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方案(精选8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为了更好地实践新课改,必须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本人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实践体会与经验。
一、弹性设计教学,增强教学有效性
1 矿井概况
(1) 地貌。
龙华煤矿位于黔西县羊场乡, 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属低中山丘陵地貌。矿区总体呈现一单斜构造, 区内地层倾向大致为324°~331°, 倾角21°~31°。矿区范围及附近未见较大断层和褶曲。
(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井下巷道中偶见一些落差小于5 m的小断层, 对矿井生产和采掘布置有一定影响,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 以1个采区1个工作面达产。全矿划分为1个水平, 4个采区开拓全矿, 水平标高+1 255 m, +1 255 m标高以上为一、三采区, +1 255 m标高以下为二、四采区。矿井服务年限为15.2 a。
(3) 含煤地层。
煤层含煤岩系为龙潭煤系, 龙潭煤系含煤层数10余层, 其中稳定可采5层, 局部可采2层, 现主采M1、M4 (也称打铁煤) 、M5。M1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上部, 上距长兴灰岩底界约19 m, 下距M4煤层约43.0 m, 煤厚3.00~3.20 m, 一般3.10 m。普遍含1层0.10~0.20 m的泥岩夹矸, 煤层层位及厚度较稳定, 为当地主采煤层之一。M4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中下部, 下距M5煤层约30 m, 煤厚1.20~1.40 m, 一般1.30 m, 普遍含1层0.10~0.20 m的泥岩夹矸, 块状构造, 煤层层位较稳定。M5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下部, 下距茅口灰岩顶界约16 m, 煤厚1.70~1.90 m, 一般1.80 m, 普遍含1层0.10~0.20 m的泥岩夹矸, 粉末状构造, 煤层层位及厚度较稳定。M1煤层为低灰、中硫、高热值无烟煤;M4煤层为低灰、低硫高热值无烟煤;M5煤层为中灰、中硫高热值无烟煤。
(4) 水文地质。
该区内地表无山塘、水库、河流存在, 仅在矿区南部有数条季节性冲沟, 多沿地层倾向分布, 枯水季节基本无水。矿区浅部分布有较多废弃老窑, 老窑中可能有积水存在, 老窑水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开采下伏煤层时, 上覆煤层采空区的水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因此, 矿井充水以顶板裂隙淋水为主, 老空水为辅, 属顶板进水的裂隙充水矿床,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 m3/h, 最大涌水量80 m3/h。
(5) 瓦斯情况。
据其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72 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91 m3/t, 龙华煤矿为低瓦斯矿井。据其M1、M4、M5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 M1煤层在1 236 m标高以上无突出危险性, M4煤层在1 219 m标高以上无突出危险性, M5煤层在1 218 m标高以上无突出危险性。所以M1煤层1 236 m标高以上、M4煤层在 1 219 m标高以上和M5煤层在1 218 m标高以上按高瓦斯矿井考虑;M1煤层在1 236 m标高以下、M4煤层在1 219 m标高以下和M5煤层在1 218 m标高以下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考虑。
(6) 煤层自燃与煤尘爆炸性。
据其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M1、M4、M5煤尘均无爆炸危险性;据其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 M1、M4、M5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为Ⅲ级, 为不易自燃煤层。
(7) 煤层顶底板。
M1煤层直接顶为泥质粉砂岩, 较坚硬, 属2类顶板;M4煤层为薄层状细砂岩, 钙质胶结, 坚硬, 属2类顶板;M5煤层为灰绿色中厚、厚层粉砂岩或细砂岩, 钙质胶结, 一般5 m左右, 直接顶为薄层状质粉砂岩, 属2类顶板。M1煤层直接底为泥岩, 易风化, 属1类底板;M4煤层直接底为薄层状菱铁质泥岩, 夹粉砂岩, 属1—2类底板;M5煤层底板为细砂岩, 属2类底板。
2 原设计方案分析
原技改方案在原主斜井的东北侧沿北偏东13°开掘主平硐及暗斜井。表土段砌碹支护, 基岩段锚喷支护。铺设胶带输送机, 担负矿井的运输任务。改造原主斜井为副井, 采用绞车提升, 担负矿井的辅助运输及进风。改造原M5煤回风井为通风行人斜井, 用于进风和行人。改造原M4煤废弃风井为技改后总回风井。投产时新增井巷工程量为2 245 m, 其中岩巷1 489 m, 煤巷756 m;同时, 需改造原有巷道3 321 m, 其中岩巷1 633 m, 煤及半煤岩巷1 688 m。该技改方案主要特点是:利用原有3个井筒, 首采区双翼布置 (原方案为4个井筒开拓) 。
(1) 2007年8月7日发生的一起透水事故对部分原有巷道造成严重破坏, 维修困难, 尤其是靠近相邻矿井的人行斜井和M4煤层中的运输上山破坏严重, 已经不具备利用价值。
(2) 设计利用老水仓改造, 由于该水仓位置的老巷道、硐室较多, 无法施工泵房, 需重新设计。
(3) 主井施工需要井口的居民搬迁, 不仅增加投资费用, 而且会严重制约技改的工期;同时主井井口距离储煤场距离较远, 需要增加较长距离的胶带栈桥, 投资较大。
(4) 原方案主斜井有3段变坡, 势必造成运输环节增加, 不利于维护, 更不利于生产的连续性。
(5) 首采区两翼开采, 首采区服务范围广、年限长, 但是需要新掘主井的同时还要掘进轨道运输上山和回风上山, 这些巷道都布置在岩层中, 工程量大, 费用高。
(6) 该矿井首采M1煤层, 由于M1煤层瓦斯含量高, 施工进度缓慢。
3 优化设计方案论述
新方案新掘进1个主平硐, 并充分考虑利用现有能利用的部分井筒及巷道, 即副斜井、回风平硐和胶带运输上山、1、2号回风上山、轨道石门及联络巷, 并改造利用+1 225 m标高的主、副水仓、泵房及井下变电所。在主平硐中掘平石门揭穿M1煤层, 大致沿M1倾向布置1号层轨道上山和1号层胶带上山, 两巷平行掘进至+1 225 m标高后, 与改造利用的联络巷贯通。形成全矿的通风、排水、运输系统后, 分别在主胶带运输上山中+1 300, +1 269 m标高开口作首采工作面, 即1401工作面的回风巷和运输巷, 两巷道沿M4煤层走向平行掘进至采区边界后作开切眼贯通, 形成首采工作面后开始回采。并在回采巷道中布置钻场, 利用瓦斯抽放泵对煤层组进行瓦斯抽放。然后在1号层轨道上山中+1 300, +1 273 m标高开口沿煤层走向掘接替工作面1101工作面的回风巷和运输巷, 接替工作面布置在M1煤层中。
矿井在M1煤层中布置有1号层胶带上山和1号层轨道上山, 2条上山在+1 225 m标高通过轨道石门与副斜井和回风上山1相连接。M4煤层中布置有1条主胶带运输上山。主胶带运输上山上与主平硐相接, 下与+1 225 m水平运输大巷相连。该方案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总量5 311 m, 其中岩巷工程量2 071 m (改造利用原有巷道1 656 m) , 煤巷及半煤巷3 240 m (改造利用原有巷道2 065 m) 。新方案为3个井筒开拓, 与原技改方案比较有以下优点:
(1) 在副斜井西侧开掘新的主井, 井口距离储煤场较近, 地面工程量少;井下巷道不需要转弯, 运输环节少, 节省投资并且富余运量大。
(2) 首采面布置在M4煤层中, 投产快, 并且在M4煤层掘进巷道中进行瓦斯抽放, 有利于邻近高瓦斯煤层瓦斯释放, 确保开采邻近煤层的安全性。
(3) 改造利用+1 225 m标高的变电所、水泵房及水仓, 不仅有更充裕的空间, 且使第一水平向下延深, 首采区服务年限更长, 有利于矿井接替工作。
4 效果分析
(1) 变更龙华煤矿的技改设计, 工程量减少了255 m, 仅用7个月便完成了技改工程, 缩短工期5个月, 节约资金236万元;并且提前5个月出煤, 增加了煤矿的收益。
(2) 变更设计后, 各生产系统更加流畅简单, 矿井的发展潜力增大。
(3) 方案比较。①老技改方案:煤巷、半煤巷、岩巷工程量分别为2 444, 0, 3 122 m;井筒4个, 生产系统相对复杂。②优化后的设计方案:煤巷、半煤巷、岩巷工程量分别为2 460, 780, 2 071 m;井筒3个, 生产系统相对简单。
5 结语
【关键词】通风系统;通风方案;大直径风管;能耗损失
0.工程概述
尤溪隧道为我单位控制性工程,长度6788m,分为溪口尾斜井以及出口两个工区施工。溪口尾斜井位于秀村小学附近,洞身采用双车道断面形式,与正洞斜交与DK377+115位置,进入正洞后向正洞大、小里程两个工作面同时施工。
1.工程进展情况及通风方案概述
1.1施工完成情况
表1 尤溪隧道施工完成情况
1.2原通风方案
原设计尤溪隧道斜井工区和出口工区均采用压入式通风。斜井工区采用在溪口尾斜井洞口2×110KW和4×75KW轴流对旋风机各一台,分别向小里程和大里程方向正洞掌子面压入新鲜空气,斜井与正洞相交位置设置两台30KW射流 ,将污浊空气向洞外导出,避免形成环流,缩短通风时间。出口采用2台2×110KW轴流对旋风机接力压入式通风,第2台风机设置在距出口2200~2300m的位置。
在尤溪隧道正洞内衬砌台车等通风瓶颈位置设置射流风机,达到增加风压和诱导气流的作用。
通风管路采用直径1.5m的软风管,确保通风管道布设的平、直、顺并及时堵漏,减小风阻损失及漏风。
尤溪隧道原通风方案示意图如下:
尤溪隧道通风平面示意图
1.3通风效果
连续阴雨天气以及即将到来的高温天气导致目前溪口尾斜井工区正洞通风困难,洞内空气质量差,通风时间过长导致每个工作面每日只能完场1个循环(3.5m)的进尺,同时洞内空气质量差还导致了仰拱和二衬等工作面工作环境无法保障,工人无法施工,施工进度缓慢,已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计划的完成。
1.4优化方案概述
根据目前的通风效果以及现有的施工条件,若想改善通风效果只能增加风机数量,减小通风管道风损和漏风,加大压入洞内新鲜空气数量,同时增设向洞外抽排空气的轴流风机和导流的射流风机,消除通风瓶颈,缩短通风时间,确保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
2.溪口尾斜井工区通风优化方案设计
2.1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在满足通风效果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调配减少新购风机的数量。在净空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大直径风管,减少能耗损失。通过适当增加一次性投入,减少通风系统的长期运行成本。
2.4通风机工作风量
2.6风机选择
根据通风机工作风量及风压计算结果可知,溪口尾斜井小里程方向通风机工作风量不得小于2240m3/min,工作风压不得小于676Pa;大里程方向通风机工作风量不得小于3040m3/min,工作风压不得小于1478Pa。原施工方案通风机配备情况无法满足施工通风要求,向大里程方向需要再增加一台轴流风机与原有风机并联向洞内压入新鲜空气;同时为了缩短通风时间,提高通风效率,在斜井底增设1台轴流风机向洞外抽排污浊空气。根据计算结果和现有设备配置情况,优化后风机配备情况如下表:
表2 尤溪隧道溪口尾斜井工区轴流风机配备
另外为了消除通风瓶颈,在斜井底部以及衬砌台车附近共设置4台30KW射流风机,对空气进行导流,加快通风速度并提高衬砌工作面的施工环境。
3.施工效果总结
通过对通风方案的优化和实施,隧道内空气质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大大减少了爆破后的通风时间,保证了尤溪隧道按时贯通;为衬砌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且保证车辆运输视野,大大地提高了隧道内交通安全。[科]
【参考文献】
[1]李宏晋.特长隧道通风方案及其优化[J].铁道建筑技术,2012(1).
[2]李永生.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方式的发展[J].隧道建设,2010(5).
[3]宋国森,胡斌.特长公路隧道平导通风方案研究及优化[J].2011(4).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课程改革。通过强化管理制度、跟进管理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通过加强校本教研、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从而实现“优质、高效、轻负”的目标。
二、具体措施:
1、完善制度,健全网络,建立“减负增效”有效机制 把“减负增效”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结合”控制机制,完善“减负增效”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监督制度。学校成立“减负增效”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如下:组长:强爱红副组长:王萍成员:刘扬 王建民 屠永华 田睿 魏凯 学校校长室、教导处协同做好监督检查,通过教学巡视、教案作业 等常规检查、推门听课、走访学生、联系家长等形式,将“减负增效” 工作切实决执行到位,与考核、奖惩挂钩。
2、强化管理,规范操作,落实“减负增效”各项要求 教导处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落实“减负增效”,教师要在具体教学 过程中实施“减负增效”,教学工作要强调“规范”,课堂要求“高效”,管 理要求 “严格”。(1)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不得随意调整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严禁 占用、挪用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康(体 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来上语、数、外。(2)科学安排学生在校时间。不在 8:00 前组织统一的教学活动,下课 不得拖堂。坚持组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艺 术、科技、体育、团队等活动。放学后要求学生在 25 分钟内离开教室、学校。严禁利用放学后对进行所谓的辅导补课。(3)规范学科作业管理,严格控制作业量。课后作业在形式、难度、题 量上要考虑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应按适当比例设置必做题、选做题和 附加题等题型,使课后作业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禁止教师为学生购买 资料或要求家长与学生购买指定的练习资料当为作业。凡布置学生做的 作业教师要评改。(4)、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内容要符合课标、教材的要求,难易适当,课内的作业要在课堂上完成;课外的作业分量要适中,三门功课相互协 调,注意突出训练重点,尽量减轻学生负担。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 作业,其他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量控制在不超过 30 分钟;严禁用增加 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切实做到:不滥订复习资料、不向学生推荐各 种用书;积极倡导作业练习精练高效,严格过程管理和终端评价相结合。(5)、教师必须按时授课,不拖堂,完善“两操三活动”制度,即课 间操、眼保健操、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不得占用学 生的课间休息时间。(6)、学校或班级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每学 期期末考查 一次,其余学科期末作为当堂考查科目;学校或班级测 试实行等级制,不张榜公布成绩或 排名;学校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 价教师的唯一标准。(7)、学校、教师保证学生的节假日及休息时间,杜绝有偿补课或全员补课;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8)、关心、爱护学生,不得休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10)、减轻课堂学习负担,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满堂 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做 到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
三、“减负增效”的措施。
1、实行“减负增效”工作领导责任制,由校长任第一责任人,严格要 求、严格管理,监督检查各项落实情况。
2、成立学校“减负增效”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本校“减 负增效”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
3、召开学校全体教师会议,积极组织教师学习、贯彻各级领导部门关 于“减负增效”工作的文件、规定等,宣布我校的具体实施措施。
4、学校对“减负”工作定期检查,并将结果存入资料档案,并实行奖惩兑现。
5、定期听取家长对“减负”工作的建议和要求,结合实际按上级规定改 进。
6、语、数、外每位教师以“减负增效 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课堂实效” 为主题进行网上交流;结合教学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工作思路、具体做法(课前准备、课后落实以及课堂层面上的体现);能体现作业 设计的特色(基础训练、拓展性作业)在教学中是怎样落实的?
四、教师应做到: ①每学期有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工作总结等材料,内容具体,切实可 行。②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开展好集体备课、互听课等教研活动。做到教 案完整,环节清晰,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超前备一周课,保证课堂教学 效果。④按时上下课,教导处负责组织检查。体育课教师应在上课之前走进教室组织学生;到专用教室上课,学生应在教师带领下提前整队进入。⑤作业批改及时,无漏批、错改,改写字迹工整,符号准确规范,作业量不超出各年级统一规定的量。⑥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取消百分制,登记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五、教师“减负”工作制度 “减负”,不光治标,还要治本。不能搞个形式,就算给学生“减负”了,不留作业等只是形式上给学生“减负”,要从根本上来给学生“减负”,教师应当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1、学历达标,业务技术水平胜任本职工作。自觉进行基本功培训,练好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
2、每学期有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工作总结等材料,内容具体,切实可行,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3、备课认真,教案完整细致,有新意,提前备一周的课;作业批
改及时,无漏批错改,改写字迹工整,符号准确规范,作业量不超出规定。4 正确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生动、形象、逻辑性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发言、有记录。
5、按时上下课,教导处应负责组织抽查,每月不得少于 3 次。体育课教师应在上课之前走进教室组织学生。
6、热情地在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经常和其他教师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7、任何老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教师不准在家庭或社会办任何形式的补习班、辅导班,加重学生负担,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发现有违犯此规定者,一经核实,学校将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对该在职教师依法处治。
8、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延长在校时间。发现有违犯此规定者,对责任人进行全校提出通报批评,违犯两次以上者,取消全年教育系统各级的评先资格。
9、严格禁止不禁学校许私自订购教辅资料,额外增加学生作业量,发现有违犯该规定者,提出通报批评并限时改正。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工作实施方案
(2011—2012学年)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学校内涵提高、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重点,以实施目标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保证,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为手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支撑,突出重点,深化研究,切实解决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根本问题,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积极探索适宜于本校实情的教改特色。
二、主要工作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即要始终围绕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坚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办优质教育。把握一个重点: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以课堂为阵地践行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创建;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强化两项工作:即“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强化校本教研,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质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明确教师教的环节和学生学的环节基本要求。开展教学问题研究,人人关注、发现并分析、解决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现象或问题并展开研究,努力提升教学能力。
树立和落实“三种思想”:“从起始年级抓起”的思想,关注教育的接受性问题;“从最后一个孩子抓起”的思想,关注教育的平等性问题;“从每个学生抓起”的思想,关注教育的全面性问题。
1、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2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实施步骤
1、提高认识、有序实施。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其培训,认真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案例,丰富理论储备,统一思想,坚定信念,达成共识,研究高效课堂特征,确定提高高校课堂的途径和策略。
2、学习借鉴、稳步推进。
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理念,有计划的组织教师上好示范课,大胆改革,大胆实验并力争在学习借鉴名家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总结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具有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
3、对比分析,查缺补漏。
认真分析实验班级实验前后各科教学成绩,总结得失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为实验的进一步规范操作提供参考,积累经验。
4、打造精品,提升水平。
我校要强化集体备课研究,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备课的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实现资源共享。要求实验教师每学期分别打造二至三节体现“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理念的高
在学校范围内公开示教,已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共同提高的目的。
4、认真反思,总结积累。
要求教师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撰写两篇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的研究性论文。
五、组织机构 组 长:王关女 副组长:石小民
成 员:杨维涛、许海生、马恩民、王振京。
四、实施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师成长
抓好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我们要在不断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步消除教师讲的过多,学生参与较少的情况。学校将依据本方案对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与质量考核。抓实校本研修,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切实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推广其他学校先进经验,构建我校新的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各级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坚持骨干先行,典型引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资源的现代化。从学校实际出发,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科学制定课堂教学评价细则,从而引领高效课堂教学全新的发展方向。
2.加强集体研课,共享教学资源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求每位成员人人发言,并且畅所欲言。讨论交流,精心备课,真正做到多人一备,一课多备,资源共享。
3.落实教学要求,体现学生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我校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在学习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引导学生去释疑,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价学生,不敷衍,要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真心实意,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4.开展教学评估,落实高效推进
课堂教学既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又是教师成长的平台。要让课堂成为教师提升教育生命质量的重要阵地。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较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教师教育生命质量的提升,为保证“高效课堂”的强势推进,学校采取以下措施。(1)实行领导组和攻关组推门听课制度。(2)开展公示课暨高效课堂教学评估达标活动。
(3)打造好教研组的研讨课,实现典型引路,强势推进。为精品课、高效课,切实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既让听课的老师有启发,又使上课的老师得到锤炼和成长。语、数、外、常各科研讨课安排均要在校园网上公示,在校例会上进行总结汇报。倡导同课异构研究,五、落实措施
教师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直接责任人,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细致研究学情,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1.教师必须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每月撰写一篇学习心得(结合业务学习进行),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点,把全新的教学理念与实际的教学结合起来,并要在全校交流,总结规律,推广经验。2.教师必须加强“向40分钟要质量”的思想意识,有效组织教学,消除课堂上的无用功现象。
3.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发挥激励导向功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用教师的满腔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必须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有条件的班级,要求每位教师适时而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5.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得失,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期末交教导处备查存档。
6.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布置必须坚持“量要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益当先”的原则,突出巩固与拓展的目的。7.严格落实“培优辅困”工作。
教改实验方案
一、研究背景
进入课改八年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许多学校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增无减,厌学情绪日益严重,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决定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决战场,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并启动的,其实质是落实对新课程理念的纵深发掘,是激活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减负增效的重大举措。
二、理论依据
1、新课改理论及理念。
2、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三、现实依据
1、市级试点校取得的阶段成果。
2、我县试点校城关初中、扶风小学的实践经验。2009年开展此项教改实验以来,我县在城关初中、扶风小学先行试点,其它初中、乡镇中心小学面上跟进,已积累了一定经
心小学、城关北街中心小学、南阳中心小学、段家太白庙中心小学、召公中心小学
4、召开实验校领导及实验教师会,明确我县实验推进思路及措施。
第二阶段:模式规范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该阶段着重对实验的组织管理、一案三单的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多元评价等具体操作及“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下四种课型的教学流程进行规范,使教改实验逐步由形似达到神似。
1、实验校确定实验班级、科目及实验教师。
确定实验校实验班级、科目。小学在四至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开展实验,初中七至九年级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科开展实验。
2、教研室建立教改实验管理制度,实行领导、教研员包片抓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履行工作职责。
3、实验校建立实验制度及职责。包括领导小组管理职责、实验教师职责、教改实验研究制度、教改实验工作考核及奖惩制度、教改实验学生管理制度、教改试验资料管理制度等,使实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4、教研室深入实验校、实验班指导培训,促进实验全面实施,规范操作。
5、定期举办教学观摩、研讨、反思、有效教学论坛等活
3、积极跟进,全面铺开。普通初中、小学要借鉴经验,积极跟进,不断实践“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
4、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各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改实验方案和制度,特别要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投入,要把学校经费的15%用于教改实验,积极为实验提供支持和保障。
5、加强指导,取得成效。教研员要深入实验校、实验班,指导实验教师规范实验教学操作流程,共同研究解决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积累实验成果,并向全县积极推广。
6、纳入考核,长期实施。将教改实验推进情况纳入学校、教师工作考核。教研室将定期对实验校教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在教改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学校要将教改实验开展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在绩效工资中进行奖惩。
7、用好网络,全面推广。通过扶风教研网有效教学专栏、扶风教研论坛、扶风教研有效教学博客、实验教师QQ群,指导实验教师,推广实验成果,交流实验经验,达到资源共享。
七、预期目标
1、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使“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常态化。
云南省玉溪市老孔寨滑坡位于城南侧约4 km, 滑坡体处于县道公路下方, 其上方分布有老孔寨村10 户居民房屋。县道公路路面宽度约6 m, 为柏油路面。
2009 年雨季期间县道老孔寨附近路段的外侧边坡发生坍滑, 当时进行了挡墙支护。2013 年8 月~ 9 月雨季期间, 该段公路外侧边坡再次发生滑坡, 后缘延伸至公路外侧边线, 局部已达路面中部, 前缘部位的原挡墙已产生位移破坏, 并丧失了支护功能, 截止2014 年5 月, 该段公路仅有半幅路面通车。2014 年6 月进入雨季后, 该滑坡发生了多次下滑, 并在后缘产生牵引、拉裂, 致使长约120 m的路面已完全坍滑, 公路内侧的排水沟产生了拉裂缝, 部分居民房屋已完全倒塌破坏, 局部已明显倾倒变形, 原公路外侧边坡的挡墙已产生位移破坏, 并丧失了支护功能。该滑坡体失稳已对部分居民房屋和公路路面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其进一步变形失稳将直接威胁上部其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并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应尽快进行永久性综合治理。
2 滑坡成因机制与变形特征
2. 1 边界条件
1) 滑坡体范围。滑坡体处于居民房屋平台及公路下方, 部分公路路面已产生坍滑。滑坡体总体地形坡度约10° ~ 25°, 平面呈上部略宽、下部略窄的倒梯形状, 滑坡后缘呈明显的圈椅状, 前缘剪出口处于龙洞河左岸一级阶地的农田内侧部位, 后缘延伸至公路内侧已破坏的房屋墙脚, 主滑方向为NWW。滑坡体中部1 585 m高程的宽度约76 m, 上下长度约85 m。滑坡体前缘高程1 573 m, 后缘高程1 591 m, 高差18 m, 平均厚度约6. 6 m, 平面面积约7 050 m2, 滑坡体方量约为5 万m3。
2) 滑面特征。根据地面地质测绘及勘探资料分析, 该滑坡主要沿基岩与覆盖层接触带产生滑动破坏, 滑坡前缘局部在全风化基岩中产生滑动, 滑面基本呈圆弧形。通过钻孔揭露, 滑面部位主要为含砾粉质粘土或粘土, 后缘及侧缘均在第四系残坡积层 ( Qedl) 中产生拉裂。滑面深度在3. 7 m ~ 8. 99 m之间, 滑带土厚度约为30 cm ~ 49 cm。
3) 滑坡体物质组成及下伏基岩。根据勘探资料分析, 该滑坡属第四系浅层滑坡。滑坡体的物质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堆积层 ( Qs) 、残坡积层 ( Qedl) 组成, 滑坡前缘底部有少量全风化基岩。滑坡体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 ( T2) 地层, 主要为灰紫、紫红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 岩层缓倾坡内。
2. 2 滑坡体变形破坏特征
1) 居民房屋破坏及变形情况。受滑坡体后缘拉裂影响, 位于公路内侧的部分居民房屋已完全倒塌破坏, 局部已明显倾倒变形 ( 见图1) 。根据现场调查, 在滑坡体上方约25 m范围内的房屋墙体和地面共发现3 条拉裂缝, 其延伸方向多与主滑方向近垂直, 张开宽度从0. 2 cm到2 cm不等, 延伸长度一般在3 m ~8 m之间。
2) 公路变形破坏情况。根据现场访问调查, 2009 年雨季期间老孔寨附近路段的外侧边坡发生浅表层坍滑, 估计方量约为500 m3~ 1 000 m3, 并对公路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随后针对坍滑部位的外侧边坡进行了干砌石挡墙支护。2013 年8 月~ 9 月雨季期间, 该段公路外侧边坡再次发生滑坡, 后缘延伸至公路外侧边线, 局部已达路面中部, 前缘部位的原干砌石挡墙已产生位移破坏, 并丧失了支护功能, 滑坡体一直处于蠕变状态。截止2014 年5 月, 该段公路仅有半幅路面通车。2014 年6 月进入雨季后, 该滑坡变形速度加快, 发生了多次下滑, 并在后缘产生牵引、拉裂, 致使长约120 m的路面已完全坍滑 ( 见图2) , 公路内侧的排水沟产生了拉裂缝。
3) 滑坡体后缘拉裂变形情况。滑坡体后缘高程1 591 m, 分布多条横向裂缝, 张开最大宽度约20 cm, 下错高度一般10 cm ~30 cm, 局部达1. 0 m ~ 2. 0 m, 延伸最大长度约10 m ~ 20 m ( 见图3, 图4) 。
2. 3 滑坡体成因分析
1) 内在因素。工程区处于山坡底部相对低洼的负地形下方, 地形条件有利于山坡上部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汇集, 且本身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在雨季期间, 由于地表雨水下渗和地下水位的进一步抬升, 公路外侧边坡表层岩土体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其力学强度大幅降低。公路下方及居民房屋平台部位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大, 约2. 5 m ~ 5. 5 m, 其物质成分主要为粉质粘土或粘土, 含水量及粘粒含量较高, 力学强度指标较低。工程区内下伏基岩为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 其透水性微弱, 为相对隔水层。此外, 工程区发育两条与山坡走向近平行的Ⅲ级结构面的断层 ( F1, F2) , 且陡倾坡内, 破碎带约0. 5 m ~ 1. 5 m, 具有较好的阻水性质。
2) 外在因素。滑坡体范围内公路车辆动荷载及集中降雨是影响斜坡稳定的外在因素。a. 公路车辆动荷载。公路车辆动荷载的不利影响主要为增加斜坡坡顶荷载。b. 降雨作用。集中降雨是滑坡体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由于雨水的入渗在第四系残坡积层和全强风化岩体接触带部位形成暂时性地下水富集现象, 地下水的富集对残坡积层底部的粉质粘土层形成静水压力, 并进一步降低其力学强度。
3) 失稳机制分析。2014 年6 月之前, 公路仍有半幅路面通行, 但其下方边坡基本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局部处于蠕变状态。由于2014 年6 月底至10 月初的连续降雨, 地表雨水下渗和地下水位的进一步抬升, 公路外侧边坡岩土体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其力学强度大幅降低, 第四系覆盖层底部的粉质粘土及粘土层多为可塑~ 软塑状。在暴雨入渗的影响下, 增加了边坡部位的下滑力, 在第四系覆盖层底部形成静水压力, 导致边坡逐渐失去临界稳定状态, 边坡上部土体在重力作用和公路动荷载作用下, 沿覆盖层底部的粉质粘土及粘土层向下方产生圆弧形牵引式滑移。综合判断, 该滑坡体仍处于变形蠕滑发展阶段, 稳定性差, 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3 滑坡方案设计及稳定性评价
3. 1 滑坡设计措施
3. 1. 1 治理方案比选
1) 移民改迁方案与滑坡整治方案对比。移民改迁方案优点是可以避开现在的滑坡区, 同时为公路改线提供场地。改线搬迁方案有以下缺点: a. 要选择移民场地, 并对拟用场地进行稳定性评价及场地平整及征收, 而山区本身可以利用的土地就少, 因此征收及平整难度较大, 搬迁费用较高。b. 公路需要重新改线。滑坡整治方案的优点: a. 居民不用搬迁, 现有公路不用改线, 保持现有公路的线形。b. 可以彻底整治现有滑坡体, 防止由于现有滑坡的继续发展危及上边坡及坡脚河道的安全。c. 投资相对搬迁方案要低。缺点是工程施工可能对现有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这只是暂时的。
综上所述, 滑坡整治方案为优选方案。
2) 抗滑桩整治方案与挡土墙整治方案对比。抗滑桩方案目前在滑坡治理过程中是最有效的工程治理措施, 其突出优点就是治理滑坡, 其治理滑坡的规模大、深度较深、范围广, 且施工较简单。而挡土墙方案通常是以防为重点, 施工简单, 造价较低, 但其通常应用于较小规模的边坡工程, 治理深度较小, 且施工质量很难控制。
因此综合对比, 为保证本工程治理的有效性、经济性, 推荐采用抗滑桩治理方案。
3. 1. 2 滑坡设计
通过综合考虑, 制定治理的原则是对整个滑坡区进行防治, 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主要整治措施为在滑坡体中下部布置一排C30 混凝土桩板墙, 同时对破坏路面按照设计坡比进行填筑, 并结合排水措施, 保证边坡的稳定, 具体措施如下:
1) 抗滑桩: 由于滑坡体变形较大, 原有支护挡墙已经废弃, 公路无法通行, 部分住户房屋出现裂缝, 为防止滑坡的进一步发展, 在滑坡体中下部设置一排抗滑桩, 保护路堤边坡的稳定性, 间距为5 m, 桩身截面为2. 0 m × 2. 5 m ( 宽 × 高) , 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0, 桩长9 m ~ 16. 5 m, 外露地面1. 5 m。抗滑桩之间设置C30混凝土预制板。2) 路堤修整及回填: 由于路堤边坡已经破坏, 因此需对现有滑坡体坡面进行整理, 按照分台阶去除坡面杂物后回填, 回填土体必须分层碾压密实, 压实度不低于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回填路堤边坡分两台进行填筑, 下部边坡坡高6 m ~ 7 m, 坡比1∶ 2. 5, 上部边坡高度4 m, 坡比1∶ 2, 两级边坡之间设置2 m宽马道。3) 排水系统: 修复现有公路混凝土边沟, 保证坡外集水不渗入下部坡体。在抗滑桩桩顶设置一道M7. 5 浆砌石排水沟, 将坡面集水排出坡外。同时考虑到本工程的特点, 在现有坡面整理时在坡面设置树枝状碎石排水盲沟, 将回填路堤内地下水排出坡外。4) 坡面植草绿化: 为了环境美观, 同时减少雨水对坡面的冲刷, 对抗滑桩桩后部边坡坡面进行植草绿化。
3. 2 滑坡整治后稳定性评价
针对优化后的工程的稳定性, 通过地质勘察及反演分析确定物理力学参数, 采用岩土工程专业软件进行分析,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经过工程治理, 滑坡整体稳定性得到提高, 满足了规范要求, 达到了治理滑坡的目的。
4 结语
1) 该滑坡体通过以上方法处理, 上部房屋、道路开裂现象未进一步发展, 表明该滑坡体整治达到了加固处理的效果。在滑坡体整治工程中, 只有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选择合理、全面的方法, 才能对症下药, 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2) 整个岸坡的变形失稳方式牵引式逐级后退分级解体。从滑坡体的特征分析, 产生变形失稳主要是雨水及上部生活集水, 导致孔隙水在堆积体与基岩的接触面附近富集, 增加土体重量, 降低了松散层与基岩接触面土体的强度, 同时在车辆荷载的影响下, 使边坡表部的松散层沿松散层与基岩接触面土层产生滑动形成滑坡体, 因此建议在今后开展工程活动时, 应采取有效的工程预防措施, 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摘要:结合云南省某公路滑坡的工程概况, 从边界条件、滑坡体变形破坏、滑坡内外因等方面, 阐述了滑坡的成因机制与变形特征, 并提出了滑坡的整治方案, 分析了整治后滑坡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 该滑坡达到了理想的治理效果。
体育教学教学方案优化一、对小学体育教学引导方案的分析
1.为了保证小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素质,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如幽默的语言方式,灵活的组织能力,对自身教学的高度热情等,这都能激发小学生进行学习,使其具备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性,保证其体育课程参与的热情及其兴趣。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实现其自身教学的规范化、正确化,保证其运动成绩的提升。
在体育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方式是让学生学会体育锻炼的方式。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给予积极的动作示范及其学生体育活动的规范。比如,在跑步示范中,一个小小的动作透露出动作的协调性、流畅性。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非常的优美,小学生必然会因此羡慕,从而有利于其日常体育活动的学习及其练习,对其表现出相当大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条件的优越性,严格地规范自己,不断地加强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应用素质,保证最佳化的精神状态,从而吸引每一个学生。
2.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要针对小学生好动的天性,对学生进行体育兴趣的培养。这里可以进行体育游戏活动,保证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实现其内容的丰富多彩性,实现其整体趣味性的提升,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其坚毅品质及其团体合作能力的培养。
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竞赛及其游戏方法的应用,进行竞赛性游戏练习方式的应用,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实现教学的趣味性,保证其良好的体育氛围的营造。比如,在投掷练习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射纸飞机的活动,比比谁的飞机飞得更高、更远,这是几乎每一个小学生都感兴趣的活动,通过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植入,让学生喜欢上投掷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保证课堂游戏的丰富性,实现学生的体育动作练习的规范性。
二、教学方案的具体应用
1.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授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一种良好体育锻炼习惯。这里教师可以将体育锻炼及其游戏娱乐结合起来,可以一边教授儿歌一边进行跳绳,保证学生的体育动作的规范性,这样保证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保证其被游戏吸引,实现其兴趣的激发。
游戏提高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也可以进行竞争的方式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50米赛跑教学中,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若干小组的划分,以接力赛跑的形式进行比赛。小组比赛得第一名的人,奖励他们一面小红旗,从而培养其对于赛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其团体合作精神。通过这种锻炼方式,实现了小学生的身心愉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保持其欢快情绪,实现其愉悦心理,让学生在娱乐中体会到知识的快乐。
2.目前来说,我国的一些体育教师都是进行传统讲解式教学,这种方式太过于成人化,并且其内容方式比较单调、刻板,不利于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提升。为了尽快地摆脱这种传统方式,教师需要进行陈旧教学方式的改变,保证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而更加适应小学生的生理及其心理需要,实现其教学情景的趣味化,使其在趣味性的活动中,进行身体锻炼,保证其学习任务的完成。这需要引起相关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体育活动的训练,教学完全可以进行情境的创设模拟,通过动物化的动作表现出来,如鸟飞、象行等方式;又如,进行袋鼠跳形式的应用,突出强调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动作特点等。这也需要教师做好体育活动理论课程的工作。在理论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进行多媒体的使用,如播放一些体育活动训练录像、动作分析要领等,保证学生对于技术要点的掌握。
通过对大自然情景的创设,更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让学生在动中思考,在动中学习,通过对意境情绪的驾驭,实现学生的积极学习。比如,在短跑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小树林穿越的情景创设。总之,就是进行不同劳动、运动、生物活动等的模拟,保证学生对体育活动技巧的积极学习,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景创设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保证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将动作与思维相结合。这需要建立在情景创设的前提下,以无声模拟为主。教师需要给予一个好的开头,如根据季节变化的因素展开活动。比如,夏天在哪里?让学生针对夏季的特点,进行不同动作的创造,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及其想象力,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体育锻炼中,准备活动是必须要做的,这种形式的活动,需要教师做好主导,需要保证学生学习的安全性。教师可以根据春天来了,小树长高了,来进行学生伸展准备运动的锻炼,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动作步骤,锻炼其自身的动作协调性。又如,“春天来了,青蛙醒了”,学生可边叫边跳。在这样的活动中,使学生的智能和体能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师预设的情境教学中,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方案的应用,需要体育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设计,保证其设计方案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龚成太,王文生.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成绩评价的调查结果与评价体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3).
[2]周逸先,赵婧.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误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01).
【优化教学设计方案】推荐阅读: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7-10
薪酬方案的优化设计10-10
SEO优化教学09-17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10-23
系统的优化教学设计01-11
优化作文教学开题报告07-13
如何优化思想品德教学11-26
实施分层教学优化学习状态07-04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07-16
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