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分层教学的尝试论文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分层教学的尝试论文(精选5篇)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分层教学的尝试论文 篇1

面对技工学校的生源出现多层次的变化,车工专业生源也发生了变化,它不仅局限于以前的初中毕业生,还有从事本工种一段时间的社会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在生源的文化层次上明显地出现了差异。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需求的不同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技工学校机加工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而“一体化”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自己教学实践,就车工“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实施分层教学谈一下主要做法。

一、分层教学的课前准备

1、分层定组定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大致将全班学生分为3个层次:A层——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理论与技能领悟快,重点发挥潜能。通过课题训练和产品件的练习,逐步在工时上由松到紧;在工序上由粗到精;在质量上由次到好,逐步将A层的学生培养成技术尖子。B层——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技能实践方面差(女生偏多),适当增加实习训练的比重。在刀具、材料及设备使用上增加投入,为B层学生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C层——动手能力强,但文化基础知识差,适当降低难度,以基本达到教学大纲要求为基准。在技能上力争和A层的学生看齐;在理论知识方面力争与B层的学生看齐,实施低起点、小步走、多台阶的教学策略使其逐步跟上来。同时,对于C、B层次的学生重点放在“双证”考核及格率上。分层定组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的上进心,每学期都要重新分层,不让成绩好的学生有骄傲感,不让成绩差的同学有自卑感。

2、分层备课定策略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能使全体学生水平整体得提高上。采用“多元一体”的教案,这种教案实际上就是一个教案,编写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在教案中应充分体现各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重层次和梯度。在以往教案的编写中,增加A层学生的扩展知识及技能;适当增加B层学生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强调C学生的理论知识等。每一层都要有每一层的教学目标及要求。这种教案虽然给教师备课增加了工作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却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麻花钻的刃磨与钻孔”课题中,对B层学生的教学目的及要求,重点放在麻花钻的刃磨和修磨方法上。如麻花钻的握法,刃磨时身体的站法及左右手配合转动等。对C层学生的教学重点放在麻花钻的几何形状上,麻花钻的几何形状比较复杂,为让学生弄清楚必须采用实物和挂图等教具,具体讲解螺旋槽、螺旋角及横刃等角度。而对于A层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以上B、C层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地增加群钻的刃磨方法,教学难点重点放在特种材料钻削上,如:薄板钻削、有色金属的加工等。

问题,要逐一解答逐一纠正。如从表面粗糙度和排屑来给C层的学生分析车刀的刃磨质量;从学生的测量姿势来给B层的学生分析测量误差;在工件的产生次品和废品中来给A层的学生分析工艺安排和综合原因。

3、分层总结各有收获

对与各层学生的练习工件的点评,是分层教学中又一重要环节,教师要结合工件的实测和巡回指导中各层学生出现的问题逐层点评。比如,对于A层C层的学生要按照工件的图纸的技术要求去总结,可先不要在工时上要求过严,但在质量上必须一丝不苟。以后再逐步再在工时上提高。对于B层的学生要根据课题练习工件的要求去点评,但是B层学生必须要达到课题工件的质量与工时的要求。

三、分层考核,彰显全面,和谐发展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分层教学的尝试论文 篇2

1 应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好一切事物的前提, 有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领会学习的乐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 渴望获得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 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教育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 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后, 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产生发散思维的动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实际上, 许多刚接触《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的学生对机械设备的认知几乎为零, 这使得学生对专业拥有浓厚的好奇心, 这时的好奇心即是学习兴趣的体现, 是学生对专业产生的潜在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初期还迫切希望了解所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实用性, 这是专业特有的吸引力, 可以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在实际的《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 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课程的理论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应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组织学生实际接触工厂, 在实际接触中了解生产工艺过程, 认识大量机械设备, 初步认识工厂生产产品的过程。此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对课程知识有了大致的认识, 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使之更好的学习此门课程。

2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发散思维能力是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组成成分, 而创造力是环境影响而激发出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也应该在环境上下功夫,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必须由教师主导创设, 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 客观评价学生, 鼓励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进行创造性学习。课堂气氛轻松而富有活力, 更能促使学生学习教学内容,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思维活跃、互动良好的教学环境, 促使学生敢表达、敢质疑, 在师生的良好配合中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自主性。

还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比如讲解车床的结构和主要部件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时, 让学生到实际操作室中直观的感受这些抽象的教学内容, 再通过学生的直接接触和教师的讲解、操作中, 使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在教学方式为现场直观教学法, 是将实际事物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此教学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在讲解“车刀”这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教学内容做成生动形象的幻灯片, 再结合图片、音响、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车刀”内容。此教学方式即多媒体教学方式, 此方式通过多媒体, 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中, 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运用实验加强直观性教学的情景教学方式, 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给学生难忘的场景印象, 而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加强对知识的学习,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教学内容直接可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不同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例如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 提供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讲解圆锥工件的质量分析时, 就可提出如果圆锥锥度不正确, 应如何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发散思维, 结合资料, 解决问题。此种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展思维的机会, 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 而且促使学生多思考、多学习, 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4 适时鼓励与表扬

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与表扬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与表扬是强化学生的适当行为, 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积极作用。教师肯定学生, 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努力、更加奋发, 教师的鼓励与表扬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动力。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其他方面表现出创新能力及发散思维, 教师就应及时鼓励、表扬, 使学生继续发展创造力及发散思维。

5 总结

总而言之, 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程。不仅如此, 教师还要利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 让学生多接触、多实践、多操作, 使之成为具有高素质及创造了的人才。教师还要善于分析教学效果, 从中吸取经验和教学,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秀丽.《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法探究[J].科学时代 (上半月) , 2011 (06) :34-36.

[2]冯涛.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J].科职业, 2011 (29) :74-75.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分层教学的尝试论文 篇3

一、简化教学内容,通俗教学语言

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应着重于工艺上的培训和训练,增加分析方法、操作方法、检测方法等实用技能的介绍;还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的现状,增加一些文化基础知识介绍,应大量删除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根本不用或很少使用的理论推导和计算。教师授课时,为使学生容易接受,讲解中应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例,将原本生涩难懂的定义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车刀辅助平面基面的定义时,可根据基面的定义用实例来分析:通过主切削刃上某选定点,垂直于该点的切削速度方向的平面的平面。学生只要找到切削速度方向,与此方向垂直就能找到基面。老师可以运用简单的物理学中的圆的线速度方向,来找到车削外圆时的物理学中的圆的线速度方向,并找到车削外圆时的切削速度方向。这样在学生看来只要找到线速度方向,就能找到基面了,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二、密切联系实际开展教学

教师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训教学,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教学改为课堂实训练习,将教学内容变为实训项目内容,上课形式由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变为教师教、学生练,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被活跃、生动的实训练习所代替。教师的作用和角色由纯知识讲授变为理论讲解、技能训练、技术指导和咨询。教师当场言传身教,学生当即练习,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马上向老师请教,师生互动,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在课堂教学上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际操作方法。如在讲解第二单元、第三单元中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的测量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测量方法、给学生演示各种量具及辅助设备的使用、测量的步骤,最后让学生练习。这样,原本需要大量篇幅说明的测量理论可通过直观的操作过程体现出来,学生感同身受,容易掌握,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将模块化教学运用到理论教学中

在讲授理论课的时候,可以把实训课的模块化教学用到教学中。例如,在讲前三单元的时候,可把每个单元分为课题训练去讲。比如在讲车外圆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画一副外圆零件图,然后再把这个课题分成几部分去讲解:一是刀具的选择;二是工作的装夹方法;三是车削的步骤方法;四是外圆测量(包括选用的量具、测量的方法步骤)。车内孔同理。教师这样去教学,就可以帮助学生把工艺书上的内容梳理清楚,学生读工艺书时不再有凌乱的感觉了。老教在讲解内容上也变得更条理清晰了。

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习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多举一些现场中应用的实例或现象,拉近课堂与实际生产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就不会使教师的授课变成照本宣科、纸上谈兵。

五、善于总结,科学分析

工艺课的来源其实就是在工人师傅多年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教师应当把这些经验归纳出来,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分析思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例如,在讲解车螺纹时,用的是左右切削法。而书中仅说是利用螺纹车刀,除中滑板做横向进给外,同时用小滑板将车刀向左或向右作微量移动,经几次操作后把螺纹牙型车好,叫左右车削法。在教学的时候应当把这微量移动通过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来,让学生清楚每刀左右的进给量是多少,这样的方法在实际车削当中可以使车螺纹的速度提高很快。在讲解十字孔零件的车削时,在四爪单动卡盘上找正,可以归纳成“六点找正法”。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实践过程,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教师,笔者深深感到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进行创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才能使教学过程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分层教学的尝试论文 篇4

【摘要】 我国加入了wto后,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精选人才,其中中职毕业生就是他们用人的首选之一。但是,有些中职毕业生往往与企业的期望相差较远,部分中职毕业生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不规范、欠缺独立完成产品的能力,产品加工速度较慢,甚至有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这样对工厂的效益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也对中职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和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中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在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提高及生产工艺流程知识方面的培养。【关键词】 提高 学生技能 训练 效果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不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继开设了车工方面的专业。我校也于2006年购置了4台普通车床和7台经济型数控车床以满足教学的要求。通过几学期的教学实践,对车工专业学生如何提高操作技能和技巧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问题及主要原因

我国加入了wto后,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

精选人才,其中中职毕业生就是他们用人的首选之一。每个企业都希望录用的人员(中职毕业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胜任本岗位的工作,使现有的设备、资源能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但是,有些中职毕业生往往与企业的期望相差较远。据不少单位反馈的信息,部分中职毕业生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不规范、欠缺独立完成产品的能力,产品加工速度较慢,甚至有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这样对工厂的效益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也对中职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和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等。其中原因之一是学生知识基础较差,众所周知,部分学生入学时成绩较低,因此,他们在理论课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在操作技能方面得不到理论知识的支持,难以提高并形成技巧。例如,由于《机械制图》知识掌握不好,对一些产品的结构就无法想像出来,由于工艺知识掌握不好,无法完成整个产品的制造,更不要说制造出好的产品了。另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少部分学生无心学习、怕苦怕累,个别学生甚至说是父母迫他来读书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气。学生未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对所学的知识必然学不好、记不牢。操作训练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表现为:一是生产实训中的对口项目训练时间过少。二是训练时缺乏连惯性。三是缺乏产品意识。四是对于训练项目,未能作出严格的时间要求,使学生未能形成工作效率观念,做得多少算多少,不讲速度、效率,对掌握操作技巧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到新单位一时很难适应计件工作。以上种种原因都影响到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因此,中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在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提高及生产工艺流程知识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操作技能训练效果的方法

对于中职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以解决。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学好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性,真正解决好我要学与要我学的关系,因为这是学好专业操作技能的思想基础。

车工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车工方面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好车工实习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关键。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技能,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培养实习兴趣,增加好奇心,提高主观能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肯动脑,肯动手,肯学肯钻研,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在教学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长知识,恢复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具体作了如下探索:

(一)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要培养一名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并不是一件易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产实习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实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双边都必须积极互动,相互促进,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以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来培养学生,学生则通过接受教师的传授和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获得知识,从而具备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专业理论课是学生掌握本工种工艺理论知识的专业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专业理论课为生产实习服务,因此,专业理论课必须要

密切结合生产实习课。学生在生产实习前,已经学过车工专业的有关理论知识,对车床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等已有初步认识,由于未接触过实物,对上述知识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认识阶段,因此,除了要求学生重温已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实习前要学生注意生产实习的安全及应注意的事项。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象与抽象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形象事物中感受抽象理论,用较短的时间理解理论知识,并用以指导实际操作,让理论知识渗透在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教学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在理论课讲授车床操作技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车床的操作姿势及要领,明确车床的操纵方法,了解操作时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迅速感知和掌握学习内容。

(二)规范基本功的动作,为熟练操作作准备

在进入车工实习操作时,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因为此时学生对任何机械都感到好奇,实习注意力的范围较小,只能集中在个别的动作上。在这个阶段,实习教师应指导学生知道怎么做,如何按规范操作,并保证每个动作的规范和正确,即使是只加工一个端面,都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和养成规范的操作,并努力使之形成习惯。

规范基本操作是学习、掌握操作技能的先决条件,每个课题都有它的规范性,正如小学生入学时,老师先对学生进行握笔的训练,只有先握好笔,才能写得好字,才能提高写字的速度。又如钳工专

业在学习基本功的操作——锉削,就必须对锉削时的站立姿势、锉刀的握法、用锉的力度及速度等都要掌握其规范。规范基本操作对任一工种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基本功不规范,你就未算为学会某一操作技能,且对技能的提高并形成技巧成为极大的障碍,规范基本操作是提高操作技能并形成技巧的基础。在车工专业基本功训练中,对每一项基本操作的训练,都从“规范”入手,如车床的启动操作练习,主轴转速的确定及调整,车刀的选择与刃磨等,都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练习。又如工件装夹的操作,它的工艺过程是预紧——找正——夹紧,在练习中,对每一操作步骤都作出规范要求,且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规范进行练习,并了解其理论依据。例如装得不正,加工出来的工件就不同心;夹紧时夹紧力过大,就会造成工件被夹坏等;加工时一次进给量太少,操作效率就低。学生明白了其中理由,就能自觉地进行规范化练习。因此“规范”对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巡回指导,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

在学生“知”道了最基本的操作加工方法后,就要求学生在熟练方面下功夫,不仅要求正确、规范操作,达到技术要求,还要在操作的熟悉程度和时间上有所要求。

对学生刚开始的技能训练,教师不能过分强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实习好坏程度也不一样,应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慢到快,逐渐掌握操作技能。例如,刚开始车削螺纹,可在基准外圆上车出螺纹线,深度不宜加深,进

行空刀练习,每次对刀在线上,起开合螺母或倒顺车车削,从而观察学生练习动作是否规范正确。学生动作熟练后,然后再车削一定的深度,这样既可使学生逐步掌握技能,又可在操作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多巡回、多指导,应深入观察、积极指导,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操作动作是否规范和正确。初次训练有些学生因某些因素的影响,模仿的动作不一定规范、协调,教师不应多加指责,应耐心指导,并加以纠正,让学生知其利弊,以便学生及时更正。要注重学生个性,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因势利导,多加鼓励,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浓厚兴趣,敢于多问,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实习学习氛围。在巡回指导中,如果发现是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应及时集中讲解,不能让其延伸和扩展,应向学生道明原因,说清道理,使学生正确而及时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在训练中,把全班同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纪律性强、学习态度认真、操作技能掌握得较好的同学,第二部分是纪律性较差、怕苦怕累、操作技能掌握得也较差的同学,其余部分是各方面表现得一般的同学。在训练中,认真抓好“第一部分”同学,使他们的操作技能达到或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对“第二部分”同学,鼓励他们很好地向“第一部分”同学学习外,更要耐心帮助他们真正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抓好了“两头”,使得中间部分的同学前有学习的榜样,后有被“第二部分”同学赶上、超过的危机感,他们在训练中必然会认真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局面。

在这过程当中,学生会对实习有厌倦的心理,或认为车工操作不过如此,不想再动手操作;针对这种现象,实习教师就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采取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见习和开展竞赛等办法。到工厂参观可增加学生对新产品、新工艺等的见识,体会工人师傅的工作时间安排得极其紧凑的情景。或通过测验、个人和小组之间的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竞赛,能有效地提高操作技能外,也是增强学生时间观念和工作效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上述的多方面的工作,使学生不仅真正掌握好操作技能,还俱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合社会、企业的需要。

(四)做好总结评比,提高学生技能

每一个工件的完成,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成果作出评价。批改工件时,不能简单地打上“v”或“×”,这样不利于学生自我改正能力的提高。应找出问题错误所在,告知学生应如何避免,以便学生知错、纠错,及时改正。对每名学生制作工件的批改,应有针对性地纠错,实行个别辅导。对于大多数学生均出现的典型问题,应集中讲解,分析原因,必要时可重新示范、讲解,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让其自行改正,从而使学生共同提高实习技能。通过对学生实习课件的评分,针对学生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与学生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实习成功的经验和体会,讨论

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造成工件差或报废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不合理的工艺和车削方法所造成的后果,懂得要获得较高的加工质量和熟练正确的操作技能,必须养成细心、认真、严谨的学习作风,从而不断提高车工操作技能。

三、教改效果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分层教学的尝试论文 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教学改革 车工工艺学

《车工技能训练》传统教学方法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进行实习教学,由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由不同的老师担任且相隔一定时间,再加上课程进度有时不统一,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为此,笔者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一、项目教学法特点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教学法在应用中有如下特点:

1.项目教学法引入现代培训新理念,强调以学生为认知的主体,通过学生的“感受”产生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动作的木质,加速学生的认识过程和能力培养。

2.开展项目教学的过程是体验真实、发现需要、提升能力、运用知识的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在实践与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通过实践掌握知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术能力,有助于建立相关知识的链接,由此促进学习的“飞跃”。

3.采用项目教学形式支撑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调动学生探索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项目教学法在车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合理设置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综合考虑项目的统筹设置、项目间的联系和层次递进,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托,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项目实施步骤:

1.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既是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基础理论的阶段,也是为学生动手完成项目的准备阶段。基础理论的学习时间太短,则会使学生对零件加工过程感性认识不足,影响学生对项目的完成质量;时间太长,则不能体现出项目教学的特色,不能保证学生及时完成项目。我们在实践中一般按理论、实践1:2开展教学。

2.分组设计项目。将学生以6人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小组中不同水平的学生合理搭配。每组三台CA6140车床。

(1)分组后学生先做技能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有关该项目的介绍,利用教材或其他的资源(如手册、上网查询)学习与探究该项目包含的主要基础理论知识。获得完成该项目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和学生缺乏的实践经验。自己编制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

(2)项目加工。这一过程是学生对基础理论学习的延伸与提高,是学生获得专业职业技能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鼓励他们按他们自己编制的工艺规程加工一遍,看是否能行得通。作为实训环节,教师要在指导中有意引导学生认识课本知识与该项目工程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学生互评。项目加工完毕后,组织学生互评,修改自己的杰作,互帮互学,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验收和成绩评定。教师的评估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项目的验收一是看要求完成的内容是否有遗漏。二是看项目完成的内容是否有重大错误或明显错误。教师在对项目验收的时候进行成绩的评定,这个评定可以分两步:第一步是把学生制作的工艺卡片等全部收上来,教师逐一的批改,评其优良,指出不足,大的错误让学生返回修改。第二步是答辩,成立答辩小组,首先学生填写项目完成情况报告书,对自己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交给答辩小组,通过回答报告书中的有关问题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然后,限定每个学生十五分钟,用五分钟介绍自己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思路,十分钟由答辩小组和全班同学自由提问,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答辩小组对项目进行综合评述,定出成绩。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项目的加工,项目的验收等环节可根据需要交叉进行。

三、项目教学法达到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这种以能力模块为项目单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协调、咨询引导及示范作用,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以及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了三个“中心”的转变: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由教材为中心转变为工程项目为中心;由学生课堂接受为中心转变为实际工作为中心。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征。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车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项目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省委党校党性锻炼计划下一篇:金融模拟交易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