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成长提升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反思中成长提升(精选8篇)

反思中成长提升 篇1

-----听课心得体会

罗行小学

张荣珍

2011年5月13日,在丹灶中心小学举行骨干教师示范课,有幸聆听了黄彩珍老师和张伴玲老师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这两节语文课组织得流畅自然、结构紧凑,语言亲切,教态大方,准备工作很充分,两位老师的课无不体现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针对这两节课谈谈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黄彩珍老师上的《棉花姑娘》,这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总得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这节课我比较欣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适应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老师利用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跟随老师学习课文,这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

二、教师的语言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语言具有感染力,就能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古人云:“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倒。”黄彩珍老师就能做到这点,整节课教师的语言规范亲切,鼓励性强,富有童趣。听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她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

三、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句话道出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识字是低段的重难点,更道出了识字教学在低年级的重要性。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编字谜识字、编儿歌识字、游戏中识字、语境识字等方法。黄老师采用结合语境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把生字放在句子中来学习,这样的效果非常好。如“蚜、盼、治、斑”生字的教学,不但让学生学会了生字,还从生字中引出形近字,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啄”也出示有关的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发现:啄木鸟的嘴最有

特点,因此是口字旁。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特点,右边的一点好像树干里的小虫子,让学生记忆深刻。

四、板书设计

全国语文板书研究中心主任王松泉在《语文板书教学及板书学研究概论》指出:板书教学的作用,在于它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维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津梁”,虽是一连串的比喻,但生动指出了板书在“教”“学”两方面的重要地位。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黄老师根据儿童特点,利用动物的图代表文字,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更激发学生的兴趣。

黄彩珍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优点,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但美中不足的地方,我认为有以下方面。

1、新课程课标指出:低年级教学主要任务是“识字教学”和“有感情朗读课文”。所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以这两点为主。黄老师制定教学目标抓住了“识字教学”为重点,却忽略了“有感情朗读课文”,而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是学生认识动物的过程,不应该作为重难点来进行教学。在生字教学时,就出示了生字所在的句子,还有姑娘请了那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如果能出示它们之间的对话的句子,并对这些句子进行指导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到前面表演,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生字教学时,“斑”,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这个字应该是左中右结构,而不是左右结构,学生说错了,老师没有及时指出,学生一旦形成了固定思维就比较难改了。所以老师上课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备课的时候应该要把文本吃透,把学生容易弄错的地方也备进去,这样才能减少错误。

3、由于上课时对课文内容挖掘太深,讲的内容太多,没有做到“舍”,花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没能在40分钟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对科普知识的介绍只要简单讲解,让学生明白哪些是益虫就行了,不必讲解那么详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任务形象,受到心灵启发,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 2

面描写,领略作者的一些写作方法。

张伴玲老师上的26课《全神贯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客人的事。

听了张老师的课,我谈谈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

一、加强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预习是学生独立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过程。是教学过程必要组成部分。

上新课之前,老师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学会生字词,收集有关罗丹的资料。所以学习生字词学生掌握很好,通过交流收集到有关罗丹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有关罗丹更多的知识。

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材中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个体自读、同伴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只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张老师老师能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在激趣导入后就给足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通过几次自由默读课文,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罗丹对于雕塑艺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学生去感受罗丹对雕塑如痴如醉的工作境界。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张老师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每段段意和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方法指导。所以学生概括的内容越来越准确,语言越来越精炼。

四、训练学生发挥想象力

从罗丹的神态、动作猜罗丹当时在想什么?这个环节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也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把课文内容、现实生活积累与启发引导学生想象力结合起来,使课堂活动赋予创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写作文发 3

挥想象打下了基础。

五、课文学习与课外结合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老师收集了罗丹所雕塑各种姿态的作品并展示给学生看,这个环节是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罗丹更多的作品,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并进一步感受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成果。对罗丹有更深的一层的认识。更对罗丹所说的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并从中受到教育。

对这节课,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1、张老师让学生读课题之后就让学生说“全神贯注”的意思,这学生通过预习应该可以回答出来。那是不是在学完课文之后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这也是解释词语的一种好方法。(在平时测验中经常出现类似的题目。)

2、在理解重点段第二自然段时,从罗丹动作神态猜想罗丹当时在想什么?我觉得是否该让学生先找出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有感情并通过多种朗读的方法细细品味这些句子,或创设情境,甚至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入情入境,学生通过真正理解了,才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罗丹当时心里想什么,写出来的也较有新意。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只是从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字面的意思来理解,能否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我想通过学生联系实际,学生会理解更透彻,印象会更深刻。现在的教学侧重理解意义深刻的句子要联系实际来谈体会。

听了两位骨干教师的课后,我自己也进行了反思和思考。

1、要上好一节课,不论是精讲课文还是略读课文,必须把文本吃透,把握好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老师不能只是按着自己备的课按部就班,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上课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要进行恰当的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或指出错误的地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4、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就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略读课文讲究“简略”,但也应有“精”的部分。根据每个单元的导读部分进行确定“精”的部分,处理 4

好“取”与“舍”。

5、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读文,让学生通过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6、教学重在方法的指导和运用,略读教学是桥梁,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架好这桥梁。

反思中成长提升 篇2

从时间进程的顺序看, 教师的反思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

这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反思, 应融入教师具体的备课当中, 因此, 在备课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适合怎样的学习深度与学习材料?

如何组织材料和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上会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 我准备怎样处理?

哪些学生需要给予特别关注?

从分析教材到研究学生, 在教学之前就要做一个周密的、有目的性的、尽量完备的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反思。

尽管教学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但在教学过程中, 意外情况随时都会发生, 教师对此要做出快速反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即时反馈, 反思如何根据学情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使它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对课堂的这种掌控应是以不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 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教学设计来强制学生的学习, 也不能完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迷失了教学目标的导向, 更重要的是, 这种掌控一定是与学生人格平等地去合作、探究与分享。这种反思能够保证教学高效地运行, 能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与应变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

上完一节课, 我们或多或少总有一些感悟, 这其中有成功后的喜悦, 也不乏不尽如人意的遗憾和苦恼。因此, 教师的课后反思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这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 这节课出现了哪些“意外”, 我是如何处理的, 效果怎样?

(3) 下一次的教学设计我还需要做哪些改进, 这样改进的目的是什么?

这种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所经历的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比较全面的反思, 最好“趁热打铁”,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马上静下心来, 掩卷沉思, 及时整理、总结并形成文字, 以教后感或教后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便于自己今后的改进, 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

古人说,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教师的反思不能只局限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 还应包括反思教师同伴的教学行为以及借助别人对问题的思考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这主要是依靠教学研讨, 通过交流来进行。这种交流是一种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灵感与灵感的交融。在这种交流中, 我们要学会对他人人格与见解的尊重, 对别人见解的反思与接纳, 同时伴随着自己不断修正自己认识的过程, 突破自己认识的局限, 获得新的更有价值的认识与完美的人格。另一方面, 我们还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 利用网络, 加入到教师群体的研讨中去, 这样可以拓宽视野, 开阔思路,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问题中反思,反思中成长 篇3

首先,我很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次上课的机会,正因为亲身上课,还有专家和兄弟学校的老师对这堂课进行的深入、辩证的点评,让我发现了自身的问题,并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过于追求课堂的完美,而忽略了细节的感动。

教授在点评我的课时,提到对本课语言的品味不够、对作者关注不够、对老王和作者的关系关注不够等等问题。总的说来,都可归纳为“过于追求课堂的完美,而忽略了细节的感动”。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历来上公开课课堂的完美、环节的齐全,潜意识中已经成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之一。我认为这是毋庸置疑的。教授虽然说,好的语文课不需要这样那样的花样,只追求从文本中得到的感动。但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对于一堂公开课来说,只追求文本的感动,似乎要求有些高。

正是限于以上原因,所以我的课堂就缺少了文本中细节的体味与感动。比如,对老王的回答“住这儿多年了”的分析不深入,对“一个幸运的人的不幸者的愧怍”解读不够,……回忆整堂课,我在文本的深入探究上,是先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深入的设计引导问题,导致这堂课作为浅教上出了水平,但作为深教,却远没有上好。

问题二:太过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弃了教师的正确引导。

本课最后对主旨的领悟,落脚到了“关爱他人,从我做起”。在预习课上,有一個同学对我说:“老师,我写了一段话,明天的展示课上,我来带领学生宣誓,可以吗?”我想了想,觉得学生设计的活动是和主旨相关的,就同意了。结果,恰恰是这个宣誓,让教授“抓住了把柄”。教授反复提到这个“宣誓”,说它与课堂格格不入,说课堂上的所有活动,课堂的氛围,要与文本相契合。《老王》是一篇值得人静静深思的文章,“宣誓”是激昂的,两者怎能混为一谈呢?

对这个“批评”,我非常接受。尤其是教授的那一句“课堂上的所有活动,课堂的氛围,要与文本相契合”让我深受启发。从教四年来,我一直走的是课改道路,并且我也深信这是一条符合学生发展的科学之路。但四年上下来,总觉得自己在教学上不知道哪儿有些问题,但具体是什么,又说不清道不明。听了教授的点评后,我一瞬间明朗了,原来是这四年,我过于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对于我校“生命教育”的理念践行的过了头,虽然课堂活灵活现、学生精彩纷呈,但我并没有真正把课堂推到应该有的高度和深度,从而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这正应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做什么都得顺势而生、适可而止。

明白了自己的问题之后,我反复思考,总结了两点解决方法:

一、深入研究教材

在每节课前,不借助任何教参教辅,就拿一本语文课本,认真研读。从字音、字形、字义,到文章的语言、结构、写法,到主旨的领悟,潜心研究,并做好笔记。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批注,在笔记本上写出符合实际而又独特的教学设计,课后及时写好教学反思。对于理解不准确的地方,不能一味迷信教参教辅,要多和同事交流讨论,多查阅相关资料。在每堂课前,都尽力做到理解深刻、胸有成竹。

二、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年的教学生涯,我的课堂一直深受学生喜欢,因为我追求的课堂就是轻松愉悦、快乐和谐的。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畅所欲言,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用各种形式展示。我对学生的要求也很简单,因为是初中的学生,所以除了基本的语文知识掌握以外,我要求学生能够有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即可。而且,我在课上多采用的是鼓励学生、表扬学生的方法,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多说、说的好。因此,课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深入反思后,我确实引导不够,提升欠缺。今后,我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我要做到更多更多。除了以前对学生的要求外,跟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深入理解文本,理解文字背后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人的各种情感,从而更好的培养、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我就要更认真、更深入的备课,才能引导学生朝着一个更高、更远的语文世界迈进。正是赵明教授给我的建议,“正确的引导与提升,与发展学生个性不矛盾”。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心得体会,所以,活动后,我感到很沉重,心里沉甸甸的。前景虽然已然明了,但我要做的却更多更多、更多更多。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太缺少文本的钻研、太缺乏岁月的磨砺。我很赞同朱宝君老师的观点,不管是张教授的指导,还是李专家的培训,教师必须寻找一条自己经过研究摸索的独特实用的课改之路。正如我在上《老王》这一课前,我本打算打破常规教法,用一个别样的视角来引领这堂课,即以作者杨绛对老王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引领学生去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品味感情。老王给杨绛送鸡蛋、香油,作者对他感到愧怍,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好朋友来你家给你送礼物,你会怎么做呢?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理解杨绛愧怍的原因,为整篇文章主题的理解垫下基础。但,我最后没有采用这种形式,因为我担心,这样的形式不被其他老师认同,这样的设计不被专家认可,这样的角度我驾驭不好。但,赵明教授对我的课的中肯的点评,让我后悔莫及,如果我这样上了,正中教授下怀,与教授的看法大体相同。教授的点评更给了我勇敢走下去的信心,让我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在反思中成长,反思中进步 篇4

一、反思备课活动

1.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不同,认知特点不同,而且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的知识储备也差距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盲目照搬他人的模式,而应多方借鉴,取长补短,融合成为自己的东西。

2. 加强集体备课。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课堂教学再拙劣的老师,他们的思维中也一定会有别人无法企及的东西。对教学中一些不容易处理的内容或教学难点,可以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积极探讨更有效的突破方法。有些东西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把自己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圈子里时,很难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而集思广益则能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帮我们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二、反思课堂教学

1. 教学方法。如今的孩子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传统的灌输式或问答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求知的愿望。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应充分尊重他们的这一地位,并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主动去感知探求并获取新知。常用的有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诱思探究等,尤其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发散思维也必将得到更快发展。

2. 教学模式。数学来源于生活,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这是数学教学发展的方向,而这种教学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原来数学并不只是那些枯燥的数字计算,而是能够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照本宣科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此,课堂必将精彩高效。

三、反思教学评价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小学生对这种要求更为强烈,虽然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送给学生的则大多是批评或否认。其实这是传统的高高在上思维模式在支配着教师的这种评价行为,而这种教学评价只会让学生讨厌学习,甚至对自己的学习能

力产生怀疑,这对以后的课堂教学极为不利。因此,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努力发现学生成长中的点滴进步,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努力将其放大。有句话说:给点阳光就灿烂。是的,老师给学生一点阳光,学生回报你的将是一个春天。

四、反思师生关系

1. 做学生的生活父母。小学生年龄小,他们不仅渴望在学校能够学到知识,更渴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要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尤其现在的留守儿童较多,这部分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爱。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好多生活习惯还在养成中,因此身上必然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毛玻作为老师,要细心呵护和照顾,看看他们有谁的脸没洗,看看谁的衣服脏了破了,如果发现了上述情况,请一定努力帮他们做好。请不要忽略这些细节,你的付出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在爱的阳光下沐浴,相信他们一定会在学习成长中尽全力回报给你。

2.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都希望和老师做朋友,不喜欢老师高高在上的样子。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近孩子们,和他们交流谈心,多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学习以外的需要,做学生的大朋友。在学习上,要热心帮他们解决困难,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遇到困难才会敢向老师求助,这样学习中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整天板着脸面对孩子的老师,学生大多不喜欢,即使他们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也不敢或不想去找老师帮忙,这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是极为不利的。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教师有高尚的品德和完善的人格。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家。

反思中进步反思中成长

——《长城》教学反思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年以来,我一直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身为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教学中时刻变化的新情况,才能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中的每一个标志,才能做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下面我以在镇内“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执教《长城》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一下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课堂上我并不逐段学习,而是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抓课文中心句,提炼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围绕“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两个问

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习。让同学在初读课文后谈对长城的印象,然后在文找出一句能概括长城的一句话。学生自然而然地找到了“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在教学《长城》这篇课文时,考虑到学生对长城的认识并不全面,仅靠课文中两幅插图和课文描述,学生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此,我在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同时,也整理了大量的有关长城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制作成课件,结合对课文的学习逐步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二、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基矗

一堂课的导入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却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起始环节,好的课堂导入犹如优美乐曲中的前奏,精彩戏曲中的序幕,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来,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矗在《长城》的教学中,我采用音乐导入法。先让同学们边欣赏音乐《长城长》这首歌曲,边欣赏长城的图片,然后让同学们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在音乐渲染的情境中交流资料,容易使同学们产生直观而美好的理解,感觉长城不是那么遥远,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开展多种形式朗读,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可见,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有效地开展朗读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又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第一自然段远看长城气魄雄伟,初读了解了长城“长”的特点,然后结合文中的插图和课件,学生不仅理解了“蜿蜒盘旋”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发现了长城“曲折”的特点。通过个人读、男生读、齐读等形式读出了长城的雄伟气势。第三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通过个人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去感悟,为了提升学生的情感,教师还在音乐渲染中进行范读,创设情景“透过厚厚的城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同学们想象,活跃了思维,启迪了灵感。让学生由衷认识到“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对于教材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不言而喻的。

四、适当的补充素材,提高教学实效性。

在学习第一段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长城的“长”,我补充了三个素材:“在中国地图上,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一共经过了八个省市,有一万三千多里。”“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有二百五十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围绕操场跑上26000圈。”通过这些具体数字更能让孩子

们清楚体验到长城的长,使教学目的性更强也更有效。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装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相当于咱们四年级一班全体同学的体重的总和。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补充了一段世界各国领导登长城的图片和他们对长城的赞叹的资料,加深了孩子对长城知名度的了解,更加能够感悟出长城的伟大、民族的伟大。让学生也情不自禁地对长城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在反思中成长 篇5

我自从当老师到现在,历时有十四个春秋了。自从站上讲台后,非常注意为人师表,在语言或行动中都注意美字。在平时的工作中,自己总是一个人民教师准则要求自己,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工作,要求上进,并加入到党组织中去,在党旗下表过决心,为党为人民奋斗终身。一天上好每节课,从早上到晚上都站在讲台上,对得去人民、对得起党。我在社会上看到一些不良的人为现象,自己不服气,觉得真正做工的人得不到重用,而不做工的人反而青云直上,所以就产生了泄气的思想。

这次通过师德师风集中教育学习活动后,我学习了《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领导有关师德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先进教师的先进事迹,反思自己,觉得自己从教十数年来,自己的表现在示范方面做得很不够,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我指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一、发扬成绩,努力克服缺点

身为一名老教师,况且目前我还在教学一线上,我要以身做则,积极配合各科教师做好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多读书、多看报。活到老、学到老,要积极努力地上好课的同时,主动参加学校科组的教研活动,把自己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

三、尽心尽责作好我的本职工作,对不良现象和错误行为要大胆批评指出,为教育事业发挥自己的余热。

早晨的阳光是灿烂的,夕阳的彩云是美丽的,人生篇章开头应该是吸引人的,高峰应该是豪迈的,那好的结尾也应该是完满的。我应该这样去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

四、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长城。使我们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更要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特使。用陶行知先生的说法,师德建设就是“建筑人格长城”!师德师风自我反思对照

本人中专毕业,教龄9年了,中学二级教师,长期担任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我校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有较明确的认识,对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也更熟悉了。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自己9年来的教育工作生涯,经跟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和评议,自我剖析如下:

一、我在职业道德规范和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在依法执教方面,尽管我能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能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但学习和宣传教育政策不够深入,有时候还存在消极的教育言论、行动等问题。我有时候放松了或不注意这个准则。

2、在爱岗敬业方面,我基本上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偶尔有敷衍塞责现象。

3、在热爱学生方面,我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平等、公平对待学生,特别是要求学生方面,还不够严格。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爱是教育的万金油,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释放能量,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4、在严谨治学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师德的基础是爱,核心是专;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我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在团结协作方面,我基本上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志,就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还不够理想;我能够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关心集体,积极维护学校荣誉,但对如何更好地共创文明校风,还缺乏智慧上的协作;我应当通过靠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赢。

6、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尊重家长方面,我爱听取学生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但由于本单位工作特点,决定与学生家长联系相对减少;在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方面还不够积极。

师德师风自我剖析

我从1997年参加工作,长期担任数学教学工作。通过我校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有较明确的认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也更熟悉了。这次教育活动规模大、范围广、层次深,是一次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好机遇。通过前一阶段认真深入的学习,我逐渐把握了“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了内在的精神动力,不断促进自身职业道德的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本人觉得获益匪浅。自我剖析如下:

1、重教书,轻育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作为数学老师,我醉心于提高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满足于学生数学方面的进步。平时与学生的分析讲解较多,但与学生的谈心少了,对学生的家庭思想等情况忽视了不少。对学生中出现的诸多不良现象,我也甚至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教书与育人,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细细想来,这种做法让我心有不安。

2、小成即满。我发现自己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特别是老把现在跟以前比,觉得一切都很好,安于现状,进取力度不大,甚至有时还为以前取得的那丁点的成绩沾沾自喜。通过深入学习,我发现这是很危险呀,这种思想那可要不得,感觉“满”了,那就晚了,你思想不解放了,没有了进取心,你会被时代所淘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顺应潮流,这个潮流实际上就是客观规律,逆流而行,太危险。

3、在严谨治学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师德的基础是爱,核心是专;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我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4、在如何做好课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还需加强:(1)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帮助学生检测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等;(2)要为学生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3)要为学生确定新的教学观: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能够达成的目标;另外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再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同时还需要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及时反馈,建构沟通的桥梁;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最后必需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5、在“在对待自我,新课程强调反思”这句话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入:因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不太擅长。反思的范围缺少广度,反思的内容不够深入。

以后的改进方面:

(一)在帮助学生方面

1、帮助学生检测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二)本人自身方面:

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同事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与全体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相互配合,齐心协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同事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另外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转变作风,积极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3、加强数学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我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4、我还要继续正确地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从群众意见中看清自己平常没有察觉或没有引起重视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好自己的师德问题。

在反思中成长 篇6

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在每一堂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实际是培养我们一种教学反思的能力。反思性教学是当代反思文化在教育领域的表现,是教育实践追求合理性的反映,更是教育主体进一步成熟的象征。而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的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的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在心灵上的沟通。反思有利于教师经验量的积累、质的提高和准备性的增强。诚如考尔德希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更是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学会教授、成为反思型教师”这一点对于在教学中处于“初级阶段”的老师来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反思策略与反思方式主要有三个方面:自我提高反思策略与问题单、行为记录反思策略与反思教案、同伴交流反思策略与反思札记。作为一个新手型教师,我自己的感觉是对解决“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即包括导入、语言、板书、讲解、提问、演示、练习指导、结束等在内的具体技能的把握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体实例的支撑,显得非常空乏。因此,我觉得,学校对新手型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应以对其自身教学技能的反思为切入点。

在为期一年多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后记着重于记叙自己对教学时间的安排是否妥当,课堂纪律是否混乱,学生精神状况是否饱满等等,但是对导入是否精彩,讲解过程是否通俗有趣,板书是否工整有条理,提问是否能很好的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练习指导是否巩固了当场的知识,有没有完整的结束语等却基本忽略了,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些新手型教师要进行反思的重要内容。

以这一学期进行的一场公开课为例,课前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不但详细地备课,还制作了多媒体软件,用以辅助教学,本来以为这将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例,我自己对此充满信心。但是上完课后,感觉却非常不好,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这种感觉在我从教一年多来是没有出现过的,事后我自己进行了内省性的反思,总结起来,原因应该出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详细的备课过程中只重视了备教材,而忽略了备学生――这一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上公开课的1班学生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强,有比较强的求知欲,这些特点可以让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更为开放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将课堂交给他们,我自己只做一个领路人的角色。但因我备课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而等到上课发现了问题时,又因为对教学技能掌握不够全面,不会也不敢在适当时候灵活变通,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差强人意,这就注定了我这节课的效果不会理想。

二:备课过程中过分重视了形式方面的内容,而忽略了实质性的方面。

在上课之前,除了重

我读《在反思中成长》 篇7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该如何展开有效的自我反思。由张燕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在反思中成长》一书能给我们诸多启迪。

[内容精要]走近孩子篇

该篇共有四个章节,即“感悟童心”“孩子行为的背后”“伴你成长”“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第一辑“感悟童心”。作者收集了部分一线教师记录的精彩小故事,通过故事,见识性格迥异的孩子,了解教师们是如何通过一步步的努力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的。提示教师进入孩子的世界需要一种尊重的态度、一些相关的知识和一些教育的技巧。

第二辑“孩子行为的背后”。孩子的心灵世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奇妙世界,孩子的行为表明了一种需求,教师通过孩子的行为可以了解他们当前的兴趣是什么?想知道什么?他们如何建构自己的知识?等等。书中呈现的案例,记录和展示了一线教师探索童心的历程,为教师提供了走向孩子世界的通道。

第三辑“伴你成长”。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坏毛病”,教师应该如何处理?造成孩子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帮助孩子解决各自的问题?本章的案例针对幼儿成长中的多种“坏毛病”提出了解决的方案,能让教师从中受到启发,给教师带来思考。

第四辑“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于身体或智力缺陷、心灵受过创伤的“特殊”孩子,幼儿教师该如何应对?宽容和博大的爱以及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将引导教师点燃特殊幼儿的心灵之灯,让他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

.教师成长篇

该篇共有四个章节,即“行走的足迹”“在困惑中感悟”“捕捉灵动的瞬间”“乐在其中”。

第五辑“行走的足迹”。教育本身就是收获,教师对孩子付出的爱,会在孩子的成长进步中换来一份份的惊喜。书中告诉教师对教育情境中遇到的每一件小事都要关注、记录,进而去反思、反省,问一个“为什么”,分析自己的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只有在教育实践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挫折,通过不断的反省和思考,才能在一步步的行走中迈向专业成熟。

第六辑“在困惑中感悟”。调皮和“难缠”的孩子在工作中总会遇到,但你是否记录过这些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是否体会过他们内心的需要?如何做才能使自己不愧对这些同样可爱的孩子?通过书中的案例式故事,你会看到自己也曾做过的“傻事”,从中借鉴相关经验,在以后的教育中少走弯路。

第七辑“捕捉灵动的瞬间”。教育的对象是复杂的,教育的过程也是复杂的,教育的艺术是教师在实践中用心积累的结果。17个有趣的案例,从各个方面展现了教师的智慧,从中可探寻到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获得灵感的足迹。

第八辑“乐在其中”。工作中的点滴进步也会使教师感受到专业成就和与孩子们相处的幸福快乐,并激励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形成良性循环。本章节中,作者精心选取了幼儿教师通过解决问题而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就的10余个案例,在阅读的同时,你将和文中的教师一样感受着教育的快乐,并获得启发,不断走向成功。

家园同心篇

本章分为“沟通使我们更亲近”和“共同撑起一片蓝天”两个章节。

第九辑“沟通使我们更亲近”。教师在家长工作中,总会遇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如误会、观念偏差等。书中有关家长工作的故事来自教师日常的实践活动,主张教师进行换位思考,以沟通取得家长的尊重、信任、支持,以达成家园教育上的共识,贴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第十辑“共同撑起一片蓝天”。本篇从“尊重、平等、合作”来解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本着探索家长工作方式,通过多种途径,锲而不舍做好家长工作的原则,与家长结成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共同携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撑起一片蓝天。

[简要评价]

《在反思中成长》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本书分为“走近孩子篇”“教师成长篇”和“家园同心篇”三大篇十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由十几至二十几个不等的案例和专业点评组成。作者选取了幼儿教师工作中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涉及幼儿教育工作中大量的实际问题的案例,以案例及评析的方式呈现,讲述和记录了幼教工作中真实的事件,将反思与实践结合,行动与研究持续反馈和相互促进,展示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经验与教训、感悟与反思,既有助于教师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形成积极的教育策略,还可以使外在的知识观念具有个人意义,实现教师职业价值的内化,逐渐升华为职业理想信念,形成专业精神。

[名言选萃]

●幼儿教师的工作乃至其职业经历就是由许多繁杂琐碎的小事串联而成的。小事不小,因为它常常富有某种意义或价值。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教育事件记录下来,就可以作为日后反思、回顾自己专业经历的素材。

●如果教师对教育情境中遇到的每一件小事都能够关注、记录,进而去反思、反省,问一个“为什么”,并不断调整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就能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清晰的足迹。

●“坚持和重复”的是教育的持续性,“常做常新”的是教育的行为和观念,我觉得,中间还应有一层意思,就是教师对每天教育活动的思考和分析,从平凡活动中能够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为。

●教师只有把握住教育的特点,面对复杂的教育现象,善于思考和感悟,不断去解决其中的问题和矛盾,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活动。

●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用心、勤奋,坚持按幼儿发展规律办事,才能保障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也使自己能够从工作中有所收获并感受到快乐。

实践中创新,反思中成长 篇8

【关键词】实验 教学 创新成长能力

一、农村中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反思

中学化学大部分实验为教师课堂实验,它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实验,然后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甚至直接由老师把正确答案写到黑板上由学生记住,考试的时候直接应用就可以了。而不是采取由学生自己观察,然后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结论的方式。观察实验和做实验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是为了进一步掌握已学的知识,以后的后续工作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以便构成相关知识的网络体系,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实验起的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知识的目的。

二、充利用有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我在实验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点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注重课堂实验教学趣味性,迅速抓住学生的心

上好化学学科的第一课是成功的关键,力争在第一节课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牢牢的抓住学生的眼球。所以我在第一课绪言《化学能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中自主加了一个补充课题,以四个典型小实验而展开:1.清水变牛奶。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让学生充分感受物质变化的神奇。2.璀璨夺目。利用镁带燃烧的发出耀眼的光芒,利用神奇的现象抓住学生的眼睛。3.反复无常。利用酚酞溶液在酸碱环境下,颜色反复变化,让学生感受变化的多样性。4.平地惊雷。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引起爆炸,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的趣味性及危险性。四个典型小实验充分展示了物质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变的。从而理解化学的研究的方法:在变化中学,在探究中学。

注重实验教学的连续性:如在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将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以后总体积不等于200ml的实验使学生亲眼观察到分子之间确实有间隔。还增加了氨的挥发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燃烧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洗耳球和长玻璃导管向试管的热水中缓缓通入空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空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问题: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根据前面做的实验总结出燃烧的条件,教学效果良好。

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能从化学实验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就应该让他们多动手,动脑。我在实际教学中也同样是这样做的。我把一些教师的课堂实验改成了学生分组实验。比如第五单元中用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实验,以及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实验我就是让学生做的。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最终可以得到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结论。

2、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开发家庭小实验,做到实验的延续性,学以致用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白糖,水来做分子间有间隔的实验时,学生开始产生浓厚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都很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相互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做?”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我还把铁钉生锈课堂实验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探究铁生锈条件这节课时,找几个做的现象比较明显的同学到黑板前面汇报。再找几个没有做成功的同学的实验让他自己先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然后再由其他同学为他找原因。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后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并让他们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总之,在我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手段的多样性,自己在不断整合知识,提高自我但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积极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和所要探求的知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使学生能养成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真正做实验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确定位置(二)》教学反思下一篇:鲁冰逊漂流记九年级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