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碘缺乏病教案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2碘缺乏病教案(推荐10篇)

1.2碘缺乏病教案 篇1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位数不够添加0继续除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熟练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重难点:

1、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位数不够添加0继续除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末位不够除,添加0继续除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课室是我们502班所有同学一起上课,学习的地方,保持课室的整洁是我们全体成员的责任,那为了维持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就需要用到一些工具来进行大扫除。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打扫卫生都需要哪些工具(教师板书课题:打扫卫生)

二、新课讲解

前天,我们的卫生委员某某同学去商店买了6把扫帚共花了18.9元,请同学们估一估、算一算每把扫帚多少元?

(先引导学生列式“18.9÷6=”,学生可能用其他方法算出结果,教师针对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点评,也可在黑板上演示)

师:昨天我们学过小数除以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那这道题也可以同样用竖式来计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动手试试看怎么除?

(教师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讲解除的步骤,当算到除不尽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明添“0”可以继续除下去的原因,因为3角就是30分,3个0.1可以看成30个0.01)

所以每把扫帚3.15元

另外,卫生委员还买了4个簸萁共花了26元,请同学们用上面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一下每把簸萁多少元?(教师下去指导学生进行演算,然后用课件演算每一步的过程和意义)书本p5 试一试(教师讲解过程)

霸王龙玩具每盒12个,共12.6元。平均每个多少元? 剑龙玩具每盒24个,共18元。平均每个多少元?

三、课堂练习

课本P5 练一练 1、2、3、4

1、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有的体重可达198t,蓝鲸的体重相当于大象体重的36倍,一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估一估,再用竖式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用竖式算一算,并说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12.3÷2

20.7÷5

36.3÷3 30÷4

45.9÷6

42÷8 3、15个长方体礼盒用去16.2m彩带,20个正方体礼盒用去19m彩带。

平均每个长方体礼盒用去多少米彩带?每个正方体礼盒呢?分别用竖式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4、森林医生

六、板书设计

§1.2打扫卫生

商的小数点要去被除数对齐 小数点后面添“0”,大小不变

试一试

练一练1

练一练3

作业

1.2 有理数 教案 篇2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 1.2 有理数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1.2 有理数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

2.会对有理数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体检分类.【对话探索设计】

〖复习〗

我们知道,所有的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有限小数5.32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吗?所有的有限小数都是分数吗? 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吗? 是不是分数?

结论:所有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探索1〗

小学时所指的整数包括正整数和零,学了负整数以后,今后我们所指的整数与小学时所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结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整数.〖探索2〗

下列负数哪些是负分数?

-12, ,-0.33, ,-12.03,.〖探索3〗

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 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请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大括号里:

1, 0.0708,-700,-,-3.88, 0, , 3.14159265, ,.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注意:大括号内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探索4〗

为什么不是分数?如果说所有的分数都是小数,对吗?反过来,所有的小数都是分数,对吗?

结论:(1)小数可以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两类,而无限小数又可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两类;

(2)分数一定是小数,小数不一定是分数.〖探索5〗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在数-100, 70.8,-7, ,-3.8, 0, , , 中,不是分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小数的是_____________;不是有理数的是__________.(友情提示:, 都是小数,但都不是分数,自然也都不是有理数.你答对了吗?)

〖练习〗

P10.练习

【作业】

P18.习题1.【补充作业】

1.列出竖式,把分数 化为小数.(体会分数不可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把下列小数化为分数:3.14159,.【备选素材】 1.判断:

(1)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2)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3)一个有理数,是分数,就一定是小数;

(4)一个无限小数,如果不循环,就不是有理数;

(5)小数就是分数;

(6)有理数只能分成两类.(7)负分数不是负数.2.按符号分,整数可以分为正整数、______和______三类,而分数则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共两类.3.分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和________________两类.4.满足什么条件的小数才是有理数?

5.(1)列出竖式,把分数 化为小数;(体会分数不可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有的小数不是分数,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3)说明为什么0.3是分数,而 却不是.6.有理数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两类,还可以按符号分为正有理数﹑____和___________三类.7.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1.2 不言代价与回报 教案 篇3

编写时间:2017年9月6日

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事迹。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评估承担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选择,能为自己选择负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点:承担责任的代价

教学难点:衡量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 支月英 芳兰振蕙叶

【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人物事迹】

1980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秦玥飞 君子通大道

【颁奖词】在殿堂和田垄之间看,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人物事迹】

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郭小平暖带入春风 【颁奖词】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人物事迹】

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2014年,彭丽媛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三个感动中国的人物,在我们看来,他们有点“傻”,她放着优越的条件不去享受,他从名牌大学毕业却担任村官,他放弃当医院院长却去当艾滋病儿童学校的校长„„他们傻吗?他们身上呈现着什么样的崇高精神和品质?

【生】不傻,他们担当着社会责任,他们不计较代价与回报。

对,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不言代价与回报。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板书)编写:王亮

编写时间:2017年9月6日

(二)自主学习

浏览书本P13-17,思考:

1.承担责任有什么回报与代价?

2.承担责任对于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3.我们应该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讲授新课 材料导入

这是一则新闻,今年15岁的小朱是罗田一中高一新生,9月1日早晨6时,他骑自行车去上学,不小心撞上了停在路边的一辆宝马车的尾部。下车后,小朱发现宝马车的尾灯被撞裂。小朱家庭并不宽裕,父亲平时靠种田和帮人刷油漆赚点钱。小朱的母亲在罗田县城一家制衣厂打工,每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小朱小学毕业后考上罗田实验中学,其母亲便一直在县城一边打工一边租房陪着小朱读书。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赶紧溜啊,宝马呃,会赔死去!【生】联系车主啊!

【生】请交警处理啊,该赔的要赔啊!【小组活动】分组讨论

一、什么代价什么回报(板书)

好,同学们基本上得出两种结论,承担或逃逸,对吧?那我们分组讨论一下这两种做法的结果、代价和回报。一二组分析承担的,三四组分析逃逸的,等下我们来交流成果。

第一种选择:逃逸,同学们讨论一下他的结果、代价和回报分别是什么? 【生】结果:省了钱,逃避了赔偿

代价:有可能会被查出来,信用打上污点 回报:查不出来的话自己就省了一笔钱 第二种选择:承担

结果:要赔偿,甚至会被车主责骂

代价:经济上会很困难,因为他还是个学生 回报:心里会好受一些。

好,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我们来看一下这两种结果,如果逃逸,那我可能不用承担责任,但是呢?车主受了损失,而且“我”涉嫌逃逸,现在的监控摄像头这么多,要查实能查出来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这只是罚款哦,车主的损失你还是要赔的。

如果是承担责任,经济上肯定要有很大的损失,自己不一定能承担得来,但是心里会安心。这就是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

1.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板书)承担责任有哪些回报与代价呢? 【生】书本P14的第一自然段 ⑴回报 ⑵代价

我们接着来看新闻报道,小朱是怎么做的呢?

他见四周无人关注,而6点半学校就上课了,担心第一天上学迟到,他便迅速离开了现场,骑车赶到学校。“坐在教室内感觉很不安,心里堵得慌。”见老师还没来,在经过几分钟短暂的煎熬后,小朱冲出教室骑车赶到了现场,在原地等候车主出现。可是,等了半个小时,编写:王亮

编写时间:2017年9月6日

车主还没来,眼看已经上课20多分钟了,小朱便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硬纸片,在纸上留言:“首先,非常抱歉!我是罗田一中的学生,我在高一(7)班,叫朱云进,我不小心撞了您的爱车,非常抱歉。但责任必须担当,您可到一中找我。我妈妈脾气不好,我怕她说话伤到您,您先找我,谢谢。”写完这几行字,小朱顿时感觉轻松了很多。

从逃避到承担,这个转变对于小朱而言有什么意义? 2.承担责任对于人成长的意义(板书)【生】书本P14 第二自然段 ⑴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 ⑵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 ⑶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那我们怎么去承担责任呢? 3.做出正确的选择(板书)【生】P14第三自然段 ⑴有这样的勇气和信念 ⑵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

我们看到了小朱的承担也看到了他付出的代价,他有没有获得回报呢?我们最后来看一下这事情的后续。

车主陈先生介绍,当日上午,他开车时并没发现车子被撞,在发动后仪表盘指示灯一直提示尾灯异常,当时他并没在意。直到中午12点钟办完事后,才发现车尾部右侧尾灯被撞损,尾灯周围的油漆面凹陷。

看到车子被撞损,而肇事者逃逸,陈先生说:“当时十分恼火。”但当他仔细观察时,发现尾灯处插着一张纸片,上面写着几行字,在读完小朱的留言条后,陈先生被小朱敢于担当的精神所感动。最后放弃赔偿。

同学们对这个结局满意吗?我们要为小朱的承担和车主的大度点赞。

这是我们做错的承担,但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我们要不要承担?

二、我承担我无悔(板书)【小组活动】

王老师一直在一所省示范性高中任教,2017年刚考入长沙周南秀峰学校,学校就让王老师带初三毕业班的工作,王老师很犹豫,对初中教材不熟悉,对学生不熟悉,压力巨大,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你们能不能给王老师提些建议?她应该怎么做?

【生】还是要去做

1.主动承担那些不可推卸的责任(板书)

对,王老师就是我,对你们不熟悉对学生不熟悉,和我一组的是实力强劲的杨主任,王老师一直不那么自信,我担心自己的把控能力不够,但是我接了下来,我每天六点起床十二点睡觉,除了睡眠,其他时间都在备课,我努力我坚持,因为这是我的责任。

但有一些人的思想境界比王老师的要更高,我们来了解一下。【材料导入】

中央电视台2017年2月8日晚播出感动中国2016人物颁奖典礼。获得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荣誉的分别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潘建伟、编写:王亮

编写时间:2017年9月6日

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

他们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无数中国人,这种中国“正能量”将被不断地传递和弘扬。

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主要体现了哪些正能量?

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②敬业、诚信、等良好的道德素质;

③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情操等。„„ 2.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板书)【随机调查】

在我们的社会,面对责任:

1.有种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

2.有种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 3.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尽心尽力地承担着社会责任 你会成为哪种人?

即使我们成为不了第三种人,但我们仍要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 3.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板书)

(四)课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回报的权利,同时也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作为社会的人,许多责任又是我们不可选择而必须承担的。例如,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面对这些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不能以回报为前提,也不能因代价而逃避。我们要有奉献精神,这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五)随堂练习判断题

1.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2.承担责任一定会得到回报。()

3.(2016年长沙)长沙7路公交司机吴晓红,每次发车前都要认真检查车况,还在车上放置了备用雨伞、方便袋等物品。她驾驶公交车23年,安全行驶超过100万公里。吴晓红身上突出体现了

D ①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②见义勇为的浩然正气 ③贴心周到的服务意识④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4.“感动中国”人物年年评选,获选者各有自己不同的感人故事,但在他们的事迹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C A、都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

B、都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C、都具有履行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D、把自觉承担责任当做义不容辞的法律义务

(六)课后练习学案

8-1.2明辨是非教案.doc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因特网的各种接入方式

2、掌握ADSL虚拟拨号上网的软、硬件配置安装 3、了解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

教学重点、难点:ADSL 上网的安装配置 教学过程:

一、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1、拨号接入:

普通Modem拨号接入、ISDN拨号接入、ADSL虚拟拨号接入

2、专线接入

Cable Modem接入、DDN专线接入、光纤接入

3、局域网接入

4、无线接入

二、ADSL虚拟拨号配置

1、ADSL硬件安装

2、网卡、网卡驱动程序、TCP/IP网络协议的安装

3、ADSL虚拟拨号软件(PPPoE拨号程序)的安装

WinXP已自带PPPoE软件

三、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

ISP: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CP:因特网内容提供商,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如新浪、搜狐等网站。

1.2我上学前班了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学前班的环境,能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

2.初步学习按教师的指令学习。3.记住多数新同学的名字。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二、教具(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幼儿作好上学前班的心理及物质准备。2.组织学生准备自我介绍和一个小节目。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祝贺大家来到学前班,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个团结的班集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啦!那小朋友之间都认识吗?今天就请大家互相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现在我们开始自我介绍,从老师开始(自我介绍),好,现在轮到小朋友们自我介绍了,先自我介绍、再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这样大家就更容易记住你了!每位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时候下面的小朋友要认真听,看谁能记住新同学的名字!

1.小朋友自我介绍+表演节目

2.随意指学生让其他人说出他的名字

(二)认识室内外班级环境

1.教师带幼儿到学前班门牌前,向幼儿介绍:这是XX学前班,今后大家就要在这里学习和生活。

2.带幼儿参观活动室,逐一向幼儿介绍室内陈设及其作用。

3.带幼儿认识男女厕所的位置以及男女厕所的标志,告诉幼儿大小便必须去厕所,男孩要进男厕所、女孩要进女厕所,大小便后要洗手。

(三)玩游戏:找座位

玩法:幼儿确定自己的座位后,离开座位。教师发出会座位的指令,幼儿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并坐好。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四、建议

1.2碘缺乏病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2、掌握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讲授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请大家翻开教材的封面——“信息技术”,在我们的印象中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电脑课,那么今天我们首先来弄清楚,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请大家自己阅读教材了解下面几个方面:(10分钟)

1、什么是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例如:马拉松比赛的起源

“马拉松”比赛起源于一个希腊历史故事。马拉松是希腊的一个地名,公元前希腊与波斯两国在马拉松村附近进行了一次会战。希腊军队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大的波斯侵略军,取得了胜利。当时的传令兵为将胜利消息尽快告诉雅典居民,他顾不得路途遥远,一口气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已累得精疲力竭,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闭上了双眼。

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中的爱国战士,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增设一项以“马拉松”命名的长跑赛。教师活动:这是一则古代信息传递的故事,同学们,现在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手段传递这一则消息呢? 学生答:用电话、网络、E-mail等;

教师活动:大家想到了这么多好的方法,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要比故事中的古老的方法快捷得多,其实这些方法都是利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发展已非常迅速,可说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学生思考得出)日新月异,本节课我们就和同学一起共同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二、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那么请大家分析一下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课(电脑课)的区别(生答略)

要点:信息技术课是让我们掌握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信息的技能和方法,最终提高信息素养,而电脑计算机只是我们信息技术的一种工具。

三、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请学生阐述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人类最初只能通过手势、表情、肢体动作、嗓音来表达和传递信息,因此只能在人的听觉和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传递信息。)

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产生信息获取、信息传递技术(但是受时空的限制)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可以长期存储信息,跨时间、跨地域地传递和交流信息,产生了信息存储技术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把信息的记录、存储、传递和使用扩大到更广阔的空间,使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有了可靠的保证,是人类信息存储与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产生了更为先进的信息获取、存储技术和传递技术。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1837年莫尔发明了电报,使信息可以实时传送,40年后,贝尔发明了电话,可以直接对话,信息传递技术有了更大的自由,广播、电视的出现与发展打破了交流信息的时空界限,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是信息存储和传播的又一次重要革命。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信息的数字转换处理技术将进一步走向成熟;网络技术将向高速快捷、多网合一、安全保密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将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硬件将更加微型化,并具有超强性能;软件将向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成倍地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功能,以帮助人们突破信息交流屏障,实现即时的虚拟现实,为全球化虚拟制造、服务、流通、研究与发展、终身学习和娱乐提供新的平台。

五、巩固练习

1.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普遍性(B)科学性(C)依附性(D)共享性

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三类资源。(A)物质、知识、信息(B)能量、知识、信息(C)物质、能量、知识(D)物质、能量、信息

3.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 次革命。(A)2(B)3(C)4(D)5

4.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这是 提出的。(A)香农(B)维纳(C)钟义信(D)比尔·盖茨

5.最近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的应用。(A)计算机(B)电报(C)电视(D)电话

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与第 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A)一(B)二(C)三(D)四

7.以下对信息特征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A)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他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在(B)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本身并不是信息(C)同一信息能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D)信息不但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8.信息技术的英文全称是,简称IT。

(A)Information Technology(B)Information Technique(C)Communication Transmit(D)Information Transmit

9.现代信息技术是以 为基础,以 为核心,以 为支柱,以 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A)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B)通信技术 微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C)微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D)信息技术 微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

10.“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多,家中的书多的以至于搬家时要用车来拉,因为当时的书是笨重的竹简。从而使得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极为不便,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应该是属于第几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前的事()A.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B.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C.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D.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1.2碘缺乏病教案 篇7

1.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

2、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人类古代文明产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印度种姓制度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人类是由谁发展而来的?在何时?我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些进化阶段?主要代表分别是什么?

2.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人种有哪些??人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二、设问导读:

(一)、金字塔的国度:

1.古埃及建立: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流两岸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的陵墓金字塔是其权力的象征。2.古埃及的兴亡: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两百多年后衰落,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地理位置:在新月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

2.国家出现: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国家出现:约公元前2500年在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雅利安人侵入古代印度,他们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种姓制度:(1)形成:在雅利安人侵入古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在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王属于刹帝利,是第二等级。

(3)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

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四、自我检测:

1、尼罗河流域孕育的文明国度是(C)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国

2、观察右图:这一文物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闻名的重要遗产。它记载的是: A:伊利亚特的内容

B:一千零一夜

C:古兰经

D:《汉谟拉比法典》、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按种姓制度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哪一等

级?(B)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五、拓展探究:

4、阅读材料:(《课时掌控》P4第20题)

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如果奴隶主伤害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则只需向奴隶主赔偿奴隶身价的一半。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史上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古代哪一个国家制定的?

(2)、这些法律条文的实质是什么?

(3)、这部法典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价值?

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三个文明古国。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印度的种姓制度严格的等级制度。

课后习题 见《课时掌控》P3—P4

板书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流域

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伦王国

1.2碘缺乏病教案 篇8

一、基本要求

1、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和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知道物理学不仅指具体的物理知识,而且还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能意识到科学发展(探索)历程的艰辛与曲折,却是富有意义的。

二、教材分析

按天、地、人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标“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对于自然界的神奇,古人早已开始探索,那些直接刺激感官(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尽管由于条件所限,他们的思索还停留在朦胧的感性阶段,但是这些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世界的必要的前期准备,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甲骨文“”(后来演变为“磬”),象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者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和耳组成了“”(声的老写形式),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为大地。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气蒸发,以达到晒干的目的。

“古人的宇宙观模型之一”是古人对日月星辰及周围世界的观察,设想出的宇宙的模样。认为地是平的,天象倒扣的大锅(南北朝时的民歌《敕勒川》中就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日月星辰就在穹顶下的大气中运行

以上这些表明古人的原始思维中有科学的成分。

“雕刻玉版”是距今50的史前仪具。玉版中央布刻圆形象天,外廓方形象地,侧面呈拱形象天穹,表现了中国古人比较原始的天圆地方的思想。在这种宇宙观的基础上逐渐演化产生了“司南”――早期的指南针。

英国的“石头阵”被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天文学家借助电子计算机发现:象夏至等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与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这都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古人对自然神奇现象都有过富有意义的思考。

第二段标“物理学的进步之阶”中,展示了物理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了基础。而且后来物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也与古文明的科学思索关系密切。后来的物理学家们,过一系列的实验以及对那些神奇现象的理性思考,才使物理学逐步有了令人惊叹的发展。而物理学体系的建立则归功于物理学界的一系列巨匠。

第一阶段:自然科学的真理对错误权威的.挑战

“哥白尼”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长期以来,托勒密的“地心说”被教会用作天主教的教义基础,在欧洲占统治地位,受到教会保护。哥白尼在长期的天文观测中,意识到地球根本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一个绕太阳旋转的普通行星。向教会发出严正的挑战,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体系,有利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伽利略”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空,观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是正确的。还不断地向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提出挑战,最早用实验的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

第二阶段: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牛顿”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匠,用牛顿运动三大定律构建了经典物理学体系。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作出划时代的贡献。诗人波谱在牛顿的墓碑上这样形容:“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的夜空;上帝说:‘让牛顿降生’,于是一切变得灿烂光明。”

第三阶段: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冲击了经典的时空观,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如时钟会走得很慢,人将会青春不老,而此时大尺度的宇宙空间象几百万光年也不再是那么遥远。

“玻尔”发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提出了新的理论――量子力学。他们为物理学的发展跨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一大步。

建议适当补充某个或几个科学家的故事或者他们的伟大品格。比如向学生讲牛顿看苹果落地想到日月星辰的运转等,对学生进行高尚的情操的教育。向学生说明:事实上的科学发现不是象我们讲的故事这么简单,故事的背后是科学家们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工作。

三、教学建议

1、与第一节的讲解方式有所变化,以便让学生感觉新鲜有趣。

2、在黑板讲解象形文字的构成,物理学发展历程等;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解物理学发展历程。

3、建议在物理学发展历程时为学生勾画出物理学发展的几个大的阶段,并强调这几个阶段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4、可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前以各种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中外科学家艰苦探索的事例。事例也不一定是物理方面,可以是生物学、医学、化学等等,体现学科间的交流。

1.2碘缺乏病教案 篇9

引入: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本节课,我们重点来

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我们继续用地球运行仪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在演示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观察

和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   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 道是什么形状?(椭圆形)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斜着)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没有)

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呢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两次)

注意:演示时速度不要太快,若运行一周学生还没有看清楚的话,可以反复一次。学生回答后,以板图的方式进一步做具体的解释:地球在公转时,是斜着身子的。它斜着身子,是因为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这个夹角是66.5°。正是 因为这个夹角的存在,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最北到达北回归线,最南到达南回归线,这也是南、北回归线得名的原因。

试想,假如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还会移动吗?

为使问题更简单明了,将地球运行仪的地球仪取下来,换上一个皮球来演示。学生思考后回答:不会移动,始终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点始终在亦道上,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 太阳热量会有变化吗?(没有)没有热量的变化,会不会有气温的变化?(不会。)地球在一年中没有气温的变化,会不会有季节的变化?(不会。)1

由此看来,正是因为地球斜着身子公转,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暑往来,于是就产生了四季。这就解释了我们上节课留下的疑问。

关于四季的产生,我们结合教材图D“地球公转示意图”来详细具体地解释一下。

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大约是6月22日前后,请大家想,这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是否是一年中最多的?

讲述:这一天,北半球的 白 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也就是昼长夜短,并且越向北去,白昼时间越长,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长到24小时都是白天,这就是极昼现象。这一天我们把它叫做夏至日。同时把夏至日前后的6、了、8三个月,规定为北半球的夏季。这一天,南半球的情况完全相反。

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也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获 得的太阳热量、昼夜长短情况与夏至完全相反。习惯上,规定12、1、2为冬季。

 当太阳直射点两次在赤道上时,分别在3月21日或9月23日 前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与南半球相等,昼夜长短也相等,即昼夜平分,因此把这两个节气分别叫做春分和秋分。人们习惯上规定3、4、5月为春季,6、7、8月为秋季。

学生就刚才的解释填表,进行总结并检测学生的 理解情况。

日期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阳光直射的地点

昼夜长短情况

为进一步巩固知识,请学生用实际感受来验证所学。提问:我们当地一年当中,白昼时间一样长吗?如何变化?(不一样。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承转: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别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读教材图F“地球上的五带”,回答:

1、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分别是什么?(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2、五带的范围是怎样的?

3、五带的划分界线是怎样的?(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温带与寒带分界线是极圈)4、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5、五带分别会有什么样的气候现象?(热带终年炎热;寒带终年寒冷;温带冬季冷,夏季热,四季分明。)布置作业:

画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 板书设计:

3、四季的划分: 3、4、5月为春季 ;

北半球: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4、地球上的五带(热量带)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五带的名称: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3)、五带的范围:北寒带(66.5°N--90°N):北寒带在北极圈以 北②北温带(23.5°N--66.5°N):北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③热带(23.5°N--23.5°S):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④南温带(23.5°S--66.5°S):南温带在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⑤南寒带(66.5°S--90°S):南寒带在南极圈以南的地区(4)、五带的特点: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 象,气候终年炎热; 寒带——有极夜极昼现象,气候终年寒冷;

1.2碘缺乏病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了解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和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由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逐个解决三角形,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示意图

三、教学设想

1、复习旧知 复习提问什么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三角形?

2、设置情境

请学生回答完后再提问:前面引言第一章“解三角形”中,我们遇到这么一个问题,“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在古代,天文学家没有先进的仪器就已经估算出了两者的距离,是什么神奇的方法探索到这个奥秘的呢?我们知道,对于未知的距离、高度等,存在着许多可供选择的测量方案,比如可以应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或借助解直角三角形等等不同的方法,但由于在实际测量问题的真实背景下,某些方法会不能实施。如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不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测量,所以,有些方法会有局限性。于是上面介绍的问题是用以前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科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首先研究如何测量距离。

3、新课讲授

(1)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过程一般要充分认真理解题意,正确做出图形,把实际问题里的条件和所求转换成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未知的边、角,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求解

(2)例

1、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m,BAC=51,ACB=75。求A、B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

提问1:ABC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 提问2: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请学生回答。

分析:这是一道关于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题目条件告诉了边AB的对角,AC为已知边,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很容易根据两个已知角算出AC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算出AB边。解:根据正弦定理,得 AB = AC sinACBsinABCsinABC55sin75 = 55sin75 ≈ 65.7(m)

sin(1805175)sin54 AB = ACsinACB= 55sinACB= sinABC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65.7米

变式练习: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30,灯塔B在观察站C南偏东60,则A、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老师指导学生画图,建立数学模型。解略:2a km 例

2、如图,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A、B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这是例1的变式题,研究的是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测量问题。首先需要构造三角形,所以需要确定C、D两点。根据正弦定理中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与一边既可求出另两边的方法,分别求出AC和BC,再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的距离。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得CD=a,并且在C、D两点分别测得BCA=, ACD=,CDB=,BDA =,在ADC和BDC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AC = BC =

asin()= asin()sin[180()]sin()asinasin = sin[180()]sin()计算出AC和BC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 AB = AC2BC22ACBCcos

分组讨论:还没有其它的方法呢?师生一起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变式训练:若在河岸选取相距40米的C、D两点,测得BCA=60,=60 ACD=30,CDB=45,BDA 略解:将题中各已知量代入例2推出的公式,得AB=206

评注:可见,在研究三角形时,灵活根据两个定理可以寻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有些过程较繁复,如何找到最优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分析两个定理的特点,结合题目条件来选择最佳的计算方式。

4、学生阅读课本4页,了解测量中基线的概念,并找到生活中的相应例子。

5、课堂练习:课本第14页练习第1、2题

6、归纳总结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四、课后作业

1、课本第22页第1、2、3题

2、思考题:某人在M汽车站的北偏西20的方向上的A处,观察到点C处有一辆汽车沿公路向M站行驶。公路的走向是M站的北偏东40。开始时,汽车到A的距离为31千米,汽车前进20千米后,到A的距离缩短了10千米。问汽车还需行驶多远,才能到达M汽车站?

解:由题设,画出示意图,设汽车前进20千米后到达B处。在ABC中,AC=31,BC=20,AB=21,由余弦定理得

AC2BC2AB223cosC==,2ACBC31432则sin2C =1-cos2C =2,31sinC =

123, 31353 62所以 sinMAC = sin(120-C)= sin120cosC-cos120sinC =在MAC中,由正弦定理得 MC =ACsinMAC31353==35 62sinAMC32从而有MB= MC-BC=15 答:汽车还需要行驶15千米才能到达M汽车站。

上一篇:县公安局政工办主任“三八红旗手”先进个人事迹下一篇:党员身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