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林业特色产业(通用7篇)
秀山自治县林业局(2012年2月)
近年来,我县始终立足于资源优势,以现代农业和效益农业的理念,用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打基础、建基地、立支柱,始终把金银花作为林业产业的举旗来抓,林业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11年,全县林下经济实现产值18.4亿元,依托森林工程建设,新建以金银花、猕猴桃、油茶、茶叶等为主的产业基地42.7万亩,其中,金银花种植面积达30.1万亩,年鲜花产量达3万吨,花农收入3亿多元。2011年10月的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秀山作为三个区县之一代表重庆市参会并作典型发言。
一、金银花产业发展成效
(一)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产业效益开始凸显 目前,全县金银花基地面积已达30.1万亩,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基地面积达3万亩以上的乡镇就有3个,以太阳山、平阳盖、川河盖、牛角山为中心的“两山两盖”四大优势产区已经形成。2011年,全县22个种植金银花的乡镇(街道)有19个乡镇(街道)的金银花进入产花期,全县鲜花总产量达2.98万吨,花农总收入实现3亿元。比较突出的是大环路金银花示范基地,引进重庆市秀山盛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户用土地入股,种植盛达公司自主选育的灰毡毛忍冬优良品种“渝蕾1号”金银花。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地面积已达2200余亩,并安装了机械干燥设备2台,鲜花产量达到了600吨,收购鲜花400吨,培育种苗400万株,年总产值达到了23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4000余户,共16000余人,为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龙头带动逐渐增强,品牌创建卓有成效 目前,全县金银花龙头企业已达26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达到7家;金银花专业合作社达到36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力的进一步增强,较好地带动了金银花产业的发展。2010年,经过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中国道地药材文化建设工程组织委员会的专家组评定,秀山县被认定为中国山银花药材产业之乡。2011年12月,秀山金银花通过了国家GAP认证中心的现场检查认证,并正式公告通过。2009年2011年成功举办“重庆〃秀山金银花节”后,秀山金银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2011年11月,红星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的“妙泉峰”牌金银花获得第二届中国林博会林博会金奖;秀山钟灵茶业有限公司的钟灵毛尖和信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猕猴桃获得了优质林产品奖。
(三)产品开发取得突破,投入机制基本建立 一是淘汰了传统加工采用硫磺熏蒸后晒干的方法,研制、推广了金银花机械化干燥设备,通过蒸汽杀青热风干燥,解决了初产品加工费时费力和硫磺残留等问题,全县金银花全部通过机械干燥加工,提高了金银花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二是中间体提取取得突破,200吨绿原酸提取厂已建成投产,300吨绿源酸及茶多酚提取项目已破土动工;三是金太阳公司金银花饮料厂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红星公司与西南大学药学院签订了银天颗粒产品专利转让协议。
2011年,我县金银花的扶持政策由过去重点扶持基地发展转移到重点扶持产品研发、加工和市场品牌建设上来。一是继续开展了金银花干燥加工设备购置补贴和肥料补贴,并把金银花干燥设备补贴由往年的补贴40%提高到补贴50%。2011年,种苗、肥料、设备三项补贴达909万元。二是鼓励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对新开发的精深加工产品进行规模生产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补贴。三是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庆市金银花工程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建设,并对企业开展产品开发给予项目资金扶持。
二、主要经验措施
(一)抓技术,推进基地标准化建设。为了加强金银花基地的标准化管理,近年来,我县加快了GAP认证的步伐,通过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GAP认证企业紧密联系,细化分解了秀山金银花GAP工作实施方案,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头,实行专人负责,于2011年通过了国家GAP认证中心的现场检查认证,并正式公告通过。全县各重点基地村按500亩配备1名技术服务人员,共落实金银花重点村技术员132名,并以网络窗口、技术培训会、现场指导、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技术服务。
(二)抓研发,促进产业上档升级。为了提升金银花产业的科技支撑力,促进产业上档升级,2011年,我县继续与西南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广州汉方等科研单位进行研发合作。西南大学药学院继续进行了秀山金银花成分分析和药理、安全性等基础性研究,银天颗粒冲剂、双花颗粒冲剂、双花凉茶、火锅伴侣等产品的资料整理基本完成,银天颗粒获重庆市重点新产品证书,并与红星公司完成了技术转让,同时进行了双花含片和忍冬芽综合利用的研究;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作为秀山金银花GAP认证的技术支撑单位完成了秀山金银花品种、生产管理、初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和资料整理,研究开发了口香糖、金银花袋泡茶等新产品和泄痢宝、清热饮等动物保健品;广州汉方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红星公司绿原酸提取设备安装和生产工艺调试进行了技术指导。
(三)抓市场,建设营销网络体系。今年以来,我们创造性地推进市场营销和宣传,拓展了产品的市场空间。一是秀山金银花于2011年在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上市交易,共 计成交786932手,交易金额5.19亿元。二是与中药材天地网合作,建立了金银花基地面积、品种、产量、需求量、价格、走动情况、库存数据库,构建了金银花生产发展预见平台。同时,与中药材天地网达成了合作协议,结合我县物流园区建设,共同打造武陵山中药材仓储物流交割中心,商务信息中心、电子交易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三是2011年6月成功举办了“重庆〃秀山金银花节”,还积极参加各种展会、制作专题宣传片、建立秀山银花网,提高了秀山金银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强领导,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011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银花产业的发展,继续把金银花产业作为全县的举旗产业来抓,调整了金银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充实了金银花产业发展办公室力量,强化了对乡镇的督促、检查,落实了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队伍,并把金银花产业发展作为乡镇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部门的通力配合和乡镇的艰苦努力,金银花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未来五年,我县将通过进一步实施森林工程,不断提高30万亩金银花的质量和效益,建成30万亩油茶基地、10万亩茶叶基地、4万亩猕猴桃基地,努力建成武陵山区林业特 色产业示范县。
一、2008年林业计财工作的回顾
200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 是成功举办奥运会和再一次完成载人航天创举的历史之年, 也是全国人民奋力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 全力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特殊之年。在国家林业局党组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国林业行业迎难而上, 锐意改革, 总体上保持了林业稳步发展的势头, 林业的发展、改革、稳定基本态势是好的。据统计,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 157万亩, 同比增长22.1%;预计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1.33万亿元, 同比增长6.08%;林产品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700亿美元, 预计比上年增长9%。
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里, 林业计财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林业这个中心任务, 认真履行职能, 加强重大规划和政策协调争取, 努力做好建设布局结构优化调整, 加大资金争取力度, 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 为林业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一) 加大年度资金争取和2009年项目储备工作力度, 保障局党组现代林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积极争取落实2008年各项资金。中央级林业资金大幅度增加, 总额达到563亿元, 其中财政资金502亿元, 基本建设投资61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0.8%和19.7%;吸收信贷资金117亿元, 比上年增长41.3%。各级林业部门在中央政策引导下, 充分发挥优势, 努力增加政府及其他行业对林业投入。如:山西省制定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恢复治理项目总体规划》, 2008年林业从煤炭行业争取的投资总量为7.55亿元;江西省财政对林业的投入达9.48亿元, 比上年增加2.33倍;福建省在落实中央、省级和下游补上游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基础上, 经省政府同意将水资源费的35%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二是积极谋划和争取2009年林业投资规模。全力做好2009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编制工作;加强了项目储备, 组织编制了2009年造林生产建议计划, 并积极争取提高国家造林补助标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建设取得突破, 欧洲投资银行将提供5 000万欧元优惠贷款, 用于我国碳汇林和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
三是加强油茶产业发展宏观指导, 协调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编制完成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协调落实油茶产业发展的财政、投资、金融、保险、良种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安排2 000万元的农发林业新增资金用于油茶示范基地建设, 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4 800万元用于先行省油茶低产林改造试点;国家林业局筹集资金对14个油茶省区进行了试点扶持。按照局党组“把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作为山区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的指示精神, 启动了山区综合开发重点示范县工作。
(二) 加强规划编制和政策协调, 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国家公共政策框架中谋划林业的合理位置
一是加大建设布局调整力度, 努力规划林业新的增长点。组织完成了《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提交待国务院会议审议;完成了《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规划》, 上报国务院待批;组织开展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并基本完成了《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规划》和《林区公路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协调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工作。商财政部下达新启动集体林改的九省区工作补助经费7.3亿元;会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 就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和出台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多次进行调研和沟通, 并达成共识。
三是突出行业特点, 积极争取林业相关扶持政策。争取中央财政将林业作为重点行业落实了燃油涨价后的补贴政策, 并在2008年补贴资金22.14亿元;研究落实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规定的林业所得税减免政策;目前正积极协调争取2008年底到期后对以林区“三剩物”和次小薪材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 继续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四是扩大对外开放, 提高我国林业国际影响力。圆满完成国务院交办的第四、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议题任务, 通过中欧首脑会晤、中日高层经济对话和中俄林业合作, 积极为我国企业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驾护航。另外, 还联合俄罗斯和美国政府为国内近400家林业企业举办了森林资源开发和林产品政策咨询会, 进一步增强了行业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凝聚力。
(三) 全力以赴做好抗灾救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是行业内紧急动员, 全力落实抢险救灾资金和物资。两次灾情发生后, 全国林业计财部门迅速行动, 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国家林业局紧急调度林业行业和相关直属单位受灾情况, 并以最短时间向相关省区拨付救灾资金。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四省市积极向地震灾区援建活动板房636套共12 720平方米。这些措施为解决灾区群众救灾急需、越冬应急以及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安排林业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我们先后6次向财政部报送申请并多次协调, 争取中央财政安排雨雪冰冻林业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7.3亿元;安排落实地震灾区救护大熊猫补助资金926万元、中央地震灾后重建基金1 941万元, 调整安排直属保护区灾后越冬补助550万元。
三是全力组织林业灾后重建规划编制, 积极争取林业长期政策扶持。组织编制了特大雨雪冰冻和地震灾害后林业恢复重建方面的规划、方案, 并将林业相关政策措施纳入了国务院批复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条例、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体系中;由我局牵头会同环保部、农业部、水利部和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编制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 经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 已下发作为地震灾区生态修复的指导性文件;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由我局协调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民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提出的进一步加强支持两灾之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的8项政策措施, 以及由我局组织编制《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规划》的建议, 这既是救灾之急需, 也事关林业发展之长远, 目前《规划》已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咨公司评估, 近期有望上报国务院审批, 相关政策正在抓紧落实。
(四) 不断强化林业项目和资金管理, 努力提高计财管理水平
加强项目基础管理工作, 完成了《防护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森林火情望监测设施建设标准》和《林业工作站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加强外资项目的储备与管理, 下发了《关于加强林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贷款投资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取消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花卉项目有偿资金的新要求, 编制完成了《农业综合开发林业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加强和规范因公出国 (境) 经费预算管理, 下发了《因公出国 (境) 经费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切实加强林业资金的监管, 对14个省区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天然林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种苗基地建设和森林防火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稽查, 涉及资金12.6亿元, 实际抽查资金3.7亿元, 查出违规违纪资金834万元、以及配套资金不到位6 913万元;结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制定下发了《林业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和《关于救灾资金物资执行情况月报表报送工作的通知》。
努力发挥统计基础管理和咨询决策职能, 联合国家统计局共同发布了新的《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 (试行) 》, 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林业及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主动谋划林业战略定位
一是争取林业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中的合理份额, 把林业需求纳入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相关政策中。在国务院确定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中, 首次把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纳入了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并把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作为当前重点支持的生态建设工程, 2008年四季度新增中央投资36.5亿元用于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和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
二是尽快落实了林业新增中央投资计划任务。紧急召开林业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布置会,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中央三个“统一”的部署和“出手要快, 出拳要重, 措施要准, 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 高度重视, 周密安排, 迅速行动, 抓紧落实。截至2008年底, 全国林业部门已完成新增中央投资11.9亿元, 占新增中央投资总额的32.6%。吉林省高度重视林区棚户区改造, 在国家确定松江河林业局作为试点的基础上, 将和龙、八家子和天桥岭3个林业局为省级试点单位, 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新建10万平方米、改造2 000户的建设任务, 首批547户职工已喜迁新居。
三是根据中央新增林业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管的需要, 制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林业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召开了监督检查动员部署暨培训工作会议, 派出10个检查组对福建、云南、黑龙江等10省区中央新增林业投资计划分解下达、资金到位、工程进度、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四是本着“保出口、促稳定”的原则, 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恢复林产品出口退税政策, 增强企业出口信心。经过三次调整, 争取到国家将人造板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9%, 木家具由11%提高到13%, 相当于给予出口林业企业年补贴28亿元。目前正在争取将部分林产品出口退税从9%再提高到13%。同时, 积极与我国林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等国政府谈判, 减少林产品出口贸易壁垒。
五是组织完成了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的批复工作。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组成调研组多次赴国有林区开展专题调研, 并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工作部署, 及时组织编制并批复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 为棚户区改造试点和相关投资的争取奠定了工作基础。
六是认真测算林业投资需求。会同相关单位全力运作, 从林业建设发展、森林资源保护、林区民生保障和林业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工程体系四个方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报送2009—2011年中央投资的建议, 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上报了2009—2010年实施方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林业计财工作还存在着不少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加以完善和提高。一是林业资金的投入与当前生态建设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林业投资的效益有待提高, 相关政策需要调整;三是资金监管还不够到位, 一些基层单位挤占挪用资金等现象屡禁不止, 确保资金安全的监管措施需要进一步强化;四是协调解决突发性和群体性等林区社会问题的政策和措施亟待加强。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 我感到, 林业计财部门能否较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现代林业发展战略, 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关键环节:一是勤奋学习, 善于观察。林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大政方针, 与世界的经济、政治等紧密相关, 面对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要求计财部门的同志们必须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 要有厚实的知识结构和政策水平, 为此需要我们勤于学习, 更新观念、更新知识, 并通过系统分析观察, 找到工作的结合点、突破点。二是抓住机遇, 出手要快。紧紧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 快速应对新形势、新挑战, 努力谋求林业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中的应有贡献, 在大局中寻找站位, 在困境中寻找发展的机会;三是确保重点, 统筹兼顾。计财工作必须做到服从和服务现代林业发展的大局, 以局党组确定的工作任务为核心, 集中人财物力确保重点工作的突破, 并以此带动全局工作的进展;同时要进一步提高统筹能力, 不仅立足解决年度投入问题, 更要注重长远的战略谋划, 着力于投入和扶持的政策化、机制化, 进而实现林业发展空间的最大化。
二、当前林业计财工作面临的形势
去年年底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是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全面深刻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明确具体地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要任务。随后相继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会议、全国财经工作会议,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 对今年我国农村以及计划、财经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提出了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即在世界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8%;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发挥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强调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和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并突出抓好林区棚户区改造、防护林建设、扶持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等等。
刚刚结束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 认真总结了2008年林业工作, 深入分析了我国林业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机遇和挑战, 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 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提出了今年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 这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 以保持林业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以兴林富民为宗旨,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继续解放思想, 抓住发展机遇, 加大投入力度, 强化基础建设, 转变发展方式,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把现代林业建设全面推向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并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危机感、重大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精心谋划好林业工作, 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 全力应对面临的挑战, 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林业的重大使命。
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 关键是要准确把握会议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总体要求的核心内涵, 这就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发展现代林业是林业工作的总任务, 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工作的总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是林业工作的总要求, 三者紧密联系、有机统一, 共同构成了我国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的核心和主题, 成为林业建设的旗帜和方向。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 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统一到国家林业局党组对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部署上来。
综合各方面的分析判断, 今年林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 从国际环境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林产品的出口量和价格大幅度下降, 林业产业发展呈现放缓迹象。据统计, 去年1—10月我国林产品进出口额增长15.4%, 低于全国外贸20%的增长水平, 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广东、浙江等林业产业发达省区出现了负增长;国产人造板、木地板出口由增转降, 国内市场价格降幅达25%以上, 导致全国胶合板企业50%左右关停, 木材粗加工企业60%左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 对我国林业和林产品出口的影响还会持续加深。同时, 国际上对我国林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增多, 贸易保护主义又有抬头, 一些政府无偿援助被搁置, 国际上以气候变化、非法采伐等议题向我国施压的态势仍然存在, 森林和林业问题日益政治化、国际化。第二, 从林业自身建设来看。生态建设难度越来越大, 森林保护压力越来越重, 林业体制改革任务还十分艰巨。从近年来造林任务完成情况看, 造林立地条件越来越差, 造林成本高, 国家扶持投入标准偏低, 导致造林任务完成率较低;违法侵占林地的现象屡禁不止, 林地流失严重;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形势严峻, 威胁越来越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才刚刚起步, 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刚刚破题, 林业体制机制不顺依然是制约林业科学发展的最大障碍;林业发展的投入和扶持政策还不尽完善, 林区基础设施落后, 职工生活困难。第三, 从国内政策环境来看。当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重大措施, 为林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这里, 需要我们林业行业重点把握住的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明确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为1 604亿元, 安排中央财政灾后重建基金1 300亿元, 并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 000亿元中央政府投资 (包括去年年底前安排的1 000亿元) , 生态保护和建设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二是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三是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稳步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作为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四是要推动合理的资源、环境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探索建立统一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 我国的林业建设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也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务林人, 特别是承担着统筹兼顾重任的林业计财工作者, 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政治和经济形势, 以中央精神统领林业工作全局, 以局党组决策指导林业工作推进, 超前谋划、扎实工作, 切实完成厅局长会议确定的全年工作任务, 不断谋划林业新的发展空间, 促进林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当前林业计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林业计财工作的基本方针, 从宏观和长远的高度谋划林业发展全局, 调整完善生产力布局, 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通盘运筹发展规划和建设任务, 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突出重点, 注重效益, 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 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 促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 我们要善于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物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统筹协调、把握平衡, 在事物的普遍发展中形成有利于突破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合力, 为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当前, 我们一定要统筹抓好五个结合。
第一, 必须把生态优先与发展产业、繁荣生态文化结合起来。
现代林业建设三大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 必须坚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 以重点工程为带动, 加快生态建设步伐;要抓紧现有重点工程后续规划编制工作, 同时积极谋划和组织实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沙治沙、森林经营等一批新的工程, 形成较为完善的森林保护体系, 巩固多年来生态建设成果, 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为林业产业和生态文化的发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要统筹处理好林业发展速度与质量和效益的辩证关系, 切实加快林业由粗放经营方式向集约经营方式的转变, 切实加强森林经营。当前要特别强调, 林业灾后重建绝不是简单地恢复森林, 而是必须把森林恢复和抚育经营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森林抚育、补植补造、针阔混交等经营措施, 大幅度提高森林质量。林业产业发展要以生态建设为基础, 高度重视森林多重效益的发挥, 加快发展经济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基地, 积极发展制浆造纸、家具和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二、三产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要以森林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为依托, 进一步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 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引导者、宣传者, 更好地为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服务。
第二, 必须把加快林业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林业具有多重功能, 发展林业具有地域广、领域宽和劳动密集的优势, 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 增加农民收入, 繁荣山区农村经济, 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因此, 必须以兴林富民为根本宗旨, 充分发挥各区域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优势, 高度重视对农民增收有短期直接带动作用和长期效益的经济林、速丰林基地建设, 加速推进油茶、核桃等木本粮油以及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林副产品生产, 统筹促进相关加工业的发展以提高林产品附加值, 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林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提高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民增收。
第三, 必须把注重改善民生与推动林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必须坚决维护务林人的物质利益, 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林业事业发展的突出任务。多年来, 林区发展一直落后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 林区道路、住房、饮水、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 生产生活条件差, 民生问题突出, 这直接影响到林区社会稳定。我们必须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 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切实解决事关林区干部职工和林农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 搞好棚户区改造工程和道路建设工程, 解决好林区住房难、出行难、通电难、饮水难等突出问题, 加快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林区繁荣和谐,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奠定基础。
第四, 必须把基础保障体系建设与现代林业三大体系协调发展结合起来。
林业工作站、科技推广站、种苗站、森防站、木材检查站、林业派出所、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态监测站等林业基础建设, 是推进现代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现代林业建设的方针政策必须落实到基层, 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林业基层单位和林农来完成, 实用技术推广普及要靠科技推广站推广传授和技术指导, 造林所需良种壮苗和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要靠种苗站提供和森防站验明正身, 查处打击破坏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靠木材检查站和基层林业派出所,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检验、资源核查等离不开各类监测站实时有效跟踪, 等等。必须将林业基础保障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与三大体系建设协同推进, 为现代林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五, 必须把经济运行监测与宏观政策制定结合起来。
信息是现代经济发展体系的神经系统, 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林业发展的各种信息, 对于全面掌控林业建设的进程和效益, 及时发现和处置新情况、新问题, 确保现代林业的持续稳定可持续发展, 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对于林业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交流合作, 信息更是决定企业和林农林业经营效益的生命线。从这个意义上讲, 林业经济信息的统计和分析, 是各项林业管理工作的基础, 是林业经济健康运行的神经中枢和保障。各级林业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统计工作, 要把宏观林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和微观定点监测统计制度的建立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一步加强对林业经济运行重要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要建立动态林业信息统计监测制度, 拓展信息调查内容, 转变信息调查方式, 拓宽信息采集渠道, 尽可能多地获取林产品生产、市场和林产品进出口信息, 特别是林业经济实体的相关信息, 密切观察、掌握林业经济运行走向, 为拉动经济增长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三、今年林业计财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的林业计财工作, 就是要紧密围绕贾治邦局长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提出的全面加快林业发展步伐的六项任务, 按照贾治邦局长对计财部门“编制规划, 争取政策”和“协调六路, 沟通八方”的指示精神, 充分发挥计财部门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职能, 积极做好规划编制、政策研究和争取、资金争取、沟通协调等工作, 推动林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 真抓实干, 推动林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的林业任务十分繁重, 各级林业计财部门的同志们一定要胸怀林业发展的全局,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早谋划、早部署, 统筹协调好各项长远规划和当前计划, 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1.统筹做好2009年计划安排, 抓紧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一是全力做好新增中央投资任务的完成。做好新增中央投资任务的完成, 事关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工作的大局, 也是林业部门进一步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的基础和关键所在。这项工作在去年12月份召开的会议上已经作了专题部署, 各级林业部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全局观, 把完成新增中央投资任务作为新年伊始的首要任务, 全力以赴, 保质保量, 确保在今年2月底以前全面完成36.5亿元中央投资计划。
这里要特别强调,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 将把新增中央投资的完成情况作为安排今年中央投资的重要因素, 任务完成快、质量好、工作信息反馈及时的省区市将在安排新投资时加大支持力度;对那些项目进展迟缓、工作督导不力、不能按时完成计划、工作信息上报迟缓的地方, 将采取果断措施对未完成的中央资金坚决予以调整, 并相应减少今年中央投资的安排。
二是抓紧衔接落实营造林计划。2009年计划安排营造林面积8 220万亩, 这个计划指标既考虑了各地林业发展需求及宜林地、种苗等实际情况, 又考虑了国家提高造林补助标准和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综合因素, 体现了实事求是、稳步发展。为了切实落实并完成好今年的营造林计划, 各地要抓紧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切实搞好新增国家投资、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以及地方和社会投资的统筹协调, 按规划做好各工程之间的衔接, 做到县域上不交叉, 地块上不重复。二要继续坚持突出重点, 要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部署, 确保把60%以上的投资集中用于确定的重点区域, 集中治理, 就像建设塞罕坝林场那样, 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对于像山西陕西樟子松基地建设、辽宁西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集中连片治理的工程, 要给予大力支持。三要抓紧做好种苗准备。一定要继续坚持适地适树, 坚持使用优良品种和一级苗上山, 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基础。四要切实落实好配套资金。我们正在努力争取提高人工造林国家补助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抓紧研究;各地也要积极向地方政府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做工作, 落实地方配套, 并努力提高省级配套的比例。这一点北京、上海、海南、深圳、新疆兵团、广东、宁波等地做得比较好, 各地要认真学习。
三是统筹做好林区棚户区改造工作。今年是全面铺开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第一年, 国家投资预计比去年有大幅度的增加, 建设任务将非常繁重。各有关省区市一定要高度重视, 从现在开始就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要尽快向省政府汇报争取, 负责任地提出今年能够承担的合理建设任务, 并取得财政部门配套资金承诺;二要抓紧同省发改委、建设厅以及地方政府协调沟通, 争取地方行政性收费减免等政策性支持。这两项工作是实施好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最重要的保障措施, 凡是配套资金以及地方性政策支持措施不落实的地方就不能安排建设任务。我们还要积极争取开展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试点, 有条件的省区可以先行一步。这项工作会后还要进行专题部署和培训, 请各地坚决贯彻落实。
2.积极争取南方冰雪灾害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
国务院已经通过了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的8项政策, 并要求尽快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各级计财部门要高度重视, 积极协调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 逐一加以落实, 重点是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灾后林业恢复重建专项资金, 争取建立落实政策性森林保险和林木良种繁育补贴制度。同时, 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 争取对因灾形成的造林债务和基层单位职工住房毁损进行统计核销, 并把林业灾害救助纳入相关救灾资金渠道。
关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印发了《关于下达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包干总数和分类控制数的通知》, 下达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2008—2010年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总数, 涉及林业的生态环境专项恢复共70亿元。三省林业部门要紧急行动起来, 按照《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确定的任务, 尽快向省委、省政府和有关综合部门汇报争取, 积极争取林业应得份额。我再次重申, 国家林业局将视各省争取林业建设任务及投资份额的状况, 统筹考虑对该省林业相关投资安排的水平。
3.加快木本粮油产业发展。
林业产业发展一定要充分发挥林业自身优势, 当前要把木本粮油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 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食用油发展的有利契机, 大力扶持以油茶、核桃、油橄榄、红枣、板栗等为主的木本粮油基地建设。计资司要积极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 做好《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工作, 做好以油茶、核桃、油橄榄为重点的《全国主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研究提出全国木本粮油的产业发展方案。山区综合开发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山区综合开发县木本粮油产业示范实施纲要》。各有关省区市一定要配合做好上述几项工作, 积极提供本地在木本粮油发展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思路, 以充分体现林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用油产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具有的巨大潜力, 尽力争取林业工作在《食用油产业发展规划》中所占比重, 促进我国木本粮油产业的发展。
4.搞好规划编制, 从宏观上谋划现代林业建设。
一是做好林业发展“十二五”和中长期规划基本思路编制工作。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起步之年, 要启动相关专题研究, 找出制约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并提出破解问题的路径和方向, 形成林业发展“十二五”和中长期规划的基本思路。这项工作还要专门研究部署, 请各地认真做好准备。二是编制工程后续规划。目前正在实施的重点生态工程规划大部分将于2010年到期, 搞好这些工程后续规划编制工作对保持林业重点工程的连续性非常重要。各地要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 认真搞好配合, 如实填报基础数据和相关附表附图等, 及时高质量地完成并上报。三是组织实施好新的专项工程规划。去年我局组织编制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规划》、《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规划》、《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规划》等六项规划, 实施好这些规划对保障现代林业建设、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各地按照国家规划组织编制省级实施规划 (方案) , 切实加强与国家规划的衔接, 将规划任务落到实施单位和山头地块。
5.做好林业建设项目储备工作。
项目储备是搞好林业基本建设工作的基础, 从历年林业基建计划的落实和扩大投资机会的把握来看, 凡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扎实、项目储备做得好的地方, 就容易争取到国家资金的支持。为了更好地做好基本建设的前期工作, 国家林业局即将下发《林业投资项目储备指南》, 各地要按照《指南》的要求, 早筹划、早部署, 重点抓紧做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国有林区森工非经营性项目以及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并于2009年3月底以前报国家林业局审批。其中, 1月20日前, 向国家林业局报送2009年营造林任务安排建议方案、重点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2009—2011年实施方案、重点区域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二) 强化协调沟通, 解决和落实各项惠林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非常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扶持林业发展的重大政策, 现在的关键是要抓好落实, 同时抓紧研究新的支持政策,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保障和推进林业改革与发展。今年要全力抓好以下政策的研究和落实:
1.研究天然林保护工程到期后的政策措施。
国家林业局将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研究制订2010年后的天然林保护实施方案。天保工程各省区市, 一是全面总结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重点分析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 结合本地区林业改革发展实际和森林资源现状, 研究提出工程到期后的政策建议和资金需求;二是按照中央9号文件精神, 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推进森工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理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三是积极协调财政和社会保障等部门, 健全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 实现应保尽保。
2.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机制。
为贯彻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机制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正积极配合财政部等相关部门, 研究森林保险纳入政府补贴的标的、险种、保费率、补贴标准、环节和手段等具体措施, 并准备于2009年开始选择部分省区市开展试点。希望各地给予积极配合。已经开展森林保险的, 要尽快总结经验, 逐步扩大森林保险覆盖范围;尚未开展的要尽快启动政策性森林保险, 积极探索建立森林保险政策和制度的途径。
3.落实国有林场改革相关政策。
加大协调力度, 根据国务院即将批准的《关于加快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 抓好相关政策的落实。一是积极协调财政部门, 将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人员和机构经费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二是进一步摸清国有林场本底数据, 全面详细地掌握林场面积、在职和离退休职工人数、职工参加社保的种类标准等基本情况。
4.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各地目前工作的关键, 是落实中央9号文件规定, 建立和完善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没有建立的省区市, 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 努力争取今年建立省级补偿基金, 逐步建立市、县级补偿基金。已建立的地方, 要逐步扩大补偿范围, 提高补偿标准。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 多渠道筹集资金。各省区市要充分借鉴福建省的做法, 积极探索建立市场机制下的生态补偿机制。根据2009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 国家将启动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试点, 各地要主动研究, 探索补偿试点的对象、范围、标准, 为试点工作打下基础。
5.积极研究对策, 贯彻执行新的《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我局会同财政部研究修订的《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即将出台。育林基金改革的重点, 一是降低征收比例和规范用途, 育林基金按照最高不超过林木产品销售收入的10%计征, 专项用于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管理;二是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部门预算予以核拨, 不得从育林基金中列支。各地必须严格执行新的《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充分考虑育林基金改革后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 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各地要加强与财政部门协商, 将林业行政事业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严禁挤占、挪用育林基金。
6.协调财政部, 努力争取建立林业补贴制度。
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决定建立林木良种繁育补贴制度, 国家林业局拟会同财政部于今年选择部分省区市开展试点;2008年国务院36号文件规定, 将油茶生产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 研究制定对种植油茶等木本油料作物的补贴政策。各地一是要积极采取措施, 沟通和协调地方财政部门, 研究建立地方财政支持的林木良种繁育补贴制度, 对林木良种繁育给予补助;二是统计、汇总建议纳入农机具补贴的林业生产所用机械的种类和型号, 以及对林业实施综合直补的范围及具体操作建议, 并将以上情况和建议于3月底前报局计资司。
7.进一步完善林业用油量的测算、统计、核实和汇总。
中央财政将继续对林业因成品油价格调整影响增加的成本, 由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全额补贴。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 认真核实本省营造林、森林管护面积、木竹生产量等以及用油量测算过程等基础数据, 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负责。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 实事求是地测算、统计、核实和汇总本省用油量。
(三) 严格管理监督, 进一步提高林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各地要高度重视林业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工作, 建立健全项目和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和内部约束制度, 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提高林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1.进一步加大林业资金监管力度, 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严格资金管理, 特别是把中央新增林业投资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监管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对资金管理必须进一步强化, 要严上加严, 从项目安排的源头抓起, 对资金运行全过程加强监控, 确保工程资金的安全有效。各地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细化落实工程各实施环节的责任制, 加强对工程招标、物资采购、作业设计报批、资金拨付等环节的监督。对那些林业建设资金出问题的县今年坚决不再安排任何项目和资金, 对其所在的省区市也要调减投资安排。国家林业局将不定期组织检查组进行督查, 各驻地森林资源专员办作为中央新增林业投资的驻地检查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 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给予支持和配合。
2.抓紧做好林业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项目竣工验收是全面检查基本建设项目执行结果、考核投资效益的重要环节, 各省区市林业厅 (局) 必须高度重视, 对本地的林业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今年首先要全面完成对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的竣工验收工作。确有困难的地方, 必须向国家林业局提出专项报告, 说明原因, 并提出完成工作的时间表及保障措施。
3.进一步加强林业建设项目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林业项目管理的基础是标准化规范化, 国家林业局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林业建设及工程管理的标准、规范, 这是提高林业项目实施质量的根本要求, 更是提高林业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坚决执行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各项标准规范, 在项目立项及可行性研究、编制实施方案、工程建设及检查验收中, 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规定执行。
4.严格部门预算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各省区市每年都不同程度承担着国家林业局下达的专项任务, 2009年将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管理, 规范资金的使用, 各地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一是要严格按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和财政支持方向, 组织项目申报和项目审核, 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二是严格按局部门预算批复要求, 及时完整地将项目预算批复下达到项目承担单位, 并按要求将批复预算抄报我局备案, 同时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专项业务的实施, 严防资金的滞留和截留;三是要积极配合做好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的绩效考评试点工作,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家林业局将充分利用绩效考评结果, 统筹专项资金的安排。
(四) 树立全球意识, 全面提高林业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及相互影响日益加深, 林业在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日趋凸显, 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林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我们一定要从国家利益、林业发展全局的高度,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合作。
1.坚定信心应对危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林业发展的影响很大, 各地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和产业的影响, 特别是2009年全行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积极拉动内需、稳定外需, 在对外开放合作中不断提高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及时了解掌握本地区林产品对外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做好监测、预警和应对工作, 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在地方应对金融危机经济政策中谋取林业占位, 为林产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努力实现2009年林产品外贸总额突破800亿美元的目标。
2.加强“引进来”, 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 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相关省区市要密切配合国家林业局做好世界银行贷款五期、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一期和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要利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 把外资同国内产业升级、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各地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和不同区域, 提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利用外资重点领域, 做好备选项目规划。同时, 还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引进, 特别是要避免引入消耗大量资源、产品附加值低、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
3.坚持“走出去”, 统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目前, “资源外交”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外交战略。木材同石油、能源、矿产一样, 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而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领域。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 重视林业海外开发工作, 从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角度, 加快实施林业“走出去”战略。有关省区市要认真摸清本地区林业企业“走出去”的意向, 主动组织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在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开展森林资源开发和培育工作, 国家林业局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积极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
在这里, 我还要强调一点, 林业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在我国林业对外谈判中, 涉及到的地区, 如云南中缅边境木材问题, 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对俄开发问题等, 要积极配合国家林业局, 从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国际形象的大局出发, 积极稳妥地做好工作。
(五) 狠抓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计财部门的保障作用
我一直强调, 计财部门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搞好统筹兼顾, 这既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也是计财部门的基本职责。而要做好统筹兼顾工作, 计财部门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使自己真正成为林业战线的参谋部、作战部、应急部, 充分而全面地发挥计财部门的保障作用。
所谓参谋部, 就是要谋划林业发展的大局和长远, 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本地林业发展的指示精神, 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认真谋划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规划、生产力布局、政策需求、项目安排等;所谓作战部, 就是要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职责, 坚决做好综合平衡协调、统筹计划安排、政策和资金争取等日常工作, 把党委政府对林业工作的指示和厅局党组的工作部署转化为具体的政策、项目、计划等措施;所谓应急部, 就是要根据千变万化的形势发展, 紧紧抓住机遇, 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反应, 快速提出工作意见和具体措施, 比如应对去年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等。
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体现了林业计财部门的基本职能。参谋部的工作特点是深思、多谋、善断, 检验的是我们对方针政策的学习把握、对发展态势的了解预判、对全局工作的统筹谋划;作战部的工作特点是具体、详细、务实, 检验的是计财部门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素质、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应急部的工作特点是紧张、快捷、敏锐, 检验的是大家的政治敏感性、应急应变能力和业务熟练度。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我要强调的是, 根据林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计财部门在做好作战部和应急部工作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发挥好参谋部的作用, 尤其是今年是完成好“十一五”规划、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 林业事业发展很快, 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困难, 更需要我们计财部门的同志更好地深入学习、更好地冷静思考、更好地科学谋划, 认真研究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统筹谋划林业“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思路, 保障林业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要发挥好计财部门的三大作用, 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一是要刻苦学习, 学习科学发展观, 学习党对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 学习国家林业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二是要强化宏观意识, 要有全球眼光、全局视野, 努力研究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情况, 紧紧抓住我国应对危机扩大内需的新机遇, 探索加快林业发展的新举措。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 深入林业生产第一线, 及时掌握事业发展的态势和问题, “眼亮”才能“心明”。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调度和经济运行分析, 充分发挥计财部门全面掌握统计资料的优势, 及时掌握和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分析资料, 加强对宏观形势、林业经济运行状况、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分析, 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增强对林业发展全局的掌控能力。五是要进一步加强计财队伍的制度建设, 从计财工作规程、项目管理、资金安全、检查监督、廉政勤政建设等方面强化建章立制, 加强计财队伍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经过多年来的艰苦创业,中心在农业科研方面取得了52项科研成果,其中1项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专利,6项国家省市一等奖和珠海农业科研重奖,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90%。中心现拥有4名博士(其中一名是生物学留美博士),硕士3名,包含研究员、副研究员在内的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5人,助工及技术人员55人,具有很强的科研攻关能力和市场开发和经营管理能力。拥固定资产1.5亿元,净值6000多万元(不含土地),年生产总值达55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其中农业观光旅游所收入达1200万元,年出口创汇达1300万美元,位居珠海市五大农业龙头企业之一,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2000年中心的“珠海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被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批准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项目”,2001年成为“广东省(珠海)农业区域性试验中心”,2002年成为“广东省(珠海)农业科技园”和“国家引进外国智力成果推广示范基地”。
一、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点,搞好基地发展规划,实现科技示范、农技推广与产业化的紧密结合
2000年,中心2000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项目”获得国家、省、市1200万元的拨款支持,无疑为中心发展“拓宽新领域,再上新台阶”添加了推进器,中心发展实现了以大项目为支撑的“产业升级”,由一个地市级的农科院所上升为国家级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示范园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希望通过项目建设来促动农业经济和农技推广的深化发展。目前,中心完成园区三通一平、基地、区内道路(含登山石路)、环境、农田、排灌水系统、电网通讯设备、信息网络等的高标准开发和整治,进行了农业科技大广场、农业科普推广、实践营区、20亩高等级无土栽培花卉、蔬菜生产温室大棚、网式温室、1000亩优良果树品种园、改造基地大门等的建设,智能化温室、育苗工厂的自动化育苗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之中,预计今年9月可投入使用。该项目2000年度启动建设至今,中心总共投入2000余万元,其中包含了对名优花卉、蔬菜、水果、优质种苗的引进、扩繁、技术工艺引进、种植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的投入。
中心以2000亩示范园核心区为发射平台,继续扩大、完善珠海西区斗门镇八甲基地、金湾区红旗乡湖东基地等二级示范点,以期实现层层推广和网状辐射。如今,我们在斗门八甲村建立的“珠海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由前年的500亩发展到近1000亩,生产的无公害蔬菜符合省DB44/102.1-102.3-1999无公害农产品地方标准,形成“农科牌蔬菜”,获得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认证。该基地不但生产的农产品已普遍供应香港、澳门市场及珠海、深圳大型超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与香港投资商共同组建“珠海吉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今年珠海农业招商会上签订了每日出口量为60t,年贸易总额达3504万元的农产品出口合同。与珠海市白蕉镇人民镇府签订了“联合建立4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合同。由于有良好经济效益驱动,现在,基地带动周边300农户开展科技种田,农业辐射面积已达5000亩,进一步完善了“科研机构+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
2000亩“珠海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将在明年底建成开园,它将不仅成为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起凤台”,更成为“调整珠海(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民致富,实现农村稳定”的推进器。
二、继续深化挖掘园区综合效应,不断拓宽、完善、提高技术输出的质量、水平、规模和档次,技术输出成为中心经济创收一枝花
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形成的独特生态景观,开发了旅游、商贸、餐饮、科教培训等行业,为现代农业科技提供了一个靓丽的宣传、推广、示范窗口,打响了中心农业科技示范的品牌。中心开创的“科研成果+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技术输出模式,通过不断地发展完善,《珍奇蔬菜瓜果园》、《荫生花卉植物园》、《沙漠植物园》等项目工程已多次输出省内外,成为中心巡回展示推广的品牌。中心先后承接了解江苏省吴县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果场“荔枝世界观光园”、广州“第四届国际园林花卉艺术博览会”、江苏徐州“国际农业科技园”,湖北荆门“农业科技观光园”、湖南衡阳“现代农业科技园”、无锡都市“农艺大观园”、吉林“第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博会”等多个项目的技术输出,技术输出的经济总量达7000余万元,影响辐射到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广西、香港等国内多个省市地区乃至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为促进“三高”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突出技术、品种、品牌优势,主攻重点项目,抓好适销产品的市场转化
中心的技术优势主要在于以无土栽培、组织培养等手段,进行名、优、稀、特花卉、蔬菜、水果及三大类农作物的良种引进、选育、生产、示范和推广。为有效避免“普遍撒网,重点打捞”、“贪多求全”、“形象、政绩工程”这一类浪费资源的现象发生,中心本着“突出特色,追求精品”、“因地制宜,效用先行”、“低成本,高效益”,“成熟一个,推广一个,产业化一个”的实用、实效原则,贴近市场寻发展,选择合适的项目。目前,中心拳头项目蝴蝶兰项目年产盆花350万盆,年产值已达4300万元,已打开了美国、欧洲日本及东南亚市场。在继续保持蝴蝶兰花卉产业化生产和市场开拓外规模外,中心又陆续研试石斛兰、文心兰引种、培育及产业化研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增添了中心“亚热带兰花生产示范基地”品种资源库的多样化。如今,中心重点进行国家农发办“珠海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珠海蔬果采后处理中心”、国家科技部“珠海绿色蔬菜产业化”、国家外专局“热带兰花生产基地”、国家人事部“苏云金杆菌杀虫制剂研究”、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重大专项“珠海蔬菜花卉种苗中心建设”、省科技厅“石斛兰花期调控与产业化”等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发,先后获得项目经费1000多万元。开发的生物保健茶项目,如甜菊茶、甘茶蔓,醒酒茶、东川茶,产品畅销欧美及澳门、东南亚市场,去年出口创汇达1300万美元。
四、注重农科教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普及、推广、示范、服务职能,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在市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中心加挂“珠海市农渔业推广总站”牌子,2002年5月,受市农业局委托代管了市属七个推广站的业务工作,统一为农业技术推广站,担负起珠海农业的技术推广、服务职责。为此,中心充分利用自有的科技资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农技推广计划,并极积跟进落实,同时启动“绿证工程”,下乡镇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定期定人开展培训,培训农民达10万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例如:花卉站推广帮助湾仔花卉交易中心年花销售额超过50万,指导当地花卉专业户吴辉球花木年销售额超过50万元;扶持龙头港辉水产贸易有限公司从2000万元/年的交易额上升到8000万/年,辐射带动养殖户就达3000~4000户,配合南水镇政府申请绿色食品证书的工作,使“南水蟹”取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青蟹成为珠海最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果树站推广的调花素、增果灵、稳果灵系列控梢促花药物及配套使用技术,推广面积达四千多亩,应用此项技术增产幅度达10%~20%;蔬菜站为白腾湖现代农业公司“省无公害蔬菜基地”提供技术服务,使场内900农户每户年增收入达11000元。西区农民在各推广站人员的技术指导、培训、服务下,农业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
中心还建成珠海首家农业科技信息网络,让农民通过上网就能迅速了解、掌握和发送国内外农产品生产、贸易的动态信息,加快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上马优良种种子种苗培育工厂,论证市场适销的农业项目,指导农民从事高效创汇农业。中心农技推广、服务覆盖水产、畜牧、果树、花卉、蔬菜、水稻等各个领域,影响、辐射面积达60000亩,产值超2.5亿元,为快速推动珠海“三高”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依托技术创新平台,内引外联,继续探索旅游商贸等多元化经营之路
中心利用农业科研、生产资源,发展旅游、商贸、科普培训等,形成了珠海模式的“都市农业”,在珠三角洲乃至省内同行中素有盛誉,成为全国各省、市地区前往考察学习的典范。近年来,中心年均接待游客35万人次,前往中心考察学习的各省市兄弟单位达10万人次,先后接待了李鹏、李瑞环、刘华清、尉建行等4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中心视察,80多个国家的元首、官员政要参观访问,中心成为省、市对外开放的宣传窗口。随着“都市生态农业旅游业”在省内外形成了燎原之势,为保持可持续发展优势,中心及时扩大并丰富了自已的发展“盘子”,在原有已开发的247亩土地的基础上,又成功向市政府申请增划1700亩土地,形成了连片的2000亩基地。中心由此提出建设“珠海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的课题,并获国家批准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技术示范项目”。依托这个科技创新的平台,中心加强农业旅游景观的设施建设,陆续在园区里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大广场”、“自动化育苗工厂”、“智能化温室”、“蔬果采后处理中心”、“亚热带兰花花卉组培中心”、“奇花异卉园”等既具有科研、生产功能,又极具旅游、观赏、休闲、娱乐、商贸、培训等多重性能的大型设施;建设大型会务会所、休闲娱乐设施、农产品销售中心、动物园、绿色餐厅,以及可同时容纳1000名青少年学生食、宿、学习、培训的大型“学生素质教育培训基地“等配套设施和景点。为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心苦练“内功”,内引外联,吸收外来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合力。
为不断丰富和加快更新农业科技旅游资源的观赏内容,中心致力于科技创新,在名优水果、蔬菜、花卉的新品种引进、选育、开发及生物工程的研究上逐渐形成了优势。1999年,中心“冬季荷花反季节栽培技术研究”课题获得成功,被省科技厅鉴定为“填补了我国冬季反季节栽培荷花的空白”,它不但在澳门回归祖国之际一展风采,此后还成为澳门年逢春节重大节日庆典的特色景观,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经过激烈的国际竞争,广东省在瓜果菜类方面共获五个大奖,而本中心摘取了其中三项桂冠,即金、银、铜奖各一;2001年广州世界园林花卉艺术博览会上,中心培育的瓜果菜类又获得金、银、铜三项大奖。中心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先后成功举办“珠海第一、二届南瓜文化艺术节”、“珍稀蔬菜文化节”、“西甜瓜节”等大型农业文化活动,取得了相当热烈的社会反响和良好的经济效益。2000亩“珠海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的建设,不仅成为中心科技创新的摇篮和孵化器,更为中心挤出当前都市生态农业旅游业已饱荷的发展瓶颈,继续打造中心农业旅游的品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开拓了新天地。
六、存在问题
1.科研事业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科研主体与企业实体明确析离,财政经费拨放改“养人”为“养事”,实行全员竞岗聘用制。
2.国家示范园区开发资金缺口大,难于全面细致地铺开示范园基地建设。如今,要使2000亩基地基本形成规模并启动使用,还需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
3.农技推广经费匮乏,基本的办公条件如简单的科研仪器、培训设备、示范场地、办公地点、农技推广用车、下乡津贴等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影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七、今后的发展与设想
1.将示范园建设成既是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示范、推广中心,又是广东省现代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的风景区,成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项目排名前列的经典工程。
2.投入620万元新建2万m2的大型育苗工厂和智能温室,该育苗工厂具有年生产种苗5000万株的能力,以每株0.35元的价格计算,年产值可达1700万元左右。我们拟在三年内逐步确立种子种苗基地优势,将“珠海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建设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优良蔬菜、花卉、果木优良种子种苗的孵化基地之一。该项目已列入中心产业化发展再上台阶的近期规划,它将成为中心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支柱与基石。
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和农业结构调整这个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业主开发为突破,以基地建设为依托,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特色发展局面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走种养殖业结合的路子,水禽、稻鱼、生猪、蔬菜、麻竹等农业产业化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五专”等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增多,土地流转步伐加快。
一、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1、推进业主式经营,走产业化之路。
今年,我镇继续把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业主开发为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以种植、水禽、水产、生猪生产为重点,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和业主式经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进业主7户,成片开发近500亩,办起了150亩的光华花草苗木种植基地、200亩的和平鱼鸭混养基地、120亩的笋材两用竹基地、50亩的水果种植园、4亩的隆昌县畜禽良种场等,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带动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种养殖业结合,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
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着力于形成规模,突出特色,重点发展以蔬菜、水果、花草苗木、笋材两用竹为主的经济作物,突出发展小家禽、畜牧、水产养殖,农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在种养殖业主带动和影响下,辐射到全镇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调结构的积极性。截止5月底,全镇共出栏生猪5360头,出栏小家禽15.9万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160人。
3、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以“治水、改土、兴林”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逐步推进村级公路建设,曙光、红光等村级公路正在加紧施工,三龙、光华、和平等村级公路正在筹备建设之中,整治病害水利工程3处,渠道清淤10公里,有效地保证了灌区生产用水,确保满栽满插,粮食有望丰收。
尽管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思想观念仍十分落后,“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仍然存在,多数农民存在“不想调、不敢调、不会调、无钱调”的现象;二是多数农民缺少投入资金,贷款难仍存在;三是土地制约,土地流转还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规模太小;四是总的来说,我镇调整的步子缓慢,产业化程度低,没有真正“化”起来,开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化为途径,突出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以基地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四个关键,抓住“建基地、兴科技、抓示范、夯基础”四条主线,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建基地,突出规模效益。
农业生产基地是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龙头发展的依托,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引导、扶持其发展,重点发展一批基地,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争创一批名优产品,带动一批专业大户,培育一批经纪人队伍。一要加大对现有几个基地的培育、扶持力度,要让这些点真正地“亮”起来,真正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辐射、引导作用,促进全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对这些重点基地,我们要认真落实扶持措施,特别是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凡是上级投入、县上投入、镇上的投入,一律打捆使用,集中用于龙头企业或重点基地的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品种优化等,要为他们协调金融贷款,加大投入,使其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提高竞争力。二要大力开发业主式经营,形成“业主+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近几年来我镇涌现出了不少业主,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直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要大力扶持其发展。对规模较大,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业主,要在土地流转、银行信货、税费征管等方面给予优惠,将上级的有关优惠政策与业主经营开发结合起来,尽可能将争取到的项目、工程与业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人、财、物力,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以实现集中成片开发改造一片,结构调整一片,辐射带动一片。
2、兴科技,提高科技含量。
科技进步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撑,没有科技为支撑,农业结构调整就难以上台阶。我县从事种养业的专业大户都是靠科技致富的,这在农村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许多农民的传统小农耕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我们必须及早改变现状,一是要大力开展科技致富典型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机关干部、专业大户和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结合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一批新型农村技术人才,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培育特色产品;二要加强技术指导,现在大部分的农民、业主都缺乏技术,要发挥镇农技部门的作用,为种养大户、业主和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服务力度;三要根据发展需要,根据项目,新成立一些专业技术协会,比如畜禽技术服务协会、水产技术协会协会、养兔技术协会等,以更好地发挥科技推动作用。
3、抓示范,典型带动发展。
搞好典型示范,历来是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手段,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各项目的实施,必须靠抓点示范来推动。县上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示范的优惠政策,我镇也要把镇村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支持农业技术人员兴办实体,领办或创办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干部不仅要引导农民群众调,还要带头调,特别是村四职干部,不能只是下去一味地要求农户们要如何调,这里种什么,那里栽什么,而自己的田土里却仍然如故,未见动静,没有做出示范和引导。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干部要带好头,做好样,以身示范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让农民干有目的,学有榜样,也让农民看后心服口服,自然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夯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近几年,我镇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但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必须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沱灌三期工程、病害水利工程的整治,加快水利建设;完善高升桥的修建和扩延工作;以三年交通大会战加快村级公路建设,完成曙光、红光、三龙等村级公路碎石路面工程;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
总之,我镇农业结构调整虽有一点成效,但仍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努力探索和发展,我们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大胆探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使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年来,回马镇农业产业化工作按照“工业强镇、财政富镇、农业大镇、社会文明新镇”的总体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根本出发点,切实做好了农业种养殖结构调整和优化,培育了支柱产业,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5818元,比上年增加907元,全镇农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社会稳定,人心安定,村庄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回马镇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67652亩。粮食播种面积49290亩,总产量17746吨,比上年增加5.6%,其中小春粮食播种面积13590亩,总产量达4326吨,比上年增加-0.1%,大春粮食播种面积37112亩,总产量达14962吨,比上年增加2.0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328亩,总产量达1314吨,蔬菜播种面积5717亩,总产量达10437吨。
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抓好农业生产工作,确保粮食稳产增收。
针对去年冬末今春少雨的天气,回马镇经过精心组织,切实保证了春耕生产用水。加强了农业科技的指导。镇农业战线的干部坚持深入田头、土块,精心组织指导,面对面、手把手传授防治病虫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有关知识。组织实施了小麦条绣病的防治现场,有效抑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此外,还配合有关部门对农用物资市场进行整顿,杜绝买卖假农用物资现象发生,确保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的正常供应。保障了农业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镇共完成水稻播种面积5311亩,蔬菜播种面积6791亩,玉米播种面积9273亩,其它作物播种面积12283亩。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种植业取得较大突破。
回马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123亩,其中:向大户集中3645亩,业主租赁4478亩。全年共引进种殖业主20个,其中外地业主12个,本地业主8个,投入资金2560万元。在长江坝、金井坝、郭家坝建起了无公害商品绿色蔬菜产业种植基地,在涪江村建起了中药材示范白芷基地,以金泉兔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SD205沿线的村建起了养殖基地。
一是做强做优水果产业。加大对种植户的扶持力度,在夏家沟村、临江村、永和村、光明村、涪江村沿线发展优质水果杂柑3000亩;在文武村种植油桃500亩。
二是加强蔬菜、西瓜基地建设。引进重庆、潼南和当地业主在文武村、夏家沟村、团结村、涪江村、花园村、长江村、梨园村建起6个规模蔬菜种植基地,面积达3500余亩;在团结村、长江村建起2个规模西瓜种植基地,种植超甜小西瓜1000余亩。
三是按照“支部+业主+协会连农户”的模式加强基地建设。依托四川省遂宁市银发公司,在涪江村、花园村、长江村、梨园村、团结村种植中药材白芷示范基地1500亩,引进遂宁财源农木业公司在花园村租地1000亩建立速生杨基地。
(三)、抓好畜牧防疫工作,确保现代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
全年,切实抓好了动物防疫工作。及时召开了动物防疫动员会议,向各村(居)委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层层落实防疫责任,保证各种防疫设施到位,全镇牲畜90%以上注射疫苗,鸡、鸭、鹅、猪100%注射疫苗,确保了我镇无动物疫病发生。
全镇新发展养殖业主4个,一是利用外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在文武村建起了年出栏1万余只的野鸡养殖场,在涪江村建起了年出栏5000余只的肉兔养殖场;二是利用大学生创业租赁闲置学校办起了年出栏1万余只的肉鸽养殖场;三是引进业主在园艺场闲置房屋建起了二级种猪场1个,自繁自养年出栏生猪达2000头以上。四是依托光明村金泉兔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全镇400余户农户养殖商品兔,年出栏商品兔30万只。
(四)、抓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建立专业合作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新了模式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建立了花园村、长江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建立了回马镇蜀康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回马镇金泉兔业专业合作社被省农业厅授予“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称号。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总体水平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特别是去年5.12地震后,渠系损毁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2、农民产业化意识不强,等、靠、要、望思想严重,集体观念淡薄,土地流转和林地流转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
摘要:特色林业产业是一种新型的朝阳产业。以实现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双赢”为目标。文章对夷陵区分乡镇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后续产业,从优势、原则、措施等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林业产业小康分乡
特色林业产业是一种以生态经济并重的的产业代替
传统产业发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正确处理“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三者之间关系的朝阳产业。
夷陵区分乡镇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立足自身优势,按照现代林业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发展以花椒、木瓜、桑蚕为主的特色林业,形成特色林业经济格局,实现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双赢”为目标,打造小康分乡之路。
⒈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优势及现状。
⒈立地环境条件适宜。分乡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天,年降雨量,土壤类型以山坡黄棕土壤为主,适应花椒、木瓜等多种经济林木生长。
⒉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
⒈以花椒为主的木本药材产业初具规模。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已发展九叶青花椒多亩,木瓜多亩,目前已进入幼苗林抚育期,部分已开始挂果。引进的优质品种九叶青花椒具有光泽油润,清香四溢,麻味纯正,单株产量高的特点,一年定植,两年收益,五年进入盛产期,且盛产期可维持年以上。引进的木瓜品种优良,一年定植,三年挂果,五年进入盛产期,亩产可达元以上,效益十分可观等。
⒉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分乡自古以来就有蚕丝之乡之称。农民栽桑养蚕从中尝到大量甜头,形成以院庄为中心的桑蚕基地近亩。农民发展桑蚕积极性空前高涨。
⒊可利用土地多。大于的坡耕地有万多亩,急需退耕还林,有发展以花椒、木瓜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广阔的土地空间,并可实行荒山荒坡、田间地坎、四旁等植树,见缝插椒(瓜、桑),立体发展,面积可达到万亩以上。“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花椒、木瓜等国内国际市场替力极大,集食用、药用、观赏于一身,用途广泛,不仅可以绿山,也可以富民,更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且花椒、木瓜、桑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旱、耐脊,适应性广,枝繁叶茂,形态优美,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极适合发展观光型林业。
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功能齐全。宜保路贯穿全镇,村、组全线贯通,条条相连。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全镇覆盖。
⒉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的原则。
⒈立足自身优势是基础。发展特色林业产业要按照“有资源无市场的坚决不搞,无资源有市场的创造条件去发展,有资源有市场的千方百计搞上去”的原则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与市场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启用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自然资源、现有技术资源,使各生产力要素形成最佳组合。如果别人做什么赚钱,我也做什么,盲目跟从,机械效仿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瞄准市场,找准本地传统林业和资源优势中的亮点,优先发展,大干快上,抢占先机,多想办法做大做强。
⒉适应市场需求是前提。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因市利导,先看市场“缺什么,要什么”,再思自己“该产什么,能产什么”。紧盯市场“补其所缺,投其所好”。按照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灵敏地进行动态调整,并坚持把以经纪人为主的销售队伍建设和市场开拓作为重中之重,实现千军万马闯市场,解决“卖难”问题。
⒊依靠科技进步是动力。没有科技进步的强力支撑,特色林业产业就会在达到一定的“发展平台”后排徊不前,甚至逐渐失去了生命力而“默然失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长期占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带动林业科技革命,以林业高科技武装林业,重科技、用科技,使产品达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特”,实现“超前一步,永立潮头”。
⒋发展规模生产是关键。规模就是效益,有规模才有特色和竞争力。规模生产可以充分提高知名度,占领广阔市场空间,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等,综合效应具备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⒊调整区域局,建设优势特色林业产业带。
⒈产业发展规模。特色林业产业应实施名牌战略,真正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形成区域特色。按照“花椒—草——畜—沼的生态模式建无公害绿色食品高产优质九叶青花椒基地万亩;按照瓜草(药)等模式,建立木瓜示范生产基地万亩;按照“林蚕联手、桑草(药)间作,蚕牧结合”的思路,发展蚕——草——牧——沼生态经济产业模式。发展桑树万亩,基地成熟后亩平均收入可达元以上,是种粮收入的—倍。
产业发展模式。特色林业产业建设应十分重视扶持和扶育中心基地和龙头企业。建立以大中坝为中心的花椒产业带,建立以院庄为中心的桑蚕
产业带,建立以分乡场为中心的木瓜产业带。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林农结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利益共同体,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项目投入,按照不同建设内容确定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多功能投资,采取“聚(聚民间资金)、争(争取项目投入)、引(招
商引资建设)等方式,本着“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各得其利”的原则,把人、财、物相对集中,积极构建捆绑式投入建设格局,走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民自主创业的新路子。
⒋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的措施。
⒈转变观念,增强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紧迫感。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树立产业化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新的思路、超前的意识、锲而不舍的精神,积极推动特色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⒉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切实加强特色林业产业工作的领导,树立“一把手”抓产业的思想,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把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考核,严格实行“定分管领导,定实施人员,定工作任务,定质量标准,定完成时间,定考核奖惩”的六定管理办法,形成“人人抓产业,个个谋发展”的好氛围。
⒊完善产业政策。在基本政策上坚持“谁造谁有,共造共有,允许继承,允许转让”和“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完善林权制度,为经营者提供良好的开发环境和快捷、优质的服务,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经营者的管理积极性。
⒋搞好市营销服务。按照“山上办基地,山下办工厂,出外找市场”的思路,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构建崭新的营销网络。在加工环节上,通过采取订单农业,制定保护价等措施,强化企业与林农的纽带关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头和促进作用;在销售和市场开发环节上,坚持镇、村、公司、农户及协会等组织各方联动形成整体营销网络。
⒌加大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以建设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着力抓好科技链与企业链衔接,标准化与产业化建设结合,常规科技措施与新技术措施配套。努力发展科技示范片,培养科技示范户,实行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间,技术要领到人。并大胆探索科技人员和林农效益挂钩的“合同科技”新思路,并与科技院校联姻,共同开发,实现“抓园区带农户,育特色,促增收”。
⒍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扶持组建花椒、木瓜、桑蚕等产业行业协会,发挥其在产销衔接的作用,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产业协会,协调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同时与国家农业信息网、中国林业信息网等联网运行,形成技术、信息、营销“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⒎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民族特色。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发挥地方优势中形成的民族特色品牌,建立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实行绿色产品标志认证,条件成熟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大中坝牌花椒商标等形成知名品牌。
⒌结束语。
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开展成绩突显
自2009年末全市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结束后,市林业局将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做为继续完善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力以赴组织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9家,林业专业协会15家,带动农户1322户,入社成员平均每户年增加收入2000元。开展较好的有阜蒙县国华乡百益红枣专业合作社、细河区亿林林业专业合作社、海州区南瓦天赢蘑菇专业合作社和彰武县西六乡天宏树莓专业合作社等4家。9月21日,省林业厅在阜新召开了全省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验交流会,期间参观了国华乡百益红枣专业合作社和细河区亿林林业专业合作社,市林业局在会上做了工作经验介绍。
在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中,市林业局主要采取了以下五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力组织实施。成立了以局林改办为主的工作组织,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将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工作做为全局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加强工作调度,认真组织开展。二是借鉴外地经验,因地制宜运行。自2009年至今,组织有关人员到抚顺、朝阳等地开展学习活动4次,同时对我市实际情况开展调研活动5次。通过开展学习和调研,明确了全市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重点和思路。三是强化扶持服务,培育合作组织。结合实际,重点在项目、信贷、财政等方面,对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予以支持,促进全市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迅速的建立和发展。四是加强信息引导,提升技术含量。在推进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注意开展多层次、多角度信息服务,为农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做好服务;定期聘请专家,集中或分散对合作组织会员进行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播新的经营理念。五是创新培育模式,激活合作潜能。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地培育各种林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内部组织结构,指导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章程》和实施细则,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引导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提升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六是促进合作联合,发挥合力效应。鼓励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发挥“建一个组织、兴一份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是全国林业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的“富矿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广西林木生长速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3倍,为林浆纸企业的原料供应提供了坚强保障。
林浆纸产业涉及种苗、育林、木材采伐、运输和加工等多个环节。加快这一产业发展,无论是对农民就业增收,还是破解“三农”难题,都有重要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黄显阳说:“广西发展林浆纸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资源优势,全区造纸工业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发展基础,形成了自身特色和优势。”
钦州金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是广西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为年产30万吨化机浆和60万吨高档纸板,同时配套建设原料林基地50万亩;二期工程规划为年产125万吨化机浆和250万吨纸,总投资约380亿元。
目前,金桂林浆纸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达产。通过引入和发挥世界级浆纸业巨头和特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以制浆、造纸、纸制品的全球先进生产力倒逼广西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淘汰了落后产能,延长了产业链,打造了全区第九个千亿元产业——造纸与木材加工产业,为把广西建成林业产业强区、打造林业产业升级版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常态下,以走进森林、回归自然为主要特点的森林旅游成为新热点,人们对林区观光、休闲游憩、生态养生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大。
金秀圣堂山的万亩变色杜鹃,猫儿山的高山原始矮林,龙州弄岗的喀斯特森林……神奇壮美的山水地貌和丰富奇特的生物景观,为广西森林旅游展现独特风采。广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的面积、类型、景观和开发价值在全国均占据优势。
借助天时地利之势,广西的森林旅游风生水起。经过20多年的开发与建设,目前全区已建立森林公园51处、湿地公园3处、自然保护区78处、森林旅游景区150多处,基本形成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生态旅游景区为依托,集食、住、行、游、娱、购各要素为一体的森林旅游网络体系。
如今,以资源县八角寨、龙胜温泉、贺州姑婆山、金秀大瑶山、上思十万大山、南宁良凤江、百色大王岭、靖西通灵大峡谷和龙虎山、大明山、猫儿山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游人喜爱之地、向往之地。
“下一步,林业部门将继续加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创建力度,变‘砍树’为‘看树’,变‘卖山头’为‘观生态’,变‘卖木材’为‘赏景观’,把森林旅游业培育成为广西林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总工程师蒋桂雄说。
在全州大西江镇良田村,这里种植着800亩金槐林。2004年,良田村村民蒋祖信和蒋祖贝兄弟俩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开荒造林”号召,在镇农技推广站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下种起了金槐树,近几年出售槐米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
全州县是“中国金槐之乡”,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致力于把金槐产业作为绿色经济产业来发展。全州县金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洪春说,目前全县已种植金槐树近20万亩,其中5万亩已到了收获期,大批农户因种植金槐过上了好日子,县内白宝乡等生态脆弱的石漠化山区和昔日荒山已变得满目葱茏。
特色经济林是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结合最佳的产业之一。全国林业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的有两个产业,经济林种植与采集业就是其中的一个。广西作为经济林传统产区,经济林产品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目前,全区已涌现出藤县八角,三江、巴马油茶,凤山核桃,防城肉桂,东兰板栗,恭城、平乐月柿,靖西、西林山楂,全州金槐,田林、天峨油桐等一批特色经济林品牌,有31个县(市、区)先后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经济林之乡”,广西肉桂、东兰板栗等16个经济林产品获得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认证。
“下一步,广西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品牌竞争战略、科技强林战略、贸工林一体化战略、产业园区集聚战略,构筑产供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的经济林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全区经济林面积达到4500万亩,经济林产品年产量1500万吨,经济林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蒋桂雄说。