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感悟(共8篇)
本学期开学初,自己对“生本教育”的理解只是一种简单、肤浅的认识。随着在学校组织的对“生本教育”的研究探讨的活动,以及自己从网络上接触“生本教育”,使我对它的认识逐渐加深。生本教育倡导“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新理念。虽然短短的几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教学哲理。通过学校开展的生本实验课我感触颇多。
生本课堂上,学生是在快乐的状态下去主动学习的,课堂是充满活力,充满灵动的,探讨着自己的感悟与课文的理解。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个同学都享受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先学后教’,学生有备而来学习,小组讨论中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大家共同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发言,形成思维的碰撞,有碰撞就有生成,课堂上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40分钟的课堂上,或小组合作交流,或观点交锋,或书写,发言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向上,他们有时讲述自己的做法,聚集课文的中心,阐述着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做个指引者、服务者。特别是课堂中的小组学习活动真正起到了小组学习的目的,实效性特别强,前置性作业准确高效、把握知识到位,充分体现出了生本课堂就是“自主学习、自信汇报、快乐成长”的课堂。
从学校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发放的生本教育学习资料中,让自己心中的好多困惑找到了答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节成功的课,一定要有小组汇报,一节课的根本内容一定要在小组汇报中体现,从而充分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自己在开学初的这段时间里,虽然也在课堂上有意的训练、培养学生怎样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以及汇报等,但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却仍旧没有接受这种模式,但这几天的活动下来,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同时也让自己更加明确了今后要沿着怎样的方向继续走下去。
一、顺应学生学习天性, 发挥教师“导航”作用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 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揠苗助长》的故事, 大家耳熟能详, 故事中的宋人做了这样一件事情:不顾禾苗自然生长本能和发展规律, 强行人为拔苗助长。结果, 禾苗不但没有长高, 反而全部枯死了。宋人愚蠢之处, 恰恰是违背了禾苗自然生长发展规律。这个故事的启示是:顺应自然规律, 科学培育“禾苗”成长。这个故事, 对我们进行生本教学实验就很有启发:学生就是天天向上的“禾苗”, 教师就是科学培育“禾苗”的园丁, “禾苗”天天健康快乐成长, 教师科学培育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 一方面, 要顺应学生学习天性, 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学习;另一方面, 要求教师做现代化的优秀“农夫”, 为学生生长过程做好科学“施肥”“松土”“浇灌”“防病”等指导工作, 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科学导航, 为学生创设科学、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提供科学、丰富、健康、智慧学习资源, 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评价等提供科学指导。
这则寓言故事蕴含的“生本教育”理念, 就是相信人具有学习的天性,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天生的学习天性, 教师应充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科学“导航”。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发挥园丁“授渔”作用
《桃花心木》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了一位种桃花心木的园丁, 从不定时、定量地为树苗浇水, 而是模仿大自然时旱时雨的特征, 让小苗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长, 以便于它能将根扎得更深, 更能适应将来的生长。这位园丁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在他的心中有这样一种观念:小树要想长成参天大树, 在其幼苗时期可以给予其必要的帮助——浇水。为了让它将来能自力更生, 学会自己在土里找水源、拼命扎根, 为将来长成参天大树做必要的准备。园丁现在模仿大自然降水特征, 目的只有一个——现在的浇是为了将来的不浇。一直以来, 人们都用蜡烛赞美教师, 燃烧了自己, 照亮了别人;人们也用水来比喻教师的学识, 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须有长流水, 结果我们的学生怎样?他自己不发光, 等待着被照亮;他自己不产生水, 等待着被倒满。这样下去, 我们的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像课文中的小苗一样自己“汲取养分, 向上生长”呢?“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正是在尝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学”。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不断地以课程为依托, 寻找课程中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元素, 引导学生以文本、为凭借,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的课前探究、课堂上小组内的交流学习、同学间的相互评价、班级交流的展示成果、教师适时的点拨引领, 学会互助与合作、讨论与质疑、倾听与交流, 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试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不也正是语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吗?实现了这一目标, 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 自觉、自信、流畅的表达, 真正实现了学生“活”了、教师“退”了、课堂“美”了。
这篇精读课文向我们展示的生本教育理念, 就是老师不要对学生的学习包办、代替,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师生互动, 而是学生有效的、自主的、生长式的发展, 为此教师必须培养、优化、创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教”的自由王国升华为“学”的自由王国,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提升。
三、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发挥教师“春风”作用
“生本教育”理念重视全面依靠学生, 要充分相信学生, 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这不能不让我们联系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老师在课堂竭尽全力地教, 不讲不放心, 不讲完心不安, 讲完心里才踏实。结果呢?学生主动听的有多少?听了能记住的有多少?记住并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又有多少?其实, 很多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就可以掌握, 老师要做的就是相信并依靠学生, 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将学生学到知识进行内化。这不由地让我们联想到课文《乌塔》, 这是以主人公乌塔为题的一篇课文, 这位12岁的德国女孩, 仅小学四年级, 只身一人游历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罗马等国家, 为了能有这次难得的游历, 她积极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挣到了旅游需要的一半的钱。敢于让孩子独自一人游历欧洲, 以此让孩子增阅历, 长见识, 这是何等大胆而又何等睿智的父母!如果不让她独立实践, 而是苦口婆心地教给她买票、换车……或许她早已厌烦了, 或许这时你让她按你教的去做, 她仍然会茫然无措;如果不让她独立实践, 而是由父母带着她远游, 因为有父母呵护, 或许她记住的仅仅是她玩得最开心的时刻, 下次让她独自实践, 她仍会手足无措。正因为有了实践经验, 这个12岁的女孩, 在大人面前才会表现的那样坦然、自信!相同地, 如果乌塔是学生, 她的父母是老师, 这位老师又是何等勇敢而又聪明的老师!勇敢在于他相信并敢于放手;聪明在于他懂得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实践活动掌握知识, 为了能解决问题, 他们大量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质疑、大方地交流, 他们身临其境, 自己调节, 自行领略, 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取得的知识何愁掌握的不够牢固, 何愁涉猎的知识面不够广, 何愁不能提高学生能力!
所以, 《乌塔》这篇课文体现出的“生本教育”理念, 就是作为教者要充分地相信学生并依靠学生, 因为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 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不是依靠“教”, 而是依靠“学”。作为教师将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 自己做一个“懒人”, 享受“懒福”。
其实, “生本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尊重自然, 顺应儿童天性, 提升生命质量且具有科学意义与崭新价值的教育体系。作为一个教育体系, 它蕴含的科学理念博大精深, 其广度和深度都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这里, 我只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 本着对“生本教育”真相信、真学习、真实践的信念, 从实践角度, 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托, 谈谈自己在生本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生本教育”理念的点滴浅薄认识。我期望随着对“生本教育”理念更深入的感悟, 对“生本教育”更多的实践, 定能在“生本教育”这片肥沃的思想土地、智慧田野开出姹紫嫣红的花朵, 定能享受“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幸福春天!
摘要:“生本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 尊重自然, 顺应儿童天性, 提升生命质量且具有科学意义与崭新价值的教育体系。“生本教育”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需要我们用心感悟, 用心实践。通过选取小学语文3篇课文, 分析小学语文课文中蕴藏的“生本教育”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生本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关键词:优课;问题诊断;课堂设计
设问与探究是教师促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但长久以来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课堂活动,虽然新课程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但还是会发现,教师的课堂设计与设问学生懒得回答探究。这就需要教师仔细分析原因,认真打磨,精心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科学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打磨一节优课,设计高品质的设问呢?在这次优课准备过程的自我研磨、备课活动的同伴互磨过程中,有了几点
收获。
一、弃设计,学生才是一切设计的初衷
这次优课的课题是“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拿到课题,笔者的第一想法是,如何让自己的设计能彰显温州地方特色,从而在全省脱颖而出。所以,利用“温州人的创新精神”,以温州以及温州xx集团的发展设计三个篇章,突破重难点。
第一篇章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展示80年代到90年代初温州商品是假冒伪劣代名词。你觉得为什么当时温州的假冒伪劣商品会有市场呢?(从温州假冒商品的优点保留、缺点摒除突破“辩证否定”)
第二篇章 超越自我,成就正泰
解析xx的发展之路。分析吸纳家族成员有哪些优点?
为什么后来又弱化家族股权的绝对数?这是对原来做法的全盘否定吗?
(从xx集团企业内部的股权变化突破“革命批判精神”)
第三篇章 风云浙商,技术创新
展示网友发言,谈温州经济衰退,谈谈你认为温州地区经济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呢?
xx创新精神能给温州企业什么启示呢?
(从创新这一企业文化给予温州的启示,突破“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
1.课堂问题诊断
在没有上课以前,笔者对这一系列探究和问题的设计感到满意,篇章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也认为不同于以往这一课的设计,有地方特色定能脱颖而出。
凭借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精致的板书,整堂课一气呵成。但同事指出很多结论实际上是老师说出来的,学生没有调动起来。究其原因,学生对温州假冒伪劣商品不了解,谈温州地区经济衰退的原因对学生来说问得太大了。
2.立足学生,才是优课
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和知识的无限性是教学中要正确处理的一对矛盾,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听课老师、对于评委来说有特色的、新颖的一节课,也比不上对于学生来说乐于探究、学得轻松的一节课。但是,如果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上通过修改问题,解决以上问题,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设问之间存在太大的距离,所以,第一次的课堂设计弃用了,因为学生才是一切设计的初衷。
二、改设计,立足于开发学生与教师生活的课堂资源
在重新设计本课时,笔者从师生都比较熟悉的“自拍”引入,并结合学生对照相机、对摄影的了解和关注程度,从照相机的发展看创新,设计了这样三个篇章。
第一篇 留住美好瞬間
同学们,你们有过相机吗?你现在的相机又是怎么样的呢?四人一小组完成合作探究一:
1.对比现在,相机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哪些方面没有变化?这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特征?
2.相机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
3.从相机的变与不变中,怎样理解否定?
第二篇 我们都是追光者
合作探究二:
你觉得数码相机会永远存在下去吗?
第三篇 模仿即是未来
合作探究三:
未来的相机究竟会有怎样的可能性?
1.巧用探究,真正合作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
2.巧用学案,事半功倍
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学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在更改教学设计后,为了让学生更明确课本的知识主线和本课重难点所在,笔者设计了学案。学案必须提前发放,要求学生进行自学,并独立完成学案。以此来达到教学过程事半功倍的效果。
3.巧用板书,架构知识
课堂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出文字或画出表格、图画。本课不仅用了导引式主板书,还对学生回答采用副板书总结,用简练的语言升华。
三、磨语言,架构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桥梁
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技巧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这一课如何将学生生活化、口语化的回答用简练的语言总结成更概括、更抽象的理论,又让学生觉得深入浅出、印象深刻则是考验老师功底的时刻。
磨教学语言就是要剔除枯燥的语言和繁琐的赘述,并能用激发学生兴趣的语言诱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真正激疑布惑,画龙点睛。
参考文献:
感悟幸福教育
——新课标学习心得
·黔西县第三小学 袁备友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是小学教育,而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伴随着新课标的制定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怎样采用新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这已成为了当前教育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生本课堂
幸福教育
快乐教学, 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为此,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整编了《新课程标准》(2011版),为中国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要“快乐教学”,教师必须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思想,形成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生本课堂。生本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和办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观念转变、方式转变、结构转变,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学用。
一、转变教育观念,构建生本课堂。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对现行的课程进行地“二次开发”。生本课堂应以现行的教材为基础,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与编者进行对话,思索编者的意图,认真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及情感态度开发“生本”教材。
3.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4.善待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二、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体现生本课堂。1.前置性学习,为形成“生本课堂”作航前准备。“生本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注重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教师必须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明确各学段的教学重点、难点、编者意图等,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课前作业的设置。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自主、合作、探究,体现“生本课堂”特征。教师多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暂时还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课,如此之小的“单位时间”,“群体参与”的层次,“大容量”的内容,都需要教师的“周密部署”、“即时点拨”,以及“临场应变”、“即兴发挥”都至关重要。这样,老师“满堂灌”的授课形式不复存在,尽全力为学生搭建好各种平台,让他们尽情舒展英姿,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可喜成果!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担当课堂主人,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校采取加强小组合作和白板展示的办法,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探索思考,主动担当责任的好习惯,实现幸福课堂,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白板展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操作和思维结合起来,手脑并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真正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反思为本,让“生本课堂”得以优化。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一般在10--15年可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但大部分不能超越经验型教师而成为名师和研究型教师,其原因是缺乏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每位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感悟幸福教育。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低年级学生练习诵读我们可以这样做:(1)同桌合用一本书。(2)一人读一行,如果同桌读错了,提醒他反复读。(3)第二遍读时,交换顺序读。这样学生利用反复的方法,可以解决阅读中的“正确”与“有感情”两个问题。同时,我们在公开课上,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利用老师的范读和优秀学生的范读来引领学生朗读。其实这在无形当中,已经剥夺了其他孩子对于文本的从磕磕绊绊到逐步熟练轻松的认读过程。这样,我们无法保证每个孩子对于文本的认识。只能说,教师和优秀学生的范读会起到引领作用,而磨灭了其他孩子自身的领悟过程。利用这种反复诵读的方法,教师具备了生命意识,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的由生到熟的认知文本的过程。这就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原生态”,也就是学生最初的水平,而并非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而表现出来的水平。
2.生本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状态,更要关注个体生命的学习状态,关注个体生命的原有的“生态位”。在充分了解学生在班级内所处的位置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提高。什么是“生态位”呢?“生态位”也就是个体生命在环境中所处的生存地位和可能拥有的发展空间。以关注学生“生态位”来激发学生言语生命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动力。只有我们关注了学生的“生态位”,才能更好地关注到学生个体原生态的生命活力。
3.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优秀公开课,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在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这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常态课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我们始终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追寻的巅峰之作,其实我们错了。真正的好课堂一定是教师和文本对于“生本”的服务。
互助三中数学教研组 李守英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在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主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教育。我问自己:我们眼前的教学模式正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也有很活跃的课堂活动,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继续学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实不然。我们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为教师而设计的,根本没有留给学生施展拳脚的时间和空间。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的表现,也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师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潜能,而生本教育从教材、教法到教师都给了学生自然发展的空间,在认知的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意志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生本教育的课堂有以下特点:
1、突出学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3、突出合作
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生本教育使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生本教育是学生获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学习就主动了,老师、家长再不用发愁了。
2、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在生本课堂里,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发言、聆听„„所获得的知识是真正“学懂了”、“会学了”,“生本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3、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了自信、自尊、自爱,由“他律”变为“自律”。在生本管理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信任,逐步树立了自信心和责任感、懂得了自尊、自爱,并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了“自管自”的良好局面。
七年级语文
王鹏
生本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充分体现人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创造性、超越性等主要特征,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过程为主要目标。
吸取了去年中考失利的教训,我们每一位都在不同程度地尝试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自然就成了老师们最关注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顺应了潮流,不谋而合,将目光对准了生本教学,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实践与研究。
本学期实践研究工作
一、酝酿阶段(学习小组的建设)
开学伊始,在初步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进行了学习小组的初步构建。在构建构成中,力争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先学后教、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同时又征求了各科任教师的意见、建议,充分考虑了小组构建中的非智力因素(人数限定、性别、性格、兴趣、家庭等因素)及智力因素(能力、学科现有基础水平等因素。)此项工作在9月底完成。
二、准备阶段
1、完善并改建学习小组
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相关经验,10月中旬,我又先后多次对学习小组进行了调整和改建,已达到人员最佳搭配,更大限度地激发小组在学习中的引领带动促进作用。
2、建设评价机制
为最大限度的激发个体与整体的积极性,在拟定评价机制时,尽可能的考虑到个体评价与整体评价结合、全面全程评价、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有机结合、周评价与月评价、学期评价结合。决定采用组内量化评价、自我评价、组长、教师评价等基本的评价形式。
为此,我设立了班级学习小组量化公示栏,将学生参与小组学习、交流的情况以数字的形式进行量化,由组长定期填写统计,组内量化评价约占总评价的50%。
3、小组学习活动的培训及引导
10月中旬,从杜郎口中学回来后,先是将自己在杜郎口中学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学生进行了具体的交流分享。然后就生本教学中小组学习步骤及相关事项进行了多次明确、要求。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我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以下几步: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组内交流,成果共享;全班展示;小组总结、反馈;小组评价。将语文课分为三种类型: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并就各种课型及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小组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三、实施及调整阶段
在简单培训及引导的基础上,10月下旬,我选用了一篇较为典型的现代文进行了实践。先是将学习任务下发给小组(学习任务分为:作者作品简介,字词积累、重点问题探究、自主探究、学习总结),在自行学习之后,进行小组交流,然后由教师引导上展示课,最后小组内、班级内进行总结反馈。
在一段时间的操作之后,这种学习步骤慢慢暴露了诸多的弊端。比如:作者作品简介中学生无法抓住重点;重点问题探究中,很多学生因问题过难难以完成等等,这种种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小组的学习效果。为此,12月初,我将学习任务再次调整为:学前热身,初步感知;思维碰撞,提高认识;畅所欲言,多元展示;学后总结,互补提升。第一项任务细化为走近作者、了解作品、积累字词;第二项任务细化为走进文本,零点接触;合作探究,思维碰撞。
取得的成绩 学生的机会多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交流、去讨论,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并激发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舞台,教师淡出,退居幕后。存在的问题
一、很难合理适度地把握放与收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时间过紧,不能给学生更为充分的时间去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三、受展示时间、展示空间的限制,参与展示的范围过小,久而久之,不但会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能会致使组内出现两极分化,使一些组员抱有搭车的心理,不能认真对待前置性作业。
四、对生本教学的开展,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处于尝试与模仿的阶段,操作起来总是显得生硬。
今后还需努力的
一、课前研透文本
我们的生本,并不是课堂上的放任自流,教师心中应有个“本”’。为此,提高“生本”课堂效率的步幅与频率更在于教师的“导”。也就是说“生本”的前提是“师导。生本课堂仍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而且需要更加深入的研读,以随时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除此之外,还需对教材外精当的拓展资料进行研究,只有这样,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才能把握好前置作业的布置,能够找准课文最关键的切入点,让学生进行课下先学,又能让所有学生都方便去学,并给孩子留有足够的学习空间。
二、研透学生
生本课堂需要教师对学生了如指掌,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同学的合作能力,尤其是小组的建设情况,教师掌握学生这个“本”才能知道在课下需要对那些学生进行前置帮助,建立这部分孩子学习交流的自信心,课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小组互助的优势,让所有孩子都能有发展、进步,能从不同程度得到锻炼,避免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现象,让课堂成为每个孩子的舞台。
三、优化课前任务,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及学习步骤,已达到文本与学生学习形式之间的最优化。
四、不断优化调整小组建设,健全评价制度。
王 鹏
我县自2009年开展初中英语“5P”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以来, 广大英语教师积极学习, 不断实践探索, “5P”教学模式体系正在日趋完善成熟。2012年又启动“生本课堂”教学研究, 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活力。如何将“5P”模式与“生本课堂”有机融合、对接, 是广大英语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重点。
课堂教学就像郭思乐教授所说的:“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 只有当她吹拂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 只有当它们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智慧, 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学习也是一样的, 在不经意间进行, 而不经意的教学却常常可以产生最好的效果。那么, 如何让“5P”模式不着痕迹地借助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促进学生的智慧、情感、人格等全面发展呢?下面笔者根据九年级英语第四单元 (What would you do?) 第一课时的教学, 来谈谈“以生为本”的教学实践。
1活动导入, 营造氛围, 轻松迈入英语乐园
“5P”教学模式中Preparation环节的功能是承前启后。为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我通过一个Make conversations f r e e l y的活动, 让学生自己编对话 (用I f I h a v e/…, I will….) , 复习If引导的真实条件句, 利用100元人民币来引导复习 (If I have 100 yuan, I will buy a new dictionary.) , 由于学生对钱很熟悉, 因此理解得快, 思维也很敏捷, 展示既迅速又快乐。通过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缓解了部分学生的紧张情绪, 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又训练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技能, 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2情景体验, 获得新知, 快乐撷取英语宝藏
“生本课堂”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主动地探究知识。本节课的语法知识 (虚拟条件句) 看起来很难, 如果将语法知识直接抛给学生, 学生感觉很枯燥, 很难理解。听过的, 忘记了;看过的, 记住了;做过的, 掌握了, 没有亲身的体验, 没有积极的活动, 知识如同过眼烟云, 很难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 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因此要让学生放开手脚, 主动探究, 首先笔者用简单易懂的句子来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句子。
T:If I had a lot of money, I would buy a new car./…, If you had a lot of money, what would you do?
SA:If you had a lot of money, I would buy…
SB:If you had a lot of money, I would buy…
经笔者示范, 学生明白了:不应用I will buy而应该用I would buy, 接下来, 学生们很自然、准确地说出了If I had a lot of money, I would buy a big house for my family./Iwould buy a robot.然后, 让学生看图片, 看他们是否能迅速理解意思, 并能准确用该节课的语言项目说出图片内容, 学生们跃跃欲试, 大胆发言, 课堂氛围很活跃, 学生很投入。在此活动中, 笔者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 把“学英语”变为“用英语做事”, 把“死的语法”变成“活动的英语”, 让学生真正深入到自主的探索活动中。
3再创活动, 运用新知, 顺势亲历英语奥妙
教学活动存在的场所是课堂, 课堂相当于生命发展场,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的成长。课堂上, 我们要让学生的生命潜能真正从沉睡中被唤醒, 迸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沉闷、呆滞的局面, 让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动”起来,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设计适合他们的活动。创设情景, 设计合理的任务, 开展任务型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自编、自演情境中自主活动, 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培养合作和交流的意识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因此,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何学会谈论一些假设的、虚拟的情况, 并且会用虚拟语气表述自己还没有实现的愿望, 笔者设计了两个任务活动:
任务一:看谁展示的事情最多。各小组派一名代表, 为自己的组展示如果他们有一百万美元, 能做什么, 看谁的用处最大?示例如下:
Ga:give it to charity, buy a robot, put it in the bank.
Gb:give it to charity, buy a ship, buy a computer.help the sick children.
Gc:give it to the poor school, buy a plane, buy some snacks.help the homeless people, treval around the world…
任务二:调查。在班上分别调查三到四个伙伴, 如果他或她有500万, 他们将做什么。然后在班内展示汇报。示例如下:
A:If you had 5 million yuan, what would you do?
B:If I had 5 million yuan, I would…
Report:If I had 5 million yuan, I would__________If____________had 5 million yuan, ___would give it to charity.If_______________had 5 million yuan, _____would…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们针对自己调查信息或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分工合作, 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发挥各自的优势, 并及时交流、合成信息, 在班上进行汇报, 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活动的任务设计,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发挥自己的优势, 互相协作, 共同提高。
4巧设练习, 巩固提高, 阔步遨游英语殿堂
巩固练习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何让较为枯燥的语法练习富有乐趣, 让学生从英语语法知识、生活经验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思路, 感受英语学习的意义呢?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情境中、生活中提炼出练习, 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中巩固知识, 提升能力。一是观察真实条件句和虚拟条件句, 自己归纳总结出虚拟条件句的结构“条件从句 (过去时) If…+were/动词的过去式, 主句 (过去将来时) 主语+would/ (should/might/could) do”。同时比较一下这两种条件句的区别。二是笔头巩固练习。笔头练习让每组的每位学生自己用真实条件句和虚拟条件句各写一个句子, 然后相互交换, 并做转换练习或改错。在此环节, 让学生自我总结, 自我检测, 明白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知识。学生交流的不仅是题目, 更重要的是思想的碰撞, 从而激起思维的火花。有的学生在作业上写完成报告时写有这样的句子:If Chen Xu have 5 million dollars, he would buy a big house for his family.If Zhang Cichen had 5 million dollars, she will buy a plane for his family.If Wang Fangqian have 5 million dollars, she will travel around the world.这里黑体部分都有错误, 这些错误就是笔者下节课的前置性作业, 让学生去预习, 解决疑惑。不要害怕学生出错, 错误有时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总之, 笔者没有用花哨的情境、华丽的课件, 而是大胆放手, 淡化语法教学, 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 做到“以生为本, 在愉快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愉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路漫漫兮其修远, 吾将上下而求索”, 从最初接触生本, 到现在实践生本, “生本课堂”所取得的成绩带给笔者更多的鞭策与动力。让我们满怀着对学生的热爱, “用纯美的心去经营纯美的事业”, 让生本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 (下) , 2007.
[2]教育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本)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彭光洪.构建5P教学模式推进英语课堂改革[Z].保康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2009.
生本教育是由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它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把教育回归自然,以学生为本,致力于培养出自主、积极、创新、活泼的现代型学生。国内多个学校开展了生本教育实验,希望通过生本教育来实现课改的目标,找到一条适合国人的教育之路。生本教育的蓬勃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学生有了主见。广义的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当上了学习的主人,在家里就能当上学习的主人吗?生本教育若单单只是依靠学校教育这一块阵地,显然不能完成它的使命。只有把学校的生本教育体系融入到家庭教育当中,把“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转化为“以孩子为本”的家庭教育观,才能发挥生本教育的最大优势。那么,怎样把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到家庭教育当中?
一、尊重孩子,民主平等
小学生一般指年龄在6~12岁之间处于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他们的心智不成熟,处于心理与生理的发育阶段,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需要成年人的监管与教育。但是很多家长却把“监管”片面地理解为“监禁”,认为孩子是我的,我要他做什么他就必须做什么。事实上,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社会都无权剥夺小学生的天性与自主权。家长和教师都要改变传统而落后的教育观念,要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主导者、监护者而不是操控者。
尊重孩子并不等于放纵孩子,小学生处于成长的阶段,需要成年人为其创设健康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成长铺路搭桥。但是什么样的环境才是孩子需要的?这就要求家长与孩子更多的沟通与了解,而不能简单地用家长自己的意志来为孩子做选择。在我的教师工作中,家长们常常向我抱怨给孩子买了很多阅读、写作之类的书,可是孩子就是不爱看,钱浪费了,却没有一点成效。我告诉家长,我们要尝试“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带上孩子去选购书目,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而不是我们来代替他选择。书本只要是内容健康的,孩子都可以读,都对孩子有益。这样不但防止了不健康的阅读内容,也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说到底,尊重孩子更多的就是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多一点“蹲”下来,多一点民主与平等,在道德伦理允许的范围内,让孩子多为自己做决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也培养了孩子的选择与判断能力。这也正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二、关注生活,开阔视野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6~12岁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孩子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生本教育理论体系不仅仅着眼于条条框框的文字和句子学习,更在乎学生知识的灵活贯通与自我建构,发展感悟才是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并不是作文难写,而是孩子们不知道素材从何而来,更不知道素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成语、名人名言或者古诗固然是孩子要积累的内容,可是在我看来比这些更重要的是生活的观察与见解。作文源于生活,学生对生活缺乏观察,缺乏对美的欣赏,胸中没有素材,就算有再优美的词语句子,也写不出真情实感。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观察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从小积累素材,让孩子写作的时候有事可叙,有话好说,有感而发!
生本教育鼓励学生用生动活泼、主动自然的本性进行积累和感悟,从而取得优秀的学业考试成绩。但是这种积累与感悟并非单单停留在一个学科,而是多个学科相互整合所得。曾经有一位家长向我投诉,说我布置的书面作业太少了,学生晚上没事做。我反复思量,还是认为不应该让抄抄写写的作业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书面作业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家长通过家庭旅行、观看影片、亲子游戏等多种途径尽可能地开阔孩子视野。游山玩水固然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感悟,但是吃完饭逛逛超市、散散步也是一种生活的积累与感悟。没有尝试就没有感悟,这样的生活视野比待在家里对着书本把《桂林山水》课文读数次,把《生活中的小趣事——逛超市》的优秀范文抄数遍来得真情实意,有利于孩子从多方面的视角产生问题与联想,更有利于孩子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情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构建平台,合作成长
生本教育倡导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前搜索课外资料和关联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一定认识的前提下,通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探究最终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认识。正因如此,生本教育为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打造了一个现成的平台。孩子要做到先学,就必须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时候无形中给了家长一个亲近孩子,树立威望的好机会。与其端着架子让孩子反复地诵读课文和签名,倒不如和孩子一起查找课文的相关资料,让孩子通过课文这个载体,与家长一起发掘课文背后的各方面知识,这样孩子既对课文产生了新的认识,也拓展了知识面。在教授四年级语文的《秦兵马俑》一课时,孩子只是关注到课文中兵马俑的种类和特点,很快他们就会把课文忘记得一干二净。但是如果孩子课前自学的时候,家长能引导孩子搜索兵马俑的历史,给学生讲讲秦始皇的故事,陪伴孩子自学,和孩子一起增长见识,那么家长就能更加亲近孩子,树立起威望,也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兵马俑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依靠学校教育建立亲子平台,我们还需要把握时机与火候,事前给予学生鼓励和动力,事后及时让学生感悟人生的道理,这样的家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把教育的效果推到极致。仅仅靠学校教育建立的平台远远不能满足生本教育的知识需求。家长应该多抽空余时间,自己构建家庭平台,与亲友一起组织家庭辩论赛、百科知识比赛、才艺小晚会等活动,寄学习于娱乐,手把手地对孩子言传身教,让孩子在平台中充分地展现自我,发挥个性,收获知识,这样的“财富”能让孩子终身受用。
在课改实验的大队伍中,生本教育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懂得了教育要回归自然。生本教育不仅仅存在于学校教育的层面,更需要家庭教育甚至社会教育的支持,只有从观念上改变,把生本教育融合于学校与家庭教育之中,它才能得以持续深层地壮大与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北岭小学,珠海,519000)
【生本感悟】推荐阅读:
感悟新年感悟人生05-28
感悟周易感悟人生10-19
[PK赛] 关于感悟的作文:感悟幸福06-15
话经典人生感悟_人生感悟10-14
感悟人生的经典句子:贡献与给予的感悟句子09-13
感悟父爱作文05-24
反贪工作感悟05-31
感悟新年06-05
摘抄加感悟06-05
学校实习感悟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