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综合实践校本教材(通用8篇)

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五指执笔法”。

2、对坐姿的培养、学习悬腕的书写方法。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主题】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 【活动准备】:毛笔、颜料 【活动步骤】 1.学习正确的执笔姿势

要想把画画美观,“五指执笔法”是十分重要的。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正确的握笔方法是: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记住我是怎么写的了吗?来试试。(师生重复书写时的要点)咱们写一个试试,来!(师一笔一笔板演,学生看后再书写,教师巡视)谁写得最棒,到前面来。

三颗星标准:大小合适、方正、有运笔 2.同桌互相纠正,示范。

要想把字写漂亮,还要有正确的坐姿。你们边看边体会老师是如何写字的。

练二三寸大楷字无须站立,坐着写就行了;二则坐着省力又利于凝神聚气,注意力容易集中。1.手腕要悬空。

2.头部稍低,肩平,双脚平放。

3.左手的肘和手掌平放在桌上,要撑开,并与右手保持基本对称。4.练习手腕运笔 手腕做圆周运动 5.谁来做个示范?

(展示,评议,教师印奖章)【活动反思】

大部分同学的拿毛笔的方法已经掌握了,只是有少部分同学还是不会拿,坐姿方面同学们都能坐得端正,学国画的用墨

【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目标】 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活动重点】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活动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2,“墨分五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方法】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新授:

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b)墨:有松烟、油烟。c)纸:宣纸——生、熟。d)砚:砚墨用的是石头。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

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笔法:中锋,侧锋、逆锋。

分辨: 浓淡墨。中侧锋。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活动小结】:

毛笔的中锋不要画的太细,要画的平稳。侧锋注意水分的掌握,太湿就会涨,太干又晦涩笔。要学生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慢慢体会和发现。

学国画的用墨

【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目标】 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活动重点】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活动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墨分五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新授:

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b)墨:有松烟、油烟。c)纸:宣纸——生、熟。d)砚:砚墨用的是石头。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2,方法:工笔、写意。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中侧锋。干湿画法。学生练习,教师指导。三.小结:讲评。

国画的用笔

【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目标】 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活动重点】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活动难点】 藏锋和露锋的概念

认识中国毛笔的特点。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藏锋和露锋

一、观察“三”,三个的起笔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三”的三条横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知道。第二条横比较短,第三条横比较长。

师:对!那么“三”的这三条横在起笔上有什么不同吗?

生:第一和第二条横的起笔是尖的,第三条横的起笔是圆的。

师:是啊,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种起笔方式。

二、揭示藏锋和露锋的概念。

师:你们知道怎么才能使你写出来的横的起笔是尖的吗?

生:我觉得毛笔的笔头是尖的,写出来的自然是尖的。

师:是啊,这样的笔锋我们把它叫做“露锋”,是笔锋外露的用笔,一般用于笔画的起笔处。用露锋写出来的笔画常是尖笔或是方笔,显得锋芒毕露,神采飞扬。

师:还有一种笔锋叫做“藏锋”,它的写法是让笔锋从笔画内部起笔,把笔锋藏起来。用藏锋写出来的笔画显得浑厚。就像“三”的第三横那样。

师:(拿出钢笔)你们看,钢笔的笔头是尖的,把笔尖露在外面起笔的叫做“露锋”,把笔锋从笔画内部起笔的叫做“藏锋”。

生:用钢笔练习一下,加深印象。

三、指导书写藏锋和露锋。

1、学生书空。

2、学生指名书空、集体书空、同桌互相书空,纠正错误。

师:总之,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欲下先上,欲右先左”。

国画的用笔

【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目标】 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活动重点】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活动难点】

藏锋和露锋的概念

认识中国毛笔的特点。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指导认识米字格,并学会画米字格。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米字格,你知道它和田字格有什么不同吗?

生:米字格里有四条线,而田字格中只有两条线。

生:田字格中有横中线和竖中线,这两条线把田字格分为了四格,而米字格比田字格多了两条斜线,并且把米字格分为了八个部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说的也很完整。

师:让我们来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师:下面让我们来学着画一画米字格。

师:先在空格中打两条斜线,再过交点打横竖两条线。

(学生练习画米字格。)

五、学习在米字格里面描写“三”的轮廓。

师:你们知道在描写“三”的轮廓时要注意哪些吗?

生:我知道:四条边线要对齐。

生:我还知道对齐之后不能再移动。

师:你们真聪明,是啊,的确要注意这两点:四条边线要对齐,对齐之后不再移动。师:下面就让我们试着描摹一下。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师:描好了的同学来说说自己写的怎么样?

生:我描的还可以,就是第三横有些斜了,还需要改改。

生:我觉得只要认真描,一定会描得很好。我描得就很好。

„„

师: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同桌互相点评一下。(学生互相点评)

师:看着同学们认真的样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描摹得很好,为写好这个字打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六、下课。

国画《樱桃》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重点】

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活动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复习导入

2、欣赏樱桃

3、交流

(1)、樱桃的生物性。(2)、樱桃造型特点。(3)、樱桃色彩特点。

4、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2)、教师示范。(3)、学生尝试画樱桃。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5、学生练习

作业:创作一幅樱桃的写意国画。

要求: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画樱桃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6、展示评价

国画《樱桃》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活动重点】

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活动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一、小组汇报学习成果(1)、樱桃的生物性。(2)、樱桃造型特点。(3)、樱桃色彩特点。

二、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1)学生互评:(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国画《西瓜和葡萄》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活动重点】

认识宣纸、颜料等特殊用品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

【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墨画,认识画画工具

1、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对新的绘画方式的兴趣)

2、出示绘画工具,引导学生了解

理解宣纸与白纸的不同(质地)请学生进行比较

指导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深浅变化(水稀释)正确的是用毛笔,知道细的地方用笔尖画,粗的地方用笔身画

3、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感知国画的魅力

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画西瓜

《西瓜和葡萄》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活动重点】

认识宣纸、颜料等特殊用品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画西瓜和葡萄时,应该先画什么部分?引导学生先画占纸面积大的地方,最后画零小的部分)

引导学生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墨汁的?(注意水与颜料的搭配)提问:水多会怎么样?如果水少了会怎么样?

画叶子用笔的什么部位画?最后画叶梗的时候,应用笔的什么部位画?

三、学生作画,教师知道,知道学生拿笔和用墨的方式。注意画面的布局,及绘画时的先后顺序。

四、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五、延伸:活动区中进行练习

国画《丝瓜》

【活 动目 标】:

1、体验在绘画过程中所感受的快乐。

2、通过对比欣赏,感受作品中对不同季节的丝瓜的不同水墨表现效果。

3、乐意并能正确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水墨画创作。【活 动准 备】:

1、学生认识、观察过丝瓜的经验。

2、教师准备教学挂图《丝瓜》、毛笔、宣纸、小木桶、墨汁、国画颜料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丝瓜。

你们见国丝瓜吗?是什么时候见到的?那丝瓜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中的图一,引导学生欣赏。

你们看画上有什么?丝瓜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它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看到这样的丝瓜,你有什么感觉。

3、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中的图二,引导学生欣赏。

你们看这副画上面有什么?和刚才我们看的那幅画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什么季节的丝瓜?为什么。

4、教师鼓励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水墨画的创作。

如果要你们来画丝瓜,你会画什么时候的丝瓜?周围还会画些什么呢?

5、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学生相互交流作品。

国画《枇杷》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活动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国画《枇杷》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活动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脐”。步骤四:题字钤印。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

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国画《萝卜》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技巧特点,认识大画家齐白石,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萝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活动准备】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空白生宣纸1张,课件。

【活动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蔬菜画的技巧。

【活动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国画大师。今天,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位大师的画。

2、媒体展示:

(1)《柿子》:用的是什么笔法?有什么特点?

(2)《平生所欲》:画的是什么?画家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名字?(3)《蜻蜓飞舞》:写意与工笔相结合的画法,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4)《鲤鱼》:画家用了什么墨色表现了鲤鱼的鱼鳞?你认为什么地方画的最好?

3、看了这么多的画,你觉得这位画家的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生:是一位技术高明的画家。

5、出示〈虾〉:这位画家是谁呢?(齐白石)

6、你觉得齐白石画的题材都取自于哪些方面?

7、生:都是一些花鸟鱼虫和蔬菜水果,都来自生活与大自然。

8、师:从齐白石的画中,你能发现他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9、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

10、师: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大师的足迹,一起来学习萝卜的画法。

11、出示课题:画萝卜

国画《萝卜》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技巧特点,认识大画家齐白石,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萝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活动准备】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空白生宣纸1张,课件。

【活动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蔬菜画的技巧。

【活动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讲授新课

1、出示萝卜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萝卜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再看看叶有什么不同?颜色又有什么不同?

2、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

3、生答,师小结: 外形:中锋(淡墨),身体:侧锋(淡墨+花青)叶子:中锋(藤黄+花青)根须:小笔中锋

4、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构图有前后,以自已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形: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②画体:侧锋从左右两边画,画出萝卜的体积感;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理解齐白石大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含义。

六、课后小结:

学生对齐白石大师以及他的代表作品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在中国画的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较好,能够用正确的笔法和墨色画出生动的萝卜图,并能将先前学过的辣椒、樱桃等结合画在一起,使画面更为丰富。

不足之处为,一些学生在构图上与老师一模一样,少有自己的想法,创新的意识还有待加强。用笔的方法还不够熟练,有待提高。

自由创作

【活动目标】

一.参照范画,临摹其笔墨技法,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

二.使学生认识画、诗、书,即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活动重点、难点】

运笔、用水、用墨的方法;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

【活动过程】

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篇2

一、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体现了当地特色

校本课程要求以当地的人文资源为教育素材, 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 因此, 地域性是其最大的特色。我们的《古树名木》校本教材就体现了这一特色。学校所在的安吉县杭垓镇, 有挂牌古树群7处, 单棵挂牌古树名木竟达457棵之多, 遍及全镇27个行政村。这些古树是一笔宝贵的生态财富, 杭垓镇的祖先们能将它们遗留至今, 证明他们早就有了朴素的生态意识。所以可以说, 杭垓镇的生态佳境是一部生态环境教育的活教材, 我们没有理由不将其开发。事实也正是这样, 我们的行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政府拨专款将我们校本教材中涉及的29种古树照片制成了展板, 镇团委还组织团员学生带着展板上街向群众做宣传, 遇有来宾, 政府还将我们的《古树名木》校本教材作为宣传杭垓镇的材料赠送给他们, 这本校本教材俨然成为一面宣传杭垓镇的生态镜子。不仅如此, 媒体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除了作为新闻报道外, 县电视台还应邀作为国际交流节目制作了专题片, 以反映中国中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一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一本山区学校的校本教材, 能引起这样的轰动, 最根本的原因是体现了杭垓镇的生态地域特色。

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006年9月17日的《浙江日报》第一版, 有篇题为《“生态”课本孩子自己写》的报道, 着重介绍了我校《古树名木》校本教材与众不同的“诞生”过程:学生自己动手调查, 自己寻找素材, 自己参与编写, 自己阅读欣赏。学生亲自参与调查、收集、编写的内容, 对他们来说有新鲜感, 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阅读自己的教材, 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些内容并非学生所需要和感兴趣的, 校本课程设计属于课程的生成过程,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自下而上地构建的。这种构建过程必须最大程度地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需求和选择, 学生的积极参与, 体现了较强的民主意识, 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正因为如此, 校本课程才能成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依据的原则之一。参与是培养兴趣的前提, 有了兴趣就具有了持久学习的动力, 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学习才是学习的最佳品质。可以说学生的参与, 使他们的个性发展空间得以真正开放。

三、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切合了教学实际

一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 最终是要面对自己的学生的, 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 从学生特点出发, 开发出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基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之上的校本课程开发, 肯定切合教学实际。因为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才有可能进一步被校本课程所整合利用。这样的校本课程,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是对同龄学生已知经验的总结, 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课程活动化, 活动课程化”是让学生摒弃死读书、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我校《古树名木》校本教材一年来的使用情况, 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四、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促进了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我们知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没有教材的国家课程, 每一所学校必须要开设, 而且是要保证课时的。每年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都将带来新的主题、新的内容, 为校本课程开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资源。《古树名木》校本教材源自于“古树名木调查综合实践活动”, 从活动选题开始我们就有将其开发为校本课程的打算。在制订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时候, 我们就基本做好了开发校本课程的准备。

首先, 选题要有新意。活动之所以选“杭垓镇古树名木调查”为题, 是因为我镇古树名木多, 人们对古树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强。学生是杭垓未来的主人, 他们的保护意识加强了, 家乡的古树才有保障, 家乡的生态环境才会越来越好。我们觉得这个选题从本地出发, 从学生身边司空见惯的古树出发, 把握住了“生态”这一举世关注的大主题, 有新意、有价值, 大有文章可做。

其次, 方案要周密。目标的确定, 要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完成能力, 计划的安排, 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实施的过程中, 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做到具体细致。

最后, 材料要具体。实践过程中的第一手材料, 是开发校本教材的基石。活动记录、活动照片、采访录像、活动总结、采集的标本、网上搜集的资料, 这些学生亲手制作的成果或亲身经历的过程, 正是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的见证, 一旦开发成校本课程, 将成为他们最美好的回忆。

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的实践 篇3

关键词: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编写感悟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17-0014-03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积极地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笔者有幸担任主编,全程参与了这项工作中。本文仅以我校体育、艺术校本课程开发及其教材编写为例,谈谈我们的实践与感悟。

一、我校体育、艺术校本课程教材

在我校的体育、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中,主要编写了合唱、竖笛、舞蹈、剪纸等四门课程的教材。

(一)合唱

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无论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还是用于歌剧、戏剧、电影、电视以及专门的音乐会和群众娱乐活动都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失其光彩!我们编写《合唱》供五年级学生使用,其中有我校的校歌,歌曲《同一首歌》、《游子吟》等。

(二)竖笛

我校在三年级开设《竖笛》校本课程,教材内容涉及六孔竖笛简介、使用指南、学习教程、基本指法、吹奏方法等。练习曲目选取了《上学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歌唱二小放牛郎》等。

(三)舞蹈

我校在一、二年级开设《舞蹈》校本课程,教材中编写的训练项目有儿童舞蹈基本舞步及舞蹈方位、上肢训练、头的训练、蛙跳步训练。训练载体选择了维族舞蹈、东北秧歌、蒙族舞蹈 、彝族舞蹈、藏族舞蹈、汉族舞蹈等。本教材只涉及儿童舞蹈的一些基本舞姿、动作和舞步等内容。

(四)剪纸

我校在四年级开设《剪纸》校本课程。剪纸是我国传统的古老艺术之一,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有剪纸,常见手法有剪和刻,而且技艺相当成熟。我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内容涉及本地所产水果,如葡萄、西瓜、桃子等。

二、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的感悟

(一)以生为本,精选素材

校本课程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逻辑起点,其教材编写应切实从学生认知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精选学生较易理解的生活情景和喜闻乐见的作品,尽可能全面、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生活,尽量使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合唱,顾名思义即合在一起歌唱,无论是单声部齐唱还是多声部合唱,都要求众多合唱队员互相配合、互相协作。一首受人们喜爱的合唱歌曲,不仅给予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陶冶情操,而且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我校开设《合唱》校本课程,编写《合唱》教材,增加合唱教学的分量,主要是因为这种集体表演的音乐形式,不仅十分适合小学生的集体音乐教育,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正如一位老艺术家所说:哪里有合唱,哪里就有和谐;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由于我们从学生需求出发开设校本课程,合唱课程不仅五年级学生喜欢,各年级学生都喜欢,已在全校遍地开花,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育成效。

(二)张扬个性,彰显特色

“理念的确立,有助于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凝聚教育合力,形成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要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需求、社区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分析,以期开发出既反映学生需求又有利于地区和社会发展的校本课程,这样的校本课程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我校已获合肥市“经典诵读·写”特色学校称号,也深深体会到这一特色的素质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操,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把这些经验迁移到体艺校本课程构建和教材编写中。例如,在合唱校本课程教材中选取《静夜思》、《送别》、《游子吟》等经典曲目;在体育校本课程教材中,体育教师根据古典音乐编排了校园集体舞,让师生在运动中感受经典音乐的魅力;美术校本课程教材编写了诗配画、画配诗的实践活动。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好玩的游戏、有趣的手工、快乐的旅行等许许多多的的活动都成了学生活动、实践的内容。如校本教材《剪纸》第五课《好朋友手拉手》中选了《赠汪伦》的诗句,有效地促进了同学团结,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合唱”和“竖笛”课程教学也起到了激发兴趣,播撒“种子”的作用,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很多学生开始喜欢唱歌,喜欢吹笛子,进而热爱音乐。

(三)教材内容源于生活,真实、亲切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真实、亲切且更加自主的课程。其真实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其内容是开放的、多样的,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并不高不可攀的。许多学校早已开设的综合实践课、活动课,其实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早已有校本课程之“实”,只是无校本课程之“名”而已。二是选编校本课程教材,内容务求真实,不能虚拟。我们为一、二年级学生编写的《跳绳》,就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历史悠久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它不受年龄、性别、场地的限制,实实在在,校校可做,处处能玩,人人可行。三是与常规教学相结合。在与常规教学结合中,不仅要对其准备、实施和评价提出应对校本课程实施困境的对策,而且遵循兴趣与知识并存、适应与发展兼顾、生活与教学相宜、差异与整体融合等原则。

我们的《舞蹈》教材之所以针对一、二年级编写,正是充分考虑了这个年龄段儿童嗓音自然淳美和形体柔软灵巧的特点,既能促进他们的常规音乐课程学习,又利于他们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舞蹈,体会到学习舞蹈的快乐。

(四)操作可行易行,便于教与学

校本课程教材务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行易行。设置校本课程、选择教材内容,务必确保其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编写教材,要十分注重实施方式行之有效。这样的教材才能使教师易教,学生好学,把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兴趣融合成教学的动力。

例如,我们为五、六年级编写《武术操》,确保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规范的武术操训练,而且,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价;竖笛简单易学,不仅与横笛技巧相近,音色甜美、圆润,尤其适合小学生学习,还利于向学习更复杂的吹管乐器过渡,学好竖笛后一通百通,横笛、萧、葫芦丝、黑管等吹管乐器稍加指导即可入门;而为二年级编写的《简笔画》和六年级编写的《书法》课本,都兼顾了学生的生活积累,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简笔画》利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导向,《书法》契合高年级学生已有知识水平。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教材编写是迎接教育新挑战的一种回应,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和彰显特色的有效策略。因此,校本课程研究和教材编写应注意“三个要点”。一要结合本校实际,以特色展示为窗口,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本,以创新发展为目的;二要在理论中探讨, 在特色中展示,在实践中构建,在生成中提升;三要整合人文资源,正确处理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材之间的关系,反思、调整、改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以校本课程促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邬志辉.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与反思[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0~2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篇4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十字绣是古典、时尚与美的结合,一切着眼于自己的美丽和自己所追求的美丽,亲身体验刺绣艺术的迷人魅力,以及给现代家居装饰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2、通过缝制“十字绣”,来锻炼手的灵活性,同时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品位。

3、了解“十字绣”不仅可以悦性怡情,还可以大大满足自己的成就感,绣品作为亲手制作的礼物送人是最佳的传情达意的方法,也是最值得珍藏的。

二、课程内容

1、了解“十字绣”的起源十字绣起源于欧洲,最初是在宫廷中风行,后来传入民间。18世纪中期逐渐产生了一些商业组织对它进行不断加工和完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它在国外已经演变为一项涉及多行业的产业。十字绣可以用于很多场合,如:工艺品、家居、装饰等,同时也可以自娱自乐,体现出个人风格。

2、熟悉十字绣的基本材料。十字绣的基本材料是刺绣线和特殊工艺制作的网格面料,只要有设计图稿并掌握基本的刺绣方法就可以进行。

3、掌握十字绣的基本方法。十字绣的绣法非常简单,只需根据设计图稿在网格面料上将线通过十字交叉的方式穿过网格即可。由于已经有几百年的发展,各种颜色的刺绣线被人们编上了号码,每幅图案都被设计师作了特殊处理,每张设计图稿都是按照线号来制作的。即使是很复杂的图案,只要按照设计图稿的位置选用适当的线进行刺绣即可完成。

4、引导学生在欣赏各种“十字绣”作品的同时对十字绣进行创新设计。十字绣可分:卡通类、人物类、风景类、花卉类、动物类等……

三、课程实施建议

1、教师在辅导学生实际制作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作品的构思和制作上,要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科学合理。

2、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协作的关系。

3、在讲授技巧时,要熟练演示,步骤清晰,讲解透彻,点拨精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去完成。

4、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传授一些基本的制作方法,这些方法要有非常鲜明的实践性,要学以致用,尽可能地把理论和知识转化为能力。

5、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积极参与,在创造过程中他们合作是否成功,在原有的基础上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6、让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十字绣”作品,是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篇5

一、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 全员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一直是我校比较关注和重视的课程,如何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正是学校要研究的问题,因此接到我校此项课题立项的通知后,学校就积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于2011年9月24日,我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启动会和开题报告会。明确了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然后专家组对此课题组成员进行现场答疑、互动交流,同时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使方案进一步完善。其他的课题组成员人手一本课题报告,同时发动全校教师参与讨论,请他们明确我们的研究任务,对课题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为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举办相关的辅导活动,打开思路,开阔视野,明确方向,把握课题研究开展的具体要求。

2.“三级”管理层层落实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校本研究过程中,为了确保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有序推进,我们采用了“三级”管理模式。即先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社区的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出初步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然后上报给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进行初步审定,最后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审批、备案。教师在领导小组的指导、支持下,依照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这些措施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3.计划周密 重在实践

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学科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把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成既能促进学生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素养的活动。已初步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系列活动。

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让学生们亲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增强实践能力。学校63名学生步行到膨润土有限公司参观。活动内容包括:观看企业安全教育短片、现场问答、参观生产线、参观原料成品车间、参观厂区等。本次参观活动学生特别感兴趣,通过参观,学生知道了膨润土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化外资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人文的企业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给现代化企业带来的丰厚经济效益,领略家乡与众不同的现代特色工业,感悟劳动光荣的美好情操,接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同时也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将来在现代化的外资企业立足。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开始关注社会,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在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要走出课堂、教室这一狭小的生活空间,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课程资源的整合,这就必须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把课堂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超越书本的局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科技意识,掌握迈入新世纪必需的技能。

同学们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茁壮成长。

二、总结成果 积累经验

经过近半年的研究,我们认为: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形态。通过近半年实验,积累和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而且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校学生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上,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反思不足 有的放矢

随着课题的深入实施,在收获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我们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配备不足

目前,我校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学生活动的指导力量不足。由于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落实不到位,研究不深入。指导教师从哪里来、如何选派指导教师?是目前教师配备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课题研究不够深入

经过与实验教师的座谈,大家对研究课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普遍认为课题研究只是注重了搜集资料、参观展览等,没能充分得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和研究性。

(三)受学校安全问题的困扰,不敢组织学生放手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走出校门亲身实践。但是由于学校安全问题受到高度重视,为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尽量减少学生的校外活动。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制约了课题研究活动的进行,导致了“表面化”、“形式化”。

四、明确目标 多方举措

(1)必须注重学习实施和教师培训的有机统一。

综合学习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识方面,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都最少涉及到两个以上的知识领域。能力方面,它需要发现

问题、课题设计、社会调查、数据处理、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的教师,大都是师范专业培养出来的,对专业以外的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对于学科教学十分在行,而对于课题研究,就不那么得心应手。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要加强教师的培训,使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另外,教师在专业领域、研究方法上准备还不足。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在综合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应当加强教师的合作。综合学习课题,都具有跨学科的特征,以学科为划分依据的教研活动难以适应综合学习开展的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也都突破了学科界限,这样的交流形式,应当制度化,让教师交流体会和策略,商讨疑难问题,分享做法与经验,在促进课题实施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当然,任何培训都不是一步到位的,立足于本职工作的教师培训更是如此。因此,可以将考虑分层、分模块培训,使各层次的教师都得到逐步地提高。

(2)教师的辅导介入要有适度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过程、重方法。但是在具体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仍是转变不了观念,把过去的教知识变成了教活动。也有的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重过程和体验,教师只要在开始时引导一下,就可以完全放手了。而在综合实践课标中,我们知道,尽管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教师仍有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适当帮助、适时调控。因此,我们既要避免对学生学习过程深度卷入,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应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依据具体问题和活动情境,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行,扎实落实、勇于实践、勤于反

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篇6

活动背景:

新课程要求我们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使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培养内在统一。其实施的主要方式就是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生活。每年的新学期开始,正值秋季,秋天丰富而多彩,它是丰收的季节,是充满喜悦的季节,是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为了让四年级的学生对秋天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搜集整理、动手实践等方式,欣赏秋天的美景、了解秋季的特征、探索秋天的奥秘。多方位、多角度的让孩子们去认识秋天、感受秋天。)激发他们对秋天的热爱,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这样,以《感受秋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在同学们中开展起来了。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实地考察,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大自然,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包括动植物变化、天气变化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观察、表达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手段初步探究秋天天气与动植物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益的自然常识,加强自我保健的意识。整个活动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深一步掌握调查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启发学生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中学会创造美。活动过程: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开题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评价拓展阶段)

一、开题准备阶段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 利用我的散文:《秋游关山草原》课件,视频:《美丽的关山草原》,让学生欣赏高山草原,秋季里景色各异、绚丽迷人的风光,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师引题:我们现在走进了什么季节?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了,同学们畅所欲言。趁此时机,我揭示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感受秋天)

(二)师生 对话,确立子课题

1、根据研究的大方向,我广泛征求同学们的研究意愿。(师:秋天是金色的,金黄色的果实,金黄色的花朵,沁人心脾的果香,秋天里还藏着许许多多的奥密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实践。那么,你想知道哪些与秋有关的知识呢?想怎样表达你眼中的秋天呢?)

2、学生畅所欲言。

3、师生共同交流,列出建议性研究子课题。(三)划分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子课题确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主题,可以选一个也可以多选。

2、找到相同课题的研究人员组成合作小组,选举组长为小组命名并制定小组口号。

3、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商讨,起草本组子课题活动实施方案。根据组员特长,(按照记录、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实地考察、调查访问、动手制作、书法绘画等)把任务进行分工。(教师深入各组,针对活动方式,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等学生们思维上的薄弱环节,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4、课下邀请科学、美术、信息技术老师和图书管理员等为课外辅导老师。

(四)小组合作,完善活动方案

各组子课题实施活动方案制定后,我引导他们把方案在全班汇报、交流。通过各组之间互评互议等方式,使各组取长补短,及时对活动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师强调: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小组同学要团结协作。)

二、活动实施阶段

(一)开展实践活动,做好详细记录

1、通过实地考察,教师把学生的目光从教室引向校园。

2、知秋组的同学到学校图书室查阅资料。

3、探秋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医院对医生进行采访。

4、探秋组的同学在家长配合下利用双休日,采访有经验的老农。

5、探秋组的同学在组长的组织下到超市访问、调查秋天上市的水果。

6、探秋组的同学请教科学老师帮助解决在探究中遇到的难题。

7、探秋组的同学们在微机老师的辅导下,制作电脑小报、上网查找资料。

8、探秋组的同学们亲自动手制作水果拼盘。

9、探秋组的同学小组合作制作树叶贴画。

10、赏秋组的同学们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种子拼图、葫芦雕刻等等。

11、颂秋组的同学们邀请音乐老师指导小组自编的赞美秋天的舞蹈。

(二)、整理资料,为成果经验交流会做准备。

各研究小组整理资料,包括调查报告、观察日记、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照片、视频、标本等,为成果经验交流会做准备。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时把握孩子们的思想状况,做到及时调控;根据孩子们活动的状况,利用身边榜样的力量,及时发现好的小组或学生,不断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困难,教师及时地走向了他们,给他们细心的指导和耐心的帮助。总之,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作为指导教师的我始终用灵活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保持较高的热情和信心,让他们快乐的去实践,去活动。)

三、总结交流阶段

(一)引发学生交流

师:秋天的信使,穿着薄如蝉翼的秋雾凉衫,来到了大自然。她趁着大地还来不及叠起天使馈赠的雾衣,就挥动神笔,将赤橙黄露青蓝紫融为一气,而后,一往情深地挥洒在万物上。在这个充满雅致诗意的季节里,我们四一班“感受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近两个月来,大家快乐的研究着、忙碌着、探索者,相信一定会有许多收获。今天,就让我们互相交流,彼此分享研究的成果,一起感受秋天的魅力吧!

(二)总结交流研究成果

1、知秋组汇报:(他们主要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手段搜集整理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节气、节日、谚语等知识信息。)如:

(1)秋天的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以及它们的特点。(2)秋天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教师节、国庆节及相关知识。

(3)秋天的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等等。

小组人员为表达对秋的喜爱还共同制作了手抄报——《知秋报》

2、探秋组汇报(他们主要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探索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小秘密)如:(1)关于秋天的动物

I、关于鸟类(大雁为什么要南飞?)

北方是鸟的故乡。很早以前,北方气候暖和,四季如春,鸟类在那里过着幸福的日子,但是大约在300万年以前,地球突然变冷,处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北方天寒地冻,鸟类找食困难,于是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飞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后来冰川解冻,天气转暖,它们又回到故乡生儿育女。天长地久就形成了每年春季必定飞回北方,到秋季又向南方飞去 II、秋天的昆虫——蟋蟀以及它生活习性。(并制作昆虫标本)

蛐蛐、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中国已知约150种,其中台湾省50种。(另此处数据有疑问:世界上已定名的约有1400种以上,我国已定名有30种以上。)若干种类为旱作物的害虫。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尾须较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表示反抗。

III、善于观察的孩子还写了观察日记——《秋天的动物怎样生活》(2)关于秋天的植物 如:

I、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色而飘落? II、秋天有哪些花?

III、菊花为什么不怕冷? IV、秋天的庄稼等等

V、为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同学们还亲手制作了树叶贺卡,用种子拼出了美丽图案,还用果实穿成了饰品等等。(3)关于秋天的水果 如:

I、探究水果的科学 a、香蕉有种子吗? b、该怎么吃水果?(许多人都喜欢饭后吃点水果爽爽口,无论是在餐厅、饭店,还是在家里就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生活习惯,因为,饭后马上吃水果会影响消化功能。医生解释说,由于食物进入人们的胃以后,必须经过一到两小时的消化过程,才能缓慢排出。如果人们在饭后立即吃进水果,就会被先期到达的食物阻滞在胃内,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在胃内消化,在胃内时间过长,从而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老人们常说:早上吃水果是金,中午吃是银,晚上吃是铁,虽然是句俗语,但却道出了一天之中水果对于人体吸收的最好时机。)II、调查秋天超市里上市的水果

III、戴头饰表演水果的自白——介绍水果的营养

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篇7

关键词:校本教材,模具专业,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

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教育教学改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 是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载体。如何通过教材的开发和引进使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逐渐成为社会所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模具专业校本教材发展前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实施, 为中国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前进方向。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了校企合作的探索, 通过引厂入校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形成了与企业“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资源共享”的“四共”模式。确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改革方向, 广泛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自1994年建立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以来, 紧跟模具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现已建立了模具数控加工实训车间、模具拆装实训室、模具CAD/CAM模拟实验室等, 目前本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514人, 近三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366人,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9.85%。模具专业作为学校的潜质专业在发展的同时也深感教学明显滞后于行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来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开发一套适合当前行业发展的模具专业校本教材便提上日程。

开发模具专业校本教材能够有效实现模块式模具专业校本课程目标, 突出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鲜明特色,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知识体系落后于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弊端, 符合我国高职教育积极推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模具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模式

1. 产教结合项目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

根据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 学院模具专业教师团队研发设计了玩具叉车, 并以该叉车的8个主要零件设计制造了3副典型冲压模具和5典型注塑模具, 如图1所示。以8副典型零件为依托, 分别开发了《冲压模具的结构与仿真》、《注塑模具的结构与仿真》、《模具钳工技能实战》、《模具机械加工技能实战》、《模具数控加工技能实战》、《模具电加工技能实战》六本校本教材。模具专业项目化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以项目教学法为指南, 以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编排。在开发对应教材的时候, 按照知识点衔接循序, 以模块形式将课程进行划分, 在各个模块里面再进行项目确定, 各模块由多个项目组合而成, 再将项目拆分成任务进行练习, 以注塑模具的结构与仿真教材为例, 教材编排如图2所示。

一般一个项目以4学时为宜, 过大的项目可分成分项目进行处理。项目内容既体现了模具专业知识的衔接和系统技能的有限目标的实现, 同时又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参与兴趣, 以保证教材的可操作性。在项目中体现出知识综合和能力齐备的特点, 而项目以下的任务则凸显技能操作和能够及时总结知识的特点。

2. 模具专业校企结合型校本教材的开发

学院在进行了校企合作探索的同时又提出了“五个衔接”的标准, 即专业和产业衔接, 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衔接, 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衔接, 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衔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衔接。“五个衔接”标准从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育理念等五个方面对整体教学改革提供了检验与评价标准。在此目标下, 模具专业校企结合型校本教材的开发以企业产品作为模型, 将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1) 模具专业校企结合型校本教材的编排与形式。在模具专业校企结合型校本教材编写中可以采取讲义形式。讲义形式灵活可变, 内容可根据当前企业的生产情况适时进行调整。针对某一企业产品编排教学内容。

(1) 分析产品图形, 在此环节中将模具基础课程机械制图的知识融合其中, 做到学以致用;

(2) 工艺安排, 在这一环节中将完全按照企业生产标准进行编排, 让学生熟悉企业生产环境和相关标准。

(3) 产品检验, 通过引入企业的质量检测标准,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 掌握相关的质量检测技能和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以求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与生产实际的对接, 如图3所示。

(2) 模具专业校企结合型校本教材的实施。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 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

模具专业校企结合型校本教材的实施安排在顶岗实习之前, 教学安排以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在此教学安排环节中, 让学生在教学生产环境中逐渐感受实际生产模式, 达到对学生能力的锻炼, 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奠定技能基础。

模具专业校企结合型校本教材与模具专业项目化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 符合职业教育规律, 将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落到实处, 对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也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张世全, 论模具专业建设[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9) .

[2]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2) .

[3]张麦秋, 周哲民.高职项目课程教材开发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4) .

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篇8

一、《面点工艺》学习领域开发的主要特点

按照“学习领域”开发的要求,确立和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新《面点工艺》把原有的章节以学习单元代替。各个学习单元的内容侧重于实际应用,明确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紧密结合当前烹饪行业的发展和面点岗位生产任务的实际,废除落后、过时的知识,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全书以面团为切入点,共编写七个学习单元:芝麻开门、清清爽爽实面团、丰富多彩膨松团、折折叠叠层酥团、团团圆圆米粉团、形形式式其他团以及五彩缤纷的世界点心组合。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点提示、友情提示、案例、小组讨论、诀窍与难点、拓展与创新、面面大观、第二课堂、DIY、制定计划书、社会实践、练习与提高等多种栏目,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同时强化对学生在职业思想、职业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

1.营造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学实践证明,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学生脑、心、手、嘴共同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上课打瞌睡、讲废话转变成积极思考,热烈讨论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不再死记硬背知识点和概念,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得到巩固。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持人,而是学生学习的共同体,可以和学生平等对话,共同讨论,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本书改变了单一理论知识传授的模式,注重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通过收集资料、社会调查、自主采购、成果展示演讲等方法来落实,以适应行业的需要,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是对学生一个极大的鼓舞。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回答问题,通过目光注视、点头赞许等向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信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指责、不嘲笑,而是引导学生冷静分析、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新教材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的空间和悬念,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以点带面的学习,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通过梅花饺的制作,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荷花饺、四喜饺、海棠饺、青菜饺等花色蒸饺的制作,使学生觉得创新不是高不可攀的。

3.有利于学生达到职业道德规范标准要求

本教材注重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例如,在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引导学生按职业标准对擀面杖、面刮板等工具进行保洁和合理分类存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操作安全、环境保护、营养搭配等,努力达到职业道德规范标准。

4.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本教材通过分组学习、师生互动,加深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心理上、情感上的沟通,同时通过分组学习、小组内成员的分工配合和小组之间的操作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5.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材中社会实践、DIY栏目使课堂延伸到社会、家庭。课堂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场所。每周针对本周的学习内容,学生自己动手、自由发挥在家完成一道点心,并记录下制作全过程和活动感想,最后由家长作出点评。从而使学习更全面、内容更丰富。一些餐饮企业对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语言表达能力等。采用新教材后,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较多,大部分学生通过锻炼,从原来的口齿不清慢慢变得讲解层次鲜明,描绘生动逼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应用新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课前需做精心准备。教师要切实按照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程度和实际接受能力设计教案,注意对学生认知和兴趣的培养。

第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第三,在重点、难点知识和技能处设置悬念,教师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第四,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五,注意新教材下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随着我校实施“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使用《面点工艺》新教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要求,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工教育的多方面需求。

上一篇:猜猜她是谁五年级作文900字下一篇:保护环境珍爱家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