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演讲稿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演讲稿(精选12篇)

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演讲稿 篇1

四个方面防止宝宝发生意外伤害

1.预防交通意外:乘车时避免宝宝头、手和身体伸出窗外;坐后排并系安全带;锁好车门,以免宝宝打开车门开关;避免在交通状况复杂的高峰时外出行走;不要让宝宝单独在马路上行走;不带宠物和宝宝一起上马路,避免注意力分散而发生危险。

2.预防溺水:不可让宝宝单独留在澡盆、使用中的洗衣机旁;选择安检合格、有专业救护人员的游泳场所;雨后留意住家附近积水情况;去嬉水乐园玩时,即使离开一分钟,也要将宝宝抱离水池;将家里的鱼缸、水桶加盖。

3.预防跌伤:楼梯栏杆必须坚固且易于抓扶;台阶处光线充足,避免看不到而碰撞或踩空;地面保持干燥、整洁,以免滑倒或绊倒;选择适合宝宝年龄、身高、体重的游戏器材;户外游玩,要先检查游戏器材是否牢固

4.防止气管异物事件发生:将宝宝活动范围内的小异物收好,如纽扣、硬币等;3岁以下宝宝慎吃坚果、豆类和黏冻食品(汤圆、果冻等);宝宝吃饭时不要说话,不要逗他大笑;走路时最好嘴里不含食物。

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应该怎么办

1.嗓子被异物卡住时:如果孩子突然出现翻白眼或是呼吸困难的样子,一定要确认一下他的嗓子里是不是有什么异物,如果有,一定要确认他吞下了什么东西,然后再采取措施。如果孩子吞下的是糖块或硬币等,可以把孩子倒着抱起来拍他的背,或者用两个手指伸入他的嗓子迫使他吐出来。如果用这些方法不能取出异物就一定要立刻去医院。如果吞下的是打糕等软东西时,要让孩子侧向躺下,用手指顺着脸颊内侧放进去把异物掏出来。

2.误吞下异物时:如果能够确认让孩子误吞的东西比较小,也不尖,倒也不必特别担心,但是之后的几天内每天都要检查孩子的大便看看异物是否已经排出。有的硬币被孩子吞下后,不仅对胃黏膜损伤很大,而且很难随大便排出体外,所以就需要到医院,通过胃镜手术将硬币取出来。

3.头被碰伤时:孩子从床或童车等不是很高的物体上摔下来时一般不会对大脑造成影响,但如果可能的话尽量不要移动孩子的身体,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如果孩子发生呕吐或哭得异常厉害就要立即带他去医院。

4.被狗咬伤后:要用肥皂在流水下把伤口清洗干净,然后抹上消毒药水,如果是被有主人的狗咬伤,要确认一下其是否已经注射了狂犬疫苗。即使伤得并不严重也最好到外科或小儿科接受检查。

5.烫伤时:用冷水清洗烫伤部位,然后再用剪刀剪开伤口处的衣服,用干净的布包扎好后送到医院急救,不要听信各种民间偏方敷伤口,有时会造成伤口的感染,同时也为医院清理伤口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演讲稿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428例,其中男272例(63.6%),女156例(36.4%)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其中≤3岁127例(29.7%),3~7岁215例(50.2%),≥8岁86例(20.1%)。428例中死亡5例,其中交通事故1例,溺亡3例,窒息1例,病死率占1.12%。

1.2 意外伤害类型

跌伤174例(40.7%),交通事故127例(29.7%),烧/烫伤65例(15.2%),溺水/窒息46例(10.7%),中毒12例(2.8%),咬伤4例(0.9%)。

2 原因分析

2.1 年龄

儿童是发生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从图1可见,儿童意外伤害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烧(烫)伤多发生于0~3岁,此年龄段儿童动作常不协调,对外界的认知尚未完全建立,缺乏危险识别能力,家长稍有疏忽,热源放置不当,意外极易发生。跌落多发生于3~7岁,此年龄段喜欢追逐打斗,喜欢攀爬,好奇心强,如阳台、楼梯、窗户缺少保护装置则极易发生意外。车祸则多发生于3~14岁的儿童,此年龄段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及应变能力较差,常横冲马路或在公路上玩耍,易发生意外。

2.2 性别

本组资料显示:儿童意外伤害中男孩272例(63.6%),明显高于女孩的发病率。这与儿童的性别行为差异相关,男孩较女孩胆大、好动、好斗、好奇心强、爱玩危险事物,所以,男孩较女孩受伤概率大。

2.3 监护人的教育程度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7.3%,中学文化程度者占23.9%,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9.8%。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相对宽松,越关注儿童成长,对孩子的教育相对完善,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儿童意外发生率形成反比。

2.4 地点

除交通事故外,62.7%的意外事件发生地在家中,29.1%的意外事件发生地在学校,而只有8.2%的意外事故发生在游乐场等户外。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人的警惕性相对较低,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这是导致意外事件半数以上发生在大家公认的家中和学校的原因。

2.5 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

从本组资料统计,不足1/2(42.3%)的人在意外事件发生后采取了急救措施,而急救措施正确实施者不到1/3(28.6%)。可见急救措施的普及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

3 预防对策

3.1 环境

加强对危险源的管理,对于4岁以下的小孩应有专人看护,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1)跌伤是本组儿童意外伤害的首位发病原因。随着高层楼房逐年增多,而阳台、门窗、楼梯缺乏保护装置,儿童跌伤意外的发生有增多趋势。预防:窗户边不要放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等家具;窗户安装一定高度的栏杆;阳台的栏杆足够高,不易攀爬,宽度不能让孩子钻出;保证楼梯栏杆必须坚固且易于抓扶;台阶处光线充足,避免看不到而碰撞或踩空;地面保持干燥、整洁,以免滑倒或绊倒;选择适合孩子年龄、身高、体质量的游戏器材;户外游玩,要先检查游戏器材是否牢固[4]。(2)交通意外居本组意外伤害的第二位。近年来城市机动车辆增加过快,而道路建设相对滞后,造成道路拥挤,加之部分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甚至视交通规则如无物,因此,极易发生交通事故。预防:应加强对儿童的交通安全常识教育,教育儿童不要在马路上玩耍,过马路走斑马线,不要和机动车抢道;乘车时避免孩子头、手和身体伸出窗外;坐后排并系安全带;锁好车门,以免孩子打开车门开关;避免在交通状况复杂的高峰时外出行走;不要让孩子单独在马路上行走;对于4岁以下的孩子,不带宠物和孩子一起上马路,避免注意力分散而发生危险。(3)烧(烫)伤是本组中显示婴幼儿发病率最高的,堪称婴幼儿意外伤害之最。婴幼儿的烧烫伤几乎都是由于家庭成员的疏忽造成的。预防:不要让孩子在厨房和浴室玩耍;热水瓶、热汤要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建议餐桌以不铺桌巾为最安全;洗澡放水时应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水温一般控制在40℃左右;厨房地板要保持干燥,不要拿刚煮沸又太重的热汤,以免不慎滑倒或打翻热液而烫伤自己或孩子;避免孩子因绊到电线而弄翻茶壶、热锅或热水瓶等热液;教育孩子不要靠近燃放中的鞭炮。(4)溺水可称之为夏季意外伤亡之最,在本组中占意外伤害的比例较低,但病死率占第一位(60%)据调查,在中国,溺水是0~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预防:不可让孩子单独留在澡盆、使用中的洗衣机旁;将家里的鱼缸、水桶加盖;没有家长的陪同,不要让孩子去水池或泳池游泳;选择安检合格、有专业救护人员的游泳场所;雨后留意住家附近积水情况;去嬉水乐园玩时,即使离开1min,也要将孩子抱离水池;当孩子在船上、海边,或参加水上运动时一定要穿上高质量的浮身物;检查孩子经常去的地方是否有不设护栏的水池。(5)防止气管异物事件发生:将孩子活动范围内的小异物收好,如纽扣、硬币等;3岁以下宝宝慎吃坚果、豆类和黏冻食品(汤圆、果冻等);孩子吃饭时不要说话,不要逗他大笑;走路时最好嘴里不含食物;儿童发生异物哽咽、哽喉后,家长不要盲目去取,如果不得法还会使异物进入,应立即请医师救助。(6)中毒的预防:药品和家用清洁剂等要放在儿童不易取到的地方;给孩子服药时要严格依据说明书和医嘱;过期和不用的药品或化学用品要及时扔掉;成人不要在孩子的面前服药;在使用化学用品时,要注意看护好孩子[5]。

3.2 教育

(1)应通过新闻媒介、网络、宣传栏、广播各种宣传教育手段,积极做好儿童意外损伤的防护及其简单的急救知识等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儿童本人及其父母、专业工作者、全体社会公众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2)对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进行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培训,培养他们对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意识及基本急救处理能力,通过编写培训教材,举办运动伤害、跌落和烫伤等主题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群体对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的认识。(3)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将中小学意外伤害的安全教育纳入课程进行正规培训,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自救救人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4)对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如商场、酒店等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养相关的医学知识,使其了解并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增强其应急能力,提高意外事件的抢救成功率。

3.3 技术

(1)应开发研究各类意外伤害的自动报警措施,加强建筑设施的安全管理和危房校舍的维修和改造。(2)针对当前儿童青少年骑自行车交通伤亡和动物咬伤比例上升趋势,应加强交通安全和动物管理工作。(3)还要完善意外伤害的急救护理系统,以减少意外伤害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4 护理干预

4.1 建立院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急救和防护体系,加强意外伤害的护理干预,加强对社区、学校及家庭的教育干预,共同提高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儿童安全健康成长的共识,最大可能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1)熟悉社区内各家庭状况,关心儿童成长发育,定期走访。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意外事件预防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如何预防意外事件,并掌握意外伤害发生后如何正确处理,即教会孩子怎样做。(2)促进并配合社区做好安全防范的措施,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并充分利用板报、居民集中活动等形式因地制宜,告知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普及意外伤害发生后的正确处理措施,减轻意外伤害带来的损伤,提高意外伤害的抢救成功率。

4.2 提高应对意外伤害的护理急救业务技能,由于意外伤害的类型多样及后果严重程度不一,应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应变能力。

(1)对急诊科护士的选用,应要求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本领,熟悉各年龄段各类型的意外伤害的处理程序,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沉着、冷静、迅速、熟练地展开急救工作。(2)对急诊科护士应严格要求,定期培训考核。护士自身应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发展的动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3)加强意外发生后的心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

4.3 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突然,对于患儿自身及患儿家属的心理承受力带来考验,一些严重的意外伤害更是对患儿及其家庭的生理、心理及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及损失。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干预,鼓励其正确面对已发生的事件,帮助其平稳渡过心理应激期。

4.4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及其家庭对意外事件的心理应激不一样,要加以区别,及时给予相应的安慰或心理疏导。尽可能减少意外伤害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5 结论

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突然,常给儿童及其家庭带来不小的损失,为使儿童能安全健康成长,积极预防已显得尤其重要。本组的统计发现,不少意外伤害都是由于家长的疏忽或心存侥幸,或缺乏相关知识,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呼吁社会的重视,普及监护人和群众的健康教育,加强儿童自身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不心存侥幸,防范于未然,对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降低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及原因,讨论可行的预防对策及护理干预。方法 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急诊收治的428例儿童意外事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014岁儿童的意外伤害类型跌伤、交通事故、溺水/窒息、烧/烫伤等。其中以37岁的儿童为意外伤害的高发年龄段。结论 儿童意外伤害宜以预防为主,采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医疗辅助、社会协助相结合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张立新.儿童意外伤害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5,l6(9):69-70.

[2]付沫,王晓娟.儿童意外伤害1152例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初探[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17(2):165-166.

[3]张文霞,王景.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2(16):269-271.

[4]钟其娟.儿童意外伤害380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9(2):2133-2134.

新生儿意外伤害的预防 篇3

⑴防止窒息:乳母在喂奶的时候,要把孩子抱起来,不要躺着喂奶。尤其是在夜间,母亲睡得很熟,不自觉翻身可能压迫睡在身边正在吃奶的婴儿,婴儿不能自卫反抗,可能因此而窒息甚至死亡。乳母最好不要和婴儿睡在一个被窝里,防止压迫婴儿使其窒息。在喂养上,每次喂完奶后,应把婴儿竖着抱起,轻轻拍后背,待婴儿打个嗝排出吃奶时吞进的空气后再轻轻放下,以减少吐奶的情况发生。让婴儿侧卧睡觉,可防止吐出的奶吸入气管而造成窒息。为避免孩子着凉,有些家长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但千万注意给婴儿口鼻留出空间来。

⑵防止烫伤:冬季室温过低时,家长为了给孩子保暖,常使用热水瓶或热水袋。使用这类物品时,一定先要检查瓶口和热水袋上有无漏液,能否塞紧,不能塞紧的瓶子和热水袋绝对不能用,因为漏出的热水常可造成新生儿皮肤烫伤,即使没有漏液,也要把它们放在包被的外面,切忌直接接触婴儿的皮肤。给婴儿洗澡时,大人首先要试一试水温,在39℃左右最好,如在夏天36℃的水即可以洗澡。对人工喂养的孩子,奶的温度一定要适当,以有温热感为宜。

如何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篇4

安全保护

于致婷

一、如何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尤其对老人更为重要。老年人比任何年龄组的人都更加容易发生意外,这是由于老年人在生理方面老化衰退的改变而决定。预防胜于治疗,这对于老年人避免发生意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老年人一旦遭受任何一种意外伤害,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就必须从防范入手,熟练掌握导致老年人行为迟缓、神经反应降低、视力及听觉衰退的原因,及他们对觉察引起意外的灵敏性降低而导致意外发生的根源。老年期最明显的生理改变包括:视力、听觉、骨骼、关节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呼吸系统等。

例如,走路时失去平衡,容易摔倒;如感觉器官功能受损,听力,视力受损时,就不能及时发现周围的危险事件;高热、谵妄、昏迷、躁动、神志不清的病人(老人、儿童)由于意识不清或环境陌生、经验不足,也容易发生意外,如坠床、撞伤、抓伤等情况发生。骨骼及关节系统在老年人的改变主要是包括了骨质疏松、老缩等现象,这情况在老年的女性中尤为普遍,所以很容易发生骨折。另一方面因各种软组织的改变,老年人的关节活动能力亦会随着年龄而逐渐降低,所以一般来说老年人的活力是相对的减低的。

据统计,从事故的种类上分析,占第一位的是跌倒,占第二位是坠床,占第三位的是被撞到,其次为夹伤、烫伤、走失、触电。严重的事故导致老人骨折、组织损伤,严重者卧床不起,发生肺部感染、压疮的几率随之增加。所以养老护理员要防患于未然,注意观察老人情况,去除周边的危险因素,防止以外事故发生。

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明确病人对安全的需要,了解影响病人的安全因素,认清 可能造成危险的环境,提高警惕,做好安全措施,做好心理环境的调节和心理伤害的预防,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优美的治疗环境。

有五种危险因素:物理性损伤(坠床)、化学性损伤(药物误服、敌敌畏等)、生物性损伤(昆虫类、蚊虫叮咬)、温度性损伤(烫伤)、医源性损伤(护理操作不当、语言不当造成的身心损害)

常见的意外伤害有:走失、误吸、骨折、烫伤、触电、摔伤、坠床、火灾等。今天重点讲摔伤和误吸。

(一)原因:

1、摔伤:

老年人摔跤造成骨折的发生率很高,美国每年约有30%的老年人意外摔跤,其中20%—30%发生骨折,据统计,绝经期妇女与同龄男性相比骨折的发生率要高3—7倍。因此,为了增强老年人的健康就要高度重视摔跤问题。老年人容易摔跤与许多因素有关:

(1)营养不良:由于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再加上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对钙和维生素的摄取不足,易导致骨折。

(2)老化带来的不利因素。如身体灵活性,视觉敏锐度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脆性增加等因素。其中骨质疏松是造成骨折的主要威胁。对40—90岁的人群的调查发现,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62.17%,轻度的摔跤就会引起骨折。临床上可能我们因为不小心,就会给老人造成伤害,垫便盆,穿衣,不当的约束都会引起骨折。临床因为老人做会阴冲洗造成骨折的事例。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结构变得稀疏、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的一种疾患。骨是由钙盐沉积在骨基质上而形成的,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由于某些原因,如年龄增长、性激素减少、营养减少(钙摄人少)、运动减少及遗传因素等,骨组织丢失,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造成骨折。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骨骼变形和骨折。过去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伴随而至的腰酸、背疼,甚至腰弯、驼背是一些老年人的自然生理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小毛病”,而实际 上这是一种不可掉以轻心的老年病——骨质疏松症。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10%。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在不断加剧。据上海的调查,2000年60岁以上人口为241.76万人,占总人口的18.29%,上海百岁以上老人已达306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骨质疏松症患者将不断增加。据上海、北京的调查,;0~60岁人口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上海为25.96%,北京为21.3%;60~70岁人口中,上海为54.80%,北京为53.80%;70~80岁人口中,上海为67.53%,北京为73.1%。如此高的患病率,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骨质疏松症分为3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原因是35岁以后骨丢失开始,骨丢失大于骨合成;绝经期开始的10年内为骨快速丢失期。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某些疾病所诱发。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影响引起骨量丢失,使骨质变得疏松。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丢失,不是出现在老年,而是发生在青壮年阶段,此病例多有家族遗传史。

骨质疏松症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加剧,逐渐出现骨痛,周身酸痛,有时出现骨空痛感。由于骨质疏松,骨骼的密度降低,似海绵状,承受负荷能力下降,尤其是脊柱骨易发生塌陷、变形、临床上可出现压缩性骨折,使人变得驼背、腰弯,到老年期比中青年时身高釉质及骨骼发育不正常。变矮。尤其是绝经期妇女,50岁至60岁期间骨质疏松速度加快。有人统计50岁以上发生腕部骨折的妇女比同年龄男性多10倍。

骨质疏松的防治

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胎儿期开始,孕妇应注意合理的营养,补充适量的钙;在婴幼儿期至青壮年35岁以前膳食结构应合理,注意补钙,使骨量达到最高峰值;在3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内分泌的改变,骨量丢失大于骨量的合成,更应加强补钙,预防骨质琉松乃是一生都应注意的问题,措施是综合性的。

1.合理膳食。合理平衡膳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注意摄入含钙、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钙的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植酸和草酸遇到钙即 结合成为不溶性的钙盐,降低钙的营养效果。所以当食用含草酸高的蔬菜之前,最好先在沸水中过一遍,这样可除去部分草酸,再炒菜食用,免得影响钙的吸收。富含草酸的食物(依次如下:菠菜、豆类、甜菜、芹菜、巧克力、葡萄、青椒、香菜、草莓及甘蓝菜科的蔬菜。其次是:酒精、咖啡因、巧克力、无花果干、羊肉、核果、青椒、红茶等。面食经过发酵后食用,所含的植酸可有55%~65%被水解。所以儿童、孕妇、产妇和中老年人应多食用发酵的面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2.补充钙制剂和维生素D。一般钙剂不易被吸收,当钙和维生素D同时服用时,维生素D能促进钙在肠道内吸收。每天可服用乳酸钙2~4克,维生素D500~2500国际单位。当前钙剂比较多,其中“钙尔奇—D”含钙量大,每片含元素钙600毫克,维生素D3125国际单位,钙吸收比较好,每天服用量为1~2片。

3.加强体育锻炼。经常做室外活动,锻炼身体。运动能促进机体活动和肌肉收缩,促进骨的生长和钙在骨内的沉着,减少骨的丢失。此外室外活动晒太阳能使人皮肤内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过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3,促进肠对钙的吸收。

4.性激素应用。已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单纯饮食治疗及补钙常难以奏效,可周期性使用雌激素。另外,围绝经期妇女也应适当补钙,同时为了避免雌激素减少导致骨质疏松,应适当补充雌激素类药物,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选择好适应症。

(3)疾病:因老年人患慢性疾病,常会头晕、目眩甚至晕厥现象。或服用一些药物,如降压药、镇静药、肌肉松弛药等,都会引起突然跌倒。脑出血、脑梗塞等。

(4)环境的危险:客观环境的不适应,如道路不平、鞋底过滑、活动空间过窄、公共场所人员过多,光线过暗等都会造成老年人摔跤。老年人的大脑应急反应能力及肢体活动能力已远不及青壮年人,故在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到。又因为老人骨质脆弱、疏松,所以老人跌到往往后果较为严重,轻者软组织创伤,重者即造成骨折、关节脱位,甚至导致颅底骨折危及生命。

2、误吸:误吸是指进食时,食物误入气管或卡在食道第一狭窄处压迫呼吸道,一般表现为进食过程中突然严重呛咳,目光恐惧发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有的老人可能出现面色苍白或紫绀。误吸发生的原因是老人在进食时,由于吞咽障碍,气管被食物阻塞或食物、牙齿或假牙脱落而误入气管,而出现窒息的症状:不能说话或呼吸,若情况持续,面部及口唇会出现紫、青色,面与颈部的静脉变得很明显,甚至会不省人事。咳呛时让老人腰颈弯曲,身体前倾,下颌抵向前胸,我们用手掌拍打他的背部,使气道通畅。进食速度太快,食物形体太大,食物太粘滞,进食体位不正确,老人中风后一侧吞咽障碍等是出现误吸的主要原因。所以,老人吃饭是要把摇床摇起30°。临床见过几例因误吸死亡的。

(二)预防:

1、摔伤:在老人的生活区域内要配备无障碍设施,譬如门不能有突出的门槛,有上下落差的通道要建立坡道等。要保证足够的光线照明。居室床头要有呼叫按钮,走廊或楼梯边及卫生间、浴室要安装扶手,轮椅或其他座椅或上要安装安全带、床边要安装护栏等。随时检查轮椅、座椅、助行器的安全性能,有故障的要及时排除,不能使用有故障的器械。地面要保持干燥,正在保洁的区域要有安全警示牌。需要帮助的老人不能自己单独上卫生间和浴室及外出,以免跌伤。

2、误吸:对有吞咽困难症状的老人,在喂饭时,一般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曲,瘫痪侧肩部以枕垫起,喂饭者站在患者肩侧。同时耐心地做心理疏导工作。选择的食物为流质或半流质,细、烂、软,喂食的动作一定要慢,每勺的量要少,鼓励其做吞咽动作。出现呛咳时患者应腰颈弯曲,身体前倾,下颚抵向前胸(因呛咳是吞咽障碍的基本特征)。

(三)处理:

1、摔伤:发现老人摔倒或坠床后,不要急于将老人扶起来或抱上床,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志。神智清醒的可询问摔倒的原因,询问老人摔倒时身体受力的部位,检查局部皮肤有无出血的情况,有无肌肉、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的症状,根据损伤的部位,决定由一人或两人把老人扶起来或平托上床,动作宜缓慢平稳,总 之以不造成继发伤害为原则。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不恰当的搬动,会损及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在临床当中,老人最常见的骨折发生在四肢,分下肢骨折和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常常是由于髋骨着地,直接造成股骨胫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其次为髌骨或踝部部位的骨折。大腿的骨折很容易引起严重的内出血。临床上出现的症状包括大腿变形,失去活动能力,疼痛、肿胀、甚至休克。如股骨头折断,伤腿的足部和膝部均向外侧翻,伤肢可能变短,而大腿弯曲。(搬动这样的老人,首先要对伤腿进行固定,最容易的方法是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受伤的腿与没有受伤的腿系在一起,先在膝部和足踝间放置软垫,移动伤肢时,必须托伤处的上下部位,并保持伤肢平直,慢慢的移动,若伤者感到疼痛或觉得移动困难,应立即停止。上肢骨折,如肩膀着地,可引起锁骨骨折,如手着地,可引起腕部的尺饶骨的骨折。通常老人会感到疼痛,觉得伤臂无力,用另一只手拖着受伤的手臂,伤臂靠在他的胸前,请伤者拖着自己的手臂,在骨折处与他身体之间放置软垫,再用三角巾承托他的伤肢。方法是将三角巾放与受伤手臂与胸部之间,布的间端在手肘之下,将三角中下端拉起,覆盖前肩,再在肩上(锁骨之上,下陷位置)打个平结,然后将手肘后巾尖褶好,用扣针固定位置。如伤着的手臂不能屈曲,要让他平躺,让伤臂放在身边最舒服的位置,在伤臂与身体之间放上软垫,用宽绷带将手臂与身体系在一起,但要避免包扎骨折部位,直至就医)。

如表皮出现伤口由护士进行消毒包扎,常见额头起包,可用冰块外敷,减轻局部充血,临床常用香油或白糖外敷,红花油可在24-48小时后使用,热敷可在48小时后使用。

2、误吸:处理方法是立即将口中的食物或假牙清除,并鼓励他咳嗽,协助他向前弯腰,使他的头低过胸的位置,再用手掌连续四次的大力拍击他的背部肩胛骨中央部位,以促使他的气管中的堵塞物松脱及吐出。如老人不能咳嗽,可以站在他的背后,环抱他的上腹,即胸骨与肚脐之间,将拇指向内握拳,而另一个手抓住握拳的手,然后迅速向内及向上的迫挤上腹,可重复迫挤四次,目的使阻塞气道 的物体从气道松脱出来。

总之,作为一名养老护理员,责任心要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能有丝毫的松动和麻痹。在工作中要密切关注老人及周边环境的变化,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善于把故事的隐患、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在防止老人走失方面,常常是由于老人患有不同程度脑萎缩或老年性痴呆(神经退行性疾病),伴有认知方面的损害,病人不知道周围的环境定向力差,往往外出后不认识家门或房间,因脑萎缩病人通常起病缓慢,在最初表现不很明显,最容易发生老人走失的情况。因此在老人院要加强管理,在家庭要采取措施,除了让老人在近视野的范围活动外,还要在老人的衣服口袋里或衣服上放有或绷上老人的姓名、年龄和家庭住址的标记,以便老人走失被人发现后能及时和家人取得联系。老人出现情绪上的异常或举动,在加强监护的同时,要及时地同家属联系,通报情况,采取措施。一旦发生意外,有上述情况发生,身临现场的护理员,要保持冷静,头脑清醒,不能慌乱,立即采用现场急救护理的常识和经验,积极、果断地投入救治工作。同时,通知医生或其他医疗单位,积极进行救治。

常见的意外伤害有:走失、误吸、骨折、烫伤、触电、摔伤、坠床、火灾等(以上提到的意外我都经历过(还有自杀的),处理过,所以说越干胆子越小,人命关天,每天就像在刀尖上行走,每天在家一听电话响,条件反射心跳加速、心慌)。

二 保护具的使用:保护具包括床档、手套、保护带。

(一)保护带的种类:

(1)四肢的固定:常用于手腕部和踝部。老人出现躁动或输液时,排便时必要时才能使用约束带。目的是安全保护,使用时要征得家属同意,严格的讲要有医嘱,选取适当体位,尽可能使老人舒适,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人体上肢功能位:上肢自然屈曲放与胸前,上臂与前臂呈135角度。双套结系松紧适宜,使之不脱出且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为度(以能深入两个手指为度)。记录好保护的原因、时间、部位、体位;解除时,还要记录解除时间。至少每15分钟观察一次。内容包括: 约束松紧度、局部皮肤情况、四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及肢体活动度等。(2)肩部的固定:主要用于限制老人坐起。(3)双膝的固定:是限制老人下肢活动的方法。

(二)注意事项:

1、保护具不能乱用,在可用与可不用的情况下,尽量不用。

2、使用保护具事先要向老人家属解释说明,取得老人或家属合作。

3、保护性制动措施只有在必须应用时才使用,使用前应先得到有关医生的同意。

4、保护性制动措施只宜短期使用,长期使用可致老人局部或全身活动能力废用性减退。

5、实施制动性保护措施时,应尽量使老人卧位舒适,并经常更换卧位。

6、使用约束带时松紧一定要把握好,过松不能达到制动的效果,过紧会使局部血管、神经受压,造成损伤或残废。应及时放松或按摩。

三、临床常用辅助器:手杖、拐杖、步行器、轮椅等。

(一)辅助器的使用:选择与老人身高相适宜的手杖,手杖的高度应以老人站立时,手掌微弯曲,从手腕到地面的高度为宜。手稍向前曲上臂与前臂成150度角。拐杖放置在老人腋下,手肘成30度角弯曲并夹紧拐杖。

1、步行器的使用:步行器的种类有多种,有带轮、前带轮,不带轮3种。(1)用物准备:根据老人的情况选择合式的步行器,检查步行器各部件是否完好安全,保证老人行走安全。

(2)携用物至床前,解释操作目的、注意事项以取得老人配合。

(3)移开床头柜、床尾椅至无妨碍处,协助老人做好出行前准备,衣裤、鞋袜穿着妥当。

(4)详细指导老人正确使用步行器,并注意保护。

(5)带轮步行器法:老人用双手握住步行器的左右把手,手推步行器时双足跟着步行器往前移动,移动时注意安全。

(6)不带轮步行器法:老人用双手握住步行器的左右两边的中间,人站在步行器 的中面,将身体重量分配于步行器及健侧脚上,双手将步行器提起10-20厘米,往前移动10厘米再向下放稳于地面,再将健脚跟着往前移动10厘米,重复进行,移动时注意安全。

(7)老人返回居室后,将步行器放回原处。

2、轮椅的使用:轮椅有多种,包括普通轮椅、运动轮椅、高背靠轮椅、助站轮椅、单手驱动轮椅、多功能轮椅和电动轮椅等。坐轮椅的正确姿势:手扶轮椅扶手,身体坐于轮椅的中间,两侧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身体背部向后靠。身体不能保持座位平衡的老人应系安全带。

对明白的老人教会老人正确使用轮椅的方法和技能。包括手闸操作、轮椅支撑动作、轮椅左右转弯、后轮平衡、左右侧跳、过狭窄门等技术。轮椅放置床尾,收起轮椅足踏板,并固定双轮,防止轮椅滑动。先将老人扶坐起,扶老人坐起:老人外侧手臂放于腹部,内侧手臂伸直在床上,护理人员将左手伸到老人背部,拖住外侧肩头,肘部着力,右手压在老人内侧手臂,双脚分开,运用旋转原理将老人扶起。坐于床缘,让老人手掌撑住床褥,维持坐姿,养老护理员帮助老人穿上外套和鞋子。护理员左脚插在老人双脚中间,让老人双手环住护理员肩部,护理员抱住老人背部或腰部,以右脚为中心,旋转将老人轻轻放在轮椅上。放好轮椅足踏板,根据季节用被单覆盖老人双腿。长时间乘坐轮椅的老人应定时进行臀部减压。方法是双手放在轮椅的两侧扶手上,双脚放在踏板上,用臂力将整个上身撑起或由养老护理员抬起老人;臀部腾空于轮椅上。每30分钟减压一次,每次3-5秒。

3、坐便椅:方法同轮椅,先关闸,掀起盖板,老人抱到便椅,排泄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坐便椅可造成脱肛。排便后应盖上椅垫并垫上尿布,减少褥疮发生。能主动的可用健侧靠近便椅。

4、平车:运送不能起床的老人

(1)挪动法:病情许可,能在创伤活动的老人。(2)一人搬运:病情许可,体重较轻的老人。(3)两人搬运:病情许可,体重较重的老人。

有上下活动安全栏的平车上置盖被、中单。将平车推至床旁,与车平行放置,固定轮子。两名养老护理员站于同侧,一名护理员一手置于老人头肩部,另一手置于老人腰部;另一名护理员一手置于老人臀部,另一手置于老人窝处,将老人搬运至平车上。

(4)三人搬运:不能活动,体重较重的老人。(5)四人搬运:病情危重或颈腰椎骨折的老人。

(二)注意事项:

1、步行器:

(1)有轮步行器使用时要有养老护理员监护,防止老人滑倒。

(2)无轮步行器下端应安装橡胶帽,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而起到防滑作用。(3)步行器比手杖、拐杖的稳定性均佳,用于室外行走不太方便。

2、轮椅:

(1)使用轮椅前必须检查轮椅各部件的性能,保证移动顺利和老人安全。(2)乘坐轮椅必须舒适,大小要适合老人的需要,座位要有软垫,避免臀部受压;座位宽度以坐稳后与扶手间有两指宽的距离为宜。(3)搁脚板高低以足踏在板上,大腿呈水平位为宜。

(4)协助老人上下轮椅时,应先翻起脚踏板。老人坐轮椅在欲起立时或坐前,应先将轮椅的闸刹住。轮椅闸的性能要好,防止轮椅滑动,使老人不安全。(5)老人乘坐轮椅外出时要注意安全,根据季节做好保温工作。

(6)推乘坐轮椅的老人下坡时,养老护理员应站在下坡的前面,背对着下坡的方向,老人面对着上坡的方向,养老护理员握住轮椅扶手,慢慢地倒走直至平地;过门槛时护理员用力压住轮椅扶手,使轮椅的前轮翘起,后轮着地,以后轮为支撑点满满地往前移,当前轮过了门槛时,放下前轮,将后轮提起,以前轮为支撑点满满地往前推,直至后轮过门槛。

(7)长期坐轮椅的老人,要防止压疮的发生。(8)对身体不能保持平衡的老人,乘坐轮椅时要使用保护带,防止老人跌伤。(9)牢记一慢一快:老人改变体位的过程宜慢,而搬运过程宜迅速。

3、便椅:排便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坐便椅可造成脱肛。

4、平车:

(1)使用平车前应检查平车各部件是否完好、安全。

(2)运用挪动法前,一定要将平车闸关好,锁定于床旁,防止平车滑动而引起老人坠地等事件发生,养老护理员应抵住平车靠床外侧,使平车与床之间无空隙,便于老人挪动。

(3)两人及以上者搬运时,动作必须协调一致,以免造成老人损害。(4)在搬运过程中,要确保老人的安全,老人要躺在平车中央。

(5)平车推行时,老人的头部应躺在大轮子一侧,推行过程中速度不宜过快。上坡时平车大轮端在前,下坡时平车大轮端在后,使老人的头部始终处在高端,以免引起不适。

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篇5

一、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防范 1.经常平整场地,做到无坑、无砖、无松动、无积水、无突起物等,及时清除院落中影响幼儿活动的障碍物,随时检查大型玩具有无螺丝松动、铁皮外露、踏板裂缝、绳网断落等不安全因素。

2.经常检查幼儿有无携带有碍安全的危险品,如尖锐利器、打火机、玻璃球等危险物,并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

3.组织幼儿外出活动时,要制定详细周密的活动计划,遇到发生意外事故时要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4.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前要仔细清点人数,并坚持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避免幼儿在活动时发生相互碰撞、推搡、争抢打闹等危险动作。行进中随时提醒幼儿注意脚下安全,不随便用脚踢踹砖块等。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点人数,以防幼儿走失现象的发生。

5.药品要放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药品袋上要标明幼儿姓名和服用方法,有详细的服药登记记录,以免发生误食误服药品的人身伤害事故。

6.严格幼儿接送卡制度,无卡者不得擅自将幼儿接出园外,避免拐骗幼儿的事件发生。

7.各种物品的摆放位置要恰当、稳固,以不妨碍幼儿活动为前提。

8.妥善保管洗涤消毒类物品,设置专用放置地点,避免幼儿误食事件的发生。

9.不带幼儿去伙房、水房、洗衣房等地方,饭菜粥汤的温度要适中,避免烧烫伤事故的发生。

10.开水壶、汤桶等要放置在离幼儿较远的安全地带,窗台上不宜放置花盆、鱼缸等物品,避免幼儿不慎将其打翻发生砸伤事件。

11.餐车要缓慢推行,防止粥汤撒地滑倒幼儿。为幼儿分发饭菜时注意不要盛得太满,不能从幼儿头上传递饭菜,避免造成烫伤。

12.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常规,提醒其不在进餐时说话玩耍、嬉笑打闹,以免不小心让食物噎住或卡住气管。

13.体育课及游戏活动前,要检查活动场地有无砖头瓦块、树枝绳索等妨碍幼儿活动的障碍物。检查幼儿的鞋帽衣着穿戴是否整齐,避免因鞋带散开发生绊倒、磕伤现象。

要对幼儿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和游戏规则,幼儿要在教师的视线之内进行活动,便于教师观察指导。运动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出现异常表现,如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神情恍惚、过度紧张、呼吸困难、焦虑郁闷、精神不振等,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调整活动量。

14.组织幼儿进入大型玩具场地活动时,要对幼儿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和规则,活动中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及时制止幼儿相互推拉扯拽、奔跑打闹,阻止幼儿从高处往下蹦跳,避免发生摔碰伤事件。[!--empirenews.page--] 15.为防止幼儿触电,所有的电源插座都应该安装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并教育幼儿不要将铅笔、小棍、橡皮等物放人插座孔内玩耍。

16.供幼儿乘坐的车辆要经常检修,定期保养,随时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教育幼儿在车内不打闹、不乱跑,不随便摆弄方向盘,安静文明乘车。17.不要让幼儿随便玩弄小刀、剪刀等危险物品,如活动需要幼儿使用剪刀,要事前交代注意事项,活动结束后及时将剪刀收回并放置到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

二、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置

1.跌磕伤:发生跌磕伤时,不要用手揉患处,可用干净的毛巾浸透冷水或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受伤部位,经冷敷后再用湿热的毛巾敷于患处并轻轻按摩,以帮助消肿。2.压伤:让受伤的幼儿原地静坐或平躺,同时仔细检查被压伤部位的外表状况。若是四肢压伤,可用冷水浸湿或用裹了冰块的毛巾敷于受伤部位。若是胸腹部被挤伤,应将幼儿身体放平,然后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3.割伤:若创伤较小伤口内又无异物时,用创可贴即可;若有金属、玻璃等异物,则需将异物清理干净后对伤口做消毒处理。

割伤严重流血过多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包扎,可在伤口靠近心脏的方向用绳带等物系紧,并立即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

若幼儿的手指被利器割断,要保护好断指,将断指放人容器中连同幼儿一起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4.刺伤:用消毒水清洗伤口,然后用镊子顺着刺物刺入的方向将刺夹住

拔出。若刺物太短或已全部刺人幼儿的肌肉中,可采取挤压挑拔法将刺清除,最后用酒精或碘酒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5.扭伤:轻微的扭伤可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块敷于伤处,也可用红花油涂抹于扭伤处。若扭伤严重出现肿胀或淤血时,不可让幼儿走动,要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对四肢某个部位的严重扭伤,可先用绷带等在扭伤的上下部位做固定包扎处理。

6.擦伤:轻微的擦伤可用消毒棉球蘸低温的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擦洗伤口周围并清理异物,然后涂抹红药水。对较为严重的伤口在经过消毒处理后可用纱布包扎,特别严重者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7.骨折:发现幼儿骨折,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在急救处理前不可用手揉搓骨折处,发现受伤处流血应采取止血措施。为使骨折处得以固定,可在幼儿骨折部位用宽绷带和木板等把骨折处的关节暂时固定住。若是颈部受伤,要让幼儿仰卧,并用有一定厚度的软质物品垫在颈部两侧,以稳定颈部原有状态。若是肋骨处骨折,幼儿感到呼吸困难或胸部疼痛难忍,要检查其血压以防休克。若遇脊椎骨折时,切不可随意挪动幼儿,要将幼儿平抬放到担架上。若遇颌骨骨折时要立即清除幼儿口腔中的异物,防止异物堵塞喉咙,也可用纱布等做垫托放在受伤的下颌处并用软质物品托住受伤处,既保证幼儿的下颌固定不动又可以使幼儿易于开口。

8.烫伤:发现幼儿烫伤后要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或将烫伤部位浸入冷水中,轻者涂抹牙膏、肥皂水等,以防感染。

如果幼儿是穿着衣服鞋袜被烫伤,一定不要直接将衣物脱掉,更切忌用手揉搓烫伤处,而要用剪刀轻轻剪开幼儿烫伤部位的衣物,视幼儿烫伤的具体情况用纱布包扎处理后及时送往医院治疗。[!--empirenews.page--] 9.食物中毒:轻微中毒要及时给幼儿喝些清水,然后催吐。让幼儿张开嘴,可用手指刺激幼儿咽喉部位或用小勺深入到幼儿嘴中并轻微用力压迫其舌根处,引起幼儿发生反射性呕吐,以减少毒素对身体的刺激。

严重中毒的在采取催吐的同时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并将幼儿食用过的食物及呕吐物装在容器中留样保存,以便为医院化验及解毒提供依据。

10.异物伤害:当幼儿误将异物放入嘴中不慎被噎住或呛入气管时,教师要立即将幼儿的身体前倾,同时轻轻拍打幼儿的肩胛部位,或用手指深入幼儿口腔刺激舌根催吐。如若催吐失败,应及时将幼儿送往医院治疗。如遇幼儿被鱼刺卡住,可用勺子等器具轻压幼儿的舌头,然后用镊子伸入喉部将鱼刺慢慢夹出。若无法将鱼刺取出时,要及时送往医院。

体育课意外伤害预防教案 篇6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认识到造成意外损伤的原

②让学生知道运动损伤的分类

③让学生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性,以及防治运动损伤的方法;通过学习熟悉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预防处理手段,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处理和预防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把运动中意外损伤的处理和预防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生活技能。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通过观看视频引入本次课的内容 什么是运动损伤?

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即称之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带来的负面影响

它不仅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学习和工作,同时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缩短运动寿命,严重者还可使人致残、死亡,对开展体育运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对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便。

二、造成意外伤害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活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3、不良的心理状态。

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

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冬易发 生冻伤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则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意外损伤的分类

(1)按照伤后皮肤、粘膜是否完整分类

1、开放性损伤

伤后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

2、闭合性损伤

伤后皮肤或粘膜仍保持完整,受伤组织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常见意外损伤的分类(2)按损伤的病程分类

1、急性损伤

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2、慢性损伤(3)按病因分为两类:

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

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

病症特点: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学生讨论:

四、学生讨论

请同学们想想,在你们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都遇到过那些运动损伤?

大家遇到的运动损伤都有什么样的感觉啊?你们是怎么样处理的?

五、常见的运动损伤

网球肘、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韧带损伤、肌肉痉挛、骨折、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网球肘

项目:多发生在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投掷等项目中。原因:打球时由于用力过猛,球的冲击力作用于腕伸肌或被动牵扯,造成的。

症状:肘关节外侧剧烈疼痛,并放射,尤其 在前旋前臂是加剧。处理方法:停止运动,休息,热敷按摩。

预防措施:认真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训练,避免局部负荷过大,加强屈腕、屈指肌群力量训练;纠正错误动作;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并注意加强保护;

踝关节扭伤

项目: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和溜冰等运动中。

原因: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处理方法: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小时内冷敷, 24-36小时内需热敷。恢复性练习。

预防:专项准备活动要充分; 加强踝足部肌肉力量训练;易伤者在运动比赛时用保护支持带;

肌肉拉伤

常见的几种拉伤部位:大腿后侧;大腿内侧;上臂等; 原因:

1、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

2、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有的伸展

处理发法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决冷敷,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防止肿胀。在放松损伤部位肌肉并抬高伤肢的同时,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根据伤情,可外贴活血和消肿胀膏药,可适当热敷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按摩。肌肉拉伤严重者,如将肌腹或肌腱拉断者,应抓紧时间去医院作手术缝合

预防:准备活动量力而行,不用力过猛;注意练习场所的温度;拉伤后重新锻炼;

韧带损伤

位:多发生踝关节、腕关节、肩关节和膝关节.原

因:受伤部位受暴力打击或重物压迫,迫使关节做过度的外翻或内翻动作;

治疗方法:主要是止痛和加快消肿.局部冷敷, 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如何预防:使用支持保护带;减少冲撞;多做关节练习;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特征:

1、有典型的运动史、发病史和反复疼痛史;

2、疼痛;

3、肿胀;

4、压痛;

5、后蹬痛;

原因:跑跳时间过长,小腿肌肉在胫腓骨的附着点受到过分的牵拉,刺激骨膜引起炎症.预防: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突然、连续加大局部的负荷,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场地;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采取热敷或按摩等方法及时消除局部疲劳。

治疗:减少局部负荷;局部热敷、按摩,休息时抬高患肢;严重者用弹力绷带包扎,配合中药外敷、按摩、针灸、理疗等;

肌肉痉挛 特征:肌肉僵硬、疼痛难忍、抽筋,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部位: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

原因:1大量的排汗 ;2肌肉快速连续收缩; 3寒冷的刺激

处理:牵引痉挛肌肉;往相反方向牵拉肌肉。

预防: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适应性;充分准备动;及时补充水分、盐水和维生素B1;疲劳时不进行体育活动。

六、如何在体育课中预防意外伤害

1、穿合适的运动鞋、运动服:防滑性好;鞋底柔软;透气性好;大小合适;

2、锻炼前做主要运动肌肉群的伸展练习:肩关节;腰部;膝关节;脚踝关节

3、做专项准备活动:比如投掷铅球要做:腕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腰部运动等

4、避免过度牵拉颈部和背部肌肉

5、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6、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运动项目

7、避免一次锻炼的持续时间过

8、不在坚硬的、有杂物的场地上锻炼

9、作好整理放松运动: 深呼吸;各大肌肉群的放松;

10、使用支持、保护关节的用具:护膝;护腕;护踝;护肘等

七、课堂小结 体育锻炼中要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要做到:

1、加强思想教育,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4、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

5、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

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 篇7

一、有强烈的责任心

责任心体现了一个教师的师德修养, 责任心不强是发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 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要热爱本职工作, 特别是热爱学生, 对教学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课前要根据所上内容认真检查场地、器材等是否有不安全的因素, 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加强安全教育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每学期准备一、二节安全教育课, 结合学校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室和远程教学设施, 专门找一些详实的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的案例和相关的法规资料,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提高执教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强, 教学方法不当, 也是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 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执教能力, 强化组织管理和法律意识, 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和兴趣, 采取相应的措施, 避免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充分发挥教师和体育骨干的作用

一般来讲, 体育课在课堂教学时大都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 各组的组长都由体育骨干来担任, 负责该组的组织纪律和担负保护和帮助任务。因此, 对各组组长进行一些简单实用的帮助和保护方法的培训, 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

在分组时, 应打破队伍集合时的原始小组, 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和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重新分组。将动作规范、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分在一组, 将动作较规范、不需要帮助的分在一组, 将只有在保护帮助下才能完成的分在另一组。练习数次后, 再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进行“好升差降”的调整, 这样不仅能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在分组练习过程中, 根据学生练习时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巡回指导, 纠正错误动作, 在进行指导时应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 最好能将各小组“尽收眼底”, 使个别纪律较差的学生放弃“不安分”的念头, 在小组长的督促下认真练习。这样, 教师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合理搭配教学内容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 应根据本校的学生情况和场地、器材等因素, 尽可能将有危险性的教学内容和相对安全的教学内容放在同一节课 (如:单杠可与排球的垫、传球相搭配) 。另外, 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最好安排在相邻的地方, 一般是在互不干扰和互不影响的前提下, 场地越集中越好, 以便于教师安排照应。

儿童意外伤害指南 篇8

世界范围内,跌倒是引起儿童非致命伤害和残疾的首要原因,1岁以下婴儿的跌倒死亡率最高。因此,在家居布置上,要注意窗边别放桌子、凳子和沙发;窗户和童床等要安装一定高度的栏杆,栏杆间距小于9厘米;客厅等儿童活动区域的地面没有电线、网线;浴室要铺防滑垫。

交通事故

无论是骑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都要给孩子戴亮色头盔。10岁以下儿童坐私家车,应使用安全座椅;10岁以上或身高超过150厘米的儿童,要用独立的安全带。

溺水

洗手间要关门,马桶盖随时盖上。浴盆或浴缸里的水应及时清空。不让5岁以下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也避免其待在河边、湖边。

喂药

要选儿童剂型的药物,喂药时速度要慢,动作舒缓,不让孩子感到紧张。一两岁的婴幼儿可以半躺在父母手臂上,用小勺从其嘴角斜方往里喂;固体药物可用水化开后再喂。如发生呛咳,要立即停止喂药,把孩子抱起来,身子倾斜、面部朝下。还可以选择儿童用“喂药器”。此外,药品要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蜂蜇狗咬

一旦被蜇,如果有刺残留在皮肤内,先用镊子拔出来,挤出伤处的毒液,再用肥皂水或清水充分清洗。若被宠物抓伤、咬伤,小伤口要立刻用清水和肥皂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初步处理后,尽快送医院。

误食窒息

确保孩子伸手可及的区域内,没有玩具部件、花生粒、葡萄等小粒物体;不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小颗粒食物,如硬糖、坚果、葡萄和爆米花等。

烧伤烫伤

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演讲稿 篇9

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快速上升,已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防范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课题,引起了广大儿童工作者、医学工作者与家长的高度重视。

儿童意外伤害的种类繁多,如跌伤、割刺伤、耳鼻喉及气管食管异物、烧烫伤、触电、药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落入洞坑、打斗伤、煤气中毒、窒息、缠绕伤、砸伤、绞伤等等。要有效地防范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首先要对造成儿童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与归纳。

1、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非常复杂,其融合了客观与主观、社会与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以下对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进行简略的归纳:

1.1 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儿童医疗卫生保健也同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着新的治疗方法、新的检验手段、新的`药物与疫苗等等治病与防病手段的层出不穷,以往那些对儿童生命带来巨大威胁的肺炎、破伤风等等疾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家用电器的普及、城市建筑的高层化、交通工具如汽车的大幅度增多,都大大地增加了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1.2 儿童安全知识普及不够,大多数儿童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家长更重视儿童的“知识教育”。大多数家长错误地认为儿童的学习好是最重要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包括安全与意外防范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这种教育方式直接的结果是:儿童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与意外防范知识的缺乏,从而使他们容易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无意识或无法进行有效的规避。

1.3 儿童监护人防范儿童意外的意识薄弱

儿童监护人如儿童家长与老师缺乏儿童极易发生意外的安全意识,从而在儿童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未能作到时时留意、刻刻当心。同时,儿童监护人本身就对儿童安全知识缺乏了解、对儿童安全问题缺少关注。这些家长或老师往往过高地估计了儿童自身对意外的防范能力,错误地认为儿童懂得自我保护,使许多本可以防范于未燃的儿童意外发生。

1.4 儿童养育方式的影响

现在的儿童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全方位保护”的养育方式,使这些儿童本该自己完成的活动由家长全部代劳。这样就剥夺了儿童应该通过实践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其结果是儿童对危险缺乏防范能力,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

1.5 儿童身体机能的影响

儿童正处于身体机能不断完善的阶段。他们体能发育不全、运动机能较差、体质较弱、对速度反应较慢。这些在身体机能上的缺陷都使儿童在生活中较易出现骨折、车祸、溺水、坠落等等意外伤害。

1.6 儿童游戏场游戏机会与玩具的增多

经济水平的提高给儿童带来的一个直接收获是:游戏场与玩具的增多。但在儿童游戏场玩耍时,如果没有对游戏设施进行良好的维护、没有事先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游戏安全教育,儿童游戏意外的发生率将大大提高。

同样,在儿童可以接触到更多玩具的同时,如果家长或老师没有挑选符合国家标准的玩具、没有根据儿童的年龄段挑选合适的玩具、没有在儿童接触玩具之前对玩具的细小零件、附加绳索等小物件进行仔细的检查,儿童也非常容易出现误吞、绕颈等各类意外。

2、针对儿童意外伤害的诸多因素,广大儿童工作者、医务工作者非常必要向儿童监护人大力宣传防范这些因素的措施:

2.1 儿童监护人应首先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儿童监护人应加强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习,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安全环境。同时这也为向儿童传输安全与意外防范知识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2 大力宣传儿童安全知识、让全社会来关心儿童安全问题

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儿童安全知识与防范措施,增加社会各界对儿童安全问题的重视度。对于玩具生产企业、游戏场管理机构,更不能只为经济利益而不顾儿童的人身安全。只有在全社会的关心与爱护下,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才能降到最低。

2.3 加强儿童安全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儿童监护人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也应对儿童进行生活经验、社会经验、自然环境方面的知识教育,同时努力培养儿童的处世能力与自立能力。这样儿童就能在身心发育的同时,具备足够的安全知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2.4 加强儿童体能锻炼、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家庭、学校、幼儿园应向儿童提供足够的身体锻炼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有效地防止一些由于运动如钻爬攀登、奔跑跳跃所造成的儿童伤害。

2.5 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走路向右行、吃饭不说话、鞋带要系紧等习惯的形成均能使儿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如何安全防范儿童被动物意外伤害 篇10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心愿。好不容易把孩子带到城市,为的就是让他们能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

但是在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意外发生,让我们措手不及。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希望通过这节的故事告诉你一些意外事件的防范方法。故事一:

小张夫妇来成都打工有四年了,今年把六岁儿子东东带到城里来上学。一天,东东闲得无聊,逗邻居家的小狗玩,被狗咬伤了小指。当时只破了点皮,他回去跟妈妈说了,但因为工作忙,东东妈妈没太在意,只是用创可贴简单包扎了事。大半年后,一天,东东突然觉得身上有点痒,第二天便发烧出疹子,并伴随头痛、恶心、呕吐。东东的爸爸见状,赶紧将他送往医院。他不愿意吃东西,抽搐,排尿困难,并出现恐水症状。经北京儿童医院医生检查最后被确诊为狂犬病。几天后,东东因狂犬病发作,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故事二:

最近有报道称,成都市某区一小孩子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路旁的草丛中有一只小猫很可怜,于是把小猫抱回家。但是他不知道这只流浪猫携带了狂犬病毒。小明在家里玩的时候被猫抓伤了,痛得哭。当时父亲刚从工厂下班回来,小明告诉了爸爸。爸爸第一反应就是把小孩送到医院去检查。检查后医生告诉小明爸爸,幸亏送医院及时,小孩的伤口有狂犬病毒,要是等到发作,就没救了。小明爸爸听了,后怕不已。

专家点评:狂犬病毒生命力极强,人们普遍易感染。由于狂犬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因此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对防止该病的发生至关重要。由于儿童身材较矮小,狂犬极易咬伤儿童面部、颈部及上肢,这些部位离中枢神经系统较劲,再加上狂犬病毒在儿童血液中的浓度比成人要高出许多倍,与成人比较,儿童狂犬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所以儿童尤其要注意狂犬病的预防。

防范措施:

儿童一旦被动物咬伤、抓伤,应及时采取一下措施:

1.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及时处理伤口是防止发病的关键,时间越早,危险性越小。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先将伤口挤压出血,并用浓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完毕后,可用碘酒消毒,涂在伤口部位。

2.孩子被动物咬伤后,不管伤势是否严重,家长都应立即带孩子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或相应的医疗机构注射狂犬疫苗。

首次注射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48小时内。如果因诸多因素而未能及时注射疫苗,应本着“早注射比迟注射好,迟注射比不注射好”的原则使用狂犬疫苗。

3.医生建议每10年注射一次破伤风疫苗,如果上一次疫苗注射是在5年以前,而且这次伤口比较深又比较脏,建议再注射一次破伤风疫苗加强针。

4.由于儿童的免疫力比较低,容易被传染疾病,所以还是应该让孩子远离宠物。

夏季宝宝外出活动预防意外伤害 篇11

原北京协和a医院儿科专家,1964年毕业于我国解放后首届八年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从医50余年,专长于儿科临床、儿童早期教育、儿童营养、健康咨询、体格和气质测评、智力开发等。

夏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满地都是嫩嫩的绿草、处处都是生机勃勃怒放的鲜花!小朋们可再也闲不住啦!整个小区里到处都是他们欢笑的声音和欢跳的身影,好不热闹。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生命力最强的、健康问题最少的时期,但却是意外伤害的多发期。

他们活泼好动、对外界的一切都异常地感兴趣,对一切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甚至尝一尝,对邻居家的宠物也想去亲热一番,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什么是受伤、更不知道什么是残疾!一旦发生意外,会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正常学习和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我们家长必须了解一些室外儿童意外的知识,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夏天室外常见的意外伤害有哪些呢?

跌落伤

易发生的地点:

楼梯、高台、小区的石桌、石椅、窗台、树干等。

孩子们身轻如燕,爬上、跳下很轻松自如,殊不知他们自己从高处跳下时,由于太高,或地面不平整等原因可能伤及他们的脚踝、膝关节等,如果摔倒还可能使他们的脑部受伤。公共场所的石桌、石椅可能年久失修,一旦在上面玩,可能倒塌伤到孩子的身体。因此孩子在外边玩耍时,家长一定要告诉他们哪些地方不能从高处向下跳、大树是不能攀爬的,并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转移到其它地方。

交通意外伤害

易发生的地点:

停车场内、马路上

停车场内 宝宝身体矮小,有时蹲在停车场内的地上玩耍时,有的司机没有开车前环视自己车周围情况的好习惯,上车后,立刻发动汽车,一踩油门就开走车啦。有时由于司机视野有盲区,如对车后边、车的右前方观察不够,屡有碾压儿童的事故发生!近期全国停车场发生儿童意外死亡的事件已经不少啦,该引起家长和车主的高度重视。首先家长不要让宝宝在停车场内玩耍,及时将他们引导到开阔的地方去玩耍,同时停车场内的车主在启动自己的汽车时也一定要注意车周围的安全问题,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过马路 家长带孩子过马路时一定要把宝宝抱在怀里,或牵着孩子的手过马路,千万不要松开牵拉宝宝的手;一定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万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有时为了抢一个红灯,伤着孩子,抱憾终生!孩子一般也会有从众心理,当我们家长随意在红灯亮时过马路,孩子们也认为红灯时可以过马路,就有可能发生意外!

马路边玩耍 马路边的空气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马路上车水马龙,由于汽车尾气排放等的污染,路边空气中微量元素铅等的含量很高,对宝宝娇嫩的身体发育十分不利,建议家长带孩子时,一定要让宝宝远离马路边,一般认为,在远离马路边20~30米的小区里空气是比较安全的。

电梯

易发生的地点:

乘坐滚梯和直梯时

宝宝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好奇心是人人皆知的。有些家长在乘坐直梯时,喜欢让宝宝自己去按直梯的楼层显示板。这样,宝宝每次在乘坐直梯时都要自己去按电梯的楼层显示板,而且每次都要反反复复按下多个楼层的键钮,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这样做会干扰直梯的自动控制系统,很容易使电梯的自控系统出现问题,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不良习惯,家长首先一定要管好自己。

宝宝乘坐滚梯时,家长一定要在宝宝身边,要么抱着宝宝乘滚梯、要么上、下滚梯时让孩子站在自己的前面,家长的手扶着孩子一侧的肩部或腋下,以防意外。

孩子在乘坐任何一种电梯时,他们不能离开家长的视线!

宠物伤人

易发生的地点:

小区里

目前在一些小区里,有人家豢养着烈性犬、大型犬等,时有伤人的事件发生。犬类的生活习性和它们自己的安全观,我们人类并不完全了解它们,因此要教育我们的孩子不要和它们亲热,要远离它们,以免伤害到孩子。

建议养狗的主人,在公共场所遛狗时要使用专用的设备牵着狗狗,以确保他人安全。

溺水

易发生的地点:

河边、水塘

夏天气温高、天气炎热,孩子常常喜欢到河边玩耍。近期不断有报道,孩子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跌入河水或水塘中,此时同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也奋不顾身地跳入河水中施救,结果同样被河水淹没。如果当时没有被人发现、并施救,其结果会让家长痛不欲生!因此,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们河边、水塘是危险的地方,一定要有家长陪伴时才能去那里玩耍,没有家长带领时,孩子一定不能在河边、水塘边玩耍!

成人健身场

易发生的地点:

健身器械旁

目前许多小区都建有成人健身场地,成人健身场地是专为成年人准备的,多无人看管,场内的设备体型大、重量重、有些设备是用来摆动双腿和锻炼腰背而转动的设备,这些设备是没有保险锁的,每天都会有一些老年人在那里活动腰腿。而我们的孩子们,出于好奇心,也想一试身手,但由于他们自己的身材矮小,也不了解这些设备的性能,很容易弄伤孩子的身体。我曾经见到宝宝从健身器上摔下来的惊险场面,希望家长引以为戒。

夏天是宝宝外出玩耍的好季节,草原、海边,都是好地方。建议家长在空余时间多带宝宝出去玩耍、接触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让宝宝在和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学会观察周围世界、学会结交小朋友,了解什么是危险、如何躲避危险,让我们的宝宝从小了解什么是规则并遵守规则,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

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演讲稿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 3 6 0例意外伤害儿童, 男4 6 3 0例, 女2730例, 男女比例为1.7∶1;年龄0~17岁, 平均 (4.1±3.2) 岁。

1.2分析方法通过信息系统调取意外伤害儿童的性别、年龄、就诊月份、就诊时段、就诊诊断等信息, 并按照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疾病编码进行疾病分类。烧烫伤包括烧伤和烫伤等, 软组织损伤包括软组织挫伤、擦伤和裂伤等, 头部外伤包括头面部外伤、颅骨骨折、颅内出血、脑挫伤等, 异物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等各部位的异物, 动物咬伤或造成损伤包括虫咬伤和兽伤, 骨折包括四肢和骨盆等处的骨折, 器官挫裂伤包括肺、肝、脾肾、肠管等脏器的挫裂伤、穿孔等。≤1岁为婴儿期, >1~3岁为幼儿期, >3~6岁为学龄前期, >6~12岁为学龄期, >12岁为青春期。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儿童意外伤害分类及分布年龄构成:≤1岁887例 (12.1%) , >1~3岁3293例 (44.7%) , >3~6岁1683例 (22.9%) , >6~12岁1345例 (18.3%) , >12岁152例 (2.1%) 。由表1可以看出, 幼儿期意外伤害构成比最高;除婴儿期外各年龄段均以软组织损伤最多, 其次为头部外伤;婴幼儿居第三位的是烧烫伤, 第四位为骨折, 学龄前儿童与学龄期儿童的烧烫伤构成比居第四位, 第三位是骨折。

2.2不同月份、季节意外伤害就诊情况1月份5 3 5例 (7.3%) , 2月份335例 (4.6%) , 3月份482例 (6.5%) , 4月份786例 (10.7%) , 5月份693例 (9.4%) , 6月份623例 (8.5%) , 7月份792例 (10.8%) , 8月份656例 (8.9%) , 9月份719例 (9.8%) , 10月份763例 (10.4%) , 11月份5 7 1例 (7.8%) , 1 2月份4 0 5例 (5.5%) 。冬季1 2 7 5例 (1 7.3%) , 春季1 9 6 1例 (2 6.6%) , 夏季2 0 7 1例 (28.1%) , 秋季2053例 (27.9%) 。夏、秋季为儿童意外伤害高发期。

2.3患儿就诊时间情况0时80例 (1.1%) , 1时37例 (0.5%) , 2时18例 (0.2%) , 3时12例 (0.2%) , 4时9例 (0.1%) , 5时5例 (0.07%) , 6时21例 (0.3%) , 7时8 3例 (1.1%) , 8时2 2 5例 (3.1%) , 9时3 2 4例 (4.4%) , 10时373例 (5.1%) , 11时335例 (4.6%) , 12时366例 (5.0%) , 13时332例 (4.5%) , 14时313例 (4.3%) , 15时276例 (3.8%) , 16时298例 (4.0%) , 17时523例 (7.1%) , 18时690例 (9.4%) , 19时816例 (11.1%) , 20时8 26例 (11.2%) , 21时7 18例 (9.8%) , 22时438例 (6.0%) , 23时242例 (3.3%) 。由图1可以看出, 意外伤害儿童就诊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12时前后, 第二个高峰出现在20时前后, 17~22时是就诊儿童最密集的时段。

3讨论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或事故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本文统计显示, 意外伤害具有明显的性别特点, 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主要与男孩好活动且活动范围大易遭受伤害有关。史成柱[1]发现, 6~12岁的学龄期儿童发生意外伤害16例最高, 婴幼儿最低;付沫等[2]调查发现6岁以上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最高;陆艳等[3]也得出, 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年龄段多为学龄前时期。本组数据显示, 幼儿与学龄前期儿童分别占44.7%和22.9%, 考虑与此年龄段的儿童运动能力较差, 但好奇心强、危险意识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有很大关系, 此年龄段儿童应作为伤害防范的重点保护对象。婴儿组烧烫伤高达27.5%, 而到学龄期儿童组, 迅速降至3.3%, 随年龄的增长呈明显下降。骨折开始略多于烧烫伤, 婴儿期组仅为7.4%, 到学龄期儿童组升至14.5%, 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本次调查也显示, 儿童因意外伤害就诊的时段有明显规律性, 主要集中在中午12时前后和晚上20时前后, 尤其晚饭后儿童意外伤害明显增加, 为一天中最密集的时段。考虑可能与晚饭后家长会带孩子外出活动玩耍或即使在家中也允许孩子自由活动等有关, 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加强照看, 可有效减少伤害的发生。同时, 气温较高时家长带孩子外出更多, 这也是夏、秋季尤其是夏季意外伤害多发的原因。

积极向社会倡导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儿童看护的同时, 专科医院的小儿外科急诊也要根据意外伤害儿童急诊在季节和时段上的规律, 合理配置人员, 使这类儿童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 切实有效的减少儿童致残率和致死率。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该院急诊意外伤害儿童的就诊资料, 分析当地儿童意外伤害的基本情况和规律。方法 调取2013年在该院小儿外科急诊就诊的儿童信息,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疾病编码, 将意外伤害分为头部外伤、骨折、软组织损伤、电击伤、烧烫伤、异物、器官挫裂伤和动物咬伤或造成损伤等, 并就季节性、就诊月份及时段、伤害类别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360例意外伤害儿童中, 幼儿期意外伤害构成比最高, 除婴儿期外各年龄段均以软组织损伤最多, 其次为头部外伤;夏、秋季是儿童意外伤害高发期;就诊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12时前后, 第二个高峰出现在20时前后, 1722时是就诊儿童最密集的时段。结论 意外伤害是儿童来院急诊的重要原因, 重者可导致儿童身体残疾甚至丧失生命, 其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

关键词:意外伤害,儿童,急诊

参考文献

[1]史成柱, 张爱玉.儿童意外伤害370例临床分析及预防[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4, 1 (2) :192.

[2]付沫, 王晓娟.儿童意外伤害1152例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初探[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2) :35.

上一篇:幼师毕业生自我鉴定20下一篇:机关单位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