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李力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李力

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李力 篇1

高中政治组 设计者:李力

一、基本说明

1.教材分析

本框知识属于人教版高一下期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一节内容,教材第四单元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第八课主要介绍了国际社会的组成和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第九课主要讲解当今时代是主题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本框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国为什么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从微观角度,半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形式,影响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实现和平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了解中国的主张和作为理解中国在当前国际大环境下,实现的和平共处的主张的理论依据,进而形成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2.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与技能情况: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政治生活中的现象已有所认识,对国体、政体,不同国家的民主,民主建设,政党制度、政府等有关知识有所了解,对于以上现象的本质学生基本理解,这为理解当今国际形势以及我国的有些主张和作为奠定理论基础。

学生现状:我教的是高一(9)、(10)班,高一(9)班基础较差,部分学生仍有厌学情绪,所以接受本节内容有点难度。高一(10)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本节内容可能难度小一点。另外,学生在校园生活,与外界接触较少,可能对他们理解本节内容也会产生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爱国情绪很高,关心国际形势的热情在不断增加,这也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增加了一定的积极因素。

3.学时数:一节课(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的举措;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当今世界要通过哪些具体的举措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2、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就是要求学生明确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根除;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世界各国远未实现共同繁荣。

3、运用政治生活实际,说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我国如何响应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发给学生导学案,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完成导学案知识填空,形成对本节知识线索的把握。

2、课堂上以导学案为抓手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3、引导学生对影响当前国际安全的因素和解决和平发展的主要途径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展示解决重点知识、难点知识。

4、教材内容学习结束,让学生总结本节知识起到梳理巩固知识的效果。

5、通过部分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国际关系的现象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人类需要和平,形成热爱和平的情感。

2、通过中国的关于处理国际关系的主张和作为,形成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

2.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即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知道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和当今世界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举措。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国际社会、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为学习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的内涵,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联系政治生活实际,运用典型案例分析。

3.教学的重点、难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原因:该内容是本框知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为学生学习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好铺垫。

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成为学习的难点。原因:教材上谈到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这些概念较抽象,新干涉主义教材没有做出解释。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学生不太清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多困难。

4.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完成学习目标。方法:启发式讲解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展示法、典型事例分析法、归纳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意图:创设情景、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学习理解教材知识,有兴趣的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生能力。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升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究事物的能力。

2、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前先发给学生导学案,学生预习教材知识;以当前国际形势导入新课,学生完成导学案的知识线索部分;探究当今时代主题和世界不安定因素,探究解决和平发展的主要途径;学生自主阅读中国的主张和作为部分,最后学生归纳本节知识,学生做部分习题检测本节内容掌握程度。

3、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主要展示:知识线索、典型事例、探究思路、习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2分钟

当今世界,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引入新课。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我们本课时的学习。

【学习目标】 展示本节学习目标并指出本节的学习重、难点。5分钟 【知识线索形成】

学生通过导学案,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内容,完成本节知识线索的理解。3分钟

【教师点拨、学生探究】25分钟

问题一:什么是和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国际政治生活现象,明确和平的内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师生活动:

问题1:和平问题的含义是什么?

和平问题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问题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是什么?

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是指和平有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

探究问题一: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是什么?

和平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 发展.探究问题二:影响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传统领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要障碍);宗教、民族、种族矛盾; 领土、资源纷争;

非传统领域:国际恐怖主义;

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带来的危机;网络安全、生态安全带来的危机。例题1:2010年12月22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了4月份美俄两国签署的新核裁军条约。削减核武器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这表明(C)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不复存在 B.军事力量已不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C.要和平成为时代主流 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问题二:什么是发展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国际政治生活现象,明确发展的内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师生活动:

问题1:发展问题的含义是什么?

发展问题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问题2: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是什么?

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即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能性。问题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表现是什么?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当今世界贫富悬殊; 南北发展不平衡。

例题2:世博会日益关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逐步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现未来发展的重要平台。从政治学角度看,这体现了(C)A.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D.世界各国的矛盾与冲突正逐渐消失

问题三:如何实现和平与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实现和维护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或者具体举措。师生活动:

问题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础。问题2: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问题3:维护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要求是:

1.保障各国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2.保障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例题3:2011年2月18日,一艘游艇在印度洋海域遭索马里海盗劫持,4名美国乘客沦为人质。有分析人士指出:“海盗经济”令海盗迅速发展。索马里很多渔民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但如果当上海盗就可以让他们实现一夜脱贫的梦想,所以海盗的队伍日渐壮大。这表明(B)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D.和平与发展都面临着挑战

变式练习:2010年10月23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韩国庆州闭幕。会议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达成“历史性协议”,确认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超6%投票权。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拥有份额将升至第三位,但美国依旧拥有“否决权”。中国拥有的份额上升,但美国依旧拥有“否决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① 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升 ② 建立国际新秩序任重而道远 ③ 多极化并不能遏制霸权主义 ④ 中国应韬光养晦服从美国的领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问题四:在当今国际大形势下,中国有哪些主张和作为?这部分内容学生自学讨论。设计原因:内容较简单,通过学生阅读基本上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小结与练习】5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本节知识线索,训练他们归纳知识的能力。1.和平问题以及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2.发展的含义及世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3.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途径。练习题:

1.(2013年广州一模)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国际形势动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深刻,社会矛盾和种族、民族、宗教冲突频发。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这表明

(1)世界和平与区域发合作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2)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已经走进世界事务的中心(3)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应该成为外交政策的宗旨(4)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前和未来国际形势的主流和本质。(D)A(1)(3)B(2)(4)C(2)(3)D(1)(4)2.材料一 当今世界不安宁,伊拉克战争,巴以矛盾,利比亚危机,恐怖主义仍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安全问题。

材料二 在世界70亿人口中,有30多亿人每天只靠2美元维持生存,这些人口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两则材料反映的现象有何联系?

3、如何解决两则材料反映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

和平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2.发展问题

3.解决和平发展的主要途径

五、课后反思

1、本节课由于课前做了导学案,学生学习较轻松,对教材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

2、学生对和平与发展的认识缺乏辩证的思维方法,需要进一步对学生思维知识和相关的训练。

3、由于学习内容较多和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能力,对重点内容的探究合作不够彻底。

4、对于习题因时间关系,做题方法还需今后强化指导。

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李力 篇2

1.知识目标

(1) 了解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知道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 明确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2.能力目标

(1)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正确看待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

(2)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树立全球观念, 关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2) 培养和平观念, 热爱和平, 树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2.建立国际新秩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体验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展示, 激疑思

多媒体展示:

1. 历史沉思

(1) 李自健《1937南京大屠杀》油画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 一战、二战材料 (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人类的两度劫难)

2. 时代启示

(1) 2008北京奥运会回顾及主题口号解读:视频剪辑:中国著名男歌手刘欢与英国著名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共同演绎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

(2) 上海世博会主题及会徽解读。

3. 两会启示——“和平、交流、合作、发展”

基于情景展示, 自然导入新课——《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二、情景分析, 明事理

(基于上述情景)

【探究】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和平问题? (阅读教材P98)

1. 是什么 (含义)

2. 怎么样 (现状)

3. 为什么 (重要性、原因)

【过渡语】二战以来, 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 世界经济迅猛发展, 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落后、贫困、危机、债务等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

多媒体展示:

材料1.图片: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发展问题。

材料2.图表一:2006年世界各国经济总量 (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印度、南非)

材料3.世界地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 (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探究】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

1.是什么 (含义)

2.怎么样 (现状)

三、情景回归, 提认识

【过渡语】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胡锦涛总书记立足国内, 放眼世界, 高屋建瓴, 就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中国的主张。请聆听:

视频 (剪辑) :胡锦涛的十七大报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五项主张”。

【探究】阅读教材P99:

1.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2.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3.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什么重大意义?

四、知识构建, 理脉络

学生梳理、讨论、发言。附知识结构表:

五、探究创新, 强能力

材料:2009年8月15日, 商务部陈德铭部长与东盟十国的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 这标志着双方成功完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主要谈判,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和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相辅相成的, 它不仅使中国能从容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更为中国积极利用经济全球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条件, 有利于中国更有效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探究】运用《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 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意义。

六、体验感悟, 增情感

视频音乐 (剪辑) :美国演奏家肯尼·G萨克斯名曲《回家》。

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李力 篇3

第一部分 设计思路

本框教材提供的一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对概念、观点的理解,但仍欠生动性、时效性。因此,我在讲授本框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新的、发生在近期的一些热点材料和图片,以贴近实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从当前的热点话题中,获取对时代两大主题的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既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又认识到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两大主题存在的原因、解决的途径,在讨论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 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依据认识的规律,从和平与发展历史的、现实的事例入手,通过师生互动,明确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新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专心

爱心

用心 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代主题,以及世界人民如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情景激疑

教师活动:放幻灯片

巴以冲突

美伊战争

专心

爱心

用心

2008年7月7日,八国峰会和八国集团同有关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在日本北海道度假胜地洞爷湖召开。与会者们就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达成了一定共识,但并没有取得多少突破。在三天的会期内,与会者讨论了非洲发展、气候变化、世界经济、能源和粮食安全、贸易、金融体系发展以及国际安全领域的一些问题。胡锦涛在洞爷湖出席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此次对话会议讨论了世界经济形势、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千年发展目标等问题。胡锦涛就有关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中国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和主张。胡锦涛还在洞爷湖出席了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讲话,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建议。8日,胡锦涛在札幌出席了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发展中五国领导人集体会晤。五国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教师: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7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二、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

专心

爱心

用心 3 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可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2)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小知识:

所谓和平,是指没有战争的一种社会状态,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或地区范围内或国内,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或阶级、社会集团的政治关系处于正常化状态,即非战争状态。

和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世界和平,第二层次是地区和平,第三层次是国内和平,所以,世界和平是相对地区和平、国内和平而言,世界范围内绝对的和平,在战后只有26天。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8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上述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专心

爱心

用心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因此,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3)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8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放幻灯片):2001年10月7日,美英两国开始对阿富汗塔利班与拉登集团实施军事打击,美伊冲突之决战巴格达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

教师点评:战后虽没有发生大的世界战争,但局部冲突不断,世界仍很不安宁。放幻灯片:以军进入约旦河西岸、9.11等。

世界仍很不安宁的表现:(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2)局部冲突。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西方一些国家插手和利用这些纠纷,使问题更加复杂化。(3)突出问题。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小知识: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

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

专心

爱心

用心 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黑钱等。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2、发展问题

(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追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追求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流。

(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9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这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一只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

材料一:从个人收人看,1960年富国与穷国差距为31︰1,目前为74︰1。“最不发达国家”数量:以每人每日不到1美元收入的国际标准衡量,目前最不发达国家 已从1971年的25个增至49个。

材料二:占世界人口17%的24个工业化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 %。第三世界国家外债高达25万亿美元。

这类国家完全边缘化,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有13亿人每天 收入不到1美

专心

爱心

用心 元,8.4亿人挨饿或营养不良,10多亿人不能享受医疗服务、基础教育和自来水,20亿人用不上电。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表现在:(1)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就谈不上发展;发展是和平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9页内容,思考分析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政治,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当今世界正是由于少数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胁,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建立国际新秩序 教师活动(幻灯片):

“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再推行新的霸权和强权,都不愿看到南北之间的发展差距、贫富鸿沟再扩

专心

爱心

用心 7 大下去。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阅读材料,结合本课知识,说明解决南北问题的途径。(1)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这是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每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9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世界发展的主体是世界各国人民。世界的管理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

(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3)中国政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0页内容,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总结: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中国政府多次声明,愿意同各国政府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含义及其现状,知道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新秩序

专心

爱心

用心 8 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从中体会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性和意义。

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

主要障碍 解决途径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发展问题 建立国际新秩序

效果体验

1.(2006.重庆卷.32)我国政府主张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其实现途径是()

A.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B.建立国际新秩序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

解析:我国政府主张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实现这一主张,必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这是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每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A、C、D都不是最佳选项。

答案:B 2.(2005.全国卷Ⅰ第39题)1955年,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亚非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

专心

爱心

用心 9 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实质上与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是一致的? 解析:本题是2005年全国卷Ⅰ第39题,本题立意主要是我国新一代领导人在外交政策方面的新变化,在过去“大国外交”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小国外交”,也体现了我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案:①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②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国际新秩序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寻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逐步解决,这充分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质疑解惑

学生质疑:和平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师答疑:第一,和平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条件,没有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将受到严重阻碍。第二,战争对经济发展的巨大破坏令人触目惊心。贫穷、落后与战争、动荡相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和平环境这一基本前提。第三,虽然世界上这里或那里总有战争发生,但是和平状态和战争状态是在矛盾运动中交替出现的。相对于战争而言,和平毕竟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人类也正是在这一条件下,实现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现代物质文明。

学生质疑:建立国际新秩序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答疑:①是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②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③有利于我国的发展,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第四部分 课后跟踪

专心

爱心

用心 自主探究

1、结合教材内容,分组收集材料,讨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2、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用收集的具体事例说明。教学反思

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授课方式。学生在幻灯片展示的氛围中走进课堂,通过对展示内容的分析和思考感知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的主题。提供的材料详实,内容丰富,便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讨论热烈,学生发言积极,做到有话可说,师生互动有序,教学过程完整。该节课在拓展知识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因此,增加了课堂容量,占据了一部分学生自主讨论和思考的时间,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取舍。第五部分 专家点评

课堂设计遵从了从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对材料和事例的分析,充分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然后层层递进,从什么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国政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作的努力,过程连贯,以理服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达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

专心

爱心

和平与发展 时代的主题 篇4

雅安二中 张涛霞

一.选择题

1.【汕头市2011-2012学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2011年9月,第66届联合国大 会召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代表都围绕着如何对待中东北非大变局和防止世界经济又一次陷 入危机深渊展开了热烈的辩论。这表明

A.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C.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2012成都“一诊”】 2011年11月22日,联合国大会负责社会、人道和文化事务的委员会以122票赞成、13票反对、4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 “强烈谴责叙利亚”的决议。该决议萆案由美、英等国发起,中国和俄罗斯弃权,古巴、朝鲜等国对决议投了反对票。中国主张叙利亚各方应立即停止一切暴力,尽快恢复国家稳定和社会正常秩序,并呼吁国际社会发挥作用为缓和叙利亚局势创造条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联大的决议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当事国必须遵守 ②各国的投票倾向,从根本上反映了该国国家利益 ③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承担起应有的国际责任 ④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2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2011年10月12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涉华汇率议案,要求美国财政部把中国定性为汇率操纵国,并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对此,中方强调,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这基于中国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这表明 ①竞争与合作是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 ②国际社会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我国按自己意志处理本国事务的权利不容侵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10人权国别报告》,不改颐指气使的偏见与傲慢,点名批评了俄罗斯、中国等世界近百个国家。这份报告遭到我国政府的严厉反驳。材料表明:

A.多极化发展趋势是当今世界重要特点 B.我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政策宗旨 C.国家性质的不同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D.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5.【湖北省武昌区2012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于2011年11月3日在法国戛纳举行。本次峰会上“金砖国家”成为亮点,反映出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金砖国家”的崛起,有利于

①缓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③将扭转发展这一当今世界的主题 ④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近年来,国际关系出现了消极趋势,单极世界模式以及文化、价值观和思想德单一模式越来越明显,损害独立主权国家的行为也越来越嚣张。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已开始变化

B.多极化趋势开始逆转

C.阻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因素开始出现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需努力

7.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这句话告诉我们,当今世界要维护和平,应当

①削弱大国的力量

②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力量 ③促进世界多级化发展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

A.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坚决发对干涉别国内政 D.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9.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仍未摆脱殖民统治 B.发中国家政局不稳 C.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D.发展中国际债务负担重

10.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和谐”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的愿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

①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②表明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③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 和平发展问题已经解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进入2012年,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巴以冲突不断发生,叙利亚内乱加剧,围绕伊朗核问题,伊朗与西方大国之间剑拔弩张,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内恐怖袭击不断。

材料二: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开支不到2美元,其中12亿人被认为是赤贫,他们每天的收入仅相当于1美元,这些贫困人口大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如何解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问题?

12.【湖北省荆州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查】2011年10月31日,中、老、缅、泰四国在北京举行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同意为应对湄公河流域安全出现的新形势,正式建立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此次区域合作,将建立一支水上安全部队,在澜沧江(湄公河)复杂航道和水域与老挝、缅甸、泰国 一起巡逻护航。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湄公河流域此次区域合作?

参考答案

1.D 2.C 3.C 4.D 5.B 6.D 7.B 8.B 9.C 10.A 11.(1)材料一反映了和平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材料二反映了发展问题不容忽视,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面临着更加突出的问题。

(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反对战争,反对武力,国家间的矛盾、争端应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逐步改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不利地位。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篇5

素质目标:

一、认知目标:理解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二、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合作与竞争、机遇与挑战的国际形势,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为将来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在不同的岗位上担当起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努力为实现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奠定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教学方法:提问——分析——归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继“9·11”事件后,巴以冲突再度升级,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联合国发布了关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宣言。其具体内容如下:

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面对人类社会此起彼伏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战争一次又一次把人类自己推向苦难的深渊。全世界人民都渴望持久的和平,渴望安宁的生活,渴望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和繁荣。可以说,“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了全人类的幸福与安宁,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谱写一曲永恒的和平之歌和壮丽的时代宣言。

板书课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人类社会跨入了一个新千年。在新的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人类面临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带着问题,阅读第一目。

(1)苏联解体,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总体上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为对话。(板书)

(2)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板书)

2、和平是当代世界的人心所向

(1)什么是和平问题?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板书)阅读教材P155-156材料,谈谈体会。(2)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板书)

阅读P156教材,为什么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①饱受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强烈渴望和平,坚持反对战争;

②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在取得国家独立之后正在加速进行经济建设,以摆脱贫困落后,他们迫切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来建设家园;

③备受二次大战浩劫的欧亚各国,在战后也积极维护和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和争夺。④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安全而不敢冒然发动战争;

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增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越来越不得人心,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有利于世界和平的维护; 总之,和平具有现实可能性,新世纪大战打不起来,战后和平是主流。那么,整个世界和平的局面是否稳定呢?

(3)、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板书)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有哪些?

——民族矛盾、领土纠纷、宗教纷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

阅读P157教材及材料,说明了什么?

——当今世界仍不安宁,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依然艰巨。思维拓展:

我们渴望和平的愿望是一致的,如何维护和平,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请同学们献计献策,共谋人类之福!

——①世界各国应签定“禁止战争”盟约,以求和平;

②在矛盾和冲突面前,应寻求合理化的解决途径;

③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④谋求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从而有力地维护世界和平

3、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板书)

(1)什么是发展问题?阅读第二目,第一自然段。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指出A、发展问题是全球性的;急需解决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

B、由于多数发达国家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多数位于南半球。因此,发展问题

实质上是南北问题。

(2)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板书)

为什么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

①二战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世界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

②在当今和未来世界,经济是基础,经济力、科技力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3)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阅读P157教材及辅助文,思考:为什么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辅助文说明了什么? ①落后、贫困、危机这些抹不掉的阴影依然困扰;

②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更显得迫切;

③当前,沉重的债务负担,对外贸易条件恶化,人口增长过快,国家政局不稳等使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世界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2)和平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世界各国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

(3)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①世界的经济发展,有促进国际分工,有利于加强各国交流,抵制战争爆发; ②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消除不稳定因素,减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③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三、总结(见板书)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当今时代的主题

①和平问题的含义 1、和平是当代世界的人心所向 ②和平问题是当代时代的主题

③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①发展问题的含义

2、发展是当代世界的历史潮流

②发展问题是当代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李力 篇6

一、局部问题的存在使得许多国家仍然处于战乱之中

随着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此后, 整个世界的格局出现变化, 世界多极化发展开始形成。但是因为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 使得因宗教、民族及历史因素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不断的进行深化, 使得地区及国家内的战乱连连不断。导致这些地区的不稳定, 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导致的, 第一方面因素是历史遗留的民族及领土归属问题而使得冲突不断的发生, 像在中东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国家之间的斗争, 就是因为领土问题得不到解决, 使得这一地区长期处于战乱之中, 使得和平与发展的期望很难达到。就另一方面来说, 其存在矛盾与冲突的原因是一些国家存在民族种类比较多, 因而长期民族之间存在差异性的问题就会导致战乱的出现, 这一因素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之中。像加拿大亏呗重新形成高潮的分离主义运动, 都是国内多民族得不到统一而产生的结果。其中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 在民族出现分裂的时候, 分裂势力往往都会走国际化及暴力化的路线, 使得事态得到不断的扩大, 以便寻求国际干预与支持。并且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正是通过干预其它国家的民族矛盾, 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除此之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的加大, 使得各国经济出现很大的差距, 因此使得一些国家因为利益而产生许多的冲突。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 他们就会采取一系列的恐怖活动来与发达国家近些对抗。对于这些恐怖主义来说, 其往往都是以民族主义为旗号, 来寻求极端民族主义的势力来对其进行保护, 使得其政治目的得以实现。在民族主义的保护下, 使得这些国际恐怖主义能够得到建立相关基地的机会。像库尔德人, 因为长期散居在伊朗等国家, 使得其不断的被阿拉伯人进行同化, 因为常规方面很难寻求政治上的统一, 因此就会转而成为恐怖主义。

在冷战之后, 因为各种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而导致的战争, 使得大量的人员伤亡, 并且为战争的爆发而承受了巨大的经济代价。据相关数据显示, 在两伊战争中, 因战争而达到的伤亡人数超过到一百多万, 其中死亡人数达到三十多万, 使得三百多万居民因战争而流失。在这些民族分裂而导致的战争中, 使得很多地区涌现出难民潮, 在科索沃战争结束之中, 因为北约维和部队的进入, 使得科索沃出现一百多万因战争而导致的难民涌进来, 另外在非洲等地, 因为内战的原因, 而导致两百多万难民的出现。这些难民的出现, 使得国际社会出现了巨大的负担, 并且造成了各种暴力事件的出现, 从而造成了这些国家的贫穷现象得不到解决, 战争的不断爆发, 使得它们长期生存在贫困与战乱的不稳定之中。这一切现象的出现, 使得要达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冷战之后出现民族主义狂潮使得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程度的阻碍

1. 民族矛盾不断发生给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

战争的发生, 需要很大的一笔费用来进行维持, 这个战争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在两伊战争中, 因为战争而损耗的5400亿美元, 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另外在非洲的索马里及苏丹的战争中, 因为民族之间矛盾导致的冲突不断发生, 使得两国人民长期的处在疾病与饥饿之中。另外战争的出现, 还会使得大量的基础设施遭到破话, 使得众多的企业在战乱之中倒闭, 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就目前来说, 每年国际上仍然需要支出大量的费用来用于对战争破话的建设。并且, 因为战争的出现, 使得很多国家的贸易得不到进行, 这也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2. 冷战过后民族主义的兴起使得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民族主义的兴起, 使得地方贸易保护主义的现象不断的加深, 使得贸易战争不断的得到进化, 对于贸易保护主义所采用的措施也不断的变多。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中, 开始出现了一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 使得在世界经济体制下, 能够得到更多对规则的制定权力, 使得其能够在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对于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来说, 其更体现出一种政治化的形态, 使得在经济贸易关系中, 加入了人权问题, 并以人权问题为理由, 来对其它国家进行相关的制裁与威胁。像美国, 将贸易问题中引入了人权及政治方面的问题, 并且通过美国国会来制定与发表一系列的提案与手段, 来对中美交易中出现的贸易逆差表示不满, 将美国国内出现失业率等问题都强加到对于贸易政策之中, 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中国抢占了其市场份额, 然后将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归结与对人权的控制之上, 使得国家间的正常贸易得到了破化, 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得到阻碍, 这对国际贸易等方面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使得国际经济的发展受阻, 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

3. 极端的民族主义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首先, 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 使得其对本国利益的过分强调, 在很多经济、政治及外交过程中国, 都会反对国际, 使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得不到实现。其次, 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 使得很多矛盾与冲突不断的出现, 这给很多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出现很严重的差距, 使得各个国家之间不能够实现进一步的经济合作及地区经济一体化, 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说, 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但是冷战过后的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 使得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道路走的更加艰难。

三、总结

冷战过后, 虽然世界的主题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但是因为各种极端民族主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 使得很多地区仍然长期的处于战乱与不稳定之中, 给不仅阻碍了世界和平的实现, 还会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使得人才与贸易交流出现很大的阻碍, 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产生很大的阻碍。

摘要:在冷战过后, 世界各国越来越意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目前世界各国来说, 都在不断的发展都要进一步的追求, 这使得在冷战过后, 让民族主义得到了兴起, 使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冷战后,民族主义,世界和平,发展及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导学案 篇7

高一政治

必修2

ZZB20901 第九课第1课时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含义。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能力目标: 联系国内外重大事件,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主题,珍惜和平与发展的环境,自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体验学习过程的愉快感和成就感。[课堂探究] 探究一:和平问题 阅读课本97页探究题,思考: 1.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有何不同?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3.什么是和平问题?和平问题为什么能成为当今时代主题?

4.列举实例,总结说明二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5.阅读课本98页相关链接,说明当前世界和平形势是怎样的,并探究形成这一形势原因。

探究二:发展问题

观看图片:“苦难的非洲”。

1.什么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为什么会成为时代主题?

观看图片:剪刀差。分析图片内容,思考: 2.导致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 1 页

(共 2 页)河曲中学预习案(2015版)

高一政治

必修2

ZZB20901 一直以来,维护自身的霸权是美国的利益所在。“冷战”结束后,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就不停地动员一切资源和力量来捍卫自己的“老大”地位。凡是被视为“假想敌”的国家,都会受到无情的遏制和攻击。为了一己私利,美国不惜多次发动战争,各种地区冲突、国际争端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山姆大叔”的影子。在中东、北非输出“颜色革命”是如此,高调宣布“重返亚太”,不断在东海和南海地区“搅混水”亦是如此。1.“各种地区冲突、国际争端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山姆大叔’的影子”,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不断在东海和南海地区“搅混水”,说明了什么?

3.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指出,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

4.我国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是什么?

[课堂小结] 根据本课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问题反馈]

第 2 页

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李力 篇8

复习提问:

1、和平问题的含义:(板书)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和平是相对于战争而言的。它是指没有战争的一种社会状态,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平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世界和平、地区和平、国家间和平以及国内和平等,因为和平的威胁来自战争,所以在国际关系中,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

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的原因。(板书)

(请同学们先讨论为什么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战争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特别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灾难深重的世界大战,先后有几十个国家卷入战争,几千万人死于战争,4亿万美元的社会财富毁于战火;但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核武器这样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如果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无疑将给人类造成更加惨重的浩劫,使人类的文明面临毁灭的危险。因此,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战后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同时,和平也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不息的理想和目标,而当代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可以说,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当今世界存在着哪些类型的国家?绝大多数是什么类型国家?这个绝大多数国家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决定国家关系的因素有哪里?

(设计以上问题是为了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与矛盾以及更容易理解课文中关于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国际关系中哪些方面的问题(用小黑板或投影展示材料);

据联合国1995年统计,过去的50年,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但全世界有13亿贫困人口,比5年前增加了3亿;最不发达国家已从1974年的29个增加到1994年的48个。

1996年国际形势的主流继续走向缓和,但是,一些大国谋取全球及地区战略优势,各种形式的强权政治、干涉主义和民族主义依然存在,某些地区局势令人担忧;在阿富汗和中非大湖地区,炮声不断,难民如潮;中东和进程受挫;海湾地区风云再起……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出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讲授新课:

当代国际问题纷繁复杂,各国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难题,如资源枯竭、生态失衡、毒品贩卖等,种种问题困扰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而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下面讲:当代世界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板书)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和平问题

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李力 篇9

一、长文“短”教

长文阅读最大的难点是:信息量大,内容庞杂,不易读细致。很多老师采取略读法,犹如蜻蜓点水般,在文章表面一掠而过。这样的教学,看似面面俱到,其实未能深入,教师教得粗糙,学生学得“稀里糊涂”,不能很好地落实阅读任务。据此,笔者以为,长文首先要“短”教。

1. 选点

《生命与和平相爱》被编录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文共3076字,14个小节。

文章信息大,材料杂,从何处入手、如何入手成了学生阅读的难点。我们首先要求学生进行信息的搜寻:文章包含了哪些信息?初步阅读后,学生搜寻到了多个信息:相识戴维时为其杰出的语言才能所叹服,戴维高分通过美国国务院的中文水准考试,犹太民族的属于全人类的那些著名人物,犹太人对于本民族宗教和文化精髓的维护,戴维16岁“远东行”,戴维8岁创作“侦探小说”,戴维良好的家庭氛围,戴维父亲引领参观犹太会堂,戴维的“童年愿望”等。接着,我们又引导学生对信息作分析整合:哪些信息可整合归类?学生发现:文章虽然记叙了多个场面,提供了大量信息,但信息整合后只有几个点:叹戴维才能、赞犹太民族、说家庭氛围。我们又要求学生进行信息的梳理:这三个信息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学生反复阅读后列出了这样一个信息导图。

戴维才能→犹太精神

个人品性、家庭氛围、民族土壤

可以看出:“戴维才能”是文章叙述的基础,是“基点”;“犹太精神”是由“基点”逐步引发、延伸的“终点”,文章就是围绕这两点来推进展开的。至此,学生豁然开朗:阅读时,可以将“戴维才能”作为课文学习的切入点,挖掘“戴维才能”后的民族根源作为课文学习的路径:戴维为什么有如此杰出的才能?“戴维杰出的才能”与“犹太精神”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由基点出发,逐步走向终极点,也就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聚焦,读懂了文章。

因此,对于篇幅长、信息繁杂的长文,引导学生精准聚焦,有效选点,是短教的关键。

2. 取舍

取舍即剪裁、剪辑,围绕课文的焦点对课文进行大胆的舍弃、择取,形成行文清晰、信息集中的文本,使“长文”有效变短。

对《生命与和平相爱》这篇文章,我们采用的是纵取法,围绕“戴维才能”及其背后原因,我们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大胆的取舍,由3076字浓缩至800多字,将14小节删减为6小节,学生为其取名为《戴维印象记》。它是一篇较为完整的文章,其行文思路是:戴维杰出的才能→找寻戴维才能形成的根源;保留了3个片断:戴维杰出的语言才能,戴维的父母、家庭,参观犹太会堂。

对“长文”进行取舍、剪裁,重新编辑成文,是长文短教的一种策略。其取舍的角度多种多样:可以横切,如《藤野先生》,聚焦“伟大”二字,横向择取四个片断;可以纵取,如《一面》,聚焦鲁迅顽强、奉献精神,纵向选择四处由远及近、由粗至细的外貌描写;可以点挑,如黄厚江老师教《孔乙己》,就是聚焦孔乙己的悲剧命运,选择了几处写手的“点”。当然“长文改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可以择一个片断,也可以是非连续文本的组合。

3. 精读

充分利用编辑后的文本,组织学生开展课堂阅读。

《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的教学,就是下发《戴维印象记》,让学生进行阅读。

探究一:默读《戴维印象记》,圈点勾画,了解下戴维的哪些表现令作者惊叹?

探究二:他为什么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分解1:这是个怎样的犹太青年?

读文,搜寻信息

分解2:这是个怎样的家庭?

读文,搜寻信息

勾连——链接材料:犹太家庭教育的故事

探究三:戴维能创造奇迹,仅仅与个人、家庭有关吗?

分解1:创造奇迹的还有谁?

读文,搜寻信息

勾连——链接材料:杰出的犹太人

分解2:为什么幸运都眷顾了犹太人?这是个怎样的民族?

读文,搜寻信息

勾连——链接材料:杰出的犹太民族

总结:

犹太民族历经苦难,2000多年的苦难史使他们分外热爱生命,热爱和平,他们珍惜生命,努力争取生存的和平环境,所以,犹太家庭格外珍惜亲情,重视教育、知识,每个犹太人都努力求取自身的不断发展,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这,就是成就戴维杰出才能的根源。

通过对《戴维印象记》的阅读探究,学生完成了个人一家庭一民族的探询,理解了民族一家庭一个人的逐层影响,从而轻松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戴维杰出才能的背后是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犹太民族。

长文短教的要义是精教。通过以上三环节,长文很好地完成了重点及难点的突破。学生通过信息的搜集、整合与聚焦,明确了文本的重点,很好地选择了阅读的突破点;通过选择、删减材料,完成了文本主体内容的重组,避免了冗杂信息对深入阅读的干扰;通过精读删改文,推进了文章的深度阅读,从而突破了阅读的重难点。

二、长文“厚”学

长文短教,决不是“长文少教”,长文短教决不能止步于教剪辑后的“短文”。只落眼在“短”上的教,会改了“长文”的味,少了“长文”的味。长文阅读最终还得回归“厚学”。

笔者在课堂的最后阶段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现在,我们一起打开课文,重新阅读《生命与和平相爱》。

比较两个文本:

《戴维印象记》已经能清楚、完整地介绍戴维的才能,并较为充分地揭示了民族精神、信仰对于个人创造力的深层次影响。《生命与和平相爱》还有没有阅读的必要?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将剪辑文本重新置于课文中,有两个作用:第一,回归原文,学生可以在一个完整的语言背景下,重新观照文章“焦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例如:学生通过阅读《戴维印象记》这一删改文,较为顺畅地理解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优秀的民族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但民族热爱和平的精神对于个人的深层濡染,学生在阅读删改文中是体会不到的。回归原文之后,学生将所有信息与“焦点”进行勾连比照,从而发现:正是因为犹太民族经历过苦难,它才分外热爱和平,而这份对于和平的珍视,使得每个家庭、每个人更为珍爱生命,从而激发了生命的无限创造力和可能性。因此,回归长文重读重点内容,会使学生的理解、建构更具整体性,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会更为深透,这种阅读背景下的重难点突破才更有高度及效度。第二,回归原文,可以让学生的思路由对文本某一点的品读延展开来,更全面、深刻、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整体构思、技巧及表达意图。例如: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民族精神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但回归原文进行比较阅读后,学生发现了更多关于生命及和平的话题:有些学生提出,作者不仅揭示了犹太人无限创造力的根源,犹太民族热爱生命、和平的信仰,还寄予了作者希望世界和平、一切好”的美好愿望;有些学生指出,作者在文中穿插了有关中华民族的表述,她是多么希望中华民族也如犹太民族一般,永葆生生不息的活力;也有学生提出,正因为作者热爱和平、热爱生命,她才会关注一个热爱和平、生命的民族,并以介绍民族中的一个人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学生在回归、比较中,思维被激发,思路被拓展,情感被点燃,理解也便更为深入、深刻。而立体、多角度地理解长文丰富的信息及内涵,是长文阅读的最终目的。

教学案例14:和平发展成果丰硕 篇10

从2002年到2012年,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对台工作取得了反“台独”斗争重大胜利,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系统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张,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上,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积极扩大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保持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良好势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恢复中断了近十年的协商,四年间8次商谈,签署了18项协议,对两岸交流合作做出一系列制度化安排,优先解决攸关两岸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效增进了两岸同胞福祉。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开启了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取得突破。框架协议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并取得积极成效,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成立并展开运作,促进了两岸经济共同繁荣发展。两岸贸易额不断扩大,2011年首次突破1600亿美元。台湾企业投资大陆持续增长,大陆企业开始向台湾投资,两岸新型产业合作稳步推进,金融合作不断取得突破。鹰击长空,百舸争流,2009年6月,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全面双向直接“三通”终于实现,开启了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崭新局面。新形势下,两岸社会各界交流不断扩大,近20个省区市的党政主要领导相继率团赴台访问。两岸文化、教育、艺术、科技等领域交流空前活跃,青少年交流持续热络,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广泛的态势。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启动更让两岸普通民众有了更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加深了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和感情沟通。连续举办四届的海峡论坛成为两岸民间交流规模最大、台湾基层民众参与最多的盛会。四年来,两岸同胞往来于途,交流合作春潮涌动。2011年,两岸人员往来突破710万人次。两岸同胞在经济合作中扩大了共同利益,在文化交流中增强了精神纽带,在直接往来中增进了彼此感情。岛内民调显示,绝大多数台湾同胞希望两岸交流合作、平等协商,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台海局势和平稳定,两岸关系改善发展,也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和高度肯定。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期待和根本利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已经而且必将继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指引对台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祖国和平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案例点评】

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在当今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及其取得的发展成就都证明,和平统一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也应坚持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本案例介绍了十八大召开之前党中央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张,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取得了诸多成果,也总结了宝贵经验。两岸同胞在经济合作中扩大了共同利益,在文化交流中增强了精神纽带,在直接往来中增进了彼此感情,这些事实都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就一定能够实现。本案例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当今的台海局势,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战略选择 篇11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要义及其特征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对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的要义和特征作了科学的总结和概括。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就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基本和平的大好时机, 努力争取稳定的环境发展自己, 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上, 依靠自身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 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 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坚持和平、发展、合作, 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走和平发展道路, 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把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 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 对外坚持和平发展, 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 都有利于建设一个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抉择和承诺, 把和平和发展这两大战略问题统一起来, 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一)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 中国人民历来热爱和平、重视文化, 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在我国根深蒂固, 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始终流淌着“和”文化的传统, 有着“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的宽大胸襟。就连中国居民的门楼上写的最多的横幅也是“家和万事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深深根植于“和”文化的底蕴之中。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所阐述的:“中国的和平崛起道路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和“为贵和”和“而不同的文化基础上的”。而和平发展道路正是在和平崛起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从历史实践的方面来看, 中华民族曾饱受战乱之苦, 深知和平的可贵。中国人民从苦难经历中养成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价值取向, 铸就了热爱和平的民族性格。在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指引下, 我们跟众多国家建立了伙伴或合作关系;创造性地提出"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主张, 妥善解决同周边邻国在边界的领土争端;同世界各国携手反对恐怖主义, 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在朝鲜半岛无核化和伊朗核问题上坚持促和促谈。凡此种种, 反映了中国对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高度责任感。

(二)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和世界潮流的必然选择。

坚持和平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也是对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外交经验的总结。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 社会生产力显著发展,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 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还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艰苦奋斗。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要实现发展, 和平的外部环境是必须的。所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是中国实现国家富裕、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希望通过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 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 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也是不可阻挡的世界发展潮流。从现实性的角度来看, 我国政府提出和平发展道路也是基于对现时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正确把握。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在探索与实践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应该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高度, 以合作谋和平, 以合作促发展, 努力扩大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寻求互利共赢。当今世界, 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 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创造和平的国内外环境, 各国才能具备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交流、扩大合作, 各国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道路是符合世界进步潮流和中国实际的正确选择。因此, 21世纪中国只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三、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伟大意义

(一)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使世界格局更为平衡, 国际社会更加安全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意味着什么?很显然, 中国要是富强了对世界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和平发展, 使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摆脱贫穷落后, 走上富裕文明, 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同时, 在近两年世界经济波动幅度加大的情况下, 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希望和动力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国际间合作做出了贡献。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促进了国家间的和平共处与平等相待。并且中国一直把它作为外交的基本立场之一。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方针, 与周边国家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积极开展务实区域合作, 共同利益不断扩大, 共同营造了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中国与当前世界的几个发达国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 对话、交流、合作不断加强, 相互关系也不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中国不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传统友谊不断深化。在南南合作框架下, 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并且, 中国积极参与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既承担着广泛的国际任务, 也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

(二)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使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更为丰富多彩, 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 在发展过程中的可供选择的道路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伴随着战争和武力征服的发展道路, 西方大国的发展和崛起大都是走的这条路。第二条发展道路是在西方大国的扶持下发展和崛起的道路。二战后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就是在美国的扶持下获得迅速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是和平发展道路, 它是依靠自身力量, 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发展, 这是一条与传统发展模式截然不同的道路。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 决定了西方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剥削、压迫、侵略、扩张, 充满着血腥和暴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走侵略、扩张的道路。纵观我国50多年的发展历史, 可以清晰地看到, 社会主义中国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 始终是维护人类和平的重要力量。等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 其发展模式也一定会被世界上众多的欠发达国家所学习、借鉴。而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和"文化, 也必将成为世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伟大宣言, 使“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没有了立足之地

近年来,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一些对中国抱有成见或别有用心的人炮制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这些险恶论调不仅歪曲事实, 更为重要的是会在国际上对中国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会误导其他国家产生不利于中国的民意和情绪, 而且还可能影响其他国家的对华政策, 不利于中国与这些国家外交关系的正常发展。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不仅是对“中国威胁论”等论调的明确回应, 也是对发展中中国形象的科学定位。新加坡《联合早报》曾刊文指出:“和平发展理论的指出, 也是为了消除‘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和平发展理论的出现, 使‘中国威胁论’顿时疲软无力。它反映了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战略思维, 并将规范着政治、外交乃至军事战略”。同时, 中国近几年的稳定发展, 本身已经宣告了“中国崩溃论”的破灭。

(四)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 确立了我国在新世纪和新阶段对外工作的总方针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国际社会风云突变, 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 两极格局瓦解, 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世界进入新旧格局交替的大变动时期, 中国面临西方国家联合施加压力和制裁的威胁。此时, 邓小平综观全局, 审时度势, 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和判断, 及时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方针。邓小平在1989年9月4日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对于国际局势, 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 冷静观察;第二句话, 稳住阵脚;第三句话, 沉着应付。”这三句话充分体现了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思想。正是在这一正确方针的指引下, 我们胜利地度过了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 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赢得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局面。

当前, 国际局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诚然, 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但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 给各国人民带来严峻挑战。我们党以不可动摇的决心和信心, 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定步伐, 及时提出和平发展战略, 把国际战略的侧重点逐步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的“和平发展”。和平发展道路, 实际上是在当今新形势下对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的最新表述。我国奉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十数年, 使国家得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并取得骄人成绩。在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上, 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对世界的承诺, 也是我国在新世纪和新阶段的对外工作的总方针。

(五)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对于我国的繁荣富强,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处, 而且资本主义还处在相对优势的世界上,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 社会主义国家怎样与国际社会实现良性互动, 如何对待现存的国际体系, 又如何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 如何在国内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又妥善处理同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蕴涵着对这些重大问题的回答。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平发展战略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念的基础之上, 是其对外政策上的延伸和具体体现, 是我国对内对外的全方位战略。其精髓是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 充分把握机遇发展自己, 又以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坚持科学发展观, 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根本愿望、根本利益。

上一篇:最新餐饮合作合同范本下一篇:党员观看榜样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