之前我们的学习情况。首先, 同学们利用了第二课堂或课余时间, 通过“优学向上网”学习了《电影小常识》和《有趣的中国电影博物馆》等相关微课程。然后, 在“研究超市”里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和任务, 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结成了小组, 通过不同方式自主学习研究。这节课同学们就来分享一下自主学习的成果, 好吗?现在我们就按照任务的顺序来汇报。

研究超市:

任务1.话题“电影的今天”——近几年的电影有怎样的特点?提示:从类型、内容、画面、音质等方面分析。

任务2.话题“电影背后的故事”——电影诞生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任务3.话题“电影的昨天”——过去的电影是怎样的?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哪些变化?

任务4.话题“电影背后的人物”——为电影艺术作出贡献的人有哪些?

任务5.话题“电影拍摄的奥秘”——电影特技是怎么回事?

◆环节三:走进电影艺术

一、电影的今天——辉煌

第一组:精彩影片串串烧——精彩电影片段欣赏

教师:哪个组选择的是“电影的今天”研究话题?

1. 学生汇报:

学生A:我们组的同学特别喜欢看近年来的经典大片或最新上映的影片, 我们组的同学信息技术能力比较强, 所以我们选择了“电影的今天”这个话题, 研究近几年的电影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B: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课前我们组发布了一个“我喜爱的精彩影片”征集令, 经过调查研究, 了解同学们都喜爱什么样的电影、喜爱的原因等情况。

学生C:然后我们搜集资料, 筛选整理, 由我制作了一段精彩影片串串烧, 请大家欣赏。

学生D:我提出一个要求:请大家关注这几部电影的类型、内容、画面、音响效果等。

2. 播放视频:精彩影片串串烧。

教师评价:你们组能先进行调研, 并且说明了研究过程, 条理清晰, 很值得学习。

3. 教师:其他同学, 看了这组同学的精彩影片大串烧, 你觉得如今的电影怎么样啊?

学生A:电影的类型有很多种, 有灾难片、科幻片、家庭喜剧片、动画片等。

学生B:电影类型繁多, 电影的内容真的是丰富多彩, 音响很震撼。

教师:感谢你们用视频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今天的电影类型多种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如果在电影院看画面会更加高清优美, 音质效果令人震撼。

4. 说一说:

教师:听说现在3D电影已经不足为奇, 都有4D、5D、6D、7D电影了, 谁看过?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C:我看过一场4D电影, 当电影中下雨的时候, 就会从座椅上喷出水来, 感觉跟真的下雨一样。还会跟电影情节相照应从座椅上散发出气味, 能产生下坠的感觉, 特别新鲜刺激。

5. 小结:

看来今天的电影不止是视听艺术了, 也正是这多种多样的种类, 丰富多彩的内容, 扣人心弦的剧情, 高清优美的画面, 震撼心灵的音响效果……造就了今天电影艺术的辉煌。

二、电影的昨天——诞生、发展变化

第二组:情景剧表演

1. 教师:

电影一开始就和今天这样辉煌吗?最起初的电影是什么样的呢?电影诞生的背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哪组选择了这个任务?

2. 学生A:我们要用话剧表演的形式再现一下电影诞生时的情景。请大家穿越时空, 走进电影的昨天。

出示PPT:小剧本, 播放视频《火车进站》, 学生表演情景剧《第一场电影》。

3. 学生B提问:通过看我们组的情景剧, 大家说说这世界上的第一场电影好看吗?

学生C:我觉得这场电影不过如此, 无声无色, 画面也不清晰, 时间又太短, 很一般。

学生D:我和他的意见不一样, 虽然这部电影没有颜色没有声音, 我们看着不好看, 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已经是很好看了, 它的意义很大。

4. 教师:

正像刚才同学说的那样, 虽然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在今天看来不足为奇, 但这是世界上第一场电影, 1895年12月28日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影的诞生日, 从此开启了电影时代的大门。在所有艺术形式里, 人们唯一能知道它的诞生时间的只有电影艺术。

第三组:制作电影发展年代尺和海报

1.教师:算一算, 电影现在有多大年龄了?

学生:119岁。

2.教师提问:100多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是高寿了, 但对于一种艺术而言还是非常年轻的。那么, 电影从诞生发展到现在这10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哪个组选择了这个问题?

3.汇报:

学生A:刚才同学展示的大多都是最近上映的新片或近几年优秀的大片, 我们组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制作了几张特殊的电影海报。大家看, 这几部电影的特别之处就藏在海报上的文字信息里, 请大家认真观察, 谁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学生逐一说发现:

学生B:《火车进站》是1895年放映的, 是电影诞生的标志, 是无声黑白的。

学生C:《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电影, 产生于1905年, 也是无声黑白影片。

学生D:这是1927年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学生E:这是1935年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浮华世界》。

学生F:1931年, 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学生G: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的《生死恨》。

学生H:《阿凡达》它是一部立体电影。

4.教师:小小的海报里居然藏着这么多秘密, 电影海报浓缩了一部电影的精华。看来, 如果说电影是流动的艺术, 那么电影海报则是凝固的艺术。建议同学们继续搜集资料, 制作更多地经典海报, 来个经典电影海报展。

5. 学生I:

下面我们要制作一个特色年代尺,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海报上的信息帮我们梳理电影发展的流程呢?请小组内先讨论讨论。

学生H:通过海报图片和文字信息, 我发现电影最起初是无声黑白的, 然后有声电影出现, 接着就出现了彩色电影, 发展到现在的立体电影。

6. 小结:

从1895年电影诞生到今天, 在这短短的100多年时间里, 电影艺术不断发展变化:从无声到有声, 从黑白到彩色, 后来又出现了动画电影、多种银幕、立体电影、数字电影……电影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辉煌, 短短的百年时间就有这样的发展, 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第四组:猜人物

1.学生A:我们组制作了几张人物卡片, 这几个人都是与电影相关的重要人物, 请大家猜一猜他们是谁。

学生B:他俩是电影的发明人, 也被称为电影之父, 他是谁?

学生L:卢米埃尔兄弟。

学生C:他被称为中国电影之父, 中国电影第一人, 他是谁?

学生M:他就是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任庆泰。

学生D:他是有声电影的发明人, 还被称为发明大王, 他是谁?

学生K:爱迪生。

学生E:他, 身兼数职, 堪称世界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奇才, 他是谁?

学生W:卓别林。

学生F:我们节选了卓别林自编、自导、自演的《摩登时代》片段, 咱们共同欣赏 (播放《摩登时代》片段) ……本片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影片, 他有感于世界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 他决定用电影的形象语言来呐喊。

(学生观看, 并发出笑声。)

教师:你们为什么笑了?

学生G:电影中卓别林扮演的人物动作滑稽, 好玩。

学生F:电影很好看, 卓别林的表演精彩。

2.教师:卓别林在用精湛的表演讽刺着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我想咱们笑声的背后是深深的思考, 思考当时那个吃人的社会。艺术大师们用电影的方式演绎着人间百态, 善恶美丑。

3.教师:通过这几张人物卡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J:这些科学家、艺术家等为电影艺术的诞生和发展作出贡献。

学生H:我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 一起搜集资料, 做出一套人物卡牌, 大家可以一起玩。

4.教师评价:老师期待着你们早日玩上这套人物卡牌, 边玩边了解那些为电影艺术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 感受他们不懈追求的精神。

第五组:超级体验

1.教师:有一个组的同学前几天走进了坐落在我们朝阳区的中国电影博物馆, 请这个小组来和大家分享他们在电影博物馆里的发现吧!

2.超级体验:亮绝技, 体验拍摄技术

学生A:大家好!我们在电影博物馆里可是大开眼界啦!下面我们给大家亮个绝活, 看我们的神奇功力。 (播放微电影《撞树》) 大家猜, 我撞树后受伤了没有?

学生B:肯定没受伤, 是假的。

学生A:不但没受伤, 其实在拍摄时车还是倒车状态, 我的《撞车》电影运用的是倒拍技术。

学生C:你的功力还差点, 看我的。 (播放微电影《侏罗纪公园——恐龙追车》) 大家看, 我的摩托车驾驶技术不一般吧, 看那只恐龙就是追不上我, 看把恐龙累的, 呵呵, 我的功力怎么样?大家佩服我们的功力吗?

3.揭示真相

教师:行了孩子, 你不知道吧, 当时还有一个秘密镜头对着你呢, 我们看看真相吧! (播放学生体验拍电影时的视频, 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大笑。)

教师:孩子, 还有什么可说的?你该坦白了吧!

学生C:那我就实话实说吧, 当时是这样的:我坐上摩托车后, 车轮就开始在原地空转, 我很好奇, 就伸长脖子低下头看前边的车轮, 这时同学就朝我大声说:“往后看, 回头, 你后面有恐龙!”我回头看了看, 什么都没有啊, 更不要说恐龙了, 可是同学还是冲我大喊:“回头看, 恐龙要追上你了, 快用手打啊!”没办法, 我就莫名其妙地向后面挥了挥手, 现在看来就像打恐龙一样, 其实这是运用的电脑合成技术的效果, 我什么功力都没有。

学生D:我也能像孙悟空一样腾云驾雾啦! (播放电影《神奇的飞毯》) 其实开始我特别紧张, 还以为飞毯真的要飞起来呢。只听工作人员说声:“起飞!”我只听见飞毯底部开始向上吹风, 可是飞毯却丝毫没移动一点。我糊里糊涂地想:“还没有飞呢呀!”最后我才明白:工作人员用电脑把我和飞毯和北京城上空的视频拼在一起, 显示在大屏幕上, 就好像我真的坐着飞毯在北京城上空飞一样。

教师:通过三个同学的超级体验, 其他同学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F:我也想去中国电影博物馆体验体验。

教师:没问题, 下一次社会大课堂我们就申请去这里。

学生S:看来拍电影真的需要高科技啊!

4.教师:刚才同学们的体验, 让我们亲眼目睹了拍摄技术的神奇, 这些技术只是最传统的拍摄技术而已。前几年风靡全球的一部电影, 我们欣赏一段。 (播放《阿凡达》片段) 你猜猜这里的人物动物是真实的吗?当然不是真实的, 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资料, 制作了一个微视频, 我们看一看。 (播放微视频《揭秘“阿凡达”》)

5.谈感受:通过刚才同学的亲身体验和微视频, 你觉得电影艺术与什么有很大关系?

学生:我觉得电影和科学技术的关系很大, 有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拍出更好看的电影。

学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电影画面更富有生气和多姿多彩啊!

6.小结:高科技突破了传统特技的限制, 摆脱了时间、空间的束缚, 使现实中的不能变为可能。看来, 电影真是科学技术与多种艺术的完美融合。

科技在电影艺术中的应用远不止这些, 中国电影博物馆中还有很多呈现, 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把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 制作几个微视频供大家学习交流。同学们,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 你对电影艺术又有了更新的认识了吧?!

◆环节四:探究发展成因

1.提出问题:电影的诞生与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是什么促进了电影艺术的诞生和这样突飞猛进地发展?请你用思维导图、泡泡图、大括号图等形式表述出来。

2.合作探究, 完成课堂学习单。

3.汇报: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需求、人们的努力……

学生A:我们小组认为促进电影发展的因素很多, 除了科学技术以外, 还和人们的需求有很大的关系, 人们看了无声电影, 就希望电影有声音, 看了黑白电影就希望看到彩色电影, 人们的需求就成为了电影发展的动力。

学生B:我们认为电影的发展和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也有很大关系, 出色的表演和丰富的想象力也有力促进了电影的发展。

学生C:没有那些敢于创新的科学家, 电影业不会发展。

教师:对, 成功的背后往往是很多人的不懈努力与坚持。促进一个事物的发展, 往往有多方面的因素, 电影艺术也是如此, 课下可以继续讨论。

三、电影的明天

1. 深入思考:电影发展得如此辉煌, 电影艺术会不会停止它飞快的脚步呢?明天的电影会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电影艺术不会停止它飞快的脚步, 因为社会在发展, 在进步, 电影也会进步发展。

学生:我想明天的电影会更逼真, 甚至影片中的人都会从银幕上走下来。

教师: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我相信你的梦想会实现。

学生:我发现现在获得大奖的几乎都是美国的, 我希望我们中国将来能拍出更精彩的电影来。

2. 教师:

我们大家都相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电影这门伴随着人类度过一个多世纪的年轻艺术, 一定会日益焕发出蓬勃的活力。我们中国的电影定会超过他国, 成为世界第一, 我们也为这个梦想努力。我们中国的电影艺术必将会越来越辉煌, 我们的世界也必将会越来越美好!

◆环节五:我会看电影

教师:电影世界, 灿若星河, 那么多大片、新片, 你会看电影吗?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看的电影。

语文老师的英语课堂实录 篇8

还未开始上课,就见一群人在讲台上忙活着,有老师,也有学生。黑板上写满了英文,不对,还是有几个汉字:“学习目标:……”是课前准备吧。忽然见到全体学生起立又坐下,应该是开始上课了。只是,老师却已不在讲台上。

三个女生戴着耳麦在台上说着什么,大概是主持人吧。其中之一念了一长串英文,便有一个接一个的学生上台,或戴面具,或演动作,或摆造型,有的学生口里还蹦出一串英文。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下面的学生与上面的学生开始互动,接着便是一串又一串的掌声。

上面的学生回位,一个主持人开始点下面一个又一个的学生说一连串的英文,偶尔跳出一句或几个汉字,另一个主持人在黑板上不时地写上一两个英文单词。其间掌声不断。忽然,听到了老师的声音,也是听不懂的英文,估计是在补充。不知什么时候,台上的主持人只剩下了两个,老师也走到讲台前面来了。

老师打开单放机,放了一通英文录音,就又走到一边去了。依然是两个主持人在台上用英文忙活着,只是这回下面的学生也似乎如我一样听天书了,没有反应。老师的声音及时响起,只是还是英文,大概是在提示、启发吧,因为终于有了同学们一致的“爷死”。老师又不见了,主持人继续忙活,下面却有了反应,而且还是整齐一致的英文。

终于听到了一句久违的汉语:谁上来表演?便有4男1女上台,说了一串英文后上位,又是几个学生上台,说英文的同时还伴随着一些夸张的动作,下面的掌声也响亮多了。第三组也进行了表演。原以为还会有第四组,主持人却开始点下面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回答了。似乎是卡了壳,主持人让同学们“准备两分钟”,老师也走到台前,与主持人小声交流,大概是面授机宜吧。果然,几分钟后,主持人便与下面的学生一应一和,行云流水起来。老师想插一句话,学生却继续回答着。老师走到台前,强行插了一句汉语:“同学们听别人回答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是担心没有“质疑”吧?学生却还是继续着他们的一应一和。

主持人带领同学们齐读起来,伴随着对黑板上句子的讲解,“齐读—讲解—齐读—讲解”延续了好几分钟。老师也插进来讲了几句,估计是嫌主持人讲解得不够透彻。热闹的场面忽然安静下来了,原来是主持人要大家“思考几分钟”,却不料老师又插了一句“大家可以讨论讨论一下”,场面又热烈起来。

主持人贴了一张印满英文的纸在黑板上,喊了4个学生,戴着老虎、猴子之类的帽子,上台表演了一番。下面热闹起来,纷纷举手要求上台。又是5个学生上台,或演或说,台上台下的学生都在笑,一起快活。

又听到了老师的声音,叽哩咕噜一长串,应该是课堂小结了,可惜还是英文,台下的学生们却是一幅明白的样子,纷纷点头。

终于,铃声响起,“下课”,Oh,My God!

感慨之一:老师真悠闲。上这样大型比赛课的老师,竟然悠闲到可以坐在听课老师中。整堂课,老师放了一下录音,面授一次机宜,插了两句话语,作了一下小结,再就是宣布“下课”了。啊,这样“悠闲”地当老师,我也好想啊!

感慨之二:主持真能干。两个主持的学生,整堂课中,既是主持,又是讲解;既在提问,又在评价;既要领读,又要板书……把平时老师干的事情全承包了。这样锻炼出来的学生,今后想不“泼辣”都不行啊!

感慨之三:课堂真热闹。台上不停地表演,不停地对话,不停地提问;台下不停地回答,不停地朗读,不停地对话。台上台下连成一片,当然,还有贯穿整堂课的不停的笑声。没有一个学生不参与,没有一个学生不欢笑,整堂课就是一场热闹非凡的“联欢会”。想想语文课,有多少时候是“追悼会”?

其实,你也懂的,这才是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最好诠释。身为语文教师,可以从这堂“听不懂”的英语课中,领悟到多少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上一篇:乡村日落作文300字下一篇:黄金管家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