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估的目的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评估的目的(精选12篇)

教学评估的目的 篇1

在体育教学中,举例说明目的、目标、任务。

以田径教学为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田径技能从而增强终身体育的能力,学会田径技术和有关知识就是田径教学的总目标;掌握田径的最基本技术、学习相关规则和背景知识、学会田径比赛的欣赏等等就是田径比赛的分目标;而体育课上使学生一步一步学好田径运动基本技术、逐步掌握基本训练方法、学习田径的规则和有关背景知识、逐渐学会理性观赏田径运动就是田径教学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二者提出或制定的依据相同。无论是“教学目的”的提出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必须以课程标准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的教育目的。

第二,二者对教学所起的作用相同。无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依据看,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之外,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提供的参照系和当地教学的实际水平。

第二,从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所着眼的主体看,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教师的活动的一种期望,但其结果是否符合这种愿望,却难以预料和检测。教学目标则着眼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是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它不仅对教师实用,对学生也是必要的、适用的。

第三,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时所使用的动词看,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而教学目标的描述 则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可用课堂上的随机检测、配套的达标自测题、形成性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等,通过测试,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四,从二者所直接作用的对象看,教学目的只对教师的教有直接指向作用,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能使教和学目标一致,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教学评估的目的 篇2

而在新课程的标准中一再重申, 教学应该实现教和学的互相交往、相互的互动, 师生双方彼此共同交流、彼此沟通、互相启发学习以及相互补充的一个过程。在这个重要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都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在教与学过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 互相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可以大大丰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并提高学习兴趣, 从中求得一些新的发现, 进而实现彼此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发展, 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而不会彼此独立。在这个共同体中, 不在存在“教师的学生和学生的老师, 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老师不再仅仅去教学, 通过对话也可以被教, 而学生在被教的过程中, 也同时在教老师, 在教与学过程中彼此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与学而言, 往往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 建构一种合作性的协调关系, 那么, 如何才能构建起这种和谐的关系呢?以本人几年来的学习与教学经验看, 如何将教条的书本知识转变成有活性、有生命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在兴趣与好奇的驱使下, 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去吸取与探究, 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成为一个协调的共同体。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是学以致用。从哲学角度看, 任何一种事物的产生都不是自然而然就产生的, 而是根据某种需要才应运而生。学习也一样, 如果学生迫切想要知道某些知识, 学生才会有动力、有激情迫切去学习。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2], 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 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吧, 剧情中有这样一段, 为了能让张慧科继续上学, 孩子们到砖厂去搬砖, 再回到教室计算需要多少钱的路费, 其实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 孩子们相当于上了思想品德、数学、体育这三门课, 魏敏芝的教育水平及文化程度虽然都不高, 但是在体育、数学、思想品德课这三门课却上的很成功。正是因为需要知识, 所以学生才学得快, 进步得快。

在大学专业学习中也一样, 为了能够唤起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 我曾经尝试过几种教学模式。[3]后来发现, 学生们更对一些前沿、时尚、有应用价值能刺激其需求的一些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 我尝试将书本上的很多理论知识与一些故事、电视内容、实际应用相结合, 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开展讨论式互动教学。例如, 我在讲动物克隆时, 我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很多小猴子”联系起来, 引出克隆动物所能达到的效果, 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过去学生们只是看过西游记, 却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我们能够用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来勾起学生创造性地学, 用我们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换一双眼睛看待问题, 换一幅脑子思考问题, 换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那么, 教与学才会协调结合并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 我们的学生才会有标新立异的冲动, 才会有创造思想和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发展。如何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并运用好, 真的是一门值得我终身学习并研究的学问。

摘要:教学是教和学的一种相互过程,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学习目的是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有效协调教学与学习的过程, 将传统的传授教育与被动接受模式转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教与学相互体,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与学共同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目的,学习目的,协调

参考文献

[1]熊晓琳, 李海春.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吸引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 (2) :120-123.

[2]吕红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思考——欧美日近三十年教学方法变革的历程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 (10) .

会展评估的意义和目的 篇3

评估,简言之就是评价和估量,会展评估是对会展活动价值的评价。广义的会展评估是对会展活动作用于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服务过程等方面。对会展活动进行系统、深入地考核和评价,是会展活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会展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参加会展活动,本身就是一项投入比较大的活动,企业往往需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无论是对举办商或者活动参与者而言,每次会展活动都会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和总结。在会展活动期间进行系统的调查、统计、评估、总结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将有利于会展举办商改善项目的市场开发和运营管理,及时调整方向和运作方式,扬长避短,不断完善产品和提高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参展商通过参展成本、效果、成交金额、观众和买家反映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详细的评估,帮助参会者对会议期间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进行分析,可以对会展进行性价比,从中选择成本低而效果好的优质会展项目,而且还能把参展和参会与其他营销方式如广告、人员推广等在成本效益上做出比较,为选择市场拓展的最佳展会项目提供依据;此外,会展评估工作也是会展行业管理机构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对会展市场活动加强监督指导和协调管理、扶优汰劣的有效办法。

会展评估的目的

专业会展公司经营会展项目,就是向参展商、观众以及参会者"出租"一种营销"能力",或者说,会展公司是一种"能力要素型"的企业,是围绕独立地会展项目业务这种特殊的"能力要素"所组织的企业。会展企业的"能力要素"必须通过参展企业、观众以及与会者的参与在服务过程中被整合才能真正产生价值。当然也不排除会展公司以会展为依托,整合参展商的"能力要素",形成能够满足特定顾客群体的其他服务业务。

专业会展企业要整合这种营销"能力要素",形成会展产业中的价值链,必须对该"能力要素"与自身其他"能力要素"的匹配程度、性价比、质量等等进行考察,会展评估的基本目的这种"考察"提供依据,也就是为参展商在不同的会展之间、会展与其他营销"能力要素"之间的"选择"提供依据,其派生意义还有"为专业观众选择参观会展"以及会展公司完善会展这种"能力要素"、打造会展品牌提供依据。

具体而言包括:

1.为会展主办单位机构进行会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并提供数据依据。

2.对会展项目的整体运做及其相关成果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展示会展项目的优势,为项目招商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撑。

3.对会展项目历年的相关会展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市场发展趋势及其未来的发展对策。

4.结合国内大型类似的相关会展活动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并借鉴其优势项目。

5.为将来会展项目的品牌建设提供支持。

同时,这些数据可以为场馆的出租提供背景资料,为主办商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提供数据依据,为参展商参展提供数据依据,为贸促会和会展馆协会提供协会管理的基础数据。

会展评估的跨学科特征

会展评估的理论框架具有跨学科特征,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有:决策学、管理学、政策学、行为学、经济学、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设计和实施会展评估活动需要跨学科的方法,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理论的综合应用。

会展评估活动的分类

关于会展评估的分类,目前国内外存在各种不同的分类角度和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会展评估活动。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管理者的角度、评估者的角度和评估行业管理的角度这三种主要类型。

1、管理者的角度

从管理决策的需求出发,管理者在委托评估任务、应用评估结果时,主要考虑"评估对象"、"评估时间"等问题,通常采用以下分类方法:按评估的对象的性质,可分为政策评估、计划评估、项目评估、机构评估、人员评估、产品评估等;按评估的对象的数量,可分为个体评估、群体评估;按评估的时机,可分为事前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跟踪评估。

2、评估者的角度

在评估活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评估者除了采用上述管理者的分类方法以外,为了体现评估活动本身的特点,还常常采用以下的分类方法:

——按评估任务的具体特征,可以将会展评估活动分为诊断性评估、回顾性评估、前瞻性评估、复核性的二次评估、筛选性评估、优选性评估等。

——按评估要回答的主要问题,可以将评估活动分为目标评估、预算评估、执行评估、绩效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等。

——按评估采用的主要方法,可将评估活动分为基于比较分析的评估、基于定量模型的评估、基于规则的评估等。

——按评估报告的形式,可分为专题评估、综合评估等。

3、行业管理的角度

从规范、管理评估活动的需求出发,评估的管理机构或会员机构在制定评估制度、规范时,通常采用以下的分类角度和分类方法:

——按评估者与委托者的关系,可将评估活动分为内部评估(由部门或组织内部的相对独立的评估机构实施)和外部评估(由部门或组织外部的独立评估机构实施)。

——按评估的服务对象,可将评估活动分为:为政府有关政策制主、公共资源分配提供依据的职能性评估和为市场提供中介的非职能性评估。

——按评估的目的/任务,可将评估活动分为:①评估作为管理决策的环节:为政策制定、实施和修改,为公共资源分配和使用提供决策依据,例如:会展政策、策划、项目举办的前、中、后和跟踪评估。②评估作为监督的手段:通过评估提供公正、客观的意见,以便公众纳税人了解公共资源的分配,使用及其影响效果的真实情况,对其进行监督。 ③评估为技术的市场交易提供中介服务:在技术的市场交易过程中,会展评估可以提供第三方的判断和意见,作为双方谈判的基础。

会展评估者的职业原则

1、遵守职业道德原则

评估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不得有违法、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专业评估人员应理解并掌握评估规范中关于职业道德的要求,并在执业时严格遵守。评估机构有责任加强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对于评估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所属评估机构有连带责任。

2、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对于相应的评估业务,评估者应该是与委托者和评估对象无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按照评估的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独立地进行评估活动,不受来自外界的任何控制和影响,始终可以自主地表达意见而且无需考虑这意见对自己的利益的影响,保持评估观点、结论、判断和建议的客观公正。评估机构不应有直接的行政管理职能,或隶属于被评对象。如果评估者认为其独立性受到损害,可以拒绝进行评估或中止相应的评估活动,或在报告中声明。

3、回避原则

为避免评估者在执行评估业务时不公正或被认为不公正,评估机构有责任制订有关制度和程序,在接受评估任务、委派评估项目主持人和选择咨询专家时坚持回避原则。

4、避免误导原则

避免误导是评估的基本职业原则,评估者应避免任何可能会导致误导的行为。以下行为被认为可能引起误导:

——使用或提供可能会导致误导的评估报告;

——使用、依赖没有事实依据的结论和判断;

——评估中使用片面的数据和信息,在评估报告中不说明数据信息的来源和采集方式;

评估中使用具有明显倾向性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在评估报告中不说明这些假设和前提条件对评估结论的影响;

——不是以无利害关系的第三者身份执行评估(与被评对象有经济利益关联或个人关系),但在接受委托评估任务时不进行声明,或在评估报告中没有明确的说明;

——在公开新闻媒介直接或间接地刊登或播放自我夸张、内容虚假或容易引起公众误解的广告,或通过同样的渠道诋毁同行。

5、保密原则

教研:如何确定绘本教学的目的 篇4

摘要: 在幼儿的启蒙教育过程中,生动活泼的绘本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绘本是幼儿认识缤纷世界的窗口,也是幼儿发展理解能力的助推器,特别是在幼儿园语言教育阶段,绘本教育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绘本教育的目的以及实施方法的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 绘本教学 教学方法

一、绘本教育的目的

(一)丰富幼儿的绘画技巧,初步培养审美能力

在学前教育时期,幼儿的绘画能力还未发展充分,只能掌握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形,丰富多彩的绘本不仅在视觉上刺激了幼儿,更在无形之中向幼儿展示了更灵活更丰富的绘画技巧,并发展了幼儿对于周围事物的审美感知,初步培养了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力

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一个故事,前后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幼儿通过阅读绘本,提高了逻辑推理和理解能力,进一步地锻炼了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能力。

(三)增加幼儿的自然人文知识和生活经验

绘本故事中许多情节都蕴含着科学知识或生活经验,教师应善于发现这些细节,并加以引导启发,让幼儿在读故事的乐趣中掌握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知识,习得日常生活的礼仪和规范的行为举止,寓教于乐。2009年的一则新闻证实了这种可能性:江西某个幼儿园的老师为小朋友讲述了黑熊如何利用河水扑灭森林大火的故事,十分巧合的是,几天后孩子们的午息房间真的起火,几个小朋友首先发现,机智地用隔壁盥洗室的水浇灭了还未蔓延开来的火势。事后,老师们都十分庆幸给孩子们讲过那个故事。的确,学前教育时期是孩子掌握生活常识的敏感期,任何细微的经验都会被幼儿迅速理解和吸收,并运用于日常生活。

(四)发展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被扼杀在温暖的摇篮里,常常在面对困难时不知所措,放声大哭,这也时常让幼儿教师哭笑不得。但只要教师在绘本教育中适时引导,就能激发幼儿面对困难的勇气,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思维顺序,这更影响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影响他的个性和气质类型的形成。

(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中提到:儿童的想象力是无拘束的,是成人所不能解读的。缤纷而变幻的绘本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大脑,他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会天马行空地挥洒自己的想象力,让故事更丰富更多元,这就是幼儿教师们会发现的一个问题:同一个故事,不同的孩子会转述出不同的内容。这就是幼儿被充分激发创造力的表现,绘本故事掀起了幼儿头脑中的创意风暴,为其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引导幼儿主动地观察,清晰地阅读绘本

教学评估的目的 篇5

最近省教育厅专家组来我校检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学校责成我写汇报材料、组织教师整理历史上的教学资料。其中汇报材料写到: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分专业、分成次教学。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输入式、启发式、钻探式、反复螺旋式教学,教学效果大幅度明显提高。专家们饶有兴趣地听我汇报,再检查我们的历史资料,高度评价我们的教学工作的辛苦和经验 ,检查顺利通过 。学校皆大欢喜。专家组走后,我突然想到:许多学校迎接上级检查不都是走的这个过程的吗?上级、学校、教师、学子这么辛苦,国内许多著名高校教学也是如此。全民族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我们近代却很少出现世界顶尖科学家。我们的教学目的:学以致用。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是否有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的任务和教学目的 篇6

[作者]  刘道义

[内容]

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九年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基础上制订的高中教

学大纲是为培养21世纪人才 打好基础的工作。21世纪是科学技术将进一步

迅速发展的时代,是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是人才竞争 的时代。因此,

当代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1996年制订的《全日

制普通高级中 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

纲》或《大纲》),就是在这样一个世纪转 换时期问世的。

《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制订的具有权威性的纲领性文

件,是高中外语教学的实施纲要 ,是教学、教材编写、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的

依据。高中英语课通过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全 体学生素质,

其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的各方面的人才”。根据《大纲》

的规定,高中三 年分为两个教学目标:头两年要求达到第一级目标,第三年(文、

理科选修)要求达到第二级目标。达到二级 目标的学生一部分通过高考升入高

等学校,另一部分走向社会就业。

然而,我国高中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影响,教学目标单一,单

纯为了升学

基于交际目的的初中英语教学探讨 篇7

一、培养信心,激发交际兴趣

学生的自信心是成功之帆,对其英语学习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只有对学习产生自信,学生才能有学习这一科目的兴趣。信心与兴趣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重要前提,要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激发其交际兴趣,要做到这两点。

第一,教师要激励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学生找到一种自己适应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在英语学习上有所收获。教师要于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醒学生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人生赢家,只要愿意付出,就会有惊喜出现。

第二,教师要利用合理的课堂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是学生英语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建立短期学习目标,通过奖励的设置,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高涨。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教师要利用积分制的方法对其进行鼓励。以常规测试为准,如果学生较上一次有进步,教师就为学生记一分,当积到十分时,设置一层奖励。积累至二十分时,再设置一层奖励。具有层次化的奖励激励会让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更能促进课堂评价手段的丰富。

二、改革教学,肯定主体地位

在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今天,英语教学的目标不再是传授英语学科知识那么简单,教师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

第一,教师要在课堂中做到讲解精细,多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表达。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帮助,也需要教师的正确评判。教师要在课堂中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进行交际练习,例如,在讲解“Visit my school”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文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读课文,促进其口语能力的提高。

第二,教师要构建场景,促进交际。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情境教学法已经为许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要促进初中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际练习,教师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的情境。在新版的初中英语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的呈现都以情境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或者生活场景的引入,给学生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交际情境,促进学生交流。例如,在讲解“Wild animals”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动物园的情境,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动物园的图片,促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流,就“Wild animals”进行口语练习。

第三,在教学中要采用丰富的用具。教学用具是促进教学活动丰富精彩的重要工具。直观的教学用具以及现代化的教学用具,都是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重要工具。教师针对初中英语学习内容进行教学用具的选择,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英语,用英语去表达个人感受,有利于英语学习效率以及口语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讲解“Natural disasters”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这样直观的教具,每呈现一张图片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单词,之后再同时呈现两个图片,让学生说出一个句子;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图片进行故事的编制,开展用图片讲故事的活动,让初中英语课堂活跃起来。

三、关注基础,培养交际能力

初中英语的内容较小学来说,具有丰富、难度增大的特点。同高中英语相比,初中英语仍然是基础。初中阶段,正是给学生打好英语基础能力的时候。要培养初中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要对语音语调加以严格要求,加大英语听说教学的比例,促进学生交际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第一,教师要尽力用英文进行授课,在英语课堂中为初中学生创设一个全英文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也用英语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让学生习惯用英语去表达,具有说英语的基本能力。

第二,教师要在课堂中给学生安排交际任务。教师可以将课堂开始的五分钟时间拿出来,让学生做英语交际值日。教师要用英语汇报当天的日期、天气,说一下班级上的出勤情况,介绍自己的情况,说一件生活趣事。学生轮流在课堂中进行交际值日,有利于促进其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语言组织。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性 篇8

教师教学的阵地是课堂,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目的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分时期,分步骤完成计划内容。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研究性学习法,即学生自己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于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而是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讨论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地去掌握的,而是去获取的,是靠积极的努力去获得的。因此,这种知识就能成为信念,学生也会非常珍视它们。

在研究性学习法中,学习的目的或每堂课教学的任务就成为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将抽象的概念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感性的表象,是促使学生开展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十分重要的因素。譬如在讲文言文中词汇的意义,学生也仔细的听着丰富的讲解,讲完后,教师问学生:“你们有哪些疑问?”教室里没人吭声,没有人提出问题。于是,教师就默认为学生是对文章理解了。可是当学生一个个被叫来重新解释词汇时,他们的回答却是一知半解的,对词汇并没有清晰地理解。教师不得不重复的讲解。这是我们就心存疑问,为什么学生并没有弄懂,却没有把疑问提出来?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并未意识到他们对于教材究竟懂了还是没懂,因为教师在讲课之前没有使学生明确的意识到:究竟什么是必须理解的,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的越加明显,从而使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之前的准备阶段,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将它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步骤,构建多元化、最优化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提前告知学生具体的任务目标,明确学习概念,指定任务标准,便于课后教师的总结和回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

教学评估的目的 篇9

英语组 陈闪念

【摘要】 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的实施,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已日渐显出弊端。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提高,“聋子英语”及“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因此探索、研究提高听说能力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成为大学英语教学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关键词】 听说能力;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研究、探索“提高听说能力”的背景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英语教学难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需要。从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战略高度看,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特别是面对四、六级改革以及社会的新需求,原来的应试教育已暴露出各种弊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同时由于某些学校教师对四、六级考试认识不到位,把重点放到了片面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为考而教,为考而学,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提高,造成普遍的“聋子英语”及“哑巴英语”现象。英语教学费时多,效率低,所以各方面对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极为强烈。

因此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势在必行。如何提高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创新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研究英语听说能力新教学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英语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它还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在国际交往中,英语被广泛使用,已成为一种世界上相对通用的语言。因此,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针对大学英语的改革,研究提高听说能力的方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英语教学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其次,从人才培养角度考虑,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外语教学的目的也应该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应用能力。英语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学生应用语言的综合素质。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关心的问题。把握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听说能力的探索

3.1 提高听力能力 四、六级改革后,听力部分比例和题量大大提高,听力材料涉及对话、讲座、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形式更多样化,这充分反映了提高听力能力的重要性。听力是决定英文水平的要件,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英语交流能力。听的能力是在听的实践中提高的。任何理论的讲解都是辅助性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1)熟能生巧。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多听、勤听。(2)精听为主,泛听为辅,精泛结合。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有的材料要仔细听,注意用精听来提高准确率。(3)材料的选取要难易适度,并注意趣味性。(4)注重词汇量的扩大,尤其注意归纳一些词组、习语的用法;了解口语表达特点。(5)重视语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6)要学会区分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并忽略次要信息。(7)听力提高并非“听力”提高。它其实代表着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即发音、词汇、词组、习语、文化思维等诸方面能力的提高。(8)增加对英美文化的了解。(9)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同时又贴近生活的一些资料,既提高学生的听力,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转贴于 中国

3.2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能力的提高也是这次四、六级考试改革的目的。衡量英语口语水平有四大要点:(1)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口齿是否清楚;(2)会话的流利程度;(3)表达当中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4)内容是否充实,逻辑是否清楚。

总的来说,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具体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文化导入,创造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2)学生要熟练掌握口语,就必须掌握范围广阔的、基本得当的日常用语,以服务于交流目的。(3)以主题为基础的训练法。这可使说和写的训练更为有序,目的更为明确。(4)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会话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的练习中,而不是被动的被老师提问。(5)注重话题的实用性与趣味性。(6)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7)复述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将听到、看到和读到的内容经过思维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达出来,进行口语实践。(8)教师还可凭借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像刺激,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因材施教,还应从教材中挖掘和创新,通过不同方式把课内外口语训练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中去,从而使语言学习变成真正有意义的语言交流。【参考文献】

教学评估的目的 篇10

听、说、读、写是统一的整体,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必有助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听和读是领会、吸收的过程,说和写是表达和复习的过程,领会和吸收是基础,表达和运用是提高。没有领会和吸收,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没有表达和复习,语言实践能力就得不到巩固和发展。学生学英语首先是听,听清了,听懂了才能说清楚。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11 岁或12 岁),他们的年龄特征是好模仿,好崇拜偶像,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在课堂上人人都有“表现”、“显示自我”的心理,其实这种心理表现才是他们学习英语(尤其是口语练习方面)的原动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因人施教,鼓励学生“你说,我说,大家说”,从心理上彻底打破以往不开口或难为情的恐惧心理,这样在不知觉地认真听,然后自己模仿。同时也有这样的同学,如教学发音时,教师往往刚一示范,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模仿起来。实际上并没有听懂,结果以各自习惯了的“汉音”代替“英音”,如map[m$p],他们读成[m$p]或[map]。这样,就形成了在同一个班的学生,一个老师教,发音往往不同,就有不同的发音结果。听的质量影响说,说的质量也影响别人的听。

读和写也是紧密相连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提高;读为写提供语言内容和典范,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又能促进学生对词形的辨认和运用,从而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丰富写作经验,也有助于阅读中的理解、欣赏和吸收,理会有助提高阅读能力。所以,读和写也要一起抓,既加强读,又不能忽视写。听说属于口语,读写属于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口语有利于学习书面语,学习书面语也有助于提高口语。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正确处理好听、说、读、写的关系,既看到它们的联系,又各自独立,各种能力的形成都有自己的特殊过程,听是说的前提,但会听不等于会说;读是写的基础,但会读不等于会写。听、说、读、写的生理机能是独立的,各种能力都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不看到联系,孤立地进行一种能力的训练,实践证明是事半功倍的,不看到各种能力的独立性,以为听就能带动说,读就能带动写,那也是片面的。

总之,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例如让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朗读、表演等做出肯定的评价,同时也要视察学生的表情,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己的学习道路中,为其听、说、读、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评估的目的 篇11

一、初读:读通文本

读通文本是理解课文的基础。读通是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篇课文。笔者要求學生在读中识得新字(如“沟”“埋”、“骗”、“牺”、“牲”),懂得新词(如“危急”、“微笑”、“染红”、“悲愤”),记住字形、初晓字义,做到字字会认,句句读准。要求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读颠倒词句,不读破句子。

笔者一般通过四个步骤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

①默读:不出声不指读。学生通过圈、画、批,解读文中的生字新词。还可以通过查阅注释和工具书认得生字字音,了解字词的含义。默读的目的是为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扫清障碍。②听读:听老师范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照自己的读音,如有读错的音,及时纠正,通过听老师合乎规范的朗读,从而诱发学生产生再次朗读的愿望。③自由读:给学生发声练读的机会,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程度,区分多音字(如“挑” ),轻声字(如“哪儿”中的“儿” )等读音情况,并且反复读、直到读顺为止。④齐读:分全组齐读、全班齐读,目的是带动读音不准的学生,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这些环节,笔者要求严格,就连标点符号都要读出区别,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二、再读:体会情感

学生虽已读顺、读熟了课文,可并未真正读懂文意,读懂文意是教学的重点。为使学生真正读懂《歌唱》,笔者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再次朗读。

1.介绍历史,了解背景

《歌唱》内容通俗易懂,但由于现在的小学生远离战争年代,对当时的知识知之甚少,因而很大程度地阻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据此,笔者先把写作背景及课文的历史背景向同学做详细的介绍,尤其是日本侵略者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鸡毛信》、《小兵张嘎》的有关片段,使他们对“抗日战争”“扫荡”“埋伏圈”“掩护”等词汇有一些感性认识。这样做就能激发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深层了解文意的强烈欲望。

2.巧用空白,补充情景

《歌唱》这首诗歌叙述故事时跳跃性大,塑造人物英雄形像的情景不可能描写得详细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顺叙的方式,把这个倒叙的故事进行丰富完整的二次描绘,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文意。

(1)巧用想象。讲述故事的时间:“九月十六的那天早上” ,地点:“山沟” ,“人物” :“王二小、敌人、几千老乡” ,事情起因:“敌人扫荡”情况“十分危急”时,笔者这样设计:敌人“抓住”王二小时请同学想象一下当时“抓”的情景,同学们积极回答,有的说:一把抓住王二小的衣襟,把他拎起来,狠狠地摔在地上,再用脚踹。有的说:把闪着冷光的尖枪死死地架在二小的脖子上,脖子上都割出血来……对学生的回答,只要突出“敌人的凶暴” ,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这样做,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激活了思路,有助于课文的深入理解,这个时候,再让学生自由朗读2~3小节,通过对朗读节奏的把握来读出敌人的凶暴。

(2)巧用假设。讲述“二小顺从地走在前面”时,笔者做出了假设:假如你就是当时的王二小,你会“顺从”凶暴的敌人吗?有的同学说:不会,会逃,大声喊救命!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后):二小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学生回答:想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打死他们。教师:当敌人发现上当时,会伤害他吗,二小想到这个吗?(让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学生:他想到了但他愿意牺牲。教师又假设:你愿不愿意被敌人“挑在枪头上” “摔死”?(学生寂静,没人回答,都在思考)此时,王二小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的脑海中树立起来,学生心中已充满了对二小的崇敬之情和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再读课文,他们仿佛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个时候笔者再让学生自由朗读2~5小节,让他们充分地宣泄已产生的情感。

教师的假设引导,不但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的深意,而且能让学生经受了精神的洗礼。

(3)借助插图,读懂文意。 笔者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比较敌人的凶暴和王二小的“面带微笑”“机智勇敢”“视死如归” ,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笔者和学生齐读6~7小节,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干部和老乡”的安全是王二小用生命换来的,这是他希望的。“他的脸上含着微笑”,人们被感动了。“他的鲜血染红蓝天”,他的牺牲更激起了每一个人的“悲愤”(注意不是“悲伤”、“悲哀”“哀思” )。

接着朗读第1小节:这场激励的战斗过去了,一切都恢复了平静,“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睡在冰冷的山里边”……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染上了“哀婉”的情调。对英雄王二小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思念,及对日本强盗的刻骨仇恨都已经全部发自学生的内心情感了!

三、唱读:升华情感

在教学当中灵活使用歌曲的形式,可用来导入新课,也可用来结束课程。事实证明学生学唱歌曲的能力是最快和最有效果的,他们记诵歌词的能力也是很强的;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记忆特点,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是具有实用价值的。

《歌唱》是诗人方冰看到王二小的英雄事迹,深受感动写下的叙事诗,作曲家劫夫谱了曲,先在晋察冀边区传唱,后唱遍全国各个解放区,一直传唱至今。这首歌笔调哀婉,情深意切。学生经过前面的多次朗读,已经能够感情充沛地融入歌词讲述的故事。学唱歌曲除了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歌词内容,更能深化对二小的崇敬和对敌人的仇恨,激发他们讲英雄,唱英雄,学英雄的感情。

教学评估的目的 篇12

一、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目的不是画分出优劣,而是促进学生获得激励,共同发展,整体提高。评价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促进学习的动力因素,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的需要,实施有效的评价,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都有自我提高的要求,这种需要是由人的基本需要、自尊和自我提高派生出来的,在学龄前已开始萌芽,入学后,日益发展,渐显作用。如果学生在某方面得到师长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提高了在班上的地位,自尊心得到满足,这就能更加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总是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的赞许和认可。一旦得到长者的肯定和表扬,会进一步努力和学习,作出良好表现,追求较好的成绩。相反,如果他们的某些努力暂时得不到师长的肯定和表扬,或者反而得到老师的批评,就可能失去信心,甚至学习成绩下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教师都做了不少努力,诸如音乐、歌谣、游戏等。但如在评价环节上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或丧失信心,因此,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名学生,即使在班上都认为是“差”、“笨”、“坏”的孩子,你只要细心观察,他总会有闪光点,为人师者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在评价内容上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在评价策略上要突显其优点,暗示其缺点。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不是简单的对其“优”、“良”、“一般”进行衡量。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表演能力强,有的歌唱得好,有的善于制作,有的记忆力强,而有的表达能力强。评价应使各有所长的学生都能实现自我,每一个学生都会成为闪烁的小星星。赫洛克的实验说明,不能忽视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让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多角度的观察每一个学生,肯定会发现其长处,教师适当扬其所长,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我们班里曾有个学生,不遵守纪律,学习很差,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以致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师懒得管的学生,却能发挥特长在学校运动会中获得一等奖,并参加了全市比赛,受到老师的赞扬和同学们的称赞,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长了自信,从此,开始进步,发奋学习,上课认真听讲,成绩不断提高。

三、奖励机制的有效运用

老师的课堂评价,失真到了全班学生一堂课人人能得几份奖品,无不受奖的程度,即使很简单的问题学生答对了,全班的学生也会齐呼“真棒”,滥施物质和精神激励。评价要中肯、客观。如果学生觉得奖励唾手可得,那将不只使奖励贬值,评价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评价不应只是在课堂发挥激励作用,更应成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动力。有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对课余时间的利用。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应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去准备,让他们在这一段时间内暗下决心,你追我赶,相互超越。期中与期末测试的前几天,学生们自主学习,积极备考,不能不给我们启发。如果我们能激励学生,不断自我燃亮自己的闪光点,持续地在课余时间自发努力学习,并期待着教师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是最有效的评价。

四、评价内容多元化,促使整体前进

任何整齐划一的目标达成都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学生们都有各自的强势和弱势。善表演的,善唱歌的,善制作的,记忆力强的,教师都应了如指掌。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期末写学生评语时,对“好”学生找不到缺点,对“差”学生找不到优点。可见,我们对学生的了解是多么片面,偏见多么严重。明白了这一点,老师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把学生当成大人看待。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自己小时候的心态,对我们会有帮助。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都有成功渴望,特别在众人面前,一旦成功,就会产生强烈的愉悦感。每一堂课让学生都有成功体验,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扬的动作都能给学生莫大的鼓舞。谁都知道给学生打分排队会伤及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使其丧失学习自信,但都仍然在明里暗里重复着这种评价形式。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各类各层通过竞赛形式,开诚布公、透明合理地进行激励性评价,尽可能使全班每个同学都能获得不同方面、层面的成功和奖励,体会成功愉悦。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不会造成心理压力,而会被激励起来,焕发上进心和学习兴趣。

五、正确面对学生的不足

事物在矛盾中发展。学生难免犯错误,而贵在改正错误,人正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得以提高。人们总是在不断追求完美,但人无完人。而对于过于自信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应指出其不足之处。对学生的错误师生必须进行面对面沟通。一句温暖的话胜过千言万语,而不应该在公共场合大声指责。教育的最大失败是使学生破罐子破摔。自尊心与人格的缺失是人生的悲剧,一个丧失自尊心与人格的学生怎能成材?老师的首要责任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定性的语言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对素质优良、基础较好、承受能力强的学生应当众指出其缺点,可促其上进;对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则只能个别交谈。常听到有个别学生走向极端的事例,有的就与老师的偏激言行有关。一个人的自尊心受到他人特别是教师的伤害时,就会产生消极、颓废的心理倾向,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学生的偏科现象,多少都与任课教师有关,有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受任课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不少在大部分老师眼里品质恶劣、成绩低下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却成为出色的人才,无论是品质,还是社会贡献,都超过了许多曾经优秀的学生。许多事例告诉我们,人是发展的,是变化的。那么,我们身为人师,就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告诫他们,戒骄戒躁;对表现差的学生以鼓励为主,重在培养其自信心。从教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难管的“刺头”将来与老师的关系越密切,他们与老师交流感情的机会多,成为好朋友的机会也就多。要做到有效地评价学生,老师就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他的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要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有的老师只把眼睛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使差生成为了尖子生的“陪读生”。对待差生应有意识地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有困难的学生回答,使他们能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对待尖子生应有意识地提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在作业的布置上同样要“因材施教”。

总之,评价内容因人而异,目的在于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激励性评价很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发挥评价的功能,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做为被评价者提供的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学生更能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和不足,增强学生努力进步的动力。

上一篇:大班科学活动:物体的弹性下一篇:第一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