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练习题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练习题(精选14篇)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练习题 篇1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B.食盐水C新鲜的空气D.冰水共存物

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HB.OC.H2OD.H,O

3.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相对原子质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粒子的大小不同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实际原子质量的简称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下列情况下,肯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分子间隙变小B.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C.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中去

6.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位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B.质子数为6C.电子数为6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7.下列关于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由电子、质子、中子构成8.薯片等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适宜充入的气体是()

A.稀有气体B.氮气C.氧气D.空气

9.要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炭B.硫磺C.铁丝D.红磷

10.下列物质中,具有固定性质的是()

A.碘酒B.盐水C.煤D.铁水

11.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

12“蓝天行动”被评为重庆市十年十大环保事件的候选事件,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蓝天行动”实施的是()

A.退耕还林,增大森林覆盖面积 B.密闭运输沙土,减少扬沙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做汽车燃料

13.在连续干旱的日子里,一场大雨过后,我们会觉得空气清新,这主要是因为()

A.气温大幅度下降 B.空气中颗粒物大量减少C.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多D.空气中CO2增多

14.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下列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

A.铜B.氧气C.氯化钠D.二氧化碳

15.关于氯原子和氯离子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他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电子数相同 C.氯离子的最外层相对稳定D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

16.下列事实能 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微粒可分的是()

A.水通电可以收集到氧气和氢气 B.干冰升华形成二氧化碳气体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练习题 篇2

一、扎扎实实完成新课教学, 为期末复习奠定基础

最近几年的初三化学教学都显得时间紧, 任务重, 复习压力大。但是, 无论如何, 都要扎扎实实完成新课教学, 防止抢进度, 防止把新课内容弄成“夹生饭”, 在后期教学中更要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 “导”是关键, 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再以讲为主, 而是以导为主。学生不再以死背为主, 而是学会听、看、思、悟、记、用。学会自己动手、动脑、思考、质疑、领悟、运用。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学生间的单向传授, 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多向交流。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 以便师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做实验, 把乏味的灌输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体验。实现愉快教育、幽默教学、快乐学习,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使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自然、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要教会学生学会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逐步养成良好的自觉的学习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正确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 当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遇到问题能想、会想、善想, 甚至大胆地去猜想, 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多鼓励学生讨论,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 学生间的争论, 可使学生从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受到启迪,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 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质的飞跃过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 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由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被动地位, 转变为自己发现和获取知识的主动地位。学生自己参与到问题的发现、实验的分析, 结论的整理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大有好处。

二、复习中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复习的方法很多, 比如分知识块复习, 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复习就可分知识块复习, 以氧气板块为例, 可分为: (1) 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 (H2O2、KCl O3、KMnO4、H2O、Hg O) ; (2) 氧气与非金属单质C、S、P、H2的反应; (3) 氧气与金属单质Mg、Fe、Cu、Al的反应; (4) 氧气与化合物CO、CH4、C2H5OH、CH3OH的反应。每个知识块复习, 或者各种形式的复习, 都是为了抓好重点, 培养能力。教材重点除知识重点外, 还有技能、方法方面的重点。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接受, 或教师讲授、处理较难的知识内容。关键点是指最本质的内容, 或是能联系一个知识块、带动全面、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的内容。这三者的关系, 有的是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三者一致, 有的是三者散列。抓住重点, 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便于知识的广泛迁移。突破难点, 能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 对于每一个人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 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 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要把握好尺度, 选好切入点,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的学生, 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 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习,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锻炼学生的毅力,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复习中要把握好知识块的联系。例如, 化合价知识在初中化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掌握这一知识的关键点就是原子结构知识, 当学生熟练掌握了化合价知识后,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使用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等知识就能逐步解决,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也就容易了许多。

复习期间, 尤其要注意, 在处理教材难点时, 切忌教师夸大难度, 使一些意志品质差的同学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学习的动力。如能巧妙设计教学方法, 一些难点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突破。仅举几例如下:

1.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是教学重点, 对于中等以下

的同学来说也是难点, 复习期间又是学生粗心大意的地方。可按以下顺序设计一组练习, 就可以轻松复习好这个知识块。已知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 试计算: (1) 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 (2) 铁、氧元素的质量比; (3)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 80g Fe2O3中含铁质量为; (5) 多少克Fe3O4与120g Fe2O3含铁质量相等? (6) 含铁56%的Fe2O3样品 (杂质不含铁) 中, Fe2O3的质量分数为?

2. 溶解度的复习可先设计基础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Na Cl的溶解度为36克。 (2) 、20℃时, 17克KCl在50克水中溶解, 恰好饱和, 则20℃时, KCl的溶解度为34克。 (3) 、20℃时, 30克NH4Cl完全溶于100克水中, 则20℃时, NH4Cl的溶解度为30克。 (4) 、某温度时, 100克饱和的KNO3溶液中, 含KNO360克, 则该温度时KNO3溶解度为60克。

3. 质量分数的复习也是如此, 可先设计基础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把5kg食盐溶于20kg水中, 所得食盐水中食盐质量分数为25%。 (2) 把500g KNO3溶液蒸干, 得到50g KNO3, 原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 (3) 从100g10%的KMnO4溶液中, 取出50g溶液, 取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4) 在20℃时, 将50g食盐加入50g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基础练习之后, 再加深巩固。

4. 溶解度和质量分数复习中拓展练习。

1.使饱和的Ca (OH) 2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1) , (2) , (3) %。2.往饱和的Ca (OH) 2溶液中加入少量Ca O, 恢复到原温度, 下列各量将怎样变化。 (1) 溶质%, (2) 溶剂, (3) 溶液, (4) 溶液的浓度。这种练习题量不大, 效果不错。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综合计算, 既是教学重点, 也是难点, 练习题的设计就应做到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在复习期间, 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只要做到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并巧妙组合形成难题。当学生能解决基础题时, 也就找到了难题的突破口。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练习题 篇3

1. I didn’t go to buy a bike because my uncle ________ one for me as a birthday present.

A. bought B. will buy C. had bought D. was buying

2. There was an old man ________ wanted to see you outside.

A. whoB. he C. whichD. whom

3. I didn’t ________ my brother had told them a lie about it.

A. reveal B. reply C. understand D. realize

4. He didn’t tell me that he ________ a new bike already.

A. had B. had had C. would have D. was having

5. The TV play ________ for ten minutes when I turned on the TV.

A. had been on B. had started C. had begun D. has been on

6. It’s too late. We really can’t ________ to school.

A. make it B. get it C. go off D. show up

7. You couldn’t get up early if you ________ too late.

A. stayed up B. showed up C. worked out D. set off

8. My sister felt ________ because she wasn’t invited to the party.

A. significant B. embarrassed C. exhaustedD. convincing

9. I was late for school today because my alarm clock ________.

A. went offB. had gone off C. stopped D. had stopped

10. Andy told her son ________leaves ________ yellow in autumn.

A. that, turned B. which, turned C. which, turn D. that, turn

11.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A.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B.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

C. when were you born D. when did you born

12. I was ________ with chopsticks and a spoon.

A. used to eat B. used to eating C. use to eat D. use to eating

13. We want to know ________ she will come back.

A. that B. who C. when D. where

14. What are you ________ when you meet someone?

A. supposed do B. suppose do C. supposed to do D. suppose to do

15. The food in England is strange at first but you’ll soon ________.

A. get used to it B. get use to it

C. be use to it D. be used to

二、完形填空。

Senior Pranks

In American high schools, there is a tradition for each year’s graduating class called the seniors to play a joke on the school—the Senior Prank. This usually happens ________(1) the school year just before the seniors graduate from the school. It is an unofficial tradition. Although the schools don’t

_______ (2) it, each year the seniors try to make their own pranks _______ (3) their class will be remembered in the years to come.

The best prank at my high school was ________(4) several years ago. A flower called the golden poppy (金罂粟花) is the state flower of California; the state ________(5) states that no one can cut them down _______ (6) they are planted. The seniors made the use of the law. They planted golden poppies all over the football field one night, ________(7) their graduation year with the flowers! ________ (8) the school couldn’t break the law to cut down the poppies, they had to wait until the flowers ________ (9).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 篇4

【学习目标】

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了解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能准确描述磷、木炭、硫、铁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与讨论)(1)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2氧气

(1)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从它的色、态、味等角度去描述(2)下列事实说明了什么? 鱼能在水中生活 学生阅读教材P34页第一段话,完成下列内容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比空气的密度。

(3)氧气 溶于水。

(4)在降低到一定温度时,氧气会变为 色的液体和 色雪化状的固体,讨论1: 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方法是 ;现象是 ;结论是

(二)化学性质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能使燃着的木条,这说明氧气能,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1 演示“硫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1)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 的 色火焰,而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时发出 的 色火焰。都放出,都生成一种带有 气味的气体。它们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但原理一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2)燃烧匙中硫开始燃烧时的状态是(填“固态或液态”)。(3)实验开始时先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是 2演示“木炭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1)现象:木炭在空气中只能被烧,而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 光,都放出,都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它们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但原理一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演示“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1)现象:铁丝在空气中 燃烧,而在纯氧气中 燃烧,火星

生成一种 固体,热量。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2)实验成功的关键:① ②

③ ④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在高温时它能与磷、硫、铁丝和木炭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三)氧气的用途

讨论: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① ② ③ ④

【课堂检测】

1、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燃烧匙中的红磷能否用木炭、硫和蜡烛代替?(填“能或不能”下同),理由是 ;

燃烧匙中的红磷能否用细铁丝代替?,理由是。

2、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其作用是 ;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要在集气瓶底部也放少量水,其作用是 ③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集气瓶底部也放少量水,其作用是

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下图所示,关于这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放出热量B.生成物都是固体 C.都产生蓝紫色火焰D.都生成一种气体

4、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A、氮气 B、木炭 C、红磷 D、铁

5、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8、集气瓶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某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教(学)后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导学案——第二课时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

备课学校 香口中学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2、认识化合反应的基本特征。

3、巩固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过程】

学生对教材35页“讨论” 通过分析归纳:

(1)化合反应是指

; 其特点是。

(2)氧化反应是指。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

,说明它具有 性。

(3)剧烈氧化(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在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如、、、、等。

【巩固与提高】

1、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2、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供给呼吸

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具有可燃性

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B.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C.燃料燃烧一般离不开氧 D.氧气可用于食品保鲜

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空气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败

C.蜡烛燃烧 D.汽油燃烧

5、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6、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7、下列针对说法解释错误的是„„„„„„„„„„()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氮气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D 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二氧化碳

8、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细铁丝 B.红磷 C.硫粉 D.木炭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10、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属于可燃物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则它属于空气污染物

11、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所属反应类型”,描述正确的是()A 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

B 硫---------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化反应 C 蜡烛-------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 D 磷------产生大量白雾-----------氧化反应

12、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及实验完毕洗涤试管时,有多种不当的操作会引起试管破裂,请举两种:、。

13、由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放瓶塞的操作方法可知,生活中喝茶,茶杯盖应 放在桌子上才更卫生些。

14、根据①颜色②状态③气味④味道⑤硬度;直接鉴别下列各组物质,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1)白酒和白醋(2)食盐和白糖(3)铁丝和铜丝。

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篇5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C2.C3.D4.D5.D6.C7.B8.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C2.C3.B4.C5.C6.C7.味道 颜色 气味 硬度

8.① ④ ② ⑥ ③⑤9.C10(1)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质地较软、密度较小,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2)在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A 2.D 3.B 4.C 5.C 6.B 7.D

8.(1)紫红无无(2)固态气态液态(3)醋、白酒(或其他合理答案)(4)小于(5)木材、煤酒精、汽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9.(1)较小(2)较低(3)比水小(4)银白色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C 2.B 3.A 4.D 5.B 6.A

7.(1)试管夹(2)药匙(3)胶头滴管(4)酒精灯(5)试管(6)集气瓶

8.放在水平桌面上 凹液面的最低处 偏小

9.防止酒精洒出而起火 用湿抹布扑灭

10.既不聚成水滴 成股留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能力提高

1.A 2.C 3.C 4.A 5.C 6.C 7.C 8.C

9.不能用手拿药品 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10.镊子

11.测量液体的体积 水平放置 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44

12.(1)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3.实验步骤:(3)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2)烧杯内壁有白雾(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水和二氧化碳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阶段测评

1.D2.A3.B4.A5.D6.B7.C8.D9.C10.D11.C12.A13.A14.C15.A

16.(1)胶头滴管(2)水槽、集气瓶(3)酒精灯(4)量筒(5)试管外焰

17.没有预热;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18.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反之是空气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反之是空气

19.集气瓶装满水,用量筒测出集气瓶中水的体

积,即为该集气瓶最多能收集气体的体积

20.(1)集气瓶装满水,在大棚中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集气瓶中的气体即为大棚空气样品(2)提示:可用注射器或塑料袋等(3)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午时比在凌晨更少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个人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的发展、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统一。在实践中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视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重视研究性学习,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最终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但教材编排把知识点分散了,某些内容只有实验步骤,没有实验结论,学生自学不便,课后练习的要求与教学的要求距离较大,知识点比以前增多了,拓展内容、研究性学习内容较多,教师难于把握教学难度,教学时间不够。教学资源少,教师准备一堂课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花费较长的时间,缺乏配套的资料库和习题,影响教师的工作实效。

二、学生分析: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对教材零碎的知识点,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学习困难加大;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能力都不够理想;但对化学学科还是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化学实验,这将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

三、本学期总体目标:

结合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开拓思路、积极创新、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新教材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做好中考复习工作,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高优良率及合格率。

四、本学期阶段目标及措施:

第一阶段:完成新课内容

1、认真研究教材、考纲、《新课标》,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充分利用实验、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从中积极参与探究,主动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明确课堂知识点,突破难点,通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学习,不断的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

3、作好分层作业,分层推进,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各阶段测试,及时调控,改进教学。

4、关注过程和方法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更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注重方法的落实。

第二阶段:做好学业考复习工作

1、研究《考纲》、分析近年来中考试题,了解命题趋势和走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确定复习的范围和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狠抓基础,并注重能力的提高。

2、精选习题,注重习题的质量,注重技能性知识的落实,同时对学困生加强基础练习。

3、做好每一次试卷分析,加强解题技巧及解题方式的指导。

4、复习中关注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指导、分类练习,特别是从情感上多关心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尽量提高合格率、优良率。

5、在复习中,教师要多渠道获得信息,随时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

6、第一轮复习以考纲为主,分模块,分专题,重双基,重知识的归纳总结、及知识点间的串联,补缺补漏。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练习题 篇7

一、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对于刚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说, 实验观察的形成不是自发的, 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启迪, 要让学生明白, 慢不经心地“看”。不等于观察, 观察应是有目的地, 积极主动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过程, 例如, 对“镁带的燃烧”一实验, 曾做过如下对比:教师不加任何说明就动手做实验, 耀眼的白光把学生全都吸引住了, 他们象看焰火一样地欣喜若狂, 但实验过后询问他们“观察到什么”时, 绝大多数人仅回答出“耀眼的白光”而已, 若再深入问一下:“还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得出什么结论”时, 就没有回答得出了, 可见, 教师如不注意引导, 实验就成了“看热闹”。学生只能得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表象,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 观察什么, 即观察的目的, 顺序及内容, 如“镁带的燃烧”实验, 应注意从颜色、光泽、状态等方面, 镁带和生成物的区别, 观察顺序是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 由此可以回答出:反应前是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燃烧过程中发生耀眼白光, 放出热量, 反应后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这样做的结果,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明显提高课堂演示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使观察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上下册共有55项演示实验内容。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 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 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 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 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 以增强实验效果。如, 在讲述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 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的演示实验:用橡皮塞将气球固定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上, 然后向其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会非常明显的看到气球胀大。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 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 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 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随着教学的深入, 教师可适当地对某些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增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初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对于初中生, 可从简单实验入手, 如讲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一物理性质时, 教师可因势利导, 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有什么不是之处?

2. 证明“氢气比空气轻”的演示实验是如何做的?

3.能否根据同样的原理设计一实验证明“空气比二氧化碳重”等, 此时, 学生思想很活跃, 纷纷提出各种改进方案, 教师归纳、分析、引导, 最后师生共同设计出一个改进方案:在大烧杯中放进一只充满空气的小气球, 小气球沉入杯底, 然后往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 气球很快上浮。此实验直观、有趣、醒目, 又能与前面知识相联系, 学生感受很深。这样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听”的状态,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拓展, 培养研究方法

从实验现象到某一化学概念, 规律的形成, 往往跨度很大, 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而形成概念或规律, 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或规律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 指导学生自己操作:在一锥形瓶内装上少量稀硫酸, 然后在其一侧内壁小心地贴上一小片镁带, 塞好塞子进行称量, 天平称平衡后可暂时不动砝码, 取下锥形瓶让稀硫酸漫到镁带, 立即看到镁带周围有许多小气泡产生, 这说明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产生氢气, 迅速将锥形瓶放回托盘上, 观察天平依然平衡, 实验后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反应前、后的物质各是什么?其中什么物质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综合、概括、自然而然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样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道路走, 不仅扩大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探索事物、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 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形成化学概念, 认识化学规律, 而且是将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形象化学过程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

参考文献

[1]刘兆春在实验平台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4年第1期.

[2]曹军亭“实验探究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4年第1期.

九年级学生如何学习化学 篇8

化学是九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门课程。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化学呢?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几方面入手。

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学生在学习每一节新课之前都应该做好预习,这样我们在听课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习的效率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课堂上,我们应当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特别是在老师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更应当和小组其他学生一起,根据老师所提的问题,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养成倾听他人观点的习惯。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且也能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更应该动手,动脑,比一比,看谁能更好更快地设计实验方案,谁对现象的描述更准确,谁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在小组内比,也可以在小组间比,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些指导就可以了。当然,对于基础比较差的班级,老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预案,尽量考虑到各种情况,使探究活动能正常进行下去。作为老师,应选择适当的内容让学生积极探究,充分讨论。如在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后,二氧化碳的制取可以分组让学生完成,教师做一定的指导就可以了。

初中化学所学知识是化学的入门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多且零散,因此,学生在听课时要做好课堂笔记。在记课堂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知识要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课堂笔记可以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单独用一个笔记本来完成,课后认真整理课堂笔记,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课堂笔记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好方法。

二、记住化学这门学科的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要进行分散记忆,二要及时地进行强化练习。如元素符号的记忆可在一开始学习化学时,每天规定自己记两到三个元素符号,当掌握到一定数量时,再进行归纳分类,如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行分类,强化记忆。这样就可以分散元素符号的记忆难度,同时,在记忆过程中要不断地加以练习。我在绪言的教学中,就初步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表,并把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分作4组,每组5种元素,先让学生自己记忆,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初步完成1~20号元素名称及符号的记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重复几遍上述过程,一般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应该贯穿初中化学学习的始终。许多学生在接触到化学方程式之后对化学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甚至逐渐放弃了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书写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是否遵循客观规律、是否配平、有无气体或沉淀符号等细节性问题。特别是配平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最小公倍数法、分数法等。应该说掌握好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对于初中化学来说我们已经具备学好它的基础了。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怎样去记忆呢?

1.要根据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定义、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记忆,不要去死记硬背。例如:(1)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饱和与不饱和溶液;(2)归类记:如H2与CO的性质,O2与CO2的制备装置,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性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等中;(3)在游戏中记忆,如把化学式及化学名称制成卡片,比一比,看谁找得准,找得快。在多媒体教学中也有这方面的游戏可以加以应用从而提高记忆的效果。(4)采用顺口溜的形式进行记忆,如对化合价等一些较为抽象内容的记忆。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总之,不管采用哪种记忆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认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

对初学化学的学生而言,首先要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初中化学的学习从简单的实验入手,如木炭、硫和氧气的反应,学生先观察是否发光,是否会放出热量,有什么颜色的物质生成,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要求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改变,是否有气体放出等现象。所以,学会观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基础。在分组实验及课外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动手更应该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不要放过和课本描述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更应该积极思考,寻找原因,说不定,某扇科学的大门会被你打开。例如在观察蜡烛的燃烧时火焰上方为什么会产生黑烟,澄清石灰水通入大量二氧化碳时反而看不到浑浊的现象。

希望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化学的大门一定会为你敞开,你也会在化学知识的海洋中越游越远。

参考文献: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练习题 篇9

一、选择题

1B6D

2C7B

3B8B

4C9A

5A10C

二、填空题

1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很小,运动的,间隔,相同,不同

12、分子,液态,气态,水分子,

分子,化学,分子,分子,

分子,水分子,氧分子,化学性质

13、分子,原子,氧分子,汞原子

14、二氧化碳分子,碳原子和氧原子,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15、原子,原子

三、解答题

16、(1)相同,因为都是氧气分子构成

(2)酒精挥发:宏观:液态变气态,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酒精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是物理变化。酒精燃烧:宏观:酒精燃烧生成新物质CO2和H2O

微观:酒精分子被破坏,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是化学变化。

17、(1)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变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分子

18、(1)糖逐渐溶解,糖分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间

(2)低,分子间有间隔

(3)混合物水分子和蔗糖分子

(4)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19、解:20个氨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

20×3=60

氢分子的数目为:

60÷2=30个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一、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有计划地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验教材的学习,了解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特点。积极主动的参与教改,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

二、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1)、课前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

(3)、课后做好辅导工作。

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4)、认真做好中考复习工作。

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内容在第三周就已经结束了,然后进入复习阶段,首先是逐章复习,结合学生们订的《毕业达标指导》以边做边讲的方法进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我同卢花老师还根据学生的自身的基础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前三年中考试题的题型和今年的出题方向,归纳出了二十几个知识点,利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出一些习题让他们练习,加以巩固。本学期总共进行了四次的模拟考试,考试的成绩一次比一次提高。在每一次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我都详细地做了分析、讲解。二十周的课程让他们自己自习,教师随堂铺导,并且再一次强调考试 时应注意的事项和端正他们的考试态度。

浅谈九年级化学复习教学 篇11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复习;方法

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与工业、农业、国防、科技以及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兴趣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回报社会的情感教育和思想品质教育。在完成新课教学后,就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怎样抓住毕业前短暂的时间,做好初三化学总复习,是大家在探索中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

一、扎扎实实完成新课教学,为期末复习奠定基础

最近几年的初三化学教学都显得时间紧,任务重,复习压力大。但是,无论如何,都要扎扎实实完成新课教学,防止抢进度,防止把新课内容弄成“夹生饭”,在后期教学中更要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导”是关键,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再以讲为主,而是以导为主。学生不再以死背为主,而是学会听、看、思、悟、记、用。学会自己动手、动脑、思考、质疑、领悟、运用。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学生间的单向传授,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多向交流。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以便师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做实验,把乏味的灌输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体验。实现愉快教育、幽默教学、快乐学习,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使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自然、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要教会学生学会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逐步养成良好的自觉的学习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正确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当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能想、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多鼓励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学生间的争论,可使学生从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受到启迪,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质的飞跃过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由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被动地位,转变为自己发现和获取知识的主动地位。学生自己参与到问题的发现、实验的分析,结论的整理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大有好处。

二、复习中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复习的方法很多,比如分知识块复习,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复习就可分知识块复习,以氧气板块为例,可分为:①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H2O2、KClO3、KMnO4、H2O、HgO);②氧气与非金属单质C、S、P、H2的反应;③氧气与金属单质Mg、Fe、Cu、Al的反应;④氧气与化合物CO、CH4、C2H5OH、CH3OH的反应。每个知识块复习,或者各种形式的复习,都是为了抓好重点,培养能力。教材重点除知识重点外,还有技能、方法方面的重点。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接受,或教师讲授、处理较难的知识内容。关键点是指最本质的内容,或是能联系一个知识块、带动全面、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的内容。这三者的关系,有的是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三者一致,有的是三者散列。抓住重点,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便于知识的广泛迁移。突破难点,能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对于每一个人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要把握好尺度,选好切入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复习中要把握好知识块的联系。例如,化合价知识在初中化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掌握这一知识的关键点就是原子结构知识,当学生熟练掌握了化合价知识后,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使用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等知识就能逐步解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也就容易了许多。

复习期间,尤其要注意,在处理教材难点时,切忌教师夸大难度,使一些意志品质差的同学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学习的动力。如能巧妙设计教学方法,一些难点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突破。仅举几例如下:

1.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是教学重点,对于中等以下的同学来说也是难点,复习期间又是学生粗心大意的地方。可按以下顺序设计一组练习,就可以轻松复习好这个知识块。已知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试计算:①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②铁、氧元素的质量比;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④80gFe2O3中含铁质量为;⑤多少克Fe3O4与120gFe2O3含铁质量相等?⑥含铁56%的Fe2O3样品(杂质不含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

2.溶解度的复习可先设计基础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NaCl的溶解度为36克。②、20℃时,17克KCl在50克水中溶解,恰好饱和,则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克。③、20℃时,30克NH4Cl完全溶于100克水中,则20℃时,NH4Cl的溶解度为30克。④、某温度时,100克饱和的KNO3溶液中,含KNO360克,则该温度时KNO3溶解度为60克。

3.质量分数的复习也是如此,可先设计基础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把5kg食盐溶于20kg水中,所得食盐水中食盐质量分数为25%。②把500gKNO3溶液蒸干,得到50gKNO3,原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③从100g10%的KMnO4溶液中,取出50g溶液,取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④在20℃时,将50g食盐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基础练习之后,再加深巩固。

4.溶解度和质量分数复习中拓展练习。1.使饱和的Ca(OH)2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② ,③?摇 。2.往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CaO,恢复到原温度,下列各量将怎样变化。①溶质?摇 ,②溶剂 ,③溶液 ,④溶液的浓度 。这种练习题量不大,效果不错。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综合计算,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练习题的设计就应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复习期间,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只要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巧妙组合形成难题。当学生能解决基础题时,也就找到了难题的突破口。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练习题 篇12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

在《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2-1 (图1) ,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少, 引起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 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51。但在实际操作中, 常常由于装置的气密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导管内原来没有水而冷却后有残留水等问题导致实验误差太大, 并且白烟扩散到空气中还会引起大气污染。为此, 笔者将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往标记好刻度 (容积分为五等份) 的试管中放入一团白磷, 用套有瘪气球的橡皮塞塞紧, 浸入烧杯中的热水 (约80℃) 里加热, 使白磷燃烧, 如图2a所示。待燃烧停止后, 将试管放入水槽中的冷水中冷却。待白烟基本散尽后, 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 并在水下取下橡皮塞 (图2b) , 试管迅速冷却。由于气压差, 试管内的液面上升, 约占原空间的。

改进后的实验采用易燃的白磷代替红磷, 操作较原实验更方便。利用气球形成密闭系统, 使整个反应都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有效避免了原实验方法中影响实验成功的诸多因素, 有误差更小、现象更明显、试管冷却更快、无污染等优点。

二、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改进

1.《化学》教科书第90页的“活动与探究”之一:

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课本中的方法是:将套有瘪气球的玻璃管烧热, 再迅速伸入锥形瓶中接触在细砂上的白磷 (图3) , 冷却后再次称量。此方法往往出现白磷燃烧后产生的有毒白烟逸出, 并有外界空气与锥形瓶中空气对流等问题。为此, 笔者对其进行了改进, 方法如下:

将橡胶塞上的长玻璃管改短并套上瘪气球, 在锥形瓶口上塞紧。再将锥形瓶浸入约80℃的热水中引燃白磷 (图4) 。冷却后再次称量。

在该实验中, 白磷燃烧一直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有效防止了有毒白烟逸出, 避免了锥形瓶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同时还给学生介绍了加热的另一种方法———水浴。

2.《化学》教科书第90页的“活动与探究”之二:

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教材中的实验意图是:对于有气体产生的反应, 若在敞口体系中进行, 会因气体的逸出而减小质量, 从而引导学生在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时要考虑反应产生的气体。但教材若再增补1个在密闭系统中的实验验证, 则更能增加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可信度。

为此, 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增补实验 (图5) :在1个空矿泉水瓶中注入适量稀盐酸, 瓶口上套1个装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气球。反应前称量整套装置的总质量, 再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稀盐酸中, 充分反应后, 再称量整套装置的总质量, 结果天平仍然平衡。实验时应注意碳酸钠粉末宜少, 气球能鼓起即可。由于中学教学对天平灵敏度的要求不高, 故气球鼓起时浮力因素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

该实验取材容易, 制作方便, 操作简单, 现象明显, 能使学生坚信:只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任何化学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就不会变。要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就必须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三、倾倒CO2的实验改进

在《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6-5如图6所示, 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也不能燃烧。但在具体实验中, 往往由于操作难以把握而造成上层蜡烛先熄灭, 导致实验失败。为此, 笔者对该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如图7所示, 在烧杯内一侧放1块玻璃片, 再从烧杯中背蜡烛的一侧缓缓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倒入, 即可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该实验改进虽小, 但成功率高。

四、增补CO的性质实验

《化学》教科书第118页, 关于CO性质教学教材没有安排实验, 教学时常采用纯理论推理或动画模拟等手段, 学生记忆不深。为此, 笔者增加了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2个实验。

1. CO的可燃性实验。

如图8所示。取下收集有CO的集气瓶瓶塞, 迅速用燃着的蜡烛放在瓶口引燃CO, 观察到明亮的蓝色火焰;燃烧完后, 迅速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塞紧橡胶塞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即说明CO能燃烧且生成CO2。

2. CO的还原性实验。

将套在橡胶塞上的胶头滴管吸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橡胶塞上插入1根绕成螺旋状的铜丝 (图9a) 。再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 使之表面产生一层薄的黑色氧化铜, 并趁热迅速将它连同橡胶塞插入装CO的集气瓶中 (图9b) , 即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由黑色变为红色, 挤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取出胶塞, 迅速用蜡烛点燃剩余气体, 防止CO污染大气。

这两个实验操作简单, 说服力强, 现象明显, 学生兴趣浓厚, 实验成功率高。

五、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在《化学》教科书中,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实验7-1) 采用如图10a、图10b所示的装置。

在教科书中, 实验装置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 但在普通教室里或条件较差的学校往往没有通风橱, 按此方法实验, 金属片上即使放少量的白磷, 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也无法避免 (图10a) 。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氧气, 实验不易控制, 有时部分白磷会浮于水面而发生燃烧甚至飞溅现象 (图10b) 。为此,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1. 燃烧条件的探究。

如图11a所示, 在烧杯中加入热水, 用镊子取一小团白磷放入烧杯的热水中, 另取一小团白磷放入1支试管中, 立即套上1个气球, 再取适量红磷放入另1支试管, 同样立即套上1个气球, 分别将2支放有白磷和红磷的试管放入热水中, 观察到试管中的白磷燃烧, 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 燃烧条件的验证。

用1支空试管罩在热水中的白磷上, 发现水中的白磷遇到试管中的空气立即燃烧 (图11b) 。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取材方便, 节约药品, 操作简便安全, 现象明显, 产生的污染被充分吸收, 实验时间短, 增强了实验的可信度。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练习题 篇13

一、1-5周学习第十单元至十二单元的新课

前五个周学习第十单元至第十二单元的新课,酸碱盐是我们整个初中化学学科中难点的集中出处,第十单元酸和碱和十一单元盐、化肥是下册的难点,所以将这部分新课完整的学习好,并且沉淀下来一直是这个阶段的要求。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贯穿于整个酸碱盐的学习过程中。虽然在3月底4月初这部分新课就会结束,但是学生很难在相应的时间段内完全消化吸收,导致学生在学习了以后不能有效的进行运用,所以在后续的复习中,溶液和酸碱盐要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强化练习。

二、第6-9周完成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轮复习: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知识树或知识网络的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掌握这些知识需要过好这些关口。

(1)过记忆关。任何形式的考题总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对于这些基础知识,一边强化记忆,一边理解贯通。

(2)过基本方法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不能死记硬背,但必须理解透彻,才能在考试中顺利解决问题。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梳理 第 1 页

形成网络,反复运用,这部分知识是初中阶段考查的重点,一定要熟练到位。

(3)过基本技能关。对于常见实验仪器、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常见物质的鉴别等基础实验内容要做到熟练掌握。对于化学计算,复习时要把握实质和常见题型,总结规律和技巧。对于化学用语要牢记所表达的意义,书写要规范。这部分内容在后面的专题复习中会更系统,但提早渗透还是有必要的。

三、第10-14周进行第二轮(专题训练)的复习

专题即一类知识,是从教材整体的角度把关联知识进行汇总,前搭后联形成的知识体系,其归类过程并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知识的重新组合。

今年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和往年一样,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部分。

专题复习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是必须加强应用性的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是加强解题方法或规律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题

思路和方法,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第15-16周进行第四阶段:综合拉练,强化知识整合,查漏补缺

本阶段教学目标:检查学生知识缺性,训练解题技巧,规范答题行为,调整临考心态。积累考场经验,全面提升学生中考应试水平。

第一、知识点、考点和热点到位

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共十二个单元,合计35个基础性课题和4个拓展性课题,学生对每个知识点应理解、掌握到位,教师对所有课题涉及的考点、热点要吃透,对学生要训练到位。

第二、能力培养到位

培养能力到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培养审题、分析理解化学过程的能力。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方案能力。

3、培养答题的准确性、规范性能力。如物质的鉴别与推导,复习时着重引导学生从审题、析题、答题三步骤入手,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第三、题型训练到位

显然,知识和能力是基础。但是,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之

后,还要让学生对题目类型全面了解。常言到,见多识广。这样,学生临考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自如。目前试题类型,特别注意实验实验探究型题。因为这类题是综合性最强,考查学生技能的开放性题型。

五、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

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练习题 篇14

题及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19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根据汉字写拼音。(3分)[来源: miǎn chan yi()()()

沉 岩 测 荫 蔽 虬 须 荣 膺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2分)A.恻隐 难以置信 引颈受戮 睡眼惺松 B.签暑 周到如砥 浩瀚无垠 遮天避日 C.呓语 赌咒 有例可援 天打雷劈 D.打鼾 凝视 冷酷无情 流连忘返

3.下列语句中应填上的一组词语是()(2分)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樵夫听得见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答回声,猎人追踪狼嗷虎啸。

A静悄悄 黑黝黝 光秃秃 阴森森 B光秃秃 阴森森 黑黝黝 静悄悄

C 阴森森 光秃秃 黑黝黝 静悄悄 D 黑黝黝 光秃秃 阴森森 静悄悄 4.修改下列病句(4分)(1)必须造就千百万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技术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2)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所以今年大学继续扩招。5.填空。(4分)①冰心和张抗抗都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请写出来,并写出她的一部作品。

作家: 作品:

②莎士比亚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我们读过了他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你还读过他的四大悲剧吗?请举出其中任意两部:《 》 《 》 6.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答题。(4分)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日前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01年北京申办第29节奥运会主办权时,向世界承诺的7项绿化指标已基本完成。据介绍,按照“办绿色奥运,建生态城市”的要求,北京市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块块森林绿地,在郊区建设道道绿色生态屏障,使北京市呈现了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优美景观。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环境标志。请你仔细读图,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并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二、课内文段阅读(14分)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睛,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策略,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料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要经历逆境,也要经历顺境,如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会遇到悬岩峭壁、、,也会遇到、一样。

8.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4分)(1)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2)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9.仿照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式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2分)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料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10.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四个“再”有什么作用?(2分)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波斯湾,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11.阅读后,体会作者是怎样看待生命的?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4分)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5分)女儿的“遗产”

凤仙草

⑴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⑵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

⑶“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心里十分酸楚。

⑷“妈,真的不用去医院!我明天就会好的,”我扭头看见女儿已靠在我的房门上,她显然已看到了我刚才的窘态,她穿得很单薄。

⑸“快去穿上衣服,我们马上打的去!”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⑥“不,你蹬三轮车去,医院反正不远。”女儿说着就挣脱了我的手,踉跄地走向锁在院子里的三轮车。当我蹬着三轮车在寂静的街急驶时,身后传来她微弱的呻吟声,以前我还没有听见她这么哼哼过,我有点害怕了。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⑺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⑻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⑼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⑽“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⑾ “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⑿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湿了,我抓住女儿的手,“孩子,你不会有事,因为有妈妈在。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在一起勇敢地活下去,孩子,你记住了啊!”

⒀女儿怔住了,她异样的、静静的望着我,好一会儿,我感觉到她抓住我的那只手有了力度,她攥住了我的三根手指头,紧紧地攥住,两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滚落而下。

⒁待女儿睡着时,东方已经透亮。我来到门外,我想透一口气,突然就蹲在地上号啕大哭。打丈夫去世后,多少年没有哭过了,此刻才体会到了一个无助女人动情时的哭,会是那么可怜。

⒂第二天上午,女儿做了脑脊液检查,显示正常。接着又做了胸片检查,确诊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医生说不要紧,住院两三天就可以出院了。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女儿时,她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我们都哭了。

⒃回家后,我偷偷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再一次从我的眼角滑落下来。⒄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以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同样令人垂慕的军医大。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⒅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曾经郑重留给我的 “遗产”13元。这只布袋,记录的是我们母女间那段相依为命、刻骨铭心的经历,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选自《读者》)12.文章以“女儿的lsquo;遗产”为题,又在文中反复三次出现,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13.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3分)14.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共4分)(1)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2)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

15.第13段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2分)16.文中交代家庭处境时,运用了什么记叙方法?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17.周密巧妙的情节构思、言简意丰的人物对话、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是本文写作上的三大特色,请你任选一点加以赏析(不能与14题中的例子重复)。(3分)18.从女儿身上,我们感受到哪些可贵品质?身为人子的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对待父母?(3分)一九二三年

(选自《经典美文》)19.用简洁的语言给两幅画面各取一个小标题。(2分)20.“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景象。(3分)21.这首诗的画面色彩鲜明,古代诗词中也有类似的写江上美景的句子(季节不限),请写出相应的上下句。(2分)

五、综合性学习(9分)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提醒人们不忘暴打母亲的养育之恩,恩施州妇联,恩施州电视台于2007年举办“十大母亲”评选活动。

22.请为这一活动拟定一个宣传主题。

23.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个作为母亲节的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岳母(岳飞的母亲)冰心 24.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

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个作文

25.亲爱的同学们,在你成长的历程中,有时一个平凡或伟大的人,一句平常或深刻的话,一件普通或重大的事,往往能改变你的思想,你的性格,甚至你的命运。请以“ 改变了我”为题作文。

26.作家刘心武在《从一个微笑开始》一文中写道:“地球上的生灵中,唯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建和平,他人的微笑带来理解,气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从一个微笑开始”为话题作文。

要求:

(1)、如选25题,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如选26题,请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六百字。

参考答案

1.湎 巉 臆 yin qiu yīng 2.D 3.D 4.(1)将“队伍”改为“人才”;(2)去掉“的规模和”(参见16课后的语法)5.(1)舒婷《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席慕容:《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1982)、《时光九篇》;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张洁:《沉重的翅膀》,《方舟》,《爱是不能忘记的》;宗璞:《红豆》;杨沫:《青春之歌》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此外还有琼瑶、三毛等。

(2),《哈姆雷(莱)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麦克佩斯)》

6.(1)北京申奥时承诺的七项绿化指标基本完成。(2)树冠与人组成参天大树。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绿色的线条形如舞动的彩带,环绕交错,一笔描出,仿佛茂密的树冠,又似盛开的花朵,充满无限生机,充分体现了自然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可持续发展是奥林匹克运动不懈的追求。7.巉岩前阻、暴风雨;细细的平沙、晚霞和新月 8.(1)、形象地表现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平和宁静的心境;(2)这是一句形象生动的话,本可以有多种理解,但在本文中,意思是: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彩的经历,你才会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境况,可以指老年时,但也未必确指老年境况。9.示例:不是每一个青年都能成才,不上进的便成了平庸;不是每一棵树苗都能成材,不成长的便成了树枝。10.连续使用四个“再”字,重现了“一江春水”拼搏不止的形象,展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11.生命的历程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生命的流动过程中总是幸福与痛苦、顺利与曲折想伴随的。(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形象领悟生命的本质)12.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 ③造成悬 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13.①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 ②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一点1分。共2分)14.(1)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2分)(2)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2分)(共4分)15.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2分)16.插叙。缩短记叙的时间跨度,情节更集中,结构更紧凑。17.从情节看,开头从她“不舒服”到“烧得像一团炭火”,再到“像病毒性脑膜炎、不行了”,读者的心也在收紧,然而“第二天上午确诊为一般性肺炎”,读者又送了一口气,当看到女儿“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时,无不为 女儿的成功欢欣,读者的心情就这样随着情节抑扬起伏而大悲大喜。从细节描写看,如“她攥住了我的三根手指头”中的“攥”字,写出了抓母亲手指头的力度,写出了女儿对母亲难割难舍的依恋;又如“她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中的“搂”字饱含着女儿死里逃生的庆幸与激动。18.从13元角票,凝聚了女儿为母亲着想、善解人意;女儿在即将离开人世,却没有一丝慌乱和紧张,而是郑重的将装有13元的小布袋留给母亲,她是怎样的无私与坚强。后一问答出自己的看法,要求语句连贯,内容具体、实在。19.倦鸟归林 江上斜阳

20.拟人。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江边丛生的芦苇,红艳的晚霞给摇曳的芦花染上了胭脂,就像姑娘羞红的脸颊。

2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2.示例:弘扬中华美德 感受母爱亲情

23.示例一:孟母 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孟子成为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与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教子成功的例子可作为后人的典范。因此,我推举孟母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示例二:岳母 岳母刺字,教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热爱国家、报效祖国的光荣传统在当今时代仍需发扬光大。因此,我推举岳母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示例三:冰心 她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作品的主题之一就是歌颂伟大的母爱,她的作品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我推举冰心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24.示例:妈妈,小时候,您给我洗了无数次脚,我时时感受着您的抚爱。今天是我国的第一个母亲节,我想给您洗一次脚,回报您对我的养育恩情,请您答应我,好吗?

上一篇:项目营销策划服务合同下一篇:幼儿园家委会委员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