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回报

2025-04-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不求回报(共9篇)

不求回报 篇1

作者:黄达 晨曦文学社

三月份,我们生活中的雷锋多了起来,处处可见雷锋精神,前些天回家的途中,我亲眼看到了一次“雷锋帮助他人”的感人故事。

事情的大概是,一辆车突然熄火了,引擎启动不了,距离这辆车最近的维修点也有500米左右。这是,两个年轻小伙子刚好在路边走过,对视一眼,二话不说,便走到这辆车的尾部,两双手使劲往前推,汽车缓慢的前进着。快了!快了!还剩200米!100米!50米!这两个小伙子已憋红了脸,梗着脖子,活像两只小鸭子。两人同时大喊了一声“加油,就要到了!”我看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顿时感慨万千,心想,他们这是图什么呀?小伙子们发出高兴地欢呼,惊醒了我的遐想,向那辆汽车望去,只见车主刚要下车去道谢,小伙子们相视一笑,迅速向他们要去的地方走去,我愣了一下,赶忙向小伙子们的方向走去,拉住他们的手,问道:“大哥哥,你们为什么这么着急的走啊?”其中一个小伙子说道:“小弟弟,你以后要记住哥哥对你说的话:做好事是不需要留姓名并且要回报的。”

不求回报的名人名言 篇2

2.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佚名

3. 不求回报的爱不叫爱,叫犯贱。——中国后作家,畅销小说家·郭敬明·《最小说》

4. 国家的收入是每个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他所余财产的安全或快乐地享用这些财产。——法国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

5. 爱是一种能力,健康是本钱。失败,没有这个字。请记住,一场付出艰辛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快乐是最大的勇气和智慧。——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

6. 这日子过一天就少一天,我们所能付出的也在不断消减。又何必在妄想中计较和追究。不如喝茶听雨,不如爱慕厮守。这样的日子,过一天,就是少一天。——女作家,原名励婕·安妮宝贝

7. 谁都想得到知识,但谁都不愿付出代价。——古罗马诗人·玉外纳

8. 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华盛顿

9. 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佚名

10. 付出才会杰出:你要跟成功人士在一齐,让他们帮助你,你就必须首先为他们创造价值。——作家,演说家,企业家·陈安之

11. 失败就是迈向成功应付出的代价。——台湾长鸿益集团厂训

12.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佚名

13. 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从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相信的。——古罗马时期思想家·圣·奥古斯丁

14. 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法国作家·雨果

15. 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佚名

16.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现代文学家·巴金

17. 三文鱼逆流而上是要付出命,希望自己也保持一个三文鱼的心态。虽然有点风险但那是我的憧憬,人要有这样的气概。——日本演员·矢野浩二

18. 经验所得的结果无论好坏,都要很大的牺牲,虽是小事情,也免不了要付出惊人的代价。——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鲁迅

19. 现在我才发现,原来离别也是美好的,如果没有经过离别的折磨又怎么会尝到欢聚的幸福。离别我经历的痛苦,在欢聚时又以幸福回报了我,有离别才有欢聚,有痛苦才有幸福!——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

20. 当爱情来临,当然也是快乐的。但是,这种快乐是要付出的,也要学习去接受失望,伤痛和离别。从此,人生不再纯粹。——香港女作家·张小娴

21. 人生于天地之间,戴天地之大恩,时时保有一颗感恩的心最为可贵。——佚名

22. 感情投资是所有投资中花费最少回报最高的投资。——藤田田

23. 杨过:惊世骇俗的爱情总是要付出许多代价。——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神雕侠侣》

24. 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佚名

25. 要想获得什么,就看你付出什么。——作家,演说家,企业家·陈安之

26. 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要承认人的差异,对人的不同贡献给予不同回报,要让每一个人都羡慕贡献者,模仿贡献者,不断地激发自己向优秀人才靠拢。——佚名

27. 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佚名

28. 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被伤的体无完肤,也无怨无悔。——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

29. 这世界只要留心去看,应该还有许多当做的事。为了找不到工作而怨叹的人,我认为是没有真正付出努力去寻找的缘故。——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创业人生观》

不求回报的爱作文600字 篇3

那是一个周末,我们全家都出门去购物。 由于是周末,人很多,所以我们只好在路边等车。突然,我隐隐听到李一个阿姨的哭声。本来我也不想过去,可是好奇心却使我不由自主的向那发出哭声的地方走去。 周围有很多人在围观,等我好不容易挤进去,却看到了极为血腥的一幕:一位30来岁,戴着眼镜的叔叔躺在地上,身边有一大摊血,染红了他的衣服。叔叔身边还有一位打扮得很漂亮的阿姨,跪在叔叔身边,伤心的哭着。我想,一定是发生了一起车祸,叔叔和阿姨一定认识吧!可是,我马上就发现自己想错了。因为,我从阿姨的哭诉中了解到了事情的经过: 阿姨在过马路时,有一辆车飞快的朝阿姨开过来,就在车要撞上阿姨的一瞬间,这位叔叔冲上前来,把阿姨推到一边,自己却被车撞倒在地。 就在我听阿姨诉说的时候,妈妈走上前来,把我拉走了。就在我上车时,又看了叔叔最后一眼,竟看到了叔叔的笑,那是他心满意足的笑啊!叔叔真的不后悔吗?即使是…… 后来,我从别人口中听到,叔叔由于抢救不及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叔叔走了,可是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告诉了我们:有一种爱是不求回报的!是啊,正是人因为人世间有这种爱,才让叔叔救了阿姨一命;也正是这种爱,使抗震救灾的队伍中多了许多志愿者的身影! 就在那天,叔叔在人们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当人们去帮助别人时,那种子便会开出美丽的花。

第2篇

不求回报 篇4

说到感恩,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要对不求回报的父母感恩,还要对不辞辛劳,教育我们的老师感恩。但,你是否想到过感谢大自然呢?

曾经的早上起床,打开窗户,看着窗下充满活力的树儿脸上挂满了晨露,不停的摇摆着身姿,花草们伸了伸懒腰,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让我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畅;背上书包,走出家门,温暖的阳光亲吻着我,娇艳的花朵吐出芬芳,欢迎着我,天上五彩的朝霞为我讲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昨夜故事。一阵风吹来,我闻到了那淡雅的花香,循味而去,是一株茉莉,几个洁白的花瓣拥抱着一簇花蕊,吐出了一缕缕芳香,不禁让我哼起了民歌《茉莉花》中的歌词:“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芳香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美人人夸„„”。路过小河边,清清的河水,哗哗的唱着歌,小鱼在水底跳起了集体舞„„望着大自然赐予的种种,有一个声音在我心底里情不自禁的叫喊着:伟大的大自然呀,我爱你!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当你打开窗户,那美丽的花草树木不见了身影,清新空气换来了刺鼻的味道,让你恨不得马上关上窗户。空中的云彩变得灰蒙蒙的;远处的森林失去了往日的翠绿,露出光秃秃的脊梁。小河里的水已经变得浑浊,发出阵阵恶臭;小鱼儿已无影无踪,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放眼望去,人们在不经意间已把原本美丽的大自然整得面目全非,伤痕累累。

看着今天的大自然,我忍不住大声的呼喊:善良的人们,请感恩

不求甚解教案 篇5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文中论证方法的运用。

4、了解驳论方式。

教学重点: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求甚解”是我们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一句名言,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那么,“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什么呢?我们一齐从这篇文章中寻求答案吧。

二、授新: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5、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

作为论据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论证。

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较论证和道理论证。

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有立有驳,驳立结合。

三、教师小结:

本文透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掌握课文中的要点问题。

不求回报 篇6

杜甫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倘若读万卷书时,为了追求所谓的严谨精神而咬文嚼字,那么,该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量啊!堪比南水北调工程哩!可见,咬文嚼字万万不可。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咬文嚼字说明这个人爱钻牛角尖,不求甚解说明这个人有大局观

在字面上,“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相对的,是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词,但实际上这两个词却是不矛盾的。

首先,“咬文嚼字”讲究的是文字的意境,并非以“套板反应”来读书,因为这种方法不仅是“不求甚解”所反对的,也是“咬文嚼字”所不允许的。文字的改变,可以改变一个句子的意境,因此要讲究咬文嚼字,这是用在做文章上的。而“不求甚解”是指不要死扣字眼,要放开眼睛去看,死盯住一点,会使自己因小失大。所以要求读书不求甚解。因此这两个词所要达到的。前者是作者,后者是读者,这完全不矛盾。

其次,“不求甚解”是马南邨先生在根据古人的`例子之后得出的结论。古人的文章有部分是不错的,但有部分是华而不实的,没有太多内涵的东西,所以只需“不求甚解”的阅读它们。否则会使自己局限于思维的定势中无法自拔。而现在有部分书是只要“不求甚解”的阅读的,但是有大部分书都需要认真的去研究一下,特别是作者的意境。所以“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并列的,对所有的书抓住重点,运用正确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它们之间是不矛盾的。

两个词所反对的其实是相同的,应该准确的说是相关的,它们之间不存在矛盾问题,所以合理的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读书,是读好书的关键。

不求意义心情随笔 篇7

这个夏天,我想清了许多。

灵魂坠落无尽深渊里,看到我最初的梦想。

浪迹天涯,不准仗剑骑马。世间的不平,已经不在光天日下。在我短暂的江湖生活中,有那么两件事让我的侠义之风足够名扬天下。我曾拉开两个凶神恶煞当街打架的娃娃,告诉他们相亲相爱。路过公厕时,我向一位没有带纸的美眉拔纸相助,凭我精湛无比的内力丢到她的手中。我没有留名,只是说雷锋,然后转身离开。半个月后从家里带的五百块钱也花光了。我沿街乞讨,最后因为吃了垃圾桶里的东西,悲惨地食物中毒死去。

我最喜欢的歌者仍是心然,那个我在十七岁时梦中飘来的仙籁。她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神仙的`。

我忘不掉的还是那场初恋,从此以后我试着去改变,只是后来变得讨厌自己。我也看清了自己。

人生是需要正能量的,它让我们有希望去面临人生的不平等。人生也需要麻木,不必追根究底。

非有班固之志,遂以投笔。未见陆机之文,久而断砚。这么久以来由于个人天资愚钝,始终未能把握到文章的精髓。我曾说过我要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却又改变心意。在离开的时间里,我有思念,有反思,只是下定决心才能有的感悟。

我不会走了,我想我会更理性。

以前我很幼稚,一直以为人是靠希望活下去的。没有希望理想,人生就是行尸走肉。但没有希望,忙碌的人们仍然在继续。当不能没有希望去面对明天时,脚步就永远无法踏到实地。人不是因为享受,不是因为责任,当你用消极的眼光看待时,这些东西来的快去的也快。也不是因为爱,事实上每个人几乎都有一颗无比纯真的心,但无可避免世俗令我们的一切变质。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篇8

1.了解陶渊明提出的“不求甚解”的含义,认真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张。

2.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4.讨论交流读书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品味文中的关键词语“会意”、“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和“观其大略”等;

2.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的关系。 2.把握反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课开始以一个容易被同学“不求甚解”的成语入手(“屡试不爽”或者文末成语“开卷有益”),引出话题“不求甚解”,引导学生回顾《五柳先生传》中“不求甚解”的含义,从而进入文题《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中“不求甚解”的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现今含义: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1 二.作者简介(学生分享收集的作者信息,教师补充):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1966年4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关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批判材料,“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成为____的最早牺牲品。5月18日,邓拓含冤自尽,成了“____”1966年起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

三.检查预习后字词的掌握情况。

抽取同学写出自己认为较难理解、较生僻或易错的字词(1名同学在黑板演板,控制在5个词语左右);同学主动起来或者演板同学推荐他人来完成对字词的熟悉(拼音、解释等)。接着擦掉字词的书写,只留拼音,再抽取一名同学完成书写,以此强化对字词的记忆。

四.介绍驳论文知识。

驳论文: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的议论文。

讲到“驳论文”时举例通俗化、生活化、简单化:

其实,我们的同学平时经常写驳论文,有这一场景——甲:你脸上的这颗痣好难看哟!乙:我觉得不难看也。黑痣长脸,智慧尽显!君不见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也长痣吗?……这个乙同学在这里就给我们展示了一

2 篇简短而富有“战斗力”的驳论文。

驳论文就如同打靶一样,首先得树立“靶子”(即对方错误观点),然后通过驳倒对方错误观点从而确立作者正确观点。

五.师生合作朗读训练:

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捕捉关键信息,带着相关问题听读。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反驳的? 4.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段落朗读(3—5人); 2.教师范读学生选择后剩下的段落;

3.师生合作评点朗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生也尝试为朗诵者提出建议。

六.承接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对方的观点:树靶子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的观点:不能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3.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作者是怎样进行反驳的?(即行文的思路)(纵向板书) 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结上文(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3 七.合作研讨:

1.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2.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论证方法体现行文的安排) 举例论证: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反面、态度上)、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正面、方法上);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陆象山语录。

对比论证: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与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3.不求甚解究竟好不好?谈出自己如何看待不求甚解。(小组交流合作,不人云亦云,碰撞出思维火花,达到求同存异,趋向于合理。)

八.结束赠语(也许现在听来“不求甚解”,多年以后你会豁然开朗的):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九.作业布置:

1.课后总结提炼自己的读书方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但不要雷同。(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138页“书山有径”。)

2.十年寒窗,我们在馥郁的书香中一天天长大。在阅读中,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情。如果把它们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

不求工资高 只求加班少 篇9

9月22日,在位于武昌丁字桥的纳杰人才招聘,举办了湖北十大支柱产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24~25日,湖南省又率团来汉举办校园招聘会。两场招聘会都吸引了大量武汉地区高校本科生及研究生。招聘单位发现,这批毕业生展现出了强烈的个性,人事经理们正在适应这一变化。

在湖南远大集团的展位上,来自武大(微博)控制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胡发灵在应聘时特意提到,希望留在长沙工作,不想被分配到其他二级城市去。她告诉记者:“我对加班是很在意的,不能太多,希望自己能有不错的个人生活质量。”与她想法类似的还有来自山东的武汉理工大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张猛,他理想中的月薪是3500元,但如果遇到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可以降低标准,“这些单位过年过节应该会发过节费、购物卡等,福利肯定好些,平时加班少”。

是不是研究生要求比较高呢?记者调查发现,本科生们也表现出对工资的低要求、对个人空间的高要求。武汉理工大学(微博)国际贸易专业的方永升说:“月薪元就够了,关键是上班之外有足够的个人空间,不能经常加班。”

用人单位:努力适应

为了在这批新毕业生中网罗到优秀人才,各用人单位也是费尽心思,但在具体方式上却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把条件放得很宽,希望尽可能多地收集到简历;要么就是把福利待遇写得很细,希望其中某一点能“命中”优秀人才。

在中联重科的展位前,记者看到,企业对求职者专业、学历等要求比较宽松,薪水、招聘人数、岗位等说得也比较模糊。该公司招聘负责人说,现在的毕业生以90后为主,他们的自我期待值比较高,对所找的工作待遇、环境各方面要求较高,如果招聘要求太多、限制太死,恐怕很难网罗到更优秀的人才。

而远大集团对福利政策的描述却非常具体,如三餐免费提供公司农场自产有机食品、免费住宿节能环保公寓、免费发放制服甚至可以旧换新、免费洗涤等,福利待遇多达16项。

职场专家:个性化就业成主流

“90后”曾被网络舆论指为“非主流”,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大学生已经成为新生就业人群的绝对主力。对此,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永洪提醒说,用人单位必须正视新兴人群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做出改变,对个性化需求既要照顾到,还要照顾好。

上一篇: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下一篇:基层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